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2024-07-11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通用9篇)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1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二章 学校简介 第三条 学校名称: 山东师范大学。第四条 学校代码: 10445。第五条 办学层次:本科、研究生教育。第六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第七条 上级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第八条 办学地点:校本部(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第九条 学校概况: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60多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35071人,其中研究生4942人,另有留学生206人、成人教育学生19314人。办学条件完备 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6万平方米。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设有39个省级以上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藏书395.18万册,数字资源量57.3TB。学校成立基础

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学科门类齐全

现有25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2012年,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植物与动物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师资队伍精良 现有教职工2296名,其中专任教师18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94人,正高级职称362人、副高级职称705人,博士生导师134人。6人次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先后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教学成果丰硕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4部。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科研实力雄厚 “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60余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社科重大成果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以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300余项。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主办6种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教师教育特色鲜明 已建立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齐全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到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高校。是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牵头单位。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交流合作广泛 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87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3所,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之一,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育人质量过硬 建校以来,培养3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被评为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工作示范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示范点等,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有8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先优称号。学校女排连续7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次获中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和超级联赛冠军。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三章 招生录取 第十条 招生机构: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招生工作,并设立招生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第十一条 招生政策:按照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执行。第十二条 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省教育厅公布为准。第十三条 录取原则: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招生录取有关规定,根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总分、艺体类专业成绩、专业志愿、体检情况并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安排专业。

(一)普通文理科专业录取原则

1、投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按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确定投档比例。

2、进档考生专业安排:投档比例若不超过1:1,则按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投档比例超过1:1时,对考生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排在前1:1之内的考生按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对所报专业已满且不服从调剂者,予以退档;对其余考生按缺额数递补录取。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

(二)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1、投档比例:按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确定投档比例。

2、进档考生录取原则: 音乐表演(中美合作办学)、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广播电视编导按高考文化成绩依次录取,出现平行分时,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的考生;戏剧影视文学按专业成绩加高考文化成绩所得的总分依次录取,出现平行分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的考生;音乐表演(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合作定向培养)按综合成绩依次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成绩×0.6+高考文化课成绩×0.4),出现平行分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的考生;其余艺术类本科专业按专业成绩依次录取,出现平行分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的考生。

(三)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1、调档比例:按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确定投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档比例。

2、进档考生录取原则:体育学类按专业成绩依次录取,专业成绩相同的,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的考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在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办网站(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

0531-89611805招生咨询电话:0531-86182201、86182202、86180245招生邮箱:

zsb@sdnu.edu.cn 招生网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选的学生20人、普通院系的学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的方式查询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有关书籍及与该研究有关的国内文献资料,对该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检索。

1.2.2 访谈法

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积极谦虚地向健美操专业的老师、同学咨询健美操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该校健美操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分析问题。

2 分析讨论

2.1 问题的提出

健美操实用性强,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逐渐增强,都在选择适应于自身的锻炼形式。其它体育锻炼形式或多或少受到某些条件限制,很难适应自身的需求,健美操条件限制少,动作简单易学,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运动时刚柔并济,活力四射,同时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天性,精神风貌,是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时尚运动项目。从该校健美操的现状来看,该运动主要局限于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选的同学。其它院系虽有开设健美操课程,但参与的多为女生,并且也只是局限于课堂参与。该文从该校师资情况的实际出发,结合该项运动的项目优势,积极的引导该校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来。讲求实效和实用,理论与技能课程同时开设,实现学生对健美操理论技能认识的同步提高。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感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实现该校健身健美操的广泛开展。

2 . 2 健身健美操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项目优势

2.2.1 节奏感强

健身健美操运动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动感活力。它有明显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参与者获得欢快的心情和激昂的情绪,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

2.2.2 相对于竞技健美操无严格规则

健身健美操富于变化,在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特点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对动作进行组合、编排,既可以做徒手练习,又可以在器械上进行练习,符合大学生追求轻松活泼气氛的心理特点。个体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及自身的体质状况,选择或舒缓或激烈的节奏进行练习。健美操的练习形式比较随意,对练习时间和地点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学生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2 . 3 山东师范大学健身健美操制约因素

2.3.1 学校经费投入少

健美操方面的绝大多数投入集中于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和大型比赛,对大众健身健美操的关注颇少,一台录音机、几盒磁带便成为教师上课的家当。

2.3.2 缺乏系统的健美操专业教材

专业健美操的同学尚有教材,但绝大多数的普通院系的同学缺乏教材,使得学生对健美操的理论认识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造成实践运动与理论知识不能结合,使学生对该项运动的了解不透彻。

2.3.3 学生选课不均衡

大多数男同学认为,健身健美操的作用在于减肥、塑造体形,是女生才会选择的运动,这种错误的观点造成了阴盛阳衰的现象。

2.3.4 大学城学校间的健美操活动少,缺乏交流

各学校自身的健美操发展迅速,但是缺乏交流,使新鲜成分的注入循环慢。

2 . 4 山东师范大学健身健美操开展资源优势

2.4.1 优秀的教师队伍

建校60多年来,该校健美操专业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现职教专业健美操教师长期从事健美操的教学与研究,并多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具备较高的健美操专业水准。

2.4.2 专业的健美操队伍

山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是一支逐渐发展成熟的队伍,在教练和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队的大赛经验、技术水平已逐渐列入全国高水平运动队之列。他们多次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的各项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2010国际健美操节”,该次大赛是由中日韩举办的国际规格的比赛。在第16届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赛中荣获华东赛区第二名;在2010年“浩沙杯”第九届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荣获201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华东赛区荣获一等奖。

2.4.3 男女生比例优势

山东师范大学属师范类院校,女生多,男生少。健身健美操在趋于大众化的同时,更吸引女生。该校女生比例高,有利于健美操的开展。同时,女生的参与也能带动男生的参与。

2 . 5 山东师范大学健身健美操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该校学生成立的健身性的娱乐社团有舞灵团、常青藤舞蹈健身协会等。这些社团尽管都有专业的学生在组织,但往往都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景象火热,并且持续参加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学期。虽然舞灵团从成立到现在参加过很多比赛,但是人员集中于水平较高的几个人,并且是专注街舞,开展的普遍性很不足。

山东师范大学虽有较多健美操专业水平很高的老师,但是总体来讲健美操课程开设较少,上课时间短,间隔时间长,加之学生课下练习少,这就造成学生动作遗忘。理论课的开展少,学生只是学习动作而不能全面的了解专业术语;运动会开幕式的团体健美操表演人员也是选自于体育学院的专业学生,不能够普及到各个学院的同学;体院专业的同学虽有很多,但大都局限于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参加竞技比赛、商业表演,没能够积极建立推动健身健美操开展的社团,专业优势的带动作用不能凸显;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源于对竞技健美操高难度的畏惧,认为健美操很难。观念错误,导致他们主动放弃参与到该项运动中来。

2 . 6 山东师范大学健身健美操开展前景的广泛性分析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都力争世界先进水平,高校教育对发展至关重要。全民健身的提出,使得高校更注重学生体质增强,增进健康的要求。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高校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的各种压力,因此,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来,让他们在音乐中,在动感的节律中,获得心理上的释放,轻松的心情,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加之该校在健美操方面有充足的场地、老师、专业学生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健身健美操这一运动在该校一定能得到广泛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上述对山东师范大学健美操现状进行了较全面分析,可见问题是存在的,但优势更加突出。既然健身健美操凭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已成为了大众喜爱的、所向往参与的运动,并且投入上符合在校学生消费水平。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该校大学生也正逐步的的培养终身体育参与意识,因此该校就有了广泛的热爱健身健美操运动的群体基础,同时又具备有充足的场地,专业的教师,优秀的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只要加之宣传,健身健美操必然会在慢慢发展中广泛开展起来。

3.2 建议

(1) 更新观念,使该校学生对健美操有正确认识。

(2) 建立健美操社团、协会,并积极组织娱乐性比赛。

(3) 拓宽经费来源,实行多种办队形式,促进学校办队社会化。

山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篇3

山东省政府2009年在《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整体优化我省高校工科专业结构,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的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体系”的工作目标,指出围绕发展我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别是建设制造业强省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制造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微电子制造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信息物理工程、工程物理等一批工科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省政府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的8个企校共建工科专业之一,我校与本专业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融合了光学、电子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培养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转换工程、光电检测及光通信等光电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山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山东师范大学光电工程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批准的新增本科专业,是山东省首个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是在山东师范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光电信息方向)的基础上组建和演变而来的。光电工程专业将从2011年开始招生,替代本校应用物理专业光电信息方向。

本专业以优势突出的光学学科为专业依托和专业建设引领。“光学与光子器件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光学博士点是山东省首个光学专业的博士点;相关硕士点7个。

有一支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5人, 36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973项目子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和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100余万元;获山东省自然科学科技奖励4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J. Am. Chem. Soc.》、《Appl. Phys. Lett.》、《Opt. Lett.》、《Phys. Rev. B》等国内外著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60余篇。

已建成先进的光电信息工程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具有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山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实验实验中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010年建设专项经费为350万元;“光电工程实验室”是中央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010年专项建设经费200万元。这2项专项建设均已实施完成。光电信息实验室的水平和规模均已达到国内光电类本科实验室的一流水平,在山东省具有领先水平。

基础实验室实力雄厚。承担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是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这两个实验中心均为山东师范大学的优势实验中心,建设历史长,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基础雄厚,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物理和电子基础实验达80多个。

有优势明显的相关本科专业作支撑。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山东师范大学品牌专业;还有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工科专业。这些相关本科专业的成功经验将会给“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力强,起点高,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少走弯路,提高质量和效率,迅速步入高水平的工科专业行列。

山东师范大学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共建企业是力诺光伏集团和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其中力诺光伏集团力诺光伏集团是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成长型集团公司。集团专注于电池片、组件、太阳能发电工程和太阳能应用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中下游产业链。集团从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并整合世界一流制造工艺和管理体系,成为由世界级管理专家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专家组成的国际化管理和技术研发团队,并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力诺光伏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在光伏电池片生产领域,集团目前建成的300MW光伏电池片项目是山东省和济南市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成为山东省和济南市新的产业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山东省光电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国内唯一的半导体激光器(LD)和全色域发光二极管(LED)研发、生产的企业。目前企业LED产品产销量国内第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LD产品国内产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60%以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信息工程专业企校共建的强强联合,可以培养良好的建设平台,在积极推动企校合作办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三、山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情况

1、建立了以光为主,光电结合,多学科前沿交叉,与光电高新产业密切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和光电知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该专业的教改项目“光电信息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规范的研究” 2009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光电信息类专业方向实验教学体系与示范性实验室建设”被列为山东师范大学实验教改一类项目。开展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建设与改革。探索了突出重点光电知识讲授和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对光电现象和光电的认识,在教学中精炼出如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全反射等90多个课堂演示实验项目;并建设了演示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供学生课后自主实验。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本专业的建设人员在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学工作方面不断克服困难,取得了重要成绩。近五年来,本团队获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省级实验中心和省级实验建设项目共7项,获得建设项目1350万元。本团队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实验室建设与实验课程改革。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主体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综合实验楼,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超净光学实验室200平方米,设有信息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器件、光电检测、光电材料与器件和基础光学6个下属实验室,已开设出50多个本科实验,其中包括灯泵YAG电光调Q激光器实验、声光调制锁模激光器实验、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联合傅里叶变换光学模式识别实验、光电器件特性分析实验、光折变晶体角度复用的光学信息存储、光学图像相减实验、计算全息实验、光波分复用分插复用实验、条纹投影三维面形测量、电子散斑干涉、晶体电光调制和声光调制实验、光纤传输和光纤传感原理实验、线阵CCD驱动原理及A/D和数据采集实验、四象限探测器光电定向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实验、双光束干涉显微镜、激光晶轴定向实验、椭圆偏振测厚仪实验等30多个设备先进高水平光电信息本科专业实验。已建立起光学加工、激光应用2个实训实验室,开设光学镜片抛光、加工和激光加工、打标等4个实训实验。已建设超快激光微加工、全固态激光器件、光波传输与变换、微光子器件4个创新性实验室,开设飞秒激光刻蚀、超快激光探测、中红外激光器制作、碳纳米管激光锁模、激光微操纵、激光分子束外延光电薄膜生长、光子晶体设计、光散射表面测量等8个创新设计性实验。

3、本专业的建设在省内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和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及校企共建,本专业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使更多的学生坚定了将来从事光电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工作的志向,近两年考研率均在40%左右。很多学生在修完基础实验课程之后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同时本专业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带头和示范作用。2008年5月和2011年6月,我们两次发起并主办了山东省光电类专业教学研讨会,在省内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我们提出的光电信息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本专业的建设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推广。本专业的建设工作为山东省培养高水平的光电人才、为山东省光电高新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4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招生网站-云南师范大学分数线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合组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现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100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占地3000亩,下设25个直属学院,2个独立学院,拥有国家“中国—老挝”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云南省外籍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40余个。承担国家科技惠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及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拥有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在内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拥有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64项。现有86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农业工程、地理学、体育学三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十名。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法律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一、办学性质及校址1.学校部委码:106812.校址:学校共有2个校区,各校区校址如下:(1)呈贡主校区地址: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邮政编码:650500(2)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地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邮政编码:650092。3.办学层次:学校具有招收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资格。4.办学类型:国有公办省属重点普通高等学校。5.学习形式:全日制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6.毕业证书: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颁发云南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学士学位。

二、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学费及住宿标准1.我校在各省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以当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公布的为准,专业介绍请通过我校网址查询(http://zsb.ynnu.edu.cn/)。2.学费及住宿标准:招生类别层次学费标准元/

生.学年住宿费(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普通宿舍)元/生.学年住宿费(呈贡主校区六人间公寓)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元/生.学年住宿费(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呈贡主校区四人间公寓)元/生.学年备注 1.哲学本科3,400 400元800元1200元详见当年各省招生报2.教育学本科3,400 3.文学本科3,400 4.历史学本科3,400 5.经济学本科4,000 6.法学本科4,000

7.管理学本科4,000 8.理学本科4,500 9.工学本科4,500 10.艺术(应用类)本科10,000 11.高等职业教育本科5,000 12.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本科10,000 13.艺术(应用类,师范)本科7,00014.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运动服务与管理方向)、动画】本科15,0001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计学】本科待定备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计学】专业学费标准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定的为准。

三、录取规则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在招生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德、智、体全面考核,“公平竞争、公正选才”和“择优录取”,具体录取规则是:1.我校按照考生高考成绩和报考学校志愿先后顺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在同一批次志愿中,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分数相同时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录取;分数和志愿相同时按外语、数学成绩高者优先录取。2.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志愿考生。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将其随机调录到生源不足的专业。对不符合国家招生有关规定及本校招生计划已满不服从调剂的考生给予退档。3.参加云南省二本批次录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泰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华侨及其子女、归侨侨眷子女考生。4.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动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方向)参加云南省二本A类招生,动画专业招收文史、理工及艺术类考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方向)招收文史、理工及体育类考生。以上两个专业的录取原则是:文史、理工类考生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在专业(云南省美术类、体育类统考成绩)和文化双过线的情况下,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考生文化成绩相同,优先录取专业成绩较高者。5.总分相同情况下,对长期工作在高寒山区的教师子女、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品德突出、文体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考生优先录取。6.认可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性加分;对符合降分条件考生,按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一规定执行。7.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方向)”除外)、体育类专业的录取原则是:文化和专业双过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考生专业成绩相同,优先录取文化成绩较高者。8.艺术教育专业以云南省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统一考试成绩为准,文化成绩达到云南省二本文史、理工类最低控制线且专业成绩合格后,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9.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录取原则是:文化、专业成绩均达到合格线后按照综合成绩(专业考试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0.动画专业的录取原则是:文化、专业成绩均达到合格线后,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考生文化成绩相同,优先录取专业成绩较高者。11.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方向)的录取原则是:文化分上相应批次合格线,体检及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按照综合成绩(专业考试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2.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单独考试、单独录取,文化考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命题、评卷,学校依据考生考试成绩统计情况,确定文化考试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在达到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30%)及体育专项考试成绩(70%),综合评价,分项目择优录取(免试运动员除外)。13.高水平运动员和专升本的录取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执行。14.凡报考我校部分需要有外语口语考试成绩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院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语考试,合格者方能填报相关专业志愿(招生专业见各省招生计划版)。15.所有招生专业统考外语语种不限,学生进校后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16.各专业男女生比例不限。17.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

四、奖励政策:学校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争先创优,设立了 “西南联大奖学金”、“朱德祥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长新生奖励金”、“伍达观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

五、助困措施:学校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构建了以“奖、助、勤、贷、补、免”为主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线的帮困助学育人体系。

六、附则1.本章程未尽事宜以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准。2.本章程适用于云南师范大学本年度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由云南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中心招生处负责解释。

七、云南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中心招生处地址及联系方式1.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2.邮编:6505003.电

话:0871-65912887、65910379(兼传真,呈贡主校区)

0871-65516256(兼传真,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4.网址:http://zsb.ynnu.edu.cn E-mail:

zhaoban@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重点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全景地图:

云南师范大学历年分数线:

云南师范大学报考指南:

云南师范大学招生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人气校友: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5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专业】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招生网站-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树达学院招生工作,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更好地贯彻教育部“阳光工程”的要求,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教育部确认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第三条 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2014年所招的新生除医学类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外,第一学年均安排在张公岭校区住宿、学习,一学年以后搬至桃花坪校区住宿、学习。医学类专业学生安排在咸嘉湖校区住宿、学习。音乐表演专业军训后安排在桃花坪校区住宿、学习。第四条 树达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学院学生的录取和毕业分别进入国家教育部在校生学籍电子注册和普通本科学历电子注册系统。第五条 树达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 成立树达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招生工作的政策,执行学校党委和行政关于招生工作的决议,研究制定学院招生录取原则和规程,领导招生录取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录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树达学院招生工作纪检监察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七条 树达学院的招生录取工作接受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指导和协调。第八条 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为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编制、上报年度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协助远程网上录取、负责解释、咨询有关招生政策、做好与上级招生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招生期间来信来访工作和录取通知书的印制与发放等工作。第九条 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通讯地址为: 湖

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桃花坪1号 邮编:410012

联系电话:0731—88653759 88636979 88637686传真: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0731--88653759网址:http://sdw.hunnu.edu.cn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树达学院根据本院的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教学条件和生源状况就业率等情况,提出专业设置及年度招生计划,并组织各专业学院及时申报专业招生计划和汇总,报树达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上报省教育厅,并通过相应渠道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 2014年树达学院招生计划为1620人,分别在湖南省、广东省、江西省、河北省、湖北省、山西省投放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有英语、日语、音乐表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类)、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师范类)、历史学(师范类)、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行政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技术、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39个。第四章 录取原则与办法 第十二条 学院招生工作执行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第十三条 学院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第十四条 学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和根据考生的填报志愿情况确定投档比例。第十五条 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高低和志愿填报顺序预录取,如填报志愿所有专业均不能预录,则实行调剂预录,不愿调剂的予以退档。湖南省内已预录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规定的地点按照安排的专业交费确认,未交费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外省考生开学时交清学费。有关树达学院交费确认的具体方案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网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网站发布的为准。第十六条 学院执行生源所在省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有关规定。第十七条 日语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或日语;其他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均为英语。第十八条 体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标准执行由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统一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十九条 音乐表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视觉传达设计、学前教育(师范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有术科考试成绩的专业,录取办法是在术科考试和高考文化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第二十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院按国家招生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视情况予以处理。凡属徇私舞弊者,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报有关部门查究。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第二十一条 严格按照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和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如有变动,则按照新的标准执行。第二十二条 学院设立各类学生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第六章 毕业证书及毕业待遇第二十三条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习期满,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第二十四条 学生毕业后,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适用于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014年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重点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全景地图: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历年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报考指南: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招生计划: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人气校友: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6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多岗循环实习,专业发展

随着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非师范专业在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及难题。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和探讨2008年以来在行政管理非师范本科毕业生进行多岗循环实习的实践经验, 对于如何有效触动师范专业中的非师范专业实习安排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多岗位循环实习的必要性和意义

就我校而言, 目前共有61个专业, 超过半数为非师范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超过3000人。从目前收集到的用人单位的反馈, 与省内同等院校相比, 我校非师范毕业生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科研能力, 但普遍认为毕业生技能性操作欠缺, 往往仅局限在一个专业或者某一个领域, 不能很好地迎合多变的市场需要。甚至在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出现了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具就业竞争力的状况。因此, 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增加多岗位循环制势在必行。

二、多岗位循环制实行的内容安排

1、基层岗位实习, 时间为三周, 目的是了解常规工作的处理过程。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岗位实习中, 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岗位工作, 如律师事务所的文员、公司文员等。在这个过程中, 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转变, 同时, 能够从一些大众化的岗位做起, 熟悉工作流程、办事规则、待人处世的方式与方法等。此外, 也可以了解一些基层单位的管理运作, 特别是部门安排和人事分工, 为日后正式进入职场打下扎实的基础。

2、管理岗位实习, 时间为三周, 目的是了解各个部门的运转规则。

在第二阶段的管理岗位实习中, 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进入事业单位、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业法律专员等实习岗位, 通过三周的实习, 能够了解如何统筹工作及分配, 了解各个办事环节之间的沟通, 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管理工作的技巧。

3、实践岗位实习, 时间为两周, 目的是能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六周实习之后,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实习岗位有了较好的适应和了解, 在第三阶段中, 鼓励毕业生参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 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并且形成自己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和方式。

4、回顾与总结, 时间为一周, 目的是总结实习中的成果与不足。

在经过三个阶段为期八周的实习,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已经能够形成自己的办事风格和办事方法, 并且有拥有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 在此时, 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总结, 将在实行中获得的经验形成文字, 总结实习中的优缺点, 对于毕业生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具有积极作用。

5、经验交流, 实践为一周, 目的是将经验与下届毕业生分享, 做好传帮带作用。

这一周并不在实习教学计划内, 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中旬, 将自己的实习经验与师弟师妹们分享, 在再次回顾总结的同时也为下一届毕业生多岗位循环实习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岗位循环实习的实施方式

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数量, 约每10名毕业生配备一位实习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习地点的不同做出归类, 通过电话、网络或实习检查的方式确保毕业生能够按照学院要求进行多岗位循环实习。与此同时, 要求实习单位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能够填写一份实习鉴定, 使指导教师能够更好的跟踪毕业生实习效果。

四、多岗位循环实习的特点

1、组织管理方面, 构建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多岗位循环实习第一、第二、第三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影响实习质量的诸因素, 进而科学地、系统地建立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范围广泛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设计调控方法, 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全面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2、指导教师方面, 建立“双师型”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制定指导教师的激励和培养制度, 将教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短期实习工作, 引入实习单位专业人士, 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实习的需要。同时, 明确规定指导实习的工作量, 提高实习补助, 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以奖励, 提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具体实行方面, 鼓励“双结合”: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与学生的就业途径相结合

我校的大部分老师承担着不同的横向科研课题, 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非师范毕业生在轮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为自身积累充足的工作经验, 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 从而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各不相同, 但从近三年的调查数据现实, 超过60%的毕业生将从事一线工作, 二三年之后, 有20%的毕业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工作的提升机会。因为, 利用多岗位循环实习的模式, 促使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的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对于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4、创建硕士生——本科生的梯队培养模式

我院拥有近200名全日制研究生, 让研究生参与到指导本科生多岗位循环实习指导工作中, 不仅能有效的分担指教教师的压力, 也能更好地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帮助。

五、多岗位循环实习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多岗位循环”式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多岗位循环的实习, 毕业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处理事情分析事情的能力,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2、能很快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 2011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

生86名, 其中72名参加了多岗位循环实习, 截至8月31日, 86名毕业生中有32人考入公务员或村官, 4人考取研究生, 就业率达到了91.2%, 远远超过了往年的非师范毕业生就业率。

3、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特别是在研究生指导的实习中, 80%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科研数据调研工作。在回校后能够形成论文, 部分刊发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中。

参考文献

[1]、韩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7期

[2]、叶亮军;龚艺华;非师范学生专业实习的目标与内容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0期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7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建设

一、当前非师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设职业规划发展与规划必修课的要求,到每年国家、省、市、高校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到大学生生涯辅导与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都体现了对此的重视程度和受关注程度[1]。但是,由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西方国家起步晚,相关内容设施还不够完善,因而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作为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并存的综合性高等院校,西北师范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于2010年开设,并未有师范与非师范之分,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时为5个,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学分为1分。教授该课程的老师并无专业资格认定,各个学院具体教授老师由学院来定,学校计划今年开始对施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课程的讲授一般采取大班模式,课程内容以理论指导为主,为学生讲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就业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当前高等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课题研究,项目组成员分别对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多个非师范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期限为两周,共发放500张问卷,回收496张,回收率为99.2%,其中有效问卷为462,有效率为93.1%。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必修课,将其纳入学校各个学院的教学计划。但在细节建设方面,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

59.1%的学生通过学校及相关机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信息,由此可见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在是否有必要为不同专业量身定做这门课程的选项中,49.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42.2%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情况表明,学生热切希望学校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对非师范专业的资源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老师上课前未接受专业培训,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授课的相关物资短缺。

(二)学生自身未正确对待职业规划课程

仅有6.9%的学生对自己所填报的高考志愿专业非常了解,有47.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可见高考前的学生未进行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所选专业几乎不了解。在是否对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选项中,16.7%的学生进行过非常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43.5%的学生尚不清晰,13.2%的学生从未想过,情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規划的概念模糊,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找工作等同,试图通过一次职业规划找准自己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课未得到学生们的广泛重视。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实际脱节

55.6%的学生在如何看待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选项中选择了“学以致用”,47.4%的学生认为讲授这门课的老师最应具备“有足够的阅历”的素质,这说明学生对授课老师的选择更倾向于老师的社会经验而非理论知识,由此说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育过程中实践性占主导作用,但课堂讲授的内容多属于空洞的理论分析。西北师范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的设计滞后于社会发展,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三、对当前高等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议

鉴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其职业规划课程一般包括4个(自我评定、专业与职业探索、职业尝试、求职技能培训)逐步递进的内容模块[2]。由此可以结合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实际,对高等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应放在首位。学校应该针对其选择的专业开展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面、发现自身特质。本阶段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经过大一的系统引导,学生已经对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所学专业有了相应了解。对于本阶段的学生而言,课业负担较重,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经过一系列的职业引导后,学生应能以书面形式向导师提交自己的职业方向报告。经过两年的学习,大三的学生已基本具备健全的专业知识体系,学校也相应开展了就业指导课。但就目前的讲课方式而言,学生并未参与其中。建议学校投入一定的资源,设立职业体验营,使学生亲身体验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其就业技能,增强课程的实践性。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去相关对口企业熟悉就业环境。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找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要注重理性引导,又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学生顺利步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马莲,赵维庆.大学生新生职业规划现状与需求探析——以威海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8

【江苏师范大学排名】江苏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江苏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9所实施高校之一,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首任校长为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学校设有3个试点学部、21个专业学院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设有70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国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2012年10月26日,江苏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分别发来贺信或题词。省委书记罗志军致信祝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廖序东教授与黄伯荣教授共同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三十年来一直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发行量超过500万册。50多年来,全校师生秉承先辈们创立的“崇德厚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学校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78.06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总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7亿元;图书馆藏书230万余册。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21个专业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技术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另设有1个直属教学单位、40个校属科研机构。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十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119个,并具有教

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取得了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244人(含科文7932人),硕士研究生2714人(含教育硕士786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 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以举办国际课程实验班和互认学分等方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接收1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兴校之本。在现有的135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8(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44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6人。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9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59人次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8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校一贯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1个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项;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76项。获得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41项。共发表论文7250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1775篇。出版著作163部,出版教材83部,获得专利46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检索报告,我校2003-2006

年SCIE收录论文数,分别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82、73、81、97名,师范类院校第14、13、13、16名。我校文科学报和《语言科学》杂志均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语言科学》还连续两届入选CSSCI来源期刊。理科学报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在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江苏豪森药业、恩华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与徐州市政府达成了共建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淮海发展研究基地的协议。学校于2010年建设了省级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0余家。学校还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一家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全面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6年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接受教育部单项专业评估也获得优秀等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47门(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精品教材6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8项,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我校学生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类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并有队员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2009年11月,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的江苏女足青年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足球青年组比赛,获得冠军,为江苏省夺得第一枚全运会足球金牌。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自1986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四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2008年,徐州师范大学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将以此为新的发展契机,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

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山东师范大学分数线 篇9

关键词: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200多名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相关问题调查。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图书馆查询相关期刊论文、专著,利用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士论文库,检索有关研究资料。

(2)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访问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及直接参与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修定工作的校内专家,获取现实的第一手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

依照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大学期间课程设置评价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问卷效度检验,经8位社会学专家审阅,一致认为问卷具有研究的有效性。

对1998年以来毕业于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并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24份,回收率为89.6%,其中有效问卷21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75%。

(4)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 培养目标的定位

1997年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下简称《课程方案》)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毕业生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2003年《课程方案》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宽泛,其目的是希望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经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很清晰的占12%,认为比较清晰的有39%,认为不太清晰的有36%,认为不清晰的有13%。培养目标定位太泛或太专都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更注重充分显示时代性和前瞻性,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具备“211工程”重点大学及广东省“名牌”专业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所处珠江三角洲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应明确定位为“培养高度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师资以及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这里的“多能一专”,不是指计划经济时代的“每一个项目都拿得起而有一项比较突出”,而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索质与专业的眼光、技能与智慧。

2. 人才培养规格的方向

培养21世纪高度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目标,如何构建21世纪的体育课程决定于21世纪体育人才需求的规格,华师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面向中小学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的体育教师。

就运动技能的传授而言,体育教师肯定不如一个专业的教练员,甚至任何一个稍有体育特长的普通人都可能替代体育教师的工作。但是,如果谈到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就只有合格的体育教师才能胜任了。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独特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体育教师的职业也真正具有不可替代性,体育教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的过程,也就是体育教师高度专业化的过程。

3. 课程体系的分析

(1) 课程内容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您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毕业生选择了“基本满意”,另有9%的毕业生选择了“很满意”,但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也达到了50%。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教育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四大类(见表1)。课程开设门数达到127门,几乎涵盖了体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学生修读门数、选择的弹性都超出《课程方案》的规定,这与师范学校比较注重教育类课程有关,充分发挥了师范院校的特点,设置了院系公共选修课,明确提倡与鼓励学生跨专业和跨系选读,其选修学分可以取代专业任选课学分,这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创新、广适应”。除此之外,华师大还明确要求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综合实践类”方向上选修128学时的课程,这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有着更好的指向性。

但是,由于学科课程分科不但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多,课程安排挤得满满的,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自修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情况下须把相邻的、同类的、能合并的课程简化、整合,避免交叉、重复,这样,既可服从于课程的整体结构,又可保存一些必要的基础课程不至于因学时不足而被排除,更可通过课程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少而精地提高学习效率。

(2)课程结构

调查结果发现,有12%的毕业生对课程结构表示“很满意”,另有33%的人认为“基本满意”,选择“不满意”与“不太满意”两项中的人数超过了50%(不太满意占42%和不满意占13%),表明部分毕业生对课程的结构存在异议,主要认为课程的设置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建议课程改革能使学生的专业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课程结构改革的误区在于只满足数量上的“加加减减”,而缺乏对课程价值取向的根本把握。学生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于社会之中,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发挥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不能不受社会要求的制约,同时,学生作为独立实体的个人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又有其自身发展的不同需求。因此,教育除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外,也必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将三种要素结合起来是我们考虑体育课程结构价值主要取向。

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把握住体育课程结构价值主要取向,优化课程结构,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科类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样化的整体。根据体育课程的功能和目前课程类型的现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3)必修课与选修课

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实际上标明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外体育专业必修课一般在60%~80%,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美日等国甚至低于60%。[1]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内总学时和学分是2651学时、168.5学分(见表2),按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类别来进行设置的,学时比为70.6∶19.9∶9.5,必修课比例70.6%高于彭健民(2005年)对不同地域8所学校调查必修课所占比例的平均数(67.3%),[3]而任选课(9.5%)又低于8所学校的平均数(14.6%), 显然必修课占总课时的比重偏大。

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既保证了学生所学选修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华师大是“211工程”重点师范院校,作为广东省的教育“龙头”,具有地方其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教育类课程是体现体育教育的支撑学科,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来看,这类课程也是他们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从教技能的主要来源,但华师大目前教育类课程只局限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学技能训练4门基础理论课,占总学时的6.64%,与国外的15%~40%相比,明显表现出课时较少,由于课时、科目不足,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师范院校的特色,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应提高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的融合程度,既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还要重视专项技术原理和方法等体育专业课程,更要重视两者的结合点,多设置综合化、小型化、专题化的学科专业教育选修课程,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4)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与术科类课程比例经过4次调整,总体趋势是学科类学时比例增加,术科类学时比例下降,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的比例从过去的4.5∶5.5发展到现在的6.3∶3.7,华师大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的比例6.12∶3.88。在毕业生调查问卷中的学、术科的学时比趋向于5:5的比例选择,毕业生认为应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术科在体育教育中还应占重要的地位。

体育的特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会领悟和理解学科的理论。术科和学科的课程应该按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开课,技术技能好的,应加大学科的比例,加强学科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技术技能差的应增加术科的比例,增加术科的学分和学时要求,完成术科的学习任务,要求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科学习的要求。所以学科和术科比例的制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设置,控制好两者之间的比例,更好地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5)特殊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有49.67%赞同教育实习采用分阶段进行,采用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在被问及“您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时,58.5%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8.3%的学生选择很不满意,两项合计高达66.8%,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只占学生总数的33.2%,这表明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太满意。

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在实践摸索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组织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开设讲座这一层次。缺少对学生个案的指导、就业心理的辅导以及市场化的操作,是目前就业指导工作最大的弊病。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业指导体系己经相当完备,已经形成了从中学到大学,从职业介绍、个性认识、人员匹配、就业技巧训练到就业后培训、服务等的一个严密就业指导主体。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都是就业指导的主体,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很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弥补原有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来说,要增加危机意识,抓紧时间学知识、学技能,避免上课是为了“点名”,选课是冲着“学分”,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实用”与“爱好”,其结果是非专业方面的能力一届比一届强,而教师教育专业方面的能力,给人们的印象是“一届不如一届”,如教学能力、育人能力、运动能力、指导健身的能力等。这种差强人意的“学风”和“能力结构”,必然遭到用人单位的“弃用”。

(6)毕业生工作适应度

在对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目前工作需要的调查中,能满足的占32%;基本满足的占47%;不能满足的占5%;说不清楚的占16%。从以上调查表明,目前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现在的中学体育师资状况仅仅是基本适应,与21世纪多元化的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方向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从源头将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正在改革中的学校体育教学相配套,真正能体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论与建议

1. 根据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华师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度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及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2. 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增加教育类选修课,提高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的融合程度;调整学科和术科的学时比例为5∶5,运动技能有通级的要求。

3. 提高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教育实习采用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借鉴国外大学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4. 课程设置需根据自己的师资水平、学校的优势和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面向市场需求,应该早着手进行课程设置整合和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Z].北京:1997.

[3]彭健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9-131.

[4]黄汉升,等.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2):1-4.

[5]杜云,等.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08(3):29-30.

[6] 杨海林.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上一篇:国际物流行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万圣节幽默有趣的祝福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