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目标(精选12篇)
价值目标 篇1
中集价值目标定位
企业发展战略,主要研究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结构和方法,长远目标体现发展战略的理念,指示发展的方向,决定实现目标的路径、结构和方法。
战略目标取决于价值目标
中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怎么定位,中集未来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是值得花大功夫研究的首要问题。这取决于中集追求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取向。
中集提出企业愿景是“成为所进入行业的领先企业”,5年的战略目标是“进入财富世界500,实现1500亿年收入”
收入与利润无疑是衡量企业发展规模与效益的核心指标,但还没有完全回答中集是什么样的企业,也不能决定中集的发展一定是良性的、健康的、持续的。我国与世界的企业几乎无例外地都把收入与利润作为目标,甚至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收入与利润而不择手段。中集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回答,中集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取向是什么。这就要进一步解读中集究竟以什么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
品牌规划优于产业规划
中集拥有七大产业:集装箱、能化、空港、车辆、物流、海工、金融。中集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在七大产业中创建品牌。品牌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一种识别标志,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作为产品来说,既体现为内在的设计、工艺、质量,又表现为外在的名称、标记、符号,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特长和管理水准,最后凝聚成为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与顾客的信任度、追随度。品牌缩短了用户购买的决策过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以及销售利润率。
产业规划是以增加产能、扩大销路为轴心的一种线性规划,而品牌规划,则是覆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建设的立体规划。收入与利润增长快的企业不一定是品牌企业,而品牌企业一定带来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
目前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产业规划,这就限制了思维空间。如果把建设行业品牌作为战略目标,那就大大拓展了研究视野。在七大产业中,中集的产品具有的品牌优势、品牌潜质、品牌差距是不同的,因而应该确定不同的品牌目标,有的是国际品牌,有的国家品牌;制定不同的品牌规划,对具有品牌优势的,应该全方位地推动品牌建设,改善提供用户直接效用的核心产品,改进产品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形式产品,开拓提供给顾客附加利益的运送、安装、维修等延伸产品。对具有品牌潜质的,应重点研究将品牌潜质转化为品牌优势的环节与领域。对存在品牌差距的产品,则要研究薄弱环节的突破与改进。
用品牌来定位,集装箱属于品牌优势,能化、车辆、海工是具有品牌潜质的,物流、空港、金融是存在品牌差距的,应研究、吸收国内外和同行业的品牌建设的经验与信息,分别提出品牌发展的战略与规划,这对产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发展战略提出六大发展主题和核心竞争力即资源整合、产品定制、技术升级、销售深化、价值延伸、协同创新。这确切地说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手段。这应该服务于一个目标,围绕一条主线,我认为这个目标、这条主线就是创建品牌中集。围绕品牌中集,来研究品牌定位、品牌结构、品牌延伸、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品牌文化。
以品牌中集为战略目标,不仅有助于完成收入与利润指标,更保证了收入与利润的增长是良性的、健康的、持续的。这既是中集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为我国制造业探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和产品是根据世界品牌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或组装,设计、市场、价格控制在别人手里,靠人工的低成本获取低利润。现在面临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利润挤压的困境。我国制造业必须走品牌建设的路,才能摆脱依附、低端的地位,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世界上50个主要品牌产品中,美国有19个,主要是资讯科技产品;日本有9个,主要是机械产品,如摄像机、彔像机、大型商用汽车、农业设备等;韩国有8个,7个出自三星集团;中国有6个,即造船、空调、电冰箱、洗衣杌、香烟、及太阳能发电。中集应以品牌建设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并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经验。
股东利益与幸福利益
中集不仅应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而应以先进的价值理念为我国企业作出示范。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理念停留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出现了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的倾向,勿视员工、损害顾客、破坏环境的现象与事件频频发生,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状态。
作为向世界企业挺进的中集,有必要考虑一个哲学命题,企业存在的目的与价值究竟是什么?企业要实现股东利益,那什么是股东利益?股东利益就是利润吗?股东办企业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赚钱,企业从生存进入发展阶段,就把企业做强做大、领先排名作为追求,这已超越了物质利益,是为了获得认同、成就、荣誉,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生幸福。所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正确解读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以幸福最大化为企业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念,就不能单纯以利润为目标,更不会为赚钱而不择手段,而是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利益攸关方理论,认为企业不仅仅是股东所有,应为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不同当事人的联盟,要兼顾股东、员工、顾客、社区等利益。2000年联合国为促成世界级公司认识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推进全球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必须遵循“人权原则、劳工原则、环境原则”的“全球协议”。
我提出的幸福企业理论是利益攸关方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与凝炼。以股东回报、员工满意、社会责任编制幸福企业指数,股东回报设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社会责任设纳税额、就业岗位数、环保投入、公益慈善,员工满意以员工工作、员工利益、员工发展、员工情感和员工生活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权重为:股东回报40%,员工满意30%,社会责任30%。对下属企业则以完成绩效考核目标与员工满意度两项进行幸福指数排名。
中集提出进入世界500强,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因为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太少。但中国更需要幸福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中国还没有。
品牌中集是先进生产力,幸福中集是先进生产关系,这样组合的生产方式一定先进的,不仅领先于中国,也领先于世界。
理念决定境界,境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定位。中集发展战略的定位取决于价值目标与价值理念。
价值目标 篇2
关键词:会计价值目标,财务目标,内容
1 引言
价值目标即会计目标或财务目标, 是企业的价值导向。企业价值运动是在价值目标的引领下, 在价值机制的驱动下, 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向运行。价值目标植根于价值机制, 同时又浸透着人们的意志。价值目标离开价值机制的作用, 再好的意愿也难以实现;价值机制没有价值目标指引, 只能自发而不能自觉地发挥作用。目前在企业的会计 (管理) 目标、财务 (管理) 目标讨论中, 形成了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在讨论的过程中, 一种普遍的倾向是就目标论目标, 撇开了价值机制, 脱离了价值目标赖以实现的基础。所以, 大家都从不同的侧面谈论一个问题, 似乎都有道理, 但很难形成一致意见。下面我们从价值机制的角度来谈论企业价值目标。
2 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
有人把企业的财务目标当成企业的目标, 这是一种误解, 而且存在着危险。企业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价值目标, 或会计目标、财务目标;一个是顾客目标, 或业务目标、战略目标。两者不可偏废, 企业的这两个目标常常是一致的, 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所以要在这两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在财务目标的讨论中,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含义比较模糊, 其中有一种观点就是指的将企业价值目标和顾客目标均衡考虑, 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1 战略远景、组织使命与企业目标。
在西方管理理论中, 战略展望或远景、组织使命和目标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这些概念正逐步为我国企业所采用。战略展望—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业务结构的展望, 是对企业将要做什么和成为什么的一个主要概念。组织使命—是企业管理层对下列问题的特定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从顾客的角度看, 组织将提供什么?企业的使命宣言明确描述了组织的活动和当前的业务结构。就组织使命与战略展望的关系来看, 战略展望的焦点是企业未来, 而组织使命则往往把焦点放在现在。企业的目标是将企业的战略展望和前进方向转化为具体的业绩目标。建立目标体系是企业的管理者对获得具体的经营结果作出的承诺, 它是行动指南又是评价的标准。企业的目标分为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
2.2 财务目标和顾客目标。
财务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为组织的财务业绩建立的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加强企业的整体业务地位和竞争活力而建立的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 (或业务目标) 相辅相成, 是企业经营的两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生存价值除了追求利润外, 重要的是创造顾客。”战略目标以创造顾客为导向, 财务目标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 企业经营方向是两向或二维牵引, 而不是单向或一维牵引。如果只是强调“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目标, 就会使企业经理人迷失方向, 企业可能为了今天的利润竭泽而渔, 从而损害了明天的长远发展。顾客是需求主体, 创造顾客就是创造需求, 没有顾客则没有企业的经营价值。市场竞争就是企业间顾客资源之争, 顾客作为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满足和引导顾客需求是企业得以壮大的根本要素。一般来说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是一致的, 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在发生冲突时, 怎样平衡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是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面临一个问题。
3 财务目标理论评论
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导向, 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目前, 企业财务目标是国内外财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3.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家以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企业的产销量, 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并以利润最大化来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优点是:它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 可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企业是如何理性增长的, 同时在实务中它容易被人理解操作性也很强。它的缺点是:导致企业片面的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忽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
3.2 股东价值最大化。
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论依据是资本的强权理论和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理论。优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注重企业利益的长远性;和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有一定的一致性。缺点是:随着产权的交易, 股东凭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侵犯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时有发生, 平等保护各产权主体利益的要求则不容质疑, 忽略了利益相关人的重要性。
3.3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是以共同所有权理论, 托管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它的优点是:它考虑了与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并要求其最大化;它提出了拥有专用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的观点, 强调各种专用资源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生产力, 给企业带来相对持久的组织租金。它的缺点是:它考虑的是如何均衡和协调利益分配关系, 但这完全取决于契约的安排和各利益相关方在契约签订过程中的博弈, 而这取决于各方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大小。从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最大化, 我们可以看出推动财务目标理论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是财务目标理论本身的缺陷性—这是推动财务目标理论发展的内在因素, 二是产权制度及其发展—这是推动财务目标理论发展的外在因素。
4 现实中的财务目标
4.1 两权分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 由于股东对经营者的授权越来越大和股权的日益分散化, 这就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的不一致, 有时甚至背道而驰, 产生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降低了所有者利益的实现程度。
4.2 经营者与股东利益最大化。
经营者不会为了得到较少的收益而承担较多的奉献, 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报酬和收益, 而承担较小的奉献, 所以经营者常常为了寻求进行扩大规模、分散风险投资甚至接受资本预期收益率很低的项目,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价值比它应有的小的多。
4.3 产权残缺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根据产权理论, 当专用性资源的所有者将其所有的专用性资源投入企业并想从企业中获利时, 必须将一部分产权界定给企业形成利益相关者。由于受到权利的限制, 人们的行为必将发生变化。所以利益相关各方会互相制约和限制, 从而不能实现最大化的目标。
4.4 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
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导向, 它必须植根于价值机制。以前的财务目标理论研究, 其根本的缺陷就是忽视了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价值机制有货币时间价值机制、市场价格机制、价值增值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 在这些价值机制的作用下, 我们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是一个与企业价值结构相适应的目标层次体系, 因为企业的价值运动是在企业财务目标的指引下, 在价值机制驱动下, 一种合目的的运动。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 是企业财务的终极目标, 它统驭着各二级价值目标, 引领着各价值机制, 相互作用, 协调运行, 最终实现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这里要强调的是, 企业目标是两个, 除财务目标外, 还有顾客目标, 由于我们专注于财务目标的论述, 而没有顾及顾客目标, 应该说顾客目标是所有价值机制起作用的另一半, 要素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的最终实现, 有赖于顾客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强国.会计价值论[.博士]天津财经大学, 2007-05-01.
目标引领教学,价值引领目标 篇3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已有常识,说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体会人类认识自我的过程。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Ⅰ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举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说出苏格拉底思想的进步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具体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的。笔者按照上面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行评价时,指导学生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道德,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讲完后总感觉这堂课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少了“灵魂”和“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内容标准”部分又提出:“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加深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应该看到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争把“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纳入课标的东北师范大学周巩固教授指出:通过对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人文主义的内涵,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学会运用人的理性。可见,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蒙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反思我上的这一节课,虽然说中规中矩,也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体现课标的要求,课堂缺乏核心“价值”的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近年来一再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问题。任老师说:“价值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核心所在。”任老师还引用皮亚杰的观点——“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连接双方的关系——把‘学生’和‘价值’连接在一起”,来说明“价值”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李惠军也强调历史教育必须要有“灵魂”,而“灵魂”来自于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叩问。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唯物史观的引领下,追寻历史教学的“真实”,挖掘历史教学的“价值”内涵,让历史课堂闪耀“价值”追求的光芒。
有鉴于此,笔者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一课的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一、调整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所学所知,说出世界不同区域的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体会人类社会早期的宇宙观、世界观。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1的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评价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的内涵和在当时世界的进步性,体会这一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列举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能说出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体会苏格拉底及其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
6.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史料,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体会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在古代世界的进步性及其对人的解放的伟大意义。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其核心与灵魂是体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影响,凸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任鹏杰老师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就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资中筠先生在《教育与启蒙》的演讲中也说:“我们是处于愚民教育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民族,所以启蒙的任务对每一个人说起来都还是很重要。……教育就是把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把一个原始的人变成文明的人。所以简单地来讲,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文明的人。”因此,只有牢牢把握课标,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让课堂教学目标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引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让学生的学习与“价值”真正联系在一起。如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命感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才具有延续性和生命力。
二、调整教学环节
在具有“价值”意义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也作了调整,调整教学环节的核心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积极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让学生接受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和启蒙。
1.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的评价上,坚决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虽然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价值观的渗透,起不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并且这种“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评价显然跟“课标”所倡导的“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全面肯定智者(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才能让学生知道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本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学生也才会真正明白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世界独树一帜,站在了时代的高处,而且对后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更对古代希腊“人”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这些思想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人为地加以放大,甚至花大力气去证明其不足之处,这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价值引领的作用。
2.摒弃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呢?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思想的基本观点。由于教材文本的表述比较简略,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史料拓展,进行一定的补充,这样能使他们的思想观点更加丰盈充实,为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打下基础。第二,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伟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具体方法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比同时代的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通过史料拓展的方式,补充有关积极评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史料,供学生理解和体会。
其实不仅仅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节课存在“价值”缺失的问题,“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也是一分为二,甚至大力证明其不足之处?如果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具“价值”的引领,课堂上这样的问题会不会一直存在?目标引领教学,而价值引领目标,历史教师必须要让“价值”之光闪耀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其中汲取历史智慧,实现思想启蒙。
(作者单位:江苏锡山高级中学)
公司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 篇4
客户是衣食父母
无论何种状况 微笑面对客户 始终体现尊重和诚意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对待客户
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 最终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平衡好客户需求和公司利益 寻求双赢
关注客户需求 提供建议和资讯 帮助客户成长
团队合作:
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乐于分享经验和知识 教学相长
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他人意见 表达观点时直言有讳
在工作中群策群力 拾遗补缺;不是自己份内的的工作 也不推诿
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 决策后坚决执行
有主人翁意识 积极参与 促进团队建设
拥抱变化:
迎接变化 勇于创新
对于行业和公司的变化 认真思考并充分理解 积极接受
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理性对待 充分沟通 诚意配合 面对变化 积极影响和带动同事在工作中具备前瞻意识 不断尝试新方法 新思路
即使变化后产生了挫折和失败 也能重新调整 以更积极的态度拥抱下一次变化
激情:
乐观向上 永不言弃;
对公司 工作和同事充满热爱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不轻易放弃
不断自我激励 自我完善 寻求突破
不计得失 全身心投入
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影响同事和团队
诚信:
诚实正直 言出必践
胸怀坦荡 对事不对人
言行一致 不受利益或压力的影响
勇于承担错误 敢于承担责任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不背后不负责人的议论事和人
坚持原则 不随意承诺和妥协
敬业:
专业执著 精益求精专注工作 做正确的事情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 自己的事不推给别人
在工作上以较小的投入获得高效的产出
以专业的态度平常的心态 对待每件事
国际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探析论文 篇5
法的价值问题一直是理论法学的重要课题,将其引入部门法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手对国际经济法进行研究起因于这样一个发现:与其它部门法相比,国际法中的价值问题体现的更为明显,人的价值需求更为复杂、满足这种需求更为困难。那么,国际经济法的价值主体能否形成共同的价值需求,能够形成哪些共同的价值需求,人们如何才形成并最终实现这些价值需求?这一系列问题是国际经济法价值研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国际经济法价值概述
价值论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它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对个人、阶级或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就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不同需要而言,价值可分为物质的、经济的、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法律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历史的价值等等。法的价值,有的学者也称法律价值,是哲学中的价值论在法学领域的具体化。法的价值和法律价值虽然有所区别,也就是法的外延要大于法律,我们在这里不做深究。对于法的价值的概念,我国学者也进行过争鸣,提出过不同的主张,比如,卓泽渊认为,“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为基础的,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谢鹏程认为,“法律价值是指法律的存在、作用、及其发展变化对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适合、接近或一致。”
一般而言,国际经济法的价值指国际经济法(价值客体)对于人(价值主体)的意义,包括“国际经济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以及“人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两个方面。就第一个方面而言,由于价值立足于主体的需要,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因而满足人的需要是国际经济法最基本的使命,是国际经济法对于人的首要意义。在现实中,这一“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人将自己的特定需要如秩序、正义等法律化,使其为法律所保护;其次是将已被法律化的需要现实化。前者依靠立法来完成,后者依靠执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来实现。就国际经济法价值含义的第二个方面而言,由于人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法的价值必然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成为人们对自己理想与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据此,法的价值总是高于法和法的价值的实现状况,法和法的价值的实现状况只能无限地接近于理想状况,一旦二者完全同一,法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法的价值的超越性为国际经济法价值的崇高和神圣奠定了基础。总结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国际经济法的价值这一概念突显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融入了人们对国际经济法的期望。它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国际经济法在现实中的存在形式、运作规律等具体法律现象,而是国际经济法的理想状态以及以此为参照对现实中国际经济法的反思、评价与指引。换言之,国际经济法的价值概念关注的是“应然”而非“实然”的国际经济法。
二、国际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价值一词的复杂内涵使我们在作特定的论述时须加倍谨慎,有时不得不加上相关的词语才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如“价值”本身就含有人的判断与选择这种“动态”内涵,但我们往往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这样的词来表达这一内涵以求于理解与行文方便。同样,“价值”也含有“目标”、“标准”的“静态”内涵,基于同样考虑,我们也使用“价值目标”、“价值标准”来加以表达。其实,英语“vaule”一词本身就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本文拟用“价值目标”一词来表述其动态内涵。由于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因此国际经济法至少包括以下价值目标:秩序、正义、主权、安全、自由、效率、发展、合作、理性、人权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经济法价值体系。在论述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些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导致一些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如正义与平等、秩序与安全,效率与发展。鉴于此,为论述方便,本文将“平等”纳入“正义”加以论述,同时在论述某一价值时会涉及相近的价值。
(一)秩序目标
相对于国内经济秩序而言,国际经济发展中更需要确立明确秩序,而且其秩序的确立难度也更大。因为在国际社会中,各国首要考虑的都是如何保障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其利益和意志不同,在利益的划分和调整方面就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确立国际经济秩序就是国际经济法首要的价值目标。
(二)正义目标
相对国际经济新秩序来说,国际经济法的旧序的构建基础主要是霸权主义和国家民族间的歧视,所谓的正义性就非常的欠缺。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强调法律外在的平等性与统一性逐步向内在发展,实现实质正义,确立国际新秩序,这是国际经济法价值的正义目标的体现。
(三)主权目标
国际社会的主体是国际和民族,所以在国际经济秩序中没有经济主权保护,那么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所追求的价值也是很难实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主权平等的体现。
(四)效率目标
国际经济法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寻求国际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产生的。国际经济法追求的效率是,有一个顺畅的法律环境方便国际经济行为的发展。另外,当国际经济争端出现时,有一个快速便捷且有效公正的解决方法出现。
(五)安全
安全与正义、秩序密切相关,一种正义的秩序必然是安全的秩序,“安全被视为一种实质性价值,亦即社会关系中的正义所必须设法增进的东西。因此在这种视角下,安全同法律规范的内容紧密相关,它们所关注的乃是如何保护人们免受侵略,抢劫和掠夺等行为的侵害。安全对于国际经济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重要领域,安全价值尤其值得关注。
三、研究国际经济法价值目标的重要意义
与法的现象研究相比,法的价值研究因价值本身的复杂性与模糊性而困难重重,将其引入国际经济法学这门年轻且注重实证的部门法学更加重了这种困难性。但正如美国学者庞德所说“价值问题虽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却是任何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法理应是美好、善良和正义的,是合乎一切价值理想的,但现实又难免陷于严酷、邪恶和偏私,往往与价值目标背道而驰。
价值目标 篇6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摘要:市场竞争是将市场结构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动态过程.完全的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市场被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大的企业所支配.在少数企业实现自身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由、民主、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在一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不完全相同,但在任何时期,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在现阶段,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在确保市场主体自由、民主、公平竞争的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最终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此,必须将反垄断法的各个价值目标始终贯穿于市场竞争的基本过程,并使之在动态的`发展变化和交互作用中得以实现. 作者: 高宏贵 董小红 Autho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期 刊: 社会主义研究 PKUCSSCI Journal: SOCIALISM STUDIES 年,卷(期): , (4) 分类号: A81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价值目标 自由 公平 效率 机标分类号: F04 F83 机标关键词: 反垄断法 市场竞争秩序 价值目标 市场结构 效率和公平 市场主体自由 效率最大化 自由竞争 市场行为 市场效率 时期 社会公平 企业 民主 交互作用 动态过程 公平竞争 支配 有机 维护 基金项目: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期刊论文] 社会主义研究 --2008, (4)高宏贵 董小红市场竞争是将市场结构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动态过程.完全的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市场被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大的企业所支配.在少数企业实现自身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由、民主、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
确立情感价值观目标"三原则" 篇7
张喆在《今天,我们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情感价值观?———从一堂公开课的“革命英雄主义观”说起》一文中指出,挖掘和确立历史课程的情感价值观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体现历史的学科性。历史课程的情感价值观应该与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紧密联系,与历史发展的逻辑紧密相关,是历史发展自在逻辑的具体体现。第二,体现历史的时代性。教师不能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情感价值的定位上,教条式地进行所谓课程“情感升华”,而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特点,把握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与趋势,开拓“新意境”,挖掘“新亮点”。第三,体现历史的启发性。师生相互学习、交流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生成质量的关键所在。在生成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深入体会、分析课程内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持久的心理与情感体验。
价值目标 篇8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格魅力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节日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一种误区:那就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价值观的引导,这恰恰是违背思想品德课的真正宗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教学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理论的熏陶,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引导自己的行为,引领自己健康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坚持渗透引导,而非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塑造个人魅力,信师成为师生交流的基础
何谓魅力?魅力就是能把人吸引到你周围的力量。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育人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较为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能够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会感叹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的备课很充分,课堂设计很丰富,但是学生们却是不领情,那是因为学生们心理上不喜欢这位老师,产生了厌倦甚至是厌恶心理,开始抵触老师。这个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听课,而不是要学生听什么、怎么听。心想事成,学生心里不想听,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无从谈起。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才能吸引学生,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高尚的品德让老师成为学生敬爱的朋友,朋友的角色会让师生间的交往变得零距离。
爱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加灿烂。爱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虽是潜移默化中进行,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因此及时释放爱的能量是我们教育成功的保障。爱的力量是无限的也是永恒的,让我们的一言一行浸透融融的爱意,最大限度地释放爱的能量,我想教育的智慧之花才会绽开的更加艳丽多姿。
二、活动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习八年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框,讲授父爱深沉时,我让学生欣赏朱自清的《背影》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学生们从文章中很清晰而又深刻的感觉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讲授母爱时,我让学生欣赏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学生们从泪水中感悟到了母爱的无私和执着。课后作业我布置的是观察父母的一个劳动场景或与父母进行一次亲子活动,写出自己的感受。有一个孩子写冬天的清晨,妈妈在风雪的呼啸中起床,冒着严寒给孩子烧早饭,那一刻让他知道妈妈是最疼爱自己的人。有的孩子给妈妈剪指甲,有的给妈妈梳头发,有的帮爸爸洗脚,他们从妈妈粗糙的手、泛白的头发、坚硬的脚底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明白了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天职。生活化教学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无声无息中进入学生的心灵。
三、让传统节日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而多彩,内涵深刻而广博。传统节日往往宣扬的就是传统美德,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和实践的品德。让传统节日走进课堂,让学生们在绚丽的氛围中感悟美德的魅力。在学习与老师交往有关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把自己在教师节和老师交往的片段展现出来,可以用图片、影像,小品等形式。有的学生写了一篇散文送给自己的老师,有的学生拍摄了老师节日拒收礼品的视频,有的学生和老师一起现场表演了他们交往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师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体会了老师工作的酸甜苦辣,更多的理解了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了正确与老师交往。
我们要充分运用民族节日教育,在青少年当中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使民族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重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这有利于在校园内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亲切、淳朴及丰富的内涵,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时刻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让高尚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引领孩子们的行动,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教学》2011VOL.第11期
2、《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叶圣陶《论集》第490页。
价值目标 篇9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听证制度对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和促进行政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处罚决定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相关权利的剥夺,因而赋予当事人参与、申辩和质证的权利尤为重要。
1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探讨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可以从两个领域、两个层面入手。所谓两个领域,是指国内与国外两个领域。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对于我国而言,属于外来的一个新事物。探讨其法理基础,必须一方面吸收对我国有益的西方理论,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找适合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生长的土壤。所谓两个层面,是指整个行政法层面的理论基础与行政听证制度层面的理论基础。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应是这两个层面理论基础的具体化。下面将结合这两个领域、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法学探讨已久、观点各异而尚未达成一致的问题。目前学界较多人赞同的是平衡论,但平衡论也有着一些理论困境,不尽如人意。英美国家采用的是控权论,即主张行政法应是以权利为本位,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的法。这种理论模式强调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保障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政府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具有天然的强势地位,因此控权论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单方面强调控权似有失偏颇。在行政听证制度层面,一般认为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是西方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随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扩展了这一法理基础,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又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法理基础,尤其是依法行政理论的提出,对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中,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是在借鉴英美法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依法行政的侧重点开始逐渐转向于行政权的运用要体现合理和公正。尤其是在二战以后,依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认为公民在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前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法治国理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人类尊严,现代国家不能在行政程序方面再把公民看作纯粹的由国家支配的客体,作为主权者的公民应有政治参与和行政参与的权利,他们不能仅仅依靠事后的救济手段来弥补受到损害的权利,而应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
2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
对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行政听证主要追求公正的价值,因此,难免会影响行政的效率;有学者认为,行政听证应该以公正为主,兼顾效率;有学者认为,行政应该主要追求效率,只有立法和司法才主要追求公正。
笔者的观点如下:首先,行政处罚听证制度不仅追求公正也追求效率,二者可以相容,应当兼顾。行政听证制度源于自然公正原则,对公正的追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和平共处的一种手段,是对人生存的一种保障。所有法律必须追求公正。但实现公正并不是行政程序的惟一法律价值。从行政权的本质需要来看,它还要求行政程序能够体现效率的法律价值。行政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行政权,进而反映到行政程序上不能没有效率的烙印。公正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的,二者可以相容。一方面,公正以效率作为其实现的保障。在资源稀缺的社会里,有效率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公正增加了相对人接受与履行行政处罚的可能性,避免了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繁杂的事后救济程序,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其次,当公正与效率发生冲突时,应当公正优先。公正与效率能兼顾但难以并重,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到底哪个优先,学者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应当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其一,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本质是法,行政只是其规范的内容,法律首先应追求公正;其二,在法律制度中,效率必须以公正为导向,而非公正以效率为导向。偏离公正追求效率,不利于保障相对人的权利,这样的效率也是无法维持的。
价值目标 篇10
学习了有效教学之后,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目标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整堂课的提纲挈领。课中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成功的上好一堂课就要从制定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教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什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教师如同是一名医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犹如在开要方:吃什么药,怎么服用,一天几次,每次几粒。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同医生一样严谨和审慎,去哺育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我对于评价的理解是这样的,它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所理解的情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一座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知识的掌握、能的发展或品德的培养,无不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会通过“移情作用”使学生产生对别人的关怀同情之心,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集体的热爱,能对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能善于应用情感教育,就能对学生的想起到正确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开展工作 篇11
笔者曾经看到一幅漫画——“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从这幅漫画上看,这三只猴子都在努力地顺管而爬,爬行的动作都很相似,都在逃生,但是最后到底谁能逃生?我们显而易见,因为“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家都很清楚。
那么在工作当中,我们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大家都在拼命做事,但是所得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作为一个员工首先要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必须明白并找出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请朋友们反思一下,在整个体系中,你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搞不清这一点,最终就会像漫画中找不到方向的猴子一样,就是没命。
诚然,很多人都很辛苦,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你的服务对象没有满意,甚至怨声载道,那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我”是一切问题之根源!
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硬道理!
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呢?
徐新建董事长明确讲:“要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反应。”违背这个原则,你的工作都是没有价值的。当你的工作对市场没有帮助时,再怎么“正确地做事”也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我们没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结果只能是“被动挨打”!
公司开展大讨论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寻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并在寻找自己工作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请注意:这里说的问题一定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找别人的问题),制定对策,达到“做正确的事”的目的。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如何去创造价值?
《周易》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变”,因为“时间”变了,“空间”变了,也就是市场环境变了,我们的工作流程、制度、模式不变能行吗?
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变”呢?
首先,各部门要在同一个频道上充分沟通,找到真正的问题。
尤其是服务部门,要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方向,找不到方向的话只能被市场淘汰,所以服务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上前一步,“走出去”,主动与市场一线的部门及客户真诚沟通,恳请他们提要求;同时,市场一线部门一定要把自己真正的需求反应出来,明确告诉服务部门,你需要什么服务与帮助,这是做好协同的第一步。
其次,在充分沟通之后,各部门要真正找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相互指责,否则,这样会坏了风气。
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首先要反观自己,如果一遇到问题就去找别人的问题,那么就像踢皮球一样,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只有围绕问题,协同作战,才能找到突破点,真正地解决问题。
再者,现在公司划小核算单元,大约有上百个“小老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守着原有的流程和制度模式是肯定不行的。
我们一定要认清当下的形势,我们必须创新,找出一条真正适合当下、能落地的路。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这个变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平衡,企业就是在不平衡中发展起来的。
海尔张瑞敏讲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们要快速反应,都主动往前一步,调整我们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做正确的事”,跟上时代步伐!
最近,笔者和自己的一位知己交流如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时,曾谈到“基础制度”和“表层制度”的关系。对此,笔者很有感觉,
在此不多赘述,这个话题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理解、实践!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篇12
1 价值评估概述
1.1 价值评估的概念
价值评估是对企业资产在价值形态上的评估。严格说是对资产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资产的现时价格的评估, 是评估主体按照特定目的, 遵循法定标准和程序, 运用科学方法以统一的货币为单位, 对被评估对象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
企业价的值评估比较复杂。一是不仅有形的实体有价值, 而且无形的物质也有价值;二是有形和无形的价值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价值评估就是对包括企业的各种资产以及企业作为整体的价值做出恰当的估价。
1.2 不同价值概念的涵义
进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时, 基于不同目的, 采用不同的价值标准, 主要有以下几种:
帐面价值:帐面价值是指会计核算中账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评估方法不考虑现实资产价格的波动, 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 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标准。
企业帐面价值的主要缺陷有:由于财务报告的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 并没有考虑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 如通货膨胀和过时贬值等,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行的市场价格有差异;财务报告没有从企业资产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考虑自产的价值, 财务报告上并不包括企业全部有价值的资产和或有负债项目。采用此种估价方法, 企业的帐面价值可能与企业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
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指把资产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公平竞争, 在供求关系平衡状态下确定的价值。当一个企业股票上市交易时, 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乘以每股市场价值, 就可以算出该企业的市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 再减去企业的债务价值, 就可以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十分频繁, 股票价格有时波动十分剧烈, 所以股票价格不能作为企业价值的可靠指标。企业的市场价值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清算价值:清算价值是指在企业出现清算时, 把企业的实物资产逐个分离而单独出售的资产价值。清算价值是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已丧失增值能力情况下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与清算价值相反。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有增值能力, 在保持其继续经营的条件下, 以未来的收益能力为基础来评估企业的价值。由于收益能力在众多资产组合运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因此内在价值标准更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将目标企业在未来持续经营情况下所产生的预期收益, 按照设定的折扣率、市场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收益率, 折算成现值, 以确定其价值。它把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与目标企业价值联系起来, 因此非常适用于并购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
由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企业价值, 比如主观性与客观性;
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成本与投资价值;持续经营与终止经营等, 所以有多个企业价值的定义与概念。与企业账面价值与历史价值比企业的市场价值、公允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都是现时价值, 如果市场是完美的、理想的和完全有效地,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 就无须区分企业的市场价值、公允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但是在现实中, 市场是不完善的。所以理解这些价值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收购方才能根据市场上的信息, 分析和管理价值, 进行正确的投资评估, 作出正确的收购决策。
1.3 价值评估对企业并购的重要意义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的灵魂, 因为每次交易的发生是由于并购双方共同接受了同一价格, 而这一价格的形式是基于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并购过程看, 目标选择与评估是并购活动的首要环节, 而目标评估的核心是价值评估。并购目标选定后, 就要对其进行评定估价, 其中以货币为基础的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即使并购其他动因均能实现, 但由于很难对其进行合理评估或评估得到的结果带有不利于我们的欺骗性, 这种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从并购动因看, 是总体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谋求管理、经营和财务的协同效应, 实现战略重组, 开展多元化经营, 获得特殊资产以及最低代理成本等。但是只要价格合理, 协议总可以达成。因此, 谈判的焦点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估价。
从交易双方看, 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均为理性的, 都希望价格对自己有利。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性, 所以需要第三方从公平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
2 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
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 与并购目的相适应,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模型也有许许多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科学合理性, 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在选择评估方法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与特定并购目的相适应的评估方法, 以达到对目标企业评估的准确。实务中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立足于资产的资产价值基础法;立足于市场的市盈率模型;立足于收益的贴现现金流量法。
2.1 资产价值基础法, 立足于资产
资产价值基础法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和商誉进行逐项估价的方法来评估目标企事业价值。采用该方法时:首先, 对各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 得出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其次, 对目标企业商誉进行评估;最后, 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之和, 再加上商誉价值, 得出目标企事业的评估价值。计算公式为:目标企业评估价值=资产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商誉
2.2 市盈率模型, 立足于市场
市盈率模型就是根据目标公司被并购后的收益和市盈率来确定其价值的方法。市盈率是投资者为获得每一元的盈利所需支付的价格, 反映了企业股票收益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投资者以市盈率的高低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市盈率模型主要适用于对上市公司的并购, 尤其是采用股票并购方式。
运用市盈率进行价值评估要注意两点:未来盈利的前景这这些盈利联系的风险。股票的市盈率很容易从市场中计算出来, 使得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在有效市场的情况下, 股票价格能反映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盈利前景, 反映企业实物资产组织资本的协同效应。
2.3 贴现现金流量法, 立足于收益
该方法是企业并购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最常用的方法。这是根据目标企业被并购后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所折算的现值, 作为目标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采用控股并购方式, 即并购后目标企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或法律主体。采用此法确定并购后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 关键是正确选择和估算公式中的四个因子。即预测期限的确定、并购后目标企业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测算、预测期末终值的测算、折现率的确定。
综上所述, 并购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需要运用许多不同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仅用一种方法定价是错误的。另一方面, 在每次交易时都使用所有的定价模型也是做不到的。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 选择最适合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美)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兼并、收购和重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美) 帕特里克A高根.兼并、收购和公司重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价值目标】推荐阅读:
目标企业并购价值评估08-30
核心价值观 愿景 使命 文化 价值观 目标 校训 理念 宗旨12-19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物流的价值与目标11-10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11-27
生活价值≠数学价值10-12
目标定位目标检测06-02
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07-10
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08-22
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10-08
目标困惑: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应如何表述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