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翻开《给教师的建议》,我常常被苏霍姆林斯基这份炽热执着的教育情怀所打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坚持根据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与儿童之间除了个性特长上的差异,还有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每一个”这三个字令我感动不已。如果一种教育能够使每一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力量,愿意主动地去攀登成长的阶梯,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如果一个教师能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帮助他们建立对自我、对未来的信心,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优秀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深知,在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能够顺利地帮助“每一个”的成长并非易事,尤其是当面对一些后进生时,哪怕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针对后进生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建议是“迫使他们思考”。而加强这些学生脑力劳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的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
读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经意地浮现出这样的美好画面:一个孩子正因自己的学习能力差而感到苦恼、不安的时候,书籍给了他信心和力量。通过阅读,越来越多的知识进入他大脑,越来越多的疑问也在他小小的心灵产生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不得不阅读更多的书籍,直到这些知识像网络一样深深地建构在他的脑海里,直到他的每一个脑细胞都迸发出灵动的火花……他下决心,即使比别人付出双倍的努力,他也要前进,他的心灵推动着他这么做……
也许,在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描绘的几乎是一个教育的童话。但是,它又确确实实发生过,对儿童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我们承认,在今天的环境要实践这种理想的教育是困难的,毕竟,当下教育的大环境中更多地表现出急功近利,学校和师生承受的应试压力似乎愈加沉重。学校和家庭评价儿童的方式过于单一,更多的以“成绩”来衡量儿童是否优异,更多在牵引着儿童奔着“分数”前行。于是,“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不见了,“每一个”丰富的童年生活消失了……但是,这并不应成为教育沦陷的借口——美好的、符合人性的教育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是一种信仰,一种激励人的力量。
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日子里,我的耳边总会响起苏霍姆林斯基亲切而坚定的话语,他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信念,重新唤醒了我的良知以及教育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让我相信:唯有将每一个孩子装进心里,教学活动才能称得上一种充满情感、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唯有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天地才能变得广阔而充满魅力!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读书,写作,体会
一、把教学化难为易
很多人感觉语文很简单, 接触深了, 其实不然, 教学其实很难, 难于上青天。现在很多教师也都反映:“语文课真难上, 不知道教什么了”, 课堂上, 思想空洞, 语言干瘪, 气氛生冷。我们应该看到, 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 各项试题也偏重于课外知识, 我们教师要勤于读书, 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如果教师不继续学习, 只靠以前上学时学的知识, 单纯地教课本上的内容, 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在妙趣横生的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 最重要一点就是———读书。教师多读多学, 黾勉惕厉才会与时俱进。我们看到, 有些教师一提到自身语文素质便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恨读书迟”的感悟, 于是便自暴自弃, 不再期望自己有多大作为,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古人言:“活到老, 学到老”, 虽然我们自身能力有限, 而且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学校上学, 但“临时抱佛脚”, 多读书也未尝不可。一个语文教师, 虽然不能要求藏书万卷, 但是没有一定的藏书却说明了教师对知识的忽略。读书不多, 综合素质必然低下。庾信曰:“琴声遍屋里, 书卷满床头”, 没有艺术细胞, 没有相当的修养, 何出此言?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学习语文?
二、开阔视野, 增长智慧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 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化, 开阔视野, 增强心理健康, 增加学习的欲望, 掌握学习的方法。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朝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这是璀璨辉煌的文化, 可谓高山仰止。但是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 我们不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以课本基本知识和能力为重点内容, 只需要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殊不知,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增加自己的学习欲望, 博览群书, 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而一个人往往越学习越感到知识的浩瀚无涯, 越学习越明白人生的真谛, 也就越有智慧, 越有方法。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犹如大海, 一句话, 一个感悟, 如果能够掌握, 能够体悟, 就会得益良多。
三、多元促进
读书之后, 就是写。写作教学, 在平日的教课外, 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渠道, 如参加一个研究团队, 搞点小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习惯参加一个团队, 在团队内和同事一起研究, 一起听观摩课, 一起做读书交流, 互相探讨, 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搞点儿课题研究。这样有理论研究, 再把自己的班级当做“试验田”, 不断尝试, 不断改革, 不断反思, 最后积累的成果不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而且还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四、方式不妨标新立异
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方法方面,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记得在交流会上一位家长说:“我儿子是口头说得特别多, 但是一写, 好词好句全没了。”我一听, 这很有看点。我说:“最怕孩子不喜欢写作, 喜欢说也不错, 也算口头作文嘛!”家长说:“他没有这个写的习惯, 不过也不讨厌写, 他有话, 就是懒得动笔。”另一位家长说:“我女儿开始写日记时, 她说我写, 她不会写, 好多字不认识, 这只是我一个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记写作文的一个笨办法, 适不适用还有待斟酌。”我说:“没关系呀, 错字大王并不可怕。你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家长说:“我英文好, 我跟她讲, 很多话可以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以此激发她的兴趣, 刚开始, 孩子即使会说的, 一旦下笔, 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虽然她有很多绘声绘色的语言, 可写不出来。”我说:“代笔当然可以, 不过偶尔为之, 不能长期帮忙, 要加上适度的表扬, 慢慢地, 孩子就习惯了自己写了。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写, 可以代替, 前提是她不会写也不想, 你只需要将她说的语言完整的记下来就可以了, 不需要你帮忙想怎样写。”会议结束, 大家对孩子写好作文好像有了信心, 事实证明, 也确实有效果, 只要学生乐于写即可, 不求方式。
五、增强对写作的兴趣
和同事进行交流的时候, 他们感慨:“如果阅读能让学生像看电视那么上瘾就好了。”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其实方法多多, 我们可以进行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尤其是在小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 不求好, 但求兴趣, 兴趣是奔向成功的坦途。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熟能生巧, 巧能生灵, 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作之后, 教师当众朗诵优秀的作品, 开家长会给予表扬, 或者给予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等, 和家长合作, 让学生课堂上下都养成喜欢动笔的习惯。
六、精心评改作文
写作结束, 教师要精心评改。在评改时, 我发现学生因人而异, 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的下笔严谨, 但通篇平淡, 欠独到深刻的见地;有的词汇绮丽丰富, 但内容干瘪肤浅, 应该学习文约义丰之长;有的个性突出, 鲜明而引人眼目, 但文字浮躁, 书写潦草;有的感情细腻但有啰唆之嫌, 有的开阔豁达活跃, 但是收放不自如……真是林林总总, 百花齐放。只要教师投入就会有惊奇的发现, 那一颗颗珍珠发射出不同的光芒。轻声慢语传真情, 教师有的放矢的评语, 要因势利导, 因人而异, 因文而异, 不做无谓的工作, 要能说明问题。这样, 学生作一次文, 就有一次收获, 有一次进步。
关于初中语文朗读训练的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朗读;目标;习惯;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再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是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的情景,并非装腔作势,而是他读书时的最大享受,是他读书时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可见,我国传统的国文教学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它具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章,培养语感,体悟情感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带进琅琅的书声里,声情并茂地读呢?又如何放飞心灵,让朗读也成为他们愉悦而难忘的人生历程呢?下面就如何落实朗读训练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语文“新课标”,明确朗读训练目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能调动人体多种感官机能的综合性活动,更是一种内心丰富、情感细腻的思维活动。根据第四学段(7—9年学生)即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培养其朗读能力的要求:朗读训练就不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语句的层面上了,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意境之美,让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之中去体味,去感悟,达到一种读者与文本交融的境界。如《背影》是一篇感情凄婉凝重的回忆性记叙散文,在教学时,教师务必要让学生在朗读上下功夫。“回家奔丧目睹凄惨家境,车站别离时‘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到‘理解,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是无法通过老师的讲解,把其间所饱含的情感讲析得简洁明了,只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深入地理解父爱子、子思父的真挚情感。
二、挖掘朗读兴趣点,培养朗读兴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现象:一些学生对朗读毫无兴趣,问及原因多数人反应文本单调、枯燥无味。可见,我们平时若能多挖掘文本中学生的朗读兴趣点,亦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素材是散文诗和写景优美的文章。散文诗形式不一,自由灵活,情感丰富,富含深刻哲理;写景优美的文章则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这两种素材都与他们的情感合拍,是朗读训练的好素材。不妨,我们也可以创设“课前三分钟朗诵(演讲)”“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平台作为兴趣点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当前的测试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难以测试,即使有,也只能在“文言文语句停顿”这一题型进行简易地解答。因此很多教师干脆考什么就教什么,实际的朗读训练大多被淡化了,更可怕的是被“题海战术”取代了。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其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点,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更有益于发展学生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朗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对他们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其朗读习惯的养成。古语说得好“滴水穿石”,可见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们老师应从日常的教学中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从长远出发且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去培养。不同年级学生都要有不同的训练目标,不同时间段其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晚读应让学生自由朗读他们最感兴趣的、最喜欢的文章,教师也可精选一些适合他们朗读的精美文章包括课文古诗词、散文、名著片段等。
四、伸手向课外要时间,确保朗读时间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到老,活到老”这是读书的至理名言。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往往因自律性不强,何况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读书是不够自觉的。课堂上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这是一条可取之路。但要读好书,光靠课堂上那些少得可怜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积极向课外要时间,最好能落实些硬性指标任务给学生自觉完成。
基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课堂的朗读时间是不足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课外时间加强朗读,最好能落实些硬性指标任务给学生自觉完成。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安排每日“三读”:饭前30至50分钟晨读,早上第一节课前30分钟早读,晚餐后40分钟晚读,这是我们伸手向课外要时间,确保朗读时间的有力措施。
五、选准朗读训练点,强化朗读训练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况且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在课堂上做到有声有色的朗读,尤其是以默读为主的自读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若能精选出其中那些侧重于景物描写、侧重于人物内心的剖白、侧重于人物的言行描写、侧重于蕴含人生哲理等关键的语句或语段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则是强化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重点句段,反复朗读
文章的主旨句、重点语段,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对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春》一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
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悟春天的清新、美丽及强大生命力。
(二)难点句段,引导朗读
有些课文有许多蕴含人生哲理和令人神往的精彩之笔,这本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来体会它的妙处。如《故乡》一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希望本是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深刻隽永,学生很难理解其内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联系前文仔细朗读,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此句中“路”到底有什么含义,鲁迅先生的“希望”即“人生理想”又是什么?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品味,学生的理解将会更深入、更透彻。endprint
(三)精彩片断,细心品读
课文中有一些写得非常优美的语段,这些语段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背影》一文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简简单单勾勒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这一情景。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心品味,学生将会有更深刻的体悟。
六、紧扣朗读训练目标,合理选择朗读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丰富的朗读方法,使朗读训练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至于哪种方法好,应选择哪种方法,教师要根据文章体裁,课堂可操控性及学生特点来紧扣训练目标而灵活地加以选择,才能收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七、营造氛围,鼓励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在课前三分钟朗读(演讲)、随堂朗读、分角色朗读完后,我总是要努力营造一种“敢于评、乐于评”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点评。例如,徐颖同学在一次课前3分钟朗诵《祖国,我爱你》后,有个同学评道:“‘我爱你叮咚的驼铃这句中的‘叮咚这个拟声词读得传神,使人仿佛听到了驼铃的清脆、丝绸的繁华与历史的凝重。”也有的同学评道:“‘你是昂首高亢的雄鸡……,‘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这两句中的‘昂首高亢‘冲天腾飞读出了雄鸡昂首破晓鸣叫的兴奋,巨龙举身腾空飞跃的欢畅,激情四溢,气势雄浑。”还有的同学说:“语速适中,开阖自如,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总评时,我肯定学生的点评后,接着从断句、重音、情感等角度给予引导点拨。
朗读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方法。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章等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实效,其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低估。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天就可以养成的,只要我们不急于求成,并在教学实践中多一份信心,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重视,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深信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3]向尚德.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朗读训练[J].读与写(教育学刊),2009(8).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来源:兴化市教育局作者:教研室录入:屠克勤发布时间:2010-1-29 10:16:00点击数:
269【字体:小 大】
关于公布中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征文评比结果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
经组织评审,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征文评比结果如下:高中组一等奖
8名,二等奖14
名,三等奖25名;初中组一等奖26名,二等奖 48名,三等奖 72名;小学组一等奖49名,二等奖101名,三等奖130名。获奖名单附后。
特此通知
兴化市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六日
附:兴化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征文评比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doc请点击下
载
教师读书征文获奖名单(初中)
一等奖
王小芹(边城)王蓉(林潭)毛春英(垛田)刘恒进(开发区)邹咏梅(文正)陆文海(茅山)赵粉萍(安丰)沈海涛(实验)吴石华(戴窑)章素坚(林潭)解云芳(缸顾)蒋峰(张郭)李忠友(文正)唐应淦(文正)
陆红芳(林湖)周春庚(陈堡)范圣根(沈伦)翟登终(戴窑)吴桂余(缸顾)刘仁才(大垛)郭子林(茅山)
陆书畅(沙沟)张桂平(海南)唐小明(中堡)李一栋(板桥)
严震广(垛田)王小勤(边城)吉志刚(昌荣)夏玉兰(戴窑)朱炎炎(戴窑)朱勇军(戴窑)步明健(城东)张桂银(林潭)王智才(西鲍)夏祝升(张郭)胡红兵(中堡)陈爱华(茅山)沈娟(茅山)王进喜(沙沟)陈艳(钓鱼)陈晓琪(临城)
沈忠玉(张郭)二等奖
严晖(垛田)任万勇(安丰)朱小红(荻垛)苏锦辉(戴窑)刘汉红(戴窑)吉振坚(戴窑)许兴宏(陈堡)刘桂琴(林潭)陈学群(林湖)潘健(大垛)朱鸿彬(文正)郭德余(茅山)朱水锋(茅山)傅春阳(沙沟)高素梅(北郊)孙小康(垛田)徐海兰(板桥)戚英燕(戴窑)苏锦辉(戴窑)成凤茂(戴窑)王剑(城东)王明红(林潭)徐正堂(西鲍)王桂宏(张郭)潘琴(大垛)王玉华(文正)时 代(茅山)陆秀成(茅山)程军(沙沟)谭凡道(海河)袁天胜(海河)浦学明(城南)
三等奖
凌永发(边城)方正军(边城)王浩(边城)陈春兰(安丰)陆俊华(安丰)冯云(安丰)陈佳银(安丰)陈玉红(安丰)易书峰(安丰)陈正喜(海河)舒莲红(昌荣)蒋正华(城东)唐宗红(陈堡)唐庆华(陈堡)石文荣(林潭)鲁冰融(林潭)江枫义(西鲍)瞿志海(林湖)周海年(林湖)陈俊明(张郭)邹卉(文正)李汉霞(文正)许永芳(茅山)焦露(安丰)杨友荣(安丰)昌红芳(临城)查乐喜(海河)夏正青(戴窑)张华(城东)姚梅青(陈堡)于定国(陈堡)孙同进(林谭)吴丽(缸顾)张峰(西鲍)王开远(林湖)严进(林湖)赵杰(张郭)胡健(文正)江海华(茅山)纪桂明(茅山)赵嵩(安丰)张晓明(陈堡)葛玉宏(西郊)李圣照(海河)罗玉祥(城东)严学俊(陈堡)姚爱民(陈堡)沙爱琴(陈堡)朱龙香(林潭)刘荣健(缸顾)戴玉宝(西鲍)刘兆年(林湖)朱朝元(开发区)高群(文正)曹礼方(文正)曹茂林(茅山)刘明(西郊)
潘丽辉(沙沟)张金宏(老圩)朱学银(合陈)胡珺(沈伦)韩月余(海南)
李庆金(沙沟)刘丽萍(刘寨)孙俊岭(沈伦)胡正强(海南)顾学树(钓鱼)陈学俊(老圩)征志银(合陈)郭宝国(沈伦)王春华(海南)明(陈堡)
读书心得体会关于活法 篇5
作者在谈论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时,更注重做人的准则,砥砺人格、磨练精神,在处世原则上做一个好人。我认为在工作上磨练心志,修养身心要从小事做起。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 己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 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 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
关于寒假童年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在小时候,高尔基的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小阿廖沙(高尔基)投奔外祖父。其间,他经历了几位舅舅争夺家产、朋友“茨冈”死亡、染坊起火、外祖父卖房买房、母亲改嫁继父、祖父破产等一系列家庭变故,最后阿廖沙决定外出谋生。
看完这本书,我透过阿廖沙的童年看见了当时社会底层者的思想:自私、庸俗、颓废、萎靡。
我也对高尔基表示敬佩: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里生活,高尔基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依然那样年轻、健康、充满了纯真的力量,以致于最后成了名震一方的文学家。他悲惨的童年也成为了他早日融入社会的一瓶催化剂,以后的生活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更是流传中外成了名著、名篇。
书中的人物也爱憎分明、层次突出,几乎都带有较为强烈的爱憎感情。像阿廖沙,一看见这个名字,我就想起了许多关于他的特点: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他身处于黑暗社会的底层,对于那些令人恶心,感到压抑的事,本应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他却十分有正义感,不掺和其中,反而能明辨是非,当自己有能力时也会进行制止和反抗。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艺术要反映生活才有生命力。作文、课本、生活,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如影随形,似响应声,只有把三者联系到一起,才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渴望、对亲人的感恩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以后,我要求学生对这篇文章熟读精思。因为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母亲的良苦用心,相信对很多学生都有非常大的启示。并且我要求学生将心比心,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生没发生过类似妈妈的帐单这样的故事?我们又是怎样处理这种事情的?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有没有拨动你的心弦?父母究竟给了我们多少的爱?我们有没有过哪怕一丁点儿的报偿?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开出帐单,妈妈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能够让小彼得折服?爱是最伟大的,爱是无价的,在我们的生活过程当中,有多少这样爱的故事?”
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
有心者花草在心间,无心者日月不入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日常生活日复一日,新旧交替,岁月轮转,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只要,我们稍微一留心就会发现世界原本是这样的多姿多彩,行住坐卧,哲理璀璨纷呈;所谓万物万形,千人千面;百鸟百鸣,一花一果;所谓美无处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已。怎样去发现?做一个有心人。要处处用心,时时留意,认真思维,勤加总结,多做笔记,眼观口读,正所谓有心艰难能成事,无心顺境不成材。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举措
体验性学习作为一种最基础、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造或重复语言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生成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进行体验性习,教师可以考虑实施如下策略。
1. 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健康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所谓“触境生情”“睹物思情”就是这个意思。在愉悦的氛围中,人们会感到轻松,愉快;相反,在严肃,沉重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压抑和厌烦。而且,一个人的情感会感染到其他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别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力量,挖掘教材内容中存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和文本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2. 通过多种品味方式,加深学生的体验。
学生阅读文章,就要引导他们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心的交融、情的共鸣。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集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是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一、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育之中,德育为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师者为人师表,其言谈举止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行为高尚的师者自然会带出行为高尚的学生,很难想像一个思想道德水平低劣,急功近利,唯金钱论的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好感,能够教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
一个语文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哪里来?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当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教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大增,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
迷信教参,照本宣科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文烦”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思想(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的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教师要具备相当高的业务水平
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师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灵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学生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关于《童年》优秀读书心得体会 篇9
《童年》主要讲了作者高尔基小时候父母双亡,来到外祖母家生活的事。后来外祖父的染坊破产,高尔基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捡垃圾卖钱,还要忍受来自别人的嘲笑和侮辱。外祖母一直对高尔基很好,也正是外祖母的慈祥影响了高尔基,使得他能够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双亲,寄人篱下。两个恶毒的舅舅总是去做一些可恶的事情栽赃给高尔基,使他受到不应有的责罚。同学们总是去欺负高尔基,神父也瞧不起他,侮辱他。所有的一切一切像黑夜一样笼罩着童年的高尔基,但是高尔基没有被这打垮,他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无边的黑暗,他坚强,乐观地生存着。11岁他就开始打工养活自己,读不起书他就在社会这所大学学习。最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自从识事起,我便听说了“四大名著”,而这《红楼梦》,便是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但现如今阅读起它来,竟也能体会到其中幽幽的哀愁,不得不叫我叹息。
林黛玉是这本书中核心描写的人物之一,我曾听别人提起,她的婀娜,她的悲伤,她的可怜。每个人对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无需去思考作者写着本书时想要表达的本意,因为往往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只看她当初入贾府时所做的一切,便对她了解了大半。她是一个很温柔、讨人喜欢、顺人心意的姑娘,见到贾母便与贾母心灵相通,发自内心的哭泣,见到府上的姐妹会一个个施礼,吃饭时不愿坐在上首席位。她那么谦逊,温柔,善解人意,当然被长辈和同龄人喜爱。但她本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生长的一株绛珠草,为报宝玉的雨露之恩下凡至人间,欲将一生所有的眼泪送与宝玉,她的恩人。所以她多愁善感,对一切可怜的都要同情,她又何时同情过自己的?她与宝玉相互爱慕,可是两个人的家世又不允许一切的发生,在那个时候,利益被看得太重了,重过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由此,黛玉更加忧愁,而宝玉却娶了别人,黛玉听说后伤心欲绝,从此一病不起,这就丢了性命。她报恩的泪水全都还给了恩人,于是与世长辞了。
这本书描写人物都很精细,但我认为只需研究黛玉便可看清这个故事。一段纯洁的爱情,却抵不过金钱地位的诱惑;一位绝代佳人,却最终败在了家世上。爱情本无价,却还比不上一个家族的荣誉;一个人的生命,却还比不上利益。那个时代的传奇,和这个时代的悲剧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的人们,只会看着金钱、权利,却失去了人生中最容易也最难获得的财富——快乐。人这一生啊,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不正是它吗?只不过它施了一个障眼法,让我们以为金钱、权力就能把快乐抓回来,但是它们不行。因为当我们拥有它们之时,快乐已然跑得太远、太远。所以,当我们还能把它追回来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美妙之时,请加倍努力,让快乐永远伴随你身边,而不是那些身外之物。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2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僵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
最初认识睛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睛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梁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睛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委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3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而中华经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长。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被人们合称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及《三国演义》。这几本经典名著不论是书还是电视剧都深受人们喜爱。而我最喜欢从《西游记》和《红楼梦》了。喜欢它们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更是因为他们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上起初我并不爱看《红楼梦》,妈妈买给我看都不看,却未曾想过看完这本书的自己会为妈妈把我这本书卖了而伤心,直到自己存够了钱又买了一本才将此事翻篇。我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句“满纸荒堂言,一把辛酸泪。"这本书看从内容不多,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
正因如此。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为如此强大的家族也衰落了,应了那句盛宠必衰,还是因为贾宝玉和林妹妹之间多情幻灭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红楼梦》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红楼梦》能让读者明白人生百态,能让人们知道环境会造就人们的性格,性格影响你对一些事情的心态,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为体弱住入母亲娘家,认为自己寄人篱下,便成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因为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贾宝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诗也所早含恨而终,伤心欲绝了。这本书中最让人可惜的是贾。林二人之间的爱情而贾氏一族也随着一人没落了。书中也描绘了许多奢侈生活,这便是封建时代的生活。所谓由给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想而之贾氏一族人往后生活的艰难。
《西游记》我最先看的不是书而是动画片,可以说《西游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游记》的动画片,然后又让妈妈买了有插画的《西游记》的书,再后来又开始看《西游记》的电视剧等自己会拼音了字也认得差不多时,又买了全是字的《西游记》由此何见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喜爱程度了。小时候爱看它是因为喜欢孙悟空的能干及内容十分生动有趣,而现在我看到有志者,竞成的师徒四人。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畏艰险,只为求取真经。不论多难都朝着这个方向,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善良,知错能改。忠厚老实等等优良品格。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4秋风秋意吹起落叶片片,这样的时节最适合看红楼梦了,一瓶王熙凤的油嘴滑舌,直率毒辣,体验林黛玉的少女纯真诱惑视频为贾宝玉的不目光明和自由不羁。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国名著红楼梦里的爱恨之巅,纵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处处小心翼翼,也处处惹人怜爱,被质问及学业时答四书的她发现园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读过学,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无读书无知己,他只能隐去光辉做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姐。
然而贾宝玉是一个厌恶官场的男孩,同样闯入了林黛玉的世界里,从此也闯入了林黛玉的心里,因为她们有共同的赏读的书,共同喜欢的诗句,诗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诵诗句,不管世间道俗礼仪,他们超越了世间固化的观念,那也是因为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见他们的爱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终,终归是被固化的传统文化观念给拆散了。
袭人曾劝贾宝玉说,放着奶奶的贾宝钗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寻找不快乐吗?的确在温柔贤淑的贾宝钗面前,林黛玉不仅显得不够大方,而且还有些刻薄无理取闹,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爱敢恨才令贾宝玉迎难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这位女子,在世俗礼仪当前的那个时代,许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却做到了超脱的境界,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别人心生怜爱呢?
但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更是令人惊叹,在听到林黛玉丫头,紫雀谎称林黛玉妹妹要离开贾府时,贾宝玉便发了一次狂,直到的`确确认林黛玉不会离开后才渐渐缓了过来,贾宝玉究竟是对林黛玉有多欢喜呢,一生做了两次狂,两次都是为了林黛玉而狂,宝玉的喜与悲都来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与喜也都是来自贾宝玉。
两个敢于挑战世俗与世俗追求不同的两个人却不能够走在一起,这样的悲剧是观众所不喜欢也不愿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为上,近亲相结亲上加亲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但他们有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从他们的语言文字从他们的吟诗作对,从他们的诗情画意中皆可体现出的淋漓尽致。
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月华如水,悄然浸满窗楣。捧起一本《红楼梦》,倚窗而坐,轻轻翻开书页,一处胜景映入眼帘,我悄悄地走进了书的世界……
迈入荣宁二府,浏览华贵的大观园,瞥见群芳的芳容与斗才,见证大家族的兴与衰。不知何时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欢欢喜喜,因其悲悲戚戚。犹记得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锄,在潇湘馆一般清泉流过的沁芳闸,用纤纤细手撒落花瓣,悲吟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书外的我为此紧锁眉头,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让人牵肠挂肚?
“哟,老祖宗,”王熙凤是人未到而声先闻,“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儿带着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贾母的怀中,喜得贾母乐不可支。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胭脂里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场!“露轩影,惆怅离情,落月成孤倚。”
“莺儿,送这个给林妹妹,倘不够,再来拿。”宝钗牵挂着黛玉的病,虽然黛玉对自己总是冷嘲热讽。啊,真不愧“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难得如此大气,难得如此宽容,不愧是我之最敬。“声声催,忆当初辉,新月几流星。”
眼前掠过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宝玉称“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痴迷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的身世与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态……“一声弹,指浑无语,独自立瑶阶。”
有人看《红楼梦》望出了轮回的悲苦;有人亲眼见证了世代的变迁;有人为大家族的兴衰而遗憾心头。而我,同样如此,痴迷其中自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润,脱草胎成人形时,为报灌溉之恩下世为人,“我把这一生的眼泪给了他,便也偿还得过他了……”故所谓“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谁?是黛玉自比罢!她仿佛早已预料到自己的结局,看到了落花尽头穷途的幻灭。
关于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几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诗词;赏析;氛围
我担任语文教师已经十年有余,关于语文,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今天来做一个小结。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是树立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一、针对学生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这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针对初中生,教学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教授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其中以《无题》为题目,包含了许多隐晦难懂的心情,至今专家学者对此也没有明确定论,我认为,如果是高中生,可以详细介绍李诗的风格,去分析诗人的心境,但对于心理年龄较小的初中生来说,则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介绍个中复杂之情,只需点到是一首爱情诗即可。
在具体讲解这首诗时,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只把教学目标锁定在“体会和了解人类丰富的感情”让他们了解真正伟大的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并且让学生举例有哪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学生讲到了有《白蛇传》《天仙配》《梁祝》等经典爱情故事,我在分析完诗句后又引申到爱情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拥有了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想到了要珍惜,我认为这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非得让学生赏析爱情的深刻内容。
由于《无题》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离别诗,带有很浓的伤感情绪,在这点上,我认为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来教授,如果是比较单纯的初中生,只需把那份哀怨离愁点到即可,而对于情感已较为丰富的高中生,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语文的意境中去。可对于初中生来讲,大量的积累、阅读、背诵是教授古诗文的重点,对于高中生来讲,赏析才是重点,所以初中教材选入这样的古诗文,重点不是为了让我们为学生讲清楚爱情的内涵,而只是了解这只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之一。
二、讲课方式要灵活多变,但宗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
在上课时,首先教师要精神饱满,所有杂事统统置之脑后,对于学生,只剩下一个干净、纯净的语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开始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就应该有较严格的规范,我说的严格,就是在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包括学生的各种表现要尽收眼底。比如有的学生趴到桌子上,一定要用暗示法来提醒;如果有一部分同学精神不振,一定要督促其坐好,打起精神来;在讲课时,如果有学生不专心,玩笔或者抠手,一定要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在讲授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时,可放慢速度,讲一段后停下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抽组检查;在课堂上应该大量地提问,可以按顺序进行,对于生字词,有的教师会说,这样提问学生已经做好准备了,我认为有时故意这样让他们做好准备也是很好的一种鼓励手段,试想一位学生能够干脆利落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他来说也是赢得自信最好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这也是必需的,而且学生在提问的激励下,都能很专心地去准备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很多知识。
三、注意营造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请注意我们就是在传授知识,而学生真是在接受一种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学生总会用自己的理解来看待它,比如我们在讲授《无题》时我问:《无题》的主人公是男是女?有的学生说是男,有的学生说是女,但偏偏有一位学生喊了一句不男不女。这个时候,全班哄堂大笑,很多老师一定会生气地把这个学生批评一通,可是我认为这时作为老师一定要继续保持自己的修养,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们批评一通了事,我当时也跟着全班一起笑起来,之后请同学们一一分析,终于得出答案是一位女子,这样,通过学生动脑子的回答和那位学生的信口开河形成对比,学生们自然倾向有道理的一方,这样,那位同学既无趣,也不会再乱说了。课堂气氛依然从头到尾都非常和谐,学生们轻松学习语文的心情也没有受到干扰,到了课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开导。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2006年8月29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论述, 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 教师是动力之源, 是关键所在。比如,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 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 突出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 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涌现出许多模范教师, 他们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 但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 师范教育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 一些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目前, 虽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的, 但结构性的缺员仍然不少, 比如高中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农村地区教师还是不够的, 甚至短缺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的指责比较多, 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这也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但是, 如果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 就会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同时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 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深切关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 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
2004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神圣职业。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呕心沥血, 默默耕耘, 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2006年6月,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之女孟菲的回信中, 高度评价了孟二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称赞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2006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新疆考察时, 到乌鲁木齐第66中学祝贺第22个教师节, 并在初二年级三班黑板上写了“培育之恩, 终生不忘”八个大字, 感谢教师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2007年4月, 胡锦涛同志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他赞扬方永刚教授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 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昭示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光荣。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刻阐述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深情尊重, 是对广大教师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前,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 要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事迹, 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 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 全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积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从2007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专业。省属师范院校也要创造条件跟进, 逐步做到免费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进, 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高师院校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 积极探索“培养怎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建设,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职业信念,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其他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也要培养好教师人才, 支持教育发展,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认真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9年,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从2001年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到今天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从2004年的4个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今天15个省级实验区, 如此广泛的教育变革经历了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创新, 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的不适应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堂观摩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 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教师相互包融、相互合作, 不断拓展专业发展视野,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提升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3. 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 把住入口关,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 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 加强教师管理。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做好教师队伍人才流动和调整优化工作,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教师职业自觉意识, 着力塑造教师“立德树人”的优秀形象
全社会尊重教师, 教师要增强职业自觉意识, 自尊自励,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教育学生,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为此, 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 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目前来看,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经济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维持生计, 往往是靠自己对祖国花朵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是,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教师仍然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 勤勤恳恳, 无怨无悔, 令人潸然动情。因此, 我们要将解决广大教师实际的困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积极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活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在评优、分配、疗养、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 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关于《杨家将》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在《杨家将传》中,杨业一家子孙相传,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感人至深,熊木大把杨家将中的女将塑造的更加光彩照人。其中佘太君、穆桂英、柴郡主等女将突破封建社会中妇女谨守闺阁、忍耐柔弱的传统,勇敢的冲向平辽的最前线,成为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战将。
其中我最喜欢杨家将中的孟良,他对杨延昭是忠心耿耿,他擅用大斧子,大家别认为用大斧子的都想李逵一样是个粗人,只会蛮干。但是孟良粗中有细于深入敌后和各种人打交道并完成任务,用现在话说整个一个特种部队,但是孟良有一样古怪的武器,那就是装满了硫磺球的“火葫芦”,这个古代的火焰喷射器或者燃烧瓶太合特种部队的胃口了。经常是打不过了孟良就会开葫芦放出几个火球来烧人家,好像玩的最大的一次把辽国大帅韩昌的胡子也给烧了。
读书心得体会关于夏洛的网 篇14
这本书讲得是小猪威尔伯和小蜘蛛夏洛之间最真挚的友谊。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络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
小蜘蛛夏洛虽然非常渺小但是它非常勇敢又非常有爱心,它用尽了它一生的精力与丝帮助了小猪威尔伯成名。当然,小猪威尔伯也懂得知恩图报,照顾了蜘蛛夏洛的子孙后代,每天守护那些卵,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代又一代。
看着夏洛和威尔伯的友谊,我想到了现实生活的人们都把手机当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少了,彼此之间也越来越冷漠了,出去吃饭大家都是各自玩自己的手机。还有的人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为了成功为了权利,背叛了自己的朋友,背叛自己的家人。
我觉得这些都太不懂得珍惜了,人生最珍贵的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当我们有烦恼有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向朋友倾诉;当我们有困难无助的时候,可以向朋友求助;当我们有快乐的时候,可以跟朋友们分享;当我的朋友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们,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友谊地久天长。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读书心得一:关于读书09-22
关于《红岩》读书心得体会08-29
关于读书沙龙心得体会08-01
关于《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25
关于《黄河颂》读书心得体会07-31
关于祥林嫂读书心得体会09-12
关于读书思廉心得体会09-07
关于《子夜》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