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图书馆

2024-09-08

师范院校图书馆(共12篇)

师范院校图书馆 篇1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历7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积累, 形成了学科专业涵盖面广, 偏重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师范性、民族性、地域性强的特色。目前, 全校纸本图书总藏量250多万册。另有电子图书60多万册及其他各种全文数据库、视频资源、网上包库资源等, 电子资源本地镜像达到43T容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知识爆炸的来临, 传统图书馆纸质图书面对各种电子图书、各种阅读终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纸质图书作为知识的一种传统载体, 其使用的时效性、可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短;许多更新周期短、发展快速学科的图书3~5年后其知识发生老化、内容失效正在加快;这是知识爆炸时代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图书馆藏书的剔旧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有的认为剔旧是剔除长期被读者反复借阅后已经破残、无法正常阅览的图书[1]。本文认为, 图书馆藏书剔旧不仅包括那些已经破残、无法正常阅览的图书, 还应包括图书馆藏书中那些知识陈旧过时或图书借阅率非常低的图书。这些图书应及时从图书馆中剔除出来并予以注销, 再进行折价或捐赠处理。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常规工作, 是图书馆改革、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有效地组织藏书提供读者服务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图书馆收藏质量、满足不同读者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各种实践和实习服务。

哪些图书要保留, 甚至要补充完善, 哪些图书要剔旧, 这不仅仅是好与坏、新与旧的简单问题, 而是一个历史和现实、传承和更新的问题。要做好图书剔旧的工作, 首先应确定文献剔除的原则, 归纳起来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目的性原则;知识更新原则;科学性原则等[2]。对于剔除工作的标准, 各个图书馆都有所不同, 有的以图书的新旧和破损为标准, 有的以借阅频次和流通量为标准, 也有的以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为标准等[3,4]。本文认为, 剔除图书不能一刀切, 各馆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本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目标为标准。要科学地把剔旧工作搞好, 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了解该专业知识及其图书的过去、现在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该专业知识及其图书的发展趋势。其次, 要了解所在单位定位目标, 确定图书馆的藏书内容、藏书特色和图书馆的馆藏核心。最后根据以上要求对知识陈旧、借阅率低的图书进行剔除。

一、知识陈旧过时的书刊

图书馆剔旧工作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旧。新与旧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旧”主要是指时间上久远, 内容上过时;也有的是指图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概念、理论、观点不妥甚至错误, 已被新的概念、理论、观点所替代。从我馆藏书的具体情况来看, 有下列几类图书要及时剔旧处理: (1) 上世纪80~9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教育实习, 购置了中学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等教科书及参考资料, 且每种书都有10~20个复本。随着中学各门教学大纲的修改、教学改革的推进, 新的知识的更新和新版教材的出版, 旧的教科书不适应新的教学大纲, 已失去其学习和借阅流通价值。 (2) 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渐普及, 上世纪购买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图书。由于计算机硬件快速发展, 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2000年以前的计算机图书内容已过时, 已无用武之地。 (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各行各业重新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 一些旧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标类图书显然已经过时或失效, 这些图书及复本也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4) 一些政治性、政策性强的政治类图书, 除保留少量的供研究参考外, 其余的可全部剔除。 (5) 一些严重破损、残缺不全的图书, 如果有新的复本, 旧的就应当及时剔除。

有些图书是否剔旧不是简单地以时间、内容等来衡量的, 应考虑一些独特的因素。如下列图书是不能剔旧的:其一, 我馆的藏品特色, 如古籍善本类特色馆藏, 他们是广西师范大学自己的古籍特色馆藏, 这些图书是我校建校以来, 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少珍贵典籍如康有为在“南海万木草堂”讲学时之藏书以及《四库全书》、《清季外交史料》珍藏本等;又如《附释音春秋左传疏》、《春秋经传》、《剑谷集》、《金华四先生四书正学渊源》、《新增切韵指南》、《今韵笺略》、《天南纪事》、《易守》等8种国内古籍孤本及太平天国研究资料、桂学资料等藏品。这些是我馆馆藏中极有价值的非市售的藏品, 这部分藏书不仅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失去其价值, 反而因其历史悠久、稀有和独特性而变得更珍贵。其二, 一些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书籍, 如发生在广西的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广西桂林抗战历史、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学校年鉴等, 一些工具书、参考书, 如我国的宪法、法律书籍、汉语字典、英语、日语等外语字典, 百科全书、自然科学年鉴等, 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重要会议书籍。这些书籍尽管有些年代久远, 仍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不仅不能简单予以折旧处理或剔除, 还应妥善收藏, 破损的应及时修缮。

二、发霉腐烂、破损的书刊

南方因天气原因, 如空气湿度大, 特别是3~5月份的梅雨季节, 有些书籍由于保养不善, 常出现发霉、腐烂等现象。图书馆管理员发现这类书籍后要及时处理。通过处理消毒能够除去霉变的可继续保留、流通;不能除去霉变的图书不能流通在读者手中, 以免传播疾病, 危害读者的健康;这类图书一方面要及时剔除, 另一方面要做好复本复制和收藏, 以免珍贵图书的绝版。对于由于借阅频繁、流通量过大而造成的图书破损的图书, 由于这些图书利用率高、广受读者欢迎, 尽管破损不全, 也要加以修复, 不能简单地予以剔除。要尽量修补, 经多次修补确已不能流通的图书可以剔旧, 但应尽早采购复本, 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三、复本多流通量低的书刊

在今天的知识爆炸时代, 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出版。我校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一定数量的图书, 日积月累, 图书馆出现“书满为患”的景象, 图书馆藏书的空间越来越小, 书架越来越紧张。为提高有限空间的藏书效率, 解决图书馆“书满为患”而流通量又低的现象, 我馆主要从图书复本过多, 借阅流通率又低的图书入手。如上世纪80~90年代购置的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及历史等教科书及参考资料, 为了方便当时教育实习的学生借阅, 这类图书每种都有30个复本。由于中学各门教学大纲的修改、新教材的出版, 旧的教科书只可保留少数共收藏和研究之用, 其余的复本应及时剔除。还有一类图书是政治、法律读物、工具书、百科全书、自然科学年鉴等理论书籍, 为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这些图书也有大量的复本;随着时代发展, 形势转变, 读者对其的兴趣锐减, 其借阅流通量已非常低, 甚至有的已无人问津, 然而它们却占据大量书架空间, 影响使用价值的发挥, 因此除保留少数收藏和研究外应及时剔除过多复本。其他类型的多余的复本图书, 也应根据本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与时俱进, 对已无使用价值、流通率低的除保留少数复本外, 其余的也应及时予以剔旧。

四、非本馆特色的图书

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有其自身的藏书特色和馆藏核心, 明确本馆的藏书特色, 及时对非本馆特色的图书予以剔旧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自己的古籍特色藏书, 有具地方特色的历史藏书, 有师范院校特色藏书以及学科专业特色藏书等。对于一些非本馆特色的图书, 尤其是一些国家法律明文禁止出售的图书, 如法轮功图书、封建迷信图书、黄色淫秽图书以及一些有违反宪法、政治有问题的图书应坚决剔除。

五、要重视采购工作中的剔旧

采购工作是图书馆藏书的第一步, 也是防止非本馆特色的图书进入图书馆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 在采购前要科学论证, 科学规划, 科学筛远;在采购工作中要严格把关, 不订旧书, 不订编写质量低劣、粗造滥造的书刊;不订或尽量少订知识老化、观点陈旧、有政治性错误的书刊;不订多余的复本的图书。使采购图书的工作成为图书馆藏书的滤清器和净化器。

六、剔除图书的处置

高校图书馆剔除的图书的处理有多种方式, 如密集式贮存、调拨、交换, 封存, 或低价出售、捐赠, 或出售给废品回收站等[5]。本文认为对一些霉变破损的图书不宜捐赠或交换, 而是应该出售给废品回收站, 用于纸张的再造;对于保存完好的复本可低价出售、调拨、交换或捐赠等。

总之, 在新形势下, 了解和准确把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目标、标准和范围, 使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只有如此,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剑平.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建设与剔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26 (5) :30-32.

[2]王忠, 刘惠琴.谈谈馆藏中文图书剔旧工作[J].图书馆论坛, 1995, (3) :41-42.

[3]刘玲.浅谈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中国报业, 2012, (6) :191-192.

[4]张惠玲.基于书龄分析的图书剔旧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3, (4) :126-129.

[5]邹莉莉.图书馆文献剔除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1) :68-70.

师范院校图书馆 篇2

本文从馆员结构、馆藏文献、图书文献流通等方面论述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馆藏建设 管理方法 优质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专科升入本科的,这一类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服务方式传统单一、馆舍面积小、馆藏缺乏、工作条件差、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升本后的图书馆,应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馆员业务水平,完善馆藏结构,改善办馆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1、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在由专科升为本科过程中,虽然图书馆验收达标,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原班人马,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低职高用。

即便在升本过程中突击培训了一些工作人员,引进一些具有图书馆学学历人才,但他们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技术能力还是较低。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队伍,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应达到60%以上,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中,专科或专科以下工作人员占大多数,本科学历仅占少部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更是凤毛翎角。

因此,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迫在眉睫。

(1)引进专业人才,改进馆员结构。

在应届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挑选适合图书馆工作的毕业生充实馆员队伍,这是改变馆员结构快速有效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引进计算机专业等有关人才,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2)完善管内业务学习制度,有计划的展开业务培训,将脱产培训和在职短期培训相结合。

在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馆内组织学习、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等方法快速提高馆员素质。

同时还要加强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使用知识和网络管理技能的训练。

通过上述措施使馆员迅速掌握图书馆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熟练掌握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快速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快适应本科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保证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有计划组织馆员参观兄弟院校图书馆,吸取它们工作中经验教训。

聘请相关专家到馆进行业务理论讲座和技术指导,快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人因地,走出去请进来,以人为本等原则,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合实际。

明确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

新升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正面临着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熟练掌握图书馆专业理论和技术,是图书馆现代化最基本要求。

2、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在升本过程中,虽然前期对图书馆进行了大批的投入,采取突击采购方式扩大馆藏量,只是满足教育部的最低要求:藏书量(特别是纸质图书的藏书量),生均图书册数,人均年进书量,学生人均月借阅量,网络畅通、阅览条件,设备条件等指标基本要求。

在馆藏统计中多数图书馆,将一些陈旧过时图书资料一起统计在内,难以保证质量,距离本科院校图书馆实际使用馆藏数量缺口较大。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要根据所设本科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藏书建设,建立有效的、完整的和多样话的馆藏结构。

加强图书采购针对性、加工规范化、图书流通标准化建设。

修订原来借阅规章制度,加快图书流通速度,利用好原有的馆藏和设备,使它们在本科教学、科研过程充分发挥作用,弥补馆藏不足的问题。

同时要广开财源购置、引进先进现代化设备,建立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图书库,这样不仅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而且促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面积也仅仅符合教育部基本要求。

升本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读者数量的增多,学科专业扩充等因素。

使得教学、科研类图书资料与学校发展规模很不协调。

同时还存在信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远远跟不上升本后高校发展速度。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升本后,一般不会有大规模投资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应该挖掘现有资源,审查原来的规章制度、规划布局,重新调整原来的房间、设备布局,使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甚至将原有馆藏进行电子扫描、加工建立电子图书库,从而弥补馆舍不足的问题。

3、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特色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先比其它本科本科院校相比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单一传统服务、常规低层为人找书阶段。

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方面,在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的同时,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特色服务转移,从经典型服务向网络现代化服务转化。

(1)对于本科学生开设图书学选修课。

不但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同时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学习现代的信息知识和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找书”能力。

(2)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微薄,充分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

建立图书馆网站和电子图书库,使读者在任何地点不出屋的通过计算机上网,享受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

(3)调整作序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本科专业增多、教学科研的深化,为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图书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2]唐先辉.谈和谐图书馆的构建.航海教育研究,02期.

[3]管桦.试论和谐高校图书馆建设.成功(教育),07期.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研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书对于任何一个阅读者来说受益匪浅。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料储备中心,是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服务的学术机构,同时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扩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的第二课堂,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图书文献资料的合理利用,是高校培育出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成果的展现离不开对图书馆的重视。

1.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内图书流通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开架借阅方式,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图书的记录管理;而是对图书借阅、归还和续借;三是文献资料的查阅和下载;四是对图书流通的统计和查询。[1]这四个方面是体现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

1.1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作风过于浮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目前众多学校的图书馆外表大多都比较奢华,但外在奢华的同时,其内在却存在诸多问题,空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其现状令人堪忧。综合多方面因素,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存在能力偏低、且在专业技能方面参差不齐,这些原因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能力偏低现象。但由于大多数现任的高值院校图书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仅仅局限与工作现状,没有竞争意识,且积极性不强,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对工作反感现象,丧失工作激情,严重降低了图书馆内的服务水平和整体质量的下降。

1.2馆藏图书数量不足及滥竽充数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图书馆的内在建设方面却远远不尽人意,存在着各种缺失与不足。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确实是在不断扩大,但在内在建设规模上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扩大,经费的短缺严重,受到经费的严格限制,不能及时的进行图书采购或中断采购,致使大量的的书刊不能相应的补充进来,且原有的图书库存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都直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部分学校经费相对充足,相应对图书采购上做足了功夫,但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将不需要的书刊补充进来,没有注重藏书质量,直接影响到馆藏图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2]

1.3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大部分人都错误的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份相对较轻松且一般人都能胜任的工作,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只用管理好图书就够了,殊不知其中还有众多繁杂的流程是一般人所不能胜任的。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严格规划用人机制,致使入门门槛太底,大部分非专业人员且不能胜任该工作的人员被安排进图书馆工作,加之安排的人在思想上认定工作存在什么难度,警觉心态丢失,同时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内部工作管理机制,不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工作起来过于懒散。

1.4图书管理人员专业水准偏低

对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缺乏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一直都是其存在的诟病,影响着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上升。由于主观原因及客观现实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很难吸引到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性技术人才,致使图书馆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匮乏专业管理人员,图书流通管理水平丧失上升空间。且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过低,对相关现代化操作设备不熟练,根本不能满足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也直接图书馆无法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服务。

1.5图书借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在图书馆图书借还的流通环节中,存在错借和漏还的问题,在借书的高峰期,由于计算机反应迟钝、图书管理系统不稳定以及馆内人员存在失误操作等问题都可能引起漏记、错计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图书流通管理出现严重混乱现象,不利于有效管理。[3]

1.6读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相较与普通类院校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会略微偏低,对于图书馆的相关流程、规定和制度的理解不够全面和透彻。且在学生入学后,对于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概不知。由于图书館每天人流量较大,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或教师,难免会做不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相关的图书馆制度解释不到位的现象。学生的理解,管理人员的解释落实力度不够,都为学生了解图书管理流程造成了障碍,促使整个图书流通环节极易出现相关问题。

2.提升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措施

2.1转变观念,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的流通是将图书直接面向读者,流通环节质量的好坏与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有着紧密的关系,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在高职院校师生心目中的信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秉持着服务至上的宗旨,将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深度的贯彻与落实,且需实实在在落实到实处,实现观念的转变。用心服务每一个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积极的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投注读者所好,做到全方位和最有效地为每个读者服务。注重服务质量,对读者的每个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都要格外上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高效化的服务,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图书馆中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其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2注重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员对整个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而言,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想做好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严格要求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相关图书流通管理知识,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练的账务工作技能,且能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总有相应的掌握了工作仅能,才能为提高工作水平奠定基础,为综合素质预留广泛的提升空间。同时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律己,注重自身修养,加强对于各类业务知识的强化学习,不断的武装自己,促使自身能拥有着较高的水平,为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工作做前提保障。

nlc202309032153

2.3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规范

图书流通的科学管理的前提在于制度建设,只有提供了精细化的制度标准和服务规章,相应的图书管理人员才能有章可依,有理可循,做到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观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找寻图书馆员工的内在且具有工序的价值观,依托非强制性手段,实现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位员工,实现从组织意志到个人自觉行动的转变,达到图书流通管理的目的,让规章制度能有效执行。

2.4图书借还违规行为预防处理

教师应加强课堂教育,从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着入点,与学生多接触,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的思想转变状况,积极的灌输给学生正确的图书借阅知识,让学生从心中有警觉性,能真正认识到在借阅图书时要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诚实借读、守信归还。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场所,学生在阅读会受到各种优秀书籍的影响。因此,图书馆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开展名人传记、先进人物事迹阅读月,让学生从阅读中深受感染,培养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可以开展各类文艺作品的读书活动,并让学生可以将感悟写下来,发表在校报之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精神的洗礼,同时学生也能获得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2.5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服务水准

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度,那么规章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话,没有任何意义。图书流通管理只有严格落实执行力度,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益,这需要图书馆人员认真执行服务章程和工作细则,严格依照相关的系统操作规范执行,切实的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从根本上提高图书流通环节的服务执行能力。流通部门相应的必须制定明确责任目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岗位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到图书管理人员的评比体系中去,实行奖惩措施,让相关规章制度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且每位员工不懈的坚持下去。

2.6健全用人制度,强化读者沟通

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设定图书管理人员准入制度,树立用人新观念,改变“以资论辈”的选拨模式,从本质、发展上来选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既要能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体贴,从而更深层次的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改变传统“一尘不变”的岗位竞聘制,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力的公平竞争的机会,转变被动竞聘的被动局面,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思想、态度等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其也是维护人机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作为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这种能力,积极的与学生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需求,并反馈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从沟通中找寻工作的不足,以此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

3.1信息资源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应严格依据办学宗旨和本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深度的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向发展,满足学生对于文献的需求。图书馆流通部门除了提供学校日常的图书外借服务外,还需要对文献和其他信息进行整理,开展宣传报道服务,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馆藏图书,且能更好的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开展网络化信息服务,将馆藏中的文献知识提炼出来,并依据学习的专业设定及学科特点,来对各种专题资料进行编制;转换文献载体形式,将原始文献转变成网络阅读资料,并对网络中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做加工和综合处理,形成一个有序和崭新的网络信息库,让每位莘莘学子和教师在网络上阅读查询,同样网络库也能弥补馆藏图书的不足。

3.2服务内容的创新

在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同时,流通书库还需要以开架的形式向每位学生和教师开放,提供同宽敞舒适的阅读环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传统单一的服务变为多元服务,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流通系统查询所借书籍以及限定规划时间,并实现在网上续借;在网上通过与流通管理人员聊天的方式进行参考咨询,流通管理人员并给予解答,学生也可以在网页上了解新书动态,在网上进行借读预约。同时作为图书馆流通管理人员必须要了解本馆藏书,对不能够为学生提供需求图书时,及时的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实现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

3.3信息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图书流通方式及服务都出现了质的变化,传统服务深入到信息知识层面,也使得服务的对象延伸到了一切需要信息支持。高职院校图书流通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单一的服务格局,确立信息服务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的依据实际情况发挥多元化服務功能,实现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流通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的网上图书馆形成网上共建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在现有的馆藏基础之上,朝着知识库和思想库方向发展。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处理、开发,来组间虚拟的馆藏,建立一个涵盖传统文献、网络资源、电子出版无的大型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本校馆藏的优势,来为学生提供更有突破性、创造性、学术性、认知性的信息服务,从而促使图书流通服务得到相应的发展。

结束语

毋庸置疑,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结晶,是知识的浩瀚海洋,是智慧殿堂,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是打破愚昧无知的灵丹妙药。因此,对于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通过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在改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图书流通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才能从更深层促使图书流通管理人员提供更现代化、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每位学生及教师的阅读需求。但本文的研究仍有不足,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全面提升流通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图书流通服务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暖.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1(3):29.

[2]周万德.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27-28.

[3]宁晓宏.加强流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神州(下旬刊),2012,23(7):241.

作者简介

姓名:梁红斌,性别:男,出生年:1977年,籍贯:广东,职称:馆员,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师范院校图书馆 篇4

关键词:地方院校,随书光盘,网络化管理

馆藏文献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服务的物质基础。特别是,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资料的表现形式已从简约单一的形式向复合多样的形式转变, 大部分图书资料在出版纸质印刷品时, 会在书中附带相应的学习用光盘。随书光盘的作用很大, 它不仅拥有大量的信息, 而且便于检索, 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就使读者在阅读文献资料过程中, 通过使用随书光盘, 不仅大大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而且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所读资料的内容。因此, 怎样加强对随书光盘的管理, 使之做到物尽其用, 发挥最大效用, 是地方院校图书馆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笔者工作所在的赣南师范学院为例, 对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略作探讨。

一、我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和利用现状

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6月, 随着学校各专业的不断增加和拓展, 该馆已形成了学科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 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互为补充, 突出师范教育特点的藏书体系。至2010年12月, 图书馆和各教学学院资料室藏书为175万余册, 其中中文图书171万余册, 外文图书4万余册;另有期刊合订本8万余册, 电子图书57万种, 订阅中外文期刊2200余种。随着馆藏图书资料的大量增加, 随书附带的电子光盘也大大增加, 尤其是在计算机类书籍和外语类图书中, 随书光盘的数量更是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 我校馆藏图书的随书光盘附带率已达到5%~20%。对于这些数量巨大的光盘资料, 目前我校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收藏但轻视有效使用

由于随书光盘能够具有信息量大、使用方便且携带方便的特点, 深受读者喜欢, 但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 读者对随书光盘的阅读要求却往往得不到满足。以笔者自己在图书馆的亲身工作体验为例, 读者对随书光盘的借阅要求很大, 但这种要求往往都很难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一是随书光盘在借阅过程中, 被刮伤、损坏, 所以后来的读者即使看到电脑查书系统中标有“有随书光盘”的标志, 但也无法借到光盘;二是我们图书馆虽然制订了随书光盘的借阅制度, 但由于随书光盘极易刮伤、损坏, 而工作人员在还书验收过程中, 很难把握光盘的损坏程度, 以致他们大都不愿意把光盘借出, 而是以光盘已损坏、或被借阅出去的理由搪塞过去;三是在借阅过程中, 由于老师与学生的借阅时间长度相差很大, 一些教师在借走随书光盘之后, 迟迟不肯还馆, 致使其他学生无法借到光盘, 这样就使随书光盘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2、图书和光盘分离式管理

我校图书馆对书籍和随书光盘的管理模式大致是这样的:首先, 学院图书馆在购得书籍和光盘后, 两者一同由编目部进行图书分类编目, 在这一过程中, 随书光盘连同图书编在相同的编目分类号和索取号。其次, 图书和光盘在编目室编好后, 就把它们送到流通部。流通部在接到图书和光盘后, 却进行书盘分离式管理, 也就是把随书光盘从图书中抽出, 将图书排放在书库中的书架上, 而把随书光盘集中起来存放在另外的地方。他们这样做也有其充足的理由, 也就是随书光盘盘片易沾灰尘、不耐挤压、容易磁化、划伤, 如果随同书籍排放, 很容易在抽取、整理时挤压坏, 不如集中保管, 以延长光盘寿命。尽管这种分离式管理有一定的理由, 但这种做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查找程序, 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所以致使他们在借阅过程中, 为了减少麻烦, 干脆以光盘已损坏来搪塞其责。

3、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 我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以教师家属随调的形式进馆工作的, 他们缺乏相应的图书管理知识和能力, 加上随书光盘本身所具有的易损坏、寿命短的特点, 更使他们对光盘的管理过度小心。宁愿把它束之高阁, 任其资源大量浪费, 也不愿将光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 实现光盘的效益最大化。这种行径显然与现代图书馆所倡导的“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相违背, 且与随书光盘的促进文献内容的理解和学校的本来目的相违背。加上大多数电子书籍的随书光盘的时效性很强, 如果任由收藏不用, 无疑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图书馆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图书馆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 实行网络化的资源管理, 可以增强对随书光盘的保护。在传统管理模式下, 由于随书光盘本身的特点, 这种数据资源的丢失、损坏是难免的。如果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光盘上的数据就可以以网络资源的形式进行使用, 而原有数据则仍可在光盘上的储备。这种数据的使用和储备分离式管理, 既避免了资源的损坏, 又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 网络化管理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节省了图书馆的存储空间。随书光盘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原来那种理架、倒架、借出、验收等人力工作就大大减免了。, 不需要像图书一样经过人工借阅, 省时省力。并且, 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光盘数据存储到了网络上, 同一本书籍的若干份随书光盘只要保留一到了、二份光盘就可以了,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储存空间。

再次, 也方便了读者的借阅, 提高了随书光盘的使用效率。读书愿意使用随书光盘,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光盘在检索和阅读时十分方便。如果随书光盘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就可以满足读者的这些愿望。并且, 我们在做网络化数据时, 还可以提供了更多的检索途径, 并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时间内多人共享, 这就极大方便了读者使用, 大大提高了随书光盘的使用率。

最后, 网络化管理也有利于满足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态势。近若干年来, 地方高校获得了高速发展,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因为其就业情况良好, 所以发展更是迅速, 这就要求图书馆也必须随之发展, 这样才能满足学校规模的发扩大。从我们赣南师范学院的情况来看, 由于扩招, 我们建立了章贡校区、黄金校区和白塔校区共三个校区, 所以也在这三个校区分别建立了图书馆。由于多馆区的建立, 使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大为增加。而如果能使藏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 则可大大节省建设经费。

2、图书馆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可行性

要将随书光盘在图书馆进行网络化建设, 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目前, 随书光盘的操作系统, 和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的出现, 都为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建设, 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一方面, 随书光盘一般都提供了较好的光盘进行检索、在线浏览、在线操作、部分下载、全盘下载等功能, 可以比较好地进行网络化使用。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随书光盘的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很好的网络连接接口, 可以十分方便建立网络化管理模式。目前, 功能比较齐全, 用户较多, 评价较好的随书光盘开发系统有:由南京优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优康图书馆非纸质资源检索系统 (NRMIS) 、由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非纸质资源管理系统”、由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由杭州麦达公司研发的“博文随书光盘发布系统 (Metadata ISO) ”、由北京清大新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非书资料管理系统 (Gcs FS) ”、由美国Sirsi公司研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 (Hyperion) ”、深图朗思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ILAS) ”等。

另一方面, 现有的网络管理技术比较成熟, 它通过把随书光盘的数据进行压缩后, 上传到网络上, 读者再通过服务器的联网服务, 实现上机查询、下载信息。无论是拨号还是专线, 只要网络通畅, 读者下载不受地域的限制。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常用的网络管理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建立在光盘塔和光盘库的基础上实现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光盘塔”出现时间最早,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的优点是读者在检索阅读时十分方便, 但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昂, 且读写速度慢。“光盘库”则是在“光盘塔”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速度快, 操作十分方便, 维护也比较简单, 且能允许多用户同时使用。“网络镜像光盘服务器”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 与“光盘库”相比较, 它的存储容量更大, 读取速度更快, 允许同时在线访问人的数量更大。

(2) Web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ASP技术、Access数据库、OPAC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其中Web服务器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部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只要在书籍查询主页上做好“随书光盘”的链接, 就可以读取所存储的光盘数据。这种模式操作简单方便, 适合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推广使用。

(3) 基于FTP的网络管理模式。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的英文简称, 而中文简称为“文传协议”。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在这种模式下, 只需给读者一个单独的IP, 读者就能在网络上读取到到随书光盘的数据库。

三、在图书馆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管理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图书馆随书光盘进行网络化管理建设中, 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情况:

1、充分使用现有的软件资源。

由于地方院校在图书馆的经费、人员、财力、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十分有限, 单独自主开发随书光盘的网络管理系统不太可能。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 尽量选用能与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无缝连接的网络管理软件。

2、合理使用光盘资源, 避免侵权。

随书光盘在使用方面也存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的问题。图书馆对随书光盘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时, 虽然大大扩大了阅读量, 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方面, 但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技术处理, 很容易出现资源随意下载的情况, 这样就极易出现侵犯知识产权和出版权的问题, 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防止资源过度泛滥使用。

3、注意提高馆员自身业务能力。

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是一种新兴技术, 它的正确使用和大力推广, 还有赖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馆员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 和网络技术, 才能帮助解决读者, 尤其是新生读者的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 网络资源也随时面临着病毒的侵扰,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还需具备相应的网络资源维护技术,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推广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 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爱民.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257.

[2]吴慰慈.图书馆学新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248-249.

[3]徐忻.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网络化管理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8) .

[4]何继红.随书光盘馆际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11) .

[5]林敏, 王庭熙.也谈随书光盘的处理[J].图书馆杂志, 2005 (7) .

[6]周晓兰.利用FTP实现随书光盘的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 (6) .

[7]张莉.书刊附盘管理和利用技术新探[J].图书馆杂志, 2005 (5) .

[8]杨华.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5 (4) .

廊坊师范学院数字图书馆的构建 篇5

廊坊师范学院数字图书馆的构建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掀起了图书馆数字化的热潮,并迅速影响到我国的`图书馆界.

作 者:朱欣华 张苏里 马贺嘉 Zhu Xinhua Zhang Suli Ma Hejia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刊 名:职业时空(下半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年,卷(期):3(10)分类号:G65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 篇6

一、打造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通数字图书馆,提供“本馆概况”“读者指南”“查询服务”“相关链接”和“数字化资源”等基本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在线咨询”“特色馆藏”等特色服务项目,打造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利用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导航服务,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根据各校需求,在网上实现集中采购,降低成本;还可以联机共享编目,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将有时间和经费,来建设适合自己学校学科发展与实践需要的个性化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积极拓宽服务途径。

1.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基于现实馆藏的服务拓展为基于电子信息资源的读者服务,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远程服务。图书馆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将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以外的地方,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远程服务。二是全天候服务。读者可以随时自行打开图书馆服务主页完成数据查询,不需要图书馆人员介入。三是多维服务。众多的图书馆用户可以同时享受相同质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2.开展在线网络服务

通过公共目录查询服务(OPAC),读者在网上即可检索馆藏文献信息和读者借阅信息。图书馆之间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推送、信息代理,通过共建、共享、合作,联机提供网络预约借阅、续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

3.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是通过网络采用数字化途径异步或实时地满足用户各种咨询需求。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读者可以首先在该库中参考相关内容,寻找答案。二是电子邮件和Web表格。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或填写专门的Web表格,向图书馆提出问题,服务人员再以同样方式将答案反馈给用户。三是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在网上与服务人员实时在线沟通,具体方式有在线聊天、视频会议、共同浏览等。

三、提供特色服务

1.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的要求,或通过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目前,国内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注冊用户的专业、研究方向,用电子邮件发送与之相关的最新数字资源和服务动态,使用户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这种服务方式还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应开发互动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可定制的资源,以多种形式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确保用户利用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

针对各高职院校重点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需求,先由不同学科的馆员负责建立本学科专业网站,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网络检索工具、图书馆资源检索、专业论坛、专业研究与会议动态、专题文献报道、专业咨询等相关服务项目统一起来,使其成为本学科新型的“专业信息服务中心”。

学科馆员再针对具体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为具体用户建立专门的系统界面,提供动态的新书通报、定题选报、新闻服务等,开发信息服务系统的个人化处理功能,根据用户知识和使用情况分析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并将个人化界面和用户利用的其他服务统一起来,协助用户开发个人化的信息资源系统,形成“个人数字图书馆”。

最后,学科馆员根据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集中有关专业资源及网站,建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或通过对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和组织,针对本校重点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需求,建立“学科专业指引库”。

3.不断创造读者需求

创造读者需求,是指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或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发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述评类或预测类信息产品,引导读者的信息消费。这种服务突出的是图书馆的能动作用,使图书馆在服务于读者实际需要的同时,还能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创造需求。

创造读者需求的核心,在于超前研究和生产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信息产品,使其具有系列性、相关性和连续性。像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陆续开发出的“报刊复印资料专题系列”“报刊资料索引系列”信息产品,创造与满足了读者需求,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师范院校图书馆 篇7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独特的精神财富,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课余时间为主, 以满足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自娱、自乐、自学、自教的文化活动, 它不仅具有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接受正面教育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宣传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组织领导能力的功能。它时刻都在高校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并由大学生带入和影响社会。

二、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高校的教育辅导单位, 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 不仅要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文献资源, 还要开展宣传报道与知识传播同时, 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 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当也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 校园文化的基础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等等, 都必须借助于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信息来开展。因此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 它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二) 第二课堂作用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优秀的文献资源, 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丰富的馆藏资源

我院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涉及更个大类, 总数达40余万册。我院配置的图书都是以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方针为指导、以专业化、多渠道等方式进行采书。把握学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弄清学校设立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内容和研究成果, 结合本馆入藏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分析、选择馆藏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我院配置的图书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而且还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四)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通过设置宣传栏, 开展读书活动, 利用文摘书评读后感等形式向读者宣传推荐好书, 通过讲座、展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 使大学生开阔眼界, 增长见闻;此外,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向大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 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功能。

(五)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

馆员优良的服务态度, 接待读者热情主动, 穿着得体, 形象舒适。充足的照明设施、增添绿色植物、艺术相框的美化等,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到馆的每个读者使读者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方案

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我院图书馆藏丰富, 包括各专业书籍、文学类、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学以及综合性图书等50余万册, 这些图书不仅能增长师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为充分发挥我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培养师生读书的好习惯, 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院图书馆特开展创建名为“书香校园”的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

(一) 好书推荐活动

图书馆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6-10本好书;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

(二) “送书到系部”活动

图书馆为每个系部指定一名图书管理员, 各系部推选一名联络教师和学生协助图书管理员工作。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 在系部联络教师的协助下将书籍送到系指定地点、现场推荐、借阅。

(三) “读书征文”有奖征文活动

开展读书月活动, 征集师生好的读书体会、文章等。将师生征文进行评比, 推选出优秀师生作品进行表彰, 并向《海浪花》编辑部推荐发表。

四、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

1.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10本左右好书, 以专业、出版社为主, 涉及更个方面;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借阅率。

2.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012年5月, 学院图书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 开展了图书馆送书到系部活动。

活动中图书馆为每个系指派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他们根据各系的专业设置, 挑选相关专业书籍和社科、文学类图书, 送至学院各系教学场所进行现场推荐展示, 以增进学院师生对图书馆藏书资源的了解, 引导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资源,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次活动共展示图书3000余册, 深入学院八个系部, 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践行了图书馆“走进系部, 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此次活动得到了各系领导、辅导员的大力支持, 取得了预期效果。

3.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我院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爱好, 营造书香校园, 2012年10月-11月, 学院图书馆、学生处等部门继续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举办“多读书, 读好书”第二届有奖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各系部的大力支持,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共收到系部投稿103件, 评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优秀奖8名, 此次活动的举办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洁.浅淡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 .

[2]宋瑛琦.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作用及地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77-78.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篇8

高职院校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理论性、学科性、研究性有较大的区别, 属大众化高等教育, 具有目标职业的定向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知识结构的职业性、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和毕业生的“双证型”的办学特色。因此, 办学定位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高职图书馆, 是以教育学和图书馆学为基础, 以文献资料为主要手段, 以读者自学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其表现特点如下:

1、对象大众化。

高职图书馆是学院师生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 它向广大读者敞开大门, 读者利用文献、接受信息服务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学院没有任何单位能像图书馆那样, 把各学科范畴的文献汇集起来, 并组成有序的文献信息源, 只有图书馆以及其丰富多彩的图书、报刊和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提供给全校师生, 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发展。

2、手段现代化。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长的网络经济时代, 快速、高效、最新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因此, 许多图书馆都配备了专业人才, 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传递和处理工具, 随时用现代化的手段将信息直接提供给读者, 满足网络时代对教育水平、教育效率的要求。

3、内容个性化。

读者利用图书馆学习, 是对知识的探索和掌握的过程, 也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展新知识的过程。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自主学习,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把握学习进度, 充分发挥个性。

4、形式多样化。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读者需求。现代科技为图书馆的网络化、远程服务提供了必要手段, 同时也强化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开放, 强化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如果说学院的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 那么图书馆的教育则是对读者“完全平等”的教育。学院教育的优劣标准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 而读者学习的标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从这里可以看到, 图书馆教育并非逊色于学院教育。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与职能

1、基本服务。

图书馆应保障充足的服务时间。其中, 书刊阅览服务时间每周应达到80小时以上;假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网络资源的服务应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书刊应占到文献资源总量的90%以上。有条件的图书馆应逐步向社会读者开放。

2、借阅服务。

图书馆应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读者服务, 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的流通阅览, 积极推广纸质文献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服务。通过编制导读书目, 举办读书报告会、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辅导。

3、参考咨询服务。

(1) 图书馆应积极参加全国或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组织, 配备专人负责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2)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 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网上电子公告意见箱、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最新信息定题通告和虚拟参考咨询等网络服务; (3) 图书馆应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专题辅导和知识展览等活动。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资源、服务、规章制度等, 帮助读者查找图书馆资源, 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4) 图书馆应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背景, 结合学校的产学研项目, 积极参与所在地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建设活动, 设置专人负责向社区或企业提供文献传递和信息咨询服务。

4、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应对读者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教研室, 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开展教学工作, 多途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能力。

5、读者交流与活动。

图书馆应指导读者协会、相关社团开展工作, 引导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对其工作进行指导与帮助。图书馆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通过读者座谈会、网络调查、实物信箱调查等方式获取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价, 并对合理建议加以采纳、适时反馈。

6、读者满意度评价。

图书馆要重视读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读者满意度是考核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图书馆要定期对本馆的资源建设、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办馆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读者满意度调查研究, 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工作,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丽珠.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09.12.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特征分析 篇9

高职院图书馆的读者群不外乎教职工与学生, 虽然如此, 但教职工有在职的和退休的, 又各自有领导、教师、工人三大群落, 不同群体其阅读特点不一样。而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丰富, 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的发生改变。下面就学校不同阅读群体逐一分析。

1教职员工

1.1首先, 在职教职工中, 领导们作为一个单位的方向决策者, 关心的是国家方针政策, 特别是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 像我们这样的高职院校, 这几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 如何把握好国家的政策, 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中不被淘汰出局, 求生存, 求发展。所以领导们常需要借阅的是一些政治性的信息资料。我们也经常会选购最新的时事政治资料供领导研究参考。

1.2其次, 教师们在学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等活动, 是图书馆读者群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80%以上的信息资料是为他们准备的, 也只有他们在使用。他们是专业型和研究型的读者, 对于他们来说, 他们按照自身的业务范围, 长期固定地指向馆藏中一定学科范畴和专业领域的图书文献。也就是说, 他们的针对性比较强, 但他们需要的文献的广度和深度比一般读者要深得多。对于这些读者的阅读需要, 我们尽可能广、快、精地搜集、整理和提供有关文献。如学校目前正培养一些青年教师读研, 关于考研的资料及各方面的材料就成了抢手货。电脑技术日新月异, 教师上课越来越需要新的技能, 如目前老师上课普遍用上了课件, 做课件刚开始时是用PowerPoint, 后来是用Author Ware, 一会儿又是Photoshop, 现在又是FLASH了。图书馆为满足读者需要, 尽可能把最新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1.3除了以上两种群体外, 学校中还有一批职工, 对于他们来说, 他们来图书馆的目的以休闲为主, 在劳动之余, 休息消遣是主要的, 这一群体是娱乐型。我们为他们准备的信息资料以通俗性的为主, 如流行的报纸杂志, 武打小说, 言情小说及一些热播的电视电影文学等等。

1.4而离退休的教职工的需求就比较简单, 他们好奇心消退, 保守思想增强, 他们更多地从娱乐消遣和健身养老的目的出发进行阅读, 养生保健类资料为他们的首选。而另一些就是根据各自需要来借阅:有在老年大学上课的, 上什么课借什么类;有退休后发挥余热在外兼职的, 现从事什么就借阅相关资料;有喜欢读读写写, 在报刊上发表些文章的, 凡是新的信息都是他们的借阅范围;也有些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 不改原有兴趣, 仍然喜欢政治、历史类资料的。

2各级学生

2.1一年级学生。这些读者刚从严格管理的初中升上来, 一般比较听老师的话, 对新教材, 新课本有浓厚的兴趣。如解剖老师在课堂上说, 下课后去图书馆借些解剖图谱看一看, 他们下了课就一窝蜂地跑到图书馆来借图谱。语文课老师在课上建议看看鲁迅的文章, 图书馆所有的鲁迅文集借阅一空, 甚至不查阅一下, 有的是垂直排版繁体字, 根本看不懂也一股脑儿的借了去。其实他们还无法理解, 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图书往往当天借, 隔天就还。他们的特点是听话, 幼稚、盲目、认真, 易引导, 但现在是一个亚文化入侵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网络游戏、内容低级的口袋书、下流庸俗的粗俗读物等等, 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市场需要接受巨大挑战。

2.2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对专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已消失, 开始出现学习的倦怠, 需要一些课外的活动来激活平淡枯燥的学习生涯。凡是新奇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感日益强化, 开始涉猎深奥的理论著作和哲学著作。他们具有好奇心理, 敏感性增强, 保守思想少, 思辨能力开始成熟, 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时候他们所借阅的图书, 可谓五花八门, 科幻小说、过去现代的未解之谜、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青春痘防治等等, 不一而足。

2.3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 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趋向成熟和理智。在阅读兴趣上呈多样性、不稳定, 并有趋新的特点。他们开始意识到,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仅靠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懂得花更多的时间利用图书馆, 到图书馆借阅学习参考用书, 到阅览室自学, 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政治上开始要求进步, 会借阅一些政治方面的图书, 关心国家大事, 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图书会有所涉及, 还有一些入党需知、党的基本知识、党员必读之类;感情开始萌芽, 爱情小说受到追捧;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心理保健, 身体保健, 男女关系处理方面的等到等图书开始受到青睐。

2.4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这时学生已经在单位实习了, 方才体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虽然经常有实习生回来要借阅专业性图书, 由于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学校一般不再让他们在图书馆进行借阅, 只能进行一些查阅, 把有用的信息或抄或复印。

以上分析了中专图书馆主要读者群的一些特征, 总之, 现代高职院图书馆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借借还还, 服务对象虽然基本没有变化, 但他们的思想、情感、信息需求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真研究服务对象的阅读特征, 加强读者服务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学术性, 对我们做好图书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惠生等.图书馆基础知识概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0.

[2]麦群忠.读者服务工作指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5.

[3]刘荣.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探讨 篇10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

1. 馆藏量少、质量不高、结构混乱

馆藏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参数, 是考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硬指标。由于办学模式、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历史以及购书经费等局限,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量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一般馆藏量在30万册左右, 特别是高职院校一般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 使得其图书馆藏书量更少;学科范围较窄;馆藏结构也不合理;藏书质量也比较低。另外, 某些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达到一定的藏书总量, 满足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 在几年内都没有对旧书进行必要的剔旧处理, 更有将别馆剔旧的图书购入馆内扩充馆藏, 使无用之书充斥整个书库。这就大大影响了藏书质量, 使得馆藏结构混乱, 将部分优秀的图书资源淹没在破书、旧书中, 得不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2. 购书经费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处在发展的阶段, 往往将教学、科研放在首要位置, 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停留在建设初期一定量的图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而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投入和规划, 缺乏对图书馆服务和馆藏发展的长远眼光, 因此往往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阅览大厅的书架上放着稀稀拉拉的或者是破旧不堪的图书。每年的购书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及读者阅读需求的要求。

3. 工作人员少, 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高职院校迅速发展,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 难以满足院校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读者需求和业务工作已经将仅有的几个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但也只能维持着正常的开放。如果有采书任务的话, 一般性的开放值班的人力也成了问题, 所以造成许多院校开放时间短, 乱架无人整的局面。此外, 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受过图书馆学系统的培训, 缺乏分类、编目知识。即使有一两个图书馆专业背景的, 面对繁杂的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许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是靠关系、或是领导家属、或是问题人员等等, 良莠不齐、不好管理。这样的现象在大多数图书馆都有存在, 大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的开展。

4. 服务层次不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是近几年才有所发展, 许多业务都刚刚起步, 维持正常的开放和业务工作成为首要任务。对于读者的服务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最低层次, 要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这都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比较欠缺的。各方面资源的欠缺导致服务层次很难提高。即使最低层次的借还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开放时间短、服务人员态度不好、图书比较破旧等。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原则

1. 以“实用”为主的原则

实用为主的原则体现在办馆的方方面面, 无论在馆内机构设置、还是文献资源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自动化建设等方面都必须以满足本校实际需要为主, 踏踏实实办实事, 不搞花架子, 不追求规模与形式, 不求小而全, 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 花小钱办大事;在人员结构上, 要坚持一人多能, 一岗多职, 最少的人办最多事的原则。

2. 网络化、电子化信息服务原则

数字化建设代表着图书馆自动化水平, 图书馆局域网作为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今后图书馆着力发展的目标。读者在自己的网页上能以最快地速度获取所需资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出版者一般都向出版商提交电子版书刊, 所以网上资料既快又新, 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网络、熟悉本院校各专业的需求, 才能更好地搞好电子信息服务、课题跟踪服务、专题服务等内容, 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学科馆员。

3. 文献资源共享原则

一般高职院校, 经费都较紧张, 各馆之间信息往来少, 在资源建设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随着网络化普遍应用,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当前各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原则,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既节省了经费又丰富了馆藏。

4. 一专多能原则

一般高职院校定编都较少, 在人员编制上学院不可能按图书馆标准比例配备人员,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专多能, 一个人既懂专业设置、熟悉馆藏, 又熟悉应用软件的编目规则, 又能管理好流通借阅、期刊管理、各行政业务管理等环节, 做到一专多能。为了深入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要求馆员熟悉本院校的专业设置, 所开课程才能搞好服务向着学科馆员努力。因此高职院校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比一般普通高校馆员要求不是低了, 而是更全面了。应该从思想理念上, 紧跟时代步伐, 才能与时俱进, 实现科学地发展。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1. 积极争取经费投入, 改善馆藏结构

积极争取图书购置经费, 采购优秀的图书, 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以实用为原则, 在原有馆藏的基础上, 挖掘优秀的馆藏资源, 形成自身的特色, 为本校的专业建设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可能“大而全”, 也不要追求“小而全”, 要结合本校的专业、所处地域环境, 从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考虑改善自身的馆藏结构。需要剔除的破旧、过时的图书应该从馆藏中彻底清除, 从而优化馆藏资源, 使得图书馆的空间、设备等资源也能优化配置,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许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结构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 有图书馆学、计算机背景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 从思想上和业务上系统地、全面地、逐步地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只有优化人员结构, 合理分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地域需要和学校事业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的要求。

3. 在服务功能上需要进一步拓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借还上, 应该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如何与专业相结合实行课题跟踪、定题服务、专业咨询、学科导航、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等一系列课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 任重而道远。

4.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定位

图书馆的发展与定位, 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 主要考虑三个“符合度”:一是否符合学院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资源配置的要求;三是否符合学生的培养过程和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在发展中, 符合了这三个原则, 遵循了图书馆发展的原则, 办出特色, 就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服务, 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丽丽:浅议合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 2002 (3)

[2]王启: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J].图书馆论坛, 2000 (5)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比较优势 篇11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比较优势;人文关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更要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又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才的重任。因此,作为学院教辅部门的图书馆,特别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方式与途径发生了极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专职的馆员、现代化的传输设备、优雅宁静的馆舍等优势,来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去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比较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是图书馆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也就说即使一国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它们仍然可以生产和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的产品,从中获得比较利益。这与中国古训不某而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这一理论不仅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而且也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图书管理工作也可借鉴这一理论。

从这一理念出发,笔者认为:图书馆在传播人类文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扬长避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实际上,各图书馆资源特点、服务对象、物质条件、发展环境、历史背景都有差异,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开发它,把它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般状况

(一)传统馆藏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存,文献资源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评估带来的机遇,使资源迅速猛长。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处于混合型模式。所谓混合型图书馆是指纸质文献(也称传统馆藏)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存。传统馆藏是由自身拥有的物理实体馆藏构成,以印刷型纸质文献与其他类型载体(如缩微胶卷、磁盘、光盘)并存的形式存在;数字馆藏则是由物理实体馆藏加虚拟馆藏构成,是两种资源形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但事实上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存在简单的相加或替代的关系,缺乏对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缺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立。出现信息过剩与信息饥渴之间的矛盾,导致图书馆原有的部分功能被弱化。

(二)读者阅读状况的改变,引起新问题的出现。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上阅读,而传统的纸质阅读明显减少。同时,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快餐化的生存方式、复制型的生产方式以及即兴式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浅阅读“的诞生。第二,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急功近利性。局限性表现在阅读的知识面不够宽,大部分读者只是为了娱乐、消遣才随手浏览。

(三)图书馆出现人文精神的弱化。

在信息技术浪潮的猛烈冲击下,目前图书馆界涌现出的许多新观念;如工作流程重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个性化服务等等,都与新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图书馆的技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越来越“玄”,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图书馆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使用。如:图书馆自动化,很多图书馆的自动化基本上都是图书馆员的自动化,电脑和技术设备大多是用来武装工作人员的,读者从中受益很小。一味强调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忽视图书馆员职业的价值,使图书馆原有的人文精神日益薄弱了。

三、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只有把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在技术情结中注入人文内涵,才能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它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掘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图书馆的崭新形象,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图书馆的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因此,图书馆要加强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窗口,使服务环境、服务场所、服务设施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让读者有如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在竞争中赢得读者,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对策

(一)以人为本,认识和把握图书馆员服务的比较优势。

20世纪末以来,对图书馆产生最深远影响的理念莫过于“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人性化服务思想,就是要有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来开展图书馆活动。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上,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因此,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图书馆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实行跟踪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各种问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方向,与学校社团加强联系与交流,给予环境支持与资源的配合,确立自身的比较优势。

(二)找准定位,开发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比较优势。

不同的图书馆往往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模式是由具体的现实因素决定的。现有的相对于其他图书馆比较突出的条件,就形成了这个图书馆比较优势模式的特征。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是一群需要实践性的资源,需要从生产经营等第一线中获取非正式出版的最新资料的特殊读者,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把社会需求和专用建设需求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方向,馆藏体系要突出岗位性和专业性的职业特点,并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职业性、专业性藏书为收藏重点,开发建立、健全以高职教育为核心并突出地方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nlc202309032055

(三)利用环境,发挥图书馆环境服务比较优势。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实行开放式借阅合一的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专业限制,使学生可以主动涉猎各学科知识。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而且为读者自主选择学习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好更舒适的阅览环境时,图书馆要花更大的气力去充当合格的“精神营养师”,促使读者形成良好的知识品性,克服浮躁习气。此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文化环境服务的功能,图书馆作为读者信息交流中心,本身就是一个了解读者的窗口,要充分利用这个窗口,积极开展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提高读者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多文化生活方式,吸引读者,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由文化知识的积累向文化生活方式的传播演进,已成为一个文化空间、文化领域的象征。这个象征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亲和力或向心力。这就是被图书馆界忽视功能的“还原”。因此,可以说面对活生生的读者,投入相当的感情,对各种规范之外的需要给予富于人情味的关注和做出富于创造性的应对,正是文化内涵和文化情感使服务有了灵性,有了触觉,得以收放自如和不断净化。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服务和文化环境服务将使图书馆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体,这也就形成大学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书馆环境文化营造出的一种高品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自然美、人文美,必将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的特殊功能有助于陶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要积极渗透比较优势,特别要发挥比较优势功用,并创造运用比较优势的途径,通过比较优势的方式与方法,来提升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和服务功能。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图书馆的差异性,对本馆的资源条件、环境等一切与图书馆服务有关的因素作全面分析,认真研究,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在竞争中赢得读者。

参考文献:

[1]王敏.对比较优势的再认识.学术探讨.2003(6):36-39.

[2]徐才明.浅阅读时代的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 2007(11):89- 91.

[3]张炳常.试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论坛.2005(2):56-57.

[4]张素.图书馆如何应对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失衡.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7-99.

[5]陈斌.试论讲座在公共图书馆业务中的定位. 图书馆杂志.2007(7);36-38.

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初探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

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是指依据工作目标,在一定的指标体系下,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图书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的一种正式管理制度[1]。主要评估馆员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馆员自身发展情况等等,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馆员,以期进一步提高馆员的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图书馆利用效率,增强协作和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无论对图书馆还是对馆员都有积极的意义。对图书馆而言,通过考核,既可以推动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又可以促进图书馆全面建设与综合服务水平;对馆员来说,它不仅能促进馆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实现个人发展,还有利于馆员团队意识培养。然而,相比普通高校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员组成、馆藏设置、服务特色、信息化发展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不能够简单地照搬现行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考核模式。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进行探讨与研究。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对图书馆绩效考核的研究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10月,在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文献中,有关图书馆绩效考核的研究论文共5861篇,其中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研究文献就有1213篇。国内关于图书馆绩效考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二是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关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分学者参照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评价标准,根据“行政教辅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构建图书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有的学者提出应用360度考核法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构建图书馆绩效考核体系,还有的学者提出基于胜任力的图书馆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方法。关于绩效考核方法,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1 因子分析法

赵隽应用因子分析法,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德、能、勤、绩等多指标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得出绩效考核结果,并对工作人员做出准确的评价。

1.2 层次分析法

顾海明和郭蒙蒙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图书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1],并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量化考核指标和考核结果。徐玲芳建立了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某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证分析。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陆康等从服务态度、劳动纪律、业务学习、岗位环境、团结协作、岗位要求6个方面设计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图书馆岗位绩效进行考核[2]。

1.4 平衡计分卡方法

徐恺英等[3,4]把平衡计分卡评价法应用到高校学科馆员的评价体系,从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用户满意度、信息利用4个方面,对学科馆员绩效进行了评价。

1.5 全方位绩效考核法

马文庆讨论了360度绩效评估方法在高校图书

馆员工作绩效评估中的具体应用[5],并分析了应用中的难点和对策。建立了服务效果、工作业绩和服务能力3方面1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全视角考核法,并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存在主要问题

相比普通高校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主题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多。就实际考核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7]。

2.1 绩效考核体系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体系大都借鉴普通院校图书馆评价标准,现有考核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对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缺乏整体考虑。在实践使用过程中,由于简单地套用一般普通高校图书馆的评价体系与标准,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部分基础教育类的图书与学校职业培养方向较远的图书利用率较低,图书馆管理模式与高职教育不适应。

2.2 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价方法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主要是参照“行政教辅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8],然而,这一类考核模式考核指标的核心要素往往不齐备。在实践过程中,定性指标偏多、定量指标偏少,考核量化标准不全面、不细致,导致了考核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在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的应用中,研究者们往往单纯运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而对各方法的优点缺点、适应范围,以及针对实际情况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考虑得不多,评价方法研究的系统性不强。

2.3 考核结果缺乏必要的反馈

根据现代管理原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循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实现考核目标的重要保证[9]。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缺乏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导致图书馆员工对考核结果不重视,有的人认为考核只不过是“走过场”。由于缺乏沟通,考核者即便是知道了评价结果,也不能从评价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因而考核结果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即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的目的。

3 改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的对策

3.1 成立有代表性的考核小组,明确考核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群体,它与普通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及工作中心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绩效考核,首先应由主管图书馆工作的院领导牵头,成立有代表性的考核小组,负责全馆员工的绩效考核。考核小组具体成员可由院领导、图书馆领导、图书馆领域的专家、职业教育专家、馆员代表和读者代表组成,考核小组包含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结构、不同职称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层次的代表,确保小组成员的威信和诚信度得到大家的认可。通常,考核小组人数以5~7人为宜。

其次,要明确考核目标。传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是单纯地为了考核而考核,将考核看作是对图书馆员工一年来绩效的评价。而绩效管理体系则注重员工的管理,将考核看作帮助员工理解绩效标准,了解目标进展和取得更好工作效果的一个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应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白:绩效考核并不是“秋后算账”,绩效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由考核小组将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为部门的年度绩效目标,然后以图书馆年度整体绩效目标为导向,以实现图书馆年度绩效目标为目的。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岗位分工不同,科学制定图书馆员工个人年度绩效目标,与此同时,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使员工充分享有自主权,从而能够获得员工最大程度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合适的绩效考核评估方法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图书馆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构建科学的图书馆绩效考评体系,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与分析研究工作,在选择指标时,应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导向性和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比性和兼顾性等基本原则,在指标初选的基础上,可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预选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而后选择一整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考评制度与考评规程,使图书馆绩效考核工作走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从而杜绝走过场、走形式,以及凭主观印象考评的不规范现象。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目前,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业绩评定表法、劳动定额法、硬性分布法、关键事件法,以及全方位绩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各种考核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利弊。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应将360°全方位绩效评价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按照360°绩效考核方法的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然后,组建包括图书馆领导、图书馆领域专家、人事部门、同事、读者和馆员自己共同参与的绩效考核评估团,与此同时,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两种方法互补的优势,有效地解决360度绩效考核定性考核比重较大、定量的业绩考核较少,以及不同渠道信息不一致等缺点,增强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工作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制度,要把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准确、有效地反馈给馆员本人,以实现正向强化的效果;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制度,使得分配和激励制度能够向贡献多、业绩大的馆员倾斜。在完成绩效考核后,应及时将绩效评估考核结果反馈给各个馆员,同时还需要与图书馆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建立起管理层面上的沟通桥梁,让馆员结合图书馆的特色,正确认识总结,在日后的工作中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目标。而且正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科学反映出馆员日常工作、科研及管理上的优势和劣势,使得图书馆员较为清楚地认识自身能力和自己适合的岗位。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每个馆员的个人特点及各岗位的需求,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最终实现馆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总之,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考核中,要始终坚持馆员为中心,把馆员作为图书馆制定、实施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和支撑点。

参考文献

[1]顾海明,郭蒙蒙.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运筹与模糊数学,2011,1(1):22-27.

[2]徐玲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绩效评估[J].商场现代化,2009,20(22):22-27.

[3]朱秀珍,陈新添.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情报,2008,21(1):182-183,204.

[4]沈玉兰.图书馆绩效管理的研究和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9(2):213-216.

[5]凌征强,陈艳.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管理可行性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6(6):61-63.

[6]马文庆.360度绩效评估方法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中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0(8):272-273.

[7]李易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方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8]黄慧琦.胜任力——图书馆绩效考核新视角[J].图书馆论坛,2009,11(145):118-120.

上一篇:能力保护下一篇:复合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