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4-07-24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共12篇)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1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

修订教学计划是2007年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教务处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和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对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设置部分做了初步的修订,现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程序做几点具体说明: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三会”的能力素质、“三有”的品德素质为追求,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完善其知识结构。

二、修订原则

1、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为基本依据。

2、以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参照。

3、从文学院全局出发设置课程。

4、提高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比重,以利于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5、课程设置注重长期效应,注重课程的延续性、合理性,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以目前师资设限,避免因人设课。

6、教材选用原则:(1)优先选用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2)优先选用获得国家二等奖以上的优秀教材;(3)优先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优秀教材;(4)个别课程目前若无以上三类教材适用,可适当选用反响好、水平高的自编、合编教材。

7、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公平公正,努力形成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

三、修订程序及时间安排

1、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依据修订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初步方案,以备研讨。(5月下旬)

2、召开教学计划修订研讨会,讨论初步方案,充分交换意见。会议由院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教研室主任及部分资深教师参加。(6月1日下午)

3、在收集整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修订方案二稿。(6月1-8日)

4、召开第二次研讨会,讨论修订方案二稿。会议由院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教研室主任及部分资深教师参加。(6月8日)

5、吸纳二次会议提出和合理建议和意见,形成修订方案三稿。(6月9-11日)

6、将修订方案三稿公布于文学院网站,征求全体师生意见。(6月12-19日)

7、收集整合师生的合理性意见、建议,形成修订方案第四稿。(6月20-22日)

8、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评修订方案,之后呈院长审定,后呈交教务处审批。(6月23日)

四、学分基本比例

专业必修课:76学分左右

专业选修课:34学分左右,其中必选课和限选课占16学分左右,其余为自选课。专业实践环节(教师教育实践除外,主要指背诵、阅读与写作环节):9学分左右(背诵1至2年级:2+2=4学分;阅读与写作1至3年级:2+2+1=5学分)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不含教师教育模块)

专业必修课:76学分左右

专业选修课:30学分左右,其中,必选课占12分,限选课占8学分左右,其余为自选课。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无教师教育模块)

专业必修课:79学分左右

专业选修课:36学分左右,其中,必选课占10分,限选课占10学分左右,其余为自选课。

对外汉语专业(含教师教育模块)

专业必修课:85学分左右

专业选修课:28学分左右,其中,必选课占6分,限选课占4学分左右,其余为自选课。

五、必选课、限选课设定标准

专业选修课总共分为必选课、限选课和自选课三类。

原则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列为主要课程而未列入我院教学计划中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为专业必选课;限选课为学生在一定课程范围内必须选修一至二门的课程,每个模块必须修满一定学分,其目的是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自选课为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2007-5-30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2

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 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样, 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需要不断地营造良好环境, 需要恰如其分的引导, 更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和加深理解, 才能最终显现出感恩教育在知恩、懂恩、送恩、传播感恩的全过程中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感恩教育中的细小案例, 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环境育人,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环境的营造, 实际是规避思想教育的刻板和程式化, 是尽量让思想的影响与引导处于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使大学生在不经意中接受教育, 避免大学生的年轻逆反心理。

良好感恩教育环境的营造, 需要注重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层建设和双面互动, 保证思想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不脱节。

学院在学生工作中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宽心的话语, 一点经济上的帮助等, 即使微不足道, 却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

例如, 在学校迎新广场上, 学院设立了教师节留言墙和许愿书, 鼓励新生写下对教师的祝福, 也让新生进入师大后就树立和坚定了教师最光荣的职业信念。不少学生留下“老师不要太辛苦, 健康第一”“光和热的奉献, 普通的伟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感人的寄语。一位2007级新生在给班主任的短信中, 坦言“老师您好!记得报到那天第一次见到您, 就感到您对我及我家人的关心, 您还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今天, 我和我的家人祝您身体健康, 节日快乐!”

学校应该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途径引发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在新生的第一份假期作业中, 学院要求新生寒假里, “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 并在返校后的特别班会上予以分享和总结。这样, 家庭的良好反馈会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也拉近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距离。

新学期开学, 学生们在交流班会上从不同的角度述说了发生在自己家中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给母亲泡茶、护理生病的父亲、给父母洗脚……大一新生小石特地为新疆哈密的父亲寄出了一封“感谢信”, 在信中记述了三件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小事, 抒发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第一次!我们把信读了又读, 高兴啊!听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们要好好感谢老师!”电话的那一头, 石爸爸的兴奋与欣慰清晰可感。

二、文学育人, 抒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文学院的学生工作, 向来注重通过专业学习与专业优势, 采取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双赢的方式来进行。因此, 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在文学育人的理念下, 学院注重让学生拿起笔来, 用语言和文学做工具, 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封写给爸爸/妈妈的家书”, 是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布置的一次特殊作业——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尽管学生们认为发短信、打电话等方便快捷的现代沟通方式足以取代书信, 但在班主任的鼓励下, 学生们还是认真地完成了这项“家庭作业”。这一次感悟亲情的自我教育, 收到了出乎学生意料的反馈。

“我没想到父母收到我的第一封信如此激动。妈妈说她感动得哭了, 爸爸也激动得不得了。他们说从来没想到我会给他们写信。我决定以后要坚持给他们写信!”

“我发现在信中更能把我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以前打电话、发短信, 不过是泛泛而谈, 甚至只是日常问候而已。而写信就完全不同了, 我感觉爸爸妈妈好像并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样, 他们其实除了在乎我的学习, 也考虑别的……”

于是, 学院在更大范围内发起了“感悟父爱、感悟母爱”的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学院、学校、兄弟院校的积极响应。短短三个月, 全校10余个院系和兄弟院校的千余份稿件纷至沓来。细心遴选出的103篇文章, 在社会力量支持的基础上结集出版, 它们是《来生让我做您的母亲》和《来生您还做我的父亲》两本书籍。

厚厚的两册书, 为社会深入了解80后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阅读参考, 也成为北师大“感恩”教育的范本。

三、实践育人, 引导学生传播感恩

实践是感恩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离开实践, 整个感恩的教育活动将会变得苍白无力。陶行知先生也曾说,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1]。只有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 才能够为大学生在实施感恩的过程中找到突破口, 提供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和升华的平台。

在农村基层服务社会和基础教育, 就是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在反哺社会。每年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会奔赴平谷农村, 为当地的民俗旅游作宣传策划, 将自己的所学回馈于农村发展。学院也积极鼓励党团支部到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进行义务支教, 先后200多人次都走入了打工子弟学校、农村基层小学, 和孩子们亲切交流, 积极捐书捐物, 并申请社会力量捐赠书籍, 切实地解决了孩子们最迫切的问题。

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实践中体现, 在第一阶段的感知和回报后, 还需要将感恩教育的情愫传递下去, 不断用实际行动传播感恩。学院本科生和博士生党支部携手共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将感恩教育送进社区, 送进校园活动。大学生们不仅向中学生们赠送了“感恩书系”和《中华敬老故事》书籍, 还亲手制作了近百张爱心卡片送给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中学生们和大哥哥大姐姐交流后, 在爱心贺卡上整齐地写着自己的感言:“母爱是伟大的, 同时也意味着母亲对我们的关爱;父母的教育是独特的, 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要去珍惜和理解;学习的同时让我们懂得感恩回报父母, 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在此, 有些话我实在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 就让我在此对天下所有关爱、疼爱我的人说一声, ‘谢谢’!”“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感受到了,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 现在认真地想想, 觉得以前对你们发脾气真是太不对了, 你们每天风吹日晒地在外面, 而我却还怎么也不满意。现在我想对你们说, 爸爸妈妈, 你们辛苦了, 我爱你们!”

在城市中小学学校传播感恩心是高校将感恩教育的成果和经验主动向外界输送的有效举措。高校德育工作也在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得到了延伸和展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的挑战, 作为其中重要一部分的感恩教育具备充分的实践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文学院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举办, 将感恩教育贴近实际生活, 跟进大学生成长的背景环境, 加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新的建设者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篇3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位于成都市府河源头的郫县团结镇,校园占地近800亩,在校学生9100余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院建有教学楼群、图书馆、综合型室内体育馆、学生宿舍楼群、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室外运动场所等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已建成计算机软件实验室、通讯仿真实验室、光纤通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35个实验室,学院还建立了动画制作中心等多个教学实践中心,满足了各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使我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学院现有25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经、管、文等学科领域,以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逐步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学院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文和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效果显著。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以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培育教学成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了实践教学地位,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性实验以及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的比例,积极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夯实基础。

学院注重以学生为本,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拥有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国内外IT产业高级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业内资深专家、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教师和外教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治学严谨,科学施教,爱岗敬业,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注重与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密切的合作及交流项目,以拓展国际交流、推进合作办学。

建院八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会,一方面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用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实现学院的第二次跨越,努力把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建成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

一、2008年招生专业

(一)本科专业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广告学、英语、艺术设计、音乐学(以上专业为文理兼收),电子信息工程(工业与民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汽车电子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以上专业为理工类)。

(二)专科专业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以上专业为文理蒹收:计算机诵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应用与开发)、无线电技术(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以上专业为理工类。

二、2008年招生计划(见计划表)

三、毕业与就业

(一)学生学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具印的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规定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具印的学士学位证书。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4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专业】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招生网站-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分数线

一、学院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校代码13629)是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招生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制四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

二、录取规则

(一)普通类专业录取规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确定调档比例,原则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按照“专业优先”的原则,参照进档考生的高考总分进行录取。

(二)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1.艺术类本科专业在各地的艺术类本科批次录取。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后,按照艺术类专业成绩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高者。2.对于取得我校相关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的考生,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后,按照艺术专业校考成绩择优录取;对于部分未组织校考的专业,在各省区录取时按照省级艺术类专业统考(联考)成绩择优录取。3.对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进行录取的艺术类专业,优先录取具有校考合格成绩的考生;在录取计划未满的情况下,承认其他本科院校相同专业的校考合格成绩,此时按照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4.我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与动画、会展艺术设计、影视与舞台美术设计、建筑景观艺术设计6个专业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分为新闻节目主持、文艺节目主持2个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分为新闻编导、文艺编导2个方向,摄影专业分为图片摄影、影视摄影2个方向,表演专业分为影视表演、音乐表演、社会舞蹈与传播、歌舞剧表演、演出制作管理5个方向。以上各专业考生入学后,根据专业成绩、个人意愿在本专业内选择专业方向就读。

(三)其它招生条件:1.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对于报考生源充足的省份,将适当增加计划录取。2.执行各省(市、区)制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3.各专业对男女比例均无限制,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4.学校设立奖学金。学生还可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按国家政策规定申请国家和北京市奖学金、助学金。5.江苏省考生录取原则按照江苏省有关政策执行。6.考生体检标准除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外,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我校另作要求如下:(1)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摄影专业及专业方向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听力正常。(2)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专业及专业方向要求考生双目视力经佩戴隐形眼镜矫正、新视力表5.0以上;发声器官无疾病;面部、颈部无明显疤痕、胎记、纹身及皮癣。7.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我校将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体检)。资格审查不合格者,我校将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

8.各专业学费以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复为准;学费中包含一次免费出国实习实践,出国实习实践是必修环节,纳入学分,学生全部参加,学校承担全部费用;学生在校期间还需在国内多次参加实习实践,实践费用也包含在学费中)。宿舍标准为四人间,住宿费每生每学年3500元。9.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规定凡与本章程相悖之处,以本章程为准。10.本章程公布的录取规则如与考生所在省区录取政策有差异,则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政策为准。11.本章程由我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招生咨询方式学校网址:http://咨询电话:010-

89229201 官方微博:@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校地址:北京市

大兴区榆垡镇榆祥路10号,邮编:102602。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招生办公室二〇一四年四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重点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全景地图: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历年分数线: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报考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招生计划: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人气校友: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5

一、名词解释:

1、普通话

2、形声字

3、词类活用

4、《古诗十九首》

5、性灵说

6、问题小说(五四时期)

二、简答:

1、说明轻声的用法及作用。

2、“瓦、虫、谤、诛、响”的今义与古义相比,有何不同?(一共七个字,还有两个不记得了)

3、论述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

4、试析孙犁小说的风格。

5、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

1、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雄”性格。

2、“新女性小说”有何艺术特征?你对此有何看法?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简介 篇6

美术学院教师实力雄厚,教学和创作均获得社会好评。近年来,教师发表作品数百幅,参加省级以上展览80余次,国外个人展6次,7人20余次参加全国性美展,3人次参加国际艺术交流,多人次在上述展事中获奖。

在1996年至2008年的河南省第五至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学生共获奖155个,其中一等奖45个,二等奖59个,三等奖51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美术学院具有高标准的画室、教室,电脑教室、资料室、数码实验室和雕塑、版画制作室等,良好的条件能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美术学院师生不懈攀登新高峰的精神,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199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建校80周年美展1997年,河南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介绍我学院,并称之为“洛阳师专现象”;1999年,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又以专题片形式向全国作了介绍,·2000年6月,我学院党支部被河南省委组织部、高工委授予“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8年4月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千平方米大型牡丹画和参与创作的洛阳市千米牡丹长卷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全国首创。我院两名毕业生光荣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洛阳段的传递活动。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和绘画三个本科学科,七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包括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书法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美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美术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创作设计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艺术设计(数码设计方向),非师范类专业。该专业是近几年来设计领域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广泛的人文素质,在艺术设计和文化传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单位从事动画原创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创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7

“无端”意思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无谓”意思是“没有意义,毫无价值”,合起来,“无端无谓的忧愁”是说忧愁的生发没有来由,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然而,放眼尘世,观察周边,实际情形真的如此吗?在笔者看来,实在大谬不然。

“闲”,古文作“閒”。《说文》:“閒,隙也,从门月。”段玉裁注日:“会意也,门开而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可见,“闲”原指门的缝隙,后引申出空闲、闲暇、闲散等义。“愁”,或作“愀”。《说文》:“忧也。从心秋声。”本义即是忧愁。作为“闲”和“愁”的组合,“闲愁”的意义是指因物质充裕、生活闲散、无所事事而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寂寞引发的愁情。人是情感的存在。情感之于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札记·礼运》),闲愁亦在其中。这样看来,闲愁是一种普遍的大众情感体验,无论古今中外,不问男女老少,只要生活着,就会有闲愁。而闲愁既生,又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对人有所影响,怎么能说是“无端无谓”呢?

过去,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认为闲愁实际是一种小资情调,是人们满足物质需求后,精神空虚、无聊寂寞的结果,是吃饱了撑的,是无病之呻吟。这种说法如果单指上面所说一般小老百姓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因生活琐事引发的闲愁,则大致不差,但在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那里却并不准确。闲愁在传统士大夫那里有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包蕴。

闲愁为人情所不免,在古代士大夫那里,自然少不了和一般人一样的闲愁,但其闲愁却另有蕴涵。生活闲散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在古代士大夫那里为何会生发愁情呢?赋闲无事、生活闲散的生活状态是人人都想要的,古代士大夫也乐得清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闲暇也意味着与正事无关,于正事无济。所谓正事不过是人们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得偿所愿,解决个人、家庭,或民族、国家的切实问题。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忧患意识、有责任担当的士人知识分子,古代士大夫所关心的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正事的解决,而不在于过身可赋闲的生活。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得偿所愿,只能无可奈何地徒然身闲。事与愿违,徒然身闲,怎么能不使士大夫们感伤忧愁?可见,古代士大夫的“闲愁”在一般的闲情愁绪之外,还包括因徒然身闲却不能解决正事而生发的愁情。

闲愁之于一般人不是无端无谓的,古代士大夫更是如此,考察中国古典诗词,可以看到闲愁之于他们,来源多种多样,形式千姿百态,影响各不相同。

第一,闲愁生发的来源多。有因触物伤怀,感时而愁:“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宋·王观《高阳台》)有因相隔两地,相思而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有因依依惜别,会少离多而愁:“大都人世,会少离多,总是闲愁。”(宋·曾觌《诉衷情》)有因怀古伤情,忧国忧民而愁:“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棠·辛弃疾《念奴娇》)

第二,闲愁被描画得千姿百态。闲愁繁如杨花:“幽思屡随芳草,闲愁多似杨花。”(宋·史达祖《自江月》)闲愁牵绊如丝:“一捻闲愁无处遣,牵不断,游丝百尺随风远。”(宋·欧阳修《渔家傲》)闲愁重叠如山:”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唐·赵嘏《无题》)闲愁滔滔不尽,堪比江水:“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采·贺铸《木兰花》)

“谁道闲愁如海,零碎。”(清·王国维、《荷叶杯》)宋代著名词家贺铸脍炙人口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更是尽写闲愁之多、之广,之长,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第三,士大夫对闲愁的反应各异。

“眉头不为闲愁皱。”(采·向子谨《蝶恋花》)有的人面对闲愁很是豁达,少受影响,更多的人则为之所困,闲愁长时间困扰身心;“这—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宋·戴复古《木兰花慢》)闲愁牵绊,使人慵懒无力、肝肠寸断:“闲愁无力凭阑干”(宋·耿时举《浣溪沙》)“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辛弃疾《摸鱼儿》)有些闲愁来去无定,自然消散,有些总挥之不去,消磨身心,需要加以疏导。士大夫惯于对酒当歌,及时行乐,派遣愁绪。因闲愁而赋诗,因闲愁而纵酒,诗酒行乐是士大夫排解闲愁的灵丹妙药。“可惜一春诗,总为闲愁赋。”(宋·程垓《生查子》)“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唐·张碧《惜花》之一)“闲愁掷向乾坤外,永日移来歌吹中。”(宋·陆游《落魄》)不能不说,士大夫们面对闲愁,有些表现得尚属积极,有些就显得意志消沉了。

综上可见,“闲愁”绝不是无端无谓的忧愁。生活中,人们闲愁生发的来源多,影响不一,一般民众如此,知识分子、传统士大夫更是如此。古代士大夫的闲愁在一般闲情愁绪之外,还包括因徒然身闲却不能解决“正事”而生发的愁情,这种愁情是一份积极高尚的情感财富,诗人骚客将之诉诸诗词创作,在古典文学中形成了_一道独特的风景。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8

尊敬的某某公司:

您好!

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关注我校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小组即将开展的安全教育宣传片视频制作,这是我们学生党建工作小组富于特色的一项活动,活动覆盖文学院近四千名学生,并带动其他兄弟院系和社团,其实际影响力巨大。同时,这个活动也是学生党建工作小组本年度的重头戏之一,得到学院党委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贵公司能给予本次活动支持或提出宝贵意见,相信有了你们的支持,会让我们的活动更具有特色。

接下来我们会对此次活动做一些相关的介绍与分析。

此致

敬礼!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小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

第一部分:活动介绍

一、活动主题:安全教育宣传片

二、活动对象:文学院全体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员和非党员)

三、活动方式:拍摄宣传片

1.按照我们党建成员根据最近华师校园所发生的安全事件所撰写的剧本将案件发生的过程模拟拍摄出来,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警

惕和安全防范意识。

2.在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希望可以借用贵公司的场地实地拍摄,拍摄时所使用的相关道具也可以使用贵公司的产品,我们会在片

尾特别打上鸣谢贵公司的字样。

3.将拍摄好的安全教育宣传片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主要在华师的官方网站上,例如华师陶园BBS、文学院的博客和微博等。

第二部分:宣传方式

一、活动前期宣传

1.横幅宣传:我们将在南北区饭堂(楠园、翰园饭堂广场,两个广场位于学校的中心地带,是宣传广告的理想之处)悬挂横幅,打上鸣谢贵公司字样,以增强宣传效果(公司以私人名义是无法申请到横幅悬挂和展板摆放的)

2.海报宣传:海报上贵公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公司标志物(在校内和公寓宣传栏内张贴)

二、活动现场宣传

1.小册子宣传:我方负责设计宣传册子,内容包括党建工作以及商家信息。在内封以及封底均可加入贵公司宣传广告。(广告内容由贵公司提供)

2.拍摄过程宣传:我方可以在借用贵公司的场地实地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将贵公司的商品和商店环境等拍入片中,还可以在宣传片的片尾特别鸣谢贵公司。

第三部分:赞助内容

1.贵公司为本活动提供 500元资金资助;

2.贵公司为本活动免费提供印有贵公司宣传资料的礼品约 100份。

(具体的宣传方案由我们双方共同商讨决定,赞助内容也将根据具体的事宜而定)

第四部分:可行性分析

一、我院此次活动的举办是面向学院全体学生的。故其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能为贵公司起到较佳的宣传效果;

二、此次安全教育片的视频内容均取材于华师最近发生的事件,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和有切身感受,应该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能为贵公司提供长时间的宣传,更有助于贵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引导和深化师生的消费取向,必能为贵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

三、安全教育宣传片的拍摄活动作为党建工作小组本年度的重头戏之一,得到学院党委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并给与大力支持与帮助,能为商家的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党建工作小组设有对应的博客和网站,能为贵公司在短时间内扩大宣传范围和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五、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很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相信华师,相信未来!我们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联系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9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专业】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招生网站-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分数线

学校全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校代码:14206浙江省招生代码:0185校址:浙江省嘉兴市商务大道168号邮编:314051办学层次:本科办学类型:独立学院

一、学校概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由同济大学、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位于嘉兴市商务大道168号,校区占地面积83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完备。

二、学历、学位证书凡取得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籍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校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家统一电子注册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三、招生计划2014年学校面向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广东、安徽、甘肃、河北、四川、天津、辽宁、江西、湖北、湖南、北京、重庆、山西、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广西、海南25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本科生2525人。分省(市、自治区)分专业招生计划及说明以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四、录取规则1.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男女生一视同仁的原则。2.招生录取时在第一学校志愿(含平行志愿)考生生源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则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征求志愿)考生,非第一学校志愿(征求志愿)的考生只能录取到本校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3.学校在浙江省的所有招生专业按照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规定安排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在其余省份按照各省(市、自治区)考试院(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批次招生。4.学校对录取新生的健康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5.学校专业录取规则按高考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高考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专业志愿顺序在前者优先录取;高考投档成绩相同且专业志愿顺序相同的考生,理科录取以数学(依次外语、语文)成绩、文科录取以语文(依次外语、数学)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未能满足所填专业志愿的录取范围的考生,对填写服从专业调剂的将随机调剂到未满计划的其他专业录取,对填写不服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从专业调剂的将予以退档。6.学校对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有关加分政策均予认可。7.学校今年招生的各专业均无加试要求。8.学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外语课程只开设英语课程。9.英语、德语专业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

五、收费标准1.学费 2014年入学新生实行学分制收费。新生入学时按学年学费标准预交第一学年学费,以后按年度结算,具体标准如下:专业收费标准建筑学27000元/生·年土木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3000元/生·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会计学20000元/生·年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影像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18000元/生·年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英语、德语、审计学17000元/生·年2.住宿费 1500元/生·年,学校按照新生专业分布和实际房源情况统一安排住宿。

六、其他1.学生除享有国家提供的各项奖、助学金外,还有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在校学习优秀者。同时还设有多种专项奖学金。2.学校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优先申请。

七、招生咨询、联系方式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商务大道 168号

邮编:314051电话:0573-82878536 0573-82878529传真:

0573-82316672E-mail:zjxyzsb@tongji.edu.cn 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报考指南: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招生计划: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人气校友:

大学英美文学教学浅析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美文学教学 人文素养

一.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表示,进行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英文原著的水平,利用阅读与理解一定量的英美文学名著,以此提高学生基础的英语语言功底及其人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的掌握西方文化。《大纲》明确在英文专业中英美文学教育所占位置,也对普及英语的重要性作出剖析。英美文学教育在培育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及英语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新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版)中提到大学英语科目不但是一项基本科目,还是一项拓展知识的素养培育科目。所有大学英语科目的安排需要重点考量学生的素养及传播国外人文文化。

1.带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佳老师。现今学生大多为学分和考级来学习英语,然而通常大学生都有阅读中译版外学名著。老师需要培养学生阅读优秀国际名著,将原著和译著相比较,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

2.推动掌握语言

文学是是艺术与语言的融合,是经过语言大师无数次修改的语言,它是华美精炼、沁人心脾、深刻具有感染力的,是学生练习的最好老师。文学语言它同样拥有生活语言的特点,,它来自生活,最显著地特点就是淳朴无华、自然不娇作、学生简单阅读较好吸收。在英美的文学名作中,语言是英文的精华,有刻画万千生活的语句、包含人生哲理的名句;有古典韵味的诗句和有声有色的戏剧名句等等。学生经过对英美文学名作当中的典故、双关、格言、比喻等学习,有效地更深一步的认识英语和其民族的人文文化,提升英语的应用力、意会力。

与此同时,经常阅读相关文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力。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最精彩的语言景象,看到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应用,对学生提升作品欣赏能力,更深一步感受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提升人文素养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同举行的相关座谈会上提到:在提升高等院校的素养培育方面,国际文学是一个很紧要的资源。了解出色的英美文学名作有利于学生接受熏陶,提升自身格调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发展。英美文学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开辟新视野、熏陶情操,对学生健全自身人格发展、提高欣赏文化能力具有巨大正面影响。

二.展开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1.学生英文基础好

至今为止,大学生的英文水平总体提升,阅读能力也比较强,许多学校已把英美文学加入选修课中,受到大多数喜欢英文和阅读的同学欢迎。近些年来,中国中小学英语都受到了很大改革,成果突出。就学生词汇来说,大学新生的词汇量在3000以上,能够阅读简单的英文原著。大学英语应注意加强英美文学教育的意识,有机的把英美文学加入英语学习,对英美名著进行适宜的介绍。

2.课程改革空间大

大学英语科目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时四个学期的必修科目。学生根据课本一级一级的学习,最后参与四级考试获得证书,这也意味着大学英语的学习进程的终结。在学习的课程中,老师需要恰当的指引学生练习阅读相关原著;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后两年的学习时间进行后续英文教育也是很必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英美文学教育。可以缩短课时,改善考察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无压阅读,将有意义有乐趣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中国一向提倡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将一二年级的辅助阅读变为三四年级的主要英美阅读,把学习英语贯穿永远,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把英美文学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相互融合是改革的良好方式。

3.师资科学研讨力量强

现今,教大学的公共英语的老师越来越多,绝大多数的老师的学历都是研究生,而英美文学是部分人的专业方向,基本所有老师都对英美文学科目进行过学习,也对阅读英美文学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多数院系有充分的师资力量面对非英文专业学生开展相关公选课。同时,在英语教育中加入英美文学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推动专业研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科学研讨的成果。

三.展开英美文学教学的假设

1.教学目标设立

宁大外语教授,范教授将中国的英美文学教育的目的、条理作出了新的定位,他把英美文学教育分为四层,其中一层是将英美文学选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至今为止,大学生现有的英文水平、提升英文水平的目标、大学的师资能源以及素养教育的方向都是英美文学很可能作为面对全部学生的公开选修课原因。中国改革大学英语的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力,使之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应用力;二、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及英文任何水平,以达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这两项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学英语教育仅仅是为把学生的考级目的转变为提升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展开英美文学教学提供理由,并令英美文学公选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所以,老师需要确定教学的目标,以面对全体大学生展开的英美文学选修课为基础,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加上英美文学,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提高人文素养。

2.教材教学方式

每一个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专门的学习教材来辅助学习英美文学,其中较多的是作品的选择以及文学史。这些教材基本都是为了三年级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准备的,因为它们大多都节选自文学名著,编排也是按照作品的历史年代。学生最开始就学习,例如《贝奥武甫》这种类型比较难懂的作品,大多数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者会因阅读困难而对英语失去兴趣或者厌恶英语。对于那些只为了兴趣阅读而不是专业阅读学习的学生,尽量让老师综合其水平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难度适中、内容健康的作品,使学生人手一份,有利于学生共同讨论作品。在每个学生都有固定教材的同时,自由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多样式的展开英语学习方法,互补课堂教学,在学习进程中,不断进取的同时要不忘温故知新,将师生配合最为重点,以多重螺旋式的方法来进行不同层次的反思,每个主题相结合,认识新的知识,启迪新的道理,跨越新实现。“衔接期”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如果得到了这两项能力,即使离开老师他们也能自主的学习。

老师协助学生选择材料后,需要策划一些生动形象的活动,为学生共享心得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应该激励把课本转化为剧本进行学习,课上演出;提倡学生自行编导英文文学名作,也可以建议学生为某些经典的名作片段进行配音;教师还能够运用多媒体科学技术,为支持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作品而去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原著影片。这些行动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设身处地的享受异域文化的风情,加深认识相关文学作品。

四.结束语

至今为止,中国改革大学英语的行动正进入关键时刻,老师们能够把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与英美文学结合在一起。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一时刻,让他们在阅读相关的作品中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语言之美,体会生活的真,做到人性的善。

参考文献

[1]李静敏.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引入[J].芒种.2016(02)

[2]王华.如何利用英美文学教学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28)

[3]吴琼.谈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11

近年来, 在推动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中, 运用SWOT矩阵, 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屡见不鲜。但林林总总, 各家所言, 都是圈定在考虑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相交错的大十字结构中, 探寻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宏远战略。本文即建立在博取众家之长, 同时又将研究重点放在独立学院的品牌建构上。虽然也是从组织内部到外部的大十字思维进行综合诊断, 但力求为独立学院后续的良性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谨慎的意见。

二、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SWOT分析

( 一) 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内部优势分析

1、市场化为主导的自主办学机制。独立学院的产生部分缘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放宽, 部分也是民众对于高等教育旺盛的需求, 而其发展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其适应市场的程度。独立学院无论是学院运营、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 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同时, 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上更具灵活性, 积极引进现代化组织管理, 开展岗位竞争机制, 尤其是在岗位聘任制上, 既实施 “低职高聘”也兼容 “高职低聘”, 凭借个人自身实力, 按岗设人, 按需设人。

2、专业设置灵活多样。最初,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大多是依托母体院校的无形资产, 聘用教职工人员也是建立在母校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上。但由于公办院校与独立学院在市场定位、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因此, 独立学院应该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 保持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 更加灵活的开设其他专业, 设置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改良与创新发展, 完成自身精品专业的打造与建立。

3、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社会需求。独立学院不仅专业设置较为灵活多样, 更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方面, 凸显实用性人才与可聘用型人才的特色。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 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大胆地创新性改革。我校新闻专业培养计划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原有基础理论与新闻史学部分的讲授集中于大一一个学年之内全部完成, 从大二伊始, 根据现有媒体的基础分类, 进行有针对性的单项实用技能培养。每学期规定均不少于四个月的理论讲授与两个月的媒体实习经历。实战经验的历练能够使海华学院培养出来的新闻学子更为适应业内的需求, 成为一名合格的可雇佣型人才。

( 二) 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内部劣势分析

1、办学历史尚短, 人文底蕴不足。独立学院基于短暂的办学历史, 自然会面临社会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足等困境, 这对独立学院自身的品牌建设无疑带来巨大困难。但同时, 也正是基于尚短的办学历史, 独立学院能够避免行政体系的官僚化与冗余化, 更灵活地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制定出一个有针对性且科学的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

2、盲目扩招, 生源质量堪忧。由于高校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为夺取生源, 将原本并不具备上大学资质的中专生、技校生, 大面积大范围地吸纳进高校, 为他们提供大正规本科生的教育机会, 这本身有违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同时也给高等教育事业及未来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隐患。

3、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独立学院虽已摆脱建校初期过度依赖母体院校的问题, 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中, 仍然呈现以下诸多不完善的方面: 第一, 专职教师职称普遍较低, 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有待提升; 第二, 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 第三, 专职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实际劳动量不符; 第四, 普遍缺少本专业业内的实践经验; 第五, 专职教师企业荣誉感较差, 人员流动频频繁; 第六, 专职教师与退休外聘教师断代层较大, 难以形成 “学术研究梯队”。

( 三) 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外部机遇分析

1、高教体制的深入改革与高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创立, 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走出的一条创新型道路, 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 深受社会欢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地逐步推进, 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加上国家与地方为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植, 为独立学院在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2、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找准市场利基。独立学院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建立在深入考察区域市场经济的走向与人才需求上, 努力创造和打造对接型人才。而当区域经济人才需求接近饱和的情况下, 还应另辟蹊径走创新化发展路线, 创造市场利基。以辽宁省为例, 截止2015 年6 月, 我省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为23 所, 其中22 所院校均为理工类、医科类、艺术类院校。而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师范类独立学院, 这为其后续经营壮大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独特的市场定位加办学宗旨, 可以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 四) 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外部威胁分析

1、社会认知度差, 生存空间挤压。独立学院诞生至今不过十余年, 社会百姓学院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与颁发文凭均产生不少质疑。同时, 民办院校、中专、技校等其他高等教育阵营中新兴队伍的崛起, 使得独立学院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如何突出重围, 建立独特的办学宗旨, 并获取良好的社会认知度与发展, 均为独立学院的经营带来不小的挑战。

2、昂贵学费提升入学门槛, 生源竞争压力巨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一个突出问题———生源危机, 生源的攫取成为了各大院校的头等大事。但是独立学院高昂的入学费用以及其他成本投入, 无疑提升了入学门槛, 使很多怀有希望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望而却步。

3、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有待提升。基于前文所述独立学院的社会认知度较差, 连锁反应即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意识不足, 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均有待提升。无论是品牌的美誉度还是忠诚度, 都要建立在良好的积淀基础之上, 这便要求独立学院不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 “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更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校为荣的荣誉感。

三、独立学院品牌建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找准市场定位, 打造核心竞争力。科学而精准的市场定位, 既能够凸显办学特色, 成为建立独立学院品牌形象的前提与基础;也能扩大独立学院社会认知度, 成为争取生源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同时也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实力, 制定学院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因此, 充分基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市场定位, 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打添砖加瓦。

2、强化灵活自主的办学优势。独立学院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的同时, 充分发挥依法办学的自主空间, 充分挖掘和发挥民办机制的灵活性与大胆创新的优势, 建构自筹基金、自主办学、自我积累、滚动式发展的运营机制, 引入产业经营的理念和模式, 加大经营管理, 大胆独立地进行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探索。

3、紧紧围绕实践教学, 开展素质型、可雇佣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一定要符合市场需求, 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可雇佣型人才,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这种高素质人才的基石。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为例, 该学院法学专业, 积极开展法庭模拟课, 课堂上鼓励学生对犯罪嫌疑人、律师、法官、法警等多角色扮演, 同时将学生拉练到真实的法院庭审中, 扩宽学生眼界, 增强教学实训效果。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由教师亲自带队深入到沈阳故宫、大帅府、辽宁省博物馆等知名旅游景点, 将课堂搬到真实的实践环境中, 寓教于乐, 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非常顺利的进入社会并适应岗位需求。

4、建设一支德才兼备, 具有业内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过去独立学院的人才引进往往侧重学历与职称, 而教师的德行却更为重要。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独立学院的学院精神、品牌理念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传递或感染给学生。同时为人师者, 也应多增强自身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 勿要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一名本身就实战经验欠缺的教师也无法带动生动的课堂教学。

5、适度控制办学规模, 着力扩宽筹资渠道。独立学院的全部经费来源来自于学费, 学费也担负着学院运行的全部开支。因此学为谋求快速发展, 独立学院往往盲目扩张, 甚至出现一些医学类院校建立广播电视、服装设计等热门专业, 但高等教育并非要大而全, 而是要侧重于少而精。只有建立并保持几个少数品牌专业, 着力打造精品教学, 才能使独立学院更好立足。同时独立学院应该积极扩展筹资渠道, 可开展国内外 “2 + 2”形式联合办学、可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培训基地, 多方面吸取社会资金力量。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 为独立学院的品牌建构进行从内部到外部地综合自我诊断。并以期为独立学院后续的品牌建设与发展规划, 提供谨慎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SWOT矩阵

参考文献

[1]袁学军李磊.SWOT分析模式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06) .

[2]杨安怀.我国独立学院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战略[J].职业与教育, 2012 (07) .

[3]朱慧新, 金炜.独立学院办学条件SWOT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02)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12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

中国大学发展须建立在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基础之上, 试点学院改革同样要以其基本精神为依据。 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如下基本精神:本体上的学术性;主体上的自主性;治理上的民主性;路径上的开放性,这些内容是D学院试点改革的理论基础。

1. 本体上的学术性。 本体上的学术性是指大学以认识活动创新与以认识活动为基础的专门人才培养为其本质属性。其核心是认识的创新,表现为自由、批判、创新,自由是批判和创新的前提,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批判和创新,批判是方法,创新是目的。

现代大学本体上的学术性是由大学的起源决定的。在中国大学发展困境重重、方向迷失的今天,回溯大学的起源是我们认识大学本质属性的根本途径,因为大学的起源就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大学的起源是现实社会本身出了问题、既有经验已经不能解决该问题, 从而产生了创新认识的需要,即现实社会需要专门而具有相对独立自由意义的认识,以创新认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西方最早大学———博洛尼亚产生的直接原因便是“封地竞争事件”与“君权和教皇之间的国际竞争”社会问题[1]49。 当时国王认识到,具体的社会问题不能由社会自身来解决,必须求助于另外的“武器”,这“武器”是什么?就是“法学”,就是区别既有经验的认识。 “国王开始认识到罗马法或民法的潜在力量,它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武器”。 而“法学”就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内容:“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文明于世”[1]50。 “法学”就是在社会问题基础上产生的创新认识, 显然,“法学”的认识不等于社会认识本身,是高于并区别于社会的专门认识。高于并区别于社会的专门认识便具有相对社会的自由性,即博洛尼亚大学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具有自由性, 亦即自由认识或学术自由是大学基本属性。 自由只是认识的前提,大学认识活动表现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知识的创新。欧内乌斯是博洛尼亚大学最有影响的教授,其贡献是重新对已有社会法进行审视、分析而形成了新的民法大全。“欧内乌斯成功地对罗马法做了合理的分析, 使其既适合职业性的需要,又适合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专门学科而进行学术研究。……使博洛尼亚成为著名的具有革新精神的罗马法教学中心”[1]50。 而这种研究是以学生的参与为重要形式的,“正是由于其在法学上的声誉,大批教师和学生从欧洲各地涌入这座城市”[1]50。

回顾大学的起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的本体功能体现为以“自由认识、批判认识、创新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活动。

2. 主体上的自主性。 当确立了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属性之后,谁来办大学?是由政府来办大学,还是由大学自己来办大学? 这是大学发展的主体性选择问题。 自主办大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主办大学是由大学学术性属性决定的。

主体上的自主性指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在办学中根据社会需求自我决定办学定位、招生及教师聘任课程设置、方式方法及资金使用等。 自主办学是学术性具体化的要求。 学术性是大学制度的根本属性,是理念层面的内容,如何体现大学学术性? 或者说什么样的现实表现能体现大学学术性?自主性是学术性的具体体现。

大学学术性是以知识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根本内容,而传承与创新均为历史、现实与未来要求,而非仅当下社会的要求, 其发展必须与当下的政治、经济、社会内容区别开来,尤其是要与当下政府内容有所区别, 即大学的具体运作不等同于政府的直接管理。 当然,这种区别是相对的。 大学的办学需要政府“审批”与 “授权”,但如何办学,却只能由大学自己负责。这样,大学才不等同于政府,也才会真正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

大学自主办学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特点。美国大学产生与发展首先是一个社会行为, 而非政府行为,哈佛大学最初就是由社会宗教团体举办,其决策权在校董事会而不在政府管理。 “美国大学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享有不受政府控制的自由”[2]。 在德国,以1998 年 《高等学校总纲法 》的第四次修订为标志,德国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实施外部管理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高校的细节干预, 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3]。 在英国,大学在学校管理、教职员聘任、招生、课程设置和评价五个维度上保持着高度的自治[4]。

3. 治理上的民主性。 大学治理主要处理的是内部关系,即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而现代大学制度强调的是治理上的民主性,无论是行政权力的产生还是学术权力的运作,都以教师为主体。当然,行政权力一旦产生, 行政权力便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里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指大学中的行政具有职业性质。如,当前人们对职业校长的强调,便是大学职业性的表现,主要谋划大学的宏观发展。而学术权力,主要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承担大学学术发展具体运作。

治理上的民主性是大学学术性和自主性的双重要求。 大学的学术性既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内容。无论是学术的载体还是发展,均以教授为主要代表。 什么是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5]。 用大师定义大学,这是大学的经典定义。这一定义说明,大学的发展以教师为主体。 可以这样说,是教授或教师成就了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存在是因为有了著名的教授欧内乌斯,“博洛尼亚之所以有了大学得益于罗马法学者欧内乌斯”[1]49。 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其有了当时最著名的教授,“在各专业上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 这是任何其他大学都拿不出来的”[1]201。显然,大学即大师、教授、教师这一定义,不仅仅指他们是狭义的学术内容方面的主体更指对学术内容的运行他们也是主体,即他们拥有学术管理权力。

治理上的民主性也是大学自主性办学的题中之义。 只要真正实施自主办学,就必然会体现大学治理上的民主性。大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同时就意味着大学面临的是竞争,是风险,是人员的流动,这就使大学的发展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大学每个教职员工,尤其是教授的聪明才智,使教授参与大学决策与管理,行使大学权力,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内容。

4. 路径上的开放性。 路径上的开放性指大学的发展要以社会变革与需要为根本依据,为变革的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大学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具有社会开放性。古代、近代社会强调的主要是文化知识的传承,对人才的培养也主要是强调对既有知识的学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就有了知识活动,这是确定无疑的,尽管这种文化知识活动形式与之后专门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大学的产生却不是与人类文化知识同时产生的。所以,大学的产生首先是对已有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西方,神学、雄辩术、逻辑、哲学早在中世纪之前就已出现,而中世纪大学教学以这些学科为主要内容。 在中国,孔子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古代的典籍,“孔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6]。

近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既需要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创新的人才,科学研究便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便是柏林大学的实质意义所在,也是洪堡的意义所在,即柏林大学之所以具有社会意义,之所以区别于中世纪大学,就在于其适应了近现代社会知识发展的需要。 “柏林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研究任务成为教授的正式职责”[1]202。

当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的社会实用人才,所以,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与实用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对大学的主要需求。尤其是培养实用性的职业人才是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一特点直接由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根本的前提就是社会需要实践人才、职业人才。 所以,培养实践性人才已成为当今大学一个十分重要内容。

二、S大学D学院的实践改革探索

D学院在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基础上做了如下探索。

1. 开展试点学院改革研讨,聚焦改革学术目标。试点学院改革必须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而体现基本精神的前提是使其成为改革的主体意识,而主体意识的形成必须开展深入研讨。D学院进行试点学院改革的首要鲜明特征是全方位进行改革研讨,明确改革学术目标。 D学院开展试点学院改革研讨,不只囿于学院内部教职工的简单例行开会, 而是院内院外,与学生、家长、企业全方位地开展改革调研。 与学生、家长、企业进行改革研讨是D学院改革特点,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是少见的,这种独特的全方位的研讨方式保证D学院改革得到了所有相关利益者的支持,从而保障了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首先是举办了院内多种形式的研讨会。D学院自2013 年5 月立项进行试点改革以来, 多次召集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大学制度精神、《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等内容,使全院广大教职工领会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内容,形成了改革的共识。D学院还专门召开了内部其他形式的研讨会。 如青年教师改革会,认为青年教师是试点学院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必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听取他们的改革心声。 学院还专门赴相关高校与攻读博士学位的相关教师进行了交流座谈,听取在读博士们关于学院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方面的建议。另外,学院还多次召开系部、中心、教研室、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院组织机构研讨会,就具体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次是召开了院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改革会。一是调研兄弟院校改革经验。D学院曾多次前往不同院校进行改革调研。与相关院校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的方向凝练、队伍汇聚、平台打造、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方法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是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D学院前往供电公司、勘测设计院、电厂等企业进行广泛调研。 就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培养以及大学改革进行了充分交流。三是虚心听取家长与学生对学院改革的意见。 邀请家长及学生代表开会,经过研讨提出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

在广泛研究基础上,D学院形成了自己的改革理念。 一是明确了试点学院改革原则。 ①育人为本。 改革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形成科研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学工育人的氛围。 ②改革创新。充分运用先行先试的政策条件,推进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选拔和教师聘任等制度创新。 ③教授治院。 探索和推进试点学院的教授治院模式,形成教授治院、党政负责的体制机制。④协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二是明确了改革的学术目标。 ①形成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主动学习的体制机制;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开拓精神的电气工程精英人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③致力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科技问题,为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扩大招生与教师聘任权,探索自主办学之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确立自主办学之路,而自主办学的基本内容是拥有招生与教师聘任权力。而D学院在这方面迈出了改革的实质性步伐。

首先是招生的自主性改革,其内容是:自主性选拔+大类录取+特色分流。 ①自主性选拔。 自主性选拔又分为全国性自主选拔与全校自主择优选拔。 第一,关于全国性自主选拔。 以往大学招生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分数标准,而考核又由国家统一命题,学院没有自主性。 D学院在招生标准问题上加入了自主内容,这就是,招生标准既有国家高考分数,又有学院自己的面试与笔试成绩, 二者的比例为: 高考分占60%,面试和笔试成绩占40%。 第二,关于全校自主择优选拔。D学院在全国自主性招生基础上进行了学校范围内第二次自主性招生。第二次招生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本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发现更多对电气信息类学科感兴趣的优秀学生。 ②大类录取。传统大学招生在省市招办统一录取时就已将所学具体专业写在录取通知书上,学生上学后便录取为该专业学生,学生、学院在选择专业问题上没有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的培养也是狭隘的“专科”教育,大学的通识教育长期得不到落实。D学院对传统专业录取进行了改革。 该学院共有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 但招生时,所录取的学生并不进行专业区分,而是统一称为“电气信息”类学科方向,录取后进行大类学科培养。③特色分流。 D学院招生并不是一步完全到位,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 不断调整与分流学生发展方向与学习内容。这种自主性招生改革可以称为发展性多元招生。 第一,特色培养计划。一年级大类培养结束后,按3 个类别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分别为卓越工程师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第二,人才培养国际化。 每个专业实现部分课程双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1~2 名。 所有特色类别班采用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特色班推动海外游学计划。第三,本硕连读培养计划。大一下学期期末择优选拔部分学生进入本硕连读预科生计划, 大三下学期期末再次选拔,进入本硕连读培养计划。

其次是教师聘任的自主性改革。以往教师聘任主要由学校负责且为教师终身制,D学院对这种终身制进行了改革。 ①施行评聘分开的全面教师聘用制,四年为一个聘期。 对于一次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实行高职低聘;对于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转岗或解聘。②改革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加快实行任期考评、同行间业绩考评等评价与激励办法。 办法主要体现:针对试点学院改革目标,打破职称壁垒,设置A、B、C、D四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同时提高高水平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奖励措施。学院对上岗教师采用合同管理,以聘期考核为主。 D学院还注重把教师聘任与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质量评价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由学院同行(教学委员会)评价(50%)、学生评价(40%)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10%)三部分构成。 教学质量评价与业绩挂钩,教学质量评价排名前10%者业绩标准上浮20%,后10%者业绩标准下浮15%(评价在85 分及以上不下浮),其中后5%且评价在80 分以下者业绩标准下浮30%,连续三年后10%者转岗或解聘。

3. 以提升全面素质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试点学院改革的关键环节。 D学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素质培养和强化实践素质训练。

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D学院不是简单地依据试点学院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表面的改革,而是尊重教育规律,切实探索人才培养根本机制。 D学院认为,基础知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越扎实,创新越有可能。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基础人文素质。比如,开设立身处世、读书思考、艺术欣赏、友爱亲情、乡土祖国、人与自然、汉语之美等课程;同时,开展诸如写作、演讲、辩论、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②加强数理基础教育。 入学后的前两年用数学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教育,用《数学分析》取代《高等数学》,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代替《线性代数》,等等,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 ③加强专业通识教育。 结合试点学院办学所依托的电气工程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凝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实施专业通识教育。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个性素质培养。个性素质是当前强调的创新创业素质的必要因素。落实学生个性素质培养的第一个方面是实施导师制。导师制是针对不同学生个性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体现在生活、 学习、思想上的全方位的教育指导。 2013、2014 级的学生已全面实行导师制,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教育、选课、选专业、资料阅读、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及时间管理与安排都可以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培养要求。 第二个方面是进行课程培养体系改革。 ①课程体系模块改革。 将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②学分改革。 将毕业要求从185 个学分降为166 个总学分,课堂教学由150 个学分降到100 个学分以下。 ③核心课程改革。将专业核心课程由11 门减为7 门, 原其他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 ④学分按兴趣自由选择。所有课程模块自由选择,共计50 学分,限低不限高。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体现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以利个性素质培养。

第三是强化实践素质训练。①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学院将现有功能实验室划分到各专业系部,实验室人员与专任理论课教师相结合统筹实验教学; 专任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 ②注重实践团队学习方式。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实行集中制,专业实验实行团队预约制。③增加“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与创业,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公司营业执照等,均可获得学分, 学院也为此设立创新与创业管理办公室,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④加大校外实践教学。 ⑤注重实践教学评价。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重在考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能力。

4. 做实教师学术管理权力,体现科学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另一重要内容是治理上的民主性,D学院的改革是:弱化行政管理权,做实学术管理权。

首先是弱化行政管理权。为构建科学的学院治理结构,D学院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规定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学院章程,明确规定:“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设立学术委员会, 保障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保障学位授予水平”“设立教学委员会,保障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等。按照这些“民主管理”规定,D学院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 将传统僭越的行政管理权力弱化。 这种弱化不是真正使行政管理权力削弱,而是让大学行政管理权力明确自己应有的边界,回归行政权力内容。 D学院行政管理确立的权力内容是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分为两个具体内容:目标制定与目标考核。 在目标制定问题上,D学院将本单位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分为三大目标,一是基本目标,二是核心目标,三是约束目标。 学院组织结构分为机关和系(或中心)。 学院机关主要涉及基本目标与约束目标,基本目标内容是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内容;约束目标内容主要是影响学院全局工作的指标,是国家和学校规定不能违反的事项,主要包括教学事故和被公安检察机关处理等一票否决性的指标。系(中心)主要涉及基本目标与核心目标。其基本目标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党务与思政工作。 其核心目标又分为个性核心目标和共性核心目标,个性核心目标一般是指1 个单位独立完成的任务,如获批国家级科(教)研项目、获省级及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励等。共性核心目标是指学院组织多个单位参与共同完成的任务,如获批博士点与硕士点、获批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等。 D学院行政管理另一重要内容是对这些制定的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民主公开、以实绩为主。 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考核实行奖励制,约束目标考核实行扣罚制,考核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2 月份,考核工作由学院办公室组织实施。

其次,做实学术管理权。 学院领导行政权主要是进行目标管理。 D学院明确规定,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完成学术目标任务,即完成基本目标中的学术部分任务和完成核心目标任务,简言之,教师拥有实际的学术实施管理权。 ①系(中心)具有经费使用权。 学院领导主要负责涉及整个学院的公用经费,而其他具体工作经费主要由系(中心)负责使用。如目标考核业绩经费,完全由系(中心)制定与发放。 ②学院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由系(中心)完成。学院领导只是负责学院发展规划与工作任务计划的制定,而具体任务的完成由系(中心)承担。 如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内容的开设均由教师群体完成。 ③落实“两委”职责。 学术委员会职责是:负责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工作。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学院知名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2/3 以上由基层教师担任。 教学委员会职责:负责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建设审批、学院教学工程项目审批、人才培养方案审定、课程计划安排审定、教学督导职能、教学事故认定与鉴定、职称评审一票否决等内容。 教学委员会独立运行,学院领导不进入教学委员会。

5. 构建外部协同育人机制,确立开放发展路径。现代大学制度另一基本精神是开放办学,大学需走出象牙塔,构建外部协同育人机制。 D学院的外部协同育人机制表现为两方面:社会化办学与国际化办学。

首先体现为社会化办学。 D学院为工科学院,其社会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①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往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般是没有外部社会专家参与的, 而D学院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社会专家成为重要主体。 D学院到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和听取一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对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与建议,同时听取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反馈。 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突出实践性。 如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各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要加强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中设计型课题占90%以上,论文型课题不超过10%。 ②实质性聘请企业专家任课。D学院完全改革了传统的形式做法,请实践人员实质性地既担任了实践课程教师,同时担任了理论课教师。 请实践专家完全独立承担“工程师课堂”课程,如承担变电站工程设计(企业课堂)、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企业课堂)、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企业课堂)、电力公司企业文化(企业课堂)等课程;还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院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课程团队教师担任部分学时的理论课。 另外,也定期请实践专家来校做实践讲座。学院聘请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省电力公司、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的100 余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定期为本科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介绍电力工业的新机制、新技术、新方法。③在强化实践训练基础上注重创新创业培养。D学院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训练,与实践基地签订“教学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固定的学生实习实践协议模式,改变传统实习的随意状况,使学生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训练。D学院让学生入住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园区, 让学生感受园区的创业环境与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

其次体现为国际化办学。D学院为省属一般普通本科院校,试点改革之前的国际化往往只有象征性的形式,没有实质内容。在本次试点改革中,该学院迈出了国际化办学的实质性步伐。 ①培养对象国际化。 启动留学生招生计划,2013 年招收留学生22 人,2014年招收留学生50 人,2015 年招收留学生70 人。 ②营造国际化学习方式。 除了为留学生专门开设课程外,还创造学习形式, 让国内本科生与留学生共同学习,营造学院国际化学习氛围。③师资队伍国际化。引进、培养和借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已从海外全职引进人才23 人, 选派教师攻读国外大学博士学位5人,出国做访问学者15 人,海外借智教师10 人。④课程体系国际化。聘请海外领域专家负责核心课程教学与建设,借鉴英国莱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及挪威泰勒马克大学的培养模式构建试点学院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⑤支持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 六个试点班中的英才班和卓越班实现1/5 的课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所有特色类别班采用国际先进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基本采用英文教材。

三、总结与启示

之所以实施“试点学院改革”,方法论上目的是为了进行“先行”“先试”实质性改革,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 及时总结可参考的经验启示以便推广。D学院的试点改革初步达到了这一目的。

1. 进行了实质性改革。D学院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在全方位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四个主要方面改革。 这些改革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自主办学方面,招生与教师聘任如何实施是衡量大学是否具有自主办学性质的一个标识性内容。 长期以来,大学招生主要为政府行为,考试为教育部组织的高考,录取为招办根据政府划定的“985 工程”大学、“211 工程”大学、一本、二本、三本等严格等级完成,学生专业的确定亦为招办的工作,大学本身没有自主性。 而D学院具有40%的招生自主权与大类招生改革打破了完全政府行为。 教师的聘任之前本质上仍为国家行为,因为教师的“终身晋升制”是大学与学院不得更改的,而D学院建立了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的教师聘任规定,具有自主权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是否真正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否真正注重能力培养是标识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现代”的本质内容,而D学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 在治理结构方面,大学的治理结构是长期失衡的,大学的治理边界是长期模糊的,大学的行政权力长期僭越学术权力,使得不少教授对行政权力趋之若鹜,导致学术权力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中国大学学术创新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大学本体属性的体现。 D学院治理上的行政“目标管理”与学术“过程管理”的区分较好地体现了大学科学治理结构。 在处理大学与外部社会关系方面,当前中国的大学总体仍然是封闭办学,即便在处理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强调“开放办学”“适应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等,但总体上是有问题的。 要么是“形式”的,比如,与企业、与事业单位签一张实习基地协议,但这个协议却只是一个纸面协议而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种形式主义的改革在当今中国大学十分普遍;要么是“走样的”,即为社会而社会,而不是“科学地为社会”。 而D学院构建的协同育人机制迈出了科学构建社会与大学关系的实质性步伐。

2. 具有其他学院改革可参考的经验启示。

首先,“深水区”的改革须建立在深入全面的调研基础之上。D学院试点改革带给我们的第一个重要启示是,改革要以全面深入调研为基础。 “深水区”之为“深水区” 是因为其实质是人们表面看不到与认识不到的,更不能把握其实质。 所以,大学改革、学院发展首要任务必须开展深入调研。 只有调研,才可能真正认识深水区并进入深水区,从而才可能进行深入地改革。更重的是,只有调研,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改革创新。 试点学院改革的本质是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模仿。只有深入地调研,才能认识学院自身的问题,才能认识学院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才能认识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才能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改革与创新。 所以,试点学院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 而且,这种调研要像D学院那样具有全面性,即调研不能只限于学院内部简单地开会,也不只限于与教师的座谈,还包括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家长对大学的要求,学生对大学期望,等等。

其次,改革须迈出更大步伐。 D学院改革无论是在学术性上,还是在自主性、民主性、开放性上,均迈出了重要一步,显然,其改革是初步的。但这种初步改革已取得成效。 这正是D学院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只有不断加大改革,才有积极成效。我们认为,未来大学改革,包括试点学院改革,尚需迈出更大改革步伐。这既是D学院改革的启示, 也是试点学院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大学改革的根本需要。 中国大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教育学告诉我们,创新品质是与自由个性紧密相关的, 而自由个性是在公平环境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呼吁,未来大学改革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自由个性培养的环境,营造教育制度公平环境。而公平环境的营造首要的是改革现有重点大学制度, 让大学包括试点学院发展具有更大办学自主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我定位发展,而不是事先就规定哪所大学是重点大学,而哪所不是。否则,很难改变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追求大学升格升级形式主义而不注重内涵发展的困境。只有营造公平的教育制度环境,大学才能真正注重内涵发展。 只有平等自由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新品质的人才。好大学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进一步扩大包括试点学院改革的大学办学自主权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内容。

第三,改革须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 大学改革、学院发展不仅仅是深水区的改革,而且必须是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的发展。中国大学改革其实早有不乏深水区的改革, 但为什么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较好地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 如关于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问题, 该问题本是现代大学制度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改革问题。 然而,现在不少大学一味强调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而社会,而不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为社会服务。 于是,有大学以为为社会服务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把高等教育与直接的现实利益社会等同起来。这样的观念与做法没有从根本上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实际上是在削弱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D学院的改革努力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如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强调的是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现代社会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是为社会经济服务、政治服务,还要强调培养人才为文化服务、道德服务。 这个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创新的社会,因此大学还要大力强调素质教育适应变革的社会,还要大力强调自由个性而适应创新的社会。 大学发展、试点学院改革只有建立在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精神基础上,才可能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德里克·博克.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3.

[3]Bogumil J&R G Heinze.Einleitung[M]//Bogumil J&R G Heinze(Hrsg.).Neue Steuerung von Hochschulen.Eine Zwischenbilanz.Berlin:edtion sigma,2009:7.

[4]和震.西方大学自治理念的演进[J].学术研究,2003(10).

[5]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我希望……下一篇: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