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精选12篇)
大学艺术 篇1
今天, 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 摄影教育已成为常规的国民教育。我国的摄影教育始1930年的上海松江女子中学, 是由我国摄影记者朗静山先生开设的, 其摄影课程开创了摄影教育的先河。如今, 高校的摄影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 学校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如在中国人民大学摄影专业, 拥有着两亿多元的专业教学设备和8万余平米的专业实验室, 为摄影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教学设施和设备。无论是摄影专业的学生, 还是选修摄影课程的学生, 对于摄影的本身, 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清华大学作为艺术教育开设的摄影选修课, 是全校所有选修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智能手机的出现, 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拍摄照片, 在校园里, 随处可见手拿手机的学生在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点点滴滴。
摄影艺术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现象的形象化手段, 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 蕴含审美理想, 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是与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在当今数码相机高度普及的条件下, 摄影操作技巧已被大幅度简化, 而决定摄影作品艺术水准高低的最为关键之处则在拍摄者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眼光。摄影科技的进步更突显了人对于审美的差别, 若要拍摄出比他人更好的作品, 必须具备远远高过他人的审美素质。高等学校开设摄影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摄影家、暗房技师, 而以美育为目的, 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 我们认识到摄影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将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的过程是借助色彩、布局、构图等结构形式来组织画面的形式美和整体效果, 来传达艺术构思, 表现题材内容。只有进入审美、创作中, 主动地去发现, 选择内部结构, 调整各物体诸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的方式和结构状态, 才能转换成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才具有了审美意义的属性, 才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 因而, 摄影艺术是拓展艺术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 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 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 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 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英国的诗人布莱尔就曾写下“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堂”的诗句, 也就是说自然中的任何事物, 哪怕是清晨一颗晶莹的露珠、秋风中飘散的一片落叶、迎着冰雪盛开的小花……虽然它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 就能感受到它们散发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我们的摄影艺术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这样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都有这样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 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传达了作者不同的的情感和思想, 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性格, 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 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 从情感上打动学生, 感之以形, 动之以情, 再晓之以理, 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赏心悦目的, 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更会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照片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其直观性使得摄影作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不管读者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语言是否相通, 都能读懂, 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在风光摄影拍摄过程中, 同学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 可以用光影抒情, 用色彩表意, 对于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节奏美、流动美, 通过画面倾诉自己对自然的诗情, 赞颂山河的壮丽, 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在拍摄纪实摄影作品过程中, 同学们通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 可以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与社会的共鸣, 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 通过镜头, 大学生就会学会使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新的目光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的美。
2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的、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 就要思考拍什么, 即使面对已确定了的拍摄对象, 也要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拍摄距离、方向和高度的改变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将被拍摄的照明由侧光改为逆光, 景深由小变大, 将出现怎样的效果, 而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 就越有可能在作品中创造出新的主题, 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效果。想象力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 每个人都存在着想象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想象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 学习摄影将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
有人说:“摄影的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 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力, 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通过摄影的创作, 通过镜头去感知、去判断、去观察, 从而发现事物深藏的原生美, 发现稍纵即逝的瞬间美, 猎取时间长河里的逝去美, 塑造空间坐标的立体美。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 为了创作出独有的艺术典型, 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中平中见奇, 发现人们所未发现的东西, 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 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 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 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 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摄影艺术可以极大地训练和提高人的观察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创新。一副优秀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新思维和拍摄技巧完美结合的产物。摄影可以将事物的原态记录下来, 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 摄影能够表达人们的想法, 需要富有新奇的创意和构思。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对摄影作品的评判能力, 实现摄影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运用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摄影作品。
3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摄影艺术教育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艺术不光是学理论, 最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去做, 去感悟、体验艺术, 让学生把摄影艺术教育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文化经历, 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
摄影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 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的每一次拍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 首先要选定拍摄主体, 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光线, 确定光圈、快门的数值, 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 有的甚至还要经过暗房操作进行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 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一次拍摄活动。摄影创作就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 能够熟练实用各类型的相机、掌握各种拍摄方法和技巧, 边学边用, 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对学生而言, 大量的拍摄实践是提高摄影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 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摄影教学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 学习摄影就是要学用结合, 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 并通过实践采风, 专题创作, 参加摄影比赛, 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 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摄影艺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 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的内涵。首先, 在数字化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如QQ群、论坛、博客等共同探讨摄影, 让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们和热爱摄影的学子们互相交流, 针对自己在摄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共同探讨, 共同解决, 从不同的声音中愉快地学习摄影, 从而感受到学生们对学习摄影的执著和热情。其次, 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在大学生中已形成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体, 大部分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社团, 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 游历名山大川, 观察风土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动, 不仅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 而且让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 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都是相当有限的, 倘若有人要拍摄一个有主题、有想法的题材, 通过相互交流都得以升华。交流的目的就在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扩大了学生作品的交流面。摄影教学的这种趣味盎然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红业.摄影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J].文教资料, 2014, 4.
[2]刘文奕.摄影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
[3]杨光.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5.
大学艺术 篇2
广西艺术学院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7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现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宁市的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为655.13亩。学校下设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培训中心等15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1所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左右。
大学艺术 篇3
目前,学院拥有硕士研究生与本科教育两个办学层次,设有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硕士点,下设城市公共艺术、视觉与数字景观、景观形态美学三个研究方向。本科教育现有绘画、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四个本科专业,下设中国画与鉴赏、插图、首饰与珠宝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六个专业方向。面向国内4个省(含山东省)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达700余人。
学院办学条件及学术成果
学院拥有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教师中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专业艺术委员会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省级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会员多人。
多年来,学院十分重视艺术作品创作和学术研究,取得了批标志性成果,教师作品、论文著作先后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级奖励等奖3项,优秀奖2项,单项最高奖2项,二等獎1项、优秀奖2项;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家级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单项奖(最高奖)2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多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文艺奖评选委员会等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l项。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家级重要学术展览16项。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国家级协会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作品)300余篇(件)。出版专著教材6部,2部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拥有美术馆、首饰珠宝设计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材料加工实验室、古代绘画临摹室、丝网版画实验室等实验设施,配备专业画室、电脑创作室23个,人均使用面积达7平方米;在北京、安徽、上海、山西、青岛等地建有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11个,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学校配有专业门的文科图书馆和学术资料查询系统,艺术藏书、藏画等达30000多册,能满足优质教学科研的需要。
学院秉承青岛农业大学“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办学思想,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和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城市、农村、公司等进行广泛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当代国内外各类艺术创作活动,近年来,学生艺术创作作品共获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高等院校插图艺术作品展”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上海美术双年展”特展等重要展览76项,多件作品被社会采用。毕业生吃苦耐劳、作风正派、创造性强,具有团队精神,活跃于全国各地的艺术设计机构、教育、文化企事业单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办学理念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艺术思维与动手能力兼具的应用性高级人才,建设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学院。为此,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和学术机构联系,先后同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以及青岛等地方政府和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为建设国内知名艺术学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学艺术 篇4
一、大学生艺术团的作用
1.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团以艺术活动为核心。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 调整心理情绪;能够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 营造轻松、健康的校园氛围。可以说艺术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2.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超越性和融合性, 尤其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系统性、说理性相比, 艺术活动本身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渗透性, 使其具有了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直观鲜活的形式, 在“润无细无声”中, 塑造了大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 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提高校园文化层次, 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团通过组织各种艺术活动, 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因为共同爱好聚集在一起,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交流、协作, 切磋了艺术技能, 提高了交际能力, 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同时丰富了校园生活, 培育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4. 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 大学生艺术团还通过自身的演出、比赛、交流活动, 服务于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 向社会各界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 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公共形象作出自己的成绩。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艺术团是广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 艺术团的建设也将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亮点。随着高校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 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现以我校大学生艺术团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团队意识不强, 队伍稳定性差
大学生艺术团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的群众性活动团体。我校艺术团是以学生社团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考核的。存在的弊端是一旦学生兴趣转移或者失去了耐心, 就不主动参加训练或要求退团了。且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各个学院, 课程安排不统一, 集体排练时间也不容易统一, 故集体训练常有人迟到, 影响整体排练效率。还有一部分团员身兼数职, 既是学院的文艺骨干又是学生会干部还参加了其他社团, 一旦发生时间冲突就影响训练和演出。
2. 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艺术团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呈现一种不稳定和不成熟状态。由于过多地考虑艺术团是课余活动团体, 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序的管理, 在团队建立、活动开展、骨干培养、考评机制等方面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运行机制, 虽已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贯彻落实。
3. 大学生艺术团教育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 范围较窄
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方向应该由单一的以娱乐、演出、比赛、训练为主的艺术活动, 发展为以涵盖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目前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教育活动仅限于单纯的训练和文艺演出, 职能发挥仅限于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生活, 没有完全发挥艺术团育人载体功能, 职能弱化。
4. 宣传不到位造成招生困难
每学期初是艺术团集中招生的时间, 由于宣传不到位, 新生有的不知道艺术团在招新, 有的把艺术团等同于一般的文艺类社团, 也有的觉得艺术团对艺术技能要求很高而不敢报名, 导致艺术团招生困难。
三、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1. 提高认识, 加强引导, 发挥大学生艺术团组织育人功能
表面看来, 参加艺术团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学生, 实际上, 通过艺术团的排练、演出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其影响会波及大多数学生。通过艺术团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演才干,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形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对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 学校要将大学生艺术团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之中,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并根据本校学生艺术团自身的特点, 加强指导, 使艺术团逐步纳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2. 建章立制, 扩大激励机制, 为艺术团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首先, 要建立团章, 明确艺术团内各岗位职责, 确定成员权利与义务。其次, 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 奖惩分明, 以此增强艺术团成员的积极性。再次, 以训练队为单位建立团支部, 定期开展支部活动, 并可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艺术团纳新时, 不妨以一、二个学院为主招生, 个别吸收其余学院有专长的同学, 有利于训练时间的协调和活动管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刚入团的新团员一定要进行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的教育, 加强纪律管理, 提高凝聚力。
4. 注重培养学生骨干, 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
学生骨干对艺术团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要努力挖掘思想品质、组织能力突出的人才, 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对于专业优秀的学生, 可聘为艺术团培训人员。要充分重视对团内学生骨干的挖掘和培养, 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 树立他们的威信, 避免出现只重使用不重培养的情况。
大学生艺术团将逐渐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要不断提高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使大学生艺术团在促进大学生艺术修养、道德修养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全面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摘要:普通高校艺术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高校艺术团的作用, 分析了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作用,建设
参考文献
[1]罗明秀《论大学生艺术团的功能和建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9月
[2]金芙蓉《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思考》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9月
大学艺术专业 篇5
3.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创造等
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他以整个世界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总和。美学领域。4.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戏剧为开端,中神不散 定义:主题一词始创于德国,本是音
国戏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技艺表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也称剧本,是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高特征性的演,因而称为戏曲,形成于南宋至元供戏剧演出用的文本。核心乐段 代。建筑与园林 主题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①作品的2.艺术门类的划分 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题材②作者的思想感情(1)以艺术形态存在方式为标准可上发展起来的 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分为三个类型:①空间艺术②时间艺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意蕴: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术③时空艺术 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意味(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休憩活动②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在分为四个类型:①视觉艺术②听觉艺是植物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术③视听艺术④想象艺(3)以艺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中,意境包括实境,真境、神境三种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欧洲园林是以法国园林为代表 境界。型: ①造型艺术东方园林是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风格: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固于内而符
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
二、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质特征((1艺术的发生发展2)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3)艺术作品(4)艺术的创作主体的创造活动(5)功能
三、6)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什么历史上对艺术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唯心的方法1)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形式主义的方法3)旧唯物主义的方法2)客观4)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学
科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类的艺术作品
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1.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面的本质、艺术产品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
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的是精神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它要满足1.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的概念:
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他通过生产实界,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2.空、简答、选择)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填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
是:式((1)理论的方式(2)艺术的方43)宗教的方式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从实践到精神的方式
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而艺烈的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享受。给人以审美3.(艺术形象的三大特征:
浪漫注意艺术偏重主管的表现强调2)概括性(3)感染性(1)具体性
情感与理想,的表现强调情感与理想现实主义艺现实主义艺术偏重主观术偏重客观的表现强调写真与逼真。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艺术作品 的基本要求,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艺术典型的改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家杰出才能的表现。(现实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社会1)艺术反映现实美
美,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于社会美。(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
而美德属
作元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按照美的是由创的美。(2.2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的审美本质)艺术是审美对象核心本质。现实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本身,审美是艺术的术美在于作为客观的社会文化财富艺的艺术作品本身。审美关系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在美
学上的关系((1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维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人与现实的审美
关系 一体而高度统一的。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征1)艺术的一般审美特1.(艺术门类的多样艺术只有两种类型:1)原始状态的((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最早的艺术是:2)已经发现的北部一代的洞穴壁画和雕塑。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舞蹈)3)一体的、(音乐)、和(文学)三位原始歌舞是(中独立出来就产生了文学4)歌词从歌舞(5)欧洲戏剧以
②表演艺术③语言艺术④综合艺术 1.美术的主要特征:美术造型性、静止性、视觉性和空间性(感知方式)中国绘画历来重视以形写神瞬间性和永固性(存在状态)美术的主要类型:(块、1)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2)雕塑:圆雕和浮雕同可分为篆、隶、楷、行、草3)书法:书法根据字体的不(画的代表,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代表4)油画:油画是西方传统绘画与诗、书、印的结合是中国画最突 出的特点。1.(音乐的主要特征:音乐:2)抒情的艺术(1)音响的艺术的一门艺术,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诉诸听觉织的悦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响结构形式。乐曲的情感和形象特征,主要由(旋律)来确定1.舞蹈是在一定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舞蹈的主要特征 视觉艺术,要表现手段。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1芭蕾舞的动作特点:开、绷、直2))动作性抒情性。中国舞的特点:圆 芭蕾舞剧的奠基人是 国)(诺维尔——法3.舞蹈与音乐间存在共同点舞蹈为什么要与音乐相结合?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 舞蹈创作要根据音乐来进行 现代舞创始人是(邓肯——美国)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戏剧事情节的艺术门类戏剧的四要素:演员、导演、剧本、当众展示故舞美喜剧行动就是演员扮演人物的所作 所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戏剧的类型:悲剧、喜剧、正剧 悲剧的类型有哪些?英雄悲剧、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喜剧的类型有哪些?讽刺戏剧、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闹剧幽默2.(正剧的类型:(1)《茶馆》(2)《日出》<曹禺1.3)《三国演义》 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摄影的特点:纪实性、造型性、2.自然光方式:抓拍、摆拍,3.光:人工光、1.电影是在(摄影)电影与电视 特点 的(2.故事片、美术片、动画片、科教片、类型1889 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纪录片、电视剧1930 1.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因此也文学:年,英国广播公司第一部电视剧文学是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 称为语言艺术。2.间接性(文学的基本特征(1)形象塑造的3.2)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文学的体裁分为三种:二分法、三分文学的类型 法、四分法二分法:三分法:(学(1 1)韵文)叙事文学((22)散文 四分法:(3)戏剧文学)抒情文((1)诗歌(2)散文四分法中:诗歌——3)小说(4)戏剧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形式中分划是从诗、歌、出来的。诗歌的分类:(诗、叙事诗1)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抒情(诗、自由诗2)根据语言格式的不同分为格律(诗、爱情诗、讽刺诗、风景诗等3)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史诗、颂散文——文学中的共识:形散而 中国园林建设是以殷周时代为代表阿拉伯园林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和波 斯其他艺术门类: 相声 评话、鼓曲、快板、1.理论(填空、选择)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巫术说1)游戏说(21(3)劳动说)(.(1 艺术发展的它律性主要有哪些方面:2)历史上对艺术发展的研究)艺术发展的它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力量和终极原因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2)政治对于艺术发展具有(远的影响3)宗教对艺术发展具有深(的影响4)(道德给艺术发展以巨大是直接的、深远的。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历史是感性的最高形式,的最高形式,艺术以情感人,哲学以哲学是理性理服人。2.在哪些方面?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1)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2)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3)艺术肯定一切即全盘继承表现为义)(复古主否定一切即简单抛弃表现为 义)艺术继承的条件是艺术风格的相似(虚无主性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1.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 艺术的民族性魂,艺术成熟的标志,艺术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填空)音乐(燕乐)从唐代发展起来:(清、商乐)是汉族的传统 2.(世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所共赏的民族艺术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民族(般本性的民族艺术2)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共同美的民族艺术3)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 凡是世界的必是民族的,族的都是世界的。并非所有民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艺术家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修养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长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2.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世界观 现象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3.是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人生观和意义等如人生的目的1.(填空)艺术的创作过程为生活体验、一般地说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个重要阶段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3.意识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种具有自觉性和能动行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动,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 心理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无意识的类别:误差无意识、病患无 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集体无意识1.艺术的创作方法分现实主义的创作 艺术的创作方法: 方法和浪漫注意创作方法1.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题材 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2.主题
大学艺术 篇6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作品
人类已经跨入新的历史千年,新世纪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理清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但是,无论何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仅从一篇音乐评论的片断,浅谈一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在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时,首先要从尊重艺术的心态、从民间艺术作品着手。
《中国的音乐形态》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巴黎《政治与文学辩论报》所撰写的一篇评论。文中提到:“我们发现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中国人歌唱时,就像狗于饥饿或受惊吓时的叫喊,或像猫被鱼骨头卡住时发出的嘶叫……但是,即便如此,至少中国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尽管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这简短的几句话引起了我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艺术的思考。
首先,柏辽兹的这一段话是典型的文化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的一种文化霸权思想,是欧洲音乐中心论,长期以来欧洲音乐一直被视为人类音乐文化进化的唯一标本。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弥漫了整个世界。从单音体制到复音体制、从五声音阶到七声音阶、从调性体系到无调性体系进化的规律被当作普遍适用的、衡量一切音乐先进与落后的“国际”标准。在这欧洲音乐中心之内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勋伯格等等的一长串权威作曲家和作品,而没有非西方国家的音乐和音乐家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作品的优秀之处视而不见,正是欧洲音乐中心主义泛滥的后果。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音乐从内容到形式、从乐器到乐种、从艺术风格到审美意识在不停的演变,只是它没有按照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变化罢了。柏辽兹对音乐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音乐价值体系,定位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立场上,以惟我独尊、居高临下地姿态“俯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必然就会得出类似于“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这种偏激的评论。
从人类学角度讲,文化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西方擅长宏大,我们擅长细腻。我们的《梁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之一。大二度在西方曲子里是极其不谐和的,而在侗族大歌里却是审美归宿。西方音乐都是天国性的崇高,我们的美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径,是此岸性的,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他们的雏形,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觉醒和崛起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各民族文化正在彰显自己。对于任何不带偏见的人来说,这种彰显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有发展。保存并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文化之幸,人类之幸。就以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为例,无论是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音乐的影响,日本绘画对凡高、莫奈的影响,中国古建筑对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可以充分说明当代欧洲艺术的发展确实得益于我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差异乃至对立,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创新。
其次,谈谈艺术欣赏。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的欣赏与人们的听觉习惯、生活体验以及文化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经常接触某种音乐,就会对个人的听觉审美习惯造成影响。柏辽兹发表出“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的结论,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浪漫的法国乡村,在歌剧院中听格鲁克、斯蓬蒂尼的歌剧,听海顿、贝多芬的交响曲,记忆中充斥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音乐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的人群,他们所欣赏的音乐也定然有很大的差别。音乐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以孰好孰坏来评断。
再次,尊重艺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艺术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艺术的形式。它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是表现自身和他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例如,音乐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这种情感是民族、时代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家对于某个特定的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概括性的精神内容。柏辽兹的评论中提及的是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文化自身都不同程度的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沉积,以及不同民间音乐家创造的痕迹。在它的风貌中,闪烁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光彩,是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至今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
此外,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目前,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普及和教育,弥补目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欠缺。对于教授公共艺术课程的高校教师来说,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最有效工具之一。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肩负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国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意义更为重大、深远。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价值最大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内涵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其造型强调主观想像、自由表现、感情抒发,更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更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更能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关心人类的责任感,能使学生能从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两方面来思考和对待科技活动,从而纠正现有专业教育只重教学生“做事”忽视教学生“做人”的偏颇。
高校的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鉴赏民间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同时获得更多的民间艺术熏陶、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接触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品质。
大学艺术 篇7
这是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9月首开的一门通识课,这门通识课结合当前的司法实践,把司法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给大学生。课程体现了语言艺术和法学(法律)研究的结合,其最大特点在于把教育艺术、演讲美学、语言艺术与司法实践尤其是庭审实践紧密结合,运用语言学理论、教育艺术理论、演讲美学理论、法学理论分析诠释法庭中不同主体的语言特点,探索不同主体如何艺术地使用法庭语言以期追求最佳的法庭效果和庭审的社会效果。这门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语言能力、公平正义理念、特别是用语言去追求公平正义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开课两个多学期以来,选课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很高,分析学生期末所写的感悟,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艺术让大学生成为了《法庭语言艺术》课的主体。
一、教育艺术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特点和选课动力
教育艺术理论告诉教师,要上好一门通识课,就要对受教育主体也就是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学生的特点、选课的动力、期待从这门课上学到什么入手,对课前计划的授课总体思路依选课学生实际作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一)大学生的普遍特点
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同学们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同学们有足够的自由来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作为大学生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引导学生铺好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授之以渔,为其在不远的将来去实现生活梦想、追求事业成功起到引路人作用。
(二)大学阶段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是一生中最后一次能够全身心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的阶段;是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理想的环境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阶段;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阶段。
基于对大学阶段的上述认识,作为一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的老师,应该注重课程对学生潜力的激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大学生而努力。
(三)学生选课的动力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的自主性。当前高校推行学分制的改革措施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自己选课程、选老师、选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计划。那么,学生如何选择课程、选择什么课程,就会有一个内在的精神动因在起作用。
精神动因作为“象牙塔中的花朵”是校园里一切事物中最丰富、最复杂、最变幻多端的对象。精神动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自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就《法庭语言艺术》课而言,分析学生选择学习本课程的精神动因之内在方面时,发现理智动因决定情感动因和意志动因,因此要注意强化学生以理智动因为主导的精神动因;在分析学生选课的精神动因之外在方面时,得出精神创造力决定精神凝聚力和精神约束力,因此要注意强化以培养学生精神创造力为主导的精神动因之外在方面;在分析学生选课的精神动因之层次结构时,得出讲究艺术地追求正义处于最高层次。因此要强化正义理念下的语言艺术。
作为通识课的老师,还应该带着一份责任感和对教师职业的深度理解和崇高敬意,真诚关爱所有选修你所主讲课程的学生。要认识到:学生能够花一学期的时间选择你所主讲的这门课程,说明他们认为你的课程能够给他们带来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就该珍惜这份“选择”,尽其所能,让学生看到和感受到他们的选择没有错。
(四)依学生特点确定授课思路
尽管在每学期开学前,依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前几批学生的特点,教师对课程的总体思路和授课方案都已确定了,但是由于通识课每批学生的专业分布都不同于前一批学生,因此就要求老师能够在了解本学期选课学生的独特之处后,对已经确定的总体思路和授课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适合这一届学生。在《法庭语言艺术》这门课中,每当从教学网络上接收到一批新学生的名单时,教师都会从系别、专业、年级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这些项目中可分析出学生的知识背景、法律基础,以便于有的放矢地调整要讲授新课程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法,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总体授课思路和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在选课学生确定下来后,让每个学生以《我选<法庭语言艺术>课》为题进行主题小演讲,让学生从我是谁、我的专业是什么、我为什么选择这门课、我期待从这门课上学到什么等方面谈出自己的想法。以这种方式既初步了解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进一步确认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渴求。这样便能更准确地、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思路。
二、教育艺术的“六力”启发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设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有助于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育艺术的理念
何谓教育艺术呢?教育艺术不是教育和艺术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教育的艺术,而是把教育本身就看作是一门艺术加以研究。对于教育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然而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一理念是著名的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最先提出的,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整版报道过。在新近出版的《教育艺术》上,首都师大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所长郭海燕教授更是从教育战略的高度全面阐述了教育艺术理念。她指出教育艺术的基本宗旨是实现教育的生动化和人性化,即用生动的富有人性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去造就生动的、富有人性的人,最终实现人性和人生、社会和时代的全方位生动化。她说:教育艺术是教育工作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理解信任的一种艺术;是教育工作者坦示真诚、坚持实事求是的一种艺术;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知识逻辑引导理性思考的一种艺术;是教育工作者运用典型形象激起情感波澜的一种艺术。教育艺术体现的是人的和谐力量、人的真诚力量、人的理性力量和人的情感力量。
教育艺术是客观存在的,它是铸造灵魂的艺术,是激发人的创新智慧的艺术,是创新时代急需的艺术。理解教育艺术的存在,研究并应用教育艺术于教学实践,在于使这种自在变成自为。
教育艺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其根本在于激发学生的“六力”,即感知力、记忆力、判断力、顿悟力、联想力、创造力。把握了教育艺术的教师,往往懂得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抓住并增强学生的感知力,通过语言艺术等手段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而后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形成一种判断力,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力和顿悟力,最终实现创造力的培养。可见,教育艺术强调熏陶渐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灌输。正所谓“清风能感水能化,修竹有情兰有怀”。人才培养需要教育艺术,教师只有把教育艺术贯穿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使教育产生魅力,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时产生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育艺术对教师教学环节设定上的启示
教育艺术观念的先进性得到了教育专家们的认可。教育艺术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灵活:教师和学生在直截了当的沟通中交流思想、学习知识;教师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大学的通识课应该像美国著名哲学家詹姆斯1903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说的,要成为“孤独的思想者最不会感到孤独、最能积极深入和能够产生丰富思想”的课程,通识课要有“对例外和奇特的宽容”,通识课要成为“一个催人思想的思想之家”。
基于上述启示,在《法庭语言艺术》课的教学环节的设定上,我安排了“当众五分钟主题小演讲”、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院旁听庭审过程、学生谈体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学生愉快地学习法庭语言、深刻地领悟法律的公平正义、尝试了如何艺术地使用法庭语言,更好地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和过程。
三、《法庭语言艺术》课让学生成为主体的教学实践
这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靠不断地实践演练;这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课,要围绕法庭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一)“当众五分钟主题小演讲”是提高语言艺术的前期热身
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了解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授课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于是,在每次课上,我都会安排五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五分钟的主题演讲,内容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自己以往的法律知识谈自己对公平正义的理解,谈语言对追求正义的作用,谈想要了解的问题等,总之要自成体系、自圆其说。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公众场合大胆说话的能力。
这一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是学生演讲后的简短讲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同时较为艺术地指出学生演讲中有待提高的方面。讲评从演讲的内容到演讲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己演讲后给人的感受得到一个真实的反馈,让受众学会如何从他人演讲中汲取营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自己今后的语言艺术演练中。这种教学实践既使演讲者个人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又使受众得到知识面的拓展、思维的启迪和语言艺术的启示,也使得教育艺术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模拟法庭小组是培养学生实践法庭语言能力的关键演练
在每届学生确定之后,教师会把学生根据专业穿插分成若干个模拟法庭小组,在日常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法院旁听归来以模拟法庭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辩论,在期中和期末阶段会让模拟法庭小组进行开庭实践。
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法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文理科同学间密切合作,建立学习型实践团队的能力。
模拟法庭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团队中各个成员在准备模拟法庭开庭案例过程中要经历深入思考开庭审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由谁来担任,在开庭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对答,这个案件的法律事实有哪些,客观事实有哪些,支持法律事实的证据有哪些,反驳的证据是什么,如何去举证质证,如何审理清楚案件的事实,该案件在法庭辩论阶段的焦点内容是什么。在思考和讨论上述问题时,小组同学充分互动,以期达到一个最佳的整体配合,体现出本团队的法庭语言艺术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同学们对法庭程序及语言规则熟悉了,强化了他们的感知力和记忆力,更使同学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对依照法庭程序和法庭审理的事实明辨是非,形成一种判断力,对法庭审理案件过程及庭审中各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程序正义的理解力,激发出同学们对法治的丰富联想力,最终实现同学们对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艺术地使用法庭语言去追求公平正义的创造力。
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有一句经典的话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认为通识课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时,最好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过程中各种能力综合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组织法庭活动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切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收到良好效果。
(三)案例教学、旁听庭审、讨论的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旁听庭审、讨论的教学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帮助同学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建构和完善思维结构,促进思维不断发展,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大学艺术 篇8
现阶段,各独立学院受到教学配套资源与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公共选修课还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只有个别极少数的独立学院能够在教育培养计划中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因此,虽然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艺术团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且加大了培养与建设力度,但离学生的真正需求与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使艺术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可以聚拢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同事大型文艺活动也离不开他们的参与,独立学院的艺术实践教学也要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来推进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相关研究
(一)制度上的保障。管理的基石是制度,工作制度是保证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才能保证管理的稳定,工作才能有秩序的规范化的运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大学生是管理与教育的对象,在工作制度中教育与管理要实现高度的统一,为规范独立学院艺术团队伍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团员行动,行为进行约束,主要是要起到教育与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是用来是艺术团成员懂得如何处理好课外、课内、实践、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来演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2.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是考核的主要目的,各项考核机制中,激励作用要得到强化。可以通过评优评奖的优先获得、学年学分的优先修满、工作单位的优先推荐等措施,从而激励团员对艺术团的热情。
(二)完善职能定位,提高艺术实践教学效率。要使艺术团在实践教学中的效率更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科学性是完善的组织架构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独立学院艺术团的专业、高效、迅速、快捷的水平,就要随着时代发展对艺术团的组织结构科学性的论证来进行优化和合理的组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满足校园文化需求。准确性在职能定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每个艺术团都有不同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根据环境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将自己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价值观才能得到体现。应坚持五个统一的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审美与育人相统一、规范与引导相统一。在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方面的引导,从而使高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其中,而且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宣传,反映出大学生健康向上、意气风发的校园艺术和精神面貌,对广大同学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意义,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发展与建设。
(三)加大投入,挖掘人才。独立学院艺术团没有过多的盈利手段和权力,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和较为方便的实践环境,才能更好的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展时间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校园里对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及引导,使艺术氛围不知不觉中充满整个校园,从而让校园的同学更多的了解艺术团的实践活动。同时对艺术人才的挖掘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2.加大投入。 建立专门的实践场所,艺术团艺术实践应该有固定的场地。
三、结束语
大学艺术 篇9
(1) 国内外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由于培养方式和教育体制的不同, 国外在校大学生有着相对较高的艺术素质, 这有赖于他们的社会大环境和从幼教开始的全学科培养, 有赖于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和革新。因此, 国外高校更注重如何发现和放大学生对某一艺术门类的兴趣, 并提出合理的引导, 鼓励学生的自由创作, 通过艺术思维强化科学思维, 这种方式是多年实践和研究的成果。
这种成果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美育教育的高校, 可以追溯到蔡元培先生执教时期。在学习哈佛课程经验的同时, 结合学校自身特色, 于2000年推出“通选课计划”, 开设12门公共美术课程, 并要求本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16学分, 在文学与艺术领域至少修满4分, 且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清华大学在1980年就恢复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 并于2005年前后, 为本科学生开设了40余门艺术类选修课程, 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类, 每一类课程又兼顾了基础知识、艺术实践与艺术审美三个层面。还针对校内有绘画技能基础的学生, 开设了20余门艺术实践选修课程, 足以见对实践性公共美术选修课的重视。2006年起, 清华大学推出了素质教育改革, 将全校的教学资源整合为8个教学组, 包括: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艺术教育。第一次将艺术教育从文学中划分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教育领域。其中开设了《美学与艺术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美术实践与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新闻纪实摄影》等公共美术选修课程。
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科教育为主的综合类大学, 该校虽然拥有艺术学院作为实施公共美术教育的资源和平台, 但是所开设的公共美术选修课程相对较少, 仅有邮票鉴赏、摄影鉴赏、书法鉴赏、美术鉴赏等几门美术理论课程,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本科生在校期间, 要选修至少6门公选课程, 完成6个学分。与前两所高校不同, 公共美术选修课并不在必修范围。此外, 该校的美术教学设备, 也仅针对专业学生而设, 非专业学生无法使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也未担任公共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足以见得, 该校虽然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 但是对公共美术教育并不重视。
近几年国内高校普遍开始重视理工类学生的人文艺术知识培养, 而理工类大学在这一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且缺乏经验, 但总体而言, 高校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重要性。一些关于为什么要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艺术思维, 以及如何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论著开始出现, 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 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大多仅以开设公共艺术课作为主要途径。
(2) 大学生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某一专业的素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强硬的知识灌输, 而在于兴趣的培养和潜移默化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非艺术类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第一步, 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而非简单的知识普及。
由于就业、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偏重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 缺乏培养人文艺术素质的意识, 也忽视了艺术思维的发展对科学思维的重要作用。这是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我们现在和未来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产业发展中, “跨界”已经成为一个新型而不时髦的词汇, 跨界带来的益处全社会有目共睹, 其本质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此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反思的是,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强大的思维能力。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两种思维模式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社会生活进行感性或者理性的加工是决定学生行为方式的根本。
2. 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调研
高校从学校层面已经开始逐步加强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 但就近十年的发展来看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问题出在哪里?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为例, 在对选修了《美术鉴赏》课程的100名学生中选取65名做调研, 着眼于最基本的问题, 通过问卷的方式我们发现:
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少部分的艺术作品仅有耳闻, 处于艺术素养学习的启蒙期, 有3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此很有兴趣, 但不愿花费太多时间;而超过2/3的学生表示作为理工专业的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艺术素养, 并且认为提高艺术素养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愿意在大学期间学习艺术类课程;同时我们发现, 大多数的学生对通过什么方式提高艺术素养处在迷茫阶段, 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成熟的学习规划。
数据显示的是最直接的反应,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30年前我们并不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 甚至连最起码的品德也无所谓, 学习成绩说明一切。但是事实告诉我们, 所谓知识, 没有什么有用或者无用之分, 当初坚守的人如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就了事业, 尤其是艺术领域, 今天的辉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也曾受尽冷眼。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今天面临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
3. 结论
我国社会的发展极其迅速, 要求高校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 但作为引领人才发展动向的高等院校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 就是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 为我们的社会培养“适应型”的人才。
“适应型”人才指的是在度过社会告诉发展期之后, 当社会进入平稳发展的时候, 所需的人才结构发生变动, 学生能适应这种变动。学校要做的则是在学生最关键的四年间, 通过培养模式和目的调整, 制定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式。
摘要:根据国内外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 结合具体学校的非艺术专业学生状态进行调研, 分析数据总结出现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适应型”人才培养的概念。
大学艺术 篇10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相对特殊群体,个性普遍较强,精神健康和成长中的自我需求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深入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总结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对策与成效,探索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以期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艺术属于文化范畴,艺术教育的文化观念就是要以人为本。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教育问题,近年来最主要的任务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知识教育一定要跟社会的职业化需求相关联;第二,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和成长中的自我需求。现今,大学教育还没有完全的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是规范的、统一的、齐整的。但是对于个体差异的关注,还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空间。
1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
学生在大学的这段时间,是人在价值观、对人的认知、对情感的确认、对自身角色的证明各方面来讲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校园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针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可将主要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而针对问题,又可以从自我需求的角度切入,探究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1.1 个性独特叛逆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特征。大学中,他们开始带着质疑的目光和精神去认知客观事物,常常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老师传授的现有结论,愿意独立深入探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敢于怀疑和争论。这种思维特征反映到行为特征上即表现为,艺术类大学生多具有独特的个性,逆反心理较强,对灌输色彩较强的教育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常表现出自我约束力稍差的问题,同时,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更加喜欢表现自我,更勇于尝试。个性独特叛逆,自制力、约束力稍差,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之一。
1.2 价值观偏差
这一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艺术类的大学生可以说都是在“4+2”的方式下成长,“4”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即是爸爸、妈妈。多数人不会懂得谦让,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来衡量朋友。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天枰,随时都可以用来称载每一个熟识的人的心,然而心中的天枰并不是万能的,它总会有些偏差,但是及时调整后便会减少出大错的可能。可是当代的大学生们处在成长阶段,特别容易忽视天枰上用来交换的物体,不愿意付出,太在意自我需求,那么就会使天枰逐渐失衡。价值观偏差,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之二。
1.3 认知度软化
在经历了高考后来到大学,学生很容易处于一种迷茫或者是堕落的状态,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好争取了,或是认定只要有张毕业文凭一切就都好办了。因为这种不健康的想法,有一部分人离开了认真求学这条轨道,这是一种令人哀叹的选择。认知度软化,容易好逸恶劳,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之三。
1.4 情感控制力奇缺
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这个年龄也差不多都在谈恋爱,现在校园里学生谈恋爱的人很多,要正视校园中的现状,因为这个是禁不掉的。但很多学生恋爱之后失恋有阴影,一碰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其实这是他们在确认自我和连接社会的一种探索,这个时候关键就是老师面对这种现象该怎么做。老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告诉他要专心学习不要这样,而是针对这种已经普遍存在的现象拿出最有效最有用帮助。情感控制力奇缺,容易向挫折屈服,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之四。
1.5 角色确认过急
这个年龄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很普遍的现象,特别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个位置。出去打工的也很多,有的学生打工之后被欺骗或是人际交往不和谐,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自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患得患失的有,妄自菲薄的也有,容易跳过在角色确认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调试自我完善的过程,一心朝着一蹴而就的方向走,不是科学的成长路。角色确认过急,容易自我迷失,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之五。
2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对策与成效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不仅通过学生安全预警网络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行“特殊时期集中疏导、日常生活持续养护”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2.1 推行心理养护,确保心理健康
为开阔学生的学习生活视野,增进集体意识和团结氛围,学院积极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学生活动。为了在学生中倡导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学院专门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抵御校园外的不良风气,使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学校里在学院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管,有人关心你们,在学院已形成学生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加强对辅导员的指导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把学生身心安全当做课题来抓,定期将问题学生的情况做成案例供全院班主任老师共同分析研究,集思广益,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学生工作的科学氛围。
2.2 深入心灵交流,营造健康氛围
发挥基层班级体和支部的作用,依赖它们对同学进行观察和摸底,定期与重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交流、进行开导和教育。同时,定期与学生谈话,通过交流发现问题,针对同学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去帮助他们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不定期地组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患未然。
2.3 着力心理减压,持续情绪疏导
突出“减压”这一关键的心理着力点,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新颖独到的学生活动与教育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班委的力量,定期召开班级“减压茶话会”。班主任主持会议,召集同学就学习困境、生活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展开热烈讨论,共商解决方法,班主任密切掌握问题实际解决进展,并及时和学生工作领导沟通交流,形成长效机制。利用节假日契机,组织形式创新的师生联谊活动,如:通县台湖镇共建、松堂敬老院临终关怀、特邀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进行“情绪和压力管理”专场讲座,从专业心理健康层面、学生心理养护角度,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情绪。
3 开辟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模式新路径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学生的自我需求为切入口,不断思索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结合艺术与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软环境建设新思路,开辟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走出了一条四种心理养护模式互补的新路径。
3.1“家”模式
发动学生之力,将田家炳楼(艺术与传媒学院)打造为“艺家人”最温馨的家园。“艺家人”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学校里在学院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关心,在艺术与传媒学院已形成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师,不是家长的习惯。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融入“艺家人”的生活,形成独特艺术修为打造宽平台。拿出的亲和态度、包裹的严肃内核、坚持的温暖命题、营造的家庭关系,不仅是“artfamily艺家人”博客,这个“家”模式已经以亲和的姿态、全新的形式渗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
3.2“母亲型辅导员”模式
母亲型辅导员,即根据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或严厉、或谈心,用母亲型的方法将难题一个个解决,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管事儿的”“当家的”妈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从1993年开始尝试着探索“母亲型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模式,辅导员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怀中,全程跟随学生的文化活动和身心成长进程,对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做到了如指掌。理解不一定能换来理解,真诚一定能换来真诚,以特有的爱和真诚赢得学生的爱和信任。
3.3“360度跟踪养护”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学生工作者的原则,但是怎么去做则莫衷一是,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放在中间,作为三维空间的原点,360度的去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引导和关怀。在心理养护上开始,在教育理念上坚持,在身体健康上关怀,在服务学生上用心。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家文化”为指导思想,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独具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色的“360度跟踪养护”模式。(下转第216页)(上接第189页)
3.4“互助与内生成长”模式
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过于夸夸其谈,谈起大学里的学科底子都能够洋洋洒洒,但真正走到社会上,动手能力极差,跟社会的融合能力极差。艺术与传媒学院倡导的“家”模式,绝不是娇惯的培养方式,而是希望在这个家里的所有孩子最终都能得到两种心理上的成长。一种是“互助式成长”,一种是“内生式成长”。
互助式成长,是与这个“家”里的兄弟姐妹一同努力,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与收获中学习并得到成长;内生式成长,是在互助式成长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真正得以提升。老师不能让学生一辈子呆在校园里,他们最后的出路一定是要走出去的。那么,他们走到社会上是不是成功,是不是自信,是不是有这种能力去跟人交往。学生要提前培养的不光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他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良知,作为一名被聘用者在社会角色中应有的自我调试的能力,成功者所应具有的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能力。
4 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学生的自我需求为切入口,不断思索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开辟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模式、“母亲型辅导员”模式、“360度跟踪养护”模式、“互助与内生成长”模式,走出一条四种心理养护模式互补的新路径,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提供新思路。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成长中的自我需求同样重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学生的自我需求为切入口,结合艺术与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软环境建设新思路,探索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开辟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模式新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需求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留学牛津大学艺术学院 篇11
牛津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牛津市的公立大学,有“天才与首相的摇篮”之称的美名,也就是说不少名人能士都来自于这所大学,而且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时常被合称为“牛桥”,它们两所是英格兰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牛津大学享有世界声誉,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牛津大学也因各种因素而获得“最著名的学府”之一的美称。牛津大学是英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培育出无数的顶尖杰出人士。该校包含36个学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筑特色之外,每个学院为独立自主的教学机构,提供学生课业及生活上的指导。牛津大学的课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由导师自己挑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在近800年的历史中,其中有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多位外国政府首脑、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牛津大学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经济科学、商务管理哲学三大领域的不断进取与创新成就,震撼整个世界,当然,在艺术方面也是较为突出的。在05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里牛津大学在世界排名第四,其艺术类学科中名列第二,是欧洲最好的大学之一,他那美丽的大学城也为人们津津乐道,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即以此地为故事背景,在牛津处处都是优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筑,因此有"尖塔之城"的美称。艺术氛围在这些建筑物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了!牛津大学艺术学院位于牛津大学的中心位置,丰富的可视化资源,为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艺术学院的藏书量规模庞大,内容上涵盖了西方艺术与建筑等学科,年代上也实现了从古代艺术到二十一世纪艺术的跨越,在资源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牛津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艺术学院的主要功能在提供膳宿及导师,由于各学院师资设备参差不齐,招收学生人数互异,住宿年限规定也不相同,每位研究生一旦获准入学,即配有研究室,图书设备亦相当齐全。艺术学也会给每位学生提供工作室,学院有自己的画廊博物馆图书,也可使用牛津大学的所有设施。本科与研究生的主要专业设置有艺术史与原理、绘画、电子图形图像、油画、出版印刷、摄影等,均是与美术方面息息相关,在音乐方面相对资源稀少。该院旨在使学生在特定的世界文化里对人工品的来源作历史性的了解,探寻其制作,制作者,使用的媒介工具,及这些作品的功用。通过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文化背景下对人工品做出历史性的解释。牛津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核心学术导师,辅助学术导师,还有学术访问者。他们精湛的学术造诣为艺术学院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关于艺术学院同学毕业就业的方向,还是比较狭隘的,多为职业艺术家,建筑师等。但是艺术学院的入学条件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凭且高中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基本的雅思托福也要达到一定的成绩。
大学生艺术团工作解析 篇1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通过5年的建设, 已经成为一支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排练演出运作规范, 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艺术团体。本文通过对该艺术团工作的总结和分析, 抛砖引玉, 希望能够对兄弟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起到借鉴的作用, 更期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大学生艺术团简介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以下简称“艺术团”) 是于2004年5月经学院批准成立的以“促进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组织, 对群众性审美艺术活动的品位与提高起着引导与示范作用。现有团员800余人, 艺术团是学院艺术教育的窗口, 是当代大学生展现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舞台, 对大学生艺术素质与品味的提高起着引导与示范的作用, 艺术团坚持以专业性提高和群众性普及相结合的原则, 以“精艺、求真、创新”为团训, 注重将培养艺术人才、营造艺术氛围、创作艺术精品有机结合。
目前包括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武术团、戏剧小品队、键盘乐队、民族打击乐团等4团3队, 艺术团融通企业蓝领文化和校园育人文化精髓, 坚持“用歌声架起友谊桥梁, 用旋律谱写生命乐章, 用舞姿演绎青春风采, 用戏剧感悟人生真谛”, 注重将创作艺术精品和营造艺术氛围有机结合。
二、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模式
我院艺术团是一个注重将创作校园艺术精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影响服务社区文化相结合, 具有强烈责任感, 守纪律、能吃苦、能战斗的学生社团组织。
(1) 提高艺术质量
在正常的排练、演出之外, 艺术团还以公选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课程服从教务处的教学管理, 目前开设有管乐吹奏、合唱指挥、声乐、视唱练耳、舞蹈与实践、数码钢琴演奏等6门课程, 教师记工作量, 学生成绩合格者记学分。每学期定期主办“美誉讲堂”系列音乐普及讲座, 内容涉及舞蹈、钢琴、交响乐、民歌、民乐以及美术欣赏等多个艺术领域, 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 视听结合, 形式新颖多样。是拓宽艺术团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新形式。
(2) 健全组织机构
内部管理科学, 并逐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 实行团委会领导下的团长负责制, 下设组联部、传媒部、创编部三个职责清楚、配合紧密、高效运转的常规性职能部门。在干部任用和团员招生中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运作程序, 干部管理实行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上岗考察、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 如艺术团组联部作为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干部和团员的管理工作, 建有干部、团员档案, 并定期进行考察评比。
(3) 加强艺术实践
我院艺术团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服务社区, 送文艺下乡, 五年多时间里义务进行了“咸阳市防空宣传”演出、“咸阳市助残日宣传”演出、“三下乡”文艺演出等几十次文化活动, 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繁荣社区文化, 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 创作校园精品
五年中我们创作出了一大批校园艺术精品, 如我院大学生艺术团戏剧小品队表演的音乐情景剧《大学第一次》以浓郁的校园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形式以及鲜明的主旋律特征, 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陕西省一等奖、创作奖;艺术团舞蹈团以共青团团歌为主旋律创作的踢踏舞《志愿者的脚步》荣获陕西省二等奖, 整个舞蹈富有激情, 表现了青年志愿者乐于奉献社会的崇高风尚和青春活泼的靓丽风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获国家级比赛集体奖项6个, 省级比赛集体最高奖项16个。《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
三、大学生艺术团工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随着艺术团队伍的不断壮大, 艺术团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问题。如在经费方面:一些作品在制作音乐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 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这些作品的排练。在场地方面:虽然现有排练厅、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 但仍给排练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合唱团、管乐团和戏剧小品队共用一个排练厅, 每次大型活动时场地使用非常紧张, 小品队甚至没有固定场地来进行常规训练, 这给节目的整体效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 学生排练学分计算、奖惩措施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艺术团建设带来了难度。
(1) 提高认识, 加强引导
高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大责任,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学生艺术团又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 它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表面上看, 好像参加艺术团的只是极少数的学生, 但实际上, 通过艺术团的排练、演出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其影响会波及绝大多数学生, 起到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因此, 学校要将大学生艺术团纳入到学校的学生工作体系之中,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并要根据艺术团自身的特点, 加强指导, 使艺术团逐步纳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2) 规范管理,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体系, 健全团内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管理责任,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同时要明确团员的权利与义务, 规范选拔、组建、演出、奖惩等的全过程, 坚持制度的严肃性, 杜绝或减少随意性, 保证艺术团的正常高效运行。
(3) 创造条件, 提供保障
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和物质保障是艺术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艺术团的管理部门, 应积极争取学院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努力创造条件, 解决好艺术团的场地使用、设施器材、经费投入、指导教师聘请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艺术团的活动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加强艺术团的宣传工作, 不断扩大其在校内外的影响, 提高广大师生和外界对艺术团工作的认识, 进而取得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学院广播站、宣传栏、网络等媒体, 营造氛围, 以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 为艺术团的活动创造良好氛围。
(5) 培育特色, 养成传统
特色和传统是艺术团建设较高层次的目标, 也是艺术团生命力的所在。培育特色的基础在于有方向、有计划的培养骨干, 在学生进校后就要把有艺术特长和潜质的学生充分地发掘出来, 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培养, 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传统更是要在已形成特色的基础上, 经过日积月累、千锤百炼而形成的, 即使是已经形成了传统, 也还需不断地巩固和发扬。
四、结论
大学生艺术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之一, 艺术团的建设与管理一直受到各高校相关部门的关注, 我院大学生艺术团决心戒骄戒躁, 改进不足, 开拓创新, 在引领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 提高艺术修养和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艺术团是一个注重将创作校园艺术精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影响服务社区文化相结合, 具有强烈责任感, 守纪律、能吃苦、能战斗的学生社团组织。同时, 艺术团也是学生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平台,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 关注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 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大学生艺术团,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忻静佩.大学生艺术团的现状和管理策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8月第4期.
[2].王世平.大学生艺术团工作探析.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6月增刊.
[3].戎宇飞.当前高校学生艺术团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5月第3期.
[4].贺春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几点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杜科版, 2003年 (2) .
[5].徐复铭.加强校园文化艺术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 (9) .
【大学艺术】推荐阅读:
伦敦艺术大学08-23
大学艺术生01-09
大学艺术设计07-15
艺术大学英语06-16
大学生艺术概论10-20
伦敦艺术大学录取条件07-18
长春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11-30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05-15
大学生文化艺术06-05
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