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原总结

2024-06-26

考研马原总结(共10篇)

考研马原总结 篇1

(1)矛盾的基本内涵:矛盾是指事物同一体内部对立因素之间的联系

矛盾客观不直观 对立双方有联系 矛盾双方非实体 但以实体为载体 逻辑矛盾真矛盾 辩证矛盾能同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 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依、相贯、相互转(在一定条件下)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分、相斥、相互否(无条件)

(3)矛盾的辩证关系

斗制同——同一靠斗争维持,转化靠斗争实现。

同制斗——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规模、(4)辩证认识的实质:方法论意义

1、万物有矛盾 对立又统一

相斥相依相转化 大千世界方发展

2、对立成同一,同一含对立

3、二者性相反,却是同根基 如此析矛盾,事物现本质

如此看问题,方可见发展

4、只能见对立,或仅见同一 皆为形而上,片面单打一

5、逆向会思维 实际能联系

思考能换位 辩证见精髓

(5)矛盾的基本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双方统一,形成关系 B相互吸取,相互利用 C相互贯通,构成发展

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促进量变,实现质变

同一斗争,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和谐讲同一,同一不绝对 和谐解冲突,协调谋双赢(6)矛盾转化的原理 发展是转化 转化赖同一

转化须条件 条件靠创造

不转是僵化 乱转是诡辩(7)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部矛盾是内因 外部联系时外因

根本原因是内因 第二原因是外因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外因有作用,必经内因起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普遍性——矛盾出处在,矛盾时时有

矛盾特殊性——不同矛盾有差异

不同阶段有区别

不同方面有特点

解决形式有多种(9)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1、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矛盾之间分主次 矛盾内部分方面

2、两点论重点原理

一物有两点 辩证在其间 只见一方面 不是全面观 两点有重点 不可等量观 始终抓主要 矛盾推向前

2、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一般通过个别在(认识顺序)任何个别含一般(内容属性)个别却比一般大(内容信息)一般个别能转化(范围层次)

3、一般和个别的方法论意义 认识事物是析矛盾 普遍特殊中见原因

具体实践是个性 理论总结见共性 中国特色是个别 社会主义是一般

对立同一规律的九大原理

1、矛盾的基本内涵:统一体内部对立因素的联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 斗争性

3、矛盾的辩证关系:同一性 斗争性相互制约

4、辩证认识的实质: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5、矛盾的基本作用:同一性斗争性推动发

6、矛盾的转化功能:发展通过矛盾转化实现

7、矛盾的内因外因: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8、矛盾的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9、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两点论和重点论原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2)量变质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完成

而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周期。

以正确的实践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A、现实基础——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的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应。B、产生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方式不当造成的。C、客观要求——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解决方式——正确的 实践方式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五个命题角度 一.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 二.从“适度原则”的角度 三.从“普遍联系”的角度

四.从“恩格斯语言”的角度

五.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阐述的 是否违反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列宁在这里指的是,人在实践中依靠已认识的客观规律而作应于客观世界。

而唯心主义的“意识创造世界”观点则是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源。

2003.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5周年:1997年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20周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召开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最突出特点和最重要贡献)

30周年: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

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

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

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 的思潮和模式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习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的讲话: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段话将成为35题的材料,用以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答: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党领导人民在建立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D.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写入报告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2008.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就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 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在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反映论与先验论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C.唯理论与经验论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1)原因和结果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引起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偶

然性是指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3)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深藏于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通过理性思维把握。(4)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实是事物具有必然的实际存在。可能是合乎规律但尚未实现的潜在。

可能与不可能——现实中有无根据 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现实中根据是否充分

(5)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a或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考研马原总结 篇2

2018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的答题框架总结

首先是阅读材料,分析题目中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 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结合点。

其次,仔细推敲“请回答”的要求,一般分析题都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

要依据这个方向和角度从思维中寻找相 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将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 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一定要去粗取精。何为粗何为精,由“请回答”所限定的论 证角度决定。

最后,学会运用反证法。

试题要求考生证明的主题是A,先把A说论证完之后,我们可设A的反命题非A,再努力暴露非A的弊端,这是方法论的一种 基本策略。例如,试题要求阐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在论证完之后可批判一切从主观出发坏处。同时,在回答分析题时必要的展开虽然重要,但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可跑题,跑题属于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二是不可牺牲其他试题的解答,即拿其它试题的答案来作答。

其实看看凯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直观的办法是到凯程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凯程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凯程和其他机构的优势,凯程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凯程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各15人,中财金融硕士10人,复旦上交上财等名校18人,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会计硕士、中传、中戏、经济学等专业更是成绩突出,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2014考研马原题 篇3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需要把题干的意思理解清楚,在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的每一次实验他认为都不是失败,很明显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实践,都是实践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答案B很明显就是正确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失败,不能说是正确的认识和真理,所以A和D是错误的。C选项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不选。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A 【解析】本题在考查规律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C、D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自然规律是自发的,社会则是必须通过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来实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尝 D.增殖补偿

【答案】B 【解析】社会在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题目中提到产品积压,而企业被迫倒闭,工厂没有实现使用价值的转让,拥有使用价值,没有得到价值补偿,所以B是正确答案。选项A是实物补偿,工厂拥有产品,不涉及补偿问题。选项C劳动补偿和选项D增值补偿题干中没有涉及。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背景是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化革命,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之中,所以也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选项A,工人阶级的斗争也属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但是更根本的生产力标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C,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不是动力。D选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推动力量,所以不是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7.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答案】ACD 【解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因此选项A、D正确。时空具有有限性无限性,运动是无条件的,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B本身说法是错误的,时空是客观的,不是什么观念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答案】CD 【解析】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来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A,B选项是错误的。历史是由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每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作用,所以CD选项正确的。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ABC 【解析】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在题干中,“旅店标价十两银子”体现的是价值尺度;拿出十两银子付给店主,体现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后面的店主还给米店的欠款,米店老板还给屠夫的肉钱,体现的都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考研政治马原 考前终极预测 篇4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

为什么要注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改变我们的实践观点以及实践方式。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发展与过程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

原理: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

方法论:要在特殊性中看到普遍性,在普遍性中看到特殊性,将二者结合起来。

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方法论: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七、辩证否定观

原理: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方法论: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八、否定之否定规律

原理: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方法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九、认识发展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2、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

十、真理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2、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考研马原总结 篇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整个考研政治试卷占22分。根据所占分值情况将核心必背考点梳理如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极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分析方法。

2、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质变/度;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于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4、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定义和属性;实践的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意义;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5、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建议,广大考生以上面例举的通关必背的知识点为纲,回归到冲刺讲义,精准强化记忆重要的马原考点,助你轻松拿下考研政治分析题。

  

2012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试题及精选资料专题 教育人生网 2012/3/11 17:12:47

2012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试题及精选资料专题(1.5日更新)

形势与政策 综合辅导

马思 历年真题

毛概 预测试题

近现代史纲要 热点预测

思修与法基 时事政治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政治》热点预测大总结 时事政治热点(1-11月)

《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21个)2012考研时事政治词解

《政治》材料预测总结 肖秀荣:形势与政策补充材料 时事热点:1月24日-2月13日

热点预测:法律热点追踪 热点预测:人 权问题 热点:大国关系

热点问题解读:道德建设

热点预测:天宫一号 时事政治(10年7月-11年7月)

2012考研时政热点(2011年8月)热点预测:道德模范 WTO十周年相关考点 解读两会之政府工作报告 重要命题点:南海争端

热点预测:庆祝建党90周年 时事热点: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焦点关注:辛亥革命

胡 锦涛建党90周年讲话全文考点提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政治》马原考点预测

《哲学》常见知识点精析

《当代世界经济》必背知识点 时事焦点关注汇总

任汝芬哲学讲义汇总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各题型命题特点及考点预测 哲学常识知识图解及疑难解析 哲学基础概念及原理背诵83条 阅卷老师:如何突破马哲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总结 必知40理论知点(马哲)考试特点分析及复习要求 哲学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马哲知识点分析 哲学重难点解析 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概常考25篇著作(详解)分析题万能句和答题技巧总结近10年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题目 《毛泽东思想概论》超级笔记 易考的毛泽东有关经典著作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

新东方终极笔记:毛概 考前必背:毛中特考点 毛中特复习三条黄金法则 《毛概》知识点汇总 任汝芬:邓小平理论讲义 21篇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近1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题 史纲复习方法脉络

必背:近代史纲要考点近现代史纲要重难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串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考点总结 重要考点总结:思修养与法基

复习攻略 复习方法归纳

综合辅导

《政治》热点预测大总结 陈先奎:预测考研政治考点

《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21个)陈先奎:最可能考的30道题

《政治》材料预测总结 重点难点内容总结 备考精讲

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中共诞生”复习知识点

超清晰毛概总结 毛中特重点关注 毛中特复习方法精析 《邓小平理论》精华笔记 重点难点总结:毛中特

视频:赵宗元指导考前备考 陈先奎预测考研政治分析题 考研《政治》出题规律 政治重要理论问题精选50题 考前20天如何对待政治试题 必看:21个答题注意事项 关注新增考点 结合时政

总结:政治考点背诵篇命题题型及特点分析 三大科目理论框架详解 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汇总 如何答好试卷压轴题 最后冲刺阶段复习攻略 试题分析及答题技巧解读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

不可不知的五大重点 经典背景问题解析 常考会议总结

考前经典总结专题30个 各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冲刺计划及重点全攻略 政治答题顺序及技巧

1994-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

[下载版]1994-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2考研政治预测试题

分析题考前狂背(终极18题)新大纲时事部分习题 孙占河:分析题预测(四套)《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2)《政治》考前压题(1)肖荣秀终极预测试题四套(1)

2012考研政治模拟题(1-8套)2012考研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3)《政治》考前压题(2)2012考研政治命题人5套卷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马原要趁早 篇6

在历年的政治考试中,马原部分占据政治考试的22%.各位考生要想在政治考试中获得高分,马原部分就不能轻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复习?考研教育网编辑团队做一下总结,希望对各位正在准备复习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在早期的复习当中,政治方面需要精读、精看的就是马原,所以马原部分的复习要放在早期的复习当中。现在马上5月份了,复习早的同学应该已经把马原部分都看过一遍了。如果还有没有开始复习的同学,那就得抓紧时间,从现在开始复习,一直到7月之前。都是复习马原的好时机,8、9月份大纲出来之后,各科的复习都将变得紧张,想要精细地复习马原就不大现实了。

另外,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同学们现将指定的教材精读一遍,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理清思路。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个部分来复习。其中唯物论主要是讲世界本源,特质和意识以及实践的问题;而辩证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认识论部分就是实践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而展开的,第四个问题也就是历史观,这样把哲学总体划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清楚的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范畴和包含内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就比较清晰明了了。第二遍就可以配合着习题,看一章,就做一章的习题,对比看自己理解多少,会做多少题。如果又不会的,就要去问,问同学。如果基础太差,也可以报个政治的基础班,老师的讲解往往是针对大多数同学困惑的地方,这是同学们理解马原的一个捷径。

考研马原总结 篇7

部分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章节知识点章节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

马克思

主义是

关于无

产阶级

和人类

解放的

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章节标题调整1处,调整了3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章:20第一章第二节的标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0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015年本章调整了三个知识点,年第一章第二节的标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2015年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知识点。2014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在2015年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2014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在2015年调整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5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章节标题调整1处,新增了1个知识点,删除了2个知识点,调整了4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二章:2014年第二章第三节的标题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015年调整为“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中,2015年将2014年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合并至第一节。第二节“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独立成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题型考点:唯物史观 篇8

考研临近,本文为考试整理了2014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题型考点的唯物史观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冲刺复习有帮助。

唯物史观

一、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不是取决于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其解决要采取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等多种方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不是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是要实现新旧体制的根本性转换,改革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式步骤、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三、科技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技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一般生产力),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但不是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力量。

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分析题考点)

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选择题考点)

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

五、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但也是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实践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要尊重历史事实;要判断历史人物功绩;要从发展的观点评价。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要看到领袖与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

考研马原总结 篇9

1、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7、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8、如何认识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10、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及其重要意义。

12、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3、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14、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5、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

1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及意义。

18、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出现了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19、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紧迫性和意义。

21、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篇10

1、能否指出材料案例中的哲学原理是答题的关键,至于原理本身,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完全展开,更不需要将原理涉及的所有概念、定义全部写出来,除非第一问直接给出了相关原理。

除了最后一问不需要结合材料外,其余都是要在给出原理后适当结合材料。但是结合材料的分值并不高,主要的评分点还是在罗列原理上,而且结合材料并不需要太多笔墨,实际上就是把原理在材料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再提一遍,点到为止。

2、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最后一问都是考查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太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这一问其实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况去演绎。这个一定要注意,答题时不要真的根据自己的实情去演绎,也不要胡乱联系材料。这一问的回答实际上还是在调用和罗列原理,只不过这一问的罗列原理表述方式和角度不太一样。

比如,如果调用矛盾的普遍特殊性原理,那么应该表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这一问不能直接调用原理本身,而应调用原理的方法论部分。或者也可以直接调用与改造世界相关原理,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等。

3、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马原主观题应对的核心问题就是调用和罗列原理,这些原理在教材和讲义上都有。

所以大家应该回到书本或讲义,把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挑出来加以准备,特别是原理的名称和对原理的概括性表述。如果你连原理都不知道,那么拿到题目也就完全不知道从何调用。

4、评分点和标准答案的区别在于评分点的尺度要宽松得多,它会给出好几套答题方案,都是给分的。

上一篇:新魏小学消防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三物理大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