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院校体育

2024-05-18

高专院校体育(精选12篇)

高专院校体育 篇1

前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客观上要求高职高专体育课程要进行全面改革, 更好地实现体育育人和文化的传递, 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体育课程改革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 一)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阶段, 笔者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调查发现, 多数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普遍延续以往中专、或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 与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悖, 且原有教材内容过于繁琐, 缺乏针对性、时代感, 对新课改的理解浮于表面, 难以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且长此以往, 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较弱。

( 二) 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后, 高职高专院校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级形成, 多数教师仍然是以往的中职教师, 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1]。针对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如外聘丰富经验的运动员兼职教师, 但是由于该类教师自身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及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传授难度, 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 三) 教学模式单一。就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来看, 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过度强调 “课程中心论”, 将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背道而驰, 促使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难以给予学生更多指导, 缺乏实用性。

( 四) 师生不够重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特殊性, 促使体育课程并未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师生仅关注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对学生体魄、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阻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前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影响, 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导致器材等资源较为紧张, 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短板。

二、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 一) 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体育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需求, 且单调的应试、竞技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育新形势下, 要树立素质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理念, 并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增强自身对素质教育本质的认识, 转变教学观念, 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将素质教育精髓渗透至体育教学中, 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体育兴趣, 最终将终身体育内化至学生思想、观念当中, 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2]。

( 二)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适应性、时代性原则, 根据社会、学生需求制定偏重于非竞技运动项目, 强调学生体魄的健康、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等。就深度意义上来说, 教学内容应具备较强的可接受性, 避免难度过大或者过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健身性、娱乐性等优势, 从而推动学生个体和社会整体共同发展。另外, 体育教学要坚持锻炼与养护两个方面, 在内容上, 适当增加学生愿意参与、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项目, 删减一些技术难度大、单调的项目, 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 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 三) 兼顾课内与课外教学。信息时代发展影响下, 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课程上,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采取图文、声像等形式将体育知识呈现给学生, 给予学生更多感官刺激, 增强其对抽象事物及过程的理解及感受, 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跨越式跳高过程中, 教师利用flash动画课件, 将助跑、起跳等环节生动地展现出来, 并配合教师的详细讲解, 强调该过程中的重难点等, 能够为后续实践操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校外拓展训练成为现代体育课程的一部分, 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在此过程中, 将社会资源与体育课程实现有机整合, 能够促使体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如越野、登山及划船等训练, 学生参与这些体育项目, 促使人与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 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优秀品质。对此兼顾课内与课外教学, 是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 四) 重视品德教育。高职高专教学中, 过度偏重技术技能教学, 使得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并不高。对此体育教学要将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有机整合到一起,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 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具体来说,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体育课程的常规教育, 促使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或者在户外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言行, 长此以往, 能够逐渐规范学生行为举止, 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锻炼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同时还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从而推进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其中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肩负着塑造健康体质等责任,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云鹰, 韩雪梅.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1) :231.

[2]伞洪光.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 (02) :123-128.

[3]胡靖平, 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09) :102-107.

高专院校体育 篇2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职业学院

高专院校体育 篇3

[关键词]学分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薛红强(1971- ),男,江苏镇江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陕西 西安 710077)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09-02

学分制是把学生所学的各门课程折算成学分,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进度,当获得足够学分时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宗旨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水平主动地去自我构建知识结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学分制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教学是以修满规定的学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的标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它使学生智能和体能的充分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学生的健康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体育知识面比较狭窄。原有的体育教育考核评价主要是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几个项目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作为体育方面的成绩,这只体现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某些部分,未能体现学生对锻炼方法、手段的掌握情况,因此比较片面。当今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知识,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方法、手段,自觉地增强自身的体质,增进健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鉴于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及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目标。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是一种与现代教育体制相适应,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具有充分生命力的教学制度,有利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目标的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学分制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管理依据。

二、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模式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评价的原则

一是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二是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三是评价要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具有纵、横二维可比性;四是符合本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方法简便实用,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二)学分的内容与计算方法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分量单位的教学管理和考评制度。具体地讲,学生要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合格,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根据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目标及我校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几个方面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的构成(如图所示):

与学分构成相对应,获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基本途径A:(1)所在学年体育课考核合格,可取得学分A1;(2)所在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及格,可取得学分A2;(3)所在学年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内容包括早操、课外活动等)达到规定要求,可取得学分A3。

二是辅助途径B:(1)所在学年参加校内体育组织及全民健身锻炼等群体活动,可获得学分B1。按所参加某一校内体育组织锻炼计取一定学分;按所在学年课外锻炼次数(如达全年天数一半以上)计取相应学分;按坚持长跑天数(如每周坚持三天以上)每学年可计取相应学分;能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采用相应的锻炼方法、练习手段可计取相应的学分。(2)所在学年参加省、校、系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可获得学分B2。按参加校、系体育竞赛活动计取一定学分;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计取一定学分;同类项目只计取最高一次学分,不同类的竞赛项目可以相加计总分,团体项目计取相应学分。(3)以下情况可获得奖励学分B3:校体育竞赛前3名、省体育竞赛前6名奖励相应学分;破校纪录、破省纪录加计相应学分;获校体育活动先进称号奖励相应学分。

(三)规定取得学分的基本要求

学生要达到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合格,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总学分,总学分由A类学分和B类学分组成,其中A类学分为必修学分,即如果A类学分达不到一定分值,那么即使B类学分数值再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也不能合格。

(四)有助于学生锻炼的其他弹性学分的规定

在上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制实行方案中,包含了有助于学生参与锻炼的多数弹性规定:(1)校园体育竞赛活动获得前3名或同等级体育活动获得奖励者可以计取一定学分;省级体育竞赛获得名次或同等级体育活动获得奖励者,可计取一定学分。(2)破校级体育竞赛纪录者可奖励一定学分;破省级体育竞赛纪录者可奖励一定学分。(3)体育课考核成绩为优秀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者,可各奖励一定学分。

同时针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后,虽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未达到优秀标准,但进步幅度较大,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奖励一定学分。

(五)体育课教学应以身体素质为基础,以选项课为核心

学生入校时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不甚了解,所以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应以身体素质为基础,以选项课制为核心。在体育课常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将来选项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第一学年以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第二学年开展选项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特长选项上课,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课程内容,自主地选择任课教师,从而营造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教学目的。

三、实行学分制的效应分析

(一)实行学分制后的正面效应

学生根据自身的价值定位,按照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和对体育某些项目及终身体育锻炼的导向选择,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体育知识面,有利于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和教师,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学到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且,学分制采用学分方法,公正、科学地评定学生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从以上情况看,学分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和锻炼的积极性。

教师变成了学生选择的对象,因此,为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为学生所接受,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业务素质。同时,根据学生要求和选课的需要,教师除了上好第一选项课外,还要多开课、开好课,使自己在竞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可以自由选项,根据兴趣和爱好参加俱乐部和课外活动获得学分。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分制的实行能起到鼓励学生勤学苦练,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的作用,使选项课的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教师在教育内容上,承认差异,讲究新颖,有针对性;工作方法上注重实效,去繁为简,具有可操作性;考核考评上,关心学生,有效捕捉学生行为动向,使考核具有量、质两性。

(二)实行学分制后的负面效应

由于刚入校的大学生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体育教学常规要求等不甚了解,且大部分学生又缺乏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若不加以引导,任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将使其无所适从,耽误了学习和锻炼。

由于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可能使传统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同时,为了使学生自由选课得以贯彻,有可能出现某单元教学内容或教学时间严重超员或严重缺员的现象。

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可能出现部分学生避难就易的局面。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冷淡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教师,导致对学生要求偏松,甚至故意“讨好”学生的教师出现较高的选课率。

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行学分制,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终身健身的方法、手段,从而更好地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杨贵仁,郭敏,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胡永南,等.关于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2-08-06.

[4]湖南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分制方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高专院校体育 篇4

人的动机源于需要, 是行为的出发点、推动力, 是个体发动或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价值观的教育是动机培养的核心, 是树立终身锻炼观的基础。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民族体质的强弱, 在当代新技术革命越来越对人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势下, 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就不能适应高强度、高速度的生产活动。青年时期正值发育成长旺盛时期, 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期”, 对终身都产生深远影响。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是动机培养的起点, 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学校体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变体育活动为自身的需要, 这是树立“终身体育”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 我们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寓体育于兴趣之中,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高专的学生如果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能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将来在工作中就会感觉到吃力, 再想锻炼就要多费周折了。

二、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同其他专业一样, 无论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上, 都不同程度地长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掌握, 但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能力培养显得不足, 往往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或走上工作岗位后,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 而缺乏适应能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 接受和分析能力较强, 应当给他们以较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 主要包括体育的意义与作用、人体生长发育、运动生理、运动保健及一般运动技能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一般体育常识, 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用, 而且将终生受益。在校期间培养学生, 初步掌握并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 独立进行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按照人体科学评价标准, 进行自我评价身体的能力;用体育科学知识或方法护理身体的能力;教会学生简单地制订运动处方, 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化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学、自练、自查、自评等能力。

三、突出增强体质、增强健康的功能

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增强体质, 为未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好体质基础。学校体育要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锻炼、运动竞赛、业余训练等手段, 完成“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功能。学生经常坚持锻炼身体, 就能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增进, 提高学习的效率, 他们会对体育锻炼更加热爱, 进而持之以恒坚持锻炼。相反, 如果学校体育工作还存在不足, 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出现为了考试而锻炼的现象, 就体会不到锻炼的作用, 更谈不到坚持终身锻炼。因此, 学校体育不仅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努力。同时也要尽可能提高学校体育的延续效果,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念。

四、加强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因注重专业课学习, 往往大幅削减体育课教学时间, 很多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只上一年体育课, 并且还是中学时期的普修课, 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大力加强课外体育辅导, 积极开展体育第二课堂, 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经常给学生举办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讲座, 另外, 要发挥学生会、团委等群众组织, 开展多样性的群众体育活动, 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五、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肩负着祖国的未来, 身为高职高专的体育工作者应重视终身体育深远的社会意义, 树立并强化终身教育观点, 并付诸于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我们必须课内外结合,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活动, 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高职高专体育的重点,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感悟和理解体育, 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 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终身体育思想,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2]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榜 篇5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2、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上海,类型:文法]

3、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福建,类型:艺体]

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综合]

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北京,类型:理工]

6、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7、威海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8、枣庄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9、滨州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0、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1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浙江,类型:综合]

12、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内蒙古,类型:医药]

13、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14、烟台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5、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16、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理工]

17、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8、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南,类型:财经]

19、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浙江,类型:综合]

20、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21、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辽宁,类型:理工]

2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23、河套大学 [ 省份:内蒙古,类型:师范]

24、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安徽,类型:理工]

25、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辽宁,类型:师范]

26、焦作大学 [ 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27、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 省份:山西,类型:财经]

28、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辽宁,类型:理工]

29、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贵州,类型:综合]

30、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财经]

3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南,类型:理工]

32、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陕西,类型:理工]

3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34、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浙江,类型:财经]

35、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南,类型:综合]

36、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理工]

37、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天津,类型:理工]

38、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理工]

39、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文法]

40、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4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42、扬州市职业大学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4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福建,类型:综合]

44、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综合]

45、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甘肃,类型:理工]

46、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山西,类型:综合]

47、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财经]

48、苏州市职业大学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49、通辽职业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师范]

50、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浙江,类型:综合]

5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52、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宁夏,类型:综合]

53、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54、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55、鄂州职业大学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56、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陕西,类型:理工]

57、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理工]

58、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陕西,类型:农林]

59、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60、中州大学 [ 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61、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理工]

6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 省份:江西,类型:财经]

6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西,类型:综合]

64、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农林]

65、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66、东营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67、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河南,类型:师范]

68、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河南,类型:财经]

69、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70、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7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财经]

72、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四川,类型:理工]

73、天津职业大学 [ 省份:天津,类型:理工]

74、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省份:重庆,类型:理工]

75、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南,类型:理工]

76、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财经]

77、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河南,类型:医药]

78、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北,类型:理工]

79、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湖南,类型:理工]

80、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81、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广西,类型:理工]

8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北,类型:理工]

83、淄博职业学院 [ 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8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四川,类型:理工]

85、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综合]

86、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财经]

87、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农林]

88、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省份:山东,类型:医药]

89、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内蒙古,类型:理工]

90、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9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 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9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93、大庆职业学院 [ 省份:黑龙江,类型:综合]

94、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 [ 省份:黑龙江,类型:理工]

95、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北,类型:综合]

96、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广东,类型:综合]

97、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98、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省份:北京,类型:理工]

99、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 省份:江苏,类型:医药]

100、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省份:浙江,类型:文法]

1.世界500强大学排行榜完整榜单

2.20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布

3.2014年世界前50名大学排名

4.2014全国理科大学排名榜

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500强【完整版】

6.中国大学排行榜

7.2014年二本院校理科专业排名

8.2014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汇总表

高专院校体育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班级管理;时刻关注;班主任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持续攀升。2009年各类高校在校生达2979万人,毛入学率超过20%[1],达到了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阶段[2]。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的发展中,职院校数量和规模扩大尤为迅速,从1998年的101所发展到2011年的1276所,所占比例增加到60%,仅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就达到325万人[3,4],在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质量的优劣。班级是高校的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的好坏。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对口升上来的三校生[5]。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智力和学习能力差,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还有的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性。因此,如何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性,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高职院校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关注学生生活,奉献爱心

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三校生和普高中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生活散漫,没有规律,家庭环境也千差万别,造成他们无心学习,做事不守规矩,这是他们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做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不是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背景,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及不同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他们敞开心菲与教师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如宿舍卫生、教室卫生、迟到、旷课、个人物品管理、酗酒闹事等,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爱着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他们身边。在教师爱心的感化和严格的要求下,他们由开始的烦燥不安、抵抗情绪会慢慢的向平静、接受转变,他们的大学生活慢慢的开始走上正轨。这时我们谈论建立良好的班风、良好的学风才有了基础。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性,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性格,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动机。

2.关注学生劣习,体现教师耐心

大多数的三校生,由于他们原来所在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学要求与普高不同,要求没有普通高中严格,很多学生常常沾染一些不良习性,如早上睡懒觉造成上课迟到、酗酒闹事、不做作业、旷课等,这些习惯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正的,也是造成班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不厌其烦地去教导、督促他们改正,不能因为教育两三次还没有改正就放弃,就不耐烦,而需要5次、10次甚至更多次地耐心劝说与教导他们才能转变。这些学生的转变会对整个班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形成良好班风具有积极的作用。

3.关注学生学习,展现教师风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当是教师职业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的精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独到的见解、良好的师德的教师都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心中的偶像。另一方面,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和独到的见解,其教学形式也才会随知识点的不同而变化、教学内容才会丰富多彩、教学才会妙趣横生,才能充分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比其他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博”。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学生常常会在与班主任促膝谈心中道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迷茫,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其他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认识引导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

4.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就业

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在我国中学,尽管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更多的学校要求的是升学率,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而大学教育,由于其功能是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其教学目标也不再是学生记住了多少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了多少实际操作的技能。身为班主任,应经常性与学生交流目前国家的发展方向,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就业市场的状况、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道德、习惯、知识、技术与能力的要求,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技能训练、关心他们实践能力获得的进程与程度等。教师的关心会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有具有过硬的技能与广博的知识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也才能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关注学生思想,与学生细心交流

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学生所处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如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引起社会的变化、学习任务的转换引起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家庭状况的变化、同学之间交往的变化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另外,学生的来源不同,其对问题、事物、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环境的变化在他们思想上引起的变化也各不相同。这些需要班主任认真地去研究、细心去观察与了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去开导、去交流,帮助和鼓励学生度过思想上的困惑时期、跨过思想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才会安心的学习,才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才能在纷乱的社会现象中定位自己,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工作不是一时的激情,他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细致工作。这样才能把每位学生的思想障碍扫清,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乐于学习勇于进取。

6.总结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与其他性质的高校学生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带有许多不良习惯、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未来模糊不清等。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高效管理与教育好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作为高校管理的最基本单位的班级管理就成了重中之重,而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因此,新时期的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既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断加深与提高,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的新知识、新方法,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爱心、耐心与细心。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教学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静.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职业观教育[J].经济视野,2012,(8):127-128.

[2]张振宇,龙跃君.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解读与拓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 22-25.

[3]宗晓华,孙俊华,张红霞.构建高职院校良性竞争的财政制度基础[J].职业技术教育, 2012,33(10):44-48.

[4]张坤元.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特点的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5): 66-67.

高专院校体育 篇7

调查对象为鸡西大学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在两个年级中各抽取五百名学生, 通过对我校二、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 认为选项教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占73.8%, 认为喜欢和比较喜欢选项教学的占78.2%。可见,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选项教学是非常必要, 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跟目前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 也是开展选项教学的核心所在。

一、选项教学的项目设置

调查发现, 有74.7%的男生和63.3%的女生认为开设选项教学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 他们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14.8%的女生选项时, 考虑与自己关喜好的同学在一起, 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身心发展需要, 这种选择的盲从性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并加以正确引导。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学生普遍喜欢球类项目, 而在小学和中学学得最多的田径和体操项目则几乎无人问津。根据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软式排球、武术、跆拳道、田径、健美操 (女) 等七个项目, 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尽量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的要求, 尽可能让学生选到合适的项目。

二、选项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项教学授课时间和授课模式如何设置才更合理, 更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各个院校没有统一的标准。为此, 我们进行了专门研讨和调查, 更多的同学认为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选项教学较好;而授课模式则以班为单位分项教学较受欢迎。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我校师资的实际, 我们采取以学期为单位时间, 按系合班分项教学的形式, 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比较满意。

三、选修教学的教学内容

一些同学片面地认为, 选项教学就是进行专业技术、战术练习, 只学选项内容。这种理解是片面和错误的, 它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 我们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以选修教学内容为主, 必修教学内容为辅的原则, 将必要的素质练习内容, 融入到选项教学中, 保证学生体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四、选项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教、学、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是以教师传授技术、技能为主, 也不是以学生活动为主, 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而“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并通过“练”加以消化和掌握。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体育课选项教学, 为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 使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出现了生机, 对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 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

生对体育课的重视, 如愿地从事自己喜爱的项目, 不仅掌握了该项目的运动技术, 同时也发展了身体素质、提高了体能。

2. 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个体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与维持, 有利于个性的养成与发展。

3. 促进教与学双边优势互补, 有利于改

进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关系, 从而降低人际关系的紧张度, 缓解心理压力。

4. 有利于优化院校有限的体育资源配置, 缓解因场地、器材等不足, 提高器材的利用率。

5. 有利于实现院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

化, 学生养成了自觉地从事锻炼以及运动的习惯, 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的分析和学生学习需求情况的调查、结合院校软硬件状况等几个方面, 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旨在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选项课提供经验与借鉴, 为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教学,选项课

参考文献

[1].陈青山.我国成人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高专院校体育 篇8

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而开展的运动。为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全民体育工作,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他们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重点将体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明确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性。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大学生走出教室、书本,在大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参加各项体育运动,锻炼自己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单纯仅仅只是强迫式的体育锻炼,它强调的是校园体育锻炼的风气以及全民体育锻炼的氛围。重视生命体验、身体需要、能量释放,最终把生命归结于人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当成为大学生缓解学习疲劳和精神慰藉的最主要方式,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2 当前高职高专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然而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不是很理想,还存在许多问题,该研究对四川省内8所高职院校,1 500名大专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

2.1 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和器材不足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体育场所和器材,这些是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要具有的条件。如果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完善的体育场所和充足的体育器材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这所高校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就存在着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笔者通过对本省8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设置和器材还没能够达到国家教育部配备《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目录》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些地级市市属的高职高专院校,这些院校由于受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在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和体育器材购置方面存在不足。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单纯依靠过去的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2 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他们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充足的体育教师的话,那么可以说高职院校正常的体育活动就不可能进行。通过笔者的实际调研分析,发现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呈现失调现象,并且他们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增加的趋势,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则增加比较缓慢,并且许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很合理,硕士、博士很少,大部分是本科,甚至还有极少数专科学历。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所面临的比较突出的现象。如果没有高学历的体育教师的话,在阳光体育运动教学中,就难以进行创新型研究,也就不能够推进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2.3 学生参与性普遍偏低

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只是强迫式的体育锻炼,它强调的是校园体育锻炼风气以及全民体育锻炼的氛围。重视生命体验、身体需要、能量释放,最终把生命归结于人的生活之中。高职院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应当成为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而不应当是大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监督和强迫之下来锻炼。

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有许多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按照体育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锻炼,而在课下压根就从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和锻炼。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当成为大学生缓解学习疲劳和获得精神慰藉的最主要的方式,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存在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良好素质和优良品质的培养。

3 促进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对策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高职高专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对策。

3.1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所和器材

体育场所建设和器材购置是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就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所和器材。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国家教育部配备《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目录》的要求,留出体育建设的专项经费,对不符合标准的体育场所进行改造,对不足的体育器材进行必要的补充,进一步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各项需求。针对地级市市属的高职院校,市财政应当专门为阳光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留出专项资金,同时地方高职院校也应当多渠道筹集阳光体育运动的资金,采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进一步弥补财政专项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严格按照高等教育院校的建设要求及时地筹集各项资金,进一步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3.2 通过内修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实施者,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充足的体育教师的话,那么可以说高职院校正常的体育活动就不可能进行。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通过内修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通过教育培养以及学历进修等方式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比如说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养,向他们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育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进修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在进修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触到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纳一批高学历的人才进入到体育教学队伍中来。通过内修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体育教师团队。

3.3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和社团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要求。如果能够借助社团和学生会的力量,通过他们有效地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比如说社团或者学生会可以组织街舞、拉丁舞、爵士舞、轮滑等相应的素质拓展项目,这样就有利于吸纳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单纯依靠课堂或者是规制性的制度是不可取的。社团和学生会与大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设计和组织的各项活动常常是最活跃的,也是学生们参与性最高的。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性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提升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高职高专校园体育锻炼风气以及全民体育锻炼的氛围。

3.4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体育课有效融合

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是紧密相关的,他们可以互通有无,共同来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设置一些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比如说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4 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强迫式的体育锻炼,它强调的是校园体育锻炼风气以及全民体育锻炼的氛围。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还存在体育运动的场所和器材不足、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及学生参与性普遍偏低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当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所和器材、通过内修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推动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有效融合,进一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该文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钟旭.论新时期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6):33-35.

[2]别鹏.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4):110-112.

[3]张鑫.陕西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76-179.

[4]白凤瑞,彭延春,郑柏香.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2):95-96.

[5]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6]杨芳,高海利.阳光体育运动的局限与超越——由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误区引发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157.

[7]周唯,王娟,张志胜.“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07-109.

高专院校体育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对上海市8所高职院校708位 (男生386人, 女生322人) 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从表1统计数据可看出: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排名前五的是篮球、羽毛球、足球、台球和乒乓球, 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平时在空闲时间里主要选择打篮球,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篮球项目较普遍, 且简单易学, 锻炼价值高;羽毛球、足球和乒乓球, 这些都是传统的体育项目, 可行性广, 而且趣味性浓, 受到大部分学生的青眯。台球占参加总数的25.3%。相对于以前, 台球这个项目逐渐在大学生休闲体育中所占比重增加, 究其原因可能是丁俊晖和潘晓婷等运动员的带动效应。随后的排名依次是田径、棋类、排球、器械健身、游泳、健美操、舞蹈、跳绳、攀岩、网球、武术、登山、野营、保龄球、各类体操、手球、高尔夫。在上海比较热门的网球和高尔夫在调查中被选中的百分比较低, 调查得出, 这两项运动对场地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无场地进行运动, 且参与此类运动需要有相对比较专业的人来辅导, 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选择人数较少。

从性别上看, 男女生参加的体育项目具有差异性, 男生在选择运动项目上具有对抗性强、爆发力大、动作灵活等特点, 而女生则选择那些柔韧性强、对力量要求不是很高、有修身效果的项目。

2.2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

表2显示, 增强体质和消遣娱乐占据着第一和第二名, 由此可见, 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视的, 大学生以增强体质为根本原因, 它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但对于精神方面和社交的目的选择相对要低, 尤其是对养成不怕吃苦的精神这一项的选择, 男女生都没有这个意识, 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体育活动有提升人们自身精神意志的作用, 学校也应该多宣传和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些作用, 创造更好的体育氛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环境。

2.3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

体育活动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反映了学生的体育习惯和意识的养成程度, 可较准确的透视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由表3可见, 55.9%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在1~2次之间, 也说明有超过六成多的学生每周参加的次数少于3次。每周参加3~5次的学生占24.9%。11.1%的学生甚至每周1次都不到。而每周参加6次以上的学生只占不到一成。从性别来看, 男女生分别有51.6%和61.2%选择了1~2次, 但每周选择3~5次的男生为30.6%, 女生为18.0%, 男生明显比女生要多, 这说明, 在总体上, 男生每周参加休闲体育的次数比女生要多。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活动的宣传, 鼓励学生要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 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条件。从文理科来看, 一周参加1~2次体育活动文科占64.1%、理科为45.6%、艺术为60.1%, 文科比理科的百分比要高。

2.4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强度

体育活动强度是反映体育活动质量中“质”的标准, 体育活动的强度可以通过自身的本体感受来测试。本文以非常疲劳、比较疲劳、一般疲劳、稍微疲劳和不疲劳作为体育活动强度的判别标准。非常疲劳对应强度非常大, 比较疲劳对应强度大, 一般疲劳和稍微疲劳对应强度中等, 不疲劳对应强度小。从表4可看出:有47.6%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中等, 他们认为这种活动的强度是最适宜自己身体的承受范围, 而40.7%的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强度大。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进行运动时, 由于强度比较低的, 达不到刺激身体机能的阈值, 对人体有关机能的锻炼效果不明显, 也就达不到理想的锻炼价值;而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病理性反应。所以, 为了自身的健康, 参加体育活动应选择适合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项目, 并应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安排。

2.5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

从表5可以看出, 学校免费场馆、场地和空地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占到了78.8%, 第二的是校外免费场馆、场地, 百分比为39.7%, 接下来的是校外收费场馆、场地、街道、社区、俱乐部和校内收费场馆、场地, 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6.2%、15.7%、13.1%和10.2%。可以看出, 学校免费的场馆和空地是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首选。值得指出的是, 在收费的场馆、场地方面, 校外所占的百分比比校内所占的百分比要高很多, 这点值得探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大众化、简单易学的特点。男生喜欢对抗性和挑战性强的项目, 而女生选择柔韧性强、健美和有修身效果的项目。

3.1.2 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在1~2次, 一周参加3次以上的, 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理科高于文科学生。超过九成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强度达到了我国大众经常参加锻炼的要求。

3.1.3 学校和校外的免费场馆、场地成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周末选择校外收费场馆进行运动比校内场馆人数要多。

3.2 建议

3.2.1 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 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场地服务, 提高学校场馆的利用率。

3.2.2 设立更多的学生社团和兴趣俱乐部,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氛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文轩, 杨霆.体育概论[M].高校教育出版社, 2005:5

[2]胡小飞, 李金龙.强身健体八段纲[M].展望出版社, 2003 (12) :22

[3]王淑芝.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2

高专院校体育 篇10

关键词: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科研成果

1 前言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近年来, 随着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系列实施意见, 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 云南省教育厅于2012年专门下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 并于2012年底开始对全省39所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全面评估, 评估指标共含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41个主要考核点, 教学建设成果作为一级指标之一是其中评估的重点。本次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改革体育课教学评估中, 体育教学科研奖励共设“各类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金额教学研究成效”、“教学研究论文和教材”三个部分, 分值分别为5分、3分和4分, 另对教学文件评估中有2分为“教材建设”, 总分值达到了14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第一轮评估院校中的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德宏职业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查研究, 调研该校2010年以来公共体育课教学成果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跟随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估专家组,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现场发放、回收问卷的方式, 共在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职高专院校发放问卷720份, 回收720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720份, 有效问卷率100%, 数据真实有效, 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2.2 逻辑归纳法

对相关材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归纳。

2.2.3 对比法

通过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成果及成效的数据分析与北京、江苏、辽宁、山东等省市进行对比, 求同存异, 重点研究差距。

2.2.4 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 通过数理统计处理, 作为研究的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类教学成果奖

3.1.1 出版教材情况

通过对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评估发现, 有3所学校公共体育课没有教材, 有9所学校有主编、副主编或参编的教材 (见表1) , 但仅有昆明冶金专科高等学校有符合自己学校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所评估学校中均没有校级以上精品教材。

3.1.2 精品课程

通过表2可知, 目前12所院校中仅有玉溪农职院、云南机电职院、云南交职院和云南经贸外院等4所院校有校级精品课程。其中精品课程的申报材料、任课教师情况、课程概述、建设情况、教案、电子课件、授课录像、实践情况、考试大纲和网站建设等均缺乏详尽的说明。

3.1.3 教学名师

在本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估中发现, 12所高职高专院校均没有校级以上教学名师。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致力于公共体育课教学, 把体育教学能力提升为科学研究的意识较为淡薄, 加之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扶持能力较低, 导致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得不到有效提高。

3.1.4 教改项目

由表3可知, 近三年来, 有8所院校共申报主持校级教改项目8项, 省厅级教改项目12项, 其中有4所院校没有校级以上教改项目或课题。

3.2 校级以上教学科研学术会议获奖情况

由表4可知, 有9所高职高专院校有校级以上科研获奖, 所获奖项主要集中于云南省高校体育科学论坛、大运会体育科学大会及行业协会主办的论文比赛等。

3.3 教学研究论文

3.3.1 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情况

由表5可知, 近三年来, 仅有5所院校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其他7所没有相关论文发表。

3.3.2 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情况 (2010-2012)

由表6可知, 各高职高专院校均有不同数目的论文发表。按照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估考核体系5.4教学获奖“教学研究论文与教材”中规定“教师每年在省厅级以上学术会议、正式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 专职教师人均1篇以上”, 目前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年均发表论文数量均没有达到优秀考核等级, 大部分学校发表论文数量较少, 年人均系数较低, 部分论文发表期刊质量较低。

3.4 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由于我国人才培养中, 硕士阶段学生主要以培养科研能力等方面为主, 本科阶段主要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 造成硕士教师以上更容易结合教学出成果。由表7可知, 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普遍以本科为主,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偏少, 而现有科研成果大多出于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但调研中发现, 各学校均已意识到教师学历的提升, 在教师进修和新近教师引进等方面更加重视高学历的要求, 学历结构已逐步开始以本科为主向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转变。

3.5 职称结构

由表8可知,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以助教和讲师为主, 副教授以上职称偏少, 12所学校现仅有3名教授。仅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专科高等学校等学校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教师团队建设比较稳定。部分院校特别是民办和新办院校仍然以助教和青年教师为主,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科研领头羊作用不显著。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4.1.1 科研激励机制体制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均已完成科研成果和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的有效结合, 但是缺乏体育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健全学校系部的科研管理机构, 现有科研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约束力, 造成了有制度、无落实, 有科研、无管理的局面, 目标激励、奖励机制和绩效管理不对等, 缺乏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措施;体育科研团队不健全, 科研团队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4.1.2 体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未形成科研氛围和创新团队

教学和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体育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代表。目前, 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科研成果大多集中于高职称和高学历结构教师, 体育教师群体教学任务重, 大多满足于上好体育课, 有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体育科研活动的教师比例不高, 体育科研意识极为淡薄, 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得不到提高。

4.1.3 体育科学研究知识相对欠缺

体育教师科研理论知识的不足, 导致科研能力不强。根据本次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评估的调查, 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很多体育教师存在对体育科研工作程序不了解, 对撰写论文的方式不清楚, 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受限, 对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不熟悉,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究体育现象的水平较差等现状, 成为制约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

4.1.4 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不高, 学术创新团队形成效果差

近年来, 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已开始逐步向硕士研究生学历, 本科学历为骨干的梯队结构转变。但大多数学校学历结构仍然偏低, 研究生学历比例较小, 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差较大。从总体上制约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科研的发展, 体育教师学术创新团队的形成效果较差。

4.1.5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 相关科研成果申报受制

目前云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职称结构以讲师为主, 12所学校中副教授职称42人, 占教师群体的比例为24.28%, 教授职称3人, 占教师群体的比例仅为0.017%, 部分高校职称结构中助教比例较大。而目前大多数科研课题的申报需具备讲师以上资格, 部分科研课题需具备副高以上职称。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相关课题的申报权限及科研带头人示范作用的形成。

4.1.6 科研水平不高, 功利性较强

12所学校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参加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 无SCI、SSCI期刊发表, 整体科研水平较低, 选题不够新颖, 文献检索意识不强, 成果评价不高, 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存在较为明显, 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非常普遍, 最为明显的是为职称评定。

4.1.7 体育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大部分学校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 没有长期经费资助和立项, 制约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4.2对策

4.1建立健全体育科研管理机构和激励约束机制, 为体育教师打好科研平台和基础, 鼓励教师多出成果, 出好成果;

4.2加大科研带头人的培养和科研团队的扶持, 形成以老带新、高职称带低职称的氛围, 培养教师科研的意识;

4.3鼓励体育教师在职进修和参加培训, 在新进教师的聘用中统筹考评学历层次和科研状况。

4.4学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科研的重视和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优化师资职称结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S].云教高[2012]96号.

[2]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估的通知[S].云教体[2012]27号.

[3]陶于, 周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 2001, 22 (6) :30-32.

[4]邓跃宁, 沈际洪, 陶慧林.我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J].体育学刊, 2002, 9 (1) :54-57.

高专院校体育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精品开放课程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4-02

一、国内研究现状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十二五”期间“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1]。熊力扬提出精品开放课程存在以下不足,“开放共享”不彻底;模式照搬线下[2]。程建华认为精品开放课程对青年教师的提升有以下几点:名师引领,老教师传帮带,实现教学能力快速提升;课程建设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并重,做到教学与科研互为促进;完善课程监督竞争机制,促进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3];邓永辉认为精品开放课程可带来的变化为:大学精神的回归;浓厚的大学学术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4]。曹震就如何推进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提出以下观点: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氛围;依靠学者,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教融合,将科研优质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优势;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开放课程建设;健全组织,切实提高学院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平台,打造优质、共享、开放的学生学习空间[5]。

二、国外研究现状

开放课程最早起源于英国,该教学方式可追溯到1969年英国批准成立的开放大学,由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发起的开放课程计划掀起了21世纪开放课程建设传播的序幕,之后哈弗、剑桥、耶鲁等名校纷纷响应,相继开放公开课,并借助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平台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6]。欧洲有教育天地入门网站、欧洲网络教育资源网站等知名教育资源网站。国外开放教育资源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如课程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均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7]。

三、精品开放课程学生使用情况的研究

1.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使用精品开放课程使用率较低,只有一半学生访问过精品开放课程,而且访问频率也较低,浏览的时间也较短.虽未调查社会上人群对精品开放课程的使用情况,但根据在学校生使用精品开放课程情况可推知校外人员对精品开放课程使用情况会更低。追其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在上课强调精品开放课程对学生课后学习,提前预习,在线测试,视频讲解等内容的重要性,以至于不是所有学生完全知道学校有精品开放课程,和了解精品开放课程对其学业的重要性。还可能是学生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人本身的懒惰性,明知精品开放课程可提高自身专业课的重要性和丰富自己大学生活,但仍然没有花费课余时间浏览或阅读相关内容。还可能是该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内容教材全有,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科目,以至于学生浏览一次后,不会再有兴趣继续浏览。

2.在精品课程使用目的中显示,48.8%精品开放课程作为学习课程的参考资源,38.53%是出于个人兴趣或爱好,32.77%作为选题或选专业的参考。

3.精品开放课程使用资源情况发现,学生使用最多的资源类型是讲稿或PPT,占47.57%,其次是习题及答案,占30%,排在第三位的是阅读材料,占25%,排在第四位的课程录像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使用精品开放课程主要是复习课堂老师讲授内容或提前预习使用上课所用幻灯片,所以应尽量完善讲稿和PPT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王龙.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1).70-73

[2]雄力扬.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设计与应用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学.2014(08). 6-9

[3]邓永辉.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2-39

[4]杨九民,郭晓梅,严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25-28

[5]蔡立炉,徐峰,刁永锋.基于构件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动生成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9).95-99

[6]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95-99

高专院校体育 篇12

自2015年1月起, 至今9个月的时间,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教函[2014]489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行业职业教育调研及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的通知》和《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行业职业教育调研及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方案》, 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组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到有关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等, 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就需要的人才规格、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需求等进行调研。并与全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两所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 (体育方向) 专业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体职院等进行联系, 就以下七个方面开展调研工作: (1) 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方向是。 (2) 相同类型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趋势。 (3) 本专业定位与特色。 (4)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5) 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及相应的学时学分分配。 (6) 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及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情况等。同时对本专业两届, 即2011级41名、2012级17名毕业生进行问卷、座谈等方式多样的调研。

通过调研, 了解当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找出本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特色进行挖掘和修正。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客观规律, 培养“宽基础、高素质、专业精、适应广”的综合人才。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级塑性期, 该阶段学生需要定位自己的自我擅长能力, 此阶段安排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入门级课程如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平面设计、报刊业务。大学二年级时学生的初级成型期, 该阶段学生要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提升, 此阶段安排课程如新闻专题制作、平面设计、传播心理学、新媒体传播、新闻摄影、广告策划、图形制作、影视制作。大学三年级是学生的中高级成才期, 该阶段学生要开始结合本专业选择社会岗位, 此阶段安排课程如出版业务、纪录片制作、文学欣赏、社交礼仪、文秘基础。

课程的设置同时也分为三个架构:职业基础教育、职业专业教育、职业专长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通用能力、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应用能力为目标。职业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求职能力。职业专长教育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个性能力发展空间, 培养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专业文化运用能力为目标。

总之, 在课程建设上, 注重科学性、突出职业性、重视实践性。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方法上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引入实训项目, 以真实工作过程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开展情境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特色

通过实际教学, 形成了本专业的自己的特色即培养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 工学结合——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构建, 为学生搭建平台并让学生学有所用, 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

第二, 体育特色——依托体育行业学校的特色, 开设运动项目特征分析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体现体育方向。该课程共计开设12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有学院该体育项目领域最优秀最专业的老师或教练员予以授课。授课内容分实战技术训练和专业欣赏两部分, 通过学习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了体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第三, 并行教育——每学年轮换开设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二到三个年级同时上课, 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熏陶低年级学生, 让低年级学生的新鲜激情影响高年级学生。

总之, 在教学培养上,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实施工学结合, 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打牢基础, 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工作情景, 客座的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 让学生从新手到进步的初学者到内行的行动者到熟练的专业人才向专家靠拢。

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时代,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 (体育方向) 专业极具操作性与前瞻性。新闻采编与专业 (体育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是, 以“培养综合能力型新闻从业人员”为目标, 依靠“采、写、编、制、摄”为能力教育这一主线, 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 站起来能说, 扛机器能拍, 进机房能做”的职业化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 在突出能力本位的同时, 兼顾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专业素养;利用行业背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构建了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技能, 为其成为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打下基础。

摘要: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时代,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极具操作性与前瞻性。本文笔者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等为期9个月的深入调研, 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特色等发展模式进行挖掘和修正。

上一篇:产业低碳化论文下一篇: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