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师范院校(精选12篇)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1
2014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的讲话[1]及新型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中均对体育教师的质量提出了要求,突出了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体育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成为一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做好充分准备。辅修第二学位不失是一个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好方法,其先例也是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国外,为扩大社会适应性,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拥有一到三个其他专业的学位。对于想要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学生而言,体育学位和至少一个其他专业的学位是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或者胜任体育教师一职的必要条件。即便在没有要求辅修第二学位的院校,对于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大部分课程学分必须在其他院系完成,如美国高校体育新闻传播专业[3]就是如此。因此,无论是基于辅修第二学位的正面影响还是秉着向体育强国取经问道的心态,都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位进行论证和阐明,以促进我国体育专业学生的进步转型、体育学科的成熟发展及体育综合国力的提高与增强。
鉴于专门性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在此引用《基于SWOT分析的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战略》一文中对非体育师范院校与体育师范院校的分类标准,即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悠久,体育学科基础扎实,体育类学生规模较大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体育师范院校”);另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较短的其他综合、理工、财经、民族、农林、医药等院校(以下简称“非体育师范院校”)[4]。本文中的非体育师范院校属于第二类。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进步与转型
在我国跌宕起伏的体育发展之路上,体育人饱受争议。既有智勇双全的侠士风采,又有有勇无谋的莽夫行径。而直至今日,侠士的风采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评价却仍在流传。无论外因几何,内因才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体育人,作为未来体育文化和技术技能的传承者和教育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现内在的升华和外在的蝶变,其中辅修第二学位发人深省。
1.1 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
中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的门槛降低,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整体的运动技术能力水平降低[4]。由于非体育师范院校不同于体育师范院校,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内容、学时分配等删繁就简,总体设计略显粗糙。如此境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中身体素质不佳、体育兴趣不浓的学生而言,有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专业怀疑、未来怀疑等一系列的误区中。若能让此类群体辅修第二学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以上问题。首先,转移注意力。辅修第二学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所学所得能够转移体育专业上的失意;其次,过度补偿原理。一个人会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采取补偿性行为,即为过度补偿。运动技术缺陷能够激发学生辅修第二学位的积极性,寻找学业成就感;最后,价值观的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面对体育专业危机四伏的窘境,辅修第二专业不失为突围的有力措施。
1.2 提高综合素质
辅修第二学位是一个打开视野,拓展知识面,扩大人际关系网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对于以体育教师为职业方向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改善体育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劣势。其次,多重文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体育课难以实现“体”“育”并重的目标,与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辅修第二学位,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在德国能胜任体育教师一职的教师均是双学位获得者(至少其中一个是体育学位)[5]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扩大人际关系网,积累社会资本[6],亦是辅修第二学位的优势所在。面对当下体育在基础教育中比重增加、难度加大、深度加重的趋势,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积累广泛的社会资本以面对不同的挑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
1.3 扩大就业面
据报道,体育专业被列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辅修第二专业,不仅能够解除专业限制的束缚,而且能够增加行业选择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甚至是整个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非本专业工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均会因专业不吻合这一要求止步于门外。辅修第二专业正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因为辅修第二学位的学生除毕业证之外,其学位证书与第一学位证书无甚区别。面对求职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面,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本专业中诸如体育新闻、体育营销、体育管理等职位时,还会遭遇其他专业诸如新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同学参与的激烈竞争,结果往往以“基本功”不扎实为由拒之门外。辅修第二学位,深化和拓展了某些作为子学科的体育学科,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发展
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新学科的涌现和成熟学科的分化,以及艺术学独立门户的现实[8],有学者提出应将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门类[9]。然,此等呼声并没有改变体育学科的从属地位。反之,却暴露了体育学科的浮夸和浅薄。体育学科的发展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检验,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学科之争。体育人才作为体育学科发展与成熟的中流砥柱,在理论研究上,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实践参与上,要重视方法,讲究效果。体育教育人才辅修第二学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够博采众长,精进不休。
2.1 体育理论的内炼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后发现,在国内对推动体育学科发展一事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体育基础理论研究队伍不合理,有断层断带的趋势;其次,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基础学科建设根基不牢[10];再次,研究方法求简怕难,邯郸学步;最后,体育人的“运动情节”,故步自封。即单纯地将体育看做是一项运动,而无视体育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复杂联系[11]。辅修第二学位,有助于跨学科交流,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走到一起,产生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11]。特别是针对体育学科中借助某一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的某一方面的学位辅修,无论是对前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回味还是对后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准备,都是一种升华和顿悟的过程,真正体会到体育学科建设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2.2 多学科知识的交融
我国体育学科起步晚,发展慢,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有关体育的各种现象、问题、功能和价值时,体育不得不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公式、定律。然而,体育学科的繁荣与昌盛,不是在母学科的前面简单的加上“体育”二字这个前缀,而是体育学科自身理论充实之后的自觉外延。现今体育中有许多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造成体育学科欣欣向荣的假象,让一些浮于研究表面、不做深入分析的体育学者沉迷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幻境中。事实却是,体育学科体系空洞,体育专业名称模糊,体育学术研究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学科发展进步的进程。旁征博引固然重要,但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的还是要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辅修第二学位,能在其他学科知识体系明确、专业术语清晰、理论建设完善等强烈对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本学科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实践证明,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完善需要体育人才提高思想境界,在专业上和做学问上耐住寂寞,凝练一种淡定的科学精神[12]。
3 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与增强
当今体育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育人才和体育科技的竞争。创新是体育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体育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是提高与增强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的关键之所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位,是体育人才筑基的过程,是构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阳关大道。
3.1 体育人才多元化
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是保证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教师不仅要能“教”还要会“教”;体育社会人才的质量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助推器。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不仅要接受市场对人才的严格要求,还会面对专业素质扎实的非体育专业人才的挑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辅修第二学位无疑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扩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选择。尤其是面对当前体育人才复合型要求,人力资源最优化的标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秉着“艺多不压身”的原则,将武装进行到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
3.2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作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容之一,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中国体育实践的传承和体育理论的构建都是空中楼阁,于实际中,无论是武术入奥还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都是遥不可及的梦。体育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它在国家形象等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非契约性交换”的动员力作用[13]。然而,由于我国许多地方传统体育文化被现代体育文化替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单薄,也愈显中国体育与世界的差距之大及其相关方面人才的匮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位,不仅可以培养多元化的体育人才,还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2
无庸置疑,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认识到,当今的消费者拥有无上的权力,他们不但希望产品提供应有的功能,更希望从产品中得到感性体验。而体育营销恰恰以其特有的公益性、互动性和成本效益优势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共同青睐的品牌传播方式。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而同样的资金投入为体育赞助企业带来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三倍。
然而,就目前中国市场而言,体育营销仍然是一项大投入项目,无论是欧洲杯、世界杯还是亚运会、奥运会,亦或是各种引人关注的体育赛事,从广告资源到地面配合,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因此,业内不少人士曾说“体育营销,只是有钱人的游戏。”
的确,大体育赛事基本上都是大牌企业玩的游戏,毕竟高端的体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是品牌企业难得的市场良机,“玩”体育赛事也是企业一种身份和市场地位的象征。具备资源优势的大企业怎能拱手将这种体现自己身份和市场地位的稀缺资源拱手相让呢?于是,各种焦点赛事的赞助商成为各大商家拼抢的“热点”,谁都想成为“亲生”和“正宗”,由于世界杯和奥运会赞助商的“排他性”,许多大牌企业注定“无缘”赞助商,许多中小企业注定“无力”成为赞助商。
体育营销,似乎注定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那么,对于“无缘”赞助商和“无力”成为赞助商的企业来说,是不是意味着就错失两大体育商机,无法“游戏体育”呢?
笔者认为:体育营销,关键还要看企业会不会“玩”。
非体育营销,是可以这样玩的
曾经,多年经营剧场相声的郭德纲,将自己经营成著名的“非著名相声演员”,而“无缘”和“无力”成为赞助商的企业,也在纷纷借势世界杯与奥运会,玩转适合自己的非体育营销。
※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
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大战,面对青岛、燕京两大巨头手中握有逢时的“奥运牌”,雪花啤酒大胆地提出带有挑战讯息的“非奥运营销”战略计划,并既,推出“勇闯第一大峡谷无人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之后,再度推出“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活动,并配合活动的广告中打出酷似北京奥组委签订赞助商协议时的合作背景图案的LOGO而又独具创新的标志,并巧妙地“啤酒爱好者正式合作伙伴”这张情感牌,
雪花啤酒,其实质也是在借势于奥运,只是它在燕京、青岛等奥运赞助商如火如荼地推广各自的奥运营销战略时,将营销活动从直接奥运及其项目转向直接针对关心奥运的观众;传播受众从奥运会的直接人群转向了啤酒爱好者这个更广大的间接人群,正所谓:变侧翼防御为侧翼进攻。
※金星啤酒,一脚踢进世界杯
作为从农村市场走出的“啤酒巨人”金星啤酒,城市市场是金星人心中永远的痛。借助世界杯这一契机,金星啤酒重拳出击,举行“狂饮世界杯,激情欧洲游”活动,尤其是贵州分公司结合当地市场情况,与电视台举行了主题为“一脚踢进世界杯”活动,将现场体验和观众参与进行了完美结合,将手机短信和电视媒体进行了有效整合,将金星啤酒“狂饮世界杯,激情欧洲游”的主题活动进行了深度演绎,不仅掀起了金星“新一代”系列啤酒的消费热潮,而且为金星啤酒进军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老吉,不怕上火的世界杯
“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语,在近几年的中国饮料市场掀起了一场**。王老吉成为继红牛之后,再次开创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新品类的经典品牌。在世界杯这块大蛋糕到来之际,王老吉再次给予业内一个惊喜:不怕上火的世界杯。紧扣产品的核心价值,将产品诉求与世界杯进行完美嫁接。“世界杯熬夜更怕上火”、 “球迷心声:通宵看球=三两知己 + 王老吉 + 疯狂激情呐喊”……,从世界杯比赛时间,到足球的比赛规则,从情感到体验,王老吉的这一活动,堪称非体育营销的典范。
※百事可乐,DADA大狂欢
面对“死对头”可口可乐拿到“正宗球票”,百事可乐非但没有闲着,而且利用其强大的音乐明星和足球明星资源,另辟蹊径,进行一场全新的“音乐+ 足球+ 明星”时尚创意,狂打擦边球。从世界杯前的“全球性足球挑战赛”,到邀请国际音乐巨星RAIN和CHRISTINA,联抉唱响世界杯足球战曲,这种高明的“非体育营销”以灵活的方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成为了众多“无缘”和“无力”官方赞助的企业的一本活教材。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3
关键词:大学生;锻炼态度;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正措施。锻炼态度直接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锻炼态度,让学生对锻炼有新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名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学院图书馆的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八个维度。该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行为的定性论述和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14年4月初,共发放问卷200份,总共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采用Windows Excel、SPASS11.5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1<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性别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2<0.01)。这说明男女生对于锻炼得态度普遍还是积极的,只是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会表现得更明显些。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的性别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01),行为控制感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0.05)。不难看出态度、认知都是思维上的,而习惯、体验等是属于行动上的。可以得出,男女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上基本相同,但在实际行动上男生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女生。这有可能是因为:(1)男生在性格上要比女生好动些,喜欢运动;(2)在锻炼时遇到困难,女生会因为怕苦,比较容易选择放弃;(3)女生锻炼往往是因为其他因素,而男生是因为本身喜欢等。
2.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对于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调查发现,文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45<0.05)。这就表明专业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锻炼态度的差异。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主观标准的专业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的专业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行为控制感的专业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8<0.01)。同样的,文理科学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方面不具有差异性,而在行为的控制上存在的高度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上存在差异。
3.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1)。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愿意一个人进行锻炼的在锻炼态度上属于积极性较高的,自主性也较强。在八个维度中,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之外,其他的六个维度,包括了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都存在着高度的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之间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男女生,文理科的一些本质差别有很大关系。普遍存在着男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文科学生的情况。
(2)对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在是否愿意一人锻炼的锻炼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这就说明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我们要更加注重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和自主锻炼的习惯。
2.建议
(1)注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从而培养学习乐趣,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养成正确的锻炼态度,丰富课余生活,做到学习与锻炼两者合理安排。
(3)学校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进行考核。
(4)课余时间运动场地免费开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参考文献:
[1]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4
体质是指人的生命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1]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质既反映着人的自然属性, 也反映着人体的身体运动的水平。2002年6月, 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 (以下简称《标准》) 。到2004年新学年开始, 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相比原来的各种评测体系, 《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 更加科学、合理、全面, 对我院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比较分析, 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对于出现体质与健康较差情况的学生, 提出运用体育保健等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其体质的改善, 为学院体育教学与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漓江学院2010级、2011级、2012级体育系和非体育系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试。体育系学生100名, 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非体育系学生100名, 其中男生80人、女生80人, 样本总数为260个, 测试时间为2012年11月。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2.3 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选择了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台阶测试7个项目来进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形态
在本次测试中, 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和身高标准体重。测量仪器有身高测量计和电子体重计。
3.1.1 身高
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 体育系男女身高均高与广西区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 非体育系男女学生基本上略高于广西区男女大学生身高。
3.1.2 体重
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 与全区大学生体重相比, 体育系专业学生和非体育系专业学生的体重均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
3.1.3 身高标准体重
表1、表2表明, 非体育专业男生与体育专业男生的身高标准体重相比, 整体正常。非体育专业女生与体育专业女生身高标准体重相比, 整体偏低。测试结果显示, 体育专业有少部份的身体标准体重有较超重和偏轻的现象, 这跟体育专业学生的不同专项有关, 属于正常现象。由于大学生体形态发育已经基本定型, 体育锻炼对其影响已经不大。
3.2 身体机能
本次测试中, 身体机能包括肺活量和台阶测试。
从表3、表4中可以看出, 非体育专业男女生肺活量明显低于同龄的体育专业学生, 也低于全区大学生的水平。这与体育专业的学生比较自觉参加体育活动, 注重体育锻炼有关。
漓江学院体育专业男生台阶测试指数为59, 女生台阶测试指数为55, 非体育专业男生台阶测试指数为46, 女生台阶测试指数为38。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这个项目上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
3.3 身体素质
本次测试中, 身体素质包括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握力测试。其中, 握力测试还包括握力体重指数计算, 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 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从表5、表6可以看到, 漓江学院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立定跳远分别比非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立定跳远多27.62m和11.39m。从数据表明, 除了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没明显差距以外, 漓江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上明显比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优秀。而漓江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明显比全区平均水平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漓江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较全区平均水平整体良好。
(2) 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机能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3) 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4.2 建议
(1) 坚持正确的思想, 全面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以普及为主和经常锻炼为主的思想。
(2) 学校应加强体质健康知识教育。
(3) 大学生应制定自我分段锻炼计划, 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学会制定自我分段身体锻炼计划, 充分利用早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 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同时也有利于大家在校期间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观念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4) 学校体育应形成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仅靠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应克服懒惰陋习, 培养优良品质, 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课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 形成课内外教学活动一体化, 这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必要措施。
摘要:大学生体质状况关系到人才培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对学院两百名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结论:广西师范大学院漓江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差异显著, 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普遍高于非体育专业。
关键词: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
参考文献
[1]黄晨曦.体育与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30-32.
[2]翟甫建.中国大学生 (19~22岁) 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J].河南体育科技, 1993, 70 (2) :34-36.
[3]中国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5
非211、985院校保研考生注意事项
推免生近几年大热,所以不少有条件的考生都挤破脑袋的要分一杯羹,而这些人中不乏本科院校非重点,不是211也不是985的同学,他们想要挤进“上流”名校,扭转自己的命运,但实在是难,因为很多名校夏令营申请条件中就明确对本科院校的出身有了要求,但还是很多院校没有这类规定的,所以对于非211、985院校的考生来说,保研本就处于劣势,起点低,一定要多加注意,更为谨慎,下面3点药仔细看。
一、过硬的自身条件
虽然本科院校不占优势,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即使要求211、985,如果自身条件很优秀,完全可以打破这条限制。如果确实自身条件一般,也没有科研,没有论文,没有项目,没有交流经历等等,那抱怨也没啥用,毕竟好的学校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因此对于双非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由于一些学校要求211,就直接放弃。目前不少学校也陆续放弃了211、985的这条硬性规定。即使没有放弃的,给他们招生负责人联系,给的答复也是:可以报名,我们择优录取。很显然可以看出,没有任何绝对的,只要你条件过硬,那么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二、利用好本科院校的资源
关于这点一个学生做的就特别好,虽然我本科院校不是211,但是我有很多老师都是从我想去的院校毕业的,中国的学术圈子就那么大,自己的老师肯定最了解你的优势和情况。那么ok,我可以让他帮我写下推荐信,然后说明自己的情况,希望得到他进一步的推荐,比如给目标院校熟悉的导师发个邮件,安排下拜访展现自我等等很多我们可以做的。随着这种资源的流转,大致需要2-3个人,你就会发现自己就能接触到目标院校的核心人员了。然后我们靠着自己过硬的实力去尽情展现自己。因此,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到目标院校没什么用处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自己身边的资源,详细了解下比较牛的导师,总会发现一些惊喜的。
三、利用好信息优势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 篇6
【关键词】军队院校 非现役 文职 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原本属于现役人员担任的岗位被非现役文职人员所取代,这是优化军队人员比例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军队体制结构的重要举措。大量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被吸纳进军队,势必会对军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非现役文职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军队院校,如何管理好,引导好,使用好这些非现役文职人员,充分发挥出这些人员的潜能优势为军队服务,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兼顾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特殊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与物质激励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加强职能教育,增强使命意识
要将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军队的使命宗旨教育、战斗精神教育等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着眼当前时政,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人职责与使命的专题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把握好同现役军人有别的尺度
一是职业教育尺度。即从合理职业选择和献身国防的统一上进行就业教育,而不是片面地强调献身国防。二是岗位教育尺度。即将履职尽责与服从要求有机统一起来。三是管理尺度。即将严格军政素质教育与训练同适度宽松的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二、落实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满足一个社会人安心军营,甘于奉献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因而,加强对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管理,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一)落实工资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首先,要根据军委有关文件规定,抓好文职人员工资项目和工资标准的规范和落实,确实统一基础工资、津贴、三险、住房、公积金等项目,以保证文职人员的工资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规范文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将文职人员职称评定、户籍迁移、休假探亲、健康体检、子女入托入学等应享受的待遇纳入单位管理之中,以保证文职人员待遇真正有保障。第三,要严格按军委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文职人员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
(二)建立健全机制,规范管理秩序
首先,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年度增资以及文职人员再就业补助等机制和确定合理的工资结构,确保文职人员的公平竞争和合法利益。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文职人员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进行客观评价,以达到调动文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针对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岗位特点,着眼业务技能,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考核,并将评定结果与职称评定、岗位调整、续聘解聘等牵涉非现役文职人员核心利益的内容挂钩,以考促建,以评促考,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科学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要组织基础业务培训,要针对文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岗位需要,从基础业务入手,通过开展业务专题讲座、系列课程、传帮带等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文职人员的基础素质。其次,要搞好专业知识培训,要与地方单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通过选派文职人员到地方单位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要鼓励文职人员参加进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文职人员参加在职或脱产攻读学位,提升文职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招聘机制,把好入口关
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非现役文职人员队伍,提高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从源头上努力,重视人才招聘工作。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招聘渠道
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招聘渠道,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将军队院校所需要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招聘信息公布于众,吸引大众注意力,同时适时宣传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相关配套政策,以吸引更多热爱军营的有志青年,要以他们的理想为牵引,以政策保障为基础,以待遇为重点,以提供事业平台为杠杆,将更多优秀人才引入军营,为军队院校建设服务。
(二)要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聘用工作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7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出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 不仅促进了身心健康, 同时对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存在着诸多不足, 其中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滞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缺乏等方面都制约着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本文通过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 了解我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为加强我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提高我院大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社会发展学院、化材学院、物电学院等非体育专业的2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校园体育文化相关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归纳、分析研究。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调查采用当面发放问卷并当面回收的方式, 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率为98%。
2.2.3、逻辑分析法
结合有关校园体育文化的体育理论知识对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结果进行整理、比较、逻辑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校园物质文化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3.1.1、体育场馆情况
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现有体育场馆的种类满意度显示有67.3%的人对场地表达一般, 不满意占26.6%, 满意的只占6.1%; 体育场馆的数量显示有65.3%表示一般, 不满意占28.6%, 满意6.1%;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显示57.1%表示一般, 37.8%表示不满意, 满意仅占5.1%。由此可见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我院现有体育场馆种类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影响的占65.3%, 没影响的仅占23.5%;体育场馆的数量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影响的占59.2%, 没影响的只有15.3%; 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有影响的占53.1%, 没影响的仅22.4%。由此可见我院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
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造成许多非体育专业学生想课余锻炼却找不到合适的锻炼场所而不得不放弃课余锻炼, 从而极大地挫伤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并影响到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与认知、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文化与体育人文精神形成与发扬。
3.1.2、体育文化主题雕塑
我院现有体育雕塑对非体育专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影响的占49%, 不知道的占22%, 有影响的仅占29%;我院体育雕塑文化内涵对非体育专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影响的占26%, 不知道的占45%, 有影响的仅占29%, 可见我院主题体育雕塑对非体育专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及人文思想的形成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体育雕塑是体现大学文化环境精神新建设、新思想, 增强校园现代气息,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品质, 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使环境育人, 氛围育人的气息更加浓郁, 体育雕塑不仅能记录大学体育健儿的辉煌佳绩, 展现大学多年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特色;也能寄托只要付出艰辛的磨练, 就能期待收获成就的奋斗精神, 更能让历史成就无声激励未来学子。
3.1.3、学生个体拥有体育用品
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拥有个人体育服装的数量满意的仅占10.2%, 而非满意的占89.8%;对拥有体育器材的数量满意的只占10.7%。表中同样显示我院学生个人拥有体育服装的数量影响了51% 的同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参加锻炼受体育器材数量影响的同学占62.2%, 均超过一半的学生。分析得知由于我院学生大多来自中小城镇或农村地区, 受地区经济环境及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很大, 致使学生个体体育用品消费严重不足, 从而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造成了负面影响。
3.2、校园精神文化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3.2.1、我院体育知识的传播
我院对体育知识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均存在明显不足。由于我院形成的历史原因, 客观上对学校的网络建设、多媒体建设、有线数字建设形成很大制约, 原有的线路承载不足, 无法使用或不能观看, 而这对体育知识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影响, 造成许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无法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 从而影响了他们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对于传播体育知识的主体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的传播中由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 对掌握的专业知识博学与精深, 及个人的气质与魅力, 受到绝大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不足。而其他学科教师对于体育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课外锻炼习惯, 使学生保持一定的锻炼积极性。
3.2.2、体育态度方面
不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认知上, 我院的体育教师作为河北省内一支出色的师资队伍一直在践行终身体育。因此, 我院体育教师对待体育事业及终身体育的态度上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绝对影响, 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参与业余锻炼不断地进行渗透。而学院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对待体育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并在常年坚持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3.3、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 影响
3.3.1、体育活动方面
由于我院在参与体育竞赛方面的优异成绩的传统性, 尤其是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上的表现, 在随机访谈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学院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 学生的满意程度却差强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而学院的体育社团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体育讲座存在严重不足, 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影响不大, 说明这几个方面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3.2、体育宣传方面
由于存在硬件设施及网络建设的不足, 我院体育宣传的手段欠缺, 宣传内容及途径单一, 宣传效果一般。因此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影响不大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制约着学生参与业余锻炼的积极性, 因此在这几方面的体育环节中都需要亟待加强。
3.4、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 影响
我院的素质测试执行的力度还不够, 对参与体能测试的学生标准的降低, 通过率的提高, 所以只有58%的人表示受到影响, 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业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课余与周末标准体育场馆的关闭也严重阻碍了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结论:
4.1、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我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是体育场馆的数量、质量及管理方式, 体育精神文化方面中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的态度满意度较低, 还有体育行为文化方面, 如关于体育讲座的数量、体育表演、体育宣传及体育社团的功能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4.2、影响我院非专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消极因素是全院对体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场地设施严重滞后, 体育人文精神欠缺, 体育社团、体育讲座、体育表演等体育活动存在缺失或严重不足, 体育宣传与体育现代化传播手段落后, 学校制定的相应体育活动奖惩制度不够完善, 执行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不够严格, 学生因个人及家庭财政状况不同对体育锻炼所需的产品还需要丰富与切实提升。
5、建议:
5.1、大力加强我院学生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物质投入, 尤其是对 体育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
5.2、建议我院定期举行各种体育活动。
5.3、建议我院进一步端正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的态度
5.4、加强校园现代化网络建设并使之成为体育成果最广泛的宣 传平台。
5.5、建议我院课余、周末照常开放标准体育场馆, 制定一套科 学的行之有效的体育器械租借管理制度。
5.6、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外活动学分奖励制度, 加强领导职 能调动体育工作者积极性
5.7、建议我院制定体育发展远期规划, 成为对外展示我院建设 的窗口, 使之成为强身、强学科、强学院的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 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步提高,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 不仅促进了身心健康, 同时对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从而全面了解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切合实际的提出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为解决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运行机制。为提高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若光, 许彩明.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湖北体育科技, 2004.10 (23) :4.
[2]靖文, 孙立君.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4) :1.
[3]革超, 张群力.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职业教育.
[4]刘亚.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4 (20) :4.
[5]李翔.浅谈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与建设发展的思路.学科园地-文学界, 1673-2111 (2010) , 04-0169-02.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8
1、我校非体育专业男生对课外篮球活动价值的认识情况
在访谈总人数中约51%的学生认为课外篮球活动的意义就是休闲娱乐,没有任何其他作用;21%的学生认为课外篮球活动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强体质的占了28%。所以课外篮球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又是增进同学、朋友之间感情的催化剂。
2、课外篮球活动中各年级学生参与比例
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我校非体育专业的男生大部分倾向于篮球运动,但是在年级分布的比例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失衡,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二的男生进行课外篮球活动的人数是最多的,所占调查人数58%。其次就是大一的男生,他们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人数约占访谈总人数的30%,大三大四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学生比例很小。
3、我校非体育专业男生掌握篮球专业知识的渠道
调查发现在进行篮球课外运动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靠自学。还有一小部分男生是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习篮球技术的,所以很多人的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技战术都比较匮乏;经过专业教练指导的人数可谓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况对我校课外篮球的发展是一大弊病。
4、校园篮球赛对我校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影响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在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在观看篮球比赛的时候会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想立即投入到篮球的运动中,一部分学生对校园中篮球比赛持不感兴趣的态度,他们认为校园中的篮球比赛不够精彩。这展现了我校学生对校园篮球比赛所持的态度。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举办的篮球比赛规模太小,而且每年举办比赛的次数仅有两次,能够参加比赛的队员人数极其有限。
5、我校非体育专业男生对篮球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在对学生访谈时部分受访者说自己是网上查看技战术、规则和职业联赛来学习篮球知识的。我校篮球老师、教练员对篮球知识的传授仅仅是实践,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理论,这是很大的教学弊端。
6、我校非体育专业男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形式
我校课外篮球活动的方式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另一类是个人单独锻炼这两种活动方式。在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时候,朋友、同学之间容易沟通,并且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有很大的机会一起打球。
7、篮球场地设施条件对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场地设施对学生进行课外篮球活动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认为不受影响的学生也是极少数。而且随着我校每年扩招人数的增加势必还会造成学生对篮球场地需求更加紧张。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我校学生的篮球素养差异较大,对课外篮球活动功能认识不足。我校课外篮球活动的主体人群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学生在篮球理论知识、篮球技战术、篮球战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在对篮球场地的有效利用率方面呈现组织管理落后、形式单一。我校学生进行课外篮球活动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下午,很多学生来到篮球场上之后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
(3)我校举办的篮球赛事规模较小,赛事较少,赛制单一。根据调查发现: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我校举办的校园篮球赛不上规模。参赛队员基本上与上年无异。
(4)我校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供需矛盾明显。根据实地考察研究发现:我校篮球场地设施配比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 室外篮球场地都是水泥地,很多学生在课外篮球活动中都有摔伤的经历,这些硬件设施需改善。
2、建议
(1)我校学生对课外篮球活动的认识水平需得到提高。学校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种媒介加大对课外篮球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进而使更多人爱上篮球。
(2)提高我校课外篮球活动的管理效率。我校体育部门领导对课外篮球活动的重视程度要得到提高。篮球教练员、教师要探索出一条能够使我校课外篮球活动繁荣发展的道路。
(3)加强篮球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旧场地的利用率。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力改善我校篮球场地设施,进一步维修现有可利用篮球场地,提高我校这些旧场地的利用率。
(4)适当的扩大校园篮球赛规模、增加次数,提高影响力。我校每年举办的篮球比赛规模应该适当的扩大,建议我校多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校园篮球比赛,使我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摘要:通过对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的充分运用,对我校课外篮球活动的参与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清除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力求让合肥师范学院课外篮球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大学作为培养和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 并且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力军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体质也越来越收到人民的关注。女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 其体质状况也相对特殊, 如何更好地使女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质, 以及更好地对女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是当今大学体育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 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非体育系女生共12182 名, 其中大一女生3531 名、大二女生3248 名、大三女生3288 名、大四女生2115 名。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测试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内容为:身高、体重、肺活量、50 米、800 米、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坐立体前屈。
(3) 数据处理法。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为基础, 运用spss7.0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各年级女生身体质量指数测试结果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 (BMI) 也称身高标准体重, 是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关系来反映身体形态的重要指标。BMI等于体重 (公斤) 除以身高 (米) 的平方。
综上所述, 大一、大二、大三女生低体重的人数占优各年级人数的10%左右;大四低体重的人数占大四总人数的7.90%;肥胖人数则均低于1%。说明女生身体形态整体匀称, 极少数偏胖, 偏瘦人数多。
2.2、各年级女生肺活量测试结果分析
肺活量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人体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综上可以看出,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女生肺活量优秀的均占各年级人数的15%左右;大一女生肺活量不合格人数占大一总人数8.27%, 大二、大三、大四女生成绩不合格人数均占各年级总人数的15%以上, 说明, 女生肺活量成绩优秀与不及格之间平均水平相差大, 少数女生需要加强有关肺部功能的体育锻炼。
2.3、各年级女生50米测试结果分析
50米测试的是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状况。
综上可以看出,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50米测试中成绩优秀人数均在各年级人数的5%左右;大一女生50米测试不及格人数占有9.94%, 接近10%, 而大二、大三、大四女生在50米测试中不及格人数占有率均在10%以上, 说明女生整体上在速度素质方面较差, 成绩不及格率太高。
2.4、各年级女生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分析
立定跳远测试的是学生人体在向前跳跃式下肢肌肉力量的爆发力。
综上可以看出, 在立定跳远测试中, 大一、大二、大三成绩优秀人数占各年级总人数的5%左右;大四成绩优秀人数占大四总人数的12.15%;大一女生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大一总人数的8.41%;大一、大二、大三女生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各年级总人数的10%以上, 说明女生在立定跳远中, 大一、大二、大三整体上较差, 下肢肌肉力量的爆发力不够, 而大四女生在立定跳远中整体水平之间相差较大。
2.5、各年级女生800米测试结果分析
800米测试的是学生的耐力水平, 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综上所述, 在800米测试中, 大一、大二、大三成绩优秀人数占有各年级人人数的1%左右;大一女生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大一总数17.02%;大二、大三、大四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各年级总人数的30%以上, 说明女生在800米中整体水平较低, 耐力较差。
2.6、各年级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结果分析
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的是学生的腹肌耐力。
综上所述, 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成绩优秀人数均占各年级总数1%左右;大一、大二、大三女生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各年级总数15%以上;大四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大一总人数的9.6%。说明女生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整体水平偏低, 腹肌耐力较差。
2.7、各年级女生坐立体前屈测试结果分析
坐立体前屈测试的是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 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度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 在坐立体前屈坐测试中,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成绩优秀人数均占各年级总人数的10%以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女生成绩不合格的占有各年级总数8%以下。说明江女生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 学生身体柔韧度整体水平较好。
3、结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非体育系女大学生整体身体形态匀称, 身高标准体重整体良好, 少数学生偏瘦, 身体整体柔韧度、肌肉伸展性以及弹性水平较好。但是学生耐力、肺活量、腹肌耐力和爆发力、速度等素质相对较差。
本文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非体育系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更好的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非体育系女大学生体质现状, 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非体育系专业体育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意见, 也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提供帮助。
(副教授:袁春华)
摘要: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非体育系专业女大学生共12182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大一女生3531名、大二女生3248名、大三女生3288名、大四女生2115名。从国家体质健康网上下载有效数据, 通过统计软件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坐立体前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非体育系专业女大学体质健康状况, 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课程安排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质健康,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丹.“五维健康观”视野下学校闲暇体育的功能探析[J].教学与管理, 2013 (3) .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10
1.1 研究对象
以天水师范学院公选羽毛球课的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问卷187份, 回收率为93.5%。有效问卷160份, 有效率为80%。
1.2.2 数理统计法
将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羽毛球选修课前的情况分析
2.1.1 非体育专业学生了解羽毛球的途径
调查统计64.94%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了解羽毛球运动的, 可见学校对羽毛球的基础教育还是很到位的。有24.68%的学生是通过媒体认识羽毛球运动的, 说明学生对媒体的关注。还有14.29%的学生是受家人的影响, 说明家长的重视从而影响到学生。
2.1.2 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羽毛球课的主要动机
从调查结果可以把选课动机分为三类:一类是动机明确型, 二类是动机不完全明确型, 三类是动机不明确型。 (1) 动机明确型:有32.7%的学生选择羽毛球课是因为兴趣爱好, 36.36%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 还有14.2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水平, 可以说这类学生具有正确的选课动机。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羽毛球课, 所以在学习中肯吃苦, 求知欲强, 技术提高快。 (2) 动机不明确型:有29.87%的学生选择羽毛球没有什么原因, 可以说这些学生完全是没有动机的。有些学生是“为了得到学分”, 这类学生不能说没有学习动机, 而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课上马马虎虎, 怕苦怕累, 学习积极性不高。 (3) 动机不完全型:有11.69%的学生选择羽毛球课是因为“受其他学生影响”。可以说这类学生的选课动机不完全明确。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可谓是忽冷忽热, 情绪不稳定。因此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抱怨所学内容浅;另一方面抱怨技术动作难掌握。由于这三类学生无论从基础还是动机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非体育专业学生选课后的情况分析
2.2.1 调查显示
61.04%的学生在课业结束后就不再练习羽毛球了, 仅有5.19%的学生经常练习。原因是:首先找不到合适的搭挡, 主要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各有不同, 不能很好地配合, 调动不了积极性, 而且羽毛球场地也比较紧张;其次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 使得大学生趋于“平民化”, 一方面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别较大;另一方面, 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面对沉重的学业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不少非体专业大学生在主课以外大量时间钻研专业知识, 或者为考研而准备, 学生的余暇时间少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余时间练习羽毛球的次数[2]。
2.2.2 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羽毛球课后每周练习的情况
统计发现, 学生普遍参加羽毛球的运动次数在每周3次以下, 有46.88%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周2次, 36.67%的学生每周1次, 16.25%的学生每周3次。可见, 学生参加羽毛球选修课后并未提高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次数。这和学生选择羽毛球的动机、学校场地的开放时间、开放次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有23.33%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30min, 有33.12%的学生每周练习的时间在1h以上。据调查, 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原因在于他们对羽毛球的兴趣。有41.25%的学生每周练习羽毛球的时间在2h以上, 主要取决于他们除自身热爱羽毛球运动外, 还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经常几个人在一起以打羽毛球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活动。
2.3 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于羽毛球选修课教学情况满意度的分析
2.3.1 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羽毛球选修课教学内容满意情况分析
有50.65%的学生认为目前羽毛球课的内容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 15.58%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根据调查, 这15.58%学生主要想通过羽毛球选修课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对羽毛球运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学习。他们认为羽毛球选修课的内容过于单一, 所授内容较浅, 课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
2.3.2 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水平对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的影响
72.5%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的技术水平高才选择羽毛球选修课的, 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应注意教师的技术水平问题,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程度。93.13%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满意, 说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羽毛球教师的满意程度很高, 证明学校的师资配备比较合理。只有6.87%的学生对教师持有不满意的态度, 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组织能力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较差, 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随时更新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思想、文化、专业素质[4]。
2.3.3 场地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的影响
通过统计发现, 学生对学校的羽毛球场地还是有些不满意, 只有30%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上课的需要有的学生认为勉强应付导致学生有如此想法是因为我院只有10片场地, 但由于非体专业羽毛球选修课时间集中, 而且同时有很多班一起上课, 学生大约15~20个人共用一个场地, 加上非体专业学生羽毛球基础参差不齐, 控球能力较差, 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练球的积极性。
3 结论
1) 天水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的动机总体上是良好的, 其中以自我实现动机为主要动机, 其次是兴趣爱好及环境影响因素。
2) 教学效果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学中学生自身技术基础薄弱、领悟接受能力上的差异, 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意志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3) 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高的满意度, 但羽毛球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仍需加强改进。
4) 非体育专业学生选修羽毛球课后, 没有练习的原因主要是现有场地仍然很紧张, 学习压力大, 无专业指导。
4 建议
1) 应高度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选课动机,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尽量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心态和技能, 才能为进一步学好选修课做铺垫。
2) 开课前对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技能摸底, 分层教学, 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选修课学习的需要, 又可以提高学生联系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的内容方面应增设裁判方面的内容, 多组织比赛,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应丰富多彩, 注意学生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到快乐, 其次才是动作技能的学习[5]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对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参加羽毛球选修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出了非体育专业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的影响因素是兴趣爱好及教学内容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羽毛球选修课,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纪秋云, 高丹.大连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2) :232-238.
[2]许斌, 许晓音.大学生对体育选修课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6 (4) :122-123.
[3]初永和.对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6 (2) :109-110.
[4]曾五一, 顾俊杰, 王晓春.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 (5) :109-110.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11
[摘 要]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对比。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3)贫困类型维度,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4)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结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SCL-90 心理健康;贫困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35-03
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1]。此后,免费师范生教育首先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试点,随后陆续在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实施。近年,有学者开始在政策、职业认同、主观幸福感等层面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相关研究,但很少有直接对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且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为例,旨在探讨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免费师范生提供参考。
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从四川师范大学抽取师范生新生1510名,男生393名,女生1117名。其中,免费师范新生711人,非免费师范新生799人;贫困生763人,非贫困生747人。
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十个因子,该量表整体α系数0.93,其余各维度α系数均高于0.85。测试时间为2014年10月13~24日。
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由于SCL-90症状量表是以因子分高于2分来说明被试可能存在轻度心理异常,本研究将此作为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标准。研究发现,师范生SCL-90检出率排名前两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具体结果见表1)。
2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其比较
对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同时,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是否免费师范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
3 不同类别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
(1)不同性别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为反映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以性别(男生与女生)、师范生类型(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抑郁(F(1,1505)=3.80,P<0.05)、焦虑(P(1,1505)=5.37,P<0.05)、恐怖(F(1,1505)=15.51,P<0.001)两个因子中,性别类型主效应显著,均表现为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师范生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在抑郁(t(男-女)=-2.25,P<0.05)、焦虑(t(男-女)=-2.41,P<0.05)、恐怖(t(男-女)=-3.98,P<0.001)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免费师范生中,仅在恐怖因子(t(男-女)=-2.03,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贫困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同样,以贫困类型(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F(1,1505)=8.48,P<0.01)、人际关系敏感
(P(1,1505)=9.88,P<0.01)、抑郁(F(1,1505)=8.24,P<0.01)、焦虑
(F(1,1505)=7.27,P<0.01)、敌对(F(1,1505)=4.67,P<0.05)、偏执(F(1,1505)=5.51,P<0.05)、精神病性(F(1,1505)=11.88,P<0.001)、其他因子(F(1,1505)=7.89,P<0.01)及总均分(P(1,1505)=9.96,P<0.01)上,贫困类型主效应显著,表现为贫困生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在强迫症状(P(1,1505)=3.94,P<0.05)、人际关系敏感(P(1,1505)=5.35,P<0.05)因子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在总均分
(F(1,1505)=3.51,P=0.06)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简单效应表明,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上,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免费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免费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具体见表3。
(4) 不同专业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进一步以专业类型(文科生与理科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躯体化(F(1,1505)=3.84,P<0.05)、恐怖(F(1,1505)=6.17,P<0.05)因子上,免费类型主效应显著,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在躯体化(F(1,1505)=4.99,P<0.05)、抑郁(F(1,1505)= 6.04,P<0.05)、焦虑(F(1,1505)=13.38,P<0.001)、敌对(F(1,1505)= 5.26,P<0.05)、恐怖(F(1,1505)=9.35,P<0.01)因子及总均分(F(1,1505)=4.63,P<0.05)上,专业类型主效应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他因子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生与理科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免费师范生在人际关系敏感(t(文-理)= 1.97,t<0.05)、抑郁(t(文-理)=2.43,P<0.05)、焦虑(t(文-理)=3.43,P<0.001)、敌对(t(文-理)=2.06,P<0.05)、恐怖(t(文-理)=2.49,P<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
三 分析与讨论
1 心理问题检出率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排在前四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2]。由此可以看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均为师范生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2 不同性别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性免费师范生在入校时心理状态不及男生。
这可能与男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有关。男生可能更注重于立足当下,女生则考虑问题更细致、全面与长远,考虑到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对自己职业选择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日益累积,容易形成抑郁、焦虑等情绪。在与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现象。
3 贫困与非贫困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贫困生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指出,与非贫困生SCL-90评分相比,贫困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是否贫困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用,相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经济压力小,家庭贫困给心理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同时,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经济贫困的同学较多,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观念、经济价值观等较为接近,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相对较小。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由此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非免费师范生中的贫困生需要引起关注。以往多关注贫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非贫困生也需要引起关注。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他们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绝大部分并非自愿,这一原因会使其专业认同感偏低,内心易产生一定的冲突,易感受到职业选择的限制并产生自卑感。这一心态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从而强化强迫行为。
4 不同专业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其原因可能是文科学生更感性,注重提升自身人际等方面能力,而理科学生更关注的是提升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外在的人际方面的压力可能更给文科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今后的工作为定向,专业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虽然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专业类型、贫困类型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贫困类型上存在的差异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不但在经济层面上承受沉重的负担,而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4]从研究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减少贫困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02):158-173.
[2]罗香群.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调查分析[J].教育探究,2008(04):86-89.
[3]张颖.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3):32-34.
非体育师范院校 篇12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肥胖
2010 年学生体质测试健康结果显示, 学生肥胖状况依旧没有下降趋势, 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体质状况在历年的测试中并未独立分析, 学生的肥胖状况也不能清楚了解。 本文就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对独立学院学生肥胖状况进行研究, 发现学生的肥胖状况, 揭示学生的健康状况, 为后期改善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生的脂肪状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图书馆检索和收集以“身体成分, 学生”、及“皮褶厚度, 学生”为关键词和主题的相关文献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 概括和总结, 分析目前对独立学院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水平。
(2) 访谈法。
(3) 测量法。
①调查对象
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随机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8 个学院的男、女学生556 人, 其中男生209 人, 女生347 人, 具体如表1。由于16 岁、17 岁和25 岁人数偏少, 误差较大, 不做研究。
②测试指标
通过测量学生的肱三头肌处皮褶和肩胛下角处皮褶进行分析, 反映学生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段的肥胖状况, 通过腰围和臀围, 反映肥胖的类型。
2、结果与分析
2.1、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脂百分比 (Fb%)
(1) 独立学院肥胖状况百分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 男、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肥胖状况呈现不同的趋势, 男大学生低体重人数比例相对最高, 占到了接近一半, 而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占到32.06%, 接近三分之一;女大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超过了一半, 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趋势, 肥胖人数同样最低。结果与2010 年体质测试出现的肥胖率继续上升相反。
(2) 不同年龄段非体育专业大学生Fb%状况。
从上表看出, 除男生22 岁外, 其它年龄段男、女大学生的体脂率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未超过正常体脂率范围;在不同年龄体脂率的发展上, 男、女大学生体脂率基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体脂率差异性上, 女大学生20 岁与21 岁体脂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男大学生21 岁与22 岁体脂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Fb%状况。
在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脂率的比较上, 男、女大学生都呈现了大一年级体脂率高于大二年级大学生体脂率, 随后随年级增长, 体脂率逐渐上升的趋势;2012 级与2013 级男大学生体脂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2012 级脂肪堆积增多; 女大学生在2015 级与2014 级和2012 级与2013 级的比较上有差异, 其中:①2012 级与2013 级女大学生体脂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脂肪堆积明显增加;②2015 级与2014 级女大学生体脂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2015 级体脂明显高于2014 级。
2.2、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腰臀比 (WHR) 状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男、女大学生的腰臀比整体上处于正常范围内, 并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下降在上升的趋势, 这与学生体脂率增加相吻合, 也说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 导致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危险性增加。
2.3、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BMI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大学生除23 岁男生身体充实度超重外, 其它年龄段充实度处于正常范围;女大学生的BMI呈现随年龄增长上升趋势, 各年龄段间无显著性差, P>0.05, 男大学生19岁时有个增长趋势, 但与18 岁间BMI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独立学院大学生肥胖水平较低,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独立学院男、 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处于正常的范围, 但出现体脂上升趋势, 生活方式需要改变;
(3) 随着腹部脂肪增加, 患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3.2、建议
(1) 增强和增加学生健康意识与营养知识。
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营养知识, 对于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改善自身体质, 增加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发现, 独立学院大学生, 特别是男大学生身体偏轻, 因此, 通过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 使饮食更加合理, 对于促进和加强学生的身体充实度具有重要作用。
(2) 课堂和生活中应加强力量素质的练习。
学生的身体充实度较低, 因此, 在合理膳食的同时, 还应注重力量素质的练习, 特别是大重量的力量练习, 以增加学生肌肉含量, 使学生身体充实度增加。
(3) 改善体育设施, 加大体育投入。
以“足球进校园”为契机, 通过建立体能中心等措施, 改善大学体育锻炼环境, 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从而增加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改善自身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凯.肥胖大学生自信心及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学干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4, 33 (2) .
[2]周小平.不同性格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机能的比较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28 (3) .
[3]郭见平, 尹海滨, 牛英群.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1133 (11) .
[4]张惠红, 赖勤, 李晓智等.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身体形象与身体成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 34 (3) .
[5]赵晓虎.黑龙江省不同运动训练水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2013, 10, 31 (5) .
[6]崔凯, 徐玉明.大学生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相关分析研究[J].健康研究, 2012, 8, 32 (4) .
[7]陈玉容, 孙骁, 彭莉.不同肥胖判定指标的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 2010, 7, 17 (7) .
【非体育师范院校】推荐阅读:
师范体育教育10-17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07-02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14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07-23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实习中期小结01-08
非定向师范生08-03
洛阳师范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07-26
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5则范文09-01
非竞技体育05-21
非体育专业学生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