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2024-05-14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共10篇)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1

图书馆的期刊一般通过订购、交换和赠送获得。订购的期刊一般源自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而接收的纸本赠刊, 种类多、数量大, 如何管理和是否保存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外语资源”为特色的外语院校图书馆与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相比, 在赠刊的管理上有共性, 也存在特殊性。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赠刊, 是外语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和馆藏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业务工作。

一、赠刊的重要性

(一) 丰富馆藏期刊的品种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科专业设置不同, 接收的赠刊品种也各有不同。如北京大学是文、理、工和医科兼具的综合性大学, 其图书馆接收赠刊的品种年逾2500种, 涵盖的学科专业比较齐全。而文科型院校图书馆接收的赠刊多集中于人文社科类期刊上, 专业院校图书馆则接收理工类或建筑、电力、石油等相关专业的赠刊为多。

作为文科院校的外语类高校, 其图书馆接收的赠刊也有所不同, 多集中在外语类、文学类、对象国介绍等方面。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以下简称我馆) 为例, 近年接收的中文赠刊近300种, 其中多以语言文学类、学报类、经济、法学、地方史志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为主, 多为图书馆未订购期刊。接收外文赠刊近50种, 主要以日文、韩文和英文为主, 阿拉伯语、俄语等少量小语种期刊, 这些赠刊弥补了相关语种采购上的不足, 丰富了馆藏期刊品种。

(二) 自身的学术资料价值

法律、金融、外交、语言文字等专业性赠刊自身价值容易被读者认可, 而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学报类期刊其价值容易被读者忽视, 但因其出版投资的加强, 学术资料价值日益凸显。

外语类院校接收赠刊的学术资料价值, 下面以北京外国语大学 (以下简称为我校) 为例说明。我校以“外、特、精”为办学理念, 以外为本, 2011年教授语种54个, 培养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同时, 积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因此, 我馆尤为重视接收有关研究对象国的发展现状、社会文化、人文、风土人情和历史等方面的赠刊, 以及国际友好交流或驻华使馆编撰的期刊。上述赠刊是对我馆订购期刊的有利补充, 不但开拓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还有助于了解对象国的历史风情、社会发展等, 是发展学术强校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 开源节流之道

近年来, 书刊价不断上涨, 图书馆订购经费日渐紧张。接收的赠刊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报刊订购经费的支出, 可以部分补足报刊复本量, 节省了复本经费。

以我馆为例, 2010年接收中文赠刊约250种, 其中订购期刊13种, 正式订购中文期刊638种, 赠刊接近订购期刊的一半。外文赠刊数十种, 与我馆采购无一重复。因此, 接收的赠刊大大补充了馆藏报刊品种。

二、接收赠刊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对赠刊的管理存在现实的问题, 亟待探讨和解决, 外语类院校图书馆对赠刊的管理有其共性, 特殊性更明显。

(一) 重视程度

赠刊的学术资料价值与图书馆管理不重视存在矛盾。由于赠刊品种繁杂、到刊刊期不确定, 各图书馆对赠刊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如有的馆完全忽视其作用未加管理;有的馆不加条理地陈列于架上, 凌乱不堪, 读者查阅不便;有的馆将赠刊积聚在一起, 一定时期处理了之;也有图书馆非常重视赠刊资源, 管理严谨有序。

(二) 馆藏空间

接收的大量赠刊与有限的馆藏空间存在矛盾。随着图书报刊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 图书馆馆舍日显狭小, 空间利用日渐不足, 预留的一定空间并未将赠刊计划入内。因此, 赠刊在“弃之可惜, 藏之无地”的现实情况下, 需要图书馆慎重考虑。

特色馆藏与跨学科馆藏的协调发展。订购的期刊是馆藏特色的有力保障, 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必要支撑。而跨学科或综合性的赠刊会弱化馆藏特性, 图书馆需要解决馆藏期刊特色与一般性的矛盾。

(三) 阅览管理

赠刊与订购期刊在阅览管理上存在混杂与有序的问题。订购期刊的管理已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通过固定的方法 (分类或刊名) 进行陈列管理, 而赠刊因其到刊的不确定性、随意性、报刊阅览空间有限等问题致使其管理存在诸多不便。目前, 各图书馆对于赠刊的管理多是根据各馆具体情况各成一体, 并没有规范化的模式参考, 有的馆以赠刊专架陈列, 有的馆与订购刊混同排列。

三、管理赠刊的措施

对于赠刊如何管理、是否入藏, 应从本馆实际出发, 符合本馆的馆藏建设规划和资源配置。

(一) 制定管理原则

各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都有本馆的系统规划和合理配置。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 纸本与电子, 图书与报刊等不同载体的资源需要从学科设置、教科研、不同读者层次等角度考量, 具体制定本馆赠刊的入藏与不入藏原则、交换赠阅制度和办法。在馆藏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到刊齐全且与教科研需求相适应的赠刊可装订成册, 长期保存利用。对不适合本馆的赠刊可转赠或其他妥善方式处理。以我馆为例, 图书馆制定了接收赠刊的相关规定, 如赠刊入藏与不入藏原则及其具体管理办法。报刊工作人员就此问题有了具体的工作准则, 不会盲从与妄为。

(二) 确定工作流程

赠刊的管理要有序化, 有固定的工作流程, 并长期坚持, 才不会造成赠刊与订购期刊乱成一团的现象。首先, 对接收的赠刊统一进行入馆登记 (到) , 处理赠予者的回执请求。其次, 根据本馆管理原则, 甄别赠刊的质量, 选定入藏种类。对入藏赠刊根据工作流程收登、排架、借阅、装订、保存。条件允许的馆可采用自动化系统管理赠刊, 便于读者检索查询。最后, 对不适合本馆的赠刊转赠其他单位、学生, 或报废处理。以我馆为例, 赠刊到馆统一登记后, 凡我馆购买的数据库中收录或在订的中文赠刊概不入藏, 其他赠刊根据学术资料价值确定是否入藏。凡有利于我校教学科研对对象国的了解和研究的、各驻华大使馆编撰或国际友好交流的中外文赠刊均为我馆入藏的首选和必选期刊。未纳入馆藏的赠刊转赠或报废。

(三) 做好读者推荐

将赠刊比对中国知网 (CNKI) 、JSTOR、MUSE等期刊数据库, 查看赠刊所在数据库的收录情况, 便于提供给读者更多的获取途径。根据赠刊种类, 通过馆员推荐给不同类型、层次的读者群, 提高赠刊的认知度。如社科版的学报类赠刊栏目有“语言文字学”“文学与文学评论”“法学”“社会学”等外语类院校相关的学术资源, 经过推荐, 读者才会认知和更好地利用纸质资源。

(四) 指导报刊订购

对于长期赠送的期刊、试刊或创刊, 采访馆员需要了解期刊的特点, 及时获取读者利用的反馈意见, 指导期刊的订购工作, 确定某刊的订购策略和管理办法。

(五) 确立赠阅制度

外语院校应以立足于本校特色, 建立国内外的友好交流机制, 通过友好交换赠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期刊, 从而开拓读者视野, 节源开流。以我校为例, 通过校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法语学习》《俄语学习》等刊物, 各语种的校内专家学者、海内外校友等人脉关系, 通过良好的赠阅交换制度搭建海内外学术联络桥梁。

总之, 赠刊工作是一项有益的工作, 期刊业务的部门归属不停在变化, 但这项工作不能因为人员的变动或部门领导的变迁而轻易改变。只有一如既往地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赠刊的价值才终究被读者认可, 其利用率才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查旭东.高校图书馆的赠刊管理措施探讨[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4, 2:52-53.

[2]洪淑琼.略论高校图书馆的赠刊管理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17 (8) :62-64.

外语类高职院校语境建校探析 篇2

【关键词】语境建校 ; 英语氛围 ; 国际双语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zcj14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19-01

高职院校在调整、适应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和同化着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同时又通过与产业部门、社会科研机构以及国际、校际的产学合作、学术交流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开始不断向校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也变得更加复杂化。而语境建校则凸显了外语类院校的特色,不仅能给学生营造轻松、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又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英语文化中学习语言,通过英语课堂学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语言的训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双语人才。

1.营造浓厚的英语校园文化

1.1 校园文化对语境建校的重要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校园环境不仅呈现了学校的外部景貌,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求真、务实、尚美是所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真谛,它的应然状态体现了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形态,营造了整个校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长期置身其中的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受到这种良好氛围的浸染、熏陶,必定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作为外语类院校理应构建外语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以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1.2 营造校园外语文化的途径

如何营造浓厚的外语校园文化?笔者建议在各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餐厅楼和校园主干道设置双语标牌,在教学楼内悬挂英语名人照片和英语名言警句,在校园布告栏内张贴英语海报和学生活动通知,举行活动时悬挂英语横幅,建立西式英语教学楼、实训楼、标志性建筑物和英语文化桥等。同时,每年的11月可举行为期两个月的英语文化节,渲染西方节日气氛,如戴面具的万圣节晚会,圣诞派对,英语跳蚤市场等,通过文化节的举办,让学生体会西方的节日文化,沉浸在英语文化氛围如此浓烈的校园里,大胆开口说英语,达到语言的交流和听说训练。

通过以上方式来打造外语特色校园文化,使每位进入学校的学子,犹如走入了国外大学校园,从校园的一草一木中都能感受到英语文化气息,让学生视线所至,都能看到英语,时刻学习英语。

2.英语文化走进课堂教学

2.1 教室环境的布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其环境也要精心布置。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张贴班级班语;设置一块英语愿望或座右铭的粘贴栏,学生用英语书写好粘贴在此处;在教室里摆放一个小型书架,上面摆着英语报纸、杂志和名著,可供学生课后阅读。

2.2 英语学习与文化的融合

除了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之外,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改进。首先要模仿西方国家的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所讲授的英语知识点要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并非仅传授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子,而是完全融入西方国家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英语学习,真正使语言学习需要上升到英语文化,让文化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来传承。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西方礼仪方面的教育,将每位学生打造成具有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的人才。

3.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开展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如英语角、英语话剧社团等,将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英语晨读

为鼓励更多学生开口说英语,学校将周一到周五的晨跑改为英语晨读。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晨读内容,既可以告知学生英语读什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又可以加强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通过晨读,使学生将晨读作为一种习惯,不仅可以在校学习英语,也为毕业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可将朗读英语作为终生的习惯,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3.2英语广播

早饭、午饭、下午课外活动和晚饭期间均通过英语电台播放欧美经典和流行英文歌曲、总统的竞职演说、英文散文欣赏、VOA和BBA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3.3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每周定期举办英语角,邀请外教参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举行各种英语比赛,如演讲比赛、英语话剧,以赛促学;英语背诵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发行英文报刊,成立英语记者协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4.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快语境建校的步伐

4.1开口说英语纳入学生行为规范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所语言类院校,必须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促进语境建校的步伐。学院领导必须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开口说英语”的教育,告知学生做为山东外国语学院的任何一名学生,不论管来自何地、不论英语基础好坏,都不影响开口说英语,必须将说英语作为自己的一个习惯,鼓励学生说英语,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将会被扣除相应学分,切实从制度层面来规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行为。

4.2打造双语化教师团队

所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都必须全部使用英语;非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熟练使用日常的教学语言,如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或Any questions?还要学会使用日常交际语言。学校定期组织英语老师进行专业模块的学习,非英语老师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加快双语化教师团队的步伐,让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接受英语的熏陶和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

5.总结

对于外语类高职院校来说,语境建校体现了学校的外语特色和文化,其对于学校英语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外语氛围中学习语言,又使学生领略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知识,是打造双语人才的辐射源和能量库,更是培养国际双语人才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英语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效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

[2]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J].消费导刊,2008(05).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3

2014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其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全民阅读进校园的重要责任, 并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包括课程、比赛 (评比) 、展览、荐书、交流活动等, 相对于公共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偏少, 并且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推广方式单一, 较多局限为馆内的推广;与学生沟通、宣传途径不畅, 学生对开展的活动知道不多;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热衷网络或游戏;活动与活动反馈脱节等[1]。

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 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水平和实效, 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将联系工作实际, 着重探讨丰富阅读推广媒介, 将微博应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策略。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微博的阅读推广形式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和传播信息快速, 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乘数效应”, 即信息传播效果能够成几何倍数增长, 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喜爱。

近几年, 我国一些图书馆尝试利用微博开展阅读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图书馆微博开展的基本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公告, 如新书和电子资源推介、培训和讲座预告等;内外交流, 包括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参考咨询, 主要是回答用户针对图书馆服务的疑难问题;信息转发, 如公益新闻、图书馆相关新闻等的转发。总体来看, 阅读延伸服务开展得还不多[2]。

笔者认为, 微博同样可以服务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 利用它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阅读理念、培育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现实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我院图书馆于2012年开通了图书馆官方微博, 开设了阅读推广类话题, 之后又建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微博账户和广外艺心悦读书社, 以进行阅读推广宣传活动。

2.1 阅读推荐

虽然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挑选图书, 随大流阅读和盲目阅读的现象普遍。201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 我院图书馆在部分学生读者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大学生有阅读的欲望, 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选读适合自己的书。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权威的荐读和导读信息。

基于上述情况, 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可以开辟好书推荐话题, 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 给予学生阅读指导。信息发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发布时间相对固定, 学生容易形成习惯去关注。二是荐读的信息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检索号、封面图片、简短的导读文字。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院图书馆每逢周一中午通过心悦读书社微博和图书馆官方微博, 以“每周一书”的形式向师生推荐一本好书, 同时在图书馆宣传栏张贴推荐信息, 至今共推荐图书近50册, 读者反映良好。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平台进行新书通报、新书推荐、数字资源推介等, 使读者不必到馆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馆藏动态。

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微博进行阅读推荐和指导, 传播速度快, 拓展了受众面,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阅读的品质。

2.2 微书评

微书评主要以书为对象进行介绍或评论, 不超过140字, 是一种传播书讯的文体, 具备时代性、思想性、短而精等特点。

大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 有一个想法、一点感触或是稍纵即逝的灵感, 都渴望别人知道、理解、分享;反之, 对于别人的思想经验, 也很愿意参与分享、评论。我院图书馆开展的“学生读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 绝大多数学生很愿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和心得。我院图书馆在心悦读书社微博设置微书评话题, 师生们多了一个网上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学生们经常在上面发表微书评:或是介绍自己心仪的图书, 或是发表自己的读书感言, 或是交流对某本书的印象, 或是不同阅读心得的争论。当微书评发出后, 能够马上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引发分享、交流、讨论等系列反响, 形成浓厚的分享阅读氛围。通过微博“以书会友”, 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增强了读书的愉悦感, 而且增加了阅读的深度, 大大提升了阅读的品位, 强化了阅读效果。

撰写微书评既能锻炼学生的评论和写作能力, 使大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考, 学会判断, 学会评价, 学会欣赏, 又因为文字简短而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另外, 在线阅读交流省略了现场交流要准备的很多繁琐细节, 可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 微博的自由个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无拘无束、率性自然地释放心情。

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书评可以以评介性书评、介绍性书评为主要形式, 以专业性书评、文艺性书评、阐发性书评为次要形式。

2.3 读书活动的跟踪报道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比如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读书调研、真人图书、图书漂流等, 这些现场活动除了直接参与的学生之外, 其他的学生只能通过活动之后发出的通讯报道了解活动的情况。如何使这类活动吸引、惠及更多学生, 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更密切呢?

通过微博平台与读者展开阅读互动, 使得读书活动策划成为吸引读者的一项重要举措。如首都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了“图书交换大集”活动, 从发布活动预告到及时发布现场状况再到参与者“晒”换书成果, 首图的官方微博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最快的速度将整个活动真实地记录在案[3]。这一方式值得借鉴, 尤其是耗时相对较长的系列活动、调研活动, 完全可以依托博客、微博等网络传播手段发挥作用。

我院图书馆指导下的心悦读书社于2013年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羊城觅书香”调研活动, 分“外出调研”、“成果整理”、“分享汇报”三个阶段进行。在图书馆的组织指导下, 读书社的同学走进广州市的特色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 感受浓郁的书香气息, 调研它的经营理念、藏书特点、特色资源和服务成果等, 寻觅心仪的图书。调研成果整理后召开分享汇报会, 向我院学生进行分享推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了微博的作用, 全程通过心悦读书社微博和图书馆官方微博进行跟踪报道, 尤其是及时将各调研组的调研情况真实、快捷地记录下来, 留下了很多精彩和感人的瞬间, 扩大了活动的影响, 提升了图书馆的形象。通过这次活动, 很多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微博都与我们互加了关注, 经常给我们发新书书讯、作者现场签名售书活动及阅读交流分享会等信息, 形成了良性互动。

2.4 阅读类课程交流

目前, 高职院校图书馆围绕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出了各种课程, 其中“新生入馆教育”是开展得最为普遍的, 让新生一入学, 就了解并学会利用身边的图书馆。部分图书馆还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 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出现,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近几年, 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 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我院图书馆等, 开设了以阅读换取学分的课程。目前这类课程基本通过网络方式选课、选书目、提交读书心得、评分等。图书馆可以为这些阅读类课程开辟专门的微博交流园地, 以增进师生互动, 加强交流反馈, 推动课程良性发展。

我院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老课程的基础上, 于2013年又加开了《优秀著作选读》网络选修课程, 要求选修的学生从图书馆开列的书单中认真精读5本书, 每本书阅读完后撰写读书心得、书评或小论文, 考评合格即可获得2个学分。课程推出后反响热烈, 第一学期就有3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我院图书馆的官方微博为此专门开设了“优秀著作选读课程”交流话题, 由任课老师负责管理, 发布课程相关信息, 解答学生的疑问, 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 完善课程体系。

2.5 其他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微博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话题, 发布更多与倡导阅读相关的消息, 比如讲座活动公告、借阅排行、读者推荐、名师推荐等, 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利用好微博这一社交工具, 首先, 设立专属的阅读推广微博账户或开辟专门的阅读推广类话题;其次, 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建立微博应用管理机制、规范微博内容;第三, 发微博要有正确合理的导向, 做到阅读推广有主题、有深度、有交流;第四, 根据信息用户的使用习惯, 寻找最合适的时间发布信息, 使更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需要的信息, 提高信息的接收率。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倡导全民阅读的大好形势下, 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发展影响下读者流失的现实面前,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遇到挑战, 重视并加大力度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不我待, 现实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飞信等新媒体的力量, 丰富阅读推广媒介, 促进阅读推广工作与时俱进, 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效和影响力, 提升图书馆的形象,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摘要: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 发布和传播信息快速。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的推广方式单一、宣传途径不畅、读者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欠佳等问题, 作者结合实际案例, 提出通过丰富阅读推广媒介, 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实现多元化阅读推广方式, 促进阅读推广工作与时俱进, 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提升图书馆的正面形象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阅读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治超.高职高专图书馆面向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研究[EB/OL]. (2014-04-01:13-19) [2014-04-21].http://www.docin.com/p-786873115.html.

[2]徐华.微博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 2013 (1) :123-124.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4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冯超(1978-),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浙江绍兴312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3-0069-02

一、引言

扩招后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讨论扩招后地方外语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途径。我校是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外国语学院(目前是本科和高职并存),开设有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九个外语语种共三十余个外语及相关涉外专业,是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外语类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一万人。但我校在师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扩招后的外语院校师资现状分析

1 师资结构不合理。扩招后的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和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以我校在校生近一万人的学院规模来看,与之相配套的师资队伍远远不足。目前,我院专任教师473人,副高以上职称不足1/3,博士生寥寥无几,外籍教师也仅50余名。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严重匮乏,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知名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中坚高层次人才缺乏。

2 外语学科专业人才缺乏。我校所在城市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基地,纺织业是绍兴市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每年为我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是我校毕业生主要的毕业去向之一。但是我院只开设了一门纺织英语的选修课,学校的重点课程还是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等传统通用英语课程,根本原因是找不到能够与该课程匹配的既精通纺织又精通英语又精通外贸的专业外语教师。除该课程外,像银行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英语老师都是自己边学边教,没有受过相关的除英语外的专业培训,所以很多时候上课只能照本宣读,教法也不灵活,学生兴趣当然也随之骤减。这个问题在国内同等外语院校普遍存在,急需各种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教师。

3 教师外语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科研能力薄弱。由于扩招的原因,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教师严重缺乏,于是大批本科学历的教师也被招聘进来进行教学,本科教师教本科学生的现象让人不免忧心忡忡。另外,女教师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现象也是一个因素,女教师因为本身女性角色的因素,投入教学和科研的精力相对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新教师刚进学校,锻炼了几年,刚刚可以承担重任的时候却迎来生育的阶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新教师虽然个性活泼,年轻有活力,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也是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的一大因素。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我校教师的基本课时为每周12节,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都有18节左右,多的甚至二十几节,而且是三门课或四门课,同时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外教联系人等其他一些职务,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

三、解决途径

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针对高学历高职称师资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与培养并举,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年度引进与培养计划。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政策,引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留住人才,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抓好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青年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岗前培训,相关学校部门要把好上岗关。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中老年教师做其导师,引导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培训、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要对教学和科研潜质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中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部取得硕士学位;进行博士委托培养(自费与公费相结合);鼓励并帮助他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广泛接触同行专家,提高学术水平。

2 深入建设“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提倡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为产学研培合作教育,通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贴近企业,更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对我校高职这一块的发展是大大有益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企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绍兴本来就是工厂企业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与本地的工厂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外贸业务经理人员甚至企业老总的交流和协作的关系,相互学习理论、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甚至可以定向合作培养毕业生,既可以提高专职、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同时要与政府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考评员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职业技能考评站点,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扩大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育。

3 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首先,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丁作的核心环节,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应该落实到每一个课程组身上,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开展上课、听课、评课、观摩、讲座等教研活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做到科研技能基础化。许多青年教师有着科研的热情,但是缺乏科研的基本方法,面对课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让课题研究成功的教师现身说法,同时也解剖不成功的课题,双管齐下,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基础技能,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本校课题群众化。为了保证课题的成功率,学校每年的课题审批成功最后都只集中在少数领导身上,普通教师参与的少之又少。每次至少应该拿出一个本校课题由普通教师申报,教科室可以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参与实践,最终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学术活动多样化。学校应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拓宽青年教师的信息渠道。举办各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最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科研合作融合化。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之间、系科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不同的学派和学术观点,可以自由讨论和争论。切不可文人相轻、学科相轻、学派相轻。”因此学校应本着这一宗旨,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项金枝扩招后地方院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5

1 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1 制定规范的宏观教育政策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职外语教育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以保证高职外语教育的顺利开展和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外高职外语教育标准和我国高职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我国高职外语教学标准, 并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保其实施, 以促使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达到国家标准, 把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素质问题纳入法制化和常规化轨道。

1.2 国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制定并完善激励机制, 以激发高职外语教师的工作热情, 分阶段、多层次、多渠道地提高高职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激发高职外语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 它是培养高素质外语教师的重要手段, 外语教育界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激励机制包括:职称破格评定、评选外语学科带头人、评选国家和省市优秀外语教师、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面, 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高职外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其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教师专业意识, 以激励高职外语教师不断进步, 进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3 国家为外语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对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国家要尽可能多的为高职外语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 增加国内访问学者名额, 教育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师组织寒暑假教学研讨会, 加强国内外高职外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使更多的高职外语教师有机会真实地运用所教授的语言以及体验这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增加教师语言和文化素养。同时, 相关部门要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外语教学基本技能, 如听、说、读、写、译等, 也可以是教学理论指导, 诸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知识。政府要求教师“通过反思专业发展和参与政府提供的广泛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保证自身专业的发展” (龚云霞, 2008) 。担任高职外语教师师资培训的各级、各类院校要高度重视高职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 探索高效率的培养方式, 最大化地整合课程资源, 使有限的投入产出较大的收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指导措施, 保证高职外语教师培训的正常进行, 真正做到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学校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2.1 学校加大外语教师培养力度

周燕 (2002) 认为, “外语教师专业培训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依赖于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各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积极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黄建滨和邵永真 (2001) 认为, “各级院校可以采取脱产学习、在岗进修、传帮带和教学研讨会等方式, 分批培训教师, 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学位,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因此, 学校人事部门在引进新教师方面要严格把关, 力争签约到最优秀的外语教师。聘请外语教育专家举办学术讲座, 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鼓励外语教师到其他知名高校进修和访学, 完善在职外语教师进修机制, 为高职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外语教学活动, 广泛开展公开课、优质课和观摩课等, 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另一方面, 高职外语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会, 加强与国外、外校教师和教学专家的交流, 善于从其他外语教师身上汲取优点和长处,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加大外语师资培养力度, 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乃至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都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2.2 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使外语教师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步和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民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努力培养出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只要学校形成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就能够激发外语教师的向上精神和创造性。只有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才能使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教师素质共同提高, 相得益彰。

2.3 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为外语教师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其他教学辅助设施,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 增加外语图书数量, 为外语教师提供丰富的外语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学术刊物, 并且根据学校的财政情况适当建设电子图书馆, 配置好电子资料库, 以方便高职外语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

3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外语教师, 仅凭现有的知识储备是难以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的。高职外语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自己首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方法来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3.1 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在于教师自觉性的提高。高职外语教师应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认真对待外语教学工作, 要有积极的职业取向, 热爱自己从事的高职外语教学工作,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 更在育人, 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英语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傅梦媛、魏福利、张俐华, 2006) 。要有强烈的自尊、自爱意识, 不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能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满足高职外语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不断扩大知识面, 努力在各个方面得到不断完善。

3.2 养成学习外语理论知识的习惯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 外语教师要养成经常学习外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习惯, “外语教师应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不仅要学会积累知识、扩充知识, 而且要学会消化知识、传授知识, 这就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各种技能” (马永辉、王立梅, 2005) 。高职外语教师除了要学习外国语言专业知识外, 还要学习外语教育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语言学知识, 不断提高外语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 真正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 靠的是教师通过宏观层面的外语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 进行微观层面外语教学实践活动, 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案例,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陆忆松、邹为诚, 2008) 。

3.3 重视教学科研活动

高职外语教师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高职外语教师自己必须把科研放在重要位置上, 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性。高职外语教师只有加强科研意识, 才能敏锐地发现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科学地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从而推广和改进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强烈的科研兴趣和意识, 然后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相关的统计分析法。“学校要把培养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以及实施计划” (龚云霞, 2008) 。

3.4 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普及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教学装备的现代化, 教学方式的技术化, 这一切都使未来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增加” (马永辉、王立梅, 2005) 。高职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技术的变革, 及时掌握现代化外语教育技术, 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4 结论

高职外语教育有着其特殊性和目的, 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素质进行研究, 顺应了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丰富了外语教师素质的理论内涵, 有助于职业教育部门正确把握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现状, 并采取措施和办法提升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肖德钧, 2011) 。

高职外语教师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活动的主导, 是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最重要的主体, 也是深化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 高职外语教师应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大力支持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国家、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共同努力, 才能确保高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才能确保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摘要: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外语教育的成效。目前, 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高职院校要为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外语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方面共同努力, 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必然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梦媛, 魏福利, 张俐华.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1) .

[2]龚云霞.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3]黄建滨, 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和教师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1 (6) .

[4]陆忆松, 邹为诚.教育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3) .

[5]马永辉, 王立梅.建构主义下的外语教师素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6) .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6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对各国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对比衡量, 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打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牌, 一味强调专业课的学习, 将公共外语的课时一减再减。而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目的性很强, 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就业, 很多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根本用不上外语, 尤其是原本对外语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外语教材单一, 缺乏实用性, 难易度不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还沿袭以往“填鸭式”的外语教学方法, 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同时, 由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差,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外语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 很少能够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学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致使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外语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 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基本参照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满足社会需求, 应进行课程改革, 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水平的教材,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并建立真正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职外语课程应按照就业岗位来设置, 把课程设为岗位课程, 通过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构建课程的能力体系, 即确定课程要与学生工作能力相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只有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能力后才能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例如,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是建筑企业材料员、工程预算员、导游等, 这些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交际礼仪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电话沟通能力、外事接待能力、谈判能力等。根据以上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整体教学设计遵循六个原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来驱动, 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作中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个职业技能是一个模块, 加上课程介绍共7个模块, 模块下的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实践项目。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 两个学期。这些项目语言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接触到的实际工作, 使学生尽早熟悉这类岗位的工作流程, 达到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 (见表1) 。

三、以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

外语是一门语言工具,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 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 将“灌输式”的理论性教学转为实践性强的“自主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 只有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充分发展潜能。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 许多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 如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学习策略等, 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 讲授外语学习策略, 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供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机会, 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为达到教学总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兴趣和爱好等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难度的具体教学目标, 选择丰富的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组织多彩的课堂活动,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上都有所收获。教师的“教”必须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 必须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以满足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总之, 在实施自主教学的过程中, 宗旨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课本让学生自学, 问题让学生提出, 疑难让学生讨论, 结论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要加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 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真正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单一呆板、陈旧滞后,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等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提出设定岗位课程, 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采用“自主”教学模式,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1) .

[2]谭明富.主题性教育以及现实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

[3]史东根.主体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外语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优质的高职外语教学氛围。

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特点,是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性课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之处。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助推“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高职外语教学质量。

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创新教学思路,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差异现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的手指一样,有的长,有的短。长的手指发挥长的作用,短的手指发挥短的作用。如果一只手的手指一样长短,也不一定会那么协调。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犹如人的手指,大部分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发展的教学技能,能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少数教师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技能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产生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行为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原因与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在理想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许多教师会有优秀的工作成绩;在不理想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部分教师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些原因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有密切联系,部分原因与个性发挥和教学管理有一定关系。如果教师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就能正常发挥个性特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专业基础不佳,他们就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行为差异是主观因素的客观反映,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具体对待。我们有必要随时随地注意分析和利用差异行为现象。 例如,2012年1月,在批阅实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写作项目时,来自江苏省不同高职院校36位外语教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行为特征,为分析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启示。(1)试阅试卷的差异情况:在试阅第一份试卷时,1位教师判定5分,占总人数的2.78%;4位教师判定6分,占总人数的11.11%;11位教师判定7分,占总人数的30.56%;10位教师判定8分,占总人数的27.77%;9位教师判定9分,占总人数的25%;1位教师判定10分,占总人数的2.78%。(2)阅卷总工作量差异情况:3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5本(每本30份),占总人数的8.33%;6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1本,占总人数的16.67%;9位教师阅卷总量达91本, 占总人数的25%;12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7本,占总人数的33.33%;5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6本,占总人数的13.89%;1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5本,占总人数的2.78%。(3)阅卷误差率差异情况:6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0%,占总人数的16.67%;1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3.3%,占总人数的50%;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16.6%,占总人数的22.22%;4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20%,占总人数的11.11%。

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客观上存在着差异行为现象,一些差异行为与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工作态度、 工作环境均有关联。如果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 他们就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他们就会消极应付,有量无质,有质无量,不利于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差异特点的有利方面,减少和消除差异特点的不利因素,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

三、主要益处

在有差异的地方,在有差异的时候,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对比分析。差异特点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有时很难辨别利害。如果差异特点有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它就是有益的;如果差异特点不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学研究氛围, 它就是有害的;如果既不产生明显有益的效果,又不严重危害他人的利益,它就是中性的差异特点。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不合理的对比容易产生嫉妒、失落,不利于团结、和谐、稳定。总体来说,差异特点的利大于弊,因为有差异就有差距,有差距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合理对比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特点可以营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氛围。根据例举的阅卷情况, 主要的差异特点显示,有些教师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工作要求,误差率小,效果较为理想。少数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工作要求,误差率较大,工作能力较差。如果能合理地对比分析这种差异特点,教师们就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优秀的教师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好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帮助落后的教师提高工作责任感和教学研究能力,减少误差率和低效率现象。 工作能力欠佳的教师能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分析误差率较大、业务水平不理想的原因,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提高工作质量。这样的差异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的益处。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还有助于产生个性化的外语教学方法。个性化不是所谓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私利为基点,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顾一切。个性化是以适合个人健康发展为基调,主张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有利于个人特色发展的工作模式。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方法,就是要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为主线,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外语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大多数学生希望掌握适应工作岗位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他们的学习动机多样而实用。外语教师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计有差异特点的、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如教师为导游专业的学生设计适合国内导游、国外导游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计算机、商贸、机械、建设等专业设计适合各种专业、有差异特点的个性化教学项目。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以教学改革思路为前提,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相应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实现“双师”素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部分弊端

差异特点既有益处,又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只分析它的益处,不认识它的弊端,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视野。只有真正理解差异特点的不利之处,才能帮助人们思索相应的对策,明确缓解矛盾的工作方向。

差异特点的弊端有重、有轻,认清弊端的主要方面,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主要影响了学生们充分享受优质的、均衡发展高职外语教学资源的权利,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教育均衡发展原本是指国家义务教育改革的方向性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振兴中华的内涵要素和重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理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延伸性项目,充分体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对优质的教学服务,但客观地讲,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侧重传统教学方式,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教学诸个环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少数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顾此失彼,不注意有效地处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注意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缺乏进取和创新意识。

如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趋势不断发展,优秀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后教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惰性、依赖性,不思进取。优秀教师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各自的工作量可能会与日俱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落后教师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工作量相对减少,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缩小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趋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确保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要把帮助部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 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作为外语教学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外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规律,创新思路,努力实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供优质、均衡外语教学服务的工作目标。

扬长避短,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缓解差异特点负面影响的实用方法。高职院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外语教学讲堂”、“外语教学竞赛”、“外语教学工作室”、“社会服务”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让他们介绍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帮助有差距的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不同类型的说课、教学讲堂、实用工作项目等形式,教师可以合理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利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有益的、有个性的差异特点。社会是教师的最佳培训机构,只要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教师的差异特点才会真正有用武之地,才能有效提高“双师” 素质。高职院校可利用外语教师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以小组、教研室、教研服务团队等形式,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生产技术、产品用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帮助企事业单位制作、更新英语网页,翻译部分产品说明,收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第一手实用型资料,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高职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社会素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均衡发展。

五、结束语

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差异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有差异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如果没有差异,社会也许就不会快速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差异特点逐步显现,社会经济总体好转。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随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差异特点的利弊关系,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优秀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他们是教学研究的先驱者。少数落后的、底端型外语教师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工作意识,如不能及时迎头赶上,就很难有效地提升高职外语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就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均衡、持续、 健康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对比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的差异特点,有助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有助于营造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均衡发展的高职外语教学资源。

摘要: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加强“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影响高职外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8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的外语语音实验室在外语听力教学和其它外语视听说等课程的教学的作用日益增强。外语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成了衡量高校外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考评条件。相对于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的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面临着底子薄、经费少、设备更新和管理不严等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我院语言实验室现状,就加强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语音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语音设备的保养水平,加强语音室的制度管理,提出些相关的看法和意见。

一、语音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我院外语学院语音室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迄今为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用的语言实验室七间,实验用房面积57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120万元,要用于我院英语系和日语系外语听力、口语、视听说和口译等课程教学。近几年,所有语音室和相关设备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保证了我院外语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现有的语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对我院外语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现将主要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1. 语音设备陈旧,故障增多

我院语音设备多采购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设备出现了陈旧、老化的趋势。如我院在2000年购买的由松下公司生产的WE-LL200A的卡座式语音室,只能播放磁带,已远远跟不上大学外语听力多媒体教学的要求了。此外,语音系统中的电脑配置低,使用期限过长,导致老师教学使用时,机器运行比较缓慢,影响了上课节奏;当语音设备发生故障时,难以修理。今年我院一套在2002年购买的WE-LL300A模拟数字多媒体语音室发生了故障,需要更换教师机配件(双屏显卡),可是却很难在现今市场找到和02年语音视频设备相兼容的双屏显卡。直至一个月后,才在其他单位找到类似显卡。象这样因为语音设备和相关电脑配件陈旧而难以配置,造成了维修时间过长,正常的听力教学受到影响的事例已不止一次。

2. 语音设备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外语语言实验室的硬件配置一般为电脑、终端、耳机、视频展台、功放音箱等,有的语音系统还配备有DVD和幻灯机等相关设备。当设备使用频率过多,使用期限过长,就会出现各种故障。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会经常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上网下载、拷贝和存储资料,这样电脑就容易受到U盘携带病毒的攻击。

3. 语音室管理制度的执行有一定难度

建立完善的语言教室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使老师和学生职责分明,使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它是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高校的语言实验室并不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而是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存在困难。我院一位管理教师需要监管多个语言实验室并维持教学管理秩序,这样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在具体执行管理规定时会发生疏漏。有的素质较低的学生甚至不服从管理,和管理管理教师对抗。

4. 对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

语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关系到为外语教学服务的效率。而有些学院在创建语音实验室后,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语音设备,致使学生座上耳机受损,显示器异常变色;没有及时配套空调或无法维修旧式空调而造成的设备保养不当,如多媒体语音室中,投影仪和电源箱会因为室内温度高发生故障;另外,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如果不定期除尘保洁,也会发生缩短使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

二、根据以上我院语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语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增加设备的维护资金

我院在08年升为本科院校后,逐步淘汰和报废了一批年代陈旧,故障频发的语音设备,并采购和新建了了广州蓝鸽数字多媒体语音室,以保证本科外语视听说等教学的更高需要。此外,进一步加大了设备维护的投入。为了营造一个更加高效良好的外语听说教学的环境,我们更换了教师机电脑,加快了主机的运行速度,并且购置了几台商务空调,以降低夏天的室内温度,减小设备高温运行导致的损耗。还将语音室内换上了避光窗帘,以增强投影和显示器的视频效果。

2.进行设备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语音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不断升级,其使用和维护也日益复杂,为此有必要加强语音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学院应采取措施为语音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再学习与提高技术的机会,拓宽和更新其相关知识面。例如学院可以组织实验室人员和其他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外语教师相关电脑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语音设备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操作自如。

3.加强对语言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语音设备长期过频地使用,必然会导致其产生损耗,甚至会发生故障,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有一定的自检自修能力。如对于电脑常见故障发生的原因要熟悉,并会及时排除。管理人员还有必要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清除。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因为在语音系统中,学生终端和耳机使用频率最高,所以指导和监督学生正确使用耳机和终端,提倡学生爱护设备,尤为必要。此外,最好语音室准备一些备用耳机和显示器等易耗品,以便随时更换,不影响正常外语教学。

为防止网上或U盘携带的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建议学生机上安装硬盘还原卡,教师机上的杀毒软件也要及时升级,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平时打开病毒防御和监控系统,不断更新系统的补丁程序,修补系统的漏洞。禁止教师擅自更改计算机的设置,或随意删除文件。如确因教学需要安装或更改软件,需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与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安装,以保证教师机的正常运行。

4.落实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进行监督

教师和学生同为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主体,他们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按照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尤为重要。就教师而言,管理老师要对新来的任课教师进行操作培训,指导他们学习和熟悉语音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语言实验室教师职责》的规定,认真填写语言实验室工作日志,不在教师机上使用携带病毒的U盘,不让学生操作教师机和相关语音设备等相关规定。就学生而言,要严格执行《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在语音室座位上乱丢果皮纸屑和在桌上乱写乱画的学生,要给予批评警告,再犯则要从严处理。规定每个学生要固定座位,并填写语音室固定座位表,由管理教师存放。这样才能做到人机对应,责任到人。对于人为损坏语音设备,则严格按照《语言实验室设备仪器损坏赔偿标准》进行罚款和赔偿。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定的学生,管理教师可以不准学生上课。若学生不服从管理,管理人员应立即找到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乃至系主任,让其协助配合执行管理。

三、结语

外语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丄作,它需 要管理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严格细致地做好X项竹押和 维护工作,更需要任课教师、学牛、辅导员乃至领迂的协NJ 配合,才能够延长语音设备的使用>

摘要:随着数字多媒体语音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语言实验室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因此,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应得到高校相应的重视。本文就现有条件下,高校语言实验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资金、技术、维护和管理几个方面加强语音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语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维护和保养

参考文献

[1]郭莉芝.高校外语语音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9

关键词:外语类院校 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研究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深入,外语类院校大学生作为专业性强的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就业等领域的问题不断增多。近年来,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自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重大而无法克服的心理冲突或者外部刺激时所引起的内部心理状态,常伴随典型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严重失衡及生理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这些人平衡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对人和社会的危害。从广义角度来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对那些正在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的大学生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二、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特征

外语类院校以女生居多,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在人际交往、宿舍相处、学业压力、就业竞争等方面出现心理危机。当心理出现失衡时,有的人会愈挫愈勇,知难而进,最终取得建设性成果;有的人则消极退缩,萎靡不振,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1.人际交往能力低下会导致厌烦不安的情绪

大学是由来自全国各地、拥有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外语类院校是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女性的细腻、敏感、多虑等心理因素容易产生两种人际交往的困难:一是自卑。一般表现为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来往,多发生在家庭困难或家庭发生变故的情况下;二是嫉妒。女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表现在学业、经济、家庭环境和穿着打扮等方面,容易导致人与人的对立、矛盾激化、行为冲突等不良后果。

2.学习能力欠缺且导致自我否定和认知失常

由于外语类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外贸能力为主,而大学生个人接受能力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差距,使学生处于焦虑、慌张、无所适从的状态。在外语类院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她们在外语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学习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不能取得预期结果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便会上升,开始产生畏难心理。这种不良心理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认知能力失衡,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悲观沮丧、自暴自弃

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外语类院校也在不断扩招。目前,国家在择业和就业中引入了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就业岗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而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形成了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这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悲观沮丧、情绪低落,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躯体不适与障碍,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和调适,往往会发生心理崩溃等极其负面的后果。

三、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还处于摸索阶段,外语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更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结合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长效预警机制,组建团队,立足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多变、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危机处理经验丰富的团队,能根据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的研究。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这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团队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培训及讲座活动,或利用校园网、微博、QQ、宣传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利用学生团体机构,设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活动设计比赛,让大学生了解各种应对方式和自助方法的利弊,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同时,建立长效预警机制,通过建立“校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体”这三级网络机制,开拓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以便预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深入研究,寻找规律

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重点关注危机应对能力较差人群及高危学生。按照他们的不同类型大致分为:①新生档案库。主要针对新生刚入学时出现的适应难、生活自理难、学业适应难等问题,定期与新生进行交流,及时记录新生心理动态;②贫困生档案库。因生活困难,强烈的无助感和自我期望值过高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应密切关注他们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③毕业生档案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感到暴躁,有可能产生自我认知怀疑,这部分学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④极度内向学生档案库。这类学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过于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他们常常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交流。这部分高危学生必须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防患于未然。

3.建立危机处理方案,加强应对,灵活处理

一旦学生产生了心理危机,高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心理危机对学生本人、他人和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控制体系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心理危机应对体系,提前制定好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预案,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妥善处理;其次,要建立心理危机康复体系。该体系主要应用于危机发生后期,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再次受到刺激而出现过激行为,以确保大学生经过危机干预后情绪稳定,不发生新的危机;三是要建立心理健康监控体系。高校必须根据危机的程度对学生进行严密监控,形成“家长——辅导员——班长及心理委员——宿舍同学”四级人群监控梯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以防止心理危机大学生在校治疗期间发生意外事件。

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逐渐突出,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不是仅靠一方力量就能有效预防和处理的,而是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多方的沟通与配合。只有做好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才能使外语类院校大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强大稳定的心理素质应对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江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研究,2009,(16).

[2]余江敏,郭刚.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J].云南电大学报,2009,(6).

[3]韦兆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4]廖深基.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5]黄慧明,弋鹏.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外语院校图书馆论文 篇10

高职院校的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外语的职业培训与全球的贸易化的联系进一步的紧密。而在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中,校企合作成为主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外语职业培训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有所帮助。

一、职业培训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单位,其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就是适应社会工作岗位。所以,校企合作是非常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的。从我们这篇文章介绍的外语职业培训来说,我们所培养的是适应世界贸易环境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是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适应性的针对培养。所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自己的未来工作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学的外语在自己未来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实践证明,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现阶段,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实习实践的相结合,这些都为高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外语职业培训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分析

外语的实用性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发展的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涵盖很多方面,包括政策因素、观念因素和体制因素,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政策因素。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是离不开的,特别是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了解,从而共同签订合作协议,而这整个过程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开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建合作,就要有好的政策导向。而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关于校企合作的条目,但对于其发展的推动力并不强,而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并没有充分的了解,阻碍了其发展。

2.观念因素。通过高考上大学是我国学生根深蒂固的发展模式,而上高职院校只是他们的第二选择,所以,从观念上,很多学生的家庭对于高职院校的外语培养并不重视,不愿意报考,所以,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速度缓慢,学校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学生的素质也上不去,在工作岗位上所展现的能力也不高,社会的反响不好,学生更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体制因素。我国的高校多为公办,而高职院校公私皆有,同时,我国的企业的体制也非常多样,所以很多体制因素造成的问题会阻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外语职业培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外语的职业培训,在我国国际贸易化的背景下,对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策略要围绕院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展开。

1.外语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企业的适应性对接。高职院校的外语职业培训要围绕学生今后的工作展开,所以,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下,院校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学生未来的工作负责,让他们提高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实现无缝对接。

2.课程设置要贴合岗位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以实用性为主,要与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贴合,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负责的同时,着力提高他们的外语知识储备。

3.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高职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在校老师的空讲,而应当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以课程总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讲解,让他们先一步的了解到今后的外语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培养中,我们要着力落实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院校和企业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校的外语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探索研究[J].才智,2012,10:213-214.

[2]袁玉娟,傅新民.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实践与认识[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v.21;No.10206:53-57.

上一篇:物理有效教学途径下一篇:肾交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