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大题专题

2024-06-26

高三物理大题专题(精选7篇)

高三物理大题专题 篇1

高考倒计时,在紧张的复习中,如何提高效率,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是关键。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高三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

高三物理大题专题 篇2

笔者在总结自己高三教学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察,对高三实验专题的复习提出自己的备考建议。

1. 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考纲

只有充分研究考试说明和考纲,才能对需要考察的实验内容和相应的知识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不至于做无用功。同时,也对考点的变化有所了解,不至于要求的没复习,不要求的却复习了。例如,2015年重庆物理考试说明与2016年纳入全国卷之后的考试说明就不一样,发生了变化,教师就应该根据考试说明对教学进行调整。

2. 老师要总结实验的类型,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实验:测量型、验证型、探究型和设计型,一般分为四类。考试的实验内容为“一力一电”。

(1)测量型:这类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实验操作技能。长度测量(刻度尺读数记录等)和读数(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表等)、实验电路的连接、打点计时器、多用表的使用等。进行这类实验时,应严格强调各种仪器的操作规范,务必使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而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则不需详细阐述。测量型题目难度多数为低档题,比较容易。进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熟悉仪器结构,学会使用和读数。

(2)验证型:这是验证某些物理定律的实验。验证型实验是要求学生定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将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与所验证的定律作比较,以达到验证目的。如果实验结论与物理定律有偏离,还应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学生对这类考题往往不会感到陌生,动手容易,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容易涉及函数和图像结合的问题,而对于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部分,或许会有令学生感到比较难以处理之处。对于这类实验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突破这类实验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按照这样的的思路进行教学指导———“弄清目的、分成两半、分头处理、问鼎等号、误差允许、肯定成立、误差分析、提升结果”,即14字方针:“弄清目的分两段,分头处理等号算”。

(3)探究型:研究某些物理规律的实验。在新课教学时,探究的内容是安排在新课教学之前,而高三复习时的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实验内容已经熟悉,实质上是将探究型实验变成了验证型实验。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探究型实验按照成验证型实验来教学,不过按照探究型实验进行答卷。

(4)设计型:设计型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题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较高,属于难度较大的实验题。对这类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平时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在讲解实验例题的时候,要带领学生学会按照如下的思路对实验进行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测量———实验结果———实验评估,弄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结构,理解逻辑推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实验、学会解决实验问题的办法,以至于在设计型实验面前不会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突破这类实验:利用实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被测物理量———选定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统计近几年物理实验考查的知识点

例如,对全国卷II统计比较分析:

通过统计比较,弄清常考点,考试的重点,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模式特点等。通过统计,笔者做出如下的总结分析。

(1)考查特点:推陈出新,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实验考查的内容和知识,都是教材上面的,也是教材实验运用到的知识,但是所选取的素材却不是在教材上直接拿取,尤其是电学,其往往容易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为素材进行考察。也可能是一个新题,不过新题一般会与当年新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由此说明,题目设计立足课标,体现能力立意,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即使是推陈出新,其踪迹也是来源于教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紧扣教材,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学生才能够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考察模式中获取胜利,如果是采取对教材上的内容死记硬背,照本宣科,而不变通,学生将不会在实验上得到突破,这样进行备考,无疑是失败的。

(2)题目描述特点:近年对探究性实验的考察有所加强,这是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往往会设置新的实验情境,但是实验的本质是不会变的。鉴于此,在教学中要设置新的实验模式,让学生多见一些创新实验,通过对创新实验的讲解,教会学生如何突破这类实验,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注重方法的总结和解题技能的训练;由于这类实验的本质是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问题的解决,会以教材上的物理实验为参照模式命题,利用的知识、方法、原理等不会变化,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更加需要对教材的实验进行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也需要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

(3)考察模式:一力一电,一般以电学实验为主,但是也有“以力学实验为主,电学为辅”的特殊情况。不过力学实验一般比较简单,电学实验学生往往会感觉比较难。

(4)图像考察:有时实验会考察学生通过图像读取有用信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5)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考察是经常性的,这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又一个重要的地方。

(6)连接电路实物图:对电路的连接,需要弄清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电路结构以及将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的能力。

(7)分析实验结果:近几年,都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试题,例如,故障分析、误差分析,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评估的能力。

(8)选择实验仪器,优化实验方案:在实验里面,尤其是电学实验,常常会涉及考查选取实验仪器,配合实验仪器连接电路,达到测量目的等。

4. 考试方向的预测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考试内容做出预测分析,以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1)试题的继承性:根据高考题目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因此,高考实验题的命题模式不会突然转变,而是逐渐变化。所以,考察的题目仍然会沿用当前模式———一力一电,考察的内容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沿2016年的样式。

(2)考查内容同样会是基本的实验内容:着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评估、误差分析、实验电路图等方面进行考查,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有效数字也有可能会继续考查,所以要注重教学引导。

(3)对图像的考查仍然可能继续:因为图像问题的考察一直是重点,考查学生收集信息、读取信息、处理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等,这是新课标要求考查的方面。

(4)探究型实验仍然是出题的重要方向:为了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会在这方面出题,体现新课改思想。

(5)选择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方案,评估实验结果仍然可能会有所体现:选择实验器材和优化实验方案,这是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学生把握实验细节,筛选有用信息。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是考查学生的交流评估能力,这也是新课标要求考查的方面,而这一能力只有在实验中比较好体现,因此,故障分析、误差分析和实验方案改进等方面,仍然有可能进行考查。

(6)试题特点:笔者认为,实验题肯定会秉持“立足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思想,体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不是记实验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力的高低,这是新课标的主要特色,因此,笔者认为实验依然会以教材的知识为阵地,运用新的实验素材,结合生活中的物理,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7)体现时代特色: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精神,为了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物理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物理试题的素材也有可能和当前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考察。

5. 备考方法建议

通过真题分析,考点预测等,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备考方略,这样的备考既是有用的,也是明确的,更是有效的,高效的。例如,笔者在自己反思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制定了如下的复习策略:

(1)依据考纲,立足教材,深入剖析: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将考纲要求的实验内容,仔细讲解,深入剖析,弄清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等,要让学生理解实验,而不是背实验。同时,复习不能有遗漏,也不能凭经验感觉,只复习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了其他实验。

(2)注意教学中介绍一些最近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考往往也会依托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为命题素材,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技能的考查。因此,我们介绍一些这样的素材给学生,可能会对他们有帮助,例如,太空授课、神州飞船等最新进展。

(3)注重提升学生对不同类实验的解答技巧的指导和培养。在教学中,要讲解如何解答该类题,配合实验教学指导讲解,并出与之相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能力,也不能仅仅只是文字性总结,那样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对探究性实验题进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遇到的题目先看清实验目的,即探究内容,然后将探究的内容和所学过的实验进行对比,找出探究实验的原型,最后按照验证型实验进行实验解答,不过按照探究型实验模式进行书写。

(4)针对考试预测的方向,逐一进行复习。对考试的预测,教师要针对性进行复习,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提高。

(5)重视新增考点。对于考试说明中的新增考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予以重视,在教学中同样需要讲解,不能放弃。

(6)对实验进行变形拓展,提升学生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不仅仅是讲解实验题本身,而是可以对实验进行变形拓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考实验都是对教材实验进行合理的变通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

(7)注重实验方法的教学:在实验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些实验方法,例如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累积法、转化法、微笑放大法等等,我们要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方法的提炼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即是笔者对高三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提出的备考策略,以期对高三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结合近五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以及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总结分析的经验基础之上,对高三物理实验专题的复习进行反思,针对高三物理实验专题的教学提出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功与能”专题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三物理 功与能 复习技巧 复习策略

面对高中物理,很多同学往往都会表示出一种纠结甚至恐怖的表情,这是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和它的重要程度让大家对它既爱又恨,爱是由于它的存在往往能够让高考成绩一鸣惊人,恨却是由于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需要下很多工夫。学生不仅需要认真总结物理概念、规律,而且还要求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去体会物理方法并建立物理解题思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基本的物理知识已经掌握,那么如何把握好复习策略,将知识点串接起来做到结构化和系统化呢?本文针对高中功与能这一重要的知识板块内容为切入点,探讨一些此模块的技巧和策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高三物理的良好复习策略。

一、功与能板块的基本介绍

“功与能”这部分占据着高中物理的30%,它贯穿了物理中的力、电磁、热、原子物理等几个方面。因此,在高考的考题中,往往出现功与能的问题时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配合一定的物理能力。正因为如此,作为高三物理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高考中的功与能的题目考查目的,还要认真钻研和讨论行之有效的功与能的复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在高考中取胜。

二、功与能的复习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章节,疏通功能关系经络

在物理学习中,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始末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定理,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能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师要将做功的特点以及功与能的关系明确的用图表来展示,在复习中将琐碎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图表关系。只有将学生头脑内部的知识点拼凑成系统的结构化图形,那么复习才算是建立了完整的脉络。

1.注重力学与电学、力学与运动综合题目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注重借鉴情境和模型来展开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解题感觉。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物理习题来源于实际。

(二)策略二:精选试题,突破摩擦生热难点

但凡在高考题目中出现传送带的问题以及弹簧做功的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经典物理难题。这种题目总是会涉及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借助一些经典的高考题目,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切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找寻这类题目的共性与不同,经过分析找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提供三条解题技巧和线索。

1.对于求热量,一定要找准摩擦力和相对位移,二者的乘积就是所产生的热量。

2.传送带问题中求做功,要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要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找准研究对象,千万不可盲目。

教师一定要以高考题目为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对比,从最基本的水平皮带轮出发,针对物体的初速不一样、水平到倾斜(受力情况不同)、由单一物体到多体、貌似非皮带轮,实乃皮带轮的变式等,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功与力的关系,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三)策略三:再现基础,防止思维定势

复习过程是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但是必须坚持以基本知识为基础,不能放松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总结,只有不断扎实基础才能克服学生经常出现的思维定势。通过总结,目前学生解题出现了喜欢盲目运用定理和喜欢直接使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思维定势。克服思维定势的最根本方法还是回到基础知识中来。

1.让学生深刻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使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拿到题目首先分析运动过程,不要轻易套用定理。

3.鼓励学生练习基础性题目,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基础题目解题的正确率。

(四)策略四:攻克陷阱,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高考复习总是轮番复习,在巩固好基础的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教师要在第二轮复习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物理思维的严密和全面。

1.总结高考题目的命题环境,将实际的物理模型和环境相结合,了解其中的命题出发点。

2.教师要分析高考出题人的命题规律并且教授学生,锻炼学生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在考题中常常设置的陷阱,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在此基础上解题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命题的核心。

三、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审题训练技巧

1.逐字逐句读题,不要漏掉任何相关信息。

2.“匀速”“静止”“光滑”“至少”“恰好”这些字眼要额外注意,必要时可以圈出。

随着这些年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题目越来越新颖。高三物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努力研究近年来高考题的出题趋势和走向,同时学生也要杜绝题海战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安排高三物理复习。

参考文献:

[1]张景恒.高三物理教学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梁嘉华.高中物理教学法的使用[M].陕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3]M·克莱因.古今复习思想(1-4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79-1981.

高三物理大题专题 篇4

题型一、分子动理论和气体压强

题型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题型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题型四、液柱模型

题型五、气缸模型

题型一、分子动理论和气体压强

1.(2019全国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2.(2018北京)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3.(2018全国2)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没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4.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5.(2015全国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6.(2015山东)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

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

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

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7.(2015广东)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内能增大

B.压强增大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

8.(2011四川)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

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

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

9.(2011山东)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题型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0.(2019全国3)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首先需将纯油酸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为了测量出一滴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海南)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地面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以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题型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12.(2019全国2)如p-V图所示,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1、T2、T3。用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T1______T3,T3,N2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2019全国1)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部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2)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14.(2018全国3)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______。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15.(2017·全国3)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状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过程ab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在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在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在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16.(2016·全国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

­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17.(2016·全国2)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18.(2015重庆)某驾驶员发现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且车胎体积增大.若这段时间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

A.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B.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C.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D.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大

19.(2015重庆)北方某地的冬天室外气温很低,吹出的肥皂泡会很快冻结.若刚吹出时肥皂泡内气体温度为,压强为,肥皂泡冻结后泡内气体温度降为.整个过程中泡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不计体积和质量变化,大气压强为.求冻结后肥皂膜内外气体的压强差.20.(2015山东)扣在水平桌面上的热杯盖有时会发生被顶起的现象;如图,截面积为S的热杯盖扣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大气压强P0。当封闭气体温度上升至303K时,杯盖恰好被整体顶起,放出少许气体后又落回桌面,其内部压强立即减为P0,温度仍为303K。再经过一段时间,内部气体温度恢复到300K。整个过程中封闭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ⅰ)当温度上升到303K且尚未放气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ⅱ)当温度恢复到300K时,竖直向上提起杯盖所需的最小力。

21.(2015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22.(2013江苏)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

其中,和为等温过程,和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

(选填“”、“”、“”或“”)。

若气体在过程中吸收63kJ的热量,在过程中放出38kJ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

kJ。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10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

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题型四、液柱模型

(2016·全国3)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

(2019全国3)如图,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高度为2.0

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2.0

cm。若将细管倒置,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且无水银滴落,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知大气压强为76

cmHg,环境温度为296

K。

(i)求细管的长度;

(i)若在倒置前,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直到水银柱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求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

23.(2018全国3)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股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

cm和l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24.(2018全国1)如图,容积为V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一阀门K。开始时,K关闭,汽缸内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现将K打开,容器内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时,将K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体的体积减小了。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流入汽缸内液体的质量。

K

25.(2014全国)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①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②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______________(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气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

“放热”)。

26.(2011全国)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o=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低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27.(2011山东)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Hg)

①求恒温槽的温度。

②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

(填“吸热”或“放热”)。

题型五、气缸模型

28.(2019全国2)如图,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2S和S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容器平放在地面上,汽缸内壁光滑。整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平衡时,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0和V0,氢气的体积为2V0,空气的压强为p。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求:

(1)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2)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29.(2019全国1)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30.(2018全国2)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气缸上端开口,气缸壁内有卡口a和b,a、b间距为h,a距缸底的高度为H;活塞只能在a、b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活塞质量为m,面积为S,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他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0,温度均为T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处。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31.(2017·全国卷2)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32.(2015全国1)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33.(2015海南)如图,一底面积为S、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活塞A和B

;在A与B之间、B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现假设活塞B发生缓慢漏气,致使B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A移动的距离。

34.(2013山东)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七千米,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某次深潜实验中,“蛟龙”号探测到990m深处的海水温度为280K。某同学利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导热性良好的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气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To=300K,压强P0=1

atm,封闭气体的体积Vo=3m2。如果将该气缸下潜至990m深处,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①求990m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1

atm相当于10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

高三政治大题套路及技巧 篇5

2、“反映类”主观题。这类题主要会提问:“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它的解题套路是: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3、“为什么(原因)类”政治大题,这类题主要会提问: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它的解题套路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高三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1.答案的唯一型

解答此类高考政治试题,可用直选的方法,即如果答案自己明确清晰,就可以直接选出准确的答案,节省时间;如果答案自己不是特别明确,记忆不是特别清楚时,考生可以按照题干的要求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或者按照题肢是否正确进行排除,也可以将题干与选项相连,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

2.答案最佳型

即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符合高考政治题意,但要求选择最佳答案,回答此类试题最好用对照分析排除法。

3.多项组合型

高考物理力学及运动大题强化 篇6

2.一弹性小球自5m高处自由下落,掉在地板上,每与地面碰撞一次,速度减小到碰撞前速度的碰撞的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时间、位移.(g取10m/s2)

3.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1 = 10m/s竖直上抛,同时小球B从一高为h = 4m的平台上以初速v02= 6m/s竖直上

抛.忽略空气阻力,两球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分别为多少?(g=10m/s2)

4.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车速分别为6m/s、8 m/s、9 m/s.当甲、乙、丙三车依次相距5m时,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于是乙也立即做减速运动,丙车驾驶员也同样处理.如图2-15(原图2-23)所示.直到三车都停下来时均未发生撞车事故.求丙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5.一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m/s2,楼高52m.求:

⑴ 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⑵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6.子弹从枪口射出速度大小是30 m/s,某人每隔1s竖直向上开枪,假定子弹在升降过程中都不相碰,不计空气

阻力,试求:

⑴空中最多能有几颗子弹?

⑵设在t=0时,将第一颗子弹射出,在哪些时刻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弹在空中相遇而过?

⑶这些子弹在距射出处多高的地方依次与第一颗子弹相遇?(g=10 m/s2)

高三物理大题专题 篇7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以下是物理大题高分技巧,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理综物理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1.理论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物理部分一般是3道理论大题,其中两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也有一道力学题两道电学题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较少。其中,力学题常常以物体的碰撞或连接体为背景,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电学题则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最为常见,有时还出现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性大题,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

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物理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2.实验题实践性强,考查范围广

每年两道实验题,均为一道力学实验题、一道电学实验题。其中,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长度和电学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试题考查 范围广泛,已跳出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的范围,出现了迁移类实验与创新型实验。它们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

二、理综物理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物理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物理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物理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物理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

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7.对于《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要把握原理、讲究方法

对于《考试大纲》所列实验,解答的关键是要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要熟记课本对所考实验的相关叙述,结合自己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解决此类实验考题。

8.对于创新型实验,要汲取信息、联想类比,实现实验的迁移创新

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实验仪器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图像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境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将旧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实现实验的迁移与创新。

上一篇:考研马原总结下一篇:2022年XXX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