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通用8篇)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篇1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分析题细致解析
20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已于1月5日上午在考生的奋笔疾书中结束。老师对真题进行紧张、细致的分析。13年考研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实行“花卷”,即一题多卷,目的是为了防止作弊。从难易度看来,整张试卷的考点难度中等偏难,没有怪僻题,所有重点都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讲授的重点一致。另外,整张试卷“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呈现了考研政治活学活用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马原主观分析题34题的考查角度及关键考点,以给考研学子一个解答马原分析题的样例、指导2014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
年考研政治第34题马原分析题,10分,考查马原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从命题规律上来看,有些许“反押题”的意味。题目给出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是儿童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第二则材料扬子晚报的一篇报道,阐述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设计能够赢得最高荣誉。题目共设两问,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第二问“‘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材料的中心大意,这点并不难,意思也并无歧义,两则材料都强调认识、实践要从主体利益、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所涉问题,仔细审题,回忆相关考点,按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解答马原分析题的两点要求,即“一答全面,二答关键”,我们按照大纲顺序归纳相关考点,包括但不限于:①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②实践观念,即认识飞跃到实践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③实践活动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最切题的关键考点,考生在写下考点的同时,结合材料用一句话稍微解释考点,就大功告成。第二问结合第二则材料来理解,说的无非是一点,实践的目的是要满足主体的利益,所以要从主体利益出发,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如果能答到这么几个关键得分点,能够合适宜地附上一句材料加以诠释,就能搞定这道最大分值的主观分析题,拿下高分乃至满分。
在这样一个解题过程中,我们希望各位学子看到的是解题的方法要求,既不要押宝似的只答几个考点,也不要没有任何归纳总结能力地随意罗列堆砌考点,更不要不分主次,一定要突出重要答题点,要将与题意、题干最切近的考点写在前面。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篇2
政治学科的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对2008年政治学科的高考计算题进行一个剖析,以寻求最佳解决办法:
例1.(全国文综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此题的解决分两步:第一步,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单位商品价值量有何变化。依据题意,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找到它们之间价值量相等的关系。那么,2008年的单位商品M的价值为(1+50%)M=15元,M=15÷(1+50%)=10元。即2007年生产一个单位M的时间,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可以生产1.5个同样的商品了,用货币表示其价值量就变成10元了。
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货币的价值,在现在仅为1-20%=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元,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X=10÷80%=12.5元。
把前两步综合起来,综合式为15÷(1+50%)÷(1-20%)=12.5元。
正确答案为B。
例2.(四川文科综合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根据题目要求,分别找到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价值总额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1)在这里,商品数量=2007年的产量10亿件+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所生产的产品数量(10×10%)=11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1×10=110亿元。(2)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价值总量是无关的。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那么,2008年的商品数量为10×(1+10%)×(1+10%)=12.1亿件。其它条件不变,表示单位商品价格仍为10元,则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12.1×10=121亿元。综合式为10×(1+10%)×(1+10%)×10=121亿元。
正确答案为C。
例3.(宁夏文科综合第12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等内容。
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也应增加10%,则为2007年价值总额100亿元+100亿元×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此处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
正确答案为A。
例4.(北京文科综合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此,2006年1元商品的价值量,2007年该商品的价值就应该是1+25%,即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了25%,才与2006年的价值量是相等的。2007年该商品价值为1÷ (1+25%=0.80元。
正确答案为B。
例5.(重庆文科综合第27题)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品价值总量、汇率的计算、企业利润等知识点。
根据结算当日的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14×100=1400万元,就是利润,公式表示为7000-1400=5600万。
正确答案为B。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题指导 篇3
一、明确计算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计算题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计算题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由于文科生数学计算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计算题对文科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如何突破这一难题,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主要知识
①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升值、货币贬值等。
②汇率。
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
④恩格尔系数。
⑤企业利润、利润率。
⑥银行利息、本金、利率、期限等。
⑦税收(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三、一般方法
1.理解记忆相关原理、公式,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
2.涉及百分比时,要探讨所求量与百分比的关系。所求量与百分比成正比时用乘法,成反比时用除法。
四、题型剖析
1.学会定性分析,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定量计算
【例】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 =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观察本题即可得出去年5件A商品 = 2克黄金=16克白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题中没有说今年商品A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故5件A商品=16克白银。答案为C。
2.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升值、货币贬值等的相关计算
【例1】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需要货币10万亿元,而实际供应量为30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该国货币流通速度应()
A.提高2/3 B.降低2/3 C.提高2倍 D.降低2倍
解析: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流通速度应为10/30=1/3,故货币流通速度应降低2/3。
【例2】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需要货币400亿元,而实际发行量为2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该国货币流通速度应()
A.提高1倍 B.降低1倍 C.提高1/2 D.降低1/2
解析: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动,货币流通速度应为400/200=2,故货币流通速度应提高1倍。答案为A。
3.汇率的相关计算
参照第13页中的例2。
4.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的相关计算
【例1】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100亿元×(1+10%)= 110亿元。答案为A。
【例2】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15元÷(1+50%)÷(1-20%)=12.5元。答案为B。
【例3】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09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单位商品)、社会价值(单位商品)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
解析:个别价值:6元/件÷(1+50%)=4元/件;社会价值=6元/件;企业价值总量=6元/件×10万件×(1+50%)=90万元。答案为C。
【例4】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 452万元B. 1 320万元C. 1 210万元D. 1 100万元
解析:132÷(1+20%)×10×(1+10%)=1 210(万元)。答案为C。
【例5】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解析:总时间=6小时/件×10万件+10小时/件×8万件=140万小时。总件数=10万件×(1+20%)+8万件=20万件。140÷20=7(小时/件)。答案为B。
5.恩格尔系数的相关计算
【例1】下表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
支出项目食品交通、通信教育、医疗其他消费国债股票费用(万元)41.62.31.722.4A.27% B.42% C.38% D.32%
解析:根据恩格尔系数公式可知,恩格尔系数为4÷(4+1.6+2.3+1.7)≈42%。答案为B。
【例2】下表是居民老张家2013年开支清单。由此可见,2013年老张家的恩格尔系数约为()
支出项目食品衣服等日用品教育、医疗购买基金娱乐费用(万元)10.60.40.30.2A.43%B.45.5%C.65%D.75%
解析:1÷(1+0.6+0.4+0.2)≈45.5%。答案为B。
6.企业利润、利润率的相关计算
【例1】假设中国某企业每年出口额均为1 000万美元。2005年,1美元=8.21元人民币;2009年,1美元=6.82元人民币。该企业2005年的国内生产成本为8 000万元人民币,2009年比2005年降低了10%,则该企业2009年的利润是()
A.210万元人民币B.-380万元人民币
C.-1 180万元人民币D.1 390万元人民币
解析:1 000×6.82-8 000×(1-10%)=-380(万元)。答案为B。
【例2】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年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6% B.10% C.12% D.15%
解析:今年利润=(20+10)×(2÷20)=3(万元),净利润为3-10×6%×1=2.4(万元),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2.4÷20=12%。答案为C。
【例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元人民币。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元人民币,交货时为1美元=6.27元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B.下降0.76%
C.上升0.83%D.上升0.76%
解析:(24×6.27-144)÷144-(24×6.32-144)÷144≈-0.83%。答案为A。
【例4】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 29.2万元 B. 32万元 C. 39.2万元 D. 42万元
解析:由毛利润÷(400+100)=10%可知,毛利润为50万元。净利润为50-100×8%×1=42(万元)。答案为D。
7.银行利息的相关计算
【例1】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A.700元 B.712.25元 C.350元 D.356.13元
解析:10 000×3.5%×1+(10 000+350)×3.5%×1=712.25(元)。答案为B。
【例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解析:一个两年期利息为10 000×3.75%×2=750(元);一年期连续存两年的利息为10 000 ×3%+(10 000+300)×3%=609(元);609-750=-141(元)。答案为A。
【例3】小张大学毕业后与同学联手创业,从银行获得两年期的政策性贷款20万元,年利率为6%,利息按复利计算。若采用两年内还清利息的方式,则小张平均每年偿还利息()
A.1.2万元 B.1.236万元 C.2.4万元 D.2.472万元
解析:总利息=第一年利息+第二年利息=20×6%×1+(20+1.2)×6%×1=2.472(万元)。2.472÷2=1.236(万元)。答案为B。
8.税收(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的相关计算
【例】小李月工资为9 000元,若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 500元,月应纳税所得不超过1 500元的,税率为3%;超过1 500元至4 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4 500元至9 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那么小李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
马原论述题 篇4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4)举例:
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法,辩证思维能力(1)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处于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对立性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接相互相成,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则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其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方法,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寻找同一性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3)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重点,找出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用矛盾分析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变化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达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3)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事物量变过程中会局部开始发生质变,质变之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量变积累。
第二章
1.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作用与能动的反作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90(1)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方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然而,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89、90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真理和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真理和价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历史发展中具体地实现的。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实践基础上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对价值的追求同样是具体的、历史的。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2)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够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107、108。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109 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4)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它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指导意义:
(1)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或总体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
(2)思想文化的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当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104(1)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1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135、136。分析中国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意义与作用。(结合前两个问题答案)(1)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2)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3)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133.具体分析中国当前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答案: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但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就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改革是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缓解进行改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百度百科)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146、147剖析当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
答案: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阶级的制约;在历史上,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代表人物的局限性,离开了一定的阶级背景,就难以理解历史人物的产生、作用及其性质。
无产阶级领袖代表了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产阶级领袖是人不是神,必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等的限制。一方面要高度肯定她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第四章
1.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后果: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其三,阻碍技术的进步。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答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正是通过论证其制度的合理性,资本主义民主的普遍性来实现牧师职能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文明成分,加以研究参考和借鉴,对于其历史局限性,加以分析批判和摒弃。)
第五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本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简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第五种是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后果及对策。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答;表现: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厂。(2)贸易全球化
由于更为便捷的通信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使得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流动(3)金融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强联系和融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这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自20世纪90年底啊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全球生产和要素流动的主体力量。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后果:
积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消极: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总体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2)忽视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可能同时发生(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4)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对策:
(1)各国都应该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2)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3)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 机遇:
(1)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2)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京城,优化产业结构
(3)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4)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乃至全球性传染变成为经常性且不可避免的问题。(2)各国的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丰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应对
(1)中国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2)中国要坚持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完整和不可侵犯
(3)要进一步缩小国内地区间以及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罪恶和社会不平等等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社会生产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内在统一性。
(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得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基本前提和首要标志。
(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人民政权以后,要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也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领导。
(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 篇5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
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3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8、可知论是唯物主义,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
39、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40、辩证所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4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类不同的真理。
42、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4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论断中所说的“人们”指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44.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6.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47.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8.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49.时势造英雄。
5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5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54.任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5.非道德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答案答::对
(1)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个命题说明了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2)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及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2.答:错
这里的量不是算术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3.答:错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通常本质是直接的、正面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真像,有些本质间接的、歪曲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假象。所以,无论是真像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错觉是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或认识,是由于主观错误导致的,属于主观范畴。因此,假象与错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4.错
(1)牛顿力学的公式F=ma是指物体(刚体)的质量为m在外力F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的运动,这一共是指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统一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即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牛顿力学的公式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理世界,若把它推广到整个世界的一切领域则是形而上学世界观。
5.答:错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
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2)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哲学物质概念是在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辩证逻辑思维高度概括出来的,即指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物体则是指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1分)物质和物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是共性,物体是个性。(1分)如果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归结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就无法揭示客观世界无限多样的统一,就要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不能得出科学的物质观。(1分)
7.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1分)因此,真理既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也不等于人的主观认识;而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只有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2分)
8.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从生产力的构成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智能性要素。(1分)科学技术在没有渗入到生产力诸要素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1分)要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就必须同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即让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这样,科学技术就可以成为巨大生产力。(1分)
9.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分)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1分)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作出不同回答的两大派别,因此不能用它们的关系来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1分)
10、错误。(1分)“科学的科学”是对旧哲学的称呼,以往的哲学家(例如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分)
11、错误。(1分)存在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1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而是统一于物质。(2分)
12、错误。(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特征不是有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2分)上述观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1分)
13、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1分)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2分)
14、错误(1分)。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民族传统、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对于人权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不相同。(1分)国家主权是保证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高于主权”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借口。(2分)
15.错误。(1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1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2分)
16.错误。(1分)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实质的区别。运动的外延最大,它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的外延次之,变化既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既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后退的变化;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产生,是指事物前进性的变化。(3分)
17.正确。(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标准;一切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实践标准是确定的。(1分)任何实践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一定的实践不能证明一切正确理论观点的真理性,也不能反驳一切错误理论观点的荒缪性。(3分)
18.错误。(1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3分)
19.正确。(1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3分)
20、(1)错误。(2)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反映。(3)客观存在与思想意识的关系。(2分)
21、(1)正确。(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人脑加工和改造了的东西,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4分)
22、(1)错误。(1分)(2)革命的运动必须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2分)(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分)
23、(1)错误。(2)只有社会规律才会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2分)。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2分)
24、(1)错误。(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4分)
25、(1)错误。(2)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
(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2分)
26、(1)错误。(1分)(2)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2分)(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分)
27、(1)错误。(2)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3)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2分)
28、(1)正确。(1分)(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两点论与重点论。42分)
29,(1)错误。(1分)(2)必然性是人的自由的限制和约束,也是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的条件。(2分)(3)自由和必然的关系。(2分)
30、(1)错误。(1分)(2)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个人的价值中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2分)(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2分)
31、(1)错误。(1分)(2)社会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同时也具有统一性。(2分)(3)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分)
32.①不正确。②意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只会起阻碍作用。(4分)
33.①正确。②辩证的否定包含三层思想: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否定即“扬弃”。“扬弃”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下保留,既批判又继承。(4分)
34.①不正确。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
③ 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
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35.①不正确。②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让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2分)
③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2分)
36.①不正确。②哲学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分)
③人们认识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而不是按自己的意识办事。(2分)
37.①不正确。②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究思想史。(2分)
②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2分)
38① 不正确。②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也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区别在于“知什么” 和“如何知”。(4分)
39.①不正确。②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但它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测量物质运动的尺度;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4分)
40.①不正确。②客观辩证法是事物自身的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基础和根源;主观辩证法是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41.①不正确。②解释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说明不是两类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42.①正确。②劳动把人知自然联系起来,形成了生产力系统,同时又把人和人联系起来,形成了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以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系统。
②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都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43.①正确。②这里的“人们”指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其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4分)
44.错误。(1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看得见、摸得着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是物质,但并不是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场。(4分)
45.正确。(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有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善和恶的性质是完全相反的。小恶仍是恶,小善仍是善。(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小恶积之是大恶,小善积之是大善。所以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分)
46.错误。(1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具有价值性,但是,并不是有用即真理。因为由于人的主观需求不同,对一个人有用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有用。所以,此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主观真理论。(4分)
47.正确。(1)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根据只能是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本质只能是人的社会性,只能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因此,人的最根本特性是人的社会性。(2)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不是说将社会关系各个方面
机械相加,而是说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有机总体,决定着人的本质。其中,人的经济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即人们的本质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分)。
48.错误。(1)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2)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3分)
49.正确。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4分)
50.正确。(1分)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是错误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作为人类认识之树生长出的观念形态,有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4分)
51.错误。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亲眼所见的不一定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2.错误。(1分)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自然规律可以不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4分)
53.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既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命题片面强调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成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价值观。
54.正确。(1分)因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4分)
高中政治计算题公式 篇6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价/(1+X%)=现价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原价/(1-X%)=现价
2、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原产品数量*(1+X%)=现产品数量
现产品数量*现价值量=现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原产品数量/(1-X%)=现产品数量
现产品数量*现价值量=现价值总量
3、货币升值:原币值/(1+X%)=现币值
货币贬值:原币值/(1-X%)=现币值
4、CPI上涨(纸币贬值):原价/(1-X%)=现价
CPI下降(纸币升值):原价/(1+X%)=现价
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6、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
=纸币超发量/实际需要量*100%
=(现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
7、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
=(现物价水平-原物价水平)/现物价水平
8、设原来M国与N国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X%,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N(1+X%)若M国通胀率为X%,N国通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1+X%):N(1+Y%)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N/(1+X%)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N/(1-X%)若M国货币升值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1+X%):N 若M国货币贬值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汇率比为:M/(1-X%):N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总支出金额*100%
10、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若求本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本金
若有利息税:税后所得=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利息税率
11、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12、增值税=商品销售额*增值税率-上一环节的商品销售额*增值税率
=增值额*增值税率
13、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个人所得税应税额=个人所得-3500 然后将应税额对照个人所得税率表分段计算,再将分段所得税相加。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篇7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高等数学不仅是报考理工类专业的考生的必考科目,也是报考经济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考生的必考科目,所考查的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学二、数学三不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二不要求),所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和证明题)三种,其中解答题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全卷总分的63%.在解答题中,多数问题可以有两种或多种解答方法,若解题时选用的方法恰当,则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而且可以节省解题所用的时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以历年考题为例,对文中所例举的每个问题均给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解法,然后通过对比来分析说明选用合适的方法在解答问题时的重要性.
1.数列的极限
对比分析:解法一运用了两边夹定理的推论.两边夹定理及其推论是求解极限问题的重要工具,但运用两边夹定理或其推论求解极限问题时,需要将所求的问题进行放缩,然而在多数问题中,放缩的尺度较难把握.这时,若所求问题满足Stolz定理或其推广定理[3,4,5,6]的条件,则可以巧用Stolz定理或其推广定理求解.
2.高阶导数
例2求函数f(x)=x2ln(1+x)在x=0处的n阶导数.
解法一(利用Leibniz公式)令u=x2,v=ln(1+x),则
u'=2x,u″=2,u(k)=0(k≥3),
所以u(0)=0,u'(0)=0,u″(0)=2,u(k)(0)=0(k≥3).
因此f(n)(0)=C2nu″(0)v(n-2)(0).
3.不等式的证明
令F(x)=f(x)-x,则F'(x)=f'(x)-1,显然F'(0)=f'(0)-1=0.
由于F″(x)=f″(x)>0,则F'(x)单调递增,x=0为F'(x)唯一的零点,
即x=0为F(x)唯一的驻点.
又由于F″(x)=f″(x)>0,
则x=0为F(x)在(-∞,+∞)上唯一的极值点,且在该点取得极小值.
因此F(x)在x=0处取得它在(-∞,+∞)的最小值.
从而F(x)≥F(0)=f(0)-0=0,
即F(x)=f(x)-x≥0,因此f(x)≥x.
(ξ介于0与x之间)
故f(x)≥x.
对比分析:构造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解法一构造了函数F(x)=f(x)-x,然后通过判断其单调性及分析其驻点和极值点的情况得到所需的结论.解法二则是一种巧妙的构思,利用Maclaurin公式将f(x)展开,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即可得到所需的结论,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构造函数、判断单调性以及分析函数的驻点和极值点的过程,从而简化了证明的过程.
4.不定积分
5.定积分
令x-1=t,则dx=dt.
∵当x=0时,t=-1;当x=1时,t=0.
再令t=sinu,则dt=cosudu.
对比分析:解法一运用了换元法.换元法是求无理函数的定积分的常用方法,解法一通过两次不同的换元将所求问题转化为一个求三角函数的定积分问题,从而求出问题的结果.运用换元法求解定积分问题时,每换元一次,都需要变换定积分的下限和上限.若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则可避免用换元法所带来的复杂的变换过程.
证法一(直接法)
对比分析:估值定理是证明积分不等式的重要工具.解法一采用了直接计算不等式中的定积分的方法,不仅计算过程烦琐,而且计算的结果是一个无理数,与不等式左右两端的值的大小关系并不明显.解法二采用了估值定理,不仅避免了直接计算定积分所带来的复杂的运算过程,而且可以较快捷地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6.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例7求由方程x2+y2+z2-2x+2y-4z-10=0所确定函数z=z(x,y)的极值.
解法一(微分法[8])由x2+y2+z2-2x+2y-4z-10=0得
在上式中令zx=0,zy=0得x=1,y=-1.
将x=1,y=-1代入原方程得z=6和z=-2.
即驻点为(1,-1,6)和(1,-1,-2).
等式2x+2zzx-2-4zx=0两端分别对x,y求导得
2+2(zx)2+2zzxx-4zxx=0,
2zyzx+2zzxy-4zxy=0.
等式2y+2zzy+2-4zy=0两端对y求导得
2+2(zy)2+2zzyy-4zyy=0,
解法二(配方法)将方程x2+y2+z2-2x+2y-4z-10=0配方得
(x-1)2+(y+1)2+(z-2)2=16.
由此可见,当x=1,y=-1时,z=z(x,y)取得极大值2+4=6,取得极小值2-4=-2.
对比分析:解法一采用了微分法,这是求多元函数极值的常规方法.解法二则巧妙地运用了配方法,将问题化繁为简,方便快捷地求出了问题的结果,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求驻点和高阶偏导数的过程,从而简化了求解的过程.
例8求函数z=x2+y2-12x+16y在x2+y2≤2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法一(Lagrange乘数法)
显然点(6,-8)不在区域D内,因此构造Lagrange函数
F(x,y,λ)=x2+y2-12x+16y+λ(x2+y2-25)=25-12x+16y+λ(x2+y2-25).
则z(x,y)在D上最小值为-75,最大值为125.
解法二(几何法)
由于z=x2+y2-12x+16y=(x-6)2+(y+8)2-100,
又z(3,-4)=-75,z(-3,4)=125,
故z(x,y)在x2+y2≤25上的最大值为125,最小值为-75.
对比分析:解法一采用了Lagrange乘数法,这是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常规方法.解法二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它将所求问题与其在几何上的意义相联系,采用几何的方法来分析并确定问题的最值,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求偏导数和构造Lagrange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了计算的过程.
7.二重积分
解法一(在极坐标下化为累次积分)
圆x2+y2=x+y在极坐标下的方程为ρ=cosθ+sinθ,则
解法一(在直角坐标系下化为累次积分)
对比分析:以上两例中的解法一均为计算二重积分的常规方法,即将二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解法二则巧妙地利用了对称性,与解法一相比,不仅避免了用常规方法带来的复杂的计算过程,而且省略了换元和确定累次积分的上下限的过程,从而将问题化繁为简,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8.线性代数综合题
例11设n阶矩阵
(1)证明:A=(n+1)an.
(2)a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解,求x1.
(1)证法一:(化为上三角形)
(2)由(1)可知:当a≠0时,A≠0,则矩阵A可逆,此时方程组有唯一解.
解法一(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此时,方程组的唯一解为X=A-1B,现将A-1按列分块,记为A-1=(α1,α2,…,αn),则方程组的解为
于是知x1=a11.
解法二(利用Cramer法则[9])因将A中的第1列换为B时的行列式按第1列展开即得Dn-1,而由(1)可知Dn-1=nan-1,故由Cramer法则得
解法三(利用伴随矩阵)此时,方程组有唯一解
对比分析:问题(1)的证明可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化为上三角形矩阵或展开递推,这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相当.问题(2)的求解可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利用Cramer法则和利用伴随矩阵.若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求解,则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换过程,虽然最终可求出问题的结果,但其变换过程极为烦琐.若利用Cramer法则或利用伴随矩阵求解,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求解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变换过程,从而大大简化求解的过程,可方便快捷地求出问题的结果.
小结
通过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解答考研数学中的计算和证明题时,若选用的方法恰当,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琏,傅沛仁,林玎,等.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吉林,张祖发,刘敏思,等.数学分析题解精粹[M].武汉:崇文书局,2003.
[3]李俊杰.Stolz定理的推广[J].数学通报,1981,3:22-26.
[4]王婕,朱如恒.Stolz定理的推广及一些应用[J].工科数学,1995,11(1):234-239.
[5]杨姗姗,刘健,马跃超.Stolz定理推广定理的推广[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6):117-120.
[6]张传芳,杨春玲.利用Stolz定理的推广定理求极限[J].高等数学研究,2005,8(5):29-45.
[7]丁莲珍,姚健康.高等数学(上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
[8]刘玉琏,傅沛仁,林玎,等.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篇8
利息的计算相对于前面的价值量和汇率的计算而言要简单一些。
【基本概念】
(1)储蓄存款: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指银行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水平。
(3)贷款利息:指贷款者使用银行的资金而支付的报酬。贷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贷款数额、贷款期限和利息水平。
(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率有三种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基本公式】
(1)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2)贷款利息=贷款数额×利率×贷款期限。
(3)存款本息=本金×(1+利率)×存款期限。
(4)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例20.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 )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解析:这道题并不难,直接按照公式计算就可以,只是需要把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
第一步:计算出第一年的利息:10 000×3%=300(元)。
第二步:计算出将第一年利息加入第二期本金后的利息:(10 000+300)×3%=309(元)。
第三步:计算出一次存两年的利息:10 000×3.75%×2=750(元)。
第四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00+309-750=-141(元)。
答案:A
例21.小张大学毕业后与同学联手创业,从银行获得两年期的政策性贷款20万元,年利率为6%,利息按复利计算。若采用两年内还清利息的方式,则小张平均每年偿还利息
( )
A.1.2万元 B.1.236万元
C.2.4万元 D.2.472万元
解析:所谓复利就是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
第一步:计算出第一年的利息:200 000×6%=12 000(元)。
第二步:计算出第二年的利息:(200 000+12 000)×6%=12 720(元)。
第三步:两年利息相加除以2,就是平均每年偿还的利息:(12 000+12 720)÷2=12 360(元)。
答案:B
五、利润与经济效益的计算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企业销售总额-企业生产成本总额=产品数量×(销售价格-生产成本)。
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例22.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 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少1/3 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少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 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根据公式: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计算,(100+40)/100=1.4,(150+60)/150=1.4,故①中的企业经济效益不变。②中的企业成本减少1/2,而利润减少1/3,故②中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③中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④中的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提高。
答案:C
例23.下表是某年份内两家制造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几组数据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企业经济效益好 B.乙企业经济效益好
C.甲、乙经济效益一样 D.甲、乙都亏损
解析: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生产总值是指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全部产量。甲企业经济效益= 0.7×400 ÷ 300≈0.93;乙企业经济效益= 0.6×550÷ 300=1.1。故乙企业经济效益要好。
答案:B
例24.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
A. 下降0.83% B. 下降0.76%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解析:本题是汇率和利润率的综合计算。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销售额-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第一步:计算出签订合同时的利润率:\[(24×6.32)-144\]÷144×100%≈5.33%。
第二步:计算出交货时的利润率:\[(24×6.27)-144\]÷144×100%=4.5%。
第三步:签约时的利润高,交货时的利润率低,下降了:5.33%-4.5%=0.83%。
答案:A
六、收入的计算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个体劳动者上缴一定的费税之后,剩余的劳动成果都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②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劳动要素主要是指非公有制范围内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资本要素主要是指各种投资及各种出租带来的收入;技术要素主要是指出让专利所得收入;管理要素主要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金收入。
(4)劳动收入,是和非劳动收入相对应的,既包括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收入,也包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收入,还包括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收入。
(5)非劳动收入,就是劳动收入之外所有收入,包括公有制范围内的各种福利、补贴,也包括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带来的各种收入。
例25.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 000元 26 000元B.36 000元 19 000元
C.49 000元 21 000元 D.44 000元 11 000元
解析:按劳分配收入仅限于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收入:36 000+8 000=44 00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包括专利转让和房屋出租,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收入不包含在内:5 000+6 000=11 000(元)。
答案:D
例26.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 10万元B. 9万元C. 8万元D. 7万元
解析:劳动收入既包括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收入,也包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收入,还包括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收入。购买股票和出租房屋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答案:D。
例27.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租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①符合题意。股东参与公司分红,其收益受公司经营状况影响,②符合题意。程秀的工资收入是在民营企业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股票,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A
七、税收的计算
(1)税收: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税收。
(2)税收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
(3)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计二十多种。
(4)根据税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5)比例税率,即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
(6)超额累进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
例28.下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
A.营业税=1 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 000万元×税率
C.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
解析:增值税以增值额为征收对象,1 000万元是营业额,650万元是成本。营业税以营业额为征收对象。故选A。
答案:A。
例29.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实施,个税免征额调至3 500元。具体纳税办法是
若某工程师2011年10月扣去“三险一金”后的工资总额为8 500元,该月他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
A.1 000元B.445元C.1 700元D.650元
解析:根据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第一步:计算出应纳税工资额:8 500-3 500=5 000(元)。
第二步:税率为3%等级应纳数额:1 500×3%=45(元)。
第三步:税率为10%等级应纳数额:(4 500-1 500)×10%=300(元)。
第四步:税率为20%等级应纳数额:(5 000-4 500)×20%=100(元)。
第五步:税额相加得出应纳税总额:45+300+100=445(元)。
答案:B
八、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例30.下表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 )
A.27% B.42%C.38% D.32%
解析: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在这张清单上,国债、股票、银行储蓄不是家庭消费内容,不应该计算在内。根据公式:4÷(4+1.6+2.3+1.7)× 100%≈42%。
答案:B
例31.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
A. 温饱水平B. 小康水平
C. 富裕水平D. 极度富裕
解析: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1 700÷4 000=42.5%,达到40%~49%的标准,为小康水平。
答案:B
九、投资收益的计算
投资收益的计算是近两年才开始考查的计算题,主要考查的有收益率、利息、股票价格方面的知识,难度不是很大。
(1)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收益率×期限。
(2)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100%。
(3)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例32.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你会选择下表中哪种理财产品( )
A.股票 B.债券 C.基金 D.保险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知识。
第一步:投资股票的收益率:0.3÷4×100%=7.5%。
第二步:投资债券的收益率:0.35÷6×100%≈5.833%。
第三步:投资基金的收益率:0.2÷2×100%=10%。
第四步:投资保险的收益率:0.25÷8×100%=3.125%。
经过比较可知,投资基金收益最大。
答案:C
例33.某商业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133天,认购金额在5万至10万元之间的预计到期年化收益率(即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为6.20%。一市民购买7万元该产品,其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为
( )
A.70 000×6.20% B.70 000×6.20%÷365
C.70 000×6.20%÷365×133 D.70 000×6.20%×133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知识。该市民购买7万元产品,年化收益率是6.20%,期限为133天,其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收益率×期限,即70 000×6.20%÷365×133,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例34.王某手中有现金30 万元,本来想用这笔钱进行扩大再生产,预期年收益率为10%。王某妻子认为,现在房价每年也会上涨10%,可以再从银行贷款70 万元买一套价值100 万元的房产进行投资(假定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且利息一年后一次性支付)。经考虑,王某采纳了妻子的建议进行房产投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王某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在不考虑税费等因素的情况下,买房比扩大再生产投资
( )
A.年预期收益增加4 万元 B.年预期收益率高21%
C.年预期收益增加2.8万元 D.年预期收益率高30%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收益和利息的有关知识。
第一步:计算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的收入:30×(1+10%)=33(万元)。
第二步:计算贷款后房价上涨10%情况的收入:100×(1+10%)=110(万元)。
第三步:将贷款本息去除后所得收益:110-70×(1+6%)=35.8(万元)。
不考虑税费等因素的情况下35.8-33=2.8(万元),也就是年预期收益增加2.8万元。
答案:C
例35.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 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 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
( )
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
解析:第一步: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价格=100 000万元÷5 000万=20元;股票的预期股息=20×3%=0.6(元)。
第二步: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则银行利率=3%+0.25%=3.25%,股票预期股息=0.6×(1+25%)=0.75(元)。
第三步:股票价格=0.75÷3.25%≈23.08(元)。
答案:C
例36.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账,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如果你家在银行有10万元定期1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入“××宝”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银行储蓄存款收益的计算。解答此题首先要计算出银行储蓄存款1年的收益,然后计算出将钱取出后存入“××宝”的实际收益,最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另外,还要从风险大小上分析。具体计算时,先计算存入银行6个月的利息为100 000×0.35%×0.5=175(元);然后将本金共计100 175元存入“××宝”,剩余6个月所得利息为100 175×5%×0.5≈2 504.4(元)。1年共获得利息为175+2 504.4=2 679.4(元),小于定期1年获得的利息:100 000×3.3%×1=3 300(元)。所以不建议父母把未到期的定期存款“搬”入“××宝”。
答案:建议:不“搬”。
理由:①从投资收益看,定期1年获得的利息为:100 000×3.3%×1=3 300(元);取出后存入“××宝”,1年可获得的利息为:175+2 504.4=2 679.4(元)。由计算可见,不“搬”获得的利息更多一些。
②从投资安全看,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所以建议不“搬”。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推荐阅读:
徐涛2019考研政治马原05-24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矛盾07-28
考研政治马原 哲学及基本问题07-19
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10-22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12-03
2015考研政治复习材料性分析题解答步骤 中公考研06-03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分析题10-02
2022年考研政治分析题预测及答案12-02
2024考研政治思修主客观题七大考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