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医学论文

2024-09-29

高专医学论文(精选8篇)

高专医学论文 篇1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目的]为探索一种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科学参照的方法,同时检验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效果。

[方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某校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全部在校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全部35门课程被分为5类,形成明显的知识模块。

[结论]聚类分析可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手段,经分析研究,该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可认为是较好的。

[关键词]医学教育 课程体系 聚类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在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中,无论是专业能力构建还是课程体系组成等均是最成熟的。

由于该专业办学历史最长,不同时期岗位能力与要求都十分明确,在经历漫长的教学实践后,逐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上世纪进入90年代后,医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了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同时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原高等专科教育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作了更明确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的改革。

为更深入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本文选取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运用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探索一种客观的方法,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较为科学的参照,同时检验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资料来源。

选取某校2007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全部在校学习成绩。

本届学生第一次使用学校根据国家教改精神制订完成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

学生共544人,课程35门,共19040级数据。

按照授课顺序为课程进行编号,X1、X2…X35。

2.聚类分析原理。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应该分多少类的情况下,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为已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研究对象的适当归类。

聚类分析方法常用于对数据的探索性分析。

其过程是首先将所有观察对象视为一类,即各类中只含有1个观察对象(或变量),计算类间的相似系数矩阵,其中的元素是观察对象(或变量)间的相似系数,接着将相似系数最大的两类合并成新类,再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的相似系数,依据相似系数的大小,再合并新的类,如此反复直至所有的观察对象(或变量)被合并为一类。

3.分析方法。

将编号后的课程数据输入大型统计软件SAS9.0,因数据为同一量纲,且为连续分布变量,故选取类主分量聚类分析,调用VARCLUS过程完成聚类分析。

二、结果

1.临床医学专业分析结果(见表1)。

2.临床医学专业聚类分析树图(见图1)。

1.从总体上来看,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部35门课程,可5类,形成明显的模块。

第1类含盖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共14门。

第2类含6门课程。

第3类含3门课程。

第4类含5门课程。

第5类含7门课程。

经分析,整个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可由2个专业模块(第1类、第5类)、1个医学基础模块(第2类)、1个政治理论课模块(第4类)、1个其它模块(第3类),分类较为合理,说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效果较好。

2.从类别进行分析,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被分在第1类或第5类内,呈现明显的聚集性,说明类内课程间的相似性较高。

主要包含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构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而第5类则是包含预传染病学、防医学、全科医学课等为主的另一专业能力,预防医学能力,也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所规定的该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2类所有课程21门,占整个课程体系35门课的60%,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构成学生临床能力的主模块。

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如组织胚胎学、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等被归入第3类、第4类,如究其原因是否是由学生对部分课程重视程度或是由于教学组织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尚需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3.类内分析。

按照聚类分析原理,相似系数高的课程被归为一类,说明类内的.课程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研究类内各课程组成,可为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如类内课程可按教学规律尽可能地紧凑安排,在教学过程可引导教师注重相关课程的横向联系,淡化课程界限,增强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在进一步研究课程关系后,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最终可实现课程的重组,以新课程替代旧课程,使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

4.聚类分析对众多的看似无规律或似有联系的数据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系统的手段,也为我们对某些个别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也应改变过去的以经验为主,跟着本科教育跑,脱离不了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

积极探索客观的手段与方法,指导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的改革,应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大然.试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138-139.

[2]张健华.论高校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3):56-59.

[3]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00-408.

[4]阮桂海.SAS统计分析实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专医学论文 篇2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医学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1]。随着现代医疗信息化, 大量的医疗数据及生命现象, 均需要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去探寻规律。因此, 医学统计学在医疗大数据和循证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医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培养统计学思维, 掌握一些统计学方法及应用技能。

二、医学高专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 许多高校的医学统计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强调理论缺少医学科研设计、统计软件应用等教学, 因而无法帮助医学生构建完整的统计学思维和系统的医学科研思路[2]。医学高等专科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短, 课程多, 每个专业安排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课时都比较少, 且统计学方法抽象, 学生感觉难学, 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 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认为反正学不懂便更加不想学, 授课教师也感到很难教。因此, 我们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一)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医学统计学是高等专科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 但由于高专学生在校仅两年, 课程多时间紧, 医学统计学安排的课时较少, 一般是16~32个学时, 教师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往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上。而医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难学, 枯燥, 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学了能解决什么实践问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找出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例及常见的医学案例中的统计学问题来与学生讨论, 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 也可以自拟科研选题, 如校园内大学生营养、体质状况的调查。通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科研或调查, 从统计设计-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实践中体会统计工作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 精选教材与优化教学内容

高专医学统计学主要内容是基本的统计学概念、统计描述指标、统计表、统计图、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 内容较多。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 教师应选择实践中最常用的内容进行教学。选择教材最好是带案例版的, 或者根据不同专业在规定的教材中补充与该专业实践相关的案例, 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可搜集临床医学论文来讨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我们已经很少用手工去计算及绘图, 学会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难, 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一些统计软件操作的内容, 如课时不够, 可以把一些操作视频给他们自学, 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应用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正确的方法。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逐渐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如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 、案例教学法 (CBL)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效果。医学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巧妙设置几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课前发给学生, 每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课堂上用案例分析讨论。最近几年, 已有不少教师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或者案例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4,5]。

(四) 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形式, 除了笔试的试卷中要增加综合分析的题目外, 还应把统计软件应用考核和统计工作能力考查作为平时成绩, 并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6]。只有平时成绩比重增加了, 学生才真正重视, 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学习统计软件的使用。通过提交案例分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 促进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提高教师的自身统计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医学统计学这样的交叉应用性学科中, 统计学理论、方法及应用领域不断更新。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 搜集学科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7]。同时,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加强与同行及学生的交流沟通,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振球, 徐勇勇.医学统计学 (4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

[2]吴笑雪.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09, 4 (3) :44

[3]彭志行, 赵杨, 易洪刚,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79-81.

[4]袁慧, 王金权, 黄月娥,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 (2) :173-175.

[5]朱继民, 武松, 李静, 等.正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创建与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 (4) :355-357.

[6]保宏翔, 王煜辉, 孙娜.信息化条件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220 (1) :78-80.

谈高职高专医学教师的集体备课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教师;集体备课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设置较多,教材种类繁多,质量高低不一,难免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惑。为保证在备课中对教材的把握不准,而影响各班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本学期上课的主要章节内容,各个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交流逐渐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由无组织变成有组织,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从中使我们相互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本科室的整体和个人素质也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通过几年的尝试,其体会深刻,愿和同道分享。

一、共同商量,制定集体备课方案

教师备课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并通过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和重点。教师认真备课和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保证。在进行集体备课前,全体科室成员共同讨论,明确分工,每人认定几章内容,进行预先备课,为集体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以前我们备课时,每个老师都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每周一次的科室活动主要是解决本科室存在的普遍问题,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通常是私下交流。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仅靠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了,互联网可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集体备课时,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科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每个人把准备好的章节内容都进行讲解,然后让大家讨论。因为是同事,无拘无束,大家在平等、民主、相互合作的氛围中进行,而且大家都是有备而来,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可以共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集体备课时,要求全科室教师人人都要参与,然后对通本教材进行集体研究,各抒己见,最后根据每门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对象,如班级、层次、教材等具体情况集体决定本章、甚至两节课的内容如何讲解,具体在授课使用的方法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灵活掌握。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和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不但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细致,也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

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科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备同一堂课,从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虽然我们尝到了集体备课甜头,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内容分割的连续性。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一般应依据教材的章节来划分较为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不然,容易将整块的内容零乱分散,学生很难对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集体备课,更注重的是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几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而具体授课时要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和特殊性,要在大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课时教案,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最后,课后注意反思。每学期结束后,教研室要进行集中讨论,每个人根据本学期在教学过程的体会,认为哪些章节讲的比较好,哪些章节需要再提高,学生对哪些章节的内容理解的好,哪些内容不容易理解,教学过程中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再次研究讨论,共同制定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利于提高以后的教学水平。

医学类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篇4

【摘要】: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摘要是否可以不要?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高职 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密切相关;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需要从生物化学的分子水平上加以阐述。它是医学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是该课程理论深奥,内

【1】容繁多,代谢复杂,抽象难懂,难以理解和记忆,是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的课程。随着高职学生录取条件的不断降低,需要结合实际对高职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重新设计。下面是作者在新情况下对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作出的几点探索。

1.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多数学生是文科生,理化和生物学知识欠缺,尤其是化学基础差,看到众多的化学式和反应式,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下降,热情不高。因此,在进行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就是要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1.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信心是成功之源。高职学生对生物化学缺乏学习信心,结果也很难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具体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学生参考。其次,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也不可忽视:告诫学生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实际上生物化学是可以学好的;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目标或取得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逐步地树立文科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

1.2 加强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刚进入神圣的医学殿堂,他们有搞好学习的强烈愿望,但对纷繁芜杂的医学基础知识又望而生畏;而生物化学常在第一学期开设。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讲好第一次课。第一次课通常是绪论,绪论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开端。上第一次课时,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重视趣味引导,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上第一次课时,老师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就学生的三餐食物进行调查,进而引入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马上提问“这些营养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到哪里去了?”再给出答案:可构成人体成分和供给能量,构成人体成分的营养物质就是人体的物质组成成分;供给能量要通过物质代谢途径。而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物质代谢正是本课程的两个主要内容。至于生物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则可通过俗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引入。通过以上引导,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再如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应联系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常见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来教育学生,并且告知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与生物化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以此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只要教师在以后每个章节的教学中都注意加强趣味引导,就能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教学内容应按“三结合”原则进行取舍

所谓“三结合”原则即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结合临床来进行。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知识够用,适应基层的技能型专门卫生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基础,以助理执业医师(护士)考试大纲为准绳,在理论知识上够用做文章。一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淡化复杂的物质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重点突出讲解其概念、特点和意义。譬如在讲糖酵解时,先重点讲述其概念,突出缺氧条件;然后概括其特点:反应部位-胞浆,条件-不需氧,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终产物-乳酸。对具体的代谢反应的过程则一语带过即可;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让学生利用所学生化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另一方面,重点精讲与临床相关的知识如酶的竞争抑制原理与磺胺的抑菌机制,血氨升高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尿酸与痛风的关系,血糖与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等)的关系,LDL、H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精讲点拨,学生会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学而能成。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入浅出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运用良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

[2]变幻的视听效果,能使教学过程耳目一新。例如:呼吸链的传递、三大营养物质的生物氧化等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眼中的“老大难”,单靠板书讲解,学生根本听不懂,也很容易丧失信心。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展示呼吸链的传递过程,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怎样到达各组织器官中,进入线粒体后又怎样通过呼吸链和代谢物产生的氢相结合,最后产生水。这样复杂的反应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易懂。学生看后不易忘记,而且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直接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课件制作水平太差,太过花哨,切换时频繁使用音效,幻灯片播放速度过快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3.2 专题讲座法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专业生物化学的理论学时均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适时作几次专题讲座可收奇效。如学生在学到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时,告诉学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16%,通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含氮量来估算。再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200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及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法商人为什么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学习到基因的传递与表达一章时,可通过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含义及影响。通过讲座,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间接提高了教学效果。

3.3互动讨论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加强师生互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采取的互动方式有:

一、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在上课时,老师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也可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或者自问自答,表面上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起到一种集中学生注意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3。这样,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二是开展讨论课。选择不是很难的章节或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章节,提前告知学生,并在课前精心选出3-4个讨论题或1-2个临床病例,让学生认真预习,查阅资料。每位同学尽可能全面正确地找出讨论题或病例分析题的答案;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最后由主讲老师归纳总结,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正面的积极评价[4]。通过互动讨论式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不断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结果,且形式单一即一考(期末考试)定成绩,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要求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实施评价的办法有课堂调查表、课堂打分表、作品打分表等。另外,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进。如增加小测验、一分钟口试、综合练习题、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等评价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习情况,有利于提高学习动力;老师可以全面判断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规范,从而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小结

总之,在医学类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不断促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评估手册 篇5

第一部分 学校自评与迎评

高等教育评估不仅是一种外部质量干预行为,更是学校自我质量保障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自评是整个评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迎评是保证专家现场考察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工作,也是展现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必须精心策划,统筹安排。

一、自评步骤

1、申请评估的学校要成立由党政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迎评创优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下设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办公室。

2、制定学校《迎评工作计划》,落实全员迎评创优工作岗位责任制。成立工作小组,具体承担宣传、材料收集整理、自评、查漏补缺、申报、评估接待等工作。

3、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评估的文件,准确理解《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发[2000]41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2008]5号)的基本精神,掌握各评估指标及观测点的内涵与等级标准,以及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

4、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制订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5、由职能部门和基层系科以观察点为单元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有关表格。组织校内专家和干部、教师,按评估指标和观测点的权重系数进行分项自评赋分,并提出各二级指标的自评等级建议。

6、迎评办公室对各部门提交的自评表格及附件进行核查,形成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内容包括指标名称、自评等级、评定该等级的依据说明、证据或佐证资料目录四个方面),填写《高职自评申报表》。

7、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党政领导(或迎评领导小组)审定,最终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由以下5部分组成:(1)学校概况(沿革与现状);(2)自我评估(包括在改革、建设、管理、发展总体上取得的成果和自评结果);(3)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简要说明;(4)存在的主要问题;(5)整改方案、思路及措施。

二、学校申报

学校根据教育厅对评估时间的统一安排,一般提前六个月向省教育厅高教处提出评估书面申请,并抄送省教育评估院。评估院根据教育厅的部署,与学校协商确定具体评估日期,并向学校发出评估书面通知,明确评估的具体日期、专家组成员、有关注意事项等。学校接到评估通知后,需在一个月内向省教育评估院提交如下资料:

1、《自评报告》、《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各一式2份;

2、可供浏览校园网核心内容的技术支持参数; 3、15分钟左右的《学校概况》光盘;

4、学校基本状态信息资料各1份。

(1)全校管理人员一览表。含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政中层干部,按部门分类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分管工作、兼课周学时等。

(2)全校教师一览表。含专任教师名单和特类教师名单,分类分专业填写。特类教师包括行政与教学“双肩挑”人员、退休返聘教师、外聘教师(合同一年以上者)三类,此类教师不列入“专任教师”范围。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或在读学位、职称、承担的教学任务(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四类),任课周学时,是否为双师型等。

(3)全校班级名单。内容包括专业名称、班级名称、班级总人数、本市生源数、外市生源数等。

(4)学校现行校历、作息时间表和全校课程表(含实践环节)。

(5)近二年学校《学校基层报表》(复印件)。

(6)近二年学校《教育事业费决算》(复印件)。

(7)全校教师近三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一览表。

(8)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三、备查原始资料

学校要根据评估指标,提供原始资料,以供专家组进校后查阅。学校应本着实事求是、少而精的原则准备原始资料,资料要体现针对性、原始性、真实性的特点,不临时突击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原始资料放在学校。

建议学校提供如下原始资料,学校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增减。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1.1学校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1.2近二年学校工作计划与总结 1.1.3近二年学校制订的重大改革方案 1.1.4近二年学校制订的向教学倾斜的政策文件 1.1.5近二年开展教育思想研讨情况和效果原始资料 1.2产学研结合

1.2.1学校(专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指导)体(机)制的文件 1.2.2近二年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1.2.3近二年学校产学研结合主要成果的原始资料 1.2.4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书 2.师资队伍建设 2.l结构

2.1.1教师学历学位结构统计表(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分类统计)

2.1.2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分类统计)2.2质量与建设

2.2.1“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2.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2.2.3教师工作规范

2.2.4校内教师教学检查与评价(合学生评教)的资料 2.2.5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2.2.6教师参加各类进修情况一览表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l教学基础设施

3.1.1全校二千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使用专业、功能、购入时间、技术水平、价值和利用率)

3.1.2全校语音教室一览表(含数量、座位数、利用率)

3.1.3全校计算机装备状况一览表(按用于教学和管理分类统计,标明牌号型号)

3.1.4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适用状况统计表 3.1.5图书馆管理制度

3.1.6全校体育器材实物与价值的统计表 3.2实践教学条件

3.2.1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3.2.2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效果)和校企协议

3.2.3劳动部门批准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一览表及批准文件 3.3教学经费

3.3.1学校当年的教学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3.3.2学校近二年教育事业费、专项资金拨款文件 3.33学校自筹经费情况及资料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

4.1.1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4.1.2近二年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资料

4.1.3学校各专业现行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程必备的教学文件

4.1.4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览表(注明批准时间和试点实施起始时间)及批文复印件

4.1.5各试点专业的教改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 4.1.6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总结

4.2课程

4.2.1全校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与本学期授课计划

4.2.2近二年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的相关资料 4.2.3全校按专业、课程分类的使用教材一览表,标明选用或自编、出版单位与、是否为高职高专教材(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发奖单位)4.2.4各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及其学时数统计表

4.2.5近二年已开出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选修人数及其专业、年级)

4.3职业能力训练

4.3.1对近二年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训成果 4.3.2全校分专业的实验课、实训课程开出率统计表

4.3.3全校分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名单(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专长)

4.3.4全校分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训练效果)

4.3.5近二年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名单、成绩和证书复印件

4.3.6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参考人数、通过率)

4.3.7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 4.4素质教育

4.4.1近二年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工作计划和总结 4.4.2近二年“两课”教学部门的工作总结

4.4.3近二年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状况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分专业和年级的学习人数)

4.4.4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及近二年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4.4.5近二年学生课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4.4.6近二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1.1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表 5.1.2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设置与人员一览表 5.1.3近二年分就业服务工作总结等文件和材料 5.2质量控制

5.2.1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5.2.2教学与学生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相关材料

5.2.3学校颁发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方面的文件及实施总结

5.2.4教学督导组成人员一览表(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曾任课程或管理工作年限、督导任务)

5.2.5近二年分开展教师教学评估(含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的总结等文件和原始资料

5.2.6学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文件 5.2.7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与适时调控工作资料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6.1.1近二年学生参加省或社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等级测试状态统计表 6.1.2近二年各专业学生各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 6.1.3近二年学生期末考试试卷

6.1.4近二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及原始资料 6.1.5近二年学生分的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6.1.6近二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状况的资料 6.1.7近二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状况统计表 6.1.8近二年学生科技文化作品获奖情况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6.2.1近三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数、报到数统计表

6.2.2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年底前就业人数、就业率统计表 6.2.3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一览表

6.2.4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社会对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的原始材料 6.25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排名顺序的相关文件

特色或创新项目

1.省内同类学校相关工作成果排序或获奖的原始资料 2.同类学校对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认同的佐证材料 3.学校对各特色或创新项目分别提供佐证的其他材料

注:上面所提“近二年”、“近三年”的概念,均不包括接受评估所在的那个学期。

四、学校迎评

学校迎评是指学校为配合专家组进校考察所做的基本准备工作。一股学校的准备工作有:

1.建立专家工作室

专家工作室是专供专家阅读资料、集中讨论的场所,校方人员未经邀请一般不进入专家工作室。学校要在专家工作室装备可供上网的计算机至少 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碎纸机1台、直线电话1部。学校备查资料按《评估指标》顺序集中摆放。除了工作室外,学校还要安排方便专家访谈和开座谈会的房间。

2.安排后勤接待工作

对专家组的接待要根据“热情、节俭、方便” 的原则进行。住宿一般安排在学校招待所,如果学校没有招待所,可选择附近的普通宾馆,宾馆限制在三星级范围内,专家一人一个标间,不得安排套间。严禁事先在专家房间内放置礼品,已经放置的,由专家组秘书通知学校收回。专家就餐一律在校内安排,除学校迎来送往以外,其余各餐均安排为简餐,不得上酒水。学校违规安排的,由专家组秘书要求学校重新安排。学校不得向专家馈赠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专家费用由评估院从学校交纳的评估费中按规定统一支付。学校不听劝告硬行馈赠的,除由专家组秘书通知其收回以外,学校在最终评级时不得评为“优秀”。学校要为专家组配备医疗护理人员,以备应急之需。多校区学校要为专家组准备交通车辆,以供专家考察之用,但不得超量配备,更不得为每位专家配备专车。3.建立学校联络组

为便于专家组及时咨询和考察,学校要为专家配备联络员,联络员可固定联络某一专家,也可弹性联络多个专家。联络员的联系方式由学校事先书面通知专家组,学校联络员办公室可安排在专家工作室附近,以方便服务。联络员性别最好与专家性别一致。联络员要熟悉评估事务和校内情况,认真解答专家提问,为专家提供补充资料,满足专家提出的临时考察要求。联络员要与专家有合有分,专家没有召唤时,联络员一般在联络员办公室等待或做其他工作,不要与专家形影不离,以免影响专家的独立工作。

4.发布《评估公告》

学校在专家组进校前一天,要在校园内的显著位置张贴统一格式的《评估公告》,以加强专家组与师生员工的交流,接受师生员工对评估的监督。《评估公告》由学校制作,在每一校区内进行张贴,且至少保留5天。《评估公告》的格式是: 评估公告

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将于X月X日至X日对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实施评估。

专家组办公地点:XXXX,联系电话:XXXXXX;

专家组长宿舍电话:XXXXXX;副组长宿舍电话:XXXXXX;秘书手 机:XXXXXX,宿舍电话:XXXXXX;评估院举报电话:XXXXXXX 特此公告。

XXXX学院(校)X年X月X日

五、学校参评纪律

为从多方面保证评估的公正性,迎评学校必须自觉遵守“五不” 纪律要求:

1、不得弄虚作假。学校不得提供假材料、假现场。

2、不得为难专家。当专家名单公布以后,学校不得再邀请名单上的专家来校作报告或作指导,也不得登门专访或顺访评估专家,评估期间不得向专家打听内情。

3、不得超标接待。要按照热情、节俭、方便的原则接待专家,食、住、行等均须按规定安排,不得铺张浪费。

4、不得馈赠礼品礼金。

5、不得安排与评估无关的活动。评估活动严格按既定的日程表安排进行,学校不得组织计划以外的活动,特别不得组织专家到经营性娱乐场所进行休闲活动。

第二部分 专家组现场考察

现场评估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主体工程。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听取学校汇报、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听课、座谈会、个别访谈、专题研讨会、技能测试、专业剖析等。

专家组必须严格按照评估方案和教育部、教育厅有关规定进行考察评估。考察工作要抓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主要环节,有重点地进行。要正确处理实效与材料、软件与硬件、现状与发展、严格与热忱的关系,真正反映参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评估考察意见要客观、准确、公正、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一、专家预备会议

专家组在进校后,用半天时间进行组内准备,预备会议由组长主持,全体专家组成员和省教育评估院代表参加,必要时邀请教育厅领导参加。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家组成员互相认识;

2、听取评估院关于评估实施的报告;

3、学习教育部、教育厅有关评估的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指标的内涵、等级标准、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评估实施程序和要求等;

4、讨论确定评估日程表;

5、了解评估总任务,讨论和明确任务分工;

6、各专家分头制定出个人考察工作计划。

二、学校汇报会

1、学校汇报会的徽标为“XX院校申报高职评估汇报会”,地点一般安排在校内。

2、汇报会出席对象为省教育厅领导、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省评估院负责人、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正副教授、学生代表以及学校认为可以到会的其他人员。

3、会议议程:

会议分为两节:

上节由教育厅高教处或评估院负责人主持。

(l)介绍评估组成员、学校领导和其他重要到会人员;

(2)学校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致欢迎词;

(3)宣布由评估组长主持评估。

下节由评估组长主持。

(1)学校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学校概况、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创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规划和思路等内容;

(2)观看学校创建录像片(学校如未准备,也可免)。汇报会不超过1小时。

三、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

考察活动一般是由学校领导带领,专家随队观看。考察时专家要根据事先分工有所侧重,边看边记录。个别专家因取证需要想单兵独进或想考察“试点”外内容的,也可以向学校提出要求。

四、查阅资料

阅读资料在专家工作室进行,阅读中发现问题或需要新的佐证材料时可以向学校提出。如果发现学校资料严重失实或故意失实,要当即向学校指出,并做好记录。专家为了不致于淹没在资料堆里,也可以要求学校代表直接解释自评意见,出示佐证材料,接受专家提问。

五、问卷调查

1、由评估院建立教师、学生问卷调查题库,由专家组根据学校重的情况从中选定问卷调查提纲。

2、在专家组进校初由秘书负责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向专家组全体成员报告。

3、参加答卷人数根据《评估工作指南》样本抽取要求确定。尽量扩大覆盖面。①当调查问卷抽取样本时,一般都取P=0.5,△P=5%情况下的样本量。如果专家想进一步减小误差或对学生数较少的学校,可取△P=3-4%,P=0.5时的样本量。本表即按P=0.5制成。②对教师问卷调查抽取样本时,建议取△P=3-4%;P=0.5时的样本量。

4、填报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并附问卷。

六、听课

1、按学校提供的当日课表随机选择,不提前通知学校。听课面要兼顾各大类的专业,如文、理、工;课程类型应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等;要注意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的覆盖面;要有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

2、每位专家听课理论课2节,实践课1节,专家听课过程中应做简要记录。

3、听课应要求学校提供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大纲、教材、听课记录表等,听完课后要查看备课的教案。

4、对上课的评价不向教师与学生公布,听课后可与教师学生就所要了解的情况进行交谈。

5、听课获取的信息和对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向专家组全体会议汇报。

6、专家组要填写听课结果汇总表。

七、座谈会

1、座谈会包括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教学管理干部座谈会三种,专家“小小组”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座谈会的种类和数量。

2、会前列出座谈内容提纲,通知与会人员。

3、每次座谈会的参加人数以10人以内为宜,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

4、座谈会要做好记录。

八、个别访谈

1、查阅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中如有不足或遇到疑点,可约请学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学生、教职工进行个别访谈,以便准确掌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师生员工也可向专家反映情况或意见。

2、每位专家根据分工考察的需要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对象为2名教师和2名学生,也可以更多一些。

3、访谈结束后要形成访谈记录。

九、专题研讨会

1、指导思想:通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衡量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2、考察目标:通过专题研讨,考察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学生的五个方面:(1)能够广泛收集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设计方案解决问题;(2)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释说明和处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或通过自学对有关见解、技术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能够主持方案实施的计划、协调、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5)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可在较宽的范围内了解专业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推陈出新。

3、研讨范围及主题:研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研讨活动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内容,详见各院校专业教学大纲。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研讨主题及材料注重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注意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体现语言表达能力、数字演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景和知识应用性,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4、活动方法:

(1)由专家组确定专题研讨的题目,随机抽取两个专业两个班级30名左右学生参加研讨。

(2)提前一天将研讨题目及要求通知与会学生作准备。

(3)从学生中随机抽出30人,每3人一组,其中:主发言一人补充发言2人,发言时间15分钟以内。

(4)每人至少收集2篇与主题有关的材料。

(5)每人撰写一篇材料,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用外文写摘要;用中外两种文字撰写发言提纲。

(6)学生撰写的材料文体不限,可以是案例分析、技术方案、调研报告、论文,也可以是其他文件。

(7)专家在研讨会中可现场随机提问。

5、考察结果:专家填写《学生专题研讨会记录》及《分析汇总表》。

十、技能测试

技能测试包括基本技能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

1、基本技能测试

(1)基本技能测试一般选“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测试题,由专家组命题,从非计算机专业2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人参加。可从学校的试题库中选择,要求被评估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积极配合。

(2)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高职学生应掌握如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

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计算机网络概述、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掌握典型操作系统的常规操作和应用。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ndows 2000和WndowsXP。常规操作包括:窗口、桌面图标、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操作,个性化操作环境设置(如设置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等)。应用能力包括: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创建、复制、移动、删除及重命名,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文件或文件夹的搜索,磁盘的操作与管理,以及常用附件(如计算器、画图、造字等)的使用。

掌握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目前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主要是office 2000和officeXP(office 2002),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对Word的操作要求:掌握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及页面设置,掌握表格、图片和公式的应用,掌握样式和模板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邮件合并工具的应用。对Excel 的操作要求:掌握工作表的建立与格式设置,掌握工作表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图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设置,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及透视分析。对PowerPoint的操作要求: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掌握幻灯片的编辑、修饰与美化,掌握幻灯片的放映与动态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与释放。

掌握Internet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了解Internet发展概述及TCP/IP协议,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格式,掌握应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漫游、保存信息以及搜索资料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及收发与处理E-mail,掌握制作网页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

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编程技能。要求: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算法及其表示,掌握顺序、选择及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2、专业技能测试

(1)专业技能测试要根据院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的行业背景、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院校的专业特点、学校专业分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情况,根据院校的办学条件、开展专业技能测试的可行性进行设计、实施。

(2)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专业技能的测试内容。具体测试方案的制订应考虑如下几点:要与被评估院校的实际紧密结合,听取被评院校的意见;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院校的办学水平:能反映学生实际具备的技能。

(3)内容要以行业作背景或专业大类作参考,从被评估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选择。如土建类为实地测量实习;计算机类为计算机编程(程序设计)实训;电子电气类为电子电工实训:经济商贸类为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械类为数控编程、操作。

3、职业技能的测试由专家组命题,原则上从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库中随机抽取,由专家组成员会同学校教师监考评定成绩。一般可选重点剖析专业3年级的2个班各15名学生参加测试,时间2个小时。

4、将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报告分发专家组全体成员。

5、填报《基本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并附《学生职业技能测试实验报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卷(光盘)。

十一、专业剖析

(一)任务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选取被评院校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各一个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的目的是为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创新。评估时由专家组抽取学校的1个主体专业和1个新建专业(一般不选取试点专业),进行重点剖析,以增加考察的深度和可信度。

(二)专业分析的内容和标准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

(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的一致,具有可操作性。支撑材料:(1)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2)新增专业申报材料;(3)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4)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5)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2.课程体系和结构

(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5)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6)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7)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支撑材料: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该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3.科目课程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4.教学环节

(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

(2)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日志、教学总结;试卷、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5.职业素质教育

(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6.教学环境

(1)该专业必须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

(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

(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支撑材料: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7.产学研合作

(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6)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支撑材料: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科研课题统计(包括课题名称、经费、结题报告、论著、获奖情况)。8.教学改革与建设

(1)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

(2)科目课程改革;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4)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改革;

(5)产学研合作改革。9.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

(2)专业带头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骨干等专任教师配备,以及科研教改开展情况;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

(4)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5)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

支撑材科: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基本状态表;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开展情况表;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10.学生素质

(1)该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报到率;

(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

(3)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

(5)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抽查毕业设计(论文); 11.学生就业

(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三)专业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建议。

1.阅读专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信息。

2.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既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阅读文件资料中的疑点问题),还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广泛真实的反映专业情况,访谈教师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课程类型等,访谈学生要随机抽取。

3.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产学研合作问卷调查;有选择地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参加教师教研行动、听课。

4.对专业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在准确掌握该专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填写《专业分析表》,上报评估专家组。

十二、评估考察报告

在专家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各位专家意见,形成向评估委员会提交的考察评估工作报告,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包括以下5个部分组成:

1、考察评估工作概况:被评学校、专家组人数、评估起讫日期、考察方式和主要工作过程,说明评估的完整性。

2、对学校评估工作的总体印象:简要描述学校的发展状况,着重反映学校对评估的重视程度,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对评估的态度,过评边改、评建结合的情况和成果。

3、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要肯定学校改革和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学校办学的主要特点。但不要停留在一般的赞扬和肯定的水平上,应该具有很强的促进学校继续保持和发扬长处的激励作用和针对性,防止或避免成为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

4、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要准确抓住影响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防止与避免成为表面现象的罗列,改进建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对学校的整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5、评估结论建议:对评估结论的形成要持慎重的态度,在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状态、成果、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分结果作出评估结论建议。

6、撰写考察评估工作报告,应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简明性,字数在3000字左右。

十三、评估情况通报会

评估情况通报会分两场进行:专项评估通报会和综合评估情况通报会。前者称之为 “小反馈”,后者称之为“大反馈”。

1、小反馈。小反馈主要是小范围内的情况通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学校指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不设会标。会议由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专家组成员人

人发言,不谈成绩,只谈不足和建议。专家事先要认真准备,拟定发言提纲,指出问题要准确,分析要深刻,建议要可行,真正起到“诊断” 与“指导”的作用。专家组还可就有关问题与学校进行研讨,就大反馈的意见向学校通气。专家组秘书要认真做好笔录和录音。小反馈时间控制在三小时以内。

2、大反馈。大反馈是大范围内的情况通报,出席对象与参加学校汇报会的人员相似,会标为“评估情况通报会”。通报会由专家组副组长主持,其基本程序是:(1)组长代表专家组宣读评估考察报告,报告时不宣布学校评估的等级结论,但整体报告的观点和用语倾向要与等级结论相一致,专家组长的发言应在半小时以上;(2)若评估院负责人在场,可视情发言;(3)学校领导和分管部门领导作表态性发言;(4)教育厅领导讲话;(5)主持人致谢,宣布评估结束。

十四、专家组应交材料目录

评估结束后,专家组向评估院提交如下资料:

1、《赴某某学院专家组评估考察报告》

2、《某某学院专业剖析报告》

3、《赴某某学院专家组专项情况通报会记录》

4、《某某学院“特色项目或创新项目”表决汇总表》

5、《某某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结论表决汇总表》

6、相关工作资料

(1)专家评估工作计划汇总表

(2)专家评估表

(3)“特色项目或创新项目”与评估结论表决票

(4)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5)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6)个别访谈或座谈会记录

(7)听课结果汇总表

(8)学生专题研讨会分析汇总表

(9)职业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

(10)基本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

(11)专业剖析情况汇总表

7、学校相关原始材料(公布评估结论后保留一年):

(1)学生职业技能测试实验报告

(2)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卷(光盘)

(3)学生专题论文

(4)学生调查问卷

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篇6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职业学院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 篇7

1 资料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200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班学生, 共99人。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99份, 收回问卷99份, 问卷回收率为100%, 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调查结果显示, 78.3%的学生支持教学改革, 13.2%的学生认为一般, 8.5%的学生不支持教学改革,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还是认可的。

(2) 调查结果 (见表1) 显示, 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医患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共有12.1%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的培养是无用的, 共11.9%的学生认为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无作用, 这说明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在总体上是有用的,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 讨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高职高专人才的教育必须服从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即具有基本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明确,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努力培养适合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人才[2]。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临床理论教学, 而且更要重视临床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高职高专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 教与学缺乏互动, 以“填鸭式”教学为主, 学生的独立思考少, 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与临床缺乏紧密配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 而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二段式”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 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调查结果表明, 78.3%的学生支持教学模式改革, 8.5%的学生不支持教学改革, 这可能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有关;大部分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但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有12.1%的学生认为无用, 有11.9%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作用不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医学模式的建立, 高职高专教育实践环节是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总之, 高职高专临床教学实施“二段式”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不仅适应了我国新一轮卫生改革政策的需要, 而且实现了临床教学与医院实践的零距离接触, 避免了临床专业课教学严重脱离临床实践的弊端, 加强了对学生技能操作的培训, 而且是培养能适应广大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的有效途径, 也是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新华, 陈代武, 岳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医学专科教育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37~238.

高专医学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冯传博,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教师,主要从事外科学、康复评定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邢秀伟,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教师,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医学大专教育属专业教育的性质,专业课程设置科目繁多,教学内容复杂多样,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决定了学习知识的紧迫性,所以这就要求作为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精心组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几种医学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理解知识点。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医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拟出一些涉及本学科本章节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的讨论题目,医学生根据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然后展开讨论,每人都可向全班阐述本人的观点及支撑的理由,最后由教师作小结,肯定学生观点中较好的东西,尤其是经过学生本人独立思考的内容,指出需要修正或有待进一步搜集材料证实的观点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的自学钻研、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有较大好处,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对本门学科的内容及深层次结构非常娴熟。教师所拟的课堂问题,既要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用,同时还要能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的了解掌握和应用。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一)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科学、思维方法、医疗作风以及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四诊教学、人工呼吸教学、推拿教学、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等。

2.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实践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PEG沉淀法)、运动功能评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把电视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教与学的交互统一,他能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形式、风格化的教学内容,多角度刺激学习者,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学时,却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充了知识容量,并且能够及时更新、传达医学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使其成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使其很好的顺应当前知识迅猛发展的潮流。

五、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以特殊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医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临床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强调教师的引导,更强调学生的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医学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而丰富,在实际医学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与对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强化,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湘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

[2]李夏.计算机在医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3(4).

[3]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07,(11).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机关后勤管理的通知下一篇:探秘远古时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