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2024-09-28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1

Unit2 My schoolbag

第四课时

杨家小学

郭万玉

概述: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2 My schoolbag本单元共需六个课时,本单元主要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What colour is it? It is…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hoolbag, maths book,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candy, notebook, toy, key 本节课是第四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口语练习生活化,交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理念:

在跨越式理念指导下,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想,使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 …问答颜色,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lost,toy,notebook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情景中理解新词lost,toy,notebook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长课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拓展内容:

单词:good night, sweet dream 句型:I’m full.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四年级学生参加跨越式教学已经有一年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跨越式课堂模式,听说能力都比较强。乐于感知,模仿习得英语。由于学生对桌子,椅子等教室里的设施这类单词在上一册课本中已有所了解,所以本单元巩固旧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与教师设施有关的更多知识,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所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 …问答颜色。

2.词汇:lost,toy,notebook 教学难点:对here it is和here you are的区别。教学策略:

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学习英语已经有一年了,读与说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语言交际的教学策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创设、教室内真实的辅助性教学资源提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领会对话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1.相关单词的图片和卡片。2.教师自制的PPT。

3.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拓展资源。教学过程:

一.Warm-up /Revision(5minutes)1.sing a song.(2minutes)教师播放歌曲《What’s in the bag?》

【设计意图:让学生唱熟悉的歌曲,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营造英语氛围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环境中。】

2.Free talk.3分

【设计意图:此处的对话练习,一是实现对以前学习内容的灵活运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为新知的教学打下基础,降低新授说的难度。】

二.Presentation(15minutes)

1.教师带领学生看图:Zhangpeng和Miss White讨论丢失的书包的画面。教师指着图片说Zhangpeng lost his schoolbag.板书新单词lost,并带读单词。

2.教师出示句子:Zhang Peng lost his schoolbag。请学生完整听一遍对话录音,判断句子正误。学生听完后进行判断,并讲English book更正为schoolbag。

3.教师提问What color is Zhang Peng’s schoolbag?板书核心句型:What color is it?学生跟读并听录找答案。听音之前教师给出答案的选项: A.It’s black and white.B.It’s blue

and white.学生听完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4.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询问对方书包的颜色,运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 5.学生做Let’s play板块的活动。

6.教师提问What’s in Zhang Peng’s schoolbag?请学生在对话中找出答案: An English book,two toys and a notebook。教师利用单词卡片和实物教学单词toy notebook。

【设计意图:通过Let’s play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操练句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7.对话练习(ModelPair workFeedback)A: Excuse me.I lost my … B: What coiour is it? A: It’s...A: What’s in it? B: ….A: Here it is

B: Thank you so much!两人一组练习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情景把学到的知识活用到言语交际中,从而实现跨越式的要求。】

三.Extending reading 10分

总共三篇阅读材料。第一篇课本上Let’s talk部分,听后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What in the schoolbag? 第二篇听后让学生获取新单词:night, sweet, dream第三篇听后让学生获取新句型: Draw your bedroom.【设计意图:让学生听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短文,大信息量输入,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语境中体会、理解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听读的能力及语感。通过听 后反馈信息,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拓展句型。】

四. Cooperation and making dialogues 8分

支架如下:

A: Excuse me.I lost my … B: What colour is it? A: It’s...B: Is it in/under/on… A: No, it isn’t.B: Draw your schoolbag, please!

两人一组练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学生听读情境对话的反馈和运用,同时也是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既能落实课标的要求,又能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五. Summary 1分

What did you learn?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 Homework 1分

1、Listen to the tape.2、Read the sentences.【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Unit 2 My schoolbag

Excuse me

I lost....What colour is it ?

Here it is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Excuse me.I lost my...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展示与此相关的图片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这节课所选的拓展材料很简单,拓展的句子是以前学习过的,所以综合说也设置的较简单,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进来,突破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第四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班班通应用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是在前面几个课时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几个服装类单词,这是个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话题。同时,此话题又建立在颜色单词和一些句型的基础上,让学生新旧结合,将所学语言用于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五个单词。

2)能够描述服饰的颜色以及穿着搭配。

3)能在图文和情景下进行简单的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五个新单词。

2)几个复数名词的读音和用法。

3)自然运用新单词。

二、说教法、学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生好唱、好玩、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几个有趣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四年级学生身心特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创设情景法、教具辅助法、小组活动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进行活动交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启发为引导。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来完成。即:热身――授课――操练――总结。

1、趣味Let’s do、激活气氛

Let’s do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2、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图片的辅助完成新授课中的单词和语法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语言素材。

3、趣味操练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开火车、magic finger、找卡片、购物、分组读,听音标号多种形式操练新词,最后一个游戏编新歌谣将整节课拉到高潮,学生不仅学到新知识,更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4、总结

教师总结重难点知识。

四、说班班通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3

2、第72页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回顾旧知。

师: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课件展示)生:(四条)

师:上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回答)用两个三角板检查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每组对边,有何特点? 生:分别平行

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他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

(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先让学生充分地说然后课件展示。

[教学设计: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并且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具,展示它的底和高,让学生直接感官触摸到,加深认识。)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课件展示)

师:认真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有几条高?他们相对应的底各市哪条线段?

(给学生几分钟的观察时间,然后同位相互说说,最后教师指名回答。)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73页)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它的高,并且通过练习加深印象。]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师:谁还记得梯形的定义?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师:(课件展示)梯形的定义。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梯形个部分的名称。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让学生利用梯形的学具,同桌相互练习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师:梯形的高怎么画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展示)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在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一个直角梯形,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画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堂检测A(课本4、8、10题)1、2、3、课堂检测B

1、下图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不同的两条高。

2、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右图中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

4、下图中,AB和BC边的高分别是哪条线段?

课堂检测A答案

1、每条直线的两条垂涎相互平行。

2、①③④⑥

3、略)

课堂检测B答案

1、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是平行四边形。画高略。

2、略3、4、CE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4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P47——P55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 第1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教学内容:课本P4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六、教学反思:

×35 第2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2 怎样计算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0 160 × 30 × 3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106×30=3180 106

×30 1 8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发散

教材P48 做一做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60×30=4800106×30=3180 160 106 ×30 × 30 4 8 0 0 3 1 8 0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49—P50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49——3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2、P49——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3、P50——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P49——1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

二、指导练习

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

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种思路,方法一:分别求每种3套的价钱再加起来;方法二: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

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教师指导:此题有简便方法,因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15×210>3000不能购买,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来的钱分别乘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

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

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5、4;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3、2;剩下的0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

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

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0;剩下的4、5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

三、检测评价

1、P49——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P49——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PEP教材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食物单词和相关句型,我设计了记忆词汇练习,让学生学会记忆单词;并通过完成一个puzzle 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d like„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已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单的语法知识和一些食物词汇。只有牢固地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才能为本单元其它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景体验语言的实践和创造,创新教学手段和运用课件辅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tofu, eggplant, tomato, potato, green beans, fish.2)能听、说、认读单词: pork, cabbage, mutton.3)能灵活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d like„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认读词汇。

2)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

3、学习策略目标:

了解他人的喜好,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有效记忆所学的食物词汇,探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会运用已学的相关句型。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歌谣、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5、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的习俗及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关于食物的词汇,训练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和句型的运用。

2、本课的难点是词汇:cabbage, green beans和句型I’d like„的运用和表达。

四、教具准备:课件、有关食物的图片、有关食物的单词卡片、餐布。

五、教学过程

StepⅠWarming 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isten: What are these? S1: A rabbit.T: What’s she doing?(教师模仿跑步状提示学生问题的意思。)

S1: Run like a rabbit.S2: Butterfly.Fly like a butterfly.T: What are these? S3: Apples, bread, milk, Coke...T: Very good.They are food.Let’s have a picnic and have the picnic food.Ss: OK.(学生处于无比兴奋和期待的状态。)

T: This is a picnic cloth.What’s under it? Guess!

(让学生猜餐布下覆盖的食物)

S4 : Fish.T: Yes.Ss: Chicken.T: No.„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设计,小组成员每次猜对食物都很激动。

(设计学生和教师一起去野外参加野餐的模拟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运用课件辅助呈现生动的野餐图和轻松的背景音乐,例如:小鸟歌唱、小兔子奔跑等,并展示课题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和情景设置课题Picnic food。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画面和课堂上,通过这些生动的情景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同时准备真的食物藏在事先准备的餐布下面,利用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表达语言。)

Step Ⅱ Words learning

1、旧词巩固

Chicken, apples, ice cream, banans, fish, hamburger, orange, juice, milk.(1)The teacher uses the pictures and asks the Ss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2)Let Ss use the sentence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s: I’d like„

运用已学的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自信与愉悦之中。

(3)Ss practice the sentences in pairs to review the words as:What would you like for „? I’d like„

2、新词教授

Pork, tofu, mutton, potato, eggplant, tomato, cabbage , green beans.Use the guessing game to learn the words.The teacher hides one picture in her book and asks Ss to guess which picture is in her book.3、新词识记

T:How many words can you remember? S1:eggplant, pork„(学生能记住的词汇并不多)

T:How can you remember the words ? Look at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words: c e g p„ I can remember: cabbage, eggplant, green beans, potato, pork„ Now please practice in groups.通过首字母记忆法教会学生记忆这些单词,接着让学生合作思考记忆的方法,小组成员讨论激烈。

S2: potato, cabbage„ are vegetables.Pork, mutton„ are meat.S3: I can remember the words: tofu, potato, tomato, cabbage„(学生能记忆的单词增多效果明显)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忆九个词汇。我通过已有的新授词汇环节和活动设计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能过创造性大发现其他记忆方法,并牢固的记住这些词汇。)

4、新词拓展

T: Now.Look at the screen.Guess: What’s meaning?(屏幕出示)

1、milk way

2、big fish

3、fire water

4、small potato S1: I think“milk way” means“牛奶路”.T: No.S2: 银河? T: Oh, yes.You’re clever.„

(设计意图:拓展词组,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Step Ⅲ Guessing game

1、The teacher gives each food a number.For example: tomato is number one; potato is number two;cabbage is number three...2、T: Lisa likes one.What does Lisa like? S: Lisa likes tomatoes.T: Tom likes two and three.What does Tom like? S: Tom likes potatoes and tofu....(设计意图:教师在此环节首先用简单的数字代替不同的食物,让学生形成类似的逻辑意识,以此巩固句型和单词。)

Step Ⅳ Let’s chant

T: Look and listen.I make a chant.Can you make a chant like that?(伴随着有节奏的背景音乐)

Potato, potato, I’d like potatoes.Tomato, tomato I’d like tomatoes.Fish, fish, Alice’d like fish.Yummy, yummy, yummy food.S: Cabbage, cabbage, I’d like cabbage.Tofu, tofu, I’d like tofu.Green beans, green beans, I’d like green beans.Mutton, mutton, Tom’d like mutton.Pork, pork, Sarah’d like pork.Yummy, yummy, yummy food.„

(设计意图:本环节配合有节奏的音乐背景,我设计了一个chant,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点联系贯穿,学生通过感悟,能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有关食物的chant。)Step Ⅴ Home task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6

1.学会说家庭成员的称谓(继续学习含有be的动词的基本句型的陈述句)2.学会谈论家庭成员

Language points(语言点):

1. 要求熟练运用以下句式:(1)These are…(2)This/ That is… …(3)He/She is…

2. 要求掌握以下词汇:son, cousin, daughter, uncle, aunt(上述句式在前几课中已学过,在本课中要将这些单词和句型渗透到综合性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之能被更灵活地运用。)Difficulties(难点):

在介绍或谈论家庭成员时,注意学生口语中的单复数运用。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1.Warming-up and revision(课堂热身和复习)a)Daily 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日常问候)T: Good morning/afternoon.Who is on duty today? S1: I am.T: Is everyone here today? S1: Yes, Everyone is here./No, … is not here.T: Thank you/Well done..1 b)Revision(复习)

T: Here is a picture from Lily.Guess who he is?2 S1: Is he …’s father? S2: Is he …’s brother? S3: Is he …’s friend? S4: Is he …’s uncle? 3 T: Yes, you are so clever.2.Presentation T: Here is a photo.Do you know who he is? 4 S: He is 布什(Bush).T: Yes, he is the president of America.Who is his father? S: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对能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答案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T: Here are also many people in his family.Let’s guess who they are.Are you ready? S1: Is he Bush’s father’s father? 5

T: You are so wonderful.He is Bush’s grandfather.S2: Is he Bush’s brother? S3: Is he Bush’s uncle? S4: Is he Bush’s son? 6

T: Thanks.You are so clever(good/wonderful/…).3.Work on 1(完成P16 1)T: In my family my grandfather is the oldest one.Who is the oldest man in your family? 7 S: My grandfather, too.T: Every family has a family tree, can you finish the family tree8 S: Yes!4.Work on 2a(完成P16 2a)T: Well done!Now let’s play a game.Please look at 2a.Let’s see who is the best in your group.9

(播放录音,让学生勾出所听到的家庭成员,如果

播放录音一遍后,部分学生不能完成这一听力任务,可 再播放一遍录音。)5.Presentation T: This is my family photo.These are my parents.This is my Grandmother.This is my cousin Tom.I have another two pictures.One is Dave’s,One is Lin Hai’s.Can you guess which is Dave’s and which is Lin Hai’s?10 S: Yes.T: 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Picture 111? S1: There are eight people in the picture.S2:This is Dave’s grandfather.S3: I think this is Dave’s uncle.… ….(播放录音,让学生勾出所听到的家庭成员称谓,如果 播放录音一遍后,部分学生不能完成这一听力任务,可 再播放一遍录音。)

6.Work on 2c---group work(完成P16 2c)T: I am very happy.All of you do a good job.We have known Dave’s and Lin Hai’s families and friends.I want to know your family.Now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 and friends.Tell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picture12.(小组活动后,请几个小组进行表演, 老师及时鼓励。)7.Homework Oral work:(1)Listen to 2a, 2c, read and recite it.(2).Draw a family tree about your family(模仿1中family tree,画一个自己家庭的family tree,完善对自己家庭的介绍。)Written work:(3)Copy the words in 2a.(4)Find the person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d write a passage about his/her family.13

教学设计说明:

1.这几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英语课堂氛围,练习含有be动词单数的句子。2.T拿出自带来的某些著名明星的家人照片,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这是复习前一课内容,难度不大,所以可以多让中等生参与,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果学生出现本课将要教授的新单词,T及时将新单词板书,加深学生对他们的印象。T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多种评价。

4.建议老师事先准备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照片,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对课堂直接生成的新单词和知识,及时板

书,并带读,也可在学生回答时适当加入课外常识。

5. 创设真实情景,当学生不能正确说出新单词, 如cousin, grandfather时,鼓励他们换种方式或中文来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在语境中理解新单词的能力。新单词呈现后,可加入小竞赛等小活动,如老师提示mother’s sister, 看哪位学生第一个反应aunt。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新单词的读音和意思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6.建议T用夸张语调读”son, uncle, grandfather, daughter, aunt”,并将它们板书成一排,让学生跟读,也为part1的活动的完成提供文字材料。

7.此句较长,要求T放慢语速,对口语中的新单词oldest,建议老师板书,通过对自己家庭情况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必要时可用中文解释。在表述grandfather的同时画出family tree的图形。

8.个人完成此活动,在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寻求同学的帮助。活动结束后,老师核对答案,T及时评价。

9. 听力开始前,建议学生看一 下选择范围。听力结束后,核对答案后,对正确回答或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

10.此句有新单词,而且句子较长,要求T放慢语速,对口语中的新单词,建议老师板书,同时呈现课文2b的两张图片,如果学生未完全清楚T的指令,可重复此问题,必要时可用中文解释。

11.在听力之前,让学生简单谈论两张图片的不同点,为接下来的听力和谈论家庭成员这两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听力结束后,核对答案后,对正确回答或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

1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These are…/This is…”等学生在活动中有可能会用到的句型。活动前先有T和Ss做示范对话,再由S和S进行活动。对正确使用句型的同学进行表扬。此活动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说的句子最多,以活跃课堂气氛。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间的改写。

2.提高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

教学难点: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改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图。

要想按照高矮顺序排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遇到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排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教材第48页例1。

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师: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你们能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吗?

(可以把上面的数据都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如何把80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1

cm=

m,80

cm中有80个1

cm,所以80

cm=

m=0.80

m=

0.8

m。

方法二:把80缩小到它的,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即80

cm=0.80

m=0.8

m。

改写后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1

m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转换成单名数,应该怎样转换?

整数部分不用转化,直接作为转换后数据的整数部分,45除以100,也就是把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点上小数点,补“0”转换为0.45

m。用1

m加上045

m,结果就是1.45

m。

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

小结:80

cm=0.8

m

1.32

m=1.32

m

0.95

m=0.95

m

m

cm=1.45

m

所以,1.45

m>1.32

m>0.95

m>0.8

m。

练一练:教材第49页例2上面做一做。

2.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cm”作单位的数,你会吗?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果0.95

m=

cm。

把1.32

m转化成用“cm”表示的数,就乘进率100,也就是把1.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32

cm。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乘进率。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小组内议一议,先做什么,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使等式成立。

示例:1(m)-99(cm)=0.01(m)

2.用一张长25

cm、宽15

cm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5-15)×15=150(cm²)150

cm²=1.5

dm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自己尝试,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足之处:复习旧知不及时,对新知的接受造成阻碍。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课本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联系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三遍

三、小组内检查、分享。

1、组长、副组长检查“导读单”自学情况。

2、小组内人人分享自学收获。

3、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根据学生自学掌握情况,教师引导梳理

1、比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

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研究比中的规律

‚

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研究比中的规律

ƒ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

=

na:nb(b,n不为0)

拓展延伸

比的基本性质同样适用于连比。例如:

:

:

=

(3×5):(6×5):(9×5)=

:

:

3:6:

=

(3÷3):(6÷3):(9÷3)=

:

:

32、化简比



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如:5:7

12:5

8:9

‚

对比两题中各比的特点

15:10与180:120都是整数比,1/6:2/9是分数比,0.75:2是小数比

ƒ

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5:10=(15÷5):(10÷5)=3:2;

180:120=(180÷□):(120÷□)=():()。

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最后结果是一个比,可以写成分数,但不能写成小数或整数。

求比值:用除法,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4、拓展延伸

用找中间量的方法解决连比问题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8,乙数与丙数的比是6: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

规范解答: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4

甲数与乙数的比:3:8

=

9:24

乙数与丙数的比:6:5

=

24:20

甲数:乙数:丙数

=

9:24:20

答: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9:24:20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发放“导学案”。

2、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分享。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梳理总结

2、强调:带单位的两个同类量的比进行化简时,要先统一单位,再化简。化简比的结果必须是比,即使后项是1也不能省略。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9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耕海牧鱼

【课程标准】

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要通过日本渔业的发展和海洋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要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生产和生活,并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渔业的发展和鱼文化的形成,知道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浏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周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

第一环节——走近日本

新课:

一、认识日本(板书)

T:要了解日本,我们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出示世界地图,再链接日本地图),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说说日本多什么?少什么?(多海港、少陆地或者说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

T:海港多是日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那么海岸线长是否一定会拥有优良的渔港呢? 学生讨论,然后观看视频:日本渔场的形成。分析得出日本的渔场形成的原因。

二、探秘渔港:

再以铫子港为例分析海洋对日本渔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图上4—20图,说一说: 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三、鱼文化揽胜:

T:丰富优良的港湾早就了日本渔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对日本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

请学生观看图片和书本材料,归纳出日本的鱼文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教师再展示日本鱼文化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即海洋对于日本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T:如此看来,人们靠海吃海,安居乐业,过着早出晚归、满载而归的幸福而简单的日子。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示图片日本40万渔民全面罢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矛盾的情景)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渔民们的烦恼是什么?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四、渔民的烦恼:

那么日本政府为保护渔业资源、解决渔民的烦恼,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么多措施中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做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解决之策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略。

出示日本政府的做法。

拓展延伸:联系浙江,以浙江的渔民的生活作为探讨的话题,再进一步地认识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说说中国的鱼文化),播放视频夜排档海鲜、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文字材料—渔民的行动(休渔期延长)。

说一说:靠海而生的沿海地区的人们,发展渔业是不是唯一的生财之道呢?他们是否选择其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有没有为他们营建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异己私利而影响了整个资源的衰退、资源的保护和保护环境等。

然后老师出示幻灯:渔民的选择与行动:

• 2009年东海伏季休渔时间有所调整,将比往年延长了半个月。这意味着多年来宁波象山渔民呼吁延长东海渔区休渔期的建议终于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东海渔区鱼类产卵期普遍提前,休渔期前一个月的捕捞作业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象山石浦镇的渔民们反映,5月至6月,东海渔区的带鱼、鲳鱼基本上是幼鱼,只能当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者送鱼粉厂加工鱼粉,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这些幼鱼如果长到9月份,就会变成大鱼,以鲳鱼为例,售价为每公斤四五十元,“现在的一筐等于那个时候的几十筐”。

1998年,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休渔期延长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从2000年起延长为3个月。此后,象山渔民不但积极参与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而且还多次呼吁进一步延长休渔期。

请个学生小结一下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  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      13-10=3

3+10=13       13-3=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     14-4=   14-10=    6+10=    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         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    6+12=     16-5=      11+7=      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2、 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上一篇:社区智慧银行建设方案下一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