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化学

2024-06-18

师范化学(精选12篇)

师范化学 篇1

在师范化学教学课堂上应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 师范培养出的学生有不少在毕业后都从事教育工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一思想, 这对绿色化学概念的传播和环境的保护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次, 正确地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 应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也是教育对我们的要求。运用好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对环境保护同样有积极的作用。

一、绿色化学思想概述

(一) 绿色化学思想是什么

所谓绿色化学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起化学, 人们总会和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 有不少都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 同时也可能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绿色化学则不一样。绿色化学要求在反应的过程中不可以释放这些物质, 而且在反应完成后剩余的每一种物质都必须可利用。

(二) 为什们要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

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师范的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且帮助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此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保护环境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而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帮助。因此,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得绿色化学的人才, 师范学校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的人才。随着传统化工产业的不断淘汰以及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必然会越来越大。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都离不开绿色化学的知识, 所以在师范化学教学中应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既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真正地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人才,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积极的帮助, 所以说其是很有价值的。

二、当前师范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情况

总体来说, 当前师范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教师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 不愿意再花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运用绿色化学教学思想。而且总体来说, 绿色化学教学思想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在最近几年, 其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也没有足够丰富的运用经验可供参考。现代教学任务比较重, 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学习和运用一种新的、需要不断发展的思想。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当前我国师范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使用过绿色化学教学思想, 而且我们也缺乏对应的教材, 就算教师想要应用这一思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 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定并且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更重要的是, 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 可以说一切都是空白的, 怎样才能谋求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正确的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摸索和尝试。

三、如何科学地运用绿色化学教学思想

(一) 提高绿色化学思想地位

想要教师重视绿色化学思想并且积极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思想, 学校首先应该提高绿色化学思想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绿色化学思想, 这样才能真正地让绿色化学教学思想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在师范化学教学中, 虽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 教师也在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更加积极的思考空间, 但是事实上, 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的发挥。这个时期,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必须充当学生的引路人, 所以教师的想法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 教师教学思想有一点偏移就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巨大的偏差,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宣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必要的时候校长等领导应该亲自到场给教师介绍相关情况。另外, 在广播、学校网站等地方学校也可以着重宣传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 使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材

当前, 师范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材, 但是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需要有对应的教材, 这样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绿色化学和传统化学有着巨大的区别, 传统教材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绿色化学教学的需要。而且师范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也比较薄弱, 教材的不适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因此,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教材至关重要,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举个例子来讲, 化学教学中反应式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绿色化学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和传统化学教学内容有着比较大的不同。绿色化学使用的教材里面的反应式应该有意识地以绿色化学的标准作为教材的标准。在此基础上, 教材的其他方面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得教材最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果为了一时的方便仍然使用传统的教材进行教学, 学生学到的内容甚至有不少是和绿色化学的宗旨相冲突的, 这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困惑。

(三) 将绿色化学思想运用到实验中

将绿色化学思想运用到实验中既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绿色化学的巨大价值,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相关思想,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是, 怎样将绿色化学思想引入到实验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教师已经习惯了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实验, 甚至有些实验教师也没有办法真正地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做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掌握实验内容, 勇于打破传统实验方式和实验思想对自身的束缚。

(四) 将绿色化学思想运用到学生的作业中

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并不仅仅是教师引导学生做绿色化学实验, 更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也养成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看看学生能否按照绿色化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 通过这个实验, 教师也能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熟悉学生对这一思想的掌握情况。这对教师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制订和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 教师应该多布置实践性比较强的化学作业, 减少书面作业的比重, 着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绿色化学为主题组织一次知识竞赛, 或者可以以绿色化学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 以张贴海报、举办辩论赛等形式扩大绿色化学思想的影响力。

在师范化学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希望广大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积极摸索如何运用绿色化学教学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现代化学教学工作, 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马淑娟.让化学充满“绿色”: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J].职业技术, 2015 (4) :71-72.

师范化学 篇2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6年1月

身高:161cm

籍贯:永州市

居住地:永州市

民族:汉

政治面貌:团员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毕业院校:吉首大学

专业:化学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 教育经历

9月~7月就读于菱角塘镇中学209月~7月就读于永州市第三中心9月~7月就读于吉首大学

☆ 在校实践,获奖经历

20下学期被评为“优秀社团工作者”

上学期被评为“体育积极分子”

20上学期在教育实习期间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

年5月在湘泉制药厂、德邦化工厂等公司见习,

化学师范简历范文

2008年10月在吉首市民族中学实习35天。

☆ 技能水平

熟练掌握计算机水平,能够使用windows及office的常规操作。

☆ 自我评价

本人具有在工厂见习以及学校实习教学的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为人随和,人际关系好,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本人能够很好的胜任中学教师及化学相关的工作,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 求职意向

师范化学 篇3

关键词:民族师范生;化学教学;地理因素;学校因素;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3-02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仅是着力于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或许你将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我们更多的应该传输一种理念,如果单单只是为了从事某种职业而去学习某种技能知识,这样这个民族只能停留在原地或者倒退。我们更多的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再不忘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与前沿的知识相结合。而化学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化学是农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生命科学这些前沿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的一门前提课程。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教学科学地运用教学技巧与策略,针对教学对象,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学必须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质量。

不可否认的是西藏民族师范生的学生的化学基础与内地高校学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藏由于受到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化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基础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又由于民族学生的求同心理的驱使,良好的学习氛围遭到了破坏从而导致了厌学,在不良的学习氛围——厌学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了普遍厌学的现象的产生,教学质量一直提不上去,我们怎么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要解决此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从地理环境因素方面去分析: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境,属于高海拔地区,常年缺氧,气候较为寒冷,在这里生活的人要付出比平原或低海拔地区更多的精神和体力,又相对来讲,信息比较闭塞,能接受的信息较少,尤其是外来 人员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一些高端的仪器运输存在困难。所以导致了西藏化学教学的单一化,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限的条件导致了教学质量一直提高不上去。

二、从学校方面去分析:

1、教师方面分析:(1)教师的职业倦怠:西藏属于高海拔地区,常年缺氧,气候较为寒冷,在这里工作人们要付出比平原或低海拔地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同时西藏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这样主客观环境都给教师造成了压力,使教师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甚至有部分教师无意教学,这不仅对教师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受害者。

(2)教师的素质:应试教育使教师深受其害,因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或单一,创新意识弱,课堂效率低下,在许多高校中,许多教师都有双肩挑的任务,教师整日忙于办公和教学,每天下来都非常疲惫,不仅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且造成了教师根本无时间继续学习,更无机会参加专业培训,致使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双累现象。

多年来我们惯于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纷纭复杂的事态面前,我们是那么孤陋寡闻,按理来讲作为化学教师应当爱钻研、爱做实验,可是有几个教师能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又有几个利用闲暇时间进入实验室去进行钻研。因此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很大程度与教师有关。

2、课程设置方面: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再加之语言上的障碍,在西藏民族高校中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依据内地高校使用过的教材,而西藏高校学生的基础与内地高校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急需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而这些课程开发上的缺失也是导致化学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之一。

3、技能教育方面:西藏高校在技能教育方面特别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书本知识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的内容;二是学生基础差,实际动手能力更差形成了所谓的“低能”;三是语言关的问题,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四是在西藏多数高校中,对于实验人员的学历要求较低,一直被当成是“辅助”人员,实验课时少而不计酬劳,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肯定,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4、学生方面分析:在西藏实际来看,学生主要存在心理调节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式单一等情况。化学是西藏地区学生最薄弱的一门基础课程,化学基础差,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从而厌学的心理非常严重,又加之观念落后,只想着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设定学习规划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西藏的师资缺口非常大,尤其是偏远地区,因此学校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教师,将来走出校园步入岗位时不仅能胜任专业课程,也能胜任其他的学科。在高校里一周的课程几乎是满着的,所以学生疲于学习,根本无法进行技能训练,也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化,最终导致了专业也没学扎实,所以西藏教育缺乏很多专业化教师。

分析了原因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实际出发,去探索提高民族师范生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开设适合本地特点与学生特点的地方课程与课程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西藏高校的教育乃至整个西藏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弥足国家教育教育的不足,设置适合西藏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满足西藏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如:西藏现仍处于农牧业为主的社会,绝大数生源来自于农牧民子女。因此贴切他们的实际生活,在化学课程设置方面去设置符合西藏特点的有关农业基础应用化学方面的课程,这样具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来也感兴趣。

(2)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化学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经常穿插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化学试剂的实例,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模型,演示实验,分层教学,分组实验等手段,把复杂的化学现象直观化,微观的化学运动形象化,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化学,必须使教学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讲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毕业后从事的是教师这一份职业,假如说学生不能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将来为人师表的教学效果就会打下大大的折扣,同时也很难培养他的学生对他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

(4)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主要任务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化学这门课程中更能提现,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促进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着重去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2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树立个人发展目标,引导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第二: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应当有计划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熟练的实验技能,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仅停留在提高学历,更应把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作为重点。

在以上的一些探索与实践研究中,我们还应当加强教学效果监控,建立反馈机制。民族学生的教学是一门学问,我们应当秉承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人为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遇到种种问题与困难,只有循序渐进,不懈努力,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民族师范生化学教学质量,为今后的西藏基础教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1]4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1-08-28.

[2] 周 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J].纺织教育,2006(5):2-4.

[3] 徐 宾,白玛央,田花.西藏地区民族师范大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1).

[4] 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教育部.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S].2005-01-01.

优化师范院校化学教学 篇4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针对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而言的, 毕竟过去与现在从社会对师范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所要求的标准不同, 沿袭过去的传统经验就有对于现实所需的不合理成分, 这些不合理成分必须剔除。当今我国对于师范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培育好师资力量。那么, 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意义上说来, 就必须明确对校园学生培养的定位, 也即要瞄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个目标来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是先教学目的。

在师范院校多年的化学教学中已经习惯了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 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接受和习得知识的主管能动性, 这样的教法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体系的把握与理解。这样的问题体现于目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课的情况是:学生在自己操作和自主实验的能力培养方面不足, 要克服这样的不足, 就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 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验、观察反映、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 依据"问题→理论探究 (假设) →实验探究 (验证) →归纳探究结果 (结论) →应用"的授课路径也即学习路径来习得课程知识。通过这样的求知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师范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养高素质的教师, 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质量决定了未来化学教师的专业课教学素质。化学专业实验课对于在校生培育的质量决定着将要上岗的新教师的质量, 所以, 要着重培养师范院校在校生的化学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奠定师资这方面能力的基础, 这正是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校化学教学之处, 所影响到的将是后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够怎样。

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 应注意挖掘化学史实, 充分发挥化学史在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趣味实验、化学小制作、化学竞赛等课外活动, 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另外, 化学实验教学, 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专业素质, 为他们毕业后在担任中学或小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奠定能够进行化学实验创新研究的良好基础。

3 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科学探究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一基本精神规定了学校化学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科学探究正是新课改前师范院校乃至中小学化学教学中做得不到位之处, 虽然化学学科更情调和更体现于科学探究的必然要求, 但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明显不足, 因而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要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要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上下功夫。

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应从哪里做起?当然是要对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 要打破一贯性的化学实验课的教法, 增加探究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 以探究性实验课的增多为师范提供更多的运用化学实验的方式来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 还要重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间的衔接, 能够通过"温故而知新"的作法强化对所习得知识的记忆和把握, 又能够利用这些已经习得的知识对新接触的知识进行探究新问题, 启发和联想、判断和分析、由已知都推到未知和验证未知, 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养成探究能力。

摘要:师范院校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使学生对基础教育的化学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不仅要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更要要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 利用化学实验教育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和应用化学, 既要重视传授知识, 更要重视培养技能, 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合格化学教师。

关键词:合格化学教师,教学理念,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改

参考文献

[1]郭颖.高中化学教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的衔接[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闫枫.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贺荣健.基于合作学习的师范生化学教学技能有效形成[D].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高宝平.反思性教学在五年制师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4:55-56.

化学师范生实习总结 篇5

化学与环境学院

实习已接近尾声,离别的气息渐渐转浓。熊孩子们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可是,却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也该是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的时候了。这段日子我究竟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教师实习是我们进入神圣教坛前的一次光辉洗礼,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我想,我该认真地做好自己,认真地对待这次愉快的实习之旅,这是来实习之前的想法。因为我知道我会爱上教育,爱上这群可爱的孩子。

事实上,我在这里确实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东西,所以我很庆幸也满怀感激。感谢这所学校,更感谢这里的老师、学生们。

对于我的收获,首先,我想先来谈谈在班级管理中的收获。对于一位新教师而言,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是不能和学生太接近的,要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也不能独揽大权于一身,凡事包办,不靠学生;不能总在学生面前发怒,遇事要冷静;不要顾此失彼,这样工作容易出纰漏,我们要紧跟学校和年级的步伐。

班主任工作总是繁琐的,他们总要在学生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细节,重复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而人格魅力更加体现在教师的沟通艺术上。我想这将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修炼的内容,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很神奇的艺术,我将在这场艺术修炼中慢慢成长,渐渐成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化学老师。我一直期待这么一天的到来。

我的实习班级是惠州市仲恺中学高一(12)班,这是学校三个等级中的第二个级别的班级—重点班,在他们之前还有6个一中班,他们是6个重点班之一,其他的班级属于日新班。虽然,孔夫子也说有教无类,但是分班分等级的教学至今一直存在,今天不讨论它的存在正确与否。来谈谈我们班,我们班有29个男生,33个女生,共62人,内宿生52人。学生基础一般,课堂气氛较活跃。这个班级让我受益良多。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交流、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交流,我发现我对学生的了解在与日俱增,同时,我对他们的感情也渐渐升温。在这段时间里,我知道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说到做到,要会向学生提要求。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周记的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时候,班级量化管理的实行是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找到有效的实行方式并且认真实施。每周的班会课对班主任来说是个激励学生、鞭策学生的好机会。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激励学生的机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利用好每节班会课。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我知道了班主任工作第一个月必须要辛苦一些,对学生日常学习抓得更严格一些,要让学生更自觉地去适应并习惯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班级制度。国庆长假归来的学生心比较散,长假之后,作为班主任,自己必须先将心收回来,严抓班级纪律及各项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快的回归课堂,回到学习中来。对于一个好的班集体来说,领头人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也是班主任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关于教学方面,第一周的听课经历让我重温了高中课堂,回顾了熟悉的知识。但是,这一次我们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待课堂,学习内容也转化为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学习。我们在高一年级每个班都留下了听课的足迹,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层次不同,我们就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难度。只有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基础,掌握好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收放自由。这需要老师长时间的自我修炼、自我积累和对学生的细心观察。

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无穷乐趣,尤其以实验教学为先。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有实验的化学课,尤其是实验现象明显或者实验反应比较剧烈的实验课堂。这种好奇或者新奇的心理会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我在听“钠与水的反应”那节课中,由于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甚至出现了黄色的火花,这让一些学生高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化学课”。置身于其中的我,内心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原来实验的魅力是这么得大,孩子们能接触到的实验又少得可怜。所以,作为化学老师,我想我以后会尽量在实验上花些心思,让学生们能在实验中收获知识。我知道这样得到的知识是终生难忘的。

除此之外,我发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非常熟悉重难点,能将高考题巧妙地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会引入做题习惯和解题技巧。这两点是非常值得新教师学习借鉴的。对于新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很多老师都建议我们可以多看名师上课视屏,模仿他们的讲课风格和上课模式,在此基础上再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但是,这一切的课堂效果不是由刻意的模仿就能达成的,这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恰当应用、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的理解之上。只有真正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了知识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把固化在文字里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使之成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自然会被你吸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有着一群热爱教学改革的老师,他们有新的教学思想有新的教学思路,也有着对教学的深深热爱。他们在网上论坛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一起交流教学感想,也在自己的班级开展新的教学双边活动。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这是我从很多教育类书籍中发现的新东西,在生活中我也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些热爱教学交流的老师们。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斗志昂扬地在这条教学改革之路上永不止步。

我在这所学校上了很多新课,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收获颇丰。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有20多年的从教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发现自己的备课能力和教学能力都进步神速。我非常感谢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会一直记住这位领着我进入教学殿堂的老师。

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备好一节课和上好一节课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重难点,认真准备整个上课流程,确保自己的表达准确、流畅。上课的时候,我们必须将重难点逐个突破,时间分配要恰当,要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完一节新授课,课后反思非常重要。我的实习导师在我的每次新课之后都会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比如细节的注意和教学方法的调整,让我学会了如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用更浅显的方法教会学生。上重复课的时候我再慢慢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我发现老师的意见真的非常有效。以后出来工作,如果想要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好,一定要注重教学反思及评价。其中,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效果能说明一切。

班会课和团队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我们在抓学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高一(4)班老师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的管理模式和大学的自主管理模式类似,凸显了“民主、自主”的精神,班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各司其职,班级的归属感极其强烈,班级的各项发展均衡,是个很不错的班集体。在这个高考为先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班级管理模式。

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差异更加明显,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深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强烈。教育研究也就成为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次实习,我们都有教研任务。在教研过程中,我们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设计问卷、对人群的观察能力以及汇总能力等。我们的教研对象是我们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好途径。在这个短期的教研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教育改革的接班人,更加应该熟练掌握教研策略和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弹指间,我们的实习就结束了。心里充满了不舍,很舍不得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们。

师范化学 篇6

[摘 要]化学专业师范生是未来化学教师的生力军,他们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职业技能。鉴于当前高师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化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全程的教学实践,系统地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弥补了学生毕业前教育实习的不足。

[关键词]教学技能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O61;G6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98-03

化学专业师范生是未来化学教师的生力军,他们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职业技能。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其教学技能的培养值得重视。如何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化学专业课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全面的教学技能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融合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中,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关系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通过教育实践训练而获得的教学技能。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师范院校对化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课程,除了各类化学专业课和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等基础课外,还包括一系列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如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技能、课程论、教学论、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很显然,对于化学师范生来说,教师技能课程和专业课同样重要,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1] [2]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培养三者总是不能兼顾,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往往由教育系的教师承担,而他们并不懂化学专业知识,很难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教育理论的教学,多数教育类课程都只是提纲挈领式的讲授,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学生的课业任务重,学习时间有限,常导致学生“重专业课程,轻教育理论”,这使得教育理论的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实践上,长期以来,在师范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缺乏持续、不间断的教育实践(毕业前短时期的教育实习),导致教育实践严重缺乏,平时的理论学习也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3] [4]这些问题成为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巨大障碍。很多学生毕业实习时的教学实践能力基本都还停留在新生入学时的水平,导致教育实习效果也不理想。许多毕业生不能立即胜任中学化学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究出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新方法和模式,即以化学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在职业技能课程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科学、规范、系统地把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融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各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化学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在四年大学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化学各门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有的教师,平时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认为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毕业前教育实习的任务,然而,作为系统的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在短时间之内的突击是不可能见成效的。因此,各门化学专业课教师必须形成合力,结合前期和后期的培养计划,在各自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充分考虑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只有在这种长期的、持续的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循序渐进原则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因此,我们在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通过多层次、有目标的实践和训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此,还要加强不同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系统的大培养计划。如大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在学生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训练的情况下,只能安排简单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普通话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资料查询和收集等。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基本技能之后开展。这样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有效性原则

化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在有限的专业课教学课时内,我们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前提条件是一定不能降低化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而是要同时提高二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准备、善于引导、善于组织、有效调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我们把稍简单的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讲授,给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精心策划,特别是课前要指导学生做足准备,让学生完全进入教师的角色来讲课。只有把学生的状态发挥到最好,才能达到既定的训练效果。

(四)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专业课中贯穿师范生教育能力培养计划应该是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组合。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包括不同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实验操作的综合训练、不同化学专业课理论教学中的教育实践、不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课内及课外教学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等。

(五)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每个学生外在和内在的条件,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时,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都要灵活机动,不能整齐划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其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特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对于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差、参与积极性又不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急于求成地让他上台讲课,而是帮助他完成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直到他的教学技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并做足准备且自愿的情况下,才让他上台锻炼。这样才可以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方法

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教师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板书设计能力、绘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课件制作和教学评价等能力;三是课堂表达、媒体的运用、组织教学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能力中属于操作性的,称为教学技能。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应适时创造机会,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个人的职业选择、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培养师范生的职业兴趣是培养和发展他们成为合格教师的前提。因此,利用化学专业课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兴趣意义重大。

在化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穿插相关化学史、化学家科研和教学故事的讲述。如讲卤素时,介绍化学家里比希在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方面的故事和卓越贡献等。让学生课下查找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内容和获奖化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及其在成长、学习、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专题讲座或讨论会,让学生们交流体会和认识。化学家科研和教学的故事可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优秀品质和科学精神的感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崇敬之情。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从事化学教育的决心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常邀请奋战在中学化学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校友来校给学生做报告,通过这种与优秀化学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学化学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向往。

(二)指导学生参与专业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5] 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必须掌握过硬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育技术技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并不懂化学专业知识,他们在教学中常常只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单纯靠他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如此,学生制作专业课课件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专业课教师和信息技术课教师联起手来,在信息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制作化学专业课教学课件。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和收集材料,自学专业课内容,然后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此举实现了专业课程及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培养了学生专业课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后,为了继续提升能力,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学化学课程。我们举办全班学生参与的班级课件制作大赛,参赛作品规定为初中或高中化学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课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参赛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设计和制作水平。

(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当教师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很少有时间留给学生。这样,不但专业课教学效果不理想,还失去了利用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采取了每节课都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讲解,让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上氧化-还原反应时,开始的内容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这是中学里学过的内容,而为了课程内容的衔接这部分内容也必须要讲解,于是,我们就安排一个学生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同样,对于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新知识,如离子键理论、分子间作用力、酸碱理论等,则可以全部交给学生讲授。如我们指定某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写出详细的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授课。我们在安排时,学生讲授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讲授时间由短到长,优先让表达能力强、专业课基础扎实、性格活跃的学生进行讲授。由于感觉被赋予“重任”和信任,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教师,全力以赴地上好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自信心明显增强。课后及时组织学生对授课同学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提前进入了教师角色,在提高了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全方位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教学能力,效果很好。

此外,我们还通过指导学生建立班级化学网站,让他们定期收集和上传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很好地培养了师范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责任意识和教学资料收集能力等。

四、结语

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把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其间,间接地完成了教育实习的一系列训练内容。把专业知识传授同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师技术行为训练,这是一种全程的、连续的教育实习,它可以使专业理论及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 注 释 ]

[1] 程成,雷体南,周春阳.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对策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2):57-59.

[2] 王淑莲.地方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82-84.

[3] 王换超,张庆秀.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5.

[4] 刘宝,潘洪媚,张俏莲,等.高校化学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2-84.

[5] 肖琦,贾玉琢.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3):62-64.

师范化学 篇7

(一) 双语教学的作用

当前,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加上学科专业英语的训练缺乏, 造成大学生英语等级证书样样齐全,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却比比皆是, 化学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英语原版专业教材和专业外文资料, 甚至不会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这些显然背离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造就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要改变专业课教学观念,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育, 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

(二)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化学教材列举了许多常见化学术语的英文表达, 这无疑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实施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技能, 而掌握常见化学术语及原理的英文表述则是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有必要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的英文表述, 从而为毕业生适应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奠定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三)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适宜性

开展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切换, 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当前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师资有限的困难,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确定优先实行的学科十分必要。首先, 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该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专业术语的表述和理解应该较为一致。在这个意义上, 化学、生物技术、物理、数学等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 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战略地位也是双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学作为跨越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的边缘学科, 与世界科技前沿及发现密切关联, 并且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刊出;此外, 由于学科发展迅速, 生物化学的许多专业词汇不断涌现, 很多新生词汇还没有一个较为妥帖或公认的译名, 甚至有些还没有译名, 在这种情况下用中文交流很容易引起歧义, 而用英语表述则很有优势。因此, 从课程性质、发展态势及其在诸多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来看, 生物化学显然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和课程特征。

二、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一) 教材选用

选好双语教学的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语言的纯正程度和教材内容的新颖程度是教材选用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 所选用的教材最好是英文原版教材或影印本, 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 国内版英文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和难易程度。选用的教材应该基本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难易适中。基于此, 在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中, 我们采用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由英国学者B D.Hames等人编著的《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英文原版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 脉络清晰, 英文表述自然易懂, 且有由北京大学王镜岩先生主持翻译的中译本与之相对应, 学生可以中英文对照学习, 能有效减轻学习负担。

(二)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既要采用英语课特定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阅读中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词汇, 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又要采用专业课教学的方法, 比如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 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双语教学开设初期, 学生难免会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思维障碍, 因此,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初期, 以汉语讲授为主 (70%) , 辅之以英语讲授 (30%) , 授课当中逐渐渗透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专业英语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初期的英语授课应以温习旧课、引入新知和课堂小结为主, 中后期授课则采用中英文交替讲授的方法, 英语授课比例逐渐增加至80%。中后期授课中教师用英语提问并引导学生用英文思考和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也以英文为主, 有些重要的生化名词则辅以中文解释。过渡型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教学方法

1.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 当出现新的名词时, 先给出中文名词, 再将其英文形式及英文缩写以板书写出来, 并适当地给予英文讲述, 如:氨基酸 (Abmino aci, AA) , 蛋白质 (Protein Pro) , 抗体 (antibody, Ab) 等。这些简单词语通过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

2. 把握词根, 扩充词汇量

对于一些难掌握的词语, 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基础词根、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生化名词的构词特点和变化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加强其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糖可以用单词saccharide表示, 根据构词法, 在词根saccharide前加不同的前缀就构成了:

单糖monosaccharide

双糖disaccharide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生物化学教材中大量生僻而冗长的专业词汇, 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理解, 扩大专业词汇量,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学习中攻克语言关。

3. 参与式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针对那些教学难度较小、学生有相应知识背景的内容, 笔者通常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在前半节课讲授本节课重点内容, 后半节课安排学生就几个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阐述本组观点, 最后通过老师总结和点评将论题引向深入。学生的课堂参与,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阐述,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4. 学以致用, 融科研进展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中,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 有关学科研究进展的介绍也不可或缺。课堂教学应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中补充大量有关的科研实例,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证明, 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很大的语言障碍,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难度, 但是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专业词汇、语法和句式规律,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此外, 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英汉互译的方法阅读原版教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习, 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生物化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 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申沛, 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

[2]梁卫红, 刘洪梅, 杨献光.高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

[3]余志君, 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探讨 篇8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往往把专业英语教学简单地认为是英文专业词汇和文献翻译, 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对专业英语教学也是误区。专业英语涉及许多专业知识, 专业词汇量大, 文章科普性强, 内容比较枯燥, 长句和难句多。而授课学时却很短, 如果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自然不感兴趣,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很难落到实处。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过程。因此, 如何在常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学习专业英语的氛围就成为上好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 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还可以把研究生复试中对专业英语的考查内容也穿插在内, 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2. 选择实用、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及教材

要阅读和翻译化学专业英语文献, 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化学专业词汇, 熟悉无机、有机化合物及络合物的命名法, 熟悉相关的实验技术、方法、原理及实验操作说明和仪器名称, 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

目前, 大多数化学化工专业的英语教材由科普性文章组成, 我系所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专业基础英语》。它由基础化学讲座、重要专业术语和化学文献选举三大部分组成。附录部分包括总词汇表、习题答案、会话材料、翻译材料、常见化学单位等[3]。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精读材料, 以严密的系统性和突出的专业性将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 由浅入深进行精讲。精讲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1) 基础化学讲座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学计算法、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基团、化学平衡和动力学等。 (2) 重要专业术语包括无机、有机、物化、分析、高分子和生物化学术语。教材覆盖化学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重要词汇及语法现象, 并突出化学专业英语文献中文章结构、文字表达方面的特点。使学生既能获得必要的化学知识,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在读、写、译方面得到训练, 并且能通过对文章的理解, 建立自己的观点, 精确地表达, 培养科学精神。

3.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幻灯机、投影器、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所进行, 其根本意义和作用在于提高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专业英语的教学非常需要采用电化教学的形式, 首先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幻灯片、投影片讲授教学内容, 可在上边讲边画边写, 突出语言点。这样不仅能节省板书的时间, 而且能重复呈现语言点, 便于巩固。其次, 借助于投影器可以帮助教师把所要讲解的内容以图表、公式的形式映射到屏幕上, 使教师的语言与屏幕上的文字、图像等同步出现, 听看结合, 时间紧凑、印象深刻。另外, 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国外大学本科化学教学视频, 可以让学生现场感受全英教学的氛围和魅力。

同时为加强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锻炼, 我们尝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 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 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 注重给学生使用所学英语的机会

专业英语阅读教材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知识和语言上的“知”, 循序渐进, 从而将学生的“不知”转化为“知”[4]。同时从美国化学会、Wiley出版公司的网站引用大量英文化学文献作为学生的阅读素材, 以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学术趣味性、完整性和严肃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且联系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串讲。在课程安排上还特意增加了上机操作实践, 布置每次上机课任务,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检索文献, 查找相关外文资料并翻译, 实现学有所用, 熟能生巧, 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

实践表明, 几年来我们对提高学生化学专业英语水平所作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摘要: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是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选修课程。本文作者结合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经验, 探讨了提高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宁生.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4, (2) :50-52.

[2]郭岚芬.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1, 27:10-11.

[3]魏高原.化学专业基础英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师范化学 篇9

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结构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尽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介绍量子理论诞生的历史, 让学生了解结构化学知识的重要性[5,6]

结构化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史, 其发展历程的每一阶段几乎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和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作为支撑。因此,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量子理论诞生及被人们所接受过程的传奇故事, 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 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得出的背景和过程, 前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奋思维, 让学生从前人的成功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观察、思考以及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从而对结构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让学生了解结构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7]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加强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后工作及后续学习的联系。针对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问题, 都可以用结构化学的原理、概念来加以解释。其中, 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原子、离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等都可以运用结构化学中原子结构的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简单分子的成键情况、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判断、分子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等则可运用结构化学中分子结构的知识进行深入的解释。C60分子筛等晶体的结构, 应用结构化学中晶体结构的知识也都可以得到解释和说明。这些都说明结构化学与中学化学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的。教师可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充分联系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 调动学生学习结构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他们应用结构化学知识解决中学化学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结构化学的学习兴趣。

3将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和热点融入课程教学, 让学生了解结构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果[8]

教学中, 我们会根据学科进展, 适时更新一些前沿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热点。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加快了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概念的更新, 所以基础课教学内容也需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教学中不但要“少而精”, 还要“少而新”, 不但要“常教常精”, 还要“常教常新”,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发展动态, 不断补充新知识。选择新分子、新材料、新理论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 如简介球烯化合物、纳米材料、高温超导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展示晶体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应用, 向学生作“结构化学的发展与动向”、“新型材料及应用前景”等专题介绍, 使学生了解结构化学的新进展。实践证明, 通过课堂知识与当前科研的前沿和实际相结合的讲授方式, 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能了解所学知识与科研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为了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 我们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我们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把结构化学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练习题及解答、结构化学资源和实验讲义等各种信息上传到结构化学教学网页上, 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安排、课程要求等课程信息, 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一些与上课内容有关的问题或知识点, 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去主动获取知识, 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提前做到有效预习, 这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后还要求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 遇到疑难问题, 还可在网络上进行在线答疑,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知识传播靠教师灌输的特征十分明显。长此以往, 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思想不易集中。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适当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丰富形象的语言, 因势利导, 不断启迪, 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响应, 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活力。学生也通过愉快的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采用框架结构教学法, 强化重难点, 弱化复杂数学公式的推演[8]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框架, 它是学科的精髓。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如果拘泥于细节讲得太多太细, 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在课堂讲授中, 着重阐述分析知识结构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键内容及重要结论等, 中间的演算、一般性的论述和遗留问题可以由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己解决, 实在无法回避的数学公式, 力争用简化的模型来描述, 使其易于理解、掌握。我们进入课堂就向学生直接交底, 这次课打算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打算采用哪些方法、沿什么思路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解决后又如何具体应用。在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后再选择重点或难点等关键内容进行重点讲授,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将那些属于拓展提高、疑难问题辨析讨论、进一步应用细节等内容调整为给学生提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接受知识, 而且对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兴趣, 得到有效启迪, 自然也就获得了探索知识的主动权, 最终转化为创新能力和课堂效率。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软件辅助教学[8,9,10]

传统的以“教师+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有时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且难以理解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我们利用Flash、3D MAX、Chem Ofice、PPT等软件制作了分子结构图、动态图片和三维立体变化模型, 模拟原子、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 使抽象的三维空间变得直观化, 以生动、形象、清晰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出分子结构模型等, 通过幻灯片放映还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学生将能“走进”原子、分子和晶体内部, 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 从而显著改进教学效果, 这也是结构化学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多媒体教学广泛采用分子软件制作立体感强、可实时操作的动态模型, 解决实物模型种类有限、数量不足的困难, 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尤其是把Gaussian03程序[11]精确的计算能力与Gaussview的显示能力运用于课堂教学,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问题处理方法, 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一种有用的工具。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电子云等图形采用量子化学程序计算绘制, 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而且将结构化学中丰富多彩的结构美、形态美、理论美, 用多媒体功能表现出来, 使化学教学同时成为美感教育过程, 活跃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 纠正对化学的片面认识, 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 从而提倡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 以利素质教育, 最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我们在结构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尽可能做到化繁入简、化简于无形,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量子化学计算软件的强大功能, 使学生忘却其难, 感受其美, 喜欢结构化学, 从而学好结构化学。

参考文献

[1]潘道皑, 赵成大, 郑载兴, 等.物质结构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麦松威, 周公度, 李伟基.高等无机结构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公度, 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 (第4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军.结构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5]王东田, 张钱丽, 钱惠.培养学生结构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1, 27 (1) :49-50.

[6]宋美荣.培养学习兴趣是结构化学教学的关键[J].科技信息, 2011 (9) :108.

[7]李桂花.提高结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0 (1) :111-115.

[8]许莹.材料专业研究生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3) :97-99.

[9]魏荣敏.提高结构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1 (5) :136-137.

[10]笪良国, 鲍霞, 魏亦军.Gaussview和Gaussian03在分子对称性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6 (1) :122-124.

化学污染与师范院校环境保护教育 篇10

一化学污染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

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与污染物本身的性质、浓度以及污染途径和方式有关。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 使得暴露在其中的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 甚至死亡等。例如在英国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东京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米糠油多氯联苯污染事件等。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造成12.5万人中毒, 6495人死亡, 5万多人终身受害等等。环境污染的急性作用显现较快, 影响明显, 易于引起人们的重视。

2慢性危害

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环境, 小剂量长期作用于人体至一定程度, 可以产生慢性中毒。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 含量虽微, 却可通过食物链以千倍或万倍以上的浓度在生物体内富集。人在这种受污染环境中生活数月、数年后可逐渐引起机体的慢性中毒, 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功能变化, 使人群中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慢性危害常常并不引人注意, 而是日积月累, 缓慢地进行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旦觉察, 往往己为时过晚。如日本流行的“骨痛病”、“水俣病”, 都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

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搞好环境保护, 必须抓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一些知识, 以便其在开发资源以满足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物质、文化需要时, 可以对所有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所觉察和预见, 并在开发活动中对此加以考虑, 从而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第二, 环境教育还应促进人们对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发达的经济也为保护环境提供了物质条件, 这是环境与经济统一的一面;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经济, 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 必然会使工业产生的“三废”增多, 从而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降低人们生活的质量, 并且, 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虽然能使经济得到短期的高速发展, 但这种发展是有害于人类的, 因此, 我们应该认清环境与经济的这种辩证关系, 它实质上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是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第三, 环境保护教育还应该使人们认清经济、政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所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某个环境问题可能会对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产生影响,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等, 它们的解决毫无疑问地会牵涉到政治因素。因此, 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环境领域合作的重要性, 从这种意义上讲, 环境保护教育在建立改善环境的国际秩序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 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使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对保护环境所应负的责任。环境保护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决定了它的这一目的。要使人们明白, 任何个人和团体的活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从而意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与改善环境中的责任。

三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30多年来, 在教育、环保等部门的努力下, 我国的环境保护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一是专业教育。一些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环境类的专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一些专业开设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为环保事业输送了大量科技管理人才。二是岗位专业培训。面对环境系统不少人员专业面窄、知识老化等情况, 开展成人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工作, 提高了环保干部的素质。三是全日制学校的普及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 强调把环境科学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近年来, 也有不少地方开展课外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通过讲座、竞赛、论文、夏令营等形式, 吸引了中小学生的参与。四是社会教育。环保部门通过举办学习班等形式, 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环境教育, 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说, 我国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 特别是专业教育方面, 形成了一套多层次人才结构培养体系。但是, 不难看到, 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 我们的环境保护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1环境保护教育面窄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每一个国民, 都应该对环境负有责任。由于体制原因, 我国教育或环保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一些工作, 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有效地接受到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众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是因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环境保护教育。

2宜传力度不够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点, 即每个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要随时接受环境保护教育, 各种公共媒介都负有宣传责任。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无论从宣传的广度与力度上都显得较薄弱。世界上公众环保素质高的国家, 其政府都不遗余力地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电影、展览等新闻宣传媒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决策层和领导者缺乏重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保护, 很多人往往以为只是环保部门的责任, 在企业中, 厂长经理也只注意经济效益, 很少考虑生态效益。所以应当提高领导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落实领导责任。

四师范院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意义

1师范院校的环境保护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才素质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文化、道德、心理等素质外, 环境意识应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而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 其中最主要一部分靠的是教师的传授, 教师在讲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生产生活中有关的环境问题, 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师范院校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助于环境教育体系的完善

中国的环保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环境保护教育分为三部分,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的任务最重, 如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能搞好,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就能随之很快提高, 而学校教育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环境保护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师范院校的环境保护教育, 对整个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

3教师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中坚力量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各级各类教师的专门机构。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哪一代人的事, 它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永恒主题, 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就目前的情况看, 环境保护教育的重点是广大青少年, 而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主战场又在大中小学。在中小学校教育中, 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学教师有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是中小学搞好环境保护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在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4化学教育是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化学教师自觉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育之中, 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 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新内容。高师化学系承担着培养面向中等教育化学教师的重任, 学生将来大部分将走向中学或其他相应的教育岗位, 通过他们的教育将会影响一批又一批未来的化学及科技人才。

中学化学教师应有较扎实的环保知识, 这就要求在高师化学教育中增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 如环境化学、环保化工等, 讲授环保的意义、污染的危害性、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工业废物的处理、现代环保新技术新方法等, 把当今人们最关心的环境保护、能源问题等引入教学计划之中, 这样既开拓了化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又教给了学生与化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与技能, 以便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很好地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使他们把保护环境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动, 珍视环境与资源。

总之, 环境保护教育是百年大计,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师范院校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意义尤为重大, 它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全面提高未来公民的环保素养, 推动我国的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陈荣悌, 赵广华.化学污染——破坏环境的元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践, 朱青山, 赵由才.环境教育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2) :42-46.

[4]邹淑珍.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4) :39-40.

[5]张超兰.推广环境保护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 :167-168.

师范化学 篇11

【关键词】中等师范教育 化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5-02

中等师范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打造一支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化学作为中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实效性是衡量其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中等师范院校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实效性问题,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技术、手段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笔者总结多年的中等师范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经验,对中等师范教育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并探索性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一、平等对待学生,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奠定高实效性基础

如果非得要对班级里学生依据学习成绩进行一下划分,那么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划分成“好、中、差”三类学生,不同之处只是每个班级内三类学生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近几年来,进入到中等师范院校初中毕业生的学习成绩都相对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厌学、不求上进情绪,可以说“叛逆”是这些学生的通病,要想让他们重新回归学习道路,最重要的也是最紧迫的就是还学生以“平等”地位,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差生”、“没有希望的学生”,导致他们在班级里总是“低人一等”,这种不平等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他们的“集体叛逆”。所以,进入到中等师范教育阶段,要想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再次给他们以平等的学习地位、平等的发展希望;通过平等的对待学生,消除他们压在心里已久的“大石”,重新燃起努力学习的信心,教师也能够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而学生的信任则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奠定化学课堂教学的高实效性基础。

二、课前精心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迎实效性良好开端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还是离不开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科学控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儿,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是保证课堂教学高实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教学的速度、节奏,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做好实验设计与安排等。总之,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对教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充分关注教学内容、主动思考或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就可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就中等师范教育中的化学课程来说,其是一门典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使化学实验给学生以惊奇、不解、矛盾之感,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近而主动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寻找、获取新知识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坚定的说,我们的教学是高实效性的教学。

三、增强师生互动,引入多层次讨论机制,强化教学实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等师范教育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如果非得要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所交流,那也只是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答”;这样的教学其实效性想必不会太高。已有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更多的互动交流能够显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时,应该有意识的多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环节,甚至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即引入多层次的讨论机制等来专门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学生讨论、交流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以笔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苯酚分子结构、性质的认识为例,有的学生看到苯酚分子内部有苯环结构,因此认为其性质应该与苯相似,但也有的学生认为由于苯酚分子的苯环上含有羟基,因此认为苯酚应该有醇的部分性质;通过这样的讨论,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学生对某个问题不同看法的“矛盾”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分析问题;通过更多的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认识,进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注意拓展与延伸,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实效性

化学是中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既是基础课,也是专业课,这也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既有给学生打基础目的,也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目的,但中等师范教育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在做好基本化学知识内容教学基础上,应该对所教知识内容进行有目的拓展、延伸,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已有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有目的拓展、延伸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关注和学习热情,近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丰富所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不论上述哪种目的也好,教学过程中对所教知识内容有所拓展与延伸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确切的说其能够起到进一步深化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如果只是为了提高与深化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步我们也必须要做。

参考文献

[1]李燕芳.以情境引领化学课堂走向高效[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

[2]谢州映.杨帆;化学教学中多学科知识的迁移[J].化学教与学,2016,(08).

师范化学 篇12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育实习时间安排有待改善。

针对实习中涉及到的时间设计了4个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觉得这个时间的安排并不合适, 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大部分同学在这个时间正准备复习考研。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选择实习时间在大四下学期的也比较少, 主要是由于大四下学期很多同学面临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以及找工作等问题。由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化学教学论》等课程是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 自然就把教育实习安排在之后进行, 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还需要学院改革课程体系。

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 我们的实习生实际上课时间和希望上课时间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时间比较短, 很多同学为了上好课, 都是“背教案”, 这很不利于实习生全面把握教材, 不利于实习生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运用。我们的实习生上课时间短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从和实习学校的老师访谈中可以判断出, 主要是由于实习学校老师担心实习生上课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

2.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调查结果看出, 近年来我们的实习基地主要是普通高中和乡村中学, 而我们的实习生希望能够去重点示范高中实习。在重点中学实习可以更有利于实习生运用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近年来的实习工作中, 我们也感觉到重点示范性中学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去实习, 主要是担心实习生上课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另外, 高校与当地中小学及其管理机构平时沟通交流较少, 多是在临近实习前, 才联系落实实习点。这就要求在我们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 加强和师范高中的联系和沟通,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3. 部分同学实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实习工作中, 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存在着实习态度不够端正、被动实习和责任性不强等问题。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少部分同学在实习工作中存在迟到早退和上课接打电话及收发短信等情况, 从对中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反映出有10%左右的实习生对待实习不够认真。从与中学老师的访谈中也反映出有部分同学的教案编写不规范和内容单调不充实的情况。

究其原因, 部分同学觉得教育实习对以后的工作没有作用, 所以对待实习就敷衍、不遵守纪律等。还有部分同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考研上面, 也不可能有好的实习效果。此外, 可能还有部分同学过于自信, 觉得自己大学本科对付中学生已经绰绰有余, 思想上不够重视, 对实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

4.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化学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上课语言表述不科学。一方面由于实习生第一次登上讲台, 心理紧张, 另一方面就是知识积累不足,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 就手足无措, 课堂应变能力差。在平时的实验课上我们也发现, 有些同学对待实验态度不端正、不重视, 把有些化学实验“想当然”, 认为很简单, 不愿意亲自动手就觉得自己都会了。比如, 说到溶液配制时, 分不清“粗配”和“精配”, 只要是配制溶液都要用到容量瓶;滴定操作时, 想当然地认为把滴定管里的溶液滴到锥形瓶就可以了, 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滴定分析法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分析方法, 要求操作非常规范, 要求滴定终点判断非常准确, 测定结果才能精确。

5. 教学理论和基本功有待加强。

对于高等院校师范类的学生, 在进行教育实习之前, 都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技术课程教学论等一系列课程。这一系列适合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课程, 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教学理论知识不足, 教学技能不高, 授课手段单一, 授课内容枯燥, 思路不清, 教学没有启发性, 有的实习生只是在“背教案”, 甚至“读教案”, 根本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 也谈不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了, 这必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化学教育实习调查的反思

1. 改进课程体系, 改革实习时间, 让见习实习贯穿大学。

在英国, 师范生一般至少要花15周时间在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环境中进行观摩和实习教学, 在其他一些欧美国家, 师范生实习时间更长, 美国多则半年, 法国27周, 德国则多达72周。所以, 我们的教育实习时间的安排是不够充裕的, 尤其是真正走上讲台授课的时间, 我们应该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关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 也可以分割成几部分, 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比如平时针对师范生的课, 学院老师可以多创造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 整个大学期间都贯穿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了能让未来从事中学教育的这些同学更好地把握中学教材, 可以每个学期都组织这部分师范生去中学见习。改变过去那种一次集中式的见习和实习, 采取连续分阶段式的见习实习, 使见习实习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2.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们的师范生未来大部分都要进入中小学从教的, 但是平时与未来从教的中学交集比较少, 关系比较疏远。只是在集中实习阶段才和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有所沟通联系, 这样在短短的几周实习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把握教材, 教学质量和水平和原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导致近年来我们的实习生到中学 (尤其是师范中学) 实习时, 并不是很受欢迎。为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上提到的改革实习方案, 可以让师范生从大一开始就联系一个师范中学作为固定的实习基地, 在实习基地可以采取为中学化学老师当“助教”的形式, 多和中学教育、中学老师、中学生联系。比如每周要固定一次去实习基地, 为中学老师批阅作业、辅导作业、辅导实验等形式。这一过程要对师范生要有考核, 考核合格才能拿到学分。这样中学老师也比较欢迎我们的实习生去, 这样不会对他们的正常教学和学生成绩有影响, 又减轻了中学老师平时的工作强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同学提前接触了中学教学的过程, 又能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 同时和中学老师又建立了比较好的感情基础, 等到真正实习走上讲台时, 这样就无形地加强了我们的实习基地建设。

3. 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一个合格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比如:教学能力、实验操作与指导能力、教研科研能力、革新能力、与学生同事交往的能力等方面。这就要求, 强化师范类化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平时加强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大一开始就从细节处严格规范每一个实验操作, 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在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贯穿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新课标体系下,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显得越来越重要, 化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应用、教学演示仪器的应用等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应该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 加强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化学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考查与评价。然而在我们的实习成绩评定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指导老师由于工作忙去中学听课比较少, 或者所指导学生过多, 而不能完全把握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还有些指导老师存在着“人情分”、“印象分”等不利于客观评价实习生成绩的一些方面。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可以以化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 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见习阶段 (包括校内见习阶段和实习基地的见习阶段) 、化学教学工作阶段、班主任工作见习及教育调查报告或化学教育改革研究论文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分值比例分别是15%、55%、15%和15%, 可以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表。成绩评定者可以包括学院指导老师、实习小组同学、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以及原班主任, 同时结合学校实习领导小组的检查情况综合打分, 以使评定结果客观真实、准确无误。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找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并对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可以从改革实习时间、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加强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四个方面加以改善, 为我们以后的教育实习工作提供质量保障, 同时也为大学生能顺利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从学校走上教师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针对阜阳师范学院化学 (师范) 专业实习生和实习基地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了一些化学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保障化学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化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反思

参考文献

[1]涂珍梅.高师混合编队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J].高教探索, 2005, (5) .

[2]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 2003, (4) .

[3]郑东辉, 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究, 2003, 15 (5) .

上一篇:风险度量方法下一篇:企业执行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