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精选12篇)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递增, 劳动力“供大于求”成为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 而且这一矛盾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存在, 在这种大背景下, 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但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却较好。据报道, 一些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吃香”依旧, 有相关人士分析, 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 就业姿态相对较低, 市场需求旺盛等, 就业率相对较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 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 对高职专科生的需求也将会更大。
面对社会需求, 各高职院校在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 适时探索开设新专业, 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优势得以凸现, 因此, 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应该说是喜忧参半。
1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分析
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时会遇到不少难题, 但与本科生相比, 我们发现, 高职高专毕业生也具有不少优势。
1.1 高职高专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强
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 注重所学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 往往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眼高手低”者较多。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中, 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培养的正是“理论知识够用, 同时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了较硬的专业技能虽然理论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所欠缺, 但拥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这是企业欢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 高职高专毕业生更踏实肯干, 这种就业态度是其就业时的一大优势, 如果高职专科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则更受企业欢迎。
与本科生相比,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实际、更理性, 这使得他们的就业空间更广阔, 就业层次更丰富, 抗就业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1.2 高职高专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有了“用人成本”的意识, 这种成本不但包括员工的薪酬待遇, 还包括培训员工所花费的成本。而对于某些岗位来说, 录用专科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花费更少的用人成本, 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据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就业率远远超过本科院校[1]。
1.3 订单培养, 更具竞争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 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高职院校适应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目标定位准确, 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 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颇受用人单位青睐。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上岗后在短时间内能很快适应工作、并且能做出好的业绩、创造更多价值的毕业生。而高职院校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点要求, 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加之在各大企业的实习经验, 所以高职生一毕业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 并做出骄人的业绩, 深受一线和基层的欢迎。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拿着比不少本科毕业生还要高的薪水, 甚至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 去年某高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 有95%以上都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 高职高专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现[2]。
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了解,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不是就业难, 而是择业难”的问题。在就业经验交流会上, 许多高校负责人认为不少毕业生仍存在期望值偏高、自我定位不准确、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非公务员单位不进, 甚至有业不就等现象。
2.1 好高骛远, 就业期望值偏高
目前,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就业期望值偏高, 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期望值仍过高, 单位好、收入高、工作稳定仍然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因素。不少毕业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和一般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工作;在择业时希望到大城市、沿海地区, 喜欢挑选公务员、大企业, 追求高薪酬;而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乡镇企业, 毕业生却不愿意去, 这就造成供需两方面在需求结构上的矛盾。
2.2 缺少信心, 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有些毕业生自信心不强, 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盲目与人攀比学历, 总认为是高职专科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在校期间, 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较好的规划, 未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自己的求职技能和技巧、自己的竞争力如何, 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业倾向、就业态度。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 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更好的工作时, 又追悔莫及, 甚至毁约, 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这些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什么都能做, 但什么都做得不是很好。
高职高专毕业生遇到挫折心理易出现偏差, 就会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 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 表现为较强的职业逆反心理, 变得消极、胆怯、出现消极怠工或不愿参加工作等情况, 这就极大程度地削弱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2.4 高职专科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客观, 大多停留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上, “重课堂, 轻课外”的倾向仍十分突出, 往往只重视形式, 不够注重实际效果, 既无法确保每一个高职生都能参加, 也难以在经费、场地、指导等方面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同时高职专科学生本身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够, 认为不是主课无关紧要, 在参加教学实训时, 出现迟到早退, 甚至逃课现象。
3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高专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上岗适应性强;有吃苦耐劳精神, 更愿意从基层做起, 更受企业欢迎;为使毕业生就业时少走弯路, 及早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应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坚强的自制力和信念, 应更看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到相关行业实习,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同时还要具有良好身体素质。
3.2 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专科生要面对现实, 转换思路, 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 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 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岗位、职业, 不要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要有先站稳脚跟, 充实和打造自己, 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一定要转变就业观, 可以先就业, 后择业。毕业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情况, 准确定位, 做到正确认识自我, 确定发展目标, 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就业时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斤斤计较眼前的岗位, 否则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 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3 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高职高专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是高职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高职生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生优势的一个关键所在。高职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掌握文化专业知识同样重要。在目前新的就业机制下,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已成为高职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高职生立德成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到相关的行业实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做到学有所用,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现状的认知程度。
3.4 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十分重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 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 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 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敢于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 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并能积极地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具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的坦然和镇定, 这样才能顺利就业。
4 结束语
总之, 就业形势虽然严峻, 但困难与办法同在, 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毕业生能准确定位, 稳妥应对,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把握正确的择业原则, 调整就业期望值,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满怀信心, 迎新市场挑战, 从基层做起, 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未来仍将充满光辉和灿烂。
参考文献
[1]刘芳芳.[调查]毕业十年:电力专业就业三样本[EB/OL].http://www.indaa.com.cn/sucai/fg/20100915_426444.html.2010-09-15.
[2]周友珍, 郑颖.订单培养更具竞争优势江西高职生就业受热捧[N].江西日报, 2008-01-02.
[3]曹茂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1) .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2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赵志刚
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高职院校占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目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变,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而其中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状况令人堪忧。为了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亟需解决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所有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全国高职高专及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我国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报到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办学资源不足、难以跟上规模发展的要求。尤为严重的是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状况差。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高职毕业生待业人数累计已达48.5万人,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这些失业的年轻人也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1.全国一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签约率领先本科生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一路领先本科,并且其签约月薪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逐渐缩小。昨日(3月31日),麦可思联合腾讯网公布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截至3月底签约率为39%,其中,本科生37%,高职高专学生41%。
2.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回顾我国2008届、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08届本科毕业生薪资明显下降,而高职高专学生下降不大;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这些都肯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成功定位。
从薪资来看,当前本科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为2338元,高职高专学生为2106元,较上届同期签约薪资(本科2007元、高职高专1750元)分别有所上升。但有关专家分析,这种薪资上升与全国物价上涨呈一致的现象,并非毕业生薪资购买力上升。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引起国家的重视,增加高职高专毕业学生就业率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群、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毕业推荐等各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同时改变就业观念,明确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
二、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强化实践环节,开展顶岗实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增减专业;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国家政策条件下积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去年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97.6%,荣获2009年民办就业名校。
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2 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最后一年学生定岗实习。学校多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顶岗实习则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同时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难题,与老师交流讨论解决方案。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专业2009年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438人顶岗实习协议。2010年4月4日,常务副院长张爱莲、汽车工程系主任马立志、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建成到庞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学院决定在08级学生中,实行“庞大订单培训班”的教学管理方式。“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使学院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出口的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减少。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很多国内企业2010年人才引进计划会大大减少,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工作部门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前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的契机,努力形成良好循环,形成行业就业优势,创造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品牌。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 就业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网站发布的“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显示了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特点。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仍是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从资料可知: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有很大改观,但困难仍然较大。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环境因素
大学生就业要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根据近期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影响就业的具体环境因素主要有17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这17种影响因素分别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学历层次高;4.应聘技巧好;5.形象气质好;6.热门专业;7.学校名气、地位高;8.就业信息和机会多;9.亲戚的帮助;10.学习成绩好;11.老师的推荐;12.朋友的帮助;13.为学生干部;14.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5.拥有就业地户口;16.为党员;17.性别状况为男性;18.送礼买人情。调查认为,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
上述环境因素是影响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客观因素。就业观和个人努力程度是影响顺利就业的主观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就业观的影响要素
高职毕业生就业就是通过毕业时对职业的合理选择,使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全面、迅速地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业是每一位毕业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因素涉及以下13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5.经济收入高;6.工作稳定;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对社会的贡献;9.工作自由;10.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1.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2.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3.易(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14.可兼顾亲友关系。与2005年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三、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作为几届的毕业班班主任,我深切感到就业观对毕业生择业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但从多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看,高职毕业生自身错误就业观念从中作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观念误区:
1. 追求理想化职业观
有些毕业生就业时期望值很高,只顾寻找自己心里理想化的职业,追求个人兴趣。狭隘理解和追求“专业对口”和“个人爱好”,不顾主客观条件,便会在就业时遇到许多冲突和阻碍,反而屡屡受挫,给自己造成“无业可就”的问题。
2. 片面追求高薪高位观
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人士,只顾寻找自己心里理想化的职业,往往过于看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待遇及职位的高低。如在毕业生中第一份工作的月薪酬选1000~1500元的比率高达45%。而现实和自己的想象相差太大,又轻视低一点的职位工作,“有业不就”,高不成低不就,延误了自己就业的时机。
3. 片面追求轻松、舒适职业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在工作单位方面,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第一选择的占40.0%和30.%,20.%的毕业生将外资企业作为第一选择,而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2%和10%;在工作类型方面,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和各类行政管理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占30.0%和45%,将辅助工作和服务性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只有8%和10%,将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0.5%和0.25%。可见,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4. 消极等待观
有部分毕业生缺乏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和勇气,还存在“等、靠”的思想观念,等着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他们虽有强烈的竞争渴望,但缺少竞争的勇气。当真的面对竞争时他们或畏首畏尾、疑虑重重,或坐等靠要,依然认为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给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一旦毕业要自己去找工作时,就怨天忧人、牢骚满腹。
5. 放弃、逃避观
有少部分毕业生因为存在“毕业就是失业”的错误观念,又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能否顺利就业产生了怀疑,出现了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就业问题上采取逃避遁世的消极做法。他们要么躲在家中或原来就读的学校里,要么就在社会上游荡,回避和放弃了就业,甘心“啃老”。麦可思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毕业半年后,有10.99万失业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就业和求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啃老族”,这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6. “无所谓”、“打短工的”就业观
还有少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不重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高职毕业生本来就“低人一等”,再怎么择业也不会有好的工作职位,抱着是“打短工的”“打水漂”的动荡流动的错误就业观念,不珍惜自己已有的工作机会,频繁“跳槽”,浪费了宝贵的职位机会和时间,最后落得碌碌无为的结果。
正因为有上述错误就业观念的存在,不少高职高专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去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社会需要我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努力适应社会,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形成“有业不就”、“无业可就”或“水漂式就业”的情况,妨碍了自己顺利就业。
四、高职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客观地分析,把远大理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如下几种就业观念:
(一)相信自己,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观念
高职毕业生对自己应有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和自身能力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业时充分相信自己实力,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 的良好心态,在职场上为自己的能力价值准确定位,抓住机遇,避免就业的盲目性和减少失败。
(二)勇于面对竞争、树立积极就业的观念
高职毕业生要有勇气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注意培养自己的竞争实力,不断提高自己竞争能力。要坚持积极就业的信念,积极地推销自己。高职学生就业的事实证明,就业结果和个人努力是密切相关的。
(三)不怕失败,树立愈挫愈进的观念
对于就业竞争中的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积累经验的好机会。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做到“屡挫屡择,愈挫愈进”,而绝不能因此灰心气馁,一蹶不振。
(四)立足当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对于就业竞争中的高职学生,应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现代社会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资金、商品要流动,人力资源也同样要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先生存,再发展”,“骑着马找马”,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部分毕业生,不再强求找一个固定的就业单位,而是毕业时将户口迁回生源地,把档案托管在工作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哪里找到岗位就在哪里就业。因此,高职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同时,要认识到流动是为了不流,更不能理解为“漂流”。
(五)合理定位,树立到基层、民营企业去的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应是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当前,企业里需要大量真正有熟练技能的高级“银领”、“灰领”和“蓝领”人才。在那里,高职高专毕业生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岗位,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大有作为。民营企业是当前经济主体中最活跃的部分,数量增长很快,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高职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积极到民营企业去发挥自己聪明才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占34.2%。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说明广大毕业生已经成熟起来。
(六)与时俱进,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主创业给具有丰富创造力和有熟练实际技能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诚然,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鼓励、提倡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发展的角度看,自主创业必将成为高职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07届毕业生中就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
在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职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高职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对于适应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胜任职业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篇4
高职高专人事档案主要由学籍档案转化来的, 她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学籍卡、德育卡、社会实践、在校奖惩情况、毕业生论文等方面, 并且它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的考核、选拔、任用、薪酬、组织关系以及社会劳动保障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它可以反映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由此可见, 高校人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探讨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并针对性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1 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学生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为对其作用、性质以及所占地位的认识不足, 使得档案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毕业生而言, 就业单位性质各不相同, 有的就职于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业或者升学, 单位要求转档案到单位所在地的人社局, 这部分同学不会忽视档案;但就业于小型民办企业、私企、夫妻店、自主创业的同学, 他们认为档案对他们没有什么用处, 在个人档案的处理上, 抱着“鸡肋”心态, 最终选择“先保再弃”的做法, 即先将档案用于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后, 就对此事不再过问。
1.2 学生的档案管理教育缺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全面推行了校、系二级管理, 学籍档案也在系部整理并管理, 个别系部在管理的意识与责任心上严重不足, 在学生的个人档案建立中, 普遍存在内容填写不全、材料放错、质量不高, 进而使得人事档案的建档流于形式。另外在校内教育教学过程中, 缺少人事档案重要性的相关教育, 使得学生对它的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
1.3 社会企业忽视人事档案的作用
目前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只注重学生的学历以及刚签的适应能力, 进而导致人事档案越来越不被重视。这样就间接地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只领取了毕业证就匆忙离校, 而忽视了个人档案的转接。再者就是用人单位, 也忽视了对员工工作的建档, 使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仅停留于在校期间, 记录的内容并没有随着增长而增多, 进而导致人生轨迹的缺失。
1.4 档案管理机制缺失, 导致人事档案的滞留与遗失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人档分离现象的大量发生。并且部分档案管理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 没有把档案材料及时归档, 只是按学校或者接收时间在原档案袋上编号, 导致了档案材料流失, 内容不全等管理问题。
2 有效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我们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加强人事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人才服务机构, 应该向毕业学生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提升他们对人事档案的认知度, 在毕业之后充分做好相关的档案转接工作, 掌握档案的所在地;及时与人才服务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 进而有效地降低档案的遗失和销毁率。
2.2 做好充分的联络, 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人才服务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 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来了解档案去向的学生, 要细心地服务, 并做好档案的调取工作。对已报到的学生, 应做好相关的手续办理登记工作, 并与学生之间取得长期的联系。对不能及时将毕业生档案转出的, 应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保持联系, 以便后期将档案转入。一旦毕业生的信息发生改变, 应与人才服务机构及时取得联系, 并且需将毕业之后的各项信息也纳入到人事档案, 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并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2.3 提升人事档案的转接质量
造成档案遗失的主要原因是人档分离, 而根本原因就是办理档案转移的程序繁琐, 浪费经历和时间。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的转移办理方面要及时, 或实行远程办理服务, 通过邮寄来完成相关的办理, 进而提升学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2.4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服务机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诞生的, 它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流动人才管理部门。而人事档案就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 必须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使人事服务机构、毕业生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之间保持联系, 完善人事代理的内容, 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与转移进行全方位代理, 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2.5 改进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
一般情况下,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保管。因此, 人才服务机构必须掌握社会对人事档案内容和信息的需求, 及时和学校沟通, 并填充内容, 使其信息具有完整性, 进而提升档案的价值。在服务的内容和机制上, 使其更加全面和完善, 如参加各类考试资格审核、党团组织关系管理、转正定级、养老保险以及聘用合同签证等, 这样才能体现出档案的真正价值, 使学生纷纷加入到存档的队伍之中来。
2.6 用人单位应重视档案的建设与延续
企事业单位应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个人信息及时记录进去, 包含的内容主要为业绩、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工作中的表现、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信息以及工作的变更等。使个人的信息能够完全被社会最大化地掌握, 并使档案的内容一直处于动态和不断丰富的过程, 提升它的实用价值。
3 结语
人事档案对每位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个人、用人单位以及人事服务机构均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 做好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将人事档案管理落到实处, 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摘要:人事档案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重要信息载体, 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情况, 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走出校门, 面向社会, 进行工作考核、选拔以及用人的重要依据。因此, 它对学生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兆宇.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理论, 2011 (12) .
[2]王鲁花.如何做好师范类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档案, 2010 (2) .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5
2008年,一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堪称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性的经济危机。在融入全球化与国际接轨进程中的中国,必然受到巨大的打击。从沿海到内陆,无论是外贸还是内销型企业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荡,同时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失业人员涌现,而高校不端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多,而其中的未就业人数也在剧增。这一切将对今年及未来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极大影响。目前物流行业因为经济和外贸的影响,不是特别景气,特别是航空物流和海运,小公司倒闭的特别多。哪怕是物流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也是不景气,预计在未来两年里,可能都不一定能缓的过来。
第一、关于SWOT分析理论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第二、关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毕业生择业有关的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素,避免不利因素,趋利避害,从而制订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择业目标。
一、当前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严重。物
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严重浪费,而市场垄断又导致物流服务低质量和低效益。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目前,现代物流的观念只在学术界讨论,“第三方物流”仅靠少数企业推动,供应链管理几乎寸步难行。许多决策人士对物流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结果,重复投资给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二、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Strength)分析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给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weakness)
总体来看,中国的物流流通规模还比较小,效率比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年周转速度仅为2.4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最快的每年达到20多次。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0%左右,而美国等
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投入不足,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在资金规模、营销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能力还不强。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基本结束,中国分销业的市场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商业流通领域在股权比例、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都将取消,国外大型商业资本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必将进一步改变国内流通领域的竞争格局,引发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流通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五、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威胁(threat)分析
金融、结算、保险、通信、信息技术等行业同样处于高度垄断、低质低效的发展阶段,因而在物流领域推广电子商务是很困难的。物流服务水平的落后给我国生产行业增大了成本,而与物流服务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又给物流业企业本身加大了成本。另外,我国物流业企业内部自办各类专业服务,其专业化程度又不高,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6
【摘 要】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就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今后的工作和教育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做了深层次研究,力图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而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职业指导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率逐年上升。这种扩招政策一方面提高了受教育者数量,同时也加大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规模及高职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毕业生人数,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和就业竞争的急剧。在这一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相关实践表明,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下大气力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而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从整个社会来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岗位要求数量之间的矛盾,以及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的诸多弊端。
(一)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就业形势
1.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大幅度增加,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65万,以高校毕业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对就业已产生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加之城市大批待业人员面临就业,更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局势空前紧张。
2. 新增工作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充分就业的需要。从河北新闻网省人社厅获悉,2016年前三个季度,仅河北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就达67.6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2.83万人,高校毕业生35.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77万人,同比增长9.3% 。
(二)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的就业弊端
1、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较低。很多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人员招录上普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这些用人单位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选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应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非要招聘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不可,致使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就业岗位层次较低的企业就业。
2、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资标准较低。由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招录上普遍存在着“盲目攀高”和“学历滥用”的现状,致使高职高专学历的毕业生只能从事简单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支付低廉的报酬。
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后,由于社会经验匮乏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对市场就业动向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良好的规划,因而造成频繁跳槽的现象,形成就业稳定性低的特点。
二、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
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高职高专院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也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
1、能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通过职业指导工作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就业途径和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进而为自己的就业做出正确的抉择。
2、能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课程,毕业生通过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提升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确定就业及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3、能帮助就业困难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群体就业,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建立就业动态信息库,逐一登记,确定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或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等帮扶措施帮助其实现就业。
(二)对用人单位来说
1、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着中介作用,促进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双向选择,使用人单位能及时的选择到所需要的人才。
2、能促进职业信息的传递。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人员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库,采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凭借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大大加强了院校、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联系,有效搭建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
三、加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的建议措施
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上面临的就竞争与挑战,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关键还在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身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构建“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训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职业指导,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应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托,根据产业需求进行开发设置,充分体现出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重基础、有弹性、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发展”的原则,构建适合行业、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训”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职业指导,坚持校企、产学相结合的方针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买主”。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行业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将失去特色。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实施校企股份制的合作模式或推进中外办学模式,走校企、产学相结合之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建立主干课程与多企业岗位对接并保持长期联络的体系,相关课堂教学作业和学生课余设计均有企业实时提供实战项目,企业并参与到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中,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不职业”的现象,真正实现校企、产学的相结合。
(三)加强职业指导,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职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密切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合理规划人生,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着力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健全相应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并切实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及公共职业介绍结构保持紧密的联系,准确、及时的为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并切实在择业方法和就业政策方面加强对毕业生的咨询和指导工作,营造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主演、企业支持、社会关心和媒体关注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
(五)加强职业指导,鼓励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开展创业教育,既能改变高职高专人才素质培养不均衡的现状,又适应了创新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同时还保证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说,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对其毕业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具体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师资的培训投入,建立创业师资基地。组织有创业成功经历的人士担任培训师资,指导院校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由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在课程教学上就应该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因为创业并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够投入资金实现创业,也是需要很多相关知识的存贮的;三是,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专业的创业策划活动让学生模拟创业过程,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知识;四是,建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人组成的创业指导和服务队伍,通过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搭桥,为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整个过程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
四、结语
总之,为保证就业形势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作为高职高专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调整好心态,提升就业技能和水平。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进培养人才的模式,完善和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正确学习知识,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 高小艳.试论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2, (4).
[2] 周耀明,王彬,韩善仓.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0).
[3]肖东平.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
[4] 刘晓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基金项目:
转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观念 篇7
一、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扩招因素, 从国家1999年扩招以来, 毕业生极具增加尤其是艺术类专业, 学费高生源多, 可以说各地各个学校都出现了艺术类专业。而对于就业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与高职毕业生一起在竞争。对于就业的调查大部分学生期望在沿海或京津城市, 部分选择内地省会城市, 而只有少数学生选择在本地区或小城市。
社会就业现状。设计, 这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中国在动画领域的发展, 需求更多的动画设计人才。广告和包装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优秀的广告和包装设计将为企业和商家带来巨大的利润, 同时能欣赏到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广告和美轮美奂的包装设计, 也不失为一种很大的享受。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艺术以及展示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在艺术设计系中比较有优势。学生毕业后多在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设计院和建筑公司工作。学生一般都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专业对口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然而对于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学生来说想在大城市就业就不那么现实了。
二、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优势
1. 相对于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对工资待遇要求相对较低
高职和专科艺术类的毕业生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 他们对工资待遇的心理期待较低。当下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工资期待较高, 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敬而远之, 而高职和专科艺术类的毕业生虽然在学历上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一些, 但是他们经历了大学的专业培养之后, 在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比较完善。而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像普通高校毕业生那样高, 而相对于一般劳动人员, 他们所具备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高职和专科艺术类的学生所具有的这种双重优势, 使得他们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2. 专业对口, 符合社会对人才的知识需求
职业教育有很明确的市场定向, 学校从开始招生就已经考虑了今后就业市场情况, 职业技术学校以社会需求和技术领域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 有计划的招生, 为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供好了一个生存空间。很多高职和专科艺术类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签空, 这很大程度上和专业艺术类学校的定向培养有关。而普通高校现在实行的都是自行找工作的方法, 加上目前公考热、事业单位热、教师热等编制类考试的升温, 使得普通高校的学生将目光局限在这些所谓的好工作上, 造成了就业困难的状况, 与此同时, 专科和高职的学生尤其是艺术类方向就业的优势性就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3. 动手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高职和专科艺术类学生强调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工作室模式, 在上学期间学校将学生和单位很好的联系起来, 让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 课程建设也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在当今社会拥有一技之长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高职和专科类艺术生所学习的内容都是社会紧缺的技能, 加之学生实践时间较长, 就业中具有优势也是无可厚非的。像当下的艺术类专业中的播音主持和航空乘务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中有自身的优势, 但是要使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 使学生看单位的性质改变为看单位的需求。使学生能够看到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带来的机遇。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形成晚就业不如早就业, 先就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再选择更理想的职业岗位的观念。鼓励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挫折, 在竞争中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学会自我调整, 完善人格。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切实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使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能力。自己能做什么, 会做什么, 要做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什么, 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不足是什么, 怎么来弥补, 如何来学习, 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 发挥企业优势引进公司工作流程项目实施, 开展工作室教学, 课程的设计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整体设计的, 从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技能训练。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地进行穿插融合。实习中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消化自己学习的设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课程变成课业, 作业要变成项目, 教室成为工作室, 在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缩短与社会、企业的距离, 这对学生的设计技能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要转变思想,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使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摘要:目前国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是高职教育,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然而许多高职毕业生及其家长依然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要找个体面的工作, 却忽视了自身的就业能力问题。社会就业现状是看你的能力, 而不在乎你的学历。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8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 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是否与医药产业一样永远朝气蓬勃?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其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除了要面临整个高职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形势之外, 也遇到了其他专业毕业生所没有的特殊问题。
一、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培养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目前, 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 有高校、科研院所、药厂、医药公司、国家药品管理机关及医院等单位。面向上述岗位的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06届、07届、08届毕业生中先后开展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服务、就业途径、就业心理等方面。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 收回问卷826份, 回收率达91.78%。同时, 对相关的用人单位也开展了一定的访谈。
1. 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岗位。
目前, 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基本上有:医药工业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医疗事业单位等。调研统计表明, 有32.20%的毕业生选择在医药商业企业发展, 26.39%的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展, 22.52%的毕业生选择在医药工业企业发展, 选择其他行业的仅占5.54%。这一数据表明, 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基本与专业相匹配。正是由于医药行业企业发展速度快、前景看好、人才需求大, 这类企业成为药学类大学生施展才华、发挥潜力的最为理想的场所, 但同时岗位竞争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 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区域。
从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来看, 高职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以经济发达省市、沿海开放城市和学生就学所在地为主。如,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31.11%和26.51%的毕业生选择学校所在地宁波市和省会所在地杭州市, 领先其他地区, 这与毕业生的原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表明, 沿海开放城市和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 尤其是这些地区医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同时, 这些地区有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及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大多数毕业生把这些地区作为理想的就业地区。就业区域选择的过分集中, 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加大,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3. 毕业生理想的求职信息渠道。
在劳动力市场上, 用人单位工作类型及劳动报酬差异较大, 因此, 就业信息对求职者至关重要。就业信息越充分, 求职者越能节约成本、增加收益, 找到工作或获得较高收入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大。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 并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是影响毕业生求职效率的重要因素。据“就业渠道选择”的调查显示, 有70.23%的毕业生认为, “学校 (包括院系) 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是最主要的求职信息渠道, 依靠家庭及社会关系介绍的信息占20.92%, 其他渠道占8.85%。这表明, 在高职毕业生中学校及社会网络资源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4. 毕业生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中, 37.17%的毕业生选择收入高、福利待遇好, 34.26%的毕业生选择对事业发展有利, 26.15%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环境好, 这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虽然在就业时比较重视事业的发展, 但最看重的仍是经济收入和待遇。
二、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 就业方向定位不清。
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 与药品相关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目前, 对药学高职高专毕业生有需求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的药品生产、医药检验、药物质检分析、医药营销贸易、医药产品流通、信息管理等部门。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则以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岗位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一味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 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的城市, 而对那些如药店、药厂生产部门和流通领域等岗位则不感兴趣, 而这一类岗位却是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点。因此, 就业方向定位不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2. 知识结构与生产岗位要求对接不够。
现在我国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药学服务、保障公众健康的社会需要, 主要原因是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药学专业还没有在本质上从原来的化学模式中脱胎出来。目前, 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 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质量检验和监督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等知识。但对医药企业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则相当薄弱。这直接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
当前, 由于学生就业需求旺盛和社会就业岗位供应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就业, 成为各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仍存在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其学生的学历和专业的特殊性, 毕业生就业受到了更多的局限。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并提供广泛的用人需求信息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上, 就业指导工作关注的是仍是普遍性问题,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 特别是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4. 对口就业认识不到位。
目前, 药学类毕业生不愿到医药行业外的产业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中, 在“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中, 认为“非常对口”和“基本对口”的比例超过70%。专业对口意味着学用结合, 说明人力资本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着作用。因此, 药学类毕业生求职时的针对性较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初次就业往往错误地认为, 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意味着不能学以致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因而求职的视野比较狭窄, 就业难度增加, 就业的机率也随之降低。
三、解决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对策
1. 发挥行业优势, 建立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要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调整、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布局, 必须建立供需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为此, 医药类高校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现状、人才需求和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动态把握的优势, 对区域医药行业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总体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按照市场的需要, 确定招生计划, 设定培养目标, 调控社会需求总量与毕业生总量的动态供需平衡。同时, 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作用, 尽早推行行业就业的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继续深化人事和户籍制度改革, 保证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择业地域上的自由度, 解决药学类毕业生到异地就业的政策保障问题, 促使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整体把握下, 医药院校与医药企业协调发展。
2. 贴近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行业特质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 细化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如,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已涵盖整个医药行业的专业需求, 并涉及食品、卫生、经贸、化工、信息等相关行业, 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办学,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与市场接轨。同时, 走“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 让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共同参加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等, 使学校真正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
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 更要具备特定的职业意识。具体来说, 就是要具备对药品生产严守制度的过程意识、对实验操作的严肃认真的安全意识、对药品研发的钻研创新的科学意识、对药品质量的安全重于一切的质量意识、对药品销售的求实负责的责任意识。这些都是作为医药行业一线工作者所需要的特质能力。只有结合行业特色,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高职高专毕业生才能真正提升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经常性地就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岗位的选择、专业能力的培养、就业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因此, 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具有就业管理、职业指导、职业服务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研究等功能。同时, 不能忽视与具有毕业生资源开发与市场化配置优势的政府、社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联系, 特别是与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从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另外, 有效的就业指导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要针对毕业生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业潜质、专业发展意向、经济状况等, 结合生产岗位要求, 指导学生制订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聘请医药企业人士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 开展“一对一”的职业辅导, 等等。
综上,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入手, 把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校教育改革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计划, 突出高职高专专业特点,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使学校的育人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毕业生能否有效就业的真正依托。
参考文献
[1]徐位良, 张德志, 等.药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J].药学教育, 2005 (03) .
[2]梁方正.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01) .
[3]焦淑清.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 2004 (04) .
[4]郭超龙, 倪慧玲.2005年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01) .
[5]张传龄, 廖克玲, 等.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36) .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9
一、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就业市场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缺陷日益凸显, 成为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 制约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 首先专业对口率不高, 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质量培养调查”显示,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09、10届专业对口率分别为58%和60%。其次高职高专设计类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小型设计企业且工作流动性大, 就业质量不高。再次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制约了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 实现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造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 难以处理好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少院校在设计类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就业市场的风险评估意识和专业前瞻性, 教学设置或是盲目求新做大造成就业环节的恶性竞争, 或是专业滞后于市场的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不少毕业生需要经过企业的“二次培训”才能胜任岗位需要, 导致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另一方面市场紧俏专业人才缺口依旧巨大。
(二) 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但目前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缺乏有效的市场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不少学校虽然强调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上多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做简单“嫁接”。多数院校实行的“2+1”教学模式在一年的顶岗实践阶段片面强调学生了自身的实践忽视了学校的管理与辅导,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不少学生的专业实践流于形式, 有的甚至直接改行从事了其他行业, 致使“2+1”教学成了“放鸭散养”, 浪费了工学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 就业指导滞后
作为高职类院校, 就业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不但是辅导学生就业重要保障也是对专业教学的反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 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缺乏保障, 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从现行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来看, 就业辅导教师多由学工人员构成, 缺乏相应的职业背景, 教师对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了解, 加之就业辅导教材的编写也多为“蜻蜓点水”缺乏具体职业背景, 致使授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未能通过就业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认识职业、规划自己”的核心问题。
(四) 设计行业自身发展带来的行业新需求
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的自身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随着各种科技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设计的技术运用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设计行业愈发的强调设计的思维和创意, 强调设计的跨学科运用。从业人员的构成, 已不再是设计、美术类毕业生“独霸一方”, 众多如:影视传媒、中文策划、建筑规划等“亚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凭借复合专业的特点在设计行业就业中颇具优势。设计行业愈发强调从业者有具有不断创新专业素养, 宽泛的知识面, 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 其中具有不断创新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从业者在设计行业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能力的缺乏正是不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短板”, “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很多毕业生职业生涯难以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下的几点思考
(一) 专业与市场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需要进入工作一线, 因此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建设必须以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展开。专业与市场的对接是确保学生在市场中学有所用的基础,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并非盲目跟风, 还需建立专业预警机制, 既要看见就业市场的近况更要对就业市场远景有一定的预估, 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二) 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有管理指导、有成果、有评价的运行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实践导师制确保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管理有辅导确。同时应当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与实践环节相挂钩鼓励学生以实践的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要求学生在论文中要重点论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答辩中也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对设计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多项措施确保实践环节的实效性。
(三) 就业指导专业化
就业辅导的专业化就是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就业辅导现状, 引入职业背景教师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和从业要求, 将就业指导深化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辅导要以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设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 了解自我”, 继而规划好大学生活高效利用好在校的时间。
(四) 拓宽毕业生专业就业面
艺术设计行业专业性强, 不少专业方向之间存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共通的优势, 毕业生在设计行业内实现跨专业方向就业也较为常见。作为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宽基础的课程, 鼓励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课程, 获得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证书, 实现“一专多能”拓宽自身的专业面。我国艺术设计行业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设计作品的销售, 作为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在设行业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鼓励学生由基础做起全方位的了解设计行业, 帮助学生树立, 专业就是最大的就业资本立足专业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
面对就业环境竞争压力的加剧, 作为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唯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 才能在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提高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双提升。
摘要: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高速发展, 但随着设计类毕业生的增加和设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对从业人员也提出许多新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并不容乐观, 给就业辅导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就业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马健.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对策,毕业生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开放,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高专毕业生又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入手,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形势与择业观念之间的矛盾
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仍然受“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影响, 很多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拈轻怕重, 对于小地方根本看不如眼。也有一部分学生把毕业看做为一辈子的大事, 认为就业差意味着这辈子都会很艰难。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学历本位”的传统理念, 认为自己比本科生差, 对职业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任然存在, 没有意识到本身的优势所在, 以及市场的需求。
2、学生择业水平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之间的矛盾
高职高专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较差并且大学生的经验欠缺, 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同时企业招聘与应聘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得应聘大学生比较矛盾, 因此就业指导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 大多形式赋予形式, 多数是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等方面, 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引导, 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 就业指导较狭隘, 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
3、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造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职高专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目的, 把高校看成是人才的生产基地, 招生和就业则就是生产加工活动的入口和出口, 产销对路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市场需求什么, 企业就生产什么, 紧跟市场需求。而我们现有的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学生学习的知识到达社会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从而使得学生不能更快的适应岗位和不能紧跟步伐, 造成就业困难。
4、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社会认同度存在的矛盾
高职高专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现今社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认同度较低, 并且认为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相比是二类学校甚至有人认为是次等学校。另一方面, 现今的部分企业仍认为应该用学历高的本科生而不愿意用专科生, 即使无此岗位也是如此。
二、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在缓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上, 学校方面大有可为,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面对当前紧迫的就业情况,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制定应对策略。
1、学校要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应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高校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 面向学生, 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 了解学生理想、热情。应深入调查社会、多方走访企业的情况下, 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直接面向企业发展, 培养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实用技能人才, 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办学途径。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 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发展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推动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2、改变大学生自身意识, 增强自信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三种心理准备、强化四个意识。首先要合理的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 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 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 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次正确的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的观念。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构建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制度
高职高专大学生中不乏具备自主创业想法和能力的优秀大学生。但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 但缺乏相关培训和机制。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协助政府部门, 积极构建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制度, 鼓励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
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措施问题对策
0引言
就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学生高考择校的重要指标,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政府和高校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存在一些就业观念上的偏差:大学生对个人现实的切身利益考虑过多,而对个人成长的长远意义考虑不足: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仍有一步到位的思想:而对就业是一个逐步实现目标,不断调试目标的过程认识不足,个人期望超越社会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1工作思路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加之全球经济萧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学生的就业期望始终居高不下,也为更好的开展就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特点和且前就业形势,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择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系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勇于向挫折挑战。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不与同学攀比,从各个方面精心策划,面对就业。
1.2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对专业背景的限制也逐渐的淡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更新的加快、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个人专业背景的限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员工的专业知识在经过短期培训中就能掌握,有“轻专业重能力”的观念。
1.3鼓励毕业生报考专升本和公务员
面对学生毕业生数多、用人单位少的专业的客观情况,考取本科和公务员无疑又是毕业生的一条出路。对于那些有能力考上本科和公务员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信息,给予指导,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2具体措施
2.1做好学生的就业准备工作
通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就业前思想和心理准备。
2.2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先就业再择业,稳定自己的工作”,并在督促毕业生签约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做出四个针对的要求:
2.2.1首先,针對学校周边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展开工作。
2.2.2其次,针对学生干部展开工作,让学生干部起到带动作用。
2.2.3然后,针对优秀毕业生展开工作,让优秀毕业生起到带动作用。
2.2.4最后,针对特困毕业生展开工作,确保1 00%的就业签约。
采用层层扒皮、逐一击破的办法,最终达到人人就业、优质就业的目的。
2.3发动全员参与
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指导教师、各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潜力,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稳步提高就业率。广泛发动教师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获取单位需求信息;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同时关心所一指导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签约。
2.4制定奖惩措施
在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中,我系不断的改进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就业考核,对于我系的签约情况,每周例会都进行通报,对于签约率比较低的团队及时督促。
2.4,1电话费用补贴:为了更好的让指导教师与毕业生沟通交流,督促毕业生签约,经系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设与毕业生联系的专线长途电话,并对每位指导教师补贴电话费。(补贴电话费数=指导毕业生数*10元)
2.4.2指导教师费与毕业生签约率挂钩。
2.5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小窍门
2.5.1建立QQ群,便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可以及时摸清毕业生岗位变动情况。
2.5.2建立公共邮箱,如果谁有招聘信息就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为没有就业单位或将要更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3指导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经常收集招聘信息,为没有就业单位或将要更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4经常与毕业生沟通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理念等,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并取得毕业生的信任,为以后的就业签约工作打好基础。
2.5.5与往届毕业生取得联系,是否能够提供就业岗位。
3存在问题和对策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需要,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2000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毕业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及用人单位竞相追求高学历,同时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这些都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1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3.1.1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
3.1.2学生就业稳定性差。
3.2针对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进一步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和思路,拟采取以下对策:
3.2.1积极实施“就业基地”战略,为更好地拓展就业渠道,努力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就业基地。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 篇12
笔者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高职高专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最近几年毕业生有效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性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表1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 近三年毕业生有效就业率逐年提升。这得益于我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近些年, 招聘单位和岗位数量逐年增加,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化使就业率增长。
表2数据显示近三年药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药学专业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
表3显示近三年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接近60%, 离职率约40%。工作是否满意和选择工作的机会是毕业生离职的中间变量。毕业生的收入、专业对口率和工作时间都会影响到学生就业稳定性[1]。
1.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劣势
1.1 就业供给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矛盾
近些年,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良好, 但市场需要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有一定出入, 如学校对人才知识的传授是根据教材的需要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很多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认同度较低, 与普通高校人才相比, 高职高专毕业生待遇偏低, 加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造成了人才供需、流动、引导上的不合理。
1.2 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存在问题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盲目追求“热门”不仅使专业设置不合理, 还加剧了行业竞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 实践课很少开展或开展不到位, 这与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相违背, 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此外, 一些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与创业机构在就业指导上比较单一, 只是将就业形势和需求信息告知学生, 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创业等方面缺乏指导, 且有的指导只对毕业生展开, 时间较短。这些使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主见, 对所应聘的职位准备不足, 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2]。
1.3 毕业身自身原因
1.3.1 学生学习倦怠:
由于高校扩招, 高职高专生源减少,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分数也可入学, 导致高职高专学生良莠不齐, 就业生缺乏一些素质。邱正英[3]调查发现对学习非常有兴趣的学生有14%, 学习没有遇到困难的学生仅有2%, 学生课堂调查情况注意听讲的仅有22%, 学生能很好自学的有15%。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很严重, 而药学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胜任岗位需求。
1.3.2 学生缺乏创新学习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入校后, 学校对其创新能力训练较少, 有的虽组织了但没有较好的落实, 使学生创新能力不高, 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性不强, 影响他们的发展。部分学生入校后, 沉迷网络, 很少与外界沟通, 不与人交往, 不善于表达自己, 很少参加活动。这些对他们将来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1.3.3 毕业生就业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很多来自农村, 家庭并不富裕。家人对其期望很高, 希望他们毕业之后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比如进入医院、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而这些单位招人有限, 降低了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性。另外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 高估自己的能力, 造成了就业困难。
2. 高职学生就业优势
2.1 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
从2006年开始, 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从事药品生产、监督、流通、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准入制度, 对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报2013年, 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 未来30年, 老年人口总数将上升到4.3亿, 药品的消费有极强的相关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 今后我国药学人才需求增长, 就业面较广泛。
2.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观念较为正确且职业特征明显
高职毕业生大部分感到就业形势严峻, 他们的就业期望较客观, 普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态度。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把应用性作为培养目标。且大多数高职高专毕业生有正确的就业目标, 对工资、待遇要求相对较低。从成本上来说, 一般企业愿意接受高职高专毕业生。
3.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3.1 政府方面
需要对高职高专教育加大投入, 如加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资金投入, 使实践教学得以保障;制定并出台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鼓励高职院校老师进企业, 企业骨干进学校做老师;在坚持市场导向机制下, 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 为高职毕业生营造好的就业环境[4]。
3.2 高职高专学校方面
学校应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与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环境, 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培养出适应市场和企业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建立健全机构, 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如发掘学生潜力, 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
3.3 高职高专学生方面
高职高专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自身素养的培养, 如毕业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提高自己为人处事、团结协作能力。
摘要:结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 调查了我院毕业生就业有效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分析高职高专医药类毕业生就业面临问题、就业的优势、劣势, 及提高高职高专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策略。
关键词:药学专业,就业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桂荣.徐恬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基于专业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8) :71-73.
[2]梁业胜.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探索[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邱正英.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研究[J].商界论坛, 2015, 240-241.
【高职高专毕业生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论文07-16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前景的看法09-26
高职高专数学论文07-27
职业资格证书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作用08-12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论文09-14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论文09-20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测试论文10-06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下的期望理论分析论文05-10
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管理研究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