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类

2024-05-11

幼儿师范类(共12篇)

幼儿师范类 篇1

0 引言

笔者浏览了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间上海外国大学创办的《外语界》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外语教学与研究》这两大外语类核心期刊,发现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习方法、教材编写、测试等方面的研究所占篇幅最多。而且都很据规律性。研究过此方面的专家如胡壮麟(2004)、刘润清(2002,2003)、张绍杰(2003)、戴炜栋(2001)、崔岭(2005)、贾国栋(2006)、蔡基刚(2002,2003,2005,2007,2010)等。鉴于此方面讨论的呼声,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师资力量、教师工作量、教师科研、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使用等四个方面客观展示了陕西一所地方师范类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真实画面。以期为全国的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一个视角窗口。

1 师资力量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夏纪梅在2000年到2001年期间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6份,被调查的人中硕士学位的人只占22.9%。另外根据梅德明对44所大学、447份有效问卷的调查,62.25%的教师教龄低于5年,60.88%的是助教,65%的是大学本科。然而笔者本次就陕西一所地方师范类院校的调查显示:以2010年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期为例,承担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总数为58人,其中教授0人,占0%;副教授11人,占19%;讲师18人,占31%;助教26人,占45%;见习3人,占5%;硕士学历17人,占29%;本科学历41人,占71%。43%教师教龄低于5年。可见,陕西这所地方师范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质量等同或者略高于夏和梅的调查,即国家平均水平。

2 教师工作量

据全国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统计,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30,另据研究者称,有的大学师生比约为1:222。大多院校教师周课时量保持在16到18学时。笔者本次调查显示:2010年至2011年学年第一学期该地方师范类院校教师人均授课周学时为13.37,但大部分讲师、助教的人均周课时量都高于16学时,有的教师周课时量甚至达到24学时。师生比例为1:145.7。可见这一陕西地方师范类院校的调查结果更突出了师生严重失调,教师超负荷工作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的连续扩招更是让教师们忙碌不堪。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顾科研及创新。

3 教师科研

大学教师的职责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等人才,也应该引导着科学研究的方向。据笔者对该校的调查:完全没有撰写过科学研究论文和不知如何写的人有15人,占26%;完全没有编写过教材和不知道如何编写的有55人,占95%;完全没有参加过更没有主持过教学科研项目的有40人,占69%;不知道如何申请也不会写课题论证的有45人,占77%;未采用过量化研究方法的有48人,占83%。这一结果恰好佐证了“中国外语教师总体上本来就有训练不足的弱点,公外教师尤其如此(周流溪,2003)”这一论点。鉴于上面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年轻教师所写论文均为教学经验总结,不能从理论的层面高瞻远瞩,宏观指导。但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有进修、提高、搞科研的愿望。然而这一愿望只是停留在愿望的层面,未能付诸实践。原因如下:其一,由于工作强度高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科研;其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教师也没有外出进修的机会。鉴于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周流溪(2003)教授指出:“在暂时无法外出进修的情况下,单位内部是否能考虑采取稍为灵活一点的工作安排呢?可以考虑:若某人已连续几年满工作量甚至超过工作量,而他现在又有一个自我进修或科研的计划,那么就不妨审查其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一点工作量,使他得以实现其计划中的近期目标”。还望地方师范类院校灵活掌握政策,给教师提高空间。毕竟外语是终身学习,要提高学生水平,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

4 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使用

该校大学英语总学分为16学分。从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四个学期逐步完成一级到四级的学习。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开设在基础阶段即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四个学期。该校对大一新生采取了每周6学时,大二学生每周4学时的方案。这些学时涵盖大学英语读写,听力,泛读,综合训练等教程的统一教学。本科学生所使用大学英语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一至四册;专科学生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内容都很新颖,充实。然部分教材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摆设。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教师课堂以读写教程为主,根本无暇顾及听说教程、泛读教程以及综合训练。地方师范类院校大部分生源来源于农村,相对贫穷,很多学生没有电脑,对于听说教程,虽然很好,很适合学生,碟片内容生动形象,可是学生无法投入使用。全校语音实验室又极为有限,不能满足全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正常使用。所以,除了读写教程以外,其它教程就变成了学生用钱买来的舍不得扔掉又无法使用的“垃圾”或“废纸”。

5 结语

地方师范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还存在其它很多方面的问题。鉴于篇幅限制,笔者只能从师资力量、教师工作量,教师科研、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使用等四方面展现出一个轮廓画面。其它方面的问题笔者将令文撰写。

幼儿师范类 篇2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1年以内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广州 - 番禺 - 不限

求职意向:教师

沟通能力强 执行能力强 有亲和力 责任心强

工作经验

(工作了2年10个月,做了1份工作)

广西平南县华兴学校

工作时间:9月 至今[2年10个月]

职位名称:教师

工作内容:负责教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深受小朋友的喜欢。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学

语言技能

普通话:很好

自我描述

师范类人才就业教育探索 篇3

关键词:师范 就业教育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一个专业甚至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更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当一个专业完成计划招生之后,教育的主体、客体就不能再进行选择。这时做好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拓展专业、甚至学院的生存、发展空间,扩大学院在社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逐步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提高毕业生素质、赢得社会的认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就业教育包括就业形势、专业技能、应聘技巧、文明礼貌、就业心理等几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就业形势教育是前导

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竞争,谁掌握的信息量大,谁的就业思路、视野就开阔。如果毕业前夕掌握就业信息,在就业竞争中就会取得主动权,不失时机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如果平时掌握就业信息,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就可以调整努力的方向,使自己在将来处于主动。①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对他们在校甚至将来在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在新生入学时,要对新生进行某些就业信息的教育,如供求信息,让新生了解目前毕业生的供求形势;本专业分配情况;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以便了解同自己专业对口或相关行业、部门、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甚至用人单位的详细信息和用人要求。这些教育内容虽然对学校的近期就业工作无多大作用,但是可以让学生有种紧迫感,促进其在学校的学习和发展,对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进行就业方面的思想教育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部学习期间,经常、随时进行。应聘技巧可参加短期培训掌握,但专业知识、技能需要平时刻苦学习训练。就业形势的了解越早越好。况且就业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让学生及时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育的主要途径要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辅导员讲解、报告会等形式完成。目的是让就业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上得到重视。

毕业生就业前进行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就业中学会如何依法取得合法权益、捍卫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教师技能与专业知识教育是关键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择业成功的关键,是将来人生事业的基础。现代企业、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一专多能是最受欢迎的。②专业知识、技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平时的积累与磨练。就业指导老师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立今后就业奋斗的目标,自觉把大学的学习同以后的师范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所从事的教师岗位或教师岗位外的要求。要求学生重点学精、学活专业知识,此外要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外知识。专业技能包括锻炼好教师职业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在大学学习期间取得普通话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方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重点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和钢笔字。结合各种活动创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要求学生每日练习钢笔字一帖,定期组织书法讲座、书法比赛。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重点训练粉笔字,组织学生粉笔字比赛、办宣传栏比赛等。大三或大四开始训练分析教材、备课、讲课技能。主要是认真抓好教育实习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具体依靠教学法教研室为主,辅导员协助。将全体实习生分成小组,每小组10-12人,并配一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队,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各小组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集体研读、讨论中学教材,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确定教法、教具。在此基础上,安排实习生轮流登台讲课。开始以“微格”进行,然后过度到一节课。某一学生讲课时,其余观摩,依据评课标准试评、打分,然后指导教师点评优缺点。③课堂模拟教学训练从计划制订、实施到总结,环环相扣,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教研室负责人把各组试讲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进一步指点和反复演练,然后组织录像,配上教师评语,制成教学软件,并及时放给全体学生观看,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心理素质培育是师范生就业的保障

心理素质是就业成功的保障,而对师范类毕业生心理承受力的要求则更高。毕业生求职一般都要经过面试,师范类毕业生则要经过考试、说课或讲课的过程。所以,对一名师范毕业生来说,应聘时调整好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迎接挑战,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健康的心理需要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就业应聘时就会增强自信心;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应聘时心理承受力就会加大。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是自信心的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依靠平时的刻苦努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和系部要通过组织好平时的各种实习,技能比赛,知识竞赛,学术讲座、报告会和兴趣小组激发、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每学期要定期组织英语知识竞赛;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讨论会;邀请考取专升本、研究生的学生返校做报告会;邀请知名学者做学术讲座,并让在校学生与他们建立联系;专业教师精心组织实习的考核;各教研室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学生心理承受力主要在各项活动中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晚自习前20分钟即兴讲评活动,团员的时事学习发言,学习心得讲座等。这样,毕业前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比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基本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就业时,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目标,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克服依赖、焦虑、自卑、幻想、怯懦等心理障碍,改变传统的国家统包统分、一次就业、就业一步到位等就业观念,就业过程中就会对就业结果报以平和的心态而大胆去参加各种招聘会。

四、拓宽就业途径教育是辅助

做好就业分流教育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就业分流主要包括专科学生升本科,本科学生考研究生两个方面。平时做好思想动员与服务工作,力求保证最大量的学生参与,形成系的风气与传统。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解决专升本、考研过程的困难,提高专升本率与考研究生率,减缓当年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个人要求,结合自身素质、家庭、社会情况,鼓励和协助不适合教师职业的学生从事别种职业,避免众人同挤教师职业这座独木桥。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在新生入学时抓住教育时机,提前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平时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前强化应聘技巧(讲课、说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动员学生专升本、考研、转行等,做好就业分流,减缓当年就业压力。通过这些措施就能提高师范院校整体就业率。

注释:

① 李志刚,赵放辉 大学生求职择业技巧[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11

② 马恩,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0.10

③ 胡经强,认真抓好教育实习课堂模拟教学训练[J]昌潍师专学报 1996(1)总第25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 赵放辉. 大学生求职择业技巧[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11

[2]马恩.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0.10

[3]胡经强.认真抓好教育实习课堂模拟教学训练[J]昌潍师专学报 1996(1)总第25期

[4]谢绍志.大学生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

幼儿师范类 篇4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根据国家的需求进行专业创新和专业结构调整, 建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以顺应对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随之调整, 结合学院的整体优势, 找准定位, 办出特色学院, 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文理基础学科强的优势。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要求, 文中基于师范类院校电类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分析, 这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等人才培养改进方案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教授的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 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各种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使其能够很好的投入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对当前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进行相关调研活动, 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并采用恰当的培养方案, 进而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手段, 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设计与方法等均是培养计划的实施方式。对于电类行业而言, 在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要着眼于实际岗位, 理论知识要充足, 对于时下新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要重点进行教授;在实践方面, 要为学员们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工作岗位的环境, 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将教学方法贯穿于实践中, 从而逐步提升学员的各项技能, 包括:设计、开发、维修以及服务等方面。专业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团队的建设, 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 教学团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包括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资源的整合、专业与课程体系的修改, 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与素质等。所以, 提高教学团队在知识水平、项目实践和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十分重要,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

三、社会需要导向的电类人才培养

(一) 制定社会需要导向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 我国培养的电类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第一类人才通常拥有较高的学历 (本科或研究生) , 侧重于学术上的交流;第二类人才大部分毕业于高职高专等院校, 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侧重于实操;第三类人才是当前电类行业最为稀缺的, 其学历多为本科, 他们具备传统的理论知识, 对于时下新技术可以很快的接受, 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多个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 如: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电气产品开发以及经济管理等,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员们加强理论知识与系统专业的学习, 能够针对当前市场情况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

(二) 改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体系

人才培养工程系统性较强, 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步, 人才培养要以社会与行业需求为前提, 要适应行业的发展, 因此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 并在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能力与知识体系这两者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要以实际需求为中心, 摒弃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 适时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建立一个现代化教学体系, 其中融合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综合素质教学等, 从而实现高校的多元化发展。

1. 教学计划和内容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比较重要, 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在一踏入社会就已经用不上了, 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内容不要过于繁杂。在教学时,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环境, 并采取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时要有创新精神与意识。

2. 提高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直以来, 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向导的角色, 单一的说教形象难以改变。因此在培养新型人才时, 要对当前的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修改。教师应纠正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使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3. 能力培养为导向。

在教学方法方面, 建议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以及研究式。传统的课堂教育以灌输为主, 应转变为以引导为主, 强调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此外, 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 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4. 项目基础的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其中, 从而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

(三) 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设计与发展

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 除了要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 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在实行教学方案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将设计、试验以及实践等作为教学重点, 重点展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在安排他们进行实践的过程中, 应结合专业的特性采取逐步深入的教学模式。当基础理论已经形成时, 应分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技术、专项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尽量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良好的融合在一起。

1. 教学体系创新。

对于电子工程学科而言, 若要培养好应用型人才, 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做一些更改, 教学体系需进行多层次的划分。第一, 教学方式应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部分实验教学可借助专业课或实践课来实现, 同时, 较为形式的理论教学则可摒弃一部分;第二, 要适当的培养骨干型人才, 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 要鼓励其独立思考和研发, 进而激发其创新能力。

2. 社团帮助导向。

对于子工程学科而言, 学生们可自行组织建立一个本专业的协会社团, 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如电子或电气控制设计比赛、相关专业讲座等活动均可由该社团来组织举办。

四、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人才的定位和学生就业方向。于此同时, 专业的建设、教师的发展都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当前所有高校都不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师范类院校由于当前国家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在借鉴各大学办学模式的基础上, 更要结合文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寻求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磨玉峰, 王文辉.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2) :224-225.

[2]李娟娟.工科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01) :61-63.

[3]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7, (10) :53-54.

[4]王存文, 张秀兰, 张珩, 胡中功, 杨艺虹, 欧阳琼.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角度研究[J].药学教育, 2010, (05) :8-11.

[5]韩力, 曾祥仁.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5) :78-79.

[6]刘超英, 高浩其, 徐挺, 车金如.艺科交融创执并举——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7) :45-47.

[7]秦祖泽, 陈意军, 黄绍平.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4) :85-87, 91.

师范类实习总结 篇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在实习期间,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化充满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有挫折和困难。

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是非常重要。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的指导老师教给我听课听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怎么去听好一节课:首先听课前,应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如果是习题课,应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任课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课下可以与老师交流。同时要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如何传授知识、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如何控制授课时间、驾驭课堂的方法和调动课堂气氛的技巧、与学生互动的技巧、板书设计等等并不是单纯的关注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讲课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思考以后自己上课时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使我觉得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名师们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小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除了听课,上课自然更是实习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请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他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的只是更多的朋友般的亲切交谈与关怀。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时常钻研教材,认真仔细地备课。

很快,到了我第二次上讲台的时候了。早上先是给一班上课,这一节课上的并不是很成功。下来后,自己也很沮丧,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利用中午2个小时的时间重新备了这一节课,并且在下午二班的课上发挥不错。在这里也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在实习期间我还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因为我相信,对于学生的表扬相对与批评来说,更容易使学生取得进步。

教学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任务,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就不得不提,它是上课的核心。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它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又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在实习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教我的几点,我觉得很重要: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的实际知识有多少?数学水平有多高?日常生活常识有多广?以便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水平去认识新的概念,从而扩展学生的数学现实。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其次,深挖教材;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不妨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⑴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⑵教学从哪里开始?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⑶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只有在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诸如调整教学顺序、提供现实背景、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设计或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甚至重组教材内容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这些可能对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有些难度,但要慢慢地一步一步来。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听课为主,讲课为辅。最开始是先听指导老师讲课,对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吸取了很多经验。张老师在课下也给我讲解了很多技巧和方法。起初讲课时很紧张,后来经过几次锻炼之后,对自己的状态调整的还好。总的说来,上课时能够把自己要强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但仍然感觉自己缺少经验和技巧。

首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好多次课上,总是内容没有讲完就听见下课铃声响了。每次在备课的时候总想把尽量多的内容传授给我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一节课只有45分钟,也忽略了要 让学生在45分钟内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后来我总结,主要是因为自己缺少授课经验,备课准购不充分,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讲课的节奏感没有把握到位,一堂课下来总有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学生的收获也甚微。当然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以后的讲课和听课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这个问题。

其次,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课堂上,只顾多讲写知识点,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知道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观察他们的回馈。可能实习前,我的确太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的方法。如罚站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课堂秩序。却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我所遇到的事情我请教了学校里的老师,并在自己的教学管理中得以应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更是益友。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我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两页书;后来经过备课、上课,我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讲课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甚至走神、开始说话等。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师的真正实力,每位教师是否在前面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是否把上讲台讲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对实习学校、对学生负责。

在批改作业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我认为讲解是最考验每位老师的,因为这既可以检验出每位老师的思维敏捷度,又可以检验出他们课堂反应能力。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以上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认真仔细的备课,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用心修改教案,重心放在讲课上,课后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重新修改教案,认真批改作业等等。这一系列的环节我都非常认真对待,使得我的课堂知识点到位,讲课思路清晰,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还需要更多的改进提升,以便更加有利于我的教学水平。

整个实习期间,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令我难以忘怀。由于学生都还小,自我组织和约束能力都还很差,特别是个别学生更差,这就需要老师牵着他们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在这里,我从我们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平时很严肃,言语很少。可是对管理他们很有一套。通过每天日常的观察和学习,确实体会到了知道老师的方法。我想,那就是:恰到好处和用心,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学生的事永远是大事。实习期间,我做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包括班会,组织活动,监督学生们的自习课等。通过班主任工作,加深了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当然,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但真的要去做班主任,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实习的班级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是一些8、9岁的孩子。又可爱,又活泼,又好动,又调皮。开始与他们接触我还有些紧张,常常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无所适从。但是随着对他们的熟悉。很快的就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也很快的进入的教师这个属于我的新角色;我也发现了我们班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一个学习成绩好,氛围好的班级并不见得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他们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总的来说,我和班里的学生相处还算不错,当他们知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都舍不得,还给我送了纪念品,其实我也有点不舍。

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在以下方面应该多注意:

1.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最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智未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为此,我们也召开了多次的安全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2.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小学,对学生的生活要求都是很细致的,但是必须明确要求,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违反的也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3.赏罚分明,说到做到。在小学,小孩的洞察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教师必须以自身为榜样,且赏罚分明,说到做到,让学生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善于培养有能力的班干部。我们班的学生较多,刚开始我一个人处理班级事务,总是容易遗忘,在学生心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后来我意识到班干部对班级工作的主要性,于是,我重点培养有能力的班干部,给班干部树立威信,协助我的工作,这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量,也让班级事务管理更加井然有序。

5.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显得很重要,能够让家长了解小孩在校的一些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突发情况很多,事情也比较琐碎,小问题很多,需要有计划地完成,处理好每一个小问题,对于如何处理问题,我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去学习。

教学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每个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独到之处,所以应多于其他老师交流,庭其他老师的课,从其他老师的课堂中学习。善于学校,乐于学习,才能进步得更快。数学知识点较多,且有的时候容易遗忘,所以应该通过不断做习题进行巩固复习。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一个半月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这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侯校长,感谢张老师,感谢我可爱的学生,你们使我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只有坚持自我,不断努力,才会不断的完善自己,取得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更好。

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三就参加了教育实习,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总之,这次实习,让我获取了经验,认识了不足,体验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感受,思考了许多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以后的路上,我会珍惜这些经验,让自己做得更好。,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这次的教育实习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要当好一名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分析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操类活动 体操

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地位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幼儿的主体性充分的体现出来,树立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幼儿对于操类活动负面影响进行消除,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其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具体实际意义

大多数的幼儿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身体健康是基础,而锻炼幼儿的身体最主要就是通过户外操类活动。幼儿通过户外操类活动,可以接触到阳光和空气,促进自身骨骼的成长,促进血液循环,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幼儿们一起进行户外操类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有助于他们理解分享和合作,为幼儿掌握人际交往能力奠定基础,可以更好地事情未来的社会。幼儿通过从那家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自身的免疫力机会逐渐得到提高,其户外活动能力也会有所增长。总体来说,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其教育价值被不断弱化

幼儿教师普遍就是把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认为是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认为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主要作用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其中开发智力、培育美德、培养审美等教育价值都得不到重视,甚至得到了忽略。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将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

2.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编排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求

近年来幼儿教育的自主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幼儿园开始自己编排户外操类活动。我国幼儿户外操类活动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在编排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兴趣需求很少被考虑进去,甚至出现了成人化的倾向,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不能有效的结合,这样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意义不大。

3.对于幼儿过多的保护使其主体性得到了限制

由于担心幼儿事故发生,幼儿园出于对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对幼儿采取大量的保护措施,将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进行了限制,将具体的活动时间也缩减了,这样一来,幼儿的主体作用就发挥不好,大大缩减了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

三、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发展的具体措施

1.重视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定期培育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可以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如果幼儿不喜欢这样这类活动,也不能强制学生去进行。对于幼儿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让幼儿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观念。

2.创设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环境

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应该配备相应的户外活动场所,对于体育活动相应的设施也要配别齐全,可以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开辟出沙地或者动物饲养角等。幼儿园可以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将教育细节进行完善,使幼儿可以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分区域的方式进行,将所有的室外场地进行划分,在各个区域内放置相应的活动器械。除此以外,对于环境的创设也十分重要,环境是一种教学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使环境可以和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进行发展,将环境得到教育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将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内容进行丰富

促进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向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方向发展,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要和其他的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设置早操,主要强调动作的操练和对性的变化。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可以将游戏、语言、舞蹈等形式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将多种活动因素进行有效的融合。

例如,幼儿园大班有一个徒手操,叫做《世界多美好》,这个户外操类活动将游戏因素进行融入,幼儿阶段的孩子普遍都喜欢玩游戏,而且他们都喜欢去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为他们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自行选择模仿的对象,可以是勤劳的大公鸡,也可以是淘气的小猴子,也可以是优雅的天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被激发出来。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内向、动作迟钝的幼儿,幼儿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照,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的实际意义进行具体的论述,并结合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使幼儿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探讨 篇7

一、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高职师范类院校针对学生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钢琴教学作为音乐系综合教学大纲中的一部分,如今无法与其他专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和演奏方面,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非常不明确,需要积极借鉴其他专业音乐院校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2.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因为受到音乐系综合基础教育和钢琴专业教学师资力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受教程度。那么如何在短暂的受教阶段掌握钢琴的弹奏技巧、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了高职师范类院校的一个教学难题。

3.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采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实行音乐教学是不科学的,这样反而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切实的教学进度安排,盲目的安排教学钢琴曲目,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钢琴演奏考核方式过于机械、单一,使得学生无法掌握钢琴的基本技能,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且知识面窄, 钢琴技能生疏等情况的发生。

二、高职师范类院校提高钢琴教学效率探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音乐思维。“只有热爱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进而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 只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事物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钢琴教学老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其施教,让枯燥的钢琴理论知识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让千百遍乏味的钢琴曲目练习充满趣味性。当然,钢琴的教学效果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技巧,弹奏出几首好的音乐曲目,更是要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理解钢琴曲目作品中的内涵,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音乐嗅觉,启发出学生的音乐思维,便于以后学生的钢琴事业发展和钢琴音乐创造。

2.分析学生情况,集体教学和分层次教学集合展开。不同阶段的思维能力、反应程度会随身体机能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虽然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年龄大体相同,但是其以前音乐素质的培养和不同程度的钢琴学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老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天赋,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钢琴基本技术教育,一味地增大曲目练习难度,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况。老师要做到掌握学生情况,集体教学和分层次穿插展开教学。首先钢琴的集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技术差异,“量体裁衣”,展开单独辅导和教育。这样集体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穿插着进行,更能体现钢琴教育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帮助学生快速发展,快速提高,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3.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优化知识教学体系。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掌握钢琴演奏技能,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 所以,在学校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时要考虑当下社会的需求以及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梳理知识,优化教学体系。如今的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单独地教育学生进行重复式的演奏,而是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进行立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能力,让学生从钢琴教学中感受学习、训练、应用的发展,进行对作品的分析、模仿到自身的独立演奏甚至进行作品创作的本质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钢琴教学体系,将钢琴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现状,钢琴演奏的技巧、风格、钢琴语言,社会音乐的发展动态、钢琴音乐的发展局势纳入其中,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教学。

4.灵活运用钢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几点,在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也尤其重要。教学方法众多,它不仅仅是教师展开钢琴教学的手段,更是与学生互动的工具。整个教学过程要以素质教育为原则,钢琴教育为目的,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同时要辅助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让老师的钢琴教学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目前音乐教育的兴起,高职师范类院校中的钢琴教学变得广受关注,而且钢琴教学的发展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宽阔。所以,高职师范类院校就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钢琴教学,不断的采用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同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校的钢琴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钢琴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和社会娱乐的发展,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钢琴教学的发展空间也日益变大。在这里,本文就对高职师范类院校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钢琴的弹奏技法、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做一些探讨。

高等师范类院校体育课程评价综述 篇8

随着教育系统的改变,作为子系统的体育也将随着改变,但许多年来,在体育学范畴内,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的研究成果甚少,笔者查阅了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向的论文和著作,研究成果甚少。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完整的新的评价体系应该应孕而生。

1 概念界定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中,把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体育学科是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许多指标是基本围绕教育学科进行的。从文献调查结果来看,并没有体育课程评价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并没有完整和统一的概念,而对于体育课程评价崔伟认为它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体育课程及其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1]。李艳翎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的收集(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体育)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2]。笔者以体育学科课程评价为关键词,通过CNKI等检索工具进行了收索,并无相关研究。换之用体育课程评价作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很多研究主要是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学生评价、体育学习、体育效果等方面进行定义和研究的,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论著中表达了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理解。还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全面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体育教育信息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体育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

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是课程评价的重点,明确评价对象才能正确地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在体育课程评价概念中,将评价对象表述为“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潘雯雯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中指出:“重于课内体育技能,理论和身体素质的考核加强对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评价的范围”[3]。姚蕾认为应该是“课程编制(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4]。“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3方面进行评价”[5]。从前辈专家们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体育课程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在课程本身上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在评价对象上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成果和标准。

3 评价方法

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较多:“送审法、会议法、面谈法、问卷法、观察法”[6];“量化评价法、质性评价法”[7];“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8];“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二是硬性指标(定量指标)与软性指标(定性指标)相结合;一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9];“体育课程评价要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与主体取向的评价;体育课程评价主体要由单一的直线式走向多方互动;克服评价对象窄化现象、倡导评价对象的多元化;重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10]。从资料查阅来看,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借鉴国外的,国内的大部分泛泛而谈,无法实际操作,导致目前用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并不合适。因此,对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

4 评价模式与体系

课程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前对于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测量内容与教师教学内容的联系;(2)测量次数或频度的非偶然性;(3)课程教学的反馈以及测验手段的调整。评价标准的确立应该朝向有利于增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有的学者提出建立评价体系如“摒弃终结性评价,建构过程以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为辅的新型课程评价模式;建立‘121’课程目标体系加强课外锻炼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运动技能和素质进行纵向比较和评价;以终身体育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观”[11]。评价标准是是判断体育课程价值的关键所在,而目前的研究在课程评价体系(标准)上并没有完全清楚,在部分内容上出现重复,因此评价过程和结果也就出现了误差,必须分清区别,才能构建更加明确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5 课程质量评价

从评价指标来看,作为特殊学科的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以技术实践教学为主,从课程教学的整个结构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准备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教案的编写和课前的准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教师精神状态、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组织、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运动负荷的合理性等;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课堂中的参与度、师生关系的融洽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等。

从评价人员来看,由于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大,因此,评价人员主要由学生、同行专家、教师自评和督导评价组成,根据权重分来合理分配各个部分的比例。

6 该类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目前该类研究的整理,发现以下方面应该引起以后研究专家的注意。

6 . 1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概念的界定

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定义。为了更准确地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关键的问题在于界定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其内涵。

6 . 2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对象的确定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在课程本身上的研究较少。离开体育课程本身来谈课程评价是不能充分反映课程评价本身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多的是要关注体育课程本身的研究问题。

6 . 3 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较多,基本是各自成体系,各种评价方法之间没有形成联系。

6 . 4 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模式与体系的构建

通过文章的阅读发现,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这应该是我国体育课程评价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评价体系也是各门各派独城体系,不利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完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药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模式来改进和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促进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发展。

6 . 5 关于课程质量的评价

课程质量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效果,因此,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也是体育课程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在评价指标和评价人员方面。对于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基本依据其他学科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人员组成也有共性,只是在权重比例上稍有不同。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选择适合体育学科的评价指标,对于体育课程评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由于课程评价的复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目前在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较少。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未来的体育课程评价研究中应加大力度、广度和深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

摘要: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监控和导向作用,通过对目前课程评价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界定不统一;课程评价对象不确定;评价方法借鉴多,实际操作性不合适;无统一评价模式,评价体系各成体系无联系;课程质量评价下评价人员方面有共性,但在指标上略显不同。

浅谈师范类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篇9

一、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吃透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丰富、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切合实际、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

1. 所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教师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1)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它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2)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所教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

2. 辅助性材料:

参考书、课外读物,与数学有关的杂志等。一方面,教师阅读与数学课本想匹配的教学参考资料上的相关内容,把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一些教学意见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选择课外资料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最近几年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师需要切合实际制定教学目标。但是教师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判定学生会这样或者那样,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情绪情况、思维灵活程度等情况。我认为,“备学生”应该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喜欢数学还是厌倦数学,直接影响学生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等。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如何讲课、提问或举例,使学生喜欢数学,愿意积极去接受数学。

2. 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首先对所授班级有一个整体的估计,其次对每位学生要有具体的了解。因为整体不能代表个别,个别也不能代表整体,这对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进度快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都是必要的。

3.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结合讲课、提问、课后了解,及时提醒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同时灌输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三、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具体步骤是这样安排:

1. 新课导入。

如何导入新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成功导入将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情境,造就积极思维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迫切地去学习知识。

2. 内容层次性。

数学内容要求严谨性,从新课的引进,新课的展开,到最后的总结,都要有精细的序列关系。通过推敲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前后顺序,既要充分反映本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特别是例题选择,难易程度搭配得当,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基础稍微差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之下也能够完成,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或者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来讲解例题,这样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点都能串连起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3. 问题设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设问。在备课时教师需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既包括课前练习,也包括课堂中、课后练习。课前练习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上一节的知识,为传授新知识作铺垫。课堂中的训练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课外作业题,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性的题目,要紧扣重点,达到训练目的。

5. 课堂语言。

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的,因此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备课时要构思好教学语言,叙述要严谨、准确、合乎逻辑。为了使知识之间过渡连贯,使用衔接性语言。特别需注意:避免口头禅。

6.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一方面教师通过罗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提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引出下节的内容。

四、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即课后记,是教师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的及时总结,思考本节课的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以便以后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是否完成教案中计划的教学内容, 是否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在课堂上师生是否围绕着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活动等等。

2.是否严密紧凑地组织课堂教学。

3.是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 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

4.教学互动是否良好。教学互动是观测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导、主体作用, 才能有效地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但学生的积极性, 主要是靠教师来调动。

总之, 课堂教学是师范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 而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想备好一节课, 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法, 设计好教学进程。这样教师才能胸有成竹, 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新知识、新技能, 同时老师自身也能在教学实践中学到新知识、提高教学本领。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范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师范类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缺乏信心等客观现状, 讨论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学为所用,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爱华.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备课浅谈[J].才智, 2011, (06) .

[2]陈守雷.中职数学教学有效备课的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

[3]张建东.充分发挥数学备课组功能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 (05) .

幼儿师范类 篇10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学生,院系自主负责模式,联合编队模式,实习支教模式

1. 引言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学生必经的教学实践环节, 是各专业组织学生进行的现场教学形式。为确保实习这一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得到有效保障, 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也在实习组织模式、实习内容、实习生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为新形势下教师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就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便更好地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实习组织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学校监管下的院系自主负责模式、学校统一管理的联合编队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

2. 院系自主负责模式

院系自主负责教育实习是大学扩招以前学校实行的实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各学院/系自主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学校、学院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实习基地的建设, 具体的事务由系组织、监管、完成。

2.1 实习工作的组织

学院在自主负责模式下, 进行教育实习的管理组织工作, 如联系实习基地, 向实习基地报送实习生名单, 落实实习生的住宿吃饭等日常生活事宜, 这些都由学院负责完成。学院的另一项工作是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本专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 负责实习指导及管理工作。

2.2 实习

学生实习分三个阶段:试讲、见习、上课。试讲阶段主要在本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要求每个学生在正式进入实习基地前, 接受一定的培训, 熟悉所要授课的内容, 完成模拟教学任务。

试讲阶段是学院负责实习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此阶段为学生将要进行的上课阶段打基础。因此, 这一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认真与否, 学生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成败,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终身的职业发展, 因为在这一阶段, 实习指导教师的语言观、教学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实习生的语言观、教学观。

见习工作在实习基地完成, 要求实习生观摩实习基地教师的教学。通过观摩, 学习实习基地教师的授课, 对一节课的教学形成直观的印象;通过观察, 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情况;通过交流, 熟悉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设计效率。

课堂教学主要在实习基地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授课时数、授课方法及班主任实习等方面视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此期间, 基地指导教师就实习生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 为实习生教学技巧的完善提供帮助。

2.3 评价

以学院为主负责的教育实习能有效地保证实习生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的实施, 包括心理准备、技巧准备、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等。因为是英语专业教师指导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所以能有针对性地从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意见, 有利于实习生专业的发展。但随着实习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仅仅依靠学院完成教育实习工作, 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3. 学校统一管理的联合合编队模式

3.1 产生背景

随着高校扩招, 实习生数量急剧膨胀, 给教育实习带来很大的挑战。实习生人数的增长, 给实习基地的维持与建设及实习工作的组织安排造成很大的困难, 带来诸多不便。仅凭学院的一己之力很难组织协调复杂的实习工作。为了更好地调拨资金, 更好地建设实习基地, 统一管理的混合编队实习模式应运而生。

3.2 管理形式及评价

混合编队实习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的一种实习模式。在此模式下, 各专业的学生不再是“各自为政”, 分不同时间去实习基地实习, 而是由学校统一组织, 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基地的需求, 分编成“混合队”, 进驻各个实习基地开始实习工作。指导教师由学校从各学院抽调, 根据实习学生人数派遣。

混合编队实习有效地重组优化资源, 促进各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解决学院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还存在不足之处, 即指导教师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混合编队的指导教师由学校统一指派, 结果可能是体育专业或化学专业的教师指导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差异性, 教师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监护人”的作用。而在实习阶段, 对学生来说, 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之间的帮教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Freeman (2000) 指出的那样, 这种帮教关系的目的是让实习教师发展、锻炼、提高自己作为语言教师的能力。进一步讲, 教师教育者在帮助实习教师时, 应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一个人能够教会另一个人教学的方法。但这种“教别人学会教学”的帮助不能超越限度。帮助不足无济于事, 过度则使实习教师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确定的标准, 妨碍自己的发展。目前,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不足之处正是指导教师帮助不足的问题。

4. 支教实习

4.1 产生背景

2010年始,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一些师范院校承担农村英语教师的置换脱产研修任务, 同时派遣师范类学生去相应学校支教实习。与院系自主负责和混合编队实习不同的是, 置换顶岗目前是针对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的一种实习方式。在完成一年的专业学习之后,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农村中学实习。

4.2 实习过程

支教实习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 要求实习生能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等。其次, 实习前对实习生进行微格培训, 以保障实习的顺利完成。

实习基地学校为每位顶岗实习研究生委派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帮助尽快转变身份, 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学教育教学中。

作为实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习生的“试验田”。在此过程中, 实习生不断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探索中修正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之处, 深化对教学的认识。同时, 每位研究生带着问题参加支教实习, 与当地学校老师一起着力解决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问题, 收集大量的课堂教学资料和教育教学信息。

4.3 成果及评价

置换顶岗为“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构建教师交流的平台”, 促进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让我们反思:重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张仰奋, 2010) 。同时, 实习生为高等师范院校与一线中小学架起友谊桥梁, 一线中小学可以利用高等师范院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办学效率, 高等师范院校也可以一线学校为基地, 培养更多的教师资源, 真正实现“双赢”。

5. 结语

教育实习的模式根据时代的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要根据本校的特点, 基于本地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通过对英语类学生实习的三大模式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 认识到其特点及不足之处。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Freeman.D.2000.Intervening in practice teaching.In:Richards.J.C&Nunan.D (Eds) ,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教师教育研究, 2012 (1) .

[2]蹇世琼, 饶从满, 回俊松.教育实习中实习生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

师范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篇11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建设年”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我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具体状况,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收集毕业生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内容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准确数据反馈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评价,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情况两大类。以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2000年到2010年毕业的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1份,有效卷回收率为68.73%。

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工作的稳定与工资收入情况

98.25%的毕业生换岗次数在两次以内,其中有57.52%的毕业生从未换过岗位;94.08%的毕业生年薪在2万以上,其中有83.71%的毕业生年薪在4万以上。这一数据符合师范类毕业生工作稳定,年薪水平较高的特点。

2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与对岗位的态度

77.1%毕业生对现在工作岗位比较满意,这说明了绝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并且喜欢现在的工作;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由表1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换过岗,反映了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同时也反映了“编制热”这一社会现象。

(二)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情况

1课程设置与技能培养

有80%的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持满意以上态度。超过70%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实践教学;80.1%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满意”或“非常满意”,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持满意态度的人达到了87.1%,其中近五成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安排设置科学合理,教师师德好,对课堂纪律非常重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育实践和就业教育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2服务与管理

超过75%毕业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率为71.3%,这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3文化与风气

毕业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满意度均在82%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学习风气好,这说明了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校园风气的引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可。

五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突出师范特色,培养优质师资

高校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我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更加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努力为江苏培养优质的师资。近年来,我国的教师培养渠道趋于多元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兼顾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学校要保持自己在教师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整体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加强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师范类的学生不仅要系统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掌握教学实践的技巧。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去考虑。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增加关于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所占比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增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十分肯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再者,就是在管理方面,要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立足学生,立足实际,从实践中去摸索最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

3注重校园文化的的建设和校园风气的引领

毕业生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两个方面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校园的文化建设和风气引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崇学的氛围。学校在平时应当多鼓励同学进行早读、晨练等一些活动,对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培养。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做必要的准备。

4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

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发展方向 篇12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发展方向

一、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有关乐理教程的教材百花齐放,各个高校所选用的乐理教材各不相同。许多基本乐理教材的内容以西方五线谱认知为主,虽然有涉及到中国的民族调式和欧洲十七世纪前的中古调式, 但编著内容不系统,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讲解。教材内容相对较全面并且选择最多的是以欧洲传统音乐为主李重光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0月北京第一版)和童忠良编著的《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上海第1版)。这两本教材也是高考基本乐理的常用教材。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根据招生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选用的是陈雅先编著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10月上海第一版)。《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一本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相结合的教材,基础乐理部分除了欧洲传统音乐基础还充分结合了我国五声调式和音阶等中国传统音乐知识,而且在每一章节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视唱练耳的方法加深对所学乐理知识的印象。不过这样的教材也有弊端,由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结合过密,编写乐理知识就可能不够系统调理,加上视唱练耳和乐理的教学重点不同,很容易是学生产生记忆知识点混乱等误区。云南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之一,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选用结合我国五声调式和音阶等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教材是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但现阶段我国基本乐理教学还比较局限,所以我国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点和优势,在借鉴国外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符合我国新的教学需求。

二、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日益崛起, 不仅被受现代化教育的孩子接受,也逐渐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普及日趋浓烈。音乐作为世界的语言,我国首先把中国民族音乐向世界展示,随后我国的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但是,现在开设音乐专业的高校很多都以西方乐器和欧洲传统音乐教学为主,忽略了我国民族音乐和器乐的教学。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只有6%是民乐方向。在云南这民族音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师范类高校学习民族音乐的人数少到让人惊讶,可想而知在他省份的师范类高校民族音乐的学习情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要重视高校培养方向的选择,既要顺应潮流,有要继承发展传统。从现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发扬本国本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主流。学习和发扬本过本民族文化本来就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而师范类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提倡推广民族文化。作为师范类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专业,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需要有先锋代表作用。而中国传统基本乐理的学习应该加入现在基本乐理的教学课程中,这也是我国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发展方向

上一篇:人本发展下一篇:“2+1”工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