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断

2024-09-20

宫腔镜诊断(共11篇)

宫腔镜诊断 篇1

子宫异常出血通常指月经量过多或持续期过长、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于频繁、绝经后出血等。近几年,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提供了有效、简便的方法[1]。本文探讨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1 1年6月至2 01 4年12月慈溪协和医院收治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为已婚, 排除宫颈、阴道感染和血液病。年龄29~55岁, 平均 (38.3±10.4) 岁;月经量过多30例 (33.3%) , 经期延长26例 (28.9%) , 月经频繁16例 (17.8%) , 绝经后出血15例 (16.7%) , 月经间期出血3例 (3.3%) 。

1.2 方法

宫腔镜检查:选用日本Olympus纤维宫腔镜, 镜头前端直径为4.9mm, 视野角120°。膨宫介质为生理盐水, 宫腔压力100mm Hg左右, 流速260ml/min。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进行常规消毒, 术前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软化宫颈, 宫颈管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 宫颈管内口插入2%利多卡因棉签浸润麻醉两分钟, 棉签不能插入宫颈的将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于宫颈两侧。以宫颈钳扩张宫颈, 将宫腔镜缓慢置入, 观察宫颈内膜是否有异常, 详细记录黏膜颜色、形态、厚度, 宫腔积液和占位性病变情况。

经阴道超声检查:采用GE 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阴道探头频率5~9MHz, 检查前将膀胱排空, 选膀胱截石位, 涂耦合剂于探头顶端套内, 将其小心地放到阴道中, 探头的顶端到达宫颈部或阴道穹隆后扫查多切面, 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大小、肌层与内膜分界及回声, 并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情况。

病理学诊断: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过程中若观察到的异常内膜, 进行刮诊和活检。未发现异常者, 定点取样活检。标本通过4%甲醛固定液进行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厚度4μm, 随后行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病理学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疾病诊断学》。

1.3 诊断标准

1.3.1 宫腔镜

(1) 妊娠残留表现为子宫腔内局限性凸出不规则团块, 颜色为暗紫色或棕黄色, 质地不均表面无血管, 残留时间过长可表现为灰黄色絮状物或淡黄色圆形物。 (2) 子宫内膜息肉形态多为卵圆形, 表面光滑, 可见纤细血管网;多数息肉有长短粗细不等的蒂, 形态与膨宫压力无关。 (3) 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平滑不透明的多发息肉或苔状隆起, 表面有走行规则的细小血管或腺体增生, 腺管极性消失。 (4) 子宫黏膜下肌瘤多呈椭圆形, 表面白色光滑, 被覆内膜常呈萎缩状, 可见树杈分枝状血管网, 有蒂。

1.3.2 阴道超声

(1) 妊娠残留表现为异常团块回声。 (2) 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异常回声团块, 以宫底部、后壁高回声多见。单发息肉边界清晰, 多发息肉边界模糊。子宫内膜基底层超声可见条状穿入血流, 部分表现为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 (3) 子宫内膜增生分为简单型增生与复杂型增生。前者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内可见多发小囊状无回声;后者增生内膜呈团状高回声向宫腔内突出。另外不典型增生内膜增厚, 回声强弱不均。 (4) 子宫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圆形团块, 多呈回声均匀的低回声, 肌瘤变性表现为强回声或囊状无回声。瘤体血运丰富, 表现为“彩球”征, 带蒂黏膜下肌瘤可显示一条供血血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 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符合率明显比经阴道超声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2, P<0.01) , 见表1。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为妇科门诊患者的20%~40%[2], 该病病因复杂, 子宫病变、内分泌紊乱、长时间服用绝期后激素或抗凝血药物均会导致子宫异常出血[3]。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检出宫腔中占位性团块并估算子宫内膜厚度。该方法无痛苦、简单易行, 并且能够重复进行。但是经阴道超声不能对宫腔直接观察, 对于直径不超过1cm的黏膜下肌瘤和微小内膜息肉, 只能显示回声异常、增厚或增强, 灵敏度、特异度低[4]。宫腔镜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 可以直接观察患者宫腔病变情况, 对微小病灶有放大作用, 对体积较小的肿瘤、增生、息肉等检查灵敏度高, 且定位准确, 更易于活检[5]。本文中, 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符合率明显比经阴道超声高, 特别是子宫内膜增生, 可能因为直视下内膜增生的形态和血管分布特异性强, 而超声容易将子宫内膜增生与肌瘤等病变混淆。

综上所述, 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于经阴道超声, 可能有利于了解子宫异常出血机制。

参考文献

[1]杜丽艳, 王瑛, 祝琴.宫腔镜下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35 (21) :147.

[2]贠世娟, 王秀业, 徐辉.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病理观察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4, 31 (8) :627.

[3]陶春梅, 李仲瑞.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562例病因分析[J].新医学, 2011, 42 (7) :452.

[4]佟冬冬, 王显华.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22) :2639.

[5]侯杰, 王宇珍, 陈慧君, 等.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9 (8) :70.

宫腔镜诊断 篇2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活体取样病理证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A给予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B给予阴道B超诊断,研究组给予宫腔镜诊断。观察三组的诊断结果差异,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误诊率1.0%和漏诊率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且对照组B的诊断符合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A的62.0%,误诊率8.0%和漏诊率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的18.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腹部B超,给予经阴道B超诊断,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但宫腔镜诊断效果跟两种B超方式对比,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宫腔镜; 腹部B超; 阴道B超;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4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2.022

在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指的是在雌性激素的长期持续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的局部良性病灶性增生[1]。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诱发因素包括长期内分泌紊乱或者使用雌性激素、炎症反应等,如不能得到准确地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容易逐渐发展成为腺瘤样增生,甚至发生癌变,因此,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极为关键。当前,宫腔镜广泛用于女性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进入患者宫腔中,以镜像原理,对患者病灶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医生对患者病灶图像进行观察并作出准确的诊断。B超是当前临床检查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不同障碍物对超声波的反射回声不同,并依据回声的特点对病灶进行判断的方法。基于此,本文研究对比了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活体取样病理证实。排除标准:近期应用孕激素或雌激素治疗患者;宫颈病变患者;阴道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A 100例患者中,年龄21~37岁,平均(28.4±3.2)岁。临床症状: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8例,白带夹有血丝4例,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30例,月经量不规则32例,月经量过多26例。对照组B 100例患者中,年龄22~36岁,平均(28.1±3.6)岁。临床症状: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白带夹有血丝5例,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28例,月经量不规则33例,月经量过多27例。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年龄23~38岁,平均(29.5±4.9)岁。临床症状: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9例,白带夹有血丝5例,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27例,月经量不规则31例,月经量过多28例。三组患者的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对照组A 对照组A给予腹部B超。采用SIEMENS Antares型超声检测仪,阴道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涂抹少量耦合剂,并置入已消毒后的避孕套中,排出避孕套内气泡,放置于腹部做常规纵切、横切、斜切扫查。

1.2.2 对照组B 对照组B给予阴道B超。采用SIEMENS Antares型超声检测仪,阴道探头频率为5 MHz。将探头放置于阴道后穹处,做常规纵切、横切、斜切扫查。

1.2.3 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宫腔镜诊断。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3~7 d内进行检查。检查时无须憋尿,膀胱取截石位,并对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采取膨大子宫法检查,检查前使用1%的利多卡因对宫颈进行局部麻醉,用探针探清宫颈的位置与长度后,选择鞘套外径合适宫腔镜,使用5%的葡萄糖或盐水作为膨宫介质膨大子宫,膨宫压力范围为13~15 kPa。然后将宫腔镜缓慢置入患者宫腔,宫腔充盈、视野清晰之后,观察宫底、双侧子宫角以及宫腔壁内膜颜色、厚度、光滑程度等,并观察宫腔内是否有白色或脂肪色柳叶状肿块,一般肿块与周围的正常组织相似并且有蒂相连,子宫内膜息肉会随着膨宫介质的晃动而摇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的诊断结果差异,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三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子宫内膜息肉的图像通常为舌形或者椭圆形,且呈强回声结节[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误诊率1.0%和漏诊率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且对照组B的诊断符合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A的62.0%,误诊率8.0%和漏诊率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的18.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诊断符合、误诊及误诊情况比较 例(%)

组别 诊断符合情况 误诊情况 漏诊情况

对照组A(n=100)62(62.0)18(18.0)20(20.0)

对照组B(n=100)82(82.0)* 8(8.0)* 10(10.0)*

研究组(n=100)97(97.0)*△ 1(1.0)*△ 2(2.0)*△

*与对照组A比较,P<0.05;△与对照组B比较,P<0.05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在妇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其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等[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不孕、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有调查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女性患子宫内膜息肉的概率为3%,35岁及35岁以上的女性患子宫内膜息肉的概率上升至23%,而绝经后的女性患病几率更高达31%,且通常50岁为女性患病的高峰期[4]。

子宫内膜息肉致病机制为:患者子宫内膜,特别是基底部内膜增生发展迅速,使得细胞组织出现凸起[5]。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传统的检查方式为B超,包括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两种,这种检测方法的依据为病灶对超声波的反射,得到的反射信号会对病灶进行大致的描述[6]。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扫描图像多表现为舌形和鸭蛋型,而且子宫内膜息肉的表面通常没有膜覆绕。当患者蒂与基膜相连较长,但界限却模糊时,扫描超声图像会表现出强的回声结节。此外,B超还能对患者是否存在子宫肥厚进行检测[6]。随机宫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已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中得到了应用。患者月经结束3 d后方可行宫腔镜检查。这是由于在患者的经期,其子宫腔基膜会增厚且宫腔较为紧张,容易造成宫颈镜进入及检查的不方便[7]。因此,一般需要灌流系统对患者子宫进行膨胀处理。临床常使用的膨宫剂是葡萄糖,将葡萄糖(5%)缓慢地注入至患者的宫腔中,并控制膨宫的压力在12.5~14.5 kPa范围内。国外临床多使用二氧化碳为膨宫剂,该方法安全性更高,但临床检查的费用很高。对于阴道出血的患者,检查前应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否则会对宫腔镜成像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检查结果的偏差。检查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应给予气囊导尿管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在镜下呈白色或脂肪色柳叶状肿块,肉眼观察柔软且细腻,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且有蒂相连。镜内子宫内膜息肉随膨宫液左右摇曳,有时子宫内膜息肉表面有毛细血管网。临床检测人员可根据成像正确判断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腔的位置、大小、数目[8]。

本研究中对照组A采用腹部B超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2.0%、18.0%和20.0%。对照组B采用阴道B超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2.0%、8.0%和10.0%。而研究组采用宫腔镜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7.0%、1.0%和2.0%。由此可见,宫腔镜诊断相对于两种B超方式均有显著优势(P<0.05)。通过宫腔内置入的宫腔镜,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到病灶的形态、位置及数目,准确判断病情,还可以在病变位置活体取样,做病理检查。虽然宫腔镜诊断符合率高,但其费用也相对较高。

而从两种B超方式来看,阴道B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阴道超声由于应用高频探头,可获得高分辨、清晰的图像,并可将探头可放置于阴道穹隆处,位置与子宫部位接近,能够有效地观测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病灶内与周围血流信息,子宫内膜息肉是因内膜腺体的皮间质对甾体激素反应异常,导致其局限性增生所致。患者阴道超声表现为:局限性的中高回声团,并伴有高阻血流状态。腹部超声检查由于受多种因素干扰,使其图像清晰度差,较难分辨出子宫内膜情况[9]。

综上所述,相比于腹部B超,给予经阴道B超诊断,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但宫腔镜诊断效果跟两种B超方式对比,效果更好,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宫腔镜诊断 篇3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72-02

子宫内膜息肉(EP)是生育期、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月经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1]。有的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经妇科检查和B超均不能确诊,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诊断性刮宫加药物甚或子宫全切,由于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子宫内膜情况,准确、直观、可靠,经宫腔镜下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定位、活检、刮宫,提高了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治准确率,且保全了患者的子宫,宫腔镜手术是唯一能够看清息肉蒂,从其根部切除的方法,并能对宫内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1],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治的“金标准”[2]。我院采用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取得较好效果,现做以下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怀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及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26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40.23±12.54岁,所有患者都是经产妇,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的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6例,以月经中期不规则出血,绝经期出血为主要症状的56例,剩余的24例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病程长短不一2.8年-5.4年不等,所有患者入院全部宫腔镜诊断及其治疗,用病理诊断确诊。

1.2 诊断标准 宫腔镜下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息肉呈卵圆形、圆锥形或呈指状突起物,体积比较大的息肉,尖端缺血或充血坏死;大小不等,呈鲜红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形态、病理学诊断、腹部B超检查可以依此参照妇科内镜学、妇产科病理学以及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标准。

1.3 手术方法 手术器械:STORZ品牌宫腔镜,24F及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可旋转电切镜。膨宫液为0.9%氯化钠溶液,膨宫压力为100-150mmHg。全部病例在门诊进行宫腔镜检查,行宫腔镜手术前均未行内膜预处理。术前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以软化宫颈[3]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Hegar扩宫器扩张宫颈,自宫底开始依次切除EP及内膜,切割深度约3mm。宫腔镜直视下完整切除息肉、术后常规抗菌素预防感染治疗。

2 结 果

2.1 宫腔镜检查结果 226例患者中确诊54例,患病率23.89%,其中单发31例,多发2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外观形状有卵圆形、舌形、圆锥形或呈指状突起物的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息肉表面柔软光滑、有光泽,和子宫内膜的颜色比较接近,较大息肉由于缺血坏死,局部颜色为紫红或者暗红色。在宫腔镜下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者51例,诊断符合率94.45%。

2.2 手术结果 本讨论组中的54例确诊患者,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16-45min,估计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10-65ml,术后5小时可下床做轻度的活动,4-7d出院,出院之后随访半年-36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者,周期规律的26例,出现闭经者19例,恢复正常者9例,随访期间没有复发病例。

3 讨 论

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40周岁左右,常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和不育症,常规治疗方法为盲目刮宫术,通常遇到无法刮除干净的问题时有发生,诊刮为盲视手术,即使有经验的妇科医生也可能遗漏,刮宫后内膜残留率亦高达20%-25%[4]。这是因为子宫内膜息肉蒂部的表面纤维结缔组织坚硬光滑,常常难以刮除干净。国外文献报道,内膜息肉刮宫的漏诊率为50%-85%的[5]。阴道B超观察对子宫内膜变化的显示也比较清楚,对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也有良好的敏感性及可信度[6],但宫腔镜检查是在直视看到子宫内膜息肉,对正常子宫内膜无损伤,因此宫腔镜是目前临床唯一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与病理改变的诊断方法[7]具有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等特点。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都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在刮宫或切除息肉时不会遗漏,有报道称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5.3%,假阳性率为16.67%[8],在本组的讨论数据中,226例患者中确诊54例,患病率23.89%,诊断符合率94.45%,在宫腔镜确诊的54例患者中,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者51例,诊断符合率94.45%。宫腔镜下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本讨论组中的54例确诊患者,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短,估計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少,术后恢复快随访期间没有复发病例。

综上所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安全可靠、诊断率高,在治疗中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8-560.

[2] 段华.宫腔镜应用范围、变化及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50-653.

[3] 冯力民,王稚晖,王伟娟,等.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镜检查和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1(18):685-686.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3-1656.

[5] Bakour SH,Gupta JK,Khan KS.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al polyps in abnomal uterine bleeding[J].Int Gynaecol Obstet,2002,76(2):165-168.

[6] 谢红宇.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7] 李兰芬,宋学英,蒙占松.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911.

宫腔镜诊断 篇4

患者, 女, 39岁。因“月经不规则伴痛经9年余”来院就诊。询问病史:9年前当地基层医院置环后, 月经周期7~15/50~60d, 量中等, 经期腹痛伴腰酸及下肢放射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 宫颈光滑, 宫颈处可见外露一尾丝约1.5cm, 子宫前位常大, 活动可, 双侧附件未触及肿物包块。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宫内置环。曾多处就诊治疗未缓解。考虑可能与宫内置环有关, 于月经干净第3天门诊取环, 取出T型环1枚, 术后予以宫腔镜检查排除其他病变, 镜下见:子宫腔形态正常, 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 宫内见一倒置T型环, 部分置入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未见异常。发现第2枚T型环, 与患者交代病情, 取出。取出后2枚T型环都交与患者展示, 患者表示惊讶, 对当时上环时置入2枚并不知情。

我国幅员辽阔, 医疗设施与医务资源分配不均匀, 故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对月经改变或怀疑宫腔内有异常的患者, 不应单纯依靠妇科检查及B超, 应该加强宫腔镜的检查, 避免漏诊。宫腔镜因其直观、准确且微创已成为宫腔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到异物在宫腔的形态、位置及嵌顿的部位及范围, 从而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 减少漏诊, 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随着宫内节育器在计划生育中的广泛引用, 取环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多因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萎缩或嵌入肌层导致。复杂性宫内异物, 是指应用传统治疗手段很难将其取出的正常宫腔组织以外的物质, 如嵌顿于子宫肌层的节育器、妊娠残留产物、断裂的手术器械等进入或遗留在子宫腔内[2]。传统的方法是盲目多次刮宫及钳取, 因为其操作的盲目性, 即使在B超指导下也往往难以奏效, 有的甚至需行子宫切除, 既增加患者痛苦, 又增加了患者的费用。由该患者特殊情况可考虑, 置环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有条件的患者应在取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 排除宫腔其他异常情况, 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

摘要:目的 通过对取环后患者宫腔镜检查发现该患者宫内置环2枚, 探讨宫腔镜在宫腔异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环后应用宫腔镜检查宫腔内情况。结果 发现1例患者宫内置环2枚。结论 宫腔镜因其直观、准确且微创已成为宫腔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异物,取环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85.

宫腔镜诊断 篇5

【关键词】针式腹腔镜;卵巢肿瘤;诊断

卵巢肿瘤指的是发生在卵巢上的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并且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其病因分为机体因素和遗传因素两种。机体因素包括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产等。有“不断排卵”的致癌学说即是指排卵会伤害卵巢上皮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会促使癌变。近年来对卵巢肿瘤的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但是死亡率还是很高。在临床上,附件包块意外发现恶性肿瘤不少见,故腹腔镜检查对术前确定手术的方式和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抽取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在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5cm且连续3个月不消失的32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在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5cm且连续3个月不消失的32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体检、妇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无异常,经B超检查显示为单纯性附件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常规检查也均属正常,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患者囊肿均<5cm,随访3个月不消失。将其中170例进行针式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44岁(Max51岁,Min39岁),150例采用普通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岁(Max50岁,Min38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初步判定为良性肿瘤,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体位、麻醉等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相同。治疗组则采用针式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腹腔镜手术。手术中的切口位置、操作步骤、腔内操作方法也均相同。若发现肿瘤表面有赘生物或者囊肿内有乳头,则可怀疑为恶性肿瘤,留取腹水或者用腹水冲洗检查癌细胞。确定为恶性肿瘤则转为开腹手术。若为良性肿瘤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切除。手术切除均由一人完成,术后采取常规护理。

1.3 评估标准

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比对,出血量参考吸出量和纱布吸血量进行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一周内患者体温高于38℃且无其他原因。所有患者均将标本送交病理检查。

1.4 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肿瘤

经手术治疗后,320例患者中312例为良性肿瘤,8例患者(2.5%)为恶性肿瘤(有7例在术中发现,1例在手术后确诊)。治疗组手术中有16例疑似恶性肿瘤送去检查,其中12例为良性肿瘤,2例LMP,卵巢交界处肿瘤有2例,术后送交病理学检查结果为12例良性肿瘤,1例LMP,3例卵巢交界处肿瘤。对照组在手术中有18例疑似恶性肿瘤送去检查,结果13例为良性肿瘤,3例LMP,2例卵巢交界处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13例良性肿瘤,1例LMP,4例卵巢交界肿瘤。

2.2 良性肿瘤术后预后情况

治疗组手术中途转为开腹手术有12例(7.1%),对照组为13例(8.7%),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对比如表1。

2.3 恶性肿瘤预后情况

两组中的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术后并未接受化疗。在治疗后随诊18月后均无复发迹象。

3 讨论

针式腹腔镜的镜体直径仅为3mm,以纤维光导束为基础,与传统腹腔镜的图像清晰度相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很广泛。针式腹腔镜对于卵巢肿瘤的操作手法、手术效果、预后情况已经取得很好的评价,受到患者认同。在临床上,附件包块意外发现恶性肿瘤不少见,故腹腔镜检查对术前确定手术的方式和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而针式腹腔镜创口小、操作简便,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在本次研究中320例患者中312例为良性肿瘤,8例患者(2.5%)为恶性肿瘤(有7例在术中发现,1例在手术后确诊),说明在术中发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术前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根据,与普通腹腔镜手术比较,针式腹腔镜具有操作更为流畅,损伤更小,操作更加方便,患者痛苦更小等优点。本次研究中所取样本为手术简单、病情不是很复杂的患者,故需要临床上更多的样本供以研究针式腹腔镜的适应症。

参考文献

[1]周凤珍,金爱红,陈秀珍,等.针式腹腔镜诊断早期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7:1240-1242.

[2]曾慧.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6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3]卫炜.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物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壁报与书面交流论文名单[A].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会议资料[C].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2:36.

[5]羅锦花.基于外周血多参数联合分析作为女性恶性肿瘤分子诊断方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08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的108例患者, 年龄22~68岁, 病程3~18个月, 平均9个月, 其症状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过频及不规则子宫出血, 月经过少, 均有性生活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宫腔镜检查前均行阴超检查。设备采用日本OLYMPUS宫腔镜检查系统, 有直径4.5mm检查镜, 冷光源、监视器、液体膨宫机等。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注射液, 膨宫压力为10~20kPa。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知情选择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宫颈管麻醉或丙泊酚静脉全麻。排除被检查者有禁忌症, 检查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14d, 不规则阴道出血者避开阴道大量出血时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置入宫腔镜按宫颈管、宫腔、宫底部、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顺序观察。检查操作以夏恩兰等主编的《妇科内镜学》为标准[1]。108例患者宫腔镜检查时, 68例取活检, 42例检查后刮宫。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在108例患者中, 子宫内膜增殖症32例, 子宫内膜炎17例, 子宫内膜息肉29例, 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 妊娠物残留2例, 宫腔粘连9例, 宫颈息肉5例, 子宫内膜癌3例。

2.2 宫腔镜及B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9.1%, 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1.7%,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宫腔镜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可直接观察子宫腔内部结构, 同时也可在直视下行子宫腔内手术治疗[2]。临床上异常子宫出血依据病史, 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常不能明确其病因, 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随着微创技术在妇科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宫腔镜以其直观准确的特性, 成为了诊治宫内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Cooper和Erickson[3]认为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方面, 目前无任何技术比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更为敏感, 特异。而B超为组织声像图, 有一定的间接性, 因此很难发现宫腔内的微小病变, 另外, 夏恩兰[4]报道单纯B超检查不能发现<2cm的宫内病变。同时病理诊断为最后诊断, 被称为金标准。本资料显示:10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7%, 明显高于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49.1%的总符合率,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黏膜下肌瘤、妊娠物残留的宫腔镜诊断与B超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宫腔镜在指导治疗方面优越于B超, 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检查下定位、手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诊断及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可直观了解宫腔及颈管情况, 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诊断准确率较传统的技术高。可见, 宫腔镜检查直视下对可疑部位组织进行活检的病理诊断是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诊断金标准[5]。

综上所述, 宫腔镜在妇科疾病诊疗上的应用价值在于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 提高了对宫内疾患的诊治的准确性, 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宫腔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根本。其对于早期发现子宫微小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通过宫腔检查还可以直接进行治疗, 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有其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10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宫腔镜诊断与B超诊断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7%和49.1%,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直观、准确率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参考文献

[1]夏恩兰, 李自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1.

[2]夏恩兰.宫腔镜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7) :405-407.

[3]Cooper JM, Eriekson ML.Endometrial sampling techniques inthe diasnosi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Obstet GynecolClin North AM, 2000, 27 (5) :235-244.

[4]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5-76.

宫腔镜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12例宫腔粘连患者,参与研究前均行超声检查等常规检查。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67±4.57)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4.25±1.18)个月;临床症状:月经不调53例,腹痛21例,不孕31例,月经量过少7例;有26例患者实行人工流产术,37例实行药物流产,18例实行过剖宫产,子宫内膜炎31例。

1.2 方法

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探测宫腔深度,适当扩张宫颈为6.5 mm再将宫腔镜置入其中。②使用宫腔镜对患者的宫腔进行仔细观察,包括宫颈管、子宫内膜和输卵管开口等,再查看是否存在粘连的部位。③根据患者宫腔粘连的程度采用对应的处理方法,如果粘连程度较轻,则可以进行钝性分离后缓慢扩张,利用宫腔镜的优势使用微剪,慢慢将粘连的部分有效分离;如果患者的子宫内肌性粘连较为复杂(如网状、纤维索等),就需要使用针状电极将粘连部分实行有效分离,如果粘连情况更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实行多次手术,当患者宫腔大小正常且两侧输卵管开口均能看清楚时才能保证粘连部位得到成功的分离;术中分离粘连后安置节育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全部患者实行手术后连续治疗3个月评定标准:治愈:通过宫腔镜显示宫腔内部恢复正常,明显看到双侧输卵管开口;有效:通过宫腔镜显示宫腔内部得到有效改善,形态较手术前增大,可看到一侧输卵管开口,内部有轻微的粘连情况;无效:通过宫腔镜显示宫腔内部位未得到改善,粘连情况较为严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诊断标准宫腔粘连程度以欧洲妇科内镜协会的分度标准为依据:①Ⅰ度:宫腔中的粘连带呈纤细状,输卵管开口正常;②Ⅱ度:子宫前、后壁间的粘连呈致密的纤维索状,输卵管可见开口;③Ⅲ度:粘连部分包括部分宫腔,呈纤维索状;④Ⅳ度:粘连部分包括部分宫腔,两侧宫角均闭锁,粘连呈纤维索状;⑤Ⅴ度:Ⅴa为粘连严重且出现瘢痕化,导致宫腔变形;Ⅴb粘连及瘢痕化严重,导致宫腔消失。Ⅲ度以上为重度粘连。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腔操作次数与粘连分度的关系

全部患者均存在宫腔操作的情况,为100.00%;宫腔操作次数≥3次的患者为71例,占63.39%,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出现重度粘连的几率越大。见表1。

2.2 粘连分度为Ⅱ度与Ⅲ度及以上患者的治疗效果

Ⅱ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Ⅲ度及以上患者为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Ⅱ度比较,aP<0.05

2.3 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全部患者的宫腔粘连部分均能实行有效分离,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相关并发症,其中有19例患者的经期下腹痛得到明显改善,占16.96%,月经量有所减少或出现闭经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37例,占33.04%,27例患者经治疗后成功受孕,占24.11%,29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占25.89%。

3 讨论

宫腔镜具有直视患者宫腔的优势,不仅可以清楚看到宫腔的内部情况、双侧输卵管开口等为患者实行诊断,而且能清晰看到患者的粘连部位,进而实行准确的粘连分离手术[2]。宫腔镜的诊断率较高,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让患者在术后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宫腔镜对于宫腔粘连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粘连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宫腔镜也能够准确判断其粘连情况和分离情况,进而有效提升了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此次研究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复杂粘连组织出现复发,手术过程中利用宫腔镜的优势放置了节育器;手术完成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连续使用雌孕激素实行3个月的治疗,从而帮助患者的子宫内膜尽快得到恢复,通过数据分析可知,Ⅱ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Ⅲ度及以上患者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宫腔粘连部位得到有效分离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9例患者的经期下腹痛得到明显改善,占16.96%,27例患者经治疗后成功受孕,占24.11%,而且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说明结合宫腔镜操作粘连分离手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宫腔操作次数≥3次的患者,出现宫腔粘连的比重较大;利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患者进行诊断具备较高的诊断率;结合宫腔镜的直视优势为宫腔粘连患者实行粘连分离手术,能够快速、准确和有效地对粘连实行分离,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燕飞.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294-295.

[2]邢秀月,王丽娜,齐静,等.育龄妇女子宫粘连112例临床诊治分析.海南医学,2014,25(5):730-732.

宫腔镜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7±3.1)岁;育龄期以及围绝经期91例,绝经后出血29例。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57例,月经频发23例,阴道不规则出血2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14例;宫腔镜检查前均行常规B超检查,提示宫内占位病变57例,子宫内膜增厚41例,未见异常22例。

1.2 方法

采用德国诺道夫公司生产的电子宫腔镜,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注射液,膨宫压力为10~20 k Pa。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行宫腔镜检查。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用宫颈钳夹持宫颈,探针了解宫腔方向和深度。排空灌流管内气体后,边向宫腔内冲入膨宫液,边将宫腔镜缓缓插入宫腔。冲洗宫腔内血液至液体清净,调整液体流量,使宫腔内压达到所需压力,官腔扩展即可看清宫腔和宫颈管,可疑处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部分患者可以在宫腔镜下进行治疗。

2 结果

12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宫腔镜下取环5例,宫腔粘连7例,输卵管不通6例;宫腔内有异常病变者102例,占85.0%,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7例,占16.67%;子宫内膜增生58例,占56.87%;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占13.73%;慢性子宫内膜炎8例,占7.84%;子宫内膜癌5例,占4.90%。对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无生育要求的行子宫内膜电切术。5例子宫内膜癌另行处理。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95.10%(97/102),经宫腔镜治疗病例治愈率96.74%(89/92)。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方法有刮宫、B超、宫腔镜检查等。诊断性刮宫单凭术者的感觉和经验进行盲目刮宫,易发生漏诊,尤其是质地柔软病灶、局部小病灶容易漏刮。B超虽简便易行,但缺乏特异性[3]。而宫腔镜检查是一项用于诊断子宫内病变实用有效的先进检查技术,可直接观察宫腔与内膜病变,并对宫内病变的部位、性质、数量、形态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观察,从形态学角度对宫内病变做出诊断。且对病变有放大作用,容易发现微小病变,可在直视下定位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明确宫腔内病变以后,对因治疗,减少不明原因子宫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避免盲目性治疗[4]。宫腔镜的视野清晰,能在直视下取材,且各种宫内病变均有其独特的宫腔镜下图像,所以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尤其对宫腔内微小病变更具价值,其灵敏度可达98%,本组资料中宫腔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较高,为95.10%。

宫腔镜检查属于微创检查,许多病变都可以在宫腔镜下治疗,且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缩短了检查和治疗时间,避免了剖腹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5]。本组资料中异常出血患者宫腔镜治愈率达96.74%,效果满意。总之,宫腔镜治疗异常出血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结果:12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宫腔内有异常病变者102例,占85.0%,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7例,子宫内膜增生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慢性子宫内膜炎8例,子宫内膜癌5例。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95.10%(97/102),经宫腔镜治疗病例治愈率为96.74%(89/92)。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有效率高。

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宫腔镜

参考文献

[1]张燕,李光仪,王刚,等.不孕症540例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J].新医学,2008,39(6):392-393.

[2]廖慧慧.宫腔镜检查135例分析[J].现代医院,2005,5(8):57-58.

[3]杨长平,刘彦,张爱萍.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122-123.

[4]谢乍晴,叶丽华.门诊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74-75.

宫腔镜诊断 篇9

关键词:绝经,子宫出血,宫腔镜

绝经后子宫出血通常指的是在绝经一年之后, 子宫出现出血的现象[1]。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非常复杂, 为了避免出现误诊情况的发生, 对病情进行准确、可靠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金标准为诊断性刮宫, 但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比如诊断性刮宫在操作时, 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有时候也会存在漏刮的情况[2]。所以,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并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2月对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了宫腔镜的检查方法, 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医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共122例, 年龄为45~69岁, 平均年龄54.23岁。绝经的时间为13~26个月, 绝经平均时间为17.56个月。全部患者均经过妇科检查排除了阴道以及宫颈病变导致的出血。有10例患者曾经进行过诊断性刮宫。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在宫腔镜检查开始之前, 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化验, 排除患者的生殖道感染疾病, 并且严格检查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比如重要的脏器疾病。如果患者的宫颈非常细小, 则可以在检查之前的两个小时内对患者的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

1.2.2 宫腔镜检查

采用生理盐水作为膨胀宫颈的介质, 膨宫的压力设置在100~120 mm Hg, 灌流液的速度控制在180m L/min。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首先进行认真的消毒, 使用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 用6.5~7号扩张器扩张宫颈[3]。之后开始进行宫腔镜检查, 置入宫腔镜后, 按照前后顺序对患者的宫颈管、子宫前后壁、侧壁、宫底部和患者的双侧宫角以及输卵管开口, 注意观察患者的宫腔形态是否出现异常以及病变。根据宫腔镜下的显示, 用宫腔镜取物钳定位取材, 将取得的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在宫腔镜退出的过程中, 可以详细认真地对宫腔以及宫颈管的情况进行再一次检查, 避免漏诊情况的发生。在检查完成后, 给予患者口服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

1.3 诊断标准

宫腔镜下的诊断标准参考妇科内镜的诊断标准, 病理的诊断按照国际妇科病理协会 (FIGO) 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宫腔镜的诊断和病理的诊断, 均表示出绝境后子宫出血的症状多为良性的病变, 发病率最高的为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率第二高的为萎缩性子宫内膜, 其次为子宫黏膜下肌瘤。进行宫腔镜检测的122例患者, 同时都进行了病理检测, 经过分析得出,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大体相符, 相符的概率为90.21%。

2.2 不良反应

122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宫腔镜检查, 其中有9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了下腹坠痛和恶心等不良反应, 虽然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比较勉强, 但是还是坚持完成了整个检查过程。检查时间大约为6~11 min, 在检查之后患者只是出现了极少量的出血。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完成后, 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3.1 绝经后子宫出血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妇女在老年阶段的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 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类的寿命普遍得到了延长。但是由于临床中激素替代治疗的广泛应用, 妇女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症状的人数与日俱增。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绝经妇女至少有55%都会出现子宫出血的症状[4]。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非常复杂, 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绝经后子宫出血一直都被视为是危险的信号, 这表示患者可能会存在患有恶性肿瘤的危险, 所以, 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检查时非常重要的。

3.2 检查方法

医学界许多学者都对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检查中采用宫腔镜的方法进行过分析和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 在目前的医学水平看来, 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中是最为准确和敏感的, 与病理诊断有着极高的相符率。宫腔镜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微创诊断治疗的技术, 不仅可以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形状, 还可以对其表面的组织构成进行详细观察。同时还能够在直视状况下对病灶的样本进行获取, 或者是实施定位刮宫。有效提升了对宫腔内病症进行诊断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对传统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弥补。通过宫腔镜的使用,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避免开腹手术的实施,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中, 宫腔镜诊断方法和病理诊断方法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相符率高达90.21%。综上所述, 宫腔镜检查的方法可以直观、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 并且诊断比较全面, 是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瑞英, 侯同秀.宫腔镜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6:12-13.

[2]王长林.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30-31.

[3]秦岳, 毛炎红.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6:5-6.

宫腔镜诊断 篇10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不孕

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为7-10%[1]。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生率占不孕症中的30-40%。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是最常用的不孕症检查方法之一。随着宫腹腔镜诊治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又为不孕症的诊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技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30例,评价两者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蒙阴县中医医院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3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资料。年龄23-38岁,其中原发不孕8例,继发不孕22例,不孕年限1-5年。所有患者行妇科检查、子宫附件B超检查、基础内分泌检查均正常,丈夫精液检查正常。

1.2方法

1.2.1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患者排除HSG禁忌症,月经干净3-7天,禁行性生活。在X线透视下观察碘化油流经宫腔及输卵管并摄片,24小时后再摄盆腔平片,观察盆腔内碘化油弥散情况和子宫输卵管内碘化油残留情况,以作出诊断。术后应用抗菌素3天,禁止性生活2周。

1.2.2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和手术腹腔镜是Xion和Olym-pus腹腔镜,宫腔镜是沈大和Olympus宫腔镜。患者于月经干净3-7天住院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截石位。建立CO2人工气腹后,置入腹腔镜检查盆腹腔情况,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有盆腔粘连者分离粘连,恢复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位置;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者采用电灼术清除病灶;有输卵管周围粘连或伞端闭锁者行输卵管整形及造口术。腹腔鏡手术基本完成后,行宫腔镜检查,按顺序检查宫颈管、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及输卵管开口情况,并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注入稀释亚甲蓝液体,在腹腔镜下观察输卵管形态、阻塞部位,判定输卵管通畅情况。

输卵管通畅度及阻塞部位判断标准:①通畅:宫腔镜下注药无阻力,宫角部亚甲蓝注射液无外溢,腹腔镜下见注射液自输卵管伞端迅速溢出,输卵管无局部膨大。②通而不畅:注药有阻力,反复加压推注液体,见输卵管扭曲,无明显膨大,伞端有亚甲蓝注射液滴出。③远端阻塞:注药开始阻力小或无阻力,加压推注入液体后腹腔镜下见输卵管伞端膨大或呈“腊肠”状,无亚甲蓝注射液流出。④近端阻塞:注药阻力大,宫角部亚甲蓝注射液外溢,腹腔镜下未见伞端有注射液流出,输卵管无充盈膨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SG与宫腹腔镜检查结果比较30例共60条输卵管经HSG检查,显示输卵管通畅17条,通而不畅8条,近端阻塞15条,伞端阻塞20条。

30例60条输卵管经宫腹腔镜检查显示输卵管通畅6条,通而不畅15条,近端阻塞21条,伞端阻塞18条。其中HSG显示通畅17条中,经宫腹腔镜检查证实其伞端周围与盆腔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或输卵管外形扭曲程度粘连或输卵管外形扭曲、形态异常13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

2.2HSG与宫腹腔镜检查的符合率比较宫腹腔镜检查是在麻醉下进行,镜下通液可直视亚甲蓝注射液通过输卵管时的形态变化全过程,常可纠正HSG假阳性结果,是当今输卵管通畅性判断最准确的方法。所以以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为金标准,判定HSG检查各种输卵管异常的准确性。见表2。

在60条输卵管检查中,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完全符合36条,占60%(36/60),其中符合率最高是伞端阻塞占90%(18/20),通畅符合率最低,仅占23.5%(4/17)。

2.3宫腹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及盆腔病变情况本组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病变5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畸形1例,宫腔粘连1例。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病变16例,盆腔粘连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浆膜下肌瘤2例。

3讨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发现子宫异常,了解输卵管管腔内的结构及盆腔疾病的部分信息,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无需麻醉,不需住院,花费少,有时还可起通畅输卵管的作用,在临床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一种间接检查方法,诊断缺少特异性征象,容易受造影剂、读片者解释差异等因素影响。本组资料中,HSG与宫腹腔镜检查诊断输卵管异常,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在60条输卵管检查中,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完全符合36条,占60%(36/60)。其中符合率最高是远端阻塞占90%,通畅的符合率最低仅占23.5%,近端阻塞的符合率66.7%,通而不畅的符合率50%。其中HSG显示通畅17条中,经宫腹腔镜检查证实其伞端周围与盆腔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或输卵管外形扭曲、形态异常13条。对于诊断输卵管伞端阻塞,HSG与宫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率最高,可能因为输卵管伞端闭锁使造影剂聚集成团,所以诊断相对容易。而输卵管以外的盆腔疾病不能通过HSG显示出来,故输卵管与周围粘连情况、输卵管外形扭曲及盆腔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低。

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可直视下发现宫腔及盆腔异常情况并同时治疗。本组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畸形1例,宫腔粘连1例。同期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宫腔粘连分离等手术,解决了影响妊娠的子宫性因素。宫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排除了HSG因造影剂或操作的刺激引起输卵管开口痉挛造成梗阻不通的假象。本组资料中,HSG检查输卵管近端阻塞15条,经宫腔镜插管通液示通畅5条,即可能与此有关。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粘连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浆膜下肌瘤2例。同期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整形、伞端造口、子宫内膜异位灶烧灼、子宫肌瘤剥除术,发现并治疗了引起其他不孕的原因。故宫腹腔镜在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比子宫输卵管造影具有明显的优势。

宫腹腔镜检查在一次麻醉下行一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治疗,避免了单独使用宫腔镜、腹腔镜的局限性和并发症。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不仅可明确不孕症的确切病因,而且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缩短了不孕症患者诊治的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具有其他不孕症检查技术无可替代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 [2]冷金花,戴毅.腹腔镜在输卵管不孕诊治中的作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12):707.

[3]齐瑞玲,张艳玲,唐思源.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女性不孕的诊治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6):26-27.

[4]郭丽君,夏恩兰.宫腹腔镜在诊治不孕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9):999-1002.

宫腔镜诊断 篇11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多样, 临床常用超声检查和诊断性刮宫进行诊断, 较难准确了解宫内的病变情况, 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 随着宫腔镜被广泛用于临床, 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精确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3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 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从而评估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价值, 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36例, 年龄24~67岁, 平均44岁。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或子宫不规则出血等, 均无宫内节育器, 其中生育期妇女91例, 绝经后妇女45例。术前常规B超检查了解宫内、宫体及盆腔情况, 术中必要时B超监测。术前排除宫腔镜检查禁忌证。

1.2 宫腔镜检查

采用德国产STORZ电视宫腔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碘伏棉签消毒宫颈管, 2%利多卡因宫颈管粘膜表面麻醉。若宫颈管内口紧, 可于宫颈两侧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5mL。以5%葡萄糖液作膨宫介质, 宫腔压力设置在10~13Kpa。缓慢置入宫腔镜并观察宫颈管有无异常, 由远及近观察宫腔整体形态, 全方位检查宫腔、两侧宫角、宫颈管, 确定子宫内病变或异常子宫内膜的部位、大小, 直视下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取活检、并常规诊断性刮宫, 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

术前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48例, 宫腔占位病变18例, 其余未发现宫腔内明显病变。B超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48.5%。

2.2 病理学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67例, 子宫内膜息肉30例, 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 子宫内膜炎9例, 子宫内膜癌2例, 宫内胚胎组织残留2例, 萎缩性子宫内膜4例, 正常子宫内膜17例。病理学诊断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7.5%。

2.3 宫腔镜诊断结果

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总的符合率为86.1%。其中子宫内膜增生56例 (83.6%) , 子宫内膜息肉32例 (93.8%) , 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 (100%) , 子宫内膜炎6例 (66.7%) , 萎缩性子宫内膜4例 (100%) , 疑似子宫内膜癌3例 (66.7%) , 宫内胚胎组织残留2例 (100%) , 宫腔粘连2例。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0.9%, 见表1。

2.4 副反应

136例患者均能耐受宫腔镜检查, 2例患者轻度恶心呕吐反应, 术后即好转。术后常规口服预防性抗生素3d, 禁性生活2周, 未出现感染现象。

3 讨论

3.1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

以往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 我们多采用超声影像及诊断性刮宫帮助医生临床诊断。超声影像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的特点, 故被广泛应用, 但B超检查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缺乏特异性[1], 且难以发现宫腔内小的病灶[2]。本研究中B超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48.5%, 而宫腔镜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0.9%。故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及宫颈管, 了解宫腔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 特别是发现B超检查无法发现的微小病变, 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长期以来, 诊断性刮宫主要凭术者的感觉及经验, 对病变的位置及范围难以做出正确的估计, 易发生漏诊, 特别是局部小病灶及两侧宫角。研究表明, 即使有经验的妇科医生, 刮宫后内膜残留率仍高达20%~30%[3]。另外对于较大或较小的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诊刮并不能将病变刮出, 亦不能起到诊断的意义。而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内形态及内膜病变, 予定位活检或诊刮。即使是宫腔镜下难以识别的内膜微小病变, 也可在宫腔镜下行遍刮获取子宫内膜, 靠病理组织学检查为病变组织定性。本研究显示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75.7%, 病理组织学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82.4%, 符合率85.2%。故只有在宫腔镜下获取子宫内膜组织, 才能为病理学检查提供良好的标本, 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

应当特别提出的是宫腔镜对于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宫腔镜操作能否使肿瘤细胞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引起腹腔内种植转移, 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和争议的问题。Revel等[4]回顾性分析1980年至2001年的相关文献, 认为目前尚不能确认宫腔镜操作后内膜细胞逆流至盆腔的机制, 也无前瞻性随机研究证实宫腔镜检查或手术造成肿瘤播散。但有研究显示当子宫内膜癌宫腔镜检查后将收集的腹腔液离心沉淀后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细胞粘附生存能力的实验, 发现71%的腹腔液有癌细胞, 42%扩散的癌细胞有再生种植能力[5]。故宫腔镜检查时必须尽量降低膨宫压力, 避免加压, 且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须作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偱证。

3.2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

宫腔镜检查操作简单, 时间短, 并发症少, 患者易耐受。常见并发症有宫颈裂伤、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心脑综合征、过度水化综合征、气栓、膨宫液过敏反应等。有文献报道子宫穿孔发生率0.1%感染率0.8%~1%[6]。本研究中136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这与手术操作时间短, 术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关。

如今, 宫腔镜检查已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7], 临床中查找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时, 宫腔镜检查作为主要检查手段, 结合B超与病理学分析可有效的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白丽萍, 张艳开.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2) :119.

[2]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5.

[3]陆欢.官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 (7) :84.

[4]Revel A, Tsafrir A, Anteby SO, et al.Does hysteroscopy produce intraperitoneal spread of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J].Obstet Gynecol Surv, 2004, 59 (4) :280~284.

[5]Arikan G, Reich O, Weiss U, et a1.Are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 disseminated at hysteroscopy functionally viable[J].Gynecol Oncol, 2001, 83 (2) :221~226.

[6]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3~154.

上一篇:近视眼的金鱼下一篇:三层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