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

2024-09-30

师范院校(共12篇)

师范院校 篇1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1], 2013年全省95所高校有毕业生34.2万人, 其中高职高专生15.4万余人;而2014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36万余人, 其中高职高专生17万余人, 且新增的2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从这两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可以看出,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让毕业生更符合学校、企业的需求, 是每个学校、系部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的就业统计中, 专科生的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但就业压力依旧不能小觑, 仍需不断加强应届师范生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考试能力、面试技巧等能力[2,3], 以阿坝师范学院地理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1 地理专业就业现状

地理专业在2006年开始正式招生,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立足于民族地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实际,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创新精神、解决培养过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不断积淀, 初步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以社会需求为指导设置专业, 以教育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 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突出特色, 把专业建设与我校学分制改革, 学生特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创就一大批“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的中小学教师、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志愿者、村官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形成以“实际, 实用, 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地理专业的实用性教学观念, 也取得了不错的实际就业效果, 2013、2014届地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1。

注:就业数据均截止到当年的9月30日。

由表1可以看出, 地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川内的中小学教师, 尤其为相对偏远的乡镇地区, 其就业比重都超过了71%。而省外的同学有一部分也愿意留在了四川的中小学校就业, 反观省外的同学, 毕业以后返回当地就业的情况不是太好。这一就业情况也反映出四川地区的中小学地理师资缺口很大, 尤其是各州市。因此就我校开设地理教育专业, 培养以中小学地理教师为主的专业人才符合四川省情。

2 地理教育专业概况

时理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地理及其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地理调查、定量观测、实验综合分析方法及了解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基本教育技能, 熟悉中学地理教材, 适应现代教育发展, 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中小学地理、自然、科学课程师资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4]。

2.1 实验室条件

本专业已拥有一个占地500m2、价值约250万元的地理实验中心。下设地图测量实验室、地质学实验室、天象学实验室、GIS实验室、环境学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核心专业课都有相应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提高其动手能力。并且我系正在申请新增堪舆学实验室、景区规划实验室、地图制图实验室等。同时还开辟了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和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汶川县———毕棚沟———桃坪羌寨———九寨沟等精品野外实习考察路线。

2.2 课程设置

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科学导论、地球概论与地图制作、地质学、地貌学、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环境科学导论、土壤地理、经济地理、植物地理、地图与测量、初中地理新课标分析及其教学法、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等, 可满足目前中小学教学等的需要。

3 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作为一所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 尤其是一所刚刚升入本科的院校, 地理专业面临要尽快升本的重担, 更要及时准确把握行业就业形势,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相关决策部署, 人才培养要向社会看齐, 重视市场反馈的信息, 不断调整专业人才教学计划,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率、满意率。经过近十年的经验累积以及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显现出在学生培养工作方面有了自身的特点。

3.1 坚持开展师范生师范技能测试工作

师范技能测试工作这几年的成效已得到了历届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提升了学生的笔试、面试、入岗前的教师基本技能素养, 且毕业以后可以迅速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3.1.1 师范技能培养思路

大一开始进行普通话测试、考核;大二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过关测试;大三进行试讲过关测试考核。并设置了一些课程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 开设“普通话”、“教师口语训练”、“教学板书设计”、“教师礼仪”、“应用文写作”等师范技能训练课程的专业。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普通话、粉笔字、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师范技能技巧, 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3.1.2 制定《师范技能过关考核实施细则》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及历年的经验总结,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 促进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对毕业学生的师范技能进行综合过关测试, 结合本系实际, 已于去年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系毕业生师范技能过关考核实施细则》。并且这项活动得到学校的肯定和推广, 在2014年10月,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项活动。即为切实加强我校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不断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 根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 (试行)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参照《阿坝师专师范专业学生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方案》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办法 (试行) 》要求, 举办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师范生技能竞赛“教学能力”分赛。

3.1.3 不断总结经验, 积累成功要素

地理系每年10月底都召开师范技能测试实验班汇报总结培训成果大会。各班级优秀选手分组试讲、说课进行考核, 通过汇报与总结, 不仅展示了系实验班的培训成果, 也为毕业生们踏出校园、走上岗位做了必备的、扎实的教师技能基础。

3.2 重视师范生集中实习工作

学校大三毕业生在第6学期都要进行为期1个月的毕业实习工作, 本系尤为重视, 每次都会为集中实习做动员工作, 并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希望和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安排实习指导教师陪同指导。

实习生要填写《实习成绩考核册》、授课教案、班主任日志并交给指导教师签字、评价。实习是师范专业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合格师资的必要措施。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对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速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把握能力, 除学校固有的12个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外, 院系还自行联系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有水磨中学、都江堰气象局外, 今年还将继续加快实习基地的联系、建设, 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素养。

4 结束语

要搞好学生就业工作, 就要求系领导、毕业班辅导员、全系教师增强责任感, 团结合作, 不断改进和提高就业工作的方法和质量。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院校的长远发展, 就业工作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使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们将继续努力, 认真扎实的开展就业工作, 在教学上不断更新办学理念,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强化实习环节;管理上, 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 围绕着“巩固就业率, 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应用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都商报:2014年四川高校毕业生总数为34.2万人[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2/t20131212_1051561.shtml

[2]马振彪.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 提高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师资培养质量——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学理论, 2010 (12) :299-301.

[3]张广花, 胡良民, 张蒙蒙.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初探——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教师教育, 2013 (1) :117-119.

[4]桑晓菲.地理师范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6) :45-48.

师范院校 篇2

到今天止,我参加校外实习已经一周了,内心的情感虽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来得那么汹涌澎湃,但也“有些话想说”。

12月8日,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这一天我们的任务是到二十九中认识自己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这一天忐忑和期待在我心里交织:我的指导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她凶吗?我的学生会听话吗?我的实习之旅会顺利吗?„„下午五点左右,一切答案都揭晓: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并且在与她的第一次接触中,我便感受到了她待人的热情;此外,我还了解到我带的班是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班级。实习的第一天,心里只剩下期待。

12月9日,实习正式开始了。在还没开始实习之前,听很多人说过,实习就是打杂。那时,心里总有一点惶恐:我能坚持吗?我能做好吗?这一天,我除了听了另外一个实习老师(从广西师大来的实习老师,她比我们先来一个半月,现在已经开始上课了)上的两节语文课和我们班的班主任周老师上的一节数学课外,就坐在休息室里看同伴们忙里忙外,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或检查作业或批改作文。那一刻,心里有一种寞名的感觉:我想做名“杂役”。

12月10日,我开始工作了:检查学生字贴练写及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情况。由于只是简单地检查一下他们有没有完成作业,而不用批改,所以这个过程是十分轻松的,一个上午便完成了。但下午复杂的情况便来了:学生有问我们为什么他们的老师只布置了四篇阅读任务而我们的检查标准却是六篇的,有问我们为什么他在书本的某

一个地方写了作业而我们却没有检查的,有问我们他的作业落在家了第二天交可不可以的。杨老师的原意是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写完后再回家,但他们都一口咬定老师只布置了四篇阅读任务,甚至有学生跑上来扳手指头数给我们看他们的作业任务是何时一一布置的。在没有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面对着早已乱成一锅粥的课堂,我们两个实习老师决定先让他们回家,第二天向老师问清楚情况再处理。其实,我特不想为难这帮孩子,每天看到他们布置在黑板上的作业任务,我心里总在想:在作业的泰山之下,他们稚嫩的躯壳内,是否还跳动着一颗鲜活的心?

12月11日,我发现了他们在作业的重压之下的童真。这一天中午,我到教室对学生的清洁工作进行检查。刚走到教室门口就有一名男生向我打招呼说:“老师,我去打扫清洁区。”我进班环视教室,发现教室清洁工作做得不错,于是我转身向清洁区走去。我们班的清洁区就在1班教室旁边,当我走到1班教室外面的走廊时,我发现在1班教室后门的拐角处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在侦察我这边的情况,当我出现时,便不见了。那情形,一如小时候的我,那一刻,心里涌过一阵暖流,仿佛童年的时光倒流。

12月12日,实习以来感触最深的一天。这一天,杨老师对我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必须先有一桶。”其实这句话,我早已听过,但这一次,我的心灵真的被触动了。初二(1)(2)班的语文课上课方式是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这里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教师“只起引导调控作用,不搞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要求老师具备过

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反应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我终于明白了“压力山大”这个网络用语。这一天杨老师还善意地提醒我,我需要在往后的时间里刻意为自己创造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显得落落大方,课堂的气氛才能更活跃。这一切,我都记在心里了。

独特中行走的师范院校 篇3

品味不同地域的相同经典,体会相同时代的异样精彩,或许一睹风采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些学校是何以在众多师范院校独树一帜、以自己的方式独特行走!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记忆底片:英雄之城的“精品”院校

提起因“八一”起义而著名的英雄城——南昌,不少学子一定很熟悉,可要说起英雄城里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何许学校也?这是一所师范学院吗?为什么他的名字与科技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所“非同一般”特色师范院校吧!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创办伊始,只是江西师范学院在南昌的一所分院,随着办学实力逐步增强,于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定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有着教育热点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多门精品课程,将称其为精品学校一点也不为过吧!

特色名片:立足职教,面向三产的专业格局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因其依靠“立足职教,面向三产”为特色的精英式教育,成为江西省惟一一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精品”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正因为学校明确的特色定位,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有的教师入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荣获“江西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获省级教学名师奖。有着强大的师资支持,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不愧为“精品”院校。

学校因特色教育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并成为江西师范类院校惟一的代表出席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办学经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近年来纷纷报道学院立足地方经济建设、推进学校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的显著成果与办学特色。

发展亮片:科研收获硕果飘香

科技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名称的主题词之一,其科研实力一定不容小看。由学校教师主持的“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类二芳基乙烯希夫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等项目获得了2008年国家发明专利;“基于赭曲霉毒素A的高密度分子模拟表位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和“手性叔丁基亚磺酰亚胺的新型不对称诱导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等项目获得了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同时,学校还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都显示了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成绩。

同类名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记忆底片:高原桥城的“民族”学院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美丽的高原桥城都匀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东偎莲花山。南面剑江河,西临川黔出海黄金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和黔桂铁路,北望“斗篷山”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被四周的美景拥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集实用性、多功能性、民族性与现代化特色于一体的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国家批准的第一所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本科层次的民族师范学院。由原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黔南教育学院、都匀民族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因而学院深深地刻上了“民族院校”的烙印。

特色名片:结合现代理念,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

既然把“民族”写进了校名,那怎么可以离开民族去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特色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直保持着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氛围,建立起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民族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水书文化研究所等14个研究机构,依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对黔南民族文化所在的大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

学校依靠民族特色而建的水书文化展览馆,被批准为黔南州水书文化研究基地。而学校党报还专门开辟“民族文化”“语言文学”专栏,立足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对西南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精心研究。这可是要把民族特色“发扬光大”啊!

发展亮片:大西南通道上的一颗明珠

虽然民族特色为先,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并不仅仅局限在民族文化的研究上,学校利用处于祖国的大西南口的地理位置积极走出学院、走出西南。与省内外众多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同时还与美、英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日益成为祖国大西南通道上的一颗立足本地特色,走向世界的璀璨明珠。

同等名片: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遵义民族师范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记忆底片:历史古城的“文化”学院

有着“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的千年古城常州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就在这浓厚的历史中孕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惟一独立设置、国内较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省属本科院校,在这千年的古城里,结出了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技术之果。

特色名片:实施三大战略,促进三性和谐

建校20多年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科研促教学。同时,学院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实施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毕业制,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此种办学理念,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而走出课堂就是技术顶呱呱的工程师,他们以优秀的品德、厚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发展亮片:全力打造重点职教培育基地

作为首批全国职教师资、建设基地,学校每年定期开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软件、国际商务、服装设计与工艺、电气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其中,

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学专业还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专业。

为了培养更高水平的职教人才。学校注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位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主办和协办国内、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

同等名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记忆底片:天子邻居的“金牌”学院

北京是众多朝代的都城,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位于“天子”邻居——天津市,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工程+师范,彰显了学校以工学和教育学为主的特色,学校以其响当当的硬件教学资源被人们称为“金牌学院”。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天津市确定为12个国家级、市级教育和培训基地,其中3个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牵头单位。

特色名片:“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

就业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实力。更能表明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特色之路。“双证书”制即毕业生不仅取得大学学历证书,而且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职教师资,这不正是现在正流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吗!

早在1996年,学校就培养了我国首批既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又具有高级技能资格证书的大学生,成为我国培养“双高”人才第一校。2005年,“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学校培养出了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我国职技高师院校研究生培养实现零的突破。

发展亮片:技术应用人才的多科性大学

虽然学校有着突出的工学和教育学特色,但同时也是兼有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其基本内涵是:保证本科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使知识在运用中转化为能力;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等名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记忆底片:能源基地的“园林”院校

淮北现有24处大型现代化矿井,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年洗原煤能力1100万吨,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不要以为有煤的地方都是黑乎乎、脏兮兮的,淮北同样是国家级的“园林城市”。而位于淮北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依山而建,芳草茵茵,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被安徽省授予“安徽省园林式单位”称号。

特色名片: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立足能源基地。发挥自身特色,逐渐探索出一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学习方面、能力拓展方面,学校通过基础课程和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方面,则通过“薪火义务支教社”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薪火义务支教社”的成立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基于对淮北地区农村教育状况的考察调研和学院探索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一种尝试。在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求真知。成立以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薪火义务支教社”的成员利用星期三下午,先后一直承担着杜集小学、蔡里小学、花园小学、尚高小学和郭楼小学等8所小学已长达十余年未开的音乐、体育、美术课,并新开了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还成立了作文、普通话、数学、科普、普法、历史等十余个兴趣小组,作为拓展教育。

发展亮片:以爱煤乐教精神续写自强不息

每一位亲身体会过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校园文化的人都会被它所感染。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逐步积淀形成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校荣我荣,校辱我辱,以校为家,以教为业”的爱煤乐教意识,激励着煤师院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优化师范院校化学教学 篇4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针对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而言的, 毕竟过去与现在从社会对师范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所要求的标准不同, 沿袭过去的传统经验就有对于现实所需的不合理成分, 这些不合理成分必须剔除。当今我国对于师范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培育好师资力量。那么, 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意义上说来, 就必须明确对校园学生培养的定位, 也即要瞄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个目标来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是先教学目的。

在师范院校多年的化学教学中已经习惯了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 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接受和习得知识的主管能动性, 这样的教法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体系的把握与理解。这样的问题体现于目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课的情况是:学生在自己操作和自主实验的能力培养方面不足, 要克服这样的不足, 就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 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验、观察反映、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 依据"问题→理论探究 (假设) →实验探究 (验证) →归纳探究结果 (结论) →应用"的授课路径也即学习路径来习得课程知识。通过这样的求知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师范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养高素质的教师, 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质量决定了未来化学教师的专业课教学素质。化学专业实验课对于在校生培育的质量决定着将要上岗的新教师的质量, 所以, 要着重培养师范院校在校生的化学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奠定师资这方面能力的基础, 这正是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校化学教学之处, 所影响到的将是后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够怎样。

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 应注意挖掘化学史实, 充分发挥化学史在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趣味实验、化学小制作、化学竞赛等课外活动, 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另外, 化学实验教学, 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专业素质, 为他们毕业后在担任中学或小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奠定能够进行化学实验创新研究的良好基础。

3 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科学探究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一基本精神规定了学校化学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科学探究正是新课改前师范院校乃至中小学化学教学中做得不到位之处, 虽然化学学科更情调和更体现于科学探究的必然要求, 但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明显不足, 因而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要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要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上下功夫。

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应从哪里做起?当然是要对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 要打破一贯性的化学实验课的教法, 增加探究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 以探究性实验课的增多为师范提供更多的运用化学实验的方式来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 还要重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间的衔接, 能够通过"温故而知新"的作法强化对所习得知识的记忆和把握, 又能够利用这些已经习得的知识对新接触的知识进行探究新问题, 启发和联想、判断和分析、由已知都推到未知和验证未知, 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养成探究能力。

摘要:师范院校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使学生对基础教育的化学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不仅要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更要要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 利用化学实验教育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和应用化学, 既要重视传授知识, 更要重视培养技能, 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合格化学教师。

关键词:合格化学教师,教学理念,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改

参考文献

[1]郭颖.高中化学教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的衔接[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闫枫.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贺荣健.基于合作学习的师范生化学教学技能有效形成[D].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高宝平.反思性教学在五年制师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4:55-56.

师范院校学生个人实习总结 篇5

实习期间,我感受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有人甜甜地喊自己老师,第一次自己一个人管理一个集体;第一次...这期间呢,我开心过,仿佛自己现在所体验的一切让自己将要走的路变得那么明了,也有失落过,仿佛一切的希望和奋斗都不存在了。不论是怎样的感觉,许许多多第一次的体验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要求。虽然听了指导老师一周的课加之在学校期间的试讲,好多事知道该怎么做,关于与学生的交流情况,也在一星期之内打成一片火热,彼此没有生分,没有隔阂,可指导老师放手让我给孩子们上课的那一瞬间,各种担心和害怕还是找上门来。接下来的时间,我为备课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环节而忙碌起来,我的实习生活也在这样的忙碌中变得越来越充实。我很顺利地上完了第一节课,第二节课,讲完了第一篇课文,第二篇课文。现在回想起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教学实习期间,我收获了许多,比如说:

好的纪律是实现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再好的教学设计相当于空中楼阁;

再者,作为一名老师,教学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该如何统筹兼顾,这对于我来讲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有时,真害怕自己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师生平等,着平等在哪呢?这值得我思考。

最后,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朋友,聆听学生的心声,明白学生内心最真的需求和渴望。

当然,除此之外,在学校书本里学到的有关教育的理论也在实践中一点一点内化为我的理解最终成为我自己的东西,同时也意识到课后反思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会帮助每一个老师进步得更快,还有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意见更是不可忽视,它可是提升我教学实习效率的灵丹,妙药,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实习期间,班主任实习工作也让我体会很深。首先这是一项很辛苦很操心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不但要做好学生出操,到校,卫生等平时情况的监督工作以及与各位家长沟通的工作,还要时刻准备好上级领导临时随机的抽查工作。我所实习的学校,幼儿园中班的一位老师由于身体不适请假了,校长要求我去顶替一周,这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何等是一个辛苦了得,与中高年级相比,安全问题在幼儿园中更显突出和重要。不过,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痛并快乐着的工作,每天面对着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笑脸,仿佛让我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同时看到他们一天一天在进步,在成长,成就感随之涌上心头。

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

G652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各师范院校的历史专业都纷纷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后,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怎样?是否可以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笔者针对这些问题针对一些释放院校教授历史专业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和历史教学论课程相关,下面我们针对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满足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从这时传达出来。对于各学科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历史学科也是如此,传统历史教学的目标并不全面,各项具体目标之间都存在尖锐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0实际80年代素质教育实施提出以来,中小学开始了行动,展开大幅改革,這对于师范历史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师范历史教学改革更加迫切。

2.历史学科面临的困境

从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国家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该国家国民的文化水平高低以及道德品质素养,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利用科学的历史经验为自己的行动及决策提供指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要想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与决策能力,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形成过程,历史学科与数理化等工具性学科不同,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是无比漫长的,需要很久才能让人看到它的价值。

3.师范历史教学的弊端

当前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为两门通史,其教学内容重复,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的教材观点也非常落后,例如《世界近代史》使用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殖民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战争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线索进行历史学习,利用这种观点编出的教材根本不能将世界近代史全貌反映出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课堂中很少窥见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1.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需要

在历史教师培养过程中历史教学论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在历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所以,必须紧紧把握历史教学改革的脉搏,时刻关注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向学生传递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历史改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把握历史课改的具体内容,把握住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相适应。

2.把握时代脉搏,应用新媒体技术

在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手段革新是重要的突破口。随着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目前教学手段开始逐渐朝着多媒体、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有效的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气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看书、教师讲授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很多历史问题的了解。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可以将教学时间、空间打破,使资源共享得到实现,从而进一步加快更新教学内容的步伐。

3.注重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

在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唤起学生教学研究的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育网站、教育类期刊阅读与历史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综合了解当前的教育理论及相关热点问题;其次,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出一些综合性文章来,锻炼自己写作的能力;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将历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作为自己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以此为核心进行资料搜集及文章写作的相关工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更好的为以后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4.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质量观”、“专才教育观”单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开发学生智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不断的将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其次,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拥有非常扎实的历史功底,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历史研究领域的新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视野的拓展非常有利;第三,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衡量教师的综合水平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师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同时加快对学科体系的建设,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为历史教学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历史教师。本文对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虽然当前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一定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传奇. 论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13-115.

[2]袁亚丽. 地方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6,04:67-72+27.

[3]梁家贵,戴梅. 多媒体网络与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基于背景、现状与运用的探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04-108.

师范院校 篇7

近年来,顾琴轩和黄培清对研发人员的职业倾向和职业成功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关注研发人员的职业倾向,走适合其职业倾向的道路,才能促进其职业更加成功地发展。美国的伊格巴利(M.Igbaria)、苏莱曼(Suleiman)和卡西斯(K.Kassicieh)也有一个类似的研究,对研发和工程等专门人员的职业倾向和职业成功发展,提出组织上应该为这类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出路以维持他们的工作动机,并平衡组织需要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罗伯特·兰特(Robert W.Lent)和斯蒂文·布朗(Steven D.Brown)等人通过霍兰德的六种职业倾向探讨了意大利高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兴趣和职业选择假设。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了职业倾向,其中,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兴趣倾向,也可以通过影响结果预期,从而间接地影响职业倾向。樊钱涛、毛禹忠和毛协群等进行了大学生职业倾向和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倾向是否匹配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其个性特征对学习动机也有明显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了解师范院校的学生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职业倾向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职业兴趣倾向上的差异,并尝试对其现状、特点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师范类院校,选取新疆师范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为测试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文科男生25份,女生25份;理科男生25份,女生25份。对职业技术类院校,选取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三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被试分布情况与新疆师范大学相同。

(二)研究工具

由于霍兰德(Holland)职业倾向量表较符合逻辑和实证的科学标准,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被广泛使用。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修订的霍兰德(Holland)职业倾向问卷。这套系列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兴趣倾向问卷、个体经历问卷和人格倾向问卷,分别对人的兴趣、能力和人格特点进行测查。3个问卷各有48道题,整套职业倾向系列问卷共由144道题目组成。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73;分半信度系数为0.785(见表1)ㄢ

每种职业倾向都有对应的职业范围。现实型倾向(R):需要进行明确、具体分工的,并有一定程序要求的技术型、技能型工作,如机械制造、建筑、渔业、野外工作、工程技术等职业。探索型倾向(I):善于通过观察和科学分析进行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一般的研究对象侧重于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方面。适合这类人的职业有生物学、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工作,化学技师、实验研究人员、建筑设计师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工程师等。艺术型倾向 (A):善于通过非系统化的、自由的活动进行艺术表现,但精细的操作能力较差,相应职业有演员、影视工作者、画家、歌唱家、音乐演奏家、诗人、作家,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等。社会型倾向(S):从事更多地与人打交道的说服、教育和治疗工作,如教师、医生、护士、心理学工作者、社会活动家等。管理型倾向(E):适于从事需要胆略、冒风险和承担责任的活动,主要指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经理、推销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政治家等。常规型倾向(C):严格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的重复性、习惯性的活动,能够较快地见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需要一定的自控能力,具体职业有会计、录入员、图书管理员、审计员、出纳员、秘书、邮递员、税务员、统计员等。

注:*P<0.05,**P<0.01,下同。

结果

(一)对被试总体做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在不同学校类型方面,在艺术型(A)维度上存在主效应;不同学科性质在现实型(R)维度上存在主效应;不同性别在现实型(R)维度和艺术型(A)维度上存在主效应;学校与学科之间无交互作用;学校与性别之间在常规型(C)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学科与性别在探索型(I)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学校、学科与性别三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二)对不同学校类型的职业倾向差异检验分析

结果显示:师范院校在艺术型(A)维度上平均数得分显著高于职业技术院校,即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兴趣比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更倾向于艺术型(见表3)ㄢ

(三)对不同学科性质的职业倾向差异检验分析

t=3.825, p<0.01, 显示不同学科性质在现实型(R)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生在现实型(R)维度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说明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倾向于现实型(见表4)ㄢ

(四)不同性别职业倾向差异检验分析

不同性别在现实型(R)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现实型(R)维度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要比女生更倾向于现实型。同样,不同性别在艺术型(A)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艺术型(A)维度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倾向于艺术型(见表5)ㄢ

通过对总体被试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学校与性别之间在常规型(C)因素上有交互作用,但对数据进一步拆分处理后,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学科与性别在探索型(I)维度上也存在交互作用,对数据进一步拆分处理后,发现不同学校类型的女生在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技术院校的女生平均分高于师范院校的女生,即职业技术院校的女生更具有探索性。

讨论

(一)不同学校类型学生职业倾向的差异

研究表明,师范院校的学生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艺术型 (A) 上差异比较显著。通过T检验发现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艺术型上的均值显著大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这说明师范院校的学生比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更偏向艺术型。这应该也与两类学校教育体制上的区别有关。师范院校一般拥有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而且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选修艺术方面的课程,成绩合格后方可毕业,但相对缺乏技术类的实践活动。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更重视实际操作,特别是技术实践,但对学生在艺术上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两类学校在艺术上有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两类学校生源的差异也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后期培养模式的不同,造成这方面差异加大,研究的结果与理论假设一致。

(二)职业倾向的文理科差异

理科生和文科生的职业倾向在现实型(R)上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倾向于现实型,这与两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关。文科生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倾向于文学和艺术;理科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科研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更倾向于现实型。

(三)职业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属于现实型,即更偏好与物体打交道,喜欢摆弄和操作具体有形的实物,比如修理东西;而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属于艺术型,即更偏好模糊、自由和非系统化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创造艺术作品,完成自我表现。比如,女生可能更倾向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更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更愿意从事教学、服务等工作,还更偏好对数据资料进行明确、有序和系统化的整理工作,比如打字、文秘一类的工作。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兴趣上,由于社会对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在职业选择的范围上便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由男女两性间的生理差异造成,另一方面,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传统观念特别是对男女社会角色期望的差异,使男女在职业选择范围上受到了限制,随着个体社会生活的深入,有些将会内化为有性别差异的职业兴趣。男生思维往往很严谨、动手能力比较强,倾向于喜欢那些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职业,性别角色定位上更容易选择类似自然科学工作者,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需要实际操作的工作。就总体而言,男生逻辑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体思维能力较强,比较适合从事现实性职业,女生想象力强,感情丰富,喜好凭直觉做出判断,比较适合从事艺术性职业。

结论

(1)研究发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职业倾向差异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艺术型上。师范院校学生在艺术型倾向上显著高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院校女生在探索型(I)维度上显著高于师范院校的女生。(2)不同性别之间,男生更偏向于现实型,而女生则偏向于艺术型。(3)不同学科性质之间,理科生要比文科生更倾向于现实型。

摘要:采用北师大修订的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系列问卷, 选取师范院校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200名作为被试, 其中文理科比例1∶1, 性别比例1∶1, 进行统一施测。结果表明:师范院校的学生职业兴趣倾向比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更偏向于艺术型, 职业技术院校的女生比师范院校的女生更倾向于探索型, 就样本总体而言, 男生偏向于现实型, 而女生更偏向于艺术型。理科生在职业兴趣倾向现实型维度上显著高于文科生。

关键词:师范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职业倾向,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顾琴轩, 黄培清.研发人员职业倾向与职业成功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12) .

[2]Magid Igbaria, Suleiman K.Kassicieh.Career orientations and career success amo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J].J.Eng.Technol.Manage, 1999, (16) .

[3]Robert W.Lent, Steven D.Brown, Testing social cognitive interest and choice hypotheses across Holland types in It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3, (62) .

[4]樊钱涛, 毛禹忠, 等.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 .

[5]姚永松.大学生择业意向、职业倾向与职业价值关系研究[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 2006.

师范院校二胡教学的初探 篇8

关键词:师范院校,二胡教学,教学水平

二胡属弓弦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声音柔美,演奏极富张力,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师范类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注重综合性的建设,教学学科日益完善,推动了其音乐教学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二胡教学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地位日渐提升,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切实洞察教学改革的实质,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动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二胡教学水平。

一、师范院校二胡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师范院校二胡教学中,教学主要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内容的设定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培养,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作品理解功底。结合师范院校二胡教学实际,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二胡基本功的教学,首先为音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音阶、音程、变化音等方面,并且还要对基本指法进行指导,主要指滑音、颤音、泛音等基本指法,旨在通过这些基本功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娴熟的演奏技能;其次为乐曲表现力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节奏、力度和演奏者情绪等方面的把握和控制,其中节奏教学帮助学生熟练各种节拍及节奏的变化情况,从而保证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节奏的自然和律动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对力度的掌握进行相应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选作品,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练习,进而实现学生演奏中表现力强且音色清脆的效果。

2)培养学生体悟作品内涵的能力,二胡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音乐美进行欣赏与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把握与理解,并进行二次创作,将其与自身的情感相融合体现在自身的演奏表演之中,以此提高自身的表现力与张力。

二、师范院校二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死板

师范院校二胡教学中主要以专业理论课为主,并且其中多以教材涉及的知识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会较少。并且,相应的教材体系较为落后,不能为学生提供二胡学习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未进行相应的补充,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死板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音乐素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2、教学方式单一

师范院校二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同时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实操机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学生音乐素养和作品处理能力较低

近年来,高校扩招,艺术类考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无疑会造成高校学生学生素质降低的问题。在师范院二胡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音乐素养较低,学生音准存在相应的问题,同时音乐表现力和合奏能力较弱,并且其基本功也不过关,音乐常识和基本的食谱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师范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合理规划二胡教学内容

二胡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当前音乐发展局势,对二胡教学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完善,以此合理规划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体验。例如在教学计划设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又要增加相应的特色内容,以此为学生提供情感表达与释放的机会,帮助其形成优秀的音乐鉴赏与评价能力,为其音乐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比如在二胡教学中加入地方性音乐,经过一定的编排融入到二胡日常教学之中,从而推动学生音乐审美与音乐诉求的完善化。结合各师范院校地理位置特征,挖掘其地域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或者戏曲形式,广东地区潮剧较为经典,教师可选取其中《三请樊梨花》为例,这部经典曲目以樊梨花的经历展开,教师可以其经典内容为依托,结合二胡教学对演奏技巧及乐理知识的要求,对其进行改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地方戏曲的融入主要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二胡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音乐表现能力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现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的经典视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小组学习,通过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音的高低模块学习中,在学生基本掌握音符和音名的固定表达之后,教师选取经典的乐谱,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些经典曲目,将刻板的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欣赏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相应的练习活动,其中每个小组内部进行音高低视唱练习,小组内部成员互相纠正学习,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专业指导,并在练习结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以此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学生解决相应基本功误区,为其进行其他训练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基础。

3、提升教材选择的多元化

教材是二胡教学中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材内容选择过程中要注重其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拓展其知识面,并为其情感表达提供更加广泛的素材。例如在师范院校二胡教学选修教材中优秀的影视歌曲或者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二胡现有曲目的限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以相应的影视曲目为灵感来源,结合二胡演奏的特征,进行改编或者编曲活动,帮助学生关注自身的演奏倾向,认清自身的音乐风格,从而增加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发觉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整体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二胡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师范院校在二胡教学中力求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师范院校制定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对基本技巧与基础知识进行考核,比重占总测评体系的较小一部分;其次进行乐器弹奏表演,考核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学生背谱,并对其坐姿、着装、表演状态进行严格把控,这部分占该项目考核评分的20%,另外对学生的音准、音色和流畅度进行考核,占该项目考核评分的50%,最后的30%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营造的艺术氛围;最后为附加项目的考核,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尤其是原创作品的表演,以此考核学生的音乐驾驭能力,进而对其音乐素养进行考察。

5、举办校园二胡艺术节

在师范院校二胡教学中,校园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常来说浓郁的二胡艺术氛围为教学奠定了开展的基础,能够提高二胡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师范院校要注重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日常学习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欣赏与表现能力。例如师范院校二胡教学组可联系相应的音乐社团并联合其他音乐专业联合举办校园二胡艺术节,为学生呈现音乐欣赏的盛宴。音乐节包括二胡艺术形式再现讲座,二胡专题表演和音乐剧表演,为广大师生科普二胡艺术的同时也呈现了精彩的音乐表演,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为其提供欣赏音乐的机会。同时二胡音乐节也可融入学生毕业专场音乐会,将毕业生专业的表演和浓郁的情感表达融入到音乐节之中,在曲目选择方面由教师作为总指导,集中展示学生的自身演奏风格与特点,同时加入诸多现代元素,激发听众的兴趣,为二胡艺术的普及积攒相应的群众基础。除此之外,整台汇报演出要切合艺术节的主题,整体展现艺术节的特点与和谐性,从而为观众呈现完美的视听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二胡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功,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并在学习和演奏训练中形成自身的风格与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以此提高二胡教学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举办形式多样的二胡表演活动,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文迪.师范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二胡教学模式初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艺术品鉴,2016(5):67-68.

[2]杨梦娜,顾大海.促进高师二胡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2):45-46.

[3]刘峥.论在二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J].青春岁月,2016(3):101-101.

[4]曾艳萍.关于高师二胡教学的原则及现状探析[J].黄河之声,2016(6):39-40.

[5]刘畅.关于二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2016(4):56-56.

[6]马骥远.现当代二胡教学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对策 篇9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性,定位

随着教师教育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将逐步建立以若干所高水平师范大学、综合大学为龙头, 以众多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 其它类型高校广泛参与的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就目前而言, 教师教育开放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机构及其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它吸引了大批非师范院校特别是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到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当中来, 使教师教育的结构、内容、层次等不断丰富, 办学模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但也给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甚至是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迫使高等师范院校在发挥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必须寻求新的办学空间, 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模式[1]。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定位

作为一所高校, 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 主要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 主要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 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确定。而这些不仅仅表现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和对外的宣传上, 更表现在确定办学的功能定位和指导学校的发展选择上。目前,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能否把握机遇, 重新定位, 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 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高等师范院校要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 师范性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之源, 脱离了师范性, 高等师范院校便不能开展教师教育, 也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优势。高等师范院校在发展中必须坚持师范性特色, 发展自身的优势, 并不断创新, 形成自己的师范品牌优势[2]。

二、发展对策

1. 加强教育实践, 大力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战”能力。

有人说, 教师是靠自己的教学实践站立的。一个学科专业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素养高的人, 如果不能将知识熟练地转化为教学行为, 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我们以往的教师教育, 没有把教育实践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首先, 应该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 至少应该拿出1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教学实践;其次,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集中与分散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 模拟与实战结合[3];第三, 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就应该给学生定期播放与之专业相关的全国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录像或DVD, 让学生去观摩, 去细心体会, 去揣摩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教学技巧;第四, 教育实习前应该进行为期两周的中学教材培训, 从而使学生在教育实习时就能成为一名实战能力很强的教师, 更好地树立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2. 加强普通话培训,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言传身教”是教师劳动的一大特点。所谓“言传”, 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工具、依靠言语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把知识、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中小学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集中表现为普通话的掌握程度, 以及言语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连贯性和通俗性[4]。而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只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有“教师口语”课, 并以理论为主, 实践训练太少, 以至于有些同学在大三普通话等级考试时成绩很不理想。所以,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普通话培训, 按照国家普通话等级标准至少培训一学年;此外, 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 每天晚上临睡前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或当前的热门话题用普通话进行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讨论;在公共场所要求学生、老师及所有员工都讲普通话,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3. 改革课程设置, 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

随着高考、中考制度的改革, 社会要求教师不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应该具有广泛的非专业的知识背景。拥有了这种知识背景不但会使学生的课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而且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地扩大知识层次, 从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博大精深的人, 为将来成为更优秀的教师打下基础。为此,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改革, 各专业除本专业必修课以外, 还应该利用自己学校专业多的优势,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去听课、去学习、去交流。并针对目前高考的文综、理综课程应定期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举办一些讲座或培训, 以缩短有些学生一出校门就带毕业班的适应期。

4. 加强学生教师技能的培训, 提高学生的教师基本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书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中小学教师的书写能力主要包括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书写能力。书写能力是传统的教师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现今的许多大学生钢笔字写得很糟, 更谈不上粉笔字和毛笔字了。针对此现象, 高等师范院校应在大一时将硬笔书法作为一门必修课。除此之外, 还应在每学期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三笔字”大赛, 使练字成为高等师范学院的传统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差, 不少大学生甚至达不到基本的写作能力要求。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 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表现在对常用文体的掌握和应用上, 而这方面的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应有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指导课来完成。

5.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小学生对自己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答疑解惑型的呆板枯燥的专才, 而是个性活泼、风趣幽默的多才多艺的通才。为此,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各类活动的功能或目标指向。如美术、音乐课程或赏析课;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 ;影视、文学赏析课;法律常识课程 (最好是典型案例式的) ;医学常识课程 (了解常见小疾病的防治、突发病的急救常识) ;安全常识课程 (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 ;以及公共关系 (了解礼仪、与人相处基本常识) 等之类的课程, 不需要很多课时 (开办讲座也可以) , 了解为主。并可以举办各种兴趣小组 (舞蹈、武术、游泳、健美、器乐、摄影等) 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形成一种人人都有一项特长的环境氛围, 强化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社团的指导作用, 通过各种社团活动, 进一步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

除以上提出的五条对策之外, 还应该把师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让学生树立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的志向, 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唯有如此, 才会使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为学院树起一个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形象工程建设, 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引力, 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应。用通俗的话来说, 这样人家就会看得起师范院校, 就会尊重师范院校, 就会想到师范院校;从生源上说, 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从就业上说, 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单位录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就会与社会各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从而使高等师范院校走上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济顺, 任友群.教师教育改革与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再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0) :37-38.

[2]蒋玉珉, 姚本先.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理性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8) :33-34.

[3]程天全.关于特色立校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2) :11-14.

[4]蒋亦华.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与考核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 2005, (1) :52-55.

师范院校 篇10

一、什么是职业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活的知识力量表现在实践中的探索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变科学、技术、智慧为“物质形式”的“物化”能力、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能力 (1) 。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能力, 包括一定的技术水平、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是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重要内容 (2) 。

故职业实践能力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表现出在实践中的探索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变科学、技术、智慧为“物质形式”的“物化”能力、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能力。

二、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窘境原因分析

1.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⑴师范专业先天占据师范院校重心。高师院校, 顾名思义, 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院校, 此类院校在建立之初是以培养师范学生为主, 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一种学校类型。因此, 其重心和关键点在于师范专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高校的改革, 师范院校也在向综合性和研究性方向发展, 开始开设非师范专业, 招收非师范生。在高师院校的非师范专业相对师范专业来说是新兴专业, 存在时间较短, 因此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不能与师范专业相提并论。

⑵综合性大学非师范专业先天占据企业社会重心。综合性大学是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的院校, 其专业设置在开始时就囊括了非师范专业, 存在时间相对较长, 师资力量相对较好, 企业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相对较高, 在人才选拔中企业多选择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因此也不能与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专业相比较。所以高师院校存在先天不足的弊端。

⑶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后劲不足。师范院校的强项在于师范专业, 而综合性大学本身就重在培养非师范生, 在师资力量、教学经验、教学实施设备方面是远不及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和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专业。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在发展过程中速度较慢、问题较多, 劲头不大, 追赶不上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也比不上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专业, 导致出现其后天在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与综合性大学非师范专业的夹缝中畸形生存的现象。

2. 学生专业兴趣不浓

⑴专业调配, 兴趣不浓。高师院校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学校, 学校的主流和招牌是师范专业, 绝大多数学生在最开始填报高考志愿时填的是师范专业, 然后由于学校政策和其他各种原因而调配到非师范专业, 这些被调配到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而产生对此专业的抗拒心理, 不愿认可其价值和重要性。

⑵专业不了解, 缺乏兴趣。被调配的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之前对此专业是不了解甚至是从未了解, 导致他们对此专业的兴趣不高而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或是效率较低而致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不够而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无法胜出。

⑶逆反心理, 无心学习。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在很大程度上有父母家长的参与, 此过程中不免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家长为学生选择的此非师范专业并非学生自己想学的, 而学生由于不愿听从父母安排而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导致没有学习兴趣。

3. 理论不足, 实践较少

⑴教学模式未转变, 理论学习不适应。由于师范院校在历年的教学模式上已形成了以师范为主的教学模式, 思维较为固定和局限。无论是专业建设, 还是人才培养模式, 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教育对象差异性认识不到位, 忽视了非师范专业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致使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独特性缺失, 所以理论学习的不适应而导致非师范生的理论学习不足, 基础知识不扎实。

⑵课程设置不合理, 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范院校起初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过程中, 不免由于过于盲目和仓促, 导致脱离实际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致使教学针对性减弱, 条理性和创新性不足。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忽视了其实践能力的充分发展和提高。使其对理论的运用效果不熟, 不能真正学以致用, 导致所学知识脱离社会实际需要。

4. 就业边缘化

⑴就业歧视。高校扩招政策导致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 增加就业压力, 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地处师范院校边缘地带的非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就更为严峻。外界普遍认为师范院校以培养师范生为主而非师范生只是师范院校转型过程中的附属专业学生, 因此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的先入为主的就业歧视使其在就业过程中被边缘化。

⑵对于某些综合性大学过于“偏爱”。外界认为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专业是其大学一直以来的培养重心, 定对其学生花了巨大精力加以培养, 从心理上误以为其学生是优秀的, 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上均好于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另外, 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某些学生在学校发展较差更加剧了其就业困难度, 基于此, 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就业边缘化的境地。

三、提高职业实践能力措施

1. 扎实先天基础, 加强后天发展

⑴加大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教育投入, 注重学生成长成才。高师院校的转型已进行较长时间, 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 并朝综合性、研究性方向发展, 在教育投入中应逐渐注重非师范专业的投入, 将重心不断地从师范专业转移分离一部分给非师范专业, 使其能更好的开展。增强非师范专业师资力量、增设教学设备、增开实践课程。扎实先天基础, 为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⑵在后天课程设置上趋于合理化。首先是应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 改变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 以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其次是应修订教学计划, 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逐步提高专业技能课的比例,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力争在6:4左右。 (3)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所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 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建立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课程提供平台和操作基地。

2. 提高兴趣, 规划未来

⑴进行专业介绍, 增加专业兴趣。学生之所以对其所学的非师范专业不感兴趣是因为对其专业不了解, 在学生入学之初应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专业介绍, 解答他们心中的种种疑问, 让他们对此专业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并开展相应专业的未来职业的模拟课程, 让其真正对本专业感兴趣并明白如何学好本专业。

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几乎所有大一新生刚进校时都对这个新环境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极大的迷茫感。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其对自己大学四年要做什么事情, 要想把自己打造成为怎样的一个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在前面所说的对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未来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有一个大致清晰的规划, 这样才能使其有的放矢。这样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才能将自己培养的更优秀, 在未来就业竞争下能完美胜出。

3. 校企合作, 提高实践能力

⑴理论联系实践, 学以致用。在非师范专业建设不成熟的高师院校由于之前致力于发展师范专业而与非师范专业相对应的见习、实习企业合作较少, 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前的理论知识不能较好地运用于实践。校企合作开创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在校生在企业见习, 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将知识升华对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即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反作用于理论,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真正做到教育的目的即学以致用。

⑵为企业培养人才, 为学生找到理想栖息地。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被称为“合作教育”, 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 (4)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合作、双向参与、互惠共赢, 有效实现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共享,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三赢”。 (5) 一方面, 学校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满意的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 学生毕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顺利找到自己相对较满意的工作;就业率的上升和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学校建立口碑, 以实现最后的“三赢”。

4. 提高综合能力, 增强竞争力

⑴培养商业素质, 提高职业能力。全面发展学生,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将进入企业的非师范生的魄力与创新思维是学校应该尤为重视的。非师范生进入企业将面临的严峻的商业竞争, 因此, 其一, 学校应多开展非师范生的特色活动和比赛以培养非师范生的商业气质和素养;其二, 校企合作, 让学生投入企业, 接触企业工作, 感受企业氛围, 将市场观念引入学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商业素质, 提高职业能力。

⑵全面发展学生, 提高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应该是所有企业都喜欢的人才。因此, 高师院校在培养非师范生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提高高师院校非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任重而道远, 提高其职业实践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必须平等对待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 以促进和提高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潜力, 为学生的长远未来考虑。

摘要:面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率低、非对口就业严重的窘境, 本文将在创新视角下, 分析其原因, 并从学校、企业社会及学生等方面探索研究增强师范院校非师范生职业实践能力的途径, 以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关键词:师范院校,非师范生,职业实践能力

注释

11 向洪编著.当代科学学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226.

22 杨学为主编.中国考试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33 张佳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我校物流与物资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谈体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0:575+580.

44 汪建云.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5 (27 ) :18-20.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改革 篇11

一、转换教育实习观念。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初步接触中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使实习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运行机制,了解教师职业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状况。同时,也是让实习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实习观念功能单一,往往只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巨大的挑战,教师角色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指导、促进、合作”者转变。此外,社会对师范生的多元化需求,客观上也促使教育实习功能的多元走势。教育实习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有利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师范生的良好师德和个性,还有利于检验高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工作价值的重要性、功能的多样性,我们才能严格规范地开展教育实习工作,而不至于使其流于形式。

二、高师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和教学方法研究方面还有待改革。高等师范学院往往不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强调专业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当然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的专业训练,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的教师。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并且在当前形势下,这种不足尤其明显,比如专业课程课时比重过大,造成普通文化课程和教育课程的课时比重过小,教育实践的机会少,而且课程结构缺乏弹性,对新信息的反应和吸纳能力较差。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结构过窄,甚至单一,使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教师的要求。

另外,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要与中小学相适应,不能只侧重于高校教学及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还要对中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予以重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师院校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甚至落后于中学,从而造成高校教育实习教法落后,有的实习生在校内备好了课,可是到中学不适应,不得不重新备课。同时,高师院校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和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实习质量,使教学实习进入一个新的平台。

三、积极探索新的实习方式。教育实习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整个高师院校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高师教育的全过程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体系,应该贯穿于师范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所以高师院校首先应丰富学生的实习形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说课、普通话表达、书写规范、组织课堂教学、制作简易教具、编制教学课件、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等师范技能训练活动,为学生真正进入教学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具体的教育实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多种组织方式,比如集中实习、回原籍实习、顶岗实习、单独实习、委托管理等多模式实习组织形式,有利于缓解“生多校少”的实习基地缺乏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也为实习学校缓解师资紧缺,考察实习生以供录用参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些组织方式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管理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高师院校可以尝试着运用混编实习队伍的方式,即几个系科联系起来,由一名教师带领若干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并完全委托基地学校全面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带队教师只负责实习生的管理以及协助实习成绩考核的教育实习模式,这样可以加强各个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吸纳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并能尽快使学生适应中学教育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四、适当拓展教育实习内容。为了能尽快地让学生熟悉中学教学生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实习中应完成三项任务,即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实习。其中教学实习是重点,包括备课、试讲、见习、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测试等项内容;班主任工作实习包括编写班主任工作计划、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组织开展班级有关活动、与学生谈话和进行家访等项内容。教育教学调查是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对诸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特点等中学教育的某些方面作出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反映到文字材料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实习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学教学的规律,提高对中学教育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即将走上的教师岗位。

五、科学安排教育实习时间。今天的实习生,就是明天的教师,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教育实习时间是保证。目前高师本科教育实习期基本上为六到八周,教育实习期偏短,实习生刚刚进入角色,实习也就结束了,既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不到实习的目的。所以应当在不影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条件下,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高师院校考研的学生逐年递增,而一般学校安排的实习都在大四,恰是考研时间迫近的时候,无论带队教师怎样强调实习的重要性,“考研族”们也身在此而心在彼,实习质量当然会受影响。而且,从中学的角度来讲,为不影响教学质量,多数中学把实习排在初一或高一,每年秋季都是新生刚入校,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尚不熟悉,怎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呢?所以为保证实习的质量,兼顾高师院校和中学的实际,实习时间宜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和高校的教学不会发生冲突,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实习和考研的矛盾,中学也能接受,还是比较合理的。

六、全面科学地评定教育实习成绩。要建立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深入到试讲课堂,在听课的基础上,给予评分,避免所谓“人情分”、“面子分”。由于现在教育实习的目标层次较低及其任务的有限性,高师院校常常以实习生上完几节课来作为完成实习的标志,既影响实习效果,同时也难以真正体现出实习生之间的差别。所以应在全面开展教育实习,丰富教育实习内容的同时,综合评价实习成绩,可以将教学工作实习(50%)、班主任工作实习(30%)评判权交给实习中学的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教育调查(10%)和为人师表行为(10%)交给高校带队教师和实习基地共同评判,既发挥了实习基地学校的积极性,又赋予了带队教师实权,便于管理学生。

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实现实习生从学生到老师转变的桥梁。因此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处理好教育学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初探 篇12

1 应当在提高学生们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方面狠下功夫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大背景下, 计算机也从原有的高档奢侈品走到了寻常百姓家, 条件的改善使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 就对计算机有所接触, 有的甚至还可以称之为计算机使用中的高手, 这样的现实情况, 往往容易使我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认为大学生们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方面已经掌握的很透彻, 为此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容易忽视甚至是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然而, 大学生们来自于"野路子"上的浅显知识, 毕竟缺乏通过正规教育后所形成的在基础知识上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有力支撑力度, 致使他们看是应用自如的知识实际存在着一知半解甚至是可怕的断层现象, 所以, 在提升学大生们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方面, 必须要把打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抓实、抓好。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对大学生们在头脑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忽略不计, 就把他们当作"一张白纸", 为他们勾绘出正常发展的轨迹, 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还应当强化大学生们具有装机和维修能力, 具有装配软件、基本的组网能力。

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 就是要把大学生们的基础打牢, 来确保大学生们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能够把计算机在操作方面的功能在大学生们的运用中达到效能的最大化。

2 应当在培养大学生们对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水平上下功夫

计数机的功能关键在于其强大的应用方面, 这也应当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更应当是学生们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就以课件制作来说明道理, 对于将来从事教师工作的大学生们, 应当如何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的问题, 如何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既新颖又能够应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制作的课件既生动活泼又能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那么课堂中的受课效果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我们以小学教材中的《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为例, 如果老师能够制作出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更有生效、外加动漫的教学课件, 那么学生们看着潺潺流动的小河, 看到动画中的士兵把石头从船上搬上搬下, 等等这样活灵活现、动静结合、声乐相伴的教学课件, 学生们能不被吸引到教学的环境中吗?学生们的领悟能力能不得到提升吗?所以, 如同这样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就是应当帮助我们的大学生们努力掌握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 应当努力在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的深度上进行挖潜

我们应当在努力培养大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上, 要对基础情况叫好的学生和相对较弱的学生组成帮扶对子, 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 让大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得到水平的提升。同时应当进一步调动基础好的同学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成立计算机兴趣活动组, 使他们能够帮助老师搞好本校的计算机教学科研活动, 同时通过这样的组织, 为大学生们提供开展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研发的平台, 以此来带动和激发大学生们在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我们还应当对大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拔高, 开展计算机编程能力及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们在此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使大学生们有机会在计算机应用的更高领域发展自己的才能, 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有能力大力挖掘计算机在服务教学工作上的最大潜能。

4 科学使用"两网"的功能性作用, 帮助提高老师教学和大学生门的学习水平

由于我们师范院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 为此, 我们就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的强大功能, 使二者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 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服务。比如说, 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我们可以借助校园网络达到课程整合和资源整合, 以及不同班级之间的师资力量的共享, 为了能够尽快吸收到计算机方面的先进的科学知识, 我们可以采取校外聘请计算机骨干教师的办法, 通过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引入校外的教学力量, 既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又能确保我们所传授给大学生们的有关计算机知识, 永远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最新知识。同时, 我们还应当通过互联网邀请计算机方面的专家, 为我们的老师更新知识, 使我们老师的知识总能够得到有力的补充和换血的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 我们应当通过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这两个平台, 为大学生们提供高展示自我的机会, 为大学生们提供交流经验和获取的心得体会的平台, 使大学生们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有力的推进。

总而言之, 在师范院校开展计算机教育就是要讲究基础知识的牢靠性、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应用能力的高效性、发展远景的可持续性, 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上技能操作、应用可深入、发展上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即成为我们未来教育事业上的骨干力量, 又成为引领教学科技发展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刘铁英, 肖胜刚, 王蕴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与改革[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08) .

上一篇:产品国际竞争力下一篇:水电站监理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