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

2024-07-13

宫腔镜电切(通用9篇)

宫腔镜电切 篇1

宫腔镜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单、双极电切镜经阴道及宫颈对宫腔或宫颈管内的病变组织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术, 该术式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安全可靠、保留子宫、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运用宫腔镜技术进行宫腔内各种病变的检查、诊断及治疗, 已经越来越受到妇科医生的青睐。我院于2009年1月—12月共行宫腔镜手术672例, 其中宫腔镜下电切术64例, 现将宫腔镜下电切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患者, 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36例, 纵隔子宫电切术8例, 宫颈肿物电切术5例,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5例, 宫腔粘连电切术3例, 妊娠残留物电切术7例。患者年龄23岁~62岁, 平均年龄38.08岁, 手术时间20 min~60 min.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手术前1 d, 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到病房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历, 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并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术中的体位配合, 安慰鼓励患者, 多与患者交谈, 介绍手术的基本操作和优缺点, 解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及思想顾虑,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对患者血糖进行测定。对于血糖高的患者, 不能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膨宫液, 应用0.9%生理盐水膨宫液体。嘱患者禁食8 h, 禁饮6 h, 做好患者的药物过敏试验、常规的X线检查, 清洁消毒外阴及阴道, 不留置导尿管, 以便必要时术中行B超监视。

3 术中护理

3.1 备齐术中用物

宫腔镜摄像系统、电频转换导线、冷光源系统、冷光源导线、电刀工作站设备、自动膨宫仪、宫腔镜检查镜、电切镜、电切环、电凝环、电接线、充足的膨宫液体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 。我院有两套宫腔电切设备, 一套为单极电切镜 (以葡萄糖水为膨宫递质) , 另一套为双极电切镜 (以盐水为膨宫递质) , 糖尿病患者必须用以盐水为膨宫递质的双极电切镜。

3.2 术前半小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 配合麻醉医生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腿架高度不超过30 cm, 患者双腿分开的角度为110°~120°, 将负极板置于患者肌肉丰满处与皮肤完全接触, 防止烧伤, 一般选择在臀部或大腿外侧处。常规消毒, 配合手术医生连接各种仪器设备的管道, 调节好冷光源亮度、摄像及显示系统。

3.3 备好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勤询问患者的感觉变化, 心电监护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血压每15 min测量1次。

3.4 术中严格监控膨宫仪的压力

宫腔压力一般保持在80~1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之间。随时补充灌流液, 不能使灌流管走空, 以防止空气栓塞。严密监测膨宫液的灌注量和排出量, 进入宫腔的液体量超过1 000 m L, 巡回护士应向术者报告灌注量和排出量, 膀胱膨胀可用金属导管进行术中导尿。手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 h, 严防水中毒及空气栓塞。天冷时要把膨宫液加温至36℃左右, 以防大量凉液体进入人体致患者寒战, 体温下降, 术中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

4 术中并发症护理

4.1 静脉空气栓塞

为了防止静脉空气栓塞取膀胱截石位手术, 避免头低臀高位。若术者操作需要, 应将整个手术床面抬高或者降低术者的椅子高度。术中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意识淡漠、口吐白沫、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前区听诊有水泡音, 表明可能发生了静脉空气栓塞, 应立即请手术医生暂停操作, 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抢救。

4.2 水中毒

保持宫腔压力在80~110 mm Hg, 水中毒是因为膨宫液量过大, 水超量吸收所致。当手术时间过长, 大量使用膨宫液时, 巡回护士应向术者报告灌注量和排出量。术中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病情, 若出现嗜睡、头痛、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等症状, 疑为水中毒, 应遵医嘱静脉滴注利尿剂或小量高渗盐水, 并限制液体入量。

4.3 子宫穿孔

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 电切电极为伸缩弧形电极。遇到子宫极度前屈、后屈者, 在视野局限非直视的条件下, 若操作不熟练、用力过猛, 偶可致子宫穿孔。患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多汗、血压下降、腹胀等。此时应降低膨宫液压力, 遵医嘱迅速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 地塞米松100 mg.

4.4 防止电烧伤

认真核对膨宫液, 避免将其他电解质倒入膨宫液体瓶, 术中经常检验负极板, 观察有无松脱。

5 术后护理

5.1手术结束后, 常规留置导尿管, 为患者回复平卧位, 盖好被子。将切除的组织标本浸没于10%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关闭各仪器开关, 收好各仪器连接线, 注意保护摄像头, 防止摔破。

5.2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注意患者尿量及尿液颜色, 尤其是术后1 h尿量。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休息6 h, 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 次日无不适症状可改普食。遵医嘱给予抗炎、止血、缩宫、解痉、止痛等处理, 防止感染和出血的发生。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质, 如阴道出血量较多, 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宫缩药物止血。

5.3术后访视患者, 由于术中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体位, 影响下肢血运循环, 因此应鼓励并协助患者麻醉消退后早期下床活动,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同时便于宫腔积液或残留物排出。

5.4告知患者一般术后2周内有少量阴道出血, 以后转为流黄水2周~4周为正常现象;禁房事4周~8周, 禁止盆浴4周, 1个月后复查。

6 小结

术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 介绍手术方法, 手术体位, 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 解除她们的心理压力, 使其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如果手术时间长, 膨宫液用量较大时, 要注意输入量和排出量的记录。术中巡回护士要特别注意泵入的膨宫液不能间断, 避免空气进入宫腔发生空气栓塞。

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安全有效等特点,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相信它会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宫腔镜电切 篇2

宫腔镜的诊断与手术,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诊治各种宫腔内疾患。其中有关异常子宫出血是宫腔镜检查最主要的指征,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是目前治疗DUB的首选外科方法。本文研究观察了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血的患者的卵巢功能在术后的变化情况,希望能够揭示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患者卵巢功能的变化规律,以指导患者术后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所选入病例为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血患者66例。上述患者年龄在37-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5年,平均4.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婦产科学第六版教材[1],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

所有功血患者,均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并且均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并排除了近三个月内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治疗措施;及其肝肾功能变化、精神障碍,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卵巢包块、急慢性盆腔炎、恶性疾患、既往子宫及附件手术史,近期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者、不愿意或无条件随访者。

1.2方法:上述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TCRE组33例及子宫次全切除组33例。另同期选择30例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作正常对照。其中TCRE组失访2例,子宫次全切除组失访3例。两组性别等一般情况无差异性,但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手术,术前均未行药物子宫内膜预处理。TCRE组术前晚宫颈置入海藻扩张棒以软化扩张宫颈,手术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灌流液用5%葡萄糖溶液(糖尿病者用5%甘露醇溶液),在B超监视下行TCRE,环状电极切除子宫内膜,术中宫角环状电极难于切到的部位,加用滚球电极电凝。电切功率80w,电凝功率60w,切除组织深度至子宫内膜基底层下2.0~4.0mm的肌肉组织。子宫次全切除组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手术,保留双侧附件。

1.3检测指标与方法

1.3.1性激素测定采用RIA测定法,药盒为BECKMANCOULPR公司生产。测量六项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睾酮(T)。

1.3.2显微镜下观察患者阴道脱落细胞,计算MI值,即阴道上皮3层细胞百分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计算300个鳞状上皮细胞,求得各层细胞的百分率。一般有雌激素影响的涂片,基本上无底层细胞,卵巢功能低落时则出现低层细胞[2]。

上述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两天内、术后六个月、术后十二个月、术后十八个月分次检测。检测时间为卵泡期,若术后患者月经来潮,则于同期检查,若术后闭经者则以基础体温图或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卵巢加以确定。性激素检查所有血样均于患者空腹状态下,上午10时以前采取。

1.4统计学方法:上述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统计。

2结果

术前三个组相比,六项性激素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前三组性激素水平无差异。术后六个月、十二个月、十八个月时,三组相比较,子宫切除组出现FSH值、LH值升高、E2值下降的趋势,与其余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子宫切除组术后表现为卵巢功能下降,子宫次全切除组卵巢功能下降的幅度及速度快于TCRE组。术后六个月、十二个月时,TCRE组也出现了FSH值、LH值升高、E2值下降,卵巢功能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与正常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TCRE组及正常组两组性激素水平无差异。十八个月时,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CRE组的卵巢功能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TCRE组在术后六个月,术后十二个月的阴道脱落细胞雌激素影响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十八个月时阴道脱落细胞雌激素影响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卵巢功能低落,而子宫次全切除组术后六个月、十二个月、十八个月阴道脱落细胞雌激素影响水平下降,显示卵巢功能下降,与正常组及TCR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女的年龄和基础FSH水平是预测卵巢储备的重要指标,但卵巢年龄与实际年龄并不总是一致的,本文的研究中,术后六个月子宫切除组出现FSH、LH值上升、E2值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及TCRE组相比显著性差异,说明术后六个月时,子宫切除组的卵巢功能已经出现下降,而术后十二个月、十八个月卵巢功能进一步呈下降趋势,与正常组及TCR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TCRE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不大,在保护绝经前妇女卵巢功能方面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在妇科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明等,宫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98-601

宫腔镜下宫颈电切200例报告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门诊住院共收治200例 (其中住院20例, 门诊180例) 宫颈疾病患者, 年龄26~48岁。宫颈靡烂、肥大、息肉180例, 不典型增生10例, 宫腔肌瘤10例。

1.2 手术方法

选择月经干净后3~7 d, 可以放宽到10 d, 术前均在医院外阴道上药3~5 d, 确定疾病类别程度, 必要时如宫颈肌瘤, 不典型增生均行宫腔及宫腔管镜下检查, 进一步确定病变范围、程度。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建立静脉通路, 充分消毒宫颈, 局部3点、9点用7号针头穿刺深约2.5 cm回抽无血注射2%利多卡因5 ml, 干棉球压迫止血5 min (硬外麻者, 麻妥后取膀胱截石位) 。如果切除深度>2 cm时, 可以扩张宫颈, 使电切镜能直视宫颈内口, 调整宫腔镜的膀胱压力100~150 mm Hg, 流速为0.3~0.7 L/min, 一般使用混切I, 功率为30 W, 膀胱介质5%葡萄糖注射液或5%甘露醇注射液, 切除范围[1]:上至宫颈管内最远端病变<2.5 cm, 终止于宫颈外口正常组织缘外2 mm, 做锥形切除, 右手把握电切环开关, 左手稳定做支架, 避免损伤阴道壁或切除过深或一处停留过久, 要缓慢使电切环移动, 有出血时, 可以用电切环点击电凝止血, 出血点较大时, 可以用止血压计球压迫滚动止血, 一般不是明显出血等切除结束后再更换止血球止血,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 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 术毕, 切除组织全部送检, 术后口服消炎药3~5 d, 空虚的锥形创面, 可添塞碘伏纱布止血, 24 h取出, 观察创面有无出血, 无出血者, 4周复查, 有出血者可再行填塞, 隔日取出, 直到无出血, 也有个别病例, 用100%的高锰酸钾涂抹创面, 可以止血, 也有2次电凝止血, 均在1周内血止。一般阴道排液时间与手术创面大小有关, 7~20 d, 一般多在10 d左右, 术后月经无明显改变。

1.3 疗效判断标准[2]

①治愈:妇科检查, 宫颈创面愈合外观光滑, 无病变, 恢复正常形态, 阴道镜下宫颈涂碘着色均匀;②有效;宫颈靡烂面及肥大好转I度以上, 明显改善, 肌瘤切除>2/3以上;③无效:与术前无变化。

2 结果

治愈198例, 治愈率99%, 有效2例, 有效率100%。在术后4、6、8周复查, 一般在4~6周, 宫颈光滑病变消失, 恢复正常形态, 无靡烂增生肥大, 阴道镜下宫颈涂碘着色均匀, 少数在8周后恢复, 只有2例, 因宫颈肌瘤过大、过深不能一次完全切除, 但宫颈已基本恢复正常形态, 宫腔镜检查颈管光滑, 无明显凸起, 治疗有效, 无无效病例。

3 讨论

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是一种在直视下, 根据宫颈病范围形态、增生程度, 决定切除的范围及深度, 并且宫腔镜可以将组织及病变放大, 再者切除宫颈病变既不受电切环的限制, 依病变范围最大程度的切除病变组织, 同时进行止血, 治疗疾病, 解决了多年来其他理疗, 药物不能彻底解决的难题, 彻底治愈了宫颈肥大、宫颈肌瘤、宫颈不典型增生等疾病, 它有手术时间短 (最短的数分钟) 、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 更重要的是治愈率极高, 几乎是100%[3], 复发率极低, 大部分患者可以门诊治疗, 方便了患者, 最大程度保全了人体的完整性, 更人性化的服务于患者, 为宫腔镜手术开拓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妇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302.

[2]关铮.微创妇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37.

宫腔镜电切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5例,其中68例接受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年龄26~49岁,平均36.4岁,均为单发肌瘤,合并贫血32例,有4例未生育要求妊娠。

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按肌层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将黏膜下肌瘤分为3种类型。①0型:为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②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③Ⅱ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本组资料中0型7例,Ⅰ型32例,Ⅱ型19例。

手术适应证:①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②子宫≤孕10周大小,宫腔长度<12cm;③Ⅱ型黏膜下肌瘤直径<5.0cm;④子宫无癌变。

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及手术器械: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周期前半期,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手术前夜宫颈插扩张棒,术晨肥皂水灌肠1次。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αTF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以5%葡萄糖液连续灌流膨宫,膨宫压力100~120mmHg,电切功率80~110W,电凝功率50~60W。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②手术操作:连硬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膀胱灌注生理盐水,B超监护,扩张宫颈至9-10号扩张器,置入9mm宫腔电切镜,根据肌瘤大小、肌瘤附着部位的情况,采用切断蒂部或逐层将肌瘤切割成片,然后退出宫腔镜,用小号卵圆钳夹持、捻转、牵拉肌瘤组织,术终检视宫腔无残存肌瘤,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经宫腔镜全部切除肌瘤,术后月经恢复正常;②有效: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术后月经血量明显减少,症状缓解;③无效:月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剩余肌瘤突出需行第2次宫腔镜电切术。

术后随访: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月经情况及贫血纠正情况,第6、12、24个月复查彩超了解肌瘤有无复发及剩余肌瘤有无生长。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果

手术情况:本组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80分钟,平均34.5±12.5分钟,术中出血10~60ml,平均29.67±6.42ml。所有0型、Ⅰ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黏膜下肌瘤19例,其中3例未1次切净。住院时间1~5天,平均4.1±1.2天。无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损伤,无低钠血症,有5例术后有一过性体温升高,24小时后恢复正常,有2例术后出血量多,给予宫腔内置入Foly氏尿管水囊压迫止血,压迫时间平均12小时,收到良好止血效果。

术后随访: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达100%,在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中有3例未1次切净,其中2例术后月经量无改善,于术后3个月“补切除”,1例手术后月经血量明显减少。有2例要求妊娠者妊娠,均足月分娩,无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并发症。

讨论

黏膜下肌瘤传统的手術方法是全子宫切除或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可形成黏连、瘢痕。宫腔镜手术具有脏器干扰小、疼痛轻、无切口、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对希望保留子宫、保留或改善生育力的妇女,与传统手术相比,近期满意率几乎100%,Munoz等随诊7年,满意率达88.50%[2],因此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2 Munoz JL,Jimenez Js,Hernandez C.Hysteroscopiec myomectomg;our experience and review[J].JSLS,2003,1:39-48.

3 谢林志.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3438-3439.

宫腔镜电切 篇5

关键词:子宫纵隔,手术,腹腔镜,宫腔镜

纵隔子宫的形成是由于胚胎发育时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 在宫腔内形成纵隔, 可分为完全及不完全性纵隔两类[1], 临床上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常用诊断方法有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检查,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采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纵隔子宫患者, 其中26例为不完全纵隔, 2例为完全纵隔。年龄23岁~35岁, 平均年龄27.5岁。18例有自然流产史, 其中习惯性流产8例, 早产6例, 其中2例胎位不正, 原发不孕2例, 其余2例为体检发现。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均采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 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 d~7 d内, 术前常规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阴道分泌物等检查。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 在脐部做1 cm穿刺口, 置入腹腔镜,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 根据需要在下腹部选择1~2个穿刺口, 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后开始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探查宫腔深度, 扩张宫颈口至10.5号, 置入电切镜, 用5%葡萄糖液为膨宫递质, 膨宫压力为100~130 mm Hg。子宫纵隔较薄者, 可用针状电极沿纵隔的纵轴从宫颈缓慢向宫底方向推进;纵隔较厚者, 可用单极环状电极从两侧对称切割。对于完全性子宫纵隔患者来说, 应当以距离宫颈口3 cm相当于宫颈内口处作为切除纵隔的最低点[2]。术中用腹腔镜进行监护, 当宫腔镜切割纵隔至宫底时, 关闭腹腔镜电源, 腹腔镜下观察宫腔镜光源透光度评估子宫壁厚度, 切割纵隔完毕后, 将宫腔镜退至宫颈内口处, 观察宫腔形态及双侧宫角形态。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行息肉电切术, 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完成宫腔内操作后, 如腹腔镜下发现合并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输卵管积液、盆腔粘连等盆腔病变, 可在腹腔镜下进行相应手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48 h。

2结果

28例患者均一次性切开纵隔, 手术时间15 min~25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35±5) m L, 术中术后无子宫穿孔、空气栓塞、稀释性低钠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 3个月后宫腔镜复查, 取出宫内节育器, 18例宫腔形态恢复正常, 宫底宫角形态正常, 4例宫底稍内突, 未予处理, 1例宫腔轻度粘连, 因粘连疏松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钝性分离, 5例失访。

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行息肉电切术, 术后病检结果符合宫腔镜诊断;2例合并卵巢囊肿者,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 术后病检均为浆液性囊腺瘤;1例合并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 术后病检为平滑肌瘤。

术后有12例患者再次怀孕, 6例目前孕周15周~30周, 无明显先兆流产及早产迹象;6例已足月分娩, 其中4例为剖宫产分娩, 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合并症及社会因素, 与子宫纵隔手术无直接因果关系。其余16例因各种原因未孕或失访。

3讨论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有诸多优点: (1) 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治疗费用低。 (2) 纵隔子宫导致不孕的原因可能是纵隔内膜成熟不良, 单纯切除纵隔后不仅去除了一个不适宜种植的部位, 而且可能通过促进子宫基底部相连组织血管再生改善内膜功能, 从而改变不孕结局[3]。 (3) 有症状的纵隔子宫经宫腔镜治疗后, 生殖结局优于开腹矫形手术, 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和切开子宫肌壁, 消除了盆腔粘连和继发不孕的潜在风险, 减少了疼痛和不适感[4]。 (4) 术后子宫肌壁没有瘢痕, 宫腔上皮化生过程仅需4周~5周, 最大限度减少了妊娠子宫破裂的危险性[3], 不用行强制的剖宫产。 (5) 腹腔镜可监视宫内操作, 是防止并发症必不可少的措施, 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如出现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可在腹腔镜下行及时修补处理, 对于宫腔内或腹腔内有病变的患者也可以同时进行手术, 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综上所述,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36.

[2]陈艳.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J].医学信息, 2014, 27 (7) :455-456.

[3]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45.

宫腔镜电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 年龄26~55岁, 其中已生育60例, 未育5例, 有≥2次流产史。术前均常规行B型超声、宫腔镜检查, 部分患者行诊刮及病理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8例, 黏膜下肌瘤27例, 子宫内膜息肉13例, 子宫纵膈7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用5%甘露醇作膨宫液, 用量为3000~10000ml, 膨宫压力为120~150mm Hg。宫颈钳夹持宫颈, 自宫颈管插入宫腔镜, 窥视宫颈、宫腔全貌。子宫内膜切除自一侧宫角开始, 经宫底达对侧宫角, 然后处理前壁、两侧壁及后壁, 终止于宫颈内口上方0.5cm;子宫纵膈用环状电极自纵膈下极向基底部左右对称切开至宫底与前后壁等厚时终止;子宫内膜息肉及小的黏膜下肌瘤采用切割圈逐刀将肌瘤切碎后取出, 术中充分电凝止血, 出血多者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 以减少出血。

2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宫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妇科微创手术,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但患者对其缺乏了解, 对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沟通。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 向患者简要介绍宫腔镜手术特点、手术过程及手术的优点、安全性。对于宫腔黏连及纵膈子宫患者, 由于影响生育能力, 心理压力较大, 迫切要求手术治疗,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 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使其消除顾虑, 树立信心, 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1.2 患者准备:

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5d内为宜, 术前完善各项体格检查, 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晚行宫颈插管, 以扩张宫颈, 术日晨禁饮、禁食4~8h, 做好阴道和肠道准备。

2.1.3 器械物品准备:

宫腔镜监视系统1套、高频电刀、膨宫装置、宫腔镜手术器械、内镜的冷光源和光缆、宫腔镜手术包等, 宫腔镜器械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宫腔镜手术包用压力蒸气灭菌。术前接通电源, 调试机器, 检查整机是否正常运转, 同时备好5%的甘露醇注射液3000~6000ml作为膨宫介质。

2.2 手术配合

2.2.1 协助麻醉:

本组65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前先建立1条静脉通路, 协助患者摆放弯腰抱膝左侧卧位, 麻醉医师进行椎管内穿刺给药, 实施下半身区域麻醉。

2.2.2 摆放手术体位:

取膀胱截石位, 头高臀低25°, 腿架高度以患者身高为准, 屈髋、屈膝90°~100°, 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 (45°) [2], 并套上棉袜套, 托腿架支撑双小腿, 在受压部位处垫上啫喱软垫, 并用绷带将双腿轻轻固定于腿架上, 将一次性负极板贴在腿股上, 并与皮肤完全接触, 防止灼伤。非补液侧肢体用自身床单固定于身体一侧, 补液侧肢体用托手架托起外展, 但外展角度不超过90°。

2.2.3 术中配合:

(1) 常规会阴部消毒铺巾, 正确连接各种仪器导线及操作部件, 接通电源, 使之处于工作状态。接好导光束、摄像头、电刀线, 调节显示器对比度和清晰度。调解冷光源亮度, 保持亮度适宜。 (2) 术者放入窥阴器, 用扩宫棒由小到大逐渐扩张宫颈至能容纳宫腔镜外鞘 (一般扩至10~11号) 。 (3) 将5%甘露醇注射液挂于输液架上, 连接好膨宫管道、输出水管, 开启膨宫装置, 设定宫腔压力和水流速度, 一般入水压设定为100~150mm Hg, 流速为200~400ml/min, 宫腔内压力设定在10.7~16.0kPa。整个手术过程需连续灌注, 使宫腔内的液体量保持动态平衡。 (4) 在视屏监视下, 术者先观察宫腔内病变, 再进行电切治疗。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电刀强度, 电刀输出功率为60~100W, 电凝为40~60W。保留好手术标本, 以供病理检查。

2.2.4 患者处理:

手术结束后检查患者皮肤完好情况, 并协助穿好衣服, 协同麻醉师将患者护送出手术室, 做好出室的交班工作。

2.2.5 做好仪器及设备的清洗与保养:

手术结束后, 拆开宫腔镜及操作部件, 用清水清洗, 再用多酶液浸泡5~10min, 腔内用长毛刷刷洗, 表面用多酶液反复擦拭, 关节部位用牙刷刷洗, 最后用流动水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 软布擦干表面, 高压气枪吹干管腔内及各关节, 包装,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各种导线、光导纤维要盘好, 不能折曲成角, 以免损坏导光束。高频电刀、冷光源、视频转换器、监视器按程序关闭, 清洗后归位放好。

3结果

本组6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为15~58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 (30±10) min, 术中出血量为30~80ml, 平均出血量为 (50±10) ml, 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4体会

4.1 术中心理支持

手术前1d虽然与患者进行了心理沟通, 患者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准备, 但进入手术室后仍会有一定的恐惧感, 表现为紧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焦虑等矛盾心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巡回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亲切的交谈, 使其放松, 转移其注意力, 减轻其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 使其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

4.2 注意保暖

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4~26℃, 给患者盖上小棉被, 灌洗液加温至28℃左右, 防止因环境温度低及一般室内温度下灌洗液大量冲洗导致中心体温降低而引起寒战、组织耗氧增加及相应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造成心脏应激加重其负担, 并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4.3 掌握器械、设备的正确使用

术前必须保证器械、设备、用物准备齐全, 并确保性能良好, 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要掌握术中各种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4 合理摆放手术体位, 预防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膀胱截石位是宫腔镜电切术的必用手术体位, 也是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手术体位。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由于部分知觉丧失, 肌肉松弛无力, 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 已基本失去了正常的调节能力, 因此改变体位引起的各种生理变化亦趋明显[3]。故按规范合理摆放截石位, 避免皮肤、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尤为重要, 通过正确体位摆放, 可避免膀胱截石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减轻患者的痛苦。

4.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防治并发症

宫腔镜电切术虽是小手术, 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要认真做好术中监护,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 (1) 静脉空气栓塞:其原因为术中电切子宫内膜造成子宫肌壁深层大静脉窦的开放并与外界相通, 外界的空气可被吸入静脉循环。主要表现为烦躁、呼吸急促、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前区听诊有水泡音[4]。 (2) 水中毒:是宫腔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 故预防水中毒的发生尤显重要[5], 其发生原因是大量膨宫介质短时间内被吸收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并由此诱发心、肺、脑功能失常。因此, 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采取低压灌注, 进入体循环量不应超过1000ml, 手术时间尽量控制在1h之内, 护士要将灌注水量和排出水量报告医师。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3) 心脑综合征:又称人流综合征。因扩张宫颈、膨胀宫腔, 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6]。因此, 在扩宫、膨宫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及麻醉师, 当患者心率减至60次/min应暂停手术, 立即予以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 (4) 子宫穿孔:子宫穿孔是宫腔镜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0.5~5.0%[7]。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 遇到子宫极度前屈、后屈位的患者, 在视野局限非直视的条件下, 若操作不熟练, 用力过猛偶可致子宫穿孔。患者表现有烦躁不安、多汗、血压下降等, 此时应降低膨宫液压力, 遵医嘱迅速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地塞米松10mg。 (5) 防止电烧伤[8]:避免电切时液体导电, 术前严格认真核对膨宫液体, 避免将电解质溶液用作膨宫液, 患者身体各部位不能接触金属物品, 负极板需一次性使用, 术中应经常检查负极片粘贴状态, 观察是否有松脱。手术结束后认真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郑玉银.宫腔镜电切术80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杂志, 2010, 19 (6) :87.

[2]丁宁, 陆云, 袁建红.循证护理在预防膀胱截石位并发症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2) :238-239.

[3]李美清, 马育璇, 邓月梅, 等.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 (6) :18-19.

[4]李艳, 白文佩.宫腔镜诊治中的并发症静脉空气栓塞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 (5) :389-390.

[5]谭静涛, 龚凤球, 杜合英.宫腔镜发生水中毒2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6) :310-311.

[6]张彩霞, 张艳.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因素及预防[J].黑龙江医药, 2009, 22 (4) :562-563.

[7]耶秀霞.妇科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护理配合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z2) :361.

宫腔镜电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行宫腔镜电切术80例, 其中75例已生育, 5例没育, 有≥2次流产史。年龄最小26岁, 最大53岁。术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 B超检查, 部分患者行诊刮及病理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2例, 粘膜下肌瘤15例, 子宫内膜息肉9例, 胎盘残留4例。

1.2 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B超监护, 用5%葡萄糖液作膨宫液, 用量3000~10000m L, 膨宫压力120~150mm Hg。采用静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宫颈钳夹持宫颈, 自宫颈管插入宫腔镜, 窥视宫颈、宫腔全貌[1]。子宫内膜切除自一侧宫角开始, 经宫底达对侧宫角, 然后处理前壁、两侧壁及后壁, 终止于宫颈内口上方0.5cm;子宫内膜息肉及小的粘膜下肌瘤采用切割圈逐刀将肌瘤切除碎片取出, 术中充分电凝止血, 出血多者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 以减少出血。

1.3 结果

患者术后少量阴道出血2~7d, 阴道排液2~4周;术中出血10~100m L, 所有患者均未输血, 患者住院时间≤5d, 术后体温≤37.5。预后良好, 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护理人员的准备

妇科专业护士应具备完整的宫腔镜电切术的理论知识, 麻醉方法及护理过程, 尤其注重术前准备技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制定护理计划, 对症施护及时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术后恢复期。

2.1.2 患者的准备

(1) 手术前配合医生行妇科检查、白带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等检查。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术前应排除阴道盆腔急性或亚急性炎性反应, 避开月经期, 以月经干净后1周内为宜。因为此时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早期, 薄且不易出血, 粘液分泌少, 宫腔病变易暴露。另外有心、肝、肾衰竭急性期;宫颈瘢痕不能充分扩张;宫颈裂伤或松弛;近期有宫腔手术或子宫穿孔病史者也不易行此手术。 (2) 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宫腔镜电切术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向患者讲述手术医生选用此术式的可靠性, 讲解手术步骤以及意外情况的预防及对策, 确保患者情绪稳定, 能使其进行积极合作, 顺利渡过手术期。

2.2 术中治疗及护理

护士应熟练掌握好仪器的各项指标及操作, 并做好术中并发症的监护和预防。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 (1) 水中毒;水中毒是膨宫液量过大, 水超量吸收所致。当手术时间长, 大量使用膨宫液时, 护士应向术者报告灌注量和排出量。术中应注意观察病情, 疑有水中毒时遵医嘱静脉滴注利尿剂或小量高渗盐水, 并限制液体入量。 (2) 子宫穿孔;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 遇到子宫极度前屈、后屈位的患者, 在视野局限非直视的条件下, 若操作不熟练, 用力过猛偶可致子宫穿孔。患者表现烦躁不安、多汗。血压下降等此时应降低膨宫液压力遵医嘱迅速静滴缩宫素20单位、地塞米松10mg。 (3) 防止电烧伤;认真核对膨宫液体避免将电解质溶液入膨宫液体瓶, 术中应经常检查负极片, 观察是否有松脱。手术结束前密切观察手术有无出血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2.3 术后常规护理

(1) 卧位与饮食:麻醉未完全清醒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禁食水。术后6h取半卧位, 无恶心、呕吐者给与普食、少量多餐。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回病房后每30~6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至正常。以早期发现有无内出血、休克。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3d预防感染, 避免术后宫腔粘连。术中采用B超监测, 防止发生子宫穿孔。②注意手术后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腹痛等, 严密观察手术部位出血情况。③做好术后随访。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 阴道出血等情况, 保持外阴清洁。术后2周禁性生活及盆浴。

3 结语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 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3], 避免了切除子宫、影响卵巢功能等近远期并发症, 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平衡, 是一项值得妇产科临床推广的微创技术。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7.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3.

宫腔镜电切 篇8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病例, 平均年龄41岁, 68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66例, 无月经改变2例, 合并不孕3例, 合并粘膜下肌瘤2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查体, 妇科检查, B超检查, 白带检查, 有阴道炎症先予以治疗;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变。患者均于术前30~60min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或术前6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 以软化宫颈, 利于宫颈扩张。术前禁饮食8h。

1.2.2 手术过程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膨宫液为0.9%氯化钠液, 膨宫压力为100~150mm Hg, 电切功率80~100W电凝功率60~80W, 手术方法严格按照宫腔镜操作规范, 先以检查镜确定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和范围, 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子宫内膜表面突出的赘物, 外表呈现细长的圆锥形或卵圆形, 光滑, 表面有血管, 大小不一, 可多发或单发[2]。扩宫后直视下采用双极电切割镜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息肉较小, 部位较高的, 特别是位于输卵管开口附近者, 可在宫腔镜直视下以微型活检钳取出, 对于无生育要求, 合并少产、晚绝经、服用他莫昔芬, 病理检查提示内膜异常增生者术前做好沟通, 行息肉+内膜切除术。术后宫腔压迫气囊导尿管, 以压迫止血并引流宫腔内积液。

1.3 结果

1.3.1 治疗经过

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 (30±8) min, 术中出血约20~40m L。术后抗生素治疗3d, 多发息肉同时行内膜电切者, 加用缩宫素以减少术后出血。术后患者无明显腹痛, 阴道出血10~20m L, 宫腔内放置导尿管并引流者, 引流出血性液5~15m L, 24h后去除引流管, 血性分泌物持续3~5d干净, 术后无发热。术后3~5d出院。

1.3.2 病理

病理结果回报6 4例子宫内膜息肉, 其中1 0例合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1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例合并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合并子宫内膜炎。

1.3.3 随访

1个月门诊复查, 以了解术后月经改变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B超, 可疑宫腔占位复查宫腔镜者4例, 复发1例, 再次手术;部分宫腔粘连2例, 予以分离, 术后予人工周期治疗, 月经恢复正常, 随访1年。

2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由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组成, 高岛英世将其分为4种类型: (1) 增生型; (2) 功能型; (3) 萎缩型; (4) 腺瘤型, 其中腺瘤型息肉已被证实有恶变的可能, 年轻妇女恶变率0.5%~1%, 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恶变率为10%~15%, 且以大型息肉为多见[3]。

子宫内膜息肉病因不明, 可能与慢性炎症、雌激素及细胞遗传学有关。其出血原因与息肉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同步, 息肉组织不易脱落有关。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原则是摘除息肉, 消除症状, 减少复发, 既往多采用刮宫术, 由于刮宫难以刮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 且不易刮及宫底及宫角部, 不能确保将息肉完整的切除, 复发率高, 导致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而行子宫切除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采用宫腔镜环形电极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其蒂部附着处2~3mm的肌肉组织, 对蒂根周边粗糙不整的内膜进行修整, 可以在直视下彻底切除息肉而不损伤内膜, 是目前唯一能够看清息肉蒂部自其根部切除的方法, 宫腔镜技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术中注意与粘膜下子宫肌瘤鉴别:肌瘤往往呈球形或半球形向子宫腔突出, 表面有血管分布且清晰可见, 比息肉表面的纤维血管网粗大而明显, 但其分布走向规则[4];还需与膨宫时形成的内膜皱褶和内膜息肉状突起相鉴别。内膜皱褶多见于宫颈松弛导致膨宫不良时, 而内膜息肉状突起主要见于子宫内膜增生、月经中期分泌期子宫内膜或服用大量孕激素的治疗期。宫腔镜下随着膨宫压力增加, 待膨宫完全时, 息肉样突起及子宫内膜皱褶可变平或消失, 而息肉则无改变。

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行息肉切除术, 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由于子宫内膜息肉易于再生和复发, 且有恶变可能, 对于无生育要求, 年龄>45岁, 病理检查提示内膜异常增生等高危因素者建议行息肉+内膜切除术。术后随访和复查十分重要, 如有复发和恶变, 及时进一步手术治疗。

与传统治疗相比较,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具有: (1) 创伤小; (2) 保留生育能力; (3) 定位准确; (4) 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5) 出血少, 术后感染发生率低; (6) 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尤其是能切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 明显降低复发率。其优越性是其他治疗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慧明, 徐琳.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进展[J].云南医药, 2011, 32 (1) :116~119.

[2]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58~560.

[3]杨菁, 徐望明, 龙文.宫腔镜诊断与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1.

宫腔镜电切 篇9

关键词:宫腔镜下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刮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是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容易导致不孕不育以及子宫出血的发生,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或月经量增多[1,2]。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起来难度较大,因为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是通过在医院进行宫腔镜下检查才发现的。直径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有时可能会自行消失,且该类子宫内膜息肉的直径通常不会超过0.7 cm,手术治疗直径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探索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疗法近年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3,4]。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年龄29~48岁,平均(36.8±3.1)岁,采用刮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年龄28~49岁,平均(37.6±2.8)岁,采用电切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下进行。

1.2 方法

通过宫腔镜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检查,有明显临床症状者,B超发现宫腔内有赘生物,或者宫腔内赘生物无法完全排除恶性可能性的患者,均建议手术治疗,手术前通过宫腔镜对患者的息肉数量、位置以及大小等进行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刮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切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3 h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目的是软化宫颈,通过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置入手术镜,将功率控制在60 W左右,借助宫腔镜的帮助将子宫内膜息肉通过环状电刀完全切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病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妊娠情况。子宫腔B超检测提示腔内有异常回声者行二次宫腔镜检查,宫腔内膜存在息肉者则视为复发病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术后没有复发;(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术后没有复发;(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有恶化加重的现象,术后复发。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本次治疗有效率高达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之间的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复发2例(5.0%);对照组术后复发8例(20.0%),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妊娠率之间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成功妊娠的有34例,妊娠成功率为85.0%;对照组术后成功妊娠的有33例,妊娠成功率为82.5%,两组术后妊娠成功率相近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疾病,通常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出现了过度增生而导致的,在子宫腔内会形成多个或者单个光滑的肿物,有可能会引起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不孕不育。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内分泌的紊乱有关系。雌激素是女性月经产生的重要递质物,但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加之长期的妇科炎症刺激,女性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机率将大大提高,炎症刺激息肉增生致使息肉越长越大,因此及时治疗就成为帮助患者恢复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常规的治疗方法由于效果平平,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临床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旨在通过更加良好的方法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宫内膜增生过盛是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各个年龄段女性均可能患病[5]。于子宫腔内突出、息肉表面光滑、肉样硬度相异、息肉蒂部长度不一的局限性内膜肿物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且肉蒂长最长可突出于宫颈口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由于存在排卵障碍,高雌血症致内膜持续增生,内膜转化缺乏孕激素,因此极易并发多囊卵巢和子宫内膜异位[6]。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时的依据为B超回声,如果发现可能是息肉,只能通过宫腔镜观察,并且切取组织行病理活检才能彻底确诊。有些息肉可能会随月经过程剥脱,此时就不需要再做宫腔镜检查,如果没有月经量过大经期过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息肉很小的话,可以考虑在几次月经之后再行复查。由炎症因素所致的内膜息肉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育龄期女性在息肉影响下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或者受孕困难,若内膜有异常回声,临床诊治中多会建议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以进一步确诊,通过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有息肉的患者可能会较难怀孕,如果患者怀孕就暂时不能做宫腔镜检查,也不能完全确定是否为良性息肉[7]。女性宫腔被子宫内膜息肉所充塞,致使精子和孕卵难以存留与着床,胎盘植入与胚胎发育受阻。合并感染使宫腔环境改变,降低精子与孕卵成活率,其次输卵管或卵巢炎还有可能诱发梗阻性或无排卵性不孕,对受精卵着床与发育起到干扰作用。如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更会改变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8]。

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0%、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刮宫治疗虽然可以刮出典型息肉,但是体积过小的息肉有可能被漏掉,而且由于息肉本身缺乏结构上的特异性,刮宫治疗导致组织刮碎后,不利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判断。

宫腔镜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术中使用环形切刀于根部切除息肉,与此同时修复子宫息肉周围子宫内膜,可有效控制术后复发率。在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手术适应证,排除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禁忌者。术中科学合理控制操作力度,以防止损伤患者子宫,术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术中反应进行密切监测,从细节操作与风险管理方面提高手术治疗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与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治疗效果。结合患者年龄采取宫腔手术治疗,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子宫,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而言意义重大。术后息肉不容易复发,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36(27):6030-6032.

[2]吴志霞.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33-34.

[3]王丽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7):41-43.

[4]李翠梅,江震钦.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8(30):1289-1291.

[5]李春芳,薛燕,毕雪玲,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50例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3):2554-2556.

[6]李梅,邓春霞,高立亚.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05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8):1355-1357.

[7]杨国贤.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51-52.

上一篇:词汇深度和广度下一篇:无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