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超声(通用9篇)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1
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腔、子宫峡部、宫颈管的腔面粘连甚至闭塞, 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及反复流产。从1894年Fritsh[1]首先报道1例产后出血清宫术后继发闭经的病例, 到现在已经100余年了, 这也被认为是IUA的最早报道。1950年Asherman[2]总结29个IUA病例, 并对IUA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因此宫腔粘连又称为阿谢曼综合征 (Asherman syndrome) 。目前IUA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分子机制逐渐阐明, 但其治疗尤其重度IUA治疗仍未取得满意效果, 且易造成子宫损伤, 严重者可导致盆腔脏器损伤, 术后粘连反复发作。本院2009-2012年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患者, 在超声监视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年本院重度IUA患者150例, 表现为继发性月经量少或闭经。所有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或清宫等宫腔操作病史。符合下列条件: (1) 性激素六项检查均正常排除卵巢早衰及其他内分泌紊乱疾病。 (2) 术前6个月内未服过任何激素类药物, 既往无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史。 (3) 白带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4) 有生育要求。 (5) 宫腔镜IUA诊断按March分类法[3], 诊断标准如下, 轻度粘连:累及宫腔<1/4, 粘连菲薄或纤细, 输卵管开口和宫腔上端病变很轻或清晰可见;中度粘连:累及1/4~3/4宫腔, 仅粘连形成, 无宫壁粘连, 输卵管开口和宫腔上端部分闭锁;重度粘连:累及宫腔>3/4, 宫壁粘着或粘连带肥厚, 输卵管开口和宫腔上端闭锁。
1.2 方法
1.2.1
器械和设备日本Olympus公司宫腔检查镜, 宫腔镜手术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等离子被动式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
1.2.2 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3~7 d, 闭经者随时手术。常规阴道准备, 术前2 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软化扩张宫颈。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超声监测下常规用扩棒扩张宫颈口至9~10号, 置入宫腔镜, 生理盐水作为膨宫液, 设定膨宫压力为100~150 mm Hg, 流速为200~250 m L/min。置镜后用针状电极分离宫颈及宫腔粘连, 环状电极切除粘连组织, 根据病情送病理检查。宫腔粘连分离时避免宫腔内多处操作, 尽可能在同一处进行分离, 使对宫腔内膜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4]。超声全程监护, 最终达到粘连分离成功:即宫腔恢复正常大小、正常形态, 宫底部显露, 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或基本成功:宫腔恢复正常大小, 形态基本正常, 一侧或双侧宫角粘连少许残留, 输卵管开口不能暴露[5]。术后超声监护下宫腔放置Foley氏导管, 充水4~6 m L, 宫腔注射赛必妥1支[5 m L, 手术防粘连液, 山东赛克赛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1第3640775号]预防粘连。
1.2.3 术后处理
常规预防感染治疗48 h, 术后第3天再次宫腔注射赛必妥1支, 取出Foley氏导管, 放置宫内O形节育器。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服用戊酸雌二醇3 mg, 3次/d。超声监测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服药直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 mm时, 加用黄体酮胶囊100 mg, 2次/d, 共7 d后撤退出血。在3个月内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 mm及以上时且撤退出血量正常者即停药;如果口服戊酸雌二醇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仍较薄, 停药再进行下一周期用药。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术后3个月在宫腔镜下取环。
1.3 术后随访
术后3个月内每月进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术后第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取环, 对再次宫腔粘连者行二次手术, 之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
2 结果
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 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出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 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 94例患者自然受孕, 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
3 讨论
3.1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近年来IU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7]。任何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IUA。常见原因如下: (1) 妊娠期宫腔操作史。本组113例 (75.33%) 继发于单次或多次人工流产术后。与Schenker等[8]报道相符。可能与妊娠期在高雌激子宫内膜修复, 从而引起I素水平作用下子宫壁软, 宫腔操作容易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不可逆损伤, 并阻碍UA。Salzani等[9]报道人流术后IUA患病率高达37.6%, 其中Ⅰ度粘连占56.1%。以色列学者Friedler等[10]报道曾对147例人流刮宫后IUA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 发现1次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6.3%, 2次为14%, 而3次以上者为32%, 提示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发生概率越高。因此积极实行计划生育, 采用合理的避孕方法, 减少意外妊娠的几率, 从而避免人流手术, 对预防IUA的发生有积极作用[11]。 (2) 非妊娠期宫腔操作发生IUA的病例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如子宫肌瘤剔除术、诊断性刮宫术、剖腹产及子宫填塞等较为少见[12], 本组中有16例为诊刮后出现IUA。 (3) 宫内感染。目前没有研究证明感染与IUA存在直接关系。但认为子宫内膜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促使IUA进一步发展得到学者的认可。本组2例为取节育器术后考虑与宫腔内感染有密切关系。 (4) 子宫内膜结核是引起IUA另一显著高发因素。成九梅等[13]报道1998年1月-200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315名IUA患者中, 由子宫内膜结核引起的重度IUA占8.8%, 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妊娠率为0, 3个月后再次复发为重度粘连。本组中有5例术后病检为子宫内膜结核, 发生二次粘连后均放弃治疗。 (5) 有报道子宫先天原因及遗传因素导致IUA, 本组中未见。
3.2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of adhesions, TCR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IUA的方法。TCRA通过宫腔镜直视下确定粘连带的位置、范围, 避免了传统的的宫腔探测、扩宫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盲目性和不彻底性, 而且避免了盲目粘连分离对宫内残存内膜的损伤, 减少了子宫穿孔的发生, 提高了安全系数和治疗效果。现已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金标准”。本组中加入B超监护进一步确定手术部位, 提示电切方向及深度, 亦能发现术者在子宫壁的假道内操作, 避免子宫穿孔, 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对于腹腔镜监测费用低廉, 值得推广。
3.3 目前临床上宫腔粘连分离后再次粘连十分常见。
有研究统计,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率3.1%~23.5%, 其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率高达20%~62.5%[14]。本组研究采用术后给予宫腔留置水囊和放置宫内节育器加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Amer等[15]采用宫腔内置羊膜来改善再粘连也取得较好效果。但安全可用的羊膜来源少, 宫内置入羊膜可能引起感染, 对人体免疫方面的作用不明确, 目前使用者较少。综上所述, 去除粘连, 恢复正常宫腔解剖结构和子宫内膜生理功能同时防止粘连的再形成是IUA的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超声监测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术后给予宫腔留置水囊和放置宫内节育器加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方法, 疗效好,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 (IUA) 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 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 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 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 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 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 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 94例患者自然受孕, 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 安全可行。
关键词:宫腔镜,超声,宫腔粘连,联合治疗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2
【关键词】子宫残角妊娠;超声;宫腔镜;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4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67-01
子宫残角妊娠是指受精卵于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异位妊娠发病率的1%—7%[1]。由于残角子宫先天发育畸形及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宫腔内操作手术的增加,盆腔炎发生率增高,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等多种因素造成受精卵进入残角子宫着床发育。残角子宫肌壁多有发育不良,不能承受胎儿生长发育,多数于14-20周发生肌层完全破裂或不完全破裂,引起严重内出血,症状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相似,严重危及孕妇的生命[2]。本病极易误诊误治,随着超声诊断和宫腔镜技术的进步使得子宫残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从超声和宫腔镜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子宫残角妊娠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1.子宫残角妊娠的诊断
子宫残角妊娠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其诊断标准也尚不统一,现常采用Jansen等[3]提出的诊断标准可概括为以下三点:①腹痛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继以流产或阴道分娩。②直视下发现子宫角一侧扩大,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③胎盘滞留在子宫角。上世纪90年代异位妊娠的术前诊断主要靠超声,虽然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其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但是超声在诊断子宫残角妊娠中的准确率极低,丁红等[4]对48例宫角妊娠的诊治中发现:9例中,有7例行超声检查,确诊1例,准确率为14.3%,6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革新,杨氏[5]回顾分析48例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经阴道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此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子宫残角妊娠的诊断,韩晓峰等[6]对6例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其中超声确诊、手术及病理证实2例左侧宫角妊娠、3例右侧宫角妊娠,误诊1例。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的准确率为83.4%。李美秀等[7]经研究发现术前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57.14%和85.71%。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探头频率高,探头接近靶器官,可清晰显示子宫与附件,能详尽地观察内膜变化,输卵管及卵巢中卵泡情况,所以图像分辨率高清晰度优于经腹超声,对低流速血流敏感,仔细辨别宫腔与妊娠囊的连接方式以及妊娠囊四周有无肌层组织包绕等等,对辨别妊娠囊的位置更有帮助。
虽然超声对子宫残角妊娠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但他有一定的误诊率,偏宫角内侧的在早期容易被超声误诊为宫内早孕,偏宫角外侧的容易误诊为输卵管妊娠以及其他疾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宫腔镜或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准确率达到了100%。这是因为宫腔镜在子宫残角妊娠的诊断上有独到的优势,不仅可定位病灶,而且还可以取活检以证实。笔者认为诊断子宫残角妊娠超声为首要筛查手段,对妊娠囊偏向子宫角一侧者,需动态超声检查,对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不典型的病例则应做宫腔镜检查以确诊。
2. 子宫残角妊娠的治疗
关于子宫残角妊娠的治疗,过去认为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B超下刮宫联合MTX宫颈注射,以及口服杀胚胎中药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对子宫残角妊娠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损伤最小、恢复最快、预后最好的治疗方案。以往采用超声引导下吸宫术,此法适用于未破裂型宫角妊娠,虽然其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实用,尽量避免了传统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但是一般人流吸宫术器械无法到达子宫残角处, 往往不能将妊娠物彻底清除,血β-HCG下降较慢,治疗时间较长,且保守治疗过程仍有破裂的危险。
近年受宫腔镜用于诊治子宫残角、输卵管开口等腔道内病变技术的启发,将宫腔镜用于诊治子宫残角妊娠取得良效,为宫腔镜的治疗开辟了另一途径。孙宏丽等[8]经研究发现在B超检测下行宫腔镜辅助下刮宫或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成功率96.9%,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有生育要求者21例,15例妊娠。而B超下常规刮宫,手术成功率70.0%,有生育要求者20例,8例妊娠。宫腔镜治疗子宫残角妊娠的优点在于膨宫液将宫腔膨开后,子宫残角处被扩张,使活检钳及电切环可达到平时难以达到的宫角部,且组织物被直视,有利于钳取。其方法如下:术前先用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使绒毛失去活性且绒毛组织有机化,增加组织间的粘附力,有利于术中整块钳取,减少出血量。手术应在B超或在腹腔镜监测下进行,手术操作要轻柔,切忌粗暴伤及较薄弱的子宫残角肌层,同时做好中转开腹手术的准备。
3.总结
超声和宫腔镜的应用为子宫残角妊娠的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角妊娠成功率高,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为保守治疗子宫残角妊娠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进行宫腔镜手术时必须有齐全的医疗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剖腹手术的条件,不可盲目推广,以免发生意外。此外如何预防宫腔操作后血窦开放,宫腔压力大时绒毛组织可能经开放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引起各重要脏器栓塞致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以及提高镜下缝合技术和彻底清除胚胎组
织等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晔.特殊部位异位妊娠.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 208-209.
[2]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Jansen RP. Elliott PM. Angnlarin tranterine pregnancy [J] Obstet Gynecol,1981,58(2):167-175.
[4]丁红,杜涛,陈立斌,周力学.宫角妊娠的发生及诊治变化特点4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7
[5]杨丽云.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J]医学综述2011.9.18(17).
[6]韩晓峰,曹晓晔.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分析. [J]医学信息2008.6.6.(21).
[7]李美秀,陈献明,赵光荣.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 [J]《海南医学》2011.3( 22).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11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因 (AUB) 、不孕症等行宫腔镜检查及B超检查的患者752例, 发病年龄平均为 (44.54±14.65) 岁, 其中绝经者30例, 不孕症28例, 月经过少32例。
1.2 方法
1.2.1 检查器械:
(1) 彩超仪:德国西门子, 型号:X300PE, 探头频率为3~5MHz。 (2) 宫腔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外鞘直径4.5 mm、6.5mm, 连续贯流硬管型宫腔检查镜。
1.2.2 检查方法:
(1) B超检查:全部病例首先行腹部B超和/或阴道B超检查。 (2) 宫腔镜检查 (HS) :检查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 不规则出血的选择在任何时间, 全部病例在B超检查后进行宫腔检查, 设定膨宫压力为13.3 k Pa, 流速为260 ml/min, 常规消毒, 2%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浸润麻醉后置入宫腔镜检查宫腔。
1.2.3 诊断标准:
宫腔镜诊断以夏恩兰主编的内镜检查学为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炎346例、宫内胚物残留79例, 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102例, 子宫内膜复杂型增型生过长8例, 重度非典型增生过长4例, 子宫内膜息肉165例, 子宫肌瘤84例, 宫颈肌瘤6例。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143例, 子宫内膜癌3例。
2.2 宫腔镜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炎298例, 宫内胚物残留62例, 纵隔子宫8例, 子宫内膜癌5例, 子宫内膜增生53例, 残角子宫1例, 子宫内膜息肉187例, 子宫肌瘤67例, 宫颈肌瘤5例, 宫腔粘连48例, 正常宫腔 (IUD下移) 193例, 双子宫单宫颈6例, 幼稚子宫12例。
2.3 B超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炎0例, 子宫内膜增殖症411例, 子宫内膜息肉64例, 宫内胚物残留51例, 正常盆腔338例, 双子宫单宫颈1例, 宫颈肌瘤2例, 子宫内膜癌1例, 纵隔子宫4例, 粘膜下子宫肌瘤28例, 宫腔积血34例, 残角子宫1例, 幼稚子宫10例。
2.4 病理诊断与B超的符合情况。
病理诊断与B超诊断的符合率为34.37%。
2.5 病理诊断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情况。
病理诊断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为78.93%。
3 讨论
3.1 宫腔镜检查的优越性。
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症仅靠病史、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常不能做出明确诊断, 本研究资料显示, 单纯的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较低,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及颈管内疾病最可信的方法, 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及颈管内的疾病并定位取材活检, 比盲目诊断性刮宫更易于明确宫腔内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尤其在观察微小的子宫内膜息肉, 以及直径<1·0 cm的粘膜下子宫肌瘤, B超检查缺乏特异性, 对内膜厚度<5 mm的内膜病变, B超难以发现, 有资料显示, B超对范围<1 cm的宫腔内病变漏诊较多。
3.2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EP中的价值。
本文的945例中宫腔镜检查发现EP 187例, B超检查发现EP 64例, 病理确认EP165例。
3.2.1 B超是无创伤, 操作方便的诊断方法, 但其漏诊率较高, 分析其原因为:
(1) 小的EP与月经中后期增生的子宫内膜不易分辨; (2) 大的EP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难以鉴别。
3.2.2 宫腔镜是目前唯一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检查方法, 本文资料显示:
宫腔镜诊断EP的准确率明显的高于B超, 但与病理结果有22例不符, 原因如下: (1) 电切或清宫时将EP切碎送检, 标本形态不完整, 影响病理医师的诊断; (2) 功能性的EP与子宫内膜在病理特征上相似, 难以鉴别; (3) 由于病理切片的角度偏斜, 未能看到息肉结构; (4) 小的粘膜下肌瘤易与EP混淆; (5) 分泌期的子宫内膜或增生症的内膜可呈息肉状, 而不是真正的EP; (6) 靠近宫颈口处的息肉易与EP混淆。故夏恩兰认为病理检查也可能漏诊部分EP的诊断, 认为当宫腔镜下EP病灶形态明确, 而送检标本不完整, 影响病理医师正确诊断时, EP诊断应以宫腔镜为主, 病理结果仅供参考。
3.3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
以往的不孕症多靠病史, B超下输卵管通液、X线造影、内分泌激素测定等方法来诊断, 但宫腔镜在诊断不孕症方面, 可明显弥补以上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研究资料中, 不孕症共28例, 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6例, 子宫内膜炎2例, 宫腔粘连5例, 输卵管开口堵塞3例, 在以上检查方法中均未能发现异常。宫腔镜检查不孕症妇女的目的在于评估生殖器官的解剖学情况是否正常, 和检查输卵管的通畅度, 宫腔镜是诊断不孕症原因的重要手段, 同时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本文中宫腔镜所查出的异常情况均给予治疗, 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 宫腔粘连分离及切除, 宫腔镜输卵管插管。
3.4 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炎中的价值。
以往的子宫内膜炎仅仅依靠病史和妇科检查做出粗略的诊断, 诊断性刮宫虽然可明确诊断, 但对患者的创伤大, 患者难以接受。本文研究资料表明, B超在诊断子宫内膜炎中没有确切的作用, 而HS诊断子宫内膜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本文宫腔镜在直视下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充血、斑片状的出血、内膜血管清晰粗大共298例, 均行诊刮术, 术后病理回报275例符合子宫内膜炎, 符合率为92.28%, 本研究认为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炎中有重要的作用, 不一定需要诊刮, 可以在微创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炎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3.5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价值。
本文资料显示, 945例患者中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者共48例, 其中月经过少的32例均有人工流产病史, 通过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者28例。宫腔粘连除了轻微的粘连或宫颈内口粘连导致宫腔积血, 在B超下可以诊断外, 较严重的粘连只能依靠宫腔镜直视下做出明确诊断, 同时可给予治疗, 轻度的膜样粘连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用镜体便可以分离, 而较重的粘连则需行宫腔镜电切术。故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6 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有一定的难度, 正常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不断发展变化, 正常增生晚期的内膜达峰值, 此时未受孕酮分泌的影响, 子宫内膜的外观近似增生, 因此必须熟悉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图像, 才能做到恰当的宫腔镜诊断。本文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53例, 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114例, 诊断符合率46.50%, 故本文认为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主要还得依靠诊刮病理检查。但在局灶性和存在异形血管的部位还需要宫腔镜直视下定位活检, 这样可以避免遗漏局限性非典型增生或早期内膜癌。
综上所述,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不孕症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价值, 同时可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宫腔镜检查不但提高了异常子宫出血, 不孕症等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而且通过微创手术弥补了过去一些手术方式的不足, 降低了子宫切除率, 提高了妇女的生活质量,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宫腔镜及宫腔镜检查.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 :56
[2]冯力民, 夏恩兰.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断子宫疾病.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6) :334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4
【关键词】超声雾化 护理
超声雾化吸入(简称吸人)是稀释痰液、消除炎性反应、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正日趋广泛,由于术中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术后患者可产生咽喉部不适症状,因此在术后使用雾化吸入减轻呼吸道症状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我科自2013年1月至3月共进行了36例腹腔镜手术,现将术后使用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汇总一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实行的36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年纪最轻20岁,最大46岁,平均33岁;其中卵巢囊肿24例,子宫肌瘤6例,输卵管积水2例,其他4例;术后出现咽喉部疼痛,痰液增多者者23例,仅有咽部粗糙感8例,无不适5例;出现咽喉部不适症状的患者术后均进行了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在术后3-4天后症状改善。
1.2 雾化原理 由于气管粘膜比较敏感,而腹腔镜术中多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术后粘膜常见不适反应有咽喉部干痒、疼痛、粗糙感,痰液分泌增多,个别可因声带水肿而声音嘶哑。进行的超声雾化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超声波发生器输入的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破坏了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使之成为微细的雾滴,通过导管输送,随病人呼吸进入呼吸道,在局部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主要作用为:消炎、镇咳、祛痰,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鼻、咽、喉部炎性反应的充血、水肿状态,抑制分泌物渗出,改善通气和发声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1]。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室温18℃~20℃,相对湿度50% ~60% 。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将管道含嘴含于口中(或使用面罩法),嘴唇包严后用口深吸气,以使雾滴进入呼吸道深部,同時使用鼻腔呼气,至雾滴消散后治疗结束。
2.2 雾化药物的配置和应用 ①现常规使用的有硫酸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等稳定性好、黏稠度低,且适宜人体胶体渗透压的水溶性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呼吸道炎症和使炎症消散的作用;②尽量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同时雾化的药物应新鲜配制;③王秀群、许秋芬[2]的报告研究表明吸入温度为气道适宜的29-32℃加温雾化可使气道黏膜对药液吸收充分,并且由于气道黏膜对药液温度的适应,雾化颗粒能进入到气道深部,能充分扩张、湿化气管、支气管,有效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改善。
2.3 雾化时的体位选择 ①术后患者由于全麻后意识模糊可采取抬高床头30°侧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未支气管沉降;②痰液不易咳出者,应采用半卧位及坐位,以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肺泡,同时鼓励病人进行深慢呼吸,将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沉降至肺泡以达到治疗目的。
2.4 雾化量的调节 术后患者的呼吸道应急能力较差,如开始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可使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所以均应采取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入方法,即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可先吸入1分钟,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所需治疗药液。
2.5 消毒隔离制度 ①雾化器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每位病人一套咬嘴或面罩;②不使用时将机器擦净,整个系统内不应有液体存留,以免细菌滋生;③雾化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溶液。此外将管道及口鼻罩的清洗消毒方法和意义也要向患者反复讲解,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不适,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3 体会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人为因素如手术插管等可引发或加重呼吸道的症状,使病人出现咽喉部不适,严重者可发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通过正确使用雾化以减轻病人的呼吸道症状,改善肺部通气预防肺部感染,从而加强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魏艳,段伟,权峰松. 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39-140.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出血的患者400 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绝经女性, 治疗前未使用过雌激素激动剂或激素等药物, 均未使用子宫内节育器, 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查。40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0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76 岁, 平均 (61±9) 岁;研究组患者年龄53~78 岁, 平均 (63±7) 岁。两组患者年龄及疾病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被告知本研究内容, 并接受常规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病理检查, 其结果作为本研究评价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效果的“金标准”[2]。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仔细测量子宫的大小、体积及位置, 并检查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记录相应病变的部位、大小、外观特点等, 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连续性。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 首先进行阴道超声检查, 操作同对照组, 超声检查后1 周内再接受宫腔镜检查, 采用外鞘直径6.25 mm软管纤维宫腔镜 (EPM-3300, PENTAX公司) , 并配合辅助操作孔及全自动高精度控制的液体膨宫机, 水压80~10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流速为每分钟200~400 ml, 另配有成套的成像系统及冷光源。采用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 并将16 万U庆大霉素加入500 ml膨宫介质中, 预防感染的发生, 并用以盐酸丁卡因胶浆 (润滑止痛) 凝胶行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3,4]。将宫腔镜探入子宫检查宫颈管及宫腔内情况, 观察宫腔面的形态、黏膜颜色及子宫内膜厚度。也可同时取病理进一步检测和确诊[5]。
1.3 疗效判定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及超声、宫腔镜检查结果, 比较对照组超声及研究组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超声图像上, 子宫内膜<5 mm为正常, 子宫内膜>5 mm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病理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99.1%, 特异度为50.6%, 阳性预测值为72.3%, 阴性预测值为97.8%;研究组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 特异度为90.8%, 阳性预测值为80.7%, 阴性预测值为100.0%。研究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生殖内分泌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子宫出血占很大比例。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 女性子宫内膜可表现为增厚或萎缩, 也可表现为正常增生期的子宫内膜, 相关的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6,7]。为了更好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正确诊断子宫出血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与宫腔镜均是妇科常用的检查方法, 超声操作方便快速、经济实惠、对患者无伤害。通过超声可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的动态变化。对于部分患者而言, 超声检查结果可以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若观察到绝经后阴道流血但内膜厚度未超过5 mm者可不进行手术治疗。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出血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其特异度不够, 因此对于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异常的患者应该进一步检查以确诊。临床上对于子宫出血的诊断检查, 多采用诊断性刮宫, 但由于其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或者因为刮不出病理组织和刮出太少而无法确诊, 目前已较少应用。宫腔镜可以通过进入宫腔的探头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膜及宫腔内的情况, 并且可以在宫腔镜下直接取得病理结果[8]。超声是妇科常用的简便的检查手段, 但不能很好地辨识宫腔中的微小病变;宫腔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子宫内膜情况, 但不能显示子宫外及子宫壁的病变。因此, 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可以更准确、全面地诊断妇科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 特异度为90.8%, 阳性预测值为80.7%, 阴性预测值为10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超声检查的相应指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出血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两者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子宫内部的情况, 提高子宫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李建玲, 韩华, 秦金霞, 等.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 (11) :1846-1848.
[2]王吉群.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21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3) :305-306.
[3]苏雪梅, 付勇, 张蓉, 等.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在诊断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32 (3) :218-219.
[4]吕超, 陈敏, 方向宇, 等.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 (8) :1235-1237.
[5]周仙仙, 唐伟琼.宫腔镜、宫腔声学造影与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8) :1447-1450.
[6]陈丽群, 毛文娟.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或超声检查示宫腔异常的临床价值[J].上海医学, 2012, 35 (4) :322-325.
[7]李莉, 赵银卿.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0 (20) :179-180.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6
关键词:宫腔镜,超声,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70%育龄妇女采用此法避孕,但取出节育器时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可造成取器困难,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本院妇科门诊将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应用于常规取环失败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12月,本院妇产科门诊宫腔镜室对本院或外院取器失败者42例进行宫腔镜和超声联合检查,指导取器。患者年龄38~67岁,产次l~4次,放置IUD时间3~45年。绝经前28例,绝经后14例。放置金属单环14例,v形IUD 10例,T形IUD 12例,吉尼环6例,均有1~3次取IUD失败史,术前均经超声及X线检查确诊。42例中12例有腰部或下腹不适,8例月经量过多,10例有不规律流血或血性分泌物,4例阴道排液,余8例无症状。
1.2 器械
宫腔镜,应用沈大ZG-2型宫腔检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Sony电视显像监视系统;美国Stryker液体膨宫机,超声采用美国GE200超声仪,3.5 MHz腹部探头及6.5 MHz阴道探头。
1.3 术前准备
先行经阴道超声了解节育器类型及位置,如为断裂、残留,则观察其形状及残留部分大小;如考虑为嵌顿,需明确其同子宫肌层关系。手术时间选择,绝经前患者一般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绝经后患者阴道予含雌激素栓剂7 d后进行,所有患者再排除禁忌证后,于术前3 h阴道放置服米索前列醇0.3 mg软化宫颈。
1.4 手术经过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膀胱保留少量尿液,盐酸丁卡因胶浆配伍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大部分患者无需扩宫,经腹部超声监测下置入检查用宫腔镜,生理盐水膨宫,膨宫压力为100~150 mm Hg,流速300 ml/min,直视下观察宫内情况,并确定IUD位置、类型及有无嵌顿、断裂、开散,对有嵌顿者,宫腔充盈下,经腹部超声嵌顿深度一目了然。然后根据IUD在宫腔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对形状完整的IUD,超声监测下采用取环器钳取法取出,有嵌顿不能直接取出者,镜下尽量需找嵌顿点后,超声测量节育器据子宫黏膜层距离,大于5 mm者,超声监测下钳取嵌顿点周边部分将IUD牵拉取出,若IUD断裂或断端残留,则在宫腔镜下找到游离端,超声定位后,取环器夹住IUD游离端取出IUD碎片。若发现官腔粘连,不易发现IUD或IUD残段,则需要扩宫到6~7号,在超声监测配合下,宫腔镜下用微型剪刀分离粘连,暴露大部分IUD后,用抓钳钳夹取出;结束前将宫腔镜再次置入宫腔,查看有无残留,对于有异常出血的患者需刮取内膜送检。若节育器已处于宫腔外或大部分嵌入子宫肌壁,宫腔镜下无法取出者,则采取入院行剖腹或腹腔镜手术取器。
2 结果
2.1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IUD类型及宫内形态见表1。
2.2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后分析,常规取器失败主要原因是节育器嵌顿、断裂及残留,见表2。
2.3
除2例环异位外,其余40例均取环成功,成功率为95.2%。
3 讨论
3.1 节育器取出困难原因探讨
目前国内常见的宫内节育器有金属单环(“O”型)、带铜“T”型节育器、带铜“V”型节育器、含铜无支架“I”型节育器(吉尼坏)等几种,放置5~20年后由于嵌顿、粘连等原因,传统致盲目取环时往往较困难,强行用力后,造成断裂,残留。本文中嵌顿、扭曲、断裂等因素,占取器困难的64.3%;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上皮萎缩,宫颈口狭小,加大了取环的困难;如合并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宫腔粘连时,妨碍了取环钩对IUD的触及和钩取;吉妮环因材质问题,尾丝断裂几率很大[1,2]。
3.2 门诊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取环的优势
3.2.1 定位准确,全程引导下操作。
手术中,超声可以明确指示取环勾、取环器、异物钳着力部位、牵拉方向,避免容易造成环的再次断裂的强行牵拉;可随时判断手术是否彻底及有无节育器宫腔内及肌层内残,避免二次手术。
3.2.2 选择正确的取器方法。
超声检查能清楚地显示IUD在宫内的状态及IUD与子宫的关系,通过测量IUD与子宫底部和前、后壁浆膜层的距离,可以确定IUD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断裂、残留及其形状,能提示IUD有无嵌顿及嵌顿的程度,但超声检查不易发现非金属环体残留,也不能提供非常精确的宫腔内情况。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宫内情况,但不能发现嵌入宫壁或埋于子宫内膜下的IUD嵌入,故两者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3,4]。
3.2.3 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
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取环,可以动态显示探针及器械,在宫内前进及操作情况,明确其距浆膜面的距离,如果距浆膜面<5 mm,则停止手术,在探宫及操作时,有效的预防了子宫穿孔的发生。本组患者均在超声监护下操作,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成功率为95.2%,同国内外报道相符[4,5]。
3.2.4 便捷、经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因麻醉、宫颈管准备、并发症多等原因,国内大部分宫腔镜下取环术均需住院后进行手术,费用高、时间长。对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方案,42例患者中,绝大部分均未扩宫,局麻效果肯定,总费用仅为数百元,术后观察半小时后即可离院,极大的方便了患者。
本文结果说明,门诊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不仅可明确常规节育器取器困难的原因,而且可减少取器操作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了安全性和成功率,经济负担不重,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良萏,刘淑文.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9):523-525.
[2]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64-266.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5.
[4]Coccia ME,Becattini C,Bracco GL,et a1.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operative hysteroscopy:a prospective study[J].Reprod Med,2005,45(1):413-418.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2例,年龄25~43岁,平均(32.8±5.8)岁;孕次2~7次;停经时间38~70天,平均53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既往有1次剖宫产史8例,2次剖宫产史3例,3次剖宫产史1例;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本次妊娠距末次剖宫产1~13年,平均6年。
妇科检查:宫体大小正常5例,宫体增大7例。实验室检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4326~84625U/L。盆腔二维超声检查示,宫腔下段原切口处或近切口处有占位或稍强回声团,病灶直径1.1~6.2cm;其中见妊娠囊7例,孕囊内见胎心搏动1例;切口部位肌层厚度0.2~0.5 c m。
2 治疗方法
手术前需空腹,排空膀胱,患者取简易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飞利浦RU22二维阴道超声再次复核,观察妊娠包块大小、着床处,包块生长方向、妊娠包块周围血流及子宫浆膜层与占位间的肌层厚度。采用21G一次性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穿刺针在妊娠包块周边肌层、包块附着处、包块周围及包块内缓慢多点注射国产聚桂醇注射液,直到超声下见到妊娠包块环状或片状强化,周边血流稀疏。术毕患者返回病房。
一般次日上午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前两小时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1片,扩张棒扩宫口至10.5号,宫腔镜检查子宫全貌、妊娠物附着情况后,钳夹峡部妊娠物。再次宫腔镜检查宫腔及妊娠物清除情况,必要时对残留的子宫瘢痕处妊娠物在腹部超声监测下予电切。术毕,宫颈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宫内取出物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后观察两天,无明显阴道出血,予以出院。术后第一天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正常。术后第一次月经恢复第5天B超复查。
3 结果
12例患者均注射聚桂醇成功,术中均无明显疼痛感,无需镇痛处理,操作历时8~15分钟,术后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不适主诉,能步行回病房。次日上午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经过顺利,出血5~30ml,术中无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宫腔)胎盘组织。患者平均住院5.5天。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平均24天,月经在术后30~40天恢复,月经性状无明显改变。术后第一次月经恢复第5天复查,子宫、附件B超均示恢复正常。其中5例随访6个月,无月经改变、无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
4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是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宽大,或者炎症导致瘢痕部位有微小裂孔,当受精卵运行过快或者发育迟缓,在通过宫腔时未具有种植能力,当抵达瘢痕处时通过微小裂孔进入子宫肌层而着床[1]。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明显增多,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也明显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对于有剖宫产史者,在确定妊娠后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尤其是早期有阴道流血及下腹隐痛者,应常规看囊胚与切口的关系[2]。一旦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应及时终止妊娠。而处理子宫瘢痕妊娠最有效、快速的方法是完整清除宫内妊娠物。由于瘢痕妊娠的特殊性,绒毛往往与子宫肌层有粘连、植入,单纯清宫可能难以清除净宫内妊娠物,另外子宫峡部肌层薄,加之剖宫产切口瘢痕缺乏弹性,患者在流产或刮宫时断裂的血管不能自然关闭,可能发生致命的大量出血。
聚桂醇是一种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的安全性已被国际医疗界公认[3]。聚桂醇在曲张静脉旁注射后能使其周围纤维化,压迫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它一般只在妊娠包块周边浅表肌层、包块附着处、包块周围及包块内多点注射,导致局部血管闭塞,不会影响卵巢功能,不会导致子宫局部坏死,故注射聚桂醇术后无疼痛、发热等栓塞并发症。聚桂醇同时也是一种局麻药,有局部镇痛作用,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局部疼痛轻,无需另外麻醉。该手术操作简便,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具备超声介入条件的基层医院均可开展。经聚桂醇预处理后,次日即可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另外宫腔镜下清宫定点准确,卵圆钳钳夹大块组织后,可对残留组织进行电切,对出血血管进行电凝,提高了清宫彻底性,减少术中出血,并减少宫腔镜在宫内操作时间及水中毒的风险,从而提高治愈率。
应用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术前病例选择比较重要。一般要选择早期妊娠(孕龄小于75天)、病情稳定、无急性大出血、无急性腹痛、妊娠包块内突型、妊娠包块距子宫浆膜层≥2mm、无聚桂醇过敏史者。同时,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建议腹部B超监护,备血,需做好随时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修补准备,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2例,均行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次日宫腔镜下行清宫术治疗。结果 12例注射聚桂醇均成功,宫腔镜下行清宫术无大出血发生,术后无发热。患者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平均24天降至正常,月经术后30~40天恢复,月经性状无明显改变。患者术后第一次月经恢复第5天,超声复查示子宫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聚桂醇,超声介入,清宫术,宫腔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
[2]Osborn DA,Williams TR,Craig BM.Cesarean scar pregnancy:sonograph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complications,andtreatment[J].J Ultrasound Med,2012,31(9):1449.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0例, 年龄45~56岁, 平均年龄50.5岁。其中功血2例, 子宫肌瘤 (小于妊娠3个月大) 4例, 宫颈原位癌4例;2例 (1例子宫肌瘤, 1例宫颈原位癌) 年龄大于50岁切除附件, 其余均保留附件。手术时间30~60 min, 出血量20~100 mL, 术后4 d出院。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在脐下用11 mm Trocar做一穿刺孔, 经此孔置入直径10 mm腹腔镜, 探查盆腔, 人工气腹压14 mmHg, 在左右两侧髂前上棘内侧麦氏点处用5.5 mm Trocar各做一穿刺孔, 分别置入超声刀和分离钳。用超声刀离断圆韧带, 打开阔韧带前叶分离至膀胱子宫腹膜返折, 离断输卵管间质部和卵巢固有韧带, 保留卵巢 (如果切除附件, 离断骨盆漏斗韧带) , 同法处理对侧, 下推膀胱, 分离膀胱与子宫颈, 充分暴露子宫动静脉, 超声刀离断子宫动静脉, 打开阔韧带后叶, 分离骶韧带和主韧带, 用超声刀环形切开阴道穹隆, 沿穹隆将子宫切除, 自阴道取出子宫, 用0# W9361薇荞缝合阴道残端, 0.5 %碘伏纱布填塞阴道。重开气腹, 在腹腔镜下仔细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 认真止血、冲洗, 置透明质酸钠防粘连, 依次关闭各切口, 小敷贴粘贴。
1.3 结果
使用超声刀减少了出血, 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 10例手术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腹, 术后无并发症, 效果满意。
2 术前准备
2.1 病人准备
手术前常规检查、下腹部及会阴部备皮 (注意脐孔清洁) , 术前连续3 d阴道灌洗, 术晨清洁灌肠。
2.2 心理护理
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病史、既往史, 认真核对姓名、年龄、诊断、手术名称、血型、各项化验检查, 耐心主动与患者交流, 了解生理心理需要, 给予有效心理疏导。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基本操作及手术成功率, 让病人对手术有一个初步认识, 同时提高病人对术后并发症的心理承受力[1],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保证在良好心理状态下度过围手术期。
2.3 器械用物准备
(1) 仪器准备:Olympus内窥镜冷光源, 索尼液晶监视器, Olympus气腹机, 美国强生Harmonic ACE超声刀, 医用加压器冲吸泵。 (2) 专用器械:气腹针, 套管针, 套管, 电子腹腔镜, 钳式超声刀头等。
3 术中配合要点及护理
器械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 熟练的操作技术, 术中配合做到准、稳、快[2]。根据手术特点, 熟悉手术解剖位置、掌握手术步骤及各种器械的用途, 熟练配合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3], 术中提醒术者及时给超声刀头降温, 保证超声刀头温度低于80 ℃, 最有效的工作。患者入室先取平卧位, 在右上肢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全麻诱导插管, 待麻醉满意后为满足手术需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原则是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 充分暴露手术野, 便于医生操作[4]。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 合理摆放, 保证各路电源线路连接正常, 功能完好, 妥善固定好导线, 避免影响手术。术中及时更换冲洗盐水。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管理好输液通道, 及时关灯摇床, 开关气腹,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4 讨论
超声刀是通过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刀头以50~60 kHz的超声频率进行机械振荡, 其振动所产生的能量约80~100 ℃, 远低于电刀、激光, 由于产热少、组织损伤小, 不会传导损伤周围组织, 但可使组织内水分子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细胞崩解、组织被凝固后切开。在使用时, 超声刀刀头温度低于80 ℃, 周围传播距离小于5 μm时极少产生烟雾、焦痂, 无电火花, 对机体无电生理干扰。因此, 在外科临床具有广阔前景。
4.1 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优点
单极电刀和超声刀凝固1、5、9 s, 组织损伤范围分别为2、5、6、7 mm与0.8、2、3.5 mm, 超声刀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远小于电刀, 其精确的切割作用, 使它可安全在重要脏器和大血管旁边进行分离切割;少烟、少焦痂使腹腔镜手术视野更清晰, 缩短手术时间;无电流通过人体使手术更安全,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刀的快速振荡具有自净作用, 可避免组织粘连于刀头上, 减少腹腔镜手术中器械反复进出次数, 也可缩短手术时间。单独使用腹腔镜做该手术, 术中出血量50~200 mL, 手术时间60~110 min, 使用超声刀出血量20~100 mL, 手术时间30~60 min, 可见使用超声刀出血量减少, 手术时间短。使用超声刀可杜绝高频电刀烧伤、灼伤病人, 使手术更安全。
4.2 注意事项
(1) 术中使用的超声刀、腹腔镜属精密、贵重器械, 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 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 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专人负责, 规范正确操作, 记录使用情况, 保证器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正确选择刀头, 及时给刀头降温 (低于80 ℃) , 器械护士安装超声刀头必须熟练, 钛刀头与把持鞘对合要精确到位, 上锁时必须听到“咔嚓”声, 能量档调至“3”, 使用过程中不可使用暴力, 术者正确掌握凝固与切割的平衡, 切割越慢凝固止血效果越好。 (3) 手术体位为膀胱截石位, 巡回护士摆膀胱截石位时, 避免双腿过高过宽, 应注意支腿架外侧垫棉垫, 约束带不可过紧, 防止腓总神经受压;双膝上举不应过高, 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度, 腿架高度不超过30 cm, 膝关节弯曲度在90°~100°, 双腿分开程度适宜约80°~90°。当术者把气腹针放入11 mm穿刺器后, 立即调整手术床, 头低臀高20°~30°, 尽可能使肠管、网膜上移, 便于显露子宫, 气腹压力一般为12~14 mmHg。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输液管理,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奇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6, 2 (2) :18-19.
[2]付玉英.宫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8, 24 (6) :640-642.
[3]饶静云, 林妙铃, 殷艳冰,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2) :905.
宫腔镜联合超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例, 男10例, 女6例, 年龄32~66岁, 平均年龄49岁, 平均住院7 d。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疼痛、黄疸、反复发热。主要诊断依据是:B超、CT、ERCP等。最终确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9例, 胆总管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7例。
1.2 手术方法
该组病例全部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头高脚底体位。Trocar位置与LC手术相同, 脐下10 mm穿刺口为放置腹腔镜的观察孔。先行腹腔镜探查胆囊, 常规先切除胆囊[1], 解剖显露胆总管。在胆总管壁纵行切开约10 mm左右, 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3~5 cm处放置可折弯的软管Trocar插入输尿管镜及超声碎石探杆, 直视下看到超声碎石探杆与结石接触时, 边碎石边吸引, 连续灌注生理盐水以保持胆总管扩张, 视野清晰, 并可利用灌注液及时冷却超声碎石探杆。碎石颗粒随灌注液体一起被吸引到收集瓶中, 结石取净后, 应对比X线, 胆道造影, 防止残石遗留[2], 最后用3-0可吸收线“8”字全层间断缝合胆总管壁。
2 结果
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指引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 在输尿管镜指引下行超声碎石取石术, 手术持续50~60 min, 术中出血30~50 ml。16例患者均放置“T”型引流管, 手术顺利, 无一例中转开腹, 无一例因手术原因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7 d带管出院, 术后第14天复查后拔管。
3 手术配合
3.1 术前准备
3.1.1 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普遍存在手术焦虑, 手术护士应在术前一日访视患者[3], 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宣教以减轻患者的手术焦虑, 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1.2 器械准备
腹腔镜手术系统及专用器械一套, 输尿管镜手术系统及专用器械, 超声碎石设备及专用器械, 高频电刀, 负压吸引器等。
3.2 术中配合
3.2.1 巡回护士
3.2.1. 1 调节室温22~25℃保持冲洗液38℃左右, 注意患者保暖。
3.2.1. 2 负责腹腔镜, 输尿管镜手术系统及超声碎石设备的启动管理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掌握仪器设备可能出现的简单事故的排除方法。
3.2.1. 3 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肢体保持功能位, 静脉穿刺的肢体不可过度外展, 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3.2.1. 4 患者眼部涂眼膏或用湿纱布遮盖以保护球结膜。
3.2.1. 5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节输液速度。
3.2.1. 6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3.2.1. 7 手术时间较长时, 可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按摩局部受压部位, 防止发生压疮[4]。
3.2.2 器械护士
3.2.2. 1 提前洗手, 检查手术所用的器械是否完善, 性能是否完好, 将器械按照手术使用的先后有序地摆放于器械台上。
3.2.2. 2 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所有手术器械, 尤其是敷料、缝针、钛夹等。
3.2.2. 3 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连接仪器导线及各种管道, 注意不要缠绕打结, 光源纤维束严禁过度弯曲打折。
3.2.2. 4 协助医生将脑外专用3M护皮膜紧贴于手术部位, 在袋子中下段用注射器针头刺出数个小孔, 再将袋子末端扎紧, 放置于桶中, 利于将排出的灌注液引流入桶, 还利于收集随灌注液一并冲出的结石, 并能有效的防止灌注液浸湿无菌手术铺单造成污染及浸湿患者身体而使高频电刀在潮湿环境中工作而灼伤患者。
3.2.2. 5 熟知手术的每个步骤, 主动准确高效地配合手术, 预知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提前做好准备。
3.2.2. 6 保管好所有的手术器械, 尤其是腔镜专用的贵重精密器械, 防止污染、跌落及意外损坏。
3.2.2. 7 特别留意术中置入患者腹腔中的缝针、纱布及钛夹的数目。
3.2.2. 8 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物品的数目。
4 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士应在手术患者术后3 d内去病房访视患者, 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做好心理护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询问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及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5 讨论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胆总管超声碎石取石技术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直视下观察病变部位更加清晰准确等优点。是目前手术治疗胆总管的可行性技术, 而熟练的手术技巧联合护理人员术前的充分准备, 术中的密切配合及精心的护理, 都将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安全性,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存川.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42-43.
[2]王继华, 刘小明.护理常规手册.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8:3.
[3]黄艳芳.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6)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