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共9篇)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1
提高中考跳绳的四点建议
张丙新
前言:跳绳运动是一项培养练习者耐力素质和协调性的运动,具有场地器材需求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单摇并腿跳作为跳绳技术中最简单的一个练习,可谓是跳绳的基础。
目前,我区将跳绳的单摇并腿跳作为中考体育加试的一个测试项目,检查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的途径,得到了师生的深切关注,可是从日常的教学中会发现学生跳绳动作千奇百怪,我分析了原因,主要是跳绳的动作教科书没有太多的诠释,教师理解不够,缺乏对跳绳的研究,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带来障碍,本文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成文,期待抛砖引玉,不成熟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
一、跳绳的选择
跳绳的时候首先选择一根适合自己的绳子,是保证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快速跳的前提。
第一、绳子的品种和规格,也就是绳子的材料和长度。目前我区众多学校采用的都是塑料跳绳,这种绳子易于学练,不会发生扭转,成功率高,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初中由于受中考的跳绳的要求,采用的都是与考试相仿的塑料绳,绳的粗细以及材质都接近于考试专用绳。这样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能熟练的掌握跳绳的技巧,不会因为考试采用的考试专用跳绳而紧张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学生身高的差异决定跳绳选择的长度。跳绳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我们会利用握点来合理改善绳子的长度,一般来说将绳子的中端双脚并脚踩住,提到腋窝处就是合理的长度,这时跳绳经过矢状面绕身体一周,经过头顶应该不超过十公分,个别马尾辫的女生可以适度加大绳子绕头顶时的高度。总之,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去改变绳的长短,找最合适自己的跳绳节奏的长短。
二、跳绳手位的固定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走路时,手臂摆动,掌心朝内是很舒服的,如果手掌心朝外必定感到很别扭,那么跳绳时,我们的手掌心应该朝地面,这是符合解剖学的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杠杆,其实在跳绳中也存在着杠杆原理,如果我们以肩关节为轴跳绳必然是远离支点的,就像钓鱼竿一样必然费力的,所以我们要将肘关节夹紧,使肘关节有支撑,两手稍下垂放平,用腕关节均匀发力,尽量发挥出爆发力,这样的绳子轨迹是饱满的,能有效开张降低绊脚的次数,另外,当我们采用有柄跳绳时,务必握住柄的末端,这是因为如果抓的太靠里,会缩小手腕的活动范围,降低灵活性,给跳绳带来障碍。
跳绳主要是手腕用力。这样能节省体力,跳得再多也不会累。有些人跳多了小臂会酸痛,那是因为小臂也随着绳子甩动。再者两手心不可朝上,尽量向下或者相对。手心朝下更能发力。
三、跳绳时脚前掌着地,屈膝缓冲是消除疲劳的保证。起跳和落地都用脚尖,同时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
切记不能用脚后跟着地,否则长时间跳跃会损伤大脑、脚踝和脊柱等。膝盖微曲,这样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防止受伤,最重要的是避免跳起后两脚往前伸,否则跳高难度的动作后无法连跳,甚至出现危险。跳绳时不必跳得过高,以能让绳子通过为宜。当跃起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要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跳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有人认为跳绳是一项很容易伤害膝盖的运动,但根据专家研究报告指出,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绳的技巧,微曲膝盖,用脚尖和脚掌着地,就能降低对身体的冲击。
四、跳绳的练习方法:
1、定时跳,也就是1分钟跳,这期间要坚持训练,熟能生巧!
2、计数跳,不限定时候,但是一定要跳到规定的数值。目的在于训练下肢耐力和协调性。
3、花样跳绳。交叉条,绕花跳、跑跳、单脚跳、双脚交换跳等。目的在于训练跳绳的稳定性和下肢综合跳跃能力。
跳绳的辅助训练:
1、课余休息时间可以利用垫脚尖这个简单的动作来增强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
2、模拟跳绳。目的在于最快速度的练习双脚跳跃能力。
3、一定的手臂、手腕、腰腹、下肢力量练习。可以通过俯卧撑、仰卧起坐、高抬腿和跑步来增强。
结束语: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且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建设者,只有我们深入教材研究,遵循科学,寻找教材中隐性的规律,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大门,缩短
学生前进的距离,用浅显的道理引申复杂的原理,从生活中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加有效果!
《银外人》2016年第一期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2
一、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技术爆炸的时代, 学校的网络建设,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最新资源的获取, 因此, 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承担场所, 校园的网络建设是及其重要的。
如表1中所示, 有12.0%的研究生认为本校的网络建设是非常方便的, 有24.4%的研究生认为比较方便, 有42.8%的研究生认为网络建设一般, 有11.2%的研究生认为网络不方便, 有9.6%的研究生认为校园网络建设极其不方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有63.6%的研究生觉得校园网络建设是一般程度以下的, 只有36.4%的研究生认为网络使用是比较方便以上的。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 因此, 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首先要从校园的硬件设施的加强入手, 加强网络建设, 提高研究生的获取最新信息的方便渠道, 是十分必然与必要的, 研究生的培养, 切勿闭门造车, 消息不通。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方面, 还要加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如图1所示, 有6.4%的研究生认为自身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非常好, 有28.1%的研究生认为生活学习环境比较好, 有53.4%的研究生认为条件一般, 有10.0%的研究生认为生活学习环境比较差, 有2.0%的研究生认为其生活学习环境非常差。从图1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研究生对自己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是不满意的, 主要是学生的用电、用水以及图书馆的问题。只有研究生的生活环境舒适了, 舒心了, 才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据调查, 有11.2%的研究生认为所在院校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非常高, 有47.2%的研究生认为其比较高, 有34.4%的研究生认为其一般, 有7.2%的研究生认为其比较低。不难分析出, 研究生中有58.4%的比例认为自己所在培养学校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比较满意, 也几近一半的研究生认为其综合素质不高, 可能会生发出一些不满的情绪与行为, 因此, 学校要提高加强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2.每年学术讲座次数
根据调查, 针对研究生所处院系, 针对讲座次数进行调查, 如表2所示。
从表2中, 可看出, 9.7%的研究生院系在一年之内竟然未曾举办一次学术讲座,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一定要加大学术交流, 增加信息的流通, 增加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有40.3%的院系只是在偶尔才会举办一次学术交流讲座。针对这一现象, 研究生培养的院系一定要重视起来, 充分认识到研究生直接的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性。创造条件, 最好有机会能够请到一些外校的教授进行讲授, 不仅能使学生看到学术研究方式的不同, 更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与热情。[1]
3.与导师见面的频率
研究生与导师见面的频率, 表3的数据一目了然, 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目前, 研究生导师队伍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导师年轻化确实能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 但同时, 年轻的导师又存在着指导经验不足、投入精力较少、责任心不够强等问题, 因此, 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是必要的, 也是现实的。通过培训, 能够使导师们认识到他们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德育、学位等各个环节中都起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是对研究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力量,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强科研发展
1.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要目的
据调查, 有20.6%的研究生参与科研, 只是为了能够修够学分, 有16.1%的研究生是为了获得科研津贴, 而有52.4%的研究生是为了提高科研能力, 有10.4%的研究生是其他原因参加科研, 可能是因为导师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课程要求等等。目前, 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视不够, 要求不严, 学生只要符合基本要求, 或勉强达到基本条件, 即可获得毕业及学位。虽然国家在研究生培养质量 (或者说学位授予) 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但各高校在执行起来又标准不一, 也难以统一。[2]笔者认为, 不论研究生的科研目的是什么, 是从教育出发, 还是从自身出发, 只要参加, 对学生而言, 肯定是没有坏处的。因此, 多多调动学生的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自身竞争力, 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学术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以研究为主,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但不少学生并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读研。研究生, 是实践人才的一大来源, 因此,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环节及社会实践环节对学生的锻炼是十分重要的。但是, 据调查显示, 只有32.5%的研究生觉得自身参加的实践活动比较多, 比较满意的。还有67.5%的研究生, 觉得自身的实践活动与创新学术活动不足, 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如何确保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 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终极目标, 如果没有质量, 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教育, 因此, 一定要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加强实践。
四、研究生自身学习动机有待提升
1.对研究生自身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
据调查统计分析, 有23.6%的研究生认为, 对自己培养的最大的因素是专业基础知识, 而有51.6%的研究生认为对自身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24.8%的研究生认为对自身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从数据中得出, 只有少部分的研究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培养因素是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 可以分析出, 在研究生培养这一部分, 在学生自身看来, 并不重视自身能力的创造性与创新性。而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又是民族精神中相对来说最需要加强的, 因此, 在学校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时, 一定要注意研究生的创新培养, 不仅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手段, 更是提升民族软实力的一个必要途径。
2.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
从笔者的调查分析数据中, 可以看出, 有38.8%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 有30.0%的研究生是为了转换专业或工作, 有8.0%的研究生是为了评定职称的需要, 而仅有17.2%的研究生是依据自身的兴趣才攻读硕士学位, 有6.0%的研究生是出于其他原因进而攻读硕士学位。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分析, 有76.8%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是出于一定的功利需要, 而凭借自己的兴趣的却占有很少的比例。这种功利性的、外在目的性的攻读学位, 并不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不利于研究生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综上所述, 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来说, 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培养条件、培养环境、学术氛围、激励措施等诸多因素都不容忽视, 因此, 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指出的是, 要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只有调动教育对象的内在动机, 才能更好的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杰梅.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微型调查, 2011 (28) .
[2]刘亚琼, 张世红, 贾青.深化改革, 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1 (6) .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3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 建议和方法
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模块,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当前我国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率都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而我国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和当前的应试写作模式钳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情感。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综合语文素养,必须要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一、教师须做好正确引导
1、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实践环节,例如阅读交流会、写作互评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主动性,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布置作业。可以适当地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中去,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课外书目的认知和兴趣。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因此其在读写风格上尤其是写作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要用考试考核来阻碍学生情感和想法的流露。如今我国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采取统一考试的方法,一样的阅读材料和一样作文命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换一种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在一份试卷中提供多个风格的阅读材料和不同角度的作文命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这样既考虑的了学生的喜好,又达到了考核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在阅读中的批注、摘抄的习惯,这样既能错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书中获得的越多,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就越高【1】。
4、作文的教学和批改模式要进行适当的改变
教师在评批作文时要敢于创新,不要囿于固定思维。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写作教学方法都是模板教学,即给学生一个像骨架一样的写作模板,学生只需在其上加入文字内容就可以了。教师根据作文的格式和文字内容就可以判定一篇作文的水平高低。可是笔者认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在考试中的确会得分,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文章是索然无味的。为了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专注学生写作的内容和思想,而不是一味强调写作的格式[3]。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作文互评和作文自评,促进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从其他人的文章中学习新知识,取长补短。
5、还给学生真实的自我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评论所阅读的书籍,可以发挥想象、天马行空地阐述自己关于生活的理解,也可以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总之,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而展现真实的自我恰恰是阅读和写作的关键所在。
二、家长要让孩子热爱生活
阅读和写作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会在阅读一部好书之后热泪盈眶或斗志昂扬,才会将生活中的片段记录在字里行间。如果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那么他一定会爱上阅读和写作,在这方面家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1、和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在语文方面虽然没有教师专业,但是也要鼓励孩子阅读写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时常进行阅读和写作。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圖书馆或在家进行亲子阅读,用讲故事、寓言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书中的内容【2】,这样一来,又读到了好书,又增强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深化孩子的阅读经验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提醒家长要多带孩子到书外的世界。家长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出游、参观博物馆或进行锻炼,总之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让孩子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将书上阅览到的知识和亲身体会到的实践相结合,以获得更丰富的认知。也可以在某次活动后,鼓励孩子写一些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记忆和成长。
3、鼓励孩子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据了解,欧洲国家有75%的儿童都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积累了素材,更为他们的一生都保留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家长不要规定孩子的日记内容,只需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记录他们的生活即可,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日记里的内容是真人真事和真实的情感,是他们最具原创性的想象和创造力。
4、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督促学生的课下阅读和写作
家长在课余时间要配合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由于应试教育的关系,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这类主观性较强的内容。这就需要家长的适当督促。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读书和写作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意义,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的精神文明成果,写作可以使后来了解今人的生活。因此抓好国民孩提时代的阅读和写作,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长远意义。本文中的观点仅代表自己的一些思考见解,希望能为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马桂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2)
[2]吴晓宇.幼儿语文教育的幼儿故事教学法.[J]学周刊.2013(4)
[3]陈孟义.浅谈教师批改作文向学生批改作文转化“四部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4
一、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初一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初一数学辅导书上的课外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初一数学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初一同学对数学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初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初一数学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三、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
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四、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马云说做好职业规划的四点建议 篇5
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次活动,职业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范文《马云说做好职业规划的四点建议》。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重要的是要正确地评估自己,发现你自己,找出你与众不同的优势,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重要的是要长真本事,你会离你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三、你目前的工作应该是确定,而不是假设。你不能拍脑袋决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也不能靠道听途说。你现在的工作可能就是你职业生涯的开始。
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氛围的四点建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氛围 建议
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氛围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其原因,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营造出和谐、积极、平等的课堂氛围。
一、丰富理论知识
要想营造积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教师在遇到教学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
理论学习是教师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前提,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教师才能展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工作。比如“幽默法”,笔者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者讲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譬如“背景音乐法”,在教学优美的诗歌时,笔者会在适当的时机播放背景音乐,以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而言之,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营造课堂氛围。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共同营造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能否碰撞出火花,决定了课堂氛围的好与坏。课堂状态,包括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是变幻不定的。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不同的课堂氛围营造方法。如当教师提出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时,学生容易沉默。这个时候,教师不应着急、生气,而应重新考虑问题的难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问题的难度。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此打破课堂沉默。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课堂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会对教师营造课堂氛围的行为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对那些不愿意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学生,教师可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短暂地思考后便能回答。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以后,教师要大声地宣布正确答案,并表扬学生,甚至可以给予学生物质奖励。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
四、指导学生健全发展
学生的健全发展是现代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保持一致,这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的作用,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构建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广大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就能找到营造课堂氛围的最佳办法。
参考文献:
[1]唐冬梅,姚利民.关于小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2,(11).
[2]于钢.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氛围营造[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1).
[3]马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谈语文阅读教学四点优化策略 篇7
关键词:语文阅读;优化策略;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稳固、持久的学习经验,进而把经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紧密结合,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为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表情达意,突出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勵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扩大数量,提高技能
这里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要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阅读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实现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四、师生共读,读练同行
语文课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不落实,完全被对话、纯粹的朗读所代替,课堂上学生就学之甚少了。“练”指的是什么?不能只认为“写”就是“练”,这是狭义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低年级阅读课时,很困惑,好像一节课不动笔的话,这节课就不完整。这篇文章一课时完成必须动笔,如果两课时,第二课时动笔也可。“练” 的形式可以是写,可以是说,也可以是读,也可以试看,我们说的“练”应该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必须有练,不管是什么形式。“练”的点在哪?把握不好的话,就关注课后练习题,有的是学法训练点,有的是基本功训练点。至此,读了七八遍书,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这样的阅读教学确实达到了课堂优化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程汉杰.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夏长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08.
[3]李学勇.试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问题;建议
现阶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斷改进,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的应用,传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亟待改进。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拟从教师、学生、教法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讨论。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对语言进行学习和运用的科目。”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步骤,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可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缺少有效教学手段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现状,归根到底在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多变性。不论是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灌输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疑是多数老师会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与灌输式教学手段相对应,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死记硬背成为与灌输式教学相辅相成的另一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少积极主动思考探究能力,直接影响到阅读有效性的提高。
2.缺少对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利用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构成了以往教学的基本场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大部分学校逐步告别了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等现代教学设备已较为常见。伴随教学基础设施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现代教学资源,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师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的写板书,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过度依赖幻灯片进行教学的弊端。部分老师长期形成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设施的有效利用。
3.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无疑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可唯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在初高中的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才出现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说法。初中阶段是每个受教育者接受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学习,尤为重要,该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具备很高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重点。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对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1.教师:学无止境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韩愈明确指出了老师所肩负“教”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于“教”的使命之下,还更应具备“学”的能力,需要给自己不断的充电。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与其个人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与阅读量直接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用丰富知识储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去充实课堂,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去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阅读新内容。
2.学生:兴趣第一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针对此,许多初高中老师提出了读、思、议、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读,即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领会文本含义;思,即在读的基础之上,设置一定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更好的去理解阅读内容;议,就是进行讨论,以课堂分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练,即写出来,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具体写出来。比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可采取这样一种读、思、议、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有感情的去朗诵课文,感受伟大的父爱,回归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关于父爱的讨论,并以小作文形式写出自己对父爱的认识。
3.教法:教无定法
伴随先进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屏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教师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园林图片,播放相关录像进行直观感受。在学习关于《范进中举》、《孔乙己》、《伤仲永》等历史类文章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设计成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导刊》,2010.7
[2].蒋和林:《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读与写杂志》,2009.9
[3].沈玲玲:《試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天地》,2015.1
[4].张爱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分析》《语文学刊》,2011.2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 问题设计 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75-01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对问题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学生思维的疑问点、错误点、薄弱点和突破点,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系列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
1.着重学生思维的疑问点,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时常会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产出一些疑惑的问题。“问题”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深入探究的切入点。
【案例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性学习
为了从现象探索原电池反应原理,引导学生探究:铜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由于“铜片自身失去电子给H+”还是“锌片失去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片上给H+”?如何验证?把问题放给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很大一部分学生能提出验证以上设想的方法:如⑴依据反应一段时间锌片或铜片的质量是否减少进行判断;⑵依据反应一段时间形成溶液的颜色判断不是铜片溶解;⑶根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判断是锌片失电子流向铜片形成电流等。
本段教学通过实验探究与问题质疑有机地结合,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实验设计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2.着重学生思维的错误点,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外在信息,以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困惑。这种以错误形式呈现的思维困惑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通过追问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过程,分析其错误原因,寻找其错误根源,使学生领会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案例2】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主要矛盾
[教师演示]Mg(OH)2固体溶解在NH4Cl溶液中
[问题1]溶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部分学生认为: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中和了Mg(OH)2电离出来的OH-,使Mg(OH)2不断溶解。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NH4Cl电离出大量NH4+离子,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使Mg(OH)2不断溶解。听起来都有道理,如何判断呢?
[问题2]在NH4Cl溶液中,NH4+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据此,你认为哪种解释是合理的?如何证明其合理的呢?
[学生回答]水解是次要的,NH4+在溶液中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因此,第二种解释是合理的。找一种中性的,含NH4+离子的盐,若能使Mg(OH)2溶解,就能证明。
[错因分析]被溶液呈酸性这一表面现象所蒙蔽,没有深入分析溶液中NH4+是存在的主要形式。
真实的课堂正是“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进步的。有些“错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系列问题,从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有效合理地利用,这种利用矛盾冲突,促进学生自我反思,通过充分思考、讨论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着重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
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思维深度欠缺,对问题的认识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化学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的问题都被有意识、无意识地概念化、简单化了,学生对于知识与概念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比较模糊的层面,学生思维存在薄弱点。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对学生的追问,纠正学生不太正确的认识,或者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个问题理解。
学生在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回答显得粗浅,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着重学生思维的突破点,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借鉴别人的较多,而缺乏自己的见解。表述的时候基本上是重复别人的意见或旧知。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追问,来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的要点。
【案例3】逆向思维追问引发实验创新
[学生实验]苏教版《实验化学》火柴头中硫元素的检验:学生按照课本中的“方案1”和“方案2”实验,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
[教师提问]实验步骤还是较多的,大家有没有更简便的实验方案呢?
[学生甲]用滤纸吸收KMnO4,制成试纸,贴在烧杯内壁,然后把烧杯倒置,在下方点燃火柴,会更方便。
[教师追问]有创意的想法,你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甲]SO2通入KMnO4溶液,操作比较困难,用滤纸吸收 KMnO4就容易吸收上升的SO2气体。
[教师再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呢?
[学生乙]把KMnO4换成品红或碘酒。
[学生丙]火柴放在蒸发皿上点燃,再扣上贴有KMnO4滤纸的培养皿,可以方便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还提出了更多的创新实验方案,教师在甲学生的基础上逆向追问了全体学生,激活了大家的思维,生成了更多简便的SO2检验方法。
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是难得的,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化学实验探究的优势,本案例中教师通过逆向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结语
总之,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教师能轻松地驾驭整个课堂,从而实现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的前提需要教师课前必须进行有效备课,需要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着重学生思维的疑问点、错误点、薄弱点和突破点,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系列问题,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问题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后雄.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08, (1).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推荐阅读:
3步走提高雅思阅读考试成绩10-05
提高雅思听力的练习方法07-26
自学雅思的阅读备考方法05-30
6大常见雅思听力提高方法10-26
雅思阅读8000词汇量突破方法详解05-20
增强语感最重要--雅思听力能力提高方法谈11-30
提高阅读能力方法08-05
有效提高阅读的方法07-12
如何提高雅思写作成绩05-25
雅思阅读判断题透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