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

2024-06-27

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通用12篇)

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 篇1

研修时间:1月25日晚20:00

参与人员:陈少洁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开篇】主持人许成忠:各位同仁大家好!昔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今有陈少洁名师工作室众同道寒雪日网络研修,共话语文教学。我是今晚的主持人许成忠,今天主讲老师是我们组的王丽英老师。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写作课成了我们心头解不开的一个结。北城中学的王丽英老师迎难而上,对写作教学特别用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就请王老师就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话题和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做法。有请王老师。下面让我们认真倾听王老师的讲座,本期研修正式开始。

【研修报告】

给你一支生花妙笔

——谈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

北城中学王丽英

今天晚上,首先感谢工作室为我提供这个交流的平台,由我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这个话题。把记叙文写得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是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中学生迫切愿望。今天,我把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细致观察

先赏析古代这个名句:树叶急低知鸟立,水草微动觉鱼行。这个名句很有意境,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们来到郊外春游。有一条小河,河岸上有树,大家先看树,发现树叶急速地低下去,树叶为什么会低下去呢?原来是有只鸟立在了上面;继续往前走,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清澈,河里长满了水草,我们发现水草微微一动,水草为什么会动呢?原来是有小鱼在下面游动。其实这个名句是告诉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我们要想把记叙文写得生动,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是第一步。生活中的色彩是绚丽多彩的,只一个红色,如果加上不同颜色的配比,不知能演化成多少各不相同的红色来,像朱红、洋红、紫红、胭脂红、玫瑰红、桃红、粉红、赭石红、铁锈红、暗红等等,不一而足。

如:朱自清在《春》中写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写“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如果不是对生活进行了认真细地观察,作者怎么可能写得如此贴切生动呢?

所以,要想写好写景抒情一类的作文,就应该对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二、准确用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只有一个,而我们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这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中学生词汇贫乏,写鸟的动作,只会一个“飞”,而作家呢?作家怎么描写鸟飞?请看:

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

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其中的“剪”“击”“横”“穿”“点”都是“飞”的意思,但不同的鸟,使用不同的动词: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它在春风里飞动,用个“剪”字,“燕剪春风”;雄鹰用它强劲的翅膀在长空中搏击,用一个“击”字,“鹰击长空”,特别有力度;“渚”,水中的陆地,“烟渚”,轻烟笼罩的水中陆地,大雁从它的上空飞过,因为大雁往往排成“人”字形,所以用一个“横”字;“莺穿柳浪”,到过西湖的人都知道,这是西湖一个著名的景点,黄莺在绿柳的浪丛里穿梭,用一个“穿”字,特别生动、逼真;“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点”字用得好,特有神韵,请大家认真品味。

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个优秀作文片段

正在院子里看书的小明,不时地朝大门瞅。妈妈走过来说:“看书要聚精会神,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眼睛要盯着书本。”这时,大胖抱着足球从门缝里探进半个脑袋,正好被小明的妈妈瞥见,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大胖哪敢正眼瞧,一溜烟跑了。

“看”“瞅”“东张西望”“盯”“瞥”“瞪”“瞧”都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小作者巧妙变化,写得很生动。

以上是动词的例子。下面咱们看形容词。

同样是脸白:白净:健康人的脸;苍白或青白:缺乏锻炼,白得不好看;白皙:文弱书生;惨白:受到强烈刺激,皮肤变得没有血色;白生生:爱称;白腻腻:讨厌。

不同的人,不同的白,我们要准确使用,从而鲜明生动地把人物形象描绘出来。

三、添加修饰语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其中“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都是修饰语,一旦添加上去,就生动形象了许多。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修饰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准确而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以上是添加定语。我们还可以添加状语。

3.请看下面这个练习:

扩展“梅花开放了”这句话,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示例: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为了突出梅花不畏严寒,添加了五个状语,加以修饰限制,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样的梅花怎样地开放了,从而使句子表意丰满、生动形象。

四、绘声绘色

先看绘声: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这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几句。

其中的“前者呼,后者应”暗含一个成语“前呼后应”。你的作文里如果出现了“前呼后应”这个词,那是平淡的叙述,咱们如果把它变成对话。

“喂,小刚!走快点!”“大哥,等等我!我的鞋带开了,系系鞋带!”这样就会生动形象很多。

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则笑话:“喂,黄军快跑!八路来了!”“嗨,累死我了,八路怎么偏偏在这时候来?”原来有个小伙子,姓黄,叫黄军,他的伙伴喊他上车,八路公共汽车快到站了。但旁边的观众不明就里,还以为是汉奸狗腿子催促他的日本主子赶快逃跑呢!有个学生把这写进了作文,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再如:

“吱呀”一声,他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来。

“咣当!”门被踹开了,三个鬼子兵端着刺刀闯进屋来。

人都跑了,你还在这叨叨叨,叨叨叨!

添加进声音,就会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绘色

咱们先来看杜甫的《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请大家特别注意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作者一连使用“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心情。描绘颜色,借用古典诗词鉴赏的一个术语,这叫“刷色”,也叫“藻饰”。

“刷色”、“藻饰”的例子,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宋词里的“藻饰”与“刷色”更是随处可见:

微雨、淡月、飞絮、残红、云鬓、香腮、银灯、香车、绿窗、朱阁、绮户、红袖、碧云、黄叶、翠波、芳草、斜阳、彩云。

总之,添加进“声音”,添加进“色彩”,这就叫“绘声绘色”,这是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妙用修辞

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应该具备思想美、情感美、构思美、语言美等特点。考场作文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高的分值,这几方面均不可忽视。怎样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文采,介绍几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

1.妙用排比句

排比句是一道作文中亮丽的风景线。无论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均可以增加文章的语言气势,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振奋。如:

(1)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心景和谐》)

上段文字为文章开头语,三句话构成排比,于自然风景之外,向我们构筑了一道高远的人文景观,此间我们看到了在传统文化熏陶下雅士的豪放潇洒、宁静淡泊和独立高格;也欣赏了底蕴深厚的东方古国的普通一民那尊重艺术的情怀与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文情并茂,入题也很快,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又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令读者顿生好感。

2.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

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增添情趣,增加文采。如:

语文,好比一缕轻风,骀荡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四季常春。语文,好比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永存。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语文,轻轻从我身边走过,飘飘然……——《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这是文章结尾,用形象的比喻句将语文走向了生活,幻化出生活中语文的哲理诗篇,给人以画面之美、韵律之美、诗意之美。

3.借用名句使文章文采飞扬

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成语格言、歌词俗语等均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深入人心等特点,在考场作文中合理运用,能使文章含义深刻,精致典雅。

有一考生在《珍爱生命》的结尾写道: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我们生命的起点是父母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我们的父母。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最伟大的人。——《珍爱生命》

文章写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用歌德的名言来总结上文进而点明中心,使文章结尾强劲有力。

再如:一考生在《愿做罗布泊的胡杨》中这样写道:我不悔。在这儿,我可以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在这儿,我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林清玄说:“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一个门框,哪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不悔,是的,愿做罗布泊的一棵枯立的胡杨,笑看风景,体味生命的真谛。

文章将作为自然的“胡杨”与作为精神的“胡杨”融合在一起,伫立千年的胡杨,是罗布泊的见证。它既经历犹如江南美景的罗布泊,又看过满目荒凉、戈壁的罗布泊;它的存在与不朽,本是一道风景,一道屹立于荒漠的精神风景。结尾处以王维、林清玄、徐志摩的名句来表达情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

六、多种感觉综合运用

人有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咱们先来看下面两段文字: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在写春风时,综合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的描写,绘声、绘形、绘色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

许多同学在作文里写到母爱常常用这样的句子,“我爱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一切。”这样的句子很空洞,缺乏感染力,你不如这样写:我们应该感谢母亲,是母亲把我们送到这个大千世界,给我们带来兄弟姐妹,田园村舍,给了我们山的巍峨,海的壮阔,雪的洁白,风的吟哦……

还有同学这样描写妈妈的眼神:妈妈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温柔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怎么样?是不是很生动形象,很真挚感人?

以上给大家讲了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的六种方法。但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为生动而生动,因此有必要给大家讲一下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金秋十月的一天,艳阳高照,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车去公园游玩。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我们迷了路。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个老农,只见他头上裹条白羊肚毛巾,上身穿着黑粗布对襟大棉袄,下身是黑粗布棉裤,脚穿一双露出脚趾头的破棉鞋,脸上都是皱纹,沟壑纵横,饱经风霜。我们就向他问路。老农向左一指:“走这边!”于是我们继续赶路

老农只是一个过渡人物,没必要对他进行肖像描写。

第二,不要故作堆砌粉饰,累赘啰嗦

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

红色文字都是多余的,咱们这样修改:

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抚着河畔的垂柳,对着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

第三,不能违背生活情理

十月十五日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悬中天,我独自一人来到学校大操场漫步,抬头仰望,只见繁星满天,四周一片寂静。

我们知道古代有个成语——“月明星稀”,只要月光明亮,绝对不可能繁星满天!生动形象绝对不能违背生活的情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还是那句话,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这是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的第一步,是前提,是基础!

好,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如有什么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研讨记录】

王丽英:树叶急低知鸟立,水草微动觉鱼行

朱自清在《春》中写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写“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北城李芹:教材是最好的写作范本。

刘建明:写作经典片段

许成忠: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会觉得亲切

北城李芹:王丽英老师很用心,对学生写作指导有妙招。

李朋飞:写作源于生活

王丽英

二、准确用词

李秀梅:教材在心中,实例信手拈来!

王丽英: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

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刘建明:先有生活,再考虑表达

陈少洁:善用动词形容词是写作生动的一个妙招

北城李芹:写好作品需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多积累好词好句。

刁书海:生活是语文的基础

见秀丽妙用动词,很生动

王丽英:正在院子里看书的小明,不时地朝大门瞅。妈妈走过来说:“看书要聚精会神,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眼睛要盯着书本。”这时,大胖抱着足球从门缝里探进半个脑袋,正好被小明的妈妈瞥见,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大胖哪敢正眼瞧,一溜烟跑了。

陈少洁:这首词我今天第一次见,好词

刘建明:最恰当的动词的选择最能体现表达水平

王浩:妙笔生辉

北城李芹:王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很细致,指导很到位,值得学习!

牛广辉: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我们要想把记叙文写得生动,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是第一步。的确是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丽英:

三、添加修饰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刘建明语感很重要

刘建明:形容词的选用很关键

王丽英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北城李芹:名家都是用词高手!

王丽英:扩展“梅花开放了”这句话,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示例: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牛广辉:“看”“瞅”“东张西望”“盯”“瞥”“瞪”“瞧”都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小作者巧妙变化,写得很生动。这些词语的解释表现了王老师对写作指导的到位。

陈彦:方法引领,立足文本,生活体验

王丽英

四、绘声绘色

刘建明:多重感官并用

陈彦:王老师指导有方

陈少洁: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指导不操之过急,要等待成长,方法交给他,慢慢来

姜丹丹:随文练笔,扩展句子使得句子表达更生动

王丽英“喂,黄军快跑!八路来了!”“嗨,累死我了,八路怎么偏偏在这时候来?”

见秀丽:王老师讲的很精彩

陈彦:生活积累很重要

牛广辉:“添加定语、添加状语。”语法的教学是必要的,王老师能继承好的教学传统,值得学习。

王丽英:“吱呀”一声,他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来。

“咣当!”门被踹开了,三个鬼子兵端着刺刀闯进屋来。

人都跑了,你还在这叨叨叨,叨叨叨!

陈少洁:幽默风趣,这个事例

见秀丽:拟声词

王浩:前呼后应变成了对话,这个方法妙。

刘建明:身临其境

王丽英: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刘建明:绘色

陈少洁:王老师引例都是很经典的

王丽英: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牛广辉:不仅要让学生绘声绘色,还要让学生绘形。

北城李芹:每每读书总是惊叹于作者的妙词妙句,但自己写作时,往住找不到。唉!积累有限,读书太少。就不能写出美文。

王丽英:微雨、淡月、飞絮、残红、云鬓、香腮

银灯、香车、绿窗、朱阁、绮户、红袖

碧云、黄叶、翠波、芳草、斜阳、彩云

许成忠:积累语言特别重要

王丽英

五、妙用修辞

祝赛男:学生行于心,绘于言

许成忠:积累得多才能运用自如

北城李芹:景都是一样的景,在名家笔下都变美,变活了。

陈少洁:是的

王丽英1.妙用排比句

王浩:厚积才能薄发。

刘建明:积累还是靠阅读

陈少洁:有时候想写的时候真的觉得积累不够,找不到合适的词句

王丽英:(1)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心景和谐》)

祝赛男:阅读可以汇化心中的语感

陈少洁:读书,思考,动手。

刘建明:写作是很辛苦的事

祝赛男:也是一件辛苦的事

刘建明:先有生活,再考虑表达

许成忠:善于积累

王浩:有方法,有实例。恰到好处。

陈少洁:明确目标,意在文先

郑丙林胡总:为王老师点赞。

刘建明:我们讲技巧,但不能唯技巧

王丽英:

第二,不要故作堆砌粉饰,累赘啰嗦

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

红色文字都是多余的,咱们这样修改:

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抚着河畔的垂柳,对着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

祝赛男:留心生活,细腻描绘

北城李芹:王老师讲得很适用,受益匪浅。辛苦了!

王浩:选材应详略得当。

刘建明:不能走入误区

郑丙林胡总: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作文教学,最有实效。

桑营中心校祝伟:讲得好,值得借鉴

王丽英:第三,不能违背生活情理

十月十五日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悬中天,我独自一人来到学校大操场漫步,抬头仰望,只见繁星满天,四周一片寂静。

陈彦:立足文本,拓展于课外,方法引领……

北城李芹:要写好文章,需要多积累,观察生活,用心感悟。

陈少洁:王老师讲得很适用,讲出了作文指导的要点,对我们自己的写作也有借鉴价值,受益匪浅。

桑营中心校祝伟:有真情实感最重要

王浩:华美词语的堆砌。

李朋飞:生动形象就是为了再现真实

王浩:文章应源于生活。

北城李芹:学生写作违背情理,是没有用心观察的表现。

刘建明:王老师对文本的研读很用心

刘建明:在阅读教学中很注重与写作的联系

许成忠: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需要训练

桑营中心校祝伟:写作有方法,有情感

刘建明:读写结合是正道

桑营中心校祝伟: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练

刘建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王浩:有方法,有实例。恰到好处。

陈少洁:明确目标,意在文先

王浩:能坚持下水,那是高人。

陈少洁:应该坚持下水

刘建明:能拿下阅读和写作这两座高地的是语文精英!

陈少洁:时间是挤出来的,向夜晚要时间

李朋飞只有下水才知道水有多深

郭庙王军:研修有感——瑞雪重访细阳城,群中研讨乐融融。丽英老师作讲座,引经例举出彩虹。

许成忠:有道理!下水写作才知道写作的甘苦

刘建明:坚持最难,坚持最有效益!不是时间,而是兴趣和习惯

王浩:研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

陈少洁老师语音总结:王老师准备充分,讲得很实在,可操作性强。各位老师交流时能说出自己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心得,时有思维的碰撞。建议大家尝试写下水文,发到我们的群内。大家集思广益,一定能开辟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研讨杂感

陈少洁工作室王军

(一)

语文名师聚群中,

教学研讨共提升。

多谢群主留宝地,

才有杏坛花峥嵘。

(二)

瑞雪重访细阳城,

群中研讨乐融融。

丽英老师作讲座,

引经例举出彩虹。

作者| 陈少洁工作室

公众号|太和教研

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 篇2

亮点:以大小垫子、管道、自制器材和动感的音乐为载体, 通过摆放不同器材之间的距离变化、各种组合变化来解决本课重点, 在整个实践中, 把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用简单欢快的跳、爬、钻、越等动作, 让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 有效体现了趣味课堂, 同时也保留和继承了原来要学生学会的摸爬滚打等逃生的基本技术动作。

思考:本课设计对教材的进行改造与简化, 使得每个教学环节以各种不同情景的形式呈现, 练习手段丰富多样, 不断变化练习形式与场地,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主动学习, 让学生很直观、直接地进行指向学习, 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把体育器材使用、组合与课程标准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体育教材内容和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和拓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出健身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八年级《折返跑+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运用》一课的亮点与思考

亮点:本课认真贯彻本次活动的主题思路, 本次课篮球教材内容的趣味, 体现在游戏中教篮球、在竞争中学篮球。在练习设计中, 在篮球从两个人传球到多人传球中, 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本课从“方法”入手, 着重培养学生的篮球运用能力;以运动技能为主, 突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提高“基本身体活动”, 学会“多种线路”的传球动作, 从而超越自我。

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 篇3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反思。

2010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合肥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英语教师、教研工作者、学会专家及领导观摩了16节由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优秀课例展品活动中评出的一等奖选手所执教的现场课。选手们出色的教学素养,科学优化的教学设计,合肥八中学生默契的配合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使每节课精彩纷呈。由各省推选的上百名观摩教师组成的“教师观察评审团”在观摩过程中,使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分组对执教教师的上课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故与以往全国优质课堂竞赛不同的是,本次会议更强调观摩和研讨,处处体现了淡化竞争与结果、注重研讨与过程的理念。本文将评述本次大赛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写出自己的心得。

一、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特点:

本次大赛共有12节阅读课,听说(或以说为主)课有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1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次观摩与研讨课的授课老师们展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水平,也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课题教学研究,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起来,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授课老师非常高的教学素质标志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水准:

授课老师无论是语言、语调、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与学生交流互动中的语言运用,都表现出非常优秀的语言素质。老师流利自如的口语,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基础,合理有创新的教案设计,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

2.优质课反映出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教材使用非常灵活,教学活动设计、文本处理更加精细、严密,颇有新意和创意:

选手对教材的掌握表现在使用教材和资源非常得当,教材的选择上更有创新;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理性,也更讲究实效性;如王冠、张晋芳制作的精美课件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传统媒体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如东北师大附中李忠芬在描述到Mary’s feeling时给出相应的形容词,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表,利用白板巧妙地呈现出来,既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欣赏,又让学生学会了很多有用的词汇,很有新意和创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创意导入和一些经验性的元素加入:如李忠芬让学生们做单手系鞋带的动作,引导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的感受,再谈到著名的残疾人,自然引出标题;吴霞利用音乐导入各种节日,又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出海报,李伦军利用三段小视频导入Body Language。

4.重视阅读过程,加强阅读策略和指导,阅读课有所创新和突破:

阅读能力由四个层次构成:(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基于文本信息推断出结论的能力;(3)整合观点和信息的能力;(4)评价文本的内容、语言的能力。在每一个层面上还有一些分项的能力。本次参加比赛的阅读课体现了对以上阅读能力的培养,遵循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活动步骤,由导入、读前、略读、寻读、深层理解、检测评价等步骤组成,又在延续上述教学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教学活动的设计、文本的处理更加精细严密。

5.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应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该模式能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发展他们的沟通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6.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次观摩课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究的地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本次观摩研讨课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这正是我们观摩与研讨的目的。

1.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阅读课所占比重较大,综合技能课较少,缺乏语法课型;本次16节观摩课中阅读课占12节,听说(以说为主的)课占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仅1节,没有一节语法课,这种传统的并难把握的课型应由执教老师呈现出来,为老师观摩研讨以及平时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平台。

2.观察量表所能体现的帮助执教老师进行反思的效用在这次研讨会中没有凸显出来;这次观摩研讨会挑选的上百位“课堂观察评审团”是全国各省市推选的本省高中英语老师,虽然在进行观察量表使用培训时,大会宣称观察评审团将与专家评委一起参与针对执教老师的提问与互动活动,但是,在专家评委对执教老师进行提问和评价时,也许是因为课间时间紧的原因吧,观察团的老师没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还有专家提问过于赶“有什么问题课下再商讨”,使参会老师难以领略到真正的评论和教学思想的撞击,要是专家评委与执教老师互动时间至少在20分钟左右,两天半的观摩课延长至三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好。

3.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关于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2)是从语言知识点出发,还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3)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具有可检测性?(4)教学目标是写出来应付差事的,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如果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教师必然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如果教学目标是从语言知识出发的,教师就会一味的灌输语言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四要素(简称“ABCD”原则)。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明确、具体、恰当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和教学互动有效性的质量问题:

在新课程下,课堂互动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例如,在本次观摩与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组织了小组活动,但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进入实质性的讨论,讨论与课程没有非常吻合,小组活动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而且生生互动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结尾部分。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不断贯穿生生互动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单元时间内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观摩与研讨后的体会与思考。

两天半密密麻麻的听课任务的确辛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坐一整天的疲惫学习与痛苦,但这次课堂观摩为我提供了观摩,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还促成了自己重新确立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受益匪浅。

受益之一:我有幸看到由这次观摩研讨会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置了如下七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细则,教师素质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观察范围很细,内容及角度极其全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借助这份观察表去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甚至教育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成长。

受益之二:观摩到了各地市优秀老师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诠释,在二天半的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授课老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他们努力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他们课后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反映出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对教学的不断追求;专家们的提问睿智、深刻,让我受益颇深;专家与授课老师的互动,不仅帮助我提升了理念,还帮助我去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了,通过研究大量教学实例和反思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中的缺陷:教学目标设计淡化,有些老师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确实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或根本不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不规范,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没有保障。

其次,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缺陷:这节课你教的是什么,这是你给学生的语言输入,然后输出的时候跟输入相配合,而我们有时输出跟输入不相关,既不能检测这个学的东西,也不能练习用这个东西,那么你就没给学生一个机会。

另外,语言的输入不足,分层不够;老师必须设法在话题语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体理解和细节信息提取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新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式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有效整合新旧知识,再通过分层输出、部分输出、整体输出或扩展性输出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再者,对学生关注的缺陷和师生合作互动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倾听不够(2)给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够(3)为学生提供的互动机会不足(4)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

最后,老师自身素质和自身发展的缺陷: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缺乏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无法感受并实践真正的英语课堂,但如果我们真正热爱英语教学,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多种渠道来学习,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要有“一桶水”,以示老师的知识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燕,2008,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15-18.

三品教师学术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4

7月18日,我参加了在七月份“三品”教师网络科研工作室学术研讨会,作为一名“三品”教师,我很珍惜和团队伙伴共同交流的每一次机会,也很乐于抓住每一个能提升自己契机,让自己更加优秀,做一个真正的“三品”教师。交流会上我和大家探讨了自己的体会,也认真聆听了其他伙伴,主持人的精彩发言以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我感到受益非浅。我为自己能和这群优秀人为伍而欣喜。

交流会上,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举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进行了小组内交流。团队成员的见解让我有很大收获。政治陈老师在课堂上把新闻热点穿插其中以避免重复,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语文王老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给我更多的灵感,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全体成员交流会上,领导首先转达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肯定和期待,同时也对我们进行语重心长的指导和要求。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三品”教师思想。要在假期写一篇读书体会,要用心做事。她教会我“用心是一种能力,用心是一种天分,用心是一种习惯”。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欣喜振奋,因为我不在为自己今天的卑微而自卑和烦恼,我相信只要我用心“三品”话,用心做 “三品”事,用心行 “三品”人。我就是最棒的“三品”教师。

三品教师要做到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味,能力有品牌。这也是我们网络科研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也是五十多名和我一样有着共同梦想的伙伴们立志研究与努力的方向。如何在研究中塑造教师品格,在成长中提升教师品味,在引领中培养教师品牌。这是我一直要不谢努力追求的目标。于所长曾经告诉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进、努力、创新、团结是我们这个团体的行动纲领与文化,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绳子才会越来越长。只有用心做好一件事,这件事才能发扬光大。

各位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中,我体会到他们的用心,感激他们的对我们这些团队成员的引领。给我最大触动的是我们小组主持人胡校长的发言,他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的有声朗读训练,让我马上想到了四个字“返璞归真”,他让学生在有声朗读中读出情感,读出体会,体会作者心境。就在这种看似简单而尤为必要的读中学生的能力的得到了提升,情感产生升华。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不教中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学。这是一种不追求花样及形式的教学,是教学的真谛。这种教学让我恍然大悟,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方法不就应如此吗,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舍本求末。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5

可以说这次活动的举办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两位教师讲的都是同一课题,但他们对课文的解读角度不尽相同,驾驭课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各有侧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讨,让我静下心来再次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要做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有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丰富、拓宽、延伸教材内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期做到高屋建瓴。其次要有对学生学情的透彻分析,学情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相关预案,以期做到以变应变。

要做好一节课,目标的明确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目标务必要具体明确。不管你想怎么建构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不变的。然后我们要明确课时目标和各环节目标,目标的确立要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比如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我们务必要明确抓哪些词语来认读,为什么抓这几个词语?抓的这几个词语分别怎么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

教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6

西安市初中数学教研员贾文老师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从几何与代数两个方向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特别是在代数部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站位高,立意深,使得在一线工作的我们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金西平老师及金璇老师带来的两堂精彩的公开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在他们的课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学习的首席,成为孩子在课堂中的引路人,点拨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学相长的学习者,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成为站在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

金西平老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时,积极创设情境,不拘泥于教材,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同时展示出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在整节课的最后,金西平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首关于蜗牛的诗。“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我驱赶它,吓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歉疚的眼光望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这首诗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老师,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的引导和关怀。

金璇老师的课同样也给我很多启发。引导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基础,讲在当讲时,问在该问处,用问题激活孩子们的心智,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得到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带领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游戏验证定理,使抽象的定理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语文教师研讨会的心得报告 篇7

会议开幕式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WTO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姚申洪主持,《WTO经济导刊》副社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作了《2001-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的主题报告。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延续2007年首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的专业化、国际化特色,结合国内企业实践现状,进一步帮助中国企业解读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及背景,分析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最新趋势,探讨责任沟通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履行社会责任有助提升企业竞争力

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鄂德峰在致辞中指出,“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我国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实践。”

他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应立足国情和企业实际,充分借鉴国际标准与一流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编制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是我国企业融入企业发展的国际潮流、与国际一流企业管理接轨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在致辞中对此表示认同,他介绍说,中央企业在过去一年开展了八项责任历练: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历练,产品质量的历练,节能减排的历练,技术创新的历练,生产安全的历练,维护职工权益的历练和社会公益的历练。中央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量上升,质量提高。截至目前,已经有32家中央企业总部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出现了一批优秀报告。

“就国资委来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成立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所属企业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发布报告。我们近日也已经明确要求,所有的中央企业都要在未来三年内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动回应各类组织、媒体、学术机构的关注,国务院国资委将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德方主任鲁德福也表示,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当中,更是如此,如果企业提供一份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企业界代表对此表示认同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及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欣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主要是硬件竞争,同时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过去主要是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以及道德水准的竞争。先进的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成为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中远集团以“世界思维、国际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战略转换,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换,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引发企业“业态”变革,形成了中远集团不断成长的基本动力,锻造企业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中远集团自2006年首次发布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COP典范榜,成为亚洲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荣登典范COP的企业。

巴斯夫大中华区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高级经理李锦绣认为,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要形成环境及社会共生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这么快的过程中,我们继‘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成功实施之后,我们非常高兴作为金蜜蜂的创意人,以及金蜜蜂中国榜创始伙伴与《WTO经济导刊》合作,发起了金蜜蜂社会责任中国榜,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做企业社会责任,把我们中国打造得更加可持续。”

早在2006年,巴斯夫在中国工商领事会的平台上首创了“1+3”项目,巴斯夫在他们自己能够触及到的伙伴之中向他们分享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把这样的理念传递到他们的三种企业之中,从而产生了雪球效应。

初中语文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8

1、不要做课件的奴隶

现在语文课上多媒体的运用广泛,甚至成为作课的硬性指标。韩老师认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认为很有道理。多媒体可以用,但课上投影的内容要精选,要保证师生交流的流畅性,真正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要让课件内容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思维。

2.咬文嚼字永为本。

无论教改如何发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中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读多背,多阅读文章,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幽默风趣吸引人。

韩军老师认为教学中要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当我们过多地讲授文言文的时候,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幽默风趣排第一,让学生懂学、好学、乐学,是教学的更高境界。

4、会思维的人走得远

从韩军老师的授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他告诉学生不要揣摩老师的心理,不要盲从,他引导并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强调对文本的阅读,这是从“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搞教学。韩老师上的 《背影》一课,角度新颖,这是在对作者朱自清本人有很深了解,对朱自清作品有很深研究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文本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只有深入解读文本,精心备课,不迷信教参,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课件,才能得到最贴近作者本意的解读,才能做到长备短教,才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多阅读其他类似文本。只有乐于提出独到见解的老师才最有可能培养出乐于创新思维的学生。

5.精心设计课堂环节

首先,创设出既吸引学生,又有利于解读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如韩军老师以“文中提到朱家几个人物”切入,裴雪峰老师用“我们看到 的一池荷叶,荷花”的句式切入。其次,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九中崔莉老师讲《湖心亭看雪》一课,就是范例。她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景物描写,鉴赏文本语言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再次,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言要自然。最后,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要到位。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9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老人和海鸥》,这节课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是本色课堂。孙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语言功底深厚。课的伊始,就教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接着,详细讲了长文章的学习方法:文路、文题、文眼、文采,使学生在阅读体悟中习得读书的方法,感知“老人和海鸥”的深情厚谊,并在其中畅游;体会“人、鸥”心灵的交融和碰撞,与“人鸥”、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朴实中显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长文章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新课标阅读目标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窦桂梅老师本次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是窦老师教学的法宝,巧“授渔”——“批注”:把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并记下来,这就是批注。讲解批注的方法:可用“△”标出重点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

讲解批注的内容:

①批注——重点的字词,感受深刻的句子。

②批注——还可以是对比的句子。

③批注——标点也是着眼点。

④批注——还要整体地梳理。

⑤批注——可以是追问。

⑥批注——关注“对应的句子”。

总之,本节课窦老师不但教学生读文字背后的信息的方法,又教学生像串珍珠一样把“小女孩”的“悲痛”与“幸福”串起来,还教学生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并且教给了听课的老师们教语文的方法——多读书。真正践行了窦老师的“我是教语文的,是教人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这句格言。

陈金才老师的课也很朴实,问题设计精心是突出的特点之一。整节课围绕“为什么要轻轻打小女孩的小手?”“祖父是怎样管的?”以及“这是谁的园子,为什么要写这些动植物?”三个问题来研读文本,挖掘情感,习得写作的方法——衬托。重点词句的找出、朗读、体会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

如,找出小女孩的淘气:踢飞菜种,摘黄瓜,铲地,捉蜻蜓,浇地等。又如,圈出祖父有几个“笑”?分析比较其不同的情境下祖父不同的反应和祖父是一个慈爱的祖父。说话、练笔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就进行了:“假如你是祖父园子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你会怎样?”读文后交流,“我”怎么快乐,怎么自由。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以达到领悟“寓情于景”的效果。又如,想象写话: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园子,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速地写园子里的景物和你的自由与快乐。入境入情地读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用你的声音读出“小女孩”的淘气,假如你是园子里的黄瓜你会怎样,用你的读表现出自由与快乐等。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结合自己生活谈等。总之,陈老师的课使人感觉轻松愉快,学生乐学。

王崧舟老师平易近人,《枫桥夜泊》这节课十分精彩。他深刻挖掘文本的深刻涵义,紧扣“对”字,对出诗人的苦闷和忧愁,对出千古绝唱。把“钟声”定为“诗眼”,这“钟声”沉淀出我们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化迷人的风采,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首《枫桥夜泊》是“经典”,千古流传,让人赞叹;王老师的这节课也是“经典”,让人拍手叫绝,让我觉得深已至而意犹远,充分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独到魅力,展示了大语文的深刻内涵。

几天的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从吴永军教授的报告中,我懂得了什么是“精读”——仔仔细细地研读,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咬文嚼字、结合联想、想象,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判断与评价。知道了对于文本,要抓“大”放“小”,即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体验领悟。还知道了精读教学的策略:

1、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全篇内容。

2、要让学生以读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来判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信息(说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或综述大意)。

3、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思路梳理清楚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的“所以然”的价值、作用。

4、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篇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xx年3月27、28日,我有幸在xx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参加了xx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由xx省小语专业委员会主办,共有700多名教师参加,规模盛大。我听了来自各市区优秀选手的15节展示课,看了部分学校的特色教学专题片。这两天的学习活动是紧张的,收获是丰富的。因为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的意义,每一位年轻教师都精心展示了一节令学生陶醉痴迷的课,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的我来说,无疑提供了良好借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多方法、有创意的朗读,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思维、想象,提高了阅读质量,提升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本次参赛的15位教师,自身基本功十分过硬,女老师语言精练,极具亲和力;男老师沉稳大气,极具感染力。如李林娜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一开课就让学生读了五遍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指出读的过程中的困难时读、老师范读、配乐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兴新区小学的陈明老师教学《无违为孝》时,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朗读,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读”中感受传统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手段、方法多样,使用巧妙。本次参赛的15位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咸阳彬县城关小学的刘花娟老师执教《桥》一课时,课件中有图片、有视频、有文本、还有音乐,可见老师花费了不少心血,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西安交大附小的佘燕老师在教学“距离”一词时,没有问距离这个词什么意思,而是说“请距离我近的同学说一说,距离我远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来,距离这个词的意思就具体地弄清楚了,学生也就知道怎么用了。

三、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每位老师都让学生一起书空课题。本次参赛的15节课中,有10位老师有当堂识字写字教学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木”字在作偏旁时,一捺要变成一点,老师再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懂得谦让。在识字时,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老师编谜语帮学生识字。这些好的方法使学生受益一生。

四、善于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给于评价的语言多样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本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两点思考:

一、课件精美固然很好,可我们往往让辅助教学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桥》一课,当学生看着画面说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时,老师说我们还没学到后面的内容;教学《葡萄沟》一课,学生已经用自己方法把“蜜”和“密”区分开了,老师还是用课件出示了两则儿歌,让学生读儿歌来区别“蜜”和“密”。老师是用心良苦,想把所有的好方法都教给学生,可是这样做费时费力,还把原本简单的知识弄复杂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也是这样,预设的很多,忽视了课堂生成。而我们忽视的正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

二、我们经常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就像教学《桥》的老师一样,深刻体会老支书的高大形象,非给老支书贴上“临危不乱”、“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的标签不罢休,“把人物都已经神圣化了”,而忽略了用语言文字描写人物的方法。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注重了文本的人文意义,而忽视文本的语言价值,这样的语文教学岂不是做了“奸商”!

初三语文中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中国的主张仍然坚持语言指导,基本,公正,教育,生动,人性化,科学,简单的原则。

二,进一步明确问题的结构和内容 2015年考试中的问题数量:

全卷23个小问题,出120分。

①积累和使用共6个小问题,共17分。

②综合学习部分共1个小,3-4个子问题,共7分。

③阅读部分四大问题,15个小问题,共46分。

④文章部分共1个小,50分

整个体积难以维持在0.65左右。

容易问题,更有问题,更困难和困难的四个难题,得分比约为4:3:2:1 三,进一步完善和完善自身的审查策略

记得听宝鸡市的曹功奇教授老师 在2014年中文考试语言测试问题演讲中,老师说,2014年考试完成后,许多老师在考试题目中,尤其是内容提出质疑选择域的阅读过于强烈,似乎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公平。在开始听老师的话时,曹老师也认为其他老师质疑很合理,但曹老师的疑惑让我清醒,曹老师说,更不要说考试中的公平原则,考试题,如2012年的阅读旅游仙玛寺和2014年核桃剥落低,不要说生活在汉城或商洛的候选人有什么优势,如果考试中心掌握,不是因为地理特点的命题影响答案,测试是响应测试中心的能力。一个字唤醒了梦想家,也改变了自己之前一些缺乏知识,结合自己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和损失,然后整理出自己的审查思路,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审查策略:

1,加固基础。测试问题的基础回到教材,使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掌握新的话题。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知识系统,如明确文本知道顺序,解释方法,解释语言特点,解释 文本的样式。注意通常的听说训练,使学生坚实的基础,巩固知识。

2,要求明确。指导学生清理考试的基本,沉默,阅读,写作的具体要求,如写作要求,使学生从根本上注意写作,注意思想的回答,注意知识积累的方向。

3,根据标准,掌握标准,清晰方向。及时的理解,注意可以加入到内容中,注意建立中国人的身体意识,注意回答规范,词语准确。

4,注意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观点,注意传授教科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注重风格写作实践的运用,锻炼学生的现场心理适应能力。5,从方法学习。通过这项研究,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建立语言知识系统中学习,语言知识对接教科书,古典朗诵等方法值得借鉴。

语文教师网络研讨心得总结 篇12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李老师对课标研究透彻、把握精准、落实到位首先体现在对文言文学习的定位上。

2011版课标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课程性质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基本理念中再次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文言文无疑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富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就是和中华文化最亲密的接触,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

朱自清先生说过:“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后花园,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于漪老师也形象的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说出了文言文、古诗词在文化传承、文化熏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

关于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7~9年级学段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所以,李老师关于本单元文言文教学“三位一体呈理念,双线组元凝素养,文道合一”的定位是对课标最透彻的理解,对文言文价值最准确的定位。

第二:李老师对课标研究透彻、把握精准、落实到位体现在整体设计的思想上。

开始几期研修,我一直对整体设计没太理解。随着研修的增多,我慢慢理解了整体设计的意思。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部分3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而统编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贯彻更为彻底和清晰。每单元都有具体的要求,可操作性非常强,只要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段按着训练要点去落实到位,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自然就达到了。

本单元的要点有二:一、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二、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细看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单元的整体目标为:1.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2.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每一课的具体目标是:<孟子>二章》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重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难点)

4.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大丈夫精神、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难点)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重点)2.继续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重点)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4.理解寓意,探究质疑。(难点)5.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难点)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恪尽职守的精神品质。(重点)2.通过反复诵读和赏析,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难点)3.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的不同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予的情感。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从这些教学目标上可以看出,单元目标的设计和每课目标设计都紧扣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最可贵的是,在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都不折不扣的落实了这两点。

如果我们每个单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都能像李老师这样扎扎实实的把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极致,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不出来?

李老师对课标研究的透彻、把握精准、落实到位体现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

第四学段关于阅读达到的要求第9条: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这一单元的设计中,李老师特别注重朗读、诵读,强调当堂背诵。齐读、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多样,通过熟读精思达到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熏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目的。

我们常讲“守正创新”,针对文言文的特点,用最传统的方法“朗读、诵读”来学习它,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做法,有益的教学方法我们要继承,要发扬。不要因为传统而摒弃它。李老师坚守住了这一点。

李老师的这次讲座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非常多,非常感谢李老师奉献出自己的智慧,给我们提供了经典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案例供我们学习。

作者|郑标工作室张秀云

上一篇:我想对妈妈您说的作文下一篇:bjh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