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精选12篇)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1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历7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积累, 形成了学科专业涵盖面广, 偏重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师范性、民族性、地域性强的特色。目前, 全校纸本图书总藏量250多万册。另有电子图书60多万册及其他各种全文数据库、视频资源、网上包库资源等, 电子资源本地镜像达到43T容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知识爆炸的来临, 传统图书馆纸质图书面对各种电子图书、各种阅读终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纸质图书作为知识的一种传统载体, 其使用的时效性、可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短;许多更新周期短、发展快速学科的图书3~5年后其知识发生老化、内容失效正在加快;这是知识爆炸时代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图书馆藏书的剔旧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有的认为剔旧是剔除长期被读者反复借阅后已经破残、无法正常阅览的图书[1]。本文认为, 图书馆藏书剔旧不仅包括那些已经破残、无法正常阅览的图书, 还应包括图书馆藏书中那些知识陈旧过时或图书借阅率非常低的图书。这些图书应及时从图书馆中剔除出来并予以注销, 再进行折价或捐赠处理。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常规工作, 是图书馆改革、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有效地组织藏书提供读者服务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图书馆收藏质量、满足不同读者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各种实践和实习服务。
哪些图书要保留, 甚至要补充完善, 哪些图书要剔旧, 这不仅仅是好与坏、新与旧的简单问题, 而是一个历史和现实、传承和更新的问题。要做好图书剔旧的工作, 首先应确定文献剔除的原则, 归纳起来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目的性原则;知识更新原则;科学性原则等[2]。对于剔除工作的标准, 各个图书馆都有所不同, 有的以图书的新旧和破损为标准, 有的以借阅频次和流通量为标准, 也有的以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为标准等[3,4]。本文认为, 剔除图书不能一刀切, 各馆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本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目标为标准。要科学地把剔旧工作搞好, 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了解该专业知识及其图书的过去、现在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该专业知识及其图书的发展趋势。其次, 要了解所在单位定位目标, 确定图书馆的藏书内容、藏书特色和图书馆的馆藏核心。最后根据以上要求对知识陈旧、借阅率低的图书进行剔除。
一、知识陈旧过时的书刊
图书馆剔旧工作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旧。新与旧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旧”主要是指时间上久远, 内容上过时;也有的是指图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概念、理论、观点不妥甚至错误, 已被新的概念、理论、观点所替代。从我馆藏书的具体情况来看, 有下列几类图书要及时剔旧处理: (1) 上世纪80~9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教育实习, 购置了中学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等教科书及参考资料, 且每种书都有10~20个复本。随着中学各门教学大纲的修改、教学改革的推进, 新的知识的更新和新版教材的出版, 旧的教科书不适应新的教学大纲, 已失去其学习和借阅流通价值。 (2) 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渐普及, 上世纪购买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图书。由于计算机硬件快速发展, 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2000年以前的计算机图书内容已过时, 已无用武之地。 (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各行各业重新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 一些旧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标类图书显然已经过时或失效, 这些图书及复本也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4) 一些政治性、政策性强的政治类图书, 除保留少量的供研究参考外, 其余的可全部剔除。 (5) 一些严重破损、残缺不全的图书, 如果有新的复本, 旧的就应当及时剔除。
有些图书是否剔旧不是简单地以时间、内容等来衡量的, 应考虑一些独特的因素。如下列图书是不能剔旧的:其一, 我馆的藏品特色, 如古籍善本类特色馆藏, 他们是广西师范大学自己的古籍特色馆藏, 这些图书是我校建校以来, 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少珍贵典籍如康有为在“南海万木草堂”讲学时之藏书以及《四库全书》、《清季外交史料》珍藏本等;又如《附释音春秋左传疏》、《春秋经传》、《剑谷集》、《金华四先生四书正学渊源》、《新增切韵指南》、《今韵笺略》、《天南纪事》、《易守》等8种国内古籍孤本及太平天国研究资料、桂学资料等藏品。这些是我馆馆藏中极有价值的非市售的藏品, 这部分藏书不仅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失去其价值, 反而因其历史悠久、稀有和独特性而变得更珍贵。其二, 一些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书籍, 如发生在广西的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广西桂林抗战历史、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学校年鉴等, 一些工具书、参考书, 如我国的宪法、法律书籍、汉语字典、英语、日语等外语字典, 百科全书、自然科学年鉴等, 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重要会议书籍。这些书籍尽管有些年代久远, 仍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不仅不能简单予以折旧处理或剔除, 还应妥善收藏, 破损的应及时修缮。
二、发霉腐烂、破损的书刊
南方因天气原因, 如空气湿度大, 特别是3~5月份的梅雨季节, 有些书籍由于保养不善, 常出现发霉、腐烂等现象。图书馆管理员发现这类书籍后要及时处理。通过处理消毒能够除去霉变的可继续保留、流通;不能除去霉变的图书不能流通在读者手中, 以免传播疾病, 危害读者的健康;这类图书一方面要及时剔除, 另一方面要做好复本复制和收藏, 以免珍贵图书的绝版。对于由于借阅频繁、流通量过大而造成的图书破损的图书, 由于这些图书利用率高、广受读者欢迎, 尽管破损不全, 也要加以修复, 不能简单地予以剔除。要尽量修补, 经多次修补确已不能流通的图书可以剔旧, 但应尽早采购复本, 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三、复本多流通量低的书刊
在今天的知识爆炸时代, 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出版。我校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一定数量的图书, 日积月累, 图书馆出现“书满为患”的景象, 图书馆藏书的空间越来越小, 书架越来越紧张。为提高有限空间的藏书效率, 解决图书馆“书满为患”而流通量又低的现象, 我馆主要从图书复本过多, 借阅流通率又低的图书入手。如上世纪80~90年代购置的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及历史等教科书及参考资料, 为了方便当时教育实习的学生借阅, 这类图书每种都有30个复本。由于中学各门教学大纲的修改、新教材的出版, 旧的教科书只可保留少数共收藏和研究之用, 其余的复本应及时剔除。还有一类图书是政治、法律读物、工具书、百科全书、自然科学年鉴等理论书籍, 为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这些图书也有大量的复本;随着时代发展, 形势转变, 读者对其的兴趣锐减, 其借阅流通量已非常低, 甚至有的已无人问津, 然而它们却占据大量书架空间, 影响使用价值的发挥, 因此除保留少数收藏和研究外应及时剔除过多复本。其他类型的多余的复本图书, 也应根据本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与时俱进, 对已无使用价值、流通率低的除保留少数复本外, 其余的也应及时予以剔旧。
四、非本馆特色的图书
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有其自身的藏书特色和馆藏核心, 明确本馆的藏书特色, 及时对非本馆特色的图书予以剔旧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自己的古籍特色藏书, 有具地方特色的历史藏书, 有师范院校特色藏书以及学科专业特色藏书等。对于一些非本馆特色的图书, 尤其是一些国家法律明文禁止出售的图书, 如法轮功图书、封建迷信图书、黄色淫秽图书以及一些有违反宪法、政治有问题的图书应坚决剔除。
五、要重视采购工作中的剔旧
采购工作是图书馆藏书的第一步, 也是防止非本馆特色的图书进入图书馆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 在采购前要科学论证, 科学规划, 科学筛远;在采购工作中要严格把关, 不订旧书, 不订编写质量低劣、粗造滥造的书刊;不订或尽量少订知识老化、观点陈旧、有政治性错误的书刊;不订多余的复本的图书。使采购图书的工作成为图书馆藏书的滤清器和净化器。
六、剔除图书的处置
高校图书馆剔除的图书的处理有多种方式, 如密集式贮存、调拨、交换, 封存, 或低价出售、捐赠, 或出售给废品回收站等[5]。本文认为对一些霉变破损的图书不宜捐赠或交换, 而是应该出售给废品回收站, 用于纸张的再造;对于保存完好的复本可低价出售、调拨、交换或捐赠等。
总之, 在新形势下, 了解和准确把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目标、标准和范围, 使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只有如此,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剑平.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建设与剔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26 (5) :30-32.
[2]王忠, 刘惠琴.谈谈馆藏中文图书剔旧工作[J].图书馆论坛, 1995, (3) :41-42.
[3]刘玲.浅谈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中国报业, 2012, (6) :191-192.
[4]张惠玲.基于书龄分析的图书剔旧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3, (4) :126-129.
[5]邹莉莉.图书馆文献剔除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1) :68-70.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2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资料。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查阅资料广泛,综合分析透彻,接触学科前沿,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的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论文研究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选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除外语类专业外,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非中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8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3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中文摘要作为论文附录。
二、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十三个部分,依次为封面、中文扉页、英文扉页、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摘要、Abstract、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的格式,包含分类号、密级、UDC、编号、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姓名、申请学位学生类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具体样式见附一。
分类号:暂空
密级: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涉密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UDC:暂空。编号:暂空。
论文题目:能概括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简明、扼要。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 1 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在题目下一行以“——”打头,居中)。
学位申请人姓名:填写研究生姓名。
申请学位学生类别:填写博士、全日制硕士、同等学力人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或专业学位人员等。专业学位人员填写具体的专业学位名称,如“教育硕士”。
申请学位学科专业:学术型学位学科专业填写《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或我校自主设置专业,专业型学位学科专业填写专业学位领域,无领域学科不填(如:公共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填写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2、中文扉页
采用研究生院制定的统一样式,内容包括: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作者所在院系、论文提交时间,其中学术型学位学科专业填写《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或我校自主设置专业,专业型学位学科专业填写专业学位领域,无领域学科不填(如:公共管理硕士);作者所在院系须填写院系完整名称。具体样式见附二。
3、英文扉页
具体内容同中文扉页,其中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扉页样式见附三,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扉页样式见附四。
4、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提交论文时,论文原创性声明须作者本人亲笔签名,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须作者本人和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具体样式见附五。
5、摘要
摘要由内容和关键词组成。
摘要内容主要描述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重点突出论文成果的创新性。语言要求简明准确,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一般8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一般1200字左右。
关键词指从学位论文中抽取用于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关键词选取3—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6、Abstract 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7、目录
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包含摘要、Abstract、正文的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和序号、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目录应根据论文内容依次展开,中英文摘要页码用古罗马数字编排,正文及其以后内容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文科学位论文标题编号形式可根据内容自行决定,理科学位论文标题编号形式一般为1、1.1、1.1.1。
8、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因学科专业、选题背景等不同,正文的内容、结构存在差异,但一般第一章为绪论,最后一章为结论与展望。
绪论部分主要描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与展望部分主要描述论文的研究结论、展望或建议,重点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文或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论文和图书资料等。当作者直接引述别人的话,或者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或论文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注明参考文献。
10、附录
附录一般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部分,以方便他人阅读。包括较复杂的公式、图标,非常必要的程序说明或程序全文,关键调查问卷或方案等。
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博士)
学术论文应按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包括已发表或已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的期刊名称、卷册号、页码、年月等。
12、致谢
对指导完成论文的导师,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语言简洁、真诚。
三、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
1、摘要
摘要另起一页,“摘要”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摘要内容另起一行,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另起一行,冒号后为关键词内容。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2、Abstract Abstract另起一页,“Abstract”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另起一行,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
Keywords另起一行,冒号后为Keywords内容。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Keywords”加粗。
3、目录
目录另起一页,“目录”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目录内博士学位论文一级标题为五号宋体加粗,左对齐,二级标题及其下级标题为五号宋体,下级标题相对上级 3 标题右缩进一个字。页码为五号宋体,右对齐。硕士学位论文标题和页码格式同上,字号用小四号。
4、正文(包含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一级标题另起一页,居中,三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首行缩进两字符,四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首行缩进两字符,小四号黑体加粗。
5、公式
公式在文中应该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公式1.3、公式5.7,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
6、图
图一般在文中随文字编排,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图2.1、图3.5。图应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7、表
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表2.1、表4.3。每张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参考文献”四字居中,三号黑体加粗;中文文献采用宋体,英文文献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字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字体。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方括号后空一格接后续内容,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的后面加 “等”字,英文的后面加 “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标注的格式为[序号],以上角标形式置于引文或转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
根据GB3469规定,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及标志代码如下: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汇编 期刊 报告 专利 计算机程序
标志代码
M G J R P CP
文献类型 会议录 报纸 学位论文 标准 数据库 电子公告
标志代码
C N D S DB EB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如下:
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光盘(CD-ROM)
标志代码 MT CD
载体类型 磁盘(disk)联机网络(online)
标志代码 DK OL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具体要求如下:
A 专著(包括普通图书[M]、论文集和会议录[C]、科技报告[R]、学位论文[D]、标准[S])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
B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
C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D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包括期刊中析出的文献[J]、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
E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发明者/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F电子文献(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中的析出文献除外,分别按上述A、B、D中的规则处理)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9、注释
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注释内容置于加注处所在页的下方,每页注释序号均从①开始,不与前页的注释连续编号,格式为小五号宋体。在正文注释处的右上角标明注释序号。
10、附录
附录另起一页,“附录”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如有多个附录,可用附录
1、附录2区别并加以排序。
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博士)
另起一页,“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居中,三号黑体加粗,按照第8条参考文献相关要求,根据论文发表时间顺序编排。
12、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提交要求
全日制研究生须向学校图书馆提交与纸质本完全一致的学位论文电子版,应按学校图书馆要求(具体见学校图书馆网站)将封面、扉页、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等所有内容按顺序整合成一个电子文档,再进行提交。
四、论文打印和装订要求
1、学位论文一律用优质标准A4纸(210 ×297mm)打印,封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中英文扉页、摘要及后续内容采用双面印刷(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单面印刷)。
2、字体设置
论文标题采用黑体,中文采用宋体,字母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各项具体要求和样式见本规范第三部分。
3、页面设置
页边距(硕士):上3.9cm,下:3.5cm,左:2.8cm,右:3cm。页眉:1.5cm,页脚:2.7cm。行距:多倍1.25。页码居中。
页边距(博士):上3.9cm,下:3.5cm,左:2.9cm,右:2.9cm。页眉:1.5cm,页脚:2.7cm。行距:固定值19磅。页码位于外侧。
封面、授权书、目录不编页码;中英文摘要页码用古罗马数字编排;从论文正文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
4、书脊依次印年份、学位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
五、其他
1、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2、各学科专业可在本规范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适合的学位论文规范标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日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篇3
伊东丰雄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他的事务所位于东京。在执业生涯的40年中,他的作品覆盖了很多公共领域:住宅、公园、剧院、商场、博物馆等。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影响了全球众多设计师的建筑师,并没有为自己选择一条标签鲜明的路:每一次的作品,他都会推翻过往的思路,重新设计,是建筑界当之无愧的量身打造师。
伊东的作品是复杂的,人们很难将他归入哪一种流派;同时也是纯粹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反应了设计者的人格品质: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俯身沟通。他讲究尊重自然,利用丰富的建筑语言,创造一种宁静、舒适的环境。在满足功能性、造型需要之后,追求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关系。
伊东的作品就像一个百宝盒,里面盛着太多的赞美和荣誉,而这次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件常常被忽略的作品——日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坐落在校园一角的小山坡旁。由于日本处于多地震带,公共场所多为低矮建筑;与高层俯瞰相比,这样的建筑对于周围的环境更为敏感。将蓝天、植物、和夜晚的星空融入创作,无疑是最佳的效果。
首先,设计师采用了不规则的拱形窗口。拱形宽度从6英尺到50英尺不等,有着随意和流动感。这不仅带来了造型上的新鲜,使得建筑物本身更具特色;同时,还将窗口面积最大化,给馆体带来了最佳的光线和视野。
拱形设计在图书馆的内部,也得到了应用。设计师利用不同大小的拱柱、楼梯进行大的区域划分,又利用家具布置进行小范围、功能的划分。人们各居其所。
设计师在造型的选择上,打破了传统的网格式建筑,根据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发挥,使造型创意和室内的人文需求相吻合。
好的建筑,不是约束,是一种自由
满足居住者的基本需要,给人们充分的体贴和方便,这一点多摩图书馆做得非常出色。拱形隔断在向地面延伸的过程中,慢慢收缩,给人们创造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设计中减少了大型立柱,使用巨大的窗令馆内的视野、光线达到最好,形成一种无障碍的流通感。
在用色方面,设计师选用朴素的混凝土原色作为建筑底色。内部装饰选择黑白和淡淡的木色,这些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中性色,不易影响人的情绪,并营造了一种安宁、静谧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够专注,以最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馆内还有很多实用的设计。重量较沉的画册、杂志放在区域中间的低矮书柜,方便学生取用;长长的学习桌设置在窗边,可以在学习疲累后,看看窗外的美景;学习桌之间还定距离设置迷你沙发,供熬夜的学子小憩;学习区的角落,是供三五人小组讨论的圆桌,避免了对其他人的干扰。
因为是艺术院校,馆内还设有媒体区,学生们可以半躺在巨大的沙发上戴着耳机观看多媒体素材;在公共媒体区,设计师安置了可以滚动的球形座椅,方便同学更换位置,也带来了一丝流动的乐趣。
一幢没有感情的建筑,比难看的建筑更让人难以接受
在多摩图书馆的设计里,体现最多的是一种人情味。建筑师设身处地为使用者着想,创造了一个温馨、合理、体贴的环境。
尽管建筑师不在场,却用建筑的语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伊东在公共场所的设计里,充分考虑了私人空间。他将所有的家具布置:书桌、沙发、甚至台灯都设置了固定的距离,这自然而然地避免了由于过密造成的不适。让人既能享受公共空间,又能保有私密感。
图书馆角落设置了休息区:多人、流线型的休息位和巨大的落地窗。为了避免过强的光线,设计师选择了鱼鳞状的窗帘,这小小的装置却很是巧妙。首先,透过鱼鳞图案进入室内的光线,会变得柔和;另之,在遮挡上窗景之后,精致的窗帘图案会打破室内稍稍的沉闷气息,是活跃之美;最后它的形状和整体设计的拱形门洞,遥相呼应。设计师不可谓不用心。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4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在为学校和广大师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挥洒了奉献的汗水,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也可以说是图书馆乃至学校的一张名片。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运行后,目前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数量已达3500多人,因此,如何解决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问题,从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第二课堂”,便成为我们目前所要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新馆运行后图书馆对大学生志愿者有效培养的意义
(一)快乐志愿,快乐奉献
“我志愿,我快乐”是我馆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一直遵循的原则。如果在服务中感受不到快乐,就会产生倦怠心理。志愿者如果惰于工作、畏于奉献,会影响老师工作的效率,而老师的效率低下会导致志愿者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图书馆运转的不协调。因此,要想办法利用各方资源、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凝聚志愿者服务力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从而为图书馆高速高效的运转提供保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出众的服务。
(二)通过志愿服务培育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高校大学生
一般高校的新馆都建在郊外,地处偏远,但又是学校主校区,如何让众多的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相信也是各高校最为关注的问题。图书馆新馆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为各学院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实践与成长的平台。志愿服务让90后的孩子们走出宿舍和班级,在宽广的服务圈中学会交流,学会适应,学会团结与奉献,在收获更多的师生情谊的同时,也塑造了其日后走向社会的习惯、性格和品格。而图书馆精心策划的各项大型活动与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内在的潜能,也让他们身心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其对学校、集体和身边师生的热爱。
二、我馆志愿者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起步于2007年,当时只有十几人,随着规模的壮大,为了更好地管理志愿者,于2009年4月成立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选出了有老师担任的会长,副会长;由学生担任秘书长、各部部长等,协会下成立了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监察部,制定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章程》《山师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办法》《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守则》《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内容》等。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监察部制定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因为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在图书馆各对外服务口(书库、阅览室)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指导读者文明借阅,参与各服务口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所以,将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选定各自的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为了打造我馆志愿者服务品牌,协会还征集选定了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协会会徽,制作了志愿者会旗,定制了志愿者胸牌,要求志愿者都挂牌上岗。自协会成立以来,来自各学院的志愿者们乐于奉献、敢于实践、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使得图书馆的工作得以合理有序运行。在2015年,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协会荣获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获得山东省第二届青年项目大赛银奖。但随着影响力和队伍的扩大,尤其新馆运行后,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的剧烈猛增,一些问题就突出明显起来。
(一)参与志愿工作的惰性问题
新馆招募的志愿者数量较多,新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学院多,尽管经过笔试、面试择优录取,但总还会有同学在服务时间、服务态度等方面达不到志愿服务的要求,而且平凡而单调的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下降,队伍出现流失现象。因此,如何让志愿者保持奉献的热情和服务的快乐至关重要。
(二)就业形势严峻,志愿服务与创新创业如何融合的问题
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在毕业时为自己增加就业的机会,也是志愿者同学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鼓励学生在上学期间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图书馆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帮志愿者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志愿者的培养和长久发展。
(三)与时俱进,志愿服务中新媒体的利用问题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几乎成了大学生的必备品,使用互联网学习和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利用好新媒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能力,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志愿服务的激情与团体凝聚力的保持问题
在大学期间各学院作息时间不一致,志愿者又分布在图书馆各楼层,除非一个小组,志愿者之间互相交流不多,搞集体活动又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尽管志愿者之间要求相互交流的愿望很迫切。我们也举办过志愿者元旦晚会、志愿者茶话会、辩论赛等多种活动,但是确实志愿者的活动激情和相互间的凝聚力都有下降。
(五)志愿者的奉献与服务被学校和院系认可、激励的问题
虽然一些志愿者同学可能没有在班级、学院学校中担任要职,但他们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默默地奉献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是否能给予优秀志愿者同院级、校级乃至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等的鼓励和嘉奖?对于在图书馆志愿服务中有重要贡献的志愿者,是否可以酌情增加德育分,并制定合理统一的加分标准?另外,志愿者在图书馆负责地完成工作,也是个人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的体现,在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时,是否应把优秀志愿者纳入优先考虑范围?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六)志愿者合法权利的保障问题
新馆运行后,随着志愿人数的逐年增多,日常活动的经费和志愿者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培养机制完善的对策
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规律化的工作,如何使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不单调,不乏味,增强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使志愿者能保持激情,全身心投入志愿活动,使志愿活动持续发展?尤其新馆运行后,随着人数的增加,如何使这么多的学生在服务奉献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培养机制。
(一)创设“家”文化,促使志愿者快乐奉献、快乐志愿,达成成员与组织的“双赢”
“双赢”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对成员能力提升所提供的激励、训练及资源上,包括为志愿者开辟专门的学习空间,为志愿者开设电子资源的培训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庭化”的气氛或者称之为“组织文化”带给成员的心灵滋养上,包括图书馆要求每一个馆员老师都有责任去培养图书馆的志愿者们,给予志愿者爱的关怀和家的温暖,帮他们疏导情绪,排忧解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等。双管齐下,以使成员达到“快乐志愿,快乐奉献”这一理想状态,自然提升其工作投入程度,从而提高组织运转效率,达成最终管理目标,实现“双赢”。“双赢”为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成长平台,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在志愿服务中产生倦怠。
(二)为志愿者提供自主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为志愿者未来就业搭建好实践的平台
在图书馆创建“爱心图书漂流岛”,以书会友,传递文化,让书香溢满校园;开辟“志愿者服务基地”,锻炼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书店和咖啡厅等,都可以让志愿者参与其中或者自主管理,图书馆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而且图书馆的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年级,更容易组合成超有力的团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前打好基础。
(三)为志愿者搭建新媒体的平台,在其自主运营中,培养科技信息的人才
与时俱进,开发和运营新媒体,在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同时,提升“互联网+”下志愿者的信息掌控能力。山师大图书馆的志愿者公众号和“抒声茶馆”微信直播平台的相继运营,很好地为志愿者搭建了“互联网+”服务实践的平台。
(四)寻求多方合作,开展大型公益活动,激发志愿者参与的热情
积极与本校及其他高校的各个学院和其社团、学生处等单位的学生组织建立联系,尽可能多地举办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形式丰富、意义深刻的活动来促进志愿者乃至高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譬如,一直在做的省政协和市图的志愿服务,帮助整理两会提案,以及像“关爱英烈、寻访慰问金门战役老兵”这样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联合济南各大高校的“跬步公益跑”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益活动等。让志愿者在这些大型公益活动中激发出青春与奉献的热忱,在团结协作中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五)要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务工作的光荣,有被肯定的满足感
我馆的志愿服务近几年尝试过多种奖励办法,除了给表现突出者颁发表彰证书、奖品,还有给志愿者发放免费电子阅览室上机证,免费名人讲坛听课票,对优秀志愿者赠送图书,联合企业对家庭困难、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了助学基金奖励等。但志愿者更应受到学校和院系的认可和激励。比如:表现优秀者可以在院系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困难补助、申请奖学金、推优入党等;由图书馆开具志愿者服务证明书,提请所在学院作为其学期鉴定、评优表彰、就业推荐及免试推研的重要参考条件或给予奖励;提高志愿者借阅图书数量的上限或延长借书时间或有优先借阅权;优秀志愿者毕业后可享有免费进馆学习、免费借阅和使用电子资源的权利等。
(六)健全志愿者合法权利的保障机制
图书馆应该拨出专门用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活动经费,例如活动经费补贴、电话补贴等,特殊情况工作时应发放工作餐费或提供免费餐,以保障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顺利进行。另外,在必要时为志愿者提供特殊保险经费,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要服务教学和助力师生的科研,更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好教育职能。随着新馆的运行,高校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迫切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只有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创造多维的发展空间、给予更大范围的认可和合法权利的保障,才能使志愿者这个队伍效率更高、凝聚更强,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第二课堂”,以此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模范榜样,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要:介绍了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状态,阐释了新馆运行后对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有效培养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志愿者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图书馆志愿者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吴谦.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实践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101-103.
[2]费晓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5):72-74.
[3]王晖,杨爱华,梁武.协同整合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精神培养机制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0):152-154.
[4]王天秀,黄娉婷,黄妹.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机制研究——志愿者行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04):439-441.
[5]吴迪,张鹏.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9-11.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5
(文社图发〔2007〕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2.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
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4.“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二○○七年八月一日
附件1: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存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全国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是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为做此次古籍普查工作,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普查范围和内容
这次全国古籍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的国家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等;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也可以纳入普查范围。古籍普查对象为我国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其他特种文献,如甲骨、简牍、帛书、金石拓片、舆图等,暂不列入这次普查范围。
这次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古籍基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信息等。
普查登记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执行标准主要有《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古籍普查规范》(WH/T 21-2006)、《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 22-2006)、《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WH/T 23-2006)、《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WH/T 24-2006)等。其中汉文古籍的定级,依据《古籍定级标准》执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定级标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
二、工作机构与任务分工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由文化部领导实施。设立专家委员会,聘任有关专家负责珍贵古籍的定级审核和普查咨询工作。国家图书馆设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全国普查登记中心和培训中心,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培训工作,研制标准,编写教材,培训普查人员,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各省级古籍保护分中心,负责本地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培训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教材培训本地区的普查人员,汇总并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古籍普查报表,建立地方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地方古籍联合目录。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根据实际,在本系统成立古籍保护分中心,统一开展本系统的普查工作,将数据汇总后报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可由各古籍收藏单位分别报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或各省级分中心。中央其他各有关部委及所属单位按统一要求开展普查工作,直接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古籍普查报表。
民间收藏的古籍,可到所在地省级古籍保护分中心进行登记、定级、著录。
三、工作步骤
2007年普查的工作重点是组建古籍普查相关机构,开展普查软件平台的研发工作,开展人员培训,确定古籍普查试点单位,开始对一、二级古籍进行普查,建立中华古籍保护网和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等工作。到2009年7月底前,初步掌握现存一、二级古籍状况。分批次发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录》。从2009年8月-2010年底,开展二级以下古籍普查工作,汇总古籍普查成果,逐步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机构,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因地制宜开展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普查采用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也可在普查网络平台上进行登记。普查流程如下:基层收藏单位填写表格并校对后,汇总提交到省级分中心。省级分中心对基层收藏单位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校、汇总,对古籍进行定级,并制作成规范的数据格式文档,提交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省级分中心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发布。专家委员会协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数据进行审核。
四、工作要求
这次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是我国第一次开展此类普查,对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古籍的数量、价值、分布、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要积极开展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有关方面力量,使广大古籍工作者及民众理解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级普查机构应健全机制、配备普查人员和设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细则,对普查工作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开展普查登记工作,提交普查数据。普查登记工作中,各级普查机构须对下级的普查数据采取随机抽样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查。
人员培训事关普查工作的质量。为保证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级分中心应尽快成立普查队伍,认真筹备、组织培训工作。应结合本地普查任务、人员素质情况、实际工作需要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普查培训应注意对普查人员进行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等的培训、教育。集中各地优秀师资力量、专家力量参与、指导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古籍普查、修复、出版及数字化等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古籍保护工作。
附件2:
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顺利实施,今年将从全国各个系统和不同层面的古籍收藏单位中选择一批古籍收藏单位,作为全面开展古籍保护计划的试点单位,采用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摸索出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古籍保护工作经验,为积极、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古籍保护计划打好基础。
一、试点工作的时间
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自2007年8月开始,至2008年7月结束,历时一年。
二、试点工作的任务
(一)通过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编制出本单位的古籍目录,并及时将普查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快摸清并上报所藏古籍的生存状况,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开展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的方法,取得有价值的推广经验后及时推广。
(二)各试点单位根据普查进程,及时分析普查结果,区分藏品的不同等级,对古籍实行分级保护。要针对古籍所处的保存条件、环境等提出符合当地特点的修复及保护计划。
(三)各试点单位的古籍修复须首先提出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对古籍修复涉及的一、二级古籍,其修复方案和修复人员须得到国家中心或国家中心委托的省份中心认可。必要时一级藏品送国家中心或省中心修复,以免造成破坏性修复。
(四)对于古籍库房内部环境不符合藏品需求的,消防等外部环境不合格的,古籍收藏单位应及时向上逐级汇报,提出整改建议,申报改造计划,避免灾害隐患。
(五)对于库房条件过差和库房管理严重不合格的单位,根据藏品等级,必要时将寄存上级收藏单位或其他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归属权不变,待库房的改进经专业人员认定符合藏品需要后,藏品方可归回。
三、试点工作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把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列入当前的重点工作。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落实工作班子和人员,安排部署好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要根据当地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的试点工作方案。
(三)落实经费。对列为古籍保护试点工作的单位,文化部将根据藏量、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工作进程和成果等因素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补贴仅可用于与古籍保护计划有关的各项工作,挪用后一经查实,文化部有权终止其资金的继续投入,并追回原投入资金,严重者将取消其试点单位资格。
(四)深入调研。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情况,认真研究试点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并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五)人员培训。凡列为试点的古籍收藏单位,在古籍整理研究及保管、修复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力度,通过在职培训和充分参与等方面提高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保证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
(六)加强组织协调。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担负起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协调任务。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保证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
(七)加强信息沟通。各试点单位和管理部门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各试点之间也应经常进行交流,研究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要确定一名联络员,及时反映本地区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以简报形式陆续通报各试点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
(八)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要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定责任书,并在试点工作完成后完成总结报告。
四、试点单位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确定,共57家,名单如下: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江苏省南京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大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馆
西安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
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博物馆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文管所
山西省应县文保所
中华民族图书馆
佛教图书文物馆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白云观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中国书店
上海书店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
附件3: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三条 文化部负责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第五条 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第六条 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向所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二)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古籍进行汇总、初审,向文化部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三)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拟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每次申报评审时间由文化部确定并印发相关通知。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暂行办法进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4: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定“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目的是加强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管理,推动各古籍收藏单位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古籍保护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第三条 文化部负责组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第五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标准如下:
(一)收藏古籍的数量一般在10万册件以上或收藏古籍善本数量在3000册件以上;
(二)有古籍专用书库;
(三)有专门的古籍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健全;
(四)有专项古籍保护经费。
第六条 申报及评定程序:
(一)各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向所在行政区域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请。
(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须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提交申请报告、申报说明书、古籍保护计划及其他说明材料。
(三)各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单位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文化部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申报。
(四)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送专家委员会评审。
(五)专家委员会根据评选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提交文化部。
(六)文化部通过媒体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七)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七条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按向文化部提交古籍保护情况报告。文化部每两年一次组织专家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进行评估、检查,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不良后果的单位,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和摘牌处理。
大学图书馆美化方向浅谈 篇6
图书馆作为综合性的文化场所,要确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平衡。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大学校园建筑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特点,是构成大学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应与校园整体文化相融合,在进行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时,既要注重外观,又要注意与大学的整体文化景观环境的融洽,更要表现出深远浓厚的文化气息,不能过于平淡,也不要突兀。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借书阅览,还是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大学图书馆除了借书阅览,读者还可以在这里开展讲座、报告、演出等各种活动,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读者的多样需求。因此,不管是外观建筑还是室内规划布置,都应注意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一、光线
图书馆的采光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然光线,让读者能对图书馆的环境一目了然,并能舒适地阅读图书,这是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图书适宜采用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相结合的照明方案,明亮的自然光线能使读者心情愉快,记忆力增强,也能提高馆员工作效率。不宜使用色彩过重的灯光,以淡黄和纯白为宜。淡黄的灯光感觉温馨,白光感觉明亮,但会给人一种寒意,适用于长时间阅读使用。因此,图书馆的灯光设计可以交替搭配角落的照灯、桌面上方的阅读灯等等,从而变换不同的阅读氛围,图书馆内照明灯应以节能、长寿、环保的灯具为主,还应注意灯饰与图书馆整体设计风格统一、协调。
二、绿化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增加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减弱噪音。图书馆绿化要力主突出其高洁安静典雅的文化内涵,以衬托出图书馆清新、优美、宁静、和谐的学习环境为目的,在绿化过程中做到装饰与图书馆气氛相一致、相协调。
图书馆室内绿化方式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种类的室内植物布局点出亮点。即使经费、空间有限,也可取得较好的美化效果。图书馆的入口门厅明显比室内暗,相比阅览室、会议厅等要比较空旷,一般应选择喜阴植物或鲜艳的大型盆栽植物,给人以温暖、热情的感觉,如铁苏、南洋杉等。走廊是图书馆内交通、分隔、联络的建筑空间,读者在此停留的时间较短,不宜摆放过大的盆栽,以免阻碍通风,阻挡读者视线,因此采用适当的盆栽点缀即可。
图书馆阅览室绿化应以雅致为主,调节视觉,创造宁静温馨的气氛,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角落和过道上摆放绿色盆栽植物,既生动地分隔了空间,又消除了墙角的生硬感。窗台、阅览桌前可摆放小型盆栽花草,使读者除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丰富知识资源外,更能在大自然中的色彩中陶冶心情,缓解眼部疲劳。
三、指引标语
大多数图书馆都不能保证足够的人员在所有岗位上服务,指引标语就成了最好的协助。在图书馆内设置清楚且吸引人的指引标语,既可增强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可用性,又可以帮助那些不熟悉图书馆的人使用自助式服务,减少馆员重复回答咨询。图书馆内的标示指导牌除了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外,还要以语气亲切缓和的文字加以提醒,甚至可以用比较俏皮或别具创意的方式提醒读者,让他们处处感到图书馆服务的贴心与诚意。
另外,图书馆有相关的活动举行时,可在建筑物外悬挂布条或在LED显示器播放通知吸引读者注意,并在专设的海报栏张贴海报,不能在室内外墙上乱张贴,以免给人以乱贴膏药的低俗感。
四、色彩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地影响和刺激人的心理。色彩情感取决于色彩的特性、属性及其与建筑表达语言的和谐共鸣,它的特性使人把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引发积极的情感沟通。如青、绿、蓝给人静谧感,红、黄、橙给人跃动感,黑、紫、灰给人沉重感,白色给人轻盈感。色彩环境是图书馆内部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色彩学研究成果证明,有的读者喜欢明亮的环境,有的则喜欢幽暗的环境,读者大多喜欢寻求安静的角落。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注重色彩的对比处理,注重室内装饰的艺术感染力,增加读者的亲切感,缩短人与文献资料之间的距离,为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心境提供条件。
传统图书馆的环境色彩概念,就是一栋里外都刷白的房子。虽然在格局、书架材质方面会有特别的讲究,但依然脱离不了传统的范畴。这种自成一格的装饰,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开放式空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能舒心阅读的图书馆。色彩在图书馆的运用中,主要表现在内部色彩和外部色彩两个方面,原则是以读者舒适度为准,以反映文化底蕴为准,以塑造知识氛围为准;其亲和作用表现为色彩的运用与图书馆建筑、环境、设备、服务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和谐之美、吸引众多读者、深化人文关怀目的。图书馆是读者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场所,也是很多读者长时间停留的场所,应避免强烈刺激。总体环境色彩应以纯度适中、明度较低的深性色为主,如灰、紫、蓝灰、褐灰等颜色,或明亮的彩色,比如乳白色、象牙色、白色、原木色,这些颜色都有助于人心境平稳、气血通畅。如果馆内整体色彩搭配不佳,会破坏图书馆的空间感,扰乱读者视觉,影响图书馆的氛围。
五、人文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及整洁优美的环境,无不渗透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构建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就要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给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充满人情味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在图书馆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
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心,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意识;其次,要具备深厚的业务能力和全方位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知识。馆员要有高雅的行为举止,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也是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读者有影响。馆员要做到百问不烦,百跑不倦,态度和善,举止端庄,服务用语推广普通话。用词要和善友好,避免情绪化。人常说“好言一句三冬暖”,优美的服务用语消除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距离感,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
总之,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环境美化工作已成为图书馆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必将为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每个大学图书馆都能逐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规划人性化的閱读环境,营造图书馆魅力,让大家更加亲近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7
1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现状
1.1 图书馆实体图书挤占网络信息资源使用量
基于该校学生阅览图书资源类别的比重分布中, “全是实体图书”的比重占31.6%、“大部分是实体图书”的比重占到60.5%、“大部分是电子图书”的比重占7.9%、“全部是电子图书”的比重仅为0.0%, 如图1所示。
大部分学生倾向阅览纸质图书, 较少部分学生倾向于阅览电子图书, 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率较低。
1.2 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内容认识不够清楚
基于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认识状况的调查显示, 该校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了解程度中, 持“了解一些”的比重占50%, 持“基本不了解”的比重占34.2%, 持“模模糊糊”的比重占13.2%, 持“很清楚”的比重只占2.6%, 如图2所示。
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清晰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
1.3 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基于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满意度的调查显示, 持“基本满意”态度的比重占76.3%, 持“不满意”态度的占18.4%, 持“非常满意”态度的占5.3%。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总体上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如表1所示。
1.4 学生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普遍较短
基于你会每月花多长时间检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调查显示, 愿意花“30 min以下”的比重占44.7%, 愿意花“30-60 min”的比重占28.9%, 愿意花“1-2 h”的比重为21.1%, 愿意花“2 h以上”的比重为5.3%, 如图3所示。
44.7%学生检索时间不超过30min, 且愿意花费更长时间的学生比例也逐渐降低, 相对短的检索时间造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资源相对缺乏, 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有关你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问卷调查显示, “文献数量有限”“文献类型有限”及“缺乏馆员临时指导”的比重均达到25.6%, 其次“文献较陈旧, 更新速度慢”的比重为23.2%, 如图4所示。
由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类型有限, 再加上文献资源陈旧、更新速度较慢等相关原因,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2 图书馆缺乏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因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部分学生在图书馆的不合理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 影响其他学生在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如图5所示。
相关问题包括“抢座位严重”比例达43.9%, “讲小话, 环境嘈杂”的比例为22%, “管理混乱”的比例为14.6%, “卫生条件差”的比例为8.5%。
2.3 相关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宣传活动较少
关于你观察到学校开展宣传网络信息资源的频率, 调查显示, 学生持“偶尔看见”的占据71%, 持“从来没见”的占18.4%, 持“经常看见”和“不知道”比例均为5.3%, 如表2所示。
学生观察到学校开展宣传网络信息资源的频率, “偶尔看见”的比重高达71%, 大体表明该校开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宣传活动难以被学生注意。
2.4 学校图书馆硬件设施布置较落后
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中, 你认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硬件及环境如何, 调查结果显示, “网络速度慢”与“阅览座位有限”的比重高达37.9%, “太嘈杂”占15.2%, “单位时间收费过高”达到9%, 如图6所示。
2.5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层次低
基于你使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用途的调查显示, “完成日常作业”比例为35.2%, “撰写论文”比例为33.8%, “辅助课堂演讲”比例为16.9%, 开展“学术研究”比例仅为14.1%, 如图7所示。
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有目的大多是完成日常课程作业, 在涉及科研等方面的利用程度较低, 总体上资源的利用程度较浅,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层次有待提高。
3 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加快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和频率
该校分管图书馆的相关领导在促进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方面应该发挥主导和中心作用,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争取学校资金的支持, 继续加大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经费投入力度, 以数字图书馆为发展方向, 丰富图书馆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 再此基础上合理地调整信息资源结构, 同时开展图书馆之间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保证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换代得以顺利地开展;学校在引进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时, 采编部门要根据读者反馈的需求信息, 制订采购计划, 把好采购质量关, 要严格按照馆藏特点及读者需求确定选购方向, 尽量避免突击采购[1]。同时结合学生日常检索资源时所涉及的常用文献和较少使用的文献资料, 综合考虑, 在资源引进过程中注意有所偏废。
3.2 完善图书馆奖惩规章制度建设
为保证图书馆的合理运行并促进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图书馆管理层应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 来规范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主体的行为规范。对违反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涉及情节较轻的学生, 采取谈话等措施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情节较重的学生, 可采取通报相关学院并将不良行为记入档案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注重发挥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注重图书馆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校图书馆运行过程中, 对那些服务态度较好, 表现较突出的志愿者进行奖励, 通过奖惩并行, 促进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
3.3 加大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宣传力度
在促进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过程中, 图书馆可以组织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 如图书馆展览、科普讲座, 通过展示, 使学生认识到图书馆与自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图书馆方面应着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在新生入馆教育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作报告等多样方式, 向学生细致地介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 让学生快捷、方便地使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在原有的宣传基础上, 通过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增设相关栏目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最新相关资讯。图书馆应系统地加大馆藏资源的建设力度, 并将信息产品以目录形式在本馆主页上提供给用户, 设置链接点方便用户查找[2]。根据各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兴趣爱好, 定期将图书馆最新资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中, 提高图书馆相关资源的透明度。
3.4 学校加快完善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工作重点应是建设信息资源、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重点抓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3]。加快和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是学生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 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保障, 通过完善图书馆基础硬件设施, 重点在于拓宽图书馆的阅览空间, 保证足够的座位, 同时配置高速网络, 改善网络传输速度迟缓的局面, 鉴于学校电子阅览室微机数量有限, 无线方式上网可以作为有线上网方式的一个重要补充, 结合我校学生笔记本电脑拥有数量日益增多, 整合网络资源, 可以采取无线校园网覆盖全校, 满足校园内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检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
3.5 对读者开展检索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培训
用户是信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 要想迅速、快捷地获得有效信息, 就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技术使用能力, 掌握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技术[4]。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学生使用才能发挥其效用, 长期以来, 相当多的学生检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熟练程度较低, 导致检索效果不理想, 效率低下。因此加强学生的检索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考虑开设公共检索课及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检索和使用方法, 这是学生了解信息资源检索知识最直接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从作者、书名、题名、主题、分类号等途径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如何利用各种图书期刊或全文数据库的独特检索方式查询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罗玲.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1 (41) :37-39.
[2]于艳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J].现代情报, 2003 (9) :137-139.
[3]陈沈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 2000 (2) :5-7.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8
21 世纪的今天, 知识呈爆炸性增长的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人才的主力军,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在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图书馆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动摇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图书馆职能的发挥通过读者的实际利用情况反映出来。 为此, 笔者针对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读者阅读行为进行调查, 旨在获取本校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和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针对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并把这些信息回馈给图书馆, 使图书馆能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赢得学生的普遍认可。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是豫西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本校图书馆由西苑校区图书馆和景华、周山、开元三个分馆组成, 建筑总面积2.45 万平方米, 阅览席位3138个。 开放时间每周达98 小时。 目前纸质文献总量为230.5093 万册, 电子图书105 万册, 生均文献118.51 册 ( 含电子图书) 。 本校图书馆以学校所设专业为馆藏设置原则, 形成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的综合性文献资源服务体系, 实现了文献资源全开架的借、阅、藏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开放、高效与综合的现代化服务。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目的与意义
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状况, 了解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和想法, 并将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图书馆, 使图书馆能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方便读者, 赢得读者的满意。
1.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从图书馆访客中随机抽取100 名大学生, 在图书馆走廊、流通阅览书库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 其中有效问卷84 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84%。 除问卷调查外, 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读者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84 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笔者得到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84 个受访者中, 男生占37 人, 女生47 人;大一11 人, 大二18 人, 大三25 人, 大四30 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32 人,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学生11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2 人, 其他学院的学生共29 人。 由这些数据可知: ①女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频率高于男生;②随着年级的增加, 学生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也随之升高, 大四生利用图书馆频率最高;③文科专业的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频率比理工类学生高。这可能是因为文理科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别, 具体来说, 文科类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来增加专业知识, 而理工类学生则通过做实验来加深专业知识。
2.2 图书馆访问频率
在每周使用图书馆资源频率这一项上, 笔者共分了4个等级:“ 0 次”、“ 1~3 次”、“ 4~6 次”、“ 7 次以上”。 在84 位被调查者中, 有19%的被调查者回答是0 次, 有77%的读者每周使用图书馆的次数在1~6 次之间, 仅有4%的读者每周使用7 次以上。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 不同年级的学生与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一年级去的频率普遍很低, 三年级去的频率显著升高, 人均5~10 次。 这是因为大学三年级专业课较其他年级最多, 而专业学习比非专业学习需要查阅更多的专业类文献, 因此大三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得, 整体上看, 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利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对此笔者就图书馆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了访谈。 结果显示, 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①30%的被调查者认为时间少, 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课程安排较其他年级紧凑, 上课时间常常与图书馆开放时间冲突;大三学生因为有一学期的校外实习, 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而大四学生处于就业与考研的忙碌中, 时间很少, 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应聘或者复习当中, 对图书馆的需要相对减少。 ②图书馆文献资源陈旧占27%, 排在第二位。 ③认为占座现象严重而回避使用图书馆的受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8%, 这说明图书馆在管理上还存在着漏洞, 没有有效地保证学生对图书馆公平使用的权益。
2.3 借阅倾向
调查可见, 工业技术、语言与文字、经济及文学类新书的借阅比例较高, 分别占借阅总量的18%、15%、14%和13%。 这几类范畴的书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英语、经济及文学等方面。这表明这些图书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借阅类型;其次是从属于基础学科的数理化、历史、地理和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及哲学与政治法律方面的图书, 分别占借阅总量的3%~6%之间。 通过与学生访谈,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学消遣类图书是最受各年级读者欢迎的图书类型。 这是因为这类图书趣味性较强且通俗易懂, 能够满足大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②大一学生借阅书籍主要与公共课程有关, 如英语、政治、数学。 ③高年级学生英语书借阅量较大, 因为这部分学生要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④政治法律类图书则以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为主要借阅类型。
2.4 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情况
这一项的调查中, 高达88%的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看电影、聊天或玩游戏, 另有12%的同学查阅文献及撰写论文。 为了给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投入高额经费采购电子信息资源, 但显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而它当作了单纯的娱乐工具。 电子资源使用上“ 重购买、轻使用”已经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2.5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
调查对象中高达34%的学生表示从未使用也不清楚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其中, 经常查阅电子资源的学生仅占13%, 而剩余21%的学生只是“ 偶尔查一次”, 通过访谈可知, 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会偶尔使用电子资源。当然多年的学习惯性使大部分学生更适应纸质版文献是电子资源受冷落的一个明显的原因。 另外, 很多同学, 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 对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详细内容缺乏了解, 不知道专业数据库的存在, 更不知道有大量的免费文献信息为他们的学习、科研提供服务。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使学生养成查阅电子数据库的习惯更是无从谈起。相比之下, 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公司, 利用网络媒体等广泛宣传, 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因此当同学需要查找资料时会首选百度、谷歌等网站。
2.6 读者对图书馆的总体满意度
在大学生对图书馆满意度的调查中, 70%的同学对图书馆基本满意, 30%的同学对图书馆并不满意。 笔者对产生抱怨和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汇总, 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①借还书不方便, 有时馆藏图书长期不在架。 ②咨询服务不到位;③宣传活动太少;④图书馆开放时间没有针对学生而设定, 令学生难以分配时间到图书馆享受服务;⑤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⑥读者要求图书馆需要增加的服务有主要为:新购文献资源通报和学术动态信息报告。
3 总结与建议
综合分析调查数据, 不难看出导致学生利用图书馆频率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不同, 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决定性因素在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 读者服务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多, 它是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 不论是流通阅览、读者教育, 还是宣传导读都直接影响着文献的利用率[1]。如果读者服务工作不到位学生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就会导致学生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愿望达不到的失落,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使用图书馆的热情, 制约了图书馆教育情报职能的发挥。 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开馆时间。 学生反映开馆时间和上课时间存在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 图书馆可以通过调研掌握学生可以接受的借阅时间, 然后据此在借阅时间上做相应调整。
②图书资源利用。由于要面临各种等级考试、入学、从业资格考试等, 大学生对考试类书籍的需求量较其他类书籍大, 因此建议我校图书馆在购书时向此类书籍倾斜加大采购规模, 及时扩大和更新考试类书籍。另外, 大部分学生反映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比较陈旧,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针对学生反映的馆藏图书长期不在架的现象, 由于读者借书可以续借两次, 每次续借可使用图书一个月, 笔者在借阅工作中发现, 不少学生滥用这个借阅权限, 让图书馆员操作达到图书的续借极限期。
③自习室利用。学生普通乐于到图书馆自习室进行学习, 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更是如此。 但由于自习室存在位置不满足学生人数的客观现实, 并且有霸位、吵闹的现象出现, 阻碍学生对图书馆自习室的正常使用, 也直接降低部分学生到自习室学习的频率。
④电子阅览室。 图书馆设置电子阅览室, 为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但现实表明, 部分学生没有将电子阅览室视为学习的工具, 而是将其滥用作为娱乐消遣之途。图书馆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制约管理, 同时学生也应端正态度, 使电子阅览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⑤图书馆网络资源利用。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备师生教学科研之用。例如学生在撰写论文时, 可以通过中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等查找资料。 然而, 并不是许多学生了解网络资源的作用及用法, 更有部分同学从未使用过这项服务。 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 这就需要学校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如通过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专题讲座和图书馆网页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电子资源, 并且不断更新网络资源, 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另外, 高校图书馆可以做好与院系教学的沟通工作, 教师有意识地指定电子文献作为大学生的参考书[2]。 大学生对电子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也能够缓解图书馆印刷型书籍借阅权限的压力。
此外, 文献利用率的高低也受流通阅览的方式、教师引导的制约。 如开架借阅可唤醒许多“ 沉睡”的文献, 大幅度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对读者进行图书分类排架知识以及文献检索手段方面的培训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料, 也必然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摘要:本文调查了河南科技大学在校生利用图书馆的现状。此次调查涉及了六个方面:读者基本情况、图书馆访问频率、读者的借阅倾向、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情况、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总体满意度。最后, 本文针对图书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利用率,建议
参考文献
[1]郭秦茂.影响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的诸因素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4 (5) :66-67.
[2]陈铭.电子书阅读器演进下的图书馆电子书利用率的提高[J].新世纪图书馆, 2013 (1) :68-72.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9
一、学业情绪的内涵
2002年, Pekrun等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学业情绪这个领域就越来越受到教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学业情绪问题, 高职生的学业情绪问题,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 中学生的情绪问题都有所讨论和研究。严鹏展等人通过对五百多份的问卷调查提出初中生的学业情绪问题主要是厌学。而王瑞红在对高职院校389名学生调查了解中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问题与学业成就是相关的。并且焦虑等消极情绪占大多数。而聋生也有所研究。当然, 郑军等也对于大学生的厌学问题展开研究, 共搜索相关文献111篇, 并且也对这个方面提出展望。梅华丽提出焦虑, 精神分裂等是大学生会出现学业情绪的问题。但是主要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中国期刊网搜索, 只有199篇。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并不是太成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在学业情绪的防治方面, 提出了教师调节, 自身调节等方法。朱体壮等对于情绪障碍学生技能训练集中在社会目标, 学业目标等, 并且也介绍了美国的一些方法。比如应答性卡片, 海龟式疗法等等。而周斌等提出相关教育干预策略, 就是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分类团体和个别辅导结合, 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合作途径等等。现在科技日新月异, 对于馆员要求越来越严格, 作为馆员, 特别是学科馆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利用图书馆的公共资源, 弥补系科教师, 辅导员的调节职能, 是目前应当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二、聋生学业情绪问题
如前所述, 目前真正提及到聋生学业情绪问题的并不是太多。最主要是心理健康问题。冯年琴采用SCL-90量表对中学阶段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聋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中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躯体化、强迫、偏执是他们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而陈凤芸, 郭玉祺等对于聋生的职业心理教育以及聋生心理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着重在学校和家庭。刘毅玮等研究更加证明了这点。他们的结果表示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中的众多因素都存在显著相关, 说明家庭环境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李婉芳研究了聋生的厌学心理, 也就是学业情绪中的一点。她从原因措施等着重阐述了相关研究, 讨论了聋生厌学的学校, 家庭等原因, 并且提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等措施, 关爱学生。
李珂珂总结了相关的研究, 为聋童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比如编注相关的教材, 相关的问卷量表等。杨小梅等研究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促进书面语的发展, 这也是一个在学业情绪和能力以及结果中的一种展现。叶素娟研究指出律动对于聋生的发展, 通过健康优美、抒情大方、欢乐活泼的动作, 培养聋生爱美的情趣,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促进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思考
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 特别是学科馆员来说, 我们对于学生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 而且是有作用的。
我们需要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自身的专业优势, 引导聋人大学生做好相关准备以及协调工作。对于他们辅导员来说,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与他们互相沟通, 互相了解。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了解透彻, 是目前应该关注的热点和研究重点。
对于馆员来说, 首先需要摆正自己位置和心理。需要重视对于聋生心理的调整, 并且, 多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阅读需求。多了解心理学的知识, 也多进相关书籍。多指导相关同学阅读, 这样从一个侧面去帮助他们。特别是流通部的老师, 需要具备一个专场的专业领域, 李娜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 多接触和了解学生。
其次, 做好辅导员, 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辅助工作。那些辅导员和老师都肩负着重任。而我们馆员需要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合的而且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 提供数字和科研的扩展服务;提供心理学的书籍等等。
再次对于馆员来说, 需要学习手语来沟通, 就像所说的无障碍沟通。或者说是创立无障碍的图书馆。目前无障碍的图书馆, 以及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等为残疾人服务的相关研究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比如沈奇提出新的观念, 将ICF的理念用于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结构中, 并且辅助相关无障碍服务。而邵建萍指出全纳教育在图书馆实施是必须, 也是可行的。将全纳教育的概念引入图书馆服务的理念。
馆员应做好服务于师生的准备, 不仅仅局限在师生借阅服务, 教学科研服务上面。馆员作为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辅助, 对于聋人大学生学业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也相信, 随着公平教育, 全纳教育的需求和实施, 图书馆残疾人的服务事业也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李珂珂.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杨小梅, 冷明书.浅谈在班级管理中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几种途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J].2008.
浅析大学图书馆发展之路 篇10
探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以学术探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征和出发点。贯穿于大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其特征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 探究型大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 是新学科形成的中心。 (2) 探究型大学的工作重心是探究, 是重大成果形成的中心。 (3) 探究型大学永远培养精英, 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中心。 (4) 探究型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开放型大学, 是科技和实业相结合的中心。 (5) 探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自由氛围, 是人才聚集的中心。探究、创新是探究型大学的生命力所在。
探究型大学的核心目标和真正主题就是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 关注新知识的增长, 关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新突破, 并将重要的探究成果应用于实际, 注重高层次人才 (尤其是博士生) 的培养。探究型大学需要专业化的信息资源保障, 专业化贯穿于探究型大学的教育过程始终, 专业化也应贯穿于探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始终。
探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发现和发展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传承、阐释和再阐释现存的知识是大学的主要职责, 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是探究型大学职能的重要方面。探究型大学对图书馆的知识化需求体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依靠不再是仅仅查阅和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 更主要的是通过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发现新知识、识别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知识化要求是指图书馆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化发掘, 并提供知识化服务。
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是探究型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型大学图书馆面对的用户层次相对较高, 许多教师担负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 博士、硕士探究生比例大, 图书馆对其科研的支持还往往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同时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越高, 学科专业特色越强, 教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越专业, 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就越高。
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 激发了用户的信息意识, 竞争意识和信息需求。网络上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信息资源, 多样化的搜索引擎及高效、快捷的新型电子信息服务交互功能, 使探究型大学图书馆用户在方便地获取信息的同时, 他们的参与性和自我服务使得依靠图书资料提供的服务方式向用户需求的自助化方向转移。他们对馆员的服务需求通常是尽可能地提供检索工具、分析检索人口、尽快找到所需资料。
探究型大学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 通过推进特色化建设,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为本校各学科、各专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特色文献的收藏不仅可以突出重点, 发展收藏空间, 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以及本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状况, 激励教师、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促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便于人才交流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特色化建设不仅能更大程度的满足本校师生员工探究和学习的需要, 还可以满足兄弟院校和社会用户的需求,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水平, 有利于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不同层次高效优质的服务以社会需求导向的特色化文献资源建设和特色服务, 正是探究型大学的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探究型大学图书馆通过馆际五借、文献传递和各种信息中心联机, 实现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 加快图书馆自身发展。
众所周知, 网络化的特征是开放。特色化建设的最终的是在全球实现文献资源的链、共知和共享。特色化建立为资源共享优势, 提供了网络交流的平台。探究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是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 学科建设及用户信息需求而确定的, 其内核是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学科或领域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以充分体现文献信息资源专、新的特征, 其最终目的是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优势互补的文献资源格局, 以便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 实现馆藏资源跨越时空的资源共享。
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朝圣”者 篇11
剑桥大学图书馆有一幅突兀的外表,像国内抗日战争时期碉堡炮楼的样子、粗瓦陋砖地矗立在一片青翠之中。“9·11”后盛传恐怖分子转战英国,我总暗自担忧这座高大的建筑可能被他们相中、成为下一个惨遭攻击的目标。不过一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却是另一番景象。每一次我推动那厚重的旋转门,就仿佛开启历史的暗道,随着一股纸张与腐木混合的幽香,滑入尘封的中世纪。头顶上都铎王朝的华丽吊灯摇摇欲坠,柜台后永远站着神情肃穆的图书管理员先生。他微一颔首,你便得赶紧掏出那张宝贝似的学生卡,就像掏出一张通向魔法师迷宫的通行证。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走进这座迷宫时,光是在大厅的图书馆方位地图与索引面前,我就驻足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发现我所学经管类的专业书籍只占据了偌大一座图书馆南翼六层、七层的两个夹道。更大的空间则被物理、化学、机械、电子、医药、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各国文学等等学科所瓜分,年代久远的书籍还单归入珍本阅览室,只可在馆内阅读,不能借出。这每一块空间单划出来,都称得上是一座独立的图书馆,但在剑桥大学图书馆中,却都只能是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由于藏书众多,每年新增书目速度太快,图书管理就成了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为新书编码、做索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尽管当年出版的新书已收入馆内,却无法在这座图书馆中查到。
大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自知这太过丰富的图书馆藏会令学生却步,每学期初都会义务举办各类主题的图书馆使用讲座,从最基本的概况介绍,具体至某一专业的资料查阅、电子阅览的辅导,可谓细致入微,用心良苦。即便参加了这样的活动,我仍是一头雾水,愈发震撼于这座迷宫的博大和自己个体的渺小。对我而言,较之剑桥其他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更为神圣、更有诗意,我一直坚信在这儿我得以更贴近剑桥精神的内质,获求更纯净的学术信仰。
头几次去大学图书馆对于我来讲,更像是一种瞻仰,而非借阅的行为。走在狭窄幽暗的书架之间,书脊上寂静的尘埃让我的呼吸都沉淀下来,怕惊动了正沉溺书海的学者,更怕惊动了书页间、地板下那些不朽的灵魂。晴朗的午后,在走廊里游走就是最好的享受,当我的指尖无意中擦过几百年前刻在橡木书桌上的凹槽,抬头瞥见墙上巨幅肖像的温柔目光,或是在岔道中迷失、穿过一扇未知大门时发现门脚边流动着自己的影子,与图书馆融为一体的欲望和体验便会在一瞬间电流般将我击中,我几乎忍不住双膝跪倒在地,幸福地泪流满面。
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无数个凄风苦雨的清晨黄昏,我徘徊着,寻找着阴影里那些寂寞却永恒的精神。手扶着冰凉的铁质悬梯栏杆往上去,四周是无边的寂静,鞋子触碰铁板楼梯的声响因而更加刺耳,直叫我脖颈后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有一种探险的恐惧和快感。上面一层更加没有人,光线从密密麻麻的书架间吝啬地透过来,带着纸张浓重的霉味。却是这般不那么好闻的味道,让我至今思念不已。
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往往比院系图书馆的破旧,想来是因为年代更久远,借阅的人更多。同样一部书,系里收藏的是最新最近的版本,而大学图书馆里的则是最早的那个版本。一册书从书架上抽出来,手指或许就黑了,浮尘日久天长浸蚀到书皮的纹理之中,再怎么擦拭也褪不去那层暗淡。我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这里的书比其他图书馆的书更重。难道是灰尘的重量吗?灰尘是大学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猜想我所孜孜寻找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写书人的灵魂和读书人的灵魂,也许就寄居其中。于是,两百页的一本薄书,在手中掂量,竟然有不可承受之重。
在一个阴霾的下午,我又登上人迹稀少的南翼六层。窗边的长桌,正襟危坐着一位银灰色头发的先生。从侧面扫了一眼他的轮廓,我突然心中一紧,他不正是商学院德高望重的渥什姆教授吗?他穿着淡紫色的衬衫,全神贯注在面前的一大摞书里,像个年轻的学生一样埋头做着笔记,只听得见他钢笔擦着纸面沙沙的声音。我有一刹那的冲动想走上去与他攀谈,请教他读书心得。不过我没有那么做,不论是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在这座图书馆里都显得突兀和多余。我只是静静从他身后走过,一种温暖悄悄在我心底蔓延。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到我所崇敬的师长如此沉醉于治学,这个雕塑般的画面比任何叫人勤奋读书的训导都更打动我。
然而,当抽象的感觉变为具象的借书行为,剑桥大学图书馆就成了真正令我头痛的藏宝地。也许是因为藏书太多,这座图书馆书籍代码的编排方式十分特别,找起书来不很容易。没有经验的我好几次借书都大费周折。明明在网上查到要借书目的代码,确知它此刻就乖乖躺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等我来借,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藏身所在。运气好的时候,遇上熟悉索引又热情的好心人指点迷津,才在灯火阑珊处觅见了它的身影。运气不好时,求助的对象也毫无头绪,有时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为了我眯起眼睛一排排书架查找,找不到便脸红红的,比我还难过,仿佛倒像是他们对不住我似的。
尽管有着许多的烦恼,在我的记忆里,大学图书馆却总是同至纯至美联系在一起。从系里去大学图书馆,便必须经过空阔的皇后大道。一次又一次,国王学院雄伟的礼拜堂就在我毫无防备之下,突然撞进我的视线。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它撞入我眼帘所带来的那种震撼。那天天气晴朗,柔和的阳光中,礼拜堂也被染成了金色。高大,肃穆,不动声色地伫立在一片绿野之中,仿佛是天堂的人口。如果是从学院里去图书馆,便得拐到一条蜿蜒狭长的绿色小径上去。两旁的植物浓密得几乎搭起一座弯弯的花棚,脚边总有色彩艳丽的无名野花高傲地怒放,空气湿漉漉的,隐隐有股世外桃源般的清凉味道。不论是骑车匆匆经过皇后大道,还是静静走进绿色小径,通往大学图书馆的路上,我胸中怀着的,总是一颗“朝圣”者的心。
中外大学图书馆现状比较 篇12
横向对比国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和国内大学图书馆,我们发现在专业化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方面均有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建立大学图书馆的理念有所差异,另一方面也跟我们自身发展的进度和管理模式相关。
一、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目标。由于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从设置上就体现出了专业化的特点。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料首先体现本学校本专业的重点学科或者优势学科。因此,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多在本部之外,建立各院系或者各地区的分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除本部的图书馆外,还包括设立在世界其他城市的90多个学术分馆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室,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80年代除中心图书馆外,还有44个院系图书馆,由大学图书馆资源协调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包括总图书馆及60余个系所分馆。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全校图书馆馆务政策,系所图书馆在行政上完全独立。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首先就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有些大学、学院受到场地的限制,没有修建专门的图书馆大楼,而是在教室或者其他场地设置读书室和学院资料室,从兴建规模上,书柜书架、桌椅等整体差距很大。其次,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只有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重点大学有总馆分馆,其他大学尽管馆藏数量庞大,但专业化角度上看略显欠缺。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普遍采用的这种总分馆式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全面地向师生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实现了服务和知识的最大化效益。
二、资金投入与管理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主要的资金投入,除了高校自行投资外,还采取了基金会、大学联盟、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基金会是国外募集资金、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一般为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慈善组织。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统计,在160万慈善组织当中有9万个可以认为是基金会。基金会资助已经成为目前国外大学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方式。大学图书馆联盟是国外高校之间相互联合,多方协作,共同出资确保图书资料可以进行可持续建设的一种联盟形式。它集中了各个高校的优势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加深了大学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著名的Google公司是以搜索引擎技术以及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加入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尤其是他们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介入,越来越深入,他们通过对图书馆资源与技术进行商业化整合,研发数字图书馆的销售,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外图书馆的建设。
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建设现状是:大学图书馆一般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出资建设,而文献书籍和资料的建设并不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资料的采购和更新几乎完全依赖行政行为。比如,即将要迎接省上和国家的教育部门的检查、要迎接本科(专科)教学评估等“重要”时刻,才会突击建设一下图书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费的使用和图书资料采买也缺乏必要的统筹。需要专业书籍的师生即文献资料的使用人并不参与文献资料的采买和建设。购买文献资料的人员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是分管行政领导、或者是一些专门配备书籍的书商来操办。因此,大量文献资料的重复采购、部分过旧书籍的不必要采购、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图书室各行其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
国外的图书馆非常重视对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韩国图书馆对于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们必须具有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学历,具有馆员资格证书。在英国,图书馆内设专业的部门,负责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步骤进行培训。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将馆员培训作为一项国家项目,通过一对一培训、岗位轮岗、举办培训班、网上自学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继续教育小组委员会,并和大学图书馆系合作开设了短期课程供馆员选修。
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比国外大学图书馆而言,其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相差甚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入职准入门槛低,不少都是本单位的退休员工、家属等,专业五花八门,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无图书情报、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加之年龄大,无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技能,工作能力低,只能进行机械的借书还书。加之学校投入有限,不能及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职业培训,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得过且过,浑噩糊口。
国外大学图书馆建设,以大学的学校教育为依托,体现着学校大学教学科研的基本理念,以满足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学习工作需要为基本目标,其功能远远不止于提供读书机会,而是兼具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娱乐、交往、信息服务等各种功能,成为大学教学的有力的智慧支撑。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应“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理念,培养服务意识,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对高校科技教学和国家的文化创新的信息支撑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国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和国内大学图书馆现状,探讨在专业化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异,提出要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理念,培养服务意识,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对高校科技教学和国家的文化创新的信息支撑作用。
关键词:国外大学图书馆,国内大学图书馆,专业化,资金,管理,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静,郑建明.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探究.情报资料工作,2011(5).
[2]孙慧明,倪晓建.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服务研究,2011(3).
[3]张诒三.论地方院校图书资料建设的高效化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熊其蓉,刘清华.国外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理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
[5]刘俐.国外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文献信息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9.2.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推荐阅读:
安徽师范大学选课系统10-10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07-2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08-24
安徽师范大学迎新生发言稿08-01
安徽合肥师范学院是几本08-26
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07-18
安徽省有什么本科师范大学广东05-20
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0-23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论文08-14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