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价值

2024-05-13

保护价值(精选12篇)

保护价值 篇1

摘要:对分布于天台县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利用价值作了初步研究, 并提出了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建议, 为天台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价值,保护建议,浙江天台

天台县东连宁海、三门, 西接磐安, 南邻仙居、临海, 北界新昌, 地处北纬28°57′02″~29°20′39″、东经120°41′24″~121°15′46″。总面积1 420.7km2, 其中山丘占82.3%。天台为四面环山、中部较为平坦的丘陵盆地, 整个地势东北、西北、西部较高, 东南较低。东部最高为苍山顶, 海拔1 113m, 西南部最高为大雷山, 海拔1 229.4m, 北部最高为华顶山, 海拔1 098m。中部始丰溪两岸为河谷平原, 海拔50~120m。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区, 具有盆地气候的特点, 四季分明, 温暖湿润, 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8℃, 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2℃,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4.9℃, 无霜期234d,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00~1 600mm。山地土层厚度在30~100cm, 呈酸性, pH值为4.5~6.0, 土壤含钾量较高, 含磷量低, 尚属湿润肥沃。由于水热条件好, 植物生长茂盛, 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并且在部分地方发育保存较好[1]。

1 天台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第一批) 》统计[2], 天台县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4种, 约占浙江省总数 (52种) 的26.9%, 分属11科12属, 其中裸子植物3种, 被子植物11种, 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从生活习性上看, 有乔木11种, 草本3种。它们是金钱松 (Pseudolarix kaempferi) 、榧树 (Torreya grandis) 、长叶榧 (T.jackii)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天台鹅耳枥 (Carpinus tientaiensis) 、七子花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花榈木 (Ormosia henryi)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凹叶厚朴 (M.officinalis ssp.biloba) 、榉树 (Zelkova schneideciana) 、野大豆 (Glyxine soja) 、野荞麦 (Fago pyrum dibotrys) 、野菱 (Trapainusa maximoniczii) 。上述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 七子花、香果树、金钱松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天台鹅耳枥仅分布在天台山华顶西茅棚 (见表1) 。

2 天台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价值

2.1 药用植物

保护植物绝大多数都可作为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在天台县重点保护植物中, 有许多种类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如花榈木枝叶供药用,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及无名肿毒;野大豆全草入药, 有补气血、强壮、利尿、平肝、止血之效, 其种子名“野料豆”, 入药可益肾止汗。厚朴树皮入药称“厚朴”, 著名中药材。金钱松根皮入药称“土荆皮”。

2.2 花卉观赏植物

作为花卉观赏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发的重要途径, 也是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天台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种类在花卉观赏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如七子花姿态优美, 花期长;树干洁白、光滑, 可与紫薇媲美;花形奇特, 花色红白相间, 繁花集于长花序, 远望酷似群蜂采蜜, 甚为奇观。七子花可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3 食用植物

一些保护植物的种子或地下茎富含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可作为食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 如长叶榧种子可食, 又可榨油, 榧树为著名干果和重要木本油料。

2.4 优质用材植物

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都可作材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 其中有不少极其优质的材用植物, 如鹅掌楸有光泽, 纹理清晰, 是制造胶合板的优良材料。

2.5 有许多种类兼具多种用途

如榧树, 木材纹理直、有弹性、不开裂、耐用, 是建筑、造船、家具的优良木材;假种皮可提取芳香油, 作为化工原料;种子可食, 又可榨油;且树姿优美, 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也可供工矿区绿化用, 能适应有硫化物污染的环境。再如金钱松树皮和近根基干皮是制取酊剂和复方酊剂的原料, 对治疗疔疮和顽癣有显著效果;木材纹理直、耐水湿, 为建筑、桥梁、船舶、家具等的优良材料, 而且与北美世界爷、智利南洋杉、日本金松、喜马拉雅雪松合称为世界五大优良庭园观赏树种。

2.6 其他资源植物的用途

如香果树和榉树的树皮可作人造棉及制绳索原料;香樟可以提取芳香油。

2.7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植物

在植物区系研究、系统进化、类群亲缘、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系统分类等方面也具有极重要的科学价值。如野大豆是大豆的近缘种, 在遗传育种中, 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种质的近缘种进行杂交, 以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金钱松、长叶榧等均属孑遗植物, 在地史变迁、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植物区系等研究方面均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3 保护建议

天台县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广泛用途和巨大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野生植物, 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制度建设, 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体系, 并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建立珍稀植物和种群资源档案, 对数量少的物种应采取挂牌保护措施, 并对其生境范围采取封山保护;建立野生珍稀植物种质基因库, 保存种子和各种繁殖体, 以适应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要求;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引种栽培等多种形式, 进行综合保护和繁殖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则新, 郑林友.浙江省天台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 (1) :1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J].植物杂志, 1999 (5) :4-11.

[3]张若蕙.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浙江植物编委会.浙江植物志 (第1-7卷, 总论卷)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保护价值 篇2

新版牛津字典将被害人理解为“被另一个人杀害或者折磨的人”,即“因为一个事件、情势、压迫性的或者不利的无人格代理人而遭受虐待、压迫,或者其他苛刻或者不公平待遇,或者遭受死亡、伤害和破坏等等的人。”[1]本篇文章中的被害人是指狭义的被害人,即被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侵害合法权益的自然人。

20世纪40年代被害人学开始出现并慢慢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之关于被害人保护的运动也得到了深入发展,很多国家开始关注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随着我国的法治进程,我国也慢慢开始注重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我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意味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权的保障,被害人权利属于人权的一种当然也应受到保护。但是我国刑法学将犯罪归结为“被告人(罪犯)――国家”的二元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下使得被害人被边缘化、权利被忽视,合法权益得不到伸张,也容易对被害人形成“二次伤害”。被害人学之父冯・亨梯也指出“被害人在犯罪和犯罪预防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且是一个积极的主体,不能只强调犯罪人的人权,而且应充分肯定和坚决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因此,我国应在刑事司法中明确被害人的地位,对被害人权利进行保护。我国的刑事政策对被害人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对于被害人的保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实现公平正义

我国长期以来重打击、轻保护,对于犯罪案件集中于对被告人如何进行处罚方面,而对于被害人的利益则显得漠不关心。有学者指出“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双方的诉讼权利保障构成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忽视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适当的。”[2]因此,长期以来国家本位的对被告人进行刑事惩罚的做法严重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被告人和被害人是事物的二个方面,我们在权利保护方面应该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这体现出被害人保护的公平正义价值,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我国刑事司法中的被害人因其受到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因此强烈的希望参与到诉讼过程中,使得加害人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要求法律保护被害人权利,赋予其在公诉案件一定地位,从而使被害人和被告人拥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但是我国目前的公诉案件主要是由检察机关行使诉讼权利,使得被害人不能很好的追求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充分保障。这就需要法律来保护被害人的基本权利,实现公平正义。

有学者指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破坏了被害人的分配正义,致使其遭受损害,因此,被害人有得到保护的权利,这是刑事政策应该关注的问题。”[3]我们应该让被害人切实参与到诉讼中来,赋予其诉讼请求权、独立的上诉权、知悉权等,这对于还原案件本身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使得被害人更为认同判决结果,最终促进在司法程序上的公平正义。法律的根本使命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我国主要是公诉机关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进行追诉,显得加害人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特别注意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受犯罪行为损害的除了国家利益外还有直接受害者的个人利益,除了被告人还有被害人,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保证其与被告人权利保护相平衡、相协调;切实赋予并保障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地位,真正实现公正主义。

二、恢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庞德在《法的任务》中指出:“当法律秩序已经认定和规定了它自己要设法加以保障的那些利益,并授予或承认了某些权利、权力、自由和特权作为保障这些利益的手段以后,现在它就必须为使那些权利、权力、自由和特权得以生效而提供手段。”[4]刑事政策的秩序价值是刑事政策的基础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犯罪行为无疑是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对被害人进行保护也就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恢复。因此有必有对被害人进行保护。国家对被害人的保护,是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被害人形成心理抚慰,避免私力救济,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者房宝国指出,“复仇和赔偿成为被害人的主要心理动机,也是参与诉讼的主要动力。”我们国家有着长远的重刑思想,在被害人遭受侵害后希望加害者受到应有的报复。但现在法治国家行使公权力对被告人进行追诉的同时对被害人利益有所忽视。我国赋予了刑事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对其遭受的物质损失要求加害人予以赔偿。而在现实中,往往很多加害人对于民事赔偿是无能为力的,致使被害人陷入困境。此外,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还缺乏公诉案件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如果被害人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容易使被害人对国家法律失去信心,对社会失望、不满,往往可能引发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乃至产生报复心理,致使被害人有可能向加害人转变。若被害人利益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不利于加害人回归社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无论是从被告人角度还是被害人角度来说,国家对被害人的保护,都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试析继电保护装置的价值作用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当今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实现网络化和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使得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现在微机保护的网络化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我国微机保护的全面网络化,还需要广大继保人员的不懈努力。

一、供电企业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供电系统中用来对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自动装置。它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其基本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另外,它还能反映出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在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产生电流急剧增大,电压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以上述物理量的变化为基础,利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各物理量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等,反映电压变化的电压保护,有过电压保护和低电压保护,既反映电流变化又反映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角变化的方向过电流保护,用于反应系统中频率变化的周波保护,专门反映变压器温度变化的温度保护等。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对于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仅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合闸后自动解除。另外,还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对于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则可不装设保护。

二、供电企业继电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主要问题

①保护设备存在先天性不足,有薄弱点。比如对直流电压质量要求过于严格;长期运行时温度过高等。 ②个别保护插件制造质量不良,如WXH-106微机保护装置保护插件易损坏。 ③设备插件保护本身存在缺陷,遇到其它条件影响下会发生误动或拒动。 ④保护装置功能不完善,如PXH-100X微机保护不能实现接地选择和断路器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方式未實现,需改线后完成等。

三、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维护措施

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改造

针对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脉动系数大,多次发生晶体管及微机保护等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将原硅整流装置改造为整流输出交流分量小、可靠性高的集成电路硅整流充电装置。针对雨季及潮湿天气经常发生直流失电现象,首先将其升压站户外端子箱中的易老化端子排更换为陶瓷端子,提高二次绝缘水平。其次,核对整改二次回路,使其控制、保护、信号、合闸及热工回路逐步分开。在开关室加装熔断器分路开关箱,便于直流失电的查找与处理,也避免直流失电时引起的保护误动作。对缺陷多、超期服役且功能不满足电网要求的35KV以下线路保护的要求时应时更换微机线路保护。从而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达到提高系统稳定的作用。技术改造中,对保护进行重新选型、配置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及快速性,其次考虑运行维护、调试方便,且便于统一管理。优选经运行考验且可靠的保护,个别新保护可少量试运行,在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运用。35KV以下线路两套保护优选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产品,取长补短。这就不致因一个厂研制、制造的两套保护在同一特殊原因时,同时误动或拒动。针对微机、集成电路型保护性能优越、优点突出,但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的特点,交、直流回路选用铠装铅包电缆,两端屏蔽接地;装置接地线保证足够截面且可靠、完好;抗干扰电容按“反措”要求引接。现场二次回路老化,保护压板及继电器的接线标号头、电缆标示牌模糊不清及部分信号掉牌无标示现象,应重新标示,做到美观、准确、清楚。组织对二次回路全面检查,清除基建遗留遗弃的电缆寄生二次线,整理并绘制出符合实际的二次图纸供使用,杜绝回路错误或寄生回路引起的保护误动作。

2.定期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

实行状态检验以后,为了确保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安全运行,要加强定期测试,所有集成、微机和晶体管保护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定期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微机保护要打印采样报告、定值报告、零漂值,并要对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结论;晶体管保护要测试电源和逻辑工作点电位,现场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 及时处理。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否则就是保护拒动,误动的隐患。其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还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3.提高装置检修人员素质

高素质检修人员是装置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在传统的检修模式中, 运行人员是不参与检修工作的。装置检修要求运行人员与检修有更多联系, 因为运行人员对设备的状态变化非常了解, 他们直接参与检修决策和检修工作对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有积极意义。其优点是可以加强运行部门的责任感; 取消不必要的环节, 节约管理费用; 迅速采取检修措施, 消除设备缺陷。

四、 结语

安全是电力的永恒主题,继电保护是安全的保障。随着电力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保护装置更新换代。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动态管理和动态培训的及时跟进,才能保证电力安全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2005.

山西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篇4

一、山西民居的价值

(一) 艺术价值

山西民居是山西地区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记载, 是不用时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见证者。山西传统民居的装饰部分及其讲究, 例如雕工高超造型优美的照壁、樨头、门窗等等, 造型图案样式繁多, 讲究多彩的意喻, 有很好的艺术价值。而雕工精美高大气派的门楣和牌坊等建筑造型, 也充分体现了山西地区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装饰雕刻是山西传统民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致分为石雕、砖雕和木雕三种形式。而不同的雕刻材料所具有的特性, 例如颜色、纹理、质地等, 也会具有不同的雕刻形式。山西传统民居的装饰雕刻据有当地独特的构思, 以及精湛的雕刻工艺, 使得山西民居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山西民居的装饰雕刻艺术大气凝重, 体现了三晋大地上的工人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中具有山西样式的家具也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山西样式的家具俗称“晋做”, 是传统家具的四大派之一。山西样式的家具以当地产的核桃木为主, 辅以榆木、桦木等其他木材。因原材料本身质地的原因, 山西样式的家具相交与其他流派的雕镂工艺稍逊一筹, 这也使得古代工人在其他方面寻找属于自己的特色, 这就是-漆。山西样式家具中最辉煌的就是平遥的推光器和绛州漆器。山西样式的家具做工巧妙, 构造精巧, 纹理细腻, 大多采用花鸟人物等图案, 以金理钩描漆的方法制作, 给人以稳重饱满的感觉。现存于祁县乔家大院的犀牛望月镜, 做工精美造型逼真, 是我国一级保护文物。太古三多堂收藏的明清晋做家具中的五扇百兽屏风, 是以花梨木为框架内嵌大理石, 体现了明清晋做家具的极致。

(二) 文化价值

山西民居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民居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民居建筑应当融入这个环境, 与之相互协调。生活于山西的先人们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营造经验, 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 利用科学的营造方式因地制宜的创造出理想的居住环境。在平原地带建造地窨窑, 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在在沟壑纵横的地带, 建造山窑洞, 遮风挡雨。山西民居大多采用四合院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象征着子孙延续, 典型的反映出传统社会宗教制度与礼制。山西民居在院落的安排处理上, 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平等关系, 构成具有高低错落的建筑形式。值得一提的是, 山西传统民居还讲究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理论原则, 负阴抱阳, 具有景观艺术的哲学。山西传统民居在选址上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 形成局部的封闭环境, 夏天可以躲避烈日的暴晒, 冬天可以避免寒风的吹袭。例如灵石的王家大院, 就是建造在山坡之上, 背山而建, 既可以避免冬季寒风的直吹, 又可以水涝之灾。从距今180万年的芮城西侯度古人类遗址, 到明清时期晋商的豪华深宅大院, 山西民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三) 历史价值

山西传统民居是漫长历史文化在岁月的流逝中所沉淀下来的古老艺术, 承载着三晋大地的历史与文化, 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山西民居受到当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形成了具有与当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相呼应的民居。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带, 形成了窑洞式的民居, 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在中部的平原盆地地带, 形成了美轮美奂的合院建筑。这些充分的体现了不同时期,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的充分表现。山西的传统民居是当地居民社会地位与人生追求。每一栋民居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衰故事, 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也深深的影响着三晋人民的性格, 丰富的历史传说、深厚的文化道理, 都真实的体现了当时历史下山西人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山西传统民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环境下, 世代的山西人民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熏陶。

(四) 科学价值

山西传统民居是山西地区文明的充分体现, 具有极其高的科学、技术与材料方面的价值。在山西传统民居漫长的发展历史中, 经过世代的沉淀, 山西民居具有合理的布局、空间主次分明, 并且功能合理建造精妙。在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中, 都体现了特有的科学道理, 巧妙的与建筑周围的环境融合为一体,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山西民居的科学性不仅仅体现在和周围环境的融合, 群体建筑的布局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以及道路规划, 使得整个群体建筑内井然有序, 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 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经济日趋发达, 很多山西民居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与博物馆, 使得更多人了解在不同时期山西人们的生活状态, 文化艺术, 进一步提高山西民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例如祁县的乔家大院, 太古的三多堂, 灵石的王家大院, 晋州的皇城相府等等都是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热门景点。还有的地区将传统民居改建成度假村, 使人们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接触感受独特的地方特色与习俗, 更近的了解山西民居中精美的雕刻与丰富多样的家具陈设, 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不管是旅游景点与博物馆, 还是传统民居度假村, 都具有山西当地的鲜明的文化特色, 这些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也是发展山西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

二、山西民居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与保存, 一般是从历史文化的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透过纳西族服饰看民族服饰文化

杨枝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论述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影射出整个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与发展状况, 深入分析了民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与价值, 最后提出要保护并发扬民族服饰文化。

关键词:纳西族;文化;政治变革;价值

民族服饰, 不管是作为一个民族, 还是一个国度的代表, 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能区分身份、等级的标志, 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 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寄托的载体, 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更是一部写着千百个故事的“史书”。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域中, 民族服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由于接受了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 促使民族服饰生成了多种具有不同特色的服饰语言文化。它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 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 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

一、纳西族的概况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现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一般信奉喇嘛教, 除此之外, 也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即巫师、万物有

值和情感价值出发, 重点对传统民居经行维护、修复和历史环境进行控制, 使得历史建筑继续延续。

(一) 山西民居存在的保护

山西民居的保护原则重点在与保持建筑本身的传统布局、传统风貌和传统特色, 因为这些是山西悠久历史的见证, 是山西文化的载体。在保护过程中, 不仅要坚持传统民居的保护方式, 既保护原有建筑空间布局, 恢复建筑原有的外观风貌, 又要兼顾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

在保护和修复传统民居时, 一般使用做旧的方法, 使用与原有建筑相似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 争取把对原有建筑的损害降到最低,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筑经行修复, 以此来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保护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的同时, 也应该保护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民居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产生的文化, 所以保护的不仅仅是建筑。

传统建筑的保护应该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保护传统建筑的真实性的同时也应该讲究科学, 不要让保护传统民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传统民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不宜采用建立博物馆这样圈围静止的保护方式, 应该和经济文化相结合, 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进行保护, 从而保持山西建筑的活力, 实现山西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民居的保护也可以使用分级保护的原则, 从整天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分级保护原则包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单体建筑的保护、群体建筑的线性保护, 严格保护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历史风貌、建筑的形态与构件等等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在保护山西民居所处自然环境的同时, 还应该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减少自然环境对历史建筑的损坏, 还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业提灵、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早在一千多年前, 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 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

二、纳西族服饰中的文化内涵

1. 生活方式的体现

纳西族生活在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这一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横断山区气候, 其特点是:早晚寒冷, 即便是在夏季, 也基本如此。另外, 由于该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 于是, 牛羊皮毛成为纳西族服装的主要面料, 这也为他们抵御寒风而提供了物质基础。她们大多采用较厚重的着装形式, 而羊皮披肩是纳西族从古至今的主要御寒工具。同时, 由于纳西族妇女多在外干活, 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妇女劳动时, 不习惯肩挑, 多是用背驮。因此, 羊皮披肩也可以用于负重垫背。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 生两兄妹, 结缘成一家, 牧养白绵羊, 用羊毛作衣衫披毡, 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 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识。

2. 精神风貌的体现

“羊皮披肩”作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标识, 有着特殊的形

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对于山西民居的保护, 不仅仅需要政府不遗余力的保护, 也需要广大的公民参与进来, 必经政府的能力有限。居住在传统民居区域的公民, 应该打破传统的私有观念, 配合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等行政机构的工作, 积极的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

山西民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利用旅游经济这些无形的方式带来经济效益, 从而促进对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

山西民居是极富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建筑的形式、建筑语言表达, 有助于我们获得历史的真相, 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 创造更辉煌的现代建筑。

(二) 山西民居的传承

保护价值 篇5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社会价值;文物保护;规划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更能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活力。对文物加以合理利用及保护,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与《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42号)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文物保护中必须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策略,对不同文物,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措施,进行科学规划,对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1 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的实现

实现文物社会价值,与实现商品价值具有统一性,必须进行交换,但不同点在于文物价值交换属于非物质交换,也就是归纳到精神范围,从本质上讲也就是说文物社会价值是文化交换。文物社会价值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基础,其文化底蕴将以精神的形式向主体思想进行转变,这种情况下在文物客体以外文物社会价值量将随着增长,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实现文物社会价值中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以专业人员作为价值主体研究文物价值,为实现主客体之间价值交换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博物馆保护及管理文物活动的开展,将提升与展现文物的社会价值,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文物社会价值交换中;第三,将参观者等文化受众作为价值主体通过导游的讲解或自身主动对文物社会价值进行认知,从文物参观具体活动中,得到相应的精神价值,进而对我国传统文化增加认知水平。

保护价值 篇6

是什么让他们成功,为什么他们可以比其他电视娱乐节目更能掌控遥控器并形成话题?成功的电视节目模式可以复制吗,如何交易?电视节目模式该不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近几年来,媒体人、娱乐圈、法律界都在从他们各自的维度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作为专门从事影视娱乐传媒及版权产业法律服务的律师,本人有幸于日前受邀参加了《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举办的“电视节目模式法律保护”专题讨论会,讨论会上,我提出:仅仅停留在模式的概念下谈电视节目保护是误区,承载了创新表达内容和形式的电视节目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节目宝典”是娱乐性电视节目的竞争力所在,电视节目版权交易的核心应当是“节目宝典”的特许使用权和摄制权。

“节目宝典”应保护核心

什么是电视娱乐“节目宝典”?宝典到底有哪些宝?如何实现宝典价值的最大化?宝典的内容都能受到法律保护吗?如何保护?这是笔者希望结合自身业务实践在本文中浅析的商务与法律问题。

电视节目国际版权交易实务中,除了一份动辄几十页的版权许可使用合同之外,更有一套长达数百页甚至上千页的“节目宝典”,这是详尽完备的电视娱乐节目策划、运营、制作与传播手册,包含实现节目细节排演、录制的导演阐述,是决定节目成败与表现力的“武林秘籍”。

大体上,我们可以对节目宝典(TV Program Pocket)中承载的内容总结及分类编号如下:

P1,节目定位与理念;

P2,节目规则与环节安排;

P3,节目参与者选拔指南;

P4,节目标准文稿(脚本);

P5,节目表达元素:节目名称与标识;场景与布景设计;服饰化妆道具灯光设计;音乐(主题音乐与效果音乐);节目广告语与流行语;节目中的表演性视听内容;摄像、图像素材及其后期剪辑处理(花絮、宣传片、预告片、剪辑合成版本等);特效;植入广告及节目定制广告等;

P6,节目角色及节目中的角色分析:主持人的角色、主要人物、选手(人物特质、人物称谓、人物细节)、需要参与的专业人员角色(如心理咨询师、评委、专业导师)、公众(观众)参与方式、其他有名人参与的角色(名人的概念类型与组合);

P7,节目内容的本土化设计;

P8,节目策划、运营与制作培训;

P9,节目衍生品及其元素的商品化授权。

上述宝典要素的创新力、成熟度直接决定了一档娱乐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和受众关注度,宝典之所以称之为宝典,在于节目的每一项内在细节均事无巨细地详尽阐述、考量清晰、做到极致,而一般公众乃至专业的电视节目编导仅仅通过直接观摩节目,只能做到简单了解、模仿节目的外在形式,而最重要的节目精神、内核、制作技巧是无法准确掌握、融会贯通的。目前,国内娱乐电视节目的一大通病是创新力差、模式跟风、简单模仿,看到你转椅子效果好,我也跟着转椅子,由此诞生了大量品质不足、似是而非的“类生节目”。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盲听盲选”是导师选择选手阶段的核心游戏规则,而“转椅子”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转”与“不转”、“拍”与“不拍”之间,选手在纠结、导师之间有碰撞、导师自己也在跟自己较劲,现场和电视观众也跟着着急,情绪随之

积蓄或释放,遗憾或欣喜,节目实现了场内参与者与场外观众内心的互动,而非单向的娱乐节目欣赏。如果大家有机会将《中国好声音》与荷兰原版的《The Voice》做个比较,不难发现,导师的神情、拍椅子的姿态、手势均高度一致,节目的塑造是从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的。《中国好声音》的选手选择,也遵循了荷兰原版的寻找方式,与之前的“超级女声”海选不同,10%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业余选手,而其他选手都是专业歌者,保障了选手水准超出以往类似的选秀节目。四位导师各具特色,普遍的公众认知度和号召力是共同特点,而四人的行业地位、个人风格、脾气秉性、言谈举止既截然不同又有机配合。据有关媒体爆料,在国外的《The Voice》中,也会有如杨坤每轮兜售“32场演唱会”进行宣讲鼓动的性情导师,也有类似那英脱鞋登台与光脚选手激情互动的情境设计。而这一切,在《中国好声音》中均表现地恰到好处、真切自然,让人印象深刻,无疑是节目宝典和境外制作团队亲自操刀完成制作的功力体现。

我个人认为,此类娱乐性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更适合被归入我国著作权法定义下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甚至可以说,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其更类似于电影作品,节目导演、摄影、演员(节目角色人物)、剪辑师的经验和能力高低,是决定这样一档娱乐节目品质的重要因素,节目最终呈现在电视观众之前,经过了类似电影素材剪辑合成般的复杂创造性后期工作,绝非简单的“录播”。就像他人看了一遍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或者拿到了《非诚勿扰》的导演拍摄脚本,也无法拍出冯氏水准的浪漫喜剧。实现节目宝典的价值最大化,除了掌握其精髓,还需有能力的团队将其充分表现出来。

因此,娱乐节目具有独创性,其独创性内容完整、具体地表达了节目的整体性创意和思想,属于我国著作权法定义下的作品(在2012年国家版权局对外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征求意见稿中,统称为“视听作品”),首先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其具有可识别性的节目名称、标识申请特定品类的注册商标保护也是毫无争议的,节目中可以被单独使用和清晰识别的创新元素,如舞美设计、化妆、道具、文字脚本、音乐等,均可以作为独立作品分别给予著作权保护。

如何保护“节目宝典”

相对于节目模式、节目内容,节目宝典的法律保护应当如何实施呢?结合此前说明的节目宝典内容构成,我们逐项加以分析:

节目宝典中的P1、P2、P3类似于节目模式的解析,而节目模式是被抽掉了表达元素和内容的节目规则、商业方法,是在思想和概念层面谈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的“盲听盲选”,《超级女声》的“PK赛制”,并非有形实体和最终表达,因此,对节目模式本身不能直接给予著作权法保护在国际司法界(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被广泛认同,这也有效避免了创意垄断和竞争妨碍。

将P1、P2、P3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是首要策略,其意义不仅限于节目研发、制作阶段,在节目公开播放之后,仍具有重要作用。商业秘密是受保护的具备商业价值的秘密信息,从商业角度考虑,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经营秘密以及技术秘密(Know-how)均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创意不被保护,但创意最具价值,创意阶段的商业秘密保护可以确保原创者的市场先入优势,而节目公开播放后,P1、P2、P3的细节内容仍作为商业秘密保护,避免模仿者掌握原创节目的内在精髓,可以保障原创者的市场竞争优势。

P4、P5是节目宝典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有可能通过著作权法加以保护的节目元素。原创节目脚本类似于电影、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包含了节目主持人串场词、嘉宾台词、场景、节目串联及镜头语言的文字表达,作为文字作品加以保护没有法律障碍。而P5中的分项内容也与电视节目的外在呈现充分对应,有助于分清创意与表达的界限,对于体现节目独特表现力的元素可尝试版权登记,为日后争议中的维权提供初步证据准备。P5中“表演性视听内容”是指在娱乐节目由表演者(选手或表演嘉宾)现场演出的歌曲、舞蹈等既有作品,娱乐节目的制作机构和传播机构应当确保表演者有权使用相关视听内容,避免类似《中国好声音》中“李代沫事件”的再次发酵。P4、P5需要通过P7“本土化”的导引来实现对原版宝典内容的演绎和改编,而满足特定市场的制作与传播需求。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商业混淆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的司法解释,“知名商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电视节目算不算商品?根据WTO的贸易规则,贸易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含服务贸易,商品作为贸易行为的交易标的,自然也包含了属于文化传媒服务的电视节目,故已经充分获得市场知名度和观众认知度的电视节目可以被归入《反不正当竞争法》定义下的“知名商品”,同时,娱乐节目中所特有的舞美、置景、舞台设计可以视为这一商品的“包装、装潢”,如果同业竞争者冒用、翻版娱乐节目的舞台表现,导致观众误认为两档娱乐节目源于同一个制作团队或同样的节目授权,则构成商业混淆行为,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维护权益。

节目宝典的P6、P7、P8是宝典的软实力所在,是节目筹备、运营、制作团队经验和能力的内在表现,目前,国内上星电视台斥巨资购入的境外电视节目版权价值,集中体现在节目宝典内容的消化、吸收、再创作和国外成熟经验的培训、指导服务上,宝典的这部分内容,虽大多无法直接受版权法保护,但引入经营信息的商业秘密概念来保护是可行的、必要的。

P9,衍生权利与衍生商品,如何保护,则取决于衍生品本身的作品、商品属性,可引入著作权、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等加以保护。一档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背后,衍生品的消费市场也是很大的,应当引起节目引入与开发者的充分关注。

除了宝典内容的分项保护策略之外,节目宝典整体作为节目核心商业秘密应当引入主动的保护和防御手段,版权引进方应与节目关联的策划、制作、宣传团队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对宝典内容的接触也应按岗位需要分级管控,尽最大可能防止节目宝典被不正当使用。

“节目宝典”保护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在国际司法实务中,基于特定脚本或节目宝典的表达而实现对电视节目模式的保护也有典型案例。2011年,西班牙马德里商事法庭第12号法庭审理了一家公共电视台TVE状告私人电视台TELECINCO侵犯其节目著作权,TVE声称TELECINCO播放的“Spain asks, Belen answers”抄袭了自己的原创节目秀“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这个节目主要是请政界人士回答普通民众的问题,而“Spain asks, Belen answers”则是请了著名的电视名人BELEN ESTEBAN来解答问题。

在该案中,法院首先明确了,与一个特定的脚本或者一个故事线相关的任何电视版式应当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关键在于需要对于思想进行一定的物质表达。本案的重点在于电视节目制作宝典或者模式宝典,原告的节目宝典包括了电视节目的具体细节,如场景中观众与嘉宾的位置安排、问答内容与节奏安排等。在本案中,法院引用了西班牙知识产权法案第10条判决TVE胜诉。理由主要在于:

第一,TVE从一家外国制作公司买到电视节目版权。

第二,TVE的节目依据制作宝典完成了节目摄制。

第三,法院采用了观众的评论和一些影视评论来判定TVE的节目具有独创性,且这两个节目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而在西班牙马德里商事法庭第8号法庭审理的一个广播版式侵权案件中,法院则因为原告广播电台Cadena SER的节目与被告COPE的节目因为是新闻播放节目,两者都缺少必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且原告并没有一个完备的制作宝典,法院无法对思想进行保护,最终驳回了原告提出的采取保护措施的请求 。因此,节目宝典有助于法院认定节目的可保护性,对于案件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

野生铁核桃的价值与保护 篇7

野生铁核桃 (J.sigllataDode) , 落叶乔木, 树高10~20m, 寿命可达百年以上。树干皮灰褐色至暗褐色, 有纵裂。新枝浅绿色、光滑, 具白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雌花序顶生, 小花2~4朵簇生。果实圆形, 黄绿色, 表面披茸毛, 内有种子1枚, 外种皮骨质称为果壳, 表面具刻点状。铁核桃果实的外壳坚硬, 很难打开, 果肉不易取出。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等地。野生铁核桃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 但受物种性状特征影响, 改良品种泡核桃和外来品种美国山核桃等优质核桃产业发展冲击, 野生铁核桃正逐年减少, 在部份山区甚至已经灭绝, 需要加以保护。

2 野生铁核桃的价值

野生铁核桃虽然果实外壳坚硬, 难打开, 果肉不易取出, 但野生铁核桃比普通核桃更天然、野生、有机、无污染, 具有更丰富的亚麻酸Ω-3、亚油酸Ω-6和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

2.1 食用价值

野生铁核桃主要用来榨油, 野生铁核桃油入口润爽, 香醇绵长, 而且核桃油中70%以上的成分是亚油酸和亚麻酸。野生铁核桃与人脑的脂肪 (油) 含量基本相同, 都是50%左右。在构成人脑的脂肪中, 有近50%的部分 (亚油酸、亚麻酸及其转化物) 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必须从外界摄入, 核桃油是提供人类大脑发育必需成分、增强智力的天然优选。同时, 核桃油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 降低血黏度, 预防心血管疾病。

2.2 商业价值

野生铁核桃个头硕大、造型奇异、价格低廉, 多为一些文人雅士把玩之用, 称为“文玩铁核桃”, 加上铁核桃壳凹凸不平, 可按摩手部穴位, 有一定保健作用, 许多人选择个大形异的铁核桃作“健身球”之用。两项作用使得一些奇异的野生铁核桃价格不断攀升。野生铁核桃作为文玩之物和保健作用的商业价值正不断被挖掘和提升。

2.3 工艺品价值

铁核桃果实的外壳坚硬, 可用来制作各种美观耐久的工艺品。许多民间艺人利用小小的铁核桃雕刻出许多备受人们青睐的艺术珍品, 寄托美好的寓意, 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另外, 铁核桃木因其质地细腻、光滑, 备受商家和艺术家们的喜爱, 核桃木家具一直是家具中的上品, 价格极高。

2.4 砧木价值

铁核桃亲和力强, 生长势强, 适应亚热带气候, 是我国云、贵、川等省份核桃栽培中常用的砧木。普通核桃多以铁核桃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繁育。

2.5 观赏价值

野生铁核桃树可高达10~20m, 树冠庞大, 枝繁叶茂, 一些树龄达几十年的野生铁核桃树占地多达几亩, 既美丽又壮观,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有的还被列入名木古树加以保护。

3 野生铁核桃面临的危机

野生铁核桃虽然营养价值高, 商业价值、工艺品价值和观赏价值等正不断被挖掘和利用, 但由于物种特性的原因, 导致其产量低, 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近年来, 由于泡核桃产业的不断发展, 许多地区的野生铁核桃树作为优良的砧木被改造嫁接成了泡核桃, 成为山区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野生铁核桃物种在部分地区正逐渐减少甚至灭绝。

3.1 泡核桃产业的发展对野生铁核桃的冲击

(1) 泡核桃特性和经济效益对野生铁核桃的影响。由于泡核桃壳厚度一般在1.2mm以下, 取仁易, 可取整仁或半仁, 一般出仁率48%以上, 而铁核桃内隔和内褶极发达, 骨质, 取仁极难, 碎仁, 一般出仁率28.9%以下。且泡核桃的产量较铁核桃高, 栽种泡核桃的经济效益相对铁核桃较好, 因此泡核桃种植对野生铁核桃的影响较大。

(2) 泡核桃产业发展对野生铁核桃的影响。尽管铁核桃是泡核桃的祖先, 泡核桃以铁核桃实生苗为砧木嫁接繁育, 但泡核桃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经济效益。在西南地区, 没有哪一个经济林树种能够像泡核桃一样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产量高、经济效益稳定。古人称泡核桃为“神之果”, 当代人将泡核桃称为“营养宝库”、“大力士食品”。产区林农总结出:“核桃树, 摇钱树”;“核桃树, 油葫芦”;“核桃树, 幸福桩, 世世代代敲不光”。可以看出, 泡核桃产业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 作为一项重要的林业后续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2 物种特性对野生铁核桃的影响

铁核桃适应环境能力强, 生长势强, 在条件适宜的山区大都有分布, 是普通核桃嫁接繁殖的最好砧木。同时, 铁核桃树干质地细腻、光滑, 是上等的家具材料, 这些特性对铁核桃的存在产生了一定影响, 许多铁核桃被嫁接改造成了泡核桃, 或是被砍伐作了木材, 制造成上等家具或雕刻成艺术品被收藏。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野生铁核桃正被大面积地改造嫁接和砍伐, 部分地区的铁核桃已被完全改造成了经济效益可观的泡核桃。笔者所在的乡镇松桂镇仅2013年泡核桃嫁接一项, 嫁接芽数便达到44664芽, 折成株数至少也在4000~5000株左右。在整个乡镇15个村委会中已占去9个村委会, 也就是说铁核桃分布多的村委会大都进行了泡核桃嫁接这项工作。当然, 嫁接方法一种是农户自行嫁接, 另一种是林业扶持政策, 采用专业技术力量统一为农户嫁接。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可以看出野生铁核桃物种正在逐渐减少甚至灭绝。我们需要对野生铁核桃的价值作充分的认识和开发, 对野生铁核桃物种加以保护。

4 野生铁核桃的保护措施

(1) 挖掘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发展。野生铁核桃之所以被大面积嫁接成为泡核桃, 根本的原因是泡核桃的经济效益较野生铁核桃高, 野生铁核桃的食用价值、商业价值、工艺品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 经济效益还不够明显。要保护好野生铁核桃物种, 就要充分挖掘野生铁核桃的经济价值, 充分发掘野生铁核桃的优势, 在核桃油加工、铁核桃工艺品开发等方面多做文章, 使野生铁核桃产品发展成产业, 促进野生铁核桃经济效益提高, 促进野生铁核桃产业发展, 保护野生铁核桃物种。

(2) 合理利用, 保持生物多样性。近年野生铁核桃大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野生铁核桃被无限制地嫁接成泡核桃。在许多山区农村, 为追求经济效益, 没有科学地按核桃嫁接的要求对野生铁核桃进行嫁接, 一些树龄较大不适宜嫁接的野生铁核桃树也被肆意砍伐。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泡核桃没嫁成, 野生铁核桃遭受破坏。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没有了野生铁核桃物种,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环境。要保护好一个地区的野生铁核桃必须遵守生物多样性的规律, 进行合理的开发, 对一些不适宜嫁接成泡核桃的老树应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性状, 遵循生态环境规律。

(3) 加强管理, 促进有序发展。野生铁核桃作为一种生物物种, 当它遭受破坏甚至濒临灭绝时, 需要加强管理, 加以保护, 让它生存下来, 有所发展。加强野生铁核桃树种的管理, 一是要加大野生铁核桃价值的宣传, 在一些山区农村, 许多人对野生铁核桃的价值认识不足, 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之下, 盲目开发, 对野生铁核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要在加强野生铁核桃价值开发的同时, 加强宣传, 让山区群众真正了解野生铁核桃的价值, 保护和发展野生铁核桃;二是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加大对野生铁核桃物种的管理;三是开发和管理相结合, 在管理好现有野生铁核桃的同时, 加大开发力度, 促进野生铁核桃有序发展。

摘要:指出了野生铁核桃作为一种生物物种, 具有较高的价值, 但受泡核桃种植的影响及泡核桃产业发展的冲击, 正被大量地改造嫁接成经济效益较好的泡核桃, 野生铁核桃物种正在逐渐减少, 部分地区甚至已经灭绝, 需要引起重视, 加以保护。

关键词:野生,铁核桃,价值,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源.云南核桃[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社会价值 篇8

一、积淀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历史风貌建筑年代较为久远, 上至远古时代, 下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横亘历史五千年。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不仅表现了彼时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更凝结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已经超脱了建筑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以一个个延续至今的独立存在, 向后人鲜活地展示其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可以说, 历史风貌建筑存续的历史, 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 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正是历史风貌建筑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底蕴, 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得以突显。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等方面的原因, 很多历史风貌建筑遭到破坏、损毁, 有的则被挪用、改建, 失去或将要失去原本的面貌, 其后果便是它所代表的文化符号面临消亡的危险。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就是要维护这些建筑的原始面貌, 使其蕴含的文化得到维系与传承。

二、保存历史风貌原状, 增进民众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

古代的历史风貌建筑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到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风貌建筑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而将东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鸦片战争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里, 西方文明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 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建筑, 其中尤以天津最为典型。

在近代中国, 天津由于其毗邻京城、地处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举足轻重。1860年之后, 天津开埠通商, 英、法、德、意等租界逐渐形成。当时租界的建筑迥异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理念, 例如英租界推广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 按“花园城市”理论进行规划和建设。受租界的影响, 当时天津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欧洲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的景象, 反映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实。这些建筑大多数保存至今, 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和欧洲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租界建筑外, 众多的名人寓所也是近代天津的宝贵遗产。据考证, 近代有200多位名人政要在天津留下了足迹, 例如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颖超、张太雷, 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 历史名人梁启超、严复、张伯苓, 以及末代皇帝溥仪, 北洋政府五位大总统, 等等。这些名人寓所构成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的一部分,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基地。对这些名人寓所进行整理修缮, 保存其历史原貌, 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外开放, 可以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名人的经历, 更深切地体会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的前进历程, 并增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发掘历史人文内涵, 提高现代城市品位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以及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 一度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标志。不过, 许多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人文内涵缺失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先天的人文资源。由于历史原因, 有些城市 (特别是新兴的、年轻的城市) 并没有积累起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传统, 尽管这些城市可能会采取措施加强人文方面的建设, 试图提升其人文品位, 但人文内涵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 并非后天在短期内所能完全弥补。二是忽视人文建设。有些城市并不缺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 未能有效保护和开发已有的人文资源, 使得城市的人文气息逐渐流失。

人文内涵的缺失, 反映了城市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历史风貌建筑的存在, 则为城市的人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史风貌建筑不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物化的形式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并且这种物化的形式很容易为人的视觉所感知, 因而它在表现城市的人文环境时更具优势。

实践证明, 只要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城市的文化品位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天津为例, 近年来天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建设滨海新区的同时, 十分注重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 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制度, 成立了专门的负责机构, 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深度发掘历史风貌建筑的内涵, 以举办展览、对外开放等形式增进各界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了解与认知。这些措施对提升天津的文化品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方面, 市民通过与历史风貌建筑的接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使人文气息蔓延在大街小巷, 活跃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 天津藉此成功塑造了文化名片, 五大道、小洋楼等俨然成为天津的招牌, 并广为外界所知。

四、展示地域风格特色, 丰富旅游文化资源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的产生都有其时空背景。根源于既定时空的特性, 决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差异性和不可移植性, 时间不同, 空间不同, 历史风貌建筑也会有所不同。进一步而言, 时空背景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反映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不同兴趣爱好和审美观点的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游客通过参观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 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渊源。因此, 历史风貌建筑所在地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历史风貌建筑这一有效载体, 发掘其人文内涵, 制定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 整合既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并辅之以适当的行销策略, 从而打响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 实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完美结合。

浅谈碑刻的文献价值与保护 篇9

一、碑刻文献的价值

首先, 碑刻是珍贵的同时资料。碑刻是兼具耐久性和便利性的文字载体。清顾炎武《北岳辨》中:“宋初, 庙为契丹所焚, 淳化二年重建, 而唐之碑刻未尝毁。”在历代的历史著作中, 大多集中在评论事件、臧否人物上, 而历史资料的保存却是大成问题, 原始史料和档案保存尤少。因而, 在史学研究中, 碑刻资料具有感情性、直觉性和当时性的特点, 因此碑刻文献起着辅助作用。

其次, 碑刻兼具历史文献、历史文本、历史文物和历史行为四种性质, 它在记载民俗事象的同时, 也在文本之外与民间社会产生联系, 在很多情况下起到增长知识, 达到多闻的目的。

再者, 碑刻文献对传世文献具有极大的补强性, 碑刻文献可以起到考史、补史的作用, 也就是其中的金石记载可以正史传之“阙谬”。对于“桂林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 是谁提出来的,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清光绪八年诗人金武祥最先说的, 在金武祥《遍游桂林岩》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绝妙漓江秋泛图”。在南宋诗人李曾伯的《重修湘南楼记》中, 找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三百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 所以有人认为李曾伯是首创者。有人依据唐代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今是亭之胜于甲天下”的句子, 认为历史上最早把桂林胜景与“甲天下”连在一起的, 所以对于“桂林甲天下”一说, 应是柳宗元提出。但直到1983年, 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工作人员着手为独秀峰石刻拓片, 拓到读书岩岩口右上方南宋王正功的《鹿鸣宴劝驾诗》石刻时, 偶尔发现其中第二首里, 赫然刻着“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碧罗青意可参”的句子。学术界的争论才算是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结论, 从而起到补史的作用。

最后, 碑刻文献为我们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碑刻文献可为不同学科研究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材料, 用以展开跨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碑刻中常有直接或间接记载历代有关军事斗争、政权更迭、社会矛盾、基层组织状况等相关的内容, 保留着各时期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山川地理、对外交往等珍贵信息, 大量记录古代有关礼制、礼法、天文、历法、职官、民俗、宗支氏族从而反映出某种历史文化现象, 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可信资料。此外, 碑刻文字众体兼备, 风格纷呈, 生动再现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被誉为是一部汉字书法史。如蔡邕、米蒂、黄庭坚等碑书留下来的真迹, 为我们进行碑书风格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语言和文学研究上, 碑刻文献文体繁多, 同时, 碑刻文献还记载了一些名家骚客的诗词, 是我们对文字和文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二、碑刻保护的现状

1、保存分散, 损毁严重。

碑刻文献由于是石质材料居多, 流动不易, 所以大多存放于当地, 管理分散。就桂林碑刻而言, 我们可以看到, 桂林的碑刻多分布于独秀峰、南溪山、虞山等, 分布较为分散。以独秀峰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自然环境的风化, 碑刻文献几乎都受到腐蚀, 在一些碑刻中, 差不多都已经模糊, 分辨不出碑刻的内容。对于一些墓志铭之类的碑文, 多散落在野外, 难以发掘, 流失亡佚严重。

2、保管困难, 收藏不便, 利用受限。

对于从事史学研究的人来说, 需要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碑刻文献作为研究资料之一, 由于载体较大, 所以在保管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研究上, 只能寻找一些自己需要的碑刻, 而对于一些自己未用的碑刻资料, 则不能进行有效的收藏, 备至后用。而现在一些相关部门对于碑刻文献的收集仍还是处于原地保护状态, 容易形成条块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 一些保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不宣传、不外借、公布, 使碑刻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3、人为破坏严重, 相关部门没有予以重视。

对于散落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省区的涉藏碑铭资料, 其中相当一部分或是未被人们发现, 或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解释、科学的整理, 或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致存在毁坏或消失的危险。再者, 在现代商业化的时代, 很多碑刻被开发利用为景区服务, 和一些不法分子的破坏, 致使一些碑刻受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

三、对于碑刻文献保护的一些建议

1、加大投入, 经费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 想方设法加大增加碑刻文献保护的费用, 特别是要确保抢救新资金的投入, 对于已出台的政策, 就要具体配套办法加以落实。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 对社会上流散的碑刻文献进行征集, 安排专项征集的费用, 从源头上控制这些碑刻文献的流失, 用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和规范文献市场秩序。

2、保护第一, 合理利用。

(1) 要协调好文献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 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 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 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因此, 在旅游开发时应按照法律规定, 在保护碑刻文献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卡开发, 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保持原有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修复。但对不可移动碑刻文献进行修缮、保养、迁移, 必须遵守不改变碑刻文献原状的原则。 (2) 设立碑刻文献保护统筹基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致力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其宗旨是:筹措文物保护基金, 资助文物保护项目, 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 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 为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所以, 碑刻文献作为一种珍贵文物资料, 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保护,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

3、政府应修建专门的碑刻文献博物馆进行保护。

政府部门应该修建专门的碑刻文献博物馆, 对于某一地方、某一区域的文献进行拓片收集和保护, 对公民进行定期的开放, 让人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现存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为史学或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 碑刻文献在我们学科研究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现存的条件和状况分析, 我们对碑刻文献的重视远远欠缺, 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使其充分发挥其价值,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和提供便利条件。

摘要:碑刻, 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而碑刻文献时代性强、地域性强、保存性久, 能够为史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在史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 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碑刻文献也在逐渐被破坏, 在碑刻文献的保护上, 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碑刻,碑刻文献,文献价值,保护

参考文献

[1]毕沅撰.关中金石记[M].渭邑焦氏醇敬堂, 清道光27年.

[2]林哲.桂林靖江王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黄东海.法律文化研究视角下的碑刻资料[J].当代法学 (双月刊) , 2011 (2) .

金莲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保护 篇10

一、植物特征

金莲花高30~100cm, 无毛。根系属须根浅根系, 分布深度在2~15cm 间。茎单一, 不分枝, 具纵棱纹。具基生叶和茎生叶, 基生叶多数, 有长柄, 叶片近五角形, 3 全裂, 中裂片菱状或椭圆形, 有齿状缺刻, 侧裂片深裂至基部, 有齿状缺刻;茎生叶2~3 枚, 叶柄短, 叶形近基生叶。花单生于茎或上部分枝顶端, 花梗长分布在3~10cm间, 花大, 金黄色, 花五瓣, 萼片广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约2cm , 宽约1.2cm;雄蕊多数, 花丝丝状, 花药线形;心皮多数, 蓇葖果长度在1~1.5cm 间, 种子黑色、光滑、多数。花期6~7 月, 果期8~9 月。

二、利用价值

(一) 药用价值。金莲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全株均可入药, 性苦、寒, 有清热凉血、消炎解毒之功效, 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感冒、高热急症、恶疮肿毒等症均有良好疗效。如金莲清热颗粒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1997年入选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50个品种之一, 并被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评审委员会正式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名录。

(二) 观赏价值。金莲花是很好的观赏植物。其可在园林假山置石沟缝处种植;还可在城市公共绿地上作为花带、花坛、花径的地被植物。庭院内可种在花坛内或墙边, 让其顺墙攀附。室内可作为盆栽植物布置于阳台、窗台、茶几等处, 可吊篮盆栽, 翠叶红花纷披而下, 用以点缀室内的空间;也可构成窗景, 窗箱栽培;另外也可用细竹做支架造型任其攀附。其茎叶形态优美, 花大色艳, 均有较高的观赏效果, 属优良的时尚花卉植物。

(三) 工业价值。金莲花还是生产染发用品的重要原料。

三、栽培技术

(一) 选地整地。

选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的平缓山地或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耕地前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400kg作基肥, 均匀施于地表, 耕翻入地, 耙平。一般作平畦, 多雨地区可作高畦, 畦宽1.4~1.5m。

(二)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新采种子尚处于休眠状态, 须经-5℃~-50℃、2~3个月低温湿沙藏后方可发芽, 贮藏期间要常检查沙的干湿度以保持湿润。播种前2~3天先把地浇湿, 待稍干时, 耙平整细。将种子与适量细沙拌匀, 于畦面按10cm行距开浅沟条播或撒播, 播后盖 3~5mm 厚的薄土, 上面再盖一层稻草, 保持表土湿润, 播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幼苗在半遮荫条件下生长良好, 于6月移栽。9月中下旬, 按株行距30cm×20cm定植。

2.分株繁殖。

可在9~10月植株枯萎时采挖野生种苗, 或于4~5月出苗时挖取金莲花的根状茎, 将挖起的根状茎进行分株, 每株留1~2个芽即可, 栽植株行距同上。栽后浇水, 秋末栽者成活率较高。

3.扦插繁殖。

常用于重瓣花品种, 以4~6月进行为宜。剪取充实健壮、带有2~3个节的嫩茎, 插入沙床, 并遮荫喷雾, 插后15~20天生根, 30天后可栽10厘米盆, 每盆栽3株。

4.组培繁殖。

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嫩茎作外植体, 繁殖金莲花试管苗。嫩茎经常规消毒后, 接种在添加了6-苄氨基腺嘌呤2mg/L和吲哚乙酸0.2mg/L的MS培养基上, 30天后将不定芽切下转移到添加了吲哚丁酸0.5mg/L和6-苄氨基腺嘌呤1mg/L的 MS培养基上, 培养30~35天天后芽苗长到2厘米时, 可移入添加了萘乙酸1mg/L的1/2MS培养基上, 约15~20天生根。

(三)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

植株生长前期应除草松土, 保持畦内清洁无杂草。7月植株基本封垄, 操作不便, 避免伤及花茎, 可不再松土。

2.灌溉排水。

金莲花苗期不耐旱, 应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宜太湿以防烂根死亡。7~8月雨季时要注意排涝。

3.追肥。

出苗返青后追施氮肥以提苗, 每667m2可施尿素10kg或人畜粪尿500~800kg。当年移栽的小苗施人畜粪尿, 应稀释1~2倍。6~7月可追施磷酸铵颗粒肥, 每667m2施30~40kg, 冬季地冻前应施有机肥, 每667m2施1500~2000kg。每次施肥都应开沟施入, 施后盖土。

4.遮荫。

在低海拔地区引种特别要注意遮荫, 荫蔽度控制在30%~50%, 棚高1m左右, 搭棚材料可就地取材。也可采用与高秆作物或果树间套作, 达到遮荫目的。

5.病虫害及其防治。

常发生的病害有叶斑病、萎蔫病和病毒病, 防治方法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粉纹夜蛾和粉蝶危害时, 用90%敌百虫原液1000倍喷杀;有粉虱和红蜘蛛危害时, 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杀。有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其根状茎, 造成断苗时, 可用50%敌百虫乳油30倍液1kg与50kg炒香的麸皮拌匀撒于畦面诱杀。同时雨季要及时开沟排水以防烂根。

(四) 移植。

当做观赏植物时, 在幼苗出齐后, 高5~8cm时, 便可以选择适合其生长习性的山间草地、草原、沼泽草甸进行带土移植。移植时一般以3~5株幼苗为一墩, 一起移植, 同时摘除底部1~3片叶, 以减少养分的消耗。移植深度宜浅不宜深, 并及时浇水。

(五) 采收与加工。

采用种子繁殖的植株, 播后第二年即有少量植株开花, 第三年以后才大量开花;采用分根繁殖者, 当年即可开花。开花季节及时将开放的花朵采下放在晒席上, 摊开晒干或晾干即可供药用。

四、野生金莲花资源的保护

近些年, 随着本身的观赏及药用价值得到不断的认识和开发, 金莲花也随之遭到人为掠夺性的采摘和破坏, 经调查, 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分布的野生金莲花由于人为的采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金莲花的种群分布。有资料显示河北省围场县1998 年金莲花采摘量达200t以上, 而2000年的金莲花总量不足100t, 2001 年调查发现金莲花只有10%左右的花朵留下结实, 且有一部分种子被人为采摘和害虫啃食, 再加上河北省坝上地区最近几年的连年干早, 严重影响了金莲花种子的发芽生长, 造成金莲花种群数量减少, 影响了金莲花的种群稳定性, 也造成一些地方野生花卉景观的可观赏性下降。就当前资源而言, 5年以后这一地区的金莲花将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 对于野生金莲花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首先, 当地政府要制订出有效的政策法规, 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及改善坝上的环境、保护野生资源, 可以采取划定保护区及采摘区、限制采摘数量、或采取近似“轮牧”的“轮采”方式等;其次, 要做好野生金莲花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再次, 要加强和推广金莲花的人工栽培研究, 使金莲花的开发由单纯的野外采摘转变到人工规模化种植上, 以人工栽培的金莲花满足市场需求, 停止对野生金莲花的采摘开发,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野生金莲花资源的保护问题。

摘要:文章对金莲花的植物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进行了论述, 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栽培技术、野生资源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为金莲花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金莲花,化学成分,利用价值,栽培保护

参考文献

[1].贺士元.北京植物志 (上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保护价值 篇11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一、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花灯及其制作工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它以千姿百态的造型、纷繁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灯光而成为绚丽多姿的艺术品。在当今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泉州自古就有“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文化传统。泉州的灯节始于唐,兴于宋、元,延续至今。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每逢上元节都要放灯三夜(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唐僖宗时,左仆射傅实奉旨南下驻于泉州丰州,将闹花灯习俗也带到泉州。据宋《五杂俎》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泉州花灯之盛,冠绝天下,形成“上品花灯”,有“春光结胜百花芳,元夕分华盛泉唐”之说。在泉州,花灯象征喜庆、吉祥,“灯”与“丁”字又是谐音,有人丁兴旺的寓意,故它总与节日联系在一起。灯会被称为“闹花灯”,每逢元宵佳节,满街精灯荟萃,街道宛如灯河,男女老少争相观灯,呈现一派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

泉州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并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各地的花灯,使观赏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在型、工、意等方面均有体现。

1.型

花灯是视觉艺术品,型为直观印象。泉州花灯有人物灯、宫灯(包括花篮灯、花瓶灯)、无骨灯、绣房灯(包括宝莲灯、玉笔灯)、走马灯、拉提灯(包括鸡灯、兔灯、关刀灯、鲤鱼灯)、锡雕元宵灯(见图1)等多种款式。锡雕元宵灯是普通人家在嫁女后延缓一年送的元宵灯,即添灯,寓家里添丁的美好祝愿。

泉州花灯按装饰功能分座灯、挂灯、水灯、提灯四种。座灯体积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有的更集光、声、电动于一体,远观近看皆宜,如鳌灯、山水花草灯和亭台楼阁灯。挂灯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图案优美、形态多姿。针刺无骨灯(见图2)和刻纸料丝灯(见图3)多属挂灯。水灯制作时采用防水材料,灯光明亮,造型美观。水灯安放在水面上,水中倒影光彩流漓。提灯,即元宵夜小孩子上街提的孩儿灯,多为十二生肖式样,妙趣横生,意在将吉祥祝福送给古城。

泉州花灯在造型上简约玲珑、收放自然、比例协调,其设计遵循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通过形体的大小、方圆、俯仰、开启、收放,及线条的曲直、张弛、缓急、长短等变化,体现作品的意蕴,以求达到适用与美感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和谐、安稳的感觉。

2.工

泉州花灯的制作工艺流程与其他艺术品的设计是相通的,对艺术品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工艺是在各种材料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发展成的一整套与之相应的处置技术。或者说,材料的特性决定了一定的工艺、加工方法和艺术方法。”[1]由此可见,材料对花灯加工的工艺技术、装饰方法和艺术表现风格有决定作用,即材料确定形式,材料“使人感觉到风格”[2]。花灯的工艺是花灯艺术的核心。泉州花灯有彩扎灯(见图4)、针刺无骨灯、刻纸料丝灯三类。制作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无骨灯即不用骨架而单用纸片拼接成型的花灯。它首先将大号的缝衣针装上把柄,然后在稍厚的制图纸或素描纸上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经裁剪、拼粘、装饰、上色制作而成。针刺无骨灯通风透气,透光性强,不易发热,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如蔡炳汉的无骨灯就很好地体现了花灯艺人的娴熟技术。泉州刻纸料丝灯的料丝镶钳艺术,由本土技艺与外来技艺结合而成。料丝艺术集刻纸、油漆彩绘、灯艺、料丝镶钳艺术特点,灯体上的装饰纹样吸取了窗棂、装饰花纹、国画花鸟、木刻纹样、刺绣纹样等多门类艺术造型特点,因而具有由多种民间艺术形成的多源性、收藏性和观赏性。泉州刻纸料丝灯不仅造型多样,品种繁多,还囊括了骨架灯和针刺灯的形式,形成品种、样式的丰富性特征。可以说由花灯艺人设计出来的一件花灯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凝聚着花灯艺人的心血,展现出花灯艺人高超的技术和独有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同时也反映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3.意

泉州花灯是泉州民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盏花灯就是一个故事,花灯上的图案多为地方文化中的故事传说、瑞兽花鸟、诗词等,以此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寄托人们的美好向往。比如安溪蓝田游灯龙的民俗源自元朝闽南一带已失传的民间“蜈蚣戏”,村民集全村人力物力一起过节,成为民间化解矛盾、增进邻里和睦的好方式。村里的男女老少每人准备好一盏灯笼组成龙身,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灯笼渐渐汇成了“灯龙”,“灯龙”越长,象征该村人丁越兴旺。又如晋江东石数宫灯。在闽南语中“灯”、“丁”同音,东石男人大多常年出海在外,通过数宫灯,可使那些回家过春节的航海者了解家乡人丁情况。这一习俗被带到了台湾,台湾的乡亲在元宵节都特地赶来“会灯”,通报该年在台湾的宫灯对数,并把家乡的数字带回去,以互报闽台两地子孙发展的情况。海峡两岸“同祖、同亲、同根生”,泉州花灯连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亲情,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

二、泉州花灯现存问题分析

1.传承乏人

泉州花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但文化方面的优势却不能掩盖其在经济上的弱势,它使泉州花灯的发展陷入困境。由于泉州花灯的利润空间较小,其经济性及产品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致使泉州花灯走向没落。泉州作为刻纸、针刺等名灯的发源地,目前健在的传统花灯名家不到10人。当前泉州的精品花灯都是老艺人的作品。究其原因:其一,利润制约导致其传承后继乏人。目前泉州花灯仅在元宵、中秋等节假日才会出现,花灯艺人想要创造出高利润相当困难。利润的制约使得大部分老艺人的子女无法将花灯制作作为一份可以依靠的工作。其二,过去花灯产业通常是子承父业,但由于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很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再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其三,手工操作辛苦,老艺人不愿子女再从事此行业。

2.技艺乏新

花灯是我国农业时代传统文化的产物,以前的花灯多为萝卜灯、白菜灯、动物灯等,品种单调,主题也不够鲜明。传统花灯的形式、风格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因此,对传统花灯工艺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比如用钢筋铁丝取代秸秆、竹皮,用彩绸替代蜡纸,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巧妙融合替代原来单一的烛光。花灯创新既受到来自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受到观念、心理定式等方面的影响。虽然泉州花灯的材料可以创新,但泉州花灯正是以其纯手工制作的特点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以在我们探讨泉州花灯的创新时,不应该忽略其手工制作的特性。

3.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矛盾

20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变迁的速度和力度空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改造,形成了文化变迁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当前泉州花灯工艺所遭遇的外在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一个现代科技支配艺术形式的环境。与外在的文化变迁相比,花灯工艺的传承是内在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求其不变,而文化的总体趋势则是变,这就形成了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间的矛盾。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生产的花灯,其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因而有创新的必要性。这种创新是有前提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

三、泉州花灯工艺保护与发展对策分析

泉州花灯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从制度、人员、资金等方面抓落实,在保护与发展上制订一套方案和规划。

1.制定相关条例,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花灯是一种综合艺术,要做出好的花灯,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还要熟悉花灯的整个制作流程,包括构思、画图、扎功、糊裱等。2009年泉州元宵节展出的500盏花灯中,有一半出自花灯老艺人之手,而目前具备这种技艺的花灯师傅屈指可数,大多年事已高。在对大师等技术人才的保护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日本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中,将传统工艺作为无形文化财产进行保护,行业中高水平的代表可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多方面的保护与支持,使技艺保持者能技有传人。守成与发扬,是传统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课题。其中,作为基点的守成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为艰难。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设立研究机构,并提供资金保障

泉州花灯尽管制作精美,在海内外的声誉也很高,却难以作为市场创收的手段。调查发现,众多市民认为花灯与时髦相去甚远,如今花灯成了一种节令商品,很难以自身的商品价值获得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对从事这一技艺的大师给予特殊照顾,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支持其创作,以收藏精品作为回报;建立花灯艺术研究会,对花灯的工艺价值及其发展途径进行研究;拨出专项教育研究基金,用于培养继承人和提高从业者的技艺水平。

泉州花灯真实地记录了泉州自明清以来加工技艺的发展流程,它特殊的制作工艺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加工业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为我国现代加工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民族瑰宝,可以让泉州花灯焕发出时代光彩,这无疑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泉州花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技艺精湛,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和研究。由于花灯的制作工艺多没有成文成册的教程,有关部门应积极征集花灯发展史料,统计花灯艺人数量、制作工艺品种,摸清地区分布情况和传承人状况,抓紧对有消亡危险的技艺、高龄艺人等进行调查、抢救,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录像、存档,并进行展示、传播。

3.从制作、实用、收藏等方面探讨新出路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泉州花灯艺术,必须与时俱进,探讨泉州花灯的新出路。

(1)在制作材料上下工夫,提高泉州花灯的使用寿命。传统纸质花灯的使用寿命太短,易受到自然及人为环境的破坏,不适于景观布置,新型环保装饰材料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解决这一问题,像节能路灯那样做一系列具有泉州特色的节能型花灯,不但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还有利于环保。

(2)将泉州花灯应用于现代环境布置当中。泉州花灯要发展壮大,就应该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比如把泉州花灯做成泉州的一大特色,引入城市建设(如街道景观建设)、文化建设(如花灯手工艺进校园)等;还可以将泉州花灯引入家庭装饰。花灯与家居的融合可使花灯进入寻常百姓家,体现现代泉州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增加泉州花灯的市场购买力,让越来越多的泉州人研究花灯,同时也可引领闽南家居装饰的新潮流。

(3)向艺术收藏品方向发展。首先,把花灯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搜集花灯工艺名师作品建立档案索引——考虑到花灯品种繁多、体积较大,可以分区建立花灯陈列室或者展示厅,这样可以显示出泉州花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泉州花灯的名声。其次,政府应该鼓励爱好者将花灯作为个人收藏品收藏,这在保护花灯工艺、提高收藏家审美欣赏水平的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市场契机。再次,对有志于继承花灯工艺的年轻一代进行艺术教育,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传统的手工技能和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内容之一。[3]泉州花灯带有鲜明的传统手工技能性和社会风俗特征,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灯会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更值得我们珍视。保护和弘扬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不断打造花灯文化精品,逐步形成泉州地域文化特色,创建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1]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104.

[2]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15.

从景观价值论古建筑保护 篇12

关键词:景观价值,古建筑保护,恢复,养护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长河冲刷中留下的古建筑,是文化和历史的缩影,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对于这些古建筑的保护,是现在建筑研究的重要课题。

古建筑的意义,在人文方面,则是代表了一个时期的风俗风貌,是当时文化的缩影。一些见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建筑,还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则更具有历史意义。而在科学方面的意义,则是当时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

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与当时当地的科学技术有着极大的关联,欧洲石料丰富,而中国木材丰富,直接导致了中国古建筑以木制为主,欧洲则以砖石结构为主。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可以获得对于当时社会科学技术的全面了解。

建筑是为人们生活提供场所,因此,人类的需求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筑的形式以及语言也在发生着变化。中世纪基督教义的盛行,促使了拉丁十字巴西利卡教堂的出现,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简单体型,墙体厚重,砌筑较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体现了早期基督教义对人生活的控制。

随后的哥特式建筑,追求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隐喻了对天堂的追求,因此形成了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的外形。因此,当时间流逝,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之后,原有的建筑形式也就失去了生命,其代表的追求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仅剩下纯粹的美学意义。对古建筑的维护和保护甚至再利用,要避免对于形式的简单复制,从而使古建筑失去生命而流于矫柔造作。

而对于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古建筑,或者有着重要文物价值,那么,就应当尽可能的保留现状加以保护。例如,长城、金字塔这种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对于这类建筑的再利用,应该严格的论证和细致的研究,以避免活动对于建筑的冲击。对于这类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可以利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和材料,但应尽可能的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貌。

文中所提到的“Restoration”和“Conservation”,就是对于古建筑人文意义和技术意义两个不同方面予以保护的总结。

Restoration意为恢复,即对于古建筑进行维修和重建,从而使其恢复原有功能。但是,古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定位。

例如哥特建筑的飞扶壁,本意是为了解决追求内部空间高旷而产生的横向支撑不足的结构问题,但是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条件下,修缮后的飞扶壁往往失去其结构意义而退化为纯粹的美学追求。卡费尔特建筑事务所在大量的旧建筑改造和恢复中也发现了其问题,体量是确定的,房屋的结构通过承重体系也已确定,并且呈现自身的外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被束缚在保温隔音等纯技术问题中。但是,哪怕极少的更新也会影响建筑的外观,例如今天我们最常见的给建筑增加保温层这一措施,就会使得外墙面和窗面的距离加深,产生我们不满的窗洞效果。还有北欧地区常见的清水砖墙面,这一北欧常见的立面处理手法,在用外墙保温措施进行处理后,就失去了原有砖墙面因为本身砖的色彩深浅而形成的色彩丰富异常生动的效果,即使使用昂贵的烧制瓷砖代替,也无法重现。对于原有建筑的定位和使用用途的改变,也会使得建筑的内外观产生变化甚至是破坏。因此,单纯的对古建筑修缮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得意忘形,本来的意思是只要掌握了事情的本质,形式并不重要。这是中国哲学的体现。中国的审美情趣向来不注重对于形式的追求,上品的艺术品往往追求的是意在言外。这样的哲学含义对于建筑的恢复也有指导意义。

建筑的灵魂在人,是人在建筑中的活动给建筑以生命。因此,一切的形式都是为人服务。形式必须随着人一起生长发展。对于古建筑,其服务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旧有的建筑形式往往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对旧有的形式进行提炼和浓缩,大胆的舍弃其不合理的部分,以合适的形式加以改造,最终形成新的统一。

例如,卡费尔特建筑事务所在柏林韦丁区的一个变电站改造项目中,为了将这个变电站改造成为一个可容纳700多名员工的办公大楼,设计师拆除了大部分的隔墙和楼板,尽可能的使办公面积达到了最大化。同时重新设计了极富特色的西立面,调整了开窗的高度使得其满足办公的需要,新的窗框为保证其协调请了工匠标准化生产,从而使得这个废弃的变电站在保留了原有的锯齿状立面的工业风格的同时焕发出新的风采。中国的沧浪亭也有类似的经历,每一任园主都在前一任的基础上加以改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沧浪亭。

死板重制古建筑原有的形式带来的失败案例不胜枚举。前一阵子参观无锡的惠山古街恢复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原有民居被推平重新建造。建成后的古街完全恢复历史风貌,唯一的不同是岁月在建筑上蚀刻的痕迹被一洗而空。中国的木制古建,为了适应以木材料为主的承重体系,发展出了梁主榫椽等复杂精巧的木制承重结构,不仅结构上完全满足承重稳定的要求,还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但是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单纯的1∶1复制出来的古建,完全失去了木制结构轻巧灵动的感觉,成为无病呻吟矫柔造作的累赘。模式化的街景处理,完全没有当初各家姿态各异、相互依存、生活气息浓厚的街景韵味。

Conservation意为保护养护。对于对象建筑,究竟什么值得保护是设计师首要思考的目标。曾经参与过一次古寺庙保护的项目,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保护的不是形式,而是本质。佛法有云,桫椤双树,一枯一荣,菩提树下,百诘莫诃。冥冥世间,南无佛陀,芸芸众生,释氏圆坐。燃灯一指,转世成佛,苍鹰逐鸽,割肉证身。罗汉菩萨,万物虚像,众生平等,皆……其意为人生死相随,悲喜相依,有始有终,而时间真理不灭,虚象幻灭……因此,不执著于形式的消亡而追求本质的永恒,我们在寺庙崩坏的地方以有机玻璃1∶1还原其结构,而对于其毁坏的地方不做修理,任其自然消亡,最后只有一个虚无的骨架立在土地上,其原有的建筑已经消亡。我们试图保护的是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建筑所代表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具体的建筑形式。诚然,当初设计不免陷入感伤主义的误区,对于建筑本身的形式美没有追求,从而使建筑空洞无物,反而失去了建筑的本义。但是,从这次失败的尝试,给了我们思考的余地,究竟什么是古建筑真正值得保护的东西,这个是古建筑保护无法避免的问题。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始终不够,这个固然和我国古建筑以木制为主保护难度比较大有关,但是更为主要的是保护的观念有误区,保护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像无锡惠山古街那样全盘推倒重来的做法,无疑是适得其反。保护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相比而言反而居其次。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二次电路设计下一篇:自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