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精选9篇)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篇1
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知识产权的创造是保护存在的基础,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据相关统计数据, 制约我国当下产学研一体化的很重要的一个要素便是知识产权的创造系统与保护系统二者间的衔接不畅。现有研究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知识产权, 建立对知识产权的评价体系, 而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协调评价的实证分析尚显不足, 基于此, 本文构建了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以我国31 个地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种能力进行了耦合评价。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机理
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是知识产权的两个子系统, 知识产权的创造产生技术创新成果, 即专利、商标和著作;创新成果经过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和资本化转化为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价值通过申请、授权和维权得到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的保护。简而言之, 知识产权的创造产生技术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 两者缺一不可。因此, 知识产权整体优化的关键在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是否协调。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 是指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系统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两个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 能够产生协同放大效应, 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耦合关系, 如图所示。
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能力耦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了包含5 个二级指标和12 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三、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耦合评价模型
1.耦合度模型
设变量u1为知识产权创造系统的序参量, 变量u2为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序参量, uij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 其值为xij (i=1, 2;j=1, 2......n) 。Aij, Bij是系统序参量的上、下限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对系统有序的功效系数uij可表示为:
式 (1) 中, uij为变量Xij对系统功效贡献的大小。uij (0<uij<1) 反映了各指标达到目标值的满意程度, 当uij趋近于1 时表示最满意。
由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是两个不同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 u1和u2可以通过集成方法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 可采取几何平均法和线性加权和法, 这里采取线性加权和法:
式 (2) 中, u1为子系统对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λij为各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大小根据熵值法予以确定, 如表1 所示。
耦合度的计算要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推广得到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 即:
根据式 (3) , 得到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度函数:
其中, 耦合度值C∈[0, 1]。当C=1 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度最大, 说明两者达到了良性共振耦合。
2.耦合协调度模型
当两个系统的综合序参量的取值都较低且得分相近时, 使用耦合度指标会出现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伪评价结果。因此, 本文构造了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来衡量不同区域两者之间的交互耦合协调程度。其算法可表示为:
其中, 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U1为创造能力的序参量;U2为保护能力的序参量;H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交互耦合协调度。为保证D∈ (0, 1) , 必须使H∈ (0, 1) 。α、β 为待定系数。
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分析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12 年我国31 个地区知识产权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全部数据来源于《2013 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12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13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2013 中国统计年鉴》。
2.结果分析
本文在确定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参数 α、β 时,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同时吸取专家的意见, 赋予 α=0.6, β=0.4, 即综合协调和指数H=0.6U1+0.4U2, 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2 所示。
根据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及区域耦合协调度对比结果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整体来看, 各省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耦合协调度水平普遍较低。31 个省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均值是0.1864 (见表2) , 位于低度协调阶段。
(2) 各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根据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大小可以将我国31 个省市划分为三类: (1) 中度协调类 (0.3≤D<0.6) 。仅包括东部地区的5 个省市, 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对创造能力的激励作用明显, 但是耦合发展水平相对来说仍然较低。 (2) 低度协调类 (0.1≤D<0.3) 。包括东部地区的山东、辽宁、天津、福建、河北、海南;中部地区的全部省市以及除西藏以外的西部省市。表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机制不完善, 保护能力对创造能力的支持不足。 (3) 极度失调类 (0≤D<0.1) 。只有西部地区的西藏省。表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机制都不完善, 两者耦合度很低。
(3) 东中西三大区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递减趋势, 但也有个别省份表现异常。
摘要:论文构建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体系, 运用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了我国31个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耦合协调度普遍较低,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中西三大区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依次递减趋势, 且大部分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发展滞后于创造能力, 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保护能力,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参考文献
[1]单锋.知识产权系统优化论[J].管理世界, 2014, (9) :182-183.
[2]王永初, 王启志.耦合度的新定义及其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 1999, 20 (3) :273-277.
[3]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3) :18-21.
[4]ILLING WORTH V.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6:92-93.
[5]王琦, 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 2008, 28 (2) :145-149.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篇2
《预防校园伤害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竞赛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于()起施行。
A、2002年9月1日; B、2003年1月1日;C、2003年3月1日。
2、中学生小张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学校提供的电池发生爆炸,炸伤了小张。事后查明,小张是在老师指导下操作的,操作并无不当;学校提供的电池系伪劣产品,致使小张受伤。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应否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什么?()
A、不承担,因为学校也不知道电池是伪劣产品; B、不承担,应该由提供电池的厂家或商家承担; C、应该承担,因为电池是学校提供的教学辅助用品。
3、某学校食堂招聘厨师时未进行体检,结果,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的厨师顺利上岗,导致在学校食堂就餐的部分学生患病。请问,学校是否有一定责任?()
A、有责任,因为学校食堂未按有关规定去做; B、没有责任,因为这是厨师的个人行为; C、没有责任,因为这种事很难避免。
4、某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学校领导怕出安全事故,便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协议”,协议规定,只要家长同意学生参加春游,出了事,学校概不负责。请问,万一学生出了事,学校真的不负责吗?()
A、因为是学校把学生领出去的,所以,不论学生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安全事故,学校都要负责;
B、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学校的原因,学校就要承担责任;如果是学生的原因,而学校也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就要由学生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责任;
C、学校不承担责任,因为事先已签定了“安全协议”。
5、陈波上社会课时玩游戏机,被任课老师发现后,当场拿走。课后陈波多次向老师要回,均未果。老师说:“你的游戏机被没收了。”老师的做法侵犯了陈波的()
A、合法财产权B、发展权C、娱乐权
6、初一学生小赵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开有免体证明,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有一次,学校组织班级之间进行长跑接力比赛,小赵所在班级一名选手突然发烧无法参加比赛,小赵主动要求顶替。经班主任同意后,小赵参加了比赛,结果在跑步途中心脏病突发。请问,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A、学校不承担责任,因为是小赵自己主动参加的;
B、学校知道他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却同意他参加,所以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C、学校不承担责任,因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7、初二学生小毛和小丁课间打闹被老师制止,可没多久又打了起来,老师很生气,说:“你们有本事就打,打伤了你们自己负责。”没想到,小毛真的被小丁打成“脾开裂”。请问,此事学校有无责任?()A、学校有一定责任,因为老师在场却没及时制止; B、此事属于学生违反纪律,学校不应负责;
C、此事属意外,学校事先也无法预料,所以学校没有责任,后果应由打人者承担。
8、某中学高一两名学生中午离校到外边饭馆吃饭,并喝了不少白酒,一学生因饮酒过量被送到医院抢救。事后,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尽到管理责任,将学校告上法庭。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你认为学校有责任吗?()
A、有责任,因为学校没有看住学生;
B、有责任,因为此事发生在中午,学生仍旧由学校管理;
C、没有责任,因为学生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应由学生及其监护人负责。
9、某中学组织春游,老师事先已反复讲了注意事项和要遵守的纪律,可高一某学生却对此置若罔闻,攀爬公园内标有“禁止攀登”告示的假山,被摔伤。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你认为此事该谁负责?()A、他自己负责,因为他违反了纪律; B、学校负责,因为老师没看住这个学生; C、学校负责,因为春游是学校组织的。
1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列举了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生了伤害事故,应由谁承担相应责任?()
A、学校; B、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C、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
1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列举了这样的情况: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由此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谁应承担责任?()
A、学校; B、学校和家长; C、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
1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有些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下面哪种情况学校不承担责任?()
A、在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B、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 C、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发生的。
13、“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这句话的表述是否正确?()
A、正确;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1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制定,是为了:()
A、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B、预防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C、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A、法制教育; B、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16、如果因地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因素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是否还要承担法律责任?()A、承担; B、不承担; C、承担一部分。
17、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也有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
A、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B、学生应当自觉避免安全事故;
C、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
18、“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里规定的。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19、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A、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B、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
C、不利于学生安全的行为。
20、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
A、法制教育; B、安全教育;C、青春期教育。
21、1986年4月12日,我国颁布了一部对未成年人成长有重大意义的法律,这就是()。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22、“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是()里规定的。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
23、我国已有很多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一部法律被称为“教育方面的根本法”,它就是(),于()年颁布。
A、教育法,1986; B、义务教育法,1986; C、教育法,1995。
24、小华(15周岁)因抢劫被拘留,学校随即把他开除。法院鉴于他年龄小、又是初犯,依法对他作出免于刑事处罚的宣判。小华为重新上学找了好几所学校,却都被拒之门外。请问,学校的做法()。A不合法; B与法律无关;C合法。
25、“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排在每年3月(),今年是第()个“安全教育日”?
A、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8;B、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日,9; C、31日,8。
26、今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A、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B、大力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校园伤害事故;C、预防校园伤害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7、“自我保护意识”一般应包括:一定的法律知识、对危险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规避意识、()、事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A、遇到危险时的应变能力; B、自救能力;C、求救能力。
28、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脱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单独居住。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
A、14,法律的要求;B、16,法律的要求; C、18,道德行为规范。
29、“网吧”等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不得让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入内,这是()明文规定的。A、未成年人保护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30、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于学生安全事故,学校适用什么原则?()
A、无过错责任B、公平责任C、过错责任31、2002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0多万起,造成10余万人死亡、50多万人受伤。我们中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请问,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
A、道路交通安全法; B、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C、公路法。
32、“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自我保护的重要内容。请问,“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
A、6月26日;B、1月18日;C、10月20日。
33、学校附近有些商店和“网吧”采用记账消费(赊账)的方式引诱未成年学生花钱,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赊账消费”?()
A、要学会拒绝; B、赊账也是一种消费方式,相互帮忙,各取所需; C、这是小事,无所谓。
34、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求适龄的未成年人()。A、必须入学;B、尽可能入学; C、应该入学。
35、我国法律将()列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A、旷课、夜不归宿; B、与老师顶撞; C、不按时完成作业。
36、学校对学生应该承担()。
A、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B、监护的责任;C、教育管理的责任。
37、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致使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其责任应由()。A、学校承担;
B、学校承担一部分;
C、有过错的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承担。
38、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因打闹打急了,老师及时批评并制止了他们。放学后,他们余怒未消,在学校门口又打起来,一学生被打伤。事发后,受伤学生的家长认为学校管理不当,将学校告上法庭。请问,此事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A、应该承担,因为学校没教育好他们;
B、不应承担,这是学生的过错,老师已尽了责任; C、应该承担,因为矛盾是在学校里发生的。
39、初中生小林旷课出校被老师制止,老师把他带回办公室。小林趁老师打水时跑了出来,爬上学校的高墙,在跳墙时造成骨折。小林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负责赔偿。请问,小林家长的想法对吗?()
A、对,因为老师没有看住学生;
B、不对,因为小林违反了纪律,而且他明知跳墙危险却依然去跳,出了事应该由他自己或监护人负责;
C、对,因为小林是在学校受的伤。
40、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
A、仍要承担事故责任;B、不承担事故责任;C、视具体情况而定。
41、周五下午是活动课,同学们在学校操场踢足球。在激烈的比赛中,小军被同学小凡踢伤了膝盖,后来还动了手术,小凡家长负担了手术费。小军家长认为,学校对此也负有责任,要求学校赔偿1万元。你认为这个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A、合理,因为小军是在学校受的伤;
B、不合理,因为这是课外活动时间造成的;
C、不合理,因为体育活动对抗性强,本身就有风险。
42、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应该; B、必须; C、要尽可能。
43、父母让读初二的小力辍学帮家里干活,小力说这样做是违法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做家长的有权让他上学、也有权不让他上学。这种认识对吗?()
A、不对,小力受教育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无权剥夺; B、有道理,家长有这个权力;
C、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让子女入学;中学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有权做主。
44、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去的地方有:()A、“网吧”、营业性舞厅;B、电子游戏厅、“网吧”; C、咖啡厅、卡拉OK厅。
45、小伟(16岁)常常旷课,有时还夜不归宿,可爸爸并不去制止。妈妈说家长如果不去制止,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请问,小伟妈妈的说法对吗?()A、对,法律有这方面的规定; B、不对,这类事不归公安机关管;
C、虽然法律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公安机关仍然会管。
4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父母(监护人)是否应该及时查找或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A、应该,因为这是法律的规定;
B、这毕竟是家庭内部的事,法律管不着; C、因人而异,法律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规定。
47、小勇(14岁)爸爸吸烟,小勇有时也会模仿着吸几口,爸爸也没有制止。小勇爸爸的这种行为()。
A、违反了有关法律; B、不违法;C、属于家庭教育方法问题,不违法;
48、冬冬妈妈早逝,他与爸爸相依为命。爸爸嗜酒如命,又好赌博,无论是喝醉酒或是赌输了钱,都会毒打冬冬。后来,冬冬在老师的帮助下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变更监护人。请问:我国那部法律有关于变更监护人的规定?()A、民法通则; B、教育法;C、刑法。
49、小明父母离异,他随妈妈生活,爸爸每月付给一定的生活费。有一次,小明骑车将他人撞伤,需要赔偿一大笔费用。妈妈拿不出来,便让小明找爸爸要。爸爸说你已归你妈抚养,这笔钱应该她出。请问:小明爸爸的说法对吗?()A、对,因为他已经不是小明的监护人了;
B、不对,爸爸也应该负担一部分,法律有此规定; C、小明毕竟随妈妈生活,这笔钱爸爸可出可不出。
50、小强没考上高中,爸爸打算让他找个工作。17岁时,小强到一家百货店当了售货员。请问:17岁当售货员违法吗?如果他到井下当挖煤工是否违法?()
A、都不违法,因为他已满16周岁;
B、都违法,因为他未满18周岁,还是未成年人; C、他当售货员不违法,让他当井下挖煤工则违法。
51、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在学生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过程中,负监督管理职责,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的机构是()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
52、王明(15岁)患有异体蛋白过敏疾病,不能吃鱼和牛奶,王明和其父母没有把此病告知学校。在一次校外活动中王明吃了学校食堂做的菜(菜里有鱼片)而死亡,这起伤害事故应由谁承担责任?()
A、学校B、王明和他父母C、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
53、如果因地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因素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是否还要承担法律责任?()A、承担B、不承担C、承担一部分
54、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下列行为中属变相体罚的是()A、殴打B、捆绑C、罚站、罚跑
55、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如果学校投保责任险,所需经费由谁承担?()
A、学校B、学生C、学校举办者
56、张某为了再婚,将6岁的女儿送人收养,其前夫黄某不同意,请问:这种收养关系能否成立?()
A、不成立,因为只有丧失父母的孤儿才可以被收养 B、成立,因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C、不成立,因为生父母中有一方不同意的,收养关系就不能确立
57、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为盲、聋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
A、学前培训班B、特殊教育学校C、义务教育学校
58、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发生重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学校应当在多少时间内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A、24小时内B、6小时内C、立即
59、小林(16岁)被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地高考,成绩达到了某校的录取分数线。但该校以小林曾被劳教过为由,拒绝录取。该校做法违反了()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民法通则》 60、已满几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等重大刑事案件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12周岁B、14周岁C、10周岁 6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A、18周岁以下的公民B、全体中小学生C、6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公民 62、受教育是公民的()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63、10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6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
A、安全、健康B、发育、成长C、生活、教育
6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什么权利,而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A、受教育权B、隐私权C、名誉权
6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67、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求适龄儿童和少年()A、应该入学B、必须入学C、尽量入学
68、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是我国哪一部法律规定的?()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
6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几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周岁B、16周岁C、12周岁 70、我国1992年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第几个批准国?()
A、190B、109C、110 71、《教师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于哪年起实施?()A、1994年B、1995年C、1986年
72、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应依法()
A、处罚B、从重处罚C、加重处罚
73、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A、死刑B、有期徒刑C、劳动教养
二、填空题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______,不得对其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2、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______教育。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_______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4、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______。
5、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_________,不得歧视。
6、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国家给予______。
7、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有关主管
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______。
8、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______、就业不受歧视。
三、是非题
1、学校组织的学生校外活动期间,属教育教学活动时间。()
2、某星期日,两11岁小学生翻墙入教室叠板凳玩时摔伤,学校不负责任。()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4、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其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可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5、民办学校属公益性教育机构,其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6、人民法院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8、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等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9、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需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0、权利与生命相伴而生,只要有生命存在,权利就相应存在。()
11、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12、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由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
14、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等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5、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6、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篇3
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关于确认、保护和利用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规则体系。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在内的与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等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及其实施和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详细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是指通过国家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措施, 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既包括国家对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一切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制定的法律和实施细则, 也包括各种知识产权保护在具体实施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二)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机制是指通过司法途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分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和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
(三)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是指相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知识产权进行行政管理、提供相关行政服务、依法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知识产权秩序的一种保护机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 在大多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以司法保护为主, 行政保护是司法保护的有效补充, 但是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通过社会相关服务机构保护知识产权。二是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自觉的保护。目前, 我国的知识产权社会服务组织主要有: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版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状况。
(五)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机制
目前, 国际上产生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协定) 的达成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而且其在历史上首次引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制性的标准, 加大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力度。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 更是加快了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机制建设的步伐, 在2001年按照WTO的相关规定对《专利法》、《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实施2010年第二次修订的《著作权法》施行, 2012年《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并且正式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方面我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并且还在不断地完善。地方法规建设也在有效推进, 目前已有27个省 (区、市) 、14个较大的市制定了专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法规的制定是各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 但是各地方由于对于制定知识产权法规缺乏经验, 主要还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较为宏观地制定地方法规, 在实施细则方面还不够深入细致。
(二)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制和司法保护机制
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主要是通过司法途径实现, 行政执法职能主要表现在海关的边境措施, 以及贸易委员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盗版、假冒等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所实施的贸易制裁等。而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则采取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双轨制”方式, 一旦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保护或司法保护。
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程序相对于司法程序更加简单快捷维权成本低, 同时行政查处制度具有主动性, 因此在短期内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双轨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行政人员和法官所处地位不同, 立场和利益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因此就有可能出现处理结果不一致的冲突。另外在知识产权行政查处过程中, 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案件需移送公安机关, 这就涉及到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问题, 行政机关在处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 有时会存在以罚代刑或怕麻烦怠于案件移送的现象。
(三)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
我国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发展时间不长, 目前绝大多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仍处于财力、人员、知名度、权威性的积累阶段,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 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小规模的、缺乏专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自觉保护不够, 许多权利人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重视不够, 未能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等, 或被侵权后报案不及时, 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同时由于法律宣传不深入, 不细致, 没有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很多内容老百姓认为与自己无关, 造成社会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四)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新的手段来控制市场。以WTO的TRIPS协议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而制定的, 其中较多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而相对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我国自身为了促进创新有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 但是也需要注意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上有明显优势, 并且存在着滥用知识产权、非法垄断的行为, 造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三、我国知识产权长效保护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地方性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
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区的地方性保护法规, 法规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细化, 并且通过总结大型展会或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 对知识产权实行长效保护。
(二) 处理好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协调发展, 并逐步以司法保护为主
加大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刑事司法机关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力度;对于知识产权纯民事纠纷应主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行政调解和行政查处制度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但应受到司法监督。
(三) 完善知识产权社会保护机制
对于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的审批应提高门槛, 更加严格, 对于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要求。对于中介机构的日常经营, 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日常培训和行业自律。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积极帮助和教育权利人强化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合法权益。
(四) 积极参与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设中去
我国作为一个在全球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 应当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外商投资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广泛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 提高谈判能力, 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而受损的领域, 积极争取得到发达国家的相应补偿, 从而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调整和完善中发挥作用, 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和利益。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是我国实现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和瓶颈。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设知识产权长效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财政研究, 2012 (4) .
[2]戴琳.论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 (6) .
[3]易玲.行政执法权配置多维化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J].求索, 2012 (5) .
[4]傅文园.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展中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篇4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范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第2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 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专著、法律,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划定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给知识产权下定议的。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规定的知识产权定义,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即版权或著作权。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即邻接权。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非专利发明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
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TRIPS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2规定本协议知识产权是指本协议第二部分第1至7节中所包括所有权利,即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权。根据上述国际公约给知识产权下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是各国真正专家们多年讨论的结果” 。
(二)概括说。我国不少学者采用以概括式的方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如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所下定义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又如《知识产权法详论》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再如《知识产权侵害赔偿》中使用的知识产权概念,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享有的对其智力成果的权利和工商业活动中商业标记所有人对其商业标记的权利的总称,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
(三)无形财产体系说。近几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以知识产权名义统领下的各项权利,并非都是来自知识领域,亦非都是基于智力成果而产生,知识产权的“知识”一词似乎是名不符实。因此该学者建议,参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民法学研究中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形态(包括知识经验形态、商业信誉形态、经营资格形态)所产生的权利。该无形财产权包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资信权等3类权利。
由于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也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知识产权法确认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集体、法人、合伙等,从国际交往来看既有内国人又有外国人。外国人在内国以及内国人在外国享有知识产权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知识产权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点: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动性。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在国内外流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19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各种报纸、杂志、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国际博览会、电视、广播、图书资料、卫星技术、计算机的国际互联网等的出现,使得在一个国家取得的某一知识产权很容易就会传播到外国。这种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与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别是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严格地域性对其很不利。因为,一方面他们想把自己拥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专利产品、商标商品、文艺作品输送到国外,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惟恐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国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以至被无偿使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希望在本国取得的这些权利,同样也能够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保护。这样,就出现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国通过国内法对涉外知识产权给予保护外,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还签订和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目前,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一)、《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巴黎公约》并没有给缔约国提供一套统一适用的专利法和商标法,它仅仅为缔约国规定了相互保护工业产权的几项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1、国民待遇原则。缔约国必须把它依法给予本国国民在工业产权方面的保护,也同样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2、优先权原则。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首先在某个成员国提出申请,自该项申请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发明、实用新型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6个月),以同一内容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应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以后提出申请的日期,在优先权限内,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内容提出申请,专有权仍授予缔约国的申请人。3、强制许可原则。每一个成员国有权采取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强制许可证,以防止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例如,专利权不实施或不充分实施专利。但强制许可只能在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或者自批准专利权之日满3年(取其中较长者)未实施专利时才能采取此措施。4、独立性原则。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无关。(二)、《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合作条约》解决了专利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简称《马德里协定》)它是对《巴黎公约》中关于商标国际保护的补充。(四)、《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条约》简称《伯尔尼条约》基本原则:1、双国籍的国民待遇原则2、自动保护原则3、最低限度保护原则4、独立保护原则。(五)、《世界版权公约》,主要原则有:1、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2、有条件的自动保护原则3、独立保护原则4、最低限度保护原则。(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权利用尽原则。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保护。具体地说包括:1、外国人如何在内国取得知识产权以及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依据什么法律,是内国法、外国法、还是国际条约;2、内国人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法律保护,如已经在外国取得的某一项专有权如何在内国也同样得到法律保护。
关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义,基本偏重于执法方面,一般概括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双轨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或称知识产权保护仅仅栓释为执法、查处或审判等是不全面的,甚至此种概念上的定位会给实践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经济制裁的压力下,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才力,动用多种机关进行打假冒、盗版的行动,我们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在相当多的地区和领域侵权活动有增无减,甚至越演越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观念上不能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立体、全面、宏观、深入的理解,对全社会特别是对产业界以至对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以全面、立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培养、引导上十分薄弱:“公众”意识不强,视侵权为“合法”;某些企业不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还受利益驱动乐于侵害他人权利;在执法机构上出现部门分立、各成体系、地方保护、存有摩擦的严重现象。在此种环境下,知识产权焉能获得全面、完满的保护?因而,从知识产权的特点出发,建立正确、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知识产权,国家通过立法使其地位得到确认,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法律的施行而使其取得现实的法律保障。知识产权对法律和法律的施行依赖程度较其他有形财产的民事权利要高得多。然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决不仅仅是行政执法和打“官司”,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含义起码包含五个方面:
首先是立法保护,即指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立法,就没有知识财产的法权形态,就没有其创造者和其他权利人的法律地位。其他财物(产)还可以通过储藏、占有等手段进行保护,但知识财产的特性决定如果其脱离、失去国家法律的保障,其创造者或其他所有人就会一无所有、丧失一切。即使他保有了知识财产的物质载体,但其知识财产并未因此获得保护。假冒、盗版、未经许可使用等将会成为不受法律追究的行为,权利人的知识财产被彻底剥夺。有学者将知识产权称为“诉讼上的权利”,意指知识产权通常要通过诉讼等执法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和保护。而实现诉讼上的权利,前提就要有立法对其进行保护。一个科学、先进、完备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基础,是知识产权执法的前提和准绳。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行政保护,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对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色的“双轨制”的体现。从发达国家来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通过司法途径保护。他们的行政执法职能主要指海关的边境措施,以及贸易委员会对他国和地区的盗版、假冒严重的,在双边贸易中的经济制裁等。一般没有类似我国各个行政机关对侵权行为的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情况。不论今后我国行政执法的趋向如何,对我国当前严重的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利用行政处罚手段,对知识产权给予保护仍不失有效措施之一。从几年的情况看,在某些知识产权领域如商标,行政执法占据重要的地位。
再次,是司法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的一环,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我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在人民法院深入进行司法改革,强调严肃、公正和公平执法,为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司法保障的背景下开展的。也是在我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按照世界贸易组织Trips协议规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的情况下开展的。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指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由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国家公诉人向法院对侵权人提起刑事、民事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民事法律责任,以及通过不服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处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进行对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以支持正确的行政处罚或纠正错误的处罚,使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切实的保护。
第四,是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集体管理组织是知识产权创造者或其他权利人自身权利予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的历史中,较弱小的知识产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势力往往强大的使用者如出版商、广播电视公司等相抗衡,为保护权利起到很大作用。各国法律一般赋予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我国的音乐著作权协会就是类似的组织。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发函承认其与成员间的信托法律关系,该组织可以其名义作为原告为其成员进行诉讼。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协助政府作很多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涉及维护他们自身权益的事务以及发挥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性作用,如完成收转作品等权利使用费、授权许可和转让、进行侵权交涉等许多事务。
第五,是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知识产权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侵权、盗版往往有切肤之痛。他们本身的知识产权及其法律意识有无或高低,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等都十分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在开展业务中避免对他人侵权等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以完善地保护自己的权利。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懂得利用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知识财产,对屡屡发生权益被侵犯、域名被强注、误将公知技术当“专有技术”受让当“冤大头”等,有的将发明专利的专利号等仅起到包装装潢作用等。知识产权人的自我救济范围很广,在主张权利阶段,就包括向侵权人提出警告、交涉,各类请求权的行使等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保护互相渗透、互相配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立体防线,才能有效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才能及时制止、制裁侵权行为,才能为人类智慧之火,添加知识产权保护之油,才能保障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此外,最为基础、最为重要、最为迫切、难度也最大的,是树立和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知识产权意识,有了此种意识才能实现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实现社会的真正文明。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包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邻接权以及防止不正当竞争权等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一切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范围和水平基本与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规定的范围和水平相同,并且将会受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的积极影响。此外,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还将有关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各类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作为自己的收案范围。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商标法》,2001年10月进行修订;1984年颁布了《专利法》,2000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90年颁布了《著作权法》,2001年10月进行了修订。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实施上述法律的条例、细则,确定了我国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则。
上述法律、法规均属于实体法,没有冲突法条款。
一、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依法取得专利权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专利法》第18条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根据本法办理。”可见,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国与我国有条约关系;二是该国与我国有互惠原则。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必须委托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目前,国务院指定的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即中国国际商会)专利代理部、上海专利事务所、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等。外国人必须向专利代理机构提供下列文件:(1)国籍证明;(2)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总部所在地证明文件;(3)外国人、外国企业、外国其他组织的所属国,承认中国公民或者单位可以按照该国国民的同等条件,在该国享有专利权和其他与专利有关权利的证明文件。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所享受的优先权问题,根据我国参加的《巴黎公约》规定,成员国的国民或在成员国有住所的人就同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外观设计6个月内,又在中国提出申请的,可以凭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申请的证明文件,在我国享有优先权,即依第一次申请之日为申请日。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首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委托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机密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的商标注册问题,依照我国《商标法》第17条规定:“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按照对等原则办理。”第18条规定:“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这就是说,我国对外国人的商标注册采取了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件商标在我国注册获得了商标专用权。外国人在我国注册商标,以及办理其他商标事宜,应当委托国家指定的中国国际商会代理。委托代理,必须正式办理经过公证认证的委托书和有关证明文件。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注册商标所享受的优先权问题,按照我国参加的《巴黎公约》的原则,我国国务院规定,从1985年3月19日起,凡是公约成员国国民,已向《巴黎公约》的任何一个成员国提出了商标注册申请,其后又在中国就同一商标,在相同的商品上提出注册申请的,可以从第一次申请后6个月内要求享有优先权。凡要求享有优先权的,应当提出书面声明,以及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申请的副本和其他有关文件。
我国出口商品需在国外注册的,应依照我国参加的《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定》或根据对等原则,以及对方国家规定的无条件国民待遇原则,首先在我国工商管理机关注册,并委托中国国际商会代理,在外国申请注册。
三、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的国际保护也采取了“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即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其在境内还是在境外是否发表,均作为中国作品,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如果外国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30天内在中国境内也出版的,视为在中国境内首先出版,也作为中国作品受法律保护。
外国人已在我国境外出版的作品,应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上述外国人的作品不论是否在中国境内首次出版,只要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都在我国境内像中国公民的作品一样,自动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品,如要在外国受到法律保护,可以根据我国已经参加的国际公约的规定,在公约某一成员国首次出版,在其他成员国也同时等到法律保护,或者首次在我国出版后的30天内也在《伯尔尼公约》某个成员国中出版,将被视为同时出版,则可以受到所有成员国的法律保护。
总上所述,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并且能更好的利用国外的知识产权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 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关系
一、引言
知识产权是一个权益保护类的专有名词, 它的含义就如同它的名称所表示的那样是一种对于“知识”所属权的保护, 所以在国外一些国家还有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都把它称之为“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属于法律的管辖范围, 所以知识产权所针对的对象以及专有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的。我国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而这种模式在国际一体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已经逐渐产生出不适应的现象,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冲击。在国际社会, 无论是经济、交流还是制度都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就是知识产权受一体化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概念以及现状
对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解释有很多种, 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定义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指以国际公约为基本形式, 各个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需要积极进行协调, 通过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法律进行协调和统一, 对知识产权形成良好的保护。也就是说履行国际条约或国际公约的形式就是要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的保护。一般来说, 很少有国际公约是可以直接进行应用, 一般都会转化为国内的法律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同时, 虽然国际的公约已经转化为国内的法律, 因为这种法律是国家之间的合作行为, 所以, 不会破坏其国际保护之间的一致性。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从出现萌芽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段过程中,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的被建立以及完善, 到如今, 一套基本完整的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法律秩序已经被制定完成。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 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的数量众多、种类分布范围极广, 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多个机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所拥有的第一个保护组织的产生要追溯到遥远的1967年, 同时知识产权届的第一项国际公约也随之问世。在1967年之后, 各种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国际公约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的产生, 例如著作权保护公约以及创新权保护公约等等。1994年, 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届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公共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南美国家乌拉圭问世, 该条约把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第一次提升到了国际法律的制约以及管辖高度, 各个国家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
三、法律一体化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里的争论
(一) 经济一体化带来法律一体化
在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法律似乎也想步经济的道路, 向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不少专门从事全球公共事务关系研究的学者认为, 法律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今社会法律越来越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引导。法律全球化作为一项未来新的全球公共事务, 需要每个国家打破原有的法律国有化的惯有思想, 并且需要逐渐的去适应法律世界的标准化秩序。经济与法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法律的规划与制定不能离开经济的帮助, 而经济的发展同样不能脱离法律的保护, 所以法律一体化势必会适应经济一体化的改革和创新。各个国家的法律在经济新秩序之下, 互相融合, 不断改变, 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法律环境。
(二) 法律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反思
可以说某些国家的先进法律与法规在一切发展中以及落后国家并不适用, 这种毫无改变的平行的移植程序非常容易造成规则与制度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虽然法律一体化是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的, 但是法律公约却明显有着“欧美”大国的味道。虽然法律不断的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还应保持着一定的“原汁原味”, 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应该在一体化的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并不代表着“不合群”, 而是一种求同存异的状态, 这也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的要求, 各个国家应该充分正视本国的实际情况, 适当的变通国际法规, 以适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
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
(一) 在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下进行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中, 同样也遵循“丛林法则”, 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但是绝不是没有, 当年日本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封锁之下同样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做到。所以, 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技术突破口,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自身领域的技术做一个全面的剖析, 把重心放在那些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上, 同时国家必须给予支持, 而不要一味的将重心投放到加工行业, 为别人作嫁衣上, 虽然后者比较轻松, 风险性小, 但是从长远考虑, 你只能永远的做下手, 利润空间低, 而且自主性极差。所以, 国家需要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二) 利用自身优势与发达国家协商
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劳动力以及原材料, 而这也是发达国家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跨国公司只能用本国劳动力, 只能用本国的原料, 这些跨国大企业就不可能存在, 因为利润空间太小, 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 对于一些利益集团迫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接受他们的知识产权的条例和规定。这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和相关利益集团做出应有的让步, 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例如, 在未来制度的制定中, 我国的发展融合适应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和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技术水平, 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 还要不断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研究, 还要促进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多元化的国际保护进行有机的联系, 以保障我国人民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 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以公共健康为角度
公共卫生问题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 每年有1400万人死于一些世界性的传染病, 其中90%以上发生在非洲、亚洲和一些南美国家,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有限, 卫生条件水平比较低。主要的致命传染病是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等。我们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一些发达国家放宽一些中成药制定的许可, 使得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制造一些有关的药物, 所以, 一些药物的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而全球流行的传染病是一个公共健康危机, 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所以, 不管是哪个国家, 都应该重视公共健康问题, 合理利用国际的规则, 将人民的利益放置第一位。
五、结论
事实上, 对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的最初的目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定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各个国家度可以灵活运用既定的规则, 加强对知识产权条款的研究, 适应国际化的发展, 有效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学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趋势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3) .
[2]汤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态势及我国比较优势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5) .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知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它除了具有文化功能外,更多地具有经济功能,知识经济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以往知识在人们的心中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既宝贵又无价,人们虽然须臾不可离,但总觉得可以无偿使用和挥霍。而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高技术提供了知识成为有价商品的环境,使知识成为现代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知识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对财富的所有权,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变得密不可分。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营造一个鼓励知识竞争、知识创新,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上的经济,是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言的。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而是靠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因此,知识的创新和信息的传播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生产、扩散、转移、老化速度加快,使知识产权发展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
1. 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发展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美国是把知识产权直接与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联系起来的最典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新兴产业主们往往要在政府中安插自己的代表来对国家的政策施加影响,敦促政府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甚至压力。特别是自1986年以来,知识产权问题被纳入GATT体制,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GATT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就是知识产权渗入国际经贸关系的一个象征。
2. 新兴技术成为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全球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世界科技革命已经到来,遍布全球的信息网,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完全消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瞬间即可分享的信息。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所不能及的高科技智力成果,给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挑战,知识产权将在新技术革命下进一步发展。
3. 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知识产权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国际间高技术的合作交流,高技术开发的特点之一是其技术尖端性和高竞争性。各国为了本国利益,一般要对科技成果的专利申请、转让和制品出口做出限制和技术保密。而专利制度的特点是其公开性,即通过公告等形式由法律授予成果所有人一定的专利权,这大大促进了国际间技术交流。一些西方国家曾长期对一些国家进行高技术限制,或把知识产权纳入贸易关系谈判的框架,除政治原因外,主要是基于对本国高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有可能较好地消除国际科技交流的障碍。最近几年,连续召开了有关专利问题的协调会议。同时,各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差别正在缩小,“跨国知识产权法”正在接二连三地出现,可以预料,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趋势,随着世界技术革命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
4. 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面临新的挑战。
知识产权的国际趋势是“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力度相对提高”。首先,随着知识和信息生产量的增加,扩散速度的加快,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已经超出了原有知识产权保护所涵盖的范围,新增知识产权类别相继出现,给现有知识产权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有些技术,如生物技术中的动物复制技术,本身在伦理道德上尚有争议,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更复杂。其次,表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上,这是由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快速更新的特点造成的。知识经济带来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大、知识传播明显加快,进而带来知识的更新愈益加速。这样,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定的有关专利权、版权等的保护期限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至少考虑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再次,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面临着挑战。总之,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与知识经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可以考虑从局部突破,在一些尖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而再使之普及化。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前瞻性很强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超前立法将有助于我国早日从工业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特点,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面对知识经济,有人提出,由于知识创造和更新的加速,权利者可以通过自己知识的不断创新而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因而法律保护应相对减弱。笔者认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被用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工具,因此,在未来社会里,各国政府都将面对形形色色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不但不能削弱,反而保护力度应大大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软”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这就使得过去知识产权保护不了的重要高技术领域逐渐增多起来。从而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课题,只有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才能使新智力成果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但知识产权立法滞后现象比较严重。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和实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商业秘密保护法。自1984年美国国会批准“半导体芯片法”以来,对集成电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通过专利法与著作权法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做法很不合适,应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经验,融合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有关原则,单独立法进行特别保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只限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但普遍存在保护力度不够、保护范围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制订商业秘密保护法势在必行。
2.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程度应进一步加强。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类智力成果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更应加强。国际社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已在法律层面做出了积极回应,主要标志就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 。该协议生效后将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并对各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甚晚,却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虽然立法之初就注重国际惯例,并修改相关法律力争与国际接轨。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特别是Trips协议生效及我国加入WTO后,现行知识产权法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显得不合时宜,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如,现行专利法中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经过实质审查,商标法中没有规定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著作权法第43条“法定免费使用”的规定,等等,上述规定距离国际公约要求相差甚远,都涉及到与国际公约协调一致的问题。在知识产权国际化过程中,美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国际制度上,美国竭力利用以Trips为代表的国际条约来维护本国利益;在国内制度上,依靠其关税法337条款等规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内市场,而特别301条款又成为保护本国知识产权,进攻他国市场的有力武器。我国也应建立这种国际国内制度相结合的体系,在制定国内制度时考虑攻守两方面结合。
3. 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应适当缩短。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从科研成果到生产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将会缩短,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创新淘汰更快。发达国家技术每年的淘汰率一般为20%,技术寿命平均只有5年。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设定旨在保护权利者在一定时期内权利不受侵犯,从而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社会发展。但随着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高技术产品创新淘汰率的提高,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过长,滞后于技术更新周期,那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应适当缩短,这与加大保护力度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在保护期限与技术更新周期一致的情况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会显得更有实际意义。此外,国家还应进一步完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协调指导机构等,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企业科研档案知识产权保护 篇7
一、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关系
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简称,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根据1980 年9 月12 日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科技档案 (全称科学技术档案) 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材料。因此科技档案除具有科技档案极强的专业性、成套性特点外, 并且作为档案的种类之一, 科研档案也同样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等属性。
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 (财产) 所有权”或“智慧 (财产) 所有权”,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版权 (在我国称为著作权) 两部分。在我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构成。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 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限性等特点。本文中的所指的知识产权仅讨论工业产权部分。
科研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信息的载体, 其内容就是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研档案具有特殊性, 它不仅能够在归档后继续为企业技术生产活动提供直接的参考作用, 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为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提供重要的凭证作用。同样, 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科研档案资源。
二、目前企业科研档案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变经济制度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全国各地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剧增,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表现的尤为突出。伴随着这类型企业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生的大量的科研资料最终形成了科研档案, 研究开发的成果成为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但是由于诸多原因, 我国的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渐显现出两个极端:一是企业过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而限制了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二是企业科研档案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知识产权受损流失。
(一) 知识产权过度保护限制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不久前,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 与美国高通公司之间的反垄断案在经过了14 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后最终裁定高通公司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 并且发改委还对中国厂商使用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设计的版税费用做出了调整。此案的终结使知识产权再度回归公众的视野, 人们在纷纷思考如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同时也同样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即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对科研档案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加强了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使拥有的知识产权转变为企业利益, 国家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我国经济市场上的侵权行为。这一举措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大企业垄断现象的产生, 甚至也出现了一些利用所持专利压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象。科研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的信息载体, 如收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过分保护, 则会影响其开发利用, 这不仅违背了科研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也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虽然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特点, 但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工作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科研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科研档案充分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科研成果、促进科技进步,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限制过多, 则会影响科研档案交流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长此以往, 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会下降。
(二) 忽视科研档案保护问题。山西省一国有中型机械制造公司 (以下简称国有企业) 是原机械工业部重点骨干企业、国家技术进步制造企业,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山西省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该企业研发的弯曲矫正机械产品技术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 后因经营不善导致该企业在2003 年被兼并重组。究其原因, 除了市场经济影响外, 企业管理者疏于对该企业知识产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国有企业研发成功弯曲矫正机械产品技术后, 当地相继出现了众多同类型民营企业, 这类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大多来自于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技术员工将弯曲矫正技术以“外聘专家”为掩饰, 擅自泄密给民营企业, 而国有企业却因材料不足无法正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由上述案例可见, 相比于大型企业过分专注于保护知识产权, 限制科研档案利用来说,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则出现忽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科研档案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 企业领导者对科研档案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企业领导者仅把科研档案当做是记录工具, 忽视了科研档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凭证作用;二是企业领导者忽视了科研档案信息的价值, 归档后仅仅将其保管存放在档案库房不再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三是企业领导在管理上忽视科研档案的重要性而导致的人、财、物力方面投资的不足。
第二, 企业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缺失。一方面, 长久以来档案管理部门不受重视, 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一般情况下都是科研部门上交什么材料档案部门就接收什么材料, 档案整理存在不完整和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 我国虽然制定了《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 但在企业内并没有认真贯彻和实施,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适合本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再者, 企业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缺乏对科研部门档案立档与归档的业务指导, 导致科研档案收集不全问题。最后, 企业科研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存在漏洞。由于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内部分员工有机会获取企业的科研档案, 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三, 企业员工人为造成科研档案泄密流失。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 个别员工将属于本企业的科研成果私自卖给其他企业或者自己生产销售, 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 不仅直接对本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损害, 而且扰乱了市场竞争的秩序, 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企业员工的知识权益, 挫伤进行科研研究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科学技术的长效进步与发展。另外, 我国法律在知识产权的归属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的第六条明确界定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问题。对没有做出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而利用本单位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权人为单位;第八条中规定了除另有协议外的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情况下专利权人的归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某企业员工参与了发明创造, 也不代表他就可以随意转让专利权。
三、采取的措施
(一) 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避免因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而限制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保护知识产权是合理合法的, 但过度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而且影响社会科技进步。这就需要企业做到对所拥有的科研档案划分等级 (即档案密级) , 然后在合理范围内做到知识共享, 将科研档案与高校、同行、社会共享, 积极开发科研档案中所蕴含的价值, 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二) 强化科研档案意识。首先, 企业领导者应该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视程度, 了解科研档案在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档案部门的投入。其次, 需要利用公司广播或橱窗、企业文化活动等载体在企业内加强对科研档案普及宣传, 增强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只有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才能使科研档案得到重视, 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责任心。
(三) 加强企业科研档案管理。首先, 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构建规范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行为。我国国家档案局已颁发《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条例, 并根据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够使科研部门了解立档范围, 而且可以规范归档行为。其次, 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对科研部门档案立档与归档进行业务指导, 避免科研档案收集不全与整理不规范的问题。最后, 需要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部门的合作, 积极主动地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 促进企业的科研创新,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与《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制定保密制度可以对企业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的安全给予制度保证, 使企业的知识财产安全、经济财产安全免受人为损害, 还可以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利益面受损害从而提高科研开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忠铿.论测绘科技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J].机电兵船档案, 2005.05
[2] .熊建文.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云南档案, 2012.10
[3] .王玉华.米皓坤.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11
浅析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篇8
目前, 出于对中药这一传统学术以及文化的保护, 国内已经颁布了多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以及部分行政法律规范;我国也加入了一些国际公约, 其目的就是形成完善的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但现实事与愿违, 法律虽多但是保护散乱形不成有效保护;规定虽多但是以西药保护模式为主, 更是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弊端。
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 中药知识产权相关保护法律不健全
就知识产权保护来说, 主要是专利权的保护。从我们平时用药的常识可以了解, 一般西药的说明书中都会注明具体成分的化学结构式;而中药说明书上的成分往往只写着各种物质, 若是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多大几十种成分;因此中药相较于西药这种单方药是相当复杂的。西药的简单使其在遭到侵权时, 对于所申请专利的保护界限, 对于侵权构成的认定也是很容易的。中药其复杂的成分特性导致了, 现实中中药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 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证据的收集以及权利范围的界定的高难度都让中药侵权认定难上加难;这也由于中药知识产权侵权的得不到有效遏制, 导致了中药行业创新的积极性降低。[1]
(二) 没有跟上国际保护发展的趋势
中药专利保护的不足, 导致出口也相对困难。我国知识产权对方法的保护较少, 因此无法形成对中药配方的有效保护。然而出口时, 无法定性中药的产品性质, 以配方保密作为保护的手段, 导致了中药所注明的物质与进口国海关检测出的成分不一致时, 会导致禁止进入该国的尴尬境地。中药不仅承载着像中药研发技术、中药配方配比的方法等实体物质, 也包含了以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的地位, 在国外很多人并不认可中药这一理念, 认为相较于西药是一门伪科学, 以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的这些实体物质就更难以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 进而无法畅通进入国际市场。
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 提高我国企业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水平
就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来说, 知识产权发展至今, 还是相当的不成熟, 我国已经把知识产权的实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但是社会以及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水平不高。尤其是在中药知识产权方面更为严重, 这一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处于缺无的状态, 虽然我国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用于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这一问题从专利的申请量来说也可以说明,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专利申请大国, 但是其中中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相当不足, 即使申请了专利, 也没有对现在的愈加严重的专利侵权而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整个行业的意识水平较低是显而易见的。企事业单位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社会大型的跨国企业的扩张其实就是以知识产权为主力的占领市场, 抢占竞争的制高点的战争。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就知识产权的保护达成一种妥协, 形成一种机制, 来有效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国家应当鼓励专利代理事业向中药行业的倾斜, 加大人才的培养, 为中药专利的代理申请以及咨询提供一个现实有效的制度机制。
(二) 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建议
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实施依然带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 实施程序繁琐, 政府手中的权力过大, 行政干预也就司空见惯, 导致我国的行政效率低下以及行政审批繁琐。本部分主要从专利保护制度来论述。首先中药专利的申请应当简化行政审批的手续, 减少时间因素对其保护不利的影响;其次从中药的立项研究到生产出投放市场的药品, 应当在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专利保护;最后针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侵权的案件, 应当建立专门的审判法庭以及专业的仲裁机构, 完善规范的程序和机制, 增加对其知识产权侵害的违法成本。[2]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力成果的结晶, 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 其仍然焕发着万丈光芒, 展现着新的活力,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重视中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而推进我国中药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创新发展。随着我国文化的复兴, 中药作为文化的承载者, 也必将国际化, 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关注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多层次成体系的保护下, 传统的中药产业也注定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为我国的建设创新国家, 实施知识产权大战略提供更多的助力。
摘要:我国在知识产权在各个社会方面的保护都很不够, 尤其我国传统产业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尤为不足, 并没有就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以及国情探索出适合其发展的保护制度, 而只是一味的移植了西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洋为中用, 不做一定的消化吸收和改造, 难免会水土不服, 反而阻碍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因此, 本文旨在从知识产权方面入手, 来简单论述我国中药保护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中药,法律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韦晓云.中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实质探析[J].科技与法律, 2005 (4) :60.
探讨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途径 篇9
我国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建立了一项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主要包含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种途径, 在保护范围方面主要包括了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下面笔者就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这两条途径来做一番阐述。
1. 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途径
在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中, 一批知识产权审判庭及合议庭已经在各级法院中被建立起来, 并从2001年时起, 民三庭或民五庭也就成为了这些法院的知识产权庭部分的新名称, 他们主要负责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所以在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中, 占据核心地位的就是我国的人民法院, 他们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制度在2009年被推出, 相关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示, 同时其也实现了对三审合一 (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行政和民事案件全部由人民法院受理) 试点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 为了更好地对外发布知识产权成果的权威信息, 我国相关部门还建立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站和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 并且推出了世界知识产权日 (4·26) 宣传周, 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更好的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国人民法院为了减轻那些争大、影响大和审理难度大的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负担, 也实施了证据保全措施。而且为了实现我国在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中的更好发展, 我国人民法院也加强了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 注重对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和应用。
2. 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途径
我国知识出安全行政保护的行使主体主要是相关的行政管理机关, 他们在法定程序和法定手段的规定下来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 从而实现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秩序的维护。具体地来讲, 我国的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关主体主要包括了:海关总局及各地海关、国家农业局/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各级地方管理部门、国家版权局等。它在保护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了: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 如我国相关的行政部门要根据《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 对那些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作出及时的行政处理, 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对侵权人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相较于司法保护途径, 行政保护有着成本低、积极主动、效率高和程序简省的优点, 所以这种保护在相关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处理中有着更高的效率,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反复侵权和集体侵权现象非常普遍的情况下, 行政保护途径作用的发挥就显得更加重要, 它是一种扬长避短的保护方式。在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在对外贸易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美国在其“特别301报告”中就特别把中国置于了“重点观察国”的位置。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 我国更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以激励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的发展, 为它们提供坚实的保障。
3. 对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途径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较于国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的薄弱,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和司法保护双规制度, 两者相辅相成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首先, 从行政保护途径的角度来看, 它有着简洁性、主动性的优势, 能够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之后进行及时有效地制止, 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有着效率高的优点;其次, 司法保护的途径适用于那些情况比较复杂的案件会更加有效, 具体来讲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首先, 根据“司法终局决定原则”, 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有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其次, 当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存在交叉的时候, 我们将此分为行政裁和行政调解两种情况来看:国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应该要不断弱化行政裁决制度在知识产权纯民事纠纷中的应用, 一直到被司法保护方式所取代, 通常情况下行政裁决作用的发挥只是在司法保护途径不适用时才被采用, 依此来补充司法保护途径的不足之处;而行政调解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也应该被定位为司法保护途径的重要补充, 以更好地发挥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作用。第三, 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途径可以在合理分工的情况下形成优势互补, 例如被动和直接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途径的特点, 而主动和间接的方式则是行政保护途径的主要特点, 前者主要是通过对个案践行判决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而后者则多是通过对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环境的维护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于是在二者的互补中, 我国行政和司法保护途径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形成了。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体制面临的问题
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晚, 所以从时间角度方面考虑, 我国社会民众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还较为薄弱。由于我国长久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民众已经习惯于免费获得网络资源, 这虽然有利于民众享受我国的知识文化成果, 但是对于后续的文化创新来说却起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即使对一部分创作人或发明人来说, 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性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除此之外, 他们还在缺少相关的法律常识, 也不懂得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整体上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整体的社会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行政保护途径的效率不高
因为我国比较重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的建设, 所以从机构设置的方面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机构设置也比较复杂, 机构臃肿, 并且存在着官僚作风和相互推诿的问题。具体来讲其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各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能都较为单一, 这种单一化的职能划分很容易导致行政效能底下的结果;其次, 行政职能界限不清, 天然扩张性是行政权的主要特性, 这样做可以在权利扩张的同时, 减轻本部门承担的责任, 而且也使得很多方面的监管也出现了权利交叉和重复的现象, 很多机构也都出现了本位主义的苗头, “有利则上, 无利则下”, “互踢皮球”的现象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中的常态。第三, 执法力度不够, 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 所以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方面要不经济欠发达地区做的较好, 而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的执法资源也存在着不太平衡的现象, 执法力度也就出现了差异。尤其是在内陆很多城市, 他们在执法力度方面就会显得更加欠缺, 并且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也影响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3. 司法保护机制不健全
首先,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制体系, 但是这种法律的建立和修订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被动进行的, 而在这种外界环境的压力下, 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其是在未充分考虑我国实际的情况中进行的, 并且这种法律制定的被动性, 也很容易导致我国立法的滞后, 立法的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 其次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途径中的审判机构也存在设置于分工不合理的现象, 当前“三审合一”模式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工作, 而民事审判刑事和行政审判分开进行还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主体, 但是这种审判制度就很容易导致对同一案件的审判结果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第三, 由于这类案件的专业性较强, 对法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成为了必备,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 我国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也要加强对自身的建设, 并且随着案件数量大幅上升, 对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会更大。
4.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建设与WTO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适应性冲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承诺也开始生效, 并且签署了TRIPS协议, 而这一协议又是有发达国家主导的, 这就使得在WTO相关框架下的争端解决对发达国家不利, 并且美国为了使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别对国家获得认可, 还利用自己的经济和市场地位颁布了“301条款”, 这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也在欧美国家的压力下进行了修订。但是之后知识产权保护的纷争并没有因为此而得到缓解, 中国与发达国家间在法律、外交方面也进行了激烈的互攻。而在这方面, 中国可建立相关的海外维权研究中心, 为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深圳市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逐渐建立了完善的海外维权研究机制, 推出了如《深圳市企业海外维权指引》、《德国展会参照指引》等指导文件。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体制改革的建议
第一, 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途径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行政机构设置过于分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行政效率和对外交流。因此在这方面, 我国要建立一个知识产权统一的保护管理部门, 对其保护、转让和取得等行为进行统一的管理。
第二,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途径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要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 并且还要加强对互联网商标使用问题的关注, 同时还要将相关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进行理顺, 以上时关于《商标法》修改的建议。而就《专利法》在2008年修改之后而言, 对生物技术的保护也已经成为近几年需要被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著作权法》存在的问题最多,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著作权所有人的著作权利益分配等问题都是应该被给予关注的问题。
第三,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加强对司法审判体制的探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 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 加强对“三审合一”模式的探索和推广。
第四,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提高相关执行主体的素质。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所以相关执行主体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方面, 如可借鉴国外的经验, 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 深圳大学就在这一方面于2009年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学院;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育,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关注。
总之,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它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对于保护创造性的劳动和激励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诚信和法制建设的水平。在我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作运行的保护机制, 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有很长的怒要走, 这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保护创造性的劳动和激励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诚信和法制建设的水平。在我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作运行的保护机制,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逐渐建立,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社会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提高, 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在此就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部门和领域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知识产权,双轨制,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1]郑书前.论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冲突及协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7 (5) :63-68.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推荐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08-11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08-20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07-02
知识产权的保护10-08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11-2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12-23
战略知识产权保护07-03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07-13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创新08-27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