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2024-06-13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通用9篇)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1

摘要: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堪忧,诸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现状;任务;方法;建议

近三十年的一线英语教学经历,针对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体会颇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外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艺术文化的发展也迫不及待地需要走出去、引进来,这样,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的现状、任务、内容、方法等诸多问题就提到日程了。在此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艺术院校的学生外语水平现状

艺术院校接收的本科生基本是通过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合格后入校的。但学生入校时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尤其是外语成绩。学生来源不同、背景各异,以美术院校为例,多数学生入校前只知道画画,文化课上花的时间少之又少。入校后如释重负,把仅存的那点精力都用在了专业课程上。对此现状,我深感应在学生一入校就“重新加工”,从零开始,规范教学方法,从严要求学生。诚然,大学课程不止外语一门,还有许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随着专业课课时的不断增加,学生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往往超出花在文化课上的时间。“八分专业、二分文化”课现象突显出来。由没时间到没兴趣,久而久之,外语学习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那么,面临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呢?

二、教学任务

在分析外语教学现状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任务。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肩负着祖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任。学好外语,不仅是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国家艺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能够用所掌握的外语知识和技能,通过多渠道获得国外可以为我所用的知识,开阔视野、洋为中用,掌握国外艺术文化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的艺术文化产业必将蓬勃发展,领先世界前沿。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为此贡献一份力量,就应该是艺术院校努力追求和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外语教学改革必须坚强实践。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状,制定实事求是的具体方针与方法,让外语教学走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子。实践得知,专业人员学好外语,如虎添翼;外语人员学好一门专业,才有用武之地。在研究国外外语教学的新形势、新经验时很容易得到一条启示:现在的学习要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去向、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培养和分配是统一的。总而言之,我们所面临的教学任务很明确:

1、打好基础,两年的外语学习结束时,学生要掌握基础的语音、语法知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为阅读外文资料打下基础。

2、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潜能,开阔学生了解世界的视野。

3、培养学生借助外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教学工作最基础的工具和依据。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外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必须落在教材上。社会在发展,语言在进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针对我们自己学生的专业特点探索自己的路子。实践证明,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外语进行教学,一定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当前外语教学教材乱象丛生,鱼目混珠。那么编写为我所用的教材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突出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子,使外语教学向着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当代大学生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大学生的自豪感和喜悦感,然而,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充分暴露在他们的学习热情上。所以,作为教师,就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激发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精神。其次,要因人施教,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地从各自的起点出发,奔向较高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内容。课堂上,听说领先是学好外语的关键。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现象。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声图并用,课堂训练的项目要有讲有练、有问有答、复习巩固。各有特点,又彼此联系。朱熹提倡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也是学好外语的一条捷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不能只是一味地汲取知识,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汲取知识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外语知识会被遗忘,但能力是不会被丢弃的,它将伴随你的终身,在实现自身价值时助你一臂之力。另外,让学生做两种文字的互译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解外语,并训练汉语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能的有效手段。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和创造,这才是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五、三点建议

1、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外文期刊、杂志和书籍,力争开辟第二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扩大词汇量,熟悉常见的专业术语,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

2、建议学好大学语文。汉语是学好外语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经验得知,四分外语,六分汉语。

3、建议尽快普及电化教学,使其成为外语教学的主导形势。这不但可以使外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特别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和掌握所学课文内容。我坚信,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经过改革,教学质量会有一定程度提高的,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会大大加强,翻译水平会明显提高,从而更加激化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愿望,为祖国教育事业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2

大专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近年来, 随着大专院校的迅速发展, 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对它的关注。英语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大专院校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但是怎样将专科英语教学做好, 选择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新形势对大专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专科生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 才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并不能够满足工作岗位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

大专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近几年发展迅速, 备受关注。英语是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在新形势下, 许多大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所掌握的英语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英语能力不相适应, 英语水平严重制约着他们进一步发展。为提高大专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大专英语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分析大专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对改善大专英语教学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大专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一) 英语教学模式落后

在现阶段大专英语教育中, 教师通常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于大专英语教育教学中应该持有的科学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忽视了, 这就造成教学方式和思维没有办法摆脱陈旧的方式,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经常忽视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特点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往往向学生灌输基础理论知识和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缺失, 这就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 只局限在教师的教学中, 这是现在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 英语口语教学环境缺乏

目前的大专英语教育中, 很多英语教师对情境创设、学生互动的认识不到位, 往往是探索, 但是不去深入探究科学的方法的来源、思路和效果。众所周知, 我国的英语考试大多以笔试为主, 对于英语技能的测试少之又少, 这就将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局限在课本知识这一层面上, 这是目前我国大专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教师忽视了口语学习环境的创设, 一味地追求英语考试成绩的突出, 而忽视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 英语教学教材不合适, 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 大多大专院校所选取的英语教材都不一致, 目前普遍的是以听、说两者类型的教材模式, 这些材料考虑学生听说、读写、翻译等技能,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对于大专学生来说, 学习任务超重而英语应用能力并不突出, 除了大多数高职院校, 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套英语教材, 这个明显缺乏针对性, 导致一些学生走上社会寻找工作的时候, 英语能力和能力要求相脱离, 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无法真正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上。

三、完善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 选择合适的教材,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鉴于现阶段大专教育中教师利用教材和教学方式思维不足的问题, 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 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英语教师要认真总结现阶段英语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找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不断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教学进度、内容重点比率等。同时, 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深造, 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升综合能力, 因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能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转变, 尽快走进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总而言之, 只有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针对学生英语语感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的本身入手, 着手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英语锻炼的机会, 并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另外, 要引导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科学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主学习。

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 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在不断的自主锻炼、学习中积累语感。

2. 合作学习。

它是指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英语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创设的对话练习, 在不断的实践训练当中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 提高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反感, 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错误想法的纠正也就成为大专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它的作用已经不可磨灭。当前英语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 毕业后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只要学生的动机积极向上, 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学习,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追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将英语教学变成一种英语学习生活, 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根据特定的条件, 为英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 在大专院校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 创造条件来创建一个现实和虚拟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方法, 结合主要的特点, 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和生动的英语故事、英语笑话、外国当地海关和实践和其他内容, 将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变得活泼生动, 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学习氛围。

其次, 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 并积极开展各种交际活动, 如讲英语故事, 进行角色扮演, 开展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一天记录、英语角活动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英语环境中建立学习的信心, 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结束语

现代大专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英语教学者来面对和解决, 英语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问题的衍生也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观察大专英语教学的走向和发展, 以更好地帮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学好英语。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大专院校的普及, 专科大学的英语教学已初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但是面对繁多的英语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才能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呢?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探讨了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然后针对此现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专科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朱莹.浅析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4) .

[2]益文杰.对网络英语教学的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

[3]覃美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研, 2011 (6) .

[4]益文杰, 李志红, 张媛媛.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9) .

[5]邱瑾.试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2) .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建议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开设的文化基础课。语文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升国民文化水平、政治文化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来的教育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也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但在实践中,改革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语文学科在学校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非但没有提高,而是越发地被人们忽视了。一些学校重专业、轻人文已成为一种常态,培养的学生往往成了缺乏艺术、失去幽默、呆板老套的机械手。是什么让中职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阵地,是什么让语文课堂的魅力不在?笔者从事中职教育多年,根据调查和分析,结合自身认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

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把专业课放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作为职业教育类学校,突出专业特色,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过分强调专业课,自然地就淡化了语文课的地位。语文课时被压缩到不能再压的地步,有时一周只上两次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周两次课又如何能给学生们更多、更好的教育。更严重的是,在学生的观念中,语文课只是专业课的调料,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练好了技术技能,学会实际操作,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在这种严重的功利主义意识下,语文素养提高相对缓慢。

二、对语文学习的错误理解,忽视语文的价值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读书写字。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语文学习的最浅显的理解,是没有看到语文学科的真正价值。认字、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是最基础的东西。语文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理解和传递信息,通过阅读和交流,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文学作品,来传承文化、认知世界。所以,对语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也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三、基础差、见效慢,不易学、不愿学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见效慢,不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学习语文要靠日积月累。学习的越深入,涉及面越广泛。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不够扎实,多数又缺乏恒心和毅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懒惰思想严重,当学习遇到困难,往往不肯下功夫,不自觉地就放弃了。不易学让他们不愿学,提高自然也慢。

四、自我满足,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一部分学生认为,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读书写字,语文学习了好多年,认识了好些字,认为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够用了,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看到自己,不了解别人;只停留在表面,不懂得深入,所以,也难学好语文。

五、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时代感

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多年来没有改变。教材的内容有一些已经不能够贴近现在学生生活的实际,一些名家作品尽管是学习的典范,因其距离现代社会较遥远,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们难以想象、理解和欣赏。这也是造成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六、教师的教学技能,影响着教师上课的质量,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又具备工具性的特点,是提升素养、沟通交流、传情达意以及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决不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它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在实际中做到社会重视、学校重视、教师重视、学生重视,从而形成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家长的合力,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一)社会重视

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体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发挥用人单位录用、社会招聘的门槛作用,使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成为人们工作的必备要求;弘扬汉语的民族骄傲感、自豪感,让汉语的规范使用、优美书写成为人人必须的一种技能。

(二)学校重视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其有效的课时,保证其基础地位不动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方面的检查和评估制度,促进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

(三)教师重视

中职教育中,多年来形成的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的习惯依然存在,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师,首先自己重视这门学科,切不可随大流,走过场,忽视自己在学科中的作用,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地使用教材

自主地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料,整合相关材料,将实用性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用鲜活的材料、优秀的时文、名家名篇等作为学习材料,丰富学习内容,扩大阅读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适时运用视、音频等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组建兴趣学习小组、互助小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全民语文素养的提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汉民族只有书写好、使用好自己的语言,才无愧于炎黄子孙的身份。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4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生源情况。自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而职业教育作为传统意义上高等教育中的“残次品”,通常报读的都是文化成绩偏低的学生。又因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历史短、地理位置偏远等诸多因素,所招收学生的文化成绩更是极低,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源占极大比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占极大比例。据对所教班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统计:一个100人左右的教学班,高考英语成绩超过90分的不超过4人;其中有30人左右的成绩均在30分以下。英语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对英语普遍抱有一种厌倦甚至排斥的态度,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结构单一,大多数教师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由于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所授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甚少,因此,距离“双师型”要求相去甚远,无法在课堂真正践行基础教育融于专业教学中;再则,高职英语老师课程压力大,就巴职院英语教师而言,人均周课时量都在20节以上,教师每天都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学研究和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英语教师中中高职称人数较少,就巴职院而言,中高职称英语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英语教师缺乏经验丰富的前辈引路,又缺乏外出进修机会,因而业务水平提升缓慢,基于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研讨和创新更是进展得步履维艰。

(三)教材。受传统“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影响,现有高职英语教材大都内容陈旧、重注语法知识的讲授而轻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与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衔接,更缺乏对学生今后所面临的职业场景的模拟。因此,目前所选教材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情。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为教学目的影响,高职教育也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校一味要求高职学生通过二、三级英语考试,课程制定与课程内容均以通过二、三级考试为主要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唯一判定标准就是是否通过二、三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围绕二、三级考试所涉及内容做习题讲解,呆板的教学手段、空洞的教学内容让本来基础就差的同学更是缺乏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错位,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使得高职英语本应是在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被动而沉郁。

二、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基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对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了几点设想,旨在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水平,为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针对学生不同基础情况实行分层教育。在大一学年伊始,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摸底测试,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或直接依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一般分为A、B两种班,其中A班由英语基础较好同学组成,B班由基础较差的同学组成;并依据本学院的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适合A、B两班同学的教学目标、授课计划等。当然,无论是课堂的学习,以及期中、期末检测,A、B两班都要区别对待,建立适合不同层级学生基础的成绩达标标准。

(二)选择或编制适合学生的教材。鉴于现有教材的基本情况,应从学生基础情况的实际出发,为学生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如现存教材中无法选择出适合本校学生基本情况或符合学生专业情况等要求的教材,学院可组织教师重新编写真正适合学生的内部教学资料,以供学生学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应至少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应以就业为导向,教材内容应包含对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情景模拟;二是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的灌输;三是应将学生作为教材受众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能在教材内容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四是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情绪中习得教材内容。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从传统的重语法知识的讲授中走出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听力理解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英语歌曲、影视片段等更加感性有趣的听力材料;口语表达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读绕口令、情景演绎、扮演话剧、朗诵诗歌等途径来提高;阅读理解部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写作训练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模仿出发,先学会用已学句型记录生活琐事,循序渐进达到写作的目的;翻译方面,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影视字幕等方面达到提高的目的。

(四)以就业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第一线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就业导向”是所有高职教育都必须遵循的目的,因而,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入对学生今后所面临的职场情景的模拟。例如:针对学生今后选择工作时的面试,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英语面试场景,针对面试官可能问到的系列英语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回答,以及如何撰写英文简历等;教师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创设出今后的职业场景,并指导学生如何用英语应对;英语的应用文写作方面,教师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有针对性训练。总之,就是要将学生今后职业中需要用到的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仍把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生英语水平达标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是有悖于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因而,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应改善现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应由原本单一的等级考试变为企业、教师和社会。其中,针对企业选择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评价应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2.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传统的评价体系只能衡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对学生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而这些方面在今后的职业情境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理应列入评价体系当中。

3.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也应改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才是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方式。具体的办法可以采用课堂问答、随堂测试等方式与等级考试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露晓,高魏然.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陈诚.高职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2,3[3]王巍.高职英语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研究[J].英语教师,2015,11

[4]马庆红.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刘晓玲.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5

摘 要:机械设计专业属于一门机械类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机械设计教学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养。该文主要针对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有效的具体建议,进而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57-02

机械设计虽在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地位提升,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学改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机机械设计专业属于一门机械类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的机械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好坏,并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机械设计教学现状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缺乏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取陈旧且传统的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普遍是本科大学课本的压缩版,一般在内容教材上较为注重深奥和繁重的理论知识,因此忽略实践的重要性,缺乏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进而导致学生所学到的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得不到实际的运用,严重脱离实际。与此同时,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要求教学内容和教材要随之进行不断且快速的更新,但这对学校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就导致学生所学的部分知识与行业所需相比有些落后,进而出现了学生知识结构落后甚至被淘汰的情况。

1.2 缺乏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学校在进行机械设计教学的时候,大部分依旧采用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缺乏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于专业知识的完整传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停留在一个只能依赖的从属位置上,进而阻碍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和创新,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无法提高机械设计教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3 缺乏具有有效性的实践教学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在进行机械设计教学的时候,主要注重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知识,而忽略了实践实验教学,并且在进行教学考核时采取主要依照学生笔试成绩来评判的方式。由此可知,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了较为充分的理论知识,依旧缺乏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经验,出现了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与此同时,实践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于老师掌握整体教学课程的进度增添了较大的难度,这也就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就会出现不理想的教学效果。

1.4 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学校的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在完整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熟练地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这就对教机械设计的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但在我国现如今的教学队伍中,从事机械设计的老师虽然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以至于在指导和实践上仍存在着问题,往往会在进行教学时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机械设计实践教学过程的效果及质量。改进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的具体建议

2.1 建立机械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模块

首先,通过建立机械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模块来构成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机械创新的平台,并形成一个确实的创新实践基地,再号召和组织学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其次,制定合理的机械创新能力培养的计划,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措施,积极开展和组织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和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有益的影响,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注重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化,对于每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并逐步调整如今重视学科知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重视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2.2 形成一个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模式

如若想要形成一个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模式,就应颠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进而激发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对于课本的解读和传授,但教育只有走出课本,接触到社会实际和生产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强,当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结合时,我??的科技能力便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积极展开和组织多种多样的机械创新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到其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新颖,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兴趣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养成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明确机械设计的教学目标

学校应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部的教学大纲来制定一个合理且实际、有效且科学的机械设计教学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和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调整整体教学进度。第一,教师在进行机械设计教学之前,要不断地对机械设计课程的资料进行完善和检查,对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灵活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进而引导和带动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第二,教师应对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加强,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性的优化及改革,进而让实验和实践课程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第三,教师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积极地找寻教学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网络起辅助作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自主地去探索和学习。结语

通过对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的分析,能够看出近些年来机械设计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明确机械设计课程的目标及原则,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发展导向,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6

在当前竞争日常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着手来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也正是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要而存在的。文献检索能力可以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资源也就更加多载体化,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 文献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献检索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科学方法课程,其重点就在于传播文献检索的技巧技能,以及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方面的知识。伴随着当前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文献检索课程迫切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级检测人员的需求。

1. 1 加强学生的信息概念

信息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信息需求所产生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人们要从信息的角度来观察、感受所有的行为状况,进而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从各个方面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的内涵。

1. 2 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前的高校中,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学生已经可以在图书馆中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不同的信息载体来制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学生需要积极地把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以便可以高效率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取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多线程同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1].

2 当前的信息检索教学现状

2. 1 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当前使用的信息检索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的主要内容仍旧处于数据库理论方面的旧知识,很少涉及目前迫切需要的信息安全意识、网络道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现状也就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信息意识不高、信息观念较为淡薄,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达不到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所以上海高校的教材并不一定就适用于新疆地区,每个地方的情况我们也都需要区别对待。

2. 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环境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在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来自于各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而且对于相应的资格认证确实要求很严格。我国高校信息检索教学的师资水平较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大多数的文献检索教学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兼任,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论深度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让他们来教导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要想获得成果,希望比较渺茫。而且信息检索教师的任教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最后的岗位薪资却与能力倒挂。具体而言,第一,任教要求: 图书馆学科知识、情报学知识、计算机水平再加上专业知识; 第二,工作内容,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要求之外,还要积极地完成图书馆馆内的其他工作,再有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教学工作。这些实际情况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

2. 3 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信息检索教学所采取的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对于实际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本身的教学特点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文献检索在大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存在,但是其教学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却是实际动手来进行操作,这一块内容也是需要注意到的。

3 对于文献检索教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3. 1 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认识到文献教学课程中理论教学的弱化趋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际的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新兴的媒介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也需要注意受众的不同,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不同。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主要是建立信息检索的相关概念,比如一些资源和数据库的使用;对于大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案例的学习; 对于那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可以充分获取并且整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科研之中,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就在于研究学科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3].

3. 2 适当变革教材内容

信息检索课程主要培养的是文献的检索以及情报的使用能力,但是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且范围非常广。要想编写出适合实际需要的信息检索教材,就需要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考虑到实际情况,编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献检验教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同类学科不同高校之间的联系,进而来共同明确最终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编写合适的教材主要应考虑到以下两点内容: 一是要精简用于检索的工具性内容,加强网络的概念理解、网络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是要考虑到本专业的情况,重点把文献检索办法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

3. 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文献检索课程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技能,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发生互动。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然后再一起来解决问题。当然,现在主流的教学方式有好几种,各有利弊,对比如下:实际问题的解决导向。教师在课堂中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再通过对于问题的解决来明确检索理论和数据库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该方法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强,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4].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型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主要是以具体的教学大纲作为重点内容,比如在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方面,就需要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的碰撞中来领会需要学习的检索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后讨论的结果以及深入程度不容易控制。

基于项目训练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达到文检课与学生的专业学术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紧密结合。为增加问题的深度与宽度,由教师引入项目替代问题,拟使学生通过项目的检索研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方法扩展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并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兴趣,使学生与实际应用深度结合,在应用中去锻炼、摸索、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文献利用能力,达到真正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3. 4. 变革新的教学方法

时代在发生着各种变革,教师不仅仅需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实下来。比如说,运用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依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程度,进而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要把传统的考核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来适应这种变化。文献检索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培养出具备检索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学生。

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以往的学生毕业论文作为检索实习的训练内容,让他们参与到检索的实际情况中来,这样来培养他们的检索能力。

3.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效的师资队伍可以对信息检索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要想使信息检索教学能够达到期望,就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地予以重视,建设整个信息检索教学系统,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本校的师资肯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定期组织业内专家来讲座,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出进修的机会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各种技能,以便可以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要想在这信息的海洋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就需要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期可以保持终身学习的求知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杨振冰。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 图书情报工作,( 3) .

[2] 李桂贞。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0) .

[3] 余月。 浅谈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 图书情报工作,2011( 11) .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7

1996年5月, 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回顾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1991-2009年在近十九年的立法历程, 看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地位的提升, 同时足以肯定对其以立法形势加以规范与完善的支撑力度, 我国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清晰可见。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提出“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 (第5级) 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 (5A) 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 (5B) 。5B指的就是高等职业教育, 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势, 而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标准分类的颁布, 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2008年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上报教育部1151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数据。占全国高校总数量的68%, 高职在校生800万左右, 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 俗称“半壁江山”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数据的汇总, 足以看到一股强大的高职风暴正应市场的需求而登陆中国的教育舞台。

2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根据我国国情,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及发达国家水平, 而科研技术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也不及国际高端水平, 我国明确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不长, 对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 虽各有成绩, 为我国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若立志形成各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优秀高职院校, 将依旧会是一条充满曲折及希望的道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经济前景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为了避免高职院校全国泛滥却多而不精的现象, 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而非匠工。由于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要求, 加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 院校的师资结构, 师资引进培养, 师资队伍职业与技能素养等多方面, 都对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师资资源作为纽带, 将不利于达到我国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

3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良现状分析与改进

3.1 新师招纳评审机制不健全, 教师考核实效性差高职院校在

历年招纳新师时, 片面强调学历学位, 应聘成功后, 经过入校试讲, 资格证书考核后, 在实战教学的试用期内, 对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实际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阶段性考核力度不够, 均以全校通用的诸如教评教, 学评教等评教表格加以考核, 难以发现其角色转换及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教学问题, 同时缺乏对年轻教师的教学监督与指导, 不利于其成熟与完善, 全凭自身摸索。同时院校任课教师评教表格本就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合理的设计, 需要改进, 建议高职院校逐步建立科学合理, 有效和长期的教师评估和考核机制, 完善并坚持实施, 不走形式化, 提高考核的实效性, 建立奖惩制度, 根据本期教学水平限定其下学期教学计划, 促进教师成长, 整体水平提升,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完善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有个别院校把对师资的多引进看做为“负担”, 但若入口严格把关, 入后坚持评审, 进来的新教师, 则是优秀的, 而非负担, 可以将知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

3.2 优秀教师与企业骨干的“二合一”趋势优秀教师与企业骨

干的“二合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是教师队伍内部整体上, 是一个专任优秀教师教学群体与外聘企业骨干技师指导群体并存的综合体, 二是内部存在一定比例的个体, 为优秀教学教师与企业骨干技师双重素质并存的双师型教师。

若干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重视的状态, 但缺乏一套完整可行的实施方案, 包括校内教师派送企业方案与企业骨干引进方案。同时, 由于过于重视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获得的途径, 而忽视了双师型教师对自身教学手法的定位与应具备的双师型教学能力。普遍存在将教师派送到企业一线去争取实践工程经验的积极性, 校企长期合作的网络不成熟的问题。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 同时应该注意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提高企业方与院校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企业能够再学校内看到人才与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互动效益。让企业技师深入学校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探究高职教育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方案, 提出特色专业的建设性建议, 深入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树立学生的企业实战意识, 逐步成熟职业理念与职业素养,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水平, 同时力争为合作企业填补人才与技术空白, 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半学校半企业状态培养, 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而非匠。

3.3 重视高素质、针对性师资的引进与培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

在师资的引进与培养上, 在数量上不够充足, 在结构上不够合理, 同时带来教师队伍的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和未有效落实的问题, 出现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质量不平衡的现象, 缺乏建立既宽松又有竞争的机制, 使教师明确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校甚至对自身的认可,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校的发展都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对于自身特殊的教学要求理解不到位, 导致其教学手法不具有很好的职教性质, 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效结合。随着学生数量的膨胀,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基础教学设施实际上应力求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对于此方面, 除政府行为外, 建议能够通过校企合作, 产学合作等途径, 实现在经济上的进步, 同时提升扩充教学资源的实现能力, 否则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挑战。

同时加强引导教师参加科学研究, 包括参加工程实践、从事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 也包括相应领域里的应用技术研究, 将知识与技术, 技能有效结合, 力争使其转变为生产力, 实现院校教育的半企业化状态, 为学院创收的同时, 为企业提高利润, 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顶岗实践基础。

3.4 行政岗位高职称高水平教师,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由于

管理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 许多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忙于压力之大的行政工作没有精力从事教学。从而出现高职院校水平越高的教师, 副教授, 因委以重任投入院校行政教学管理工作而逐渐脱离原本属于他们的讲台, 职称与年度授课数量几乎成反比, 对于学生与知识的传播而言, 形成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不充分利用, 如果能将高水平师资人才在科研工作的同时尽量的用在学院人才培养上, 引进包括教学实践, 学术讲座之类的诸多传播形式, 避免出现明显的教授不教现象, 将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大收益。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半壁江山”若要顶天, 则不能泛滥其外, 空无其内, 只有活其思维, 严谨体制, 有效落实, 方能为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及莘莘学子的成才之梦, 发挥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许茂祖.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北京.教育部.2008年.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8

关键词:双师型;现状;对策

“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使得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大。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大量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缺少专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高等院校

高职教师素质是职业教育成果的保障,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单独进行的,高等院校承担了教师入职前的培养,然后教师入职后,再由教育学院、进修学校等开展教师入职后的培训。随着高校结构的调整以及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一体化正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虽然目前全国设有很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但是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专门培养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高等院校。目前,高职教师的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技能培训难以对口,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我国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如基于职业技术示范学院的培训模式和以普通院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

2、师资来源单一,师资流失问题严重

大部分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1]。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数量最多的还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大多是业务骨干,很难补充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从而加大了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条件较弱,工资福利待遇一般,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善等,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师资流失严重。

3、兼职教师队伍流动大,管理难度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聘任了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虽然兼职教师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术水准,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规律不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存在着精力分散、教学时间易变动、流动大等问题,这些都增大了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难度。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着眼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要紧密围绕如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切实运用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既要有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既要充当理论教师,又要指导开展实验实训工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健全机制,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科学管理。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使 “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具有权威性,从整体上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制定符合职教特点或相对独立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系列。

2、深化改革,倡导“校企一体”办学

靠外出进修、到高校学习深造,不是解决“双师型”教师匮乏的好的方法,而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十分重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适应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9

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 作者:芦京昌 王 颖 汪吾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讨论了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走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语文类课程人文素质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芦京昌(1955-),男,北京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职业指导师;王颖(1974-),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市社科规划办2006-2007年度规划课题(立项号:c06jy03)。[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31-02十几年来,杭州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文素质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思考。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高职教育要有远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语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在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人文素质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自信、自立。对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技能学习的作用同样重要。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对已回收的由师生分别填写的6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课题组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现状,探求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杭州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学校轻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类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3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做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院的公选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的开设率为零。可见,目前在杭州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常常处于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尴尬境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因没有语文教学任务,只好转行教“两课”或做其他工作。调查中,我们同时还了解到:在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有70%左右的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有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上来”。

由此可见,目前杭州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毋庸讳言,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形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调研中,对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一题,有25%的教师和28%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因素”,38%的教师和1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因素”,16%的教师和2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因素”,25%的教师和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重视度”,50%的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教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佳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认为高职院校里有了“两课”,就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再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方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培养,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在杭州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地位处于边缘化。

随着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西方的语言文化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使许多学生把学好英语作为第一要务,对汉语的学习反而抱无所谓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起就形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式。如问卷中“是否会认真学习《大学语文》等课程”一题,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8%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0%);在“除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你会去学其他语文类课程吗?”一题中,有23%的学生表示“不会”,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3%的学生表示“会”。还有21%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必须重新切实地重视起来。

三、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到底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在调研中,来自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最近几年用人单位要求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呼声也很高。《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所以,问题已有了答案。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需”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课题组认为: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或考查课)出现。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同时,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在文科类或经管类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是必修课,这是毫无疑问的。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应该给语文类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

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他可以解决即时就业的问题,但要有更大的发展,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情况等非专业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正因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担负的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操作?在对师生们的调研中,有13%的教师和15%的学生选择了“教材改革”,38%的教师和22%的学生选择了“教法改革”,50%的教师和42%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结合专业”,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适应现实需求”,在学生们提出的语文教学建议中,有65%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实用性,以更适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课题组经认真、充分调研和分析,提出如下措施,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1.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在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类课程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调研中有24%的学生提出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的建议,如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这些可以突出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

2.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要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语文类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体现高职

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调研中,超过95%的教师和48%的学生明确表示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内容方面,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在调研中,有88%的教师和44%的学生提出应突破传统,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

5.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打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在调研中,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

6.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人民网,2006-09-13.[2]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04-05-30.[3]田志凌.母语保卫战: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N].南方都市报,2004-11-16.[4]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

上一篇:致捐助学生的一封信800字下一篇:互联网旅游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