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艺术大学

2024-08-23

伦敦艺术大学(精选6篇)

伦敦艺术大学 篇1

作为欧洲最大的艺术类高等学府,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也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学。它由六所学院组成, 其中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坎伯维尔艺术学院和温布尔顿艺术学院组成了三院合作关系, 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艺术和设计教育项目。本文希望通过介绍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课程设置

切尔西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 学制三年, 获得文学学士 (荣誉) 学位必须修完360学分, 每一个学分的实际课堂时间为10小时, 因此学生在校时间至少为3600小时。学习方式为教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学校提供的各项与设计有关的设施以及独立学习。

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室内与空间设计的概念、技术以及目前设计界存在的主要争论和分歧, 使学生具有设计复杂建筑空间、多媒体安装和与感觉有关的环境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对现有建筑和空间的设计过程中, 探索居住空间和使用空间的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从而致力于发展学生对新的空间环境的概念化能力以及设计和表征能力。

开设的课程分为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 分别对应于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四级课程包括对专业学习的介绍 (20学分) 和三个单元, 分别为设计探索 (40学分) 、设计能力 (40学分) 以及历史与理论 (一) (20学分) 。五级课程包括实践领域 (20学分) 、空间构成 (40学分) 、空间指导 (40学分) 以及历史与理论 (二) (文化语境) (20学分) 等三个单元。六级课程包括主要设计项目 (80学分) 和历史与理论 (三) (巩固) (40学分) 两个单元。其中历史与理论和三年级的主要设计项目均开设一年。具体课程又分为五大模块:核心课程、专业发展、历史、绘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该课程设置呈现出如下特点:紧紧围绕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建筑空间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专业特色

1. 建筑设计教育特点

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探索在建筑环境下空间和物体的构造, 从人的角度回答与建筑有关的问题, 即我们是如何体验所居住的建筑环境。该专业不仅包括如何设计单个空间和一系列空间, 还包括设计那些能够充分表达所居住空间的物体。不难看出, 空间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室内设计专业开设了许多有关建筑理论的课程, 明确了室内设计教育是建筑设计教育的一部分, 而不再是设计教育。教学中以训练学生的空间控制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为目的, 室内设计问题都是围绕对建筑空间的感知、分析和理解而展开的。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的宗旨是培养能够批判地从事现代设计的高级设计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理论素质的培养。从课程设置便可见一斑。一年级的设计探索课和设计才智课以及贯穿三年的历史与理论课都是关于理论的探讨。除了课堂讲授以外, 还鼓励学生独立探索, 并参与辩论, 以加深对设计问题的深入了解。此外, 专业实践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课程设置方面, 二年级和三年级均侧重实践,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校外设计比赛, 从事实务设计项目而非虚拟设计项目, 并给学生开设了一个晚间讲座项目。

3. 与众不同的教师构成和个性化的导师制度

为了配合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实践课程, 学院实行了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每15个学生组成一个导师组, 由一位导师负责, 同时学院每年还给每个学生指定一位固定的导师, 跟踪学生的进步, 并提供一定的支持。除此以外, 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种seminar和小组活动, 与学院所有的导师接触交流。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均由从事设计、建筑和艺术的业内人士组成。这些来自业内的专家型教师给学生带来了关于室内设计的最新动态, 毫无疑问,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4. 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学院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 来自业内的教师也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所有项目都是基于工作室来完成的。除了课堂学习以外,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以工作室为单位从事实际的设计工作。工作室各具特色, 学生可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室。

5. 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持

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设施和各种资源。校园里各种车间, 包括木工车间、陶瓷车间、模型制作车间以及金属制品车间, 学院还拥有一个铸造车间, 所有这些车间都为本科生开放, 现场还有技艺娴熟的技术人员为学生全程指导和提供支持。学院还拥有先进的数字化设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室内设计专业已经实现了“开放式工作室”的理念, 率先使用数字化媒体和网络资源, 为师生创设一个高度合作的当代教学环境, 使学生成为空间设计领域具有批判精神、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有较强动机的领导者。

三、结语

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室内空间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如下特点:通过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强大的软硬件支持来实现以空间设计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理念为国内的室内设计专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和发展路径。长期以来, 国内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于重视艺术表现, 轻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 忽视对空间对象及功能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使得学生的设计工作沦为单纯的对墙、顶、地的塑造, 带有浓厚的“装修”味道。

因此,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行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 加强师资建设, 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将业界的专业人才引进来。

参考文献

[1]、李枝秀, 彭云.关于室内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10月.

[2]、郑曙.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伦敦艺术大学 篇2

录取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大学 毕业去向:伦敦艺术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我从小就喜欢艺术,在初中时我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服装设计,所以我在初三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汇佳这个学校,并且知道汇佳有开设艺术课时,我就放弃了上公立高中的机会来到了汇佳,开始学习艺术课程,为将来上国外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打下基础。在申请大学时,我同时申请了美国与英国的较好的服装设计类的大学,但我的主要目标是英国排名第一的伦敦艺术大学。

我个人认为,我们在高一时就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我将来想要学什么专业,或者我想要去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学校,要有一个大的方向,然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各种活动中多留意与此有关的活动与信息,这对申请大学非常有帮助。比如说我想申请的伦敦艺术大学,刚开始我只是想要学习服装设计,并不了解关于服装设计的任何大学的任何信息,我知道伦敦艺术大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高一时参加了09届的艺术生画展,认识了葛璐阳学姐,她告诉我这个学校是一个很棒的艺术学校,我立马就对这个学校产生了兴趣。当时葛璐阳学姐告诉我这所大学在北京有办事处,并且给了我地址与电话,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关于艺术大学的信息。

到了高二时,我联系了伦敦艺术大学北京办事处,给他们详细的说明了我的情况,他们建议我在寒假期间去伦敦,在伦敦艺术大学里面上上课,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并且选择自己喜欢的学院。这次去伦敦艺术大学的艺术之旅让我深深地被伦敦这个城市所吸引,那里不仅风景美,并且非常的有文化底蕴,到处都是画廊和博物馆,简直就是学艺术的天堂,我更加的坚定了想要去伦敦艺术大学的想法,回国后,我就开始为申请伦艺做准备。

申请艺术类大学最重要的就是作品集,英国与美国的要求与着重点都不同,英国希望学生的作品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并且英国大学注重的是你的思考过程,但是美国的大学会规定好你需要提交的作品数量和种类,并且只需要最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作品集。

在伦敦艺术大学北京办事处老师的帮助下,我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完成了三本作品集和一本视觉日记。制作作品集的过程其实很有趣,我三本作品集的主题分别是青春,东巴甲骨文和色彩。在制作第一本作品集青春时,我做了100张调查问卷,去商场里给年龄在15~25岁之间的人们发,每张调查问卷上有5个问题,这五个问题分别体现了年轻人对服装,健康,娱乐等方面的喜好,我回家后将收集到的答案整理后,根据结果设计出了对应每种问题的服装,同时,在这本作品集中还有很多有趣的部分,有校服改造,为胖人设计的衣服,根据情绪设计的衣服等等。

第二本是关于东巴甲骨文的,之所以会选择这一主题是因为爸爸喜欢。东巴甲骨文总共分为几个种类,每个种类我会选择几个比较有特点的甲骨文罗列出来,然后我会对这几个选出来的甲骨文中有趣的部分进行变形,然后将变形后的图案以及线条设计成服装。

最后一本就是关于色彩,主要就是把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列举出来,然后分析每一种颜色,根据分析出来的每一种颜色的特性来设计服装。同时,我为了加强设计技巧学习了立体剪裁,立体剪裁主要是在五分钟内用白坯布和珠针随意的在人台上制作出服装来,我每做一套服装就会拍下来,最后粘贴在一个本子上,这就形成了一本新的关于立裁的作品集。

当然,除了这些作品,在学校艺术课上做的艺术作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作品不仅在申请英国时起到作用,申请美国的作品集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美国作品集的重头戏就是学校艺术课的作品。

当然,除了作品集以外,个人陈述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要有个人独特的亮点,大学会觉得你的想法有创意以及深入的可能性,这就会加大自己进入这个大学的可能性。

伦敦艺术大学 篇3

秉承高等教育高度自治的传统, 英国各动画高等教育机构在规模、历史、宗旨等方面差异极大, 但其中的就业导向和创新导向原则却高度一致。这正是英国动画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和排名, 进而会影响学校的拨款、学费和捐款等收入, 所以一向获得英国高校的特别重视, 将之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一特征在动画这样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业导向使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目的——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 给予学生完善的就业指导, 最终帮助学生顺利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而创新导向则主要体现在动画专业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笔者曾利用在英国学习的机会, 访问了伦敦艺术大学。本文就以该校动画专业教育为例来说明英国动画高等教育的这两个原则及其在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就业等各方面的体现。

一、伦敦艺术大学动画专业概况

伦敦艺术大学是一所联合学院制的大学, 包含六所著名的百年历史的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伦敦传媒学院、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伦敦时装学院和温布尔登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规模庞大, 设施一流, 有着非常丰富的课程专业和教学资源, 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设计、传媒和表演教育机构, 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4000多名学生。其教学和研究被英国国家教育评估机构评为“优秀”, 还被《星期日泰晤士报》“大学指南”评为“英国最好的高等院校”。

伦敦艺术大学仅有两所学院提供的动画专业学位课程, 其中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已经开设了两年全日制角色动画硕士专业 (MA Character Animation) , 伦敦传媒学院2012年也开始招收一年全日制动画硕士生 (MA Animation) 。伦敦传媒学院于2002年获得授予研究型学位的资格, 2006年被英国电影协会和Skillset行业机构授予“银屏学院”称号。该学院的动画课程主要教授动画实用技术和研究方法, 英国及欧盟学生每年学费6000英镑, 其他国家学生每年学费12700英镑。教学主管是Tim Shore, 教学团队还包括高级讲师Martina Bramkamp、Rachel Larkum和Susi Wilkinson, 工作室技术管理员Karl Cresser, 以及客座讲师和专家Richard Wright博士, Rosie Pedlow、Jo Ann Kaplan、Max Hatler、Sebastian Buerkner、Gary Thomas、Jacqui Davies等人。由于伦敦传媒学院动画硕士专业教学还未正式开始, 所以本文将以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角色动画硕士专业为例, 分析伦敦艺术大学的动画艺术教育。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角色动画硕士专业由英国动画协会创建, 于2007年获得了行业技能媒体学院称号。学院采用申请制招生方式, 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申请, 申请人除了本科成绩、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外, 还需要提交作品集。作品集要包括草图、故事版、角色设定、姿势和表情设计, 尤其是人类和动物方面的。学校注重申请者的原创能力, 特别要求说明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作品最好排版打印出来 (如果刻成光盘要采用JPEG格式) ;如果是三维动画作品, 建议制成互动性的DVD光盘 (2区、PAL制式、非压缩Quick Time或AVI格式) 。录取时, 教师们不但要通过成绩和作品了解学生目前的专业技能, 还要通过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潜力, 并特别注意考察申请者的创新思维水平。对于留学生, 要求雅思成绩总分达到6.5分 (单项不低于5.5分) , 或者托福成绩总分达到90分。2011年英国及欧盟学生每年学费3500英镑, 其他国家学生每年学费8250英镑。该专业国际化程度很高, 英国本土的学生只占约四分之一, 另外四分之一来自欧盟其他国家, 其余学生都是来自欧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 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的巨大空间, 也为创作构思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二、角色动画硕士专业教学情况

角色动画硕士专业的教学注重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传媒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并鼓励学生在自己作品中运用各种形式的动画媒介载体, 尝试各种不同的工艺和叙事方式,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标准的变化及时更新。全部课程共有180个学分, 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 “角色动作分析”, 60学分, 教学时间20周;第二单元, “角色动画实践”, 120学分, 第一学年10周, 第二学年30周。修满所有学分可获得硕士学位, 但毕业成绩主要依据第二单元的作业。第一单元着重讲授动画史、动画原理和运动分析、叙事技巧等知识, 每周有3天理论课, 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评论技巧。其余时间是素描写生和人体结构解剖等基础课程。学生还需要通过演示、小组交流等形式陈述自己的创意, 并得到导师、同学的评估和反馈意见。本单元还要求学生协助二年级同学完成毕业创作。第二单元在第一学年主要讲授角色动画制作方法, 从最简单的“弹跳球”动画到复杂的角色动作、说话, 比如对角色心理和情绪细微变化的动作表现等。第二学年通过与校外动画机构合作, 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 要求学生从片段练习开始, 逐步具备动画短片制作的能力, 并建立个人的风格和特长。学生需要自由组合成小组, 学会制定任务计划、项目管理和沟通, 然后按照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完成毕业创作, 并通过博客记录下整个创作过程, 最后根据毕业影片撰写书面论文报告。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 不会以自身的思维、好恶来影响学生的判断或决定。教师只是利用自身的经验去引导学生, 提醒应该思考的细节和推荐应该阅读的资料, 并提供各种启发性的方向和思路, 让学生自己选择。因此, 最终完成的作品实际上是学生不断明晰、深化自身设计意图的结果, 而不是教师意志在学生身上的映射。所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可以确定最能够体现自我想法的创作手法, 最终各自寻找到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对于学生而言, 模仿他人不仅被认为是没能力、愚蠢, 而且是可耻的不道德行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觉形成重创意、重个性表现的创作思维, 创意能力得到很快提升。毕业创作是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 这种项目制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动画产业工作的流程和氛围。

该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教学主管Birgitta Hosea、高级讲师Steve Roberts、助教Lydia Baksh (主讲运动) 和Maryclare Foá博士 (主讲写生) 等人, 多数都富有行业经验。此外, 角色动画硕士专业与其他院校以及产业界联系密切, 比如和伦敦戏剧中心合作, 使编剧、表演和动作研究等课程得到了加强。校外合作机构有卡通频道、国家大剧院、国家美术馆等, 同时还特邀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驻英代表Shelley Page指导教学。产业专家们不但定期举办讲座, 有些还直接负责某些课程的教学。教学团队还为每个一年级学生都配备一位行业专家作为导师, 使毕业生在开始工作时就能具备行业内领先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位于伦敦这个世界创意之都, 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也有天然的优势:市内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展览馆、画廊、剧院和图书馆, 这些设施为动画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展会又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也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密集的创意产业机构也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大量岗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下, 伦敦艺术大学动画专业就业率在英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20 10年达到了8 1%。雇主包括Framestore-CFC、Moving Picture Company、Studio AKA、Michael Dudok de Wit、Passion Pictures、Slinky Pictures、Cinesite、the Mill、Dreamworks、EA Games、BBC、Cartoon N etw o rk、T an d em、A ld is A n im atio n、C h ase A n im atio n Studios、Flush Draw、HRA、Richard Purdum Productions、Pesky、Saatchi&Saatchi、Tiger Aspect、Twelve Foot Nine、Uli Meyer Studios、Unit 9等行业著名企业, 毕业生参与了《角斗士》、《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影片、BBC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和动画电视连续剧《查理和劳拉》的制作, 广受业界好评。另外, 伦敦艺术大学动画专业学生创作的短片在各类国际动画电影节上屡获殊荣, 比如英国动画奖、美国德克萨斯动画短片奖、意大利代尔维奥国际动画节、爱丁堡英国动画麦克拉伦奖、微软杰出学生奖、维京动画短片观众选择奖等。

三、结语

总体而言, 伦敦艺术大学的动画艺术教育的特点是以创意培养为主、技能培养为辅, 课程设置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基准, 教学目的以学生就业为根本, 注重实践, 注重个性, 重视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方法, 因此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客观上说, 英国动画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与我国颇有相似之处, 如今, 英国的动画高等教育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贯穿其中的就业导向和创新导向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使得在动画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 英国不仅没有出现类似中国动画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反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向英国乃至世界输送大批动画人才。这种做法值得中国高等动画教育者思考和借鉴。

摘要:伴随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动画教学、科研、就业等问题逐步凸显, 已经引起中国动画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英国动画高等教育体系成熟完备, 教学质量卓越, 课程内容丰富, 学术成果显著, 学生创造力强, 是世界一流的动画人才输出国,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些都得益于英国动画高等教育中的就业导向和创新导向原则。他们的作法值得中国高等动画教育者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http://www.arts.ac.uk/

[2]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http://www.csm.arts.ac.uk/

[3]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http://www.lcc.arts.ac.uk/

伦敦艺术大学 篇4

文章源自:中国传媒大学美英澳国际本科项目官方网站

艺考生-留学预科【课程描述】

“专升本”课程是为了动画大专课程的学生想升入本科学习而设置的。专科毕业生必须了解摄影与电影、录像艺术等“时基”媒体(time-basedmedia)并且能够证明自己有进入本科动画学习的能力。本科的学习将运用动画的软件和传统的一些方式。申请者通过递交一些材料经过面试确定是否有资格进入本科继续学习。

通过写毕业论文或者完成其他的一些课业,开发理论方面的知识。成功的申请者将需要证明他们有意愿并且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更深入的学术写作。但是在入学之前的夏季,伦敦传媒学院的Study Support 部门举办了一个桥接的课程来帮助你更好的进入本科的学习。学生能在自己的背景和软件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制作动画的能力到本科的标准。

本学院2006年被英国电影协会(UK Film Council)和Skillset机构认定为影艺学院(Screen Academy)。自此伦敦传媒学院跻身于所有实践导师、生产者和技术专家的人际网络关系中,学生也将因此获益。

艺考生-留学预科【授予学位】

University of theArts London BA Honours Degree(Top-up)

艺考生-留学预科【申请要求】

1.入学时年满18周岁

2.高中毕业生完成中国传媒大学预科课程

3.雅思6.0分

4.提交作品集

艺考生-留学预科【入学面试】

面试地点: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

伦敦艺术大学 篇5

一、“伦敦碗”的美学:基于人本和个性的自由美

如果说四年前北京“鸟巢”展示的是一场宏大的东方文明辉煌史, 与“国家至上”“伟人不朽”主题相称的是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环节完整、衔接严谨的, 庄重的艺术特色, 那么, “伦敦碗”则表现出与“个人价值”和“个性至上”精神高度吻合的美学风格:舞台中央纷扰而过的常常是似乎节奏失谐的场面交接、线索纷繁的群星狂舞、喧嚣盖世的感官冲击……但是, 冷静品味这种不乏斑驳世俗色彩的本色美, 贯通开幕式和闭幕式“集体狂舞”的主线分明是血肉生命所爆发出来的自由美——一种基于生命个性活力、野性纵情的原生态美, 从中凸显的艺术主题则聚焦于“凡人的历史”“创造者的表现”和“公民的价值”——这就是英伦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本文无意深究“鸟巢”与“伦敦碗”两者艺术美之孰优孰劣, 也不屑为文学专家所论憨豆先生的表演是“幽默”还是“滑稽”作出更深入的评判, 唯愿提炼“伦敦碗”个性烂漫、激情奔放的美学特质而深长思之, 并为东方课堂教学艺术之营养。

“伦敦碗”所演绎出的令地球人赏心悦目的自由美, 基于生命, 源于心灵。它与严整有序、完美无缺比较而言, 正是在突破对“完美”的平庸守恒中赢得个性烂漫、激情奔放的自由美, 正是在扬弃庄严点燃和释放奥运圣火的固有思维模式中获得“英伦范”艺术灵感的烂漫飞翔。那种结构宏大、场面华丽的铺陈, 往往极易淹没质朴的原生态, 而整齐划一、规范有序的舞台步奏, 更会抑制个体旁逸斜出的才情——当舞台美是以牺牲个体生命特有的活力为代价, 其美至少难抵其失。放纵而韵味四溢的摇滚乐、野性而真挚感人的披头士, “用生活用品演奏疯狂的打击乐”, 这一幕幕场景似乎是“伦敦碗”艺术底蕴的感性的典型写照。虽然, “伦敦碗”对艺术美的演绎确实近乎疯癫、狂野, 但是, 疯癫、狂野的感性所凸显出来的恰恰是更为逼近生命个体的本质真实。庄严史诗中出现的多是专业“演员”, “伦敦碗”上演的多是作为自然人的“本我” (包括被讥为“跳老人操”的首相卡梅伦与伦敦市长们) :在一定意义上, 这不正是真假艺术的一道分水岭吗?有人会说, “伦敦碗”的艺术特色在于立体化地将声电光和影视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其实它们不过是外在的一种“道具”而已。且不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空降“伦敦碗”现场和“丘吉尔”吟诵“莎诗”所凸显的超常想象力, 就以展示英国国家骄傲的两项成就, 即全民健康医疗体系和儿童文化这两大场面而言, 1 200余人全是专职的护士以及普通学童, 其略显凌乱却热情迸溅、酣畅淋漓的场面, 其稍失规则而快乐汹涌、心潮澎湃的舞姿, 无不深深激荡地球人之肺腑——这就是“英伦范”的美学理念:没有观众, 只有快乐的放飞;无人置身于场外, 唯有生命的陶醉和审美享受的满足。这样充满心灵感动的表演才是艺术美的至境, 才能够真正实现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为伦敦奥运会所设计的“为所有人”的理念和“激励一代人”的主题。

二、课堂美的至境:灵动奔放、个性灿烂的自由美

让我们将目光从伦敦移向东方。美是自由的象征。课堂教学艺术更应是自由境界的生动写照, 当然同样遵循着美的规律。

目前, 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处于推广和深化阶段。后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艺术观提供我们重新观照课堂教学艺术的另一种视角。尤其语文课, 就是在对语言美的欣赏和艺术性语言的创造中“摇滚”出学生新鲜活泼的想象力, 从而满足生命天然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在这种审美和创造美的、热血沸腾的语用实践中, 青春生命深蕴的个性活力、艺术才情和灵性思维获得必要的“解放”。展望中国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 “伦敦碗”艺术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烂漫、激情奔放的自由美, 确实能给我们如何创新中国课堂教学的美学范型带来富有借鉴价值的启迪。

第一, 从“严整”走向“灵动”。

“严整”, 只有在不牺牲个性活力的前提下才真正无愧于“美”。长期以来, 深受凯洛夫教育学与极“左”教育思潮的影响, 指令性课程范式占据主流。在这种全预制、全垄断和全封闭的课程程序的禁锢下, 一味强调教学过程的严谨、周全、细致和完整, 丝丝入扣、环环衔接, 抑制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自由意志之发挥。久之, 课堂流程“固化”成了任何教师所必须集体恪守的类似于物质生产的“公共流水线”。在这条“流水线”上, 目标的控制性与流程的完整性相辅相成, 于是熄灭了即兴生成的灵动, 斫削了旁逸斜出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上, 多见的是从首至尾以文本为抓手、从导语到结语的全程教学套路, 却少见跳越平庸段落、重点把握言语亮点的精彩咀嚼与深入品味;写作课上, 多见的是作文“体式”的环环训示, 却少见撼动心灵的“边缘切入”或“中心开花”, 更不见破除“体式”完备环节的“本我”之凸显——创造美的“深度喷发”!我们已经遗忘了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学黄金规则:无论对语言美的欣赏、表现或创造, 都是一种心灵突发的、裹挟激情的、深切的内外“感应”。因此, 过分恪守乃至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过程完整, 必然会使之异化为一种审美或创造美的累赘甚至桎梏!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有充分理由将课堂教学视为非线性、非直观的, 波澜跌宕的艺术化过程。因此, 教师理应自觉守护审美和表现美的灵动发展, 把握通过文本进行语言审美和语言创造的主线——在学生对文本的诵读与评论以及激情的抒发过程中, 撤去以“纪律”为名的种种清规戒律, 珍视思维的“节外生枝”, 尊重情感的“峰回路转”, 让课堂变成一种各种情思与语言或美丽或错误的邂逅。即使是生涩、稚嫩甚至错误的邂逅, 只要源自深心的真情, 也仍然不失为一种美学价值的生命语用:它意味着创造语言美的可能!

第二, 从“完美”走向“奔放”。

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 具有艺术追求的语文教师, 也只能以拘囿于过程、束缚于形式的“完美”作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标准之一, 难免过度推崇思想的共识、结论的一致、教与学双方任务的圆满达成, 无论在时间的长度、内容的完成度或心灵的和谐度等维度上, 均以“完美”为最高标准, 直至课堂结尾滴水不漏、不留问题、没有遗憾才方为满足。其实, 尚待深思的遗憾、留作弥补的缺失, 未尝不是一种更有回味、富有咀嚼价值的美。尤其在教育场域中, 对正处于生长期的学生和专业发展中的教师而言, 都不存在已经结束、没有缺憾的“完美”。可以明言, 一课之“完美”, 非为“真美”乃“假美”也, 非为“大美”乃“小美”也。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被视为一种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 并不是以牺牲课堂上个体生命的个性、生气与活力为代价, 而单纯追捧过程或形式的所谓的“完美”, 致使斫损个体的思维个性、情感倾向及表达特色。母语课堂实质是“润物细无声”那般青春心智悄然发育的“产床”, 在这里, 需要的是异质思想的冲突、多元观念的碰撞、个性话语的自我表现、独特情感的交互……而且, 母语课堂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是, 其间要如“伦敦碗”妙用莎翁的主题句那样“充满各种声音” (Don, t be afraid of the island has a variety of voices!) :充满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充满激荡和颠覆的声音。正是这些, 体现出生命的心智活力, 使课堂潺湲流程, 宛如一条纵横捭阖、张弛错落、跌宕有致、摇曳生姿的“生命河”, 处处激溅思维浪花, 时时迸发语言光亮——如是, 我们方可称之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奔放美”。需要深深品悟的是, 我们并非不欣赏所谓的“完美”, 但是, 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并不是肤浅的形式因素组合之和谐, 而是经过课堂尖锐冲突的、具有思想深度的“真美”, 并不是追求教学过程与任务之“完成”, 而是表现出个人生命内涵、凸显精神力量的“大美”。从这层意义而言, 上述放飞每位在场学习者的天然审美欲和语言表现欲的“奔放”, 才是富于沛然人性魅力的“真美”和“大美”, 从而构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特质之一。

第三, 从“宏大”走向“个性”。

在艺术范畴内, “严整”“完美”往往与“宏大”联系在一起, 构成一种史诗风格的所谓“辉煌”的形式要素。殊不知, “宏大”本源自平凡的个体似乎无关轻重的细节甚至琐屑之事, 一味追求表面华丽、时空壮观的“宏大叙事”而忽视真实的个体及其蕴蓄的个性活力, 必然导致艺术创造中得不偿失、无法弥补的空泛。课堂教学艺术亦复如是。长期以来, 在目标和内容严格控制的指令性课程范式中, 教师常常无奈地陷于滔滔宣示、背景高迈的“宏大叙事”, 习惯于齐刷刷地举手、呼应式的答话、整饬赛过仪仗的排列, 偏偏忽略或无视学生个体求知欲、审美欲和语言表现欲的个性化释放, 以“秩序”“纪律”等名义去变相剥夺每位语用个体的自主权利:最具灵感特质的“脱口秀”却被视为不可饶恕的“插嘴”;为分享闪电般划过头脑的灵性思维而“交头接耳”, 却被斥为“违纪”;充满想象力之跳跃的诗性表达却被贬为“反常”和“另类”……久之, 以致课堂教学只是满足于场面上的“热热闹闹”、过程中的“轰轰烈烈”, 而微观的学习个体和个体的个性表现往往淹没在“集体狂欢”式的空泛“过场”中。在这里, 我们必须明确, 课堂首先要关注每位学习主体的个性需求和个性表现, 自觉引导其走向弘扬个性美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启示我们, 作为课堂语境中的学习主体也是一种具体和独特的实践存在, 主体当然是一种生动具体、流溢感性活力的“个人主体”, 是充满了能动、变革和创新精神的单数智慧人, 而绝对不是抽空了具体内涵、缺失个性与形态差异的符号化的“类主体”。因此, 尊重个体、珍视生命语用实践中的个性表现, 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应然的特质之一。我们完全可以表明:教育的真义在于独特“本我”的发现和自觉。

美在个性!

三、展望:自由美是全人类共同的教育理想

“伦敦碗”的艺术表演不仅深具审美价值, 而且, 确实对中国课堂美学的颠覆与重建赋予理性的启示意义。在长期指令性课程范式的桎梏下, 中国的课堂被抽空了深沉丰富的审美意蕴而变得苍白干枯, 教条主义的理性规则和潜规则压抑了教学主体 (尤其是学习主体) 审美欲的鲜活冲动。因此, 中国课堂美学亟须观念和行为双重意义上的革命性蜕变:拒绝断根离土、璨如浮云的塑料花!

前瞻课程改革的明天, 从根本上说其价值指向就是突破对自由心灵的精神囚禁, 解放教与学双方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意义上的“严整、完美、宏大”, 如果确实是与主体生命力相分离、确实是与学习个体的心智活力相分离, 那么, 当然不是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中国课堂所需要、所追求的美学范型。艺术性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宝贵品格, 充分展示出生命个体活力的那种灵动、奔放和个性, 才是长期禁锢于指令性课程范式的中国课堂教学更重要、更迫切的美学品格。唯其如此, 从指令性课程范式突围出来的日常教学才能升华到一种释放人性能量、获得人性尊严的自由境界, 升华到一种智慧生命情思灿烂、言语光鲜的大化境界。而地球人, 不论其种族、宗教、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形态如何, 世界共同的教育理想当无一例外是自由之美:接受与选择的自由, 思想与体验的自由, 表达与评论的自由——每一个生命在这三种自由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美是自由的象征。灵动奔放和个性灿烂就应该是中国语文课堂自由美的特定内涵所在, 广而言之, 更应是丰富、深化和创新中的中国课堂美学最鲜明最深刻的本质表现。

伦敦艺术大学 篇6

金史密斯学院一直认为他们在培育最好和最聪明的头脑, 所以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会颠覆主体的界限, 与领先的学者辩论或者寻求支持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 这不仅仅包含在金史密斯学院学习的学者, 金史密斯学院如同一个动态的激励学员的网络社区, 来自世界各地114个国家的校友和热情的学生屡获殊荣。金史密斯学院认为最好的想法出现时, 是两个元素的结合:独立的思想和智力支持。作为一个研究集约机构, 该学院自豪于对个人整体的发展, 所以你必须自由地探索自己的道路, 但同时你也要有智力方面的支持, 当你需要它的时候。

该学院的媒介与传播系在研究生层面的教育中, 有着突出的特色。该系重视跨学科教育与研究, 同时在新闻学方面, 虽不忘提供宽广的理论框架, 但是更注重的是实践性学习, 强化专业新闻实践, 金史密斯学院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知识环境。在英国QS世界排名中, 该学院研究的质量在英国顶尖的25所大学中排名前5名。学生有机会进行部门的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和教育课程的选择, 使学生能与其他的研究生进行接触学习。

笔者通过对金史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的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这三个硕士专业进行研究后发现, 该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媒介实务能力, 对媒介工作能有自己的分析能力, 课程中以实践为主导、理论框架学习为辅助。

一、广播专业

在广播硕士专业成立的20年的历史中, 有来自全世界的学生, 包括蒙古、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所有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国际学生在一起上课, 作为实践性的硕士, 他们的学习包含70%的实践和30%的理论。

该专业为学生提供的导师包括一个从事广播事业的导师, 和一位有经验的音响工程师运行的工作室, 该专业已经由广播新闻培训委员会认证, 同时广播专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在线播放广播站和FM限制服务牌照。在广播硕士课程的学习中, 你将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环境中学习, 学习的课程涵盖:广播特性和戏剧;广播新闻和纪录片;主流媒体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及英国和美国的媒体法;广播文化史 (主要是英国和美国) ;适应散文;广播剧的电影和戏剧。

这一年内, 该学习计划包括参加来访的广播新闻和广播剧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和艺术家所开办的讲习班和研讨会。该学院很高兴支持在专业的编辑部和广播剧有实习工作经验的人员带来的作品。该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到Teeline速记, 电视摄像技术和在线应用程序。金史密斯学院也鼓励学生到金史密斯学生电台有线频道中去学习实践。

二、电视新闻专业

电视新闻专业研究生课程很实用地介绍了电视新闻的相关知识, 旨在教导学生知晓英国的新闻职业规范和时事新闻广播以及相关的生产技能。该专业鼓励电视新闻实践的批判性理解, 让学生了解, 在政治和工业化的总体环境下, 记者当下在做什么工作, 包括多媒体新闻导论;在更广泛的调查中, 媒体实践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理解和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中。在这个项目结束时, 学生应该通晓电视新闻的技术和实践, 并在广播新闻实践中广泛的熟悉伦理、法律和技术背景, 学生能描述自己的工作特点和文化意义, 并有一个独创的电视新闻、时事和在线报道的专业的标准组合。

该专业认为学校教导的课程是实用的, 也是技能的基础, 但是理论框架内的教育, 唯一可能实现的是在一个著名的研究机构中, 所以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媒介实务能力的培养。在这个专业中你会学习到:电视新闻实践、实践理论、研究方法、主流媒体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及英国和美国的媒体法。

在实践经验方面, 学生会参与电影和多媒体网络新闻工作室工作的各个方面, 包括网络在线的编辑经验, 所有的教学采用基础研讨会模式。如果可行和可能的话, 学生可能会在新闻或者时事制作公司进行三到四个星期的实习。

三、纪录片专业

金史密斯学院的纪录片专业鼓励学生学习:纪录片制作技术的意识、伦理和美学;技能 (包括摄像机, 灯光和声音剪辑) ;了解媒体的运作和对文化、社会的广泛影响。

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 学生将学会能够自己拍摄和编辑的技巧, 还将有机会与专业的摄像、编辑和制片人一起工作。完成了几部短片和练习后, 将要自己做15~25分钟的纪录片, 在这期间学生将充分探索研究的方法、视觉和专题故事、实验和多平台的格式等等。

在这两学期内, 每周该专业的学生都要抽出一天来进行实际的拍摄任务, 包括召集同事与演员, 进行拍摄、角色扮演等。演习的目的是在各种现场拍摄的情况下使用学生学习到的技能专长。同时学生将进行三个短期课程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批判的方法, 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研究项目的进行, 以及其他模块的选择。①

纵观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有关广播电视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特色, 实践性教学让该学院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英国关于新闻与传播的教育历来较为重视思辨式的研究方法, 金史密斯学院将思辨式研究方法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同时注重跨学科的教育与研究, 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性的传媒人才, 加大了学生对传媒的理解, 也为我国高校广播电视专业改革提供了相关的借鉴。

注释

上一篇:基本绿色下一篇:缩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