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法》

2024-11-12

《知识产权保护法》(精选12篇)

《知识产权保护法》 篇1

摘要:本文借助经济学理论和模型, 论证违法确认成本对《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效率的影响:违法确认成本降低了《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效率;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违法确认成本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效率。

关键词:违法确认成本,《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效率

《知识产权保护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 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 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知识产权保护法》是保护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制度进步密切结合而防止和惩罚破坏和阻碍科技创新行为、降低市场经济交易费用、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的制度机制。但是, 这一机制由于违法行为确认成本的存在而降低了它的运行效率。

经济社会运行的现实情况显示, 就《知识产权保护法》而言, 现阶段某些知识产品的产权受侵, 主要地不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而法律效率降低, 而是由于确认违法行为成本过高而使违法行为防止和惩罚力度不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确认, 较之其他门类的违法确认成本而言, 有着更加复杂的利益关联机制, 更加困难的测量鉴定技术。

借助经济学既有理论和模型, 我们把《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者看作是完全竞争市场企业:违法行为数量看作为企业产量、违法行为就业要素的折旧和利息 (包括风险) 看作为企业违法行为代价、违法行为收入为违法行为价格 (企业产品产值)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企业产量即《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数量.

由于违法确认成本较高, 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者的风险性较小, 表现为其违法行为成本较低.从而企业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下移, 企业利润增加。于是, 大量企业涌入这一行业, 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激增。

《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确认成本较高, 是驱动违法者进入这一行业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把《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系统看作以国家法律资源为其收入、以违法案件作为商品、以办理《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案件为消费、以办案效益即防止和惩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违法行为为效用、以办案司法成本为商品价格这样的理性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模式选择机制, 消费者不会消费价格极高而效用甚小的商品, 也就是说, 执法者不可能对执法成本极高而执法效用甚低的违法案件进行办理。

《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确认成本大, 导致司法成本高, 从而“消费者需求”减少, 法律对这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就降低, 这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法律效率相应的降低。

通过对经济学“消费者均衡理论”的完整照搬引用, 显示出, 《知识产权保护法》执法者行为模式的选择, 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客观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的司法成本;二是国家配置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司法资源;三是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确认成本较高, 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司法成本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上的分布曲线上抬, 从而有限国家司法资源配置约束之下, 为着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违法行为集合中选择出对之启动司法程序子集就大为缩小。这使得法律对违法行为的防止和惩罚力度减小, 效率降低, 社会效益低下。为着提高法律效率, 可以采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降低知识产权法违法确认成本, 从而提高法律效率。

参考文献

熊兴国蔡元元: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及其在国际交往中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07/08) 266-266

《知识产权保护法》 篇2

同样的,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消费者同样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当消费者以买正品价钱买到山寨的产品后,其心情可想而知。而且山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根本没有售后服务可言,一但出现问题,消费者只能自己埋单。

保护知识产权是对创造者的尊重。一但这种尊重受到挑战,被践踏。那么,企业、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等就会失去创新创造的动力,这种动力的消失,其实也是民族竞争力的消失。换句话说,如果社会失去了发明创造,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了生活。

例:我国三大鞋都为全世界提供大约70% 的各类衬衣,但价格方面一直是白菜价,这是什么造成的呢?难道我们的企业制造出来的东西真的这样差,或真的这样没价值吗?其实不然,中国制造不差,差就差在忽略了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原创音乐盛行,一批优秀的唱片公司与音乐人不断涌出。但随之而来的是盗版唱片与音乐网站将音乐人费尽心血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共享于各大平台,使得音乐人失去了经济回报,使得唱片公司卖不出唱片,使得制力于投身音乐的艺术人才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而失去了继续创作优质音乐的动力。这些都使得中国乐坛的原创能力被重创,唱片业更是被盗版一举摧毁。

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每一个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一个知名品牌就是建立了一张名为诚信的名片,任何投机取巧永远只配取短视之利,永远的山寨换之而来的是一个永远没有未来的明天。我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保护知识产权就加以格外的重视,也是从那时开始,国家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能够增强经济实力,我们的民众与企业都纷纷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

正因为此,我国近十几年来,加大利度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造者的利益与权力,严利打击山寨。

例:2015年8月21日乌鲁木齐海关下属的阿拉山口海口关查获了3万多双侵犯知识产权的鞋类产品,其中有耐克、阿迪达斯、Reebok、newbalance、匡威、UGG、OnitsukaTiger、asics总共8个全球知名品牌鞋。

类似这样的案件,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这些年查获了多起,而且通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这些宣传让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了进来,真正发挥了社会监督与沟通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仅需要我国职能部门监管,更需要民众的监督、企业的自觉。当这三者全面发挥作用时,相信我国将会诞生一大批优势的品牌,诞生一批可以承传百年的全球性民族品牌。那时,人民可以大胆的购买我国本土品牌,我国的经济水平也会进一步水涨船高。

企业本身需更积极主动 事关知识产权不得有半点马虎

企业本身也要积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听之任之,如若发现应该积极应对,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可惜的是在这一方面,本土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例:2015年8月份,阿迪达斯起起诉Forever 21侵权三道杠商标。为了一个简单的标志,阿迪达斯打起了官司,但在商场浸淫多年的阿迪达斯,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标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阿迪达斯三条杠标签多年来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高端、时尚、质量的印象,这种印象转换而来的是销量、业绩与市场。所以,阿迪达斯果断起诉。

知识产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知识产权更是与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息息相关,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往往又源于好的创造 ,所以让我们一起对侵权说不,让我们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每一位创造者的利益,哪怕只是您也了一篇原创文章,他人也无权不经过你的同意就私自利用。

★ 藏羚羊跪拜读后感

★ 藏羚羊跪拜的说课稿

★ 藏羚羊的自述五年级作文

★ 小学语文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

《知识产权保护法》 篇3

(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立法

著作权保护是我国对软件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保护体系。《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受保护的作品的类型,计算机软件亦是其中的一种,同时《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软件的具体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国务院于1991年5月24日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即是与《著作权法》配套的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办法的行政法规。我国从而初步建立了软件版权法保护的体系。

随着加入WTO谈判的成功,为适应WTO规则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修订了《著作权法》,新法明确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国务院颁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使国内法律与国际条约接轨,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提高对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水平。在软件版权立法保护之外,我国专利法也给予计算机软件一定的保护。

(二)计算机软件立法评述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并没有发展到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人们的计算机软件购买力不高,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力度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因而造成了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立法的这种窘境。总体来看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计算机软件侧重于版权法的保护,忽视了其他保护模式在计算机软件保护中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方面是以《著作权法》为主,辅以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條例》,其中对软件版权保护的对象、保护期限。授权条件等都有较为详尽的规定,但是对于软件专利保护只是在《专利审查指南》里的专利申请部分略有提及。而商业秘密的制度中,则没有针对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具体规定,由于版权法保护保护模式的固有缺陷,使得我国无法为计算机软件提供完整的保护。

第二,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虽然没有完全排除软件的可专利性,但单独的计算机程序被认为是一种智力活动规则,不能得到专利法保护。软件申请专利必须满足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并且该技术方案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条件。在工艺应用中的绝大部分含有计算机软件的发明专利申请很难达到上述要求,软件专利的申请也寥寥无几,造成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技术构思基本得不到保护,而计算机软件最具价值的部分恰恰就在于软件的技术构思和方案。因此,我国专利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是不够完善的。

第三,在软件保护的问题上,没能注意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平衡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然而在软件的版权法保护上却不能得到体现。如软件最终用户责任的问题,就体现了对软件权利过度保护的倾向。我国现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软件最终用户纳入了软件侵权人的范围。软件最终用户是指计算机软件除软件权利人和复制者之外的最终使用者,即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中的“软件复制品持有人”,通常为普通的软件消费者。这种规定超出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国民的承受能力。

二、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选择

(一)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法模式

最为大家所知悉,且最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专门法便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78年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条款》和1986年韩国的《计算机程序保护法》。笔者认为,应当制定专门的软件保护法,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模式选择的再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正以日新月异的形式飞速发展,现有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也不能完全满足权利人的要求,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国情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分析,采取如下的做法比较合适:

第一、以版权法作为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基础性力量。如此一来,计算机软件的“作品性”的特质仍能得以保持,使其能够继续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避免重大变动所带来的司法实践和思维观念转变的难度,并且这样做也和美国的做法保持一定的协调性,美国是世界软件界的巨头,这样做不至于受到其排挤,能够较好地缓解我国软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压力。

第二、以专门的软件保护法作为计算机保护的中坚力量。这主要是考虑到满足计算机软件兼具“作品性”和“功能性”的双重属性。计算机软件具有“作品性”,与著作权法所明确的“文学作品”的外部属性十分相似,而计算机本身的核心部分就在于其不但能反映出一套程序规则,更重要的是其能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产生一定的技术效果,所以其工具性特点也相当突出。专门法保护模式的设计要能恰到好处地将软件的作品性和功能性做到兼顾,同时保护其内容和技术,既不会出现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形,也不会出现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排除出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

第三、对计算机软件采取综合保护的形式,多种方式并行,以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与以往知识产权客体有许多不同,因此法律对于新兴技术的保护也没必要那么泾渭分明,常常会出现一个客体由多部法律共同保护的情况,这不仅能够体现法律各分支之间的交叉关系,还能给于软件更加全面的保护,不再是专利法或者版权法,甚至是合同法单独保护,孤立地调整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采取综合保护的模式,应当有主有次,具体软件具体对待,针对计算机软件制定技术标准,做到以专门软件保护法为主,其他保护方式为辅的调整方式。

我国采取这样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是可行,是符合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符合国情的。由于计算机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将会涌现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这种保护模式能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原有合理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之上,对现今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彻底分析之后的合理化改良,能够为今后的司法实践或是立法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为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驾护航,并在整个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山信弘.软件的法律保护[M].郭建新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知识产权保护法》 篇4

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关于确认、保护和利用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规则体系。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在内的与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等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及其实施和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详细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是指通过国家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措施, 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既包括国家对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一切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制定的法律和实施细则, 也包括各种知识产权保护在具体实施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二)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机制是指通过司法途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分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和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

(三)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是指相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知识产权进行行政管理、提供相关行政服务、依法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知识产权秩序的一种保护机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 在大多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以司法保护为主, 行政保护是司法保护的有效补充, 但是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通过社会相关服务机构保护知识产权。二是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自觉的保护。目前, 我国的知识产权社会服务组织主要有: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版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状况。

(五)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机制

目前, 国际上产生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协定) 的达成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而且其在历史上首次引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制性的标准, 加大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力度。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机制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 更是加快了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机制建设的步伐, 在2001年按照WTO的相关规定对《专利法》、《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实施2010年第二次修订的《著作权法》施行, 2012年《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并且正式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方面我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并且还在不断地完善。地方法规建设也在有效推进, 目前已有27个省 (区、市) 、14个较大的市制定了专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法规的制定是各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 但是各地方由于对于制定知识产权法规缺乏经验, 主要还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较为宏观地制定地方法规, 在实施细则方面还不够深入细致。

(二)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制和司法保护机制

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主要是通过司法途径实现, 行政执法职能主要表现在海关的边境措施, 以及贸易委员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盗版、假冒等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所实施的贸易制裁等。而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则采取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双轨制”方式, 一旦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保护或司法保护。

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程序相对于司法程序更加简单快捷维权成本低, 同时行政查处制度具有主动性, 因此在短期内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双轨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行政人员和法官所处地位不同, 立场和利益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因此就有可能出现处理结果不一致的冲突。另外在知识产权行政查处过程中, 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案件需移送公安机关, 这就涉及到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问题, 行政机关在处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 有时会存在以罚代刑或怕麻烦怠于案件移送的现象。

(三)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机制

我国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发展时间不长, 目前绝大多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仍处于财力、人员、知名度、权威性的积累阶段,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 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小规模的、缺乏专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自觉保护不够, 许多权利人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重视不够, 未能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等, 或被侵权后报案不及时, 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同时由于法律宣传不深入, 不细致, 没有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很多内容老百姓认为与自己无关, 造成社会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四)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新的手段来控制市场。以WTO的TRIPS协议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而制定的, 其中较多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而相对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我国自身为了促进创新有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 但是也需要注意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上有明显优势, 并且存在着滥用知识产权、非法垄断的行为, 造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三、我国知识产权长效保护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地方性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

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区的地方性保护法规, 法规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细化, 并且通过总结大型展会或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 对知识产权实行长效保护。

(二) 处理好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协调发展, 并逐步以司法保护为主

加大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刑事司法机关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力度;对于知识产权纯民事纠纷应主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行政调解和行政查处制度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但应受到司法监督。

(三) 完善知识产权社会保护机制

对于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的审批应提高门槛, 更加严格, 对于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要求。对于中介机构的日常经营, 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日常培训和行业自律。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积极帮助和教育权利人强化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合法权益。

(四) 积极参与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设中去

我国作为一个在全球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 应当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外商投资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广泛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 提高谈判能力, 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而受损的领域, 积极争取得到发达国家的相应补偿, 从而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调整和完善中发挥作用, 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和利益。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是我国实现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和瓶颈。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设知识产权长效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财政研究, 2012 (4) .

[2]戴琳.论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 (6) .

[3]易玲.行政执法权配置多维化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J].求索, 2012 (5) .

[4]傅文园.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展中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知识产权保护 篇5

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主要是从中国的很多商标被国外提前注册方面来讲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少林寺这个商标,在我们的意识里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应该的吗。少林寺当然是我们的商标啊,但是现在少林寺去国外表演的时候,却要面临与别国商量是否能用的尴尬,之前的端午被韩国抢先注册,甚至我们大家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也要被日本注册了,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中国的商标,保护知识产权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们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和很多人的不重视,致使国内一大批商标国外被抢注。还有,我国航天技术是强项,但在国内申请专利数仅几十项,国外来申请的有100多项。

在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往往被中国企业所忽视。近年来,不断有中国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案例发生,涉及食品、药品、电器、化工、等众多行业,这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其深层次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商业竞争无异于战争,而对于战争,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实上,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商标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对于商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致中和”、“同仁堂”等老字号在德国、日本等国被抢注,为了拿回商标,这些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又如海信“HISENSE”商标在欧洲被抢注,导致海信不得不放弃该商标,而在欧洲市场启用备用商标,这也使得海信遭受重创。因此,如果在市场策划上已经选定或者预备选定进入某些国家和区域,则最好再进入市场之前就开始进行商标注册工作。因为,商标注册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如果等进入市场之后再进行商标注册,很有可能错失良机,从而不能使商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得不说,“产品未动,商标先行”的指引策略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根据我国的现状,目前,我国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第一,尽快改变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制定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第二,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别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法律壁垒以促进知识产权的出口,利用现有的有关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是较佳的途径。第三,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是签约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现有的有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由于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和形成的,因而侧重点是保护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技术垄断追求高额利润,从根本上说是不利于我国采用引进新技术,对整个发展中国家都不利。第四,进一步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第五,要严格执法,使知识产权法发挥应有的效力。第五。特别是针对国外注册中国商标的问题,中国政府和有关的部门应该加强警惕,健全法律机制,避免类似的事件持续发生。这是中国人的损失,作为中国人,我们无不感到心痛。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测量

1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经济发展

理论研究者们特别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且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疑问。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也可能提高模仿的成本、允许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的垄断性行为,对知识的传播造成限制,减少知识创新散播,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大多数研究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些研究者从福利角度来探讨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如Chin(1988)研究了在北方进行工艺型创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把南方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福利比较,一种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另一种是不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结果显示南方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的福利不如其未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下的福利,而南方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对北方的福利却有正面的影响。并且南方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不一定会提高全球的总福利水平。Chin和Grossman(1990)证明了全世界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不必然最大化每个国家福利,对于引进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太强的保护会减弱竞争并使福利受损,对经济增长不利。Lai(2003)建立了一个多部门的南北贸易模型来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分析。他比较了南方采用纳什均衡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采用与北方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时的福利大小,发现第二种情况下南方的福利要高于第一种情况下的福利。因此解释了为什么南方较北方倾向于采用更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但是南北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采取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前提是北方对南方开放其传统产品的市场,这样对南北双方均有利。

另一些研究者采用多个国家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Gould和Gruben(1996)基于95个国家1960-1988年期间的横截面平均数据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在更开放的国家其影响更大。Thompson和Rushing(1999)基于55个国家1971-1990年期间的横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对相对富裕的国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积极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Falvey,Foster和Greenaway(2004)基于80个国家1975-1994年间每5年的平均数据的研究发现:在低人均GDP国家和高人均GDP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響,但在中等收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许春明和单晓光(2007)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激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最直接的表现是它促进了R&D投入;促进了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避免了重复研究,使大量的改进发明不断涌现,最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货物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和商标许可等三个途径促进了技术转移,这都有利经济增长。他们同时也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往往会在短期内表现为负效应,即在享受知识产权制度的动态收益之前往往会在短期内承受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这也正是为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困难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吴蕊(2008)对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内(1年)未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几年后就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作用。

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取决于国家的特定经济特点。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在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中似乎能引发更高的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静态上会增加社会经济成本和减少社会福利,但在长期动态上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这就为我国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样,对于发展中国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者们同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技术创新。Diwan和Rodrik(1991)、Basu和David(1998)等从技术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技术需要研发新技术,这些技术并不一定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自主创新。Tayor(1994)、Yang和Maskus(2001)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为保护创新成果,会进行保护性研发,使得研发成果难以被模仿,使得研发成果难以被模仿以减少技术溢出,从而降低南方研发效率和革新率。Gould和Gruden(1996)和Fosfuri(2000)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影响的角度提出,加强发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会提高发达的创新水平和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使世界总体技术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技术领先企业不会将核心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模仿不到的,后发国为缩小与领先国的技术差距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与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加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将强化北方创新企业的市场力量,提高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损害发展中国家福利。不管是在动态均衡还是一般均衡分析中,发展中国家加强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都会降低发达国家的技术革新率,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技术进步率也相应降低(Helpman,1993,韩玉雄、李怀祖,2003)。Helpman(1993)主张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宜松不宜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Lai(l998)利用一个包含产品周期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技术转移是通过南方国家仿效而进行,则南方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会降低产品创新率。Glass和Saggi(2002)认为加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南方国家的技术进步及损害南方国家福利,也会降低北方国家的技术革新率。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在乌拉圭回合中签署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TRIPS)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而使发达国家受益,McCalman(2002)计算结果显示美国是TRIPS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是其贡献者。

Maskus(2000)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潜在的收益和损失依赖市场结构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效率,特别是竞争政策和技术发展政策,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有关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大量涌现。一般研究者都认为技术创新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易显飞(2002)认为知识产权制度使创新主体获得的高额投资回报形成的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促成了主体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盛辉(2005)指出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效的法律保证,同时为合理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正确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张亚斌,易先忠和刘智勇(2006)基于拓展的南北技术扩散模型分析了同时进行自主创新与国外模仿的后发国的技术赶超问题。他们认为在技术进步初期,后发国较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进步;但长期内,加强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进步,后发国能否实现技术赶超取决于自主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

大多数国内研究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沈风君(2004)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就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不同创新模式下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付辉辉(2008)分析了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并构建假设模型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只有合理的解决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才能发挥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作用。

3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量

(1)Ferrantin(1993)将一国是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协定成员国作为衡量其是否达到国际保护的最低水平的标志,然而前提是这些协议必须被有效地实施,否则成员国身份则只代表一国最大努力的意愿。

(2)RR指數:Rapp和Rozek试图结合各国的法律细节做更为精确的度量,他们对各国有关专利法的法律条文与美国商会建议的最低标准的符合程度进行评级,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划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并分别用0到5之间的整数来定量地表示。由于RR指数简单方便,在不少文献中得到应用。但是,RR指数仅从专利范围评价一国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即静态指标),未考虑法律条款实施的效果;用阶跃型整数来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既有可能把保护水平相差较大的两个国家纳入同一保护等级,也有可能把两个保护水平相差不大的两个国家纳入两个不同的保护等级(韩玉雄、李怀祖,2005)。

(3)GP指数:Ginarte和Park(1997)在Rapp和Rozek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深入的度量方法。他们将专利保护分为五方面:覆盖范围、加入相关国际专利协议的情况、权利丧失的保护、执法措施和保护期限(通常为20年),其中每个类别又包含若干度量指标。Ginarte和Park规定每一度量指标占1分,每一类别中各指标得分之和除以该类别的指标个数即为该类别得分。5个类别得分的累加和即为量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用0到5之间的国家评分表示。

4 结语

胡锦涛指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要有理论指导,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产权保护水平的测量三个方面来综述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相关研究,以供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3): 377-382.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 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关系

一、引言

知识产权是一个权益保护类的专有名词, 它的含义就如同它的名称所表示的那样是一种对于“知识”所属权的保护, 所以在国外一些国家还有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都把它称之为“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属于法律的管辖范围, 所以知识产权所针对的对象以及专有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的。我国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而这种模式在国际一体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已经逐渐产生出不适应的现象,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冲击。在国际社会, 无论是经济、交流还是制度都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就是知识产权受一体化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概念以及现状

对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解释有很多种, 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定义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指以国际公约为基本形式, 各个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需要积极进行协调, 通过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法律进行协调和统一, 对知识产权形成良好的保护。也就是说履行国际条约或国际公约的形式就是要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的保护。一般来说, 很少有国际公约是可以直接进行应用, 一般都会转化为国内的法律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同时, 虽然国际的公约已经转化为国内的法律, 因为这种法律是国家之间的合作行为, 所以, 不会破坏其国际保护之间的一致性。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从出现萌芽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段过程中,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的被建立以及完善, 到如今, 一套基本完整的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法律秩序已经被制定完成。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 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的数量众多、种类分布范围极广, 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多个机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所拥有的第一个保护组织的产生要追溯到遥远的1967年, 同时知识产权届的第一项国际公约也随之问世。在1967年之后, 各种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国际公约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的产生, 例如著作权保护公约以及创新权保护公约等等。1994年, 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届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公共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南美国家乌拉圭问世, 该条约把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第一次提升到了国际法律的制约以及管辖高度, 各个国家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

三、法律一体化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里的争论

(一) 经济一体化带来法律一体化

在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法律似乎也想步经济的道路, 向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不少专门从事全球公共事务关系研究的学者认为, 法律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今社会法律越来越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引导。法律全球化作为一项未来新的全球公共事务, 需要每个国家打破原有的法律国有化的惯有思想, 并且需要逐渐的去适应法律世界的标准化秩序。经济与法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法律的规划与制定不能离开经济的帮助, 而经济的发展同样不能脱离法律的保护, 所以法律一体化势必会适应经济一体化的改革和创新。各个国家的法律在经济新秩序之下, 互相融合, 不断改变, 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法律环境。

(二) 法律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反思

可以说某些国家的先进法律与法规在一切发展中以及落后国家并不适用, 这种毫无改变的平行的移植程序非常容易造成规则与制度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虽然法律一体化是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的, 但是法律公约却明显有着“欧美”大国的味道。虽然法律不断的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还应保持着一定的“原汁原味”, 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应该在一体化的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并不代表着“不合群”, 而是一种求同存异的状态, 这也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的要求, 各个国家应该充分正视本国的实际情况, 适当的变通国际法规, 以适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

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

(一) 在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下进行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中, 同样也遵循“丛林法则”, 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但是绝不是没有, 当年日本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封锁之下同样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做到。所以, 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技术突破口,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自身领域的技术做一个全面的剖析, 把重心放在那些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上, 同时国家必须给予支持, 而不要一味的将重心投放到加工行业, 为别人作嫁衣上, 虽然后者比较轻松, 风险性小, 但是从长远考虑, 你只能永远的做下手, 利润空间低, 而且自主性极差。所以, 国家需要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二) 利用自身优势与发达国家协商

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劳动力以及原材料, 而这也是发达国家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跨国公司只能用本国劳动力, 只能用本国的原料, 这些跨国大企业就不可能存在, 因为利润空间太小, 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 对于一些利益集团迫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接受他们的知识产权的条例和规定。这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和相关利益集团做出应有的让步, 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例如, 在未来制度的制定中, 我国的发展融合适应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和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技术水平, 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 还要不断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研究, 还要促进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多元化的国际保护进行有机的联系, 以保障我国人民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 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以公共健康为角度

公共卫生问题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 每年有1400万人死于一些世界性的传染病, 其中90%以上发生在非洲、亚洲和一些南美国家,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有限, 卫生条件水平比较低。主要的致命传染病是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等。我们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一些发达国家放宽一些中成药制定的许可, 使得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制造一些有关的药物, 所以, 一些药物的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而全球流行的传染病是一个公共健康危机, 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所以, 不管是哪个国家, 都应该重视公共健康问题, 合理利用国际的规则, 将人民的利益放置第一位。

五、结论

事实上, 对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的最初的目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定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各个国家度可以灵活运用既定的规则, 加强对知识产权条款的研究, 适应国际化的发展, 有效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学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趋势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3) .

[2]汤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态势及我国比较优势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5) .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知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它除了具有文化功能外,更多地具有经济功能,知识经济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以往知识在人们的心中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既宝贵又无价,人们虽然须臾不可离,但总觉得可以无偿使用和挥霍。而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高技术提供了知识成为有价商品的环境,使知识成为现代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知识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对财富的所有权,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变得密不可分。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营造一个鼓励知识竞争、知识创新,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上的经济,是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言的。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而是靠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因此,知识的创新和信息的传播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生产、扩散、转移、老化速度加快,使知识产权发展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

1. 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发展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美国是把知识产权直接与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联系起来的最典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新兴产业主们往往要在政府中安插自己的代表来对国家的政策施加影响,敦促政府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甚至压力。特别是自1986年以来,知识产权问题被纳入GATT体制,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GATT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就是知识产权渗入国际经贸关系的一个象征。

2. 新兴技术成为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全球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世界科技革命已经到来,遍布全球的信息网,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完全消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瞬间即可分享的信息。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所不能及的高科技智力成果,给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挑战,知识产权将在新技术革命下进一步发展。

3. 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知识产权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国际间高技术的合作交流,高技术开发的特点之一是其技术尖端性和高竞争性。各国为了本国利益,一般要对科技成果的专利申请、转让和制品出口做出限制和技术保密。而专利制度的特点是其公开性,即通过公告等形式由法律授予成果所有人一定的专利权,这大大促进了国际间技术交流。一些西方国家曾长期对一些国家进行高技术限制,或把知识产权纳入贸易关系谈判的框架,除政治原因外,主要是基于对本国高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有可能较好地消除国际科技交流的障碍。最近几年,连续召开了有关专利问题的协调会议。同时,各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差别正在缩小,“跨国知识产权法”正在接二连三地出现,可以预料,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趋势,随着世界技术革命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

4. 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面临新的挑战。

知识产权的国际趋势是“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力度相对提高”。首先,随着知识和信息生产量的增加,扩散速度的加快,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已经超出了原有知识产权保护所涵盖的范围,新增知识产权类别相继出现,给现有知识产权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有些技术,如生物技术中的动物复制技术,本身在伦理道德上尚有争议,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更复杂。其次,表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上,这是由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快速更新的特点造成的。知识经济带来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大、知识传播明显加快,进而带来知识的更新愈益加速。这样,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定的有关专利权、版权等的保护期限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至少考虑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再次,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面临着挑战。总之,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与知识经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可以考虑从局部突破,在一些尖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而再使之普及化。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前瞻性很强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超前立法将有助于我国早日从工业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特点,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面对知识经济,有人提出,由于知识创造和更新的加速,权利者可以通过自己知识的不断创新而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因而法律保护应相对减弱。笔者认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被用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工具,因此,在未来社会里,各国政府都将面对形形色色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不但不能削弱,反而保护力度应大大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软”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这就使得过去知识产权保护不了的重要高技术领域逐渐增多起来。从而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课题,只有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才能使新智力成果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但知识产权立法滞后现象比较严重。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和实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商业秘密保护法。自1984年美国国会批准“半导体芯片法”以来,对集成电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通过专利法与著作权法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做法很不合适,应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经验,融合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有关原则,单独立法进行特别保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只限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但普遍存在保护力度不够、保护范围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制订商业秘密保护法势在必行。

2.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程度应进一步加强。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类智力成果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更应加强。国际社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已在法律层面做出了积极回应,主要标志就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 。该协议生效后将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并对各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甚晚,却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虽然立法之初就注重国际惯例,并修改相关法律力争与国际接轨。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特别是Trips协议生效及我国加入WTO后,现行知识产权法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显得不合时宜,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如,现行专利法中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经过实质审查,商标法中没有规定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著作权法第43条“法定免费使用”的规定,等等,上述规定距离国际公约要求相差甚远,都涉及到与国际公约协调一致的问题。在知识产权国际化过程中,美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国际制度上,美国竭力利用以Trips为代表的国际条约来维护本国利益;在国内制度上,依靠其关税法337条款等规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内市场,而特别301条款又成为保护本国知识产权,进攻他国市场的有力武器。我国也应建立这种国际国内制度相结合的体系,在制定国内制度时考虑攻守两方面结合。

3. 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应适当缩短。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从科研成果到生产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将会缩短,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创新淘汰更快。发达国家技术每年的淘汰率一般为20%,技术寿命平均只有5年。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设定旨在保护权利者在一定时期内权利不受侵犯,从而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社会发展。但随着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高技术产品创新淘汰率的提高,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过长,滞后于技术更新周期,那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应适当缩短,这与加大保护力度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在保护期限与技术更新周期一致的情况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会显得更有实际意义。此外,国家还应进一步完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协调指导机构等,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企业科研档案知识产权保护 篇9

一、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关系

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简称,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根据1980 年9 月12 日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科技档案 (全称科学技术档案) 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材料。因此科技档案除具有科技档案极强的专业性、成套性特点外, 并且作为档案的种类之一, 科研档案也同样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等属性。

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 (财产) 所有权”或“智慧 (财产) 所有权”,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版权 (在我国称为著作权) 两部分。在我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构成。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 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限性等特点。本文中的所指的知识产权仅讨论工业产权部分。

科研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信息的载体, 其内容就是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研档案具有特殊性, 它不仅能够在归档后继续为企业技术生产活动提供直接的参考作用, 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为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提供重要的凭证作用。同样, 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科研档案资源。

二、目前企业科研档案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变经济制度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全国各地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剧增,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表现的尤为突出。伴随着这类型企业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生的大量的科研资料最终形成了科研档案, 研究开发的成果成为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但是由于诸多原因, 我国的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渐显现出两个极端:一是企业过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而限制了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二是企业科研档案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知识产权受损流失。

(一) 知识产权过度保护限制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不久前,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 与美国高通公司之间的反垄断案在经过了14 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后最终裁定高通公司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 并且发改委还对中国厂商使用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设计的版税费用做出了调整。此案的终结使知识产权再度回归公众的视野, 人们在纷纷思考如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同时也同样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即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对科研档案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加强了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使拥有的知识产权转变为企业利益, 国家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我国经济市场上的侵权行为。这一举措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大企业垄断现象的产生, 甚至也出现了一些利用所持专利压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象。科研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的信息载体, 如收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过分保护, 则会影响其开发利用, 这不仅违背了科研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也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虽然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特点, 但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工作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科研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科研档案充分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科研成果、促进科技进步,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限制过多, 则会影响科研档案交流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长此以往, 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会下降。

(二) 忽视科研档案保护问题。山西省一国有中型机械制造公司 (以下简称国有企业) 是原机械工业部重点骨干企业、国家技术进步制造企业,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山西省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该企业研发的弯曲矫正机械产品技术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 后因经营不善导致该企业在2003 年被兼并重组。究其原因, 除了市场经济影响外, 企业管理者疏于对该企业知识产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国有企业研发成功弯曲矫正机械产品技术后, 当地相继出现了众多同类型民营企业, 这类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大多来自于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技术员工将弯曲矫正技术以“外聘专家”为掩饰, 擅自泄密给民营企业, 而国有企业却因材料不足无法正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由上述案例可见, 相比于大型企业过分专注于保护知识产权, 限制科研档案利用来说,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则出现忽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科研档案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 企业领导者对科研档案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企业领导者仅把科研档案当做是记录工具, 忽视了科研档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凭证作用;二是企业领导者忽视了科研档案信息的价值, 归档后仅仅将其保管存放在档案库房不再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三是企业领导在管理上忽视科研档案的重要性而导致的人、财、物力方面投资的不足。

第二, 企业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缺失。一方面, 长久以来档案管理部门不受重视, 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一般情况下都是科研部门上交什么材料档案部门就接收什么材料, 档案整理存在不完整和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 我国虽然制定了《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 但在企业内并没有认真贯彻和实施,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适合本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再者, 企业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缺乏对科研部门档案立档与归档的业务指导, 导致科研档案收集不全问题。最后, 企业科研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存在漏洞。由于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内部分员工有机会获取企业的科研档案, 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三, 企业员工人为造成科研档案泄密流失。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 个别员工将属于本企业的科研成果私自卖给其他企业或者自己生产销售, 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 不仅直接对本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损害, 而且扰乱了市场竞争的秩序, 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企业员工的知识权益, 挫伤进行科研研究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科学技术的长效进步与发展。另外, 我国法律在知识产权的归属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的第六条明确界定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问题。对没有做出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而利用本单位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权人为单位;第八条中规定了除另有协议外的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情况下专利权人的归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某企业员工参与了发明创造, 也不代表他就可以随意转让专利权。

三、采取的措施

(一) 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避免因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而限制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保护知识产权是合理合法的, 但过度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而且影响社会科技进步。这就需要企业做到对所拥有的科研档案划分等级 (即档案密级) , 然后在合理范围内做到知识共享, 将科研档案与高校、同行、社会共享, 积极开发科研档案中所蕴含的价值, 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二) 强化科研档案意识。首先, 企业领导者应该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视程度, 了解科研档案在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档案部门的投入。其次, 需要利用公司广播或橱窗、企业文化活动等载体在企业内加强对科研档案普及宣传, 增强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只有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才能使科研档案得到重视, 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责任心。

(三) 加强企业科研档案管理。首先, 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构建规范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行为。我国国家档案局已颁发《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条例, 并根据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够使科研部门了解立档范围, 而且可以规范归档行为。其次, 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对科研部门档案立档与归档进行业务指导, 避免科研档案收集不全与整理不规范的问题。最后, 需要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部门的合作, 积极主动地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 促进企业的科研创新,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与《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制定保密制度可以对企业科研档案与知识产权的安全给予制度保证, 使企业的知识财产安全、经济财产安全免受人为损害, 还可以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利益面受损害从而提高科研开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忠铿.论测绘科技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J].机电兵船档案, 2005.05

[2] .熊建文.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云南档案, 2012.10

[3] .王玉华.米皓坤.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11

浅析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篇10

目前, 出于对中药这一传统学术以及文化的保护, 国内已经颁布了多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以及部分行政法律规范;我国也加入了一些国际公约, 其目的就是形成完善的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但现实事与愿违, 法律虽多但是保护散乱形不成有效保护;规定虽多但是以西药保护模式为主, 更是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弊端。

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 中药知识产权相关保护法律不健全

就知识产权保护来说, 主要是专利权的保护。从我们平时用药的常识可以了解, 一般西药的说明书中都会注明具体成分的化学结构式;而中药说明书上的成分往往只写着各种物质, 若是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多大几十种成分;因此中药相较于西药这种单方药是相当复杂的。西药的简单使其在遭到侵权时, 对于所申请专利的保护界限, 对于侵权构成的认定也是很容易的。中药其复杂的成分特性导致了, 现实中中药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 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证据的收集以及权利范围的界定的高难度都让中药侵权认定难上加难;这也由于中药知识产权侵权的得不到有效遏制, 导致了中药行业创新的积极性降低。[1]

(二) 没有跟上国际保护发展的趋势

中药专利保护的不足, 导致出口也相对困难。我国知识产权对方法的保护较少, 因此无法形成对中药配方的有效保护。然而出口时, 无法定性中药的产品性质, 以配方保密作为保护的手段, 导致了中药所注明的物质与进口国海关检测出的成分不一致时, 会导致禁止进入该国的尴尬境地。中药不仅承载着像中药研发技术、中药配方配比的方法等实体物质, 也包含了以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的地位, 在国外很多人并不认可中药这一理念, 认为相较于西药是一门伪科学, 以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的这些实体物质就更难以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 进而无法畅通进入国际市场。

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 提高我国企业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水平

就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来说, 知识产权发展至今, 还是相当的不成熟, 我国已经把知识产权的实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但是社会以及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水平不高。尤其是在中药知识产权方面更为严重, 这一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处于缺无的状态, 虽然我国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用于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这一问题从专利的申请量来说也可以说明,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专利申请大国, 但是其中中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相当不足, 即使申请了专利, 也没有对现在的愈加严重的专利侵权而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整个行业的意识水平较低是显而易见的。企事业单位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社会大型的跨国企业的扩张其实就是以知识产权为主力的占领市场, 抢占竞争的制高点的战争。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就知识产权的保护达成一种妥协, 形成一种机制, 来有效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国家应当鼓励专利代理事业向中药行业的倾斜, 加大人才的培养, 为中药专利的代理申请以及咨询提供一个现实有效的制度机制。

(二) 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建议

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实施依然带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 实施程序繁琐, 政府手中的权力过大, 行政干预也就司空见惯, 导致我国的行政效率低下以及行政审批繁琐。本部分主要从专利保护制度来论述。首先中药专利的申请应当简化行政审批的手续, 减少时间因素对其保护不利的影响;其次从中药的立项研究到生产出投放市场的药品, 应当在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专利保护;最后针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侵权的案件, 应当建立专门的审判法庭以及专业的仲裁机构, 完善规范的程序和机制, 增加对其知识产权侵害的违法成本。[2]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力成果的结晶, 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 其仍然焕发着万丈光芒, 展现着新的活力,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重视中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而推进我国中药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创新发展。随着我国文化的复兴, 中药作为文化的承载者, 也必将国际化, 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关注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多层次成体系的保护下, 传统的中药产业也注定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为我国的建设创新国家, 实施知识产权大战略提供更多的助力。

摘要:我国在知识产权在各个社会方面的保护都很不够, 尤其我国传统产业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尤为不足, 并没有就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以及国情探索出适合其发展的保护制度, 而只是一味的移植了西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洋为中用, 不做一定的消化吸收和改造, 难免会水土不服, 反而阻碍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因此, 本文旨在从知识产权方面入手, 来简单论述我国中药保护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中药,法律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韦晓云.中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实质探析[J].科技与法律, 2005 (4) :60.

知识产权保护:世界无需疑虑 篇11

正是这次“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圆桌会议”的召开,使编辑部在众多热点话题中,将目光最终落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本期封面文章由以下5篇文章构成:

《履行承诺,中国在行动》——为履行承诺,中国在积极实施保护知识产权。自2002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符合WTO规则的、更加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先后组织了50余万人从事这方面的执法工作,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通过本文,中国政府的负责态度可见一斑。

2004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顺利出台。“卖盗版光盘5000张可判刑7年”,类似这样的标题近期遍布各类媒体的显著位置。《侵犯知识产权:定罪门槛降到了哪儿?》一文将直奔主题,道出《解释》出台最为人们所关心的答案。

是鱼死网破还是竞争双赢?这一直是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论不休的话题。《争端中的合作:中美知识产权博弈》告诉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美双方有争吵、有妥协、有威胁、有协商,当然,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二者能够相互平衡、共谋发展。

《中国企业:躲不开就迎上去!》——有一个贴切的比喻:知识产权攻可为“矛”,守可为“盾”,这可谓一语道出其中真谛。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企业和国外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卫反击战正在拉开帷幕……

本期封面文章的压轴之作来自中国知识产权界学术权威、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教授。他为本刊专门撰写的文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尚在十字路口》,主要谈及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争议与“规范网络市场侵权活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郑教授,因为这篇文章是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里,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赶制而成的。

入世三年以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的负责态度、进步速度以及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我们相信,对于埃文斯所说的“过程传递出的成果”,世界无需疑虑!我们祝福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也期待中国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成为知识产权大国、强国!

探讨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途径 篇12

我国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建立了一项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主要包含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种途径, 在保护范围方面主要包括了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下面笔者就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这两条途径来做一番阐述。

1. 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途径

在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中, 一批知识产权审判庭及合议庭已经在各级法院中被建立起来, 并从2001年时起, 民三庭或民五庭也就成为了这些法院的知识产权庭部分的新名称, 他们主要负责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所以在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中, 占据核心地位的就是我国的人民法院, 他们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制度在2009年被推出, 相关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示, 同时其也实现了对三审合一 (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行政和民事案件全部由人民法院受理) 试点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 为了更好地对外发布知识产权成果的权威信息, 我国相关部门还建立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站和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 并且推出了世界知识产权日 (4·26) 宣传周, 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更好的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国人民法院为了减轻那些争大、影响大和审理难度大的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负担, 也实施了证据保全措施。而且为了实现我国在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中的更好发展, 我国人民法院也加强了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 注重对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和应用。

2. 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途径

我国知识出安全行政保护的行使主体主要是相关的行政管理机关, 他们在法定程序和法定手段的规定下来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 从而实现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秩序的维护。具体地来讲, 我国的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机关主体主要包括了:海关总局及各地海关、国家农业局/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各级地方管理部门、国家版权局等。它在保护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了: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 如我国相关的行政部门要根据《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 对那些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作出及时的行政处理, 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对侵权人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相较于司法保护途径, 行政保护有着成本低、积极主动、效率高和程序简省的优点, 所以这种保护在相关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处理中有着更高的效率,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反复侵权和集体侵权现象非常普遍的情况下, 行政保护途径作用的发挥就显得更加重要, 它是一种扬长避短的保护方式。在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在对外贸易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美国在其“特别301报告”中就特别把中国置于了“重点观察国”的位置。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 我国更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以激励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的发展, 为它们提供坚实的保障。

3. 对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途径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较于国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的薄弱,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和司法保护双规制度, 两者相辅相成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首先, 从行政保护途径的角度来看, 它有着简洁性、主动性的优势, 能够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之后进行及时有效地制止, 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有着效率高的优点;其次, 司法保护的途径适用于那些情况比较复杂的案件会更加有效, 具体来讲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首先, 根据“司法终局决定原则”, 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有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其次, 当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存在交叉的时候, 我们将此分为行政裁和行政调解两种情况来看:国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应该要不断弱化行政裁决制度在知识产权纯民事纠纷中的应用, 一直到被司法保护方式所取代, 通常情况下行政裁决作用的发挥只是在司法保护途径不适用时才被采用, 依此来补充司法保护途径的不足之处;而行政调解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也应该被定位为司法保护途径的重要补充, 以更好地发挥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作用。第三, 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途径可以在合理分工的情况下形成优势互补, 例如被动和直接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途径的特点, 而主动和间接的方式则是行政保护途径的主要特点, 前者主要是通过对个案践行判决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而后者则多是通过对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环境的维护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于是在二者的互补中, 我国行政和司法保护途径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形成了。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体制面临的问题

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晚, 所以从时间角度方面考虑, 我国社会民众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还较为薄弱。由于我国长久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民众已经习惯于免费获得网络资源, 这虽然有利于民众享受我国的知识文化成果, 但是对于后续的文化创新来说却起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即使对一部分创作人或发明人来说, 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性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除此之外, 他们还在缺少相关的法律常识, 也不懂得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整体上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整体的社会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行政保护途径的效率不高

因为我国比较重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的建设, 所以从机构设置的方面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机构设置也比较复杂, 机构臃肿, 并且存在着官僚作风和相互推诿的问题。具体来讲其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各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能都较为单一, 这种单一化的职能划分很容易导致行政效能底下的结果;其次, 行政职能界限不清, 天然扩张性是行政权的主要特性, 这样做可以在权利扩张的同时, 减轻本部门承担的责任, 而且也使得很多方面的监管也出现了权利交叉和重复的现象, 很多机构也都出现了本位主义的苗头, “有利则上, 无利则下”, “互踢皮球”的现象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中的常态。第三, 执法力度不够, 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 所以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方面要不经济欠发达地区做的较好, 而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的执法资源也存在着不太平衡的现象, 执法力度也就出现了差异。尤其是在内陆很多城市, 他们在执法力度方面就会显得更加欠缺, 并且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也影响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3. 司法保护机制不健全

首先,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制体系, 但是这种法律的建立和修订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被动进行的, 而在这种外界环境的压力下, 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其是在未充分考虑我国实际的情况中进行的, 并且这种法律制定的被动性, 也很容易导致我国立法的滞后, 立法的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 其次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途径中的审判机构也存在设置于分工不合理的现象, 当前“三审合一”模式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工作, 而民事审判刑事和行政审判分开进行还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主体, 但是这种审判制度就很容易导致对同一案件的审判结果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第三, 由于这类案件的专业性较强, 对法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成为了必备,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 我国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也要加强对自身的建设, 并且随着案件数量大幅上升, 对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会更大。

4.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建设与WTO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适应性冲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承诺也开始生效, 并且签署了TRIPS协议, 而这一协议又是有发达国家主导的, 这就使得在WTO相关框架下的争端解决对发达国家不利, 并且美国为了使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别对国家获得认可, 还利用自己的经济和市场地位颁布了“301条款”, 这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也在欧美国家的压力下进行了修订。但是之后知识产权保护的纷争并没有因为此而得到缓解, 中国与发达国家间在法律、外交方面也进行了激烈的互攻。而在这方面, 中国可建立相关的海外维权研究中心, 为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深圳市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逐渐建立了完善的海外维权研究机制, 推出了如《深圳市企业海外维权指引》、《德国展会参照指引》等指导文件。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体制改革的建议

第一, 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途径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行政机构设置过于分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行政效率和对外交流。因此在这方面, 我国要建立一个知识产权统一的保护管理部门, 对其保护、转让和取得等行为进行统一的管理。

第二,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途径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要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 并且还要加强对互联网商标使用问题的关注, 同时还要将相关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进行理顺, 以上时关于《商标法》修改的建议。而就《专利法》在2008年修改之后而言, 对生物技术的保护也已经成为近几年需要被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著作权法》存在的问题最多,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著作权所有人的著作权利益分配等问题都是应该被给予关注的问题。

第三,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加强对司法审判体制的探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 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 加强对“三审合一”模式的探索和推广。

第四,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提高相关执行主体的素质。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所以相关执行主体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方面, 如可借鉴国外的经验, 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 深圳大学就在这一方面于2009年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学院;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育,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关注。

总之,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它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对于保护创造性的劳动和激励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诚信和法制建设的水平。在我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作运行的保护机制, 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有很长的怒要走, 这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保护创造性的劳动和激励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诚信和法制建设的水平。在我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作运行的保护机制,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逐渐建立,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社会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提高, 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在此就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部门和领域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知识产权,双轨制,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1]郑书前.论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冲突及协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7 (5) :63-68.

上一篇:业务支撑网络下一篇:艺术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