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24-10-0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精选11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1

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记录, 是日后查考与研究的基础信息。档案的三要素是形成者、查考价值、载体以及形式的多样性。档案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它记载的内容及资料真实完整。具有重要的查考与研究价值。这些档案同时也是各级政府进行后期的统计分析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等的重要、原始依据。

1 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档案的静态性, 即只有在查阅时才会让人觉得档案的重要性, 平时绝大多数时间, 档案会让人觉得可有可无。因此, 在我国的各级政府机关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档案的观念。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普遍认识还停留在档案就是保管资料, 档案不能创造利润, 档案只要放在那里就不用管了, 甚至没有必要由专人去管理它们。这种轻视档案管理的落后、传统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2 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另一个弊病是交接过程中的交接手续不够严密,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好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都没有专门的人才。因此在人员变动、调离本单位时, 档案的交接手续极不严密。

1.3 管理力量薄弱, 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的绝大多数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不是经过专业培训或档案管理专业毕业, 因而这些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质、档案的归档要求、档案的查阅要求、档案的装订等业务方面没有专业的素养, 档案的管理意识极为淡漠。同时还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 更导致这些人员对档案工作的忽略。这就更加重了档案管理的问题, 该归档的不归档、已归档的存在真实准确性问题、某些存档资料并不能真实反映该档案本人的现实情况、甚至档案资料不完整, 极个别还存在着档案内容遗失等问题。

1.4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

(1) 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与更新。 (2) 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 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水平和工作时间的限制, 档案管理人员从不主动地学习并且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1.5 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 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 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 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 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1.6 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在档案管理手段上, 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 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 占地面积大, 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2 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 所以, 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 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2.1 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

2.2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 增加档案库房, 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工作主动性, 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

2.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 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 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 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 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

2.4 建章立制, 有章可循, 规范操作。

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做到制度上墙, 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 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 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 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 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 要查明原因, 登记说明, 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 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 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 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

2.5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 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 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 能明辨是非, 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 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2.6 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 使其认识到, 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 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2.7 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 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 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 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3 结论

现代社会正在跨入“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保管与利用, 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为了适应电子档案工作需要和档案事业发展,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着眼点要高, 立足点要实, 要符合本单位的客观实际, 顺应其规律, 加强科学管理, 确保电子档案能够安全可靠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 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且具有历史性保存价值的文件。档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浩如烟海的档案库中检索、调阅到他们所需的档案。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加强,工作,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2

一、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课题确立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当今社会化中的重要的一环,也是儿童迈向社会、学会生存的第一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三年级班中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懂得每天上下学要带小黄帽是为了安全起见,在楼道里不应追跑打闹。放学后不在家里玩耍要直接回家。独自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当在路上遇到坏人劫持时有正确地处理方法脱身。懂得保护自身的安全.班中还有部分同学安全意识不强,.当遇到坏人劫持时,有的同学首先想到了匪警电话,由于当时情况不允许,来不及,应想到的是如何脱身才行。通过问卷统计:学生对119 110 122 120这几个电话号码的作用不真正了解。在运用中一定会出现问题。根据我们平时观察发现:有的同学之间闹着玩,不小心碰伤另外的一个同学,还有的同学中午排队打饭时相互斗着玩,用筷子比划,显些碰着同学。类似这样微小的事情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我班确立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育德点。

二、通过班队活动,明理导行,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生活中鲜活事例,亲身体验活动,长期的安全知识的宣传,熏陶、教育才能形成的。我首先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讲,并教会他们认识安全标志,教给学生自护的方法、防范的措施。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或危险的做法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绘画出来,并相应写上一句说明的文字。学生在绘画交流、观摩中,可以相互提示,树立安全意识,避开险情,确保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本班的实际情况,编辑了班级《安全自护歌》。教师还建立班级“安全岛”宣传栏,向学生宣讲安全知识、再通过讲安全小故事、说安全儿歌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带领观看安全小集锦《安全我知道》,让学生学习在危险处境中的自护、自救的常识。召开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隐患场景再现、模拟演习,体验自护方法。课间时为学生播放《安全自护歌》在休息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同学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安全教育,并提高了安全意识。我在班上还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的活动。请家长了解其子女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针对问题帮助教育引导孩子,并对学生的自护意识进行评价。在校我们开展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的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向安全岛进军,努力!加油!人人争当自护小标兵的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能与学校保持一致,更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实效性。

三、实效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3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提高大学生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 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37-1

一、知识产权的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知识产权的特征属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自我国有知识产权研究以来,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认同的有五特点和四特点。五特点主要指:“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四特点主要指知识产权与其它民事权利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征。我国的刘春田教授曾对以上各种特征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并认为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主要有两个特征即:时间性,权利内容的多元性与多重性。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依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的规定,我国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事实上,根据我国现行国内立法和参加的国际公约,学者们认为我国法律所保障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专利权、工业版权、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以及各种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TRIPS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法律文件,对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间的知识产权相互保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协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广泛,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效力,明确了法律救济的措施和具体手段。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该协议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概述

(一)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的概念。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知识产品创造行为同为事实行为,但其性质不同,前者为非法事实行为,后者为合法事实行为。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特征。由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也表现出自有的基本特征:一是侵害形式的特殊性;二是侵害行为的高度技术; 三是侵害范围的广泛性;四是侵害类型的多样性。作为民法中晚近发展起来的一个门类,知识产权法既沿袭了民法的一些固有价值和原则,同时也蕴涵着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本书从知识产权的特征出发,探讨在知识产权法律特性的影响下,知识产权救济制度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的特殊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一)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指导和管理。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地方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分析机构培育和认定工作,及海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导名录制定工作。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直到今天,他们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是非常的薄弱。为了使他们能在今后毕业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成果,现在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的教育显得更加的重要。时代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变动性,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与社会变动速度相适应。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深入,我国对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加大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力度,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教育的途径。知识产权教育能否顺利开展进行,关键是师资来源,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于我们研究的学者来讲,我们现在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知识产权的宣传要做到最好,要增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让他们学会思考、变换其中的重要的信息,然后开发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产品来领导市场的运行。

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大众传媒来进一步的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宣传一些典型事件对同学们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举办讲座;3.在充分的补充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虽然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只要过不断健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传宣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对不合理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对违法侵權行为的打击力度,我们相信,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会得到加强,这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2]阳平.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从知识产权特征出发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志红.关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华章,2010,(0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4

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 从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人类要想良好的生存下去, 必须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在环保观念的指引下实施环境保护行动[1]。当前, 有些社会公众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并且国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因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可以让人们对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知, 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 通过法律和道德来约束人类的行为, 进而开展公众环境保护活动, 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 环境宣传教育的特点

2.1 明确重点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过程中, 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并开拓教育渠道, 将全新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育活动中, 从而提升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那么环境宣传教育就要明确重点[2]。在开展宣传活动时, 利用法制方式来普及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然, 所开展的保护法律宣传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群体, 结合群体的需求合理制定宣传计划, 突出宣传的重点内容, 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展开教育活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需要将法律与保护联系在一起, 让公众学习到实用的保护知识。

2.2 多样性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教育部门可以在社区、乡镇等区域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 普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街头广告牌和小区墙报等地都可以张贴环境保护及有关法律的条幅和标语。例如, 城市的车体都有保护的宣传图案, 人们可以观看到宣传的景象, 而且这样的宣传教育形式成本较低, 同样能够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的效果。

2.3 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 网络成为各种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 将大量的信息以微博、手机等形式向公众发布, 公众可以浏览到众多环境保护信息, 然后在网络上对话题加以讨论[3]。当然, 环境保护部门权利和义务对网民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 实现百姓吸收宣传内容, 从而提升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之,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宣传的过程中, 一定要突出网络化的特点, 并且利用网络有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4 公众力量

国家政府意识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必须要发挥公众的力量,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效开展。政府可以将环境保护知识以新闻媒体的方式向公众宣传, 普及环保知识, 公众之间再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讨论和研究, 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策略

3.1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性

环境保护教育宣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打造多样性的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形式。要想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必须结合不同群体, 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 建立保护教育宣传阵地, 网络、报纸和杂志等都可以作为阵地。例如, 在“云南环保局网站”内[4], 宣传人员可以将重要的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在该网站内, 公众登录网站后, 即可浏览到环保宣传知识, 并观察有关环保的宣传片, 对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知;其次,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人员还可以走进基层, 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里学习条件不如城市, 所以走入基层更有利于对环保知识的普及, 工作人员可以向民众讲述环境的现状, 并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 还可以发放一些书籍, 让民众通过书籍了解如何做好环保的常识, 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扩大宣传范围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所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深入人们的心中, (可以) 通过扩大宣传对象来完善宣传教育工作, 所以必须要加大环境保护教育向青少年的宣传力度,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 学习和接受知识更容易, 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向青少年灌输保护宣传教育知识, 非常有利于提升其保护意识。向青少年宣传保护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第一, 加大保护教育的教学力度, 学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还要向学生传授保护的重要性, 讲解保护知识, 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板报上绘画和书写有关环境的内容。此外, 教师还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 讲文明树新风, 然后让学生深入社会活动中, 对街道和社区中存在的垃圾予以处理, 保证生存环境的清洁。

3.3 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公众的力量比较强大, 所以为了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并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就必须要发挥公众的作用。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十分强, 并且生产力相对较低, 环境保护行动未能全面开展[5]。因此, 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更好的开展, 政府必须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每年将财政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教育人才和购置宣传设施上, 从而确保宣传活动有效开展, 因为只有教育单位人才结构更加完善, 才能健全宣传工作。同时良好的宣传设施有利于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听、看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从而使公民对环境保护有充分的认知, 全面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4 结论

为了人类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国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以多样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并开展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让全民公众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通过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 进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人类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才能有效开展一系列活动, 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人类拥有健康生活的基础条件。然而,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些工业和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使得环境不要受到威胁, 所以必须要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针对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展开了研究, 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作为目标,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使得社会公众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公众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贾峰.提高环境意识转变公众行为应对气候变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37 (1) :10-15.

[2]李成金.云南湖区公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浅析[J].云南环境科学, 2003, 22 (Z1) :30-32.

[3]梁光源.提高宣传实效服务环保大局[J].环境, 2014 (3) :36-37.

[4]钟新.全民参与:培育环境意识促进环保行动——环境宣传教育[J].环境保护, 2011 (12) :32-3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5

有经济砖家指出:2016年将是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企业求发展需要转型啊、抱团啊、合并啊,等等,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不知企业是否关注知识产权了吗?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到创业、创新的命门!本文由冰狗网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顾问供稿,主要谈及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具体详说。

(1)知识产权在地域性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为了知识产权的合理化的管理,有诸多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每个地方会有知识产权部门,存在一定的竞争、执法差异。许多法律、法规都不能大范围很好的实施,判决得不到执行。

(2)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在互联网及全球化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知识产权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是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如何公平、公正、透明的保护知识产权,是否符合中国创新、创业保护的需求,都是知识产权法律遭遇的共同难题。

(3)知识产权执法也是一个大的问题

执法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与日俱增的知识产权的申请量与审查机构人员数量、素质之间的矛盾,二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执法中的标准、惩罚力度等难题。

(4)公众的知识产权知识匮乏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应该存在于企业和公民心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就像知识产权贯标,需要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现实是在我国各种侵权、盗版等行为,诉讼案件越来越多。

(5)知识产权申请量带来的隐患问题

说实话,不管是商标、版权还是专利,近年来呈大幅增长的趋势。拿专利申请来说,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24%,发明专利申请年受理量稳居世界第三。但同时,知识产权机构并不合理,自主发明专利,尤其是核心发明专利的数量偏少,专利数量中有质量高低不同的差别,即有效数量不高,且自主创新力度不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保护;发展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工业产权与版权两类,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版权则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知识产权被概括为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保护知识产权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促进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立旨在全面保护智力创造的劳动成果,从而调动人们在创造方面的主动性,促使科技文化之花绽放,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非财产性收入,增强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首要的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及完备的保护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品牌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技术、品牌、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特别巨大作用,而如何让这些无形资产能够逐步增值,还有赖于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保护知识产权也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商事活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方面自然也不例外。文化产业所从事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本质上是从事知识产品的生产与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去有他鲜明的特点。他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更强的政治意义。知识文化是以相对稳定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而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和交流,并且能够以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形式进行生产和经营。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指标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软实力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表现出来。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形成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争夺国际文化市场,提升本国的软实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也是国际文化产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和竞争手段,健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利于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以立法保护为核心的保护体系。“立法保护”中的“法”不仅仅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还包括我国参加签署的一些条约和公约。如2001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于同年发布《反倾销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3年修改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04年人大修正了《对外贸易法》;2004年国务院颁布《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6年又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等。

目前一系列法规在我国已经被颁布,同时也参加签署了许多的国际公约,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建立,但是我们起步晚、立法技术比较落后在文化产业保护上还存在诸多漏洞,破解需要司法机关采取及时的救济措施。如民事、行政 刑事以及其他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

立法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参与了大量的法律修改及颁布活动,但立法以及修改法律的任务还很繁重,有许多的具体的工作要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立法中没有涉及,比如权利对象归属范围以及执行渠道等问题还不明确。司法方面。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司法纠纷过程中始终存在,无法避免,及无论在民事还是在刑事诉讼中,对知识产权客体在审理案件前常常需要重新确认,一方面既浪费了时间,另外一方面有耗费了司法资源,导致诉讼效率十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方面知识产权的纠纷越来越多,因此建立完善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显得尤为迫切。执法方面。我国目前设立了专门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海关总署等,它们分别调整商标专利版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 但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职责模糊,合作困难 已成为系统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国家应该建立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

另外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含涉外条款的知识产权侵权法律法规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三个代表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创新型活力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方向。针对企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大力普及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知识,有计划有步凑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专项培训,提高法定代表人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经营理念,真正不斷提高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与水平,大幅度提升企事业单位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制订实施企事业单位传统文化发展的战略。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即现有的技术、装备、竞争形势、政策环境等,制定与其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之有企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战略相匹配。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可以细化成基本战略、共同开发战略等。在强化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上:整理好企事业单位已有的知识产权。理清权利的归属,在合同中将权利内容具体化,建立知识产权分类档案及时效。制定艺术创作与发明创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度化。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留住人才,防止和减少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毛牧然,乔磊,陈凡.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 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23.

[2]刘蕴. 文化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95-98.

粤港17项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篇7

7月25日,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4年7月,广东省有近1000家商家企业3000多间门店被授予“正版正货”牌匾。此次会议确定本年度粤港将在5个领域展开17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梁家丽表示,推动粤港知识产权贸易是专责小组的一个合作重点,去年完成了包括举办粤港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等16个合作项目。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宪民则介绍说,下一阶段,双方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及服务业合作、推进知识产权交流研讨、完善知识产权引导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等5个领域继续开展合作。

据悉,粤港两地自2003年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以来,已推进完成合作项目159项,涵盖知识产权研讨交流、跨境保护、宣传教育、服务引导等多个领域。截至2014年5月,在粤港资企业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473件,占有效广东省著名商标总量的15.67%。自2004年以来,香港共有41人通过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目前有14人在内地执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8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这个专有权利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文艺作品、发明、商标等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2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1 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我国的外贸企业几乎都遇到过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大约45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为知识产权问题而受到不利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中,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的比例十分低, 所以导致企业出口利润率也很低。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 决定了我国出口企业因为附加值低而利润率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期内, 受汇率影响的贸易体作用都将发挥, 并将逐步和完全的抵消由汇率变动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

通过对以上短期和长期中汇率变动作用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短期中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体的影响主要看一国的贸易水平和规模, 进而影响该经济体的贸易结构的调整, 通过调整逐步适应汇率的变化, 这表现为汇率的长期作用, 也就是中性论所述。

4对策以及建议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汇率的变动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要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适时调整进出口贸易的税收与补贴政策。贸易的直接承担者外资投资企业, 是我国对外商品出口的重要主体。税收的优惠极大的刺激着外资投资企业的发展, 适时调整税收的规模和幅度, 对出口企业提供免税政策, 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高, 外汇收入的增加, 以及经济发展的动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对进口商品, 要对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必然因素, 我们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先进技术, 先进工艺设备和节能降耗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进口的财政支持与补贴力度。因此, 对扩大进口的我们要有选择的进行税收优惠。

(2) 调整贸易方式, 进一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支持者, 也对我国资源的利用, 外资的引进都

2.2 有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的水平

由于知识产权的束缚, 当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直接或间接地蒙受了一些经济损失。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利于使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改变被动的市场地位, 使其在国际加工贸易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3 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吸引了大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数量, 还会影响其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市场环境, 对于拉动技术密集型投资的增长以及提高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意义重大。只有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发达国家才会向我国进行技术密集型投资, 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

2.4 避免出口企业遭遇知识产权壁垒

发达国家常常在某产品高速成长的时期, 利用其的知识产权

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我国部分加工贸易业处于产业链条中的低端, 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不能更好的利用出口贸易来发展我国经济, 因此, 对贸易方式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和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以及通过鼓励一部分企业把后续加工能力转移出去,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 适时形式, 扩大进口。主要表现在适当地扩大进口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会缩短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增强我国企业科技含量。扩大进口也是为出口打开更广阔的通道, 通过与进口的相关企业合作, 进而减少美国欧盟高技术企业对我国高科技术的进口限制, 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凯.贸易理论和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及产权经济学.载于汤

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商务印书馆, 1998.

[2]刘伟, 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J].国际金

融研究, 2006, (9) :4~8.

[3]姜璐.论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关系——

1997~2005年季度数据分析[J].山东经济, 2007, (1) :113~118.

[4]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

究, 2004, (6) :65~71.

[5]王胜, 陈继勇, 吴宏.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5) :34~40.向我国发难, 而这个产品往往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这种手段经常会引起我国全行业陷入被动局面。我国每年都会有较多的出口产品遭受到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还有利于为我国企业的产品平等参与国际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便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2.5 缓解出口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标准和国别规定了解的很少, 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侵犯别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国海关查获的侵权案件数量每年以30%的比例在增加, 其中商标侵权案件最多。但是我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保护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总而言之,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减少我国出口企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的概率。

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不健全

我国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以及《专利法》的专利保护水平与《TRIPS》协议还有差距。但是,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在某一些领域又有脱离实际的倾向, 甚至有些方面达到了超世界水准的境地。这说明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不健全。

3.2 频繁遭受知识产权争端

欧美发达国家经常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某些不足为借口来实施知识产权壁垒, 这严重影响了双方贸易合展。发达国家借此挑起的贸易争端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3.3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 在我国很多个人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极为不强, 他们忽略对知识产权的确权工作, 导致了大量知识产权流失。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引起知识产权的流失:一是不申请专利;二是只申请中国专利;三是中途放弃专利。

3.4 专利申请的行业竞争力弱

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专利申请上看,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比如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核技术等关键领域, 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大约占到专利总量的90%。所以, 我国申请专利的行业竞争力不强。

3.5 专利申请的企业技术创新力弱

据统计, 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仅0.03%,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专利。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3.6 国际专利申请的企业很少

2006年, 我国仅仅一家企业入围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0位, 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都是很少的。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措施

为了维护我国的对外贸易秩序, 有效实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4.1 完善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体系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关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是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完善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体系。首先是主动保护, 主动保护是指海关依据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侵犯我国知识产权的侵权人和相应的货物进行查处。其次是适当放宽担保金提交条件。视情况减免担保金对于保证权利人合法权利的行使有重大意义。最后是分类界定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

4.2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已经比较完整, 所以当前的立法任务主要是修订已有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 使之符合国际要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

4.3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引进其他国家的创新成果, 但要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最终只能够依靠我国自己的原创性成果。原创性创新更加具有知识产权的市场独占性。只有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获取创新技术的垄断利润。

4.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预警机制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预警知识产权纠纷事件。预警机制可以通过发布预测分析和预警信息来告知企业, 以便其避过潜在的损失。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发布预警、贸易动态评估预警、在线服务预警、事件跟踪预警。

4.5 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从国际经验看, 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越完善。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就必须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应用;确立适当的知识产权战略基本原则;构造完整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4.6 强化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期限还不长, 所以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应该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要提高贯彻知识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加强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普及是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 有计划地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的宣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4.7 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我国的企业应该致力于培育品牌, 积极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 利用个性鲜明的商标作为开拓市场的法宝。企业还应该维护品牌良好形象, 加强商标权管理和保护, 保护好自身的知识权益。在培养品牌的同时, 企业还应该重视维护品牌专利方面的工作。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的水平, 引进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投资, 避免出口企业遭遇知识产权壁垒, 缓解出口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但是,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不健全、频繁遭受知识产权争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专利申请的行业竞争力弱、专利申请的企业技术创新力弱、国际专利申请的企业很少。本文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对外贸易,中国

参考文献

[1]宋河发, 李大伟.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05)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9

1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一些高校由于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不够,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专利侵权发生后,难以维权。同时,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真正具有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专利不多,知识产权工作的系统性和一体化不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

1.2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不力

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力、知识产权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且普遍。由于一些高校缺乏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对一些合同缺乏有效审查,对发明人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未建立严格的科技档案制度和评估制度,从而导致由于人的流动带来的流失,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过程中产生的流失,因行政干预、长官意志等带来的流失等现象的出现。

1.3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匮乏

近年来,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瓶颈。高校迫切需要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水平和实务技能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专家。要从战略角度上,做好高校决策层的顾问工作,做好高校师生的宣传咨询。他们在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的高校较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小,知识产权课程尚未成为高校理工、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者主要选修课;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对策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高校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制订知识产权规划,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转变知识产权理念,统筹把握依法保护和有效运用,做到既合理保护,同时又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强化知识产权激励导向作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2.1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衡量一个高校是否具有活力和后发驱动力的一个关键指标是看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的高低,科研能力的核心来自于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高校应探索制订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以专利保护和合同管理为重点,逐步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全面的管理,理顺产权关系、保护知识产权、规避技术风险,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校管理,尤其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以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

2.2着力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等不断完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完善学校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到人员落实、场所落实、经费落实。强化宣传,大力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同时让社会民众更多了解、支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高校要把知识产权工作贯彻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将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作为项目的重要验收指标。通过建立契约制度,避免在人的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知识产权流失。建立监视和反馈制度,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建立奖励制度,对发现者、发明者、研制者、发明人、设计人以及作者等予以合适的奖励。建立评估制度,准确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控制由于低估而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过程中产生的流失。避免行政干预、长官意志等带来的流失。建立合同审查制度,对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专利许可合同以及合作研究协议等进行多人参加的审查,重点审查成果归属条款、专利申请权条款以及支付条款。以最大限度防止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流失。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同时,建立专利数据库,加强专利文献的收集、检索和利用。高校应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做好涉及国家或本校知识产权内容的保密审查工作。

2.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高校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高校应强化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研究制订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以及相关的评估督导办法。在制定教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业绩标准时,将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奖励、职务聘任等与知识产权创新挂钩,妥善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科研人员从事专利技术的开发,促进专利技术的转让。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的奖励政策。同时还应制订了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知识产权相关制度规定,对于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学校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2.4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包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建设一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将知识产权作为优先考虑的公派留学专业领域,尽快为国家输送一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和科研人才的培养,要鼓励支持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积极从事创新、发明活动并申请专利。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

2.5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技术的保护和实施

加强专利的信息交流,保护专利技术。支持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监督网络和专利信息交流网络体系,维护知识产权公平交易和实现产业化的信用环境。同时,加强高等学校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强化专利管理与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结合,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专利实施。鼓励在部分大学设立专利技术评估、集成、孵化机构,促进专利实施,以实施促保护。

总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支撑,关系到工作全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只有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才能在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

摘要:高校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有力的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思考 篇10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战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 也是高校本身赢得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几年, 随着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知识产权激励政策的有效引导, 高校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工作越来越重视,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然而, 纵观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需引起重视。

1 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1 急于发表论文, 致使专利丧失新颖性

当前, 广大科研人员已经逐渐改变了过去“只重成果论文, 而轻专利”的习惯, 开始有意识的申请专利保护科研成果。然而在申请专利过程中, 由于专利“新颖性”概念不清, 或缺乏“先申请专利后公开”的意识, 时常因为一时疏忽造成对技术方案的公开, 致使专利申请因丧失新颖性, 而不能授权。具有新颖性[1]的发明创造应不属于“现有技术”和“抵触申请”[2]。任何人在申请日之前公开技术方案使得技术方案处于任何人可合法获知的状态, 将使技术方案构成“现有技术”。除传统的公开行为, 以下几种情形需特别注意: (1) 传统期刊论文是以论文正式刊登日为公开日, 然而目前部分期刊采取网络预公开制度, 使得论文在正式刊登前已经被公开; (2) 学位论文实际公开日一般晚于学位论文首页记载的时间, 该学位论文理应不会作为此期间申请专利的“现有技术”;然而对于专利审查员来说由于现有审查检索系统无法提供学位论文的实际公开日, 因此学位论文首页记载的日期将被认定为实际公开日, 除非申请人能够提供有力证明证明实际公开日。对于“抵触申请”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科研人员完成一系列关系紧密的技术成果时, 由于未把握好系列成果间申请专利的先后顺序, 致使在“先申请”成为“在后申请”的“抵触申请”, 而使“在后申请”丧失新颖性。由于专利文件需要满足对技术方案的“充分公开”, 致使一份专利文件有时不得不包含其他系列成果的内容, 对此可采用系列成果同日申请专利的策略。

1.2 缺乏专业知识, 误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了非职务

专利“职务发明创造”概念不清, 错误的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了非职务专利。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下班后或退休后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非职务发明创造。其实并非如此, 只要满足《专利法实施细则》[3]第十二条任意一款的, 即为职务发明创造。无论是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 还是退休人员返聘到学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只要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 (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 或是履行单位交付的任务都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申请人”[4]概念不清, 错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很多科研人员在明确要申请职务专利的前提下, 错误的认为向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请求书”涉及的“申请人”和常规课题申报书、任务书中的“申请人”概念类似。认为申请人是指具体办理专利申请事务的发明人。其实, 职务专利中申请人是指单位。此时, 只有单位才是合法的专利申请人, 只有单位有权提出专利申请。

1.3 科技合作交流与技术贸易中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

很大一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与外单位签订的技术合同中, 知识产权条款约定不明确, 增加了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机率[5]。比如:虽约定了保密条款但缺少对技术秘密内容约定, 使得日后对是否泄漏技术秘密难以认定;约定了“知识产权共享”但缺乏具体共享方式和范围。还有一部分科研人员只顾合同金额忽略知识产权保护[6], 轻而易举将知识产权拱手相让。有时甚至由于合同约定不明而将科研合同开展前高校已拥有的知识产权也让与委托方。高校科研人员在合同签订过程中, 必须改变重技术、轻法律的习惯,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谈判技巧的积累[7], 切不可目光短浅, 对不公平条款一味委曲求全。

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 使得对其准确评估非常困难, 高校知识产权在运营中经常被低估。例如在技术入股时, 没能对技术进行正确评估, 仅把直接费用如科研费计算在内而未把预期经济效益算在内, 低估知识产权真实价值。由于专利维护需要缴纳高额年费, 有些科研人员认为与其因缴纳不起专利年费而使专利权终止, 不如将专利低价许可或转让, 许可费或转让费用常常低于该专利技术的开发费用。

1.4 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流失

近几年, 为盘活高校科技资源, 各地市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及资助政策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成果, 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响应政府号召, 一方面在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开办企业把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8]。由此也带来了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一系列问题。首先, 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开办企业时使用了高校已经拥有的专利权或技术秘密未支付任何费用;其次, 科研人员在校内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在所开办企业中开展的研究工作高度重合, 难以界定企业运行阶段中科研人员完成的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再次, 科研人员直接将校内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实验装置为开办的企业开免费所用;更有少数科研人员将自己指导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力派驻自己的企业工作。除科研人员兼职过程中易侵犯学校知识产权外, 高校学生毕业后[9]擅自泄露、私自使用学校知识产权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1.5 校名校标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 很多学校对校名、校标进行了商标注册, 加强了校名校标的法律保护。但大多数学校校名、校标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使得校内部门或个人侵犯本校校名校标的情况仍然频频发生。比如:学校产业集团未经校方批准直接将校名、校标用于设立公司的冠名中;高校院、系办学、办班未经校方批准直接在宣传活动和宣传资料中使用校名、校标。另有一部分学校管理制度相对严格, 也有相对完整的审批流程, 但在授权合作单位使用本校校名、校标的谈判过程中也时常低估或未考虑校名校标的经济价值。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2.1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各部门交流合作

学校应建立知识产权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分管科技工作的校领导主管全校的知识产权工作, 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校办归口管理校名校标等工作, 校科技处归口管理专利、商标、著作权 (含计算机软件) 、技术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校科技处具体负责全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计划安排、宣传培训、检查实施、业绩考核等工作。各学院负责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另外,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 为知识产权工作持续、纵深发展提供保障。为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应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 (高校主要涉及专利、校名校标、技术秘密、著作权等) 管理制度。同时注重知识产权制度同其他管理制度 (科研、教学、人事、档案等) 的有效融合[10]。

2.2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及教学水平稳定的知识产权

为适应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性强、头绪多的特点, 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11], 设立知识产权专、兼职岗位, 建立一支既懂科技管理又懂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知识的管理队伍。同时, 为顺利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还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不仅应包括法律专业老师、还应包括懂得具有专利代理实务经验、软件著作权登记经验、商标注册经验、专利检索经验的人员。

2.3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提高知识产权认知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是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坚持“宣传工作常抓不懈”, 利用宣传橱窗、横幅、大屏幕、校电台、电视台、校报、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宣传知识产权知识、报道知识产权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要做到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针对不同人员可以分别开展法律基本知识、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合同技术经济、无形资产评估、专利撰写、信息检索、专利检索与分析、软件登记等专题讲座。另外, 逐步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必修课教育范畴[12]。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即包括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又包含专利代理等实务技能, 将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学生) 培养成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懂得合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能够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2.4 加强流动人员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 高校科研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调节资源余缺, 应该鼓励与支持。然而也必须警惕所引发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学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很多是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储存在科技人员的头脑中的, 很多未申请专利, 未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这种“自我保护”状态下的知识产权极易随着科技人员的调动而流失。另外, 虽然很多学校实行了科研资料的归档制度, 对保护学校的科技成果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相关科研人员调离后想要再从归档后的科研资料查找出相关技术方案实属困难。专利文献[13]经过专利代理人的梳理编辑, 具有格式统一规范, 高度标准化的特点。如果这些科技成果申请了专利则可以更方便的加以利用。加强流动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以采取了一些列措施:通过在校期间的宣传培训,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构建“尊重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激励政策, 鼓励专利申请;学校教职工和研究生离校必须签订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协议。

2.5 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对有重大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对国家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项目, 逐步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14], 力求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生产等环节管理的有机融合。在项目立项论证时, 进行查新检索;科研项目研究中, 跟踪国内外专利发展状况;项目鉴定、验收前, 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项目验收时确保技术资料、研究报告归档完整;项目结题后继续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并积极推进相关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技术产业化等工作。

2.6 妥善处理纠纷、遏制侵权行为

对擅自许可或转让本校无形资产, 擅自泄漏本校技术秘密, 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学校师生员工, 应予以严肃处理。对侵犯学校专利技术、校名校标等知识产权的其他单位或个人, 一旦发现, 立即采取措施, 遏制侵权行为, 维护合法权益。

摘要: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事件屡有发生, 需引起重视。高校应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加强各部门交流合作,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开展宣传培训, 加强流动人员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妥善处理纠纷。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11

知识产权制度是科研机构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法律武器, 是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能否规范、有效地保护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关键。在职务发明的立法指导思想上进行改变, 应改变现行的“雇主优先”原则, 实行“雇员优先”原则, 在事前, 允许单位以及发明人以契约的形式来分配利益以及权力的均衡, 充分保护职务发明人的权利, 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对于职务发明的奖励措施进行修改, 根据国家鼓励创新的原则, 在定发明人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前提下, 结合所创造研究出的社会价值对职务发明人进行进一层次的奖励, 同时大幅度提高对此类发明的奖励标准。另外, 加强高校法规体系建设。首先, 要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特别要规范职务成果产权归属;其次, 明确技术合同签订的规范性, 对术合同的审批工作不断加强以及完善, 明确学校与科研人员各自的权利归属, 平衡好二者的利益问题;第三, 各学院主管领导对技术合同的审查工作一定严格执行, 加强合同管理, 对于项目发展的要求一定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执行, 并进行验收或鉴定, 规范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第四, 科研人员对技术合同的签订应该严格进行审查工作, 确保技术合同初始的准确性, 为两者的权利平衡最好保障工作。科研人员可把其科技成果的技术交底书提交给学校知识产权主管部门, 相关管理人员对其法律性和权利均衡进行评估, 保障最终的利益平衡。

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加大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目前, 在高校谈到“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几乎人人知道, 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相关管理人员对于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几乎很少,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媒体或者是自学来了解知识产权, 很少人进行过系统及专业的学习, 对于能够拥有知识来权战略思维的指导科研工作的人才更是奇货可居。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知识产权学习的重要性就迫在眉睫,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 各层面上进行全面深入的渗透。我们的旧观念应该随之改变, 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不仅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 而且也为促进技术创新, 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进行科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应熟知《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对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宏观调控规划;提高管理者地知识产权意识, 提高相关发展观念。通过相关媒介加大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为科研人员提供组织保障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及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涉及到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更加强对策略和技巧的应用。因此, 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统一的科技成果管理体制非常迫切。结合实际, 我们应该积极将现有的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资源进行整合, 成立类似美国OTL形式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直接向主管科研的总设计长汇报工作, 对所有机构和高效科研单位所产生的科技成果的登记、申请专利、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商标许可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全方位服务。

另外,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是后盾。科技研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经费有限, 缺少政府的投入会使得研究人员丧失创造性和积极性, 更何况国民经济的科技进步投入规模小的话, 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在科技研发阶段建议政府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为科研人员创新提供物质基础, 从而有效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时刻要有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每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立法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的法律意识都是一个不断完善及发展的过程, 并且和本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完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正在受到相当的重视并且以及得到大力的发展与解决。我们要相信, 只要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能够认真总结研究, 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来自各国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都将在中国受到保障, 所有侵权和假冒的行为都将被依法处理。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世界性的特征, 所有他要求各国通力合作, 最后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推动科技创新, 其本身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是从保护知识成果创造人收益的角度出发, 调动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制度。因此, 唯有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 才能保证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 笔者认为, 应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 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从意识的提高到制度的完善, 从组织的构建到科学的运营, 通过政策、法律、组织、经济等多种手段, 建立起一个对知识产权进行激励的功能体系, 以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 消除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 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行业革命下一篇:面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