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伦敦大学简介

2024-05-30

西伦敦大学简介(精选9篇)

西伦敦大学简介 篇1

英国西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London)成立于186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大学,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1992年升为大学。其前身为泰晤士河谷大学(Thames Valley University)。1990到1991年间,该大学与伊林高等教育学院、泰晤士河谷学院、夏洛特皇后保健医疗学院以及伦敦音乐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教育培训。立思辰留学360介绍,2004年与 Reading艺术和设计学院合并,2011年5月12日泰晤士河谷大学正式更名为西伦敦大学。成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

院校简介

学校学院

在西伦敦大学,有八个校区(学院),分别是:伦敦大学音乐学院,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心理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学院,理疗健康护理学院,西伦敦商业学院,法学院,酒店管理和旅游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地理位置

西伦敦大学位于伦敦西部,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各个校区之间用快铁链接,并且临近希思罗机场。在西伦敦大学的校区间有免费三班循环校车,在固定时间接送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业安排。

学校现况

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来西伦敦大学留学学习。

在校生中有大量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并且西伦敦大学在和世界各地高校广泛家里联系,以

西伦敦大学简介 篇2

记者从奇榜村委会了解到, 为了提升人口素质, 吸引人才壮大村集体经济, 该村作出初步决定:凡是奇榜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的村民, 其婚娶对象的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 (含本科, 其毕业院校属于国家规定的“211”工程院校) , 由村集体奖励人民币1万元。目前, 该方案征求村民意见, 等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即可实施。

现状:村经济发达但管理人才匮乏

据了解, 奇榜村现有1200多人, 近年来,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村属企业如新会水果批发市场、三鸟市场、竹木批发市场, 以及一批五金不锈钢、电子、包装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出现了管理人才缺乏的局面。

“在2000年前, 村民迁移为城市户口的有300多人, 这些人都在城市里购买了房屋, 户口也迁走了, 再也不享受村民待遇, 但这些人才的流失, 使奇榜村后备人才匮乏。”昨天, 奇榜村党委副书记区海仔告诉记者,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0多万元的奇榜村, 成为江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村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大多是洗脚上田的村民, 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措施:除了奖钱还可低价买别墅

“去年, 奇榜村兴建了农民住宅新区, 每户用地面积97平方米, 为二层半别墅式洋房, 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 设计有五房二厅, 足够一家六口至八口人居住。别墅按照最低造价13.98万元供应给村民, 价格约500元/平方米, 村民获得最大的实惠, 第一批村民已经全部入住。”区海仔如是说, 这是筑巢引“凤”, 吸引大学生人才落户的。

事业兴衰成败, 关键在于人才。为了提升奇榜村的人口素质, 加快农村人才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构筑持久竞争力。

经村委会研究, 凡是奇榜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的村民, 其婚娶对象的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 (含本科, 并且其院校属于国家规定的“211”工程院校) , 由村集体奖励人民币1万元, 其婚娶对象户口不论是农业户口还是城镇户口 (包括商品粮户口) 均给予村民待遇, 在分红、医保等方面平等对待。

村民:找个大学生老婆回当地服务

“爸爸整天鼓励我找个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婆, 我也不负他所望, 今年找了个本科毕业的女朋友, 是在佛山工作的。”昨天, 当记者电话联系在佛山工作的李兆光时, 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23岁的他在佛山纺织学院毕业后, 在佛山一大型纺织企业工作, 他正在与一名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子拍拖。

“我读大学都没迁移户口, 换句话说, 我仍然是奇榜村的村民, 等村民代表表决通过, 马上与女朋友登记结婚, 然后她就可以落户奇榜村, 将会获得奖励1万元;而且每年可享受2000多元的分红待遇。此外, 成家后如三口之家, 可以花费14万元的成本费即可拥有二层半的别墅。”李兆光开心地说, 该方案可以吸引人才回归, 他打算携女朋友回乡为当地企业服务。

承诺:村属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平台

对于村里实施的新政策, 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支持。村民李子威说:“有了这个条例, 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来, 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民的社保、分红等福利待遇也会逐步提高。”

对于大学生到来后提供什么平台的疑问, 区海仔说:“现在村属企业最缺乏旅游、建筑、政治、管理方面专业人才, 大学生来后会优先安排在村属企业工作, 作为村后备人才梯队。”同时, 农民别墅新村将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这需要旅游方面的人才;村干部需要政治专业的人才;水果市场等企业需要管理人才。目前, 奇榜村的工业主要以五金不锈钢、电子、包装和有色金属加工为主, 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这些企业都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

浙江大学西迁照片小考 篇3

关键词:一幅照片 人物和时间 浙大西迁 湄潭 考证

中国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28-130

七十多年前,浙大西迁贵州,在黔中青岩、黔北遵义、湄潭等地办学近七年,写下了中国现代科教史上辉煌的一页,留下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黔北浙大人和事的记忆逐渐模糊,加上当时没有留下说明文字,从而出现了对摄于黔北时期的照片中人物辨认及拍摄时间记忆上的差异甚至错误。以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历史照片的比对,事件脉络的梳理,相关人物的考证,对照片1这张七十年前摄于湄潭的历史照片中的人物和时间注记作一辨析考证,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免再被误读错用。

照片1是一幅珍贵的抗战时期黔北浙大的照片,近些年被多部以浙大西迁为题的著述作为历史证据所采用。我们以采用了这幅照片的《中关村回忆》(蔡恒胜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西迁浙大》(李曙白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和《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文军长征”纪实》(以下简称《西迁画传》,浙江大学档案馆王玉芝等编,2005年)这三部著述为例。这张两人照片摄于被浙大用作校舍的湄潭文庙,三部著述注记中出现了三个名字:即蔡邦华、胡刚复和江恒源。《西迁浙大》对照片l的注记只有一个人名,即胡刚复,注为右站立者,时间记为1939年5月。《西迁画传》对照片l的注记是“蔡邦华、胡刚复教授在湄潭”,没有注明人物方位排序,也无时间记录。《中关村回忆》所辑蔡恒胜回忆父亲蔡邦华的文章《蔡邦华与浙江大学的不解之缘》注记为“蔡邦华(右)、江恒源(左)摄于湄潭分部文庙前”,没有注明时间。我们认为,蔡恒胜对照片1的人名注记是正确的,其它两著的注记有误,照片拍摄时间也非1939年5月而应是1943年,考证如下:

胡刚复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程开甲、李政道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在竺可桢的领导下,胡刚复对浙大完成西迁黔北的壮举,并由一所地方性大学发展为全国知名大学,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38年10月,浙大迁到广西宜山,直到1940年元月,浙大才离开宜山北迁贵州。据竺可桢1939年日记(见《竺可桢全集》第七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所记,5月1日,晚8点半,竺可桢召开行政座谈会,胡刚复是与会者之一。5月6、12、19、24、25和27日均有胡刚复在宜山的记载。28日又载:“(竺可桢)偕(胡)刚复、士楷及诚忘至昆虫室看新自土中掘(出)之白蚁王后。”因此1939年5月,胡刚复没有离开过宜山,不可能到湄潭去照相。

竺可桢等人第一次到湄潭考察是1939年6月。据竺可桢日记,1939年6月9日,竺可桢与胡刚复、张孟闻由宜山出发前往黔北湄潭,第一站是贵州独山。10日由独山到贵阳,12日由贵阳至遵义,13日由遵义前往湄潭,同行者除了胡刚复和张孟闻,还有督学夏雨屏,四人乘轿子三辆,滑竿一顶。遵义到湄潭约七十四公里,四人在路上走了两天,于14日到达湄潭。这是竺可桢也是浙大人首次进入湄潭。16日,竺可桢等人从湄潭返同遵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竺可桢等人这次到湄潭的照片。竺可桢首次湄潭之行主要是考察湄潭的房舍等办学条件,浙大是否迁湄,未最后定夺,此时竺可桢等人的思绪和注意力都不会在拍照留影上。而1940年5月,遵义到湄潭公路已修通,浙大正式搬迁湄潭,遵义县县长刘慕曾亲自一路陪送,湄潭县长严浦泉到城外迎接,这才有了照片2,此照是刘、严等当地官员与竺可桢和蔡邦华等人的合影。浙大的理学院生物系和农学院1940年夏先迁至湄潭,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系1941年才从遵义迁来,江希明和蔡邦华均是生物系教师,从照片1中人物神态来看,照片应拍摄于生物系迁入湄潭安定下来之后,因此最早也应是1940年夏季。

蔡邦华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1936年从德国回国,1938年到浙大任教,1940年任浙大农学院院长。虽然在竺可桢1939年5月份日记中未见蔡邦华的名字,但也没有蔡邦华到湄潭的记载。可以肯定,整个5月蔡邦华也在宜山,如果蔡邦华奉竺可桢之命,5月份先行到湄潭考察,此事应有所记载,尤其是竺可桢不可能不记下这一关系到浙大前途的要事。竺可桢1939年6月6日有如下记载:(竺可桢)六点晚膳后到(宜山)东门外打米厂旁看舒鸿勘定的游泳地点时,遇蔡邦华夫妇及冯言安。此记亦可证明蔡邦华5月在宜山并未到湄潭。

江恒源字问渔,江苏灌云人,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先后任过江苏教育厅厅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等校的校长。江恒源的儿子江希明1936年毕业于浙大生物系,1937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于1941年应聘到母校浙江大学生物系。鉴于浙大在湄潭的校舍是湄潭人从有限的房舍中腾让出来的,非浙大人的江恒源不可能在湄潭拥有自己的专用居所,他到湄潭只能居于江希明的住房,换言之,江恒源到湄潭是以江希明已经在湄潭为前提的,但1941年以前江希明还没有到贵州,更不可能在湄潭,从而可以肯定1939年5月江恒源没有在湄潭。因此,以上三部著述附在照片1的注记中出现的蔡邦华、胡刚复和江恒源3人,1939年5月都没有到过湄潭,更不可能已经住在湄潭。

《西迁画传》注记照片1为“蔡邦华、胡刚复教授在湄潭”,此注将江恒源错认作胡刚复,也无人物位序标注。而《西迁浙大》照片l注记中没有蔡邦华的名字,却将站在右边的蔡邦华误注为胡刚复,站在左边的江恒源则没有注记名字,可以推断,作者原意是要采用一张有胡刚复的照片,但却移花接木,误用了蔡邦华和江恒源的照片。通过图片对照也能够证明《中关村回忆》中人物名字注记是对的,照片l中站在右边的是蔡邦华是确定无疑的,再与照片3、4、6、7中的胡刚复、江恒源和蔡邦华形象作一对比,照片1中的左立者是江恒源而非胡刚复同样是确定无疑的。endprint

江恒源既非浙大教师,亦非浙大行政人员,因此对江恒源到湄潭这一件事不太了解的现代编著者,在使用照片1时,自然很难将照片中的人物与江恒源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江恒源之所以客居湄潭从而出现在照片中的历史背景作一说明:江恒源抗战期间因当选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到了重庆,估计1943年初或更早一些,江恒源来到湄潭,与儿子江希明住在一起。虽查不到到江恒源到湄和离湄的准确时间,但1943年2月28日,由钱宝琮和苏步青发起的“湄江吟社”成立时共有7人,其中包括江恒源,后刘淦芝和郑晓沧加入而达九人。“湄江吟社”共举行过8次诗会,最后一次是1943年10月24日,每一次活动江恒源都参加了。因此至少从1943年2月28日到10月24日,江恒源居住在湄潭。“湄江吟社”的活动由参与者轮流主持,江恒源主持了2月28日第一次活动并献诗曰:“湄江权当作西湖,莫向东风问旧庐。半日偷闲聊啸傲,百年如梦总空虚。飘零享得朋簪集,寂寞还宜水竹居。待到六桥泛诗舸,追怀往事意如何。”1943年清明即4月初,江恒源参观了中央农场试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写下“参观中央茶场题词”诗一首:“龙井新茶待客尝,杭州佳味图湄扬。寄居湄邑怀故里,犹憎倭寇恨惆怅。”两首诗都透露了江恒源作为外来人寄居湄潭的心境。鉴于江恒源与湄潭浙大教授们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湄期间江恒源与蔡邦华等人合影应属正常举动。但后世之人并不太了解这段往事,江恒源与蔡邦华合影照片上又没有留下文字,照片跨越时空流传数十年后,辨认人物时张冠李戴,将江恒源错认为胡刚复或其他人,也就难免了。

确定照片中江恒源的身份,还有两点可作依据或佐证,一是蔡恒胜作为蔡邦华的儿子,他是湄潭时期浙大生物系人和事的知情者,他的证词可靠度较大。蔡恒胜在回忆父亲一文中还采用了另一张照片6,并将此照与照片1排印在同一页(见《中关村回忆》第七十四页),照片6与照片1均是摄于湄潭文庙,从照片的背景和情景判断,两张照片拍摄时间不会相差太远,照片1的江恒源与照片10中的胡刚复并非同一人,是清晰可辨的。二是照片1中左立者穿的是传统中式长衫,江恒源毕业于北京大学,除了1931年到日本做过短暂的职业教育考察外,没有留学背景,他的服装穿着反映了这一点。

照片4源自湄潭新建的茶文化博物馆的展出照片,此照同样是着传统中装。而胡刚复1909年考取第一届庚款公费留学美国,入哈佛大学本科学习,1913年获学士学位,1915年获硕士学位,1918年初夏获博士学位。从胡刚复照片来看,作为一位受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影响的学者,胡刚复衣着上除了西装就是新式中装,照片3、5、6中的胡刚复均未穿传统长衫。照片6中的三人下方均有对应名字,从左至右为、王谟显、胡刚复、蔡邦华。从着装上判断,照片l中左立者也非江恒源莫属。《西迁浙大》照片1注记将蔡邦华误认作胡刚复,比对照片7,可以判断照片1中右立者应是蔡邦华而非胡刚复。

浙大西迁历史人物简介 篇4

浙大西迁:1937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浙大一年级迁往浙江的西天目山上课,12月全部迁往浙江建德,这是浙江大学的第一次搬迁,第二次迁在江西、吉安、泰和,第三次迁在广西宜山,第四次迁到贵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办学7年。1940年6月,浙大农学院师生陆续迁到湄潭。湄潭为遵义浙大的分部,文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文科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在湄潭,一年级分校在湄潭永兴场。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因此人们称它为“文军的长征”。1943年,钱琢如、苏步青发起成立“湄江吟社”。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的七年,是浙大办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湄工作和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45位,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陈建功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主要论文在湄潭成稿。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湄讲学,回到英国后,在《自然周刊》上发表文章中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大学之一。他甚至把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

西迁颂》和《西征行》是由浙江大学学生原创的关于浙大西迁的诗文。西迁颂

杭城西子,人间天堂,浙滨名校,国之成均。上虞可桢,临危掌校,涤旧气,求革新,欲承江南文风,育忠毅英才,立心天地,树我国邦。天违人愿,万事多艰,鲲鹏展翅,恰逢惊雷掣天;蛟龙入水,巧遇大旱骤至。丁丑之秋,华夏遭难,学府落泪,国运益颓,文道临渊,来日无多,去处何觅?天目禅源,西迁之始,国难当头,空门不空。登临浮玉,方知山川之广;求学净土,才晓学海无涯。黄卷青灯,难掩学子悲色;古木奇峰,不敌倭寇炮坚。寇舰登陆,浙东佳郡,无地容身,举目寻路,遥指建德。千人临江,极目眺望富春江水;齐登乌蓬,洒泪挥别故土家乡。扶老携幼,举校搬迁,五日方抵严州越池;心弦弗定,立足未稳,怎奈再度流离沛颠。

庐陵吉安,六一居士文风浩然;白鹭洲头,天祥文山正气贯天。师生偕行,甘苦同当,暂居青原,奔赴赣中。江西泰和,荆广之咽喉,淮浙之唇齿,声名文物,地灵人杰。名校徙入,造福乡里,百姓称道,恩泽无量。澄江学校,广纳寒门学子;浙大码头,喜迎渡河船舟。十五里洪堤,降伏急江恶浪;六百亩荒地,化作沃土良田。戊寅仲夏,虏犯浔城,藕舫辛劳,远觅新址,倦极备息,岂料妻儿病逝,草葬松山,肝肠寸断,长子从戎,不辞而别,天各一方。国难家祸人离,试问天下校长,几人曾尝此辛酸?悲哉!痛哉!

宜山文庙,结茅驾竹,重振学术研究之心;东郊标营,开荒平地,复起讲诵不绝之音。求是校训,治学之道,造求真务实之气,显博学审问之象。一浮睿智,炼文言校歌,尚能高材,谱宏丽乐章。晨曦微露,百废待兴,不料时运不济,苦难踵至。穷乡僻壤,烟蛮雨瘴,疟疾横行,缺医少药,回天乏力。

日机啸空,警报长鸣,炸弹雨泻,校舍毁夷。热血男儿,七十又七,奔赴前线,服务战地,为校争光。敌扰桂南,天灾人祸,立锥之地难寻。遵义春暖,湄潭水清,一川风月,七载光阴。云敛长空,蜂蝶竞舞,绝无空袭警报之忧;水澄远浦,鱼虾欢游,断无敌船炮鸣之患,实乃治学胜地,黔北江南。桃源江公祠,浙大图书馆牌匾可辩;北郊地母洞,文渊阁库宝印痕犹存。山高路险,不弃文脉,十万藏书,墨馥醉人,学子勤读,苦中尝甘。风景虽美,民风虽纯,时事仍艰,物资仍匮。蜻蜓点水,尽道盐米之贵;逢六进一,毕显肉蔬之缺。衣薄食菲,以书当粮,身陷幽谷,青云壮志不坠。校舍简陋,可睹费巩灯长明,烛照一片冰心;农场坡陡,可嗅湄红茶飘香,润泽一方丹田。逆境出人才,绝境现英雄。昔阳明先生贬串龙场,修身习性,方悟心学,创办书院,学徒蚁聚,开自由讲学之风;今浙江大学流落黔省,探求真理,科学报国,三地办学,天下来同,筑西南人文高峰。数学泰斗种菜,植出陈苏学派,列居寰宇三甲;物理大师牧羊,育出诺奖得主,蛮声四海学界。工程师节,普及现代科学,破除迷信愚昧;戒烟义演,传播健体理念,减轻罂粟流毒。抗战胜利,举国祈盼,乙酉季夏,八年耻辱,一朝得)。全校师生,喜极而泣,九载寒暑,始返杭州。嗟乎!大任天降,五千二百里征程,不改报国图强之心;继学往圣,三千二百个日夜,不辍教育救国之志。名师云集,专静纯一,争鸣学术,悉心育人,终结累累硕果;学子发奋,笃行慎思,深入工农,感恩群众,始成效国大器。浙大西迁,文军长征,历经劫数,四易校址,辗转六省,排万难,冒百死,遍尝世间疾苦,冶铸中华名校,誉称“东方剑桥”。

西征行

华夏远世千载荣,中国近代百年辱。黄海东沟英雄没,马关春帆国人羞。奉天北营一朝退,三省黎民一何苦!倭人侵凌由来久,山河破碎不忍睹。卢沟桥上月色寒,宛平城内枪声乱。淞沪敌船纷纷至,黄埔壮士赴死战。金山转瞬沦敌手,杭城一夜现阵前。国破家忘人无定,时艰命舛学不安。江干乘船溯江西,天目登车逾岭南。林场孔庙作校舍,东门民房供一眠。山居小城无闲处,江岸学宫有纷繁。黄氏公望如有在,富春江上多流连。中朝飘亡至巴蜀,敌锋直指杭州府。忍痛割舍工农校,毅然西进踏征途。金华连遭敌袭扰,师生困顿坐寒冬。交涉兵车附西行,随同难民尝苦楚。严冬一月转奔波,寒风凄雨入吉州。白鹭洲上暂借住,中学堂里文心朴。泰和上田迎新客,千里赣江水悠悠。朝阳起时山读清,三更灯火温习苦。澄江办学启民智,沙村垦殖解民忧。十里长堤今犹在,见说当年浙大功。办报募捐慰前线,同仇敌忾贯长虹。忠肝义胆效程婴,忍辱负重学忤臼。可怜人世多磨难,侠魂永葬青松浦。天若有情天垂泪,一腔风雨化黄土!马当彭泽相继失,另觅它处不宜迟。四十余日多跋涉,宜山之下有净室。甘冒百死求真知,校训确立自此时。一浮为词尚能曲,国有成均传唱斯。南国烽火遍地燃,铁蹄难容一讲坛。绍荣亲赴黔中地,湄潭溥泉相迎欢。春江赣水宜山地,两载颠沛终获安。度日维艰不坠志,民风淳朴学井然。忧民吟诵湄江社,救国义演铁犁团。整风涤气革旧貌,劝学笃进换新颜。精英学术誉天下,正气中天岂可掩!天降大任劳筋骨,熊熊火中得涅盘。八年耻辱一朝雪,九载寄寓始返杭。钱塘书院虽残破,学子涕泪且喜狂。一尊还酹江月饮,两袖拂奏凯歌唱。文军长征惊寰宇,东方剑桥名史章!

1、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上虞县)。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蔡元培-北大、蒋梦麟-北大、竺可桢-浙大、罗家伦-清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2年在南京大学建校60年之际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先。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2008年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评选中,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2、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著名数学家,共产党员,浙江省平阳县人。1919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推动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数学领域的中心,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王淦昌(1907年—1998年),江苏常熟支塘镇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

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因为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年3月,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制定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著名遗传学家,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4、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祖辈靠打鱼为生,父亲是德商洋行的一位职员。12岁随父亲外出求学,先在汉口的德华学校,后到上海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德文科读中学。1921年在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医预科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福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滨根大学。1928年3月在图宾根大学毕业,并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秋回国。1930年4月在杭州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8月被聘为副教授。在浙江大学20年,他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培养了众多学生,推进了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1948年,贝时璋被选举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8年,受邀请担任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当选为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他奔走于北京、杭州之间。1950年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7年成立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他任研究员兼所长。1958年在该所基础上又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直到1983年改任名誉所长。

5、卢鹤绂(1914~1997),字合夫,祖籍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1年,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兼第一研究室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永久会员、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物理学专业组成员,《原子核物理》副主编,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希格玛赛科学荣誉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成果有:1938年发现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时间积分法,精确测定了锂6和锂7的丰度比;1941年研制成60度聚焦高强度质谱仪;1946年研究出估算原子弹和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1949年最先提出核半径公式应改为1.23×10-13A1/3厘米;1949-1956年发展出可压缩流体的粘弹性理论;1959年计算了片状柱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等等。

西伦敦大学简介 篇5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建校26年来,紧紧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铁路等轨道交通大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我省轨道交通方面教师资源、教学场地、实习设备等办学优势,打造轨道交通运输品牌专业,培养一流轨道交通运输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使更多甘肃学子体面就业、回馈家庭。同时也填补了我省中职教育这方面的不足。学校成立于1986年7月,是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为主要任务的技工学校。26年来为兰州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各层次技术和技能人才。学校牢牢树立“以工代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先进办学理念,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坚持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结合的原则,推进顶岗实习制度的落实。创新教材应用、教学方式和专业设置,面向轨道运输类企业输送人才,面向农村吸收人才,面向市场培养培养。

学校2012年由甘肃省人社厅批准恢复招生,现开设铁路运输管理专业、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火车司机、地勤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铁路与城市轨道客车车辆检修等轨道专业。同时,为满足社会需求开设了机械设备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农机使用与维修,电工及电子技术等专业。

学校拥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余亩,教学楼、公寓楼、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及其它专用教室配备完善。具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完备的教学场地。学校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全员住宿、封闭管理。实行住宿、教学一体化,宿舍、餐厅可供1600人同时住宿、进餐。

学校与广铁集团、青藏铁路公司,上海、郑州、北京、兰州、西安等铁路局,昆明、兰州地铁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2013年将重点向城际铁路、地铁等领域拓展。实行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就业渠道稳定。铁道运输管理(0418-4)

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技能,能从事铁路运输、地面轨道交通及其它相关企业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和铁道交通运输业运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制三年。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复转军人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男,身高.170m以上,女,身高1.60m以上;裸眼视力4.8以上,无色盲,无弱视,无纹身,身体无明显疤痕,无传染疾病,身体健康;县级以上医

院健康证明;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体态匀称,气质良好,普通话标准;热爱轨道事业,遵纪守法政治可靠、在校内外政治思想表现好的城乡有志青年均可报名。学习内容:

铁道概论、管理学基础、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运输设备、铁路行车规章、通信信号设备、铁路行车安全、铁路客运英语、普通话、演讲与口才、乘客心理学、铁路服务礼仪、美容化妆、就业指导及文化基础课。就业方向:

铁道运输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调度指挥、票务管理、安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铁道相关运行单位。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0419-4)

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化铁路及地下铁道运输生产第一线所需的电力机车运用、检修和维护管理的中级技能型人才。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复转军人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男,身高.170m以上,裸眼视力4.8以上,无色盲,无弱视,无纹身,身体无明显疤痕,无传染疾病,身体健康。学习内容:

机械工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机车电机、电器、电控、制动以及电力机车和地铁车辆运用与维护等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电力机车的维修保养,电力机车司机,毕业生主要面向铁道相关运行单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0421-4)

本专业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运营指挥工作的中级技能人才。车站值班员(中级)。学制3年 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复转军人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学习内容:

了解城市轨道运输企业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调度指挥、票务管理、安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地铁相关运行单位。客车车辆检修及运用

本专业的毕业生面向铁路客车车辆检修及运用部门,从事客车车辆检修及运用部门,从事客车车辆的运用与检修工作。其主要从来岗位是:客车检车员、车辆钳工。其他可以从业岗位有:车辆电工、制动钳工、发电车乘务员、轮轴装修工等 招生条件:

本专业培养对象是初中文化程度的铁路职工或其他人员,学习内容:

以培养客车车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具有铁路客车车辆检修、运用、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本专业所必备的机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主型客车的构造、作用原理,掌握客车空调装置、客车电气装置的构造、作用原理,掌握电磁探伤、超声波探伤、轴温报警、TCDS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客车检修、运用、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应用(0301-4)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室(机房)网络中心及办公室岗位。招生条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两年,带薪实习一年。学习内容:

主要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站的架设与管理、多媒体或动漫的设计与制作、计算机产品销售等,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熟练操作技能和团体精神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即IT蓝领 农机使用与维修(0616-4)

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农机手、农机修理人员、农机经营管理人员、村组干部、种养能人,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学习形式:

业余、半脱产或脱产。学 制:

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2年或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6年。学习内容:

甘肃工业大学西校区 篇6

图书馆会堂综合楼

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图书馆会堂综合楼位于甘肃工业大学西校区内,总占地面积约为20400 m2,总建筑面积33810 m2,其中图书馆19880 m2,会堂5840 m2,校系行政办公用房8090 m2,大学生活动中心2150 m2,二.设计原则

在充分分析地形与环境,功能与形式,风格与文化品位的基础上,确定3点主要原则。

1.尊重并完善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2.体现“以人为本”的新世纪大学校园特色,建设人文校园。

3.形式、功能、寓意相结合,创造具有雕塑艺术感的建筑空间、形式。

4.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及生态科技应用,建设生态校园。

三.总体框架

1.整体创意

图书会堂综合楼位于校区中心生长轴与景观绿化带的交接处,前为入口广场,后为生活广场,它将成为校区内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沿中心生长轴由西向东依次布置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和会堂及学生活动中心。

图书馆作为综合楼的最先面部分,是入口广场的焦点和背景,起控制和标志性作用,也是学校的“第一形象”。最后面部分为会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它是生活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为行政办公部分,三者既能独立使用,又可互相联系,在形体和外观上形成统一的整体。

2.风格形体构思

甘肃工业大学位于我国大西北浑厚而纯朴的文化环境中,其校园建筑也应同这一气氛相呼应,应而建筑形体力求简洁明确,典雅大方,精确的细部又使之不失人性的亲和尺度,充分表现凝重、高雅、深厚、兼容的校园特色与风貌。

砖色是非常具有魅力和亲和力的色彩,它既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又对人传达亲切感。砖色为主的建筑,使建筑易于保持清洁感,它对西北的日晒反光也较弱,同时它也体现了西北纯朴、厚重、大气的风格特点,建筑主要采用粘土砖或粘土面砖,局部加以白色自洁性强的铝板和涂料,以此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

3.关键构成要素

甘肃工业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会堂综合楼主要由以下几个构成要素组成:

1).入口广场一侧的六层图书馆

2).生活广场一侧六层的会堂和学生活动中心

3).中间六层的行政办公楼

4).三者之间的平台和连廊

行政楼二层屋顶平台宽阔而通透,将成为师生交流和休闲的良好场所,行政楼中间为圆形内院,底层架空,结合景观绿化处理,也将成为校园一特色空间。

四.交通组织

图书馆主入口位于校园入口广场一侧,以宽阔大台阶直上二楼,为学生主要入口,辅助入口位于图书馆和行政楼间的预留通道,为书流入口。行政楼由架空通道进入,有电梯直达办公部分。会堂主入口位于生活广场一侧,以大台阶直上二层观众厅,也可由底层两侧进入观众厅。学生活动中心由后侧底层进入,有电梯直达活动室部分。三者之间以平台和空廊联系,预留通道二层高,以满足消防之用。

五.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1.共享中庭室外庭院

图书馆的共享中庭结合平台和直上五层的大台阶,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休闲的良好场所,行政楼中间的圆形庭院也是师生活动的特色空间,并为办公部分提供高品位的自然景观。

2.屋顶平台、空廊

行政楼二层屋顶平台,既可作为休闲空间,又可为师生提供节日盛会和课余活动的场所,空廊可作为校园环境的观赏点。

3.入口广场

主入口广场均设置直上二楼的大台阶,解决了人流的分层和集散,并结合绿化景观,形成校园主要的休闲场所和交流空间。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20400 m2

总建筑面积:33810 m2

总占地面积:8570 m2

图书馆建筑面积:19880 m2

图书馆地下建筑面积:4050 m2

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8090 m2

会堂建筑面积:5840 m2

学生活动中心建筑面积: 2150 m2

西伦敦大学简介 篇7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大学。

新建图书馆位于西校区的中心位置, 西校区的整体规划富有特色, 由西至东分成教学区、学生宿舍区、运动休闲区三个功能片区, 三个功能片区之间由两条绿化带分隔, 整体规划结构由一条东西向贯穿校区南北向120 m宽的硬质景观轴串联在一起, 整体规划结构以校园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形成整体的规划结构。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45 000 m2, 包括两个功能区域, 其中图书馆面积约37 000 m2 (含学术报告厅) , 行政办公约8 000 m2, 建筑要求能满足现代图书馆使用功能的需求, 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哲理, 汇集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 反映出图书馆设计、使用及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使其成为西校区校园内标志性建筑。

二、设计的挑战

设计的主要挑战来自于独立分散的不同功能与应该整体大气的中心建筑形象之间的矛盾。

图书馆位于校园南北绿化景观轴与东西硬质景观轴的交点, 西立面正对校园主大门, 是整个校园的中心建筑, 必须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图书馆建筑的建筑面积4.5万m2, 体量是能够与中心建筑的地位相称的, 但是, 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建筑, 包括了8 000 m2的行政办公楼, 以及3 000 m2的学术会议中心。三部分功能根据使用要求均应相对独立, 出入口、交通流线均应分开, 会议中心的报告厅规模比较大, 从结构合理, 以及安全疏散角度考虑, 均无法与其它功能叠加。同时, 建筑又位于主校门中轴线上, 建筑沿校门中轴对称的处理会比较理想。但是用地东西方向长, 南北进深浅, 三大功能区域只能沿东西方向串联布置, 而无法采用并联围合的布置方式。

分散串联布置的图书馆、行政楼、会议中心建筑群,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体量虽大却体型分散的建筑形象, 难以形成鲜明的标志性, 而且分散的体型大大削弱了建筑的巨大体量, 与简约大气的总体规划所要求的图书馆磅礴气魄不相称。

三、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的设计挑战分析, 图书馆的设计构思从总体规划的特点出发, 采用了化零为整的设计手法, 通过单一而综合的巨构建筑的形态, 将所有纷杂的功能整体统筹, 化解了设计的挑战 (见图1) 。

大开大合的总体规划必然要求图书馆是一个集约大气的中心建筑, 图书馆必须能够统领南北、东西两个主要轴线。因此, 方案将三大功能统一综合考虑, 集中布置成单个东西向展开的巨构建筑, 建筑体量为单一单纯的长方体, 充满力量。建筑外立面连续完整, 内部以一系列丰富中庭空间串联起三个功能区, 将外在的理性与内容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在强调单一建筑体的同时, 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保持了各个功能区的独立性, 既满足了使用要求, 又形成了体量巨大、形象突出的标志性建筑。

四、功能布局

巨构建筑的西翼面向主校门的部分为行政办公楼, 西立面整体大气, 成为主校门的中轴对景。同时行政办公楼靠近校门, 对外联系方便。行政办公楼平面以一个通高中庭组织, 所有办公用房南北向布置, 避免西晒。首层、二层是主入口门厅, 三层以上是办公用房, 大办公套间全部布置在南面, 负一层是XX车位的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楼功能独立, 出入口、交通流线与图书馆完全分开, 避免相互的干扰。

巨构建筑的中部为学术会议中心, 南北面有独立的门厅进入观众休息大厅, 在西面设有贵宾入口与门厅。会议中心首层为大报告厅与中报告厅。大报告厅设有楼座, 共有705个座位, 镜框式舞台设有侧台, 可以举办会议、文艺表演、综合晚会等各种活动。

巨构建筑的东翼部分为图书馆。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 图书馆布置于东翼, 靠近学生生活区, 符合图书馆的使用特点。东立面采用开放的架空柱廊设计, 宽阔的大台阶引导学生进入二层图书馆中央大厅。图书馆在南、北面均设有次入口进入。图书馆各个功能围绕两个中庭组织, 两个中庭各有特色, 一个理性, 一个浪漫;一个安静, 一个活泼。

东面的方形中庭与二层服务大厅连成一体, 中庭周边布置楼梯, 形成图书馆的交通系统。中庭各层的南北面为一个个独立的藏阅合一阅览室, 方便读者, 易于管理。阅览室沿东西方向展开, 尽可能的利用南北立面实现自然通风采光。方形中庭是一个传统的图书馆空间, 理性安静, 使用效率高。

位于巨构建筑中部的圆形中庭和共享大厅, 是整个建筑最有特色的空间, 空间流动, 功能综合, 浪漫活泼。从图书馆主门厅通过自动扶梯与大台阶可以直接到达位于3层的共享大厅。共享大厅既是一个交通的核心, 沟通了学术会议中心与图书馆, 图书馆与行政楼。同时, 共享大厅也是一个交往的核心, 与服务大厅形成连续开放、流动的图书馆内核空间。共享大厅中央是一个综合了咖啡厅、书店、读书吧功能的空中服务岛, 围绕服务岛的区域是展厅, 悬空在服务岛上方的是小报告厅。围绕中庭的4~7层回廊, 是开放式休闲阅览区, 层层连通的巨大空间容纳了师生各种活动, 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使共享大厅充满了活力。同时, 大厅南北两面采用通透的设计, 从共享大厅以及层层的开放阅览区可以俯瞰南北1 km长的校园绿化景观带, 优美景色引入到图书馆内部, 使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十分生动。这种将室外环境与室内空间融为一体, 将各种活动集中互动的设计概念, 既强化了图书馆所在区位的规划环境优点, 同时也十分符合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见图2) 。

五、造型与立面设计

图书馆采用简洁的长方体造型, 东西长达140 m, 高37 m, 体量巨大而有力, 立面简单而富于变化。

西立面面对主校门, 强调了庄重、严谨的设计, 立面采用层层退进的镜框式设计, 中央是突出的玻璃体和大尺度的柱廊, 虚实对比, 比例严谨, 突出了行政办公楼的对外形象, 从主校门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东立面是图书馆主入口, 强调了活泼、开放的设计。东立面层层向外悬挑, 充满动感。大台阶与建筑等宽, 一圈架空柱廊平台环绕图书馆门厅, 强调开放性。

南北立面强调了连续整体的震撼效果, 又通过大虚大实的变化, 打破单调。中部共享中庭的立面根据引入景观的设计理念采用通透的落地玻璃设计, 既体现了图书馆功能的划分, 也使立面生动丰富。行政楼和图书馆部分的立面采用统一的窗户元素, 局部利用层间梁的退进, 产生丰富的变化, 同时在立面随机镶嵌内阳台, 一方面使办公室、阅览室能够与优美的绿化景观带产生交流,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立面的变化。整个图书馆的立面犹如栉比鳞次排列着书籍的书架, 富有新意且有个性, 不与国内任何图书馆产生雷同。

图书馆外墙采用红色劈离砖, 与校园建筑相协调, 造价合理, 自洁能力强 (见图3) 。

六、绿色环保设计

绿色环保, 和谐发展是我国正全力推动的建设理念, 在这么大体量的综合图书馆中应用绿色环保技术, 不光带来社会效益, 节约能源消耗更能实实在在的带来经济效益。图书馆根据高校的使用特点, 强调了低投入, 易于维护的被动节能措施的应用。首先是建筑尽量方正, 减低体型系数, 提高保温能力。其次开窗面积适当, 避免采用大量的玻璃幕墙, 阅览室办公室的开窗采用落地的大高宽比窗, 增加进深方向的采光, 同时阻挡东西向的直射阳光, 产生柔和充足的自然采光。窗户全部可以开启, 中庭天窗设置可开启通风带, 夏季利用中庭的烟囱效应加强对流, 实现自然通风。

七、结语

兰州理工大学的图书馆设计, 在强调实用、经济的基础上, 采用独特的设计理念, 以整体大气的建筑形象强化了规划的特点, 同时强调了优美外部环境与图书馆内部功能的积极互动, 内部空间富有特色, 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哲理, 建成后将会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高校图书馆建筑。

参考文献

[1]肖诚.形态亦即功能——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学院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 2009 (02) .

[2]沈桢, 谭辽川.理性的创造: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道义校区图书馆设计杂感[J].建筑创作, 2009 (07) .

西伦敦大学简介 篇8

9月23日,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经过3个小时的开庭审讯,宣布判处巴基斯坦裔的女神经学家阿菲娅·西迪基(Aafia Siddiqui)有期徒刑86年,罪名是她企图在阿富汗杀害美国士兵和FBI探员。不出所料,这名被称为“基地小姐”的女科学家的律师当庭表示不服。而在她的家乡巴基斯坦,人们视她为“国家的女儿”,并在美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前游行示威,抗议美国的裁决。

对于阿菲娅·西迪基获刑86年一事,巴基斯坦政府迅速做出了回应,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就表示,将努力劝说美国释放阿菲娅,“我将为她战斗,我的律师将为她战斗,我将把这件事提升到政治高度来对待”。阿菲娅的家人也发表声明,否认她涉及任何恐怖活动,并说“这样的判决结果在任何方面都不利于美国”。

但是,美国FBI早在2004年就把阿菲娅列入“基地”组织嫌疑犯名单,在全球悬赏3000万美元征求她和其余6名“同伙”的信息。法国媒体又指出,阿菲娅从2003年起就不见踪影了,直到2008年7月出现在阿富汗坎大哈的法庭接受审判。这名3个孩子的母亲,被指控携带危险化学物品,并蓄谋对帝国大厦等纽约标志性建筑发起恐怖袭击。

她把枪口对准了FBI

阿菲娅被媒体称为“基地小姐”、“最危险的女人”,她不但涉嫌为“基地”组织制造神经毒气,充当恐怖袭击的帮凶,更被指将枪口对准FBI。

86年刑期不过是今年2月案件的延续,当时,阿菲娅被指控犯有谋杀未遂罪、攻击罪等罪行。她的辩护律师声称当事人没有机会接触到武器,她的袭击行为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而做出的,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美国方面不应该对此小题大做。

纽约联邦法院驳回了这种解释,判定阿菲娅的袭击行为是预谋好的,但同意把她送往得克萨斯州一座提供疾病和精神病医疗服务的监狱,以应付阿菲娅随时可能复发的精神疾病。美国方面如此斩钉截铁地认定阿菲娅有罪,是因为这名女科学家在阿富汗加兹尼省的小镇被抓捕时,她的手提包里藏有生化和放射性武器研制材料,以及美国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多个地标性建筑的相关资料。

更严重的是,当FBI的探员和士兵们试图审问阿菲娅时,她捡起一名士兵掉落的M4步枪,大喊“去死吧,美国人”,接着向FBI探员连开两枪,由于躲闪及时没有人员伤亡。随后,阿菲娅被特工打伤,被送往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关押,17天后FBI直接把她押到了美国纽约,指控她企图谋杀及袭击美国军官。去年11月20日,阿菲娅表示拒绝出庭接受审判,“我是无辜的,我能证明这一切,但是我绝不在这个法庭上开口”。

可是,不开口的后果就是人们对她越来越好奇。媒体将她称为“基地小姐”,爆出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前“基地老三”、9·11事件总策划哈立德·穆罕默德的外甥,而涉嫌制造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的恐怖分子拉姆齐则是她丈夫的表弟。此外,阿菲娅还有高学历背景,她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了生物学,又获得了波士顿名校布兰代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因此,阿菲娅被指利用专业特长制造神经毒气,并为“基地”组织充当中间人,创造条件制造恐怖袭击。

对媒体的这种解读,阿菲娅的母亲伊斯马特说“不”。在她看来,女儿第一次婚姻失败后,一直是一个坚强的单身母亲,根本没有再婚,更没有什么“基地”老公。“她很温柔、单纯,抚养着3个孩子,她不是恐怖分子。”如果了解阿菲娅的成长史,大概就能理解她母亲的心情——因为那些曾经和阿菲娅朝夕相处的邻居,也没看出这个总是掩着纱巾、对人微笑的母亲有什么不同。

神秘的东方母亲

阿菲娅接受过新式的美国教育,但骨子里却是狂热的宗教分子,连她的学术论文都和宗教信仰有关。

阿菲娅是西迪基家族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如果不是被卷入恐怖分子的阴影中,这个家庭足以让人羡慕不已:父亲西迪基是一名医生,母亲是家庭主妇,儿子穆罕默德在休斯敦定居,是一名建筑师;大女儿佛西娅从哈佛毕业,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在巴尔的摩西奈医院工作后回到巴基斯坦。

1972年3月2日出生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阿菲娅,从小就被赞为“漂亮且聪明伶俐”。1990年,她在哥哥的帮助下来到美国休斯敦大学读书,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敲开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大门,攻读生物学。她申请了一间单独的宿舍,在她的同学们看来,这是一个安静的东方女孩。

她的同学玛利亚回忆说,虽然阿菲娅热爱宗教,但她并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她参加了穆斯林学生协会,游说协会的人向其他人传教,说话柔声细语是她的特点。”不过,从她为这个协会撰写的一些宣传语来看,她的言论是相当大胆的,“愿主给我们力量,让我们以绵薄之力继续下去,直到美国和穆斯林融合为一片祥和的土地”。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阿菲娅研究了伊斯兰教对巴基斯坦妇女的影响力,这篇论文给她带来了5000美元的奖学金。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照上,阿菲娅和往常一样戴着项链和大耳环,面带微笑,当她的同学们从电视台获悉她成为了FBI的通缉犯时都很震惊,一同震惊的还有阿菲娅在波士顿的邻居。据《波士顿邮报》报道,这儿的人们尽管觉得这个东方母亲喜欢让孩子独自在走廊里玩,但绝对想不到她利用这段时间在研究怎么制造恐怖袭击。

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后,父母就为阿菲娅安排了一桩婚事。本着“门当户对”的标准,麻醉师阿姆贾德成为了阿菲娅的如意郎君。阿姆贾德有着富裕的家庭背景,这为阿菲娅在布兰代斯大学继续深造提供了经济基础。媒体认为,正是读博士的这段时间,阿菲娅学习了如何制造神经毒气。

摘得博士学位时,阿菲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幸福的生活还未展开,两夫妻就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生活细节产生了分歧。不知何故,阿菲娅极力想留在美国,但阿姆贾德想回巴基斯坦,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尽管此时阿菲娅已经怀了第三个孩子,阿姆贾德还是写了一封离婚信寄给她的娘家。一气之下,阿菲娅的父亲重病去世了。

这段经历多少刺激了阿菲娅,2003年开始,她就消失了,直到2008年带着大儿子艾哈迈德出现在阿富汗的法庭上,当时,美国指控她想制造“母子人弹”袭击事件。

拯救“国家的女儿”

美国将她视为恐怖分子,巴基斯坦人却想迎接这个“国家的女儿”回国。

美国人把阿菲娅描述成“基地小姐”,巴基斯坦人却把她当作反美偶像。除了极力表明女儿的清白,伊斯马特还称阿菲娅在消失的5年时间里,其实是被关在阿富汗巴格拉姆基地的审讯室中,经受难以忍受的折磨。巴基斯坦的报纸对此进行绘声绘色的报道,呼吁巴基斯坦国会不要吝啬花钱,要请最优秀的律师为她辩护。

西苏格兰大学留学的优势 篇9

西苏格兰大学在18成立的时候提供职业教育课程,20世纪早期开始提供学位课程,1992年发展成熟为大学。

在八月一日,佩斯利大学和贝尔学院合并创建了苏格兰最大的现代大学――西苏格兰大学,校区包括埃尔,,汉密尔顿,邓弗里斯及西苏格兰。今天,西苏格兰大学在创新和学术优秀上拥有令人羡慕的名声,同时,西苏格兰大学也通过它的四个校区为苏格兰西部地区提供高等教育的基地。

目前,大学有名教职员工,分布在100多个学科领域指导着18000多学生获得学历资格,技术技能和提高个人品质,这些都是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选择职业所必须的重要因素。

西苏格兰大学由7个学院组成,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学院,工程与科学学院,保健,护理和助产学院,传媒,语言和音乐学院及社会科学院。每个学院都提供一系列专业课程。许多课程都能为学生提供一年带薪的工作实习,以加强课程的实践和职业倾向。

学校优势

大学主要提供以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商业和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应了就业市场最新的思想,保证毕业生能够满足就业需求。这种协作和应用研究加强了大学创新课程计划。

作为英国最大的信息和交流技术(ICT)教育的提供者,大学为学生提供许多电脑和IT设备。校园里有很多计算机室,图书馆的工作室,学生会和网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子邮件和国际互联网服务。微软校园协议允许学生在校内外使用最新的微软产品。

校园的The Robertson Trust 图书馆和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拥有大约20万册书籍,参考文献和综合电子学习资料。图书馆有950个坐位,一个电脑室和语言材料互动视频播放器。

商学院有很优秀的研究历史,在最近的研究评估活动中(RAE),西苏格兰大学的研究成为苏格兰新兴大学中第一个被评为5级的学校。商学院在会计和金融专业有着全国和国际化的领先水平。

计算机学院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方面占有领先地位。在专业技术研究领域,与跨国公司如IBM等有协同合作的.关系。西苏格兰大学是英国第一个被Cisco, Macromedia and Microsoft认可的学校。

工程和科学院在应用研究方面享有声誉。政府,工业,职业机构和研究所给予的支持在学校成功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在图书馆设施上给予了十分重要的投资。

上一篇:家风孝顺的作文下一篇:刘华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