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感染

2024-08-12

宫腔感染(通用3篇)

宫腔感染 篇1

目前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剖宫产术的腹部切口感染是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不一,国外Gibbs报道发生率为16.1%[1],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7%~9.8%[2]。剖宫产术后一旦出现腹部切口感染,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孕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十分重要。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总结了以前造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较高的原因,尤其是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术前加用碘伏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其感染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式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2009年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两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8岁,初产妇207例,经产妇100例。胎膜早破者176例,手术前已经临产宫口已开者131例,子宫口已经开全者15例,胎膜已破宫口已开者268例。产前均有肛查1~9次不等,平均4次,产前进行阴道检查1~3次,平均1.5次。

1.2方法(1)对照组:术前常规备皮、保留导尿;手术切口采取下腹横弧形或纵行切口,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缝线:子宫缝线用2-0可吸收缝线,关腹、腹壁切口肌层、腱膜、皮下组织用2-0可吸收缝合线或用丝线,皮肤用4-0可吸收线或丝线缝合;术后6 h进流汁饮食、24 h后停保留导尿,隔日换伤口敷料,予以每日0.5%甲硝唑(或替硝唑)200 ml静滴连用3d,每日头孢噻肟钠4 g静滴连用5 d预防感染,术后5~7 d拆线。(2)观察组:每例术前加用碘伏液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其他术前准备、手术切口和术式、手术缝线、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2结果

腹壁切口出现红肿,渗液,拆线后部分或全部裂开,甚至需要二次缝合者,即为腹部切口感染。剖宫产切口感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切口有红、肿、热,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3)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3]。

对照组15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未感染96例,占61%;感染40例,占25%,切口脂肪液化21例,占14%;切口愈合不良率达39%。观察组150例术后腹部切口未感染145例占97%;感染3例,发生率为2%,切口脂肪液化2例,占1%,切口愈合不良率达3%。两组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与手术中局部组织的保护,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技巧和手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4]。要防止和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腹部切口感染,首先要注重剖宫产手术的技术操作常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这几个环节。据文献报道,健康妇女和孕妇阴道内寄生着许多需氧菌和厌氧菌,主要有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梭形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消化球菌、肠球菌、奇异变形胞菌、假单胞菌、加德纳菌、类杆菌等[5]。周冰、李春梅[6]曾报道感染切口细菌培养:18例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8株;革兰阳性金葡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真菌1株。从中不难看出,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潜在性细菌造成的,尤其是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手术中术者托起胎儿先露时,阴道分泌物、细菌仍容易污染宫腔及手术野,造成感染[7]。术前常规用碘伏液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对预防术后感染,减少伤口脂肪液化可起到较好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用碘伏液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对降低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82009年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7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同样切口做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术前加用碘伏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两组术中操作、缝线,术后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39%,观察组为3%,两组感染率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剖宫产术前准备用碘伏消毒阴道且术中碘伏消毒宫腔对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应当作为术前准备常规,此方法 值得探讨。

关键词:碘伏,消毒阴道,剖宫产

参考文献

[1]赵铭力,王桂梅.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实用妇产科杂志,1992,8(5):264-265.

[2]王德感,罗焕頫,石一复.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742.

[3]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497.

[4]程楚云.皮维碘局部擦洗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医学文选,2000:265-266.

[5]冉利梅,宋鸿碧.妇女阴道微生态状态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60-262.

[6]周冰,李春梅.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18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7):436-437.

[7]周国书,张义熙.术前碘伏冲洗阴道300例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81-182.

宫腔感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 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 年龄23~42岁, 平均 (27.9±2.3) 岁。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均满足条件:有宫腔操作手术后闭经或月经过少病史, 均有生育要求, 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常规准备宫腔电切镜、超声诊断仪、微型剪刀, 活检钳等, 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于月经干净后第3~7天, 取米索前列醇400μg在手术前10h与2h分别放置, 清洁灌肠, 开展手术前5h内禁食。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应用B超, 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置入, 观察宫腔粘连程度与性质及宫腔形态, 若粘连程度较轻, 可自顶端用宫腔镜分离, 若粘连为中重度, 可应用微型钳、活力钳实施分离。用B超监测手术过程, 避免子宫穿孔及其他意外。参考内膜线分离, 当宫腔大小呈正常恢复时, 提示分离完全, 若分离较为棘手, 可应用针状电极对粘连行电切处理, 但手术中尽量避免应用电切。 (1) 对照组:实施分离操作后, 取圆型金属环直接放置。 (2) 观察组:实施分类操作后给予球囊导管放置, 囊内注射生理盐水5m L, 并取透明质酸钠注入, 防止粘连再发生, 球囊放置期间予甲硝唑0.4g口服Bid预防感染, 隔天更换阴道内填塞纱块及阴道消毒, 第5天取出球囊后同样放置圆形金属环。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补佳乐加地屈孕酮片序贯人工周期治疗, 补佳乐用量视粘连程度不同予3~9mg不等, 用21d, 后7~10d加地屈孕酮10mg。月经后第5d用同种方式服用, 共用3个周期。3个周期后取出金属环。患者为重度宫腔粘连者, 需用宫腔镜复检, 术后1个月禁止坐浴, 性生活。

1.3 效果评定

(1) 治愈:闭经者恢复月经, 且月经量达到原来的80%以上。 (2) 有效:闭经者恢复月经, 月经量增加20%~80%。 (3) 无效:闭经者未恢复月经, 月经量增加少于20%。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宫腔粘连严重影响生育妇女身心健康。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用于治疗宫腔粘连已被广泛推广。在超声监护下实施宫腔镜诊治, 可清晰显示子宫回声光带、大小、厚度、轮廓, 可在直视下切除病灶, 分离粘连, 并降低了周围组织损伤率, 为患者机体康复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治疗质量[2,3]。采用电切术在直视下切除或分离宫腔粘连, 使术后宫腔恢复正常形态, 并促使月经周期恢复, 使妊娠和分娩结局明显改善[4]。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宫腔粘连严重时, 取环后易有宫腔再粘连情况发生, 常需反复手术治疗, 而且治疗效果不佳, 月经改善率低, 术后受孕机率低, 特别是年龄35岁以上者预后更差。故宫腔镜治疗后如何预防宫腔再次粘连显得格外重要。

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 球囊导管在宫腔内需放置5d以上, 此机制为充水球囊在宫腔内部可发挥屏障作用, 使子宫上下、左右、前后的侧壁分离[5]。宫腔内的液体可经导管引出, 加快子宫内膜修复, 防止再度粘连发生。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闭经者恢复月经率、月经过少者月经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改善月经情况, 提高妊娠率, 更优于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单纯上环术, 值得推广应用。当然, 如何科学确定球囊导管内球囊体积的大小、放置时间的长短, 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 术后均以人工周期治疗3月再取环, 比较两组取环后月经和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率、月经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 半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更优于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宫腔粘连,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葛春晓, 裴德恩, 左怀之.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27例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1) :52-54.

[2]Roy KK, Bar uah J, Sharma JB, et al.Reproductive outcome following hysteros copic adhesiolysis in patients withinfer tility due to Aaher mans syndrome[J].A rch GynecolObstet, 2010, 281 (2) :355.

[3]成九梅, 靳琳, 夏恩兰, 等.B超和 (或) 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108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1) :55-56.

[4]申爱荣, 刘琼丽.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1 (1) :25-27.

宫腔感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治疗的84例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的84例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 且在检查后确诊为重度IUA, 重度IUA的判定依据为AFS标准, AFS评分为9~12分, 粘连范围在宫腔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试验组患者的年龄为23~41岁, 平均 (32.7±2.5) 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9例, 继发闭经24例, 原发闭经7例;继发不孕7例, 原发不孕10例, 腹痛21例。宫腔术后发生IUA35例, 其中取环术7例, 刮宫术4例, 钳刮术10例, 清宫术9例, 人工流产术5例;其中35例患者接受宫腔术的次数为2~8次, 平均 (5.1±0.4) 次;组内所有患者的孕次为1~5次, 平均 (2.2±0.4) 次。对照组的年龄为24~43岁, 平均 (32.9±2.2) 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11例, 继发闭经22例, 原发闭经8例;继发不孕5例, 原发不孕11例, 腹痛23例。宫腔术后发生IUA37例, 其中取环术9例, 刮宫术6例, 钳刮术8例, 清宫术10例, 人工流产术4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宫腔术的次数为1~8次, 平均 (5.3±0.1) 次;组内所有患者的孕次为2~5次, 平均 (2.1±0.3) 次。两组IUA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84例患者确诊为重度IUA后立即实施宫腔镜术, 术前检查凝血功能、白带常规、妇科常规, 同时行生化检查、腹腔彩超检查, 确认无宫腔术禁忌证。在月经干净之后的2~7 d实施宫腔镜术, 对于闭经患者可根据情况随时实施手术;术前3 d需要擦洗阴道, 手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 并告知患者禁水、禁食6~8 h。术前0.5 h肌内注射间苯三酚, 以缓解宫颈水肿及痉挛症状, 同时软化宫颈, 以便于顺利置入宫腔镜。在分离宫腔时采用了Olympus 27F灌流式电切镜, 在B超监护与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手术操作。在分离粘连部位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的子宫内膜, 确保内膜平整, 分离后应尽量使输卵管的开口与子宫底充分暴露, 以便可以使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如患者有生育要求, 则采用通液术对输卵管进行处理。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宫腔镜手术后, 将3 ml玻璃酸钠溶液注入到宫腔中, 随后置入宫内节育器 (IUD) , 术后5 d常规应用抗菌药物, 以预防感染。同时行人工周期治疗, 即服用甲羟孕酮及补佳乐, 口服剂量分别为10 mg/d、3 mg/d;术后第1~21天服用补佳乐, 术后第22~30天服用甲羟孕酮。试验组患者在分离粘连后将球囊导尿管置入到宫腔中, 置入后注入3 ml玻璃酸钠及4 ml生理盐水, 术后每隔1~2 d将1~2 ml水注入患者的宫腔中, 注水量与注水次数视患者的耐受性而定, 尿管留置的时间为7 d。拔除尿管后利用宫腔镜复查粘连部位, 如在复查中发现宫腔再次粘连, 则将3 ml玻璃酸钠注入宫腔中, 同时放置IUD。术后服用甲羟孕酮及补佳乐, 口服剂量、服用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 同时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在两组IUA患者月经干净之后的3~7 d利用腹腔镜对宫腔形态进行评估, 对于再次发生IUA的患者, 则进行重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IUA患者术后的出血量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 了解其月经量、宫颈形态、宫颈内膜的变化情况, 以比较两组IU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判定对照组IUA患者、试验组IU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时均采用以下标准:如治疗后月经量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或月经由无到有、月经量由少到多, 下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经宫腔镜检查后可见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子宫内膜表面较为光滑, 输卵管及双侧宫角均清晰可见, 判定为显效。如治疗后IUA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增加, 但少于正常月经量, 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 腹痛等其他临床体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宫腔镜检查后可见宫腔形态接近正常, 但可见部分粘连, 且仅可见输卵管, 双侧宫角处于模糊状态, 评估为有效。如治疗后月经量未明显增加, 月经周期紊乱, 下腹痛等症状无有效缓解;经宫腔镜检查后发现宫腔形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粘连症状无缓解, 评估为无效[2,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出血量为104~367 ml, 平均 (207.6±4.2) ml, 试验组为87~296 ml, 平均 (168.9±4.5) ml, 试验组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临床疗效方面,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 试验组为92.86%,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治疗IUA的传统方法包括经腹切开子宫粘连、采用探针或扩宫器分离粘连等, 在治疗IUA时如采用传统方法, 不但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还可能对子宫造成较大的创伤[4]。对此, 可以在治疗时应用宫腔镜, 利用宫腔镜分离处于粘连状态的宫腔, 无需在腹部做手术切口, 直接将阴道作为手术的自然通道, 因此具有直观化操作、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另一方面, 在宫腔镜的引导下实施分离手术能够保证子宫肌壁处于完整状态, 这就有助于加快术后子宫形态的复原。目前宫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IUA的首选术式, 但在实施宫腔镜手术之后, 复发IUA的概率较高, 这就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对此, 为了改善宫腔镜术对于IUA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需要应用有效的术后辅助措施预防形成新的粘连, 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子宫内膜的修复、覆盖速度。在术后置入IUD是预防术后发生IUA的常用方法, 目前有研究指出IUD分离宫腔的面积有限, 在置入宫腔后难以完全分隔IUA患者的子宫前壁、后壁, 因此在术后可能造成子宫前壁与后壁之间再次发生IUA现象。另一方面, 在置入IUD与取出IUD的过程中可对宫腔造成一定的创伤, 这也会明显增加IUA的复发率。对此, 在临床中应重视寻找更为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复发IUA[6]。本研究在应用宫腔镜术治疗84例IUA患者后, 为对照组置入了IUD, 同时为试验组患者置入了球囊导尿管, 经过随访后发现试验组IUA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2.76%, 对照组仅为73.81%, 因此可以认为在宫腔镜手术后应用球囊导尿管可以有效预防IUA复发。

在实施宫腔镜手术之后将球囊导尿管置入宫腔中, 能够使子宫前壁、后壁处于分离状态, 且导尿管可以在宫腔中发挥支架作用, 因此能有效加快子宫内膜创面的修复、增殖速度;球囊还能够确保子宫的各侧壁处于均匀受压状态, 因此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7]。本研究中试验组IUA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 可以预防宫腔大面积结痂及确保子宫内膜处于完整状态, 因此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再次发生IUA。另一方面, 在实施宫腔镜手术后置入导尿管, 能够及时将宫腔中的炎性物质、积血等引流出体外, 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治疗两组IUA患者的过程中还应用了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IUA患者的内膜修复速度可明显加快, 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IUA复发。此外, 有研究指出置入宫腔中的球囊容易引发上行感染问题, 因此在术后要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一般以7~14 d为宜[8]。综上, 采用宫腔镜术对IUA患者进行治疗后, 在患者的宫腔内置入球囊导尿管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曼萍, 何援利, 乔琳, 等.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2/3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 2014, 35 (12) :1844-1847.

[2]李超, 尉敏龄, 林小娜, 等.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期限对宫腔形态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45) :3617-3619.

[3]池余刚, 雷丽, 刘禄斌, 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5, 44 (28) :3944-3946.

[4]黎成林, 胡金甫.宫腔镜定期检查及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 (18) :41-43.

[5]王利明, 沈芳华, 张蕾.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粘连机械性分离术诊治宫腔粘连98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24 (1) :101-104.

[6]孙冬岩, 郎雁, 王燕, 等.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入及优思明口服对稽留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J].山东医药, 2014, 54 (31) :55-57.

[7]吴琼蔚, 谢晖亮.辅助生殖患者宫腔粘连术后应用人工周期促内膜修复的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 2014, 23 (2) :136-139.

上一篇:定位业务系统下一篇:劳动工资统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