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引导(通用12篇)
个性引导 篇1
常言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所谓的“语言温度”便是每个人表达个性迥异的意境使然。不同的表达个性,才形成语言艺术的丰富多彩。语文教材的文章皆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是学生学习、模仿、内化的极佳蓝本。学生若能习得名家语言个性,集百家之长,定能丰富自己的表达形式,形成自己的表达特色,创造独特的表达个性。
一、揣摩语言个性,感悟表达意境
教材中的文章,语言表达个性鲜明、各不相同。如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凭借的是新奇的构思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老舍的《猫》,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尽显主人的无尽疼爱,依托的是风趣亲切、朴实流畅的语言。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章的表达个性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的语言个性特征。通过具体、典型语句的研读,感悟作者的用意、表达情感和表达效果,尤其是语言个性对表达效果的正效应。
在教《珍珠鸟》时,我就抓住作者语言细腻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对“小家伙”浓浓的爱怜之情。
(出示课件)“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要与别人交流?”
生:“作者很喜欢这只小珍珠鸟,称它为‘雏儿’。”
生:“作者很疼爱这只小珍珠鸟,称它‘小家伙’。”
生:“从‘哟’这个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很惊喜。”
师:“是啊,冯老先生的文笔可真是细腻啊!从他的用词就能感悟到要表达的意境。这样的语句还有吗?”
生:“作者还写了小珍珠鸟的可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生:“作者还写了小珍珠鸟的灵巧。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轻易’这个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灵巧、机灵。”
又如,在教学《猫》时,我发现文章的语气词对表现作者情感意境的拿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露出作者对猫的无限怜惜与疼爱。如果把这些语气词删去,语言个性和表达效果就黯然失色。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文章第一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轻声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作用。”(出示课件)
生:“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师:“如果把这几个语气词删去,又会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
生:“感受不到作者对猫的疼爱之情。”
生:“没有了对猫的亲昵感!”
师:“哦,原来作者用的这些语气词是大有用处呀!真是别具匠心。”
二、模仿个性语用,习得表达技艺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目的是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和技法,最终为“我”所用,提升表达水平,培养表达特色,形成表达风格。所以在感悟文章语言个性后,教师应创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或模仿、或比较、或补白、或拓展,把名家的语言艺术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技艺。比如,《珍珠鸟》一文中的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是学生进行模仿表达的极佳“母句”。我让学生模仿冯先生的表达个性,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小珍珠鸟在屋里的活动情景。
生:“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窗台上,一会儿落在窗帘架上……”
师:“嗯,你想象出小珍珠鸟活动的两种画面。你看,冯先生不但写出了小珍珠鸟落在哪里,还写出来小家伙在那个地方做什么。你也模仿这种方式说说。”
生:“这小家伙一会儿镇定自若地站在窗台上,用红嘴梳理着背上的羽毛,一会儿倒挂在窗帘架上,好奇地望着屋里的主人……”
师:“好极了,这就有了大作家的味道了!学得真快!”
通过这样的模仿实践,学生能较快习得名家的表达特色和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准。
比较语言、比较语用特色也是进行语言运用深化的有效途径。如《珍珠鸟》的开头写道:“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种“头有劲尾有味”的方式使得文章主题鲜明。课上,我请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文章也有这样的特色?
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反复出现‘课题’这句话,突出了修路者的决心和勇气!”
生:“《乡下人家》的结尾那一句是总结,又突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
生:……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够感悟到篇章架构的表达效果,也能够在习作时模仿这样的谋篇布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三、集百家之长,创造表达个性
学生感悟名家表达个性,模仿他人表达技艺,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强化和提升。学生平时的日记、小练笔、习作等都是融合的契机。在平时的小练笔时,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达,或对学生的一些个性鲜明的表达手法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交流、分享,在学生中营造个性化习作表达的良好氛围。如在学习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等课文后的一次习作时,我暗示学生多模仿自己喜欢的大作家的写法,模仿名家的语言特色来创作,这样,习作一定更加精彩。一位学生写道:
我的梦想是长出一对翅膀。
我要飞到田野上,看看庄稼有什么需要。如果它们需要阳光,我就用我健壮有力的翅膀扇走乌云,让太阳出来,洒下温暖的阳光,让庄稼尽情地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它们需要雨水滋润,我就用我健壮有力的翅膀扇来乌云,让淅淅沥沥的雨水为庄稼解渴,让庄稼喝得足足的、饱饱的,让庄稼长得结结实实的。
我要飞到小河里,用我那健壮有力的翅膀扇走漂浮在小河上的垃圾,让被污染的小河水恢复干净,让小河水清澈见底,让河里的小鱼小虾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让小朋友能够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
我要飞到月球上,在月球上栽花、种树,让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氧气。这样,我们地球上的人就可以搬到月球上去居住,让地球减少一些负重,减轻地球的负担。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双翅膀呀!
文章虽稚嫩,但可看出名家大作的语言表达艺术对小作者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评析时我表扬了该学生,其他同学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语言大师的表达艺术是长期语言实践积累的结果,其间的表达艺术是小学生借鉴的“源头活水”,是小学生极其珍贵的“表达营养”。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名家的表达个性,引领学生去揣摩、去剖析、去感悟、去模仿,吸取其语言表达之精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之素养。久而久之,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长期实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个性定然会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玉强.深度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个性引导 篇2
内容提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字:强灌
独特思维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性
个性化行为
个性化阅读
正文: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的强灌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深刻、精辟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 一律的人,他们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小而言之,毁了个体的前途,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学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等等,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时,有学生认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麦子种下地,不如学习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品吃了,麦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小猴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个性化阅读的花会越开越美丽!
参考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引导学生探究 发展健康个性 篇3
[摘 要]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个性健康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对话文本、作者,从而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探究 个性 体验 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29
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个性健康的人才。如果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因此,我们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曾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学科教育就是将学科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见,新课改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获得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小珊迪》时,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说了很多,如,“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于是,我与学生讨论,提出“小珊迪是一个( )的人?”的问题。他们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并对重点词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二、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
教材编选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秀的作品,内涵丰富而深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得到自己真切的感受。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维碰撞,促进了他们情感的内化、升华。这样,学生就能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你会得到什么启示呢?”在四人小组交流后,他们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既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作者在写作时,不管题材和表现形式怎么样,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感悟文本语言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就问学生:“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了。有赞美家乡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有述说自己幸福生活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一曲,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我抓住了时机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积极地思维、合理地想象,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三、引领学生对话文本
(一)让学生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什么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知识、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场所。学生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武”这个字,有些学生总是多加上一撇。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想想怎样记住这个字。有一个学生说:武术是拳脚功夫,没有刀的,所以没有一撇。他把一撇看成一把刀,多么聪明的孩子呀!
(二)多实践,多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就要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教学《乡村四月》后,我引领学生阅读并背诵了《村居》《小儿垂钓》《田园四时杂兴》等古诗,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田园风光方面的古诗;同时,还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自学古诗,体会古诗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向导者,把学生带领到美妙的世界去尽情享受!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出发,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尊重独特体验 引导个性阅读 篇4
一、阅读期待——抓氛围创设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条件,搭建一些展示自我阅读成果和交流沟通的平台。笔者主要从抓学生的阅读期待入手,来创设氛围。阅读期待是读者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具体做法有:
1.加强拓展阅读。
主要做法是把与课堂有关的阅读内容引入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后,向有阅读能力的学生推荐阅读《骆驼祥子》;也可以从文本入手,如学习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再读一读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还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如学习了环保主题单元的,可再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
2.掀起名著旋风。
教师根据学生年级特点选编了阅读推荐书目《书林漫步》,每周专门设立了一节20分钟的导读课,在不同阶段有意识地进行系列名著推荐:这个月,教室里刮起了“郑渊洁旋风”,那个月,孩子们个个是曹文轩的粉丝;这学年是四大名著系列问题探究,下学年是外国小说评议……教室里刮起了一阵阵的阅读旋风,孩子们的心中活跃着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一次次地与大师进行着深入的对话。
二、阅读感悟——抓独特体验
阅读感悟就是学生凭借语言及其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心理的过程。要领会语言深处的东西,光靠理解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老师为他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去“悟”。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结束时,老师一边播放火车鸣笛的画面,一边饱含深情地说:“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面对站台上的同龄人——贝蒂,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情感的宣泄做好了铺垫。学生沉思片刻,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声音:生1:贝蒂,你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整天,救护了那么多燕子,却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脸和手。你的精神感染了我。我要向你学习,以后不再伤害这些弱小的动物。生2:贝蒂,你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真厉害!你的手和脸冻伤了没有?我相信,你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温暖,那力量便是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思维视线,以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文本的对话,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去感受和领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三、阅读评价——抓多向互动
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内容,教师努力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中,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评价,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评价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阅读评价的形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议等,也可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评价、补充性评价和比较性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是笔者的一则导读评价案例:
《三国演义》读书会:走进“三国”。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计谋集锦:三国演义,斗智斗勇,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计谋?词语积累: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成语、名句、歇后语进行交流。三国超市:说说、画画或做做自己喜爱人物的服装、兵器、精彩片断,等等。激情抢答:如“卧龙、凤雏分别指的是谁?”“‘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语?”“三国鼎立指哪些国家三分天下?”等等。三国链接:了解三国纷争的历史,收集三国人物评论资料,关注后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生生、师生互动的评价平台,尽量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动态评价,关注阅读过程,鼓励学生去认同、去补充、去反思。
四、阅读内化——抓活动整合
在导读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创建书香型教室文化的构想,设计了班徽——一本展开的书上,一只金色的小蜜蜂;确定了班训——书香班级,智慧阅读;进行了教室文化布置:一个小巧精致的小书架,按类别陈列着同学们捐献的图书,左侧墙上贴着本学年的推荐书目;后边的绒布墙报上布置成了一幢书香小屋:有名著导航、新书推荐、我的感悟、我的评议、阅读之星等栏目。在书香型教室文化创建的基础上,笔者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语文课外阅读记录本。
该阅读卡分为内容梗概、词句积累、阅读收获三方面。记录本的使用,既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又成为调控激励的一种手段,使学生有所积累。
2.开设语文活动课。
紧密配合课文,举行“红领巾书市”,利用班活动、兴趣课等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如《三国演义》读书会(见上述),召开评论会、故事会,等等。3.班级主题阅读周(月)。根据教学情况,引进迁移阅读文章,努力做到与单元的主题或文章内容有联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形成班级主题阅读周(月),短则一周,长则一月以上。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班级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了以“书香班级”为名的博客,引导学生把所读所想所感上传交流。可以是好书推荐,可以是故事续写,还可以是人物评论。
个性引导 篇5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幼儿园 施玉美
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都是眼睛观察、大脑思考、内心感动,并结合手脑协同动作后的重新组合,表现了他个人独有经验范围内的所知、所想与所感,是极具个性化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将相应的要求与知识点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玩耍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纳吸收,为了顺利地玩,他会不自觉地“挖”出以往的经验并尝试应用到他的本次玩耍中,而为了玩得与以往不同,他更会积极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经验,通过这种“温故知新”的不自觉的重复活动,他建立起了自己的体验和认知体系,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引发。
游戏中不乏这样的场景:一个3岁的孩子在作画,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讲述着“怪兽和小鸡”的故事。作为尚在涂鸦期的幼儿作品,虽然成人并不能“听”懂他思维世界中的故事,也辨认不出他所作画的对象——“怪兽”和“小鸡”,但他确实在表述着个人美术方面的创意思维:“怪兽”和“小鸡”的造型、配置的场景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他思维独创性的成果表现。同样的,儿童用沙堆砌着他的城堡、用色块表达自己的情绪等都能看到他个性化创意思维的迹象。
怎样通过美术活动的教学引导,更好地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意思维的发展(表现)呢?
一、眼睛观察:孩子眼中的形象
观察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看”,它伴随着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幼儿再次创作的重要源泉。课堂上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不会画”。是的,怎样把相应的生活经验表现到画纸上呢?有些孩子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孩子掌握审美观察的基本方法,把握住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基本图像,提高幼儿在观察中的有意记忆能力,当情景或物体不在眼前时,脑子里也能留下一些相对完整的表象。
如在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作品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作品中画些什么(甚至可以让幼儿站起来走动欣赏),从前到后,从左至右,然后引导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孩子们有的说,“有一个人一只脚站在沙滩上,他看到一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就扔了一个石子”,有的说,“沙滩上有一个人,这个人手在身体的后面,所以看不见”,有的说,“他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把自己的一只脚变得超级大,而另一只脚变没了”,“是的,小鸟的身体都变成一条直线了”,还有的说“我感觉自己在往后倒了,都要躺倒地上了”,“这个人身体斜斜的,我一闭上眼睛,就感觉自己在前后、左右摇晃” „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应和着同伴们的想象和创造也创造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老师既肯定幼儿的观点,又讲述了作品的内涵,在随后“变脸”的绘画活动中,他们都很自信地把自己的脸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都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把它们变形成了花形、方形、圆形、水滴形、云朵状、等规则与不规则的各种形状,有的则把五官移位,距离变化或特别夸张某一部分,他们觉得自己就和大师一样了不起,自己的作品也是大师的“名画”。
在之后的户外活动中,他们有时会拿着一片树叶,瞧上半天,然后兴奋地追着告诉你,叶子边缘的齿形像波浪线,一上一下很有规律,告诉你叶脉看起来像是一棵大树,也有自己的枝和干;或者望着围墙上班驳的水渍,若有所思,脑海里天马行空地想象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的种种表现让人觉得他们简直是一名名成熟的欣赏家。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为幼儿创造用眼观察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感官、增长知识、丰富想象的目的。
二、大脑思考:插上想象的翅膀
“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这个概念家喻户晓,一般被用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它的放射性网状思维,能极大地促进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人既能享受到理智沉思的乐趣,也能享受到天马行空的畅快。“胡思乱想”便是孩子“头脑风暴”的常见形式,自由联想则是它的表象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设置让大脑去“散步”这样的环节,用来基本满足幼儿“胡思乱想”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平时剪纸课上剩下的碎纸片就是大脑“散步”的灵感大道。就如图中同样一张普普通通的碎纸片,不断旋转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让幼儿观察,就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与联想。
出示图一:“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条游动的大鲸鱼”,“我认为这是一个好大好大的坑”,“这是一个大钩子吧?”
转个方向,成图二:“现在像什么呢?”“一只天鹅在整理羽毛”,“我觉得天鹅在扭头向后看,就像我这样(边说边示范)”,“我觉得,有点像我姥姥家锁院子大门的大铁锁。”
再转个方向成图三,还是提同样的问题:“现在这个像什么呢?”“我感觉他是一头大象”,“我怎么觉得是一个大桥洞呢?”
再转个方向方向成图四,没等老师提出相同的问题,孩子就自己先回答了:“我看出来了,是门房口的饮水机”,“哇,好大的嘴巴呀”,“我感觉有点像我家的挖土机呢,嘿嘿嘿!”
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会为某些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争论不休,面红耳赤。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通过这样长期的自由联想,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创意与新奇随时都在身边召唤,大脑就变得非常活跃而富有创造力,思维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变得异常灵活。
三、内心感动:心里的愿望和感悟
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美感经验给人的感受。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儿童创造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反映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视觉表现力,使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等得到发展。我们要做的是要提高幼儿对形象的表达能力,让幼儿把心中的画面和感受用笔表达出来。
儿童绘画通常是画自己所观察和感悟的,因此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其手法通常是把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画大,以说明其重要性。教师的辅导应尊重孩子的表现,适当调整其比例、空间、遮挡等孩子不常注意的关系,使其作品的表现内容丰富而不混乱,复杂而有主次。
最近孩子们迷上了与老师一起轮滑的游戏,轮滑技术一流的江老师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每天户外活动也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如左图)画面中高大的老师,小小的自己和同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题突出,画面饱满充实,欢快的嬉戏声萦绕在广场上空,连天空中的太阳都忍不住从房屋的隙缝中挤了进来。画面色彩运用娴熟、协调,丰富而不混乱,弧形的广场轮廓反衬了轮滑队伍快速前进的动态。
再如李天豪小朋友的《我的爸爸》,画面中的爸爸头戴警帽,嘴含口哨,挥舞着双臂正在路口值勤,交通警察的形象在小画家的笔下表现地栩栩如生。示停的动作告诉我们,红灯亮了禁止通行,而交警身后刚通过的车辆也暗示我们,交警的对面(画面以外)还有许多的车辆正在等待通行。绿灯与红灯交叉的一刹那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地淋漓尽致。
儿童内心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块天地,我们应极力鼓励幼儿在画面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会绘画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但不同年龄段、不同感悟能力的儿童的绘画语言是有差异的。如图,同样是兔子主题的绘画,同样是中班上学期地孩子,图一只是简单粗狂地画出了兔子的大致形象,画面简单,用色单一;图二则在构图上较图一有了明显提高,一字排开的小兔子们个个面带微笑,像在表演集体舞;图三则相当准确地表现了前后遮挡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而且画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兔子大家族喜庆的场面展露无遗。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年龄特征、能力特征提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把握画面效果的走向,从形式上给孩子一些美感建议。
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良好的美术活动教学引导在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意思维发展的同时,更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篇6
一、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有其特点:
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读者只有真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这就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而教师的职责也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
2、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阅读
因为“把无限的内容用了一文字代替作符号”,又是“从文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可见,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是一种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框架,其本身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还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的功能
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体验性、差异性、创造性这四大特点,决定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积极倡导自主阅读,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必须唤起起学生的平时积累,必须创设民主、自由的阅读氛围。
1、积极倡导自主阅读——“活”的动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是“对话”的中心,因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章由学生自己去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那么如何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呢?方法多种多样,如用做游戏、朗读比赛、表演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以设计主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阅读参与:或通过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自主阅读成为可能等等。例如在《惊弓之鸟》一文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开展做读书记号的比赛,进行自主阅读,接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讲故事后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讲故事等,通过一系列个性化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已八九不离十了。
2、唤起学生的平时积累——“活”的基础
唤起积累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以便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去,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并有可能超越文本。个性化阅读需要唤起平时积累,学生阅读时在记忆深处寻觅类似场景,通过教师暗示提醒,在脑海里再现,然后结合课文细细品味,这样就能唤起各自的记忆,对课文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同时经过发散思维,还能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益。如《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精彩的语段配乐朗读,脑海里想象场景,朗读已经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想象中,请学生描绘脑海里的景象。学生们的美的体验和感悟非老师的长篇大论所能引导出来的,这里有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体味,对人生的感悟……
3、创设民主、自由的闲读氛围——“活”的平台
个性化阅读教学最高教学境界必然实现创造性阅读。阅读创造的基本内涵是“读出个性”,正确途径是“先入后出”。创造性阅读主要适用求异思维,从正向和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品牌个性塑造:从迎合到引导 篇7
关键词:品牌个性,消费者个性,个性化需求
品牌之所以为品牌, 是因为品牌和人一样, 也拥有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身份特征, 这就是品牌个性。品牌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也是品牌资产的核心要素之一, 是品牌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泉。要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 就需要进行品牌个性的塑造。品牌个性的塑造与企业确立市场定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心理需求、寻找产品的差异化, 以及实施营销策略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等活动都息息相关。从营销实践上看, 品牌个性的塑造是以保持品牌个性和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 但一味迎合也使企业营运陷入两难。迎合与引导相结合是企业品牌个性塑造的明智选择。
一、基于消费者个性的品牌个性塑造
著名学者Aaker认为, 品牌个性可以直接由消费者个性表现, 是人类个性特征投射到品牌的结果。因此, 她将品牌个性定义为“与品牌特定使用者相关联的人类特性的集合”。品牌个性是品牌所指向的目标消费者的个性的缩影。也就是说, 品牌个性的塑造应该使品牌个性特质与该品牌的目标受众这一特定群体的个性特征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这样,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才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赢得未来市场。
以消费者个性为导向塑造品牌个性, 首先应该体现在品牌的独特性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不仅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 甚至于同类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也在缩小。而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增强, 消费者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更看重品牌所象征的生活品位、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主动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使品牌个性具有目标消费者个性中最突出的特质, 以体现品牌与竞争者品牌的差异所在。所以, 塑造品牌个性, 使之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品牌只有具有独特的个性, 在市场中独树一帜, 才可能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上获得号召力和吸引力, 才可能得到目标消费者的较高认同, 并因此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研究表明, 消费者会选择那些能够彰显其个性、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品牌。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越强, 联系越紧密, 品牌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也就越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拥护。这也是品牌个性充分反映消费者的个性诉求的结果。
总之, 塑造品牌个性的关键在于确保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
二、一味迎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困境
塑造品牌个性是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应迎合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个性, 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显然, 始终保持品牌个性与目标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是成功塑造品牌个性的关键。但是, 从营销实践来看,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被动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塑造品牌个性越来越困难。
首先, 当前的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化市场的消失和个性化消费的迅猛发展, 市场分割进一步细化, 形成为数众多的小众市场甚至微众市场。尽管这些小众市场上消费者个性特征和其他人口统计特征特色鲜明, 企业以消费者个性为导向比较容易塑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个性, 但由于较小的消费者群体规模而使得该市场商业价值降低, 除了部分高档奢侈品品牌可以针对小众市场成功塑造品牌个性, 大多数品牌在小众市场上往往难以为继。而大众市场在个性化消费大发展的背景下, 目标消费群体个性特征进一步淡化, 塑造独具特色又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个性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其次, 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 目标群体的个性特征也会出现相应改变。而对企业来说, 品牌个性一旦形成, 必须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消费者对品牌个性或品牌形象的认知也难以改变。这就可能出现品牌个性与变化的消费者个性不一致, 影响到消费者的认同, 失去原有的吸引力。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进行品牌个性更新甚至是品牌的重新定位, 以迎合消费者需求和个性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定位和重塑品牌个性无疑增加了品牌营运的风险。
最后,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 消费者被大量的商业信息所包围。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认同和追随, 也需要增强品牌吸引力。而这仅仅靠迎合消费者个性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消费者的认知机理, 进行相应的引导, 才能产生共鸣。
三、迎合与引导并举塑造品牌个性
传统的品牌个性塑造方式, 通过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一致, 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是这种被动迎合和适应的方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企业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不仅要迎合消费者个性及其个性化需求, 更应该主动引导消费, 使消费者顺应品牌个性特征, 主动追求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品牌个性标签化。Levy等学者认为品牌个性包括其主要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品牌个性塑造就可以采用标签化的语言涵盖主要消费者的特征, 并作为一种符号引导消费。也就是将非个性化产品以更加吻合消费者个性化感受能力的方式来加以表现, 贴上个性化的标签。这样, 品牌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个性鲜明, 同时标签化的品牌个性吻合消费者个性需求, 容易获得认同, 吸引更多消费者。大量的时尚品牌使用这样的标签化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来引导消费。
在这里, 个性化消费往往是一种差异化的标签形式。与那些被贴为“大众化”标签的产品一样, 这类产品同样是批量生产的, 但不一样的是被贴上“个性化”的标签。在这一类消费中, 消费者在其自我概念中需要用“个性化”选择来加强自我地位的优越感, 因此需要目标产品与品牌具有个性化的标签, 当这种外在主张与消费者自我概念发生共振就可以产生标签魅力。
二是品牌个性的标准化。在品牌个性塑造过程中, 企业通过营销传播先行把产品和品牌个性的基本概念与形象“嵌入”到消费者的印象中, 然后消费者带着这种“嵌入”的形象或组合的形象向厂家提出经过自己通常在表层与末梢技术上修正的产品要求, 形成个性化的消费。由于消费者接受的品牌个性印象又经历过自己感官与头脑过滤, 所提出的产品要求就变成了代表“自我个性”的要求, 成为个性化需求。
在这一品牌个性塑造过程中, 企业根据特定消费者群体的个性特质塑造相应的品牌个性, 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标准。通过恰当的营销沟通, 获得消费者认同并由消费者主动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个性的塑造过程包含了消费者印象形成过程, 使先入为主的观念和认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采用这种方式塑造品牌个性, 如汽车、时装等行业可以通过概念产品设计与展示的形式把品牌个性植入消费者印象, 消费电子产品可以通过新产品上市初期的营销活动引领消费潮流。
总之, 在这个个性化消费时代, 品牌个性需要独具特色, 也需要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品牌个性的塑造也应该迎合与引导并举, 使品牌与消费者相互吸引, 产生共鸣, 从而增强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Aaker Jennifer L.Dimens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7, (34) :347-357.
[2]张俊妮, 江明华, 庞隽.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 2005, (6) :103-112.
作文个性化的引导与尝试 篇8
一.营造表现个性的氛围
和谐、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环境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当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 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 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 思维出奇地灵敏, 语言表达惊人地畅达而富有个性。” (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 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 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开放发展个性的时空
每周的两节课不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时间, 教学时间应该向学生开放,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实践时间, 课内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学习时间、语言实践时间在3/4以上。在单元作文课或科学小实验作文课中, 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的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 加上8分钟的片断写作, 1分钟的自由拟题, 学习的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的,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作文课要向各学科、家庭和社区开放, 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生活中的各种景物、现象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作文积极干预生活。加强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 使作文生活化、社会化。
三.学会表达个性的方法
一篇表达个性的好作文, 在立意上, 能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 表达出独到的观察和认识感受, 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 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学会表达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立意求异。
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 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个性化作文, 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 体现在立意新颖, 而不是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更不是按图索骥, 依葫芦画瓢。
2.情感求实。
写作是生活的反应, 是主观情感的抒发, 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 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 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3.自我求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 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 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 境界就会不一样, 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 但我敢说实话”。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4.语言求活。
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 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 首先它是生活的, 平易自然, 如行云流水, 飘然无序, 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鲜的, 方言, 流行语, 外来词, 或典雅, 或俚俗, 都可口、可耳、可心。它还是美丽的, 不脏, 不乱;不恶, 不涩;不伪, 不空。
5.文体求变。
现在中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作文个性的发展要求。童话、寓言、散文诗, 杂文、诗歌、微型小说, 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给学生张扬作文的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是考生之幸, 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
四.开展珍视个性创造的评价
1.正确对待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实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而且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变化, 使作文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而且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真实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 另一种是想像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真实。《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分成“写实”和“想象”两大类, 我们应在写实作文中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但是也不能片面地把“真实”理解为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 而因此否定想象中的真实。
2.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 没有创新, 个性也就失去光彩。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更强烈的创造激情。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童心的眼睛, 要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的含义, 否则, 就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
3.重视过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过程的评价是非常关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 更应该让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相互修改。这个修改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 欣赏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 发现问题的过程, 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不过, 在相互修改作文的时候, 教师应该注意要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学会欣赏他人, 发现他人的长处, 在你认为写得较好的句子或词语下面划一条浪线。如果找不出别人的一点长处, 你的作文就不合格。老师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更重视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张润林, 甘肃临潭县第三中学教师。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使作文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广阔天地。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写作 篇9
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体验生活, 向生活索取习作的素材, 学生才能尽情发挥, 抒发各自心中的感受, 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体验。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关注生活中的人、物、事、景, 悼念和记录生活实际中的点点滴滴, 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促进学生增加生活体验, 有了生活体验, 学生在习作中自然有话可说, 也就有话可写了。因此, 教师无论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好, 还是在课外或日常生活中都要努力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或事件, 注重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运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去收集、去感受、去理解, 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 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做到习作选材个性化。如教师让学生以“雨”为主题的习作活动, 先引导学生对一年春、夏、秋、冬四季雨景进行观察, 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 促使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真情实感。有个学生以《雨啊, 请不要再下了》为题, 描述了这个学生的家门口通往学校的小路, 每逢下雨, 小路便泥泞不堪, 给自己上学和许多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他希望老天不要下雨了, 因为下雨对他来说是件麻烦的事。而另一个学生却以《多美的雨啊》为主题, 描述了雨水给山上、田野里饱受干旱之苦的庄稼吮吸到甘甜的雨露, 让农民在秋天的季节里有了好收成, 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同时还描绘了雨给群山、万物洗了澡似的, 让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给世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让学生亲历生活的体验, 对生活进行细致地观察, 从生活中获取的习作素材充满了个性化, 使得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各种不同, 让每一篇的习作体现出千姿百态, 并各具特色, 使现实生活在学生的笔下成为富有个性、富有创意的美文。
二、引导在观察与交流中凸现习作中心个性化
教师在习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观察, 然后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把自己所看、所想的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体验, 这就为凸显习作中心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教师巧于引导, 学生自主参与习作实践, 强化体验与感悟,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 把自己观察到、认识到、体验到的素材提炼出来, 使习作中心体现出个性化。如四年级下册习作六活动时, 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 带领学生到校外、到农村去感觉田园的风光:郁郁葱葱的蜜柚树、迎风招展的香蕉林、累弯了腰的金灿灿的稻谷;寻找果农了解蜜柚的生长和采摘情况;调查农村生活水平变化, 现在的生活状况与十年前相比较,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田园美景, 体验乡村生活, 并把自己看到、采访到、想到的记录下来, 回到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说互评, 互相感染启发, 有的学生说:“乡村好, 乡村美, 乡村的水果蔬菜真不少!田园里的蜜柚、香蕉等水果到处飘香, 酸甜各种味道样样俱全。”有的学生说:“大自然是生活在乡村里孩子们的乐园, 他们每天上下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可以聆听林间小鸟的歌唱, 享受乡村童年的乐趣。”也有学生说:“秋天的蜜柚园里, 澄黄色的蜜柚像小孩子的脸一样惹人喜爱, 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果实的收成可以翻一番, 家家户户不但有了液晶彩色、电脑、手机, 还可以购买小汽车, 修建小洋楼, 乡村人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在相互交流活动中, 学生把自己走进乡村观察和感受的一切尽情地叙说, 把朴实的乡村描绘得多姿多彩, 充满幸福、快乐、自然的气息。
三、引导自由想象, 培养习作创新能力
古人说:“没有想象, 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本质内涵, 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的贫乏。小学生充满着幻想, 他们最具有想象力, 教师在习作活动中要真心实意地珍惜学生充满童趣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习作中尽情地说他们想说的话, 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习作情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想象性习作活动, 培养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八时, 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创造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习作训练中自由设计创意的表达, 允许学生根据这一单元习作训练要求, 做到“我的习作我做主”。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启发学生自由想象, 让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要与他人的思路不同, 还要有新意, 学生经过一番认真地探究, 有的写了自己旅游的收获, 有的抒发了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赞美, 有的描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好人好事, 有的批判了社会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这种顺应学生发展需求, 整合了想象的资源, 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训练的实效。教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为学生创造想象习作训练, 提供既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看图习作;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对文本填补空白处的小练笔活动, 如教学《凡卡》后, 让学生给凡卡命运的发展续写故事;引导学生根据科学小报道, 习作科幻小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假想习作, 如《二十年后的家乡》、《长大后的我》等。教师在习作活动中要努力创设各种激发学生想象的氛围, 使学生发挥富有情趣的想象力, 调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使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得到了满足, 创造力获得培养。
摘要:“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而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课堂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 用笔描绘出生活中的真实以及自己的感受, 促使学生在习作活动中做到立意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使想象力和习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个性引导 篇10
一、自主选择, 展示个性化阅读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同样, 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知识、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切入的角度与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这样一来,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他们会亲自感受到成功,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学生会更加自信, 为收获成功奠定了基础。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这样一来, 有学生采取了批注阅读法, 有学生采取了想象阅读法, 还有学生尝试着自主学习并且和同伴交流合作解决的方法。由于学生采取的阅读方法不同, 切入课文的角度不同, 站在人物的立场不同……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就比如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叔叔这件事情上, 有学生就认为, 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他们做出的是比较合理的决定, 并不是他们人品真的很坏, 而是社会现实如此, 等等。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在个性化阅读的指引下,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真正走向了深处。
二、独特体验, 发表个性化阅读见解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即使是同样的阅读内容, 不同学生的感悟体验也不尽相同,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感悟体验, 让学生尽情诉说、表达。这样一来,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 当学生看到同一文本内容在学生的个性阅读中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理解与解释时, 他们的思维会更开阔, 进行着独特的体验, 在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过程中把个性化阅读的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故乡》一课时, 课文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回故乡那一段经历的描写, 表现了在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阂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学习这一课时, 对于学生来说, 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在教学时, 笔者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批注, 并且及时写下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然后大家再就自己的学习体验共同交流探讨。在教师的鼓励下, 有学生说:“我很喜欢闰土看瓜这部分内容, 它让我想起了满地的西瓜, 又大又圆, 这可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有学生说:“我觉得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他虽然生长在大户人家, 可是对平民家的孩子不欺侮, 很友好。”还有的学生说:“我希望闰土和作者能够一直是好朋友。”在学生的表达中, 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尽情诠释着自己对文中人物和事物的看法,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 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从农村的生活经验出发, 一方面又让学生从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悟体验入手, 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这样, 学生思考得更全面, 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真正地让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得到实现。
三、点拨引导, 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我们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独特的见解, 并不意味着不要探寻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为了防止学生的“独特见解”严重偏离文本主旨, 当学生偏离正确价值取向时, 教师应该在对文本价值充分把握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从而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逐渐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愚公移山》时, 教师采取了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并且让学生就文中人物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展开了个性化阅读学习过程。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在学习汇报交流阶段, 有学生认为“愚公就是太愚蠢了, 智叟说得一点没错, 照他那样, 何年何月才能把山移开呢?”这位学生发言以后, 立马有学生附和到:“就是, 就是,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并不是不要文本价值取向。此时, 面对学生严重的解读偏离, 笔者是这样点拨引导学生的:“且不说愚公移山的成效, 仅从愚公的决策来看, 你觉得他的说法有误吗?是不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对愚公的话有了一定了解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再引领学生从愚公精神上做文章, 这样一来,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更深刻, 学习效果也自然会更好。
个性化需求咋满足和引导 篇11
每个企业的目标和追求不同,处于生存期的微型企业首先是要活下来,赚钱为首要任务;处于成长期的小型企业的目标是做大做强,所以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成长路径,选准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找到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从而尽快实现倍增;处于腾飞期的中型企业则需要强化管理,因为随着分支机构越来越多,管理跨度和管理难度都会呈几何级数地提高,如何兼顾效率与稳定则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但是,不管是处于哪个阶段的企业,要想赢得顾客的心,都要问问自己,是否为顾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独到价值?因为伴随由大众化到小众化,特别是顾客需求个性化的出现,企业不仅要市场驱动,还要驱动市场。
从迎合消费到引导消费
尽管我们还达不到乔布斯的境界,还做不到“活着就要改变世界”,但是至少我们要认同企业存在的意义,那就是:要么帮助目标客户解决现有的问题,要么给目标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要么激发潜在顾客的隐性需求,要么给顾客提供独到的价值。如果仅仅提供一个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那就是毫无意义的多余产品。当今中国,很多老板都非常有钱,但是因为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到最后“穷的只剩下钱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却少有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什么是顾客为王?就拿人们普遍需求的“走路鞋”来说,如果企业能站在顾客的立场去看问题,首先是分析顾客对走路的鞋有什么需求,顾客最在乎什么。比如有人在乎透气,因为脚会出汗;有人在乎舒适,因为经常走路;有人在乎轻便,不喜欢鞋太重。根据这些顾客的需求,于是有了不同特色的品牌,GEOX强调透气,每双鞋底都有透气孔,可以把热量通过气孔释放出来,既防水又透气;其乐(Clarks)强调气垫,走起路来脚下如同有一个弹簧垫,因为设计宽松,所以穿起来感觉很舒适;爱步(ECCO)强调轻巧舒适,与脚型配合完美,穿上以后感觉很轻松。中国有那么多的制鞋企业,可却鲜有个性突出的品牌,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企业还没有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可以说,任何企业和品牌都必须有一颗为顾客解决特定问题的心,带着这颗心去思考,去做事,千方百计地为顾客着想,这样才能从迎合消费上升到引导消费。其实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为顾客着想得越多,顾客给你带来的回报就越高。众所周知,很多企业都想占顾客的便宜,只有海底捞这样的聪明企业明白了让顾客占便宜才是上策。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所以海底捞提供了很多免费的服务和产品,让顾客觉得赚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免费模式”,海底捞的利润比同行要高很多。
很多企业都喜欢做表面文章,把企业文化贴在墙上,把微笑服务挂在嘴边,但是我认为微笑服务远远不如诚恳服务,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找任何借口去欺骗顾客,忽悠顾客,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算通过训练企业可以让每一位服务人员见到顾客时都能笑得露出第8颗牙,但是如果服务人员内心里不快乐,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对自己没有成就感,即使笑得再符合标准,也不是发自内心的,顾客是能感受得到的。
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
要想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中国企业绝不能停留在抄袭模仿上,如果说在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靠抄袭模仿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一旦企业过了生存期就要改变经营管理思路,通过战略设计明确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当然千万不能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必须是以给顾客创造独到的价值作为差异化的前提,否则就本末倒置了。一个品牌要想让顾客记住,让顾客喜欢,必须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会让目标顾客产生共鸣和依赖,成为某些人的标签。每个品牌都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奔驰具备了宝马的特点,宝马具备了奔驰的特点,它们还有特点吗?当这两个品牌在各个方面都差不多的时候,如何赢得竞争?唯有广告战和价格战,到头来必然是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利润下降、日子难过。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目标市场,知道自己是为哪部分人服务,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去打歼灭战,占有一个细分市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小众化的思维,而不是停留在大众化的思维层面,以为单一产品服务的范围越广越好。就拿如日中天的苹果来说,当苹果手机的市场份额超过20%的时候,也就是苹果手机从小众化产品转向大众化产品的临界点,一旦过了这个点,高端消费群体就不再以拥有苹果手机为荣,这是一个尚未发生的前瞻性问题,一旦发生有对策吗?当然有,那就是对苹果的手机产品再一次进行市场细分和重新定位,比如把一款手机变成一个系列,有普通苹果、银苹果、金苹果等,就像奔驰的C、E、S系列,或者宝马的3、5、7系列一样。
目标市场选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挖掘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欲望。以联想的乐Pad为例,如果不跟在苹果的后面走,而是走创新的道路,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大家想想,目前的iPad最适合什么人用?最适合什么场合用?当一个商务人士出差的时候,就面临这样一种两难的选择:带笔记本电脑比较重,带iPad又有些问题:一是用iPad收邮件无法看到各种各样格式的附件;二是iPad没有以太网插口,而很多酒店房间里并没有WiFi,用3G又不稳定;三是很多常用的文件存在U盘里,想调出来使用或者发给别人却没有USB插口。如果联想能按照这个思路去做,就可以定位在商务人士,加上以太网插口,加上USB插口,加上更多适合商务人士使用的软件,这样就能与苹果的iPad区隔开来。
在耐克和阿迪达斯没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李宁品牌已经是国内运动服装的第一品牌,但是随着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些年的强势进入,李宁品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上面有两大世界巨头打压,下面有众多国内廉价品牌夹击,李宁被夹在中间很难受。面对这种困境,李宁品牌的突破口在哪里?李宁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是谁,即到底李宁品牌是为哪些人服务的。如果一个李宁品牌无法承载不同群体的话,就要用子品牌来进行市场细分,比如某某系列是为年轻人,某某系列是为中年人,某某系列是为老年人。在每个系列里面,要有清晰的档次,既有便宜的普通产品,也有中档的主力产品,更有高档的旗舰产品。要知道给顾客选择权,让顾客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份、用途对号入座地去选择才能引导消费。
如果家长想为自己上中学的孩子买一套运动服而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们想要什么品牌,通常的回答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很少有人提出要李宁品牌。我们不妨从后往前看,问自己:什么情况下孩子们会首先想到李宁?其实答案很简单:如果李宁的产品定位在耐克和阿迪达斯之上,如果李宁的产品比耐克和阿迪达斯贵30%,人们就会以拥有李宁品牌为荣。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李宁的产品真能做到比耐克和阿迪达斯好吗?当然能!只要用全世界最优秀的设计师,选用全世界最优秀的原材料,使用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工艺,就能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产品来。阻碍人们这样思考问题的关键是思维模式的禁锢,因为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跟在别人的后面。
如何满足和引导个性化需求
在引导消费上中国企业有做得好的范例,云南白药牙膏虽是后起之秀,过去几年却实现了超速成长,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云南白药的名气带来的(这是很多人的思维误区,以为只有像云南白药这样有品牌、有历史的企业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产品定位。如果云南白药牙膏问世时价格与佳洁士和高露洁不相上下,结果会怎样?肯定没有今天的业绩,因为与佳洁士和高露洁正面冲突的话,广告费要很高,利润会很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高端的定位和定价,因为当众多牙膏都定价5-10元一支时,云南白药牙膏却定价为20-30元一支。也正是因为贵,才为其打开了市场。
白酒行业还能火多久?这是很多做白酒的企业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思考过的大问题。其实,未来传统的白酒销量必然下滑,为什么?只要大家了解一下80后对白酒的看法就明白了,现在有多大比例的80后以喝白酒为时尚?连10%都不到,80后更喜欢喝啤酒和葡萄酒,现在之所以会喝一些白酒,更多的是因为某些场合不得已,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喝白酒的80后少得可怜。10年之后,80后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成为拥有“点菜权”的各级领导,他们不愿意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白酒企业要把握行业的未来,现在就必须把80后当做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去研究,去了解他们与其他群体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和决策机制。
中国市场经过20多年的演变,已经从商品经济转向产品经济,而相对应的消费需求则从大众化消费转向小众化消费,即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能彰显自己个性的差异化产品。那么,是什么在推动着中国市场从大众化市场转向小众化市场呢?有两个原动力:一个是中产阶层,另外一个是80后。中产阶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独立思考,理性消费,所以销售人员面对中产阶层顾客必须以理服人,用理性的诉求来打动顾客。而对于80后来说,他们喜欢张扬个性,不随大流,因此他们希望有选择权,以满足“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深层需求,所以小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必然逐渐升级。可以说,未来十年是中小企业的黄金十年,谁能敏锐地把握住小众化市场的机遇,谁能理解个性化需求的特点,谁就能引领小众化消费的潮流,谁就是未来市场上的佼佼者。
优质优价,厚利经营,将是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必须理解的一个经营理念,也是中国品牌能够征服世界的关键。过去20年,靠着物美价廉,靠着勤劳奋斗,中国企业把很多竞争者都打败了,但是自己也伤得不轻,我们陷入了一个“勤劳而不富有”的困境。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产业升级,从低端产品逐渐往中档产品和高档产品过渡。我们不妨以真功夫快餐为例,目前真功夫的产品只有一个档次,假如真功夫把产品做成三个系列:现有的产品为低端系列,也是基础产品,可以满足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加一批中档产品,比现有产品贵50%左右,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都要比低端产品好一些,比如用高档一点的排骨、鸡肉、蔬菜、调料等,这样有些顾客就会尝试中档产品,如果顾客能感受到明显的区别,相当一批人今后就会转向中档产品,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也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另外,还要推出一批高端产品,用有机排骨、有机蔬菜、高档配料,用高档的器皿,把产品做到极致,可以比低档产品贵100%-150%,让顾客吃了以后流连忘返,我相信会有很多中产阶层顾客愿意多花钱去享受高品质的产品。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篇12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现今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十分必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几乎能直接或间接地落实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1]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阅读时能获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弊端, 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阅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教师在备课时, “一是备知识, 二是备教法。所谓知识, 就是前人对教材分析评说的一些‘定论’, 教师备课时主要是对这些‘定论’进行梳理、消化、吸收, 然后设计恰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去接受这些‘定论’, 用一个成语就叫‘引人入毂’。”[2]课堂上学生自己很少主动去参与实践, 阅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的阅读感悟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而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 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教学中教师只是面对全班学生传授一样的文本意义, 要求学生达到一致的学习高度, 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没有生机的误区。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稿) 》中提出的阅读教学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 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倡让学生心态开放, 个性张扬, 创造力被激发出来, 以此来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但是, 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们进行了个性化阅读教学, 却又走进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 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某位教师讲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问学生: 学习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
生1: 我觉得爱因斯坦伟大, 因为他潜心科学研究事业, 不拘生活小节。
师: 很好, 请继续说。
生2: 爱因斯坦真伟大, 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 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师: 说得真好, 还有谁继续说吗?
生3: 老师, 爱因斯坦不伟大, 因为他生活习惯不好, 不讲究个人卫生, 不注意个人形象。
生4: 我也觉得爱因斯坦不伟大, 因为他连自己的房间都不会收拾。
师: 这些想法与众不同, 也有一定的道理, 请继续说。
案例中学生的观点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 但却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从表面上看师生之间是在“对话”, 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但是教师对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回答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价, 甚至还加以肯定, 这是不可取的。面对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回答, 教师是不能认同的, 可以以此为契机加以引导。
2. 缺少对学生的尊重, 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加以鼓励和引导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 正在引导学生读第四小节, 感受钱学森一片赤诚的爱国心。坐在后排的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 “老师, 我觉得正如那位留学生所说, 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 要设备没设备, 怎么搞科学研究呢? 而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有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有利于搞科研, 所以我觉得他还是不要回国的好。”显然学生对钱学森回国的目的没有搞清楚, 没有真正感悟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爱。教师听后, 不禁眉头一皱: “怎么讲到现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你还不明白?”发言的孩子红着脸在一阵嘲笑声中坐了下去。
学生能大胆地陈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见解, 作为一个小学生, 也许还是一个理解和感悟能力与一般同学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这是很可贵的。看到这一点, 给学生以鼓励, 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会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尊重和引导学生的阅读体验, 简单粗暴的批评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个性化阅读教学基于浅表性思维
一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的课堂中:
师: 请大家读课文题目, 推想故事结果———田忌、齐威王赛马谁会赢?
生1: 齐威王赢, 因为齐威王是国王, 田忌是他手下大将, 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强。
生2: 也可能是田忌的马强, 因为田忌是征战沙场的武将, 对于马, 他会比齐威王懂得多。
生3: 即使是田忌的马强, 他也不敢赢齐威王, 因为古时候谁也不敢超过国王。
生4: 当然是田忌赢。如果是齐威王赢, 那故事就落入俗套, 没有必要写了。
生5: 即使有必要写, 题目也不会叫《田忌赛马》。
师: 到底是谁会赢呢? 请到书中一看究竟。
这一案例中的课堂效果看起来是很精彩, 学生发言很踊跃, 但真实的课堂应该是这样吗? 学生在课前应该都对课文进行了预习, 读过了课文。那么, 如果学生读过了课文, 只要是读过了一遍, 这样的猜测还有必要吗? 学生明白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后, 他们感兴趣的就不只在故事的表层内容上了, 教师也没有必要再对这样表层的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进行无谓的探讨了。
三、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面对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教师应该怎样改进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指导:
1. 把握好课堂, 防止学生在阅读中迷失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 是新课程指导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 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的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问题分散精力。有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形式上热热闹闹, 内容上乱七八糟, 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 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作为语文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克服过分强调“独特体验”而忽视价值取向的倾向; 努力克服过分追求“花样翻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 与学生针对“这位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边钓鱼”这个问题讨论了半节课的时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因为那老翁喜欢吃鱼”、“我认为他家里穷, 没什么吃的”、“我想那老翁钓鱼是要去卖的”等, 显然这位教师在课中组织学生讨论了无关课文主旨的问题。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捕捉有效信息、整合生成资源的课堂创造智慧, 分清文本信息资源的重要与次要, 有用与无用。在《江雪》这篇课文中, 教师应当结合柳宗元的生平来引导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探讨。在众多繁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 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契机, 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防止他们在个性化阅读中迷失。
2. 个性化阅读要基于文本, 注意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价值引导应是围绕文本的阅读理解进行的, 要基于文本的内涵。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作品中, 不能不着边际, 胡猜乱想。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 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课文以后, 你最喜欢文中的谁, 为什么?”这样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们各抒己见: “我不喜欢三打白骨精里的孙悟空, 他太听师父的话, 打白骨精才那么费劲。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 什么都不怕, 那才叫酷。”这样的个性化阅读, 独特性感受已经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此时的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感悟而给予不恰当的赏识, 也不必因为其不正确而加以批评, 而应当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白骨精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如“白骨精动脑筋是干什么的?”“白骨精不泄气是做好事还是干坏事呢?”通过设问让学生从目的、手段、结果等方面去全面认识白骨精的本质,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辨是非, 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向正确的方向, 对课文的理解就达到了新的深度。
3. 注重学生的感悟,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 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 允许他们有不同的阅读理解, 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的是富有创意的学生, 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 反对重讲轻读, 重视自读自悟, 主张学生自我解读, 读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读书贵思, 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从敏捷、灵活、深刻、独创等方面努力。“阅读所得和教育成果不在于教师讲出多少, 而在于学生得到多少, 悟出多少。因为教师讲得再多, 也还是教师的, 学生不过是理解了。而学生悟的哪怕是再少也是学生自己的, 是阅读的收获。”[3]如前文《钱学森》一文的教学案例中, 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感悟, 虽然这种感悟有理解上的错误, 但教师不应该在此时把学生的感悟以严厉的态度否决掉, 而应当进行合理的点拨, 这对于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感悟课文情感是很好的机会,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 也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有了更好的提升。对文本的阅读, 不同的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 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表明学生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这种独特感悟。语文课上, “任何理念, 都是为学生发展的利益服务的, 我们评判一堂课的优劣得失, 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利益。”[4]当然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对语文文本意义的阐释必须基于文本, 基于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4. 认真研读文本, 以更好地驾驭课堂
读懂文本是驾驭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他对文本的解读、文本把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成败。教师对教材的准确定位, 是确立一篇课文在语文素养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学习目标的首要环节。如果教师对课文缺乏整体理解, 缺乏深度的把握, 就不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因此, 教师要下工夫研究文本, 在整体中把握语言意义, 并把握学生与教材的联系点, 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能有的不同反应做些预测, 并做好准备, 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也就不会出现前文中教师在学生的“狂轰滥炸”下不知所措, 被动应招, 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情况。教师研读文本应当是成就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好文章是靠读出来的, 而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读得越多, 感悟就越多、越深刻。那么, 在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中, 即便是出现了“跑题”, 教师仍然能泰然自若地把学生引领进文本。同样, 真正研读过课文的教师,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会一味地追求表面形式, 而更注重为有效理解文本服务, 使教学过程踏实而真切, 使学生学有所获。
5. 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有效思维, 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刺激、调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通过创设情境, 巧妙地抛出问题, 让学生的内部知识、经验条件与外部新知识进行结合, 从而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动向, 唤醒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当考虑充分融会课本内容, 把握学习目标, 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把他们的有效思维开发出来。“研究发现, 教师将提问作为师生对话和展开讨论的必要部分, 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5]当然, 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当注意问题的质量,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所了解和估计, 力求提出的问题清楚明了且能调动起学生的有效思维并参与进去。如前文中教师提出的“推想故事结果———田忌、齐威王赛马谁会赢”这样的问题并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有效思维, 因为学生在预习时就都会知道答案。如果在教学时提出“孙膑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读书, 从字里行间去寻求自己的答案, 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明海, 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144.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385.
[3]王开东.非常语文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30.
[4]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6.
【个性引导】推荐阅读: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12-26
个性化阅读的引导策略07-25
幼儿美术活动中个性化创意思维的教学引导08-01
产业引导07-21
引导措施10-18
任务引导01-18
良性引导01-18
引导关系01-18
引导实施05-09
引导途径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