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保护

2024-09-08

能力保护(共12篇)

能力保护 篇1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幼儿的人身安全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家庭中, 家长是孩子们人身安全的保护者;在校园内, 教师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孩子们安全意识的培养者和监督者。众所周知,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 爱观察的同时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他们总想亲手去触摸、去尝试。对于幼儿来说, 充满好奇心虽然是好事, 但是, 幼儿仅拥有较差的身体协调性和较低的认知性, 不能判断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 并且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 导致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烧烫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不仅严重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还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尽量减少和避免此类意外的发生, 家长和教师应尽好各自的职责, 承担起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 同时也要对幼儿开展安全指导和教育, 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教授生活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热水经常导致幼儿的烫伤, 由于他们不会区分热水和凉水。为了减少此类意外对幼儿的伤害, 教师平时要不断地提醒孩子们相关的生活常识, 使这种安全意识深深铭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如“不要立刻喝杯子上面有热气的水, 因为热水很烫, 要等一等再吹一吹才能喝”, “喝水之前要先用手摸摸杯子的表面, 感到烫手就要等一下才能喝”。另外, 提高幼儿的分析以及判断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 需要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符合他们年龄的生动图片, 易于幼儿识别, 上面有的画着安全事物的标记, 有的画着危险事物提醒他们请勿靠近, 如火、药品、食品和玩具等。这样, 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区分安全和危险事物, 从而使他们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提升幼儿的认知性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 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孩子十分宠爱, 父母对孩子几乎是处处维护, 以至于当孩子独处时不知道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如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是非常危险的;冬天跑步时, 由于寒冷的天气幼儿常将手放进口袋里, 保持这样的姿势如果摔倒就会摔破头, 由于认知不足, 幼儿无法意识到这些是危险动作。为了增强他们的认知性和课堂的生动性, 我们使用了计算机多媒体, 制作了课件, 将孩子熟悉的“喜羊羊”这一动画形象与课件相结合, 生动形象地让幼儿知道了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放在口袋内, 如果摔倒了, 手还放在口袋内, 就会像懒羊羊一样摔伤脸。相反, 如果像喜羊羊一样用手撑住地, 就不会摔伤脸。通过多媒体, 我们还教授了孩子们正确滑滑梯的方法以及让他们了解那些危险姿势的危害, 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性。

三鼓励家长和幼儿园配合, 一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尽管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 很少有时间能陪着孩子,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现在和未来。所以, 家长和幼儿园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教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家长这一教育资源, 通过家长来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让幼儿更容易地区分安全与不安全事情。如在家长开放日时, 可以调动家长们与孩子展开互动, 并与孩子们分组做游戏, 学校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提供安全方面的视频或请专业人员来做现场讲座, 如如何防火、地震时的正确躲避方法等。如此能够丰富家长们对幼儿的安全培养的理解, 从而也更易于幼儿园开展相关的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及教育。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教师持之以恒, 真正使幼儿拥有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最终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拥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而拥有耀眼的未来, 创造出人生中的无限可能。

能力保护 篇2

[内容提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作为青少年,在人生漫长的成长历程中,首先就要学会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以家庭教育为主对现代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家长们应改变过度保护观念,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结合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第四家庭与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字]自我保护能力家庭教育灌输实践锻炼安全防御思想基础应变能力萌芽状态任重道远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 ,它有助于孩子尽快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然而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 ,寸步不离地保护孩子,唯恐孩子“闯祸”或遭遇不测。但世事总是不尽人意,有些情况的发生却是家长无法预测的,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那么,在家庭教育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1

首先,应改变过度保护观念,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自我保护能力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展和提高,健康和安全不能靠被动地等待,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我们大人应改变“以保代教”的观念,即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应该多给孩子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教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摸,爬,滚,打中锻练自已,学会保护自已,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为孩子的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包办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适宜地,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他们早知道一些应该防范的危险隐患,不能在危险一触即发时才愰然大悟或者唠唠叨叨,要让孩子真正懂得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给他们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让孩子们接受了正规的幼儿园学习:学习排队,学习分享,学习合作,学习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识以及遇到紧急危险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现在的孩子别看年纪小,一些日常急救电话倒背如流,父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也是耳熟能详,所有这些力所能及的自我保护措施都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我有时很佩服我儿子,他的法制道德观念比我还强,“不准闯红灯”“不能说脏话”“不要乱扔水果皮”„„这一切应该源于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正确的媒体广告宣传吧。

其次,结合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孩子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危险无处不在:用电,电子产品的使用,食品的饮用,住高楼,上英特网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家长,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很忙碌,但也并不能放松对孩子们进行安全的教育和督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只需要一点点时间,一点点耐心的关爱提醒,一个个文明的行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防御的堡垒。比如:周末去超市为家人挑选食物,当看到心仪的物品时,先要查看保质期及饮食说明;购完物品要排队付款;遇到小麻烦要采取文明的合法的方式予以解决问题;为孩子挑选玩具,回到家,小心的打开包装,先阅读一下使用说明再进行拆装可以大大节省时间;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等一些日常良好行为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让生活的规范合理化,来改变孩子们的不良陋习,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再次,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肯定可以学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本领。学习不光光是书本知识,平时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都可以是学习的好范本。在书本中,我们学到的是一些中规中矩的道理与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矛盾与危险都将变成现实的障碍,我们平时也常给孩子购买一些有思考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杂志给孩子阅读,他在书中学到了不少解决问题和保护自已的方法和做法。有时遇到周围熟悉的人发生了困难或危险时,也会在家讨论一番,让他发表自已的看法及处理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起得出一个最好的结论。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自已的分析判断,也越来越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吃点苦,受点痛,让孩子茁壮成长起来,对于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安全事例,可以随机进行教育,在给孩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把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最后,家庭与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现在入学了,在学校不光受到老师的科学知识教育,同时也受到老师极大的安全保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日常的安全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任重道远,单单依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来引导孩子成为很好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把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家里的电器,器械等,并提醒家长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在家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

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熟。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安全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非常长久且艰巨的任务,做为我们家长必须细心,耐心地引导、支持孩子,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加安全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孩子安全知识,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知道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已,这才是真正了“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自我保护起来!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卢勤 著 漓江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与健康;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89—001

我们应从孩子幼年起就坚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并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自我保护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大量增加,又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

(二)幼儿自身的特点

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們喜欢东奔西窜,样样都想试探一下,由于幼儿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三)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目前,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工作,许多教师绷紧了神经,生怕孩子出一点事故,这实际上也把对儿童安全教育变成了教师对幼儿的“安全保护”。

不仅如此,家长的过分包办,让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幼儿发展不利的因素,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就可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如尽量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或让孩子呆在家里与板凳、电视为伍。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

二、教育的措施

(一)了解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我们通过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吃饭时会自己把骨头吐出来。家长还应多创设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孩子知道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再小口、小口地喝。这样就不会被烫着等。这样,逐渐使法子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1加强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难以碰伤,家长总觉得侥幸。其实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平时,家长和老师应率先做榜样,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如春天可带孩子去野营;冬天可带孩子跑步、打球和跳绳。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2在游戏中渗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老师教育幼儿的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因此常在游戏中产生碰撞现象。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不能只顾自己,还应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迅速躲闪。可以让幼儿玩“抢椅子”、“大风和树叶”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躲闪能力。

在活动区,还可以开设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上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各种游戏中,我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3通过事例进行教育。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如有个幼儿玩门时手被夹了,其他的孩子说:“以后不可以玩门了。”以后幼儿由玩门而引起受伤的机率可能会减少。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会使幼儿认为只要一开门、关门就会被夹到手。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事事需要成人的帮忙。这时,教师就要请受伤的幼儿上来,示范正确的开关门动作,并让幼儿亲自实践。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并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和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

4开展各种安全演习或讲座。为了让孩子们适应自然与社会,避免地震、火灾等灾难中因不懂自护自救常识而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我们邀请一些相关人士来给幼儿做演习和讲座,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护自救知识。如最近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消防演习活动。老师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一直引导幼儿遇到火灾该怎么办?与幼儿一起讨论急救的方法。并且选在幼儿不知情况的条件下,拉响警报,幼儿有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反映特别快,急忙拿起湿毛巾捂住嘴巴往外跑。消防员在幼儿面前表扬救火等。幼儿通过此次活动,对火警的印象很深,我觉得要是真遇上火灾,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一定会有很好的表现的。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一致

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培养孩 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也责无旁贷。如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学生创新能力的保护与培养 篇4

1.创设情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提问题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不会提问题就不会创造, 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提问题开始的。因此, 教师在问题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问题教学设计, 善于创设物理情景, 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中, 激活储存知识, 产生质疑, 提出一个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来。

2.拓展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猜想与假设, 在猜想与假设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凭借想象, 创造性地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在问题猜想与假设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 创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学术气氛,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如, 对提出的“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可提出几个猜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

3.实验设计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保护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实验成功的结果, 没有挖掘物理实验探究创新教学的功能,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事实上, 在教材中或在教师设计的实验中, 往往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或由粗糙到精细的创新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渗透和运用了一些创新的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因此, 在某些实验设计中,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4.注重实验过程, 增加创新体验, 在实验过程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过程, 是学生亲手体会操作的过程, 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注意, 往往会有许多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出现, 甚至有些现象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例如,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时, 有的同学不小心把电压表串联, 连接该电路后, 学生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教师在这个时候应鼓励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如果再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自己解决它, 就更完美了, 同时组织其他同学也加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在思考中, 学生发现此电路中电流比较小, 因为电压表一定存在相当大的阻力, 阻碍了电流,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阻创造了条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 更有益于学生开放思维, 进一步思考解释。通过此现象, 使学生认识到, 电压表只有并联在小灯泡两端才能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科学分析数据, 得出创新性结论,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得出的实验数据中, 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信息, 通过信息分析, 可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例如, 有的同学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三次实验得出的电阻数据不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通过分析, 很快会得出导体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6.认真评估, 寻找问题, 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对自己的探究工作进行分析, 思考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 哪些问题还不十分清楚, 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操作中有什么失误, 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哪些问题还应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思考, 甚至要进行实验验证。评估过程, 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性发现过程。平时, 实验探究的评估过程, 学生往往会忽略, 不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 教师在学生进行评估时, 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督促该环节的顺利完成。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明显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章总则第5条对教育总目的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是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某幼儿鼻子流血了,吓得只会破着嗓子哭叫着:“妈妈,不好了,快来呀,流血了,快……怎么办?”

镜头二:医院里,医生正在给某幼儿看病。原因是某幼儿在家玩积木,无聊间把积木塞进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难而大叫大喊。

诸如此类的镜头在幼儿周围很多很多。这样的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长意识的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人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平时逛街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家长驮着孩子一起过,不教孩子遵守规则。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则行,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会自然习得。

2、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特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如:不随便拨弄各种设备(电线、开头、煤气灶……),也不学习处理一些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果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呢?

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1、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又如:设计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让幼儿扮演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使幼儿了解火的用处、害处及救火的一般常识。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则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我们在班中还设置了“电话亭”,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拔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幼

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2、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运用木偶表演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已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活动中,我创设了“旅游途中幼儿跟父母走失了”的情境,让幼儿分析这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到以下方案:(1)拨打110电话,寻求警言帮助。(2)给家里拨打电话。(3)给父母打手机或BP机。(4)寻找旅游团的标记。可见,孩子已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以自我保护。

3、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通过学习,幼儿知道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面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认识眼睛”“画眼睛”“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这样,既增加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使幼儿获得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四、几点建设

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西文国家的精华我们要不断地吸收且改善。我们要收进美国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2、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动的基础。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幼儿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观念,从包办代替到独立实践,从害怕孩子遇到困难到主动教孩子遇难该怎么办,邀请专家给家长举办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认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让幼儿充分活动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

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6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弱,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张贴安全标识,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因素,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安全因素,仅仅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危险事物存在于幼儿身边。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挖掘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

教育环境 互动 自我保护 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6岁的幼儿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善,对生活中的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无法预见行为后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园应适时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积累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

一、在教育环境中体现幼儿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的环境应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张贴安全标识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张贴安全标识,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适当的位置张贴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走廊内不要打闹、上厕所按脚印排队、不攀爬楼梯、不爬窗户和阳台、小心触电、不要把剪刀对准他人或者自己等安全提示图片。

(二)建立安全常识角

在班级建立“安全常识角”,是幼儿了解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或结合当今社会频发的安全事故,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图文或影像资料,让幼儿在阅读、分享与交流中了解安全常识。

例如地震频发期间,我园大班利用安全常识角,为幼儿提供有关地震方面的图文及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等。

(三)设置安全宣传板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安全宣传板”,将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环境中。“宣传板”上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例如选择交通安全、雷雨天气、户外游戏、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火灾、地震等方面。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幼儿一同了解“宣传板”上的安全常识,帮助幼儿加深对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识的理解,积累安全自护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在日常的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因素,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就餐后,需要把自己的羹匙放到指定位置。可是,有些幼儿常常愿意将羹匙放进嘴里叼着,边走边玩,很危险。教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并提醒小朋友不要将羹匙放在嘴里,边走边玩,容易划伤其他小朋友,如果跌倒,有可能会触伤自己的口腔或咽喉等。再如一次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在相互嬉闹和奔跑时,不能及时躲闪周围的“障碍物”,很容易发生跌倒或相互碰撞现象。这时,教师没有简单制止,而是采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我是小司机”游戏的方式,教会幼儿怎样控制和协调自己的动作,学会躲闪周围的障碍物。

三、开展以“幼儿自我保护”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安全因素,仅仅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危险事物存在于幼儿身边。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挖掘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前不久,我市一处居民楼发生火灾,大班孩子听说之后稍有议论,说的最多的是:“着火可吓人了!楼房都能烧黑!人也会受伤!”从他们惊讶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开始关注“火灾”。 为此,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以“远离火灾”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火灾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火灾,着火了应该怎么办等相关安全常识。

四、创设突发火灾、地震、拥挤等事件的情景环境,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6岁的幼儿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突发地震、火灾、拥挤等事件模拟演练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自护、自救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地震来了”安全模拟演练中,教育幼儿地震发生时不要慌张,12秒内,可以暂时躲在坚固的床或桌子底下,也可以躲在狭小的空间。12秒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撤离,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等。

五、家园合作,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将幼儿自我保护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使每一位家长都能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合作、互动的方式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形成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园大班针对目前交通安全现状,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开展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各班教师根据文明乘车、交通安全我知道、我是安全小卫士、小小安全排查员等系列活动的目标要求,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观察、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幼儿一起收集交通安全标识,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和幼儿共同建立良好的交通规则意识等。

能力保护 篇7

1 国家级保护区的现状与问题

这5个保护区的成立大都有20年以上的历史。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基本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基础设施齐全,而且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有了较好的办公、交通、住房等条件;人员数量比较充实;保护区的日常维护较好,没有发生大的破坏保护区的事故发生;与社区关系较好,共建共管有许多很好的典型与成功的事例;背景调查、研究的深度虽然不平衡,但都有了基本的调查资料等。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保护区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还不能适应国家级保护区发展的要求;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平衡,硬件较好,但软件不适应;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科普能力、监测能力设施相差较多;新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经费还有许多困难等。这里仅就进一步提高科普与监测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2 增强保护区科普与监测能力,提高保护区科技水平

这些国家级保护区的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继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应特别强调要增强科普与监测能力的建设,提高保护区的科技水平。作为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对如何提高保护区的科技水平,可以做出规划,自上而下提出要求,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组织工作。关于这个问题,王献溥等[1]曾提出当前保护区的建设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有一定道理的。

2.1 编绘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图或者植被类型图

一幅准确的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图或者植被类型图是保护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背景资料,而其动态变化则应是保护区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生态类型图或者植被图可以比较全面与从整体上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当然,生态类型图或者植被图的动态监测不是1年或者2年监测一次,而是5年或者10年监测一次就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来说,10年监测一次也许是合适的。我们考察的江西5个国家级保护区大都有20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进行一次生态类型图或者植被图的编绘是必要的。但是,这些保护区的面积都比较大,而且地形复杂,进行一次植被调查有很多困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资料区分植被类型绘制植被图是比较成熟的。早在1991年,陈桂琛等[2]使用了MSS、以及青海湖环湖部份地区的TM和彩红外航片,对湖区沙生植被进行了研究,划分了植物群落类型。在1999年,袁金国[3]对长春净月潭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后也指出,利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指数进行植被类型的识别,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当然,应用遥感技术与遥感资料绘制植被类型图或者生态系统类型图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专门的训练。所以,有关部门组织保护区进行一次相关培训是必要的。

2.2 建立固定的观测样地十分必要

长期的动态监测,监测保护区植物、土壤、微生物等组成成分的变化,不可能在整个保护区进行,必须选择几个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样地,在这些样地上进行。至于样地的大小、样地的类型、样地的位置,应根据不同保护区的特点来确定。对一个保护区来说,对不同的植被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样地。这里所谓不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指群系为代表。如在井冈山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的苦槠林、钩栗林、鹿角栲林等以及竹林中代表群系。有的保护区,山比较高,在山顶有草地,同样要建立有长期观测样地以进行草地的动态观测,如在武夷山山顶有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草地。对一个保护区来说,这种固定的样地不可能太多,一般来说,四五个足矣。至于选择哪几个群系作为一个保护区的代表,这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十分慎重的确定。因为这样的样地一旦建立,就将长期保存下去,而不可能经常变化。目前,我们考察的5个保护区都还没有建立这样的观测样地,所以也不可能进行我们需要的动态监测。

2.3 绘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并进行定期监测

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的途径[4],是珍稀濒危物种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在自然保护区,因为珍稀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所以这些珍稀濒危物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我们考察的保护区,就有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在井冈山保护区,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植物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等,在九连山保护区;属于199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1种[5]。可是这些珍稀濒危的物种究竟有多少?分布在什么地方?能不能自然繁殖和更新?多年来变化如何?多年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其变化有没有影响?如何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很好研究。就珍稀濒危植物种而言,我们除进行上述研究外,绘制不同珍稀濒危植物种的空间分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建立保护区的科普体系

科普是保护区的重要任务。通过科普,提高人们对保护区的认识;通过科普,普及有关植物、动物以及生态环境有关的知识和保护的认识。而做好科普,要应用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和手段。一个好的科普展览馆和知识领域全面、科学素养较高、善于表达的讲解员是开展好科普的两个重要条件。科普展览馆建立在保护区内是比较合适的,它应是保护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展览馆,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尽可能创造一个互动机会。在展览馆内,要尽可能收集各方面的标本和实物,如保护区内植物、动物、土壤、岩石和矿物。我们考察的几个保护区,有的保护区有比较简单的展览馆,有的有植物标本,有的有动物标本,有的没有。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引起有关方面更多的重视。

2.5 充实保护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要监测,就要有监测仪器与设备。比如观测气象条件,就要有相应的温度计、量雨桶等,观测土壤条件,也需要相应的采样设备与测定仪器。就是最基本的植物调查,也要有测绳、尺子、剪刀、标本夹子、吸水纸等。而这些很简单的设备,一些保护区也不是很齐全。笔者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关注我们的保护区在一些最基本的监测设备和仪器方面的建设。其实,这些东西并不需要很多的投资,但却是十分有用的。目前,笔者建议在保护区的保护站设立一个气象观测哨。这样一个观测哨就按照要求观测温度、降水的变化,它不需要很贵重的仪器,但是资料却十分有用。而每个保护区建立4~5个观测哨就可以。

总之,根据笔者对江西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继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应特别强调要增强科普与监测能力的建设,提高保护区的科技水平。实现保护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至于对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的要求,笔者认为不可能要求很高。认为“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6]。或者说“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7]。笔者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合适的。这里面有一个保护区的定位问题,由此看来,保护区,包括国家级保护区,在目前我国情况下,其主要职责应该是管护、科普、监测和一定的研究,过分强调研究是不现实的。

摘要:通过对江西武夷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认为: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基本建设比较完善,基础设施齐全,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有了较好的办公等条件;人员数量比较充实;保护区的日常维护较好,没有发生大的破坏保护区的事故发生;与社区关系较好,共建共管有许多很好的典型与成功的事例;有了基本的调查资料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保护区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还不能适应国家级保护区发展的要求;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平衡,硬件较好,但软件不适应;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科普能力、监测能力设施相差较多;新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经费还有许多困难等。建议要在增强保护区科普与监测能力,提高保护区科技水平上努力,目前可以从编绘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图或者植被类型图、建立固定的观测样地、绘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并进行定期监测、建立保护区的科普体系、充实保护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等方面开始。

关键词:江西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桃红岭保护区,鄱阳湖保护区,九连山保护区,井冈山保护区,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论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向质量阶段发展[J].野生动物杂志,2007,28(6):27-32.

[2]陈桂琛,彭敏,赵京.青海湖地区沙生植被遥感解译及其保护[J].中国沙漠,1991,11(3):44-48.

[3]袁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抖学版,1999,23(2):274-277.

[4]蒋明康,王智,秦卫华,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成效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4):35-38.

[5]刘信中,肖中优,马建华.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6]卢小冬,陈发星,李超荣.提高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5):81.

能力保护 篇8

第十二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案, 并决定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之前的环境保护法相比, 新环保的内容上做了哪些改变呢?

(一) 立法理念提升

当前环境保护法引入了生态文明理念,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及责任和机制, 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将污染责任和生态损害责任代替了以往用污染者金钱购买责任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重大环境污染, 轻生态保护的原则, 并且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发展从传统的先污染再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方式转成了提前防御模式, 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都有明显的提升, 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 环境意识得到重视

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想要让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首先就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新环境保护法第九条内容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新闻媒体均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 推动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而且还正式规定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我国法定环境日。这些内容的制定均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教育, 并对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进行培育。这些与旧的环境保护法来说有了很大的改观。通过教育与科技手段的投入, 相信我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通过意识的转变, 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三) 监管模式转型

旧的环境保护法主要是对点源的污染监管模式, 那时候国家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经济建设中, 导致对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成熟稳定, 当前的环境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工业性与社会性的排放等, 环境污染方面问题相当严重。而新的环境保护法中, 监管模式的重心就由点源控制模式转变成了联动的、协同互助模式, 并进行了相应的责任分配。新环境保护法对会影响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或者地区开发规划等都进行了环境评估, 由旧的单一的评估对象发展成跨区域跨地区的联防联控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往仅仅重视对工业的防治, 而现在对工业对农业等各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防治工作, 都表明新的环境保护法监管模式的转变。

(四) 环境执法由软到硬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加剧, 这主要体现在以前的环境保护法的执法软弱原因。执法上的无力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环境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过程中, 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时, 没有相关强硬手段可以实施, 执法过程中无权行使权力。另一方面, 能强硬实施的相关部门, 由于不重视或者执法不严导致最后执法不到位, 或者不行使执法权力。

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就对这方面进行了优化和修改, 授予了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监督部门等一定的执法权力, 比如对违法排污设备的查封、扣押,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无法可依, 无权可使的问题。也规定了相关部门可共同监管, 对违法的企业可行使多方面的限制和处罚等执法手段, 比如对供水电、信用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也进行了监督, 对这些部门不依法行使权力或者有强权不尽责、消极履职都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这样一来, 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有法可依有权可使, 同时对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让其规范严格执法, 促进他们积极处理环境问题, 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五) 公众权利得到确认

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内容, 这也体现了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体现民主化, 体现对社会公众力量的重视。新环境保护法的第53条、54条与55条都提出了相关规定。规定了针对企业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详细范围、污染防治信息、生态的破坏、保护与修复等信息。而在新环境保护法第58条规定中, 体现了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内容, 内容规定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且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 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关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从这项规定中可看出, 新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重视度, 也充分体现了新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力量的重视, 通过公众力量来监督和发现新环境违法行为。这样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由于执法部门的人力等不足原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的进一步加剧。通过给予公众一定的权利, 通过公众的群体力量, 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六) 法律责任得到强化

新的环境保护法的主要责任主体有三类,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中介机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新的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处罚标准, 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企业处罚金大幅度提升, 让处罚与违法行为与实际相符合, 而对于处罚金也从次数转为了按日处罚的形式, 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处罚结果, 如果违法单位一天不进行整改, 就要按日进行提交处罚金。同时新的环境保护法中体现了对于环境损害侵权责任的赔偿问题和环境赔偿的诉讼时效的内容, 在新环境保护法第64条规定承担环境损害侵权责任的范围不再局限与环境污染, 而第66条规定将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这直接体现了违法单位对环境污染要承担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旧的环境保护法中, 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仅用一定金钱的处罚, 这对于某些“财大气粗”的单位来说, 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损失, 甚至他们宁愿给予一定金额来换取眼前利益, 不顾后果。而新的环境保护法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对于那些违法单位, 规定对其可行使行政拘留的强硬手段与措施, 比如建设项目的停建、停止排污、财产处罚、人身处罚等方式。另外新的环境保护法第65条确立了环境连带责任, 改变以往环境社会运营机构不承担违法责任的现象, 同时新的环境保护法对行政执法责任人也规定了引咎辞职机制, 让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严格认真执法。由此可见, 新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得到了强化, 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单位与个人, 用法律手段来督促环境保护工作行政执行机构, 从而到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环境保护法的发展与影响

(一) 从经济发展源头上控制, 让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纳入

新环境保护法的第四条只针对环境保护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采取有利的措施来有效的保护环境, 但是却没有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各部门利益的冲突导致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无法实施,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 这与很多地方要在短期内出成绩, 要快速出成绩相冲突, 导致这项工作不能很好实施, 如果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则有利于长期利益与全局利益。

(二) 实施从经济发展的源头到末端的全程控制

新环境保护法中有项目影响环境做一些处罚措施, 从源头上来控制由于发展需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但是要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就要从经济发展的源头到末端全程控制, 从比如享受出口退税的双高产品, 仍在加工贸易, 这种双高产品存在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对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 把控制环境质量当做控制目标

由于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 我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发展与突破, 忽略了环境问题, 而对我国来说, 一直以来就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存在, 为了经济增长, 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与措施缺少, 而新环境保护法中第16条提出: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控制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条规定直接将环境质量作为控制目标, 结合我国现有情况, 做出的调整。要建立真正统筹与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 就要从控制环境质量抓起, 减少和控制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业绩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但是控制环境质量要有一定度, 要确保政府在保护环境过程中规范、公正的执法, 减少因政府公关或贿赂带来的执法不严或者放任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行为。

(四) 环境制度与相关公共制度衔接

相关公共制度是指国家的其他政策, 比如经济、社会、政治政策等, 环境保护法要落地执行就要和这些相关的公共制度衔接, 避免造成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缺位, 避免加剧矛盾。比如在地区发展建设项目中, 如果地区经济与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治理规划等不进行衔接, 最终导致要么地区发展建设项目暂停, 要么导致环境牺牲, 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制度是约束, 但是更多的是发展, 环境保护要想长远的发展, 就要与相关公共制度衔接, 让环境保护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五) 逐步提高健康水平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

以前我国民众追求的是温饱问题,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民众的需求已经转向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问题。民众的需求得到实现, 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品质, 提高幸福指数, 这也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 实现最终生态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法律实效

保护法是我国历史上最全面、最严格的环境基础法, 做出了很多举措, 比如增加了对企业监管的信用评价制度, 增加了越级举报、引咎辞职制度, 增加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与公益诉讼制度, 增加了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执法手段等等。但是实际上, 环境保护法的法律实效如何呢?有人质疑有人欣喜, 对于环境保护法法律实施效果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 环境保护工作部门能力不足

我国环保部门机构主要是中央与升级的力量比较强大, 也有专业的环境行政人才, 专业性较强, 但是在往下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中力量却相对比较薄弱, 甚至许多地方乡镇根本没有执法力量, 人力、物力缺乏, 甚至不能保障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 这种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结构直接体现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能力不足问题。要想环境保护真正落实到地方中, 就不能只有制度没有落实行为。而民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与环保专业色彩的提升, 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了相应的要求, 但是, 在实际执法工作中, 很多基层的执法工作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力, 不具备相关的知识,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执法不到位, 或者越位甚至缺位的现象。由此可见, 对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要加强, 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并且不断加强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制度建设, 甚至可以细化到个人,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保护执法部门, 让环境保护法起到真正的效果, 对环境保护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 地方主义阻扰, 强制实施效果差

护法中, 对于执法的严格性和对执法监督的手段都做了进一步的加强, 这些强硬的执法手段就保证了执法的严谨和严格及公正。比如规定了查封权、扣押权、行政拘留, 对执法部门的环境考评体系、引咎辞职制度等都让环境保护管理能有效实施。但是环境保护执行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导致环境保护实施效果差。由于环境保护的执法行为会影响到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业绩和前途, 要实现环境发展, 短期内可能会导致经济影响, 收入下降, 从而影响他们的业绩, 这就是地方主义不愿意强制执法的一个原因, 另外, 环境保护执法要落实到地方中, 势必由地方政府进行人事任命等, 环境保护执法就会被地方政府受压。

要想让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地方中, 就要对地方政府进行环境质量考核, 让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责任, 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相关处罚, 让环境保护政策得到地方支持, 才能保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有效开展。

四、结语

近几年来, 环境保护的话题一直不断涌现, 社会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面对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 只有合理、公平的环保法, 才能让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云, 曹凤中.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的突破与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 2014 (03) .

[2]万劲波, 陈赛.<环境保护法>修订的理性设计和现实选择[J].绿叶, 2011 (08) .

能力保护 篇9

一、营造自由氛围, 使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旺盛, 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这就是数学问题素养的种子.然而, 这颗种子是否能萌芽, 取决于是否有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 许多小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问题, 不敢越雷池半步, 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对问题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 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 二是怕扰乱教学秩序, 所以, 孩子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于是在课堂上就只有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 小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我们要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 想问, 敢说, 想说.只有这样, 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才会有所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 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或者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 上课刚开始, 我让座位号是4的倍数的学生举起右手, 请座位号是6倍数的学生举起左手.这时有学生叫起来:教师, 有几个人左手和右手都举起来了.“是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 趣中生疑, 疑中生思, 使学生很快产生需要学习愿望, 使他们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 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 发现奥秘, 探讨新问题.因此, 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 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 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教材作用, 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 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或练习题,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 在情境中又蕴含着数学信息, 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 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 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 内化信息, 加深理解.

三、教给学生在无疑处设疑的方法和能力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工作中, 有许多常见的天经地义的现象, 但只要我们去留心观察, 不难发现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提不出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 这时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前设疑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新课后, 课中设疑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如, 在教学“周长”一课时, 课前我给学生设疑:“教师能将一张白纸变成一只老鼠, 你们相信吗?”“白纸变老鼠?太稀奇了, 也不太可能吧!”“不可能!”“会吗?”学生议论着.当我剪出个米老鼠剪影后, 大家都笑了, 觉得挺有趣的也想试一试.等学生也剪完一个米老鼠剪影时, 我便告诉学生:大家沿着米老鼠剪影所剪的这一周就是这个米老鼠剪影的周长.接下来学生自然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这堂课.

课中在探讨测量物体周长方法时, 由于课本介绍硬币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是滚一滚, 所以有个学生得出结论是:圆形的物体都可以通过滚一滚而测量出它的周长.在大家都同意该学生的说法时, 有个学生就站起来说:“我是不太同意这种说法, 可又没有更好的理由说服大家.”于是我稍稍提示:“那你就说说哪个物体它是圆的, 但大家又没办法拿来滚一滚的?”这个学生想了一下说:“我知道了, 我家鱼塘是圆形的, 学生能拿它来滚一滚吗?”别的学生都笑了, 但笑过之后, 马上又问:“那圆形物体我们该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呀?”这样在学生提出诸多问题时, 这节课结束了,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了教室, 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四、教给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敢问”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 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 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 问到要害处, 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 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 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

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 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 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 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等问题.

2. 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

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 却不了解它的作用, 也可以提问, 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有创见地问.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不知道它的作用, 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它, 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有关等问题.如, 学习“三角形不变形、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时, 可以提出为什么它们具有这种特性?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所知道例子有哪些?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

要避免或减少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必要的规则是必须要建立的, 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绝不是靠单纯的清规戒律。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 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到手的东西还想尝一尝……但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发育不够完善, 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一来, 就容易使年幼无知的儿童造成一些意外伤害。

入口关:幼儿喜欢把小物件放在手里, 动不动就喜欢往嘴里放, 加上哭笑无常, 含在嘴里的东西就容易误入食道、气管, 发生意外, 尽量不要让幼儿拿小物体玩。

水火关:不在火源附近耍;不玩打火机、火柴和蜡烛, 以防引起火灾, 让幼儿了解一些自救知识, 不到湖泊附近玩, 如果不幸掉进去, 要抓住能够浮起的物体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生活用品关:把刀子、剪子、针等尖锐或易摔碎的物品放置好, 药品要妥善保管, 内服药、外敖药要分开放, 还要学会辨认药品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

二、培养幼儿保护自我能力的方法

(一) 在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 增强幼儿自我救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 行为缺乏理智, 易受情绪的影响, 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所以, 如果在游戏中融入自我保护内容的学习, 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一次游戏中, 创设“爸爸、妈妈不在家, 倒水时把自己烫伤了”这一问题情境, 让幼儿分析讨论这时候该怎么办。幼儿通过讨论得出以下方法: (1) 拨打110电话, 寻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2) 给父亲和母亲打电话, 告诉他们哪里烫伤了。 (3) 拨打120电话。 (4) 大声喊人找邻居帮助。 (5) 迅速用凉水冲泡受伤处。 (6) 把烫伤的地方涂上些牙膏, 做简单处理。当幼儿了解这些简单的自我救助方法后, 再进行游戏的表演, 幼儿表演起来既投入又认真, 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使幼儿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时不慌不忙, 从容应付。

(二) 通过生活, 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应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而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 知道怎么做对, 怎样做不对。教师及家长还应该随时告诉幼儿要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 加强孩子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教会孩子在进餐或饮水前要试一下碗或杯子的温度, 以免烫伤。过马路时, 要走人行道, 注意来往的车辆;吃饭时不嬉笑打闹, 可避免气管进异物;食物残渣塞在牙缝里, 或鱼刺哽在喉咙里等, 应及时告诉家长,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平时要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尽量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因为家长每替孩子做一件事情, 就会让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 失去了一次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

2.提高幼儿灵活的应变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受到危险, 或可能发生危险时的处理能力及预感, 是其应变能力的具体表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骼不断钙化, 但全身的骨骼肌肉还比较嫩弱, 造成他们的灵感性和协调性较差。同时, 行为受情绪支配, 对新鲜的、神秘的、奇怪的事物都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作为一名幼儿家长, 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孩子自己处理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的能力。如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或遇到苦难时, 向父母或其他人求助;生病时, 拿一条湿毛巾叠好放在前额上;摔倒时, 尽可能地用双手撑地不要让头部先着地, 以免发意外。

(三) 做好家长工作, 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大影响源, 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完成, 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 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保知识, 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和协助,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功亏一篑。因为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 往往回到家中就改变了。如吃饭、穿衣服等, 家长往往嫌麻烦, 为了节省时间而代之。所以, 为了使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提高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需要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例如, 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等, 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 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点。

(四) 加强体育锻炼, 是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

不少幼儿家长, 由于孩子年龄小, 总怕孩子发生意外, 所以就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 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 甚至连走路的机会都不给孩子, 总是抱着来抱着去, 造成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差。尤其是一些胆小体弱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易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情况, 而那些平时比较活泼好动、调皮健壮的孩子则不易发生类似的情况, 原因就在于前者由于平时活动量少致使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很差, 遇到情况反应也慢, 缺乏灵活性, 而后者由于好动、反应快, 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能够采取应急措施, 因此, 受意外伤害少, 可见, 增强孩子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能力保护 篇11

保护与帮助是教学辅助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的技能。体育教师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眼”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和总结,积累属于自己的保护与帮助能力。首先要看书,看书上对于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是怎么描述的,通过书本的描述来模仿保护与帮助的动作。其次是通过视频、公开课、示范课,观察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的。在观察中善于发现快捷有效的保护与帮助为我所用,吸取他人的不足,引以为戒,在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问”

“看”是通过肉眼从文字中学习,从实践中观察。除了“看”还需要第二步“问”,在“问”中理解保护与帮助的要领。例如教科书中前滚翻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实践中不一定能符合教学的要求,书上只写:“保护者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但在实践中学生低头不及时,需要教师在保护与帮助时一只手助其低头。因此,通过“问”可以了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解决,将保护与帮助做得更有效,培养自身保护与帮助的能力。保护与帮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动作的掌握进程而改变,一些教师通过反复实践,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如双杠的前滚翻成分腿坐,有教师就通过站在双杆内用背部来完成保护与帮助。这些方法都需要教师在不断地问询和请教中获得。

三、“思”

在“看”和“问”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很多教师的保护与帮助能力都是“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思考加以判断,在实践中观察,在反复教学中分析,以此形成适当的保护与帮助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保护与帮助都适合每一位学生,都符合每一个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前滚翻的保护与帮助,书上讲:“保护者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实践中对于低头团身较好但滚动力不足的学生比较适用,利用在背部助力有助于学生前滚翻后起立。但是,学生如果低头不及时,团身不够,再在其背部加力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提炼出适合自己教学的保护与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勤于思考,而不仅仅只会“拿来主义”,更要学会消化、吸收和创新。如此,教师的保护与帮助能力会慢慢的从外化到内化。

四、“动”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保护与帮助能力,就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炼,这就需要教师完成第四步即动手练习。例如分腿腾跃横箱的保护帮助为:“保护者站在练习者落地点一侧,一手扶腹,另一手扶背。保护者正面两脚前后开立,手握练习者两上臂,顺势上提,同时前腿随练习者落地而后退。”从文字表述中不难发现,该保护帮助需要教师动作的配合,而且时机要把握妥当,尤其是在最后还要随着练习者落地而后退。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保护与帮助能力,而熟练的技能只能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掌握。除了对保护与帮助的实践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动作技能本身的练习,在练习中体会动作的难点、重点,再安排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如上所述,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如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一样,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得以熟练、完善、积累、提高。

总之,要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前两步“看”、“问”从外界获得的经验,再通过后两步 “思”、“动”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能力。保护与帮助是一项实践性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吸取和内化才能建立、完善、提高自己的保护与帮助能力。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12

一、有意教育

1. 通过游戏进行教育。

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们则通过游戏《小动物找家》《我的家》《我爱幼儿园》等活动, 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 应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 并让他们想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通过游戏教育幼儿, 不但能使他们情绪高昂, 主动地参与游戏, 而且能使他们在积极交流、讨论的氛围中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

2. 开展安全主题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能较好地接受, 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因此, 我们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安全教育的基点,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生成了一系列活动。如安全主题活动。 (1) 寻找危险处, 并设计、制作各种安全标记等。即组织和引导幼儿找出幼儿园中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贴上标记, 以提醒全园幼儿在活动中注意, 并由认识这些标记延伸到认识交通标记, 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 绿灯行, 要留意危险标记等等; (2) 利用角色游戏《我是小小驾驶员》让幼儿懂得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 开展演练活动。如地震演练、防火演练等, 让幼儿掌握一些安全应急方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加强体育训练, 增强幼儿肌体的协调能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 而运动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他们的平衡能力、动作的灵活性还有所欠缺。为此, 教师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合理地设计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 则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老狼老狼几点了》《小狗乖乖》《解放军炸敌堡》等体育游戏活动, 其中囊括了跑、跳、爬、钻、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训练。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使其动作灵活、协调, 避免跌伤、撞伤、扭伤, 最终养成自我保护能力。

二、随机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抓住这些机会, 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 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幼儿正确有序地穿脱衣服、系鞋带、进餐时不嘻笑打闹等;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加以引导教育;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使他们从中获得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避免伤害, 学会自我保护。教师可利用一些突发、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一位小朋友突然流鼻血了, 我们便开展了“我流鼻血该怎么办”的讨论, 幼儿们都能积极参与, 踊跃发表意见。通过讨论, 幼儿们得出如下答案:1.告诉老师某某流鼻血了;2.用纸塞住鼻孔并用凉水拍额头;3.找医生看;4.打电话给爸爸妈妈;5.去寝室休息。这说明幼儿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 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三、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使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我们成立了“小小安全检查队”, 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幼儿园内寝室、厕所、操场、活动室等地方, 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则要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 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并让其改正。“检查员”不但要检查别人, 而且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这样做, 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家园同步教育幼儿

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 对幼儿实施自我保护教育, 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 使家长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以便更加顺利地实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如教师可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 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等。另外, 还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安全自救知识园”, 以提高家长教育幼儿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上一篇:法理视角下一篇:师范院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