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2024-07-08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精选12篇)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1

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 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带来了会计环境的巨大变革。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要素, 这就为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一、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 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的比重显著增加。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比重, 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到目前的70%-90%。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 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无比重要。

2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关心无形资产的状况, 但是据有关资料介绍, 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 而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只有12项, 列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6-7项, 大量无形资产游离于财务会计报表之外。

二、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充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无形资产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注册地域名、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融资关系、职工素质等新型无形资产大大增强。但无形资产确认的核算范围很狭窄, 主要表现在: (1) 知识经济下技术、知识推陈出新速度的加快更加剧了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另外, 自创成功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也只包括取得时的注册费、律师费这些附带成本。 (2) 没有将人力资源纳入无形资产。进入知识经济以后, 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智慧和创新。如果不将人力资源资本化, 就不能提高人才的主体地位, 激发其创造力,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

2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够准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历史成本内在的缺陷日趋明显,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待摊费用, 不能表明其价值变化的情况, 从而也不能体现企业收益能力的变动。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获利能力等信息, 会作出不利于自己的投资和经营决策。因为作出一项决策, 要面向现在和未来, 而不是过去。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的所费往往低于所值, 简单地以所费代替所值在账上反映这一特殊资产, 难以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3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够合理

在现行实务中, 大多数为取得无形资产而花费的支出是直接计入费用的。一次性总付购买或专向支出而开发起来的无形资产, 其原始价值就是实际支付的价值款。一旦摊销的原始价值确定, 所需估计的因素还有摊销期限长短及摊销方法。对摊销方法而言, 在摊销费用与有关收益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关系。摊销年限的确定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和企业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以10年为上限, 我认为目前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不尽合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创新的建议

1关于无形资产确认的建议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应该拓展无形资产的确认内容, 企业无形资产应包括以下四种 (:1) 知识产权资产 (2) 市场资产 (3) 人力资产 (4) 结构性资产。在以上四个组成部分中, 人力资产是无形资产的基础, 是企业实现增值的前提。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应予确认, 不能让这项重要的智力资源再游离在会计记录和报告之外。

2关于无形资产计量的建议

在会计计量属性上理想的选择应该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等计价原则共存。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应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对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以评估、协议价入账;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应考虑按其研究开发成本入账。无形资产具体会计准则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仅指注册、聘请律师费及其他相关支出, 将自创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排除在外。自创无形资产是否会成功, 事前很难确定, 在自创过程中可不予确认。但如果改变现行将自创过程中所有支出直接列入管理费用的做法, 而专设一个账户来汇集自创过程中的成本, 一旦自创成功, 就能以相对合理的价值入账;如果自创失败, 再将全部支出转作费用。这样处理无形资产也并不与谨慎性原则相悖。

3关于无形资产摊销的建议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较快且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应改变目前无形资产均不少于10年摊销期限的规定, 对不同的无形资产实行区别对待。此外, 现行会计制度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的做法, 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成本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 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消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理应将与产品生产关系密切的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 以真实反映出产品成本的构成。

总之,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给无形资产的会计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会计学界必须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研究, 完善和发展无形资产会计理论和实务, 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2

【必考】2018年注册会计师《会计》金牌知识:固定资产确认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在10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备考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注册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应注意的是: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虽然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2)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提示】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务投资、自行建造、改扩建等)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提示】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3.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

(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用于建造生产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2)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损益。

(3)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修理、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4)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所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一一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5)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6)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提示】企业建造生产线等动产领用生产用材料,不需要将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额转出;但建造厂房等不动产领用材料时,则需要将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额转出。

(7)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提示】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如下图所示:

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100%

××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3)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损益调整

(四)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

知识产权与会计无形资产的关系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从法律上同时也需要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的财务管理机制,很多知识产权往往被排除在企业价值财务报表之外,造成大量帐外资产。且现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而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准确评估首先依赖于会计上的合理核算。现行会计体系框架下,知识产权一般被归类于无形资产,并无单独的会计准则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知识产权在会计上的处理一般参照无形资产。但是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存在一定区别,所以对于知识产权在会计上有必要做一些特殊处理,如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科目设置、列报等。本文仅将知识产权与会计无形资产概念关系做基本比较,为进一步探析知识产权在会计上核算列报提供参考。

一、法律意义上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在法律概念上被定义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等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这种民事权利表明知识产权是私权,法律对这种智力成果给予保护。在我国台湾地区称知识产权为“智慧财产权”。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专有权。知识产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知识产=工业产权+版权;广义知识产权=工业产权+版权+边缘保护对象。其中工业产权:专利、商标、货源标记、制止不正当竞争;版权: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作品、演绎作品(邻接权)、计算机软件;边缘保护对象:技术秘密、网络传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这里对于边缘保护对象内容未有一定论断,因知识产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并且其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出现新的内容。但要成为知识产权必有其鲜明特性:(1)独占性:也称垄断性,独占使用的权利,他人不得侵犯;(2)地域性:在特定的地区或国家范围内有效;(3)时间性:法律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4)无形智力成果:没有形态的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5)法定性:知识产权的种类、内容、取得和变动方式等都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6)可复制性:知识产权作为智力成果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通过有形物加以体现,得以复制。

二、会计意义上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存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概念。这里会计上主要通过准则进行规范。SFAS(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42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没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不含金融资产)包括商誉、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其142第4段又指出,虽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中无形资产这一术语指的是商誉以外的无形资产。第38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8)认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将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由第22号国际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同样将不可辨认的商誉排除在外。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生产许可证、特许经营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矿产资源勘探权和采矿权、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

三、关系

(1)范畴。知识产权主要是一个法学概念强调权属与保障;而会计上的无形资产强调经济性,需符合会计资产定义、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可靠的计量。(2)涵盖范围。知识产权很多都未纳入会计上无形资产的核算中,如商业秘密等;同样会计上无形资产还包括如矿山开采权等,会计上无形资产也并不局限于知识产权。(3)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与商誉。对于商誉由前文可知国际与国内无形资产准则中都被排除在外,主要因为商誉不可辨认。商誉一般来源于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高素质的人员素质、先进的经营管理等,体现为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能够使企业总价值提升,通过外购与自创产生。商誉体现的是一种整合概念,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都可能形成商誉。

四、思考

(1)知识产权成为会计无形资产。首先,知识产权须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版权中著作权并不进入生产领域,不对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企业在财务上不确认无形资产;预计不为企业带来效益或者不再被拥有都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其次,满足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如配比、及时、经济实质等以及确认条件。最后,对于内部自创知识产权需分研究与开发两阶段。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而开发阶段成本符合条件才能资本化为无形资产。(2)财务报表。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只反映无形资产,并无知识产权这一栏目,会计三大报表都无法找到有关知识产权成本、增减、收益、投资等情况。因此,企业需对知识产权进行表外披露,同时另编各类知识产权明细表,并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适时调整。以反应企业知识产权财务状况,便于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参 考 文 献

[1]王品华.《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M].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10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4

一、知识经济特点与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的网络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不断拓展。无形资产概念包含权、密、名、誉四部分,具有无形性、长期性、非货币性、独占性、超额收益性、不确定性和可转让性。

二、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传统的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

《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以及购入的商誉,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在高新技术企业,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比如美国微软公司,其账面价值远不及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账面价值,但其产值和利润却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这不能不归功于微软公司的自创商誉。同样,我国也有类似的高科技企业,但由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除此之外,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有很多新兴的无形资产,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而最普遍、众多会计学者讨论最多的就是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缺乏合理性

对于《准则》规定予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其计量标准亦缺乏合理性。对于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仅将其开发成功后为取得专利所发生的直接费用(注册费和律师费)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对于其主要的研究开发费用则作为当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使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确认,同时也不符合收益和费用配比的原则。大多数无形资产在尚未开发成功的会计期间里可能不产生任何收益,却要负担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费用,而开发成功以后的受益会计期间仅摊销少量的申请、注册费用,这显然很不合理。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增加无形资产项目核算的内容。如由于知识经济环境产生的诸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新的无形资产,应当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企业自创的商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使企业长期存在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计量。自创商誉由于其支出成本不能可靠计量,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但可以利用商誉的定义,根据其可以带来的超额收益来计量。即在企业实际获得的净收益中,扣除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净收益及非商誉因素(如政策优惠、特殊行业或垄断经营等)取得的净收益,就是由企业的自创商誉取得的超额收益,将该收益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化,即可作为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因此对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使其对未来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研究与开发费用和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应根据研究与开发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而不能笼统地计入当期费用。研究阶段由于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其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阶段如果其产生的无形资产可以确认,即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有目的从事无形资产开发并使用或销售它;完成该无形资产,使其能使用或销售,且在技术上可行;能够证明该无形资产的产出市场和对企业的有用性;有足够的资源保证该开发项目的完成;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可以将开发费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否则应作为当期费用。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假设前提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成果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是十分困难的,故而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因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无法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反映支离破碎,不少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中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对于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利害相关者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应该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三种价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的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一)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比如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上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示且其关系如下: 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二)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新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通过损益表的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

(三)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摘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构成企业资产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与计量会影响企业价值的体现和企业收益的计算。因而,在现有条件下做好无形资产的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5

1.按经济用途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理发室等使用的房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等。

2.按使用情况分类

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是指正在使用中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经营或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仍属于小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小企业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完工或已购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如小企业购建的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经营任务变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等。

(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多余或不适用,需要调配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3.综合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分类,可把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划分为五大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指在经营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减值;核算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資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泛运用,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为使会计制度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本文拟从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来论述会计核算问题。

一、无形资产减值的定义

无形资产定义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就是能赚钱;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能够确定花了多少钱。

无形资产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文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等。如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

二、无形资产的减值认定条件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估计其可回收金额可能降低。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无形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三、无形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

无形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处置费用包括与无形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无形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预计无形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下列各项。

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该现金流出应当是可直接归属于或者可通过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配到资产中的现金流出。

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该现金流量应当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时,企业预期可从资产的处置中获取或者支付的、减去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已经对资产特定风险的影响作了调整的,估计折现率不需要考虑这些特定风险。

预计无形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涉及外币的,应当以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结算货币为基础,按照该货币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然后将该外币现值按照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四、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

无形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减计的金额确认为无形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无形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计提减值准备的需要摊销的无形资产,从次月起按照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用的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摊销额。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1】2001年1月1日,A公司外购X无形资产,实际支付的价款180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X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10年,已使用1年。A公司估计X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02年12月31日,由于与X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X无形资产减值。A公司估计其可收回金额60万元,尚可使用3年。2004年12月31日,A公司发现,导致X无形资产发生不利经济因素以全部消失,估计其可收回金额50万元。假设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影响。X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变化见表1。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2001年1月1日购入:

借:无形资产180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0

2001年、2002年摊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300000

贷:无形资产300000

2002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60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000

2003年、2004年、2005年摊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200000

贷:无形资产200000

2005年12月13日转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000

贷:无形资产600000

五、商誉减值的处理

(一)商誉的账面价值的分摊

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在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时,应当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二)商誉减值损失处理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金额应当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和零。

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例2】A企业在2007年1月1日用

4 000万元收购了B企业100%的权益,B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100万元。A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告中确认:商誉900万元;B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100万元,全部为可辨认净资产。

假定B企业的全部资产是产生现金流量的最小组合。2007年末对B企业可收回金额为2000万元,全部可辨认资产净值为2 700万元。A企业2007年末减值测试表明发生1600(2700+900-2000)萬元减值,会计处理时首先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对可辨认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借:管理费用 900

贷:商誉 900

借:营业外支出 700

贷: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700

六、无形资产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减值有关的下列信息:

当期确认的各项无形资产减值损失金额;

计提的各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对于重大无形资产减值,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资产(或者资产组,下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或者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分摊到该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该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应当披露企业管理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估计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

商誉的全部或者部分账面价值分摊到多个资产组、且分摊到每个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不重大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情况以及分摊到上述资产组的商誉合计金额。

商誉账面价值按照相同的关键假设分摊到上述多个资产组、且分摊的商誉合计金额占商誉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重大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合计,采用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与企业历史经验或者外部信息来源若不一致,应当说明理由。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下林木资产会计计量 篇7

(一) 林木资产的生物资产属性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林木是林地上没有被伐倒的活着的立木, 是森林资源的最主要的部分。要将林木纳入会计核算必须将林木认定为资产, 依据资产的定义, 林木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的, 其价值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 由一定经济实体所拥有和控制的, 其预期经济利益能够流入经济实体的林木资源。由于林木资产是活立木, 属于生物资产, 相应地可将其分为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性林木资产, 因而, 其计量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相关规定。

(二) 林木资产计量的特殊性

林木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除了具有资产的一般特性之外, 还有自身的特殊性。林木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计量的特殊要求。 (1) 林木资产具有生长的长周期性,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准确反映其价值。林木资产生长一般要经过育苗、造林、抚育、成熟、管护、收获等几个阶段, 因而生长周期比较长, 短则几年, 长则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且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 给其价值的累计和计量带来很大的难度,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根本无法准确反映其价值。 (2) 林木资产自然作用的时间长, 具有自然增值性,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体现价值的相关性。林木资产价值的形成是人力和自然力相互结合的产物, 这其中自然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增值的。而这些自然增值信息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到其生产消耗或销售时才予以确认和披露,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体现价值的相关性。 (3) 林木资产经营效益呈现多样性, 采用历史成本法是无法衡量其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林木资产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林副产品等实物产品, 因而创造了巨大的商品价值, 同时, 林木资产还可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群体效应带来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用历史成本法是无法衡量其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林木资产的会计计量

(一) 林木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是有关单位按照林木资产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培育和维护管理成本或者是从外部取得的林木成本登记入账。历史成本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这也是支持历史成本计量的理由。首先, 历史成本具有可靠性。这主要体现在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上, 历史成本是为了取得、培育和经营管理林木资产所消耗的实际支出, 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林木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因为, 这里的“实际支出”是林木交易双方在公平、自愿的条件下形成的。同时, 这些支出的发生都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 相关的会计人员也是根据这些发生的凭证来记账的, 因此, 这些会计信息又是可验证的。其次, 历史成本具有可操作性。这体现在其取得会计依据和后续计量上, 因为历史成本是按营造和外购林木资产实际发生额的原始凭证来记账的, 因此, 历史成本信息的取得相对容易, 且代价较小。同时, 由于林木资产的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我国还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 采用历史成本来核算将更为简单易懂。

然而, 由于林木资产自身的特性, 决定了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也会出现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 采用历史成本法林木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会有很大差异。林木资产具有自然增值性, 即使没有人工投入, 其价值也会逐渐增加, 而其账面价值只是其历年林木经营的成本累计, 故二者必然存在差异。其次, 采用历史成本法不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因为林木资产自身的生物特性使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出现不一致, 而历史成本法又导致这部分自然增值不予确认、计量和披露, 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差。尽管如此,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是一种广泛采用的会计惯例, 而且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 我国生物资产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二) 林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其在国际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尤其是在美国, 会计准则将相关性放在第一位, 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我国, 2006年才在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中正式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但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其极为严格的规定。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从会计信息相关性角度看, 有其自身的优点。由于林木资产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和自然增值的特性, 利用历史成本计量林木资产往往不能对其自然增值进行确认, 从而难以客观真实地对林木资产的价值进行反映, 也就无法给相关信息需求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恰好能够将林木资产的自然增值给予合理的估计, 进而能够真实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 这样也就解决了历史成本在变动价值计量方面的不足, 同时, 采用公允价值能够将不同的林木资产进行比较, 从而能够确定双方的交换价值。

近年来, 虽然公允价值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会计界人士的青睐, 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采用, 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很完美, 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首先,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差。由于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受会计环境和交易资产的限制, 很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林木资产, 不同的评估者采用这一计量属性, 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其次, 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条件苛刻。公允价值的应用必须有成熟的林木要素和资产的交易市场, 同时要有一支既懂财务又擅长评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目前尚达不到要求。再次,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面临大量的信息收集、处理成本以及今后的审计成本, 不符合成本与效益的原则。

三、林木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一) 公允价值是林木资产计量的理想选择

从目前的国情和林情来看,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虽然受到林木资源开发体制、政策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没有形成完全活跃的林木市场, 但我国许多林木产品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市场。同时,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水平,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尤其是近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我国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融洽的操作氛围。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在林木计量方面也并不是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 但他们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极力提倡公允价值的, 这主要归因于公允价值在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更适合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 以公允价值模式对林木资产进行计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不能等所有的条件都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才去应用, 这样只会导致我国林木资产计量方面的落后, 而应该将其在实务应用中不断改善, 从而逐渐确立公允价值在林木资产核算中的地位。

(二)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设想

在资产价值计量方面, 林木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 都存在着初始计量、年期末计量和转让、出售计量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最终是以公允价值来核算的, 但不同环节的具体计量形式不一样, 过程如图1。

(1) 在初始计量阶段, 仍旧以“历史成本”来计量林木资产的价值。具体来说:外购林木资产的价值,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该资产的相关费用。自行营造林木资产的价值, 包括郁闭前 (或达到生产目的前) 发生的调查设计费、良种试验费、营林设施费、造林及抚育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只要参与林木市场交易的双方是在客观、公允的基础上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格。即, 在初始计量阶段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数额 (也就是历史成本或收入) 可视为公允价值。而且这样做也完全符合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的要求——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法。

(2) 在期末计量方面, 按照评估价值调整林木资产的价值。由于林木资产的特性, 即使不对其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 其价值也处于变化之中, 此时再用历史成本将无法确定其真实价值, 也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企业可以考虑借助评估机构对林木资产进行估价, 但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 每年期末通过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来计量林木资产的价值, 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就会很高, 对于很多林木经营者来说很难实施。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根据其掌握的较准确的数据, 建立起适应不同林种的林木资产模糊估价模型 (模型的相关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林木类企业每年期末可按照估价模型对相关林木资产进行估价, 并将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将其差额计入相关的账户中, 同时在其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

(3) 在转让、出售计量方面, 参考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 以实际交易价为公允价值。森林资源评估的目的是为交易双方寻求一个客观、公正的参考价格。近几年, 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森林评估法规, 意在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 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 规范评估行为, 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因此, 在未来林木资产交易过程中, 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将充分凸显。在评估价的基础上, 基于双方的讨价还价最终会形成一个实际交易价, 此实际交易价即林木转让、出售时的公允价值。当林业企业及其他机构需要处置其所拥有的林木资产时, 可以借助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利用专业评估手段对其将要出售或转让的林木资产进行估计, 这样能够真正反映林木资产的真实价值, 使交易双方能以公正的方式顺利实施交易。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从林木资产会计计量的角度将林木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中去, 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资源利用观, 从价值核算角度支持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确立了历史成本在林木资产计量上的地位, 但从我国林业的长远发展考虑, 选择历史成本是缺乏前瞻性的, 不利于更好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而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将更适合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 以公允价值模式对林木资产进行计量将成为未来核算的趋势。因此,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设想方面, 初始计量环节, 以“历史成本”来计量林木资产的价值;年期末计量环节, 按照评估模型不断调整林木资产的价值;在转让、出售计量方面, 参考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来确定实际交易价, 这将有待实务应用的验证, 从而更好地修改其中的细节, 真正地将公允价值贯彻到林木计量中去。

参考文献

[1]郑淘:《会计准则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分析》,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7年第3期。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8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经济实质,理论前提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和有关单位均面临着存货价值波动的风险,经营风险与日俱增。面对经济上的诸多风险,企业唯有做好财务相关工作,力求使会计信息准确、可靠,平衡好会计工作中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下面就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1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资产减值主要是指企业资产可回收的实际金额低出其账面的价值,这里所说的资产,不包含一些特定的固定资产,通常指的是单项资产和资产组[1]。资产组是说在企业认可的前提下,能够组合在一起的最小范围的资产。一般来说,在资产组情况下产生的资金流动,在企业现金流中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资产与资产组皆没有联系。

在未来经济利益观视角下,企业主要是以资产在现实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所具备的作用,以及资产在现实企业经营周转过程中呈现的动态情况作为资产经济实质考察的基础[2]。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对于资产经济的界说主要取决于其在将来所具有的经济利益。但对于未知的发展态势难以掌握和预测,所以资产的潜在价值便存在不确定的特质。如果企业对于自身的经济定位是从未来经济利益着眼,在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其资产值便会有所变化,就会出现减值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企业应组织会计相关人员对资产未来经济性进行细致核算,对资产减值发生时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进行预测,并上报给企业有关领导,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满足企业发展的长期需求。上述过程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

2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前提

2.1 资产减值会计是会计目标中的主要要求

现阶段,对于会计主要目标的涵盖内容主要有两种主流思想,分别为决策有用观及受托责任观。在决策有用观的理论背景下,会计主要目标便是辅助企业决策,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财务信息,包括企业资源的总括信息、资源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现金流向等,这些信息通常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决策有用观理论指导下,会计计量方式通常具有多重计量属性,与传统历史成本的单一计量属性大相径庭。在受托责任观理论下,会计主要目标是呈现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这一理论侧重于信息的可靠性,其计量方式与决策有用观相反,使用历史成本的单一计量属性。

综述以上两种理论,资产减值会计与决策有用观在本质上同工异曲,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土壤,是资产减值会计的起点。决策有用观提出的资产减值会计,其计量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历史成本单一计量方式,使用价值计量方式,可以对资产减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具体量化,也就是说能够准确算出企业价值较之资金账面金额的差值,借以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使企业有效规避多数风险。

2.2 资产减值会计和相关会计原则之间的联系

当前,资产减值会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相关性原则。

2.2.1 资产减值会计具备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的适用范围为企业资产可回收金额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预设企业回收金额的资产账面价值等于或大于实际的回收金额,在此条件下,资产减值会计可以对可回收金额进行整体估算,估算的过程采取谨慎、稳健的计量方式,以便为企业资产相关工作提供有利的指导。

2.2.2 资产减值会计具备了突破历史成本的原则

传统历史成本具有单一的计量属性,并且其可靠性较高、成本数据获取容易,在计量时立足于企业的实际交易,并非理论堆砌,纸上谈兵。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时下通货膨胀、信息发展迅速的现状并不适应,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资产减值会计突破了历史成本的单一计量属性,对企业发展提供较大助力。

2.2.3 资产减值会计具备了较强的相关性原则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性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要素:及时性、预测价值以及反馈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中,相关性原则能够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预测价值能力,提高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估算能力,并对企业经济价值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修正。

2.2.4 资产减值会计具备了一定的可靠性原则

资产减值会计的可靠性原则,能够对会计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并且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重复、多次的验证,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较之历史成本,其优越性可见一斑。资产减值会计可以为不同的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从而得到同一会计名目相同或接近相同的结论。

2.2.5 资产减值会计具备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要求收入必须按照货物的销售或交付来确认,要求费用必须按照与之相关联的收入来确认。当企业资产减值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时,可以予以确认和计量,促使资产减值情况及其损失得以在发生当期获得反映[3]。同时,资产减值会计还符合配比性原则,当资产减值损失符合其原则规定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以保证当期配备的正确与完整。

3结 语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9

一、《周易》对现代科学的积极影响与应用价值

伏羲画八卦,成为汉语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开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周易》系辞下传)。意思是说: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万种物象便尽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阳爻阴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笔者研究认为,《周易》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先贤作易的目的就是为了明道,就是为了给人们生活、生命、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确定准则,就是为了正人心、顺性命。也就是让人们认知和尊重自然规律;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

作为五千年前的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和百家学说之源的《周易》,不但在漫长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篇章,就是在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继续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评价:“《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荣格也说过:“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波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对中国古代的阴阳互补理论惊奇不已,在他受封爵士时,还把太极图作为其徽章图案。李政道、杨振宁等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科学思想受《周易》的影响很大。中、美、法等六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并于2000年问世的“人类基因组草图”与《周易》六十四卦组合完全吻合。

《周易》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和东方文化的精华。虽经五千年时光流转,不仅丝毫不减反而愈加彰显它的现代科学价值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底蕴仍然是我们现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笔者拟以“八卦成列图”演绎商品生产企业的资产功能分类和商品生产过程,创新提出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二进制”系统循环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二、精彩呈现“天人合一”市场供求与商品生产和消费八卦成列图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传)。

“天”地大自然在进化人类的同时并赋予其生存的自然资源;

“人”类依赖于自然资源在生产生命的同时生产商品以满足其物质需求;

“商”品生产是基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和社会分工的环境,在消耗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的同时,创造衍生资产——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生产成果或经济效益。

笔者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具体演绎“天”“人”“商”系统循环认知如下:

1.“天”地大自然是由空间和时间的阴阳对立统一,处于系统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之中,产生了自然资源及其物质能量和人类生命繁衍,形成“天人合一”之圆融大美(见图1、图2)。

2.“人”类社会与家庭人口生产是由女人和男人的阴阳对立统一,处于家庭系统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之中生殖繁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见图3)。

3.“商”品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阴阳对立统一,处于企业系统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之中,演绎着商品生产价值创造(生产成果)与商品消费价值损耗(生产要素)的辩证关系(见图4)。

仰观宇宙天地之大,俯察商品价值之微;辩证人类生产机理,融合家国和谐之道。“八卦成列图”精彩呈现了“天”“人”“商”道入出、升降、变化的系统机理“阴阳平衡”和“生生不息”循环过程,图1~4,分则各自成卦,合则浑然一体。旨在揭示人类繁衍与传承和商品生产与消费的系统循环机理必然存在于周易八卦的哲理之中(见表1)。笔者对卦序不作解说,每个人各有悟道,自然会各悟其得。

《周易》的基本结构是八卦,八卦结构组成了《周易》的基本宇宙图示。

三、从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二进制”规律中探询资产功能分类

(一)数学“二进制”概念与系统循环生命观

“二进制”是现代计算技术中广泛采取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18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认为自己的“二进制” 发明是受中国古代《周易》八卦的影响。他从其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它的拉丁文译本 《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和(1),就是易经的阴爻为 “——”,阳爻为“——”,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它不但证明了莱布尼茨的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易经》数理学是很了不起的。

《周易》从根本上讲,可以称为生命哲学。所谓生命哲学并非是关于生命的哲学,而是将整个宇宙看成一个富有生命的、交感流变的、活脱脱的系统循环的有机整体,从而以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的理解来看待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个大生命,作为小宇宙的人,就生活于这个大宇宙之中。中国传统养生学或《中医》的基本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的。所以,《周易》是《中医》的基础,而《中医》基本理论则是《周易》生命哲学的具体体现。笔者把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系统循环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创新提出资产功能分类“二进制”系统循环论,以经济学和会计学演绎《周易》的生命哲学。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这是《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每个人的生命体及活动莫不如此;市场供求的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

(二)“生产增值”是人类繁衍和经济发展的希望与追求所在

生命繁衍和商品经济的实质精髓与内在动力是“生产增值”,这是人类生命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的永恒主题(见图5、6)。我们以生产过程为中心考察两者系统循环与因果关系:人口生产和商品生产是机理相同的概念内涵与阴阳对称关系:夫妻是家庭人口生产的生产要素,子女是家庭人口生产的生产成果;人力资源、要素资产是企业商品生产的生产要素;衍生资产是企业商品生产的生产成果。两者区别在于对象、度量、周期和形式不同。因果关系体现了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实质性差异即“二进制”的结构内涵:在人口生产中体现的是家庭伦理关系与后继有人的繁衍目标;在商品生产中体现的是企业生产关系与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这是家庭伦理学和社会经济学及会计学的核心内容。“生产增值”是人类繁衍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希望与追求所在。

(三)家庭人口生产和企业商品生产“二进制”系统循环和阴阳辩证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图5、6系统循环中,“阴阳”是最根本的、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因此,阴阳演化了阴阳匹配、阴阳合一、阴阳合生、生而阴阳、阴阳成器、阴阳平衡五行六合的阴阳之道。由于阴阳定位在系统循环过程中特定对应关系是有序变化的,并随着周期循环的阶段性变化而不同,当阴阳合一形成内生性增值,相对于生产成果的子女来说,生产之前的夫妻就演化为子女的父母;相对于衍生资产来说,生产之前的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就变化为衍生资产的生产要素。在特定系统循环中,因为“生产过程”内生性增值,其阴阳关系就自然而然地“二进位”了。父母与子女、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与衍生资产之间就形成了因果关系。但是,阴阳关系不是固定或僵化的,譬如处于适龄婚恋中的男女、家庭中的夫妻、生养子女的父母等特定对应关系;处于市场中的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企业配置拥有可支配的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衍生资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等特定对应关系。入则阴阳两合;出则阴阳分离。又如在市场买、卖过程中,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是独立的;在男女婚配或重组的双向选择过程中,男人和女人是各自独立的。但在进入系统之后和走出系统之前的五行中,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见表2)。

阴阳合生“二进制”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取重生产的阴阳进位与因果对称关系。在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要有了阴阳合生的生产成果,五行中的阴阳关系就“二进制”了。这里还有一个证明人类繁衍的数学“二进制”规律,就是“九月妊娠、一朝分娩”逢十进位的现象。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阴阳合生的生产成果,五行中的阴阳关系就不可能“二进位”,没有子女何以称父母;若不以衍生资产(或管理与服务职能)为目的,又何必配置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对此,笔者称之为“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二进制’系统循环”。

四、资产功能分类的概念内涵与因果关系的自然演变

在传统经济学的资产概念中,不论是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等都没有资产功能分类的系统概念。在资产整体结构体系中,虽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之分,但它们之间没有前因后果的关系;没有商品生产价值创造和商品消费价值损耗的系统循环理念。不能区分哪些资产形态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哪些资产形态属于生产成果范畴。因此,传统经济学处在混沌、朦胧之中,与市场供求相对应的资产功能分类待在深闺人未识。

(一)从企业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系统循环“二进制”引申资产功能分类

笔者认为,天然资源(包括再生资源)是商品之母,人类劳动是商品之父。物和人两者不可或缺,商品是“天人合一”的产物。依据市场供求决定的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系统循环“二进制”阴阳辩证和因果关系,独创性提出“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功能分类。

所谓要素资产:是指企业以使用消费为目的(而非增值和出售的目的)而从市场配置的以满足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服务等活动各项必备要素和必要条件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债权、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要素资产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使用耗费,其价值耗费转化为衍生资产的配置成本或期间费用。要素资产在持有期内不存在内生性价值增值;不体现市价变动对其存量价值的重新计量。

所谓衍生资产:是由要素资产和人类劳动共同衍生的资产。是指企业商品已完成生产过程内含价值增值、或以持有增值和出售盈利为目的(而非使用消耗的目的)配置的处于独立形态的各种商品和投资资产。包括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投资资产等。衍生资产体现直接交易的目的性和独立性。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市场销售实现商品价值取得货币收入;并以其销售收入补偿成本耗费或期间费用。衍生资产在持有期内既要体现其内生性价值增值;还要反映随市价变动对其存量价值的重新计量。

资产功能分类是商品生产价值创造和商品消费价值损耗系统循环与阴平阳秘的结果。

(二)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因果联系和信息特征

对于商品生产企业来说,要素资产价值衡量取决于其配置时的实际价值;要素资产使用的耗费价值构成衍生资产的配置成本(注:剩余部分构成期间费用);衍生资产价值衡量取决于双重计量:一方面,以市价衡量衍生资产价值(C+V+M);另一方面,以成本衡量补偿生产的(或付出的)耗费价值(C+V)。成本是衍生资产价值内在的一个要素,是其必要补偿的耗费价值。因此,成本既是要素资产价值耗费的结果又是衍生资产价值取得的代价。成本是联系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前因后果的纽带与桥梁。以生产过程为中心,处在生产过程之前的要素资产(原材料、固定资产)与处在生产过程之后的衍生资产(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各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功能,这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决定的:在市场买卖中,配置或持有要素资产(体现使用价值)必须付出等量货币价值进行交换;出售衍生资产(体现价值)必须获取等量货币价值进行交换。但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系统循环的五行中,资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要素资产配置的目的是使用消费,具“单向性”的信息特征。衍生资产配置的目的是持有增值和出售盈利,具有价值衡量和成本补偿“双向性”的信息特征。

(三)自然演化的资产功能分类体现了现代社会经管理的需求

地球有45亿年历史,人类有250万年历史,中华文化有5千年历史,商品经济约近千年的历史。笔者顺其自然链接了系统循环中多重矛盾运动的断裂环节,提出资产功能分类为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是基于天地大自然的资源禀赋与人类消费内在矛盾决定的,经过逐步演化、阴阳互动、系统循环的必然结果,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学术之美(见图7)。

五、惊世发现“八卦成列图”诠释的资产和产权阴阳辩证与整体平衡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得道顺理,失道悖理。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和系统化,才使其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动并富于想象力的充分发挥。笔者研读《周易》联想资产负债表结构体系时惊世发现:尽管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各种不同门类的社会经济学科不断建立和日益完善。但是,不论是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国际或中国会计准则及实务指南,还是中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财报的制度规范、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会计实务与财报结构体系,远不及五千年前《周易》“八卦成列图”完整体系的尽善尽美!在学术思想与系统架构理念上令世人瞩目,令国人自豪和振奋: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笔者以“市场”供求为中心,将资产按功能分类为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将产权按性质分类为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参照“八卦成列图”阴阳辩证和整体平衡的结构形式描绘如下(见图8)。

(一)企业资产和产权“八卦成列图”的诠释

第一层面:从唯物论的立场,回答它是什么?一方面,用“一分为二”说明“资产和产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另一方面,用“三点一线”说明“市场”是商品供给和需求的辩证统一;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是基于商品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辩证统一的抽象概括。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第二层面:从辩证法的角度,回答它是怎样的?一方面,用“阴阳平衡”说明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与商品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配置要素资产旨在获取商品使用价值,配置衍生资产旨在获取货币价值。另一方面,用“辩证统一”说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资产谓“道”、商品谓“器”)的入出口、始终点与商品生产资源由市场配置,生产完工商品向市场出售的辩证关系。

第三层面:从系统循环认识论,回答它是如何周而复始运动变化的?“市场供求始终相连、系统循环环环相扣”是对资产和产权对立统一的阴阳平衡与内在联系的运动过程的概括表述。这里,重点阐述资产功能分类与商品生产过程的系统循环机理:

1.“天人合一”的市场供求决定微观经济——企业商品生产的投资活动。

2.商品生产资源从市场配置企业适用的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

3.资源配置以等量货币价值获取商品使用价值,形成企业拥有可支配的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

4.要素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消费,要素资产因使用消费减少其存量价值。

5.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要素资产使用价值和人力资源劳动创造新的商品使用价值,形成衍生资产;另一方面,要紧资产价值耗费和人工薪酬,变化为衍生资产的配置成本和期间费用。

6.衍生资产配置目的是生产增值(或持有增值) 和出售盈利。衍生资产配置必有成本;衍生资产价值由市价衡量。即持有衍生资产必须按市价和成本配比双重计量。

7.衍生资产出售(让渡商品使用价值)以等量获取货币价值为最终目的;并以实现的衍生资产出售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耗费。

8.进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国家纳税和利润分配。

9.利润分配的结果对企业产权(资本) 有利增或亏减的影响。

逢十进位,单一循环终止。复循环开始

(二)八卦含意与企业资产和产权的卦象注解(见表3)

两卦一组,一阴一阳,合计为10,左右平衡。资产和产权形成了完美无缺的系统结构体系(以上注解,虽不尽准确与完整,但大意相当,联系有象征意义)。

(三)企业资产和产权“八卦成列图”的卦象解析

我们从企业资产和产权两个主题(四对核心范畴)解析“八卦成列图”。

1. 资产是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辩证统一。

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二进制”系统循环的运动过程。

要素资产的“资源配置”和“使用耗费”,两者有增有减。

衍生资产的“成本补偿”和“市价出售”,两者同增同减。

“使用耗费”和“成本补偿”,两者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资源配置”和“市价出售”,两者是进入与退出的关系。

从资产整体上,体现了配置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静态平衡关系;从系统循环上,体现了配置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传承与补偿)的动态平衡关系。

2. 产权是投资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辩证统一。

这个过程就是伴随着企业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二进制”系统循环的社会投资和融资的运动过程。

由于主体不同,所有者与企业的“投入资本”;债权人与企业的“融资借债”,两者有增有减。

由于主体不同,所有者与企业的“保本增值”;债权人与企业的“还本付息”,两者同增同减。

“投入资本”与“保本增值”,“融资借债”与“还本付息”。两者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投入资本”和“融资借债”的增加与减少。两类权益增加与减少是进入与退出的关系。

从产权整体上,体现了投资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从系统循环上,体现了投资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权利与义务)的动态平衡关系。

企业资产和产权“八卦成列图”阐述了入出、升降、增减变化的客观机理和系统循环的运动过程。趣味纵横,意味深远,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六、资产功能分类科学体现了市场供求关系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图4、6、8从不同视角或层面阐述了企业资产和产权的入出、升降、变化的客观机理和系统循环的运动过程:市场供求决定企业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的因果关系与结构体系;商品生产过程决定市场配置过程和销售过程的因果关系与结构体系。市场供求和商品生产辩证统一客观反映了价值规律客观作用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人力资源和要素资产)获取尽可能多的生产成果(衍生资产)或经济效益。其经济内涵表现在:

1.生产过程的价值增值是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分类内在的实质标准;

2.市场买卖的等价交换是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分类外在的表现形式。

3.生产过程的价值耗费源于要素资产与生产过程的价值增值归于衍生资产;

4.从商品市场买来的为要素资产与向商品市场出售的为衍生资产;

5、商品消费价值损耗和商品生产价值创造系统循环是因果关系;

6.传承与补偿是要素资产和衍生资产系统循环的双重本质特征。

7.周而复始系统循环的内在机理:在于“外生”和“内生”,生生不息。

8.周而复始系统循环的外在形式:在运动中平衡,在平衡中运动。

外生匹配成系统,内生增值二进位。生产增值“二进制”是企业资产和产权运行的至高境界。趣味纵横,意味深远,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七、结语

《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敬仰天地大自然生生不息之大德;感恩家国世代传承道德之教养;弘扬中国先贤普世哲理之智慧;讴歌人类劳动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倡导社会节约使用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10

一、调整了适用范围

旧准则规定“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 但同时提及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商誉。这样在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 到底包不包括商誉就有了疑问, 概念不清晰。而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特征, 这样就把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了, 使得我国无形资产的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同国际上的通例具有了可比性, 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二、无形资产的定义日趋合理

新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在符合下列条件时, 满足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 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 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 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 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旧准则中没有定义可辨认性, 只是笼统地认为可辨认资产以及不可辨认资产应该包括的种类。

三、确认条件便于操作

旧准则规定, 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因为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确认时应持谨慎态度, 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最稳健的估计。所以到2001年以后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在2006年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中仍然执行这一确认条件, 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又增加了可辨认性的确认标准。

新准则不再明确无形资产的具体内容, 虽然这意味着凡是符合无形资产概念和确认条件的都应是无形资产, 改变了以前范围过窄的弊端, 但由于我国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意识不到位, 以及原准则的影响等因素, 许多企业对拥有的无形资产“视而不见”, 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 实际确认时却又无法衡量其价值。所以, 最好在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确认标准的同时, 列举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别和内容, 以便于实务操作。

四、完善了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进行内部研究项目的开发, 必须投入人力和物力, 发生各种支出。而对这些支出的核算, 旧准则中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样处理必然引起开发阶段利润的下降, 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不满, 于是就减少开发经费支出, 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 但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 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 进入开发程序后, 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资本化。这就要求企业能正确划分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 才能正确确定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支出。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探索性, 已进行的研究项目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会否形成无形资产等, 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该阶段的支出不能资本化自然是合理的。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 可以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 从而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 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促使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 使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周期, 提高企业价值水平。

五、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更加详细

旧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得较为具体、详细, 即“无形资产的成本, 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并对摊销年限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在当时更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更加符合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 便于掌握和应用, 能够起到指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

新准则在摊销问题上又作了很大调整, 对取得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先要进行判断, 使用年限有限的, 应就其摊销金额在使用寿命内系统摊销, 摊销方法应反映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新准则允许企业选用不同的摊销方法, 并将方法选择的依据建立在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上。而对于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 则仍采用直线法摊销。多种摊销方法的可选性, 一方面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更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准则没有具体规定有哪些摊销方法, 所以准则中应具体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并说明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同时, 应加强无形资产摊销的控制, 以增强不同经营时期的可比性。

六、无形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更加明确

旧准则则明确指出, 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 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因为在无形资产入账以后, 可能要发生一些为确保该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的支出, 如相关的宣传活动支出。这些支出要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新准则相比之下要复杂些, 要求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 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应当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按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这样规定充分体现了客观真实性和统一性。但是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就过于复杂, 增加了报告成本, 可操作性差。可以按照该支出是否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过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和该支出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和分摊至该资产来确认资本化的范围, 这样既符合确认资产的一般条件, 也便于操作。

七、会计披露更加全面

旧准则要求披露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土地使用权, 除披露上述内容外, 还应披露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而新准则要求披露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减值损失金额;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累计摊销额;作为抵押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

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探讨 篇11

【关键词】医疗单位;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医疗单位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两部分。医疗单位进行医院资产核算与管理时一般都忽略了医院无形资产,但医院的无形资产也是医院资产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方法对促进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无形资产的意义

无形固定资产简称为无形资产,其由罗默等在新增长理论中提出:我国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中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形式存在的长期固定资产,其是企业在运转过程中或企业管理目标中特有的。无形资产是相对于有形固定资产而存在的,目前国际上没有对其进行国际化的定义,但其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不具有实际形态的、企业合法拥有的、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使用价值的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医疗单位的无形资产有医院的知识、技术、声誉、医院形象等。无形资产的区分要结合医院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医院的B超机医疗设备及B超机的运行软件。医院购买B超机时,B超机的软件是与B超机一起被医院购买的,因为B超机的运行软件无法脱离B超机而单独存在,因此在购买时买卖双方已经对B超软件进行了资产对等交换,B超软件与B超机都应该作为医院的有形固定资产。再如医院的会计核算软件,医院使用其进行医院的资产核算与资产管理,其给医院创造了经济价值,但其不具备实际形态,因此其满足无形资产的要求,于是医院的会计核算软件应该纳入医院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范畴。医院的无形资产要根据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严格比对我国无形资产的定义,从而区分其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以便于医院资产会计核算人员划分无形资产的范围,以利于医院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主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知识,知识生产力的高低已经成了企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知识生产力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有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专业人才、以管理知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以知识为依据的各种软件与机械设备等。目前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企业的有形固定资产。拥有较高的知识技术、先进的知识专利、良好的单位形象与声誉等丰富的无形资产的医疗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其他医疗单位。医院无形资产已经逐渐成为了医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医院为无形资产的基础,其是医院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的主动力。因此医院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随着无形资产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医疗单位进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就成了必然趋势。早在2006年,我国天津就举行了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齐聚国内外学者针对医疗单位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管理与发展等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国内外医疗单位适应无形资产对医疗单位影响越来越大的变化,促进医疗单位的发展,使医疗单位重视其无形资产,并了解其具有的无形资产的情况。无形资产是医疗单位不可缺少的资产,无形资产在医疗单位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究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以便于医院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对医院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医疗单位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一些医疗单位也已经开展了医院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但由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发展时间不长,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研究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以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十分重要。

(一)明确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范围

医院的无形资产主要分为六类,分别是医院医疗技术类无形资产,医院形象及声誉类无形资产,医院特许、专利、标识类无形资产,医院知识作品无形资产,医院信息资料类无形资产,医院文化、工作精神类无形资产。医院医疗技术无形资产的具体表现是医院的医疗技术及医院疾病诊断治疗康健水平,医院医疗技术类无形资产是医院的专有技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医院独有资产。医院形象声誉类无形资产是指医院的专科形象、专家名声、医疗水平及服务态度口碑、医院知名度等。医院的这类无形资产也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这些无形资产受到诋毁、扭曲、侵犯时,医院可以提起法律诉讼来保护医院的无形资产。医院的特许、专利、标识类无形资产指医院获得的荣誉、医院自主研发的医药而获得的医药商标或者由于医院的医疗技术较高而获得的特殊医疗诊断的权利等。医院知识作品无形资产有医院医疗管理人员及医院其他职员根据相应知识创作的文章、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研发的医院需要的各种软件等。医院信息资料类无形资产是医院长期运行而积累的医疗经验、医院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医院收集的市场信息、医院的图书资料及医院制定的管理制度等。医院的文化、工作精神类无形资产有医院职工积极的工作状态、医院职工良好的医疗服务态度、医院职工间的相互凝聚力等。医疗单位的这些无形资产都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明确医疗单位的各种无形资产的分类及包含的内容是医疗单位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前提。只有对医院的各种无形资产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对其进行科学的会计核算。

(二)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医院会计制度》是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指标,其中也提及了医院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式与工作原则。首先对于医院购买的无形资产要做好实际支付款项的记录,如购买一些网络软件等无形资产时要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银行贷款,并按实际价格记录。对于医院研发的专利技术或医院获得的特殊荣誉等专项权利在完成其法律程序后对于整个过程中消耗的各项费用进行记录,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单位投入的无形资产及医院无形资产转让而获得或支出的无形资产等要做好相应借记与贷记记录。贷记登记与借记登记是医院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医院在无形资产收入与支出时一定要做好无形资产的贷记与借记登记,且记录的费用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此外,不同形式的无形资产及不同方式收入与支出的借记与贷记的形式不同,在登记贷记与借记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应的贷记与借记形式的记录。

(三)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核算账户

无形资产账户是为了医院核算没有实际形态的非货币形式的无形资产而特有的,其是为了记录医院无形资产的价值,便于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医院的无形资产账户属于医院的资产类账户,无形资产账户的内容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购入实际支付的费用及缴纳的相关税费。通过贷方与借方登记引起的无形资产的增减,然后根据借方余额的数值来反映医院无形资产的多少,最后按照无形资产的账户明细进行医院无形资产的核算。除此之外还有固定资产账户与待摊支出账户。固定资产账户是核算医院长期无形资产的资金占用的情况。固定资产账户是净资产类别的账户,其也是通过医院的借方登记与贷方登记来核算固定基金账户的余额从而判断无形资产的占用金额。待摊支出账户是核算医院运行直接与间接的费用支出的,其是资产类别的账户,其构成与无形资产账户和固定资金账户一样,都是通过记录贷方与借方的金额,最后根据记录金额的明细进行审计,根据最后账户余额的数值来核算资金的。

(四)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

医院无形资产的摊销要根据合同的规定在受益期内平均分期摊销并记录个人的损益情况。受益期是指法律未进行规定而合同上进行明确规定的受益年限,医院无形资产的摊销要在受益期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期,则无形资产的摊销受益年限要在法律受益期的规定范围内。如果法律与合同都规定了受益年限,则按照受益年限较短的标准执行。若合同与法律都没有规定受益年限,则医院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受益年限的最大限度是十年,且借记登记为管理费用,贷记登记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很相似,其本质都是在受益期内对资产进行摊销,但它们在摊销时间与受益期外的价值上存在一些区别。

四、结束语

医疗单位的无形资产有很多,形式也不一样。目前医疗单位的无形资产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医院的更好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疗单位也注意到了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医疗单位正在积极加强医院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工作,以掌握医院的无形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小兰.医院无形资产的核算及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7).

[2]龙静,姚爱姹,陈娟,等.刍议加强医疗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2).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篇12

关键词:无形资产,计量,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 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无形资产难以得到法律上的切实保护, 侵权事件层出不穷, 影响十分巨大, 影响到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需要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会计信息问题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4﹞63 号) 和《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财政部令第78号) , 财政部起草了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说明, 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并于2015 年12 月1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与定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对其加深研究, 结合市场状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达到服务实践的要求,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一、无形资产界定

1.无形资产的概念

一般来说, 理论上通常将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 其中有形资产的概念界定显而易见, 而对于无形资产来说, 其主要是指企业资产中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资产, 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企业知识产权、商标权、名誉权等等, 虽然无形财产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但是其价值功能绝对不低于有形资产, 甚至在很多的情况下价值还要高于有形资产。在会计学领域来说, 无形资产是具有非实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计量的非实物的收益性资产形式。

2.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但是总体而言, 无形资产具有自己本身的特征。相较于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备的特点分析如下。

(1) 无形资产具有非实物性

相较于有形资产来说, 无形资产的最大特点便是非实物性, 即无形资产出于一种外感“看不见摸不着”的境地, 然而其却能够切实时时刻刻在为企业创造资产效益, 例如企业掌握的某一种的技术或者专利等, 通过技术或者专利的交易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2) 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 无形资产本身所代表的“无形”, 便延伸出了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 其中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 即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成本获取或价值转移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随着当前的技术进步程度, 无形资产所代表的价值体现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因此准确计算出数额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当前的无形资产, 例如知识产权的交易等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平台构建, 由此无形资产的交易存在一定的限制。

(3) 无形资产的独占性以及高效性

众所周知, 对于无形资产的保护来说都是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形式进行, 由此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或者垄断性, 其次无形资产具有高效性特点, 具有潜在的市场高效收益的特点, 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无形资源的市场价值更加的突出, 其地位也更加的明显。

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

基于无形资产其本身具备的特点,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发展, 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极大促进了知识产权下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无形资产的发展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只要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目前, 市场调研机构华通明略发布了2015 年度“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 其中腾讯以661 亿美元的估值高居榜首, 而阿里巴巴以597亿美元屈居第二, 然而在腾讯的资产结构中对于品牌价值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体现, 腾讯在对其资产进行计量时考虑的是目前的资源数额和盈利能力, 对潜在的价值没有做到科学的评估, 对其品牌的价值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计量, 这就意味在其在市场发展中对品牌等无形财产价值关注程度不够, 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作用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元化的, 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中过度强调对于固定资产的控制, 而忽视了对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性会计界定。而我国当前对于无形资产的界定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适合传统的价值波动相对较小的无形资产, 针对这一现状, 在今后应当进行改善。

此外,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确认项目范围过窄, 比如美国微软公司, 其账面价值远不及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账面价值, 但其产值和利润却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同样, 我国也有类似的高科技企业, 例如网易公司。

2.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

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征, 由此无形资产的计量具有潜在的不定性, 而当前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计量的标准来说, 无形资产的计量存在显著弊端, 没有一套科学的计量标准、计量工作的开展无法和市场发展相适应等。例如当前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的计量来说, 其虽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激励以及促进作用, 但是显然人力资源的体系作为企业的无形的组织架构, 并没有准确的可以用来计量的时点。此外,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 当前的新会计准则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 这对于当前我国正逐步构建的对于知识产权的资产交易平台, 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计量与价值衡量非常不利。

3.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不准确

无形资产的计量需要在对于传统的会计计量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可以在有针对的对无形资产的确认的基础上, 需要采取多样性的计量标准, 例如对于市场类的无形资产以及知识产权专利类的计量标准显然不能统一性的进行规划, 为此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的趋势将呈现多样化。但是我国现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不准确, 这就导致了许多无形资产的界定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目前的计量标准没有做到和市场发展的相适应, 造成实际操作的困难, 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 计量标准并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体系, 造成很多计量的工作的开展缺乏可靠的依据, 无法对现实形成强有力的指导。

4.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无形资产的纰漏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 关系到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中我国的财政核算体系中对于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将极大程度上导致背后利润操作行为, 例如当前企业大都对于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融进行核实, 而是仅仅将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作为摊余价值进行外在的体现, 但是显然外在的摊余价值并不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动态性以及系统性, 进而严重影响到社会投资对于企业的资产以及业绩等情况的真实反映。

三、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的完善措施

1.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审计力度

无形资产本身的自有属性要求对于无形资产需要加强培育与保护, 而同时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制度依旧需要针对性的完善。信息失真以及信息不透明对于企业的社会发展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 可以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自身的角度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以及审计制度需要进行全面构建。例如针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进行分层次披露的制度, 针对无形资产的关键性指标进行针对性的披露, 另外针对企业不同的无形资产构建无形资产变动表, 以宏观的数据形式进行衡量并向社会公布等。另外对于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需要针对性的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 便于对外界社会投资进行衡量与社会监督。

2.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进一步进行完善

改革传统的会计计量在存在的重视成本而轻视价值的计量方式, 对于无形资产来说, 其重视的是未来的收益, 而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重视的是历史数据, 呈现的是静态的计量模式, 可以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需要将传统的成本计量进一步过度为价值计量体系;另外采取精准计量与模糊计量相互结合的方式, 这是针对企业内部无法将无形资产有形化的计量模式, 对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人力资源、客户规模等无形资产, 可以在行业内进行了解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 采取模糊的经验模式进行计量。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 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人力资源体系以及完善的工艺流程是基于企业自身情况下的最优化, 而将其移植到其他的企业中并非一定能起到较为完美的运行效果, 由此来说, 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自身特点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协会, 由协会进行无形资产的计量, 而对于大众化的无形资产则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界定机构, 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后构建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 并结合相关的无形资产的立法以及政策法规等进行完善和布局。

3.拓宽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中, 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的界定来说, 一般将无形资产分为人力资源类、知识产权类、市场关系类以及品牌声誉类等。一方面需要针对性的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 另一方面需要对于无形资产的确定标准进行规定, 必然需要针对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相互结合。此外, 知识产权类等需要将企业的自身的科研经验进行外在的产品化改造, 例如将企业的产品制作经验进行专利申请等, 此类主要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以及设计标准等。无形资产的界定范围显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科技日新月异, 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以及更新换代, 为此, 需要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做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充分反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4.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界定和管理

众所周知, 无形资产在当前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针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化的管理, 例如构建社会性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平台, 一方面加强不同行业间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形式的创新与交流, 另外来说可以强化无形资产的交易模式等, 促进对于无形资产的界定标注的划分。另外一方面对于企业自身角度, 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化的管理, 形成针对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等优势。当前针对无形资产当前的难于管理, 需要加强对于无形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 例如当前不同行业甚至是企业的间的侵权等问题的产生, 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加强对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 不断完善立法, 使法律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从而完成法律层面上的规定。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更加的突出, 已经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促进作用。然而, 在目前的情形下, 无形资产会计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不准确以及披露等问题, 因此, 笔者主张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 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审计力度, 其次, 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进一步进行完善, 第三, 拓宽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 第四, 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界定和管理, 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湘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回眸与展望[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10, 06:4-13.

[2]付作健, 刘强.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08:194-195.

上一篇:数字电视关键技术下一篇:高温高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