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2024-05-23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共8篇)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1

腹腔镜下行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例肝血管瘤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各项术前准备,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腹腔引流量变化,做好切口部位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组术后病情平稳,恢复良好,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早、恢复肛门排气早、切口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特点,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腹腔镜下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成功率。

【关键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070-02

腹腔镜手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治疗,以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替代一些常规手术方法。我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对3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经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对3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血瘤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力47.5岁。肝右叶为2例,肝左叶为1。术前经由超、CT、MRI确诊,术后经病理均确诊为肝海绵性血管瘤。

1.2 手术方法 根据血管瘤位于左(右)肝位置调整手术台倾斜度。取脐上10mm穿刺孔建立气腹,压力维持于13mmHg,取剑突下和左(右)腹直肌外侧缘脐上1/3处2处10mm穿刺孔,置入超声刀、Ligasure或操作钳。肝血管瘤切除步骤:按术中需要用超声刀离断肝周韧带,解剖第一肝门置入导尿管以备阻断。用超声刀或Ligasure在血管瘤与正常肝组织间离断肝实质,每次切除肝实质1cm,由表及里,逐渐切割分离。大的管道结构用可吸收夹或钛夹夹闭。术中根据血管瘤大小和出血情况阻断或不阻断肝门。对于出血创面,用超声刀或电凝处理,一般效果满意。创面用止血纱布覆盖止血,断面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腹腔镜下肝血管瘤是目前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对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前、术后配合知识缺乏了解,对术中可能会转成开腹顾虑很大,担心医疗费用昂贵等,常表现为恐惧、忧郁、焦虑等[1]。医务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2]。有研究表明负性消极的惰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影响愈后[3]。为此,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术前须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应告知患者肝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的肿瘤,术后不会出现转移,手术可以消除肿瘤增大或破裂等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恐焦虑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使患者身心放松,情绪稳定,顺应手术。同时向其介绍手术方法和术后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还应告知该手术的优点如手术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等,让在院的其他患者现身说法,互相交流。让其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并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思想顾虑。

2.1.2 术前常规检查 做好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B超、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等。

2.1.3 术前备皮、备血 术前当天,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以棉签蘸双氧水去除脐部污垢后,再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脐部。准备足量的血液最好是新鲜的库存血备用。

2.1.4 胃肠道准备 术前ld进食少量清淡饮食,避免饱食和高脂饮食,禁食易产生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等。进行卧床排便、排尿及被动运动训练。术前晚遵医嘱予甘油灌肠剂灌肠,协助排便,预防术后腹胀。术前禁食12 h,禁饮8h。术前放置胃管,排空胃内容的,以便充分暴露术野和减少穿刺中发生胃穿孔的危险。术前留置尿管,协助排尿。

2.1.5 呼吸道准备 有吸烟史的患者督促其戒烟,并协助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2.1.6 术前用药 患者术前应做好抗生素的皮试,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和阿托品0.5 mg。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患者安返病房后,予以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待血压平稳后可取低半卧位,利于呼吸及术后引流,但不宜过早下床,以免引起术后出血。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给予氧气3-4 L/min吸入,心电监护。

3.2 生命体征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危重症护理记录单,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肝昏迷的早期症;观察尿量防止发生功能性肾衰竭;术后患者由于肝功能影响易发生低血糖,应注意其低血糖反应,及时处理。

3.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3.1 出血 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4],多发生于术后24h内,是术后早期观察及护理的重点。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腹腔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如腹腔引流液呈鲜红色,有湿热感或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 ml,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5]。

3.3.2 肩背酸痛和皮下气肿 腹腔镜手术常用二氧化碳气腹,由于二氧化碳可能弥散入血,产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或积聚在皮下产生气肿[6]。多发生于胸腹部、阴囊等处,局部表现为握雪感、捻发音,患者可有肩痛、背痛和胸腹胀痛,术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及有无皮下气肿发生,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必要时予其吸氧,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患者多较紧张,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并帮助其改变体位。肩背部酸痛是腹腔镜术后轻微的并发症,多由于二氧化碳未排尽,刺激两侧膈神经所致.多数患者仅在改变体位时加重,通过吸氧,按摩,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有效预防。本组发生剑突下皮下气肿1例,通过吸氧、按摩等,于术后第3天症状消失。

3.3.3 感染 感染多由局部积液、少量胆瘘、腹腔引流液逆流、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原因引起。术后应检测体温、腹腔引流液情况、切口有无脓性分泌物等。术后应及时换药,严格准手无菌原则,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组发生感染1例,患者术后体温在38.8℃。行床边腹部B超示:局部大量积液,给予腹腔穿刺引流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3.3.4 胆瘘 胆瘘是术中损伤胆管或结扎线脱落引起,术后因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发热等,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形状等。加强引流管护理,及时换药。本组无患者发生胆瘘。

3.3.5 腹腔内脏损伤 临床表现为术后3-5d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本组无患者发生腹腔内脏器损伤。

3.4 引流管护理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活动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脱,堵塞(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和量,及时汇报医生。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倒流,向息者及家属讲解正确放置各种引流管[3]。置管3―4 d,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 h量<20 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管。③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嘱咐患者平时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引流管口,引流管口周围敷料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

3.5 肝功能的维护 肝叶切除易发生干细胞坏死而致肝功能衰竭。临床上可出现高热、黄疸、出血倾向、肝性脑病,应加强检测肝功能,慎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如输注葡萄糖,应用维生素K1、支链氨基酸、控制蛋白质摄入,如白蛋白下降到一定程度(如<25g/L)[7]则需补充外源性白蛋白以促进恢复,PT延长较明显时可给新鲜血浆、凝血因子等治疗。

3.6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质饮食,无腹胀不适后可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由于术后舒适的改变及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忌辛辣、生冷、硬等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3.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继发肺炎。保持心情乐观愉快,避免精神紧张、抑郁。注意休息,可做日常运动,术后近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可参加一些适宜的体能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饮食上忌暴饮暴食,戒烟酒。保持穿刺口清洁干燥,如有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时,及时门诊就诊,定期门诊复查。讨论

腹腔镜手术虽然存在着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的并发症,但只要手术操作仔细、熟练,术前术后护理得当,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积极的心里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即可减少其并发症,且腹腔镜手术因损伤小、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术后不能因患者恢复快而大意,因随时仔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掌

握拔管指征,并做好患者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指导,使患者顺利的早日康复[8]。

参考文献

[1]李海兰,凌淑群.15例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0(1);28-29.[2]程风芹,李绍华.、心理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4):3―4.[3]罗春妹,曾素英,黄跃英,等.6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8,9(9):116-117.[4]钱火红,邱群,徐琴,等.63例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1):927-928.[5]王娟,邱艳芳.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10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137-138.[6]王京芬,桑桂风,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20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 661-1 662.[7]王金玲.腹腔镜治疗肝外伤的护理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9)1 453-1 454.[8]方方,盂琳玲,完全腹腔镜左肝规则性切除术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4):63-64.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1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患者1576例, 其中男646例, 女930例, 胆囊结石1120例, 胆囊息肉456例, 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48.7岁, 合并有高血压患者224例、心脏病患者168例、糖尿病患者124例, 术后并发恶心、呕吐者5例, 伤口感染者1例。

2 术前护理

2.1 同一般外科的护理常规和术前准备。

2.2 术前常规检查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心电图, 超声波, 有合并症请专科会诊。

2.3 心理护理

对于每一个新入院患者, 护士都要热情接待, 做好常规的入院评估, 健康宣教, 主动向他们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 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 消除陌生感。针对社会上有少数人担心腹腔镜手术取石不完全、创口小切不干净等疑问, 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 与开放手术的区别优点, 使患者逐渐对所要进行的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做到坦然、镇静、愉快地接受手术。

2.4 皮肤护理

准备时间为术前1日, 全身皮肤清洁, 包括洗头、洗澡、更换干净衣服, 尤其要注意脐部的清洁, 最好用棉签蘸肥皂水将脐孔内的污垢去除。

2.5 肠道准备

术前12h禁食, 6h禁饮, 肠虫清二粒顿服, 术日晨灌肠。

3 术中护理

3.1 巡回护士在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

3.2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采取舒适体位, 患者采取平卧位, 约束带固定膝关节, 待进腹后将床头摇至头高脚低、左侧倾斜卧位。

3.3 创造适宜的手术环境, 室温控制在22~26℃, 因CO2气腹过大, 会使体温下降, 因此巡回护士在术中注意加强保暖, 以防发生术中低温。

4 术后护理

4.1 监测生命体征

全身麻醉尚未完全清醒患者, 去枕平卧, 将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畅通, 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1.1 监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0%, 特别要注意呼吸的变化, 防止睡眠窒息, 因为腹腔镜手术是在CO2气腹下完成, 术中大量吸收CO2造成高碳酸血症, 加上镇静和麻醉效果在术后会有一定时间的延续, 患者需通过呼吸加深加快等自身调节功能排出积聚的CO2, 因此对呼吸的监测十分必要[4]。

4.1.2 监测心率和血压

腹腔镜手术中, 由于人工气腹造成的腹压增高, 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 从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 因此, 术后在监测血压的同时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注意尿量的变化, 防止出现心功能衰竭, 尤其是年龄大、术前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4.2 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

4.2.1 腹腔镜术后疼痛

处理较其他手术容易,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 大大减轻了术后疼痛, 大多数患者不用镇痛药物, 这也是该项手术中最基本的优点之一。

4.2.2 肩背部酸痛

是轻微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血液、液体在术中注入CO2气体, 未充分排除, 刺激双侧膈神经的结果, 一般在1d后消失) , 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消除顾虑, 同时让患者平卧, 轻轻捶捏患部, 有助于减轻症状。

4.3 饮5食护理

腹腔镜是全麻但并非消化道手术, 因麻醉药物刺激呕吐中枢, 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一旦发生, 护理方面可根据程度不同给予禁食, 口服多潘立酮, 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10mg等, 如于异常可以交代患者在术后8h进食, 术后第1天可进半流质饮食, 通过进全食可机械性刺激肠壁, 促进肠蠕动, 缩短排气时间, 避免术后腹胀, 有利于患者恢复。

4.4 早期下床活动

一般术后6h可鼓励下床活动, 不必长时间卧床, 这与开放性手术无法相提并论。这样可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5]等并发症的发生, 也可避免腹胀, 促进康复, 从而缩短了术后住院日, 加快了床位的周转。

4.5 伤口护理

腹腔镜手术一般使用创口贴, 除引流管伤口外, 其余伤口一般无需换药, 但伤口的护理不容忽视, 尤其在夏季和梅雨季节, 患者出汗多, 衣服潮湿, 容易感染。为此, 术后6~7d将创口贴揭掉, 这样既有利于伤口的观察, 又能保持伤口干燥。

5 出院指导

5.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肥肉、油煎、油炸等高脂食物。

5.2 遵医嘱定期复查

5d拆线, 1周后复查血常规, B超检查。

围手术期护理的优劣, 对手术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更大限度地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满意度,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住院天数, 使腹腔镜手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造福于人类。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 (LC) 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控制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与观察并追踪效果, 进行评价与分析, 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日。结果 通过仔细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560例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 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患者顺利地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汪宏, 文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08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3 (6) :528-529.

[2]薛冰川.微创口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附120例临床报告)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111-112.

[3]董科, 俞小炯, 温尔刚.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安全性及疗效评估的随机对对照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5 (5) :340-343.

[4]张玉青, 林晓红, 李艳军.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837.

[5]田丹.LC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月刊, 2009, 6 (8) :68.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3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平均住院4.3d,伤口甲级愈合,如期痊愈出院。

结论:术前進行科学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好常规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是保证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6-02

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在近10年有了迅速的发展1,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无明显瘢痕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目前正逐步成为妇科手术的主流2。但该术式对患者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本文对我院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患者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40.1±10.2)岁。子宫肌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2例,异位妊娠31例,慢性盆腔炎7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一般采用脐部、左下腹和右下腹三切口或四切口,气腹后置入腹腔镜,进行切割、缝扎、结扎、电凝、冲洗、吸出液体等操作。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对腹腔镜手术不太了解,对手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心存疑虑,因此,在术前必须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向其介绍手术特点及优越性,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可请其他经历过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必要的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重点做好皮肤、阴道、肠道准备,尤其是脐部清洁3,因为其是腹腔镜手术的主要进针部位,除了在术前沐浴时认真清洗外,还要利用松节油棉棒进行清洁。阴道清洁用0.5%聚维酮碘,在清洗时应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引起患者心理障碍,有阴道流血及未婚者禁做阴道准备,患有阴道炎症的患者要在疾病痊愈后再行手术治疗。为避免术中因肠胀气影响术野暴露和肠管电损伤,因此强调术前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应在术前夜晚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12h,禁水8h,宫外孕患者禁止灌肠,以防输卵管妊娠破裂而加重病情。

1.2.3术后护理。

1.2.3.1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根据麻醉药的半衰期调整观察时间,常规吸氧6h,以减少身体吸收大量CO2引起碳酸血症;嘱患者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4;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口服祛痰药,严重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术后6d给予流质饮食,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禁食牛奶、豆制品等引起胀气食物。术后导尿管常规留置24h,密切观察导尿管通畅情况,避免受压引起尿管阻塞;术后第1天适当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同时减轻腹胀。

1.2.3.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腹腔镜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有皮下气肿、恶心呕吐、腹胀、肩痛、伤口疼痛、感染等。皮下气肿由于穿刺针逸入皮下组织造成,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失;恶心呕吐是由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一般在术后可自行消失5,如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止吐药;气腹引起的双肋或肩部疼痛时可嘱患者取膝胸卧位,让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减少对膈肌的刺激6,或给予外用止痛剂擦拭;因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切口疼痛一般,程度较轻,不需应用镇痛泵止痛,如疼痛可采取舒适体位分解疼痛注意力,疼痛剧烈时可在术后24h内给予杜冷丁和非那根肌内注射,24h后可口服止痛药。术后每日测体温3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若48h内体温<38.5℃无需处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腹胀。

1.2.4出院指导。由于腹腔镜手术住院时间短,因此应更多的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回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观察月经量和月经周期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来院检查,一般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附件肿瘤切除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子宫全切者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以防止出血的发生,禁性生活2个月。

2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平均住院4.3d,伤口甲级愈合,如期痊愈出院。

3体会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妇科是妇科领域的一场革命,该手术独特的优点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手术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医生处理,就能快速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伤口甲级愈合,如期痊愈出院。由此可见,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妇科腹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舒适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于红霞.妇科腹腔镜手术18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2010,16(2):64

[2]喻晓丽.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2010,7(29):293

[3]王心平.妇科腹腔镜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31):159

[4]陈艳.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学,2007,13(4):495-496

[5]周应芳,夏恩兰.妇科内镜应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33

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4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本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乏力、酸胀。病程较长者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

2.手术方式: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

3.护理

3.1术前准备:普鲁卡因皮试,通知术前10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做好下肢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患者静脉曲张术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主动与患者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1体位:手术一般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者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2.应用弹力绷带,弹力绷带至上而下包扎,包扎不应防碍关节活动,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到拆线。3.鼓励患者在下肢有感觉后及早进行足背伸展活动,术后24小时后在弹力支持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有皮肤慢性持续溃疡患者,应持续换药。5.饮食:术后1天即可正常饮食,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大量饮水及饮料。

3.3健康指导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度。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能锻炼,增强血管弹性,避免长时间久站或坐位。3.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冷刺激引起复发。4.避免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5.出院后如有伤口渗血或分泌物流出,即使到医院检查。

4.结果:25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无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徐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18(9):710-711.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4.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8-341.

4 段志泉,张强.实用外科血管学[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530.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5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可行方法,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动静脉内瘘不仅能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做好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对尿毒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良好和理想的血管通路,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保持血管通畅,减少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患者成功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有效的透析,从而减少患者痛苦,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至我院肾内科收治行动一静脉内瘘手术患者140例,男95例,女45例,年龄35~7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82例,高血压肾病32例,糖尿病肾病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1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均采用桡动脉一头静脉端端或端侧吻合。其中单纯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69例,分为干预组(1)35例,对照组(1)为34例;行动静脉内瘘术同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1例,分为干预组(2)33例,对照组(2)为38例。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为传统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

护士在执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避免在此手臂上输液、抽血、测血压,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做好准,术后按常规进行观察护理。干预组:对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常规: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从入院起,由护士遵医嘱常规预见性地保护非惯用肢体的血管,制作保护左上肢血管或保护右上肢血管的标识牌,在需保护的患者肢体上戴上特殊标志的手腕带,手腕带上标注姓名、诊断、年龄、保护该侧血管的警示标志。同时进行如下方式护理干预:选择造瘘肢体及血管,嘱病人每Et做握拳和松拳的运动共30min,并且抓握力器的运动每日共30min,护士与患者互动,并督促患者和家属严格执行。做好造瘘肢体的术前、术后护理,及保温、内瘘通畅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感染的观察和护理等。

1.3 观察内容 观察和比较各组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标准oL=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纯动静脉内瘘手术疗效 单纯动静脉内瘘手术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12);平均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354,P=0.001)。见表1术和血液透析治疗干预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1,P=0.008);在平均医疗费用上,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1,P=0.002)。见表22.3随访情况患者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其伤口愈合情况,并嘱患者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触电感觉、捻发音等,以了解瘘管是否通畅。3个月后电话随访瘘管血液透析情况。干预组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发生瘘管堵塞,影响正常血液透析。

3.护理干预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因其是终身疗法,且治疗费用昂贵,尿毒症血透患者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因此,护士应对患者给予心理指导。患者主要心理问题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以及对内瘘使用中出现并发症时不知道怎么处理。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6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 (31.02±4.36) 岁;病程2~31个月, 平均病程 (13.2±1.4) 个月。观察组年龄20~46岁, 平均年龄 ( 3 2 . 4 1 ± 3 . 4 8 ) 岁; 病程3 ~ 3 1 个月, 平均病程 (14.12±2.0)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精心护理,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术前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 并进行充分的阴道及肠道准备等。近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新兴技术不断兴起, 腹腔镜手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患者并不十分了解腹腔镜手术, 因此可能会怀疑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及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 护理人员就应该在整个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将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 积极开导患者, 使其疑虑有效消除, 从而保证其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1]。同时将举宫器放置在患者阴道内, 术前3天定时采用0.5%碘伏棉球消毒阴道, 1~2次/d。彻底清洁脐孔周围皮肤, 使脐孔周围皮肤免受损伤, 并对其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灌肠, 将宿便排空, 使肠道保持清洁, 并在术前12 h督促患者禁饮禁食, 从而为腹腔镜手术充分做好肠道准备。此外, 为了促进患者适应术后护理、康复, 指导其掌握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并向其讲解术后如何观察生命体征、练习深呼吸的方法及去枕平卧的重要性。

1.2.2 术中护理

术中主要对患者进行导尿管护理。通常情况下在术前半个小时为患者留置导尿管, 将引流袋接好, 使引流袋的持续开放得到有效的保持, 为麻醉过程中对患者尿量进行有效的观察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主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让患者进行4~6 h[3]的持续低流量吸氧, 并切实做好对患者的体位、腹部切口、尿管、饮食等方面的护理, 同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给予其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麻醉期让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 使其尽早下床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对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而且又能够为伤口的早日愈合及胃肠蠕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将腹胀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腹部切口的渗血渗液现象给予充分的重视, 及时配合临床医师处理发现的问题。使通畅的导尿管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持, 对患者的尿量尿色进行严密观察, 1天左右后将导尿管拔除[4], 然后用0.02%~0.05%碘伏棉团对其会阴部进行擦洗, 从而对尿路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若术后, 患者气体排放未尽, 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及其肩背酸胀痛;给予床边低流量吸氧, 床边多关心且协助患者翻身, 取适当的体位;待导尿管拔除后, 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通常情况下, 肩背部酸痛在术后5天左右可自行消除, 无需做特殊处理。患者出院后督促其多食用蛋白、维生素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术后1周内应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 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重视做好保暖, 预防感冒。术后1个月, 及时复查, 若出现阴道大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时, 应立即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 (4.12±1.02) 天, 明显低于对照组 (7.69±1.03) 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254, P=0.001) ;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 (5.00%) , 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 (15.3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输卵管妊娠属于妇科常见疾病, 威胁着生育期妇女生命安全。近年来, 输卵管妊娠发病率日益上升。到目前为止, 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方法为手术, 尤其腹腔镜的广泛应用, 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 得到临床医学者及患者的认可。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 必须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我国万琦[5]学者通过选取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给予腹腔镜手术, 辅以相应的护理,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且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均顺利出院。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术前、术中及其术后的护理后, 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仅为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由此可表明,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玉红.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护理配合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36) :33-34.

[2]刘玉梅.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6) :241-242.

[3]娄武英, 陈金芳, 田国琴,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 (5) :758-759.

[4]陈礼娟, 王湘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的护理配合[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5) :158-159.

宫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8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医院住院并且实施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护理、术后护理观察;并发症预防护理等。

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6-01

胆囊疾患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正常活动快、住院时间短、保存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配合对患者术前、术后实施一系列精心细致的护理,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我医院对收治的102例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医院住院并且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26岁~75岁,其中胆囊结石41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5例,胆囊息肉4例。患者均有急性发作史,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且伴有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2 方法。

1.2.1 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本次发病的心理状况,例如焦虑、烦躁,对胆囊切除的恐惧,担心预后等,我们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过程、安全性及注意事项。同病房同病种患者的现场讲解,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在给予患者检查或治疗前、护理活动时,均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并密切注意观察患者情况,以减轻其焦慮或不适感。针对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修养等,深入细致的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术后不适的程度和原因、恢复时间、处理方法;手术前、后可能留置的管道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术后注意事项。通过图片向患者及家属直观的介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保存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以便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2.2 术前准备。给予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达到理想的术前状态。部分胆囊疾病患者由于病史长,严重影响了消化功能,加上患者对饮食的限制或伴有其他的慢性病,这就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影响组织修复和创口愈合,降低了抵抗感染能力。因此,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营养膳食护理,通过术前口服、注射或高价静脉营养提供最基本的能量。术前应严格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必要时行保留胃管及尿管。做好各项辅助检查,B超检查尤为重要,能了解结石的部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全面的了解,注意有无手术的禁忌证等。皮肤准备时间为术前1小时,给予患者全面皮肤清洁,包括洗头、洗澡,特别注意脐窝及周围皮肤的处理,更换干净衣服。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进行处理[2]。术前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1.2.3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6小时,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改为半坐卧位。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脉搏、血压和神志的变化以及引流管内引流物的性质及量,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折叠、脱落。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于床旁,要留有足够的长度接引流瓶,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脱出,放于患者的手臂下。T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时,观察引流管内有无泥沙样结石沉积、寄生虫阻塞,可以向引流瓶的方向挤捏引流管以促进其通畅。保持整个通道的无菌,引流管的位置始终低于手术切口的位置,预防逆行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或引流瓶,并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断绝感染源。术后患者当天禁食水,可在床上活动。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排气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如无不适,逐渐改为半流质直到普食,一般患者宜选用低脂肪、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1.2.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首先注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伤口敷料被鲜红色的血液侵湿,血浆引流管在较短的时间内引流出鲜红色的血液超过100ml时,应该考虑患者的手术部位出血,立即通知医生,更换敷料或再次手术。次之胆漏发生也比较常见,胆漏的患者往往腹痛明显,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有的伤口敷料有胆汁渗出。出现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再者胆囊切除后,患者对高脂肪的消化能力降低,极易导致腹泻,保持术后患者严格禁食,有留置胃管的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待肛门排气,说明肠胃功能开始恢复,方可拔管进食,进食从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开始,忌食高糖、高脂饮食。同时因麻药及患者卧床的原因患者肠蠕动减慢,易导致腹胀,应注意。最后要预防肺部感染,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化痰药,并拍背协助将痰咳出。指导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2 结果

对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康复,对治疗护理满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公民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正是顺应了现代民众的需求而产生,其安全适用,切口瘢痕小,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并且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此种手术方式已经成为胆囊疾病患者的首选。因此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很有必要,我们护理人员针对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术前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全面系统的术后护理保证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翠芝,李莉,刘艳平,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49(16):2610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

上一篇:大一军训小结200字下一篇:《国徽》的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