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精选9篇)
安徽财经大学 篇1
本调查题目是《大学生贫富差距心理调查分析》;调查目的是分析大学生贫富差距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因贫富差距而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建议, 为高校、社会乃至家庭更好了解贫富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情况提供参考;调查采用问卷及个别访问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06年10月9日至2006年12月21日。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学生、教师、校内其他工作人员, 其中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群采用了不同的问卷, 总共分发调查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为498份。现就笔者的调查和分析阐述如下。
一、大学生因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根据笔者调查的结果显示 (下图所示) , 认为大学生因贫富差距产生心理问题“存在”的A部分为64.86%, 认为“不存在”的B部分为25.10%, “不能确定”的C部分为10.04%。从此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 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贫富差距心理问题是存在的。
笔者认为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是影响部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 研究和尽早地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一) 从消费的数量和消费的方向看贫富学生
部分贫困学生的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部分富裕学生的月生活费超过千元。调查中, 某学院李同学的一番话具有代表意义, 令人深思。“别人吃饭下餐馆, 穿衣挑名牌, 用着手机, 玩着电脑, 而我们这些穷学生, 吃饭得挑最便宜的, 穿衣服只求保暖, 同学之间的贫富悬殊较大, 说心理平衡那都是骗人的, 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你心理不平衡又能怎样呢?”
(二) 从学习成绩看贫富学生
大多数贫困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 大多数富裕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太突出。问卷调查和采访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 贫困学生大多是生活简朴的, 学习也非常勤奋、刻苦, 成绩一般比较优秀, 而富裕学生一般花钱大手大脚, 成绩不太突出。
(三) 从人际交往看贫富学生
个别贫困学生比较内向、自卑、孤僻, 个别富裕学生比较高傲、自负、散漫。
二、对大学生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影响的分析
(一) 大学生贫富差距对其心理的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人人各异, 因而推出存在差距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种差距一旦扩大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就会引起社会问题。齐美尔早在《玫瑰:一种社会学假设》中分析过这一道理。但部分学者却认为贫富不是问题, 相反认为差距能产生激励, 认为应该反对制度而不是贫富差距本身。这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警示。
(二) 大学生贫富差距对其在其他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贫富裂痕。虽然说金钱不能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但财富拥有量上的不同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和价值取向。这一点,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内表现得尤为明显。与以前不同的是, 现在家境贫寒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组织中去的较少。一般来说, 进入到学生组织中, 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持。因此, 家境富裕的学生更容易、更喜欢、更积极到学生组织中去, 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开展社交、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贫困的学生常常敬而远之, 对学生社团存有畏惧感。
由于在学校社交范围、消费能力上的差别, 贫富学生之间的精神状态也显现出很明显的差别。一般来看, 富裕一点的学生精神状态较好, 也比较活跃, 而贫困一点的学生则显得相对封闭, 比较低沉、郁闷, 精神面貌欠佳。这种心理危机已经开始在“穷学生”身上蔓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对这一情况有深切的感受。
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 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方面, 更多的是体现在隐性的方面。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是我们可以看的到, 而心理上的差距却是我们无法看到的, 往往也是最致命的。所以, 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并积极研究对策。
由于学生的贫富差距造成的交往范围的不同, 导致大学生们对未来的期待和看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贫困一点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到哪就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的问题。而富裕的学生由于有家庭提供强大的经济来源, 往往不需要担心就业。两种心态, 事实上造成新一代的大学生自从迈入大学校园起就注定不会唱同一首“毕业之歌”了。
三、对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思考
唯物辩证法认为, 矛盾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引发的。解决矛盾不仅要找出外因, 更主要的是要找出内因。只有找出内因, 根治矛盾才会有好的途径;只有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 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前面讲到了解决问题的外因, 而内因则是那些被此问题困扰的大学生自身。那么, 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呢?笔者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以供参考。
首先, 贫困生自己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贫困。我们应该认识到, 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目前, 我国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并且部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还特别大。高昂的学费对很多贫困生造成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但贫困生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 正确地认识贫困、对待贫困, 确立“暂时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财富”的观念。
其次, 自我心理的脱贫。贫困生要将贫困化为前进的动力。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信息的社会, 真正的贫困是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 即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人一生的财富。贫困生应树立自强、自信、自理、自立的信念, 不仅要从经济上脱贫, 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观念上脱贫。
再次, 贫困生要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 进而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贫困生要尽力克服自卑、封闭的不良心态, 积极地对待人生, 乐观、开朗地与老师、同学相处, 扩大自己的交际面, 多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同时, 各学校、学院、班级可以选出部分积极乐观的学生担任心理干部, 帮助那些比较悲观、自卑的学生,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
最后, 学校、社会应尽量给予贫困大学生关注和帮助。首先, 学校和社会要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提供应用知识和发展才能的平台。其次, 应倡导健康的心态, 引导、纠正某些人对于贫困的偏颇认识。最后, 还应大力展开心理咨询活动,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 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最重要的是那些被贫富差距心理问题困扰的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调整好了心态, 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方向, 并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才能从内心忽略贫富的差距, 拥有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冀志罡.我不应该抱怨贫富差距而恰恰应该感谢它.2006.
[2]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3.
安徽财经大学 篇2
安徽财经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5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一些高考学生经常问安徽财经大学什么专业最好,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因为每个人关注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有很多种变化。不过,志愿填报方案设计网站从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个角度给大家提供安徽财经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列表供参考。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可以说是安徽财经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安徽财经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专业名称所属领域方向建设批次备注说明国际经济与贸易2会计学3财政学3经济学4金融学6安徽财经大学排名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245。 安徽财经大学全国综合排名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备注2456.01财经2455.78财经来源: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安徽财经大学全国综合排名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望201330360.25财经0.610.780.220123220.49财经0.340.740.133300.41财经0.070.790.223190.44财经0.070.840.273190.45财经0.080.860.23来源: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3安徽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工75.85276合肥工业大学理工19.963101安徽大学综合15.194103安徽师范大学师范15.025165安徽医科大学医药9.76230安徽工业大学理工6.557245安徽财经大学财经6.018246安徽农业大学农林5.989264安徽理工大学理工5.3210347淮北师范大学师范3.6711358安庆师范学院师范3.461236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理工3.4113416阜阳师范学院师范2.814410安徽工程大学理工2.8815444安徽中医学院医药2.5316485合肥学院理工2.1817468安徽科技学院师范2.2818484安徽中医学院医药2.18
来源:安徽高校排名
安徽财经大学学费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等专业学费最低,金融工程等专业学费最高。
安徽财经大学 篇3
(一)调研背景
在国内“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并且渗入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外卖订餐方式也从原来的“电话短信”为主而向“APP互联网”式发生转变。各大外卖平台共同用互联网思维将外卖市场的需求量在短时间获得一个激增,使得用户尤其是大学生对“APP订餐”的参与十分积极。并且现今大学生外卖市场已经成为了除了白领人群外卖市场的第二大消费市场,而各大外卖平台从起初的补贴式推广到现今的送达效率、菜品种类的竞争都体现了我国饮食外卖还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本次调研无论是对于探究我国大学生饮食外卖的未来发展状况,或是对现今各平台、商户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竞合怎么样能优化外卖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
1.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的实地调研了解现今大学生的外卖消费现况。
2.分析大学生饮食外卖的现况成因,了解大学生在选择外卖上的相关影响因素。
3.对调研得知的外卖市场影响因素结论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时间及问卷来源
1.调研时间:2016年5月21日-2016年5月29日。
2.问卷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全体学生。
三、调研方式
编写调查问卷在互联网上对安徽财经大学全体学生进行随机发放,将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获取调研结论。本次问卷以网上问卷为主,共收回有效问卷216份。
四、数据结果分析
(一)样本特征分析
(1)性别和年级特征。本次调研的参与人数共有216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122人。本次调研中大一、大二、大三共占93.5%,分别为54、73、75人,大四和研究生分别为5人和9人。
(2)课程量特征。本次调研参与对象中占课程量多、少和一般的分别为36.9%、31.9%和31.5%。
(二)外卖现况分析
(1)每周订餐次数的频率分析。在本次216位参与对象中,每周订餐0-2次的为145人,每周订餐3-6次的为55人,两者共占92.6%。可见大学生消费群体现今每周外卖订餐频数都在0-6次之间,但不可忽视依然有18人每周订餐7次以上,占样本总数的7.4%。
(2)性别、年级、课程量与订餐频率的交叉分析。
性别。随着每周次数的增加,男生相对于女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34.5%上升到80%,可见在订餐次数方面男生的偏好更高,并且男女大部分都分布在0-6次,说明大学生的订餐频次集中在0-6次。
年级。大一、大二、大三都具有随着频率的增加而比例不断减少的特点。大三学生具有高频订餐的特点,同时也是又因为其样本比例最高为34.7%,因而其是外卖活动参与的主力军。大二学生样本大体上分布在0-6次,表明大二学生具有较低频率订餐的特点。大一学生样本具有中间少,两边多的特性,具体表现是3-6次较少仅为18.2%,远低于了大一样本占总体的25%。
课程量。无论课程量是多、少、一般都具有随着频率次数的增加而比例不断减少的特点,说明课程量数量会对大学生订餐频率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横纵交替来看,课程量多的样本也具有“中间少,两边多”的特点,即3-6次频率上比例较少,仅为27.3%<36.6%。这表明课程量多的同学中有部分因为课程时间紧张而选择直接简便的食堂就餐方式。
(3)订餐时间分析。大学生订餐时间中午明显多于晚上,从数据结果可以推测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对于订餐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周末订餐比例为55.5%,平日为44.5%,可以发现是否是休息日对于大学生选择外卖订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就中午而言,周末占了59.5%、平日占了41.5%,表明周末悠闲的生活节奏使得大学生作息时间的表现程度对外卖订餐的影响更为明显。
(4)性别、年级、课程量与订餐时间的交叉分析。
性别。从平日晚上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占比60.8%,女生为39.2%,表明男生在平日晚上对订餐的偏好明显大于女生。
年级。各个年级都对周末中午进行订餐具有较高的偏好,其中大一、大二年级在周末订餐比重更大,而大三年级在平日订餐比重更大,表明就订餐习惯而言显然是大三学生有更为固定的订餐习惯。而研究生大约70%选择中午订餐,甚至大四全部选择在中午进行订餐,,表明大学生无论任何年级都偏好于中午进行外卖订餐。
课程量。周末中午无论大学生课程量多少,都对其他时间段有绝对的比重领先地位,而平日中午仅次于周末中午,这与抛开课程量因素的结论完全一致。但课程量少的大学生周末中午和平日中午的订餐偏好十分接近,而课程量一般的大学生两个订餐时间段之间的差距最大,反衬出课程量一般的大学生具有偏重于周末订餐的特征。
(5)订餐价格区间分析。外卖价格区间为5-10元和11-15元的样本数据共占95.8%。由于物价水平与地域、消费水平有关,因此需要引入相关的价格进行对比,例如食堂一顿饭菜消费价格。样本数据中的大学生是处于蚌埠的安财学生,该校学校于食堂就餐每一顿消费金额大致在6-10元,与本次调研价格的第一个区间基本一致。结合价格分布结果来看,大学生能接受的外卖价格最高为食堂就餐价格的1.5倍。
(6)送达时间分析。外卖配送过程中大学生普通能接受的等待时长为20-40分钟,为58.8%,仅次是更为注重体验感的大学生仅能接受20分钟之内,为29.17%,而能接受超过40分钟的大学生仅有12%左右。在实际外卖过程中,整个配送环节需要网络接单、制作包装、发单配送三个环节,外卖基本是熟食商品,现接现做的方式使得其不得不花费至少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制作包装,而配送由于外卖人员都会同时配送多个消费者的订单,在接单配送过程中又会消费大量时间,因而对于29%的消费者而言,就现今的外卖境况难以满足其需求。
(三)影响因素分析
(1)订餐原因分析。大学生选择订餐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三个依次是方便省时、天气影响和就餐误点,同时还有约8.4%的大学生是因其他原因选择了外卖,经实证考察,其中包括好奇心图新鲜的心态以及心情等主观情绪原因。
(2)订餐考虑因素分析。大学生消费群体在进行外卖的筛选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最被大家所关注的是外卖的味道和卫生情况、其次是价格与送达时间,这四者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表明了外卖行业是一个消费体验感十分关键的行业,因为其本身属于餐饮行业,味道的体验自然是首当其冲。而接着因为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卫生,同时也在3.15晚会曝光了相关外卖平台的黑作坊事件,因而卫生情况也被大学生群体所关注。
(3)商户促销方式分析。大学生在订餐选择时考虑因素前三者分别为味道、卫生情况、价格。味道作为饮食行业的第一关键因素无可厚非的是商家售卖的核心,而外卖行业已经形成每个商家都主观地评价自身产品味道的现况,因此味道作为促销方式的效果反而不佳。其次卫生情况作为饮食行业的刚性需求难有高下之分。因此价格作为饮食行业的促销手段在外卖促销中具有极佳的效果,并且现今外卖平台最有明显效果的促销手段是价格优惠,而不是变相的送赠饮、加量不加价以及评价赚积分换购。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补贴的消失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群体回归到食堂饮食消费,而留给外卖行业的是仅有每周0-2次的消费量的消费群体的现况,同时也存在着少量对外卖活动忠实度高的大学生。
(2)我国大学生的最高消费能力大致为本校食堂就餐价格的1.5倍,在等待配送时长方面存在20分钟之内消费群体比重大却难以迅速配送的矛盾,进而形成了外卖参与的大学生大多都选择20-40分钟的现况。包括订餐频率在内的所有现况其实都或多或少的被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以及课程量所影响,其中能通过联系实际合理说明的例如大四学生订餐频率低是因为面临实习找工作而在校时间较短[1]、此外还有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订餐偏好、订餐频率在课程量多等群体中具有“中间少、两边多”的特征、中午订餐频率高于晚上等。
(3)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特点是大学生外卖消费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大学生作为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能够保证市场的稳定,而大学生长期在食堂就餐的习惯造就了其在饮食方面与其他消费群体有差异的考量,依次包括方便省时、天气影响、错过食堂固定供饭时间以及食堂本身菜品有限和本身主观的消费好奇心。但在选择商户的过程中其与普通饮食消费者一样都偏好味道、卫生情况以及价格和送达时间。
(二)建议
(1)政府和外卖平台要携手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实现消费者与商户、平台的三方共赢。同时平台不仅要服务消费者,还要服务线下商家,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沟通,真正做到两端订餐的平台。[2]2]
(2)商户应积极在配送时长、订餐方式、促销方式、个性化消费上迎合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尝试进行合理的营销手段,如在不宜外出的天气提供相关商品赠送、在晚上订餐附带相关服务等。
(3)对大学生消费者而言,在无证经营、脏乱差、以次充好的黑心餐饮企业上几乎没有辨别能力[3],要果敢地监督外卖消费中违法情况,与外卖平台积极交流,反馈给商户、平台以及政府更为有效的市场信息,从而促使他们打造更优化的外卖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春娥.O2O模式下餐饮外卖市场大学生消费群分析——基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新闻知识,2015,04:23-24+27.
[2]任忠君,衷敬睿.大学生外卖引来巨资风投[J].时代青年(点),2014,02:49-50.
安徽财经大学MBA(本站推荐) 篇4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创建,省委财贸部主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安徽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挂靠工商管理学院,中心整合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等学院的骨干师资力量,开展MBA人才培养。所有MBA课程均安排2位以上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主讲,多数教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MBA授课经历。我校长期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建有稳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合作关系。工商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市场营销系、旅游管理系、物流管理系、电子商务系等六个系,以及企业成长研究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拥有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3个硕士点,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6个本科专业,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办学点,并承担着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等相关资格认证培养工作。
2013MBA山东MBA调剂济南班,性价比最好的财经类MBA大学接受调剂。济南复试,济南上课,学费低,课程含金量高,银行、金融行业、企业高管人脉平台。
颁发双证:MBA学历证(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MBA硕士证(工商管理硕士)。
地点:暂定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学制:2-3年
学费:4万(可以分学期交)
招生人数:50人。
2013年我们的调剂名额有限,请有MBA调剂需求的考生抓紧与我们联系,您的犹豫很可能给您带来机遇的丧失!
安徽财经大学 篇5
近年来,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 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 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据国家邮政局《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测报告》显示,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91.9亿件, 年人均快件使用量为6.8件。而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集中居住地, 具有集中度高、人流量大、网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 校园快递整合商业价值巨大。经过对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 高校校园快递大都处于“割据”状态, 缺乏统一管理, 从而出现校园快递平台整合的市场机会。校园物流超市就是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概念上说, 这里的校园物流超市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建立多家快递企业并存, 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超市, 即物流超市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日常快递代收代发、个性包装、校园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需求。此外, 校园物流超市可以利用人流量优势, 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基于物流超市平台的校园O2O服务。
本文力图结合当前快递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 通过对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 为高校快递配送难题的解决和基于校园快递整合下的商业价值挖掘提供一些建议和发展思路。
2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代理点、访问快递公司、亲身体验等方法, 发现该校校园快递具有以下现状, 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
2.1 快件业务量巨大
在高校扩招和网络购物不断普及的背景下, 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 安徽财经大学也不例外, 该校校园快递业务量位居当地大学城四大高校之首。根据实际调查得知, 在该校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多达11家。各大快递公司日业务量如表1所示。
注:1.表中数字是根据代理点和快递员提供统计而得, 实际数据有出入, 但差别不大。2.其他是指全峰、国通、京东快递、汇文快递等业务量较小的快递企业。
2.2 代理点多且杂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内, 快递代理点最多时达9处, 基本是一家快递公司一家代理点, 且绝大多数代理点与校园内书店、报亭合作, 场地狭窄拥挤, 快递摆放混乱。而无固定代理点的快递公司则无法进入校园, 该类快递公司主要将临时取件点设在该校东门门口, 杂乱无章。
2.3 管理混乱, 包裹安全性低
各大快递公司虽在校园内开设代理点, 但大多是各自为政, 快递管理混乱, 包裹安全性低。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由于场地限制, 大多数商家将快递包裹露天无序摆放, 加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包裹丢失、暴力分拣、被雨水淋湿等现象时有发生, 给师生造成安全性低、管理混乱的感觉。
2.4 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与先前受关注的低价相比, 如今消费者更追求真正有“品质”的快递服务消费体验。因此, 快递服务者要维系顾客忠诚, 必须专注于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体验。而高校校园快递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管理, 代理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 因此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难以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对快递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巨大伤害。
2.5 盈利模式单一
从快件交付业务中获取佣金是传统快递自提网点最基本的盈利来源高校校园快递代理点大多数盈利模式单一, 代理点主要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 以快递收发业务量为标准来参与提成, 代理点的收入来源仅仅局限于快递公司的佣金。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内代理点大多数是合作商家的副业, 代理点工作人员无暇开发基于代理点的新业务, 收入来源单一。
3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物流超市运营可行性分析
消费者在快递服务过程中, 对服务质量的初始评价主要基于与快递服务者雇员间的互动交流。物流超市作为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 对构建校园末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因此为构建好此服务体系, 达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需要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3.1 从校园物流超市的利益相关者来看
(1) 供应商———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作为快递包裹的上游供应商, 自然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为校内师生解决日常寄送难题, 但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和出于网点经营成本的考虑, 快递公司无法直接在校内开设直营网点, 而只能寻求与校内商家进行合作, 由此带来服务质量差、包裹安全性低、管理混乱、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的问题。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 使得降低付给代理点的佣金成为可能, 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必将认可该种模式。
(2) 中间商———校园代理点。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 安徽财经大学快递代理点大多盈利模式单一, 代理点不仅需要为快递包裹的丢失承担赔偿风险, 快递收发带来的人工成本、通信费用也很高昂, 分散各处的代理点将快递包裹露天摆放, 给校园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不利于校方的管理。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模式通过集中规范化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 大大提高校园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末端消费者———在校师生。
根据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发现, 当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快递代理模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日常快递寄取需求, 师生反映的代理点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物流个性化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因此, 急需校园物流超市这样的新模式管理校园快递, 统一服务标准。
3.2 从校园物流超市所处的市场环境看
(1) 学校环境。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主力军之一, 日常网购频繁, 由此带来的快递需求日益旺盛。安徽财经大学拥有代理点的快递公司多达九家, 日均快递包裹超过2000件, 由于部分快递代理点管理不规范, 快递爆仓现象频繁发生, 为学校的校园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因此, 建立校园物流超市并进行规范化运营, 对于校园环境和校园安全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将容易得到校方的认同。
(2) 社会环境。
网络购物加速了快递业的发展步伐, 但校园的末端配送却是当前行业的共同难题。对于校园快递的整合, 地方管理部门大多持鼓励态度, 如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为模式, 研究推动该模式在省内高校的实践。因此, 校园物流超市模式也终将得到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 校园物流超市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可行的。
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设计
近年来, 商业模式屡屡成为业界的焦点。创新板提出“两高六新”标准, 最后一个“新”就是指“新商业模式”。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 学术界与实业界都尚未达成共识。这里, 我们姑且采用魏炜和朱武祥的观点,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商业模式六要素包括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正是基于魏炜和朱武祥两位教授提出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建立的。
4.1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
魏炜、朱武祥认为, 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是其核心概念, 用来表达企业选择哪些行为主体作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如图1所示, 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四类, 分别是快件供应者、合作商家、物流超市、终端消费者。其中, 快递供应者可以是专门的快递公司, 如申通快递、顺丰快递等, 也可以是有寄件或者配送需求的消费者。合作商家是指除快递公司之外的与物流超市有合作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者个体商户, 如广告投放商、支付厂商、O2O业务的商品供应者等。物流超市则是当作一个平台来运营, 其基础业务是快件的代收代发和临时存储。此外, 物流超市依托快递收发带来的巨大人流量, 与合作商家、终端消费者以及快递公司开展除快递收发以外的其他业务。终端消费者在这里主要指广大师生, 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这一平台享受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注:合作商家1主要指物流超市的广告投放商, 主要与物流超市发生交易, 故其与消费者关系用虚线表示;合作商家2主要指物流超市O2O业务引流对象;“服务”是指物流超市提供给消费者的取件通知服务、增值与个性化服务、O2O商品供给服务等等。
4.2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定位
定位是指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物流超市存在的根本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为其创造价值。对于物流超市这一模式, 其定位是以高校校园为目标市场, 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 实行专门化管理, 为师生提供快件收发服务, 并依托人流量优势, 建立校内服务平台, 开展增值业务, 并提高与校外商家的议价能力, 通过规模效应、规范化管理和一站式解决校内师生需求。
4.3 校园物流超市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 (此处盈利模式也是物流超市的业务模式) 包括盈利的来源和计价的方式。当前, 由于校园快递代理点分散经营, 资源整合能力较差, 主要采取与各家快递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而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所有快递资源, 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带来巨大的人流量, 而人流即商流, 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因此,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可重点开发以下四种盈利模式, 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增加物流超市的经济效益。
4.3.1 快递计票分成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的基础业务是快递业务, 即整合校内快递代理点, 建立专门的物流超市门店, 为师生提供日常的快件代收代发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与快递公司进行分成 (主要有派件分成和寄件分成两种) , 如通过计票制, 物流超市每成功交付一票业务, 就可从快递公司获得一定报酬。
4.3.2 广告服务费
校园快递包裹集中且数量众多, 物流超市可以与快递公司和广告投放商合作, 在包裹或者快递面单上进行广告投放, 为商场、饭店、教育培训等学生需求类行业提供校园推广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广告公司或者商家的广告投放费和校园商品推广费。
4.3.3 增值业务收入
物流的使命就是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满足客户需求, 开发和创造客户价值, 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物流超市作为在校师生的统一寄取快递平台蕴含着众多的增值机会。针对校园市场需求的的特殊性, 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提供网购代收货款, 校园代理 (如驾校报名、培训代理等) 、个性化物流服务 (如校园极速配送、个性化包装等) 等增值服务, 这一业务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挖掘在校师生的特殊需求, 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进而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增值业务收入。
4.3.4 O2O业务商品销售差价与线下商家提成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崛起, 因此, 物流超市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校园O2O业务。具体来说, 即利用物流超市人流量推广物流超市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 进而通过微博、微信售卖商品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在商品货源和商家选择上, 物流超市采用本地化策略, 从而确保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质量可控。这一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商品销售带来的差价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的提成费。
校园物流超市因为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将不会只存在一种盈利模式, 而是多种盈利模式的组合, 前文提出的四种模式只是典型, 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4.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
关键资源能力指让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校园物流超市连接着快递企业、合作商家和下游消费者 (此处指师生) , 一方面需要整合众多快递企业, 使他们进驻到物流超市, 进而通过物流超市这个载体统一将快件送达到师生手中;另一方面, 物流超市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引导师生认可校园快递这种运营模式, 进而为物流超市开发其他业务打下客户基础。所以校园物流超市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同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师生的管理能力上, 如能否保证快递企业与物流超市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 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能否及时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解决此类需求等。
4.5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现金流结构
校园物流超市作为快件到达校园的终点, 为保证快件及时、安全到达师生手中, 在选址、设备、人员及管理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物流超市不仅要作为中转站集中派发货件, 实现对货件的规范管理, 同时需要基于物流超市这一校内平台, 挖掘师生日常需求, 使物流超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校园物流超市在运营前需要大面积的快件中转场地和满足快件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如货架、信息通知平台等) , 因此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在快件业务运营为物流超市带来巨大人流量并实现业务分成收入后, 此时又将开发其他业务, 又需要大量现金支出, 而物流超市能否实现预期盈利, 关键在于前文提出的关键资源能力的强弱。因此其现金流结构表现为一开始就较大的现金流出, 然后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较快的现金流出。如果物流超市要持续盈利, 就需要稳定与快递企业的合作,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及时准确的寻找适合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校园商机, 进而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形成大量现金流入, 实现盈利。
4.6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
当前, 由于全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高校校园快递市场的持续扩大, 部分高校的校园快递整合已初露端倪, 如西安欧亚学院的校园小邮局、上海金融学院的“微快递”等, 此类校园快递的运作模式大多单一, 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快递业务提成。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在校园快递整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人流量的价值, 实现物流超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快递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类似物流超市这种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企业价值, 必将受到电子商务行业和快递业的重视。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快递现状切入, 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 并在该模式的运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从商业模式六大核心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个深入探析。作者认为, 物流超市这一校园快递整合模式不仅是行业大势所趋, 也是破解校园快递末端配送难题的有效办法, 其蕴含的巨大企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摘要:在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 但校园快递网点大都缺乏统一管理, 以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为例, 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 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从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以及企业价值六个方面对这种模式进行探析, 希望在解决校园快递管理问题的同时, 实现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校园快递,整合,人流量
参考文献
[1]刘慧玲.电子商务环境下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20) .
[2]邹建平.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2) .
[3]丛迪悦.校园快递自提网点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3, 13 (8) .
[4]魏炜, 朱武祥.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深度结构商业模式密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林小兰.O2O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5) .
[6]魏炜, 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7]楚翠.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N].深圳商报, 2007-06-15 (A14) .
安徽财经大学 篇6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既相辅相成,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大约在5世纪时,安格鲁、撒克逊和朱特这三个群族部落的方言发展成古英语;十五世纪时,元音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从而英语逐渐进化成现代英语。而美式英语脱胎于英式英语。早在17世纪,来自英国的首批移民定居在美国东海岸。由于受到大量外来移民和美洲大陆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美式英语渐渐形成。两种英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当今世界,英语热仍是一场不可抵挡的潮流,英语已经成为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了解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种英语的喜爱偏好,发掘其内在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指导,才能使高校英语教学更显成效,亦能使英语学习者正确区分英英和美英,避免犯下混杂式学习的错误。
2 英英和美英区别概述
虽说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大同小异,但二者还是在语法、拼写、发音和用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英式英语受到法语和拉丁语的影响较大,而美式英语受到德语的影响较大。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会忽略这些细节,殊不知,这些细小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以及沟通交际。具体的区别分析如下。
2.1 拼写
美国人向来推崇实用主义的态度,在英语单词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简化字运动,即删除了单词中某些不发音的字母。例如:词尾-our省去了不发音的字母u(英英favour到了美英中简化成favor。)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语越来越简单化,这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和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能力。这些简化的词大多数来源于英语词汇,而进入美语后,为了日常生活使用方便,这些单词逐渐变得简单起来。例如,英语中“数学”是mathematics,美语则简化成math。再者,美语经常用字母‘s’替换英语单词中的字母‘z’,比如‘organization’在美语中是‘organisation’。英语和美语的区别体现在若干单词形式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2.2 用词
在英英和美英用词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有一部分相同词语的意思是存在差异的。例如:faculty一词在英国的意思是“大学中的学院”,而在美国的理解是“全体教员”;billion在英英中表示“万亿”,在美英中特指“十亿”;其次,同样的物体需要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如“饼干”一词,美英习惯用cookie而英英使用biscuit;英国人用sweets来表示“糖果”,美国人却用candy表示。接下来是语法和语气方面的差异。美国人率真直爽,容易接近,因此在与人交流沟通时习惯用比较直接的语气,如经常使用can,may,should等词;而英国人比较保守,注重人与人交往时的礼貌,因此用词委婉含蓄,他们更习惯使用could,would like,ought to等词。最后一点体现在书信方面的差异。通常来说,英国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比较保守,沿用老式书信体,用词正式但是墨守成规。例如,在写结尾客套语时:最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表达是yours sincerely或yours faithfully。
2.3 发音
英式英语(这里是指Received Pronunciation,即标准英语)的发音往往会给人一种沉稳淡定,高雅低调,清晰明快的印象。但是英国人比较保守,行文用字方面比较喜欢咬文嚼字,墨守成规。而美国人生性开朗,热爱自由,喜欢与人交往并且交际活动中礼节的束缚较少,比较随意,这就形成了美英发音的独特风格。美英语调起伏较大,具有充沛的感情色彩,抑扬顿挫,音域较宽。这就与语调平稳音域较窄的英英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2.4 语法
英语和美语在语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集中表现在强制性虚拟语气的运用,时态的选择,集体名词和表达物主“有”上。英语在表达不久之前发生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事件时,经常使用现在完成时,而美语则直接使用过去完成时。一般来说,在英式英语中,根据强调重点的不同,集体名词后的谓语动词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在美语中谓语动词经常使用单数形式。在表达物主“有”时,英国人习惯用‘have got’,美国人常用‘have’。在英国,‘Shall’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美国,而它的否定形式shan’t很少在美语中听到。美国人一般用won’t/be not going to代替。
3 项目研究的重要性
(1)于中国高校而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为英语教学者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重视英语教学质量,加强对英语教学设备的建设投入。这有利于保证教师英语教的有质量,学生英语学的有质量。
(2)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充分了解学生对于两种英语的偏好,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改变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关注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正确区分英语和美语,不断督导和培养学生语言辨别的能力。
(3)于中国大学学生而言,了解自己对英语的偏好,区分两种英语的异同,有利于英语的正规化学习,特别是口语和听力;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底蕴,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当今的世界是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拥有海纳百川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对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互相进步有着长远的影响。
4 调查分析
4.1 研究设计
本项目采取网上问卷、纸质问卷、部分面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研究对象是安徽财经大学本科全日制的大学生。团队一共收到967份反馈,其中有效反馈954份,其他13份反馈作废(由外校学生或本校研究生填写或问卷未完成填写所有信息)。这954份有效反馈中,我们做了统计,具体来看,包括名473男性和481名女性。问卷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得到以下几点信息:
(1)是否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有偏好?如果有,更偏向于哪一种?
(2)男女性别不同是否对选择产生影响?
(3)对这两种英语产生偏向性的原因是什么?
(4)这种偏好对语言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
4.2 数据分析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98.84%的受访者对这两种英语各有偏好,也都或多或少了解二者的一些区别。只有小部分同学觉得没有必要区分这两种英语,因为两者相辅相成。从性别上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英式英语(83.36%),男生偏向于美语(77.16%)。从原因上来说,大多数的受访大学生受引进的美剧、美语电视节目等的影响,认为美语更容易理解且不受束缚,说起来给人一种自信之感。尤其在当今社会,在美国超级大国的影响下,能够说一口流利纯正的美语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实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英英被认为是一种高贵社会地位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渊博和高雅的形象,沉稳有力,十分礼貌。学习英式英语可以增加自己的内涵,更好的了解英国的贵族文化。不同学生对两种英语的不同偏好导致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以及生活运用等方面的差别。例如,偏爱英英的学生经常会收听BBC而不是VOA;查找单词读音的时候,关注点往往会落在英式发音上;他们会经常阅读英国的经典文学和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当然这只是15%左右受访者的情况。绝大部分的学生承认自己虽然了解两者之间的一些差异,但是在实际运用和学习中,仍然选择忽略差别,将二者混淆学习。
4.3 调查结论
从安徽财经大学954名全日制本科生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大学生更偏向于英式英语的学习。英式英语在当今的大学生的学习中占了主导,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认识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拼写、语法及用词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受到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限制,两种英语混淆式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中国高校亟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英语教学调整,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英语,保证英语学习的纯正度,增强英语沟通交际能力。
5 结语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受访的学生群体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但是这种差异在中国高校的课堂和英语学习者中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进而导致了学习者在口语和听力方面的重重障碍。正确了解大学生对英英和美英的偏向性,合理安排教学课堂,才能使得学生朝着英语学习正确的方向前进。教授教师要注重区别两种语言在语法、发音、拼写和用词等方面的差异,选择一种英语教授,不要在教学过程中混淆两者。与此同时,应该从文化背景这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正确区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能力。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变体,不要混淆学习。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交流工具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众所周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是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虽说在语言功能上大同小异,但是两者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历史、民族政治、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在语法、发音、拼写、词汇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研究通过问卷和面谈的方式调查了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者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偏好,总结分析了其原因所在,从而为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者的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偏向性
参考文献
[1]王富兰,周庆礼,胡锴.论“英国文化在英式英语上的体现”[J].改革与开放,2016.
安徽财经大学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异化,伦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消费伦理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家庭的幸福, 还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节约型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重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研究, 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消费观, 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消费异化—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得以提出
消费作为人的实践活动, 在传统社会里并不存在伦理领域。因为表面看来, 消费是人对物的关系, 而不是人对人的关系, 故而不存在伦理关系。传统的消费大多是生命的基本需要的满足。这种消费根源于生命的自然需求, 因此不存在异化问题。然而, 现代社会的消费不一样, 法国后现代哲学家波德里亚甚至把当代社会称为“消费社会”。按照波德里亚的观点, 现代社会已经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消费也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 而是指向符号的消费。对符号的追求超过了对物的功能的需求[1]。今天的需要是超越了生命基本需要的需要, 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欲求”, 马尔库塞所说的“虚假的需要”。这种状况概括起来就是“消费异化”或“异化的消费”。正是因为出现了异化的消费, 才有消费伦理问题的提出。异化消费首先出现在西方, 而今已快速扩散到发展中国家。至少在价值观念上已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崇:高消费是个人生活“现代化”的标志。
在中国,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特别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即笔者提出的消费异化。消费异化现象在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 消费结构异化
大学生是一群尚不能自食其力的特殊消费群体, 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应该和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然而, 快捷多变的社会生活, 世俗化的消费潮流使得某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超过了家庭的承受能力。大学生的日常支出不再仅仅是基本生活费用的支出, 还包括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消费支出和交往消费支出。
1. 娱乐休闲消费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 没有了高考压力, 容易放纵自己, KTV、电影院、网吧、饭店、咖啡厅随处可见大学生的身影;利用节假日结伴出去游玩的也越来越多。据调查:20.18%的大学生经常出没卡拉OK厅、电影院、溜冰场等娱乐场所;30.9%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聊天, 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每天超过4个小时;51.13%的大学生每月上网费用超过100元。
2. 人际交往消费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友情消费和爱情消费。一方面, 随着社会不良风气传入校园,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日益世俗化, 过生日、拿奖学金、评学生干部、入党都要请客送礼。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恋爱观已悄然改变, 感情的深浅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 更体现在物质层面。尤其是男生, 为了显示阔气, 不在女朋友面前丢人, “打肿脸充胖子的”不在少数。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1500左右, 真正用于基本生活费用的支出平均每月600元左右。这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近2/3花在了如上面所述的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 真正用于必需的生活支出占1/3。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异化。
(二) 消费目的异化
大学生在消费中本应从自身的客观需要出发, 购买适当的商品和服务。但某些大学生从占有的欲望、炫耀夸示的角度出发, 为了消费而消费。在消费中,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的真正需要并不是第一位的, 他们所关心的是对商品或服务占有的满足欲及其所带来的成就感。大学生消费目的的异化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盲目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和时尚性消费。比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某些大学生争相攀比购买某一价格昂贵的品牌手机, 拥有这一手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先进的通讯设备, 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资本, 有的大学生甚至因为自己买不起这款手机而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这种现象, 在马尔库塞看来就属于虚假消费, 即仅仅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需要。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本来目的是及时地与他人沟通, 但现在附加了许多其他“用途”, 而且这些其他“用途”正是某些大学生购机的主要目的, 形成消费目的异化。
二、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 消费是个人行为, 但从更深层意义上说, 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 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对学生个人来说, 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消费行为, 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对家庭来说,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一) 对个人来说, 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
当今, 诸多不良消费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比如, 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某些学生出入宾馆酒家、休闲会所;有的学生追求高贵、时尚、华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花钱享乐上, 丧失了人生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无心向学, 荒废学业, 进而影响将来就业。
(二) 对家庭来说, 加重了家庭负担。
经济在发展,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也在飙升。据统计, 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学费增长了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 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仅以我国高校当前基本学费标准5000/年计算, 这一标准是农民纯收入 (2008年为4761元) 的105%。这还不包括生活费、住宿费、教材费、交通费及各种培训、考证的费用[2]。再加上非理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消费, 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 对学校来说, 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 大部分学生是理性消费者。但是, 极少部分学生把追求享受、追求时尚品牌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一方面, 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 夜夜在网吧消费, 上课无心听讲, 甚至压根不到教室上课, 在寝室睡觉, 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 违背了学校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高校校园里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同学, 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购买名牌商品, 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报复心理, 有碍贫困生的身心发展。更可怕的是, 极个别学生在消费欲望的驱动下, 铤而走险, 走上偷窃犯罪之路。这些都不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更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四) 对社会来说, 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消费异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马尔库塞认为, 消费社会表现出令人苦恼的方面, “它的不合理的合理特点”[3]是无止境的, 异化消费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越来越膨胀, 消费异化的后果是无止境地消耗资源进而导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冲击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大学生过度求新求异往往使消费品没有发挥自身的价值而被搁置, 造成资源浪费。艾伦·杜宁认为, 现代社会实际上意味着“摧毁或毁掉, 浪费或乱用, 用光、用尽”。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即“人类如果摧毁了生物圈, 他将和其他生命一样, 使自己遭到灭顶之灾”。
三、解决当代大学消费伦理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首先要坚持教育为先, 积极引导, 倡导理性消费。由于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念探索建立时期, 各方面意识均尚未成熟, 对于事情的处理方法也不是很正确, 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教育, 使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下面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提出对策。
(一) 学校必须加强教育。
首先,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两课”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 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消费伦理观, 但可以寻找到结合点引入消费伦理观教育。比如, 《绪论》中提到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其中一个知识点是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任课教师在讲解这一点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生活费。第四章里提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另外, 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第八条: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消费伦理观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其次, 高校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社会化, 树立自强、自立、自助的消费观念, 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明白挣钱必须付出劳动,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使他们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 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二) 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启蒙和引导作用, 特别是在孩子的消费观念形成过程中, 家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首先, 家长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影响孩子, 并且以身作则, 杜绝不良消费行为, 贯彻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正确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其次, 要避免对孩子过度溺爱, 不能单一地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和物质消费, 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和精神消费。事实上, 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社会应发挥媒体的作用。
加强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功能。大众媒介是把双刃剑, 它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大学生个体感觉敏锐、好奇心强, 易于接受新事物与新观念, 载有大量信息的大众媒介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监督, 杜绝黄、赌、毒及不良消费行为的宣导和传播, 净化传媒领域空气, 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科学消费观的宣传, 通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促使大学生这一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在这一新的生活转型期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 成功地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 形成科学、理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和消除不良消费习惯。
把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独特群体进行专门研究, 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潜在的市场价值与它的独特性决定了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对大学生乃至整个国家有积极的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 [法].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73.
[2]牛亚楠, 彭勃.教育公平视角下的高考弃考原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4) :106.
安徽财经大学 篇8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金融硕士等在内的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已有40种类别。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实践环节的锻炼。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各高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般采用两年制,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学年进行实践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这其中,与传统学术型硕士最大的区别便是至少有半年时间在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导师的指导,所以说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实践导师的作用密不可分。安徽财经大学作为首批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单位之一,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也率先开展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但实践导师发挥的作用却比较有限,究其原因还是对实践导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本文基于此进行如下阐述。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马斯洛需求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的需要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2. 赫兹伯格“双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诸如组织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等外界因素,此类因素的满足会消除人们不满,反之则会招致不满的发生。激励因素则是令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多属工作本身内含的诸如成就、认可、晋升、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这些东西如果能得到满足,则可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 费罗姆“期望理论”。
美国著名学者费罗姆提出,激励作用大小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即激励力量=期望利率×目标效价。目标越明确越具体,激励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保险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践高素质人才。
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产生是基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引进校外实践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开辟“双导师制”,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实践导师的建立是对传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创新,它调动了校外的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将理论研究切实落实到生产建设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式和理论研究,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践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的人才发展需要。
2. 有利于完善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架构。
高校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全方位、多方向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的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空间局限、思维方式较为传统等因素,研究方向和指导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必将致使整个高校学术水平的倒退。实践导师的存在恰恰能弥补现有导师架构的不足,他们能将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发展理念带到高校和研究生中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增强科研的实用性,明确理论的指向性。
3. 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导师数量和指导水平就显得远远不够,大大制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拓宽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实践导师的加入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向企业实践层面拓展,即提高了导师数量,又保证了指导的实用性,而且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固有思维,是对传统教学指导方式的突破和创新。
四、安徽财经大学实践导师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 基本情况。
安徽财经大学作为安徽省内老牌高校,在2010年率先开展了专业硕士的招生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开设专业主要包括金融硕士(MF)、保险硕士(MI)、应用统计硕士(M.A.S)、税务硕士(MT)、国际商务硕士(MIB)、会计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MV)、旅游管理硕士(MTA)、法律硕士(JM)、审计硕士(MAud)等在内的10个专业。我校专业硕士累计招生规模达1200余人,毕业人数1000余人,平均在校人数300人左右;与此同时,我校专业硕士校内导师163人,校外导师约350人左右。校内导师与实践导师的数量与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有关。由于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我校会计和金融的悠久办学历史和过硬的教学质量,在近些年的招生占比中一直位列前茅,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一般年均招生80人和40人,相应的这两个专业的校内导师一般为31人和28人左右,校外实践导师与现有招生人数相持平,相比庞大的招生规模,校内导师的师资力量远远不够,校外导师很好地补充了校内师资力量的不足,拓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
我校实践导师在社会地位、地域分布、所在行业等方面体现着硕士实践导师的共性和学校学科的独特性。首先,实践导师来自于企业或地方政府等社会机构,一般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地方政府等社会机构担任处级以上职务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等,他们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与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其次,实践导师工作单位一般位于本地或本省,以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将实践导师的范围到江浙等周边城市,一线发达城市北上广等领域也有所分布。最后,我校实践导师一般是现有专业领域的行业精英,涉及到金融、会计、保险、法律、财政、旅游等诸多领域,且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实践导师还发展到大数据和电子商务领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实践的真谛。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校自2010年实行专业硕士招生与培养以来,实践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实践导师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很大一部分学生与实践导师之间并没有很好地沟通和交流,相应的也没有得到专业指导和实践锻炼,实践导师资源大大被浪费。如何激发实践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项重大难题。从现代激励理论中,可以简要概括导致实践导师激励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实践导师需求层次把握不够。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层次需求之后便开始追求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实践导师一般来自各领域的精英,一般的低层次需求早已满足,出任学校导师一般是希望获得育人成才的尊重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我校在实践导师的聘任、评估、激励、和反馈各环节都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不仅没有提供基本的物质报酬,而且对于实践导师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激励都存在严重缺陷。
(2)专业硕士对实践导师作用认识不足。对于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践导师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他们在研究方向、论文写作甚至是在工作选择中主要依赖的还是校内导师。一方面是校内导师较为专业,能在学业生涯中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因为授课等原因,校内导师离学生较近,利于沟通。而实践导师一般在企业或者单位,工作较为繁忙、擅长领域各不相同而且思维习惯与学校大有不同,所以造成交流和沟通上的诸多不便。学生一般很少与实践导师联系,只有在学校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才会硬着头皮去联系,而实践导师由于工作繁忙很少主动联系学生,这对师生关系的交流和培养是不利的。
(3)校企之间建设缺乏科学的合作机制。实践导师一般来源于各个企业的科学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是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出任学校实践导师有的只是一个社会兼职或者学校挂名而已,自己的主业还是在企业或者公司,对指导学生缺乏动力。实践导师若想发挥作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结合学校指导效果评估工作绩效,约束导师指导行为。但是目前我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共赢发展机制,这也是导致实践导师激励不足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
五、安徽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实践导师激励措施
1. 完善学校内在评估与外在激励机制。
首先,我校在实践导师问题上应该完善目前的导师聘任和评估机制,在源头上筛选负责任的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实践导师,及时更新淘汰实践导师队伍。目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实践导师管理暂行办法还是2009年提出的,只是对实践导师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利、遴选和聘任、考核及管理提出了大概要求,没有具体的跟进措施,在导师质量和渠道来源上参差不齐,导师评估和激励措施未完善,权利和职责未明晰。我校应制定明确具体的实践导师聘任制度,将流程落实到实处,本着本人自愿申请的原则,学院、研究生处层层把关,对实践导师的指导能力、学术造诣、社会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遴选出优秀且富有责任感的实践导师,而且要签订聘任合同,事先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并且在官网上公布实践导师聘用名单。
其次,学校应该在研究生处设置专人专岗和专项资金,负责各学院实践导师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对接工作。启用对学校工作熟悉且社会经验丰富的专人来负责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安排工作,联系和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导师进学校讲座交流,完善实践导师聘任和评估机制,定期接收学生反馈等等,为打造安财专业硕士的实践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系统。
目前我校专业硕士实践导师基本是零报酬,虽然他们不在乎一般的物质报酬,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我校应该利用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设定科学合理的报酬体系,为他们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或企业实践提供物质保障,使得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其次,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论”,学校更应该注重人才的管理艺术,定期进行导师反馈,给予实践导师充足的尊重和社会荣誉。学校应该每年定期举办实践导师聘任和优秀实践导师授予仪式,以物质和荣誉的方式共同激励,同时还提供了机会,加强了校企之间以及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2. 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
激励分为正向和反向,正向激励为鼓励和支持,而反向激励则是惩罚和淘汰,换言之,是一种约束机制。要想充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就必须采用正向激励与反向惩罚相结合的机制。学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进行评价,学院对实践指导打分,学校根据学生评价、学院评价和企业反馈综合评估实践导师的指导效果,对积极参与指导的实践导师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延长聘用期限,给予优秀实践导师表彰;对懈怠和不负责任者提前解除聘用合同,以此来督促和约束实践导师的指导行为。
3. 导师激励措施与企业绩效管理接轨。
根据费罗姆的“期望理论”我们知道,实践导师缺乏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励措施没有与他们工作直接挂钩,不能带来目标效价,只有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将实践导师的指导评价直接与他们在企业的绩效相挂钩才能激发他们的指导积极性。学校应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实习基地签订实践协议,将实践导师的指导成绩与企业业绩和职位升迁相挂钩,指导合格者可以在企业绩效评估和职称考核中加分,除此之外,合格以及优秀的实习基地和机构单位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4. 加强专业硕士的实践管理制度。
实践导师作用的发挥光靠激励实践导师还是不够的,所谓交流指导是相互的,只有受众也即我们专业硕士充分体会到实践导师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去挖掘和利用实践导师这一丰富资源。学校要联合各学院制定完善的专业硕士实践管理制度,将专硕实践活动以及具体工作流程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学校应将学生实践学分计入培养管理的一部分,实践期间要确定适当,既不耽误校内理论学习,又不耽误最终的工作寻找和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定在专业硕士第一学年末的6月-11月比较合适。在这期间既具备了一般的理论知识储备,又能够在实习实践中寻找工作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方向,还能够为最终工作的选择提供实习经验,而且充分利用了暑假的时间,一举多得。专硕实践锻炼的最后评价除了写实践总结报告之外,还应进行实践答辩,结合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评价该学生的实践成绩,将实践的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实践相结合,建议以实践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具有实际效用的论文形式进行写作,促使学生主动与实践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心得,获得就业必备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将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与实践导师紧密联合,防止只挂名没有实际指导的行为发生,才能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质的发展。
六、结语
实践导师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大创新,在人才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实践导师效用最大化发挥,需要学校学院、企业导师以及专硕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实践导师在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共同进步,才能将实践导师资源最大化发挥。
摘要:实践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目前我校实践导师面临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导致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作用有限。本文详解我校的专业硕士及实践导师情况,针对实践导师激励缺陷提出了由内而外、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保险专业硕士,实践导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阿利.建立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2]李占华,罗英姿.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29-30.
安徽财经大学 篇9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是“国家建设高水平人学公派研究生项目”46所院校之一和首批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人文社科类院校, 也是承担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
峥嵘岁月行【历程篇】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央财经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央税务学校, 是由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创办的一所高等财经院校, 后历经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 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60年来, 中央财经大学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 秉承“求真求是,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和“中国财金黄埔”。
李金华金融62级校友, 铁面审计长。2004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全国政协副主席。
金人庆财政62级校友, 两度荣任亚洲最佳财长, 原财政部部长。
戴相龙财会63级校友,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掌门人,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天津市市长。
孙志强金融64级校友, 全军财政执掌人,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王启人金融60级校友, 红色传媒舵手, 原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
龙马担乾坤【发展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学科建设, 人才培育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务实, 中央财大不是很大, 但是很有名气, 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许多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实干家。——陈至立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中央财经大学承担了学历教育和干部教育的双重使命, 经历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蜕变, 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 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设有38个本科专业, 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 拥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涵盖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4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 (MBA) 、公共管理硕士 (MPA) 、会计硕士 (MPAcc) 、法律硕士 (J.M) 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和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
截至2009年9月, 学校共有教职工1384人, 其中专任教师883人, 教授157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8%;副教授273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9%;具有博士学位者507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4%。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9339人, 其中,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639人, 硕士研究生2640人, 博士研究生473人, 留学生304人, 夜大生l538人, 函授生6745人。
多年来, 我校在全国的本科招生调档线都远远高出当地重点分数线, 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招生前20强。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沪、穗等发达地区, 以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排行榜显示:北京地区有16所211大学进入全国211大学就业能力50强, 中央财经大学居于第6位。
2006年和2007年, 学校相继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学校按照“人文、科学、诚信、创新”相统一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 坚持“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艺术熏陶人、以科学的精神激励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的文化素质教育方针, 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1) 杜竞强同学赴秘鲁担当APEC文化使者, 与秘鲁外贸部部长合影
(2) 在2005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 我校本科生荣获ICM一等奖
(3) 我校MBA学生刘冰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MBA社会责任领袖”
(4) 我校何京锴和纪若楠荣获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冠军
(5) 我校代表队荣获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6) 我校经济学院蝉联两届首都高校经济学院辩论赛冠军
(7) 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在中国社会心理学学术年会上喜获佳绩
(8) 我校金烨、杜卓芳同学出席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师资队伍, 科研成就
长期以来, 中央财经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老一代教师中, 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张伟弢、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姜维壮、魏振雄、俞天一、张玉文、王佩真、闻潜、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 其中一些老教授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在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中, 学校拥有“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江学者、“跨 (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支持人才”等各类优秀师资。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2门, 校级精品课程71门, 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 学校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平台式引进大批海外优秀人才, 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领导和学术带头人, 例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克莱夫.格兰杰、罗伯特.恩格尔、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等担任学校学术委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为学生授课。
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 中央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五”以来, 学校承担了一百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学校举办的“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中央财经人学分论坛”、“部长论坛”、“大使论坛”、“名人名家讲座”等1000多场学术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球视野, 多元文化
进入新世纪,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新形势, 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先后设立了创业先锋班、中法合作实验班、中澳合作实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进, 学校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特别鼓励并支持广人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到海外访学交流。2006年以来, 我校受中央政府委托, 承担了国家援外项目的培训工作, 先后对来自64个发展中国家数百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高水平的培训, 受到了广泛好评。2005年和2007年, 学校先后成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截至目前, 学校已与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近百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开展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 互派专家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 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或双边学术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已成为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镇。“天天有讲座、周周有名人、月月有大家”的浓厚学术氛围, 异彩纷呈的讲座已经成为中财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当存高远【展望篇】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了扩展办学空间, 近年来, 学校加快了校园建设的步伐。学校现有两个校区, 学院南路校区占地208亩, 沙河校区占地1180余亩, 规划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安徽财经大学】推荐阅读:
安徽财经大学知名校友08-21
安徽财经大学党课考试08-26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手册11-16
安徽财经大学什么专业最好05-21
安徽财经大学在校生证明_通用格式07-15
南京财经大学06-26
西南财经大学10-05
中央财经大学期末08-03
广东财经大学专业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