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4-10-09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选6篇)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1

高职类警察院校校园文化是在对高职教育规律和警察职业特点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当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市场经济影响, 多元生活需求, 网络文化兴起和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并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十五”教育振兴计划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两大办学特色, 由此也就决定了高职类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自身的特色, 要与市场经济相接轨, 才能培养出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合格人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但是当前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多弊端、遇到了很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而一个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不仅要靠积累的知识还要依赖他的道德品质。当前高职类警察院校对警察校园文化的本质认识比较模糊, 加上当前社会复杂, 世俗文化的入侵, 必然导致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分崩离析。因此明确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 重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警察院校是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公安队伍, 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警察院校也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来实现警察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当前提倡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现状, 这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而加强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警察院校校园的规划和布局要科学规范, 物质文化建设要渗透精神文化建设, 要重视道德教育。校园要精心设计, 要内在和外在完美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艺术性, 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即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光追求时髦, 还要具有实用性。警察院校校园要进行“四化”建设, 校园尽可能的绿化, 使校园充满了花草, 就像一个园林。校园的美化不仅仅是建设、装修和添置教学设施, 还应表现在引起全体师生共鸣的精神文化上。例如校园里的雕塑、教室悬挂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警察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美化校园环境, 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具有科学和人文特征。建设科学民主制度文化体系, 就是要使全体师生在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能够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融洽相处。各种制度的建立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 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协商和讨论, 最后以制度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要内容具体明确, 赏罚分明, 将各种制度分订成册, 全体师生人手一本, 时刻激励、鞭策和约束自己。制定政策我们还要贯彻和实施, 因此我们就要有具体的考核办法来贯彻各种规章制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警察院校校园文化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但是举办活动要适度, 不能学生的学习, 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活动都要开展, 要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文体活动应侧重学习理论知识, 倡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还要经常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活动, 系部要就身边发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通过各种社团活动的举办提高学生的技能, 也丰富了我们的第二课堂。好的课外活动能净化学生的思想,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加强校风建设, 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警察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风的建设也很重要。当前,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潮, 用科学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把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发奋图强中来。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要通过经常的政治思想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初入校的警校学生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 要在心中对学校树立崇高的地位, 使学生对学校拥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要他们也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中, 要树立学校荣我荣的观念, 学校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还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大的奋斗目标还要有小的奋斗目标, 要把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加强校风建设意义重大, 校风是由学校中全体师生的思想作风、行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学生的学风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育人。而警察院校的校风就是全体师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警察专门人才而形成的具有警察院校特色的比较稳定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首先领导要起好带头作用。教师也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教师要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都要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一个学校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都会促进学校的蒸蒸日上。学校要提出正确的方向指引, 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净化校园文化氛围。要严格禁止学生阅读不健康的书籍, 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学校要利用好学校的阵地, 宣传正确的舆论, 对各种社会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澄清认识, 纠正错误观点, 形成正确观点。学校要抑制各种歪风邪气, 创建优良的校风。

五、紧紧围绕警察特色, 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优化人际环境

警院的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 高职类警察院校的学生身份特殊, 他们是未来的警察, 这就构成了警院特殊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增强广大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除了外部条件, 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的建设, 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管理氛围, 能让教师亲自参与学校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参与学校的管理, 让学校成为自己的真正家园, 而不是强制命令教师, 要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另外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高级显现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相反, 如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就不会听老师的, 老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育过程中双方。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 当学生的楷模, 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要尊重老师, 热爱学习。教师要对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加以引导, 要求同学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克服妒忌、轻视、自卑、自私等不良心理, 提倡学生间要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在思想上和学习中要互相交流, 共同进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健康地成长。

总之, 高职类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警察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警察的职业形象, 提高警察类人才的知名度, 促进高职警察类院校学生教育培养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维护国家社会治安, 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3) .

[2]、教育部研究中心.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 2005-09-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 2004.10.15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N].《中国教育报》, 2004.12.20

[5]、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 [M].山东人民出版社, 济南, 2006

[6]、尚晖:《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J].《教育与职业》, 2008 (18)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2

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一传播学视角,高职校园文化具备“建设主体、建设内容、服务对象、建设载体、基本愿景”等五个传播学要素,从五个要素出发,明确并落实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传播过程可以精准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主体;内容;对象;载体;效果

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制度、环境等文化层面的共生共在,它具有校内资源整合、价值引领、文化传承、行为指向、娱乐师生等重要功能和作用。

优秀校园文化的养成都有相似之处,符合文化繁荣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应当是其共性之一。

194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说(whom)?通过什么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1]。

本文旨在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一传播学视角,科学审视和解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明确的基本问题,提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以期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传播过程可以精准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一、谁来建设(who)——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及地位

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生活的师生综合体,校园文化建设不能靠单个人或单一群体组织来完成,而需要校园共同体的集体参与。

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体的组成和各自主要地位(职责),是解决文化建设的源头问题,至关重要。

(一)院校领导的主导地位

院校领导主管和分管学校各项工作,角色和职能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一校之长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性格魅力等,往往与该校的师生风貌等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相互映射。

因此,由院校领导组成的学校领导班子首先应当统一认识,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借助制度顶层设计、校区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设计等软硬件的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而后从学校领导班子整体出发,将个人领导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上,在各自分管工作中,以与顶层设计理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制定标准和规范来约束师生。

(二)师生的主体作用

1.教职员工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力量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通过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过程,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命。

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

教师的师德和师风,以其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风和修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设施设备、教学场所、公共空间等物质保障,通常是最直观感受的物质文化。

贴心的设计、丰富的绿化带来的校园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现代、科技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进取的精神。

2.学生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者、创造者和建设者。

学生是高职院校中最具活力和生气的群体。

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直接受众是广大学生。

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文体社团、专业社团、技能竞赛、宿舍美化、节日庆典等活动,不断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反馈者、监督者。

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因此,不管是在学校制度制定环节,还是在(教育教学)诊断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全面收集来自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评价信息,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运行现状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二、建设什么(what)——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

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探讨 篇3

1 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充分注意培养教育对象身份的特殊性

纵观国内警察性质的院校, 当前培养教育的对象主要有二:一是学历教育, 学生主要是从高考中录取, 学习形式也与普通高校相仿, 只是毕业学生中的一部分优秀者通过相关的考试后会进入公务员队伍, 成为国家政法行政系统的主干力量;二是职业培训, 对象为本系统已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干警, 有新招录干警上岗前入门培训、干警警衔晋升培训以及干警其他相关政治、业务培训等。近来, 部分警察院校根据国家有关指示精神, 在积极进行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即在警察体制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和军队士官人员中, 按照公务员干警招录方法录取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员入校就读, 学制两年, 这部分学员身份入校后即明确为警察身份, 属于“招生即招警”。

由上述可以看出, 警察性质的院校所培养教育的对象, 要么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警察, 要么是未来国家政法系统行政人员警察一类, 其身份特征为公务员干警、国家行政执法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 警察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水平如何, 学生、学员的思想品德好坏, 很大程度影响决定着国家政法行政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水平。

针对警察院校培养教育对象身份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 警察类院校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应注意两点: (1) 警察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适当加大廉政教育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警察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优秀者大多会直接跨入国家政法干部队伍的行列, 代表国家执法行政, 手中掌握有一部分权力, 如果没有过硬的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品德, 是很容易被社会不正之风迷倒, 走向腐败的。 (2) 警察院校还应根据培养教育对象身份职位的差异, 注意采取不同形式的有效教育方法。比如, 对于已是领导干部身份的干警培训时, 廉洁自律、反腐倡廉内容的比重应更大些, 教育形式上除了一般讲课外, 还应邀请专家学者、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和政府部门行政领导等就廉政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 (学术) 讲座, 在邀请正面典型做报告时也可以让曾经是人们熟知的风云头面领导人物, 而今的“阶下囚”到课堂现场做警示教育报告以及带领学生学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 让受教育者明白违法违纪的“高压线”碰不得, 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

2 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好校园这个基地的作用

(1) 利用校园的教育优势, 对学生、学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廉政文化教育。警察院校在师资、教育设施、教学场地、食宿保障等教学条件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根据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这样既能形成建设合力, 又能降低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校园的这一教育优势。对于接受学历教育处于预备警官状态的学生来说, 学习时间是相对充裕的。学院可以在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使学生充分受到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至于来校园参加各种培训的干警与领导, 与在工作单位相比, 也算是得到相对富裕的学习时间, 可以集中精力于廉政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 排除业务工作或其他事物干扰, 从而使教育更加系统、学习更加扎实、教育效果也更加长效。学院应该通过精心、严谨地廉政教学教育, 将廉政规律、道理、价值判断等作用于学生学员, 使其内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进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廉政理念一旦牢牢占据了心灵, 就具有很强的免疫性, 维护警院学生学员的精神健康。

(2) 利用校园的师资理论水平优势, 开展廉政课题的理论研究, 为反腐倡廉提供理论文化支撑。廉政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建是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笔者认为, 学院应该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学院应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政工部门、政治学教研部门、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老师, 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局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结合本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实际, 以课题形式, 组织大家集中攻关难点, 研究廉政文化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 对社会廉政文化、政府廉政文化、公职廉政文化以及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开展科学研究。同时, 还应采取有力措施, 注重加快廉政文化研究人员的培养、加强廉政文化的学科建设、在教学与研究中, 撰写适合自己系统特点有特色的成熟的廉政自编教材, 从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走向深入。

(3) 利用校园园地优势, 搞好校园廉政形象文化建设。学校形象包括学校的对外整体形象展示和校园环境面貌两个方面。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 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 对教师学生学员具有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作用。笔者认为, 警察院校在进行形象文化建设时, 应充分利用校园园地优势, 宣传展示警察院校这个培养国家政法干警人才队伍摇篮的严肃、凝重、执法、公正、廉政、活力形象, 搞好校园廉政形象文化建设。比如, 在校园建筑、雕塑、文化走廊、文化景点等建设上, 可以在主办公大楼外墙正面嵌挂代表正义、执法、警察标志的警徽;可以在主题雕塑上有古今廉吏的形象;在校园文化景点内有廉政警句长廊、廉政警示牌等。让校园处处透出文化气息, 每一处文化又都渗透高雅、科学、公正、廉洁的人文精神、道德力量。

(4) 利用校园文化娱乐活跃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渗透活动。校园汇聚着充满青春活力的莘莘学子, 文化娱乐活动频繁。笔者所在学院常年举办的相关活动就有“新生文化节”、“警院之鹰”、“警院之星”、“感动校园十大学子”、“五·四”、“十·一”、“元旦”大型文艺晚会。这些都是学院工会、团委、学工处、宣传教育处等联合主办的, 各系部、各学生社团根据学院的相关要求和自己情况主办的主题活动在校园几乎从来波连不断。笔者认为, 利用校园文化娱乐活动频繁, 积极组织开展廉政专题的和渗透廉政内容的文艺晚会、书画笔会、美术摄影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学术论坛、报刊宣传等为师生、学员所喜闻乐见、参与率高、普及面广的活动, 既可以为师生、学员提供展示各种才华的平台机会, 又可以在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使廉政建设、廉洁教育常年化、常态化, 渗透生活, 深入人心, 润物无声。

(5) 利用校歌、校训、校旗、校徽、校史等校园文化元素, 激励和警示全体师生学员认真担负起警察的光荣使命与神圣责任。校歌、校训、校旗、校徽、校史等都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识, 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想、特色、教育目标, 蕴含着学校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历史责任。每一位学子都是将校旗、校训、校徽视为母校的灵魂化身, 在特定的环境里, 这些校园文化元素对于弘扬母校精神, 凝聚正义力量, 激励师生学员团结奋进, 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的。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应注意充分挖掘蕴含在校歌、校训、校旗、校徽、校史等文化元素里的正义精神力量, 给广大师生学员以激励警示教育, 让警察院校的校旗校歌校训指引着全体师生学员在廉政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向前进。

摘要:作者认为与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总体要求相比, 廉政文化建设仍有待加强。结合工作单位的相关情况, 就当前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方法应充分注意培养教育对象身份特殊性、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基地的作用谈了六点思考看法。

关键词:警察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方法,思考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4

程祝礼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体现,是创出特色的关键,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做到注重传承,突出精髓;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着力建设,突出重点。

【关键词】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一所学校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进步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涵盖办学思想、群体意识、思维方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等管理和育人的各个层面。校园文化必须是经过学校的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成年累月地积淀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该群体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和精神的、心理和组织制度上的传统、习惯、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体现,是创出特色的关键,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纺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在文化环境上也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有与职业教育相适应,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下是笔者对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传承,突出精髓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一定的独特的发展历史,学校的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要进行总结继承,这是学校独特的精神财富,不可忽视!尤其是其精髓部分,要坚决传承,大力弘扬!如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以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并为社会服务”、“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工学结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为基础教育思想,“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等即是我院历史文化的精髓,要传承好。

二、创新发展,突出特色。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

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就应该与纺织“职业”紧密相关,即职业特色,具体应体现在一下方面:

1、教师偏向技术管理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主体之一,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偏好、习惯等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纺织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理论学术型教师,而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实施和管理,教师不仅拥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

2、科研偏向技术应用型。纺织高职院校的科研也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理论创新、科技攻关研究,而应偏重于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的改造革新等方面。

3、教学工作导向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教学体系,倡导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融入企业岗位资格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教育与市场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

4、德育工作职业素养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纺织高职院校的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还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5、学生管理企业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探索与企业员工管理相对接,有利于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

6、班级文化企业化型。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要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便于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更好的融入企业。

7、课余活动创新创业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学生课余活动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8、校园的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师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尽可能透视高职教育的特色,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如,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冠名楼宇:雅戈尔艺术楼,罗蒙图书馆,杉杉教学楼,培罗成体育馆;以企业命名分院:博洋家纺分院„„处处有“职”文化存在、有企业文化熏陶。

三、着力建设,突出重点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组织领导。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缓慢,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是纺织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

任务。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才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校园文化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育、积累、沉淀。这就要求纺织高职院校的决策层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方案、周密组织实施。

2、以吸收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创建纺织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校企合作”已成为纺织高职院校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实现办学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所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纺织高职院校创建特色文化的最佳切入点。首先,要吸纳优秀企业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如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等,将这些价值理念渗透到院校的精神文化之中。其次,要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如ISO9000质量认证;以岗位为参考、以绩效为主导的绩效报酬制度;海尔的“OEC管理法”等。这些观念和制度的引入,必将促进纺织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创建,同时,缩小纺织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有利于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技术人才。

3、加大师生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也即校园文化的营造者。所以,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功能等基本问题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内容要有高度的认同。所以,院校要对师生员工经常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训,通过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方式将院校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逐步渗透到他们的头脑中去,求得一种亲和力和心理上的共鸣。惟此,校园文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获得进展。

【参考文献】

[1]雷久相.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企业家天地, 2007.(10)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文化,2009.(12)

作者简介: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5

一、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警察院校的中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警务工作者。目前警察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 一部分是来自警察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 一部分是来自部队转业干部, 还有一部分是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 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也有各自的弱点, 在素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一些人缺乏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 一些人的公安教育基本知识面窄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再加上警察院校不够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 没有为辅导员定制专门的培养计划和为辅导员提供接受专业、正规的学习及深造的机会, 这样就使得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 缺乏激励机制

“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 整天劳累, 身心疲惫”, 这句话是对辅导员工作繁忙的真实写照。辅导员的工作相当繁琐, 涉及的方面也广, 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 每个方面都要管理, 肩负的责任重大, 然而其收入却相对较少, 待遇仅相当于或低于同等专任教师的待遇, 这样就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岗位的津贴和奖励缺乏竞争力, 与专任教师的科研奖励相比太低, 同时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健全, 使得考核结果、所获奖励与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没有建立必然的联系。

二、加强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 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对拟引进的辅导员必须从管理能力到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严格考察。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 结合警察院校学生工作实际, 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 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 对辅导员实行规范、严格的考试、考核, 并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试用期制”, 把好入口关, 争取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辅导员工作, 是一项涉及公安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时事政策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工作, 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所以无论学历高低、经验多寡, 都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化辅导与培训。这样, 才能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工作的需要。要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同时警察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专业进修, 并纳入学校教师培养计划, 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

(二) 完善激励机制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积极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地位,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从而激发其成就动机。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实践性与事务性工作多、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与实际情况, 在职务、职称晋升、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可以通过合理手段提高薪资待遇, 增加岗位津贴, 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相当于本校相应级别的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的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机制, 对辅导员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业绩考核管理, 把工作绩效和晋级、分配挂钩, 同时可以考虑将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单独作为一个系列并纳入学校职称评聘, 在指标分配、条件规定、评审导向等方面给予倾斜。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方式, 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万四平.专业化:警察院校辅导员建设的必由之路[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4) .

[2]吴辰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19) .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6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以下简称《评估指标体系》) , 确立了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图书馆的指标是为加强图书馆建设, 提高图书馆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水平而设立的。因此, 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努力建设一个“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图书馆。

一、《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图书馆指标的解读

《评估指标体系》把“图书馆状况”作为“教学基本设施”五个主要观测点之一, 该观测点又分为两个等级标准, 即A级和C级。A级标准要求“管理手段先进, 图书馆使用效果好”;C级标准要求“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新书量”两项指标。

《评估指标体系》中图书馆指标具体内涵: (1)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主要是指应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中“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要求。如政法类院校应达到生均图书100册, 生均年进书量4册。 (2) 管理手段先进。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 服务与管理先进, 使用方便快捷。 (3) 图书馆使用效果好。主要是指读者服务好, 各类文献资源利用率高。 (4) 与图书馆有关联内容。“校园网建设状况”要求达到“建设水平高, 运行良好, 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立高速、安全、顺畅的网络平台, 不间断地为校园网终端用户提供数字资源网络服务, 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

在上述评估指标体系中, C级是数量指标, 即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纸质图书、文献资料以及各种电子数据库的数量。毫无疑问, 这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指标。A级是质量指标, 即馆藏资源管理与服务。表现为:馆藏资源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如何, 收藏的这些文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满足读者利用的程度等。所以说, A级指标与C级指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A级指标和C级指标相比, 不是数量上的增加, 而是质量上的提高。

由此可见, 教学评估对图书馆工作既有定量指标, 又有定性要求。评估指标表面看似乎内容不多, 但内涵却非常的丰富, 涉及到藏书、服务、技术等各个方面, 实际上是考察图书馆的全面工作, 也就是考察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将这种资源转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绩效。

二、建设以公安法律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图书馆应本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遵循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律, 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要正确处理好收藏与利用、重点与一般、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共建与共享等方面的关系, 构建优质的、多层次的、具有鲜明公安法律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文献、网上文献信息、馆际互借服务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尽最大努力满足全校师生和公安实战部门不断增长的文献需求。

1、完善文献资源采访策略

文献采访要根据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律, 结合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和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实际, 要坚持以公安、法律专业为重点, 注重学术性、研究性, 兼顾一般;要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素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与教学部门和教师、学生联系, 采取多种形式, 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特别要关注公安文献的书刊信息, 使馆藏文献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要注重对全省公安灰色文献的收集。数字文献订购要加强与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系、沟通, 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要建好“公安 (警察) 样本库”等工作, 成为宣传、利用、保障公安 (警察) 文献资源的有效平台。

2、优化文献资源学科结构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 重点学科文献按研究级水平采集收藏, 全面系统地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资料, 选择性收集该学科的国外文献资料, 使馆藏能准确地反映该学科的国内研究动态和学术发展前沿;支撑学科、配套学科、基础学科按教学级水平采集收藏, 做到前沿性文献、基础理论性文献、重大争论性文献较为完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按一般性采集收藏, 以满足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

3、重视数字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结合读者的需求, 加大数字文献的采购比例, 突出本馆特色, 提高本校的文献保障率。要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馆藏数据库的开发及馆藏文献的全文数字化, 并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搜集、整理和组织。要开发适合我校专业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逐步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馆藏化和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

三、建设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体系

学校的发展与师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要求图书馆更新观念, 建立现代全新的服务理念。要实现图书馆使用效果好, 必须在读者服务上实现五个转变, 即:在服务观念上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在服务职能上实现由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式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技术服务向现代技术服务转变;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保障本馆读者向面对全省网络用户转变。

1、分析读者文献资源需求信息

读者需求的分析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和决策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 才能科学地决定图书馆的文献采购策略以及信息加工、咨询培训工作的重点, 使图书馆馆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 使各种信息资源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外, 可以通过网络工具来建立读者需求信息收集, 对图书借阅、数据库检索、网络资源浏览、下载、信息资源访问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 客观地获取不同群体、不同学科、不同使用目的的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

2、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基于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 向读者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图书馆要兼顾学生、学员及教师的差异性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般来说, 教师通过网络检索电子文献的比例较高, 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则以查阅印刷型文献为主。对学生、学员, 应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可通过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及时推荐相关新书, 系统介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方式,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从而使图书馆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基地。对教师, 应根据他们的教学与科研课题积极提供相关的信息, 如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专业教学参考书, 新到专业期刊题录等以及针对科研内容与方向的信息检索、分析服务, 从而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此外, 还应加强师生的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 如不定期举行数据库使用培训, 开展网络信息查询技巧的讲座等, 以促使其提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3、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读者做好文献资源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图书馆能否赢得读者的满意, 关键在于看其与本校的需求和发展是否相适应, 特别是读者服务工作方面能否有特色, 在服务中处处为读者着想, 尽力让每一位读者满怀希望而来, 心满意足而归。如:所有馆藏实行全开架借阅, 各个阅览区设书目检索终端及供读者自助式服务的复印设备;每个阅览座位旁边都有网络信息端口和电源插座, 供读者自带便携式电脑使用;读者在一个阅览区内可以满足其多种需求或可以享受到多元化的、快捷、有效、便利的服务;延长开馆时间, 让读者有充分时间来图书馆;网络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开放。其次, 依托校园网强化网络服务, 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如利用图书馆主页进行馆藏网上推介与查询服务, 新书网上通报, 图书导读、各类电子资源介绍推荐、网上学术资源导航、图书预约续借、文献快速传递、在线咨询、网上培训等, 使读者获得一站式的服务。另外, 图书馆应充分挖掘免费网络资源和搭建立体交叉的资源检索平台, 为师生在不同载体与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本馆与远程的资源进行查询与利用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保障和知识服务。

四、建设以浙江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依托的数字化体系

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的推进, 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 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数字图书馆, 正脱颖而出。当前, 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 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 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浙江省政府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项工程由省教育厅负责全面协调, 浙江大学组织落实, 各分中心建设单位具体实施, 各园区高校共同参与。建成后将构建面向全省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 实现全省高校文献资源互通共用、集成整合和资源共享。

1、构建数字图书馆技术环境

为了有效地管理数字资源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其他基础设施。在现有硬件的基础上, 引进层级式存储管理系统, 建设高可扩展的存储结构, 实现在线、近线、离线的层次管理, 实现虚拟存储和透明存储。学习和引进新的服务架构模式, 在关键应用领域实现负载均衡、双机热备等安全机制。引进网络管理系统, 建设域管理机制, 加强对馆舍区域内用机的安全监管, 提高工作用机的利用率。

2、构建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

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网络、计算机设备、软件提供可靠、安全服务的保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提供不间断的图书馆集成系统服务、网络服务、信息安全服务、软件维护。定期更新各类服务器、微机和网络设备, 保持设备的稳定、安全和良好运行状态。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工作, 引进统一检索平台, 提供异构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服务, 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 提高检索效率。

3、构建共建、共知、共享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图书馆要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变革, 要立足于共建、共知、共享, 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为最终目标。而实现馆际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就是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 要明确各馆的馆藏侧重点, 加强联合采集力度, 对于大型的国外文献数据库可合作引进, 共同使用, 或积极同国内外相关重点学科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建立和发展业务关系, 获取信息资料以满足本校师生需要,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

五、建设“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图书馆保障措施

1、人才保障

要通过引进和培养并重的队伍建设模式, 建设一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熟悉公安法律专业的人员, 又有较好的外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专业队伍, 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经费保障

文献资源建设中的“瓶颈”是经费问题, 没有经费终究是一纸空文。学校领导应对图书馆建设给以足够的重视, 要投入各种专项经费, 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 以保障图书馆建设的稳步发展。

3、硬件保障

馆舍条件:需要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场所, 服务设施俱全。

设备条件:为了有效地管理数字资源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需要有相应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及其他基础设施, 保证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乳腺脓肿下一篇:传统手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