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2024-07-23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通用4篇)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篇1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是在白城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一处学校体育设施,总建筑面积6 625m2,比赛厅观众规模2 880席(篮球比赛时),另外还设有器械体操、乒乓球、艺术体操、武术、举重、60m田径跑道等多项运动训练空间。除满足师范学院体育课、师生员工体育锻炼、举办会议和球类、体操等项目的体育比赛要求外,还将面向白城广大市民开放,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该项目预算投资仅有1 300万元,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求设计尽力满足使用需要,同时要求打造个性鲜明的建筑形象,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提高空间利用率

高校体育馆往往要为学校甚至所在城市提供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及文艺演出、会议等活动的场所,但举办大型活动的次数屈指可数,因此更需要注重日常使用的问题。白城师范学院体育系,因教学要求迫切需要增加篮排球馆、室内60m跑道、体操房、乒乓球房、举重房等各类专用训练空间。加之其他专业学生上体育课及师生员工课余时间锻炼的需求,在有限的投资和面积规模条件下,增加场地数量、提高体育馆场地面积率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设计充分考虑了学校体育馆的这一使用特点,把平赛结合作为空间布局的主要指导思想,为提高设施利用率创造优越条件(表1)。

首先,比赛厅设计突破了一般体育馆的常见模式,取消了所有固定座席,而代之以活动座席,并在楼座层作同样处理。一层活动座席收起后可布置3块篮球场地,二层活动座席收起后可布置6块乒乓球场地。当有比赛、会议或文艺演出、需要观众席时则可方便地拉伸出活动座席。在篮排球比赛时可容纳2 880观众,会议及文艺演出时可容纳3 000多观众。这与学校及城市规模比较适应,可以很好地满足校内外一般大型文体活动或会议的需要。

其次,在附属空间设计中努力挖掘空间潜力,如地下层的60m田径训练厅实际上是在加宽的走廊上布置了5条塑胶跑道。为解决跑道端头缓冲长度不足的问题,缓冲段做了起坡处理,并在尽端墙壁上设置了缓冲垫。利用夹层空间妥善布置必要的管理、设备、更衣、浴厕、器材库等训练比赛附属空间及交通空间,实现总场地面积达到4 792m2,占总建筑面积的72.3%,通过合理的硬件设施配置,使有限的投资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最大效益。

妥善安排分区及流线

该工程位于师范学院西校园内临街的一块拆迁地段,用地十分紧张,无法在同一水平层面布置多个大空间训练房。设计将附属房间及一系列训练空间设在底层,前侧主要布置门厅、管理、运动员更衣室及部分小训练房,大空间训练房布置在后侧,并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比赛厅坐落于这部分训练房之上,余下部分训练房屋面作为室外观众入口平台。比赛时,观众从面向城市干道的室外大台阶直接进入二层平台及观众厅,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内场人流则从一层进入各自区域,并可通过内部楼梯上到二层比赛厅。

体操、乒乓球、形体操等主要训练房空间净高6m,在满足布置高侧窗以利自然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地坪标高下沉3m,有效减少外墙散热面积、节约能源。为弱化人们对地下空间的抵触情绪,设计在组织空间序列时避免通过下行楼梯直接把人引入地下,而是先从主入口进入一层门厅作为过渡,再通过设置在空间宽阔高敞的短跑道训练空间一侧的楼梯到训练房。这个短跑训练空间长75m、宽10m,从体育工艺角度并不需要太大的净高,但从空间感觉角度应保证适当的高度,以避免产生压抑感。设计受中庭建筑形式的启发,将该空间处理成与几个大训练房同样的高度,但在夹层标高上把联系入口与训练房的通道设计成跨过跑道的三座桥,配以上下楼梯,使空间富于变化和趣味。

创造个性形象

学校体育馆作为学校乃至所在城市的重要公共建筑,其形象应具有标志性,体现出体育建筑的独特个性。恰当反映环境文脉、功能要求及结构选型的内在特征,是达到形象设计目标的根本手段。

比赛厅平面宽36m、长70m,屋面结构采用平行布置的拱形钢薄腹梁,为减小拱脚处向外的水平推力,减轻底层楼盖的负担,除中央3跨之外的大多数拱在拱脚处做了向内弯曲的处理。由此形成的二层向外凸出的部分可作为记时记分的空间及观众通道。主比赛厅外部形象完全以结构形态为基础,打破一般拱券结构离不开向外斜伸支座的惯用形象,呈根部向内收进的横卧简捷筒形。建筑形式创作并没有简单地停留于此,建筑师充分挖掘和利用由基本空间及结构形态决定的形体的造型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扬巧补拙,通过建筑处理手段克服不足之处。文体馆比赛厅主体设计将金属屋面的材质一直延续到接近根部屋顶平台的位置,使屋面墙面浑然一体;端部玻璃幕墙与金属屋面的强烈质感对比突出了“筒”这一基本形象特征;条形天窗和圆洞形侧窗的精心安排、入口雨篷的吊挂式结构和形象处理,打破基本体形的单调感,端部疏散楼梯也进一步丰富建筑形象。体育馆与周围方正规整的教学楼群既有形体协调,又有鲜明的形体和尺度对比,形成简洁生动、现代感强,又富于细部、雅致脱俗的建筑形象。设计还将空间净高要求大的几个训练房下沉3m,调整了作为比赛厅主体基座的裙房高度,使二者之间取得恰当的体量关系。

此外,设计将所有钢结构构件都直接暴露于比赛厅内部空间,以增加现代感。

结语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面积较小、资金紧张、级别不高,设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态度精心设计,因此项目建成之后的总体效果及使用情况令人满意。我们坚信,建筑创作并不以项目规模和影响的大小论高下,小项目同样要以创造精品为目标,而且真正的努力也总是会有所收获的。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建设地点:吉林省白城市

业主:白城师范学院

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座席数量:2 880(全部为活动座席)

座席层数:2

建筑高度:17.35m

内场尺寸:54m×34m

用地面积:1.2hm2

建筑面积:6 625m2

屋面结构:薄腹梁

设计总负责:刘德明

建筑专业:刘德明,史立刚,魏志平,郝东旭

结构专业:张有闻,逄志宇,王幼青

水暖专业:张景成

电气专业:宋振江

概算:杨莉

设计时间:2002年

建成时间:2005年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篇2

一、现状与分析

(一) 生源质量极差

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建院时间并不是很长, 位于吉林省西部 (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地区) , 学院的知名度在全国并不是很高, 甚至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学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 降低入学门槛要求, 这就导致入学的大部分学生以前都没有受过较为系统的钢琴教育, 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文化课考不上大学才临时转行学音乐的。学院将四年的课程挤压到三年完成, 最后一年的时间留出来供学生实习写论文。那么, 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 让几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在三年内所学的知识技能, 使其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是一件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教学内容传统化、单一化

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都是专业的科班出身,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 绝大部分教师都采取传统的钢琴授课模式, 不管是小课还是集体课当中, 都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上也是传统的“教师布置曲子—学生课后练习—汇课”方式, 在曲子的布置上基本上遵照着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等由浅入深的老套模式。因为学生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 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的钢琴水平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往往过于求快、过于求深、过于求技能, 学生无法达到要求, 加上枯燥乏味, 使整个钢琴教学变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二、对策与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输往中小学当教师, 那么培养出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是高等师范音乐院校的主要目标。针对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特殊的情况, 为了达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让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好的竞争力,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话, 在短短的三年之内想达到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 必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

(一) 围绕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高等师范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虽略有不同, 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教师, 那么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素养方面的要求应该是正确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概念, 具有歌唱、演奏、舞蹈等音乐实践能力。针对这一点, 传统的“音乐学院式”钢琴教学及其教学内容显然是不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音乐学院式”的钢琴教学及教学内容追求的是专业性、深度性, 而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及教学内容追求的是实际应用性。结合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特有的学生素质零基础的状况, 我认为在钢琴教学应该做如下几点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材使用顺序, 选择有针对性训练某种技能的曲子。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演奏能力基本在车尔尼849、钢琴基础教程3、小奏鸣曲集范围内, 能较流畅的演奏音乐教材中的曲目, 这些曲目通常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 在演奏技能上的要求主要是和弦 (衔接和转换) 和琶音 (流畅的跑动)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就应该多选择一些能训练到和弦和琶音的曲目, 这样学生练习的目标明确, 难易程度也在能驾驭的范围内,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

打破追求高大上的曲目, 选择实用性较好的曲子。中小学的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 他们对专业性特强的高大上曲目肯定是不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的是平时他们能听到的歌曲,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 大部分中小学的学生都听过而且很喜欢。因此, 在我们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就应该多选择些这类型的曲子, 不但学生自身喜欢去演奏练习, 对他们未来的音乐教学也是有很大的实用性的帮助。

打破钢琴课就是演奏曲子的观念, 重视起即兴伴奏的重要性。正如上述我所讲的, 中小学音乐教师最基本的演奏能力就是能演奏音乐教材中的曲目, 而音乐教材中的曲目全部都是无伴奏的单旋律谱子,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为曲子配伴奏并能流畅演奏的能力。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重视培养自己即兴伴奏的能力, 掌握即兴伴奏的演奏方法。

(二) 教学内容中加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这里所要说的实践能力并不是表演能力, 而是讲授能力。因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之外, 还要有一定量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的积累, 并且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 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 在练习演奏曲子之前, 教师应该把关于此曲的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讲解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要有音乐知识的框架, 就好比教师备课时的框架结构一样。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讲述出来, 也可以多个学生相互讲授, 从中取长补短。

摘要:本人以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在钢琴教学内容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方法, 为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乐器, 2004 (12) .

[2]闵胜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 (05) .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篇3

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明确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它不仅搭建了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 实现教学成果共享、校际交流的平台, 而且也检验和评价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起重要的作用。

启示一: 重视技能竞赛, 营造技能学习氛围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内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 在“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方面做的还不够。但近几年来,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形势下, 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技能大赛活动, 积极营造技能学习氛围, 通过技能竞赛这一平台, 狠抓教学改革,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技能大赛的项目选自生产实际, 贴近岗位技能的要求。理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灵魂, 传统的老“三段式”教学, 学生学习的固定点是教室, 老师主要采用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中。而在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项目试题, 旨在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而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 使职业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启示二: 规范化的操作需要一个养成过程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怎样的方式, 才能培养出一个严格遵守安全要求, 规范化操作, 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的技能人才, 这其中既包括教学标准、教程等内容性要素, 也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保障性要素。技能人才规范化意识、质量意识的养成, 是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在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上有待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也是转变技能人才观念的实际体现。

启示三: 有助于增强技能型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所营造的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了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引导了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视, 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 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组织参加不同规格的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发现, 大赛除了考察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外, 对选手的职业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最终获胜的选手除了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外, 一般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分工和临场应变能力。技能大赛讲究团队合作, 不同层面或档次规格的技能大赛通常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 在训练、预赛、比赛的各环节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调、合作如何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不仅如此, 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对比赛的胜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心健康, 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状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学生刚毕业步入工作岗位, 大部分都可能是深入一线, 对他们而言, 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参加不同规格的比赛, 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锻炼, 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形势下, 各类不同层面或档次规格的技能大赛广泛开展。使学生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 以熟、精、快的形式展示出来,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从而达到“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用, 学用结合”的目的。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提高、发展的平台, 它在催生职业教育制度规范职业技能, 养成质量意识, 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探讨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大赛, 总结出三点启示。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史临红.谈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效用.河南教育, 2009, (07) .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馆 篇4

1.1 白城地区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动机

人们产生体育需求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是为了强身健体, 有的人是为了休闲、娱乐, 有的是为了社会交往, 有的是受社会流行影响所产生的一种从众行为, 还有的是几种动机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体育行为, 因此, 要绝对地判断某种大众体育需求的产生动机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只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 来相对地评价某种动机对大众体育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1.2 社会文化因素对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影响

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 他的体育价值观、体育审美观和体育态度等都带有这种文化环境的特点, 并在其体育消费心理和体育消费行为上表现出来。社会文化环境对大众体育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 从而影响体育消费观念。

1.2.2 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审美观, 进而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

2 白城地区大众体育健身需求满足模式指向

2.1 注重养生保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促使老年体育人口快速增长,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逐步显现。国际和国内的大量经验证明, 老龄人口的增加, 会使整个社会提高对健康、保健、锻炼的认识, 从而刺激社会体育的发展。

2.2 崇尚现代生活

体育生活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 只有将体育运动溶入到现代日常生活中,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运动。随着全民健身宣传力度的加大及各体育场馆开放度的加大, 居民小区健身角、健身路径等锻炼设施的增多, 居民的锻炼内容不断扩充, 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日渐增强, 体育锻炼日常化、生活化现象在本地区逐渐普遍。

2.3 向往现代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本地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受周边城市的影响, 一些都市时尚运动项目, 如街舞、舍宾、瑜咖、滑板等适合年轻人的运动项目开始在有些城镇出现, 并被居民接受。

2.4 热衷生机与活力

随着大城市生活对小城市的辐射及对健康理解的更新,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不只是为了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运动不足造成的不适感, 而且也是为了摆脱现代城市的喧嚣, 获取心理和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在或轻松, 或惊险, 或激烈的运动中沟通人际间的感情。同时, 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环境恶化, 也给人们的生存空间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为了消除正在缓慢而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危机, 也迫使人们投身于自然界的怀抱, 接受自然力的洗炼, 各种野外运动项目应运而生。回归大自然的口号己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徒步 (自行车) 旅行、登山、野营等运动方式成为新的时尚。

3 白城地区大众体育健身需求满足模式发展对策

3.1 积极引导居民性体育消费观念

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居民“个人健身投资”的观念, 首先要积极引导本地区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将福利消费观念引向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 辅之以示范导向、政策导向和宣传导向;其次是引导本地区居民的体育健康消费行为, 最后是引导法人消费。法人消费主要是指各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经营权和冠名权, 以及各级体育组织、体育团队、体育场馆的名称、标志、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等。

3.2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发展渠道

为缓解个人健身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及有关体育服务收费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城区体育服务筹资渠道。通过最大限度地对城区力量的整合, 实现城区体育资源的共建、共有、共享, 形成社会集资为主, 政府资助为辅, 民办官助、民办民助、法人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新途径, 实现城区体育资源的共有共享。

3.3 建立高水平的体育队伍

在任何领域中, 专业人才都是关键性力量, 他们决定着某一领域的成熟度和发展质量, 大众体育的发展当无例外。当前, 我国的体育人才结构以学校体育教师为最多, 社会体育人才为最少。有关体育院校虽然已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 但这些学生毕业后一般在政府机关、大型体育中心、规模较大的体育俱乐部工作, 很少有到小城镇就业的。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相关的培训措施刚刚启动,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刚初见轮廓。因此, 为了城区居民大众体育的发展, 各级与体育相关的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

3.4 积极开放满足大众需要的体育场馆

随着人们对锻炼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进一步要求, 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公共资源是各城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场馆的建设上不宜一律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 应侧重建设适合开展大众性体育活动的场馆, 尤其是要积极开发能满足居民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育场馆设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白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环境良好, 居民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后, 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多元化的健身体育需求。

4.1.2 对健康身心与多彩生活的追求是居民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强力动因, 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主要指向为保健运动、休闲运动、时尚运动及拓展运动。而时尚运动、拓展运动及休闲运动更易得到30岁以下年轻人的认同与追求。

4.1.3 居民“个人健身投资”的观念还比较薄弱及对健身体育缺乏科学的指导是制约大众健身体育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大众健身体育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4.2.1 倡导“个人健身投资”观念的主要对策为:积极引导居民性体育消费;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体育筹资渠道, 积极开发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市场。

4.2.2 加强对居民体育健身科学指导的主要对策, 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体育骨干队伍;加强对小城镇居民的科普宣传教育, 并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健身运动方法;建立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 1998:236-237.

上一篇:财务管理透明度下一篇:101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