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精选9篇)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1
近几年来,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子宫内膜息肉多发生在30岁以上女性当中, 发病的具体原因并不是十分清楚, 主要和炎症、雌激素水平相关[1],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引起了广大医疗人士的重视。本研究针对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 (31.5±5.7) 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24~46岁, 平均年龄 (32.4±5.3) 岁, 所有患者均为经产妇, 且经过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后5天进行手术, 手术前禁食6 h, 软化宫颈后使患者保持截石位, 使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膨宫和灌流液, 压力为100 mm Hg, 液体流动速度为250 ml/min, 对照组采用刮宫术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电切术进行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应注意术中止血, 且术后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即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器械, 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 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优质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向患者讲解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告知患者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手术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其次, 进行手术室积极优质护理,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准备好各种器械, 严格消毒并检查是否可以使用, 准备好相应止血所需要的物品, 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光照, 使患者感到舒适, 再次, 实施体位积极优质护理, 患者手术中,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好截石位, 使患者处于最佳舒适状态, 最后, 在整个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 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讲解患者提出的问题, 鼓励患者,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2]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随访工作, 将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进行及时的准确的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情况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观察组息肉复发率为6.67%, 对照组息肉复发率为25%。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能够引起女性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女性不孕, 主要与内分泌紊乱相关[3]。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 主要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 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现阶段临床中主要使用电切术进行治疗, 电切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方式, 对正常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小[4], 手术时间相比于传统的刮宫术来说时间更短, 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降低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几率。
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积极优质护理, 使患者更加深刻的了解病情和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提高配合度, 对体位和手术器械、手术环境进行积极优质护理, 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舒适程度, 提高手术和护理的满意程度, 也避免手术过程中因手术器械出现问题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 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更加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降低了术后息肉复发率。本研究中, 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息肉复发率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更好,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并且实施积极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降低术后息肉复发率, 临床中应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 并对患者实施积极优质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刮宫术进行治疗, 并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及术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更佳, 实施积极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促进患者术后更快恢复健康,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参考文献
[1]陈丽平.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17例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6) :3706-3707.
[2]郭湘平, 王玲玲, 王芳.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56例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 (2) :228-229.
[3]杜伟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 2013, 35 (21) :3342-3343.
[4]吴群华.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的护理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 (6) :697-698.
宫腔镜电切术50例临床分析 篇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 宫腔镜 电切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8.117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设备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得到患者的认可,并成为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方法之一。经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宫内良性病变,可代替子宫切除治愈功血、子宫肌瘤等疾病,免去了开腹的手术弊端。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施行此术患者50例。患者主因月经量过多、持续性阴道出血、贫血等症状而就医。宫腔镜治疗是目前最先近的方法,宫腔镜下见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外形多呈圆球或椭圆形,向宫腔突出。肌瘤的色泽为黄色或红色,覆盖肌瘤表面的内膜血管清晰,血管的分布及走向也较规则,肌瘤周围的内膜往往有水肿增厚,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年龄24~44岁,子宫黏膜下肌瘤30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
临床表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贫血,更有甚者影响工作与生活。
电切术指征:术前均常规B超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情况、宫腔镜检及诊刮,以再次明确诊断,确定镜下手术的可能性,除外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等。镜下切除术须符合条件:①有明显的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②子宫≤8周大小,黏膜下肌瘤直径≤4cm,内膜切除须无生育要求。宫颈病变需宫颈TCT检查除外癌变。
手术器械:Olympus 9mm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电切环呈半圆形,与连接杆成直角,环宽0.7cm,深0.5cm,电凝滚珠直径3mm,使用时连接电切发生器和冷光源,接物镜角度120°。
手术方法:⑴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施术较好,如果黏膜下肌瘤、子宫出血不止,亦可急诊施术。⑵术前宫颈插管:切割镜外鞘9mm,一般于术前晚插管,宫颈病变者无需插管。⑶灌流液:用5%葡萄糖溶液,使用全自动膨宫器,膨宫压13kPa。⑷麻醉:宫腔病变切除用硬外麻。⑸手术操作:①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和管颈大息肉:本文20例,息肉如多发,使宫腔面积缩小,自基底部切除息肉,内膜息肉一定要切到基底层下以减少复发。管颈息肉大部分为宽蒂,顺序切除多无困难。②切除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本文10例,但瘤蒂在宫腔内,宫腔置入手術镜,切断瘤蒂,将瘤带组织削平,电凝止血。宫腔内肌瘤:有蒂的黏膜下肌瘤,本文11例,切断瘤蒂,用卵圆钳取出肌瘤,然后将蒂部组织削平、止血。切除宽蒂肌瘤,本文9例,将肌瘤包膜切开后肌瘤突出宫腔,用电切环切成碎片取出,如肌瘤全部突出宫腔可完全切除;如部分深埋于宫壁内,只能将宫腔突出部分切除,以保持子宫的完整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和雌激素,防止术后粘连。⑹出血处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出血较少,不需特殊处理。黏膜下肌瘤切除一般出血稍多,可宫颈注射催产素或静滴催产素促宫缩以减少出血,亦可静滴止血三联,均能有效止血。管颈出血多者可管内纱布填塞,次日取出。⑺术后处理:麻醉消失后患者能自解小便,并下地活动。术后有少许流血,继而排水样液,持续3~6周,最长8周,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⑻术后随访:每个月1次,3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1次。
随访结果判断标准:①完全满意:术后无月经或月经量少,周期规律,无腹痛及其他不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②满意:经量减少,但持续时间稍长,无其他不适;③不满意:与术前一样,无改变。
结果
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术后满意率92.3%,术后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血红蛋白回升快,痛苦少,乐于接受。疗效不满意2例,均为月经淋漓不净、持续时间长。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回访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见表1。
讨论
子宫的某些病变,通过宫腔镜可直接行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开腹,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子宫无切口,极大地减少了日后剖宫产几率,并且手术预后可以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媲美等优点。虽然子宫切除是根除症状的方法,但手术侵入腹腔,需住院数日,活动明显受限,并可能罹患病率。如今宫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在妇科已发展为成熟的手术。与子宫切除和经腹剔除肌瘤相比,宫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是此术不开腹,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小的肌瘤可以在门诊进行;其次是子宫无切口,极大地减少了日后剖宫产机率;最后是手术的预后可以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媲美。
以往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均需开腹手术甚至行子宫切除,带蒂脱出阴道黏膜下肌瘤除外。子宫内膜息肉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在诊刮和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时,只能行子宫切除,患者难以忍受,痛苦大,影响工作和生活。宫腔镜手术可行宫腔病变切除,使大部分患者免除开腹之苦,甚至避免了全宫切除,随着医学宫腔镜的应用开展,宫腔镜手术越来越多地广泛用于治疗宫腔良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使许多内分泌治疗失败而不得已需切除子宫的患者得以保留子宫,甚至保留了生育能力。对于此类疾病,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用宫腔镜手术代替子宫切除的趋势。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黏膜下 表1 各种疾病与随访结果分析(例)
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治疗难治性出血等良性病变,代替子宫切除,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时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日短或在门诊手术、近期并发症少及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对诊断性宫腔镜证实的几乎所有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均可行宫腔镜手术而达到治疗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邝健全.子宫内膜切除治疗月经过多.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5,22(3):181.
2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8-560.
3 夏恩兰.宫腔镜操作规范(草案).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5):273.
4 谢红宇.妇产科超生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5 罗启东.宫腔镜手术探讨.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7,18(4):299.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10月该院妇产科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 年龄22~46岁, 平均 (33.2±10.4) 岁, 均为已婚经产妇。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表现给予影像学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且排除患有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及患有心脑肾等重大脏器疾病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与患有精神系统疾患及过敏史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手术于月经干净3~7 d后进行, 术前6 h禁食及用米索600μg给予阴道塞入以使宫颈软化, 患者取截石位且严格无菌操作, 电视宫腔镜设备采用全套奥林巴斯, 膨宫介质采用生理盐水, 压力维持在90~100 mmHg之间及灌流液速度维持在240~260 mL/min之间。按顺序依次观察宫腔内情况并准确定位子宫内膜息肉位置、数量、大小及形态等。对照组在宫腔镜下采用合适的刮匙刮取息肉后采用负压吸引全面吸净宫腔。观察组采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360°旋转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治疗, 电凝功率为50 W及切割功率为80 W, 在直视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基底部电切且电凝止血, 应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吸净宫腔内异物, 再经宫腔镜检查确定电切术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及对患者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 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变化及息肉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 ,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58例 (72.5%) , 息肉复发7例 (8.75%) , 对照组术后月经减少22例 (27.5%) , 息肉复发19例 (22.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EP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且以40岁左右妇女最多见, 常导致女性出现子宫异常出血与不育症, 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指子宫内膜基底层与间质层出现局限性的增生, 内含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与血管组织及子宫内膜腺体等[2]。其具体主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有关研究显示该病主要发病原因为雌激素与孕激素及宫腔内炎症等所致。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紊乱及阴道异常出血及不孕。EP占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第2位, 仅次于子宫内膜增殖症。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 常于健康查体时发现[3]。对EP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B超) 与宫腔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诊断中应该注意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相鉴别[4]。
目前临床中对EP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宫腔镜下刮宫术操作简单, 且一般不需麻醉[5], 在对EP的部位大小及数目与范围检查确定的同时可对其进行治疗, 但术后近期并发症中出血感染及人工流产综合征, 同时远期感染出血及宫颈管狭窄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且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与术后EP复发率[6]。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因EP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具有不需开腹定位准确及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与出血少的优点, 患者耐受性好且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可较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对EP的基底层息肉根部切除较为干净, 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7]。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 ;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说明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与宫腔镜下刮匙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58例 (72.5%) , 息肉复发7例 (8.8%) , 对照组术后月经减少22例 (27.5%) , 息肉复发19例 (23.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说明了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息肉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月经情况、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8.82±0.6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9.47±0.71) min (P<0.01) ;术中出血量为 (1.87±1.25) mL,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 (6.58±1.32) mL (P<0.01) 。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58例 (72.5%) , 息肉复发7例 (8.8%) , 与对照组的22例 (27.5%) 、19例 (23.8%)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参考文献
[1]孙藜, 王树鹤.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及易患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 (5) :396-397.
[2]陈美如, 郑玉容, 李丽妮.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50-51.
[3]丁岩, 沈谷群, 马俊旗, 等.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4) :258-260.
[4]陈露诗.宫腔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15.
[5]王云.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7) :4272-4273.
[6]徐燕, 苏慧明, 黄卓敏, 等.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与单纯刮宫术对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7 (24) :3786-3787.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4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
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由Neuwirth首先应用到妇产手术中,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微创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宫腔镜对所观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应,以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临床方法。笔者通过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30例,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年龄21-43岁,病程4-30个月。据国际宫腔镜荷兰中心标准,该类型的子宫肌瘤52例患者20例,8例Ⅰ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Ⅱ型2例,均有生产史,平均的超声提示直径(3.4±1.2)厘米,术前宫腔深度8.5-10.5厘米。其中月经过多18例,合并痛经5例,合并贫血12例;3例无月经异常。其中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9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手术时间选择3-7天或月经干净后月经后8-15天。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白带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射线和其他测试。关注高血糖。严重贫血患者,在术前输血血红蛋白达80克/L以上。晚上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0毫克或阴道米索前列醇200微克第二天早上用温肥皂水灌肠,清空肠道,有利于术中超声监护。麻醉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健康,以及操作的难度,使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
1.2.2手术操作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铺巾,暴露宫颈。从橡胶导管进入膀胱生理盐水,以促进腹部B超显示器。宫颈扩张到12个扩张器的连续灌注,用5%葡萄糖溶液中,糖尿病患者的25%甘露糖醇的选择的膨宫压力维持在80至110毫米汞柱之间。切割进入宫腔镜,先观察子宫肌瘤,位置,类型,大小,与肌肉层关系的形态,然后按电气切除肌瘤类型的目的。0型和I型肌瘤层切成碎片,头卵圆钳钳肌瘤碎片,反复几次切除。II型肌瘤先切除部分凸出进入子宫腔,然后改变宫腔内压力,术中应用萎缩催产素L0-20IU加强子宫收缩,子宫肌壁间肌瘤逐渐凸显出来,子宫肌瘤切除术。
1.2.3术后护理所有的患者,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止血药。伤口给予雌激素治疗,以刺激子宫内膜生长,预防粘连。外科手术切除肌瘤碎片送病检。
1.2.4疗效评估①满意。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痛经减轻或消失,无肌瘤残留或子宫肌瘤组织,其余无复发。②不满意。月经量增加至术前水平,剩余肌瘤生长需再次手术。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组30例肿瘤患者宫腔镜电切手术均顺利完成,28例一次切除,2例次全切除≥70%的残余肌瘤均属穿刺针电极,以促进其坏死。无一例发生水中毒,子宫穿孔,出血,感染或子宫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分别为(34.2±14.9)分(20-65分钟);失血(37.3±31.2)ml(22-110)ml,术后住院时间(3.5±1.5)(2-5天),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
2.2术后随访术后1、3、6个月随访月经改善,贫血纠正,子宫大小及残余肌瘤转归等情况。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患者术后满意率为100%。
3讨论
3.1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已被更多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腹部,手术创伤,恢复后,也保留子宫,子宫切口,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1],手术预后可以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媲美,甚至更好[2]。从结果可以看出,宫腔镜电切治疗的患者患有子宫肌瘤后月经改善贫血率高的纠正,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所以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因为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3.2适应证适用于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异常出血症状。选择肌瘤小于5厘米,并排除其他子宫恶性肿瘤的大小。生殖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衰竭,应禁用宫腔镜手术[3]。
3.3并发症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患者的选择应该从容易到困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应注意出血,适当应用止血药和凝血。宫颈软化,准备切割的深度把握之前必须做的手术,术中应防止子宫穿孔。不过,到目前为止,作为B超监测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以防止不必要的复杂性。
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但却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宫腔镜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不影响卵巢功能且能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的优点,同时可减少因子宫切除所导致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更年期骨质疏松提前出现等现象的发生[4]。术中应加强护理的病人的心脏速率、血压氧饱和度,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氧常规,宫腔镜子宫肌瘤是一种替代腹不包括粘膜下肌瘤和促进的恢复有效的方式,手术器械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宫腔镜在妇科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不断提高,将有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华,夏恩兰,成九梅,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6):478-479.
[2]唐舒梅,邓美艳.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6):641-642.
[3]蒙俊.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60例[J].微创医学,2006,1(5):432-433.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5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育龄女性常发的慢性增生性疾病, 病变主要局限于子宫内膜基底层, 蒂向宫腔突出, 主要成分为结缔组织、血管及腺体, 病变早期没有症状, 可能会造成妇科炎症和不孕不育, 严重时引起子宫出血或者肿瘤癌变。目前, 宫腔镜是唯一能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和位置做出准确判断的诊断技术, 利用宫腔镜对子宫息肉行切除手术, 是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良好的效果。笔者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诊断的子宫息肉患者96例, 患者均符合《妇科内镜学》[1]中对于子宫息肉的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根据《妇科病理学》[2]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都经过病理及宫腔镜确诊, 且没有严重的器官衰竭基础病症。年龄24~56岁, 平均 (35.5±3.56) 岁, 有生育要求者55例, 绝经期妇女41例, 其中4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有出血者24例, 不孕者20例, 经期延长者8例, 单发息肉60例, 多发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基础疾病、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指征
患者婚后不孕;超声显示子宫异常回声;非经期异常出血;行盆腔超声检查无其他妇科疾病;排除子宫恶性病变;手术前进行宫腔镜及病理判断为子宫息肉[3,4]。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前检查血尿常规, 乙肝五项、丙肝及艾滋病抗体等, 常规使用抗生素, 于月经结束后3~7 d择期手术, 术前6 h禁食水, 手术前米索前列醇400μg常规软化宫颈, 手术开始前30 min给患者注射1 U凝血酶, 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取膀胱结石位, 常规消毒后, 扩宫后用宫腔镜检查, 5%葡萄糖液彭宫, 明确息肉数目、大小、根蒂部位后行电切除术, 单发息肉可以完整取出, 多发息肉则要根据是否保留生育功能选择性切除内膜层, 要保留生育功能者, 同时切除内膜功能层;无生育要求者, 切除息肉同时切除内膜浅肌层;绝经后患者, 切除内膜同时行内膜剥出[5]。对照组患者经过软化宫颈和麻醉, 扩宫后根据彩超结果和医师的经验, 对息肉的病变位置进行刮除术, 病变的组织由负压吸引装置吸出体外。两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均要经过病理检测, 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治疗有效率和息肉残余情况, 比较两组手术后1年的复发率。
1.2.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行电切术后身体舒适, 炎症改善, 再次宫腔镜检查, 显示无子宫内膜息肉残余, 子宫异常出血停止, 不孕者可以怀孕;有效:患者行电切术后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 炎症有一定程度消退, 患者感觉不痛苦;无效:患者行电切术后感觉不好, 出血无改善, 炎症加重, 宫腔镜显示息肉有残余, 不孕情况未得到改变[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治疗情况
治疗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72.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2.8119, P<0.01) ;治疗组的息肉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444, P<0.05) 。见表1。
2.2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 治疗组共随访48例患者, 复发
1例, 复发率为2.08%, 对照组随访48例, 复发8例, 复发率为16.67%,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138, P<0.05) 。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 长时间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向宫腔突出导致, 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不调、女性不孕等, 目前认为不孕的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炎症抑制精子存活从而使受精卵不能着床, 改变了子宫的状态阻碍受精卵发育, 使输卵管不通畅导致精卵结合受阻, 因此, 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对于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意义重大[7]。一般情况下,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的良性病变, 但是其也有0.89%的恶变率, 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 对于绝经之后的老年患者, 一旦发现也应该立即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的传统治疗主要是通过扩宫进行刮宫及钳夹, 不能确定息肉的大小、位置, 盲目的操作, 不能将子宫内膜息肉彻底除去, 复发率高, 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最后行子宫切除术。宫腔镜能看到子宫腔的全部, 清晰的显示病变的性质, 息肉位置、大小, 并在直视下从根部将息肉彻底的切除而避免损伤子宫内膜, 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保留子宫及附件要求的患者或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最好选用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术具有不开腹、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局限、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生育能力、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尤其能切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 明显降低复发率, 再次手术可能性小, 其优越性是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代替的[8]。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和复发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有研究显示, 伴有子宫内膜异位增生的患者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 在雌激素分泌高的情况下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 并促进子宫内膜周期性撤退剥脱, 抑制息肉复发[9]。本组数据显示宫腔镜下电切术后的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2.08%为明显低于普通刮宫术的16.67%, 有研究报道, 宫腔镜直视下性子宫内膜摘除后可以降低复发率,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宫腔镜下行切除术会出现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TURP综合征, 使用宫腔镜时使用的非电解质灌流液, 引起低钠血症, 出现恶心、呕吐、昏睡等症状, 严重者有抽搐、心血管功能衰竭, 主要预防措施是低压灌流, 可以快速补充高浓的钠盐, 防止大脑损伤, 灌流液使用0.9%氯化钠。 (2) 子宫穿孔, 表现为视野模糊, 可见腹腔出现大量液体, 可观察大肠管腹膜、出血等, 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子宫颈柔韧度不够, 子宫腔面积小曲度大, 或者有过手术史, 再加上操作者缺乏经验, 术中没有监护措施导致宫内视野模糊。对于高危人群, 手术前对患者宫颈进行软化从而加强其韧性, 手术过程中药加强监护措施, 最好在超声的监视下进行宫内操作, 一旦出现腹痛, 立即进行处理, 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3) 气体栓塞, 是宫腔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致死亡, 可出现低血压、心跳骤停, 主要预防措施是手术前保证注水管及管翘内没有气体, 降低宫内压, 防止宫颈受伤及暴露于空气中, 及时更换彭宫液, 如果发生气体栓塞, 将患者左侧头低臀高放置, 100%正压给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10]。
随着宫腔镜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多, 在宫腔镜下实施电切子宫息肉的的术式已经成为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法, 而且治疗效果很好。本组数据显示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其中48例进行了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 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无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手术后1周, 评估了治疗的效果, 显示与普通刮宫术相比, 宫腔镜电切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高, 而且息肉残余率明显下将。1年后, 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宫腔镜电切术明显降低其术后复发率。因此, 宫腔镜下实施电切子宫息肉的术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 139.
[2]陈忠平.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105-125.
[3]王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 :107-108.
[4]郭絮妃.宫腔镜下老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126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3) :107-108.
[5]芦亚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4 (3) :266-267.
[6]戴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出血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 :134-135.
[7]伍小敏, 廖亚男.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1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6) :140-141.
[8]蒯建平.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126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6) :58-60.
[9]孟丽, 赵肖丽, 李芳, 等.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 (1) :78-80.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EP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通过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最终确诊。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月经过多、白带异常、排卵期出血等临床表现;患者排卵功能及激素水平均正常, 同房两年以上无妊娠。排除近三个月使用激素类药物者及男方原因造成不孕者。年龄21~42岁, 平均 (30.7±4.1) 岁;不孕时间1~13年, 平均 (6.8±2.4) 年;单发息肉71例 (80.7%) , 多发息肉17例 (19.3%)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月经后3~7天进行手术, 并于术前6小时将2片米索前列醇 (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0.2mg/片) 塞入阴道软化宫颈。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硬膜外阻滞麻醉成功后置入日本奥林巴斯宫腔镜, 选用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液, 使其宫内压力保持在90~1 00m m H g, 流量维持在1 2 0~1 5 0m l/m i n。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 依据患者息肉的位置、大小及数目选取适当的刮匙, 搔刮并取出息肉。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 采用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 切割功率80W, 电凝功率50W, 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切除息肉旁的子宫内膜, 负压下全面吸引宫腔, 并在宫腔镜下确认息肉是否切除干净。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4mg/片) , 1片/次, 2次/d, 连续服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EP复发率和妊娠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比较
术前两组的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的月经量均显著减少, 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均无子宫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少量阴道出血5例 (11.4%) , 观察组术后发生少量阴道出血1例 (2.3%) , 且无须特殊处理, 均于1周内干净,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 1, P>0.05) 。
注:1为组间比较, 2、3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2.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有所提高,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EP导致不孕的原因尚未明确, 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子宫内膜息肉多发生于子宫与输卵管相结合的部位, 堵塞输卵管的开口, 造成精子移动及其与卵子相结合出现困难[3]。 (2) 巨大或多发等较严重的子宫内膜息肉会造成宫腔变形, 严重阻碍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 导致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出现障碍[4]。 (3) 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感染及长期慢性炎症反应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宫腔内环境, 导致精子运输受阻, 存活率低, 受精卵着床困难[5]。
保守疗法治疗EP不孕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以宫腔镜为引导的电切术和刮宫术成为治疗EP不孕的主要方法[6]。宫腔镜下行刮宫术不仅能够扩大清除子宫内膜息肉, 而且能够清扫部分潜在的子宫内膜息肉, 从而减少患者异常出血的发生。但由于清除范围较大, 会导致患者子宫形成较大的损伤面积, 极易诱发感染、宫颈管狭窄及人流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且复发率较高[7]。而宫腔镜引导下电切术能够将息肉旁内膜适当去除, 有效减少复发, 同时有效保证子宫内膜完整性, 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创伤性, 减少了对卵巢功能的干扰和影响, 使患者的生育功能得以尽快恢复[8]。
本文中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宫腔镜下电切术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准确定位, 将息肉彻底去除时对子宫内膜完整性有效保留,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术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恢复正常, 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干扰和影响小, 复发率较低。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不孕疗效与宫腔镜下刮宫术相当, 但能够减少月经量, 降低术后复发率, 更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于云英, 冷金花.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5, 14 (1) :59.
[2]李秀然.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7) :2688.
[3]Elias RT, Pereira N, Karipcin FS, et al.Impact of newly diagnosed endometrial polyps during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on IVF outcome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15, 22 (4) :590.
[4]税纪南, 闵新明.宫腔汽化电切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 27 (2) :156.
[5]潘凌云, 顾红, 袁巧玲, 等.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5) :3890.
[6]徐红.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 (6) :591.
[7]Pampalona JR, Bastos MD, Moreno GM, e t al.A comparison of hysteroscopic mechanical tissue removal with bipolar electrical resec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in an ambulatory care setting:preliminary result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 2015, 22 (3) :439.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7
关键词: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疗效
子宫肌瘤即子宫纤维瘤, 是女性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 是由女性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子宫纤维瘤病因目前还尚未清楚, 常见症状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疼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贫血、红细胞增多、低血糖等, 对女性生殖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1]。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宫腔镜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法, 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预后良好。我院对3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例, 均已婚。其中对照组年龄26~55岁, 平均年龄 (46.58±3.46) 岁。观察组年龄25~54岁, 平均年龄 (45.37±3.2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 给予腰麻, 并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引起感染。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碘伏擦洗会阴阴道, 利用扩张器扩张宫口至11号, 采用0.9%氯化钠膨宫, 置入电切镜, 观察宫腔和肌瘤大小、有无蒂部。对于有蒂部并且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 可在表面进行切割, 然后用小钳逐块夹出;体积较小的肌瘤可用电切环电切蒂部, 然后用钳夹将肌瘤摘除, 并切掉残余的子宫内膜。对于无蒂部的子宫肌瘤, 先切开肌瘤包膜, 再将肌瘤逐层切成碎块后取出。对于深入到肌壁的子宫肌瘤, 从瘤体突起部位开始切割, 边切边使用缩宫素, 用电极刀切除至子宫内膜水平。电凝止血, 术后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抗生素3d, 2周禁止盆浴和房事, 半年内注意做好避孕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经过观察比较, 两组患者都在手术后逐渐恢复。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详见表1。
治疗结束时对照组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 其中阴道出血2例, 腹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 观察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中年妇女中较为多见, 据大量的医学结果显示, 子宫肌瘤很可能与人体内的雌激素有关, 雌激素过剩的女性平滑肌纤维增生的几率较高[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 生长激素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 因为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都是处在育龄期, 或是性生活不协调, 盆腔慢性充血引起疾病的发生, 而高级神经中枢可调节和控制卵巢功能和激素代谢, 因此在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中, 神经中枢活动也极可能有着一定的影响[4]。由于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 出现在浆膜下的肌瘤大部分患者并无症状, 通常在绝经之后子宫肌瘤会自行萎缩, 不需要治疗;一般只有发生在黏膜下或在肌壁间的肿瘤发生变性或发生并发症时才有明显的症状。在黏膜下的子宫肌瘤, 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 如月经量过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 也可能导致阴道不规则性流血、痛经、不孕、贫血等[5]。据医学不完全统计,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 黏膜下子宫肌瘤大约占15%, 形势较为严峻。
传统的开腹手术虽在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上有明显的效果, 能根除肿瘤, 治疗彻底, 但其因手术创口大, 对患者的伤害较大, 治疗后容易产生大面积的瘢痕, 影响美观。另外, 开腹手术容易产生术中感染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则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存在的这些问题。宫腔镜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瘢痕小, 可有效避免切口感染, 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以往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但对术后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和生育功能影响较大, 也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下降, 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药物治疗虽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效果, 但停药之后容易复发, 而且不良反应较多, 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宫腔镜不仅可以用于手术切除术中, 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宫腔镜视野广阔清晰, 能在直视下明确患者的宫腔形态和肌瘤大小, 有助于彻底清除黏膜下肌瘤, 且创口小, 预防术中大量出血, 从而有效防止切口感染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5]。本文发现,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的观察组子宫肌瘤都可有效根除, 但利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 说明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宫腔镜手术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上明显较轻, 且术后恢复快, 使患者能尽早出院。另外, 观察组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 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高的优点, 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 保证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且有效减少并发症, 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学, 2013, 19 (1) :72-74.
[2]郭锦芳.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6) :59-60.
[3]韩文晖, 汪艳, 高贵花.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87例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6) :14-15.
[4]陈绪兰, 孙金春.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8) :1263-1264.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8
关键词:宫腔镜下电切术,刮宫术,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
子宫内膜息肉 (EP) 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 主要是子宫组织异常增生所致宫腔内突出, 进而诱发炎性息肉组织产生, EP极易导致妇女不孕症[1]。宫腔镜操作具有可直视、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复发率较低等多种优点, 近些年已广泛应用于妇科诊治方面[2]。因此本研究拟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已婚妇女,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均已确诊。上述患者根据各自治疗意愿分为两组, 电切术组中年龄 (33.1±5.8) 岁, 不孕病程 (4.7±2.3) 年, 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27例;刮宫术组中年龄 (33.7±5.7) 岁, 不孕病程 (4.6±2.5) 年, 原发不孕10例, 继发不孕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病程、妊娠和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
(1) 手术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 手术治疗后经病理组织检查均获证实; (2) 手术治疗前3个月均未口服激素类药物, 月经正常; (3) 血常规、白带常规及宫颈细胞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 (4) 未合并其他妇科疾病; (5) 丈夫精液检查结果正常。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待月经结束3~7d后行刮宫术治疗, 首先使用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膨宫处理, 使得宫内压力处于90~100mm Hg范围内, 然后采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处理, 取膀胱截石位为手术体位, 宫颈探查清楚后扩张宫颈管, 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内, 刮宫术组患者使用刮匙彻底清除息肉组织, 采取负压吸引宫颈, 通过宫腔镜确保息肉组织刮除干净;宫腔镜电切术组:采用环形电极电切息肉组织的基底部, 如有必要还需切除息肉组织附近的子宫内膜, 随后负压吸引宫腔, 通过宫腔镜确保息肉组织刮除干净。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予以4mg剂量的安宫黄体酮, 2次/d, 连续治疗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 记录月经量变化、复发率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选择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予以比较,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电切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 (P<0.05) , 见表1。
注:与电切术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前术后月经量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电切术组术后3、6、12个月时月经量明显低于刮宫术组 (P<0.05) , 见表2。
注:与电切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于生育期、更年期的妇科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量明显增多、不孕症等, 目前导致不孕症的发病因素尚未研究透彻, 可能有以下原因[4,5]: (1)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多在子宫和输卵管结合部位发生, 可明显阻塞输卵管开口部位, 阻碍精子移行和精子与卵子相互结合等过程, 最终导致不孕症; (2)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由于数量较多和体积较大, 可导致宫腔形态出现明显改变, 而且在宫腔内形成占位而明显缩小宫腔内容积, 不但对子宫内膜组织的血供产生较大影响, 还可明显阻止精子移行和胚胎着床等过程, 最终导致不孕症; (3)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可合并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应, 明显改变宫腔内环境, 不利于精子移行和受精卵着床等过程。因此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原则为彻底清除子宫内膜息肉组织, 防止术后复发。由于宫腔镜操作可在直视状态下彻底清除子宫内膜息肉组织, 保证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完整性, 且同时还具有机体创伤程度轻, 手术操作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不会对卵巢生理功能造成负面影响[6]。
目前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和刮宫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手术方式的1次手术成功率均达到100%, 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上述结果提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和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性。同时本研究还发现, 电切术组术后3、6、12个月时月经量明显低于刮宫术组, 此结果提示宫腔镜下电切术较刮宫术可明显减少月经量, 对无生育需求患者应优先选择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此外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随访1年, 发现宫腔镜下电切术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 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合[7,8]。分析原因可能是采取刮宫术刮除子宫内膜息肉组织时, 对其基底部及附近内膜组织的清除效果不够彻底, 而电切术不但在深度和宽度等方面彻底清除子宫内膜息肉组织, 对于无蒂的子宫内膜息肉组织, 常可采用环形电极予以切除, 同时可清除息肉组织附近的子宫内膜组织, 最终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9,10]。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但宫腔镜下电切术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云.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女保健, 2011, 5 (27) :89-91.
[2]郝茜.宫腔镜下三种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2) :137-138
[3]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72.
[4]张继东, 夏恩兰.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5 (9) :949
[5]李静, 马小娟, 史宁芳.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4 (8) :1114-1115.
[6]丁月红.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 2013, 19 (8) :31-32.
[7]宋秀英.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 :19-20.
[8]潘凌云, 顾红, 袁巧玲, 等.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5) :3890-3892.
[9]邢智利.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7) :75-76.
宫腔镜下电切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结肠息肉患儿, 男25例, 女11例, 年龄3~14岁, 平均7.6岁, 均有便血史, 多呈鲜红色, 5例为黏液脓血便, 6例直肠指诊可触及包块, 4例有不同程度贫血。
1.2 方法
术前准备基本与成人结肠镜下电切术相同, 用50%硫酸镁 (按1.2ml/kg) 口服导泻, 确保肠道清洁。Ol y m p u s C F-2 4 0 I型电子结肠镜, P S D-2 0型高频电发生器, 相应高频电圈套器, 由熟练的内镜医师按成人结肠镜操作规程进行检查, 根据息肉大小及息肉蒂的粗细, 选不同的电凝、电切功率 (20~30W) , 先 (多) 凝后 (少) 切或混合电流。直径小于0.5 c m无蒂息肉用热活组织钳烧灼;较大息肉, 难以一次圈套时, 可分割切除;多发性息肉可分次切除。息肉切除后, 用三爪钳完整取出息肉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36例结肠息肉患儿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 共切除息肉81枚;直肠38枚, 乙状结肠26枚, 降结肠12枚, 横结肠3枚, 升结肠2枚;91.7%为单发息肉, 全有蒂, 呈球形或分叶状、草莓状、桑葚样, 多为绿豆至花生米大, 1例巨大长蒂息肉8 c m×6 c m, 息肉阻塞肠腔, 患儿排便困难;1例为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 息肉多, 分布广, 予分次切除 (每次手术间隔至少1个月) , 1年零9个月中7次行高频电切除术, 共切除息肉43枚。全部经内镜治疗成功, 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且术后患儿症状消失, 营养状况改善。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31例, 占86.1%;腺瘤样息肉1例, 占2.8%;炎性息肉4例, 占1 1.1%。
3 讨论
儿童结肠息肉80%~90%为直、结肠幼年性息肉, 组织学表现为肠道错构瘤, 1 0岁以下儿童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有的伴有溃疡, 以无痛性间歇性便血为主要表现, 可引起肠出血、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单发儿童结肠息肉一般为良性病变, 无癌变危险性, 多发性幼年息肉有较高癌变概率[1]。近年来, 文献报道幼年性息肉恶变的病例越来越多[2,3,4], 故一旦发现息肉应及早切除, 以防癌变。本组资料未见癌变病例。
儿童对内镜检查有较强的恐惧心理, 多不能很好地合作, 且小儿肠壁薄、肠腔小, 电切时更易引发出血、穿孔, 故预防并发症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儿行内镜诊治时应由技术熟练的医师操作, 不合作的患儿可适当用麻醉药、解痉药。通过小儿结肠息肉治疗我们体会到: (1) 检查前鼓励、安慰患儿, 消除恐惧心理, 并指导患儿高标准准备肠道, 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 术前查凝血功能、高频电发生器及各配套设备性能是否良好, 备好止血夹、止血药。 (3) 操作者、助手密切配合, 圈套器套住息肉后逐渐收紧, 避免用力过猛引起机械性切割而出血。 (4) 短蒂息肉可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溶液使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 以预防出血、穿孔。 (5) 治疗完毕尽量抽出肠内气体, 以免腹胀。 (6) 术后住院观察3~7 d, 保持大便通畅, 控制饮食 (术中根据息肉创面大小酌情禁食、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 , 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性止血、抗感染等药物应用, 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及便血等情况发生。
综上, 在综合性医院谨慎使用成人结肠镜治疗儿童结肠息肉, 无论单发或多发结肠息肉均方便、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君, 宁建文, 季峰, 等.成人幼年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病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趋势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5 (1) :43-44.
[2]顾芳, 吕愈敏, 郭霞.大肠幼年息肉、息肉病的内镜特点及与癌变关系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 1997, 3 (1) :21-22.
[3]陈村龙, 方国存, 张朋彩.幼年性息肉癌变3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1, 17 (6)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