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高专(精选11篇)
护理高专 篇1
摘要: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 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精神科护理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文基于人才培养评估方案, 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7个方面介绍该课程的说课设计, 供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神科护理,说课设计
在教育部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2008年) 中, 说课是重要项目之一。通过说课, 可以考察被评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与质量, 可以考察被评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 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 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说课的重要性。笔者代表精神科护理课程组, 对该门课程从7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初步探索, 供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1 课程设置
1.1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精神科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需求, 将心理学、精神医学及护理学的知识、原理与技能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应用于整个生命周期, 从生物、心理、社会3方面研究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 , 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者恢复健康的学科。这门课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 在第三学期开课, 属于专业必修课。
精神科护理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生从事临床精神专科护理工作岗位和为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为护生后续临床护理实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后, 精神科护理的相关内容也被纳入其中, 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精神医学、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能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心理护理和常见精神疾病护理工作, 形成关注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1) 知识目标:掌握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护理技能和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2) 能力目标:能区别常见精神障碍症状;能识别常见精神疾病临床特征;能制订常见精神疾病护理计划;具有从事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树立强烈的爱伤观念, 形成关注各类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 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技术操作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护理专业最新研究成果, 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框架, 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对教学计划、内容作了诸多调整, 形成以职业岗位标准对接课程内容和以行业标准引领课程设置标准的教学设计理念。
2.2 设计思路
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 以“必需、够用”为度,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并按精神科护理基础、常见精神障碍护理两大模块进行整合。
2.3 教学内容的选取 (见表1)
2.4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2.4.1 课程重点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特征、与精神障碍患者的
沟通技巧、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要点、常见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der′s disease, AD)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症和失眠症等的概念和护理要点。
2.4.2 课程难点
常见精神疾病如AD、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症和失眠症等的临床特征。
2.4.3 解决办法 (1)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尽早接触临床, 到当地的精神科或精神病防治院见习, 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利用寒暑假深入精神疾病防治院临床实践, 向临床一线专家学习精神疾病的防治方法, 积累临床经验, 开拓视野,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 对重点教学内容, 通过临床实例及章节练习题等, 强化学习, 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对难点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 使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其学习热情。
3 课程实施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
3.1.1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
根据精神科护理所需的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 将理论教学分为“精神科护理基础”和“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两部分。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就业和执业资格考试需要, 教师收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信息和资料,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展开, 制定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案。 (3) 预习、强化教学内容辅导法:教师事先确定学生预习或复习时需强化的教学内容, 并布置讨论题, 学生通过自学或查阅相关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完成作业, 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2 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改进, 图文并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3.1.3 教学举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3学时) 。
(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特征和分型;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能力目标:能识别各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能制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计划。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 树立强烈的爱伤观念, 形成关注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2) 教学设计。导入临床病例:李某, 男, 42岁, 一年前因生意失败回家借居父母家。半年前的一个深夜, 患者发现对面楼里有灯光照到自己房间。此后渐渐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 内容涉及患者隐私, 患者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 患者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 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 正在对他进行全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位自称“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 说患者是一位好同志。入院前半个月, 患者多次走访政府部门, 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 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纸写信, 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
根据前期学过的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引导学生分析该病例中患者存在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内在与外在的不协调, 导入新课 (见图1) 。
第一次课后布置作业: (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A Beautiful Mind》。这是一部反映真人真事的影片, 主人公John Nash曾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一位对世界经济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天才, 但同时也是一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的受害者。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该电影: (1) 主人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的能力 (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格特点) 。 (2) 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的认知、情感、行为与正常时相比产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 (3) 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接受了哪些治疗[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治疗) ]。 (4) 主人公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他周围的人, 包括他的妻子、朋友是如何对待他的, 对他的疾病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 。 (5) 试着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本片中主人公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2) 推荐学生观看电教片《Schizophreni—a-Stolen life, stolen mind》, 该片从美国、英国等当前精神科领域专家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探索、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使学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 (3) 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另一部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片《圣女贞德》,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着重完成作业 (1) , 在有时间和兴趣的基础上, 完成作业 (2) 和 (3) 。
3.2 考核方法
课堂测试、学习态度 (20%) +理论考试 (80%) =总成绩。
4 教学资源
4.1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采用曾慧主编的《精神科护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主要有陈彦方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和《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王祖承主编的《精神病学》、姜乾金主编的《医学心理学》等。
4.2 网络资源
电子书《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电影、电教片, 如《Schizophrenia—Stolen life, Stolen mind》、《A Beautiful Mind》、《圣女贞德》、《记忆碎片》、《门徒》、《火柴人》、《Right Place》、《充气娃娃之恋》、《化身博士》等。
4.3 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4人, 兼职教师3人, 平均年龄39岁。其中高级职称1名, 副高级职称3名, 中级职称2名, 初级职称1名;硕士研究生3名, “双师型”教师6名;4名教师有主持的科研课题。课程组梯队合理, 知识结构合理, 具有可持续性。
5 教学效果
学生实习期间屡屡获得实习单位及带教教师的好评;201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 (325名护生参加考试) , 2011年通过率99.81% (367名护生参加考试) 。
6 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引用大量临床实例, 加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推荐、配合一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电影、电教片给学生课后观看,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 变抽象为具体, 增加感性认识,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7 改革思路
7.1 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已完成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该书稿正在出版中。 (2) 校企合作亟待加强, 多种原因决定了目前本课程尚无见习、实习点。 (3) 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7.2 改革举措
(1)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共建护理系, 校领导正努力与本市精神疾病防治中心进行沟通, 争取合作教学, 建立精神卫生见习点。 (2) 加快“双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改革考核方式。通过课程组研究, 计划调整期末理论笔试成绩所占比例, 由80%调为50%, 平时成绩的50%分别由课堂提问 (占10%) 和课后小组分析典型案例并完成相关作业后课堂汇报、讨论 (占40%) 组成, 以此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护理高专 篇2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部典型皮损的特征为 A.盘状红斑 B.环形红斑 C.蝶形红斑 D.网状红斑 E.丘疹状红斑
2.狼疮性肾炎肾脏损害不会出现哪项表现 A.血尿 B.蛋白尿 C.管型尿 D.高血压 E.尿路刺激征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不包括 A.药物 B.感染 C.阳光照射 D.妊娠分娩 E.高蛋白饮食
4.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可能起作用的是 A.肾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黑色素 E.生长激素
5.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颈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 E.颜面部位
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系统损害中, 以哪项损害发生率最多 A.皮肤 B.关节 C.肾脏 D.心血管 E.肺和胸膜
7.下列不属于SLE的皮肤粘膜损害的是 A.脱发 B.荨麻疹 C.口腔溃疡 D.网状青斑 E.甲周红斑
8.目前SLE最佳筛选试验是
A.补体 B.狼疮细胞 C.抗Sm抗体
D.抗核抗体(ANA)E.抗双链DNA抗体
9.目前SLE的急性发作期首选治疗药物是 A.免疫增强剂 B.免疫抑制剂 C.非甾体类抗炎药 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0.以下哪项不是SLE血液系统的改变 A.贫血
B.白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淋巴结肿大 E.骨髓增生减低
11.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最重要的护理是 A.观察病情变化 B.避免疲劳 C.避免精神刺激
D.指导医疗体育锻炼 E.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12.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关节症状早期最显著的是 A.晨僵 B.局部发红 C.局部肿胀 D.局部发热
E.关节强直与畸形
13.类风湿性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是 A.紫癜 B.疖痈 C.湿疹 D.丘疹
E.类风湿结节
14.类风湿关节炎最可能的病因是 A.感染因子 B.过敏反应 C.遇寒受潮 D.环境因素 E.雌激素过多
15.下列哪项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A.起病急 B.肾损害多见
C.晨僵的病人不多见 D.非对称性多关节受损
E.见皮下类风湿结节说明病情活动
16.下列不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的是 A.晨僵显著 B.多为对称性 C.关节骨性强直 D.关节畸形少见
E.发作期关节呈梭状肿胀
17.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是
A.肘关节 B.膝关节 C.肩关节
D.脊柱小关节 E.四肢小关节(二)A2型题
18.刘女士,28岁,已婚,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体检:T38.5℃,面部蝶形红斑、有少许鳞屑,胸腹检查无异常,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正常,ANA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给予强的松45mg/天治疗。护理措施是 A.安置于阳光充足的病室卧床休息 B.低蛋白、低维生素、低盐饮食
C.多食芹菜、香菜等含补骨脂素的食物 D.预防感染,紫外线消毒病室每日2次 E.外出时戴宽边帽子并穿长袖衣及长裤
19.王小姐,21岁,大学生,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两次住院。本次住院面部红斑明显、脱发,在病房时哭时笑,不肯与别人接触,有一次她对着镜子和护士说:“这不象我,我该怎么办? 我的世界完蛋了。”并常流露将会发生的可怕后果,拒绝接受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目前王小姐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绝望 B.思维过程改变 C.有感染的危险 D.皮肤完整性受损 E.潜在药物副反应
20.某女青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5年,现关节肿痛已减轻,但两侧腕、掌指关节强直、畸形、被固定于屈位,并有消瘦、乏力,目前应用雷公藤和甲氨喋呤治疗。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疼痛
B.自理缺陷
C.个人应对无效 D.潜在药物副反应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三)A3型题
高女士,32岁,已婚。不规则发热伴大、小关节疼痛月余。护理体检:T38.4℃,面部未见红斑,口腔、鼻腔有溃疡灶,右膝及左踝、趾关节轻度红肿、压痛、无畸形。化验:尿蛋白(+),颗粒管型(+);外周血WBC3.5×109/L;抗核抗体(+)。门诊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院。21.对高女士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还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A.红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 C.抗SM抗体阴性
D.抗双链DNA抗体阴性 E.总补体和补体C3增高
22.护士对高女士作健康教育正确的是 A.血小板低者勿用手挖鼻腔 B.出现皮肤斑丘疹时可用手挤压 C.加强户外锻炼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D.口服避孕药避孕以免妊娠致病情恶化 E.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食芹菜香菜
患者,女性,39岁,两侧近端指关节及足关节酸痛2年,加重伴低热、纳差半月余。体检见两侧近端指关节明显梭状肿胀,肘关节鹰嘴突处可触及一个米粒大小结节,坚硬如橡皮。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一指。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血沉45mm/h,白细胞8.1×109/L,ANA(-),抗“O”试验效价正常。X线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变窄 2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关节结核炎 B.风湿性关节 C.化脓性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类风湿性关节炎
24.对该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中不应包括
A.避免日光照射 B.注意关节功能变化
C.卧位时足底放置足板防止垂足
D.给予足量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E.卧位时膝下放一平枕,保持关节伸直位
王女士关节肿痛已2年,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5.王女士的关节损害最常见的是 A.脊柱 B.肘关节 C.膝关节 D.髋关节 E.手足小关节
26.王女士体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 A.抗核抗体 B.抗SM抗体 C.类风湿因子 D.抗红细胞抗体 E.抗双链DNA抗体
27.王女士在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的特征性体征是 A.晨僵 B.梭形指 C.脊柱强直
D.手指尺侧偏斜畸形
E.关节隆突部出现皮下类风湿结节
(四)B型题 A.反甲
B.杵状指(趾)C.指关节梭状肿胀 D.雷诺氏现象 E.肢端肥大
28.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改变为 2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变为
A.游走性四肢大关节肿痛,极少出现畸形 B.脊柱关节强直性病变,呈弓状畸形 C.对称性关节受累,晚期多有畸形 D.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很少畸形 E.全身关节酸痛伴明显胸骨下端压痛 30.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变为 3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改变为
(五)X型题
3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有 A.发热 B.皮疹 C.关节痛 D.心包炎 E.胸膜炎
33.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有 A.头痛 B.呕吐 C.偏瘫
D.癫痫发作 E.意识障碍
34.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 C.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 D.滑膜炎最后可导致关节畸形 E.类风湿结节是血管炎的表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填空题
1.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____病理变化,但有临床表现者仅为____。2.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损害为____;常见的死亡原因是____。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在急性期指关节炎性肿大而附近肌肉萎缩,使关节呈____,疾病后期则出现关节____。
4.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表现最早出现的是____;其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是____。
四、问答题
1.如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2.晨僵的病人如何护理
3.如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
2.E
3.E
4.B
5.E 6.C
7.B
8.D
9.E
10.E 11.D
12.A
13.E
14.A
15.E 16.D
17.E
18.E
19.A
20.B 21.B
22.A
23.E
24.A
25.E 26.A
27.D
28.D
29.C
30.C 31.D
32.ABCDE
33.ABCDE
34.ABCDE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症状,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
2.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是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填空题 1.肾组织
75%
2.颊部蝶形红斑
尿毒症 3.梭形如梭状指
畸形 4.晨僵
类风湿结节
四、问答题
1.(1)疾病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鼓励病人树立治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出院后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的氛围。(2)避免诱因:指导病人要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本病的因素,如阳光照射、妊娠、分娩、药物及手术等。为避免日晒和寒冷的刺激,外出时可戴宽边帽子,并穿长袖衣及长裤。育龄妇女应避孕。病情活动伴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属妊娠禁忌,并避免接受各种预防接种。
(3)生活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学会皮肤护理,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脱发病人建议剪成短发,或用适当方法遮盖脱发,如头巾、帽子、假发等。血小板低者易发生出血,应避免外伤,刷牙时用软毛牙刷,勿用手挖鼻腔。
(4)出院指导:出院后坚持严格按医嘱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等,并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复查,争取病情稳定、长期缓解,减少复发。
2.(1)鼓励病人晨起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2)起床前先活动关节再下床活动。
(3)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可减轻晨僵程度。
3.(1)疾病知识宣教: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教会病人及家属进行病情观察。避免感染、寒冷、潮湿、过劳等各种诱因,注意保暖。
(2)饮食指导:饮食方面宜给予足量的蛋白质、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有贫血者增加含铁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指导:认识休息和治疗性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每日有计划地进行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护关节功能,防止废用。急性活动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护关节功能,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如膝下放一平枕,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足下放置足板,避免垂足。在症状基本控制后,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
高职高专五官科护理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 五官科护理 实践教学 教学法
1 教学目的
首先,从事五官科护理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意全身与局部关系,了解药物史、家族史和环境因素,了解和掌握五官科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和规律,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其次,要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当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强调操作技能,是让学生学会一门技术,而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理念,因此,竭力培养融知识、能力与良好职业素质为一体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是关键。
2 教学方法
2.1 改变传统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法
五官科护理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并做好笔记,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但这些方法对高职卫校学生来说效果不佳,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不高,对于比较抽象复杂的解剖知识和疾病的理论基础难以接受,学生们普遍的学习主动性差,课后不会自觉复习,导致跟不上进度,从而产生厌恶心理,恶性循环,不愿意上五官科护理学这门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上课时的兴趣,加深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相应的五官科基础知识学会,我们采用情景教学法,由学生自己扮演角色模拟医院环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加深记忆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此外,还可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担任护士和病人的角色,教师从旁指导,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又可提高学生的组织交流能力,既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眼科常用视功能检查时,为加深学生印象,熟练掌握视功能的检查方法,可以让学生来角色扮演,让扮演检查者的同学跟扮演被检查者的同学直接交流,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扮演过程中老师给予解答,例如检查视力时病人的体位,检查眼睛的顺序,以及记录视力的方法,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又把知识点教给学生,相对于传统的纸上谈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变书本的抽象文字为实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五官科护理学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根据学科特点, 运用案例法教学
五官科疾病的特点是病变部位局限、症状突出,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与其他临床疾病大同小异。因此,局部治疗和护理是该学科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疾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②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说学生做,学生机械性的学习,乏味且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分析,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好锻炼学生们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相互讨论,大家取长补短,促进彼此间交流能力与团结精神。
例如在讲白内障时,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常见临床病例,学生在上课前查阅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上课前学生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及手术护理措施及方法,讨论时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病案的分析和护理意见。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病例的最终解决上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集思广益,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操作技术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实践技能和操作技术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内容。而我国三段式教学造成专业课程与临床脱节,护理教育应采用“渐进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③护士及早接触临床,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五官科特殊的护理操作,减少课堂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量,缩短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操作,并对操作及结果进行总结。比如眼科的滴眼药水,冲洗结膜囊,耳鼻喉科的鼻部、耳部检查等操作完全实行真人真做,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方法,而且自己作为患者,切身体会了病人的心情,使学生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真谛。
2.4 教学评价
在五官科教学过程中,每结束一章,让学生们谈谈学习体会,可以事先准备好,包括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总结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完善,并提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操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等。此外,适当增加见习课,在学期快结束时,可以带学生参观医院的五官科室,在科室里看老师给患者操作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五官科护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结语
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改革实践 篇4
一、目前高职高专临床护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
目前高职高专的外护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育, 其主要特点是:重教师讲解, 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重考试结果, 轻学习过程。这种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从根本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大多数教师在外科护理学的讲授中往往不重视对治疗的讲解, 甚至有些教师对治疗措施跳过不讲, 这样使得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之间存在的逻辑性无法体现出来, 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护理措施只能死背”的印象。
2、考试制度问题
考试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 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大部分高职高专还是传承传统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性考试方式, 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学生, 只注重知识灌输, 不注重智能培养;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 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差, 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3、实践教学方面
以教师指导为主, 方法陈旧单一, 模式机械呆板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用物, 课堂上面面俱到, 无所不包地演讲, 演示。目前这种“手把手”带徒弟式的教学方式仍在广泛使用, 学生课前不预习, 只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讲解被动地模拟。依赖性较强, 满足于熟练基本动作, 这样的教学比较单调, 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还缺乏一个相对稳定、能够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环境。一方面因为大规模扩招, 导致空间拥挤, 时间紧张。协调教师、学生、场地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矛盾成为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难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课时数少, 只能保证基础内容而不能包容最新技术, 设备短缺。从而使多种实验, 特别是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比较困难。
4、学生心理问题
高护生往往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 高考决定了她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院校, 并且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她们的知识接受能力要弱一些, 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不仅如此, 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连本科生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高护生往往一进校就感受到就业压力, 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在这些不良心理的影响下, 有些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 对学习产生厌倦, 甚至出现“读书无用”的想法, 影响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1、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启发式、探讨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实行“启发式、探讨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 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上以“疑”为线索, 按“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答疑”的课堂结构, 处处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 积累引导学生思维开放的实践经验, 加强师生互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启在要害处, 拨在迷惑时, 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正达到启迪思维, 培养智能, 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要重视对治疗的讲解, 体现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之间的逻辑性, 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之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改进考试制度
转变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树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科学命题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编制理论与操作考试题库, 考试是随机抽取。建立科学评分制。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性试题 (论述题、论文题) 采用相对评分法、等级评分法;对客观性试题 (是非题、选择题) 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同时学生成绩评定综合化, 把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社会实践、学习纪律、课堂发言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
3、优化实验室结构, 合理利用资源
将现在临床上常见病区手术室搬人实践教学室, 实践教学室配备的用具及仪器设备应随临床的发展及时更换。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 注意抓好严格要求, 规范示教, 及时纠错, 加强指导, 把关验收等环节。进行穿脱手术衣、缝合打结、传递手术器械等常用外科护理技术抽考后纳入总成绩。采用循环轮转方式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 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实践教学区, 供学生进行基础的操作训练, 安排老师轮流值班, 对安全的实验项目安排班委将物品借到宿舍进行练习, 并且可以在教学医院选拔临床优秀护士作为实践指导老师, 安排学生定期临床见习、实习。
4、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目前高护生常见的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 学校应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 可定期发放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等。在较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 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设立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等, 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信心, 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 面对生活。
三、结语
临床外科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而且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 在新医改政策的导向下, 要提高高职高专临床外科护理教学质量, 需不断完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选择称职的带教老师, 利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估, 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目标培养, 使其成为新一代护理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继坪.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3) .
[2]李军.浅析临床护理教学中医疗与护理的有机结合[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9) :4069-4070.
[3]田玉梅.外科护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5) .
护理高专 篇5
关键词:涉外护理课程设置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当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1.1学生素质较低
首先,作为专科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欠佳,英语成绩普遍较低的问题尤为突出;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多年的学习经历在很多同学身上体现出厌学的情绪;再次,学生出国动机不纯,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好玩儿,而忽视了学习难度,这样很难在枯燥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2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英语老师只负责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老师负责传授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識,这本身就与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想违背。本专业要求英语专业的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最起码要有阅读翻译国外文献资料的能力,而现有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这个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
1.3学校尚未寻找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时间较晚,教学规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要达到两个目标:专业的护理知识,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这项工作。目前学校在护理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培养两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将英语应用到护理实践工作中是学校将来努力追求的教学效果。
2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高学生的生源质量
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只要是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到涉外护理专业,这一点加剧了生源水平差的矛盾。学校应在招生中有所控制,高考英语成绩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一个硬性指标。除总成绩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外语成绩合格者才能录取,在生源上把好关。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色办学水平
2.2.1涉外护理专业要求英语专业老师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达到该专业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护理专业老师的英语水平培训,力争达到双语教学的水平。护理专业因为有了英语这门专业培训而彰显了特色,英语老师的水平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加强英语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是关键。学校可以将英语老师送到别校去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将老师送到“新东方”去进行雅思培训,为将来给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奠定基础;护理老师还可以来给英语老师培训基本的护理知识,两个学科交叉学习,取得共赢的效果。
2.2.2 加强护理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的科研水平,在理论上走在教学的前列。涉外护理专业的任教老师,由于其专业和学生的特殊性,应努力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和提高。
2.3 学校应在教学模式上大胆探索,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特色办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英语老师单纯的为学生讲授单词、语法、句型翻译等,护理单纯为学生讲授护理专业知识,学生未能设身处地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环境中。今后,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3.1 完善课程设置
(1)开设专业英语。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精通护理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工作。针对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课程安排上作出精心的设计。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和英语国家概况。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很难满足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相对独立的完成了护理和英语专业的学习,他们仅仅是英语水平较好的护理专业学生,这样远远达不到在英语环境下就诊、开药、写处方等实践工作要求,所以开设专业英语必不可少。例如: 日常护理英语,实践医疗英语等等。(2)聘请外教实践教学。通过外教学生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口语、俚语、常用用法等等,甚至能够学到西方风俗和习惯。在与外教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日后从事涉外工作奠定基础。(3)在护理专业几个主要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办学水平。
2.3.2 改善课程时间安排
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应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级阶段加强专业英语的培养和对西方文化加以熏陶;在高级阶段应以雅思考试和国际护士资格考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应试培训,提高学生通过出国考试的几率。
2.3.3 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
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就不应该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学校应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虚拟的场景工作环境,以英语为沟通的语言,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水平。学校应加强与南方各大医院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创造出优越的实习工作环境,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
2.3.4.以出国为目标,加强考试培训
学生在毕业后大多希望在国外就业,而出国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雅思考试。学校应以雅思考试为第一目标,争取掌握雅思考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出国铺平道路。学生即使通过雅思考试,去到国外还是不能在护理行业就业。CGFNS,全称是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外国护校毕业生委员会),主要功能是负责主办在美国之外地区受护理教育的护士“资格考试”,测试外籍护士的护理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作为来美国从事护士行业的资格和条件之一。学校应提供给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国外护士资格考试的机会。
护理高专 篇6
关键词:高职护理,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1]。2010年我校护理专业被确立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我校助产专业成功申报河南省高等学校助产特色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特色护理专业,在建设目标、建设方向、建设主要内容等方面准确定位,制定专业建设方案。
1 特色专业建设定位
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2],须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此,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周密部署下,召开专业建设会议,通过校院座谈,展开论证调查,对本省高职高专院校、相同层次高校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以引进先进办学理念,为我校特色专业建设定位提供借鉴。
1.1 做好专业调研
在专业特色选择上,做好专业内部调研,如自身办学历史、当前办学规模、社会声誉等;并重点对培养方案、特色定位、师资力量、校外专家、教学设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调研。
1.2 提炼专业特色
我校护理专业有91年的历史,专业积淀深厚。根据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政策引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当前专业特色是否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人才市场需求、校内外教学资源相匹配,重新提炼专业特色并进行定位。
1.3 特色专业定位
特色专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伴随着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办学经验不断积淀、专业特色不断强化并最终被社会充分认可的过程[3]。我校护理特色专业定位为:在继承原专业特色基础上,一是重组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二是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教学“突出护理、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强化实践”的特色。
2 特色专业建设措施
2.1 师资队伍建设
2.1.1 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加大考核力度。(2)完善激励机制,提供配套资金鼓励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与学术水平。
2.1.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综合措施,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力量。聘请著名高校护理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作为客座教授或流动岗教师,以指导我校专业发展。
2.1.3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
(1)学校出台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2)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去国内知名大学进修。(3)选派教师定期去医院临床实践,每年两个月。(4)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开设教学研究讲座。(5)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前沿讲座,增进中青年教师与学界同仁的交流。(6)鼓励中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座谈会,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7)加强学校“青蓝工程”建设,完成“老带青”计划。
2.1.4建设并优化组合教学团队
(1)按照省、学校文件精神,通过校院结合,组建护理学基础与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外科护理学与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内科护理学与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团队、护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特色社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等。(2)每支教学团队均为“老、中、青,高、中、初”相结合,具有专兼结合、新老搭配、突出临床的特点。
目前特色专业建设已取得优异成绩: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大赛二等奖,数名教师获省级课件大赛多个奖项。
2.2 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2.1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专业
在专业建设中,围绕学时少、实践教学不突出等问题,构建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四理论、四实践”课程教学模块。该模块包括公共文化、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4个理论课程模块与人文社会实践、医学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方向实践4个实践课程模块,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学习模式,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2.2.2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知识、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综合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人文素养、护理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特别在护理专业方向与实践模块,增加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灾难护理、残障护理等课程,形成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程群,体现护理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2.3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以来,护理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专业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并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急救护理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护理学基本技术、健康评估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发展,促进了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评价
2.3.1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多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2)进行开放型教学,对于实验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自行规划、安排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最终完成研究报告。(3)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2.3.2 采用多元化考试及考核方法
(1)把考试及考核方法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全过程,将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等以不同权重计入学生最终考核成绩。(2)考核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考核方法改革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为原则。
2.3.3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护理信息化教学
目前,我校教师授课已全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PT、CAI课件、录像、投影等。我校实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浏览教学大纲、教案。此外,网站设有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定期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习。
2.3.4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材编写,尤其是护理专业特色教材编写。专业建设以来,我校教师担任国家“十二五”专业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写专业教材8部、校本特色专业课程教材5部,并开发了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教材。我校教师还与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骨干共同编写了实训指导丛书、主要课程的质量标准考核手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等辅助教材。此外,我们还努力创建护理专业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2.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供保障
(1)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护理学实训中心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建设以来,不断完善设施、整合资源,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建立了校内护理技术、临床护理等课程的高仿真模拟病房,建立了康复训练室、重症病人监护室等,平均实验面积扩大3倍多,仪器设备数量800余台(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2)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断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多渠道创设实景化教学场景,为“教、学、做”一体化提供保障。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实景教学,以实际问题或病例为导向,在真实场景或仿真实训室进行教学,实现讲练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
(4)积极推进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改革,争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现护理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1)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以致用,服务社区和社会。(2)增加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福利院等社区服务基地数量,使社区服务基地不仅成为实践教学场所,还成为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课堂。
3 讨论
特色专业建设使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素质、先进的护理理念、人文科学素养与医学素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桂海进.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14-15.
[2]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0):19-20.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体会 篇7
生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该学科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临床护理应用性。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其研究任务是揭示生命活动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原理, 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1]。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是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为学习药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奠定基础, 并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参加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但同时生理学又是一门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的医学基础课程, 因此, 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情况谈几点体会。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生理学采用能进行综合处理文件、图像、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后, 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微观的现象宏观化, 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复杂的问题条理化, 枯燥的理论趣味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在讲解骨骼肌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时, 采用单纯的讲授, 学生对深奥的理论会觉得枯燥难懂, 难以想象, 他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非常容易忘记, 不利于学习。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 可使理论与动画结合。如展现一幅幅动画:Ca2+与细肌丝的肌钙蛋白结合后构象改变;细肌丝的原肌凝蛋白的双螺旋结构发生扭转;细肌丝肌纤蛋白的横桥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横桥和肌纤蛋白结合, 横桥扭动、脱离、再结合、再扭动, 细肌丝向M线方向移动使肌节长度缩短而出现肌肉收缩。通过一幅幅动画的慢放、定格、特写等手段, 让学生从感性方面对学习内容有了直观的了解, 再进一步上升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变得新颖有趣, 学生学得快, 且教师不用多费口舌就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 引入病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基础课程, 很多知识都会在临床问题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但由于现有的课程设置, 只能在基础课学完后才接触临床课, 造成了基础课和临床课脱节, 学生学习生理学时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 甚至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基础课对临床课作用不大, 而进入临床课阶段又因为对基础知识的遗忘, 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还发现, 只要一讲到病例, 学生就饶有兴趣, 这表明学生对临床病例很感兴趣。因此, 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根据所讲内容恰当引入相关病例。如在讲述尿生成调节时, 我们引入糖尿病病例并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的症状?围绕此问题可引出肾小管溶质浓度对尿生成的调节, 使学生理解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原理。通过此问题的解决, 可以提出为什么颅内肿瘤、出血的病人在出现进行性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 可以选用甘露醇治疗纠正脑水肿。此问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渗透性利尿概念理解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好基础课的重要性,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
3 联系生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生理学是介绍肌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学科, 是机能性学科。尽管生理学知识抽象, 但其理论和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 在学习生理学内容时, 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规律, 可以启发学生用生理学知识来解释生命的现象及本质[3]。如在讲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时, 可以联系到人蹲的时间过久, 突然起立时为什么会出现头晕, 而且为什么正常人一瞬间就恢复正常。在介绍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后提问:为什么要使用加碘的食盐?针对日本核辐射讨论:食盐能否防辐射, 有没有必要大量储存食盐等。在生理学教学中, 把生理学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 重视实验教学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课在生理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不仅在于验证理论, 学习实验方法, 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紧贴护理专业实际精选实验项目, 强化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实验项目, 淡化纯属生理学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如血型鉴定、体温测量、脉搏、血压测定、心音听诊、肺活量的测定等, 这些实验项目使学生更多、更早接触临床技能操作, 应该强化;而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单收缩与复合收缩、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等实验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联系不大, 可由教师演示, 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2) 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如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动物麻醉的实验, 让学生学会
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
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培养探析
刘琳琳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对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中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67名男生进行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及深度观察, 归纳总结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思想行为特点,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为促进护理专业男生的有效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 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首先发起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 (Seligman)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1]。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 主张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 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 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成就事业, 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随着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就读护理专业的男生逐年增多, 和其他专业男生相比, 护理专业男生既有普通医学生的共性, 也有作为一个特殊专业男生所独有的思想行为特点。本研究对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中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67名男生 (学生干部21人、普通学生46人) 进行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及深度观察 (发放调查问卷67份, 回收67份, 有效率为100%) , 归纳总结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思想行为特点,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为促进护理专业男生的有效管理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
1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的思想行为特点1.1贫困生多
学生入学时填写的家庭情况登记表及个别访谈显示:67名
给动物注射, 掌握基本静脉注射方法, 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客观评定实验成绩。在以往的教学中, 实验课成绩的评定随意性很大, 实验课成绩所占比例较小, 甚至不计入综合成绩, 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为改变这一现象, 在综合成绩中加大实验成绩所占比例, 其中实验操作特别要占较大的比例。
总之, 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文章编号:1671-1246 (2012) 03-0100-02
男生, 家境富裕的只有4人, 占6.0%;家境一般的19人, 占28.4%;家境差的44人, 占65.7% (其中父母都务农31人、父母在城镇无工作11人) 。多数护理专业男生平时生活节俭, 绝大多数平均每月生活费用 (包括所有基本开支) 不足300元。在沈阳这个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相比其他专业男生, 这样的消费水平偏低。他们多数靠助学贷款, 奖、助学金, 校内外兼职维持学业。
1.2专业认同感低
在校护理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低。刚进校不久, 护理专业男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想转专业及逃课人数较多。在调查的67名学生中, 喜欢并自愿报考护理专业的仅有11人, 占16.4%;不喜欢的39人, 占58.2%;无所谓17人, 占25.4%。明确表示毕业后想从事护理行业的只有21人, 占31.3%, 而且多是出于护理行业就业率较高、工作比较稳定。经过2年的大学生活, 该专业男生的专业认同感有了较大的提高。进入大三, 基本没有想转专业的。这除了教师的教育、学生个人认识的提高外, 也与学校一些关于转专业的规定有关。此时喜欢护理专业的男生有21人, 占31.3%;明确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行业的有32人, 占47.8%。那些依旧无法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的男生, 也开始面对现实, 逃课人数大大减少, 但其目的只是顺利毕业。一小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其他知识, 为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等做准备;多数则表示边学边看, 走一步算一步, 对未来没有明确的
生实际水平,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姜建兰, 彭聿平.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5) :493~495.
浅谈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学改革 篇8
一、护理英语教学现状
1. 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
近年来, 我院选用的教材为《护用英语》。此书适用性和应用性不强, 内容多是护理学科普性文章, 重点是增强学生对护理类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而对于护理英语对话和听力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在课堂上, 教师依旧采用“课本内容 +知识点讲解 + 语法 + 翻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材内容的陈旧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产生厌学情绪, 而且由于学生缺乏护理英语情景模拟对话练习的机会, 不利于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从而影响他们以后在护理工作中的发展与提升。
2.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护理英语采用小班制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大不相同。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上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 而另外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却连基础的英语知识都掌握不好, 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连26个母都认不全。上课时,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太过于简单, 因而有“吃不饱”的现象;基础差的学生却倍感吃力, 学习积极性受挫。为了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绪, 在进行护理英语授课时进度不能太快, 难度也不能太大, 这就使得教学进展缓慢, 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我院是在第三学期开设护理英语这门课程。因为这一学期学生忙着准备高职高专英语等级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再加上对护理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所以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虽然学生因为考勤都去上护理英语这门课, 但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心不在焉, 只是应付性听课, 不记笔记, 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日后在专业领域的提高和深造。
4. 考核方式不合理
我院护理英语考核方法单一, 至今仍沿用传统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过低, 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笔试内容客观题所占比例过高, 重点仍围绕着课本语言知识进行考核, 脱离了学生和社会需求。这种考核方式违背了“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和“以人为本, 重视学习者能力发展”的英语教学理念, 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护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二、护理英语改革策略
1. 加强教材建设, 调整教学重点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载体, 也是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强教材建设,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新形势下需要的全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在职场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的目标以及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殊性, 所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或编写护理英语教材极其重要。基于这种情况, 我院护理英语老师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社会形势的需要, 本着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这一原则, 编写了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教师在授课时也调整了教学重点, 不再追求面面俱到, 不再涉及过多的语法和基础词汇讲解, 而是抓住听说这一突破口, 主要讲授一些护理实用场景对话和训练学生的听力。这一改革不仅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 而且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 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 改变教学方法
长时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不利于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护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学生要想掌握和灵活运用, 就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任务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护理英语教学中。
学方法和实施程序大体相同。现已门诊病人接待任务为例, 阐述一下其教学过程。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设置情景、安排任务、向学生展示外科护士接待外籍病人要使用到的所有英文表达、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步骤,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接待外籍患者。每个小组需以此写出一个情景对话, 再分角色进行成果展示。最后,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考核。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做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改革考核方式, 完善评价体系
考试是必须的, 分数也没有错, 关键是过程性评价。因此护理英语考核改革并没废除笔试, 而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占总成绩的50%。我们对形成性考核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改动,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和口语考试, 二者各占形成性考核的50%。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口语考试是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 由担任护理英语课程的老师利用周末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护理英语口语考核。要求学生依据抽到的题目要求, 分组进行护理英语情景模拟对话。口语测试老师依据学生的发音、表达等方式进行评分。终结性考核是指期末考试笔试, 主要考查学生对老师平时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全新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高涨的热情,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创办护理英语社团, 组织护理英语技能大赛,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的护理英语社团。社团成员可以在课下进行护理英语情景模拟表演、观看医学英文电影和护理英语词汇大比拼等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护理英语知识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得到加深、巩固和实践, 受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欢迎。护理英语社团成员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护理英语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要求参赛学生在对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 采用英文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并非简单地去完成某项操作任务和程序, 而是需要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病人的需求, 让他们得到所需的服务。这样的比赛既活跃了校园学习气氛, 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从而促使学生把护理和英语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使更多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护理英语这门课程, 并会主动去学更多的新知识。
5. 加大对护理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
我院从事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是英语专业教师。他们虽然基础英语知识雄厚, 但普遍缺乏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这肯定会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展。要想改变这一局面, 就需要增加针对英语教师进行的护理知识培训讲座, 提高英语教师的护理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英语专业教师也应在业余时间多和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学习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拓宽自己的护理知识结构。
此次改革, 可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完成任务,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自信和创新能力, 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老师来说, 也会有很大的收获。这种活跃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进步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尊重和回报, 从而促使教师更积极投入到教学中, 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当然, 改革在实践中还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相互评估、点评, 不断进行总结, 把教改做得更加完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 社会对懂英语的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 高职院校护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有所提高, 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和英语交际能力强的优秀护理人才, 这就需要对当前护理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基于护理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外活动以及师资力量五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法, 以期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奕平.浅谈“差异教学”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1) :77-78.
[2]汤大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2) :7-8.
护理高专 篇9
1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转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护理学基础教学也从传统教学中的以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发展能力及素质相结合的教学观[1]。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校内模拟实训室或者校外实习医院,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实践结果表明,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 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2]。
2 组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办好高职院校最关键的条件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3]。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 为遵循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 教师团队建设要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大量聘请护理行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训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4]。
(2) 从医院引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教师, 基本条件是35岁以下者应具有硕士学位、中级职称;45岁以下者应具有学士学位、副高级职称。
(3) 走出去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医院顶岗实践, 将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医院进修, 使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积累临床经验,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工学结合, 使其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及时了解与掌握现代护理新技术、新知识、新观点。
(4) 请进来培训。为教师提供短期培训与学习临床新业务的机会。通过请校外护理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来学校办讲座, 送教师参加各类护理业务学习班, 参加院校合作单位开办的护理新业务培训班等措施, 快速、有效地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3 重构课程体系
首先, 在对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与临床护理专家、职教专家共同研讨, 按必需、够用原则, 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及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要求, 确定护理学基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然后, 根据护理工作过程编排模块内容, 使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力求学生的学习顺序与工作顺序一致,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流程有整体性、系统化的认识。
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庄华英[5]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分为医院环境管理、患者入院护理、患者生活照顾、患者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出院患者护理7个项目共31个任务。通过案例或情景导入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中有多个单项能力训练任务, 每个项目教学完成后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技能竞赛或考试。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利华、王丽华[6]对护理学基础的要求设计了18个项目共60项任务。每个项目均以临床案例作为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引出该项目的工作任务, 并对任务进行分解和设计, 用工作任务导入具体的操作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最后引入一些前沿知识。项目任务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 每个技能项目都有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 有示范化的统一模式。这样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又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应变能力。
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雷巍娥[7]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划分为七大模块,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划分为:入、出院护理, 基本生活护理, 医院感染控制, 饮食与排泄护理, 药疗技术, 病情观察与抢救技术, 护理文件记录。以模块为单位设计项目任务、工作标准、课时计划及考试考核方法与标准。
4 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根据不同课程及教学内容, 探索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
(1) PBL教学法。此教学法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公认的一种方法, 它得到了WHO (世界卫生组织) 及世界医学教育学会等国际性机构的高度评价[8]。其特点是:教师不再唱“独角戏”, 摒弃了“满堂灌”, 鼓励学生提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表明, PBL教学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2)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选择典型的案例, 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场景中,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讲授型课堂教学常利用案例展开知识点, 实训型课堂教学常引入案例创设临床情境。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并有利于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10]。
(3) 情景教学法。为使教学能贴近临床, 在教学中常设置各种常见病, 急、危症病例情景, 让学生分组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并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既可使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操作技术, 强化整体护理观念,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11]。
(4) 角色扮演教学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通常由教师设置一定的场景和病例,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操作部分, 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家属、医生, 使学生有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体验不同角色的真实感受, 锻炼了学生胆量,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等[12]。
(5) 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依托“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采用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 此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充分体验护士和患者的角色, 又能增强实训效果, 还能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 并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13]。
(2)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一体化”教学、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开展第二课堂等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应用广泛。
(1)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的研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这需要授课教师前期做大量准备工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优点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手、眼、耳、脑并用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 网络教学。大量的护理技能操作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及有限的实验课操作练习, 学生很难掌握。而网络教学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理论讲解中穿插视频, 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使学生对每项操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加深了理解。不仅如此,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反复观看录像, 熟悉操作过程, 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护理操作, 也提高了学习效率[14]。此外, 还可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功能, 及时发布教、学、研、考等相关信息, 利用其“咨询平台”功能实现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让“教”与“学”能真正利用此平台实现同步。
(3) “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 即将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 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 达到理论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15]。
在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的教学中, 我们将药物过敏的理论知识与药物抽吸、皮内注射等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将讲授与操作训练教学形式“一体化”;将教室与实训场地设置于“一体化”实训室;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药物过敏试验的教学任务, 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4) 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利用部分教学时间及周末、假期, 进入附属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情境学习, 熟悉医院环境, 掌握职业工作任务和内容, 协助临床带教教师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操作等。这样既可消除学生对医院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陌生感, 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16]。
(5) 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结合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主要设计了护理学基础课程课件比赛、操作技能大赛、实验素材设计活动、专题设计活动、护理病案收集活动、“我眼中的护理”摄影活动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17]。组建学生小组和教师小组, 参与各项活动的评定, 学生小组由学生班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组成, 负责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并将其归类, 进行初评;教师小组由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组成, 负责对活动成果进行复评, 并评出相应的奖项。
5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5.1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 都在新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室的整体建设贴近临床, 布局仿真医院病区环境, 采用全真实训设备, 实训项目、流程的设置都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这样有利于实训教学与临床工作无缝对接。实训室内安装多媒体, 配备音响、触摸屏、跟踪投影仪、可移动折叠椅等设备, 教师在操作演示的同时结合理论内容讲解, 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提高听课效果[16]。
为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除课堂学习之外, 我们把实训室全天候开放, 实行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制度, 让学生利用课间及晚自习时间进行课堂实践练习和课后实践练习;在校外, 我院和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实习基地, 让学生到医院见习、实习, 了解护士的护理工作过程, 强化操作技能, 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5.2 建立和共享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网站
(1)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网站, 通过网络教学互动, 拓宽教学空间,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线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在线学习、在线测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 我院2003年至2010年共评出护理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这7门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已放上网并免费开放, 大大缓解了护理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护理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全程服务, 为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6 多元化教学评价[18]
(1) 评价的职业导向性。将学业评价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挂钩, 使学业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2)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涉及高职院校中的任课教师与学生, 还涉及医院医生、护士、患者等, 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评价变成了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评价的社会性, 凸显出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与客观性。
(3) 评价内容的多面性。除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之外, 更侧重考核其职业能力, 同时还注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 这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面性。
(4)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改变传统学业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 运用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方法。
(5) 评价环节的多重性。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 增加了教学环节, 相应也增加了评价环节。评价环节的多重性使多元学业评价模式较之传统学业评价模式更为客观、全面。同时, 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鉴定、反馈等功能, 规范相关教学过程, 发挥学业评价的积极作用。
7 结语
改革护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 在课改的执行过程中, 还面临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解决的问题。例如, 为实现护理的“一体化”教学, 如何建设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 还是一个需要逐渐探索的过程。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 因为评价的主体众多, 评价内容全面, 评价方式多样, 很难全面执行。此外, 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 每一届的平行班级大约有十几二十个, 如果都依照课改的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务处是无法排课的, 因为不可能同时有那么多教学资源和教师。
摘要:综述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现状, 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希望能为今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护理高专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理专业 技能 名师工作室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1-01
自高职高专开展名师工作室评选以来,名师引领、辐射带动已经成为院校改革创新、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各个专业的教师技能、教学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都有很大促进。技能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社会团体及相关培训及社会服务的窗口、专业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设计的工作间和专业改革建设及发展的智囊团。
1.工作室工作定位及目标
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应依托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探索培养优秀职业教育名师的长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以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和社会培训为职能。选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及高超的管理能力,发挥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实现“培养一批护理专业教学新秀及名师”、“吸纳一批护理专业职业教育专家”、“引进一批护理技能精英和名师”、“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一批护理专业教科研成果”的“五个一”目标。
2.工作室主要工作任务
2.1开展护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师资要求,制定适宜我校校情的科学、规范的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培养规划,通过大量院校互动,开展明师带徒、职业竞赛等活动,提高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技能教学团队。
2.2院校互动、开展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改革,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指导护理专业教师、学生实训,开展新技能学习,参加三个级别包括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护理技能大赛。
2.3开展新技术推广
发挥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强大的技能作用,开展护理技术改造及创新工作。
2.4开展社会培训工作
根据护理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利用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为区域内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员工及退伍军人等提供护理技能培训服务。
3.完成工作任务的主要做法
3.1成立建设项目领导组
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和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需要政府部门、院校和医院等各方面通力协作。为做好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长春市政府投入2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立了建设项目领导组,下设资金管理组、审计监督组、技能名师建设小组。领导组全面负责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申报、过程建设、经费管理与质量监控。
3.2行业和院校专任负责
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双重负责,保证技能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3.3阶段性检查与监督
按照建设方案中的目标和分工,每年至少一次过程性检查,写出阶段性检查报告。
3年进行终结性检查,全面总结工作室的工作业绩和效果。
4.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运行成果
建设护理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只是基础,运行好、在教学和社会服务过程中起到良好作用才是工作室成功的关键[1]。
4.1建立了技能名师工作室团队
工作室的带头人、主持者在筛选时必须严格审批,是否能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非常关键[2],我校护理技能工作室主持者特聘医院临床护理专家,技能名师工作室的人员组成一定要具有差异性,同时为了大家在一起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成员组成最好多样性。只有充分利用工作室团队资源,才能使工作室在技能培养、教学改革以及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现有优质师资资源,优化院校教学队伍,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促进了教师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
4.2名师引领,团队共赢
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工作室建立了严格的听课、学习和研讨制度,定期邀请临床护理专家、专业带教教师来校交流,使教师足不出户即能丰富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工作室成员将大量临床案例运用到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场景临床化。而医院护理专家、带教教师将在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探讨中获得的教学能力运用到护理带教工作中,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细致化。无论教学工作还是临床护理工作,教学队伍运用专业学术专长,医院护理团队运用实践经验,教与学充分融入其中。
4.3充分参与技能大赛,提高师生技能水平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名师工作室关注护理技能大赛比赛动态,临床护理专家们充分参与学生技能指导工作,与校内指导教师、学生认真研究技能大赛比赛评分标准、分析护理评估案例,共通探讨、论证比赛步骤中的每个细节,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将比赛项目情境化,并带领师生临床护理见习,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快速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同时为护理专业发展积累大量教学资源。
4.4校企合作,强化了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护理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院校之间呈现合作伙伴关系,教学相长,使技能名师工作室成为学校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学校教学专家与临床护理专家一起创新了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实训教学的真实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更能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胜任力。
总之,护理技能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在教师与学生护理技能水平提升、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工作室更应致力于护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有效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建青.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4(03):54-56
[2]胡继飞.中小学名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4):49
护理高专 篇11
一、护理高专学生人文素养表征的调查
1.你课余时间都看什么类型的书?结果显示:专业相关书籍0%、科普读物0%、人文类书刊0%、生活娱乐报刊59%、名著0.5%、流行小说40.5%、从不看书0%。2.一年大概读几本课外书?结果显示:0本8%、1—5本50%、6—10本15%、>15本27%。3.你怎么看待大学生读课外书的问题?37%的人认为应博览群书, 提高人文素养, 49%选择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读部分经典书籍, 只读有使用价值的书的人占13%, 其余的人认为读不读影响不大。4.对国内、国外的时事新闻是否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对大部分很感兴趣占14%、只对某方面感兴趣占27%、偶尔关注一下占48%、毫无兴趣占11%。5.你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技能哪个重要?和技能一样重要占73%、很重要, 但不如技能重要占19%、有一点即可, 远不如技能重要占8%、无所谓占0%。
二、护理高专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
1.喜欢口语交际课吗?很喜欢19%、喜欢27%、一般43%、不喜欢11%。2.和陌生人交谈的表现?大方18%、不好意思39%、紧张43%。3.和熟人交谈的表现。只顾说22%、听的少问则答32%、根据对方态度46%。4.当众讲话的表现。自然大方敢说26%、有点紧张58%、想说但不知道说些什么16%。5.经常发言吗。经常41%、极少49%、不主动10%。
三、护理高专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的调查
1.你看过《应用文写作》之类的书籍么?没有看过也没听过57%、听过但没看过28%、看过但不喜欢看2%、看过并且比较喜欢看此类书籍13%。2.你在课余时间会写日记、向学校广播站投稿吗?偶尔会64%、很少26%、基本上不会9%、经常1%。3.写作能力对你来说重要吗?比较重要61%、非常重要24%、一般12%、不重要3%。4.你觉得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强吗?比较弱55%、差不多31%、非常差7%、比较强7%。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近些年来, 黑龙江省内护理学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良莠不齐。护理高专多数学生他们在上课的时候, 注意力不集中, 不是摆弄手机就是趴着睡觉, 对于老师的教诲不屑一顾。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缺乏学习的动力, 认为是在给父母学习, 浑浑噩噩在学校混日子。在护理高专, 认为李清照是“男性”, 曹雪芹是“女性”的学生不是个别;“救死扶伤”的“救”不会写的学生也是存在的;没听说过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能占90%。有很多学生, 连自己的姓氏读音都叫不准确, 往往把错误的读音当做正确的来读, 教师给与纠正, 学生还振振有词指责老师。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把就业作为来护理学校学习的目标, 甚至9%的学生因为初中毕业无处可去, 来这样的学校混日子等待长大。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希望通过护理专业的学习能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不爱学习和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这样大比例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直接影响了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 也给护理学校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障碍。
(二) 家庭教育影响学生成长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对学生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的表现都有深度的影响。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 也相应的了解了学生双亲受教育程度, 其父母学历为初高中的学生占75%左右。护理高专学生14%来自单亲家庭、5%来自重组家庭、6%的学生从小由祖辈抚养, 双亲不在身边、75%的学生和双亲共同生活。护理学校的学生独生子女占70%。现在的护理高专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这样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护理高专学生们的独特性。这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依赖性强, 总以为生活中的事情有父母代办, 学习中遇到问题了老师总会帮助他们解决, 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习惯了被呵护, 其父母在同龄人中受教育程度也偏低, 导致这些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他们有丰富的感情, 但很少关心他人。他们人生阅历不多, 不善于控制情绪, 易产生愤怒埋怨的情绪。一旦与同学朋友产生意见分歧, 就会讲脏话甚至动手打架。
(三) 人文知识不丰富
通过对护理学校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方面的调查, 发现学生对文学知识略有掌握, 对历史、哲学、艺术知识掌握不足;对中国人文知识有所了解, 对国外人文概况知之甚少;对近现代人物、事件比较有兴趣, 对古代人物、事件没有兴趣。
由于是护理专科学校, 学生入学目的明确, 护理专业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摄取, 对人文社科如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充耳不闻。他们存在严重的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国内外新闻时事漠不关心。他们在交流表达时, 表现为浅薄的人文功底, 甚至写文章时语句不通并错字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