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精选12篇)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1
一、引言
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 约有近80%的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层面, 对口就业岗位数量有限;高校层面, 部分院校培育出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这些都导致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高校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为艺术设计行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此外, 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 需加强创业教育, 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创业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培育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专业,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一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知识, 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一并习得;二是使学生在习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学会灵活变通, 以适应未来专业岗位的变动;三是指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 (包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 的同时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四是指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成果应当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意思维, 用于创新的精神, 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第二,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涉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的制定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根据该专业学生特点来培养其专业能力, 培养方案还结合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旨在提升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 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 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 旨在提升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条件。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 尤其表现在师资质量方面。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任教师中, 兼具普通高等教育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师仍在少数, 该类教师流失率较高, 需对该方面进行完善, 促使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得到同步提升;硬件设施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楼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应逐步完善, 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投入。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够助推我国打造成创新型国家。艺术设计行业能有效推动自主创新, 驱使国家产业升级, 提升我国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践创造的成果, 可以帮助这类学生开启自主创业实践、拓展自己的事业, 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 它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 在实践创新创业时它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一) 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优势。
众所周知, 文创行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相关。创意产业的具体行业有许多, 如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影视等, 均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范畴。而文创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各地为推动文创行业的发展也都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文创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 艺术设计工作主要依靠工作者的创意智慧, 创业形式多为设计工作室或设计类的中小型公司, 不需投入过多的体力、大量的资产, 只需要拥有普通的办公场所, 再配以计算机、文印设备等, 接入互联网络, 企业便可以开始运转。如若是设计业务, 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意创作, 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较为可观的效益。由此可见, 在艺术设计专业范畴开展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现为企业经营灵活、运营风险较小、投资低而见效快等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紧抓我国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契机, 利用其专业优势, 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这对于其自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 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身优势。
家庭环境方面, 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成本较高, 因此一般情况下,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 其所在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相应更加重视, 学生在这种家庭条件下受到良好的熏陶, 从小见多识广, 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 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性格特质方面, 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过程比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此外, 该类学生在长年累月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较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行为方式上他们还表现出了标新立异与敢于冒险尝试等特质。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性格特质较为明显, 他们不受约束、喜欢自由、注重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创业。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 相比朝九晚五的生活而言, 他们更适合选择创新创业。
(三) 外在的政策优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 尤其鼓励创新创业, 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各地政府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联合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推行创业培训, 国家、省市、高校举办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支持创业孵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 减免有关行政性费用等等, 这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开展创业现状
综上所示,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是可行的。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与其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一) 有意愿创业的人多, 但具体落实行动的人少。
近年来,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严重缺乏, 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文章前期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进行访谈与调研, 我们发现, 现阶段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但根据就业数据统计, 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离校后将创业想法落到实处的仅仅占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而本校毕业生中成功开展创业的学生都是先就业, 拥有了一定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 有了一定的资本累积后, 再开展创业, 学校创业教育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二) 部分同学创业所选行业与本专业无关, 这也导致创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学制为三年, 较之本科院校, 年限较短, 学生专业水平较低, 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无法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专业内找寻不到合适的岗位, 便开始在非设计领域寻求就业或创业机会, 如加入或开办考学班、开店、摆小摊等等。这类行业缺乏技术含量, 缺乏核心竞争力, 终将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 而被淘汰。
(三) 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40%。究其原因在于创业学生对创业实施的艰难和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缺乏认识, 缺乏人脉资源, 缺乏财务、经营等企业管理知识, 最终部分学生在踏入创业行业不久后又选择了退出。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同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他们集体意识较弱、逻辑思维较差等特征都阻碍着他们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型创业人才, 还应当具备许多常人不具备的素质, 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全局意识、风险意识等。高校的教育需要注意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从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成功创业。
五、结语
创业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创业能力的可持续性, 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共性, 而且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目前, 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大都拘泥于如何将创业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素养教授给学生, 至多在虚拟的环境中加以竞争和校验, 而此种教育模式很难切实帮助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我们需要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 以更加适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 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利于他们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梁淑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艺术类大学生创业[J].电影评价, 2011.1.
[2]何婷英, 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7.1.
[3]蓝少鸥.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 2010.4.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近一半的艺术类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只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但是并不了解行业的就业前景;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两者都不了解,仅有六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做到对专业与行业都很了解。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仅有不足十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对以后的职业情况和要求很了解,其余人均处于摇摆不定的朦胧状态。
在选择就业的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所看中的是要所选职业对他以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四分之一以上的人相中的是稳定而有固定保障的职业,看中其丰厚薪水的仅有不足四分之一。
而至于那些对当前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政策和发展情况关注却很少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2.2 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不强
从被调查大学生的多向选择数据可以得出:选择就业的占一多半,继续深造如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的占到将近三成,选择毕业后去创业的大学生只占不到两成,还有对于那些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选调生、服务西部计划、参军等加起来都没有十分之一。
其中大多数的大学生青睐那些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如:学校、政府机关企业等。
统计表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为了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实现多年来的梦想而萌发创业之情的,相比一下,为了公益性、社会性的理由而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仅有百分之一。
2.3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认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多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停留在初始的设计阶段,还没准备好进入社会实践。
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四成的大学生是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等去规划,从自身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出发来规划职业生涯是更多大学生的选择。
其中,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见或职业理念,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父母或身边亲人的意见,一多半大学生是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出发,其余的对与自身职业未来没有具体规划,只有随遇而安。
而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过程中,多数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准确认清自己的实力水平,有近四成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没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或培训,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却对相关方面的学习实践没有充分注意,相比之下,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以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的大学生仅是少数人,四成的大学生是以实现个人的梦想,能让自己以后生活更好等才是创业动机。
据报道,当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人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平均占两到三成,但是、在我国却还远达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一。
3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模式
目前,自主创业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已成为一个有效且重要的就业方式。
事实上,艺术院校学生开始自主创业的历史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与其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接受太多的约束,侧重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所有这些特点,造成了艺术毕业生不情愿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而是选择挑战自己独立创业。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高等教育开始流行创业教育,教育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毕业生创业的激情,导致形成一时的艺术毕业生的创业热。[2]
除了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艺术类专业特色也与大学生创业模式有着密切联系,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艺术类毕业生最大的创业空间,便是“概念创新模式”。
[3] 这种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思想进行的创业活动,适应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创业者非常规的想法可以迅速抢占市场。[4]
4 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创新教育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及时更新创新教育理念
设计创新应通过创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使大学生站在高的立足点,通过教育课程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拓宽知识面,让他们不断尝试突破,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拓艺术设计学生的设计思路。
4.2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为了紧随时代的步伐,艺术设计创新教育也应该结合设计创新教育和信息技术,汲取信息技术对于艺术设计的价值,掌握最新科技,发展数字化教育,为现代化创新教育的构建而努力。
4.3 建立科学的选拔人才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得到扩展,并同时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在人才选拔模式方面,应不断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在教学中,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时间短,学院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以供学生留出足够的个人创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灌输终身教育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运华.广东地方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02):98.
[2]姚圣梅.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05):207.
[3][4]高永良.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状况调查与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2):115-1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模式浅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成功创业 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存在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当前就业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所言:“大学生是人才,只要努力就会有就业的机会。不光要就业,还要创业。大学生要有双创精神,在校学习既要致力于创新,到社会上工作也要敢于创业。”
日前,由广州暨南大学发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创业环境和政策有效性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创业环境、创业机会与技能等5个调查指标中,中山市有3项指标居广东第一,中山市的创业环境全省最优。而作为广东省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本文将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模式,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为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方向性引导和创业准备指导,以提高创业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 相关概念界定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包含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等四要素[1]。本文涉及的“创业”,我们给它一个更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开始自主或合伙经营一个小企业的发展过程。所以本文所涉及的创业者仅指已从学院毕业的高职生,而研究的重点也在于揭示他们在毕业后成功创业并经营企业的模式。在这里还应当强调,目前针对成功创业没有统一的定义,作为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本人对成功创业的解释主要集中在“持续生存”上。
至于“模式”,它不是一般的具体形式,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存在物,是在长期实践中从多样的现实存在物中概括出来、经受各种检验并最终“定档”的结果。因此,它必然有某种个性特质,而体现这种个性特质的要素通常是模式的主题、结构与功能设定、支持系统和适用环境[2]。研究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模式,就是要从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多样性中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创业形式,并就这种形式的结构、功能、支持系统和适用环境作深入的分析。
二、高职生创业模式分析
从创业四要素中可以看出,由于创业者自身资源禀赋以及外部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均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创业者对于创业的组织模式、进入行业以及战略路径选择的不同,形成了内部资源与商业机会结合的不同方式,最终形成不同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由此便构成特定的创业模式(entrepreneurial mode)[3]。任何一种创业模式都是一个涵盖企业资源和能力、客户价值和盈利方式的三维立体模式。由于客户价值的主张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创业模式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创业者学习曲线和外部环境变迁不断演化的过程。结合 Teece(1986)的创新获利能力理论,大学生创业过程必须经过从创意产生,到创意与结构资本(如技术、设施和资金等)结合形成智力资产,再到通过智力资产商业化转化为互补性资产(主要体现在制造、分销以及营销功能等方面)的一个动态历程,才能形成一种特定的盈利模式[4]。在创业四个要素中,由于在创业者的高职生个体(团队)特质、资源的禀赋程度、创业机会的动态识别能力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直接会影响他们对创业模式的选择。就本人现有案例分析,高职生创业模式大致可化为以下几种类型:
1.积累创业型。成功是积攒出来的,积累创业就是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市场存在的商机,从小生意做起、从基础做起,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积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滚大,最后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一方面,创业者受到较高的内部制约,如创业者商业知识匮乏、缺乏创业经验、创业心理储备不足等;另一方面,创业者也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缺乏、资源受限等。这种创业模式的启动资金少,创业者可以在创业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也正是这种较低的起始门槛会使大学生们走很长一段弯路,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进入门槛低,能够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就动机,培养商业精神,锤炼机会识别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商业运作能力。例如我院2009级毕业生黄艳花,毕业后进行小本生意的创业项目,在积累创业经验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原始资金积累,现已成功开设2家品牌门面店。
2.代理加盟型。是指大学生通过区域代理、加盟营销或者购买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取得经营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资格,进行创业。当毕业生面临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商业机会,但创业者或团队自身的创业能力或经验欠缺时,常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项目定位清晰,有经验可以参考,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充分利用好公司或企业的平台资源,借助已有品牌或者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广泛结交和积累人脉资源和其他资源,从而帮助学生较快地实现角色转化,成功创业。这种模式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已有的品牌、规范的运营模式、健全的市场机制等一系列成熟的经营模式,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它分享品牌资源、分享经营诀窍、分享资源支持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者省去诸多的创业烦恼,并且提高了创业的成功几率。但是,这种模式最大的弱点是微利和同质化竞争,也会受制于所加盟的企业的一些管理规定,如果在既有的商业模式下发挥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性,寻找到新的市场,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就能够推动创业模式升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创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例如我院2009级毕业生蓝嘉明,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一定资金加盟中山某婚纱摄影公司,后成功转型升级,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摄影公司。
nlc202309012252
3.高新技术型。这种模式是大学毕业生将自己拥有的专长或技术发明经过融资,通过“知识+资本”的方式发展成企业。这种“知识”就是指大学生创业者所具备某一专业、技术特长,或成功研制的一项新产品、新工艺等技术成果;资本指的就是通过对技术专利进行评估,然后吸引投资。这种模式主要集中于科技型创业活动诸如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科技农业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等。大学生创业者利用良好的技术专长进入市场,克服资金困境或创业环境中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实现创业成功。因为高新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在这种模式下,创业者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机会识别力,能够产生良好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模式可以使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处的商业环境充满较多的不确定性,这又加剧了创业风险或团队运作成本。我院2008级毕业生阮灿明通过自己掌握的三维电脑技术,成功创立自己的品牌工作室(律动领域动画工作室),并积极与地方电台合作推出自己创作的动漫作品。
4.网络创业型。随着网络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网络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网络成为时代宠儿。互联网作为新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实现以前觉得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极大地增加了创业的多样性。这种创业模式可以是实体和虚拟的结合;也可以是完全虚拟的;还可以是一种服务。网络购物是互联网作为网民实用性工具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整体网络购物环境的改善,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在没毕业时就选择在网上开店来销售产品。
综上,不同的创业模式要求的素质是不同的,准确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利因素。高校创业教育也应积极探索新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遵循创业者学习曲线和心智成长的规律进行有组织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创业者克服线性思维,激活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同时,高等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研究方向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把前沿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创业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创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姚梅芳,葛宝山.5生存型创业理论研究6,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
[3]Timmons, J. A. New Venture Creation15th Ed[M]. Singapore: McGraw. H ill,1999.
[4] Teece, 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 1986,(15).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4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着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要素,其中S和W主要用来进行内部自身条件分析,O和T主要是用来分析外部环境。通过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实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意识和提供经验分享平台的功能。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偏重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他们自己所熟知甚至不熟知的领域创业过程中都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竞争优势,更容易摆脱传统思维束缚,大胆设想,勇于突破,打好创业开局。
2. 艺术类专业本身所具有的跨界性、专业性、灵活性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具有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专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非专业竞争者较难进入及项目可操作性较高等特点。
艺术类专业是对美的体现、加工和应用,实用艺术创造需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更多依靠专业、技术本身,对于外部物质资源要求相对较低,更易于操作和执行。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除艺术知识外综合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对于创业必备的财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尚待加强,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力和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明显不够。
上述的种种不足既需要创业者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提升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予以弥补,所以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综合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但创业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相对较高,成果容易被复制,成果收益难以获得稳定的保障。
这也造成了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项目往往有顺利的开局,但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机会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多项政策、多种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从简政放权、减税清费、激发市场活力、到多方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领域——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必然带给在其中创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更多的机遇。
(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威胁
1.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多项扶持政策和多种配套服务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不同地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支持环境还不够成熟,传统的社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迎接挑战。
2. 我国艺术类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艺术类人才的过程。
过去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高涨的创业热情,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案例化和立体化
研究表明创业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储备和拥有的专业优势、环境支持出发,考虑到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从实践化、案例化、立体化入手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
从实践入手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符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的有效尝试,单纯的理论教育不符合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够,艺术类大学生对此多反感,没有兴趣,违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教育方式很难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更加不能在能力提升上有明显效果。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科学把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专业背景为依托,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不断接轨的渠道,如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专业特长,将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于市场的认知及捕捉创新创业机会的可能。
2. 以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为突破口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运行及完善。
通过大赛及活动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擅长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演练,鼓励大学生将创新成果进行项目转化,让更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单纯的创业计划也更多是一种经营计划或者产品技术推广计划,比拼的是资源整合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想法。
3.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社团成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补充,成为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投身创业的前期练兵营。
鼓励学生社团以专业为基础,开展各项创意设计、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等专题活动。鼓励专业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培育项目,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孵化和项目扶持。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案例化
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库,探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规律、创业的独特优势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突出问题。案例化的过程本身是促进创业个案分析成果向艺术类专业创业教育的转化,同时更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意识和提供经验分享平台的功能。
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力量,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引导者队伍,创业的行为过程,将创业教育重点放在研究创业的行为过程上,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为第一要义。设创新创业企业家讲坛,以企业家经典案例为主线,结合社会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艺术项目商业运作要素等,形成具有艺术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库。
(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化
基于艺术院校的特点我们希望更多学校以外的企业、创业扶持机构来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实现校园孵化与社会扶持创业体系的合力运作。
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引导与指导,促进企业与校方在项目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资源对接。
依托大学生科创基金、天使基金,对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基金支持。努力扩大社会效应引起更多社会投资力量的关注,从而实现项目的有效转换。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正在逐步从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过渡,这既是应对近年来“艺考热”造成的生源过剩、对口工作岗位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艺术教育投入较大导致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就业困境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也是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切入点的重要体现。通过实践化、案例化、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我们希望能够搭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能够帮助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加深对创业的了解,转变就业思维;能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储备一定的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必备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迈向更坚实的就业、创业之路。
参考文献
[1]许明飞.设计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J].才智,2010(08).
[2]周宝松.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2(01).
[3]张奕蕾.独立学院新形势下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探索[J].企业导报,2010(22).
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5
随着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我们如何适应自主创业这一新趋势,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倪芳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技术学院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为了要创办公司
★ 为了创业还是通过创业的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 创业 开小吃店计划书
★ 开网店创业注意事项
★ 开展创业活动主持词
★ 创业公司如何创新
★ 公司创业方案
★ 公司创业计划书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6
摘要:艺术大学生创业是在当代中国艺术大学生的一种新的就业方式,也是我国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的纲要,推动艺术大学生创业的稳步前进,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项。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高校对于在校艺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关乎国计民生,应明确对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培养的责任感,努力做好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培养研究的工作。本文通过对高校创业项目和政策的解读,分析现代创业的背景,为促进现代高校学生创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艺术大学生创业;创新;高校创业基地
艺术大学生创业是在当代中国艺术大学生的一种新的就业方式,也是我国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的纲要,艺术专业的艺术大学生创业更是推动国家战略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项。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优秀的艺术大学生选择创业无疑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进一步经济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对于在校艺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关乎国计民生。高校应明确对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培养的责任感,努力做好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培养研究的工作。
一、建立艺术高校创业团队孵化基地,完善相应运行机制
联系艺术学生专业特点,建立艺术高校内部的创业基地,从根本上讲,是由学校主动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模拟平台,创立的宗旨是深化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在校艺术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学校内部专业指导教师或者由学校聘请的相关人士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校内团队合作的创业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调研,自己提出的具体创业项目和计划为载体,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应当由学校领导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同时应当由学校派遣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以相应的创业课题为单位,学生自由组成团队,或者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另外,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建立校内实习或实训基地的进程,培养方向应当由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主。学校应当时刻关注创业团队孵化基地运行的各种问题,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相应制度,在制度创立之初,所面临的问题应当主要会集中在学生团队的合作任务上,引导帮助学生团队完成任务使高校的重要责任。学校应当努力协调各方面关系,改革相应的运行方式,不能使制度固步自封,停止不前。
二、把握艺术大学生创业专业特点,加大高校培训力度
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要着重关注其专业特点,根据所学专业内容制定相应创业构想。高校要督促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要经常开展创业研究学习,同时,创业团队如果要模仿一个小型的企业,而且要保证其自身长期有效的运转,即需要在校艺术大学生拥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例如,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新兴市场的调研与开拓,需要丰富的市场拓展及营销知识;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需要有扎实的企业会计技能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具备要求每个团队成员不光要学好自身的专业课程,也要主动积极的了解与自身承担的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创业能力,这也是保证团队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艺术大学生并未走出校园,社会经验不足,在创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团队内部应当有合理的分工措施,领导者应当有极大的号召力以及感染力,其以下应当还有财政,销售,广告等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即充分调动部门间的合作能力。艺术大学生普遍创新能力强,激情高,但是容易偏激,合作意识淡薄,学校应当进一步的帮助引导,分析艺术大学生团队创业的优缺点,在逐步的创业工作中不断完善创业团队的综合实力。另外,一般在艺术大学生团队创业的过程中,启动资金不足将是一个重点问题,这也是实际创业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成为创业发展过程中最明显却不易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对于企业或者团队内部机制运用的不熟练性,导致内部处理事务的效率不理想等等,所有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学生创业团队自主解决的基本点上来,努力寻找合法的吸收资金方式,可以采取吸引简单投资的方法,逐步的解决初步的资金问题。内部的学生管理应当以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学校和指导教师应当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在团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让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实践中逐渐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和创业经验。高校在落实艺术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进行培训与在校艺术大学生相关的创业技能,可以通过课外课程讲解,实践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在校艺术大学生是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只有通过高校正确的培养与引导方式,才能使艺术大学生创业的前途更加光明,高校的内部培训是在校艺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一步,也是提高创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应当逐步提高责任感,努力把艺术大学生创业孵化的这项工作完美推动。
三、结语
艺术大学生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活力的重要一项内容,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高校身负培养艺术大学生成才的重任,应当努力创立艺术大学生团队创业孵化的平台,以平台的交流培养作用于更多的有意愿创业的艺术大学生,同时让有能力有希望创业成功的艺术大学生得到一定机会的培养与锻炼,成为对艺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又一次创新,在培养制度上和方式上的飞跃。高校应当时刻明确创新平台应当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理念,不能只重视理论培养,放弃实践的方式,创业的任务应当主要交给在校艺术大学生来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在校艺术大学生的优点,也同时在实践和完成团队任务中,使在校艺术大学生逐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高校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国爱,徐霞云,徐朝亮.高校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08,7(2):147-150.
[2]陈笃钦.关于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新思考——以福州大学的探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8-10.
[3]金燕,陈文章,丁丽群.农业高职院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3(4):53-55.
[4]刘堂卿,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26(6):12-14.
[5]苗晓辉,发挥艺术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作用开展在校艺术大学生创业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0):51-52.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7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有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后备保障。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对人才类型的渴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高校的培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其中要求最为激烈的便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简言之也就是对学生创业潜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研究, 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到社会创业的机遇,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决策;还可以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中的所遇到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理应成为现阶段师范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一、开展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统计中, 2014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727万, 相比较与有“史上最难就业季”之称的2013年, 还多出了28万人。近几年, 我国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只有70%-75%的初次就业率, 未实现就业约有165万人, 就2013年期间也仍有740万人需要进行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经表露无遗, 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 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是符合社会现实就业形势、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大学生创业是拓展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大学校园是没有个学生结束学生时代而转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 但是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光环黯然失色, 再加之经济发展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就更加黑暗。师范院校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化解大学生“夹心饼干”的尴尬地位, 就必须要积极把握社会发展机遇, 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通过自行努力去获得生存, 简言之就是进行创业活动。这也就是要求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在另外一个意义层面上来说, 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实施, 也可以有效地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工作岗位, 为学校的就业率形成保障。
(二)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方面, 我国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 也基本上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马克思认为, 社会是人的集合, 未来社会的自由发展首要要取决于人的自由发展。而在我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指出一切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上, 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则更应加强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做到教育事业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基于此,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 师范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教学, 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一) 大学生创业素质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个体心理活动特征, 最终通过思想和行为上外化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的沉淀,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创业的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苦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毕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 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时即便有效的进行了克服, 最终可能还是会走向失败, 因此,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宝贵。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生活物质条件也都相对较好, 经受的社会磨难少之又少, 从小有家庭和社会的庇护, 阅历和经验也比较缺乏, 在新环境的适应上和困难挫折的解决上, 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十分薄弱。而在师范院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 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也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而且, 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也可以客观而理性的对真实的自己形成了解, 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残酷以及创业的艰难, 从而形成健康、谦虚、坚韧的良好素质。所以说, 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过程。
2. 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提前条件, 属于大学生心理层面上对创业的认识、分析过程。具体是指大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的动机、意向和愿望, 是推进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也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欠打驱动力。因此, 要想实现创业梦想, 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的过程是实现就业的过程, 也是对自我锻炼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创业为自我培养的形式, 不仅可以让自己赢得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创新以及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巨大的贡献。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代, 对于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上, 既带来了挑战也同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就说, 在进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上, 要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实现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以及就业的多元化。
(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
1. 专业技术能力
每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长久地发展, 其都必须要具备一技之长。对于大学上而言, 也就是要熟练掌握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力, 或者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家来看, 他们几乎也都是由技术领域逐步向管理领域晋升的, 所以说, 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2. 组织领导能力
一个出色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较高的领导统筹水平, 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用人能力。能够灵活的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协调、统帅, 甚至还包括对非人力资源的使用和调度。此外, 这样的创业领导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公司企业组织机构的整体设计安排上, 如不同岗位的员工安排、不同员工的职能安排等等。
3. 社会活动力
社会活动力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在诸多的社会实例也可证明, 拥有加强社交能力的创业家一般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甚至能占据其成功要素的80%。因为, 当人和人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 很容易从别人的长处中获得学习, 对于创业者来说, 许多的创业点子也多是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 而且, 朋友圈的大小也会对企业业务范围的大小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4. 市场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创业项目设计的好, 便会使整个的创业事半功倍, 但由于现如今市场发展的程度较高, 分工也比较的详细, 所以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寻找到空白点尤为困难。所以说, 一个优秀且能获得成功的创业者, 对市场的判断力则就必须十分敏锐, 正确的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出适合创业的项目、地点和人才。除此之外, 创新能力也必不可少, 对于国家的建设而言, 创新能力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形成有效地保障;对于创业者而言, 创新能力则属于一种学习和打破常规的发展精神, 可以有效推动创业新局面的开启。
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上, 仍然滞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而最主要的表现为教学的过分功利化。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也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首先, 要对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形成理性认知, 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起非功利化的现代创业教育理论, 在教授创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 教师也必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保持自身思想理念的先进性, 及时依据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式的变化更新完善教育理念;最后, 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对大学生形成信心,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创业潜力, 在教育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从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品格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例如在云南师范大学中, 学校就针对创业教育活动制定出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等, 将对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深刻落实到了学校政策上,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营造良好的师范院校创业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固然是所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 但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也同样能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形成一定的保障作用。纵观各大师范院校的创业文化建设, 无外乎以下四种最基本的形式, 以“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就学生青春梦”为例:首先是在精神层面上, 也就是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构造中, 要积极烘托出与之相适应的气氛, “人才引领, 科技先行, 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 开放融合”的创业理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便是最好的精神鼓舞。此外, 江苏师范大学还在校园中设立起“创业教育网络课堂”, 在完成教学的功能外, 也对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相关项目计划进行了公布, 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也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 不仅可以规范学校的创业研究工作, 也能够对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一定行为上的制约, 有效地支撑着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行。江苏师范大学便在国家和江苏省的创业要求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创业基地建设办法》等等;再次是在物质层面上, 江苏师范大学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创业先锋班”、“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学金, 在两年的时间内投资139万元, 成功资助了16个创业项目, 其中文学院栾思宁同学的“伊香沁人香薰馆”以及体育学院张天君同学的“徐州胜阳天恩养兔合作社”便是最好的实例;最后是在行为层面上, 主要强调的是舆论压力而带来的创业上的精神激励, 也就是通过对优秀创业项目的表扬, 来有效激发其他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创业热情, “赢在校园”创新创意创业系列活动就是这样的舆论环境, 但同时也是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筑梦”的有效途径。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创业教育案例中, 启示有二:第一要积极在校园中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 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上的重视, 此外, 也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创业典型,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性作用;第二, 要对所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形成冷静、客观的思考, 对失败的案例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三)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离不开校园的教学课堂, 但同样也不能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因为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上的获取, 还应该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教育, 我国在教育实践环节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上, 师范院校要在尊重课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基础上,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在南京师范大学中, 其就依据各个学院的专业性质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 例如商学院的“环宇杯”商务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ERP沙盘大赛, 还有全校性质的大学生暑假创业夏令营活动等等。
摘要: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上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师范院校的传统就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这样的发展趋势, 也是在对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出的一次全新要求。本文就在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分析上, 简要阐述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及其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华, 李宏国, 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01) .
[2]吴俊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华章, 2010 (29) .
[3]沈冬杰.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2) .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8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点是大家公认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 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世界, 没有互联网, 人们的工作、交流和休闲旅游等都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困难。互联网对学生创业的影响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 就是“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之所以这么说, 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 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整体网民规模继续增大。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 为24.6%。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对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 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数据都向人们显示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 这也就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行性, 如图1所示。
2 高职教育的现状及网络创业形势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截至2014年底,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 在校生1006.6万人, 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
21世纪是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的新时代。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各地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选项有很多。与传统的实体商店相比,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自由支配度高、选择机会多、网络人气旺、市场广阔等独特优势, 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相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62.23%, 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 而研究生仅占1.45%。因此可以预见, 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 正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然而, 面对着浩渺的网络海洋, 高职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网络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网络创业融资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网络创业知识培训, 让学生树立网络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创业初期到创业过程中、后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初步的了解, 或掌握相应的知识, 化解网络创业过程中的难题。
3 网络创业意识的培养
网络创业并不是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么容易, 其中有机遇, 有挑战, 也有风险。要想在网络创业中取得成功, 首先要在创业前树立起相关的创业意识, 从而在创业过程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规避风险, 然后才能在网络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做一个成功创业的弄潮儿。具体说来,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分析市场, 掌握机遇的意识
自2003年以来, 网络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民的数量、消费次数不断增加, 网络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网民中又以80后, 90后的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敢于创新, 故而成为网络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此同时, 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网络创业成本低廉, 积极参与到无限商机的网络创业中。但创业之初的激情在遇到现实的问题后, 往往很快被磨灭。因此, 创业之初或在校期间, 就要首先树立分析市场, 发现机遇的意识, 掌握市场动态, 找出市场规律。如开网店, 就要先了解什么商品受欢迎, 销售的技巧有哪些, 目前网络上同类店铺有多少等等, 或是通过一些模拟的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市场, 分析市场, 才能在之后的实战中迅速找准商机, 立于不败之地。
3.2 培养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的意识
与所有的创业过程一样, 网络创业也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道路。只有在克服了这些困难, 坚持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持之以恒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才能笑到最后, 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是充满激情的, 向往着开创一个新天地, 打开一个新市场。然而, 没有好的创意, 没有好的项目, 激情很快会被市场的大浪浇灭。如何寻找机遇, 找到市场需要, 同时也是自身能力可及的产品, 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就要考虑或学习的内容。
(2) 创业资金的筹措方面。在校或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没有很多的创业资金。有的资金是从父母处借来的, 有的是贷款得来的, 还有的是几个大学生共同创业, 大家共同筹集资金来成立一个公司或网店。而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业一旦遭遇困难, 就会支撑不下去, 导致创业无法继续进行, 从而半途而废。
(3) 创业模式的多样性方面。由于缺乏网络创业的知识和技巧, 高职学生在网络创业方面容易跟风操作, 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千篇一律地选择开网店卖服装。卖什么样的服装, 销售对象是哪些人群, 定价多少合适, 又有多少管理费用等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在创业开始前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知识的引导, 让大学生能够充分挖掘网络市场的潜力, 采取多样化的网络创业方式, 势必会增加网络创业的成功性。
3.3 培养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意识
创业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学习之外工作过程, 而应该是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辅助, 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夏守慧把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描述为:学习——网络创业——发现不足——有针对性的再学习 (夏守慧, 2010) 。现实生活中, 很多高职学生却把两者孤立开来, 认为学习与创业不相关, 或创业用不上专业知识, 因而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 把注意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创业上。这样既不利于在校的学习, 也不利于自己的创业, 而且有可能造成两头空的结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 同时还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授课内容上增加创业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 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相融合起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打好基础。
4 网络创业的一点建议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职大学生处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正面临着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好时机。然而这其中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利润与亏损也许就取决于一个念头和一个营销策略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要进行网络创业, 除了应该具有上述的几个创业的意识之外, 还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首先,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时, 需要选择低成本, 风险小, 容易操作的项目, 不能在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利润或急功近利。如何选择项目, 一个靠自己对市场的考察和调研, 二要靠对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的咨询与请教。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进行该创业的恒心和毅力, 因为只有不怕苦, 不怕难, 坚持到底, 才有可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其次, 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业。自身的优势包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如营销, 电子商务, 沟通技能, 管理技巧等;也包括周围的人脉资源, 资金的准备以及其他市场资源的掌握等方面的优势。只有在创业时, 拥有了这些优势,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在创业的道路上减少困难, 少走弯路。
网络就像是一个浩渺的海洋, 其中既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根据媒体报道, 仅2015年双11一天, 中国网络销售的总额就达到了912亿元。这说明网络创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或有能力进行网络创业。成功的网络创业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从意识形态、政策扶持、思想态度及课程准备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具备了所有的这些条件, 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职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网络创业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夏守慧.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商务, 2010 (11) :58-59.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9
由于种种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要远低于高等院校,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环境下其在就业方面会遇到种种困难。 一些学生转而创业, 收效良好。因此, 鼓励高职学生以创业促就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学生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分析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并从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欠缺、创业经验不足三个方面来分析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最后从宣传国家新政策, 营造创业环境, 提高学生创业意识;进行校企合作, 实施创业模拟,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组建创业社团, 进行创业指导, 丰富学生创业经验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展开详细论述。
二、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创业无论对于其自身而言, 还是对于社会而言, 都具有重大意义。
1.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虽然国内外经济增长形势一片良好, 但依然存在较多企业面对外部市场需求不足而裁员和小规模经营的问题。同时, 随着高校扩招,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高职学生由于竞争力较弱, 在就业方面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因此, 转而进行创业不外乎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以使学生不必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 而且更容易实现自身的价值。
2.对于社会来说。当前全球经济总是出现波动, 消费疲软, 经济增长的途径单一, 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遇到困难。而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对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形成一个有力的推动, 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 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参与, 缓解就业问题, 使高职就业困难暂时得以减缓。最终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杠杆作用, 以减轻政府就业服务工作量, 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虽然创业意义重大, 但创业必定是有风险、高难度的, 以目前高职学生的情况而言,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创业意识淡薄。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也需要创业者“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愿。但是, 由于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 也需要一定的投资, 所以很多高职学生受到重重阻力, 更倾向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创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欲望。一项调查显示, 大学毕业生希望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 创业比例不到1%。这种淡薄的创业意识使得高职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选择创业并为创业做准备。
2.创业能力不足。不可否认, 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着一部分人愿意创业, 有着强烈的创业心, 也为此不断地筹集与准备, 试图能在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但是这些学生通常没有足够的准备, 他们欠缺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 并不知道如何创业, 从何处下手, 甚至有些学生虽准备创业, 却连创业最基本的计划都没有, 对于市场的考查也几乎为零, 对于后期企业的管理、资金的来源、市场的开拓等问题都处于空白, 使得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即使历经磨难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也会由于能力不足而致使所创办的企业夭折。
3.创业经验欠缺。创业并非说的那么简单, 它不仅需要创业者的热情、能力、资金、市场、政策, 还需要创业者的创业经验。一些有着多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尚且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创业失败, 更不用说毫无经验的高职毕业生了。高职毕业生没有经历过创业, 因此在经验方面十分欠缺, 很多人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在创业, 热情一过, 创业就会被搁置。即便是没有丧失创业热情, 也经常会面对创业之路上的重重阻碍, 这些阻碍都需要创业者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才能泰然处之。因此, 对于刚刚毕业的高职学生而言, 创业经验的欠缺也是制约其创业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高职学生在创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问题, 导致其创业难、创业失败。因此, 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出努力, 广泛宣传国家新政策, 营造创业环境, 提高学生创业意识,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实施创业模拟,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并组建创业社团, 开展创业指导, 丰富学生创业经验。通过多方努力, 使高职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更具优势。
1.宣传国家新政策, 营造创业环境, 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比如免征企业所得税、简化贷款程序、提供低息贷款、免费保管人事档案等, 这些新政策对于学生的创业来说十分宝贵。为此, 高职院校应多宣传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 举办创业讲座、张贴政策条文、进行创业标语宣传、进行创业项目课题研究、开展创业咨询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对创业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与国家的认可, 长此以往, 学生耳濡目染, 就会逐渐产生创业的意识。
2.进行校企合作, 实施创业模拟,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而言, 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首先, 要积极践行校企合作。因为企业的运营经验、人才培养与评估、资金运转、市场开拓等都已比较成熟, 将学生置于企业中, 可以使学生深入工作岗位, 感受体验创业氛围, 学习提高创业技能。其次, 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 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最新生产设备、科研成果, 同时接纳一部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第三,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中心, 规范创业项目评审程序, 选择优秀创业项目进入中心经营, 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第四, 高职院校应夯实校企合作平台, 促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 吸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管理骨干等组建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 邀请他们参与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更好地解决校内外创业教师培训、兼职和校外创业基地建设等发展难题, 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持, 逐渐形成与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最后, 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实施创业模拟, 利用校内创业、创业构想、创业计划、网上创业、创业课题、创业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使其更乐于创业、善于创业。
3.组建创业社团, 进行创业指导, 丰富学生创业经验。针对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建创业社团 (或创业俱乐部) , 吸引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加入, 在社团内开展各项创业准备活动。比如, 学习创业知识、进行创业项目交流、进行创业政策宣传、播放创业内容的相关视频、模拟创业、开展小规模的共同创业、进行网上创业、给予会员创业优惠、进行手把手创业指导、利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工厂和农村开展顶岗实习……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 学生与创业密切接触, 了解了更多的创业知识与政策, 拥有了更多的创业经验, 在今后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从容面对。在这个过程中, 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观察与指导学生为创业做准备, 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实施自主创业, 挖得第一桶金。
五、结语
大学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阵地, 其应该成为创业者的摇篮, 但事实上,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就业率而对学生做出种种束缚, 成了学生创业之路上的绊脚石。大学中好不容易有学生经过长期的、尖锐的思想斗争, 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对于这样处于犹豫徘徊中的创业学生来说, 高职院校扶一扶、帮一帮, 也许就能让他们创业的脚步变得更坚定、更快捷;相反, 如果是压一压、拦一拦, 那么刚刚迈出的第一步也许就成了最后一步。创业教育是利国利民利生的好教育, 尽管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 但只要我们这些创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指导、不断去总结, 宣传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 实施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指导, 久而久之一定会形成一套适合中国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 也一定会为创业创新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金石.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J].黑河学刊.2010 (10) .
[2]罗小秋, 殷开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0 (05) .
[3]王玉国.浅析职业教育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 (04) .
[4]李蕊, 郑炳章, 赵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09 (02) .
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篇10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开展10多年了, 但由于受长期固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影响, 我国许多地方高校对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仍然把握不准, 许多高校领导不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视创业教育为“非正规教育”。同时, 许多大学生本身也往往由于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和怕吃苦的思想, 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也不愿意参与创业教育。有学者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0所地方高校内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问题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12.1%的学生经常思考创业问题;仅有6.9%的学生经常为将来自主创业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知识;仅有13.7%的学生对大学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感兴趣。另据“大学生创业调查及创业指数研究报告”显示, 通过对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1274名在校大学生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MBA等) 的调查, 得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指标为61.2分, 创业准备分值为48.2分, 虽然不及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生, 但相比而言, 其创业意识远远高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创业意识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创业教育水平低
上世纪90年代末, 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出现, 成为我国大学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都是局限于部级高等院校, 地方高等院校甚少。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 我国地方高校仍然停留在以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观念层面上, 形成了以教材———教室———教师为核心的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无疑会造成学生单一、线型、片面的知识结构, 不利于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严峻现实面前, 虽然这一教育观念有所改变,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仍然没有被提到重要日程上, 在执行过程中, 没有系统的计划, 也没有考核评价体系, 导致前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 地方院校更是零散和不系统, 创业教育往往仅局限在组织学生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比赛, 或仅局限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或使创业教育停留在一般的商业活动层面, 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升, 可以说, 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师资力量缺乏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高等院校本身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与部属院校相比, 存在较大差距, 现阶段各个地方高校都在扩招, 许多地方院校学生人数太多, 师资严重不足, 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基本的教学都有一定难度, 所以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而且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 教师本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训练和相关实践, 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基本属于“学工系”, 即主要是由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来进行创业课程的教学, 这样导致创业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4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有关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做了积极的倡导, 但对于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价值意义、社会观念等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得到的社会支持还远远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化参与程度低, 许多企业不愿意参与创业教育;二是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体系不健全, 创业所需风险资金的来源和途径相对狭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发展;三是作为地方高校, 受自身条件限制, 也不能为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搭建一个好的平台。种种因素使得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重定位、抓建设、造环境: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应然之举
有效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也是地方高校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地方高等院校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趋势, 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1转变观念:从正确定位做起
近十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提前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重心的转移和重新定位, 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实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地方高校主要是省、市属高校或省市共建高校,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 这些高校大多处在地级市区域;从人才培养上来看, 这些高校大多是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科型院校, 少数是兼有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该是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都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无论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 都是为了让毕业生找到工作岗位, 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如果学生找不到他们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 也就是说, 学生如果不能实现就业, 其培养目标也没有真正实现。国外关于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 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创业教育之所以成为当今人们瞩目的热点问题, 不仅因为它是促进就业最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且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 是推动人才成长的时代趋势。因此,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 地方高校必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就业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增强能力:从课程建设做起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地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目标的实现, 着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围绕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和组织教学, 其突破口和实施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 要设计和建立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经过10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 我国一些高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经验, 但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还处于相当不成熟的阶段, 地方高校更是如此。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和体系建设中, 除了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高校的经验外, 还要注重国外的经验, 如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经验,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形式 (如模块课程、单一课程) , 选择适合自身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类型 (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以及课程设置层次 (如学士学位创业课程、专业硕士学位创业课程等) 。同时, 要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材。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 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 既要有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 要根据各自特点建立多样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3提高质量:从师资队伍做起
创业教育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形式, 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与能力要求必然更高。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数量不足的实际, 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地方高校应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 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 鼓励和督促现有教师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和创业教育水平, 自觉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另一方面, 要加大外聘教师的力度, 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等方面的资源, 聘用一些实践经验丰富、创业能力强的成功人士充实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4改善环境:从制度建设做起
国际经验表明, 鼓励劳动者创业首先要改变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国际劳工组织KAB项目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腾顿在2007年“KAB创业教育 (中国) 项目年会”上指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但是, 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还缺少创业的基础设施, 即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设施;二是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 要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必须从制度上做起, 要重新审视现行规定和制度, 不适应的要废除, 不完善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还没有制定的要尽快研究制定。党中央十分重视创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就业促进法》中第七条提出,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当务之急是各地各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和细化的措施, 有效地保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与高校长期有效地合作。在高校内部, 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基本条件, 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徐红, 邓银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心态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02) :134-136.
[2]梅伟惠, 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 2009 (04) :67-72.
[3]张祺午.创业时代中国的步伐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5) :56-59.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的做法还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践创业的学生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展开探讨。
1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存在的误区
(1)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2)把创业看成是学生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因素,一些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教育现状与社会当前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2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2.1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
2.2建设专业化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2.3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篇12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结合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在能力上达不到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在学校教学中,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教学不重视,仅仅以课本上有限的知识进行教学,没有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用到学生的教学中。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的提高,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减轻学生压力,培养社会新型人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大学生当前的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就要从教学中学生对就业创业的的理解上、态度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着手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比较弱。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育的模式的影响,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大部分只是还是依赖于书本上,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最多也仅仅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就业创业教育这一方面的丰富经验,所以对于学生在就业创业教育中不能提供太多的帮助和学习上的指导,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资源上的缺乏。在当今社会提倡新型人才的影响之下,艺术类院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的教学目标落实下来,引导学生勇敢创业,多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共同提高。
二、艺术类院校要合理利用教师资源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指导,若果学校缺乏有关方面的教师,那么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学校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院校教育中,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自身的创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学校中建立专门的就业创业学习小组,为教师更好的实行教学任务创造条件,学校要定期让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方向,要求教师不但能讲授专业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在教学中,要建立合理的教师培养考核机制,促进艺术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教学之余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学校要适当加大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让教师及时掌握最新教育形势,从而进行教学安排。学校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种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教育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以及自身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好坏,教师自身有了高水平的专业创作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创业的内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培养创业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打下基础。
三、在学校内为学生构建就业创业活动平台
在学校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造就业创业活动平台,从而锻炼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创业比赛、知识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创业。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知识上的教学以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知识整理、自我创造能力培养等,使学生能在艺术学习中达到正真的高水平;在活动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活动。学校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大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业培训计划,利用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风险小、见效快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随着近年来社会上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不断重视,学校在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各方面的教学有着很大责任。在艺术院校教育中为学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有足够的心理面对就业,以积极的心态面向社会,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自己就业时能准确定位,做好准备。在学习中大学生要端正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平时注意收集就业信息,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在学习期间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面对挫折要适时进行调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当今高校毕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率,缓解其就业压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制约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因素,应采取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等措施引导、促进其就业、创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孙玉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社科纵横,2014(11):155-156.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推荐阅读:
90后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不搞艺术卖包子10-12
环境艺术创新创业规划09-26
艺术培训中心创业计划书11-12
大学艺术07-15
学生艺术素养06-28
伦敦艺术大学08-23
学生音乐艺术08-26
大学艺术生01-09
大学生艺术概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