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成本

2024-07-13

无形成本(共5篇)

无形成本 篇1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 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 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难点在于企业的无形成本。笔者认为, 企业的无形成本与企业发展战略是紧密相联的, 企业成本控制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才能获得成效。

一、企业无形成本的基本涵义

1. 无形成本的涵义界定

无形成本是相对于有形成本而言的。有形成本是指各种商品 (劳务) 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这些成本的共同特征是经济组织中业已发生的实际支出, 可以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载体进行详细、具体、总括定量记的成本。而不具有这种特征的成本为无形成本, 如机会成本等。无形成本的共同特征是经济组织中业已发生的实际支出, 而是以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为前提, 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受益计算的或估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是无法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进行经济记录的成本。传统成本管理中因肯定的成本大部分是有形的、可量化的, 有形成本包括生产数量、生产规划次数和生产时间等。实际上企业生产起初就已有限制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属无形的非量化的成本, 如企业的规模、整合标准、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等。参照国外的研究发现, 前一种对产品成本只有15%的影响, 而剩下的85%确被后者所占。

2. 企业无形成本的表现形式

无形成本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 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 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合。企业经营行为造成的无形成本的一种是迁延性隐性成本, 即经济行为主体为了彰显绩效和维持自己的存续时间而将已经发生的成本隐蔽、积累下来。迁延性无形成本的产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主体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性,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将已经发生的成本隐瞒下来, 有意识地制造虚假业绩, 导致将来成本增加。第二种情况是主体行为没有主观故意性, 由于其认识能力有限或客观对象的复杂性而导致的对其经济行为的真实后果的判断失误, 从而使将来成本增大。

3. 企业无形成本的特征

(1) 无形成本的隐蔽性。无形成本中的一部分是潜在成本, 要在以后才起作用, 也就是作为企业将来收益的冲减因素而起作用。由于将来的事情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都是不能确定的, 因而更难于认识。所以认识无形成本的潜在性是认识无形成本的关键。

(2) 无形成本的放大性。一个浅显的例子是:省50元采购的廉价阀门可能会因泄漏、染菌导致上万元的经济损失, 这就是无形成本的放大性。企业的人才危机、财务危机、信用危机等都是平时管理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的结果。

(3) 无形成本的爆发性。企业无形成本的积累量越大, 其爆发性越强, 危害也就越大, 如信任危机的爆发, 就是绝大多数合作伙伴认识到与之合作的风险大于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的成本时, 就会离开它去寻找其他合作伙伴。而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与信任危机的发生同步出现。

二、企业无形成本动因分析

企业成本可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方面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全面生产作业相匹配的成本动因, 如作业量、物耗等生产筹划性成本动因;另一方面是战略 (宏观) 层次上的成本动因, 如规模大小、应用技术多样性、质量监督等经营策略性成本动因, 这些成本动因更偏向于无形。它最关键是由企业全面战略这一宏观立场来看的, 也可以说是战略成本动因。战略成本管理理当重视的无形成本动因, 正好不是被传统成本管理所注意的。无形成本动因归纳为四个特点:与企业的战略密不可分;需要长时间沉淀方能形成, 且一旦形成不容易动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持久、意义更深远;对成本的影响占很大份额比重, 上升空间也大。可以看出, 无形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的关键问题所在。美国学者瑞利认为无形的战略成本动因包含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

1. 结构性成本动因

结构性成本动因涵义是决定企业根本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它一般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发生, 不只对企业的产品成本产生作用, 还会对企业的财务制度、产品质量、人力资源、组织机构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构性成本动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学习与溢出。企业价值链活动能够通过学习强化效率致使成本下降。学习的效应在企业建立初期效果突出, 但在企业发展成熟期或许不太显著。学习还该考虑溢出的问题, 也就是说学习的成效不妨通过咨询顾问、市场中介、供应商等渠道从一个企业流向另外的企业。学习的溢出是保持成本优势关键环节。 (2) 技术。所有企业都离不开技术, 好的技术会增加企业持久成本优势的筹码。基于结构性成本动因一般认为, 并非程度越高越好, 而是具有一定的指标。一味的扩大规模、运用高新设备、追求产品丰富多样性, 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并非全部通用。例如, 整合并不单单利于成本的降低, 极可能导致企业组织弹性的下降, 灵活性不易把握。又如, 技术变更对成本降低并非全部适用。在设备更新换代、产品与日俱进的今天, 技术的先行采用者可能因时机把握不当、过早行动而产生较大风险, 又无力挽回技术更新的危险境地。 (3) 规模经济。通俗来讲, 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 相应的活动效率可提高, 成本可依赖分摊于较大规模的业务量促使单位成本有所下降。 (4) 地理位置。因为地理位置差不多对全部价值活动的成本都有作用, 所以要求企业在从事选址时和工业布局活动中更要小心谨慎。 (5) 整合水平。整合概括讲企业为了让本身的业务范围更宽广与直接, 将业务分散到两端延伸。如生产商直接贩卖、零部件内制和与原材料生产商联营模式等。加强整合获得企业竞争优势。可想而知,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归纳为上述每种成本驱动因素还与它们之间引起的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

2. 执行性成本动因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执行性成本动因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绩效和组织管理决策怎样应用合理资源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执行性成本动因一般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 联系。联系是说各项价值链活动过程存在关联。此项关联可划分成企业内部联系和垂直联系。企业内部每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贯穿全部价值链。垂直相关引起的是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途径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第二,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满足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建立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加工工序。产品研制开发、市场调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实施质量管理, 是用最少的质量成本预算取得最优的产品质量为最终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及其关键的成本动因, 它带给企业降低成本的机遇和优势。第三, 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它是指在既定工厂建设范围的条件下, 提升生产效率运用的手段, 如进行技术革新和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等。它主要运用固定费用来反应企业的成本水平:当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高, 产量增加时, 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之减少, 进而造成单位成本的降低。相对固定成本所占总额较大的企业来说, 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第四, 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众多详尽个人行动组成企业的行动, 所以, 企业的各位员工都与成本密切相关。战略成本管理重点在于人的因素, 着重以人为本, 以人治物, 充分团结、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 进一步完成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功效。对执行性成本动因来说, 通常判定程度越高越好, 因为加强全员介入、通过规范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有益于成本降低;提高生产能力运用功率、配合好所有价值链等都能增加产出量、提高使用效率。此些成本动因如果贯彻实施成功, 相应的成本能够降低。

从上述还可探究出, 执行性成本动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存在本质的区别: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关键是处理决策层问题, 因此, 针对他规定的战略性选择是如何才是“最优”的问题;不同的是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是以企业为根本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 加强每个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并改善它们当中的关系, 进而使价值链所需成本下降。以是, 其所规定的战略性强化获得“最佳”的成效。前者为完成优化资源配置, 是基础;但后者解决绩效提高, 是其深化。

三、企业无形成本的控制措施

基于上述对企业无形成本的基本内涵及无形成本的动因分析, 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无形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 重视无形成本动因, 转换成本管理思考。

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将成本管理引入企业战略并相互融为一体, 完成战略作用上的扩展, 战略成本管理由此产生。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即是争取达到企业长久不变的竞争优势。因为企业的成本是由组成价值链的一系列活动组成, 企业的价值连接于企业内部本身价值建立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改变作业的二维空间, 所以, 企业想要维护其竞争优势, 一定要考虑全局, 把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概括统一, 经由辨别各个活动的成本动因, 尤其是无形的成本动因, 有选择性地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以降低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总成本, 取得持久的成本竞争优势。

2. 建立无形成本督导机制, 把强化无形成本管理落在实处。

无形成本的督导机制, 应由经济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预案的主体机制、财务部门对业务预案的收益进行多方案预测的动力机制和领导对业务方案进行决策的制衡机制三部分所组成。通过这种无形成本的督导机制。不仅可以把深藏于经济业务活动背后的隐形代价给挖掘出来,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 而且可以便于监督和指导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理财水平和决策水平。

3. 增强无形成本的忧患意识, 提高管理、理财人员业务素质。

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是经济组织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 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整个经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极大的影响。增强无形成本忧患意识, 不仅要求经济组织的管理、理财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管理、理财水平, 更重要的是提醒经济组织的管理、理财人员, 不能因为自身的疏忽而使经济组织受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的残酷惩处。

摘要:在企业成本管理中, 企业往往忽视无形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笔者认为, 企业的无形成本与企业发展战略是紧密相联的, 企业成本控制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才能获得成效。文章中, 笔者首先阐述了无形成本的基本涵义, 然后对企业无形成本进行了动因分析, 最后提出了企业无形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无形成本,战略成本动因,有形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立新.解析战略成本动因.会计之友, 2006, (10) .[1]孙立新.解析战略成本动因.会计之友, 2006, (10) .

[2]刘晓丽.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通讯, 2007, (12) .[2]刘晓丽.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通讯, 2007, (12) .

[3]张青松.谈加强企业隐形成本的管理.中国内部审计, 2003, (9) .[3]张青松.谈加强企业隐形成本的管理.中国内部审计, 2003, (9) .

[4]乐艳芬.无形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优势.财会研究, 2000, (5) .[4]乐艳芬.无形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优势.财会研究, 2000, (5) .

[5]于露露.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研究.会计之友, 2008, (2) .[5]于露露.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研究.会计之友, 2008, (2) .

[6]王光生.浅议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分析.江苏商论, 2003, (1) .[6]王光生.浅议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分析.江苏商论, 2003, (1) .

无形成本 篇2

——谈新课标下班级文化的构建

摘要:不管运用哪种心理规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中都

起到关键的作用。未成年人教育要抓出实效,真正能使孩子接受,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定要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文化氛围、更能构建和谐班级,因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无形的氛围能形成无形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班级文化;氛围;力量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所有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新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作为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为了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班级文化,我们强调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才能营造理想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班级。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

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班级文化能美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成长;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的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例如,本人去年担任初三(2)班主任,开学初,就确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我们的口号是:我是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要快乐向上地学习。

在本班内,各位老师传授知识是基础,寓教于乐是特色,传递一个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是最终的目的。

同学们青春、激情、活泼、睿智,他们个性鲜明、互帮互助、亦师亦

友,把学习中的艰苦和情趣结合在一起。如,我班同学,特别是男生的数理化成绩一般都不错,对英语却望而生畏。我鼓励同学们“When you are down,you

1arenonecessarily out”,这是美国一个人尽皆知的句子。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寓意: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失去成功的机会。我把这句话的中英文都写在班里的黑板报上。并安排班里的学习委员利用早读时间播放经典的英语歌曲,让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渐渐对英语产生兴趣,同时班里还举行背单词比赛,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小小的奖励,使同学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更乐意把时间用于学习英语,中考的英语考试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卢作涛同学从刚升上初三英语67分到中考考到123分,翻了近一翻,其中班级的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学们把班级变成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本班除了在学习知识、技能等东西外,我们还执著的追求着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激流勇进、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文化建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创造优良的环境,最终将培育出和谐的班集体。

二、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有效培育健康的价值观,可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形成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因素。他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

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对班级的良好评价、家长的充分肯定以及科任老师的良好印象及时与大家交流,培养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他们产生自豪感。上学期的运动会,我班同学的体育水平其实并不突出,单项比赛成绩平平。但在男女两项接力比赛时,我班运动员发挥团结奋进的精神,拼尽全力,两项均取得冠军并获得关键的28分,顺理成章获得初三级的总冠军。会后校长给予我班高度表扬。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的时候,全班同学欢呼雀跃,掌声不断。同学们感到在我这个班里学习,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形成强有力的归属感,并为之奋斗。同时对班级不良行为和思想给与指出,在反复不断的心理刺激,潜移默化改变其思想道德品质。

(二)利用从众心理,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一般来说,各方面处在中间状态的同学居多,这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日常学习中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班主任如何引导。我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巧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班刊与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大家在行动、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在班报《跳跃的音符》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通过看、评、比、想中,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

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经常开摩托车上学,还经常在路上飙车。班上部分同学觉得很酷、很潇洒。我便在班报《跳跃的音符》来一场大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已见,培养安全意识。让不良行为和思想在班上就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健康价值观良性循环。

(三)注重心理强化,让健康的价值观逐步形成。

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个人某项行为得到上级的肯定或奖酬。他就会更努力工作,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他就可能会放弃努力。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是认知评价的结果,认知评价受人的内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还受外部诱导,劝说的影响。外部诱导,劝说的目的在于帮助人调整认知评价的角度,改变客观事物对情绪的影响。在班级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对于直接、间接做出贡献的学生,对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的人和事,都给予肯定和奖励。若不这样,就等于宣布健康的价值观没有价值,其积极性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任,及时表扬或激励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有意识引导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

例如:去年我班负责三楼四个班公用的男女厕所卫生,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班里强调我们要让厕所卫生达到宾馆水平,并给他们介绍日本一些大公司面试中关键的一项就是洗厕所马桶,这考验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的精

神。大部分同学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有3位平常很调皮的男生竟主动包下男厕的整个学期的打扫工作并完成得很好。但有个别女生怕脏怕累,经常躲避值日,给班级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我对大部分同学的工作给与肯定,特别对3位男生给予高度赞扬,但对不负责任的同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她们负责接下来两周的打扫工作。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

班级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绚丽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实现引导人、陶冶人的,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终身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体现:1.集体主义精神。2.健康的主流思想。3.班级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4.精神面貌上的和谐气氛。5.秩序观念。6.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所有的的活动中:

(一)学生的全员参与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根据学生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心理要求,与语文老师联合开展了“共建奋进初三(2)”的征文比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教室美化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广播、体育比赛、元旦晚会等组织参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竞争,这样做,既让他们学到了采、编、播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青春的魅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其中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让健康的价值观发扬光大。

(二)让爱心融入班级文化是创建和谐班级的保障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这种健康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育浓厚班级的情感文化。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心理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爱与被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发芽,让爱心融入健康的价值观。

如有一个下午的第一节,天气闷热,同学们昏昏欲睡。我提议同学们来举行一个小小的活动“找优点”,找出你的同桌的2个优点并写在纸上送给他。同学们顿时精神振奋,动作起来。5分钟后,我请个别同学回答有的说,他的同桌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有的说善良可爱,有的说仗义,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等等,最后我总结:“这个活动就是要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懂得赏识他人,赞美他人。”

如,去年我班有一位女生经常头疼,一头疼就在地上打滚,有时还在上课时间发病,这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该女生很内疚。但班里的同学丝毫没有歧视她,反而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她以照顾和关心,鼓励她勇于战胜疾病,在她犯病时更是近身照顾。在集体的温暖中,该同学日渐开朗,犯病次数越来越少。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是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样,班级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理想的育人氛围,无形的氛围将带来无形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浅谈出租无形资产成本摊销问题 篇3

一、出租无形资产成本摊销账务处理的现行规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务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处理的规定是:

1. 摊销基础。

无形资产 (包括出租无形资产) 的摊销基础可以是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是使用寿命内的工作量。对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 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不摊销其价值。

2. 摊销方法。

企业既可采用直线法也可采用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摊销无形资产, 但选择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 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3. 摊销期限。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 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有限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摊销。

4. 残值的确定。

无形资产准则明确了无形资产残值的确认标准, 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或者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 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的情况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 举例说明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

例1:2007年1月1日, A企业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企业使用, 该专利技术账面余额为500万元, 摊销期限为10年。出租合同规定, 承租方每销售一件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 必须付给出租方10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

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取得该项专利技术使用费时:借:银行存款1 000 000元;贷:其他业务收入1 000 000元。 (2) 按年对该项专利技术进行摊销:借:其他业务成本500 000元;贷:累计摊销500 000元。

二、现行规定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现行规定过于笼统。目前, 由于无形资产出租形式的多元化, 以至于现行无形资产成本摊销的账务处理已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例如, A企业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企业使用, 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500万元, 摊销期限为10年。出租合同规定, 承租方每销售一件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 必须付给出租方10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假设A企业在此专利技术出租的同时, 自己也在使用, 且A、B企业使用此专利技术每年生产产品各一件。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要求, A企业每年将收到100万元租金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同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为50万元, 则企业每年因出租此专利技术而取得的其他业务利润为50万元 (100-50) 。

但实际上, 此专利技术是由A、B两企业共同使用的, 因此, 笔者认为, 为了符合“谁收益, 谁承担”的原则, 且能更加准确地核算其他业务利润, 每年摊销的成本应各承担一半, 这样核算才是合理的。按此思路核算, A企业出租专利技术应承担的摊销成本为25万元 (50÷2) , 其他业务利润为75万元 (100-25) 。与《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相比, 改变核算方法后的其他业务利润增加了25万元 (75-50) 。其中, 由承租方承担的摊销成本应记入出租方的“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而由出租方承担的摊销成本应记入出租方的“管理费用”科目。

三、账务处理新思路

针对无形资产的不同出租形式,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应摊销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1. 租赁期为整会计期间, 承租企业与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规模相差较大。

这种情况可采用预计相关销售收入比例分配法。这种分配法是按承租企业与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比例分配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一种方法。对于承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而承担的摊销成本, 应列入“管理费用”中;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而承担的摊销成本, 应列入“其他业务成本”中。其计算公式如下:

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

例2:2007年1月1日, A企业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企业使用, 该专利技术账面余额为500万元, 摊销期限为10年。出租合同规定, 承租方每销售一件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 必须付给出租方10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假设租赁期限为3年, 但A、B企业将此无形资产用于生产的规模相差较大。预计未来三年每年相关销售收入A企业为300万元, B企业为200万元。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取得该项专利技术使用费时:借:银行存款1 000 000元;贷:其他业务收入1 000 000元。

(2) 按年份对该项专利技术进行摊销, 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500 000×2 000 000÷ (3 000 000+2 000 000) =200 000 (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200 000元, 管理费用300 000元;贷:累计摊销500 000元。

2. 租赁期为非整会计期间的, 承租企业与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规模相差不大。

可采用租赁期间比例分配法。租赁期间比例分配法是按承租企业租赁时间占整会计期间的比重分配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一种方法。在租赁期内 (双方共同使用出租无形资产) , 按出租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50%分别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科目;在非租赁期内 (只有出租企业使用出租无形资产) , 按出租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100%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在某会计期间内, 当租赁期正好为整会计期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50%;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50%。

(2) 在某会计期间内, 当租赁期为非整会计期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50%× (本期实际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50%× (本期实际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本期应摊销成本× (本期实际非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

例3:2007年1月1日, A企业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企业使用, 该专利技术账面余额为500万元, 摊销期限为10年, 出租合同规定, 承租方每销售一件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须付给出租方10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假设租赁期限为3年零9个月, 且A、B企业将此无形资产用于生产的规模大致相当。则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取得该项专利技术使用费时:借:银行存款1 000 000元;贷:其他业务收入1 000 000元。

(2) 按年份对该项专利技术进行摊销:前三年每年的账务处理为:借:其他业务成本250 000元, 管理费用250 000元;贷:累计摊销500 000元。

最后一年的账务处理为: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500 000×9÷12×50%=187 500 (元)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500 000×9÷12×50%+500 000×3÷12=312 500 (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187 500元, 管理费用312 500元;贷:累计摊销500 000元。

3. 租赁期为非整会计期间, 承租企业与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规模相差较大。

可采用联合分配法。联合分配法是将预计相关销售收入比例分配法和租赁期间比例分配法相结合的一种分配方法。在租赁期内 (双方共同使用出租无形资产) , 按预计相关销售收入比例分配法分配出租无形资产摊销的成本, 对于承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而承担的摊销成本, 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而承担的摊销成本, 应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在非租赁期内 (只有出租企业使用无形资产) , 按出租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100%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当租赁期正好为整会计期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

(2) 在某会计期间内, 当租赁期为非整会计期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 (本期实际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摊销成本=本期应摊销成本×[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承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出租企业预计相关销售收入) ]× (本期实际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本期应摊销成本× (本期实际非租赁期间÷本期总时间) 。

四、小结

综上所述, 对于出租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应根据不同的出租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 上述几种方法也不能完全概括所有无形资产出租形式的成本摊销问题, 因此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尽量遵守“谁受益, 谁承担”的原则, 这样才能使此方法更加完善, 更加适应于实际操作的需要, 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周茂春.无形资产摊销账务处理的改进.财会月刊 (综合) , 2006;7

[3].何卫红.财务会计新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无形成本 篇4

(一) 成本法及各指标确定

成本法作为三大评估方法之一, 它是指在现时条件下, 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并扣减其各项贬值, 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价值论。该观点认为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在购建时的成本耗费。一项资产的原始成本越高, 其原始价值就越大。其理论公式为: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其中, 重置成本就是现行再取得资产的成本;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由于使用磨损所导致的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因资产相对其它同类资产呈现科技落后而发生的贬值;经济性贬值是指因资产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性损耗, 如企业开工不足, 或者是国家产业政策改变导致某些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给资产带来的贬值。由于无形资产通常不存在实体性贬值, 因此在实践中常使用另外一个公式: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对于重置成本的确定有重置核算法、功能系数法、物价指数。下表列示了这三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计算公式。

对于成新率确认使用年限法、摊销费用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与其总使用年限的比率确定综合成新率, 其计算公式为: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摊销费用法是通过计算未摊销额占应摊销总额的比率来确定成新率, 其计算公式为:成新率= (原应摊销总额—已摊销额) /原应摊销总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形资产的效用是非线性递减的情况。

(二) 成本法评价

成本法同市场法、收益法一样也有其适用前提。其成本法的应用前提之一便是被评估资产能够继续使用, 如果资产处于报废清算状态则不能采用成本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第二, 成本法的运用一般建立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 此时要求历史成本资料可获取。成本法是在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应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而采用的一种评估方法, 它弥补了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不足。其不足之处在于它是从资产购建的成本耗费角度评估资产的价值, 不能充分考虑被评估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 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相对其他两种方法不高。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由其效用决定, 而不是成本耗费。因此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一般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 只有当两种方法不能采用的时候才用成本法。

二、实际评估案例验证

(一) 案例简介

某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增资扩股, 委托某评估事务所对其拥有的“尚具有演出能力和收益能力的藏羌风情歌舞节目以及将藏羌风情歌舞节目编排成晚会的方法与能力”的价值进行评估。其纳入评估范围的具体内容包括5个羌族歌舞节目, 4个藏羌合演歌舞节目, 及将藏羌风情歌舞节目编排成晚会的方法与能力。公司首先进行节目创作、经编排以后, 再由其下属演出机构举办“藏羌风情歌舞晚会”演出活动, 从门票收入中实现经营收益。进入2000年以来, 公司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形势。表现在该地区从事民族歌舞演出的演出机构数量较多, 其中经该县计委、县文化体育局授予一、二、三级演出资质就达13之多, 众多的小型演出团体举办的小型演出活更是难以计数。在此等状况下, 各演出团体之间的竞争十分突出, 互相挖抢演职人才、创作人才的现象层出不穷, 特别是演出门票压价促销现象尤为突出。但公司作为该地区最早从事藏羌风情歌舞创作、演出的专业机构, 因其演员素质优势、节目创作优势、经营管理优势, 仍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势态, 演职人员队伍稳定、节目创作能力大增强、经济效益良好。公司2004年至2007年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3万元、542万元、617万元, 分别实现利润328万元、134万元、163万元。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状况、市场交易状况、使用状况以及可取得的资料, 决定采用成本法, 原因在于:第一, 从公司2004年——2007年的利润来看, 公司利润波动较大、收益不稳定, 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该地区演出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同理据此, 公司未来的经营前景也难以准确地把握, 市场竞争状况、经营方式、收入成本等多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变数。因此不满足未来收益能够可靠地预测的条件, 因此, 不宜采用收益法对委估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第二, 目前, 在该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节目转让、交易案例极少、转让市场更未形成, 通过市场调查未能收集到此方面的有关资料。在此前提下, 采用市场法对待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显然也是不可能的。第三, 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较为可行。待评估无形资产是公司支付了相应的成本才取得的, 且公司也是按商业模式来运作的, 任何一项投资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形式收回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报酬 (利润) 。通过对公司多年经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委估无形资产的形成成本;通过对文化经营行业和旅游经营行业的分析, 可以量化投资所要求获取的利润。

(二) 评估值确定

无形资产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资金成本+合理利润, 则评估资产的价值P=C×n1/ (n1+n2) (P=评估值;C=重置成本;n1/ (n1+n2) =节目成新率;n1=节目尚余演出寿命;n2=节目已演出时间) 。

确定重置成本 (暂不包括合理利润) 。公司藏羌歌舞节目的创作内容包括节目作词、作曲、舞蹈编排设计三个方面。创作过程包括剧本创作、节目编排、节目排练三个阶段。参加创作的人员包括公司自已的创作人员、公司外部创作人员、演职人员、其他管理人员。创作过程的成本支付包括外聘创作人员的作词、作曲、舞蹈编排设计费用;公司自己的创作人员的创作奖励;指导教师的报酬及生活、住宿补助;演职人员编排期间、排练期间的工资支出;编排、排练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其他管理费用支出等。因此:重置成本=外部创作人员的作词、作曲、舞蹈编排设计费用+公司自已的创作人员的创作奖励+指导教师的报酬及生活、住宿补助+演职人员编排期间、排练期间的工资支出+编排、排练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其他管理费用支出参考文化艺术演出行业平均的支付水平和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得出总的重置全价889050.00元。其中节目剧本自创人员的自创奖励38000.00元;节目编排、排练成本762450.00元 (包括教师指导报酬、教师生活、住宿补助和演员编排、排练期间的演员工资支出) ;其他演职人员编排、排练期间的工资支出58, 400.00元;编排、排练期间的场地使用费219000.00;晚会设计编排方案88600.00元。

确定合理利润。通过对该文化开发公司过去五年的财务状况分析, 公司的收益状况良好, 成本收益率在30%以上;结合委估无形资产具体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等问题, 评估的成本利润率取25%较为合理。因此, 利润额=重置成本×成本利润率=89×25%=22.25万元。

节目尚余演出寿命的确定。通过各节目的尚可演出寿命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的尚余演出寿命。单个节目的尚余演出寿命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通过各节目的已演出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所有节目的已演出时间。单个节目的已演出时间通过向委托方调查分析确定。经上述分析计算, 节目尚可演出寿命为5.31年, 已演出时间为4.69年。

评估值P= (C+R) ×n1/ (n1+n2) = (89+22.25) ×5.31/ (5.31+4.69) =59.07 (万元)

从上文的理论分析和实例检验, 可以对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的应用有个系统的认识。在收益无法确定、不存在被估无形资产或与被估无形资产相似的资产的交易市场, 而相关成本资料可获取的情况下, 成本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应用成本法时, 首先搜集与评估资产有关的重置成本资料和历史成本资料、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然后估算被评估资产的各种贬值、确定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 最后根据重置成本和成新率确定被估资产的价值。应用成本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成本法应用的前提:资产继续使用。 (2) 要估算包括资产开发和应获利润在内的每一项成本, 而不能只考虑开发成本不考虑应获利润。 (3) 成新率的确定要注意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用与时间的关系, 当这种关系不是线性的, 就不能简单地采取直线折余法。此时, 一般按成本摊销比例来确定成新率。

参考文献

无形成本 篇5

关键词:无形成本,结构性成本,执行性成本,战略选择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微观的、有形的生产经营性成本动因分析, 却忽视了许多无形的战略性的成本动因分析, 而国外的研究表明, 前者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仅占15%, 后者却占85%, 因此在传统成本管理中失去了很多降低成本的机会。本文将试图立足于企业的整体高度, 充分利用无形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寻求降低成本更加有效的途径, 从而为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提供更全面合理、深远持久的依据。

一、无形成本动因的含义及其分类

所谓无形成本动因, 是战略成本动因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对于传统管理会计中由产量等因素构成的有形成本动因而言, 它主要指规模经济、技术能力、质量管理、地理位置等对成本“无形”的影响因素, 并具有以下特点: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长远、持久;形成所耗时间较长, 且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对成本的影响比重较大, 可塑性也大。

一般来说, 无形的战略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

1. 结构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 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 通常包括:

(1) 规模经济。一般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 活动的效率可提高, 或者因为成本分摊于较大规模的业务量而使得单位成本降低, 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

(2) 整合程度。整合, 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业务领域更直接、广泛, 将企业的业务流向两端延伸至直接销售、零部件内控及原材料提供等领域。整合程度的提高很可能带来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 但不是绝对的, 并不意味着整合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

(3) 学习与溢出。企业价值链活动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学习的作用因不同情况而异, 所以, 学习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刚建立时, 学习的效应可能会相对突出, 然而, 在企业发展成熟阶段则可能并不明显了。学习的成果能通过咨询顾问、新闻媒体及供应商等渠道从一个企业流入另一企业, 这就是学习的溢出。学习的溢出程度也可能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4) 技术。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依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先进的技术必将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技术可通过引入、购买或自身研发等获得。

(5) 地理位置。由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对所有活动的成本均有影响, 地理位置的转移可能会降低成本, 但也常涉及权衡取舍的问题, 所以, 企业在进行厂址选择、工业布局等活动时需慎重行事。

2. 执行性成本动因。

执行性成本动因, 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 它主要反映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决策如何有效运用资源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些动因具有如下特点: (1) 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后才成立; (2) 其多属于非量化的成本动因, 较难进行定量分析; (3)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执行性成本动因; (4) 执行性成本动因的形成与改变均需较长时间。执行性成本动因一般包括:

(1) 生产能力运用模式。是指在既定工厂建设规模的前提下, 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当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产量上升时, 由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改变, 就会使得单位固定成本降低。所以对于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而言, 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将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2) 联系。是指各种价值活动之间彼此的相互关联, 可分为两类:企业内部的联系和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垂直联系。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受到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活动的影响, 改善联系可能会降低相互联系的活动的总成本。

(3) 时机选择。其反映的是企业掌握时机的能力。并非率先行动者就会获得更多利益, 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 审时度势, 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行动。

(4) 全面质量管理。其要求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

二、无形成本动因分析与企业战略选择的关系

只要协调成本动因各因素, 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加强作用便能极大地改善企业的成本水平, 有时只需改善其中一个成本动因即可同时改善另一个甚至多个成本动因,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现企业战略选择的“最优”和“最佳”效应。

1.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与企业战略选择的关系。

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是为解决决策层问题, 强调的是战略选择的“最优”效应, 通过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来了解价值链活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以便作出战略选择。这些分析能指导我们去认识企业需要采用什么样的规模与范围, 企业设在哪比较合适, 应设定怎样的目标, 该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引导及选择什么层次的技术支持等现实问题。

例如,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 全球汽车工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克莱斯勒和通用破产、福特全部出售手下的其他品牌、新的联盟和合作出现,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只有福特在危机爆发前就意识到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会导致作业复杂性提高及协调成本大幅度上升等, 于是它及时采用适度缩减模型数量等大规模整改方式来降低成本, 从而使它能够在危机中平安度过。而克莱斯勒和通用没有对成本动因进行正确分析, 未能及时进行自我革新, 于是“被破产”。由此可见, 正确认识与分析无形成本动因对企业进行最优的战略选择甚至对企业的发展存亡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与企业战略选择的关系。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后才成立的, 是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以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 来降低价值链总成本的。因而, 它所要求的战略性强调的是“最佳”的效果, 是对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的延续, 主要解决提高绩效等问题。对执行性成本动因而言, 一般认为程度越高越好, 因为加强全员参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都对持续降低成本有利;提高生产能力利用效率、协调整个价值链等都会增加产出、提高效率。这些成本动因若能执行成功, 企业成本就可以降低。如奔驰汽车公司以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执行性成本动因为突破口, 采用差别化战略, 以提供高品质的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又如Chrysler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一执行性无形成本动因为突破口, 要求员工降薪以降低成本,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 取得竞争优势。可见, 有效地进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战略选择的科学合理性。

总之, 企业进行三种类型战略选择的情况大致如下: (1) 当企业建立起大规模高效生产设施, 且选择的市场对某产品有持久、稳定和大量的需求, 产品设计便于生产, 广泛推行标准化、系列化时, 一般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 (2) 若企业在行业中独具一格, 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 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 那么适宜选择差别化战略。 (3) 若业务的专一化能以高效率、好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 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有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 那么就可选择专一化战略。可见对不同的战略选择应采取相应的成本动因分析作为突破口。

三、几点建议

企业在分析无形成本动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立足企业全局, 将战略价值链分析及战略定位分析综

合运用, 重视动态发展战略目标。从全局来考虑, 无形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应与企业价值链分析及战略定位分析结合运用, 从企业内、外部探索、创造成本动因的优势地位, 进而有助于企业进行合理的战略选择, 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对这三种战略分析工具我们通常是先进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 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再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 确定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然后再来分析影响企业的成本动因, 主要是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最后结合它们的分析结果构建企业的竞争战略。另外, 战略成本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又具动态性, 它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来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战略成本动因的分析和应用应以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基础, 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同时, 要求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齐心协力、紧密合作, 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2. 企业应注重培养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 塑造良好的成本文化氛围。

我国企业中中高级专业人才偏少, 且知识结构趋于老化, 很难将现代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所以, 培养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战略成本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对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我国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 当专业人员对战略成本控制等知识熟悉了以后, 自然就能把握好战略成本, 也会加强对企业长期成本和战略目标的重视程度, 进而使得“降低成本”、“进行最优战略成本选择”、“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等成为企业重要的成本文化。

3. 控制无形成本动因。

对无形战略成本动因的正确选择和严格控制, 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获得竞争优势。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企业在它的基础经济结构层面的战略性选择, 在企业现有情况下对其所采取的控制手段一般都涉及公司战略的变化;对执行性成本动因的控制则主要涉及到企业许多软性制度方面和执行层面的动因控制。我国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识别不同的无形成本动因的重要性,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成本动因进行分析, 以便为企业获得良好的成本优势奠定基础, 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依据。

4. 注重战略成本动因的量化问题。

我国现阶段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 很少对其进行定量研究, 即使有少量学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分析成本动因, 也是建立在国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还没有形成真正适用于我国企业发展的模型。这种定性分析的说服力不强, 且无法揭示成本动因优化理论的本质。所以, 要使成本动因分析这个工具真正为企业所运用, 只进行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尽可能地把成本动因与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关系量化, 从而能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各因素进行更加精确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万寿义, 王政力.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应用模式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6;5

上一篇:宫腔镜电切下一篇:线性动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