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学院(共8篇)
安庆师范学院 篇1
1 引言
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设立。尽管是地方院校一个年轻专业, 但通过精心建设,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已蓄积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8名, 博士6名, 师资整体实力已处于同类高校前列;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 并主持了十多项横向合作课题;主编出版了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基本涵盖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主持教育部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 《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已建设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参赛学生作品荣获“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历届安徽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众多学生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 我校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在专业特色定位、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2 精准定位专业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建设比较成功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定位。精准定位专业特色一般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差异性。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有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可以是知识基础的不相同、能力要求的不相同、市场面向的不相同、培养目标的不相同, 等等。只有具有不相同, 才能说有“特”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 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二是价值性。价值性是指“特”的价值性, 是指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差异化的地方是一种新的价值增长源泉, 带来的或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或者是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 是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的。特色专业建设不是“为特而特”, 特色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需要所为。三是可行性。学校或者学校所在的地方具有或者有能力提供建设这种特色专业的相应资源, 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 特色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只能是空中楼阁。
基于对特色专业建设有关影响定位问题的全面考量,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定位于:着力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和较强创业能力, 在地方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式就业和创业人才 (以下简称“两栖型”人才) 。这种专业特色定位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 坚持能力为本。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背反现象: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供给急剧膨胀, 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截至2010年年底, 全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 接受物流教育的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很难招聘到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 市场存在供求缺口。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人才供求发生结构性偏差, 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是理论知识型, 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型。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有必要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第二, 坚持“两手抓”。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重视就业型人才培养, 而且要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因为:一方面,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既是高校社会责任, 也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 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是一项提高物流产业企业家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振兴物流产业的客观需要;此外, 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无论是从教学资源保障来说还是从创业壁垒跨越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 坚持服务地方。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发展中如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果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就可能失去存在的社会土壤, 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安庆市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以及安徽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落后, 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在庞大的地方人才市场需求,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坚持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广阔前途的事业。
3 科学谋划建设思路
围绕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要求, 我校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基本建设思路: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通识并重, 强化实践实训, 深化校地合作。
3.1 学科交叉融合
物流管理具有交叉学科性质, 做好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知识。而培养富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两栖型”专业人才, 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社会学和创业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 我校把这种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要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3.2 专业通识并重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 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要同步发展, 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 要重视人文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道德和创业道德。
3.3 强化实践实训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才培养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传授。但能力又不等同于知识, 它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是一种心理特征。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实训, 完成一定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而不是纸上谈兵。坚持能力为本, 要求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实训。
3.4 深化校地合作
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要让学生接近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践, 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 需要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社会的合作, 不断丰富、拓展合作形式。在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引入企业资源、地方资源, 构筑学生和教师进企业、进社区和企业家、管理专家进课堂的宽广渠道。
4 系统部署建设举措
4.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模块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就业型”向“两栖型”转变, 我校重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在理论研究、市场调查、校企互动、精心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套培养“两栖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市场化。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我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一是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细分, 重点开设商贸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和制造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方向, 为之配置可选修的课程模块, 形成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二是改变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结构。将《创业导论》、《商业计划书写作》等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中, 同时将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非核心必修课调整到专业选修课当中,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三是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在选修课程中增加创业知识拓展课程和物流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 如《风险投资管理》、《物流行业创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等;四是本着理论管用够用的原则, 减少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 增加课程中实验与实训课时, 特别是增加就业模拟和创业模拟实战课时,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和素质;五是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就业和创业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 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习时间原则上要求不少于半年。
4.2 聚集力量, 加强能力培养导向的教材与课程建设
一是认真修订由我校主编的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 广泛吸收物流管理专家和物流行业企业家的意见, 增加有助于“两栖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二是致力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与实务》等学校能力型课程创建为学校精品能力型课程, 致力将《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是积极邀请物流行业知名管理专家、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动态修订。
4.3 内培外聘, 建设高素质的知识与能力合一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 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两栖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高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接受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教育;鼓励教师走向物流行业第一线, 到企业挂职, 做科技特派员, 到企业或工程单位参加实践训练;鼓励教师结合物流行业管理和发展实践问题做科研, 把论文写在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上。另一手抓“外才内引”。引进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 又具有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的专家和企业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注重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少量兼职教师,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以改善队伍结构, 增强活力;聘请一些具有饱满创业精神、扎实创业知识、过硬创业能力、良好创业道德、对物流行业创业问题有着深度思考的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育导师, 常态化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创业教育和辅导。
4.4 瞄准“两栖型”人才特点,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尝试建立导师制,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学生个性思考的机制, 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战略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4.5 抓好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我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考试培训基地的作用, 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师资格或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 争取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双证型 (毕业证、职业资格证) 学生。二是建设好挂靠我院的“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物流协会”和“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在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中的作用, 将目前每年举办一次的“创业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打造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同时, 每月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大讲堂”, 邀请企业家做创业就业讲座。三是积极开展创业精神培育活动。例如:通过开展活动, 积极宣传创业光荣的价值理念, 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通过开展生存训练模拟,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深入物流经营管理第一线参观、调查、实践, 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
4.6 打造创业实践平台, 实现学生真实创业
一是建设一支创业辅导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由地方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方面富有造诣的在校教师组成, 为学生真实创业提供辅导。二是创建创业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训基地现场观察、体会、参与物流企业创业流程与创业实践,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鼓励学生创业, 协助拟创业学生选定创业项目, 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 促成创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使学生从中体会创业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创业意识。四是开展创业咨询活动。由教师和外聘的咨询专家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
摘要:安庆师范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 坚持走特色化建设之路, 精准定位专业建设特色, 科学谋划专业建设思路, 系统部署专业建设举措, 目前专业建设初有成效。
关键词: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6 (30) :19-20.
[2]李俊龙, 林江辉, 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4) :59-61.
[3]李亦亮.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大学生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87-89.
安庆师范学院 篇2
:
我因的原因,需要请假天,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去向(具体):,联系电话:。
请假人:(班级: 物理学1班)
年月日
辅导员意见:
---------------------------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请假条
:
我因的原因,需要请假天,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去向(具体):,联系电话:。
请假人:(班级:物理学1班)
年月日
辅导员意见:
---------------------------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请假条
:
我因的原因,需要请假天,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去向(具体):,联系电话:。
请假人:(班级:物理学1班)
年月日
辅导员意见:分管领导意见:
第一联:值周班干留存
第二联:辅导员留存
安庆师范学院 篇3
2.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实践及思考建议2.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申请立项精品课程及自编教材。组建一个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多方沟通和努力,我组建了一个以4人为主讲教师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年龄在27—36岁之间,均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人为在读博士,2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1人具有丰富的单证培训经历,3人外语水平达到6级或专业8级水平。团队成功申报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院级精品课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团队成员均参与了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团队建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起了积极作用,团队成员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此外,团队骨干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了解国际贸易环境及操作规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学下企业相关规则,鼓励企业外贸人员进入课堂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机会仍然太少,部分教师的所谓暑期下企业实践证明也仅仅是找单位盖个社会实践章,并未真正下企业实践,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下企业相关政策细则的出台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苏省高职生第3学年大部分时间被安排为社会实习,这是学院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进一步专业知识指导有待加强,这也需要学院制定和完善指导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的工作细则与绩效考核制度。此外,教师要积极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进入课堂,为本课程教学提供新鲜知识。目前我院只是偶尔聘请部分专家进入学院做些讲座和交流,外聘专家数量与进入次数有待进一一样,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皖西南地区唯一的本科师范院校,安庆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依据我校的科研条件,对沿用的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编写[1];开设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每年在学生中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课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科研项目多次在国家“挑战杯”设计大赛中获奖。本文从实验教学与考核的角度,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重视传统教学经验
1. 规范“三个”报告
学生的实验能力往往是在实验操作、回答思考题与完成步提高。
2.3改革考核方法,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革传统的学生考核方法是本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尤其是成绩比例制定和实践环节考核形式学院要尽量放权于专业教师。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的考核也要有所创新,目前我院督导政策已开始鼓励教师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改,部分专业教师开始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其中,我所在团队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双语教学。高职学生外语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双语教学主要是对国际贸易关键词汇均用外文标出、各类单证和函电教学均采用中、外文2种语言详细解释。二是多媒体案例和外语教学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本课程一半内容是案例教学,且案例尽可能多地使用外文。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案例教学主要是定期给学生观看外文的国际贸易专题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能力,拓展其知识面。三是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提前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准备材料和思考性强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准备发言稿,并在课堂上进行大讨论,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效果。
2.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职学生具备可持续培养潜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院本课程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教学比重是理论部分的2倍,并重点讲解实务案例和自身国际贸易操作过程中的经历,此外对国际贸易实训的条件进行不断改善。高职学生也需要有科研能力,考虑到高职毕业生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创新,部分学生还要进行本科、研究生后续学历教育,因此本课程特设了国际贸易论文教学,教学内容为文献检索、COM-TRADE数据库使用和论文写作等。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院不同专业学生参加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自学考试、报关员考试的人数逐年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凤.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3):179-180.
基金项目:南京交院教研基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品课程(JX0927)。
基金编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基金(交教研1002-110)。报告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次系统的有机实验由三部分组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记录报告和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对实验操作事先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实验过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注重要求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依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规范条理的记录数据,同时学生对所记录的感性层面的现象和数据进行理论思考与解释,以便在实验报告中得出结论。实验报告是对整个有机化学实验的最终检验,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和结论,而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必须字体工整,表达清楚,准确地阐述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示意图、步骤、现象等实验过程并总结陈词。
2. 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从性质实验过渡到合成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学生从验证实验现象开始,相互之间比较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培养实验中规范操作的意识;进而通过开设一系列对于粗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性实验,强化学生处理反应产物的能力;顺利过渡到合成实验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实验所需的合成条件,在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以及粗产物除杂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最终学会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完成设计型实验。
3. 重视思考题和结果分析
教师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实验原理提出思考题,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动脑思考的主动性。只有认真完成实验并加以理论分析,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回答思考题是对整个实验的再思考与提高[2],在实验中,教师围绕每个实验提出深刻的思考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较好地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 学生实验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我校根据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报名,利用课余和暑假的时间参与实验研究,查阅文献,学习反应机理,进一步提出设想,在教师帮助下优化反应条件,并动手实验。参与这些实验的学生多数以这部分工作为起点开始自己毕业论文的撰写,并且为考研面试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打下基础,更有提出一些较好设想并努力进行实验的学生凭借实验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作竞赛,其中《基于Ni(dmit)2分子自旋梯材料的制备和构效关系研究》获2009年全国三等奖。
2. 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
应对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进一步深造的现状,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研面试,选择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3]是必要的。对于同一个实验,同时开设中文和英文两组实验,让学生依据个人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进行选择。实验完成后,实验报告必须用英文书写,这对学生以后撰写科技论文大有益处。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指导学生查阅与实验相关的科技文献,学习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如何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达到既能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词汇,又能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技能操作的双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 有机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开设的课时量为108学时。实验中所使用药品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实验流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由于教育扩招,学生多,班级多,而实验室的资源有限,如何降低实验试剂的用量,节省实验时间,降低污染成为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难题。
微型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方法和技术[4],它具有节能、安全、减少污染、实验迅速等优点,并且实验的微型化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可以减少实验三废,对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超声波、微波、光、电及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抗体酶)、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先进实验技术[5]-[6],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率、减少能耗、减小污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微波合成β-萘甲醚实验中,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取代传统加热,提高了反应速率,节省了不少时间。
三、建立新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课成绩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7]-[8]。严格的考核是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监督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我校的实验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操作考查和期末实验理论考试,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的“三个”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打分,教师通过整个学期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清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操作考查主要是就选定的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搭建仪器装置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操作与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理论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理论考试可促进学生在掌握具体的操作上更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的理论背景知识。实验理论考试主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书面考试,实验理论考试成绩是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40%。
这种实验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体现了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四、结语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科研创新精神,不少学生发表了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占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他们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创新,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经过两三年实践就能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有机实验教学改革也大大促进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对化学理论课的补充,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体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操作过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若干经验与探索,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伦,方宾主编.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海燕,林翠梧,段文贵,蒋林斌,赖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2009,(7):100-101.
[3]尹传奇,黄齐茂,陈世清.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9):218,235.
[4]钱贵晴.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J].化学通报,1999,(5):2-6.
[5]孙尔康,高卫,张剑荣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10,34.
[6]高成庄,申国玉.高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59-160.
[7]曹庆林,杨善中,王华林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7-91.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篇4
示范建设简报
第 7 期
示范建设办公室
2012年12月16日
本 期 导 读
我院首个“厂中校”华茂机电班开班 我院五措并举提升实践课教学水平 我院与安徽青园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我院召开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推进暨研讨会 我院学生荣获2012年艾景奖高职组银奖 我院8教师参观国家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 安徽机电职院院长亓四华来院作报告 我院召开示范建设项目检查暨推进会
我院获批省级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我院首个“厂中校”华茂机电班开班
9月23日上午,我院首个“厂中校”——华茂机电班在安徽华茂集团开班,18名学员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开启了他们三年的大学生涯。双方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致辞,院长孙晓峰讲话。仪式结束后,院党委书记江洪、院长孙晓峰及教务处负责同志,与董事长詹灵芝、总经理王功著和华茂集团总经理助理、我院院长助理姚尚庆进行了友好洽商,并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达成了高度共识。
——真正的“厂中校”。华茂机电班的许多学生是我院实行自主招生录取的企业员工,但它并不是一个培训班,而是真正的“厂中校”、全日制高职专科班,学制三年。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和技能鉴定合格,学生将能取得高职专科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在培养模式方面,主要采用半脱产的学习方式,也叫半工半读。就是半天学习理
论,半天进行实训学习或实际操作。除实训在学院实训中心外,其余的学习全部在华茂进行,这样保证学生能在完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直接了解和亲身体验行业最新技术以及企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
——办学优势明显。仪式上宣布的办学方案这样评价华茂机电班:“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自主招生,并与安徽华茂集团联合办学的全日制高职专科班;是学院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一项重要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也是校企合作走向紧密型的重要步骤。”孙晓峰院长认为这个班有四个特点。一是定向培养与订单培养相结合。二是“厂中校”模式明显。三是现代学徒制特征突出。四是校企合作更加深入。詹灵芝董事长指出,机电工是华茂集团和纺织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工种。现在的纺织行业生产全部靠机械化操作,对机器的操控和修理都需要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机电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基础。
——就业有保障。该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师分别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老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为企业服务。并且学生都与华茂签订了协议,学业完成后直接留厂工作,不仅实现了教学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还做到了进班保证就业,毕业上岗零过渡。
——学生得实惠。根据协议,这个班的学费全部由华茂集团承担,学生不用掏一分钱,进行实践学习还有报酬。一位学生说,现在是成人了,不用管爸妈要钱,可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心里感觉很踏实。
学院教务处、机电工程系、社会事业系、华茂集团劳动人事处、设备处、各公司分厂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及全体学员参加了仪式。
我院五措并举提升实践课教学水平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将教育部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等理念落到实处。
一是从制度入手,保证实践课课时数总量。制定完善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及课程设计规范等专项制度,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保证实践课时数多于理论课时数。二是加大实训设备投入。上学新增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680.5万元,总值达4970.3万元。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空间。现有校内实训场所86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与企业合作开办校中厂2个、厂中校1个。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新引进专职实训课指导教师3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实训教学规范化;从企业行业聘请7名专家担任实践课教学督导,对实训教学进行专项检查,定期发布督查简报,严格奖惩。五是以职业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为抓手,引导学生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在学院初赛阶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以赛促学。实行毕业证、职业技能资格证双证毕业制,学生必须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才能顺利毕业,以考促训。
秉持着“实践与理论并重,科学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我院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开拓,不断前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就业和学院招生良性循环的良好格局。
我院与安徽青园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10月11日,院党委书记江洪、党委副书记张旺牛带领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和院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同志赴安徽青园集团总部,洽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农业机械
化服务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等事宜。青园集团董事长叶青率公司部分领导、员工热情欢迎江洪书记一行,并主持校企合作办班签约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洽谈会上,校企双方表示,要本着“企业着力支持职业教育,学校主动服务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落实“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争取实实在在的成果。江洪书记肯定校企双方谈得真诚、融洽、实在,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张旺牛副书记对落实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扩大合作办学成果提出了具体要求。叶青董事长结合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畅谈了加强校企合作的十点想法,与会系部、处室负责同志为落实校企合作办班和密切双方合作也谈了各自想法和做法。
安徽青园集团与我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叶青董事长曾来校讲学,接纳我院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排我院教师进行挂职锻炼。该集团公司创立于1992年,由农机贸易起步,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农业机械、汽车贸易、仓储物流、百货连锁、市场建设、地产开发、生态旅游等行业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现年销售额超6亿元,是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理事单位和全国农机流通百强中的前5名企业。该集团公司的出色业绩,将安庆地方农业机械化推广带入全国先进行列。
我院召开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推进暨研讨会
10月19日下午,我院在行政楼四楼大会议室召开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推进暨研讨会。院长孙晓峰、副院长施运华、毕明生出席会议。思政部、教务处、高职教育研究所、学生处负责同志,各系分管学生工作负责同志及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参加了会议。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2013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思政〔2012〕4号),我院思政部共有5个项目获批立项,成绩喜人。5个立项建设项目分别为《“精彩一课”建设项目》、《实践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思政理论课师教研专著出版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项目》和《省级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建设项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近年来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和特色化发展。
会上,孙晓峰院长解读了思政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取得的成果是学院高度重视、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他对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推进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要针对大学生的新特征,加以研究,总结规律,并创新教育理念、手段与方法。二要注重实效性,调动课堂气氛,打造精彩魅力课堂。三要形成专题教学模式,将思政理论课与通识课有机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四要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发挥党团干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五要形成实践成果,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参与到学院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施运华副院长认为,要把思政理论课改革落实到办学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使思政理论课建设工作切实向深入推进。应吸取其他高校的经验,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
毕明生副院长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立足课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高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要以育人为本,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将思政理论课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开阔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会议通报了我院近三年来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情况,传达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皖南片分会第24次会议精神。与会人员围绕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省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的申报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院学生荣获2012年艾景奖高职组银奖
10月25日,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联合世界屋顶绿化协会(IRLA)共同发起,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2012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艾景奖(Idea-King)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我院园林园艺系学生吴亚杰、刘坤宇、汪军、王贵、夏东东等五位同学合作创作的“陌上花开”喜获旅游度假区规划类高职组银奖。
出席本次颁奖大会的有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权威人士。艾景奖(Idea-King)是在中国教育投资集团大力推动下,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联合世界屋顶绿化协会(IRLA)设立和打造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意设计专业展会和专业大奖,旨在奖励对景观设计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师及设计机构。本届大赛以“治理PM2.5·园林景观设计·和谐生活”为设计理念,作品范围涉及创意方案、工程实例两大类,具体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立体绿化设计、公园设计6大类,面向全球景观规划设计界公开征集作品。
由我院唐长贞老师指导,以吴亚杰同学为主创的设计团队所做的作品“陌上花开”,以乡村小学环境为设计背景,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创作,作品以朴实纯真,充满真情和激情打动了评委,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我院8教师参观国家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
11月2至3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山东潍坊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联合承办。全国260余所职业院校近3000名代表参加,我院示范办组织8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议以“创意高职”为主题,以发现高职育人成果为主线,意在通过现场会的形式,让与会者一起认识高职办学特色,体验高职育人特点,感受高职发展魅力,“在一个真实的、不一样高职学校里发现真实的、不一样的高职教育”,展现高职无处不在的创意和精彩。
会议期间,我院教师参观了“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相生相伴”、“2012·发现高职”、“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专题成果展示模块,分别参加了“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改革”,“学以致用、人人成才”、“高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全面发展与社团建设”、“高职有我的事业”等专题论坛研讨活动,并考察了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类“教产园产学研基地”。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交流活动,我院参会代表深受教育和启发。大家认为,此次会议全方位、立体化的集中展示了高职教育“不一样价值”,尤其是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我院推进示范建设和内涵发展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会议期间,我院参会代表还与部分兄弟院校代表就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安徽机电职院院长亓四华来院作报告
11月30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亓四华一行三人来院考察交流。院党委书记江洪,院长孙晓峰热情地接待了客人。亓四华院长应邀作了题为《坚定信心,走内涵建设的发展之路》的报告。孙晓峰院长主持报告会。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吴登明及二百余名教职工聆听了报告。
亓四华院长的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并就破解困境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办学经费紧张、师资队伍不尽人意、生源质量较差、目标定位不明特色不足、校企合作环境欠佳、办学自主权不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七大难题。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缺失或过时,职业教育的全部责任和义务主要落到学校肩上,举办方能力受限或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的欠缺等是困境出现的外因。高职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师资、设备、资金等办学资源紧缺,办学目标、方法、理念等不够明确是其内因。
亓四华院长认为,破解当前高职发展困境,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和学校多方共同努力。国家应修订和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创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立交桥。高职要加强内涵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社会培训和中高职衔接等工作。他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和教材等六方面对内涵建设做了深入阐述,并介绍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内涵建设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功经验。
报告会前,亓四华院长一行在孙晓峰院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我院实训中心,并就高职招生、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院召开示范建设项目检查暨推进会
12月7日,我院召开示范建设项目检查暨推进会,对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进行检查。院领导江洪、孙晓峰、余祖文、施运华、方天祜出席会议。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实验实训中心负责同志及两个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及教师参加了会议。
院党委书记江洪充分肯定这两个专业的建设成效,并对下一步建设提出了要求。他强调,作为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我们的专业建设要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努力为安庆乃至安徽省的农业及物流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在专业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设备投入使用效益评估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进度安排上要制定任务分解图,明确责任,提高项目建设执行力,以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院长孙晓峰在主持会议时指出,物流管理与植物保护专业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项目组做了大量工作,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但项目验收在即,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成员须高度重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推进项目建设。对下一步的建设工作,他就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师资培养、职业技能大赛、经费使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示范建设是推动我院建设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提升我院内涵建设的最好机会,大家要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项建设任务。
会上,物流管理、植物保护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分别就项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展情况及计划执行情况、主要建设成效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了详尽的汇报。在项目负责人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下一步的项目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我院获批省级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日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通知》,我院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省级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我院出台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投资建设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申报认
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及《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办法》,我院积极组织申报,经过学校申请,安庆市人社局初审,省人社厅组织专家进校评审及公示等环节,我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众多申报高校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省财政将给予50万元专项资助,用于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提高创业孵化服务能力。
报:省教育厅高教处、院领导 送: 各系部、处室(中心)
安庆师范学院 篇5
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几年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但是在各级公立幼儿园组织的入编考试中优势并不突出。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明显高于专科学生,文化理论考试成绩超出专科生很多,但在技能类测试中相对专科学生没有优势,甚至不及中专起点的五年制的专科学生,人们难免质疑学前教育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考察分析,笔者认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 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方式错位。2012年2月教
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基本内容具体明确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引导全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国家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标准和业界存在现实的标准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专业情感。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热爱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信、宽容、积极主动,适应性强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等等。
第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信仰。具有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以及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自我发展观等,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教育教学方法。
第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机智。专业技能包括教育技能与艺术技能。前者包括:全面正确地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设计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的能力,教育评价的能力,教育科研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国际化观念与借鉴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的能力。后者包括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简单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实操能力[1]。
目前,我国通过高考招生的类别有以下几种:文科、理科、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大多数学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从都是从文科中招生,也有少数学校从音乐类、美术类中进行招生。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看,选择任何一类别招生,效度都是不高的,因为以上诸类的考试科目所包含的都只是幼儿教师诸多基本要求中的一种。生源的质量不仅与生源知识能力水平有关,而且与生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前教育本科招生必须与其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否则,即使开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尽心尽力,最终仍然是难以如愿。
2. 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被严重低估。
从近年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看,立志当幼儿教师的学生不多。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2006-2009年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到20%,大多数学生是“服从”志愿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报到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超过20%,2010、2011年生源情况略有改善,但是,第一志愿的比例仍然不够高。原因主要有: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虽然目前幼儿园已经实现了从单纯的“看管”转向了“教育”。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只需看管,不需要掌握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存在什么教育技能,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高学历。所以,很多家长,尤其是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考取大学去当幼儿园教师是很丢面子的事。
第二,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不高。由于多数学生是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因而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巩固,对专业的认同度较低。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教师优于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优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优于幼儿园教师,所以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加之幼儿园工作性质是保教一体,工作琐碎辛苦,学生更加不愿报考。
第三,公办幼儿园编制有限,民办幼儿园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目前,学前本科毕业生中除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够顺利获得公立幼儿园教师编制的不足20%,其余学生都要到私立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工作。而私立幼儿园普遍采取降低教师工资,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办园效益,普遍存在劳动强度过大、待遇过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3.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不充分。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主要是由于专业技能训练不够。究其原因,首先,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综合实践的重要性,对实践环节的设计不充分。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日常训练不到位。第三,学前专业教师多数是近年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缺少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第四,艺术类课程针对性不强,训练难以保质保量。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舞蹈基础和创编绘画、手工制作等。而高校一般很少为学前教育专业配备这些课程的专门的实验、实训场所,大都是与所在学校的艺术学院共享,教师也是由这些院系教师兼任,但这些教师长期以来面对的是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偏重音乐、美术的理论知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较少研究,因此,授课针对性不强。
二、安庆师范学院的改革与探索
安庆师范学院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从事教师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是安庆师范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学”是校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接近30%。
1. 拓展招生渠道,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2006年学前专业仅限于从文科中招收学生,2011年后陆续拓展为从专科中招收专升本学生,从中等师范、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班中对口招收学生。学院根据不同生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流培养,以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
2. 全程实践培养,提高学生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人才培养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行全程实践培养。具体包括:(1)教育见习+教育调研+教育实习相结合的多样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2)全程化教育见习:本专业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过程中每年均安排不同程度的实践活动;(3)拓展性教育调研:三年级利用周末和假期对周边幼儿园特别是乡村民办幼儿园开展教育调研,并要求学生至少撰写1篇教育调研报告;(4)务实性教育实习: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参加统一的教育实习或顶岗支教活动。
3. 国际合作办学,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利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师范学院协作委员会这一平台,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三次视频会议,与美国索里斯帕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了美国教师为学前专业上课。2010年开始坚持派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交流生赴该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多人被该校录取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4. 独立设置学前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学院建立学前教育独立琴房、舞蹈房、画室,在师资上虽然依托相关学院,但是,在教学大纲的研制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要求和教学建议,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三、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适应社会幼儿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学院拟在如下5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1. 招生渠道多样化尝试与研究。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外,还需要兼备音乐、美术、舞蹈、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办学特色要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每个幼儿园有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各具特色的专长。为此,学院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进行调整,在保持文科大类招生总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在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中实施对口招生;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采取独立招生。
2. 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实践与研究。
在招生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学院将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学院将在充分研究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的研究者与管理者、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其中,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的研究与管理者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同时,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长和特长培养,使每个学生具备如语言、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某一两个方面的特色和专长。
3. 进一步完善富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是调整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二是根据学生爱好和社会发展实际,在专业拓展方面设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三是专业方向选修系列课程体系,以实践系列、理论系列为主要方向,打造组合型系列选修课程系统;四是加快双语教学改革进程;五是打造精品教材,在积极选用国内省内优秀教材基础上,组织编写学前健康教育、学前家庭教育等教材,实现教学和学习在理论、实践、案例上的结合。
4. 推行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主要是通过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研究学前教育中的问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5. 建构实习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实践基地建设与就业紧密结合,推荐实施“园长助理制”、“见习教师制”、“见习设计师”等,延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基地,并相应延长实习期,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结合“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培训项目的实施,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曹长德,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安徽安庆246011;高向东,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考试与培养目标之间效度不高;二是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被严重低估;三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不充分。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多种渠道招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行全程实践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等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招生,培养
参考文献
安庆师范学院 篇6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指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热点, O’Malley和Chamot (1985) , Chesterfield (1985) , Polizter (1985) , 分别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 学习策略出现的顺序, 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等视角, 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在九十年代兴起, 刘润清 (1990) 和文秋芳 (1996) 等的研究成果突出, 出版的重要文章分别有发表于《外语教学于研究》 (1990第二期) 的“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 (1996第四期) , 著作《英语学习策略论》 (1996) 等;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达到一万多条, 其中精确匹配的903篇;2000-2010年期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为164篇, 2008年最多, 有30篇, 2009年有22篇, 2010年17篇。这些研究一般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角度展开, 研究习得英语各项技能的策略、策略培训和学习成绩等, 类别很多, 无疑能反映现实语言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关注。
2.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具有独特性。该专业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整体略低于英语专业学生, 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 2011级的对外汉语大一新生大多数学习英语时间有6年, 最长的学习时间为12年, 进校分为满分120的83分之上, 满分150的105到135分之间, 基础大大好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 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 了解两种文化。所学课程综合了英汉两专业的核心科目, 英语方面, 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及英语翻译写作等, 并且期末考试与英语专业统一考卷。大二第一学期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总之, 外汉专业学生入校英语水平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方面, 既有与英语专业课程重合的地方, 又有差别, 是夹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之间的地带。据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2010年已有近300所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 宗旨在于对外开展语言文化交流, 所以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英语学习研究颇具意义。
我从事外汉英语教学四年有余,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研究基础, 观察发现了几个特别现象: (1)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十分重视, 2011届外汉学生绝大部分都十分勤奋, 他们大部分常常笔记记得几本, 书上也写得很翔实, 要求背诵的也出色完成, 但考试成绩并不优秀, 勤奋不等于成绩; (2) 口语听力相当好的学生, 虽然积极发言参加班级英语戏剧自由谈话, 但期末书面考试刚达及格线或者难以及格;书面考试能达到良好程度的, 但口语听力极为落后, 口语与书面知识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 (3) 随着年级的递升, 整体成绩很难并行或超过英语专业学生。2012届学生也存在类似问题。
与教学活动和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毋庸置疑, 高校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可喜的改善;教学内容随着教材的更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在多媒体更广泛的应用下得到改进和丰富;教师素质, 因人而异, 但就专业而言大多数都达到了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的水平。这些外部因素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但决定因素还需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他们的学习策略, 正如王立非 (1998) 指出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而文秋芳 (1996) 也强调大学第一年是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关键期。
因此对对外汉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的编排、课程的设置和教法研究也有帮助。
3.基本定义与分类
学习策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 定义也有所不同。以下是近几年来研究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较权威的定义。
3.1将学习策略看做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路子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 (Stern, 1983)
3.2Weinstein and 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 (1986)
3.3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1989) (以上定义转引自程晓堂, 郑敏, 2002:19)
因此, 学习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策略既包括宏观的调控、计划等过程, 又包括微观的做法或技巧, 既包括学习观念又包括方法。在讨论时不能采用孤立的眼光和方法, 这在策略分类上有所体现。Cohen1998年列举了四类学习策略分类标准:按学习策略的用途分为用于语言学习的策略和用于使用语言的策略;按照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分外显的学习策略和纯思维活动的学习策略;按照学习策略是使用者分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不太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按心理过程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当然还有其他学者如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相当系统, Oxford六大类的分类方法。而文秋芳认为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本研究将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分类框架下, 从形式操练策略、母语策略、管理策略、功能交际策略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4.本文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 对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新生学习英语使用策略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变化、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4.1调查对象与执行
2012级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对外汉语本科大一学生90名。关于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9月发放90份, 历时约20分钟, 收回有效问卷83份, 2013年第二次调查于四级考试之前展开, 同样问卷发放90份, 收回有效答卷85份。被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
4.2数据收集与分析
将收回的168份有效答卷, 按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 运用SPSS (1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
上表是形式操练策略、功能策略、管理策略、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情况。P值都小于0.01, 即说明系数都有统计意义, 具有研究价值。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母语策略之外其他三项策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与四级成绩的好坏有直接联系。而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相关系数为0.508, 表明汉语的过多使用并不能带来英语成绩的好转, 甚至会严重阻碍英语成绩的提升。
5.结论与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和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安庆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一致, 都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 但在策略使用上欠平衡, 策略使用的不平衡导致英语技能发展的不平衡; (2) 功能操练策略在第一学期使用最少, 甚至有的学生不用, 说明学生只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等形式表象, 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英语, 在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生活之后逐渐参与英语交际活动, 学生的策略使用随着自身英语学习的进展而变化;对母语策略依赖程度非常高; (3) 几乎不用宏观管理策略, 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和适时评价, 即对自己英语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认知。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中小学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 到了大学, 学生还对老师和课堂存在较深的依赖, 虽然大学课余时间较多, 但学生的管理意识依然薄弱, 这成为他们自主学习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 学生适应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 但考四级的压力成为动力, 使学生更多地管理和计划自己的英语学习以求应试; (4) 学习策略与考试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研究对普通高师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 形式操练要做足, 但功能操练策略不能忽略, 尤其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计划英语学习的能力, 倡导各项策略的均衡利用, 以及对某种技能欠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练习; (2) 对外汉语专业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母语的双刃剑作用, 倡导学生多读英文资料, 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 鼓励学生自主地使用学习策略,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O’Malley, J.&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Politzer R.L.&M.McGroarty.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arning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ains in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ESOL Quarterly 1 (1) :103:23, 1985.
[4]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刘润请.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2) .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安庆师范学院 篇7
关键词:职业发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
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对大学生本人、对用人单位、对社会、对我院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就业教育内容重点在择业的态度和择业的方法上,这种就业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大学生在就业及职业发展上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大学生盲目择业、择业后频繁“跳槽”,职业发展极不稳定,这样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1)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入学初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把它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在整个辅导员工作之中。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在职业初期缺乏规划导致职业发展混乱。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为将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其包括对大学期间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大学期间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帮助大学生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发掘自我,发挥个人专长、开发自我潜能、克服发展因阻、避免人生陷阱;了解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素质、应对挑战;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也直接影响未来职业的选择及职业生涯的成败。
2 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对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2.1 加强自信心培养,是职业生涯规划前提
由于受到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大一学生刚进校大多认为“弱势群体”,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自信心缺失的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与将要从事的职业与未来发展迷茫,无所适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是学生找回自信的新起点。
结合新生辅导员工作“三多”的特点,即班级多、学生数多、新生事多。大一新生管理中可以利用学生写周记的方式,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刚新生的思想动态,从中反映出大部分同学队自己选择的专业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方向不清楚,刚经历过高考的失败,信心上还存在缺失的地方。辅导员通过写评语和谈心的方式多多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焦虑和情绪比较大的学生,及时主动与学生沟通谈心,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生活和学习中更多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虽然经历过高考的失败,但是还有老师在关注关心他们,让新生有归属感。
我院为了帮助新生解决专业选择的困惑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开展由学院领导、系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专业开设课程、专业就业方向等,让新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感,这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同时开展“学长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和素质拓展训练等,使新生树立起自信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
2.2 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指出: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直接决定和制约了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而是要在(下转第219页)(上接第213页)做好职业定位和规划的前提下去可持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能力等内职业生涯要素。因此,在全面详细衡量内外环境因素的优势和限制。不仅取决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还要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知识、能力和素质密切有关。所以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定位自我,把自我认识和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可靠的自我定位和社会认知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首先,准确的定位自己。准确的定位自己就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作一个全面的了解,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2)利用我院首页的优赛生涯在线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人格、兴趣及职业倾向测试。通过测量、分析,有利于克服消极的性格品质,发挥积极的性格品质;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行为风格等。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其次,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指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和成长。除了要准确的定位自我,还必须更多的认知和理解社会。只有对社会这个环境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趋利避害。例如: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生涯的行业因素,有利于个人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职业,有助于个人职业目标的更好实现。利用QQ群、飞信、班级网页、班级博客等开展讨论,讨论行业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促进新生充分认识理解社会。
因此,只有在充分做好自我认识和社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自己兴趣、能力匹配,与所学专业领域方向一致、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理想职业。
2.3 培养集体氛围,搭建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平台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起到见贤思齐的效果。辅导员创新工作形式和多开展一些有质量班级活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活动中锻炼每一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班级干部组建,设立值日班长,辅导员可以做到每学期都能和每一个学生接触,全面指导他们进步和成长,班级同学共同监督各自行为;根据活动内容设立不同奖项,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讨论会和工作坊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协调沟通能力。
3 结语
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一个全程化的过程,职业能力发展与就业教育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不能当作阶段性、突击性的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的服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该吸收企业、社会、相关家庭等人员的加入(设想建立家长飞信群),做到多方参与,全面指导。
注释
1吴前进.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安庆师范学院 篇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可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已成为当下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趋势,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校企合作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应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校企深度合作的难题, 近年来,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探寻发展道路, 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 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 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1“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做法
典型案例一:依托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检测与实训中心项目建设, 协同安庆市建筑工程测试中心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式合作。
安庆市建筑工程测试中心是安庆市重要的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机构, 具有建设工程材料见证取样、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室内空气质量等100余项参数的检测和计量资质, 承担着安庆市85%以上的建筑材料和工程测试工作。随着建筑市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 企业人员素质需要不断提升、检测项目需要不断增加、经营范围需要不断拓宽、市场份额需要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整合与共享优质资源, 双方都希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2010年12月14日双方正式签定了有关协议, 安庆市建筑工程测试中心整体迁入学院内, 校企共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检测与实训中心。
安庆市建筑工程测试中心整体入迁校园, 校企在运行机制上采取的是“资源共享、经营独立”的模式, 学院出租实训中心1号楼的一层作为测试中心经营办公场所, 测试中心负责其所有实验检测设备的配置维护,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双方在人事上和财务上均保持独立。但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学生实习实训内容与范围、方式与方法、指导与考核, 人力资源提升与互通, 教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合作。
学院聘请测试中心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张健为建筑工程系实践教学督导专家, 参与建筑工程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会同行业专家为建筑工程系专业群课程体系,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进言献策, 学生在测试中心进行的实习实训, 由合作之初的单一的建筑材料实验6项项目, 拓展为学生在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轮岗实训以及包括建筑材料检测与工程实体检测的实训项目共计25项, 测试中心各实验检测室的工程师均为学生轮岗实训与课程实验的指导教师, 为了既不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又能让学生充分地利用中心的资源进行实习实训, 学院为学生制作了试验卡, 由专业课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好课程实验与轮岗实训的项目与任务, 利用试验卡, 学生可自由安排实验实训项目顺序与时间, 中心全天候、全空间的对学生开放, 中心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试验态度、完成效果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综合考评学生实习实训成绩, 做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学生综合实训两不误。
典型案例二: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 联手安徽汇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 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建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如图1。
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座谈会、共同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多渠道收集企业对毕业生信息反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并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等一系列措施, 不断创新“企业融入、项目引领、角色定位、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构建职业化、系统化课程体系, 即针对工程施工、预算、监理等职业能力形成程序化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细化课程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等, 引进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 实施“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教学模式, 所有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都围绕真实工程项目递进式深入, 工程图纸始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软件与硬件, 本着实用性、真实性、先进性、创新性、导向性、整体性、共享性和效益性原则, 借助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平台, 校企合作对建工专业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共同实施。
2“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总结
1) 通过与安庆市建筑工程测试中心“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的实行, 在学校方面, 进一步创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实训教学的教师与师傅、学院课堂与生产现场、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等五合一, 使学生实训由单纯的消耗性向生产性转变, 中心的工程师、实验师兼任学生的实验实训指导老师, 不仅缓解了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的压力, 节约了实验实训耗材以及仪器设备的更新与日常维护耗材维修等费用开支, 同时架起了学校、学生与建筑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 因为中心承担着安庆市建筑市场85%的各项检测业务, 也就是说测试中心搬入校园, 一方面可将建筑市场85%的工程项目引入到学校开展真实项目教学, 另一方面可以把建工系的学生带到安庆市85%的建筑工地施工一线进行实习实训, 建筑工程系的学生一脚踏入校门、一脚即步入企业。
测试中心每年承担建工专业10人次的毕业实习, 250人次的轮岗实习, 每年指导600~700人次课程实训, 至今共接受毕业生就业4人。校企合编教材1本, 实训指导书2本, 成功申报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在企业方面, 学院为其提供整个实训中心大楼的一层作为经营办公场所, 极大地提升了该中心的经营能力与社会影响力, 其在建筑工程测试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检测的范围进一步拓展, 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践证明这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方式, 以及“资源共享、经营独立”的运行机制, 不但大大地节约了实习成本 (实验室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更新成本、师资成本等) , 而且搭建了建筑工程系与建筑行业企业, 学生与岗位之间的桥梁,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如图2。
2) 通过与安徽汇源建设公司等行业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如图3, 在学校方面, 一是构建了由企业参与的建工专业群“层层递进、融合交叉”的实训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了多工种实训平台, 实现专业群递进式、一体化实训教学。二是建设了“六位一体”开放式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对基地建设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内涵发展的深入探索, 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养训导“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施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培育了“双师型”教学团队, 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在教师和工程师的带领下, 全程参与研讨、设计、建造, 不但提升了学生也培育了教师。
3“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
3.1 需要法律法规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化、稳定化
寻求校企合作多数是学校的自发行为, 常会遇到企业积极性不高甚至不理解、不合作的情况;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企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因此政府要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要逐渐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并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国家制度稳定下来, 营造了校企合作的良好环境。
3.2 需要灵活机动,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 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 它既是一种教育行为, 也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行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要学习借鉴, 但不宜照搬照抄, 还需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也要遵循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因此,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 必须要从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新视角来认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意义, 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灵活实施, 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需要探讨研究,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就同一所学校而言, 可以结合不同专业, 尝试多种校企合作的模式;要加强校企融合, 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 找到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成才通道;同时职业院校应强化服务企业的功能,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
[ID:001524]
摘要: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人才“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对我国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 并结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几年利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效, 尝试性地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建筑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试图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自己意见与建议, 希望对深化我国高职建筑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高职建筑,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荣.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13 (4) .
[2]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23 (8) :48-49.
[3]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22 (12) :34-36.
[5]唐景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 2003-12-28 (1) .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S].
【安庆师范学院】推荐阅读:
安庆师范学院顶岗支教安全承诺书08-11
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普协会年度总结08-03
安庆市政府06-03
安庆导游词10-24
家乡安庆的春节作文07-17
安庆市中考语文真题08-09
安庆市殡葬管理办法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