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价值

2024-07-17

无形价值(精选11篇)

无形价值 篇1

中国有半打以上已经上市的网游公司, 有100多家公司拥有具备市场前景的网游, 根据北京一家咨询公司BDA的说法, 数百家, 甚至上千家正瞄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也许这并不奇怪。全球资本短缺情形下,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公司不仅不需要钱,其利润来源是出售不存在的物品。

畅游是一家成立3年的网络游戏商,分拆自中国第二大门户网站搜狐。畅游定于4月2日挂牌上市,《经济学家》杂志也派记者去了新闻发布会,古色古香的场面使人想起交易所过去的样子。按期望价上限估计,并扣除特别分给母公司的1亿美元,畅游价值大概8.2亿美元。签于需求强劲,公开价格可能还会更高。

投资者对畅游的热情可以理解。不像其他互联网业务,为了推广采取免费的形式,畅游是赚钱的。短期内,收入就达到了2.02亿美元,利润达到了1.08亿美元。这是因为畅游处在中国一个显著的价值数亿万美元的行业。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视频游戏,主要围绕游戏硬件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中国最初禁止游戏机,也不认真执行知识产权法,违背了游戏行业的经济学原理:允许盗版游戏低价销售,使其没有市场开发的激励。

与其他娱乐行业一样,中国采取类似的严格政策,只允许很少量的本土影片和电视节目的播放,对进口产品限制严格(至少合法产品是这样的)。在这片沙漠中,网络开始蓬勃发展,最初是盗版外国影片和节目,但是后来出现了在线多人游戏。一些公司创造了一种商业模式,即任何电脑都可以进入游戏系统—顾客们只要在网吧花每小时25美分就可以了—但是大量计算上传的工作是在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完成的。这就给游戏玩家提供了背景环境,在畅游网络游戏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过73.8万人。

中国受欢迎网游的典型人物是精灵,侏儒和生活在古代政治混乱时期的人物。畅游最有名的游戏,“天龙八部”改编自一本关于一位王子,和尚和乞丐苦难的成长史的武侠小说。畅游起初要求玩家缴纳费用才可玩,后来取消了,因为多人游戏通常玩家越多越有乐趣。同其他网游公司一样,玩家现在可免费进入游戏。北京一家互联网咨询公司Plus Eight Star总经理Benjamin Joffe说,利润来自于大概10%的玩家愿意购买游戏中的道具如武器,药物和装备的费用。

这些道具通常只有几美分,但也有的非常贵。畅游销售一种虚拟宝石,是用来提高一种虚拟宝剑的性能的,价格为180美元。这些虚拟物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成本、性能和可用性。和真实世界是完全一样的。聪明的游戏公司不断监测需求和调整供应,以保证收入。可以说是在微调他们的虚拟经济。

对畅游来说,其业务也存在风险。特别来自竞争的风险。其增长率最近也突然下降了。中国有半打以上已经上市的网游公司,有100多家公司拥有具备市场前景的网游,根据北京一家咨询公司BDA的说法,数百家,甚至上千家正瞄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然而,战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2006年前,韩国和美国的公司主宰着这个市场,到处都有睿智的程序设计者,这些人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但是BDA的分析师刘宁说,就像是游戏机这个例子,中国政府进行干预了。国外游戏的新版本获得许可就被延后了,此时,本土的公司慢慢学会了如何开发自己的产品。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即使是虚拟世界也能触及真实的界限。(摘自:英国《经济学家》2009年4月2日编译:何乐)

点评:自2000年第一款网络游戏出版运营以来,中国网游产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代理、自主研发的发展之路后,人们看到了这个产业每年近200亿元的蓬勃生长。这个被外界估计具有90%利润率的行业,惹来了投资者和竞争者的一片欢腾。但从本质上看,它更需要变革。而这条变革路就像是红军长征,大家都在探索,因为还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链接

艾瑞市场调查在充分分析全球网络游戏产业的形势后认为,在2009年中国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网游大国。

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收入约占全球27%的份额,排名第二,美国则以29%位居榜首,韩国21%排名第三。中国网游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韩国位居第二。

从上榜的三个国家的收入构成来看,美国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游戏出口,而韩国是出口和国内运营齐头并进,中国的绝大部分收入则来自于国内的运营收入。换言之,美国和韩国的收入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估价;无形资产确认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产生的价值越来越明显。许多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也明显小于其市场价值,股票市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那些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这也日益显露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以及无形资产合并的重要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对上市公司鼓励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现如今中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背景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和估价对于所有企业合并将成为一个挑战。

购买价格分配的首要条件是合并过程的透明度以及对无形资产确认和估价,最后将剩余的净值归于商誉。无形资产的摊销通常在20年以上,但在某些情况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年限很不确定,因此就没有被摊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允许商誉的摊销,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将会导致年度报告利润的减少。因此,公司要仔细确认和计算无形资产并且保证无形资产确认和计算的完整性的同时独立于商誉。许多学者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现在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下。商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不同的无形资产的集合体,不能提供关于资产投入价值的有用信息。

新的会计准则从商业和会计的角度对所有的交易都有作用。笔者最近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了一些对购买价格的分配,认为以下几点在确认和估价无形资产的时候应该被考虑到。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国际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些关于商业合并的说明性的例证以解释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确认独立于商誉,并且提供无形资产的价值的可靠的计量。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一个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是可以辨认的而且来自于契约或者其他的法定性权利或者具有可分离性。这些例证不是很详尽的,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来解释无形资产的分类,这些例证分为5类(见表1)。

确认过程是很重要的。基于经验来讲,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必须要以特定情况为基础单独分别确认和估计。

二、无形资产的估价方法

在无形资产确认之后。下一步就是决定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关于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决定的一些指导,然而主要的估价运用方法如下:

(一)市场法

通过参照最近在同类市场上发生的交易或者可比较的资产来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公允价值最好的证据,因为它依靠的证据来自于实际的市场交易,然而完全的无形资产买卖交易很少,交易的细节也很少可以利用。而且很难保证估价的无形资产和市场上交易的无形资产是十分可比的。因此这个方法在实际中是很难被运用的。

(二)收益法

以拥有资产所有权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为基础来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

收益法针对的是以现有的条件来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未来收益。我们已经运用这种方法来评估商标、客户关系、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基于无形资产估价的收益有两个不同的内容:确认、分离和量化可归于无形资产的现金流量(或收益);对这些现金流量(或收益)进行资本化。

主要的收益法是减少使用费法和额外收益法。减少使用费法是一种基于估计公司如果不拥有所有权而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将要付出的价格的方法,如果公司拥有所有权那就是不需要付出使用费而节约的成本。额外收益法是基于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收益的现值。其他资产的合理回报率以外的收益也归于无形资产的收益。

(三)成本法

通过估计无形资产的投入或者可代替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成本法是用来对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必须谨慎地运用,因为这种无形资产的重置或者可代替成本不是必要的正确反映未来该资产的价值。然而,成本法对于估价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基准。

具体运用这些估价方法时要根据不同行业的资产的种类,可利用的数据以及特殊的环境来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估价问题

从经验来讲,一般的问题包括:

无形资产的确认。关于获得的主要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的观点。无形资产的确认导致许多争论。

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虽然市场法在运用的时候是最好的,但如果缺少市场证据就意味着收益法更加经常被运用。

适当假设的决定需要主观的经验和判断。

对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对每一个或者每一种无形资产选取适当的经济年限。一些无形资产,如强势的品牌名称也许有一个相当长的或者甚至无法确定的经济年限。其他的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或者客户数据也许在一个更短的年限内摊销。

基于参照市场来确定使用费率范围的程序要求更加严谨,因为使用费率细微的变化将会导致无形资产价值巨大的变化。

资本成本的决定需要主观经验和判断。资本成本应该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相协调。

必须仔细地进行回顾检查,这将影响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减值。

避免重复计算两个或多个产生同一收益的无形资产,如有名的商标和潜在的技术。

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减少的摊销费用首先将增加每股收益,然而国际财务报告规定的每年的资产减值将导致收益的减少。如果来自于个别品牌或者个别客户的收入少于初始计划,那么适当的减值是必须的。

确认无形资产的长期反映。一个品牌在获得后发生了变化,将导致显著性的减值。

税收反映。分情况对待是必须的,集团公司的成员公司谁使用了无形资产,谁将负担相应的费用。

在合并过程中涉及到的公司需要外部咨询机构来对购买过程中的无形资产进行估价和核算。

四、无形资产估价步骤(见图1)

五、总结

无形资产的估价从会计核算和商业角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随着企业变得更加以科技为基础。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增加的贡献比例也逐渐上升。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促使交易者知道他们真正所购买的。任何超过有形净资产以外的费用将会遭到争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证在合并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合并结果可以重新评估。给出这些新准则的解释,企业应该把确认和估价无形资产作为在完成交易前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应该考虑所确认和估价的结果以达成最终购买价格。交易者需要考虑其所竞价的无形资产是否可以合计达到最终购买价格。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 篇3

一、无形资产界定及其特征

中外学者对无形资产的界定有着各自的观点, 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 无形资产的界定

无形资产, 美国会计学者巴鲁·列弗 (Baruch Lev) 在《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一书中, 将其定义为:一种可以取得未来收益的、由发明创造、独特的组织设计或人力资本产生的非实物形态的价值源泉, 与有形资产共同为公司创造价值, 促进经济发展。美国学者马格丽特·布莱尔 (Margaret M.Blair) 与史蒂文·沃曼 (Steven M.H.Wallman) 在《无形财富》一书中指出, 无形资产是企业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中使用的非实物资产或企业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预期收益的非实物资产。我国学者于玉林认为, 无形资产是由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 并获得一定权利的资源。于长春认为, 无形资产即无形固定资产, 是不具备物质形态, 而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形态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 能使特定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盈利, 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汤湘希在《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中认为,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和有关经济资源的结合。《国际会计准则》中, 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 (不包括金融资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二) 无形资产的特征

综合无形资产的各种定义可知, 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可辨认性 (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划分出来) 、独占性、价值不确定性等特点, 且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所提供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价值转移方式是非一次性转移。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比较

在会计实务中, 由于无形资产所具有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其价值计量一直都是难点问题。现阶段,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所作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

(一) 《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的规定, 无形资产应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于单独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格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状态的支出 (包括法律服务费等) 。如果无形资产价款的延期支付超过了正常信用期限, 那么无形资产的成本为与其等值现金价格, 该金额与支付总额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国际会计准则23号———借款费用》中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予以资本化外, 应当在信用期内确认为利息费用。对于企业购买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资产交换中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该公允价值等于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减任何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转让金额后的数额。对于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的确认条件后可确认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 成本法和重估法。在成本法下, 无形资产以其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其账面金额。在重估法下, 无形资产可以以重估价作为其账面金额, 即其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为了按本准则进行重估, 公允价值应参考活跃市场予以确定, 重估应足够频繁地进行, 以使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利用公允价值确定的账面金额不会存在重大差异。

(二)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2号———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的规定, 以单独收购方式或者与一组其他资产一并收购方式购入的无形资产, 都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发生的成本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企业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 除非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不确定。企业对应摊销的无形资产应进行复核, 如果其账面金额不可恢复, 且超出其公允价值, 则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对使用年限不确定、不应摊销的无形资产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 (如有事项或环境变化表明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 更应频繁地进行减值测试) , 如果其账面金额超过其公允价值, 则应当将该超出的金额确认为减值。一旦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得到确认, 就不能被转回。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研究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成本在其发生时全部记为费用。

(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时,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的确认条件后确认为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包括满足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按照相关准则确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 应当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有限的, 在估计的使用寿命期间内摊销无形资产的成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减值,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如表1、表2、表3所示。可见,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处理基本相同。而后续计量中, 《国际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估法, 而我国与美国只能采用成本法, 但是都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于研究开发成本的处理, 我国的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 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资本化,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却将所有研究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三、我国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现实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并用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而且美国对于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记为费用。实际上, 除了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外, 以外界购买、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中采用历史成本也是根据其当时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对于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 初始计量中, 《国际会计准则》及我国的处理都是开发阶段符合一定条件的支出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量。但是在后续计量中,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除了按照成本法摊销外, 可以按照重估法进行计量, 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我国和美国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中都只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并且减值发生后应计提减值准备。可见,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 既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在对无形中的价值计量中, 笔者认为, 无论是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 都应两种计量属性并用, 取长补短, 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提供既可靠又相关的无形资产信息。

(一) 初始计量

一是在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中, 可按照现行做法, 采用历史成本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价格是价值的反映, 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时, 其历史成本实质上也就是当时的公允价值 (如我国的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取得的无形资产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以现金购买方式取得时以支付的相关金额入账) 。二是对于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都是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资本化,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笔者认为, 对于研究开发支出, 可以按照我国现行做法, 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所规定的条件后予以资本化。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由生产该项无形资产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并且还要考虑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及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就必须对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 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 但是不进行确认, 即不在报表中反映, 而是在附注中将其公允价值进行披露, 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无形资产相关的价值信息, 以有利于他们的决策。

(二) 后续计量

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笔者主张在采用我国现行做法 (即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照成本进行摊销, 资产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能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 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旦计提, 不允许转回) 的同时, 定期估计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反映。通过对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披露, 可反映在当前市场情况下, 进行该项无形资产交换可能获得的金额或者无形资产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经济利益情况, 这一信息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3]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4]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汤湘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无形的氛围,无形的力量 篇4

——谈新课标下班级文化的构建

摘要:不管运用哪种心理规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中都

起到关键的作用。未成年人教育要抓出实效,真正能使孩子接受,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定要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文化氛围、更能构建和谐班级,因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无形的氛围能形成无形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班级文化;氛围;力量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所有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新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作为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为了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班级文化,我们强调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才能营造理想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班级。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

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班级文化能美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成长;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的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例如,本人去年担任初三(2)班主任,开学初,就确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我们的口号是:我是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要快乐向上地学习。

在本班内,各位老师传授知识是基础,寓教于乐是特色,传递一个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是最终的目的。

同学们青春、激情、活泼、睿智,他们个性鲜明、互帮互助、亦师亦

友,把学习中的艰苦和情趣结合在一起。如,我班同学,特别是男生的数理化成绩一般都不错,对英语却望而生畏。我鼓励同学们“When you are down,you

1arenonecessarily out”,这是美国一个人尽皆知的句子。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寓意: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失去成功的机会。我把这句话的中英文都写在班里的黑板报上。并安排班里的学习委员利用早读时间播放经典的英语歌曲,让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渐渐对英语产生兴趣,同时班里还举行背单词比赛,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小小的奖励,使同学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更乐意把时间用于学习英语,中考的英语考试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卢作涛同学从刚升上初三英语67分到中考考到123分,翻了近一翻,其中班级的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学们把班级变成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本班除了在学习知识、技能等东西外,我们还执著的追求着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激流勇进、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文化建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创造优良的环境,最终将培育出和谐的班集体。

二、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有效培育健康的价值观,可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形成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因素。他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

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对班级的良好评价、家长的充分肯定以及科任老师的良好印象及时与大家交流,培养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他们产生自豪感。上学期的运动会,我班同学的体育水平其实并不突出,单项比赛成绩平平。但在男女两项接力比赛时,我班运动员发挥团结奋进的精神,拼尽全力,两项均取得冠军并获得关键的28分,顺理成章获得初三级的总冠军。会后校长给予我班高度表扬。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的时候,全班同学欢呼雀跃,掌声不断。同学们感到在我这个班里学习,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形成强有力的归属感,并为之奋斗。同时对班级不良行为和思想给与指出,在反复不断的心理刺激,潜移默化改变其思想道德品质。

(二)利用从众心理,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一般来说,各方面处在中间状态的同学居多,这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日常学习中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班主任如何引导。我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巧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班刊与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大家在行动、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在班报《跳跃的音符》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通过看、评、比、想中,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

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经常开摩托车上学,还经常在路上飙车。班上部分同学觉得很酷、很潇洒。我便在班报《跳跃的音符》来一场大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已见,培养安全意识。让不良行为和思想在班上就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健康价值观良性循环。

(三)注重心理强化,让健康的价值观逐步形成。

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个人某项行为得到上级的肯定或奖酬。他就会更努力工作,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他就可能会放弃努力。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是认知评价的结果,认知评价受人的内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还受外部诱导,劝说的影响。外部诱导,劝说的目的在于帮助人调整认知评价的角度,改变客观事物对情绪的影响。在班级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对于直接、间接做出贡献的学生,对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的人和事,都给予肯定和奖励。若不这样,就等于宣布健康的价值观没有价值,其积极性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任,及时表扬或激励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有意识引导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

例如:去年我班负责三楼四个班公用的男女厕所卫生,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班里强调我们要让厕所卫生达到宾馆水平,并给他们介绍日本一些大公司面试中关键的一项就是洗厕所马桶,这考验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的精

神。大部分同学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有3位平常很调皮的男生竟主动包下男厕的整个学期的打扫工作并完成得很好。但有个别女生怕脏怕累,经常躲避值日,给班级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我对大部分同学的工作给与肯定,特别对3位男生给予高度赞扬,但对不负责任的同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她们负责接下来两周的打扫工作。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

班级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绚丽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实现引导人、陶冶人的,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终身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体现:1.集体主义精神。2.健康的主流思想。3.班级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4.精神面貌上的和谐气氛。5.秩序观念。6.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所有的的活动中:

(一)学生的全员参与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根据学生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心理要求,与语文老师联合开展了“共建奋进初三(2)”的征文比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教室美化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广播、体育比赛、元旦晚会等组织参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竞争,这样做,既让他们学到了采、编、播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青春的魅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其中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让健康的价值观发扬光大。

(二)让爱心融入班级文化是创建和谐班级的保障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这种健康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育浓厚班级的情感文化。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心理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爱与被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发芽,让爱心融入健康的价值观。

如有一个下午的第一节,天气闷热,同学们昏昏欲睡。我提议同学们来举行一个小小的活动“找优点”,找出你的同桌的2个优点并写在纸上送给他。同学们顿时精神振奋,动作起来。5分钟后,我请个别同学回答有的说,他的同桌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有的说善良可爱,有的说仗义,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等等,最后我总结:“这个活动就是要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懂得赏识他人,赞美他人。”

如,去年我班有一位女生经常头疼,一头疼就在地上打滚,有时还在上课时间发病,这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该女生很内疚。但班里的同学丝毫没有歧视她,反而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她以照顾和关心,鼓励她勇于战胜疾病,在她犯病时更是近身照顾。在集体的温暖中,该同学日渐开朗,犯病次数越来越少。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是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样,班级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理想的育人氛围,无形的氛围将带来无形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影响研究 篇5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价值;企业发展

在这个技术革命时代,有形资产的投入促使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往往像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却成为了在经济大潮中的掌舵。现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知识技术、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无形资产经营,其价值是不能被充分利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贡献中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营运

无形资产营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开发策略。专利和商标的权利长期被智力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法律和市场的专属武器的保护,企业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跟踪和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无形资产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最终取得无形资产的开发优势。

(二)延伸策略。品牌的延伸,可以帮助新产品进入市场,降低新产品的风险。同时,在产品导入期减少推广费用,消费者会会将原来的信任传递给新产品。

(三)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广拓融资渠道,吸引资金。

二、无形资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三、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所谓企业形象,主要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以及其所运作环境之间的互动,呈现出特质,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印象。具体说来,品牌形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的文化内聚力。

四、企业筹资和融资的重要方式-无形资产

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出资方式一般有: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和无形资产。以无形资产投资作为注册资本的好处可以缓解新办企业和要求增资扩股的企业注册资金不足的困难。根据目前的政策,以个人拥有的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时,不需要纳税。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已经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无形资产价值的应用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比重相对来说较低,其结构也有待改善。并且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决定了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出来,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无形资产没有多少作用,而忽略了它的本质,使得它为企业发挥不出它本身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发展较晚,管理模式和意识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所以在我国的企业中,无形资产的管理还没有得到注重,管理方式方法也不科学,很多企业还缺乏这种管理意识。

其次,在当今市场主体中,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有的企业只关注于无形资产的取得,对于取得后的无形资产的增值保护意识不强,这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决策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加大对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认识。

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第一,加大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和投资经营力度,使得无形资产比重加大。第二,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要实施科学并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所以在顺应市场潮流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发展,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培养。那我们首先要做到对已有的无形资产合理认识,并通过后续的评估调查进行档案或者账薄登记管理,但必须是经过核实和评估的,必要的时候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核算和监督,以防万一产生账外资产。有效的评估和确认计量可以使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得以预见,经济使用年限、资本化额度,在企业做一些决策的时候可以加入其中。对于无形资产相应的项目、数量、结构等信息,进而优化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企业中无形资产流失为账外资产,加大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并可以以此来考核企业的日常经营业绩,一个企业有无形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相对应负责的主体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加大对无形资产知识价值的深入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要有相应的比重,并要使得各自的比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第四,无形资产发挥其作用时一个必备举措就是信息披露。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企业,规范信息披露的无形资产,它可以降低融资在资本市场的成本和敌意收购的风险。因此,在这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企业要更加注重无形资产信息公布时候的完整无误,保证无形资产的真实性。

当今的经济大潮中,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其质与量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研发和保护的力度,要使自己的创新力提高,合理利用和开发无形资产的优势,最大化的增值其价值,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现代无形资产学.北京:经济学出版社,2011(10).

[2]戴书松.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原毅军,陈艳莹.论企业的价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王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发展综述 篇6

一、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历史

我国历史悠久,关于无形资产的内容在古代就能找到记载,从汉代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到近代袁世凯时期的“烟草专卖”;从东汉的造纸术、魏晋时代的制墨技术、北宋庆历年间的活字印刷术,到清光绪七年的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项专利的出现。我国对无形资产理论的研究最早见于1926年杨汝梅先生的博士论文《无形资产论》,并在1933年以“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商誉与无形资产)这一书名在美国出版。但由于旧中国连年内战,根本无暇顾及对无形资产的研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无形资产评估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回顾过去,我国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关注阶段(1978年~1989年)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党中央确立了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的大政方针。我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国有资产不经评估就与外商合资、合作,导致国有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引起人们对无形资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1986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国内联营企业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允许企业以先进的技术成果、商标权、专利权作价向联营企业投资,人们开始关注投资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问题。

2.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形成阶段(1990年~1999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企业兼并、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改组及抵押贷款和经济担保,产权交易市场开始活跃,无形资产评估条例相继出台,无形资产评估行业也应运而生。1991年国务院发布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3年河南省科委和国资局联合发布了《河南省高新技术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技术评估师条例》;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 993年在深圳成立全国第一家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此后新疆、上海、北京、西安、吉林等地成立20多家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在此阶段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主要探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及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评估方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无形资产评估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并在西安、深圳、新疆、上海、北京开展了广泛的无形资产评估研讨活动。

3.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是由各项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的现值,而对各项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程度的分解,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价值分割的有效方法;无形资产的非物质性、动态性、异质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无形资产估价本身成为一项多重性的价值评估工程。鉴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应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无形资产并不是以单一简单的状态存在,其价值常常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与其依存的载体一起被分割出来,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中,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数据等量化指标提供给评估者一个评价的参考,但最终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还取决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因此无形资产的模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评估者对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观评价,对无形资产评估理论、评价方法的研究应运而升。

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

1.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易可君、雷渊志(1996)、吕峰(1998)、王景升、李争艳(2004)认为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是建立在有形资产评估基础上,难以对知识管理的效果作出评价,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面向知识经济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与方法,以满足知识经济管理的需要。孙浚峰(1996)论述了通货膨胀率的确定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重要性,并就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陈艳辉(2001)提出了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是指在无形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折的现值,加上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和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张琨、刘贵生、万虎高(2002)从期权的角度考察高科技企业具有期权性质的无形资产,并试图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作为对传统的无形资产的估价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创新。张琨(2002)针对传统成本评估法只对无形资产进行补偿的缺陷,提出了复合成本评估法,所谓复合成本法就是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稀缺性及效用的大小。刘星、龙明(2002)分析了目前中国无形资产评估相关法律对发展创业板的限制和评估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提出须对现有无形资产评估相关法律修改,改善现有无形资产评估相关立法及管理体制的措施,提出对现行评估方法进行利用和改进,如重置成本法与技术含量估价法的结合,现行市价法与对比计价法的结合,收益现值法与技术估价利润分成法的融合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针对创业板中普遍存在的企业家智力资本入股方式提出对实物期权法的运用。季美、佘氯翔(2003)提出用层次分析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分解的思路。朱洪(2004)介绍生存曲线法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主张使用威布尔分布拟合无形资产生存数据来预测无形资产剩余寿命。杜黎(2004)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网上拍卖为背景讨论顾客最优报价策略、影响顾客投标行为的一些外生因素,通过在双向拍卖模型里引入一个合作条件以描述交易双方的合作意向提出了一种无形资产转让和合作中关于无形资产定价的新的研究思路,并讨论了交易双方的均衡报价策略及其影响因素。郑萼(2005)提出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进行预测的方法。陈艳蓉(2007)提出用层次分析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可以解决分项无形资产价值分解的问题。苑泽明、王军辉(2007)在分析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不足基础上,提出用期权法评估技术性无形资产。

2.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理论

无形资产价值理论是确定评估价值或价格的理论基础。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研究出现了劳动价值论、多元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使用价值论、垄断聚能场效应价值论等不同理论观点。田乐远、董勤、郭永会、毕志勇(1996)采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建立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模型,适用于生产技术类的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理论分析。姜楠(2001)认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属于“价格”范畴,而不是凝结在无形资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的内在价值;无形资产是一类特殊商品,其市场价值或价格并不完全是其内在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其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于冬,王元地(2004)结合传统资产评估的收益法,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同经济增长模型结合起来,采用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下的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席清海、赵利平、王常民(2007)认为无形资产价值应该区分劳动创造价值和“垄断聚能场效应”价值两种,其价值也表现为价值和价格,劳动创造价值量由“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垄断聚能场效应”价值准确地说应是“价格”,其价格是收益的资本化。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只是科技管理创新劳动广义价值中的一部分,是在市场竞争背景下凸显出的部分。

3.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风险、规范与管理

王淑珍、田俊燕(2002)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对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无形资产评估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规范的构想。白建宜(2002)探讨了公司注册验资涉及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无形资产确认评估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王林,邹红玲(2002)认为无形资产评估在我国存在严重不规范之处,必须从法律、法制、机构设置、人员等方面来健全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管理使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事业尽快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王志强,刘珍亮,凌选明(2004)应通过明确产权、加快无形资产评估细则的制定、加强政府对无形资产评估活动的监督、形成专业的评估机构等措施来解决。熊亚,熊清(2004)要防范无形资产评估风险,一是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环境;二是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风险意识,三是评估人员应加强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建立评估损失理赔制度和评估风险保障机制,提高评估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杨蕊(2007)提出加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在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认定、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评估参数的匹配、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等方面使其规范化,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无形资产评估未来:由不完善走向规范化

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篇7

一、我国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1.无形资产所占的份额少

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的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没有说超越甚至赶上发达国家,但是我国的进步可以说是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同样的,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趋向于技术贸易,特许经营等一些主要是属于无形资产的部分。相对而言,有形产品虽然可以有直观的经济收益,但无形产品的盈利能力相比较于有形产品却可以赢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之间的比例在一个企业中是相当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可以说都存在,而且这几年无形资产所占的资金总额也在逐年递增,但相对于我国的总资产而言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却是非常少的。一些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国内的企业,也就是说我国的企业,大都数还属于粗放型发展类的。有形资产比例占的多,所以会导致在生产产品或者别的方面缺乏自主感,没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明显在未来的企业发展道路中难以长期稳定存在。

2.无形资产方面创新投入少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要少很多。很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甚至有种不识货的感觉。经调查研究很多企业缺乏对各种各样的无形资产的认知,导致企业价值的增加虽然是源于无形资产的增加却未得到相应重视,相反的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其实早已失去了获得相应的利润的能力却被企业当成很重要的项目来发展。而且,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发展保持着以有形资产发展为主的状态,所以一些属于无形资产的创新就少了很多。这样的企业的发展模式当然也是属于传统粗放式,所以他们这种企业的发展由于缺乏创新,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竞争资本,他们只能不断减少甚至是压缩有形资产的投入,也就是压低成本。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引进外来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确实属于眼高手低的类型,也就是说,他们引进而来的技术高于他们本身的生产能力,结果完全驾驭不了新的技术还不如没引进的时候。

3.无形资产品牌方面保护意识低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在很多方面企业拥有者对自身利益相关的一些无形资产投入的精力并不多。品牌保护意识认识的并不深刻,以至于很多应该属于自己的利益被别的企业侵占。企业拥有者对无形资产还有相关的价值不加以保护是因为无形资产包括的方面比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很多领导者眼中并不被认可。因为企业拥有者对无形资产价值理论缺少相应的知识,当然,还有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内容包括无形资产价值核算、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和经营与评价等方面,根据调查,很少有企业领导者能认识到这些东西。然而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就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这是一种明显的知识欠缺,不过也正是这种明显的欠缺才可以让企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无形资产方面的不足。

二、我国无形资产不足方面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以调整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可以很直接的创建出一个新的主要投入在人才管理方面的部门。比如,调整相应的人力方面的人员投入,饮料与冰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青年,甲企业原有的工人处于较大的年龄,这样的话不利于在识别和细分方面对市场有很好的掌握,这样企业就应该实施相应的政策,鼓励一部分老年员工退休或离职,同时招聘一些新鲜的年轻血液,这样就能够让公司的人员方面得以提升,主要是能够大大提升对市场的了解。或者还有在资源信息管理方面,将员工的平时工作效果集中起来进行专业的评比,每年所有人的工作信息都集中起来进行评价的结果作为年终对员工的奖惩依据。

2.在创新方面投入人才,加大科研创新

除了上面跟人力资源相关的部门以外,还应该针对创新投入少的方面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专门应对科研开发方面的人才部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自己原本没有的技术,或着说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再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属于自己产品消费的人群的消费偏好。同时还要跟踪其他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市场反应,尽可能地做到在产品方面不缺别人有的,同时拥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当然,不可缺少的是尽量建立起与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够对迅速占领市场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的掌握创造。只有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相关研究和讨论,才能让其发展具备一定的学术支持,也就是才能与相关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3.在商业品牌方面加大管理保护

最后,相关企业还应该重视自己的对自己商品的保护意识。否则即使进行了再多的努力,靠劳动成果获取利益的却不是自己的企业,结局自然也不会乐观。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企业对于市场销售良好的饮料与冰品注册了商标,以法律形式对商标权进行保护,这才是正规渠道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保护的方式。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产品注册属于自己的商标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评估人员专业化知识欠缺

无形资产的价值确定除了要知道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其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还需要知道其评估中的一些存在状态。针对于无形资产评估人员来说所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绝对不能单一,其涉及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无形资产评估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问题,无形资产方面的接触相对于国外先进的企业来说发展方面有很多的不足,教育方面的理论教导与专业培训还有国家机构方面的认证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未经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审查,受过专业教育的相关人才更是稀缺,难免造成研究与创新Study and Innovation评估中操作不规范,鉴定不科学,评估结果准确性差。此外,现在我国有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找一些综合性为主的单位,专业的有关无形资产评估的人才很少或者说无形资产评估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处理无形资产评估的人员专业化知识不足,使得评估质量大受影响。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比如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方面有关的无形资产评估方面,培养高素质相关人才,可以通过与院校合作在一部分院校设立硕士、博士学位,培养高端人才,或者直接跟国外的先进学校合作培养相关人才然后引进回国;在培训方面加强评估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并加强管理,不仅要让无形资产评估人员有实际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有相关的应对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还有就是对相关的进行鉴定工作的人才的考试检验,通过创新或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一些能发挥实际作用的考试,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评估过程中目标不明

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最基本的是要了解无形资产本身的具体范围,但往往在这些方面会出现很多欠缺。其根本原因是无形资产的研究人员对无形资产了解太少,不能弄明白无形资产到底是什么,再加上因为国情不同我国有关资产评估的标准对无形资产的具体划定并不能很好的让研究无形资产的人员应用,有多方面的不足,所以相关研究人员不能很好的确定。以至于出现评估对象和范围有误,漏评、虚评无形资产。举个例子来说,如有的仅限于商标、专利等传统的无形资产,而一些新型无形资产,如期权价值、客户价值、网络域名、企业文化、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权、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则往往被忽略,评估范围过窄。有的由于错误的将一些实质上不具备未来获利能力的项目纳入评估范围,导致企业中无形资产的虚增,在其他的方面与之相关的经济措施都会是一种浪费。相对应的可以在明确了评估目的后,凡是既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与特征、又与评估目的相关的资产都应作为评估对象。在目前的国际形势,无形资产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更好的稳定我国的情况,应该参考国际通用标准,确定评估范围,同时应将近年来出现的对企业价值增长确有贡献的新型无形资产都纳入其中。

3.评估方法不当

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在我国现阶段是很多的,当然由于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有欠缺,导致在相关的鉴定工作中工作人员出现不能客观的鉴定,就会使鉴定目标不明确,鉴定结果不科学。最近一些年通过检查无形资产鉴定行业发现,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对于评估工作中用的评估方法并不能合理的应用,比如不了解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没有结合评估目的、无形资产的类型、评估前提、市场环境以及评估所需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收集来综合考虑,这样的话评估的结果与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肯定会有所不同。还有就是相关政府机构对评估机构的评估缺乏必要的审查和监督。法律上也没有完善的惩罚措施针对鉴定出错的情况,还有是无形资产的评估人员没有法律压力会有一定的不认真,评估结果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对于原本的评估方法比如成本法、收益法及市场法都各有差异,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绝对合理的一种方法并没有出现,所以为了更准确的评估就需要了解更多新的评估方法如要素贡献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期权定价模型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以保证评估结果不失真。

四、结语

从多方面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无形资产都没有完全被掌控。但是在很多方面诸如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知,我们都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只有在不足的地方赶上了,才有可能在国内外都没有完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面有所超越。同时,我国的一些评估工作还需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创新,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突破。

参考文献

[1]时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影响因素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2]潘肖瑶.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失真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3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508期.

无形价值 篇8

一、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必要性

(一)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增强促使无形资产成为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工业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 其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无形资产逐渐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本密集型和纵向一体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 适应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的大背景下, 这种传统的、基于制造过程的规模经济很快达到了极限, 规模扩张的正反馈效应被组织庞大臃肿带来的负反馈效应所取代。与此相对应, 基于有形资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迅速实现商品化, 使得有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趋同于社会平均报酬率, 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管制解除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加剧, 企业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 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同时伴随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与不断发展, 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 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 并且两者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作用, 从而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 高新技术企业对其无形资产的垄断性和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取得竞争优势

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存在的前提, 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 而超额盈利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垄断性是由于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 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利润为前提, 形成该盈利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和优势, 这种权利和优势必然形成垄断。倘若这些权利和优势公开化, 其盈利能力将消失, 无形资产本身无任何价值, 所以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与否取决于企业拥有某种权力和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 垄断程度越高, 获利能力越强, 无形资产价值越大。收益报酬的递增性是如果市场范围空间足够大,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 其收益报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固定资产等竞争性资产其产生的收益往往受限于产量规模, 遵循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而无形资产具有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价值链视角

价值链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价值活动的集合, 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 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 其内在联系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链在该系统中, 各项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体现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或者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 而且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其中, 最典型的是纵向联系, 即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后者往往对企业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产生影响, 反之亦然。价值链理论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识别和构建一条具有独特性的、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最大化, 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链。价值链的解构与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打造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所参与的价值链活动, 并不是每一环节都能创造或持续创造价值, 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创造价值, 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即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 就是要保持价值链上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确定核心能力, 要求企业密切关注所掌握的资源状态, 高新技术企业特别要关注和培育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核心能力, 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一个竞争充分的有效市场中,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竞争均衡性, 决定了有形资产只能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率, 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 如企业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卓越的管理能力、独特的专有技术等。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 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 并且奠定了企业标新立异的基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价值链相关, 都可以用价值链将其连接起来。而在整个价值链中, 品牌、商标、专利、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社会形象等都可以形成无形资产, 影响甚至决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从而使企业通过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来实现其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价值链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管理, 可得出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三、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创新:价值链改进

(一) 价值链横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识别分析

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分化 (分工的不断细化) 同时又高度集成, 各部分之间关系十分紧密。由于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分离和集聚并存的趋势, 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 导致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之分。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拥有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多少, 不在于企业投入多少资金去购买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 而在于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拥有多少比较优势。无形资产的显著特征在于能给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较竞争对手更多的超额收益。因此, 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价值链与竞争对手相比, 发现企业竞争优势是识别企业无形资产最有效的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采用或模仿, 当大多数竞争对手都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后, 企业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 会计账簿上的无形资产数字将失去意义, 如果把整个行业放在全球视野分析, 横向价值链的维度分析就更为必要。而设置分析框架可以及时将企业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比较, 从而有助于企业识别自身的无形资产, 并随着企业在行业中战略的转变不断构筑新的无形资产, 建立对竞争对手新的比较优势。该阶段的分析是对整个行业水平的分析, 以行业水平为基准, 可以确认每个环节的无形资产价值。假设在某一价值链环节上, 某企业有形资产价值等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行业平均水平, 但该环节创造的总收益高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平均水平, 则企业会获得超额收益, 将这种超额收益折现, 即可确认该环节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 价值链纵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 从研发、供应、生产、销售、服务、创新等环节分析投入产出效益, 通过整个流程中的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 确定每个环节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增值, 进而整合企业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将高新技术企业放在价值链纵向维度来整合, 既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价值传递链, 也包括与上下游之间的价值传递链。高新技术企业的获利在财务上可表现为价值链最终环节的收益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但这实际上是价值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传递过程, 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价上, 不能单一考虑某一个环节, 要从整个价值链的纵向纬度定位分析, 从而完整、系统、科学地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状况。无形资产的价值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使每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无形资产价值评价可以通过由于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价值链中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部分, 有些可以直接定量, 有些是非定量度量。因此, 衡量无形资产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部分应该划分为可定量的部分和不可定量度量的部分, 可通过在价值链上实施收益管理技术来实现, 即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出售给合适的顾客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收益管理适用于具有以下特点的产品:服务明显的时效性, 产品需求多样, 波动较大, 供求平衡难以实现, 可针对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进行市场分割, 而这些正是高技术产品的主要特征。运用收益管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价值链内部协同所带来的正效用, 即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内部进行系统性协调, 协调后产生的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各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

协调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最大化。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尤其是研发活动对后续生产、营销、服务等活动的价值和成本产生着直接影响, 而营销、服务中的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着研发活动的效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协调好研发与其他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化, 使价值活动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单个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 同时也使企业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三)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在宏观环境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科技、文化、法律、政治环境, 在此引入风险分析机理, 基于价值链视角对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将系统性风险纳入到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和评价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除受到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外, 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1)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识别。即根据因果分析原则, 采用筛选、监察和诊断的方法, 对可能引起不利后果或重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因子) 加以识别的过程。为了全面进行风险度量和评估, 所选的风险因子应当符合彼此相关度量小的原则。 (2)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度量。即对于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强度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测定。概率表示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不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一般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调查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在信息或数据匮乏时, 可用对比、模拟参照的方法进行概率估计。强度是指无形资产开发中不确定性事件爆发或发生的强烈程度, 可以根据不同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3)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评估。即根据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强度及时空范围等特征, 结合风险承受对象的状况, 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多因素线性模型分析法度量无形资产开发风险概率损失的过程。可以先分别评估无形资产开发将会导致的经济财产风险、人身安全与人体健康风险、企业声誉损失风险等, 再汇总确定无形资产开发综合风险。 (4)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控制。即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估结果, 结合成本效益分析, 确定风险是否接受, 如果接受将采用何种措施如经济上、技术上以及责任上的措施等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寿文:《知识经济与成本核算》, 《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7期。

[2]赵文娟:《对改进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思考》,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3]张梅良、唐代喜:《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再认识》, 《求索》2007年第9期。

[4]梁莱歆、韩米晓:《论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管理》, 《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10期。

[5]宋常、郭天明:《价值链模式下的公司价值创造研究》, 《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1期。

[6]Prahalad CK, Hamel Gary.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7]陈洁:《价值链成本管理之优势及在作业会计中的应用》, 《现代财经》2006年第6期。

[8]张家伦:《论无形资产效果评价》, 《四川会计》2002年第12期。

无形价值 篇9

关键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评估失真,影响因素

一、无形资产评估失真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分析。一是无形资产固有特性的影响,相比较于其他类型资产而言,无形资产具有其特征性,包括附着性、不确定性、价值虚拟性等。无形资产是有形资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换句话说,无形资产只有通过有形资产才可发挥其作用。基于这种附着性特征,使得在评估过程中,必须对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各自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才能保证评估的有效性,这也给评估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由于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实际年限无法准确预估,并且其经济价值回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也给无形资产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无形资产具备了虚拟性特征,这使得无形资产投入与其价值的对应性较弱,并不见得能够通过成本将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充分反映出来。正是基于上述特征,给无形资产评估带来了一定阻碍,导致评估价值与真实价值产生偏离。

二是评估时间较为紧张。无形资产评估具有阶段性特点。多数评估工作都是突击进行,时间较为紧迫。部分评估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清晰掌握评估对象实际状况,再加上评估调查工作、分析工作十分复杂,要让评估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落实评估任务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评估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及清晰的工作思路,还要具备可靠的体力,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好相关任务。

三是评估调查分析过程较为复杂。无形性是无形资产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评估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才能充分把握无形资产的状态。勘查期间既要做好访谈工作,又要查阅大量会计资料,涉及范围较大,整体工作较为复杂。同时,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计算方法也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以成本收益双折现法为例,在其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获得充分的历史成本价值积累资料,还要求评估人员作出准确的职业判断,特别是在期超额收益预测方面具有极高的难度系数;四是评估结果的估计性无形资产评估是由评估人员作出的估计,所获得的估计结论不见得就完全准确,只能要求结论尽可能接近于无形资产的真实值。相关学者认为估计偏离在5%至15%范围内,都是可接受的。

(2)主观因素分析。影响无形资产评估失真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估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部分评估人员由于缺乏评估工作经验,对无形资产认识不够充分,无法充分掌握评估对象及范围,使得评估结果受到影响。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范围方面所规定的内容并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按照准则实施具体评估工作,可能会造成漏评、虚评等,使得无形资产评估失真。二是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有待完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发展较晚,无论是学校教育、培训,还是机构认证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部分从业人员并未经过专业培训或资格审查便上岗工作,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评估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影响了评估结果最终的准确性;三是评估方法筛选不合理。国内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类型较多。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获得评估效果也有所差异。由于评估方法筛选不够合理,无法客观地将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反映出来,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

二、无形资产评估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化建设。从本质上来看,无形资产属于典型的智力型业务,它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并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充分把握无形资产价值的准确性,不仅要用到多种专业知识,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充足的资产评估经验。要实现高质量的无形资产评估,就必须要加强行业人才培养。首先,要对CPV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以提升资产评估师的准入条件。国内相关管理机构可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对CPV考试进行改革,丰富考试内容,逐步完善考试形式,让考试制度充分发挥人才选拔的作用,由此来提升资产评估队伍水准。其次,要加快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建设步伐,为行业储备后备人才。在专科、本科的基础上,于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设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出资产评估高端人才。

(2)明确评估对象,扩展无形资产范围。要明确评估对象,就需要评估人员清晰地了解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与无形资产定义、特征或与评估目的有关的资产均应该视为评估对象。因此,在无形资产具体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列举了21类,无形资产准则采用分类与举例的方式来阐述无形资产范围,以保证评估范围的合理性。

(3)合理筛选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对于(转78页)(接90页)无形资产最终评估结果而言,评估方法对其会产生直接影响。市场法、收益法及成本法是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成本法受限制性较大。由于历史成本具有滞后性、不完整性的特征,会对评估结果的精确性产生影响。在运用市场法的过程中,允许双方自由谈判,主要是参考市场当中类似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来评估无形资产。估计时要得到双方认可,估价结果才有效。所以市场法较成本法而言,能够更加合理地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反映出来。收益法相对于以上两种方法,准确性更高,其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可将无形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在以上方法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如评估对象、市场条件、资料收集难易度等合理筛选方法,以保证评估效率。

(4)加强评估机构评估质量控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行业理念。相关人员要遵从“务实求真”的原则,保证评估工作的可靠性。承接业务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能力,确保业务处于自身能力范围内。具体评估过程中,要客观、公正、细致地执行相关工作。其次,要不断完善评估机构执业标准建设。机构应以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为导向,以实现标准化管理,让评估流程更加规范。另外,要加强机构内部质量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贯穿于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全过程当中。通过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评估工作质量,以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5)建立无形资产评估监督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首先,要做好行业内部监管工作。行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执业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促使相关人员认真完成执业任务,不断提升执业质量。对于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技术部门、财政部门及社会监督。相关部门要对评估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并不定期抽查评估结果。同时,要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相关宣传工作,增强社会群体的无形资产评估意识。另外,要加强执法能力,严厉打击非法作假行为,创建出一个可靠的资产评估环境。

参考文献

[1].谭宏涛,尉京红,李嘉斌.国内外资产评估准确性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12(12).

无形价值 篇10

【关键词】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

在企业里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价值在所在企业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对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购入、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取得时都有一个确认的入账价值。因此,在新旧会计准则中,以上述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是基本一致的,无形资产确认的入账金额与各自最初开发的初始成本有关。而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无形资产新准则中,终于有了相对明确而准确的无形资产的计价确认。本文就对新旧会计准则中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行会计准则中,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存在的问题

对于许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由于实际支出的难以计量,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自制成功并依法取得注册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支出。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全部记入当期损益。

1、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违背了会计核算可靠性原则。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经济业务。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许多成本是能够可靠计量的,按现行核算制度,在开发研究阶段,开发成本的全部费用化会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期末资产和本期利润偏小,而开发成功的当期,又会使当期利润大幅虚增。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实际成本。

上述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违背了会计核算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支出,其经济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符合资本性支出定义,却由于支出难以计量而将其费用化,显然是不准确的。

上述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一旦开发成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按账面摊销的费用不配比。无形资产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只是无形资产价值的小部分,开发研究费用才是其价值的大部分。

2、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投入越多,利润越低,资产的账面价值越低,从而影响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阻碍科技进步。

3、现行准则中,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不符合国际惯例。国际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并未完全费用化或完全资本化,而是分成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费用和开发阶段的费用分别进行处理。

二、新会计准则中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把企业内部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两部分,并规定把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资本化,在同时满足准则所列出的一系列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些变化正是新准则相对完善的体现。

1、新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方法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因为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的完成,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似乎已成定局。目前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美国会计准则主张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阶段不会形成阶段性成果。因此,在我国新准则中规定,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在我国新准则中规定,若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支出资本化确认的条件,就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而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包括: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第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第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本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第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第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些开发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条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是非常一致的。新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方法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在新准则基础上,中国将在几年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加快我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步伐。

2、新会计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无形资产的实际创建价值。在以后各个受益期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摊销和提取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就体现了会计核算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原则,这就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能得到全面如实反映,有助于报表的使用者正确地评价企业的资产,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新会计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科学合理。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无论其是否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均应先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会计期末,对于不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的研发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待开发项目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该会计处理方法,使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会计处理过程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4、新会计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有利于鼓励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加大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加速智力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新准则中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极大挑战

1、接受新准则首先意味着需要评估准则的变更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从原准则改为按新准则进行处理,对企业以前年度和当前会计期间的损益有无影响,影响的金额多大,企业会计人员要做出正确地评估,从而做出关键的决策,制定相应的适合企业自身会计政策体系,这样,新的会计准则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财务报告流程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而这种评估对会计人员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在新准则中也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

2、新准则在实际应用时要把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截然区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又如,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本文上述所说的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客观地加以判断。再比如,因为在实践中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产生不同的职业判断,新准则的这些规定在客观上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相当的空间:企业可以把更多的支出归入研究阶段的支出,“合理”地将其费用化来“隐藏利润”;也可出具一系列的证明文件合法地把开发阶段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调高当期利润。对此,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似乎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制订更为完善、更为细化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费用项目进行较为详细地分类,制定客观的判断标准,也不能将研究阶段的支出一概费用化,而将开发阶段的支出有的资本化,必须按照客观的评价标准正确做出判断。

3、企业的科研、技术开发工作是一项连续持久的长期工作。一项无形资产的研制可能经历多次失败最终还未获得成功,在新准则下,多次研发过程中的支出计入当期的“研发支出”会计科目,最终确认研发失败时,将研发支出一次确认为失败当期的“管理费用”,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在设置“研发支出”账户的同时,应设置“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账户,作为“研发支出”的备抵账户,核算企业按期计提的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金。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首先,按一定比例分期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金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其次,研究开发成功时,先将已计提的研究开发失败准备冲转,然后按该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减去已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的净额进行资本化。即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已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部分),同时,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究开发”(全部研究开发费用减去已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的净额)。再次,若研究开发失败,则转销“研究开发”账户中的全部支出。借记“管理费用”(未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部分)、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已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部分),贷记“研究开发”(总额)。

4、还应当增加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新准则中,对企业自行创建的所有无形资产,比如自创的商誉等,都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其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新旧准则中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的比较,新准则在总体上都有全面性和完善性的优点,并能促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在以后的会计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根据以上分析,也能看到新准则中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对此建议如下:第一,要对准则变更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正确评估。第二,应对无形资产研发阶段的费用项目进行较为详细地分类,以便于实务操作。第三,应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按期计提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金。第四,应拓宽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新会计准则只有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正确地确认,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M],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研究 篇11

关键词:无形资产,运营规律,价值贡献,举措

无形资产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一种动力, 只有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 才能有效的利用其创造价值的作用。有形资产的价值虽然能在经营中体现出来, 但在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不会无限增高, 而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新的产品, 会产生一种大于其预付价值量的扩张能力, 构造出企业独特的垄断能力。因此, 企业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只有发挥其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三十八号中规定的无形资产指的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而持有的、非货币资产。主要关注无形资产的形态、所有权、能否辨认以及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我国财政部二零零六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而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会计学只对无形资产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反映, 关注了无形资产的外表特征, 这样虽然对会计的计量与报告有所帮助, 但对于无形资产的本质没有抓住, 不利于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机理的认识。另外有些人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权或权利, 如商标权等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专利、商标、商业技术秘密等没有实物形态或非财务的要求权。该观点虽然强调了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权利, 但其界定不够全面, 没有反映无形资产的本质, 权利词语不能涵盖所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无形的资源与能力, 这样不利于对无形资产之间转化关系的认识和无形资产的管理。还有些学者认为无形资产虽然不具有实物形态, 但却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是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该观点认为无形资产是权利和特殊资源的集合体, 把企业看作资源的集合体。这个定义概括了无形资产的优越性和高盈利性, 把无形资产定义为一切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的资源。虽然忽略了企业获取和利用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但进一步说说明了无形资产的特征和功能。

二、无形资产价值运营规律

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在过去的工业时代是有形资产, 而当无形资产变成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要素, 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都在发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对价值的作用具有驱动和抑制作用, 具体表现为:

(一)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客户作为网络中的一员,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得到的收益也会随之不断增加, 因为产生的良性反馈很多企业会更加成功, 即网络越大越好。企业利用一项无形资产建立思想、产品和控制权三要素相结合的虚拟联合体, 是无形资产产生网络效应的主要形式, 从而获取网络效应, 推动网络市场发展。

(二) 收益报酬递增性

如果无形资产形成具有范围经济特点, 在市场空间足够大和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 其平均成本往往呈下降、收益报酬呈递增趋势, 这样规模报酬递减率的限制就不会受到影响。

(三) 使用的非竞争性

资产的竞争性即资产用途的排他性, 是某一资产配置给定后, 同时用于其他方面的可能就得到了排除。显然, 绝大多数无形资产是非竞争性的, 当无形资产同时配置于不同的场合时, 也不会影响到其使用效果, 并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这也是与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竞争性资产的区别。

无形资产价值抑制因素体现在:一是所有的投资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无形资产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其风险显著高于实物资产。二是无形资产的非所有者部分地享用一些投资收益是很难阻止的。三是交易的困难性。无形资产很难完全交易兑现是无形资产本质决定的。

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无形资产作不具有实物形态, 而且是企业所拥有的并能为其提供权利、特权或优势的一类特殊资产, 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长效资源。无形资产涉及企业制度、信息、权利、能力、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垄断性、价值优越性、使用的长期性等独特优势, 是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 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具体表现:

(一) 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首要资产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环境下, 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企业赢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

(二) 是企业对外投资重要方式和筹资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认识的提高, 无形资产可以作为资本投资入股, 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可以作为抵押财产, 我国《公司法》、《担保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当前, 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必将通过企业间的租赁、转让、兼并等经济行为, 并不断的运用和交易而得以充分体现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总之, 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 无形资产价值决定了将占企业价值越来越大的比重。

(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价值观、核心技术、组织和管理能力构成的, 是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的, 而且能够支撑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系统, 并扎根于企业组织之中。因此, 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企业要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就要拥有一定量的无形资产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形成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加强企业无形资产有效管理的现时举措

(一) 加强理论宣传, 强化管理意识

很多企业受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 虽然形成了一整套相当丰富的经验的实物型资产的管理。但是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开发、评估以及保护等方面没有具体的措施, 管理观念陈旧、管理知识欠缺、管理意识不足, 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企业应当普及无形资产的相关知识,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理论的学习, 并导人人关注无形资产的组织氛围, 通过各种途径提倡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 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利用力度

企业应当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的运筹和谋划, 通过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 加强无形资产营运, 使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值最大化。而且要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可操作性, 加强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无形资产, 并通过各种信息尽量具体化, 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使无形资产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有形资产。

(三) 重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

针对当前无形资产流失现象。首先, 企业在内部应当制定并完善无形资产相关制度、流程, 并建立保密措施,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对无形资产的各级管理人员按不相容岗位的规定进行严格筛选, 通过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形式, 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与损耗, 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约束机制, 最大限度地防止商业机密和企业核心技术的外泄。其次, 企业应通过创建人性化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 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避免人才的频繁流动, 并留住人才来预防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无形资产流失以适应市场发展。最后企业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民法、刑法等其他一些专门性法律, 利用法律武器加强无形资产的自我保护, 来捍卫企业自身应有的权益。

(四) 构建无形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在一定时期对无形资产运营效益进行考核, 即无形资产绩效评价。对于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水平、评价经营者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 根据无形资产特点, 构建无形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及时反映无形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值能力。

参考文献

[1]肖侠.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J].中国农业会计, 2011 (10) .

[2]赵丹.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 2008.

上一篇:腔隙性脑梗塞下一篇:电力录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