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2024-10-09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通用12篇)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

1. 问题提出

公共课心理学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理论素养、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教学技能的训练。但目前,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传统的心理学教学效果很差,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学。进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学学习状况如何,有什么特殊的学习需要等问题值得调查,这将为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2. 研究过程

2.1 访谈对象的选定。

从邢台学院06、07美术系、音乐系师范学生中随机选取20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大二学生10名,大三学生10名;美术系学生10名,音乐系学生10名。

2.2 研究方法。

访谈法。

2.3 研究步骤。

2.3.1 准备阶段

拟定访谈提纲,内容涉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教师印象等。

2.3.2 实施阶段

个别访谈。通过访谈,获取艺术类学生学习心理学情况的原始资料。

2.3.3整理阶段

对原始资料加以整理总结,进行定性分析。

3. 结论

3.1 艺术类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本身不感兴趣。课堂之外很少关注心理学知识。

3.2 艺术类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对心理学课程学习很不重视。

3.3 艺术类学生反映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联系,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目的也并不明确。他们平常关注的是带有趣味的心理测试、游戏等。他们希望将艺术专业学习的相关知识穿插到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3.4 艺术类学生普遍反对单调的讲授式教学,更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

3.5 艺术类学生追求考试简单化,期望教师注重平时学习的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

3.6 大多数的艺术类学生认为心理学课的任教教师还比较认真。

4. 讨论

4.1 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追求独特与个性,创造性强却自由散漫,无视纪律,学习的随意性强等。同时艺术类专业教学是单元制,没有固定教材。这些决定了他们普遍关注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程的学习。

从心理学教材、教学、教师看,在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到这个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教学理论性太强,和专业联系很少,方法又单一,加上自身文化底子薄,学生当然听不进去。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少,造成教师只管讲,学生不怎么听。

4.2 对心理学课程价值的看法的个体差异。

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对心理学价值的看法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学的学习对自己完全没用,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益处。如美术系一名大二的学生表示,心理学的学习使他作画时心态更平静。音乐系一女生也认为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她增强了唱歌的勇气与自信心。但更多的学生则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心理学对于学习、生活都没有帮助。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大部分艺术类的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重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

5. 建议

5.1 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学教学,要精选教材和教师。

一方面,心理学教材应避免选用纯理论的学术性教材。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要开朗、热情、宽容,有沟通能力。

5.2 转变对艺术类学生的偏见,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特殊需要。

教师要从心里接受艺术类学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改以往“发愁给艺术类学生上课”的旧观念。同时对讲课内容要筛选、精选,尽可能与艺术专业学习相联系,尽量贴近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实践性和示范性。

5.3 灵活运用各种授课方式。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的制作上追求图、文、声、像结合;可采用课堂讨论开启艺术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组织学生观看基础教育中艺术类课堂教学录像;可设置教学、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寻求解决应对方案,在实际活动中传递心理学知识。

5.4 课程评价应侧重过程性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结合艺术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平时实际学习表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弱化考试成绩在学生个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

5.5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肯定心理学学习的价值,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课后要多读一些心理学读物,丰富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

摘要:为有效地进行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本文作者对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收集了他们在心理学学习中的信息并进行了定性分析, 整理出了艺术师范生心理学学习特点。

关键词: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学学习情况,访谈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2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个性、认知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常规专业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同样可以表现在外语学习上.为此,应找出与艺术院校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风格,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 者:周海燕 ZHOU Hai-yan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外语部,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7(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学习风格   艺术专业   外语教学   认知风格   个性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3

关键词:艺术类院;学生特点;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08-02

一、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1.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

从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家庭从孩子很小就重视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艺术在家长的眼里不仅仅是孩子业余生活中的一种兴趣爱好,还是孩子今后步人高校的一块敲门砖,可见艺术教育给我国教育整体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是重大的。加之近几年社会形成的“艺考热”现象和我国的各大艺术类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成为艺术类院校的普遍现状。从现状上分析,这是由两种原因引起:其一,较多艺术生是从小就进行专业艺术训练,刚开始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比较好,但是为了能够在艺术类道路上有所发展,常常放弃学校的文化课去参加各类的艺术学习、比赛和学校提前批次考试,文化素质明显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其二,一部分学生因本身成绩就不够理想,对自身的文化学习能力也没有充足的把握,相对于艺术院校文化要求相对稍低,不得不采取弃文从艺的措施,中途改变学习方向,用突击的方式为自己在艺考中争一席之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变得宽松,缺乏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导致艺术生自身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艺术类院校与文化类院校学风相比相对涣散,教育管理者难以对艺术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2.追求个性化发展,缺乏集体主义荣誉观

从艺术类学生入学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入学前培训费用较高,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见识面广泛。在前期的专业素质培训中,他们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培养潜力较大,所以与一般综合类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有着很高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再者艺术本身就需要一种平和、自由的环境,他们性格普遍活泼好动,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才艺。不过自由也是一种法度下的自由,他们性格张扬的一面也时常会表现出来,个别学生也会过分强调自由,通过自我的展示来彰显个性,抵触集体活动,漠视校规,不懂得去尊重别人等。

3.心理抗压能力偏低,自我管理方面欠缺

由于艺术类院校排课宽松,课余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于大量的闲暇时间安排比较盲目,纯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掉的时间较多。在心理素质方面,他们存在跟风心理、依赖心理、盲目心理,当所在群体中的个别学生迷恋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时,其他人也会有效仿意识,没有理智、自觉、认真地思考过,如何积极创造性地丰富自己闲暇生活,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2。。

二、规范校园制度,开创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1.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奖学金作为高等学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奖励学生的制度,在学生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奖学金的发放,目的在于通过奖励刻苦努力、认真学习钻研取得显著成绩并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以促进学校学风的整体优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奖学金设置的奖项丰富,除了国家、省级奖项外,还设置名人奖学金,如刘海粟、孙瑜、谢海燕、亚明等。但是由于奖学金涉及到经济利益,许多学生也会因为奖学金的数额变得功利起来,如此的做法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劲头,但也存在部分隐患。

2.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监督

学生干部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与枢纽,又是学生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的作用主要是服务学校师生,助益人才培养。所以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对学生干部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由于艺术类院校的特殊性,学生干部的行为模式时刻影响着校园整体的精神面貌。首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上不容忽视,教育管理者挑选学生培养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筛选与衡量:一是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诚实守信,时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较强的责任意识,及时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三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处事时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四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与提炼,掌握一定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其次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充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力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等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制度。不过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工作经验,大部分的艺术类高校都没有实行有效全面的学生干部监督机制。

3.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直以来都被高校工作者所重视,艺术类院校也不例外。大部分高校都创建了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科室等一些封闭性的咨询场所,不过历来是收效甚微。笔者所在的艺术类学院每年都有心理普查的项目,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逐年递增,相信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艺术类学生往往单纯率真,心理防御能力差,怕与外界接触交流,这些都是导致艺术类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一些导火索,不过更多的因素还是生活、情感与就业。很多新生刚步入校园,往往难于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容易迷失方向。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更趋向于自主,与严格单一的高中学习体系不同,更需要自我约束,不但好多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细致的规划,最终考试成绩不合格,感到对父母的亏欠,最终自暴自弃。

三、构建管理体系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1.以学生为本,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

引入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培养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的综合体现。由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教育管理者不能一味地刚性要求,而是要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真正地走入他们的世界,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他们的生活,从死板机制的管理体系转变到科学化管理目标。学艺术的学生大部分重情感、讲道义,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他们信任你、喜欢你,他们便会主动地配合你的工作。针对这一特点,教育管理者还应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到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其实不管是哪所艺术类院校,只要我们在工作上多付出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恒心,收获的一定是满满的快乐。

2.加强学习与监管,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当前艺术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更偏向于管理者的经验与直觉,缺乏专业的素质,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年龄比较年轻,缺少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本科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工作的留校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系统业务培训;另外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中调配过来,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渗透力有待加强。由于之前从事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大部分学生无暇顾及,往往这部分学生恰恰需要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这就导致学生工作缺乏说服力。当然仅是拓宽学习标准还是不够的,由于日常工作繁琐、艺术类高校的学生难以管理、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依旧很大。

四、总结

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刍议 篇4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路

1.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 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 又要注重艺术类院校的个体性和特殊性,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最终实现双赢。大学生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加强指导, 强化管理趋利避害,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使网络成为思想教育的新载体, 这样就可提高管理的效率, 以适应现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校方应充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应对此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建立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使其对社会、人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教育的理念, 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管理者来说,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说, 思想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 思想教育工作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应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发挥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喜好和独立性, 以平等、理解、友好、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身心的畅快、个性的张扬, 这样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3.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 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 强化对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 共同做好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其次要学会思维, 再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强调人文教育既能为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有力的背景支持, 也能为其提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借鉴, 从而培育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狭窄、技术化的知识, 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 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教师应设计一套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新课程, 把人文学科作为重要科目中的重中之重。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1.充实教育内容, 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导向, 以基本理论为指导, 重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利用“两课”等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形成学生骨干队伍和良好的主流风尚;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要把理论教育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使他们走上艺术学习的成才之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 要加强网络教育及其他方式方法的创新, 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感性化、情绪化的心理和“另类”的思想状态, 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 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矛盾;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开始, 学会与人交往, 体会合作的意义, 增强其对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心理与身体、思想与行为、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专业思想及职业道德教育。要教育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正确看待对专业的期望值, 切忌好高骛远、盲目乐观,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心态, 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正视艺术专业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将学生情绪化和苦恼心理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健康向上的专业忧患意识;开展先导性的艺术伦理及艺术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心理准备, 从一开始就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艺术专业的专业性强, 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挥专业教育优势, 优化思想教育环境。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 受学生尊重, 师生关系比较密切, 他们能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专业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进行角色重塑, 既做“经师”, 又做“人师”, 在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通过“教书”这一手段和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和沟通, 并创造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强化艺术实践的作用。艺术实践因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 已成为艺术类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 而且还能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条件, 并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信任、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通过艺术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也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办法之一。

繁荣校园文化, 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这种教育产生的效果往往比直接的正面教育更细致更深入。因此, 学校既要加强校容校貌建设, 塑造优良的校风、学风 (继承和发扬好的优良传统) , 从学校的整体管理及物质、制度层面上优化教育环境。同时, 艺术类院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如读书比赛、画展美展、文化讲座、艺术比赛或音乐会演出等,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品位, 从精神意识层面上营造良好的氛围, 形成整体德育环境,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3.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坚持以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一是通过短期培训等方式, 使辅导员了解艺术类院校的专业特征和学生工作的不同特点,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二是通过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办法,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逐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 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辅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行导师制, 试行导生制。艺术类院校可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度, 并要力争由本专业优秀的专业教师或基础课程教师担任导师。另外也可以试行由高年级优秀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导生”制度等。建立上述制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式的教育管理模式, 实现育人功能的扩大化效应。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是学校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是在共青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委员会指导下,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领导下,由爱好艺术并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自愿组成的;是依照学校有关规定审批成立的公益性学生文艺团体。

第二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建团宗旨和任务是:

1.搭建校园文化舞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各项艺术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水平。

3.积极参与策划学院的重大文艺演出和其他艺术活动;代表学院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完成学院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第三条 所有艺术团成员需遵守本章程,章程修改意见提交给团领导,团领导一致同意方可改变本章程。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管理

一、机构设臵

第一条 艺术团下设声乐部、曲艺表演部、器乐部、司仪部、舞蹈部、武术部。

第二条 艺术团各部设有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由上级指定和民主选举相结合而产生;在大学生艺术团的团长、副团长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各部的日常管理、活动安排和思想教育工作。

第三条 艺术团团长、副团长直接管理艺术团工作。主要负责各个部之间的沟通联系工作,并对大学生艺术团所有的活动和工作进行汇总和调节,对委派给各部的工作进行监督;艺术团团长、副团长向主管艺术团的学生会副主席负责。

二.日常管理

第四条 艺术团每学年都应制定艺术团工作和发展的计划草案,包括各队每学期的排练计划、演出计划等,并汇总形成艺术团的学年活动计划存档,艺术团的工作和活动要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凡遇特殊情况要更改计划的,报艺术团领导并由艺术团团长审核。

第五条 艺术团的各部要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训练,除进行日常的训练、学习和演出外,还应对本部的团员表现进行考核,并向学生会文艺部进行工作汇报。

第六条 艺术团各部应将活动总结学期工作总结及时整理报艺术团领导。艺术团团长和副团长根据各部的工作业绩和总结情况对各部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制定新的各部扩大规模和申请经费的衡量标准。

第七条 根据艺术团的纳新计划及学生会的整体规划,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在艺术方面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日常的训练和演出。

第八条 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对艺术团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旨在提高每位成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促成艺术团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第九条 各部每周集合进行1-2次的日常训练,每次1-2小时。各部自行安排训练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节目排练。

第十条 艺术团成员以艺术团名义或艺术团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必须告知艺术团负责人,经批准后,报学生会文艺部备案后方能实行。第十一条 艺术团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组成。

三.换届标准

第十二条 艺术团主要负责人由艺术团前任主要负责人提交建议人选,经学生会主席团考核通过后由学生会主席团发文任命。

第三章 活动安排

1.艺术团排练活动采取日常训练和短期集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定期活动1-2次。在重要演出活动之前,以短期集训的形式进行排练;

2.艺术团的工作任务包括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比赛任务,艺术团的定期汇报演出及校内外进行的各种规模、性质的巡回演出、慰问演出和礼仪活动。和以各种纪念日、节假日为主题举行的各类演出活动等。

第四章 各项制度

一.奖惩制度

1.对于模范履行团员义务、遵守艺术团纪律、对艺术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团员,并有资格被评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优秀团员”,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参评成员成绩需位于班级中等之上)。

2.艺术团的主要干部享受学生干部的所有评优资格。

3.对于某些艺术造诣较高,参加多场艺术团公演,在老师同学中评价很高,并在校园里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对艺术团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成员,经学生会主席团推荐以及团内民主评议后可为其举办个人演唱会,予以表扬和肯定。

4.对于不履行团员义务、对艺术团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团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除名处分。对破坏艺术团公共物品的团员,除批评外,应赔偿部分或全部损失。构成以上行为的团员取消一切评优资格。

5.开例会时对于无故缺勤两次者予以警告并做通报批评,无故缺勤三次者取消其评优资格,无故缺勤三次以上者,通报全会经核实劝其离职;对于无故迟到者,累计两次按无故缺席一次处理;请假情况应向秘书处人员说

明,请假三次按无故缺勤一次处理。

二.例会制度

1.艺术团于每两周召开部长以上会议一次,听取本两周的工作完成情况,讨论下个双周的工作计划,并由学生会文艺部工作人员做好会议记录按月交于学生会主席团;

2.艺术团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全体成员大会,对全年的训练计划、工作任务进行布臵,对艺术团主要负责人及各部负责人员进行调整。

3.例会开始前10分钟内所有相关人员即需到位,由学生会文艺部人员进行点名,因事或病不能出席会议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负责人请假,并向学生会文艺部人员说明以便做好记录。

4.会议期间,手机需关机或调至振动、静音状态,要求出席者遵守会议纪律,认真听会,禁止做与会议无关的事;会议期间,无特殊情况者,不得擅自进出会议室。

三.财务制度

为加强艺术团内部财务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此制度:

1.艺术团全部资金(包括团委以及学生会拨款、活动收入、赞助金等),由学生会文艺部管理做好详尽纪录。所有支出款项由团领导统一调拨。

2.各部一律凭有效报销凭证统一报帐。发票应写清明细,报帐时发票背面注明详细用途和经手人。如有特殊情况只能用收据报帐时,需有团领导亲笔签名。

四.演出制度

1.参加演出的成员应事先做好准备,确保演出节目提前到位,有事者必须提前请假,经指导老师或团长批准后方可生效,违者以退团处理.2.参加演出的成员在演出时应全身心投入,不因个人情绪而影响演出整体效果,注意前台和后台纪律,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3.参加演出的成员如有使用租借服装或道具者,应妥善保管,并在演出结束后及时归还或上交,损坏或丢失须照价赔偿。

五.场地和器材管理制度

1. 艺术团的演出服和设备为艺术团公有,属固定资产,平时由院学生会保管和管理;训练和演出期间由指定人员保管,如有破损、丢失,应予以罚款或照价赔偿。

3. 艺术团演出或训练需要使用演出服和设备时,需由各部的部长联系学生会文艺部负责人,经学生会办公室批准后,填写艺术团物品借用表后方可借出,并按时归还。

4. 除艺术团正常演出和训练外,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租借服装和设备。

六.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由学生会文艺部负责,交由文艺部长保管。

2.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每月月末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整理、核实审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整理。

3.艺术团的活动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为永久保存。其他相关资料视档案资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

第五章 附则

1.本章程由艺术团草拟,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批准通过,于2009年11月10日执行生效。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6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11

一、高职艺术类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背景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能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效果。但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从2014年高职院校上报的体质健康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成绩是及格,优、良成绩较少。在测试项目中,男生引体向上、女生800米测试成绩相对较差。

研究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利于寻找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确保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得到持续的发展。

二、高职艺术类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存问题

(一)高职艺术类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存在问题

学生对测试的态度、动机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职艺术类院校是非常注重专业课的院校,对体育课重视的程度不高。其中,部分学校只针对大一学生开设体育课,到了大二没有体育课或体育选修课,甚至部分学校对某些艺术类专业没有开设体育这一门课程,这从整体环境上误导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由于艺术类学生长期坚持自己的艺术兴趣爱好,对体育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体育就是玩,造成了他们对体质健康测试不够重视。据调查发现,有90%以上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是为了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这种认知态度,就会出现学生以自己身体原因填写免测申请,甚至出现不请假而“旷测”等现象。这样忽略体质健康测试,就会造成其数据不准确,很难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二)教师在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艺术类院校开设体育课程有限,一般对对大一新生开设体育课,大二、大三无体育课也无体育选修课,造成体育教师难以统一组织各系学生参加测试。而且,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师人数较少,要完成全校所有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必然需要找其他教师负责测试。这些教师没从事过体育工作,对测试过程的操作不够谨慎、认真,就会导致测试数据的准确率不高。体育教师除正常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加班加点组织学生测试,完成体质测试的数据输入与整理,造成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难以承受此项工作。

(三)观念上的误区,忽视学生体质测试的宣传工作

高职艺术类院校领导多数是从事艺术类教学的教师,高度重视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成绩,对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教育厅要求完成体质健康工作,这些学校往往把文件交给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自行组织完成。对于体质测试的宣传工作,只能依靠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宣传。这种单一的宣传形式,宣传范围小,影响力度不够,根本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四)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

高职艺术类院校给学生提供的体育锻炼场地和体育器材有限。据调查显示,这类学校一般只有几块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无室内场馆。场地设施面积小,体育器材缺乏,很难满足全校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当然,艺术类的学生也不喜欢体育锻炼。因为他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专业课教室练习自己的专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科技的体质健康测试仪器数量就更少了。

三、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采用多种途径引导方式,改变体育锻炼态度

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改变认知观念。学校可通过增开各专业大一学生的体育课,开设大二、大三体育选修课程,进行体育理论课讲座,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体质健康测试态度。同时,学校可以成立体育社团组织,负责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组织应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设立体育各个项目的兴趣爱好小组。此外,体育教师应带动学生干部,以会员参与的方式,组织各种培训指导和比赛,真正为学生服务,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学校领导干预,制定奖励办法

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干预程度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艺术类学生偏好自己的专业,各系领导也非常重视本专业的专业成绩。如果学校将各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各系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中,制定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办法,这样各系领导就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与干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能得到改善。

(三)建立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机构

为营造良好的测试环境,成立专门的体质健康测试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成立除了制定相关的体质测试方面的规定文件外,还能督查各系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完成情况。这个部门可以设立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组、数据上报与督查工作组和宣传组,各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任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组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测试,保证数据的准确真实性;数据上报督查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上报,并监督各系组织学生测试;宣传组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相关的专题讲座,利用校园广播、新闻报纸和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成立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机构是必要的,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又圆满地完成了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四)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保证体育基础设施的齐全和科学的仪器设备。如体育场地的大小、体育器材要满足800米、1000米、50米测试项目的场地要求。先进的肺活量仪器、坐位体前屈仪器、身高体重测试仪器不仅能保证数据测试准确,也能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学校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购买一些先进的测试仪器和体育器材。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7

西方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到目前为止, 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领域最成功也是最杰出的学者也许非Oxford莫属了。她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可能是最被广泛认同的, 也是最全面的。Oxford (1990) 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2]。所谓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发生直接的联系;所谓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的联系。每一类又分为三小类: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以此为基础, Oxford设计出了一种策略评价工具, 被称作“语言学习策略清单 (SILL)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在中国文化及语言背景下的外语环境中研究语言学习策略。文秋芳就是其中之一。她 (1993) 依据Skehan (1989) 的观点, 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3]。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 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然而, 我国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的研究几乎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 而大学里的外语学习者大多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此,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 尤其是艺术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他们肩负着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的重担, 所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成功的语言学习策略尤其必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评定艺术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2) 确定英语成绩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相关性。3) 辨别以下学生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之处: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男生与女生、理论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学生、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 以便为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1.2 研究对象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280人,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的五所艺术类院校。由于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填写答卷, 机器无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 因此有效问卷仅有261份。其中大一学生95名, 大二学生166名。表1列出了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

1.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测试工具:

1) 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以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清单” (Oxford’s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version 7.0, 1990) 为基础, 并根据受试者的具体情况, 去除了一些不适合的条目, 之后将问卷译成了中文以便于理解。除了个人详细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和期末考试成绩) 外, 这份问卷还包括六部分, 分别是关于Oxford所划分的六大类50个条目的语言学习策略。该部分问题从“完全不同意” (1) 到“完全同意” (5) 分五个等级进行测量。因此, 受试者的得分越高, 其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也就越高。

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分为三个等级:高 (3.5-5.0) 、中 (2.5-3.4) 、低 (1.0-2.4) 。频率高说明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频率中说明学生有时会使用学习策略;频率低说明学生通常不使用学习策略。

2) 期末考试成绩。由于艺术类院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 多数人不能通过国家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受试学生的秋季学期期末英语考试成绩。

3) SPSS.其全称为“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即社会科学数字统计软件包。调查问卷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输入此统计软件之中进行分析, 以得出准确的、科学的结论。

1.4 数据收集和分析

正式的调查分别在北京的五所艺术类院校不同的班级进行。共280份问卷下发并收回, 经过整理, 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问卷。最后, 261名受试者的问卷数据被输入计算机, 并通过SPSS进行分析。数据的定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描述数据:由计算机统计出频率、均值、标准差, 以概括受试者对于问卷中学习策略所有条目的反应。2) 进行相关分析, 以检测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运用之间的关系。3)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定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艺术理论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学生之间、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之间在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不同。

2 结果和讨论

2.1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表2为261名受试者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 (75.6%) 有时会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中等水平) ;只有大约8.7%的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高水平) ;15.7%的学生通常不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低水平) 。这一结果应引起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的高度关注, 促使其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语言学习策略, 并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

表3为受试者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六大类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值都高于2.5, 而标准差都低于1, 这表明学生大体上会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 并基本平均使用各类学习策略。在六大类学习策略中, 学生的补偿策略使用频率最高[M=3.17]。也许这正是亚洲学生的一个特点:学习外语时总是试图去弥补缺乏其他学习方法的不足。

另一方面, 学生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M=2.61]。Goh和Kwah指出, 他们的研究结果似乎与普遍认可的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描述相悖 (1997) 。他们推测, 尽管中国学生有死记硬背的传统, 但是他们很可能不了解具体的语言学习策略技巧, 比如:利用韵律手段来记忆或者通过联系生词的读音与单词本身的形象或画面来记忆。

2.2 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如表4所示, Pearson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语言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r=0.327, p<0.01) 。那些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 其英语成绩会更高。这一结果与Green和Oxford相一致 (1995) 。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 (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原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与英语成绩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认知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r=0.393, p<0.01) 。同时, 六大类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最为密切 (r=0.661, p<0.01) 。这一结果与O’Malley和Chamot (1990) 的观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通常一起使用, 彼此支持[4]—相一致。

2.3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 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策略的不同

运用独立样本T-test检测成功语言学习者 (期末成绩排名在前23%的学生—GLLs) 和不成功语言学习者 (期末成绩排名在后23%的学生—LSLs) 在语言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差别。如表5所示, 成功语言学习者比不成功语言学习者更频繁地使用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 (p<0.01) 。这两组学生在使用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也有显著差异 (p<0.05) 。

在六大类学习策略当中, 两组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策略的使用。表5显示:成功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认知策略方面明显高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前者的平均值达到了3.307, 而后者只有2.68。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当中, 正是认知策略导致了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英语成绩的最大差别。

2) 男生与女生、艺术理论专业学生与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情况

大家普遍认为, 女生比男生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在检测男女在学习策略的运用差别方面, 本研究结果表明, 男生和女生在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方面差别不明显。

通过比较艺术理论专业学生和艺术表演专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平均值我们发现, 两组学生使用策略情况非常相似, 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学生使用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其他策略。这一结果与表3所显示的所有261名受试者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情况相一致。

至于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 本研究发现其策略运用方面也没有什么显著差别。

3 结论与建议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有自身学习策略的使用喜好, 并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不同种类的学习策略。某些学习策略使用频繁 (如补偿策略) , 而另一些策略运用较少 (如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 。总的来说,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运用频率不高。除了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使用方面有显著差异外, 其他各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成功语言学习者比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在策略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上都要大, 特别是在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异最显著。

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外语教师应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给学生加以点拨, 从改变学生的不恰当观念入手, 把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自始至终的中心任务。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训练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去监控语言学习策略的技能, 这对提高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rnold Jane.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90.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8

一、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现状

近十年来, 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而随着艺术类院校的逐年扩招,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艺术考生人数的连年上涨相比,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呈现下滑趋势。这既给他们自我人生道路带来了忧患, 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考验。

当前的就业困境带有双重性的特点:既具有市场普遍性, 又存在专业特殊性。即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疲弱的客观条件下, 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艺考热”造成的生源充足、对口工作的相对饱和状态, 艺术教育前期投入较大导致的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也导致了艺术类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就业心态不积极, 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能力, 且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就业期望值较高, 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 眼高手低, 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 不顾自身的条件, 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 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 “学而优则仕”, 非要去当官, 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 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 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2.农林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灵活就业率。艺术类学生由于受专业的影响, 生性自由, 不喜欢受到时间的约束, 喜欢自己联系一些创作、设计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而且也能有可观的收入, 所以有大部分的学生不与固定的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 但是却有稳定的收入。

3.应用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 传统术类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艺术类大致可分为“应用艺术类”和“传统艺术类”两大类, 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 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从当前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 应用艺术类初次就业率较高, 因为现在初次就业中市场更加看重专业的实用性, 而传统艺术类的初次就业比例稍低。

4.艺术专业有自主创业计划的学生增加。据麦可思日前关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研究分析发现: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 越是就业好的专业,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艺术类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 随着高校教师的饱和及社会上小公司的不稳定原因, 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 通过开办小型的设计公司, 自己承担工程。

二、解决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创建特色专业。农林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在新领域、新职业、新岗位, 增设新兴专业课程, 在研发新专业、设置新课程中既要继续深化完善原有的专业课程, 又要有重点、有方向地开设符合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新专业、新课程;既要注重技能性培养, 又要加强创新性培养。此外, 对一些新兴产业、新的岗位也必须高度重视。以动漫产业为例, 我国的动漫产业远远落后于韩、日、美等国, 产品数量少, 质量差, 技术含量低, 竞争力弱,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动漫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 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真正地做到“面对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艺术类专业的高投入是一个显著特点, 毕业生期待就业后高回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如果一心追求高薪水、专业对口、高层次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事实上, 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来说, 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问题是一些学生的择业期望没有考虑社会的需求和现实情况。为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使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 合理定位。以班主任、辅导员为核心,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动态, 按时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及就业状态, 分类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研究生考试及各省公务员、选调生的考试。

3.通过项目合作, 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就业实习关系。农林类院校艺术专业可以通过与社会各行业的项目性合作, 拓宽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 集人才资源、学术优势、科研优势, 随着产、学、研相结合这一趋势的深入发展, 使学生可凭借自身优势与各行业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让学生早接触社会, 早接触实际, 也使合作方对学生有深入了解、全面评判的时间和空间。

4.调动教师和校友会的积极性, 设立专项资金, 采取奖励措施。针对农林院校艺术系学生就业的特点, 学院应充分调动代课教师和已毕业的学生资源力量, 联系他们提供的熟知公司、认识的朋友, 为广大艺术类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并设立专项基金, 对于介绍岗位多、学生人数多的教师和校友给予适当的奖励。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艺术类学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地扩大, 高校的责任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 同时也肩负起了向社会输送学生的责任, 也就是学生就业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艺术类,农林院校

参考文献

[1]朱清.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 2008, (3) :132-1331.

[2]吴宏刚.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 2007, (3) :151-1521.

艺术院校学生管理探讨 篇9

关键词:旷课,艺术学生,管理理念

一、高校艺术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旷课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高校中艺术学生的逃课更为频繁。一些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 他们的人生目标就实现, 对于今后有何发展, 包括他们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目前也有不少高中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思想便是“高中紧一紧, 大学松一松, 高中睡眠少, 大学补瞌睡”, 这样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极其容易完全放松下来, 缺乏下一步的目标和计划, 失去上进心和求知欲, 醉心于电脑游戏、睡懒觉、谈恋爱。有的学生由于高考失利, 或者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充分认识, 因此他们所学所选的专业或学校并非自己满意, 导致厌学情绪。

在生活上, 高中虽然也有集体宿舍, 但是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占去绝大部分, 作息时间也比较统一, 区域性较强, 地区差异和人文差异并不明显。大学宿舍则是除教室外另一个重要场所, 地方差异、个体差异也突显出来, 彼此相互适应便是考验大学生的第一堂课。近年来, 仅仅因为饮食习惯不适应而退学的新闻报道频现报刊, 而因为缺乏相互包容和理解, 宿舍小集体的现象也尤为突出。心理上的不适应势必会导致生活上的不适应, 再谈学习, 便显牵强。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特性已经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由于过去社会集中抨击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因此, 进入大学后, 大家急于想扭转这种现象, 便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过于急躁的强调重锻炼, 重实践。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就疲于奔命在学校各个社团组织中, 由于大多数艺术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占优势, 考取各种证书中 (比如英语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等) , 大学教学中也有相关课程, 但是却出现许多学生宁愿选择旷课而在外给高额的培训费参加培训班的怪象, 从而可以更快途径地获得证书, 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是艺术学生, 他们的课程实践性本来就比较强, 许多学生, 自身专业知识还不够牢固的时候, 就开始急于去外面画室做兼职老师, 或是文艺演出。因此, 在课堂考勤方面, 学校应该把规章制度切实落在实处, 制度一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力, 在学生旷课这一块就难以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措施。

中国高校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方法, 特别是艺术学生, 许多都是在高三的时候发现文化成绩不佳难以考上理想大学, 便采取高三突击集训的方式冲击高考, 高中本来就落下的文化课程, 在大学他们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艺术学生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上的理论知识都相对比较欠缺, 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期末考试作弊成风, 教师考题内容较为死板, 流于高中时期的书本知识, 而大学的学分制度, 让大多数学生并不在意平时的成绩, 只要能取得相应学分即可, 因此平时旷课也是常有之事。

3. 家庭方面的原因。

高校艺术学生在学费上面普遍偏高, 日常开销也较大, 因此家庭的经济的支撑便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艺术学生家庭经济环境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并不积极, 许多学生表示其实今后工作中也不一定会用到本专业的知识, 未必会对口, 也不想花太多精力在学习上, 甚至“混文凭”的现象也越发突出;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为了支撑大额的费用开销, 他们可能会利用业余时间甚至是课堂时间在外做兼职工作, 挣取额外的收入, 加上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设置的不合理性, 便加剧了旷课现象的增加。

二、应对高校艺术学生旷课现象的措施

1. 转换管理理念, 因专业而施教。

我们都知道, 目前多大数艺术学生在文化课上的表现并不尽如意, 在强调文化课优先的高中教育模式中, 艺术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基本处于课堂边缘状态, 因此这与传统文化学科的教育管理模式便有所冲突。2013年上半年, 笔者针对艺术学生逃课现象, 发放了240分问卷调查, 根据数据显示, 在高校艺术学生逃课现象中, 专业课其实并不算多, 由于艺术专业性较强, 实践性也较大, 所以在专业课程上除个别学生外, 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 其逃课现象集中体现在文化课堂上, 而文化课程中, 则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课11.5%、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17%、心理健康教育课18.5%、马克思经济原理课12%以及公共英语课15%, 问卷中多数学生表示这类课程普遍枯燥, 一些本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是干瘪瘪的照本宣科, 对自己的意义不大, 花这时间上课还不如外出做兼职划算。其中对英语课, 学生表示其实这是一个很尴尬的课程, 对于英语他们也想学好, 学校也有英语三级考试这方面的要求, 但是由于授课针对性不强, 节奏无法跟上, 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只要老师不强制点名, 他们一般会找理由旷课。

因此, 若是教师不提高教学水平, 不丰富教学内容, 不及时更新教学信息, 要遏制学生旷课现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授课老师也要从科研中解放出来, 充分备课, 提升教学水平, 保证教学效果, 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了解艺术学生整体个性特点, 普遍来说, 艺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思维敏捷度也较高, 因此授课老师应该更具有针对性, 从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和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上针对性更强一点, 互动性更多一点。同时, 也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 加强课堂考勤, 把课堂考勤制度落实到实处, 比如老师可以采取上课不定期点名回答问题或是动用头脑风暴临时组成小组答辩, 注重严抓学生平时成绩, 杜绝期末考试前划重点的行为。

2. 加强学生管理, 营造良好氛围。

抓好学生干部管理, 这对拉动整个学习氛围很重要。增强集体责任感, 营造良好的学风、考风, 形成良性竞争。在班干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 辅导员或是班主任应该留意班级其他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质和特长, 充分激活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积极性, 做到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 辅导员或是班主任要对经常旷课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经常找他们谈话, 走访寝室, 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做好思想工作, 必要情况下可以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 共同帮助学生走出迷惘的误区。

三、结语

大学生旷课现象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原因, 而艺术学生的旷课问题尤为复杂, 要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综合多方面的原因, 不仅仅是学生主观上面的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为此承担一份责任, 在管理上对艺术学生要特殊考虑,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加合理, 在考勤上面要灵活多样, 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旷课的现象也将得到有效的扭转。

参考文献

[1]张烁.防大学生逃课“点名神器”还须收神功[N].人民日报, 2013-04-11.

[2]王潇潇.困境与突破——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机构内部组织传播的障碍分析与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7.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0

一、素质教育

(一) 教育的定义

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说文解字》释“教, 上所施下所效”“育, 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二) 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是一个人从事某一工作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关于人的素质的基本理论, 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在社会中的实际情况需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的实际主体性为前提, 注重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和开发,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完整性的注重, 培养学生的德、能、品、技, 全方位的教育, 学生的思想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根本, 对你掌握文化的关注, 最终对社会的认识和自身的全方面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素质教育的评价依据素质是一种心理相对稳定的心理组成, 是我们对所学知识内化和知识慢慢积累沉淀的最终结果, 素质教育是我们培养方式的灵魂基础, 它能影响我们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和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现代化体现, 是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又可以分为理性和隐性的思想体现, 及我们看不到内在的和一些潜质培养, 比如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其中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 文化是基础, 另外就是我们显性的素质培养, 及我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它是我们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的手段之一, 两者统一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独立院校的艺术类的学生在教育模式上如何探索出新的培养模式, 是课题所研究的最终目标。传统教学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 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独立学院艺术类培养学生的固定模式。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既要遵循市场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丰富美化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他们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 丰富而且充满理想的想像,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校学生正处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 他们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以及社会环节的变化, 学生发展越来越要求适应社会的心理变化, 艺术类的学生在专业上有其特殊性, 他们自身存在很多缺点, 比如文化课程在高考入学基础就差, 善于想象但不愿意付诸实际行动, 行为懒散, 思维比较混乱。自身缺乏约束, 总控能力比较差, 因此重视和关注艺术系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艺术类学生专业的个性发展和构建社会统一规范, 以及继承传承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均衡情况下探索一条适合高速信息化, 知识化的现代社会前提下, 怎么更有效地探索出合适艺术类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对艺术系学生需求, 应从下面三点重视提高。

(一) 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习惯培养

艺术类学生在实际作品制作过程中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应该在很多作品设计制作时候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 培养和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实际作品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情, 艺术专业本身专业指导具有小型分散的方式对学生作品提出意见, 学生都容易形成自我的个体意识, 忽视集体观念, 所以我们应该具有针的对课程的设置和作品设计要进行集合合作, 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集体观念和自信心, 由此来激发其热情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 艺术类学生学校校规和校纪的加强

艺术类的学生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宽松, 更多的是重视活跃的思维培养, 并且不固定在传统的教学空间, 课堂相对比较自由, 有时候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对一些学生的思想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四年这样的专业教育模式的培养, 部分学生慢慢形成了一种懒散自由的, 无拘无束的生活坏习惯, 没有纪律意识, 认为艺术类的学生就该是这样的方式, 因为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纪律意识的管理和灌输, 让其认识到个体和集合的荣誉感和纪律的遵守。养成尊重长辈礼貌待人接物, 行为举止大方, 穿着得体, 具有艺术品位, 提高艺术和思想的修养, 由此来改变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提高素养。

(三) 落实好专业素质教育

1.艺术类学生专业素质包含面很广, 大体总结为专业的设计思想能力, 专业的设计动手能力, 专业的表现能力, 专业的执行能力, 艺术类的学生的专业个性特征主要是表现在学生的艺术思想能力上, 如果学生忽视或者歪曲认识了自己特有的这种艺术素质能力, 我们的艺术学生将和其他专业学生没有任何本质的专业个性区别, 没有有特征和特质。因此, 对于艺术系学生我们应该从其真正的素质文化入手, 让其包含真正的文化基础知识, 对已有的大师作品, 以及设计作品掌握真正的欣赏能力, 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让学生从简单的表现上升到情感的理性认识和自身给予的独特见解的高度, 通过平时的积累慢慢形成一种专业必须具备的的审美能力。

2.专业动手能力。对专业学生在教师授课的同时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往往是学生在构想是比较理想完整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专业技能的欠缺往往是不能把想法通过电脑或者手绘完整的表现出来, 单纯的构想还是不够的, 要培养学生的想与实际表现统一, 做到平时多练习多, 多进行专业的实践培训, 让学生能更好的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现出来。

3.专业实践能力.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实践经验的积累, 才能对专业进行理解, 在学校这样的教学环境与模式中缺少一些实践环境, 所以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到企业里去让学生多参观多实践, 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创新点

第一, 独立院校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制定既要遵循市场需求又要结合教育规律,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贯穿素质教学的整体, 根据市场的变化, 相对应的做出合理的及时的调整, 培养出适合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 在执行者教师队伍的组成应该是合适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 由此真正落实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二, 商业模式的工作室推向社会不但能为学院带来一定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还能在专业上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提高, 传统的专业培养通过模拟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和紧迫感, 但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实训教学的实际操作化, 通过对真正客户的沟通和需求, 让学生真正在经济效益和压力下做专业设计, 学生将将很快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且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改变传统的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所接触的专业训练是一种实际的案例, 实现资源共享;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一种产业来运营, 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 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 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 利用校园内所有专业的特点优化和完善工作室的产业化、商业化模式。以教室、实验制作室、创业创意工作室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以市场需求为铺垫, 最终教学与此结合之后, 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减短了就业的磨合期由此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让艺术类的学生在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的积累知识, 从专业知识到自己能力的锻炼和从个人到集体荣誉感的认识, 真正为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审美的提高做出贡献, 这是独立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的要求, 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审美艺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3]素质教育.摇篮网[引用日期2013-08-21].

[4]李泽或.《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1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艺术类专业 创新能力

引言:文章中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沈阳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中设有有体育表演专业。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专项是体育舞蹈、健美操,还有围绕专项而设置的许多表演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因此在艺术类专业生中强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水到渠成并事半功倍的。

然而在我国,人们在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将个人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为何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国外的学生,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要总结出影响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国人带来了民族心理的“沉淀”。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崇尚“听话”,从小父母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好是坏的重要准则。大胆的冲动,毫无后顾之忧的尝试对中国的孩子来讲是一种奢侈,对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要毫无思考的接受和服从,缺失了基本的批判精神,孩子骨子里的创新精神从小就被家长不自觉和无意识的压制了。

二、教育体制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遏制

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们要在人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中有九年去接受固定模式固定内容的固定教育,这种在考试中所有学生都要背相同答案的学习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国外,很多国家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出发,在大学中潜心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和探索。然而我国好多学生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并非去选择自己所向往和憧憬的专业,而是报考一些毕业后更容易就业更赚钱的专业。这种夸大目的性的学习模式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把学习仅仅是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这样的学习还谈何创新。

三、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在传统的体育院校中,为了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不懈的努力,反复的练习比赛中的规定动作,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然而却只是不断的重复一些固定的动作,毫无创新而言,虽说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中有一些新创的内容,那也只是教练的工作内容,仍然没有任何需要学生去创新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学生则更加缺失了创新的欲望。

那么作为体育院校的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则显的极为重要,并值得我们深思。通过多年在体育学院艺术类专业中执教的经验,将自身的心得和经验总结成文字与大家进行探讨。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作为教师无论教学能力如何,首先要具备对学生的尊重,其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显得尤为关键。任何事物都要有前提条件,才会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结果。那么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全国各大体育院校中有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也希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想法和新素材,最初的体现是在一些新年联欢会和需要班级自创节目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的创新兴趣体现的淋漓尽致,头脑里无时无刻都在想象着自己所要编创的节目和创新的想法,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上,这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其中有些学生,不断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越挫越勇。但有些学生一旦他们刚刚燃起的创新欲望遭到质疑,便会打消刚刚点燃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一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追求创新,体现出了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上却胆胆怯怯,受不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质疑,迟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落实,主动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这时便需要教师对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即使学生最初的想法显得幼稚和好笑,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让学生首先对自己充满信心,加大自己创新的步伐,不断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步步前行。切忌将学生苍白的想法直截了当的打压和,不要伤害到学生们的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得到教师肯定的眼神后增强自己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和对自己的信任来充实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平日的课堂中,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们一些题目让他们进行小段舞蹈的编排或者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编排,自己表演,甚至编排好的节目可以在学院有活动的时候上台表演。身体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为自己的同学编排、指导成一些节目。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一定会得到推动和促进。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与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相同意义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因此,培养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拒绝一并而论,教师应该大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敢于质疑的精神。确立对学生们个性化的培养原则,承认差异,发展差异,鼓励竞争,鼓励冒尖,不求全才。要在课堂上允许个别学生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动作体现。其次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这似乎要教师更加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及生活习惯。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性格等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多比较、勤练习,在学习环节中把批判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多样性教给学生,努力开始一段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之路。

2.遵循对学生协作性培养的原则

协作性,即学生们的团体意识,是指由若干人或若干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务。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舞蹈表现力、柔韧性和技术技巧,还要多强调对学生们情商的培养。只有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有良好的协作精神才能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取他人之精华,弃他人之糟粕,将精华为我所用,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品质人才。许多教育专家曾经反复强调,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善于与人交往和合作。在网络上有这样一条信息,曾经有人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发现从1901年到1972年有286位获奖者,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是与他人合作取得成果从而获奖。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既是自身的良好品质,同时又是社会生活学习中所必须要的品质。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可以体现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多在一些动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挑毛病,提意见,在此基础上才会提及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学会在一个有竞争的集体中学习,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3.从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使学生因兴趣而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舞蹈动作有非常高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创新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转变培养模式。所谓教学,就是要一方教,另一方学,充分启发学生对舞蹈专业学习的主动追求性。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因兴趣而去积极实践,并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懂得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4.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中带有紧张,活泼中带有严肃。在当今的社会中,教学并不只是教授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要结合学生们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学生要相信自己,当自己的动作感觉与教师所教授的动作背道而驰时,要敢于辩论和大胆的讲出自己的动作感觉,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更加自信,不畏缩,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自己的见解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发生冲突的时候敢于畅所欲言,不害怕出丑不害怕同学和老师的“指责,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见解全部的提出来,以便于与其他人交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造就更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胆量。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时间之外与学生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课下的朋友,课上的师生。课堂上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不要枯燥单一的动作无数次的重复练习,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做到言传身教,亲自上手示范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讲的再明白,也不如教师亲自做示范那样具有直观性。另外就是课堂的竞技性,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次小小的成功体验会造就今后更大的成功,会想要追求更多的成功。

四、结语

艺术类学生是体育学院中一支隽永的花朵,是新的审美要求下的新兴专业。无论是体育舞蹈,还是健美操,这些专业可以给观众带来的除了震撼,还有细腻的感情。不同于往日的竞技体育,如今在体育院校中也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存在,除了刚健,更多了一丝柔美。这些具备了人类思想感情的专业是离不开创造力的,因此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则是势在必行之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将创新意识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理念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未来的体育院校中会更注重艺术类专业生的培养。因此,对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完成的宏伟课题。

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2

关键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问题思考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为满足自身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林院校结合原有的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拓展衍生了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学生较之普通专业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但艺术类学生也普遍存在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较弱的问题,另外受当前社会上一些浮躁氛围的影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风比较松散。随着艺术类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充分结合当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全面提升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林院校艺术学生的主要特点

从发展历史来看,艺术类专业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如南京林业大学于1995年成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创了我国林业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先河。1999年设立艺术类本科专业,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8年,南林整合校内学科资源,成立了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现设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系、传媒艺术系、公共艺术系四个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饰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动画 (数码影视) 共7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在校本科学生1000余人。

与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艺术类有别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点。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学校的增加以及艺术类考生的增多,一方面,这种现象说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也要承认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致使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的考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尤其对一些农林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概括起来,当前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思想

由于艺术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崇尚个性张扬[1],其行为方式多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追求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进行。同时,艺术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趋于弱化[2]。

2.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

与其他普通类专业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学生情感丰富、热情澎湃,一般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在各项文体活动中,他们善于展现自己不同的爱好和才艺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他们的文化理论课成绩明显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外语基础较差[3]。

3. 艺术类学生家庭环境较好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般比普通专业较高,加之学生实习写生等实践课比较多,所以要求的经费开销也比较大,从现有艺术类生源情况来看,艺术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4],但在吃苦精神以及耐挫性方面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在优越的经济条件下,部分艺术类学生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为逃避学校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有的学生干脆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谈朋友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无论是艺术类高校还是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培养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伟大情操为目的,在艺术表演、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它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专业既有区别又有共性。结合当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共性特点,学校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引导、专业基础教育、日常的管理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1. 虽然说艺术类专业在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有着一致性,但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上却有着“个性化”的特征[5]。艺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和手段上的这种个性化特点,也给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的评价体系与考核办法,管理上搞“一刀切”,势必会因脱离实际而使被考核对象产生消极情绪。

2. 由于艺术类学生在文化基础课较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要差一些,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差。在繁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当前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刚性化要求,容易使许多艺术类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下,由于艺术类学生在考研、就业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广大的农林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感觉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不利因素都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行政命令式的方法实施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这种工作模式的最大局限在于会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这种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改进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利用新生入学可塑性比较强的有利时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是个人发展充实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年学生一个兴趣、能力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大学刚入学的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对新的求学环境充满好奇、兴奋,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积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学校集中性的入学教育等措施的作用,建立起全方位立体的渗透和思想教育格局,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尽可能缩短迷茫期,比如,可以通过组织艺术类新生参加学校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报告、带领大家参观校史展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尽快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大学的学习生活特点,引导和强化艺术类新生养成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切实做好断乳期的引导教育工作。

2. 引导学生积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瞿葆奎先生曾说:“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而从其重要性来说,这四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从入学教育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从一开始就避免学生自然形成一种随遇而安、“脚踩西瓜皮”的消极思想,建立一种积极主动、向上求索的理想追求。

3. 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带动班级学生整体管理工作。在着力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利用部分学生组织能力强、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的特点,根据团结、协作、互补的原则,组建强有力的班委,逐步形成以班级干部为首的骨干力量,推动整个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更要关注困难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学生一般家庭情况比较优越,有思想和活力,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承受能力普遍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户外拓展运动,班级干部竞选演讲等公共活动,培养艺术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逐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4.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投入足够的精力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谨记赏识是老师最美的教育语言。艺术类学生更需要赏识,需要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每一次自信和成功的积累提供保障,不断给艺术类学生鼓励、掌声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陷入挫败感的经历。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赞扬或者肯定有可能会带给学生努力向上的强大动力。要善于发现艺术类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郭岚.艺术类高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224-225.

[2]孔凡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管理, 2009, (14) :230-231.

[3]李海燕.关于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87-88.

[4]谢薇薇.关于加强艺术类学生管理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4, (2) :89-91.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英文写作下一篇:自由词组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