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2024-09-02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共11篇)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篇1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其实不然。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每位导师在招生前,通常会看好几位报自己名下的学生。但是并非看好就一定会取,考试本身是公正的一种体现。初试的面试前,我不知道有刘宁洁这么一位考生。面试的感觉,她的专业知识基础全面而扎实。评阅笔试卷子时,发现她的回答相当好。

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发现了一位感到满意的学生;而事先经常与我联系的同学中,虽然有的总体考得也不错,但是相比之下略逊一筹,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要取更优秀的。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一)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传播学先驱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典论学》中就提出了“拟态环境”这个概念,说的就是媒介有环境再造功能,媒介通过对客观信息的选择、加工、建构了人们生活和认知的媒介环境,它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是有着区别的。到了70年代,麦克卢汉发出“媒介即讯息”以及“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断言,深刻阐述了媒介技术和媒介本身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本身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直到八九十年代,数字媒体、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使我国生活数字化形式提高,也出现了一种人类社会从未出现的形态“虚拟现实”。这种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的“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是有着联系与区别的。

第一,“客观现实”是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管由于立场、价值观,国家利益与原因会造成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倾向性,以及新闻事实与客观现实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客观、真实、公正、均衡一直都是媒体工作中秉承的准则。特别是在多元信息流通的今天,刻意扭曲客观现实,故意造假是很容易被公众发现,失去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新闻生命。

第二,“虚拟现实”中留下了“客观现实”的影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意志、态度无一不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虽然人们可以利用媒介新技术在网络虚拟的平台建构一个虚拟的社区,或者用DV和电影胶片拍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状态,但在这个“虚拟现实”中,人的行为、交往、语言、思维等等都是人在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虚拟现实不过是提供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无法表达和满足的“欲望”。

第三,“虚拟现实”会对“客观现实”产生影响。如媒介环境再建构功能一样,“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媒介化、数字化的发展能使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表达和实现客观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理想,而这种理想和欲望正是客观现实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推动力。如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平台能让人们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这种民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公体民主文明发展基础。

2、“虚拟现实”冲击“客观现实”中的传统观念,引导新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以网络为例,网络社区里的观点和文化比现实生活中要活泼易变得多,而那些网络流行用语已成为现实生活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使得客观现实中的文化多元多变起来。

3、“虚拟现实”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学者曾提出的“容器人”、“电视人”概念,说的就是在电视屏幕前长大的一代与他的长辈在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现在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在虚拟现实中长大的人也必然烙上这种媒介文化的烙印,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网络人”具备的特征:不论是好是不好,虚拟现实中社会化的人必然会对客观现实带来新的变化。

当然,“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客观现实”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而“虚拟现实”具有虚幻性、多变性等特征,媒介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媒介的使用者------人,媒介技术不过是工具而已,而人才媒介技术的挛握和使用才是社会发展、媒介发展的关键。

在“传播史论”的考题中,这里选的是第二道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看来,刘宁洁回答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布局做了认真的考虑。这里提到了“客观现实”、“虚拟现实”等概念,那么首先就需要对概念的来源、概念的发展做出说明,以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传播学知识积累。接着,就要论证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她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又主要抓住“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的影响作为重点,因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很了解,进而在这个问题上又划分了三小点进行论证。回答的结构合理、清晰,不拖泥带水。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二)题:简要论述视觉传播的特点及当前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答:视觉传播是以人的眼睛作为接收器,人的大脑作为感应器为基础的传播过程,小到一张照片,一个封面,一个版面,大到一部影片,一个展览会的会场布置,一座公共建筑物的形态,甚至社区规划,园林设计的形态,都必须经过人眼接收视觉信念、大脑进行思维体验再加上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

视觉传播和其他的传播活动一样,最小的传播单位是符号,视觉符号。根据以索绪尔和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的记述,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符号本身的物质表现,后一个层次则是符号的意义,这两个层次构成了符号的第一序列,而第二序列则是符号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内涵。这就表明,在视觉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多义性、含糊性,不确定性等多重特点,我们除了关注视觉符号的外在形态之外,受传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活动特征、审美趋向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接受的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视觉性传播过程中,观众的视觉接受心理特点是首先应该值得注意的。因为视觉传播是以人的感官本能反应为基础的,所以视觉形像必须以受者心理接受为前提,在当前的视觉传播活动中,视觉心理学是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什么颜色搭配能达到醒目又令人舒适的效果,什么比例的组合能使观者产生心理认同并能体会佳的内容的内涵。以杂志封面为例,在众多的刊物中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达到“三步五秒效应”是对封面设计的要求,既要契合刊物的定位,又要吸引消费者注意,进而买下它。

第二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传播内容与视觉符号表达形式的一致性。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最重要的,好的表现形式能促进受者对表现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好的表现形式则有可能使质量高的内容得不到人们的认同。以建筑物为例,建筑物最基本的要求是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篇2

一、基于传播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具备的特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 如何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了大多数人经常面对的难题。对于网站记者和编辑而言, 如何通过标题更好地实现网络新闻的传播功能, 则是他们每天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制作与修改标题, 也是最能体现网站编辑业务能力的途径之一。

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标题, 应该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也就是标题及正文部分容易被用户搜索、查询、浏览与解释。此外, 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也容易通过标题对用户形成暗示与影响。具体而言, 基于传播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 网络新闻的标题容易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

用户不仅仅在各类网站的新闻频道浏览新闻, 而且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新闻。标题对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排序, 至关重要。很多时候, 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与标题的匹配度来决定搜索结果排序的。高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 很容易被有相关需求的用户

(二) 网络新闻的标题简明易懂, 容易让用户了解事件的基本要素

对于不打算了解某个报道具体细节的用户来说, 他们或许只会通过标题来了解相关的新闻要素。实际上, 有些用户仅仅在看了标题之后, 就匆忙地去看留言贴或者发表自己见解了。简明易懂的新闻标题, 可以让用户在短短的数秒钟之内, 就了解某个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 满足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

(三) 网络新闻的标题吸引眼球, 能够激发用户阅读正文的兴趣

高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 可以让用户在一瞥之间, 激活他们的情绪、联想与好奇心, 让他们对标题凸显的事实立刻产生兴趣, 吸引他们点击标题, 阅读正文部分。这里的情绪, 是指用户对特定事实或者人物所持有的喜好或者厌恶的倾向性。这里的联想, 是指用户将某个事实与其他的事实联系起来解读其意义的心理过程。这里的好奇心, 是指用户希望知晓事件细节及来龙去脉的动机。

(四) 传播者通过标题将自己的意图或倾向性传递给用户, 影响他们对相关事件的感知与评价

舆论引导也是网络新闻的功能之一。通常, 传播者不是通过直接表态来引导舆论的, 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性报道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 或者说是以凸显或淡化某些事实来引导舆论的。在网络传播中, 用户对特定事件感知首先是通过标题实现的, 标题甚至可以影响用户随后阅读正文时对主要事实的把握与解释。所以, 新闻标题可以影响用户对事件或者人物的感知与评价, 从而影响舆论。

二、如何制作具有传播高效率特征的网络新闻标题

一个高效的网络新闻标题, 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四大功能。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上述功能:

(一)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特殊的“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 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 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 (或什么事情怎么样) , 一般常用主谓句。”[1]

将网络新闻的标题称为特殊的一句话新闻, 是因为其具备“一句话新闻”呈现基本事实的特征, 但在新闻要素与语法上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一句话新闻通常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句子结构也要基本完备。但是网络新闻的标题只需要突出事件要素, 其他的可以视具体情况省略掉。

“MH370残骸疑现身印度洋小岛”, 这是2015年7月30日新浪新闻频道主页要闻位置的一个新闻标题, 没有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却通过简短的十几个字将最主要、最吸引人的事实凸显了出来, 让用户一瞥之间, 就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否需要点击阅读。

“沪指低开0.41%”、“十部委力挺A股健康发展”、“国家队秀肌肉”, 这三个新闻标题放在2015年7月30日新浪新闻首页要闻版面的同一行位置。如果单看最后一个标题, 可以发现其表达意思不够完整, 但是它和前面两个标题放在同一行, 用户很容易知道其要表达的意思——“国家级的投资机构显示了维护股市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力量。”最后一个标题巧妙地利用了前面两个标题传递的信息, 利用区区六个字向用户传递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建立“好奇心的缺口”

网络新闻的标题不仅仅要突出报道中的关键要素, 而且还要有效地激发用户对具体内容的好奇心与阅读愿望。

“Upworthy大概是最成功的内容营销公司之一, 其在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时提出过这样一点:要确保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有‘好奇心的缺口’。简单地说, 就是文章的标题一定要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点进来后又能耐心地读完整篇文章。”[2]

(1) 关键词与悬念的结合可以建立“好奇心缺口”。“广州工厂每周产50万只绝育雄蚊抗击登革热” (网易新闻, 2015年8月2日) , 引发了网民的热议。“登革热”与“绝育”这两个关键词本来就很吸引眼球, 加上标题中还制造了两个悬念:“雄性蚊子如何节育?”, 以及“蚊子节育和登革热有何关系”, 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2) 标题中制造强烈的反差也是激发网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一字之差错失百万信用卡申请表深藏玄机”是2015年8月1日搜狐理财频道首页的一个标题。该标题可以有效地打开网民的“好奇心缺口”。因为“一字之差”很轻, “错失百万”很重, 这“轻”和“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制造了悬念, 用户不禁会想:“一字之差”怎么会导致百万的损失?“信用卡”、“百万”、“玄机”这些关键词也可以激发用户的联想, 促使他们点击标题、一探究竟。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为了制造悬念而忽视标题意思表达的清晰性。意义表达过于含混的标题, 即便制造了悬念, 但无法让用户迅速理解基本事实, 也会被大多数人忽略掉, 从而缺少传播的效率。

(三) 网络新闻的标题应该突出热门关键词

首先, 热门关键词一定涉及近期公众关注度高的事件、现象或者人物, 能够更有效地抓住用户的眼球, 调动他们的情绪, 引发他们的联想,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其次, 热门关键词还可以使得标题更容易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 从而实现更高的传播效率。

下面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标题关键词对于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儿童因遭父母遗忘被困车内致死多地警方未追责”、“多地警方对‘儿童被困车内致死’未追责”, 这两条标题的正文完全相同。如果只输入“儿童被困车内”输入“儿童被困车内”与“父母责任”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 尽管两个标题指向同一条新闻, 正文中都谈及父母的责任, 但是由于第一条标题有“父母”二字, 而第二条没有, 显然第一条标题更容易被查询到,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证明这一点。

网站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工具及时了解网络的热门关键词。“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言行记录形成了海量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大数据, 已被公认为是重要的资源。”[3]这些大数据工具包括“搜狗指数”、“百度指数”、“搜搜指数”等反映网民兴趣偏好的统计数据, 以及一些“SEO——搜索引擎优化”工具。此外, 编辑还可以分析新闻留言板、论坛、微博等互动平台上的信息来获取热门关键词。如能有机整合2~3个热门关键词更好。但关键词太多也会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 关键词的组合与排列顺序对查询结果的排序也很重要。热门关键词应该尽可能地放在标题的开头部分。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 热门关键词放在标题的左边部分, 可以更加有效地吸引眼球。此外, 标题的最左侧应该是搜索“蜘蛛人” (搜索引擎自动检索程序) 来到以后访问的第一个位置, 搜索引擎通常会赋予这个位置的关键词以更高的权重。

(四) 标题尽量使用简明易懂和描述性的语言, 且长短要合适

(1) 文字简明、概括, 通常使用动词与名词来描述事实。国内网站的新闻主要转载自传统媒体, 由于网页篇幅的限制, 以及人们快速阅读的需要, 传统媒体中有些较长的新闻标题, 必须经过修改才能放在网站上, 这就需要编辑对其进行再加工, 使其更为简明与概括。“人们是在快速扫描网络文本, 因此, 任何浮华的辞藻和过度修饰的文本都会被用户直接忽视。”[4]因此, 标题应该通俗易懂, 尽量用描述性的名词与动词。随机在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的新闻频道首页寻找100个标题, 我们会发现, 它们几乎都是由名词与动词组合而成的描述事件或者现象的单行实题, 语言简明精炼。

(2) 副词使用要恰到好处, 形容词要尽量少用。副词的使用视情况而定, 有些副词运用得好, 可以极大地增强动词的力度与标题的吸引力。例如, “比尔·盖茨今年大量减持微软股票套现超7亿美元” (新浪网2015年7月31日) , 在动词 (“减持”) 之前带有副词 (“大量”) 的标题, 网络新闻中虽然比较少见, 但是这里却用得很好, 有效地说明了减持的力度, 增强了标题的感染力。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价值, 远远不及副词。在上述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中, 很难找出一个带有形容词的标题。

(3) 标题不宜太长或太短。此外, 标题的长度也要适度。太短不能很好地描述事实, 让用户不知所云, 失去阅读的兴趣。太长的话用户没有耐心看完, 而且搜索引擎也不能完整显示标题。百度、搜狗、搜搜所允许的网页标题标签 (Title tag) 有效长度都在30个汉字左右。大于这个长度的标题就将被搜索引擎省略, 不予显现。对于新闻页面而言, 这个标题标签 (Title tag) 通常就是网络新闻自身的标题。因此, 从搜索引擎的角度而言, 网络新闻的标题也不能太长。实际上, 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 通常都在十几个字到二十几个字之间。

(五) 标题中巧妙地突出能够体现传播者意图或倾向性的事实

一个具有传播高效率特征的网络新闻标题, 不仅应该较好地满足用户快速获取与解释信息的需求, 而且也可以体现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

“知觉显著性效应”是心理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该理论指出, 人们在分析某个现象时, 往往会采用容易看到或想到的事实与观念作为解释的基点。用户在快速阅读网络新闻时, 最容易注意到的内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标题!很多时候, 网民会从标题所凸显的因素入手, 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因为这是他们容易看到的事实, 往往也是他们最容易想到的事实!

因此, 如果标题中巧妙地突出能够体现传播者意图或倾向性的事实与观念, 可以有效地影响网民对新闻事实的感知与评价, 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

《老股民市值过亿账户遇强平仅剩600万》与《老股民市值过亿账户遇强平仅剩600万次日规则就改变》是同一条新闻报道的两个不同的标题, 第2个标题只比前者多了7个字, 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有明显的不同。第1个标题使得人们注意到股票资产的损失, 网络舆论很大程度上会将其归咎于股民本人的贪婪或操作失误。但第2个标题却会使得人们关注规则的改变, 网络舆论会在很大程度上将该股民的损失归咎于配资公司对规则的随意改变。

在网络传播中, 标题与正文存在着时空上的分离, 点击标题阅读正文, 意味着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因此,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受众, 网络用户会更多地通过标题来了解与诠释新闻事件, 并决定是否阅读正文部分。

所以,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 必须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它通常都是“一句话新闻”, 且简明易懂, 通过关键词突出核心要素。此外, 如果能够成功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并巧妙地引导用户对事实的感知与诠释, 那么, 这个标题无疑做得非常优秀。

摘要: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 应该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也就是标题及正文部分容易被用户搜索、查询、浏览与解释。此外, 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也通过标题对用户形成暗示与影响。高效的标题通常都是“一句话新闻”, 且简明易懂, 利用关键词突出核心要素。此外, 如果能够成功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并巧妙地引导用户对事实的感知与诠释, 那么, 这个标题无疑做得非常优秀。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传播效率,搜索引擎,大数据,简明易懂,好奇心,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一句话新闻[OL].http://baike.baidu.com/.2015.

[2]好的标题是文章传播成功的一半你的文章标题对吗?[OL].E点营销网, http://www.ie988.com/wei/ruanwen/1632.html.2015.

[3]高静.报纸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J].新闻研究导刊, 2013 (5) .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篇3

一、根据新闻材料题目要求、导语部分和文段的主要表达方式筛选出新闻内容的主要内容,为比较异同点做准备

新闻材料结构的主要表达方式主要分为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等类别,表达方式不同,筛选形式就不同,每段新闻的主要内容也不同,这个环节是比较异同点的前提。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材料主要筛选信息包括:说明的对象(数据前、导语部分已经提示、题目中要求的)、特征(数据后)、时间、范围、数据对比产生的结论,次要信息是举例、具体描写、现象原因解释、与导语部分说明对象、题目要求无关的材料。

【题例】材料一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

据调查结果,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以98.3%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

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

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

(《光明日报》2014年06月10日)

材料二

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

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

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

【解题步骤】

首先要根据导语判断出每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表达方式判断每则新闻中每段的主要信息,这两篇新闻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材料,结合这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则材料的每段主要信息分别是:

1.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 (导语部分提示主要内容)

2.2011-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持平

3.2011-2013年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呈平稳趋势

4.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不相关原因

5.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在民营企业

6.2011-2013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增高

提示:因为第4段说的是就业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所以结合导语和表达方式,本段可以算作无效信息。

材料二每段新闻的主要信息是:

1.2014年大学生择业情况(导语部分提示主要内容)

2.截止5月底,仍有近四成大学生尚未签约

3.近三成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

4.大学生择业首选文体娱

5.近三成在校生把国企作为首选

6.工作后,大学生择业倾向民企

7.自主创业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提示:因为第5段说的是在校生的情况,在校生是毕业生还未签约还是未到大四的学生尚未得知,所以结合导语和表达方式,可以算作无效信息。

通过比较可得知:

两者的相同点:1.就业大学生逐渐青睐民营企业。2.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增加。

不同点:材料一:1.2011年至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持平。2.2011年至2013年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平稳趋势。

材料二:1.截至5月底,近四成大学生尚未签约。2.2014年大学生择业偏好一线城市和文体娱。

二、除了结合新闻材料导语和语段的主要表达方式筛选出新闻的主要信息后,要比较侧重点还需要考虑到表达方式、逻辑和叙述角度等方面

仍以上述两则材料为例。在材料一中为了说明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在就业率的说明文段中分别和2012年、2013年做了比较,在择业与相关度的文段中也提到了近三届的情况,自主创业的情况也与2012届和2013届做了比较。材料一主要内容是就业率、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方向、自主创业情况。

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尚未签约情况、择业方向(首选文体娱、一线城市、民企、自主创业)情况。

两则材料的侧重点:

材料一侧重于纵向比较不同年份大学生就业情况,关注大学生就业变化趋势。材料二侧重于横向说明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取向。

因为两则材料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两者相同故不列出;逻辑方面都有原因、结果、表现的表述,两者相同,故不列出。

三、比较体会两种题型的不同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异同点和侧重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根据导语和表达方式比较了主要内容,但是侧重点的内容表述更加类似于全文主旨,而不同点就要具体到每段的主要内容,类似于段意。除此以外,侧重点还要比较到表达方式、逻辑和叙述角度的不同。

以一张图表说明两者的区别:(见文末附表一)

此外,关于主要信息筛选环节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侧重点的内容表述中是不同的,在说明类的材料中,根据说明对象的一致性,在内容上可以表达为全文主旨式的内容总结,但是在叙述类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新闻中,由于事件对象的不同,在侧重点的内容与不同点的内容这两个环节的表述可能是极为相似的。关于内容的表述要综合题目要求、导语内容、表述方式来考虑。

2.有些新闻材料并非只有一种单一的表达方式,每个文段都有自己的主要表达方式,这种情况下,依然要结合题目指定对象或者导语提示对象,按照表达方式来筛选主次信息。

四、结语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篇4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一、单选题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要重点把握一下三种思路:

1、答案唯一性。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2、答案最佳性。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最佳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3、多项组合性。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此类题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确思想。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计算机考研除掉。

这又分三种:

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

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

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二、多选题

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

3、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第四,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做多项选择题要求必须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死记硬背。它重在理解、吃透,是体现能力的一种好题型。解题的方法也很多,但总的来讲是四个字:“正确、有关”。所谓“正确”即观点正确;所谓“有关”,就是题肢的论点与题干的要求有关联。题肢必须是正确而又有关联的,才是对的。同时还要注意,只有直接有关联的才能选,间接关联的则不选。

三、分析题

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五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四大高分建议

狠抓基础,注重大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综合性、灵活性还是现实性,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应注重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吃深吃透。同时要注意区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对那些新增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掌握。

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材料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难的。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如哲学史上的重要名言,经济学中的重要现象,毛概中的重要著作,党的历届重要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意义,党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对这些内容,能记住的记住,不能记住的至少应该了解。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热点是大家都要注意的。总体思想是大家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来复习考研政治。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时政方面的内容。提醒考生,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国内方面主要是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及每年一次中央作出的一年工作布置中;国际方面主要是与中国紧密相关的重大国际时事,体现在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及国家重要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中。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正确复习方法

一、马原部分

大家知道马原部分分为三个部分:马哲、政经和科社。这几个部分的复习方法也不一样。

马原这部分复习方法:

对于马哲部分的复习,大家要掌握马哲部分的逻辑结构,掌握马哲四个部分的逻辑结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让大家掌握逻辑结构,是因为马哲部分会有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命制,因此在判断分析题考查的原理时考生需要知道每个部分包含有哪些原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大家要清楚每个部分包含的重要分析题的原理。下面刁老师帮大家梳理下马哲各部分重要分析题的原理。

1、唯物论

(1)意识能动性;(2)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度的原理;(5)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分析法。

3、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3)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辩证关系原理;(4)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原理;(5)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4、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以上就是马哲部分在2018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分析题考点,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能够达到大纲的要求即能够进行原理再现及对理论的灵活运用。

对于政经和科社两个部分,大家不需要掌握逻辑结构,因为这两个部分不出分析题,只考选择题,因此大家将这两个部分的真题做透就可以了。

二、毛中特部分

毛中特部分属于知识点比较琐碎的部分,在这个阶段大家复习毛中特部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执行。

1、在掌握细节知识点基础之上能够掌握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能够从整体上来理解毛中特所研究的问题。

2、毛中特考试的特点就是时政性特别强,大多数考题都会与时政热点相结合,那么对于毛中特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了,所以今年比较重要的讲话有:5.14讲话、建军90周年讲话、7.26讲话、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讲话、十九大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点,但是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我们对理论不太熟悉,所以无法确定这些热点的考试角度,因此大家最好是听听辅导老师对这些热点的解读。能够更好的掌握出题的角度。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

自从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始,史纲加入了考研政治的范围。虽然大纲中只有14分的分数,但实际考查过程中会有6分的分数是与毛中特部分结合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史纲部分与毛中特部分可以重合的部分。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中国近现代的时间线索,虽然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不需要背诵的,但是整个的时间线索需要知道,因为史纲的分析题大多数都是和历史的逻辑线索有关的。

2、复习近平现代史时要注意周年性纪念的历史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史纲的考题要么是时政热点要么就是周年性纪念的历史事件。今年比较重要周年性纪念的考点有:十月革命100周年、中国建军90周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等。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法基复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时要注意思修法基常考比较细节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忽视这部分,简单的东西只要功夫下到了,都能作对,关键是大家平常都会觉得这部分比较简单,因此就不太重视。

2、思修部分与其它部分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思修部分几乎每章都可能出分析题,不像其它的部分只有几章有分析题的考点。所以在复习思修过程中要注意每章能出分析题的知识点。

绪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第一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第二章,爱国主义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章,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2012考研英语答题技巧 篇5

很多同学在做考研英语阅读题的时候,花很长时间,但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做考研英语阅读的时间做得长,却没有什么收获感、成就感?

跨考考研辅导团队认为:这是因为在做考研英语阅读的时候,有的单词上下文不知道选哪个意思,这个单词跟另外一个单词搞混了,所以,你做得快做错了,还不如做慢一点,如果实在不会做就先放一放,因为我们曾经说过有时是可以蒙一蒙,但是有些同学就是喜欢这个不会做,又意志非常坚强的非要乱选一个选项,当然就做得不对了。

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来怎样安排考研英语阅读做题时间?有哪些答题技巧可以快速提分呢?跨考考研辅导团队建议大家: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一:如果一看这篇文章题材很难办,那你就先放一放,先把会做的题好好做,看到比较舒服的文章好好去看。那有人说我四篇文章都看了,都不舒服怎么办?那么就建议你先弄写作。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二:根据概率,5个问题,有ABCD四个选项,你做出了有三个题目你是比较自信的,第一道题选A,第二道题选B,第三道题选C,那最后两道题就不要选ABC了,就是你排除一两个选项,然后剩下两个选项到时候再看,或试卷做完了再来看。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三:考场上面要注意答题技巧,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研究不出来的题目,要学会放弃,把自己会做的题做出来。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四:先写作好还是先做阅读好还是先做完形填空好?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完形填空老师可以说我先做完型,阅读老师说先做阅读,写作老师说先做写作。其实这也可以根据考场的情况,有时候写作一看我会写,正好是我押到的那道题,那就可以先写作;如果写作一看,就像2010年的那个文化火锅,傻眼了不会写,或是想不到什么主题词,那还是建议大家先做阅读,如果阅读了一两篇觉得又难受了,感觉困或者感觉一点思路感觉找不到,那你可以做完型,完型4道题2分,相当于我们阅读一道题,所以你做的时候可以感觉一下,因为完形填空的题要比这个我们正宗的阅读,难度要轻一点,或者你再做做翻译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独地说,先做什么好,后做什么好。但建议你阅读不要一口气做完,阅读一口气做完的话头就晕了,要适时的调整做题进度。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五:一篇阅读文章是18分钟,然后乘以4,就是72分钟,这是标准时间,但考研的同学这个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有些考生可能会挤一些别的时间过来,如一些他可能觉得分值比较少,完形、听力比较难的项目。但是写作和阅读时间千万不要挤,可以挤一些别的时间过来,但最长的时间一篇阅读理解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六:考场上也要做笔记,记录错误点,不要只靠自己的记忆力去做题,好记忆也不如烂笔头,除非你平常经过记忆力的训练,所以看不懂的题,或是看不懂的文章要学会做笔记;针对写作建议还是不要打草稿,有的同学喜欢打草稿,那打草稿的同学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做过这个实验:打草稿写篇作文的话,会比不打草稿写一篇作文的话会多花出10到15分钟,那这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建议考生们:写作的时候,万一一个句子不会写,你单独句子可以打个草稿。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总结 篇6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总结

考研冲刺期,专业课如何复习,考研的成绩高低取决于前期的努力程度,更取决于考场上的那几个小时的发挥。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专业课的答题技巧与要求的有关内容,你get了吗?

答题基本要求

1、全面

全面,是指完整地回答出所有的得分要点,没有遗漏。一般来说,在专业课考试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对绝大多数考生并不构成威胁,通常都能获得基本分数。但要得到高分应尽量答得全面一些,涉及到一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年代、人名、论著名,最好知道几个就写几个,因为这种题型考的就是记忆。简答一般不须展开,最重要的要答得全面,这种题型绝对是踩点给分。因为原则上,阅卷时按点给分,有点有分,没点没分。

2、准确

准确,是指采用标准、规范的用语进行语言表述,表达严谨。专业课是考查你的专业素质,因此既要全面,是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又要严谨有深度,在每一点上都要分析的透彻,令人信服,展现你扎实的专业功底。

3、逻辑性强

逻辑性强,是指答题要点之间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特别是论述题,要有知识点的适度展开。论述题题目一般最后出现,往往分值较高,临场发挥比较大,有两个最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展开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专业课考试目标之一是考查大家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潜力,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科学分析就不能得到较高分数。

二是对现实问题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不了解。这样的考生难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具有更强的研究性质。因此,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思维逻辑的清晰,同时也要兼顾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4、卷面整洁

说到卷面的整洁,首先肯定是要保证我们的书写清晰,至少要让阅卷老师能毫不迟疑地认得出你写的是什么。除此之外,帮帮还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卷面上任何反常的细节,都可能被怀疑作弊试卷。毕竟被怀疑作弊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各题型答题技巧

如果报考院校有提供考试样题和参考答案,请大家仔细研读。这部分内容是最接近真题和最接近阅卷答案的材料。可以说,出题人已经把阅卷答案示范给我们看了。千万不要怀疑,什么这个答案写的如此简单,字数少之类。因为阅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你写了多少个字。

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切中要点即可,每题不应该多于50字。具体写几句话要看每题的分数来确定,一般4分或4分以下的,一句即可;5分以上的,再多写一句,这一句最好结合教材,可以是教材中的原句,也可以是教材当中关于该名词的要点的归纳。

2、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3、案例题

这种题型有三套思路可选择:

①可以先引理论,然后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阐述

②可以先分析案例中的内容,然后写出其理论依据

③穿插理论和案例进行结合性论述

4、论述题

论述题的答题顺序基本可以这样归纳:

①解释题目中的名词及其特点与构成要件

②题目中要求回答的主体部分及其作用与意义

③结论与必要的展望,如果有能力,写一些自己的观点:可以谈学术界的争议点,理论与实践情况,中西方理论差异,多写一点内容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没能力,尽量别暴露功底。

考试时间安排

考研冲刺复习指导、答题技巧 篇7

为了方便考生在考研冲刺阶段全面的`复习,考研教育网特请考研教育业内专家为考生量身打造了考研冲刺专题,保证考生在最后几十天内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考研冲刺专题会随着考生复习计划定时为考生推出真题解析、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信息,并将及时更新在考研冲刺专题页面上,敬请考生随时关注专题,考研教育网预祝广大研友金榜题名。

2011考研冲刺专题:考研冲刺政治专题 考研考场查询 2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大全

考研数学冲刺 四大答题技巧总结 篇8

经历了前面的基础复习和强化训练阶段,考生已经形成做题方法和思路,冲刺阶段的模拟练习也增强了考生的应试能力,那么,如何在最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稳固数学,最终获得高分,则还需要把握答题技巧。考研数学教研室总结以下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同学们要在复习的同时领会答题技巧,则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首先,同学们得先确认几个问题:

1.这个时候如果大家还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不清楚,解题时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丢失一些基本分。所以大家务必在最后完全吃透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地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图表的理解,掌握知识点。

2.这时候务必要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来拓展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把知识体系化,连贯化,并拓展做题方法及思路,熟悉考试出题方式。尤其是解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能力。大家要搞清有关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同时,也要提高做题质量,每做完一题后,就要总结其所覆盖的知识面并且归纳其所属题型,做到举一反三。

3.此时是研究真题总结命题规律的最佳时机,所以大家要特别重视历年真题。研究真题是各科复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数学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历年真题利用的好,将为你节省时间、保持清晰的复习思路。对历年真题的学习、研究是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

研究真题要注意做到:要把握复习重点――对于在真题中重复出现的知识点要重点加强、全面细致的复习;对于真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题型要重点复习;要感受出题思路――除了作自己计划的巩固提高题目之外,还要把最近五年出现的极限真题都做一下,感受一下这几年命题中心在这个知识点上是如何出题的,并尝试一下自己在这类题型上是否胸有成竹;要发现命题规律――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把历年的真题分套练习。这样,可以整套把握真题的出题规律,从而让自己习惯这类题的出题方式。一般短期内,命题思路和规律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熟悉了之前几年的命题规律,有利于坦然面对考试。最后就是要寻找考试感觉,做题的同时感受真实考场上的氛围,熟悉考试感受。

接下来提供教研室老师们总结出的几个答题技巧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其涌出,并做到活学活用。

1.最基本的技巧是踩点得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 “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鉴于这一情况,考试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一定的策略,其基本精神就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得点分。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其实你要做的是认认真真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最好的得分技巧。

2.有时候可以大题拿小分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3.卡壳处先留白,以后推前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4. 以退求进是最高境界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这个技巧需要同学们做题做到一定境界来体会,如果可以做到这一步,那么什么难题都不是难题了。

考研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9

考研政治做选择题答题小技巧

做选择题的19个小技巧

1. 马哲(唯物史观)选择题考“根本原因”,答案一般选“生产力”/“生产方式”;

2. 马哲(其他部分)选择题考“根本原因”,答案一般选“矛盾”/“内因”;

3. 毛中特选择题考“出发点、落脚点/归宿”,答案一般选“人民”;

4. 毛中特选择题考“基本依据/总依据”,答案一般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5. 毛中特选择题考“根本保证”, 答案一般选“党的领导”;

6. 毛中特选择题考“根本保障”, 答案一般选“依法治国”;

7. 毛中特选择题考“动力”, 答案一般选“改革”或“全面深化改革”;

8. 毛中特选择题考“第一动力”, 答案一般选“创新”;

9. 毛中特选择题考“民族”/“外交”政策的“前提/基础”,答案一般选“平等”;

10. 毛中特选择题考军队建设的“核心”,答案一般选“能打胜仗”;

11. 毛中特选择题考“宗旨”, 答案一般选“为人民服务”;

12. 毛中特选择题考“根本任务”,答案一般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3. 毛中特选择题考“根本目标”,答案一般选“人民”/“共同富裕”;

14. 毛中特选择题考“主观原因”, 答案一般选“党”、“人民军队”;

15. 毛中特选择题考“客观原因”, 答案一般选“党”、“人民军队”之外的选项。

负面词汇

要分得清负面词汇,那些都是攻击侮辱咱们的坏词,不能把坏词用在自己国家身上!

1. 选项说中国的政策是“地缘政治(工具)”、“普世(适)价值”,都是错误的说法,要排除!

2. 说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新马歇尔计划”的选项,也是错的,不能选!

3. 说中非合作是“新殖民主义”也是错误的。

无中生有

有些说法在我国政策中根本就不存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这种表述都是错误的。比如:

(1)“扩大政府权力”的表述是错的,“缩小”也不对。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优化”政府职能;

(2)“国有经济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表述是错的,单纯的“降低”也不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在无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里,可以大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3)“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的表述也是错的,我国没有这样的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封闭僵化年代的政策。

考研政治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复习时间可以选择在考研当年7月份开始,也可以在9-10月份开始复习。

考研政治为全国统考科目,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研天的上午8:30-11:30。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单项选择题为考卷中的第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多项选择题为考卷中的第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分析题为考卷中的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考研政治复习需要的参考资料包括:肖秀荣1000题、小黄书、肖秀荣四套卷八套卷。

步,从9月到10月实现政治课基础的夯牢,解决百分之五十的知识的记忆理解,减轻之后的复习负担。在9月初做政治复习准备,可先做肖秀荣1000题、看看往年徐涛背诵笔记,及时整理笔记。时间精力允许,建议可多刷1-2遍肖秀荣1000题;

第二步,11月在掌握政治基础后听老师讲就会加深理解记忆,老师会在课上详略得当讲授,重难点以及考点突出再现,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风中劲草,小黄书也根据新大纲重新发布了,这时候就是巩固知识,看重点!

第三步,在12月份的冲刺关键时期推动政治的全面进步。做各种冲刺题,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题总结并背诵重要知识点内容。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时间,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政治复习。就考研而言,准备的时间越长,投入的精力越大,取得好成绩的概率越大。

考研政治考什么

政治学考研考英语一、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研究方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研英语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政治学研究生好不好考取决于很多因素。

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考研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考研录取比例、招生人数、学校知名度等,主观因素有考生自身的方法和态度。

考生在准备政治学考研时,应当密切关注政治学的专业排名,如果发现政治学专业排名靠前,意味着该专业是热门专业,竞争会比较激烈,势必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另外跨专业也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尤其是文科跨理科报考研究生,对于只有一年复习时间的考研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揭秘 篇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是马哲和马政经两科综合起来的科目。一般,这两科出政治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两部分又是政治最难的两部分,因为它包含很多需要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原理性的知识。因此,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分析题是一个很难攻破的“大难“。如何做好马原的分析题呢,大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专家为大家总结以下三大技巧――

1. 马原分析题答题的万能框架

首先:阅读材料,分析出题者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契合点。

其次:仔细推敲 “ 请回答 ” 的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据此,要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一定要去粗取精。何为粗何为精,由 “ 请回答 ” 所限定的论证角度决定。

最后:最好学会运用反证法。试题要求我们证明的主题是 A ,在把 A 真说清之后,可设 A 的矛盾命题非 A ,要努力暴露非 A 的弊端,这是方法论的要求,举例来说,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答完后可以批判一切从主观出发。

应当指出的是,必要的展开虽然重要,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可跑题,跑题属于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二是不可牺牲其他试题的解答。

2. 梳理解题线索

作为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即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一个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把这个最基本的线索抓住了,参透了。就能够抓住几个总开关,形成融理解、记忆、答题于一炉的复习态势,题目出得活出得难,何足俱哉!正待吾等显身手。

3. 把握命题考点

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其实根本不是。直接地用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命制题目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题目全都是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为根据,将知识点下的某一具体概念或命题结合生动鲜活的现实材料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材料,命制材料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题目往往显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读来煞是有趣,却又暗藏杀机。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经过认真复习成绩却不理想的考生感到委屈,甚至陷入迷茫,觉得照此下去,考研哲学岂不是题海无边,以往考“按图索骥”,“闻一多画马”,“鸭免双关图”,“六人扛木头”,“许衡不摘梨”,“逆捞镇水兽”,“丁玲识成仿吾”。用矛盾的原理破解“医患关系”等。今后或许会考李白磨杵、牛顿吃鸡,天方夜潭,西行漫记,古今中外,无所不至,莘莘学子,徒唤奈何。

这的确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它其实不过是一个假问题,它产生于我们对于考研政治复习的一个认识误区―一将复习政治等同于“背政治”,甚至仅仅归结为死记硬背。曾几何时,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识记被绝对化为脱离理论内容的生吞活剥。其实管用的办法,就是抓住题路,按住考点。殊不知,千道题,百道题,不过就是那几路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基本命题点,高频命题点,理论疑难点和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瓮中捉鳖。无厚有间,游刃有余。

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应试技巧 篇11

1.马原分析题答题的万能框架

首先:阅读材料,分析出题者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契合点。

其次:仔细推敲 “ 请回答 ” 的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据此,要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一定要去粗取精。何为粗何为精,由 “ 请回答 ” 所限定的论证角度决定。

最后:最好学会运用反证法。试题要求我们证明的主题是 A,在把 A 真说清之后,可设 A 的矛盾命题非 A,要努力暴露非 A 的弊端,这是方法论的要求,举例来说,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答完后可以批判一切从主观出发。

应当指出的是,必要的展开虽然重要,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可跑题,跑题属于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二是不可牺牲其他试题的解答。

2.梳理解题线索

作为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即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一个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把这个最基本的线索抓住了,参透了。就能够抓住几个总开关,形成融理解、记忆、答题于一炉的复习态势,题目出得活出得难,何足俱哉!正待吾等显身手。

3.把握命题考点

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其实根本不是。直接地用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命制题目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题目全都是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为根据,将知识点下的某一具体概念或命题结合生动鲜活的现实材料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材料,命制材料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题目往往显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读来煞是有趣,却又暗藏杀机。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经过认真复习成绩却不理想的考生感到委屈,甚至陷入迷茫,觉得照此下去,考研哲学岂不是题海无边,以往考“按图索骥”,“闻一多画马”,“鸭免双关图”,“六人扛木头”,“许衡不摘梨”,“逆捞镇水兽”,“丁玲识成仿吾”。用矛盾的原理破解“医患关系”等。今后或许会考李白磨杵、牛顿吃鸡,天方夜潭,西行漫记,古今中外,无所不至,莘莘学子,徒唤奈何。

这的确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它其实不过是一个假问题,它产生于我们对于考研政治复习的一个认识误区—一将复习政治等同于“背政治”,甚至仅仅归结为死记硬背。曾几何时,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识记被绝对化为脱离理论内容的生吞活剥。其实管用的办法,就是抓住题路,按住考点。殊不知,千道题,百道题,不过就是那几路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基本命题点,高频命题点,理论疑难点和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瓮中捉鳖。无厚有间,游刃有余。

很多考生认为,政治是死记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题却是紧密联系现实,不是单单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即使你记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定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高分,所以分析题往往成为部分同学的死穴。那么,政治分析题到底应该如何来复习和真正达到获取高分的目的呢?

从分析题题型本身的属性来说,主观题比较中庸,结合近几年考试趋势,主观题更多偏向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这就保证大家一旦对基本的知识点熟悉之后每道试题都有话可说。但政治试卷的批改是采点给分,如果要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需要科学的指导,因为在基础分之上每提高一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所以建议考生参加考研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会给大家总结出最易出的考点,并给出答题的模板,告诉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答案与阅卷老师的采点相吻合,从而从中庸的分数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分。

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要如何来进行呢?建议大家按照以下两点来完成:

一、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以及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第二、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第三、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二、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来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题的深层技巧,夺得高分。

总的说来,分析题就是把试题所给定的命题、问题和材料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求考生对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分离、分解,剖析出各个方面,对整体所蕴含的诸方面内容作出说明、解释和回答,揭示出诸方面内容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对诸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综合,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和整体性的本质结论。

所以,考生能够按照这两个方法加强复习训练,掌握技巧,再配合平时的积累素材,分析题的解题基本上就不会成问题。希望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每天都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

针对“ 根据材料如何(或怎样)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可以这样回答:“材料表明……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 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 ”。

回答“如何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或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途径是什么)” 时也有固定的模式,如:“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或“ 解决好……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万能句

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四个文明需要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大历史任务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正反面经验 ……

(6)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最重要)

万能意义:

理论意义

(1)…… 是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2)…… 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需简单说明一下)。

实践意义

(1)……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 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4)…… 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二)答题技巧点拨

分析题五步法

第一步:逆向审题。

第二步:锁定考点。

第三步:原理阐述。

第四步:展开分析。

第五步:简短结论。

针对考研政治的命题特点,同学们要从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点是紧扣基础,注重大纲。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综合性、灵活性还是现实性,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应注重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吃深吃透。同时要注意区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对那些新增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掌握。

第二点是综合理解考点关系。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第三点是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材料。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难的。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分析题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类型,从题型的形式看,以往考试中的论述题、材料题以及辨析题,都属于分析题。从分析的内容对象上说,相对可分为: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材料性的分析题。

A.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

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一般说来,它要求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各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分析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

如 2002年的试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这一试题也是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它不仅要求考生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而且要求考生掌握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知识,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最终目标的知识,正确分析、论述“差距有所扩大”的这一社会现实。

B.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

这类分析题同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有密切联系,它们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这类分析题往往并不指明运用哪方面的具体知识、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而是从试题给定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中,分析、概括其中所蕴含和体现的有关知识、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知识去分析和论述试题给出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揭示出它们同一定的原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必然联系,从而对既定的现象、实际和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说明和论述。

在以往的试题中,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并按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试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计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然而社会主义革命却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成为现实。试析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阐明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必然性”,等等。

诸如此类的试题,都属于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解答这类的分析题,既要看到它同知识、原理性分析题的一致性,又要看到它与这类分析题的不同特点,相比之下,它的难度更大一些。

C.材料性分析题

材料性分析题是分析题中比较典型的形式。其特点是:它提供若干条现成材料,从材料中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按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对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论说明。

材料性的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从过去的试题看,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如史料性的材料,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材料,一些著名人物的言论材料等。材料范围比较广泛,但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着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选取的,是同政治理论密切相关的。

回答材料性分析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真正弄懂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搞清楚它所要说明的问题实质。这是分析材料和正确回答问题的基础。

第二,在弄懂材料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确定回答问题的思想方向和理论范围,即用什么思想观点或哪方面理论,去分析、论述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另外,材料性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往往不是单一性的,而带有学科性,需要对有关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

第三,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材料的内容同试题的提问紧紧地联系起来,紧扣题意,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提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泛泛地回答问题。否则就可能犯所答非所问、含混不清的错误。

第四,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有的是正面材料,有的是反面材料;试题依据材料所提的问题有的需要从正面分析论述,有的则需要分析批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理论论述,通过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一个个地回答试题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不要对若干问题作笼统的回答。

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需要考生加强训练。

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

1.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2.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注意不要沉溺于细节、事例或者数字),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3.答题时注意:

(1)凡问现象的问题,首先回答表象,即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需太展开,简要回答即可。随后,必须回答现象之后隐含的实质(本质),这才是重点。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需要用原理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先表述相关原理,然后再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述,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3)回答问题注意层次性,要行文规范,简洁干练,表述准确,答案能紧扣要点,切忌东拉西扯、繁琐冗长。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在2006年统一归进了分析题中,其形式独特,分值比例大,难度也不小,是考生考研中的一大难点,这里就单独列出再讲述一下其答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进行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解答材料式分析题的基本要求:在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要准确、简洁地回答出有关理论知识内容。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铺垫,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

首先,“掐头取尾”,看题干提示句和题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一般的材料题开题就有一句:“下面是一组关于……的材料”,这就给考生在阅读时获取什么样的信息界定了范围,使阅读不再盲目,以获取相关信息为重;然后,再迅速浏览题后问题,问题的要求又进一步缩小了信息取舍的范围,什么是“的”,在这里就确定了。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其次,仔细而快速地阅读材料。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既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掌握其中信息是关键。

一般的材料提供信息很多,有主有次,还有重复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做这类试题、阅读材料时,边读边用铅笔将含义相同的归类,并用1、2、3、……标注,对重要的核心句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为的浪费。

第三、利用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在答题论述时,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帅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

第四、简短有力地做好小结。在小结部分,要牢牢抓住题意,适可而止。这是答题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结尾时,或针砭时弊,或点明意义,或联系自身,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恰到好处,总的要求是思路清晰、表述简练、视角丰富,达到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目的就可。黑格尔说,“开端包含目的性”。

为2010年考研应试而学政治,不可能是神定气闲的品味参悟,也还不是深沉的批判性反思。而是要面对考场,直接打造“应试健儿”——目的性非常直接,要求也高。所以,对于分析题的解答,考生要客观定位,找到合理的切入点,遵循科学的步骤,建立框架,梳理线索,破解难点,把握考点。

总结老师的辅导经验和学员的复习经验,提醒广大考生在解答分析题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

材料分析题虽然很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

(2)要注意归纳、引申。

从提问、材料中获取信息只是为解体提供了思路和素材,但是,材料分析题还是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因此考生要分清每个材料所蕴含的主要观点,然后再用心选择与题目要求相符合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加以归纳和概括。

(3)要全面、完整地阐述有关基本原理。

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主要是进行理论型的回答,并不是要求就具体实际问题作繁琐的分析。还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时所给的事实材料或命题判断可能体现了若干个基本原理,而不是单一的原理,假如材料涉及到五个点,那么答题时五个点都要说到,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

(4)要紧扣题目材料,运用材料。

准确运用材料中的文字和印证其中的有关事实,运用有关理论作出恰当的综合、概括、比较、鉴别和分析。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总之,在解答分析题时,考生一定要力求做到紧扣题意,举一反三,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融会贯通,充分展现自己对材料的熟悉把握水平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读能力,这样的结合答题才能获得高分。

分析题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需要考生加强训练。

(一)分析题

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

1.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2.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注意不要沉溺于细节、事例或者数字),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3.答题时注意:

(1)凡问现象的问题,首先回答表象,即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需太展开,简要回答即可。随后,必须回答现象之后隐含的实质(本质),这才是重点。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需要用原理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先表述相关原理,然后再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述,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3)回答问题注意层次性,要行文规范,简洁干练,表述准确,答案能紧扣要点,切忌东拉西扯、繁琐冗长。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在2006年统一归进了分析题中,其形式独特,分值比例大,难度也不小,是考生考研中的一大难点,这里就单独列出再讲述一下其答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进行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解答材料式分析题的基本要求:在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要准确、简洁地回答出有关理论知识内容。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铺垫,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

首先,“掐头取尾”,看题干提示句和题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一般的材料题开题就有一句:“下面是一组关于……的材料”,这就给考生在阅读时获取什么样的信息界定了范围,使阅读不再盲目,以获取相关信息为重;然后,再迅速浏览题后问题,问题的要求又进一步缩小了信息取舍的范围,什么是“的”,在这里就确定了。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其次,仔细而快速地阅读材料。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既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掌握其中信息是关键。

一般的材料提供信息很多,有主有次,还有重复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做这类试题、阅读材料时,边读边用铅笔将含义相同的归类,并用1、2、3、……标注,对重要的核心句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为的浪费。

第三、利用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在答题论述时,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帅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

上一篇:企划工作总结下一篇:在全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动员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