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体育课(通用10篇)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1
体育教学训练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 体育训练模式也不断完善, 但是, 调查显示, 我国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仍旧存在器材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滞后等问题。如何通过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解决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就成为公安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说, 我国大多数公安院校在警察体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 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许多学校都会因为场地、器材短缺而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如, 公安部曾在2004年针对全国给公安学院举办了一次“综合办学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 即便是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前茅的几名公安学校, 同样存在训练场馆不正规、训练所用枪支磨损严重等问题, 我国公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可见一斑。其次, 教材和训练模式滞后。据了解, 我国公安院校在体育教学所用教材以《警察体育基础教程》 (1994, 群众出版社) 为主, 该教材不仅内容落后, 而且其中根本不包含一些现代警察体育训练内容, 教材根本无法满足现在警察体育教学需求。因此, 虽然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 但是我国公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始终以队列训练、体能等警察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为主, 根本没有将个体工作、生活真正考虑进去。再则, 在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上, 我国公安院校采用的是与普通高校一样的“一周一课”训练模式, 且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如下:教师进行要领讲解、动作示范、知识灌输, 学生负责听和练, 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都不受重视, 受此影响,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使用以体能训练为主, 休闲体育、娱乐体育教学等都被排斥在体育教学之外。
2 公安院校构建新型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模式的策略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教学新理念
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警员的重任, 为了确保学校警察体育教学效果, 公安院校要大力推进警察体育教学改革, 在警察体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重建方面下足功夫。具体来说, 公安院校一方面要认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加大体育教学投入, 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器材, 为体育教学打好基础。其次, 要正确看待在警察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身体训练与素质教育、健体与健心的关联和重要性, 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移植军事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做法, 以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公安全能人才为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借鉴国内外警察体育教学经验和模式, 构建集体育教学、训练、实战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专业教员也要提高认识, 集中精力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同时积极从职业发展、道德培养的角度, 引导学生将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学习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警察体育技术、技能学习的热情, 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力求做到健体与健心相结合, 避免学生在“唯成绩论”影响下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
2.2 完善警察体育教学课程
立足于公安实战需求, 彰显警察体育的专业特点, 是新时期公安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公安院校要加强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及内容研究, 秉承素质教育、能力本位理念, 正确看待各种内因和外因在教学对象行为转化方面的影响, 开展警察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调研工作, 然后走访专家和教师, 将摩托驾驶、汽车驾驶等科目从专业课程中划去, 在其中增设一些认同率较高的课程, 突出警务战术在其中的核心地位, 引用科学先进的体育教材, 构建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以实战为主的教材体系。同时借鉴国外警察体育教学经验, 将先进武器教学、体育技能应变能力等警务工作能力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并根据年级编写各种有利于提高个体体质和能力的活页体育教材, 如为初年级编制以身体锻炼为基础的活页教材, 为中高年级编制以体育技巧方法为主的教材, 突出身体强度、自我学习在其中的重要性, 并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制作各种教学软件包, 为警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条件。在重视体育技术教学的同时, 公安院校还要重视学生读写能力、沟通能力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理论课, 并通过突发事件处理测试和格斗技能测试检验学员学习效果, 以确保学员能力能切实满足警务工作实际需要。
2.3 构建开放的警察体育训练模式
时代发展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尽快改变过去那种以书本为本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选课、学习方面给予各专业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开设多种基础技能选修课和必修课, 并注意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弹性。如, 在基础体能课教学中, 公安院校要根据警务执法实际需要, 重点围绕技术知识传授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 利用自主学习教学训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卫擒敌、设计、查缉战术等专业学习为基础, 进行专业教学延伸, 以弥补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 当学生体能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 以心理能力训练为重点开展心理能力训练, 确保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将警察技能练习与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创造逼真的模拟执法环境, 要求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将这些思想理念应用到实际中去, 让他们在工作中少出差错。虽然开放的警察体育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公安院校只有确保训练内容紧贴实战, 训练标准统一, 才能保证体育训练教学有序开展。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做好教学保障工作, 一方面为教学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为加速教学机制创新, 抢占体育课程改革制高点, 集合警务工作实际制定体育训练标准, 构建教学训练战术一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2.4 创新体育教学训练方法
结合实际可知, 许多公安院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之所以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教学手法落后等原因造成的。鉴于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教学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来教学,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如, 在力量型、速度型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细节和教学重点, 以降低学生技术理解难度;在伤害事故和应急训练中, 可以利用小组对抗练习和模拟训练,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使学生知道遇到此类事件时应该怎么处理;在专项体育技能训练中, 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组, 通过小组轮流示范, 让大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总之,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并加大教学手法创新力度, 通过多种教学手法的应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心丰.对我国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7.
[2]吴尚.如何提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效果[J].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 (4) :16-17.
[3]薛英俊, 商千里.对提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效果的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2) :186-187.
警察院校量化考核制度 篇2
【关键词】量化;考核;警务化;预备警官
量化考核制度是警察院校所特有的一项基本评比制度,由院领导负责,学生处具体组织实施。量化管理考核每学期汇总一次,四年累计进行总评。大多警察学院的警务化管理,容易割裂管理与教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健全和完善量化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常创造性,防止以管理为主,违背哲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是学院培养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坚持严谨的量化考核与警务化管理,以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精神驱动力培养新常态下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为此,笔者将学院多年来的量化考核制度予以总结,并提出一己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量化考核制度体系的构成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量化考核评比指标体系由品德与行为、学业与成绩、体能与健康三方面构成。其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质修养,完成学业情况及警体技能等在校变现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三个指标在该整体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利用权重乘以相对系数,得出最后相应的量化分值。
(一)品德与行为
学生通过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卫生及劳动,参加社团活动及社会工作获得量化加减分。品德与行为是量化考核评比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学生未执行“二人成行,三人成伍”的有关规定或着警服出校门就会被扣分;若学生代表学院参加活动,获得不同级别荣誉给予不同加分;在社团及社会工作方面,学生干部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及表现相应加分,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的同学院级加10分,市级、省级的加15分。这些评优活动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顺应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体制和配套运行机制的优秀大学生,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积极要求上进,集体观念强。遵守法规校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依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内部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这一内部行政制裁手段在警校中也有体现,在警察院校中,对学生的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考察期限为一年)、开除学籍五种,每一级处分也会被扣掉相应分数。警察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四年的磨砺适应了这种管理模式,给人以遵纪守法、朝气蓬勃的形象,但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出现矛盾和困扰在所难免。以制度的手约束大学生的不适当行为,抵制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帮助警察大学生步入生活、学习、作风的正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学业与成绩
没有对知识、对科学的崇敬之情和探究精神,大学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由此足可见学习的重要性。从权重看,学业与成绩亦极其重要。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数学建模等活动,利用项目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引导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学业与成绩整体分值按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的百分之五十执行。
(三)体能与健康
警察院校是培养未来优秀人民警察的摇篮。根据未来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对警察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便有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标准。2012年,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使公安机关招警体能测评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研究制定了《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教育部也于2014年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从未放弃对大学生尤其是警察大学生的体能与健康工作的重视。学生在上警体课时应认真学习警务技能与战术,锻炼体魄,铸我警魂。
体能与健康以警体课成绩,达标情况和健康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对在校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学业与成绩、体能与健康等方面的表现要进行综合评定。学生每学年要写出个人小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个人小结由群众评议后形成区队鉴定,最后由中队写出准确的综合评语。
二、量化考核制度的作用
(一)评优入党
以专业区队为单位,将每个学生各学期的量化考核分数累加排出名次,学习成绩、量化考核分数两项均靠前者符合条件择优入党。
(二)任职干部
任职区队、中队干部,督察队,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和量化成绩排名有一定限制,进行民主测评,协助老师、队长开展警务化管理,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三)未来就业
四学年综合量化考核结果作为毕业生择优推荐就业的依据。
三、关于量化考核制度的不足及设想
(一)量化考核制度虽然实行已久,但仍存在几点不足
1.随意性
由于缺乏公示,量化考核的结果大多留存学生手中,最低或最高目标不明确,量化考核统计者易私下随意更改量化考核分值,违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再加上缺乏统一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存在各大队分值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例如同是征文获奖,奖项等级相同,不同大队反映出来的加分分值就可能有偏差。不同专业由于活动性质,活动的数量质量之间存在差异,也会导致这种偏差。科学制定体现公安院校特色的量化考核制度,实现公平。
2.不全面性
量化考核制度的不全面性一方面体现在量化考核制度的本身不能覆盖所有指标。某些学生从事某项活动后,中队大队认为此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决定予以加分,但却不能在体系中找到确切分值,只能“视情况而定”。量化考核制度仍不够精细。
另一方面,警务化管理工作的整体,层面十分宽广,许多学生的服务性或积极性的作为,并不能从统计数字之中体现出来。因此,评判某学生平时各个方面的表现,决不能单一地依靠传统的量化数字去迎合短期性的需求,还应将同学、老师的反映纳入其中,综合评定。
3.易被忽视
量化成绩与学习成绩共同作用,决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各项荣誉乃至将来的发展。警察院校学生成绩优异,经历过严格的高考,突破重重阻碍考入了理想的警察学院。学生大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成绩。而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个人兴趣的积极性不高。现代管理学很注重激励机制,强调给组织内部的员工制定出远期和近期的利益目标,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有望达到这个目标,以此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但现在警察院校却缺少这种具有操作性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而言,有些日常的活动成效不是马上就看得到的。而考核则过于急功近利,考核方法上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性,不能准确地评价出学生一学期以来的绩效。辅导员应发挥自身作用,发现责任,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激活责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意识,抗挫折能力,引发他们产生健康的欲望和需求,积极参加卫生及劳动,社团活动等。努力学习,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克服弊端,使二者齐头并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量化考核制度的几点设想
1.量化考核精细化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提出精细化管理思想。针对量化考核的随意性和不全面性,精细化考核渐渐被提上议程。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通过实施精细化考评,有利于发现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缺陷,找出加强和改进量化考核制度的着力点。精细化考核能够启发学生通过考核发现自身的差距、能力素质的弱项。这项机制所具有的目标导向、纠偏调控和奖惩激励功能,在提高警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所有大一新生自主选择社团,需达到一定社团活动分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对警务化管理及运行机制尚不了解,往往错过了进入社团培养兴趣的最好时机,等到大三大四时由于就业考研的压力想参加又为时晚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议将大一新生以个人爱好为基本原则,集体参加社团活动,并纳入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中,每学年需要累计达到一定的社团活动分。进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既实施“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治学方针,又注重大学生充满朝气、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个性。
(3)将公安实践纳入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警察院校是培养中国福尔摩斯的摇篮,警察大学生在校期间被称为预备警官,毕业后即为人民警察。因此,公安院校应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因势而谋,乘势而上,为未来全面开展公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预备警官们将来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提供强大支持。重视公安见习,实习工作,使量化考核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和监督作用。将在校学习的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公安实际工作中,以高效率处理各类突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办案能力。时刻铭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2.量化考核成为期末学习成绩中的一项科目
为了防止学生对量化成绩的不重视,建议将量化考核以百分制计算,作为期末考试中社会实践的一门课程,纳入期末成绩中,累计分值进行排名。
3.考核对象延伸化
量化考核制度是警察院校根据在校大学生特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综合评定本科生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这项制度可以推广延伸至研究生、成教学员中,甚至可以在高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中开展起来,提高工作自主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警务化管理服务。
4记录模式信息化
君子性非议也,善假于物也。传统的量化考核记录模式大多以学生个人口头上报为主,学生干部总结汇总成纸质版,再由中队大队统一记录。环节繁琐且容易出错。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记录模式,建立精确、便捷的网上量化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将量化统计分级分类、覆盖全员、突出重点,利用图表、树状图等形式得出总结性言论,关注学生成长、生活情况,实现量化成绩一览,使广大毕业生在毕业十年二十年之后也可以看见当年在校期间自己的具体表现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记录模式,建立和完善新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量化考核制度的数字化、微型化和智能化。
完善量化考核信息化,可以请业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具体分析网上量化考核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功能需求、数据流程,详尽设计数据库逻辑模型、软件结构的各个模块,并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测试,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开发出一个符合警察院校工作实际,紧贴警察大学生在校生活情况的量化考核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量化考核管理工作混乱、不规范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探析 篇3
提高司法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效果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司法院校警察体育教学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提高训练效果的必要性有六点:第一,提高专项技能的同时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能与技能是相互的,在警校教学训练中,体能与技能要结合起来,两者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第二,注重教学训练向实战演练过渡。现在的社会,院校都注重实践教学,让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适应社会,都注重实践教学,警校更应该注重,训练是手段,实战是目的,离开实战,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良好的训练是基础。第三,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训练效果非常好,可以起到模范作用,从而可以普及警校院校的技能。第四,利用课余俱乐部锻炼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自我锻炼的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身心素质。第五,在教学训练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在警校训练中,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耐力,警察必须要有要有过硬的体能,技能和意志力,说明了警察院校训练的必要性。第六,加强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促进教学训练。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的吸收知识,在院校里,要加强基础设备,提高自身的水平。综合这些必要性,更好的说明了提高警察院校体育教学训练效果的必要性。
二、我国警察体育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警察体育职业教育方面的困境
警察需要熟练的技能和强健的体能,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不一样,不是以健康为目的,而是以实战为目的,一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警察体育的要求。教学内容照搬竞技体育项目,这种现象在很多警察体育院校存在,只靠以前的项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警察的要求。教学方法,手段套用普通体育课教学方法、手段,警察技能训练教学不适合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警察技能训更适合集中的的训练方法。
(二)警察体育健康教育方面的困境
在警察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教育活动,通过课堂的理论教育,很难做到锻炼身体和调节心理。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的条件和氛围,是学生很难进行身体锻炼,从而很难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应该掌握技能的知识,培养体育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要多训练发展体质,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三)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调查
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安全的意识不足的话,就有出现安全事故,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教学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有很多在校园里体育活动中,出现受伤的安全事故,应该为警察院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条件,提高警察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减少体育教学中的风险,创造良好的警察院校的体育教学氛围。
三、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基于实战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
实战是警察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提供实战技能,维护社会的和谐,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提升警察的实战能力。构建实战特征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有三点:第一,牢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要以提高实战能力为目标,树立正确的训练模式,要有科学的教学观念。警察体育教学要落实:体能训练的正常化,技能训练的实战性。首先,要加强体能训练。其次,提高警察技能训练的实战性水平。最后,注重体育教学训练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警察的实战能力。第二,创新体育教学思路。围绕实战为目标,首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其次,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最后,创新体育教学内容。这样的警察体育教学才能符合实战的要求。第三,加强教学质量考核。首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明确体育训练的目的性。最后,严格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加强考核,公正公开评判。这样基于实战的模式才能使警察院校体育教学有更好的效率性,更好的提高警察的综合能力。
(二)警察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原来的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存在很多的问题:1.教学内容与实战脱节。2.整体协作能力与战术综合运用能力教学缺乏。3.教学内容针对性与具体性不够。4.理论课教学内容缺少,比较单一。改革后,警察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其体系的基本原则有三点:第一,警察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原则。第二,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应该以实战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实战能力的运用。第三,应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形成学生学习激励体制。围绕这些原则创造的体现,才能使警察院校体育教学更规范化。然而新的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思路按照实战的要求、特点,构建更符合发展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有军事训练、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实战训练,现在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科学的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提高警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和谐,构建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尚.如何提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效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4,(4).
[2]张铁民,陈刚.对我国警察体育教育困境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32(8).
[3]刘德新.基于实战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
警察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研究 篇4
摘 要: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功能。社会服务的内容、途径与高职院校所在的区域及涉及的行业密不可分。警察类高职院校强烈而独有的专业特色使得其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建设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是其他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在服务社会的途径上,与普通高职院校即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警察类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在方式上具有多样性。警察类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服务社会途径有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来提供社会服务;通过专业咨询来提供社会服务;以实验实训机构为平台,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关键词:警察;高职;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49-03
现代高等教育应具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使得其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更高,其具有的职业特性使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更为突出。警察类高职院校由于其专业属性的特殊,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而独特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含义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具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功能。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本文所谈及的社会服务功能属狭义范围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不过十数年,但由于其更关注受教育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加之其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的内容上、方式上、途径上有着与本科院校明显不同的特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内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这些文件都表明了政府在宏观层面对高职院校实现和发展其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
二、警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
1.警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警察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讲,其目的还是在于服务社会。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无可回避的必然选择,也是其不断前行的必然方向。我国自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就一直强调其社会服务的功能。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经历不同时代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在如何立足自身特点开展社会服务上不断探索和实践。警察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独树一帜,在对社会的服务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社会包括民众对警察及警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警务工作、警察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要求警察类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内涵建设上要有深层次的拓展,不断认清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
2.警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内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警察类高职院校对地方警察队伍的建设、警务工作的促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实行警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第17条规定“警司晋升警督,警督晋升警监,经相应的人民警察院校培训合格后,方可晋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警衔晋升的培训工作均由警察院校承担。这其中,警察类高职院校基本均承担了本省中、低级警官的警衔晋升的培训工作。尽管这只是管中窥豹,但也可以看到,地方警察队伍的建设、警务工作的发展与警察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
3.警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也是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的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行业都对其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当然也期待高职院校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发挥服务地方的经济社会的作用,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就会动摇。任何社会都需要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警察即是以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为己任的职业。警察类高职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这种鲜明的职业性,使得全社会对警察类高职院校对维护社会安全的服务有很大期待。以培养预备警官为目标的警察类高职院校理应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运用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另外,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警察类高职院校依此也可激发自我改革与完善的动力。通过社会服务,既可以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又可以将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甚至是社会资源引入到校内的教学中。目前警察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局合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在校局合作过程中,院校的学生包括教师在警察实务部门中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形式有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师的调研锻炼)。这样,在解决了实务部门警力紧张的困境同时,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得到了锻炼,理论知识得到巩固,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由此不难看出,社会服务不只是付出,警察院校还可以从社会服务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一步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警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
1.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
警察类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在积极拓展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笔者所在学院的实践为例。学院积极拓展了天津港城公安分局、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渭南市公安局、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等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在这些实务部门,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给实务部门提供了人力支持。目前,我国警务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警力是十分紧张的,在大量的警务工作面前警力往往显得捉襟见肘,顶岗实习学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实务部门的警力紧张的困境。
2.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来提供社会服务
培训是警察类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其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警察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及培训,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学校拓展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9条规定:“国家发展人民警察教育事业,对人民警察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法制、警察业务等教育培训。”人民警察教育由普通学历教育和在职人民警察教育培训两部分组成,实行普通学历教育与警察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中,针对在职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新录用人民警察初任培训。警察机关对新录用人民警察的正式上岗前进行培训,目的在于使新录用人民警察对警察机关的工作特点、组织纪律、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警察业务基础知识和警体基础训练。通过培训,使新录用人民警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承担的工作性质、内容和职权与职责范围。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意识及职业道德观念,端正工作态度。第二,在职干警学历教育。在职干警学历教育是提高人民警察学历层次的有效途径。通过学历教育使人民警察补充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适应警察机关本职工作的需要。在职干警学历教育有函授、夜大、干部专修科和大专自学考试等教育形式。第三,在职干警培训。对人民警察在职干警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岗位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展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分为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警衔晋升培训、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培训。从目前的警察培训实践来看,对在职警察的教育培训基本由警察类院校承担。这也是警察类院校服务警务实践的重要并不可或缺的途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学院年培训在职干警五千人次左右。2009年,学院被确定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为政法干警新的招录体制改革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专业咨询来提供社会服务
司法实践部门的干警在警务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警察理论、警察科学予以指导。譬如,如何提高警察的业务素质,在警务实践中遇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犯不服监管该如何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现场如何有效控制和处理等等。为了能够及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实务部门经常会要求警察类高职院校予以理论支持,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合作攻关。另外,警察类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除了警察类专业,为了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会设置一些非警察类专业。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学院不仅设有司法警务、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三个警察类专业,还设有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司法信息安全、心理咨询(心理矫治方向)、应用英语(法律方向)、社会工作、会计与审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非警察类专业。警察类高职院校也可依托这些非警察类专业积极开展对外的专业咨询服务。笔者所在学院的法律事务专业的专职教师定期会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街道为人民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且学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经过努力,相继成为全国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NIT)考点以及西安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点,为社会中为取得执业资格或相应技术等级的人群提供服务。
4.以实验实训机构为平台,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实验实训机构是所有职业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警察类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从目前实践层面上看,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机构的对外服务主要依托学校的硬件资源,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驾训中心等,向社会开放并进行服务。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机构的对外服务与普通高职院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警察类高职院校为满足一般教学需要,会建有与普通高职院校相类似的硬件资源,例如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驾训中心等。许多职业院校的这些硬件资源都是直接对外开放的,并且这种开放是有偿开放,这样既服务了社会,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同时还弥补了学院自身设备维护经费的不足。这样类型的硬件资源,警察类高职院校也可以直接全面对外开放进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所致,其实验室的建设一定是立足于警察职业,服务警察人才培养,因此,针对警察类专业设置的实验室,例如刑事技术实验室、警务实战模拟训练室等,在内容上、类别上、特点上都烙上了鲜明的警察印记,在对外服务上有其专有的特点。这样类型的硬件资源不能全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但可以面向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机关开放服务。近几年,一些警察高职院校还依托自身的实验室硬件资源建立了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
四、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警察类高职院校强烈而独有的专业特色使得其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建设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是其他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在服务社会的途径上,与普通高职院校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警察类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在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赵立民,刘庆洲.浅谈高职院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戴维海.高职教育在实施城镇化战略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服务[J].安徽职成教,2011,(1).
[3]孙云志,何玉宏.试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J].成人教育,2011,(5).
[4]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5]闵维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5
警察院校对于学生 (特别是公安专业的学生) 的身体素质要求一般要高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 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接受各种公安专业技能训练 (如:擒拿格斗技术、武器使用技术等) , 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条件;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警察事业相关职业, 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当的身体素质基础,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警察院校的学生属于国家的后备警察, 在校期间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其体质, 实际上也是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故警察体育课程在警察院校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警察院校体育教师作为警察体育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 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彰显课程设置内涵, 推动警察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警察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一) 学历结构。学历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提升学历历来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阶段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较普通院校普遍偏低, 虽然很多警察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已经加大了高学历建设力度, 但其着力点大都在于一些专业理论教师, 对于警察体育教师的学历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二) 职称结构。职称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指标, 高校教师职称主要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其比例一般为1:2:4:3。[1]而从目前来看, 有的警察院校的教师职称比例还达不到这一要求, 这一点在体育教师中尤为明显, 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占绝大比例, 高级职称教师寥寥可数, 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称“断层”的问题。
(三) 年龄结构。为保证警察体育教学活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及连续性, 警察院校的体育教师需要老、中、青年龄层次教师进行平衡搭配。而从现在的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年龄组成来看, 存在泛年轻化特点, 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体育教学队伍的教学活力和创造性, 但也会出现教学队伍易于浮躁, 教学经验欠缺, 责任心不强, 敬业精神不足的弊端。
(四) 科研状况。现阶段的警察院校中, 教师的科研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总体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从数量上看, 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数量并不多, 年人均达不到一篇, 并且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更少, 与高校的科研需要不相符, 从科研涉及范畴上来看, 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进行的是球类、田径、武术等项目的教学研究, 针对其他项目的科研比较少, 研究面单一。
(五) 教学理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很多教师过于关注表层教学, 不重视体育理论的研究与施教和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仅仅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 不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 未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体育精神,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未及时更新, 没有很好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2]
三、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 政治思想素质。警察队伍建设向来遵循“政治建警”的原则, 与此相适, 警察院校的建设也应遵循“政治建校”原则。警察院校的教师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自然首先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贯彻科学的运动观念, 并且对体育事业充满热情, 故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观念, 正确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 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养, 更好地适应公安教育改革工作。
(二) 专业教学能力。警察院校体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仅包括其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育理论专业知识储备, 同时还需有良好的运动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以及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实践的学习探索能力。
(三) 科研和创新能力。现代警察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创新与科研探索, 这不仅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也包括对警察体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科研工作, 并善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四、警察院校体育师资建设策略
(一) 加强制度管理。警察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 以促进学校发展为出发点, 制定规范的教育规章制度, 保证各方面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制定较为系统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 如教师评核制度、教师奖励及惩罚制度以及教师的聘任制度等, 使体育教师工作待遇、考核奖惩、培训进修等环节有明确的制度支持。[3]同时, 要建立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对体育教师实行量化管理的制度, 定期举行教学比赛,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 做到以评促建, 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稳步提高。
(二) 加强教师培训。各种培训是快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素质的有力举措, 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视师德师风的培养, 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培训能够帮助体育教师了解、掌握并深化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掌握高校教学、德育、科研等工作的相关知识, 提升个人警务技战术能力素质。[4]同时, 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师的教育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修养, 贯彻终身教育思想, 全面提升执教能力与水平。
(三) 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可以给原有的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 高学历、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还可以有效改变现有的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提升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5]通过公开招聘, 保证教师引进的质量和公正性, 并且提出积极引入政策,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吸引更多的年轻有为教师加入体育教师队伍。
(四) 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在警察体育教学中, 应不断改革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方式, 突出教学的适用性、科学性和目的性, 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不断探索更加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加强公安教学与公安实战工作之间的联系, 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 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素养, 为学生的终生锻炼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首先应让其在思想上重视教学科研工作, 提高主观能动性, 并在制度上将科研成果与教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关系个人荣誉及切身待遇的事项挂钩;此外也应加大学校对教师科研工作包括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龚婉敏, 徐海虹.江西高校体育教学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接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
[2]张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0
[3]何爱红, 吴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3
[4]杜大群.浅谈立体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的结合[J].科教文汇, 2009, 2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6
警察类院校体育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研究应摆脱现在体育教学目标长期争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 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狭隘的目标定位, 建立一种综合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帮助学员树立警体意识, 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 掌握警体实战技能和战术, 从而成为体魄强健、职业技战术熟练的合格警察人才。这种能力应包括理解、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 实现警察类院校体育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对接。
警察类院校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基础”实际上主要是指身体素质, 然后才是技能。因此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差”完全可以在某一专项运动学习中得到完善, 而无须重复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不应该面面俱到的, 因为学生多方面的追求和有限课时都是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的。警察类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应在总体上丰富多彩, 突出警察特点, 通过反复研究, 实现与警察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讲应少而精, 这才能满足警察类院校学生学习深入、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独特要求, 才能受到警察类院校学生的喜爱。
警察类院校体育课程是警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及军事体育课有很大的不同。在警察院校, 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它与警察工作、警察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它的任务不仅是增强警察的体质, 促进警察的身体健康, 而且要使警察掌握惩治违法和犯罪的相关警察技能。在警察的执法实践中, 体能和警体技能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还关系到警察自身的人身安全。而警察体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也就是说, 警察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直接关系着未来人民警察的素质, 直接关系到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对警察自身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体素质训练也就是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能力, 为警体实战技能、查缉战术等后续内容的掌握和提高打下扎实基础。警察类院校体育课程体能训练是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及警察职业和警察身心健康的切实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专门的体育活动, 它是以科学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全面增强警察的身心健康、基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 逐步地提高警察的运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应变能力, 以及培养警察体育意识的教育过程;是以丰富警察文化生活, 强化警察队伍建设, 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特殊体育活动。实践证明, 警察的体能水平直接影响其行使警察职务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体能不仅能提高警察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在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带来积极的变化, 而且能提高警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战斗能力, 在警力和综合素质上带来积极的变化。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体力劳动、运动训练和其他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 并且有足够的精力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的能力。体能包涵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等都属于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而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 (如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 属于运动素质。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 (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 则属于运动能力。由此可见, 警察体能是指警务人员在一般活动中和专门运动练习中或履行警察职务时, 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素质、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警察体能训练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和竞争性强的特点, 它是警察应用体育训练、强化技能提高的基础。训练和发展警察体能的潜在能力,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警察队伍和警察自身的实际需要, 制订科学的、适宜的体能训练计划。
论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7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但是当前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多弊端、遇到了很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而一个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不仅要靠积累的知识还要依赖他的道德品质。当前高职类警察院校对警察校园文化的本质认识比较模糊, 加上当前社会复杂, 世俗文化的入侵, 必然导致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分崩离析。因此明确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 重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警察院校是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公安队伍, 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警察院校也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来实现警察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当前提倡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现状, 这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而加强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警察院校校园的规划和布局要科学规范, 物质文化建设要渗透精神文化建设, 要重视道德教育。校园要精心设计, 要内在和外在完美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艺术性, 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即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光追求时髦, 还要具有实用性。警察院校校园要进行“四化”建设, 校园尽可能的绿化, 使校园充满了花草, 就像一个园林。校园的美化不仅仅是建设、装修和添置教学设施, 还应表现在引起全体师生共鸣的精神文化上。例如校园里的雕塑、教室悬挂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美化校园环境, 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具有科学和人文特征。建设科学民主制度文化体系, 就是要使全体师生在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能够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融洽相处。各种制度的建立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 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协商和讨论, 最后以制度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要内容具体明确, 赏罚分明, 将各种制度分订成册, 全体师生人手一本, 时刻激励、鞭策和约束自己。制定政策我们还要贯彻和实施, 因此我们就要有具体的考核办法来贯彻各种规章制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警察院校校园文化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但是举办活动要适度, 不能学生的学习, 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活动都要开展, 要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文体活动应侧重学习理论知识, 倡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还要经常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活动, 系部要就身边发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通过各种社团活动的举办提高学生的技能, 也丰富了我们的第二课堂。好的课外活动能净化学生的思想,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加强校风建设, 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警察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风的建设也很重要。当前,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潮, 用科学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把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发奋图强中来。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要通过经常的政治思想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初入校的警校学生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 要在心中对学校树立崇高的地位, 使学生对学校拥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要他们也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中, 要树立学校荣我荣的观念, 学校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还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大的奋斗目标还要有小的奋斗目标, 要把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加强校风建设意义重大, 校风是由学校中全体师生的思想作风、行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学生的学风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育人。而警察院校的校风就是全体师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警察专门人才而形成的具有警察院校特色的比较稳定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首先领导要起好带头作用。教师也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教师要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都要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一个学校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都会促进学校的蒸蒸日上。学校要提出正确的方向指引, 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净化校园文化氛围。要严格禁止学生阅读不健康的书籍, 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学校要利用好学校的阵地, 宣传正确的舆论, 对各种社会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澄清认识, 纠正错误观点, 形成正确观点。学校要抑制各种歪风邪气, 创建优良的校风。
五、紧紧围绕警察特色, 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优化人际环境
警院的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 高职类警察院校的学生身份特殊, 他们是未来的警察, 这就构成了警院特殊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增强广大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除了外部条件, 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的建设, 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管理氛围, 能让教师亲自参与学校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参与学校的管理, 让学校成为自己的真正家园, 而不是强制命令教师, 要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另外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高级显现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相反, 如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就不会听老师的, 老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育过程中双方。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 当学生的楷模, 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要尊重老师, 热爱学习。教师要对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加以引导, 要求同学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克服妒忌、轻视、自卑、自私等不良心理, 提倡学生间要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在思想上和学习中要互相交流, 共同进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健康地成长。
总之, 高职类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警察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警察的职业形象, 提高警察类人才的知名度, 促进高职警察类院校学生教育培养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维护国家社会治安, 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3) .
[2]、教育部研究中心.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 2005-09-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 2004.10.15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N].《中国教育报》, 2004.12.20
[5]、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 [M].山东人民出版社, 济南, 2006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8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察礼仪,教学改革
近年来, 警民冲突事件频繁发生, 促使国内外舆论开始拷问中国的警察形象和警察礼仪教育。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依法治国方针的全面落实, 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警察队伍中, 统一的礼仪规范尚未建立, 不懂礼、不守礼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这给人民群众留下了“警察态度生硬粗暴”的不良印象, 极大地影响了警察形象, 影响了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当前, 加强警察礼仪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 各级各类公安院校开设的《警察礼仪》课程, 也成为加强警察礼仪教育、提高警察礼仪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警察礼仪》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 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如下探讨。
重视《警察礼仪》课程的开设意义
目前, 《警察礼仪》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得不到重视。首先, 表现为对任课教师不加选择, 认为该课程谁都可以教, 或者谁课少谁教。对授课教师自身礼仪素质的后期培训几乎没有。其次, 课程设置上, 大部分学校将《警察礼仪》设置为公共选修课, 而学生对公选课向来不是很重视, 存在逃课现象;教学秩序难以维持, 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再次, 教学设施的配备上缺乏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 如实训室、相关影像资料等。
警察礼仪教育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基础工程。这不仅是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立现代化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 同时, 也是提高全民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每一位人民警察都应该持续接受的基础素质教育。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将《警察礼仪》课程设置为通修课 (34课时) ,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警察礼仪教育。对《警察礼仪》课程的教师要严格要求, 加强培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授课教师自身礼仪素质的培训, 要求授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身作则, 坚决杜绝教师课堂所讲与自身所做不相符的现象;另一方面需加强教师对各部门警务工作的熟悉程度。还要重视《警察礼仪》的课程建设, 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基础,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还应该适当地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 建立相应的实训室, 为教学提供条件。
明确教学目标, 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警察礼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目前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学科体系,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都还在探索建设中。但是, 要进行《警察礼仪》教学, 无论如何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为两个层次:应用和养成。“应用”层次是指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警察礼仪规范的同时, 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实际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教学项目, 不断提高学生的礼仪活动操作技能。“养成”层次是指将各项礼仪规范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并最终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警察礼仪》课程的重点不在知识的传授, 学习目标也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熟悉礼仪规则, 而在于提高修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警察个体礼仪、社会交往礼仪为主。这样安排虽然能够很好地向学生传授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却不能体现职业特色。公安部对人民警察礼仪所下的定义是:“人民警察礼仪是社会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包括民警在日常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也包括民警在执法执勤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显著的职业特色。”因此, 警察礼仪应该由两部分构成:日常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工作规范与工作程序。前者可以通过警察个体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国际礼仪三个方面来体现, 后者则集中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现代法治精神和警察职业特色, 与公安工作的实践紧密相连, 可将其称为警察公务礼仪。笔者将《警察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一大基础”和“四大板块”:“一大基础”指警察礼仪概述, “四大板块”指警察个体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公务礼仪和国际礼仪, 如表1所示 (以34课时为例) 。
鉴于《警察礼仪》课程的授课对象来自不同的专业, 公务礼仪内容应该将不同的公务活动尽可能地包括在内。同时,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必须合理分配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时间。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产生疲惫感, 师生无法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这种状态, 需要根据《警察礼仪》课程基础知识容易理解, 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广泛采取示范法、实训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结合见习、实习或大型警务活动执勤等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礼仪规范的各个细节。
例如, 在讲授警服穿着规范时, 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均着警服上课的有利条件, 采取讲授、示范与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警服穿着细节进行讲解的基础上, 教师正确示范, 也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然后, 安排学生检查自己的着装, 互相纠错。在讲授西服或礼服穿着规范时, 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现场讲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够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启发学生主动思维, 深化理解。在讲授仪态礼仪时, 可将讲解、示范、训练相结合。教师示范讲解完要点后, 应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实训, 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消化知识要点, 练习站、坐、走、蹲等各种姿态。在讲授社交礼仪和公务礼仪时, 在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 可采取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既可强化理论学习, 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不适于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为卷面反映的只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 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警察礼仪》课程来说, 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规范固然重要, 而能够将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 塑造良好的警察个人形象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警察礼仪》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 应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以面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笔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以及警务工作规范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在学期结束时以闭卷的方式进行, 这部分可占总成绩的30%。面试侧重考查学生对警察礼仪规范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 采用情境考试法。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小组分别从两组“情境库”中抽取题签, 当场演示, 根据演示的情况综合评分。两组“情境库”, 一组考查学生对警察个体礼仪和社会交往礼仪的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20%;另一组考查学生对警察公务礼仪的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30%。在笔试和面试的基础上, 还要结合平时成绩, 包括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采取这种成绩评定方式, 能够更全面、更科学地考查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规范的掌握以及对礼仪技能的实际操作情况, 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警察礼仪》课程在公安院校开设的时间还不长, 课程还处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中, 各方面的改革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霞.《现代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2]胡丹.关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4) .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9
关键词:警务化;学工;学工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原则
从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1)实用性,既要满足学生工作的核心需求,又要避免系统功能闲置造成的诸多问题,力争做到符合实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高起点,高起点的系统设计将保证技术上的先进性及用户投资的持久性、资金高效性。采用.NET技术和三层架构开发的系统,是目前最流行、最先进的技术体系,达到资源共享,使用户的相互协作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
(3)先进、规范,系统采用先进而且成熟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系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的目的。开发过程严格控制、开发技术成熟、系统编码和文档规范,并应遵照相应的国内外软件开发标准。
(4)开放、互连,系统应对各类系统具有良好的接口对接。
总之,要在学校内部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统一用户认证。通过接口程序对接,定期从人事和教务管理系统中同步相关的基本信息,保证学校系统信息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从而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
根据以上的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1所示。
二、子模块概要设计
(1)系统登录模块:主要完成登录用户的认证工作,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进入主页面,否则提示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
(2)学籍档案模块: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新生学籍档案录入、学籍档案查询、学籍档案修改和学籍档案删除。学籍档案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籍档案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
(3)思政教育模块:主要是对思政工作者进行信息维护和区队分配等,它是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4)警务化管理模块:对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行为进行评分,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表现好的实行奖励,表现不好的施行处罚。警务化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成分数录入,并且可以查询每个学生的分数及排名。
(5)公寓管理模块:主要由房源库维护、住房信息维护、公寓维修、空闲宿舍管理、学生住宿历史信息、宿舍分配和床位分配和宿舍异动等子模块组成。公寓管理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公寓类等类。学工管理工作人员分配床位给学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点击“公寓管理”按钮,进入“公寓管理”页面,点击“床位分配”按钮,进入“床位分配”页面,选择相应的校区、楼栋、寝室号,点“分配”,完成床位分配工作。
(6)奖助学金模块:系统从警务化管理模块调出学生日常操行分数及从教务管理系统里调出学生考试成绩,设定一定的权,每个班的学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设定每个班获得奖助学金比例,从而得出哪些班级里的哪些学生获得奖助学金。
(7)学生缴费模块:学生可以查询自己是否缴费,教师可以浏览已经缴费了的学生和未缴费的学生名单。学生缴费涉及到学生和缴费两个类,其类图如图在学生查询缴费过程中,学生首先登陆学工系统,进入学生基本信息页面,点击学费缴费查询,进入此学生缴费情况显示页面,查看本年度是否缴费及缴费历史。
(8)系统维护模块:由用户或分组维护及权限分配、各模块基础代码维护、新闻管理、操作日志、系统备份和系统初始化等子模块组成,完成對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三、结语
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昕.中小型企业办公自动化(OA)的研究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Liu Chuanju,Xiao,Mingming,Huang Hongbo.Research of integrat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network technologies.AMERICAN SCHOLARS PRESS,2007
警察院校体育课 篇10
1格斗训练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日本的“空手道之父”大山倍达曾经说:“肌肉训练的时代即将结束,人体器官的负担能力已经达到极点,技术也不会再给运动带来什么好成绩,只有人的大脑还空在那儿,没有充分利用。”可以说,敌我相遇、警察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场心理的较量。实践证明,在格斗中心理训练往往影响、制约着每位警察,在身体、技术和战术等多方面的水平。许多公安、警察在警校期间明明学过擒拿格斗,而且考核成绩甚至比赛成绩优异,但执行任务时,却常常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不能很好的制服罪犯、错失机会,这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在作祟。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是斗争中制敌取胜的关键,也是生死对抗时的生命安全保障。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警察,在敌我对抗的时候,往往不仅能将自身格斗技能、格斗战术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利用心理战术影响与控制敌人,从而获取胜利。
2格斗训练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
警校学员格斗训练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科学系统的格斗心理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受训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协调其相互作用,而且可以改善中枢系统的外围器官、中枢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控制、改造不良心理因素,培养、巩固和发展学员执行格斗任务所具备的良好心理因素。
2 . 1注重学员性格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个人性格中的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在遇到棘手或紧急情况时,每个人都难免出现心慌、迷茫和恐惧的情绪,因而警察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性格中某些积极的个性因素,以克服不利情绪。总结起来,警校学员性格中所需的积极因素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沉着冷静,遇到突发情况,能够迅速调整情绪与状态,保持沉着,不露声色,冷静处理;(2)敏锐灵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机行事,灵活应对;(3)勇敢坚毅,培养勇气与意志力,面对凶狠的歹毒时,能够不胆怯、不气馁,意志坚定、勇往直前; (4)果断干练,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以至错失良机、酿成大错;(5)乐观自信,即使在敌我搏斗中暂时处于劣势,也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绝境中不放弃希望是警察的准则。
这些积极性格因素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反复强调,更要在格斗训练、演练、考核过程中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克服学员的性格弱点,并注入新的积极因素。
2 .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普遍运用于各种体育竞赛项目中,也是格斗训练心理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放松训练的方法主要有渐进性肌肉放松法、自生放松法和调节呼吸法。
大脑和骨骼肌具有双向的联系,心理紧张时,骨骼肌往往也会随之紧张,而心理放松时,骨骼肌也自然会随之放松。有运动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员自身状态最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通常也是肌肉和心理融合为一体的时候,即肌肉松弛、精神轻松的时候。可见,肌肉松弛有助于缓解焦虑与压力,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的核心就在于使肌肉松弛,可以通过16组渐进有序的身体部位放松的方法来达到效果。自生放松法是利用一定的暗示语来集中注意力,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比如想象你的手臂和腿是沉重的、温暖的,因为当你想象这些情景的时候, 你手臂和腿的血流量会相应增加,此时放松反应就发生了。调节呼吸法则是中国传统的放松方法,心理素质差的学员在格斗之前与格斗中,往往胸闷气短、呼吸急促,所以在实战前可以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以缓解精神紧张。渐进性肌肉放松法、自身放松法和调节呼吸法有想通之处,共同作用是使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在放松训练时可综合运用,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2 . 3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指通过语言、思想或表情进行自我暗示,对心理状态施加影响,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机能,使神经核肌肉得到放松, 从而控制自我行为。自我暗示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研究表明,暗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学员在格斗训练时,公安、警察在与犯罪分子斗争时,如果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现在状态很好”、“淡定、放松”、“一切都处于控制中”、“我现在精力充沛”等,使自己迅速处于神经肌肉松弛、精神振奋的状态中,以激发自我潜能,更好的进入战斗状态。
2 . 4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训练方法,处于心理训练的核心环节。表象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不断回忆或想象某个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的熟练度和情绪控制的能力。表象训练有助于学员建立和巩固格斗动作的动力定型,可以使学员熟练格斗招式、加深记忆,并在不断地想象、模拟过程中学会娴熟运用格斗战略战术,表象训练的成功体验还能对学员产生积极的动员作用,增强自信与胜利的把握。
在警校的格斗训练之余,教师可以要求或指示学员在训练结束后或睡觉前,排除外界干扰,保持内心清静,然后进行表象训练, 回忆每天所学的格斗内容,并着重对最主要、最重要的技术动作进行仔细回忆与头脑“演练”。除此之外,学员还可以回忆在平时格斗训练或比赛时,自己完成的最成功、最精彩的动作,并将其化为清晰的图像印记在脑海中。上述在头脑中进行动作“演练”与回忆的表象训练需要每天坚持训练,长此以往,学员在警务实战中,自然也更加容易在恰当的时机,熟练地施展出早已烂熟于心的动作。
2 . 5模拟实战训练
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模拟实战训练必不可少。模拟实战训练是指针对警务实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或问题反复进行模拟实战的训练。
模拟实战训练包括语言、图像模拟和实景模拟两类。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对警务实战的情景进行描述或想象,如描述案情的背景、案发的过程,讲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与行凶行为,阐述执行任务时的具体做法,通过录像和录音等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身份、行为等,使学员熟悉案情、提前适应并进入警务实战状态。实景模拟是最重要的实战模拟训练,指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警务实战的情景,让学员如身临其境,将训练场地变为实战现场,学会洞察信息并应对突发情况。实景模拟包括模拟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警务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天气、环境、群众等突发或不可控行为等。最普遍的做法是教师假扮犯罪嫌疑人采用格斗的不同动作技法和学员进行格斗,有条件的警校可以在预先不告知学员的情况下进行突发情况演练,锻炼和提高学员的临场反应能力。
实战模拟是训练的目的是为学员做好警务实践的适应性准备,因而教师要带领学员对警务实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分析和演练,重点分析对手、环境、条件等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安排模拟训练,从而使学员熟悉各类对手与不同环境、条件,提高他们的警务实战适应能力。
3结语
【警察院校体育课】推荐阅读:
警察院校论文12-23
贵州警察院校学生09-26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10-09
警察体育的作用10-23
警察体育教学12-31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警察捉小偷》07-30
高职院校体育课12-08
高专院校体育05-18
体育专业院校06-27
体育院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