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

2024-10-28

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精选12篇)

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 篇1

幼儿音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美, 也是幼儿教育阶段实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尊重幼儿主动接受音乐教育的规律,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既能使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更能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源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 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些。让幼儿收集他们平时喜欢的歌曲, 通过收集形式各样的音乐, 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乐趣。老师把形式各异的幼儿音乐进行分类整理, 就是一学期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 幼儿爱收、爱听、爱学, 教学效果非同一般。例如, 歌曲《我是小宝贝》的收集与教学, 由于低年级的幼儿刚刚脱离母乳或者还依赖于奶粉, 他们爱吃爱唱爱跳, 活泼好动, 但好像从不怕累, 老师平时要求他们做个乖乖的小宝贝, 爷爷们最疼他们要什么都给, 奶奶们总是说他们是个小宝贝。这首歌曲, 小朋友们很喜欢, 因为它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 贴近幼儿, 贴近现实, 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他们有切身的生活体验。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还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 从幼儿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出发, 选择一些易记易学、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歌曲。例如, 《我爱我的幼儿园》歌曲教学, 由于其旋律简单, 歌词浅显易懂, 内容富有幼儿园生活, 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朋友们兴趣非常高涨, 在欢歌笑语中使他们感知了幼儿园的生活, 体会到小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愉快。

二、教学设计精细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 过多呈现的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 教学设计就需要考虑幼儿的学习动机, 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集中注意力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等等。因此, 音乐教学设计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尽量使教学设计精细化, 考虑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设计要激发幼儿音乐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原则, 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例如, 音乐活动课《我爱我的小动物》的教学。我考虑到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程度, 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向小朋友们出示歌曲中带有小动物的图片, 让小朋友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小动物, 这样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 还设计有小朋友猜出很多种动物, 老师瞅准时机让扮演小动物的幼儿从座位上学着小动物的模样走出来, 进行小动物体态表演。这样, 活动课就真正活起来了, 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猜对的学生非常活泼, 他们欢呼雀跃, 其他学生也兴趣倍增。

设计的教法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兴趣的激发, 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有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提升;反之, 单一的教法会压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 阻碍幼儿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 针对音乐活动《拉拉勾》课的教学, 我特别设计了幼儿模仿歌曲情景的表演和歌曲分组的对唱, 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意境, 通过模仿情景和对唱, 幼儿身临其境, 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歌曲《小毛驴》的教学, 我设计的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独唱, 然后是男生们集体唱一句后, 女生们集体接着唱一句, 最后是男女生集体一起合唱, 歌唱方式的变化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新鲜感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设计和运用, 避免了音乐教学的枯燥感, 增加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效果。

三、师生情感互动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学追求的教学理念之一, 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也为幼儿园实施特色素质教育助一臂之力。

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实现的, 教师课堂的情绪波动影响着、感染着、教育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尤其如此, 教师要身体力行地起到模范、示范作用, 让幼儿通过老师优美的唱声、感人的表演、互动的游戏等得到潜移默化式的音乐熏陶, 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油然而生。例如, 音乐欣赏活动课《摇篮曲》的教学, 我首先示唱, 用柔美的声音打动幼儿;然后, 用肢体语言轻柔的动作装着哄宝宝睡觉的样子感染幼儿;当老师的声音和动作传递幼儿时, 幼儿也很自然模仿起老师的声音和动作, 他们俨然像一个个可爱的妈妈在轻抚着自己的小宝宝, 哄他们入睡。通过师生情感互动, 幼儿不但自觉接收了老师传递的信息, 还体验了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 从而引起了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音乐教学直观化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艺术, 尽管幼儿看到的乐谱是抽象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到”音乐、“看得见”音乐, 从而让幼儿更容易接受音乐。例如,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 尤其是通过音乐动画、音乐视频等教学, 老师在切入这些音乐动画、音乐视频教学时, 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音乐。

综上所述, 幼儿音乐教学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入手, 突出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实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设计精细化、师生情感互动化、教学直观化的策略, 才能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实现的, 教师课堂的情绪波动影响着、感染着、教育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尊重幼儿主动接受音乐教育的规律,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既能使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更能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幼儿,兴趣,教学设计,情感互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瑶.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策略[J].通俗歌曲, 2013 (03) .

[2]张卫琴.探究音乐真趣点培养学生真兴趣[J].儿童音乐, 2014 (10) .

[3]赵娅萍.小班音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 2014 (08) .

[4]乔慧.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J].少儿科学周刊 (教学版) , 2014 (12) .

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 篇2

本次音乐活动目标为:1学唱三四拍歌曲,感受并唱准句首强拍重音。2在教师指挥和引导下,尝试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3能够注意倾听同伴地演唱,明确演唱内容。在活动中,重点让幼儿能够在会唱地基础上尝试自己用“啊”等形式来替换歌词,这也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作为新中班,让幼儿能够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常规重点。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感受各种声音来导入活动,并且幼儿对“风声”的已有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能够模仿出风声,所以在歌词的学习中非常简单,歌曲的学习也就非常快。但是我班幼儿对于三四拍的歌曲才第二次尝试,在感受首句强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在创编地过程中,幼儿在听完教师用“啊”

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营造氛围;生活情境;学习乐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8-01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活动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法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音乐涉及的面广,表现在听、唱、动、奏等方面,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之中的。经验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基础,没有相关的经验,孩子很难体会出歌曲的含义。如在歌曲《走路》中,如果孩子从未见过这些动物的不同走步,怎能表现出小兔走路蹦蹦跳、小鸭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的意境呢!又如,一些革命传统歌曲《卖报歌》、《红星闪闪》等,由于时代背景已经远离现代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些相关的主题背景,孩子很难理解为什么卖掉一份报时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也很难唱出歌曲的感觉。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去感知、去联想,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1、要充分利用空间,结合主题,发现和布置环境,给幼儿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如在主题活动“我眼中的秋天”中,为了使幼儿与大自然贴得更近,更好的激发幼儿表达、创造的灵感,我们常常带幼儿到户外散步、观察,让幼儿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经验。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秋风起,树叶落、和小燕子往南飞的秘密;看见和品尝了黄澄澄的大柿子、红彤彤的大苹果、圆溜溜的大石榴、酸酸甜甜的大橘子等等;还了解了小蚂蚁、小青蛙吃的看家本领以及他们吃的食物;我们师幼还共同动手把活动室布置成硕果累累的“秋天的世界”。再这个“秋天的世界”里,有老师剪的、挂的,有幼儿画的、贴的。置身于这个“秋天的世界”里,幼儿仿佛又回到秋天的怀抱,他们既兴奋又自豪,集体创作出了各种丛林的故事和音乐小作品。如歌曲《摘柿子》、《秋风起来了》等,唱着自己创造出来的歌曲,孩子们显得格外的高兴。

2、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活动的开展,对活动室的区角及材料进行了调整。如,在主题活动《中华一家亲》的延伸活动中,我结合主题内容,在班级中开辟了“民舞表演区”,其中添置了各民族音乐舞蹈表演的VCD、音乐磁带以及各种歌舞表演的图片,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及VCD中人物的服饰、造型、动作、神态、表演等,感受了我国不同民族的风格特点和独特音乐,对民族的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还投放了一些民族舞蹈表演的道具,如新疆舞中的帽子、长辫子、纱巾、铃铛等;藏舞的哈达、水袖;秧歌舞的手绢花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表演,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

3、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与高中、大学中美术专业教学目的不一样。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学习,愉悦幼儿的身心,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的过程,是幼儿认知、情感互相作用的过程。《幼儿教育发展纲要》多次明确提出,幼儿教育中要激发幼儿学习情趣,让幼儿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和创造所感受到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传授给幼儿传统的音乐文化和训练幼儿的音乐技能技巧,完全是死板的音乐教育,注重的是“模仿性”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对音乐意境的想像,对幼儿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等,学生的思维往往禁锢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中,注重的是对音乐的表演技巧,忽视对音乐的感悟。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刀切,认为传统音乐教育就一文不值而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对音乐的模仿也是必要的,它是最初的音乐的学习方式,学会了模仿,然后再在模仿。还记得,在“非典”时期,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针对这一情况,我园教师结合“抗非典”开展了主题系列教学活动,鼓舞斗志,振作精神。其中有一节活动是创编歌词《抗非典》,我们选用的是幼儿平时爱唱的歌曲《扮家家》,选用这段活泼欢快的旋律,也是我们希望孩子们乐观看待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幼儿看完“非典”相关内容的VCD节目后,气氛有些沉闷,还有的幼儿用手捂住嘴巴,很害怕的样子。这时来调节气氛,播放所选的音乐,平稳幼儿的情绪。再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想想办法,讨论怎样可以预防“非典”。最后,集合幼儿的词句,和幼儿共同来为歌曲创编歌词,改变成:“你来当医生呀,我来当护士,大家一起来呀,一起抗非典。勤洗手、勤通风,多吃营养多锻炼。戴上小口罩呀,每天勤消毒呀,不去人多地方,热爱大自然。”尽管幼儿所创编的歌词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幼儿唱的高兴,自然而然地增添了动作,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走近幼儿,更要真正了解幼儿,从根本上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其能力实实在在的提高,尽情的在音乐活动中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 魏艳霞.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4期

幼儿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篇4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确定幼儿主体性

教学应确立幼儿作为教学的核心, 认识到幼儿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 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 不仅包含各方面的认知成分, 还包括了情感、意志、态度等多种要素。幼儿并非简单、单纯, 他们具有完整的内在生命, 在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中, 不仅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模仿和学习, 还有对情感、意志、态度的需要, 因此, 必须确立幼儿主体的重要性, 以此来展开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与此同时,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体验教学, 不仅要调动幼儿的听觉、动觉, 而且也要将幼儿的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例如, 让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 有的幼儿听到了青蛙的叫声, 就画了一个池塘;有的幼儿听到蛐蛐的叫声, 就在天空中画了星星和月亮表示晚上……这些是属于对音乐进行合理的联想, 因为青蛙是生活在池塘里的, 而蛐蛐一般会在晚上叫的;有的幼儿会画出小老鼠在指挥小动物唱歌、森林里有一颗房子树……这些是属于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他们所画的内容是客观世界不曾有的。这两种作画的思维方式, 即联想与想象, 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针对性

1.选择生动、有趣的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应生动、有趣, 以便提高幼儿进行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 生成、表现音乐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在律动活动中, 教师就通过三个简单的小游戏调动幼儿进行律动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使幼儿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律动之中。

2.留有足够的音乐教学生成空间

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预设时, 应给教学留有足够的空间, 使教学内容更自由和开放, 充分发挥幼儿特性。因为幼儿在音乐学习中, 由于天性使然, 更加自由, 渴望摆脱各种束缚。然而, 只有当教学内容被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关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生成教学内容, 才能称为关照幼儿生命生成的教学。首先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预设时, 应给课堂留有足够的生成空间, 使教学内容更自由和开放。例如, 在一节音乐欣赏《山谷》课中, 教师并没有告知幼儿音乐的名称, 而是让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

3.随机调整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 预设的内容是固定的, 如果幼儿对预设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进行。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可用歌曲中的有趣小故事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激发幼儿对文学故事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幼儿通过歌词 (如数数歌、颠倒歌) 进行数理逻辑的学习;还可以让幼儿根据音响素材创作图画故事, 加强儿童视觉与听觉的通感能力。

4.在幼儿音乐学习中, 要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参与感知音乐节奏美、旋律美等;通过对音乐情感的解读, 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美;也可以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对幼儿活动体验的激发, 帮助幼儿在感受和想象中体验到音乐创作中美的感受。

通过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融合进行教学, 教师有序地导入创造力教学的方法进行活动, 让幼儿在教学中学会聆听、观察、思考、即兴表演,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等方式达到自由表演、自由创造的境界。幼儿活泼好动爱表现, 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 让孩子们模仿所听到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这种模仿不但是幼儿对自己知识经验的再现,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激发出创造的冲动, 如让幼儿去创造出一些相近的声音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 看谁模仿的像。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积极性和参与动机, 更重要的是, 在模仿过程中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和表演能力, 同时也让幼儿们从中很好地感知音乐形象, 享受到美的愉悦。在音乐欣赏活动《狮子王》中,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动物的王国中, 当教师讲完之后, 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 演绎了自己想扮演的动物, 创造了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王国。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中美的氛围, 从而使他们更有效地进入到学习之中。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在学习期间是主动者, 从幼儿出生开始, 他们便积极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不断地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好模仿。然而, 以成人的眼光看, 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常常不符合成人的期望, 所以幼儿的主动性在成人有意无意的表现中被忽视, 甚至扼杀。因此, 幼儿音乐教学的评价是在尊重幼儿生命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起到鼓励、激励的作用, 好的评价会成为幼儿继续学习的动力, 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例如, 在之前提到的案例音乐欣赏课中, 幼儿学生聆听完音乐后, 来描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 理解的东西肯定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关于海洋的, 有的事关于草原的, 有的则是表现高山的。一幅幅画面实际上体现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 要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 保护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音乐世界。这无疑是对幼儿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是对幼儿生命独特性的尊重和呵护。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是自由的、快乐的,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保护, 幼儿的独特的生命特质也得以延续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谢夏.体验式学习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 2007, (12) :34.

[2]陈帼眉, 姜勇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6.82.

[3]印小青.音乐与幼儿音乐教育[M].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1999.240.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68.72.

[5]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6.153.225.

茶艺音乐的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篇5

自古以来茶艺表演伴随着曲调温柔的背景音乐,符合自然的特性,与茶叶内敛柔和内涵相一致。因此茶文化背景音乐的旋律极具特色。一般茶艺表演中常见的背景音乐包括《春江花月夜》、《寒鸦戏水》、《柳青娘》等,通过茶艺的表演融合古典歌曲,描绘出一幅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曲径通幽的画面并营造安逸祥和的品茶氛围,最大化的发挥茶艺表演的别致典雅、独特韵味。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时引入旋律学习,可通过实践对比,模拟教学课堂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茶事文化,切身体会每个流程的细节感受表演节奏与特点,并在此过程中欣赏与感知背景音乐的独特旋律,以实际理解为依据,充分将教师所选曲调融合到茶艺表演节奏中,对旋律进行感知与体会,并感受原有节奏背景选曲的契合程度,择优选择最佳的曲目。实现利用对比教学教会学生感知旋律,相比于直接教学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茶艺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在融入音乐背景后,更是带来韵律美感,使得茶艺表演兼具视觉听觉双重美感。因此,这也要求观众有更高的审美水平,可利用审美素雅欣赏茶艺表演的不同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茶文化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将审美教学情趣培养融入教学之中,利用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欣赏,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情感美等,通过感受音乐与表演的融合提升审美情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情境增加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训练,利用欣赏背景音乐,改善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学习欣赏绿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教师可选择古筝或者笛子演奏的伴奏乐器,笛子或古筝等,将此类型曲调定为背景音乐基调。一般会选择自然活泼的曲调,这样才符合绿茶清新自然的特点。在对红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可利用西方音乐做为背景感受红茶的浓醇香甜,通过此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茶种茶艺表演的理解并感受背景音乐蕴含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强化教学实效性。

2.2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的创新展望

自古以来,茶文化背景音乐多是清新脱俗、曲调柔和的形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现代化音乐形式相结合。在茶文化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用流行音乐配合茶文化展示,探索茶艺表演与时代结合新艺术形式。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因此茶思想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可以用来引导与指引音乐教学的发展,更有可借鉴的内涵与经验,可在茶文化视角下,感受音乐教学的不同韵律。利用茶艺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茶文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茶文化传承队伍中。在研习茶艺音乐教学时,为使茶艺音乐与音乐教育更加契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促进音乐与茶文化的深层融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茶文化渗透,积极引导传播茶文化知识,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欣赏茶艺、欣赏民谣采茶歌等形式,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创作力,在探索音乐的路途上,感知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将茶艺表演融入音乐教育,也能将以往相对较为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加以理解,并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主动投身到音乐茶文化学习之中。同时,由于茶艺表演往往较为含蓄,学生通过赏析能够更好对其产生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理解茶文化和音乐文化之中的内涵,真正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更好做到了茶文化教育与音乐文化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并为学习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感悟能力,教师也能较好落实综合性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娜,王魁.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研究[J].音乐时空,(22):115.

[2]宋晓胤,杨晓,陈玉琼,娄勇.茶艺配乐选择创新尝试———引入新世纪音乐[J].中国茶叶,2014,36(05):38-39.

浅议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 篇6

【关键词】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问题;对策

幼儿师范音乐教学,应该要紧跟着社会与时代的步伐,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相关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幼儿师范音乐教学概述

幼儿师范院校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幼儿教育输送合格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幼儿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围绕幼儿教育工作需求,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方案,音乐课作为幼儿师范院校必修课,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但我们也看到,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对接实践不够,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如在课堂教学上,只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包括练声、共鸣、吐字、琴法弹奏、视唱练耳基础等等,学生仅仅是遵循着教学的安排进行训练,即使学生很喜欢唱歌,也被这种教学模式消耗了对音乐的激情。

二、当前幼儿师范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多数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联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

原有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单一,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灌输,以讲授为主,对学生简单的训练往往是对一些技巧、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这样的教学就使得学生感情比较封闭,目标也比较茫然,而且实际的经验欠缺,使得教师累、学生累,教学效果不好。

3.教学实践开展较少

教学活动与实际一线工作岗位对接少,缺乏对一线工作需求信息收集,教师一味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授教学内容,学生也只是不断聆听、接受。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完全了解,学习比较盲目,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我们幼儿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幼儿音乐教育工作。

三、改进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

幼儿师范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幼师。幼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2.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幼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3.改善教学方法

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学方法很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好课程首先就是要有兴趣,开始一项新的活动就应该从兴趣开始,只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就能够抓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增进师生交流。多媒体等一些电教设备的应用,把声、景、意、情综合表现,让学生用心感受体会。三是推动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对一节课的设计就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是否有主动性,教师会以一种教授的方式还是启发的方式来讲课,这就需要课堂中设问的设计,在设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去实践、感受、思考,而且也不会受到束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学习。四是要合理创设情境。对音乐教学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要对其进行聆听以及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要借助于生动的、真实的情境来让学生去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去真正地体会,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促进学生增加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能力。

4.改进教学模式

对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就应该要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仅仅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从学校以及现实的角度出发,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幼儿教师并不是引领幼儿,而是应该要走到幼儿中间,走近孩子、走近家长,建立一种幼儿园、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将一些优秀的作品予以融入,改变教学曲目单一的情况。教师应该要进行一种回归活动,能够让孩子重新地去体验自己的童年,应该去唱儿歌、教儿歌、弹儿歌,让幼儿在情景教学中加强孩子的实践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重视学生实践

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从事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学校,承担着一线幼儿教师的培养,责任重大。应对传统的、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真正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以更加坚实的音乐基础走上工作岗位,培养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付鸿雁.刍议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学习(下),2012(08):121.

[3]延东丽.幼儿师范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戏剧之家,2014(10):145.

[4]杨倩.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师范生创新能力[J].音乐时空.2016(09):178-179.

叩响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之门 篇7

一、养成倾听习惯, 培养音乐节奏感悟能力

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是幼儿获得信息的前提, 也是提高幼儿音乐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刚入园时, 感受音乐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弹钢琴时, 有的孩子会围在钢琴旁轻轻点头、拍手、哼唱或舞蹈;有的则会边玩玩具边听音乐;有的孩子会先看看教师, 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就接着玩;而有的却只会哭闹、叫喊, 好像感觉不到音乐。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他们稳定性差、好奇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等显著的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优美旋律, 编排简单的动作来养成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小班幼儿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他们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活动。在欣赏激昂明快的进行曲和表现动物形象的乐曲时, 孩子们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感受, 边模仿边手舞足蹈。像迪斯科、日常生活乐曲如《下雨了》《小鸟飞》等听音游戏, 都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这些轻松愉快的律动游戏中, 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走、跑、跳、飞、叫的样子以及一些生活常规的动作去感知和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 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会不断提高, 对音乐兴趣也日益浓厚, 想用动作去表现音乐的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 就养成了倾听音乐的习惯, 提高了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

二、设计音乐活动, 培养感受音乐节奏快慢的能力

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后, 教师可用铃鼓的节奏引起幼儿的兴趣。如边拍铃鼓边说:请你跟我拍拍手 (点点头、跺跺脚) ;幼儿会以同样的节奏回应:我就跟你拍拍手 (点点头、跺跺脚) 。教师在孩子面前示范, 带动大家边拍边说。慢慢地停止语言提示, 完全以铃鼓的节奏发指令, 拍铃鼓的节奏也由慢变快, 再由快变慢。当孩子们感到太快时, 会急忙乱拍。这时, 教师可把速度慢下来, 让孩子们恢复原来的节奏, 最后停下。通过这样的拍节奏游戏, 幼儿慢慢懂得了来不及拍时的节奏快, 相反的节奏就慢;明白了渐渐快起来和渐渐慢下去的节奏是怎样的。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节奏感后, 其感受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经过这样的训练, 一些感受能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 可是仍有一些感受力较差的幼儿随着节奏快慢的变换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精心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如《小兔和狼》《三只羊》, 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 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积极投身到音乐活动中, 不断地累积经验。他们从中感受着音乐节奏的快慢, 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 这不但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 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大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 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和节奏性不断得到增强。

三、实施经验迁移, 培养表现音乐节奏强弱的能力

幼儿很小就对声音的轻重、大小产生感觉。幼儿刚入学时, 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去小便、洗手时像小猫一样轻轻地走路, 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等。有时孩子们吵闹时, 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小朋友们, 请你们用小耳朵仔细听, 你能听见什么声音啊?”有的孩子会告诉教师:“小朋友吵的声音、录音机里唱歌的声音。”教师可以肯定他:“对呀, 录音机里在放好听的音乐, 你们想不想听啊?可现在录音机里的声音听得见吗?我们怎样做才会让里面的声音大一点, 更好听呢?”有的幼儿会马上安静下来不吵闹, 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变小, 录音机里的声音就听得见了。有的幼儿会说:“我站在录音机边上听, 声音就会很大了。”还有的幼儿说:“录音机上面有个转的东西, 可以把声音变大变小的, 往那边转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了。”……这时教师便追问:“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声音呢?”有的小朋友说:“我在家听见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越来越大的。”有的小朋友还告诉我:“汽车开到幼儿园这边的时候, 它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汽车开走时, 声音就越来越小了。”最后得出结论:声音越来越大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渐强, 声音越来越小就叫渐弱。

幼儿能辨别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变化后, 教师就可以实施经验迁移, 启发用其他方式表现声音快慢、强弱的变化。开始是拍手, 孩子们对快慢的表现还能掌握, 但对声音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玩大皮球时“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 跳得高”的经验, 增加一些轻重要求的难度, 让幼儿通过跳跃高低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后来让幼儿听老师的琴声来感受声音的强弱, 琴声很小就轻轻地按节奏拍手、点头;琴声适中就和平时一样拍手、点头;琴声响亮就重重地拍手、点头。孩子们快乐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内心感受。

四、注重个别差异, 促进表现音乐节奏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音乐的感悟水平不一样, 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音乐节奏表现能力的培养中, 我们要注重个别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对音乐感受能力强一点的幼儿提出的要求相对高一些, 对音乐感受能力差一点的幼儿则相应地把要求降低一些。所以对有的幼儿要求他掌握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而有的幼儿只要求掌握节奏的快慢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表现出对音乐节奏的不同要求。同时, 要做一个有心人, 利用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与肯定的心理特点, 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对于节奏表现能力较弱的孩子, 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 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

总之,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必须多听、多唱、多想、多做, 进行情感方面的体验。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烈, 表现欲旺盛,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只有结合唱歌、跳舞、表演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进行, 让幼儿体验到用语言、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 才能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初探 篇8

一、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律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律动大多用于艺术领域教学, 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 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 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但是忽略了律动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

二、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探究

律动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达。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 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段落的划分等。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还能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以及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等。动作还像一座连接感性和理性的桥梁, 能帮助幼儿理解音调的高低, 感知音乐的开始和结束, 这些都可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科学合理地创编音乐律动

在进行律动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由易到难的教学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 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觉得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 也不会因觉得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 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 节奏感不强, 动作的协调性也差, 因此, 先要从拍手、点头等最简单的动作教起, 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 如, 打鼓、吹喇叭等, 最后教幼儿走步、碎步等基本动作和鸟飞、兔跳等模仿动作, 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 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 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 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从易到难的过程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 有了成功感, 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 就会情绪欢乐, 学习积极性高, 兴趣浓厚。

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 提倡的是唤起幼儿的联想、想象, 让幼儿自由地创作。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 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策略:既不代替幼儿思考, 又能使幼儿得到适度的帮助, 同时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 在律动教学中, 应提倡教师提供适宜的歌曲让幼儿先进行自由创编。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 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表现点, 将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相融合, 有选择地对幼儿稍加点拨, 从而引申和扩展出新的动作。比如, 我在进行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时, 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 请幼儿自由地创编。孩子们有的在开心地走路, 有的听到停顿音乐就不停地回头左右瞧瞧。当音乐达到高潮时, 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 小老鼠粘到泡泡糖了, 怎么办啊?”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 很快进入新的创编, 有的从脚底拉出泡泡糖, 有的从大腿上撤泡泡糖, 有的还从屁股上拉啊拉的。这时我再提醒他们听有个回转音的, 代表什么意思, 像不像泡泡糖太黏了, 小老鼠拉着拉着又弹回去了?小朋友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创编……在此轮创编中, 他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 展开充分的想象, 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 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总之,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 希望教师能以音乐感受、表现为切入点, 激起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引导幼儿快乐地参与, 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大胆地表现出来, 帮助幼儿在丰富的体态律动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 发展艺术能力。我们期待能通过律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活泼有趣的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艺术能力的发展。

摘要:“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代表音律, “动”则是活动, 律动即:用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 如, 起立、坐下、开始、结束、走、跳等, 都可以用音乐来指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 如, 打鼓、吹喇叭、开汽车、小鸟飞、小兔跳、小鱼游等,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这种音乐中的各种活动。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 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

师范学校音乐课教学问题 篇9

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是研究过师范教育的, 这不仅对自己教课比较方便对于音乐教材及教法也能指导。有许多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 自己对于师范教育一点没有研究, 只有对音乐的技术有很好的修养, 可是没有方法传授给学生, 弄得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 而不愿意去学习, 更不愿热心去试教。所以做教师的, 自己没有教学法, 还要讲教学法给学生听, 这是不可能的事。我认为不仅是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 应该是研究过师范教育的, 就是一般的学校的各科教师, 都应该对于师范教育有深切的研究。当今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课, 对于教师的选择也不慎重, 对于音乐设备不添购, 对于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过问。希望今后学校把音乐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视, 选择优良的音乐教师, 努力充实音乐设备, 督促音乐教师切实依照课程标准教学, 教育局应严格督导各学校的音乐课。师范学校应规定音乐课成绩不及格不得毕业:一个完善的师范毕业生, 不但要各种功课都及格, 而且要成绩优良。音乐, 是具有真实性的, 不是临时抱佛脚所能预备的好, 短时间的课前准备, 是无济于事的。我觉得师范学校的学生, 在求学时期, 给他一个严格训练, 不及格、不能升级;不及格, 不得毕业。音乐课如此, 其他各科也如此, 这样严格训练出来的师范学校毕业生, 个个都是优良的教师, 决不会像现在这样, 感到音乐教师的缺乏了。

现在各省市的学校里, 最缺乏的, 就是艺术教师—尤其是音乐教师。根据我的经验, 师范学校将要毕业的学生, 凡是擅长绘画的、音乐的, 每年暑假期间, 都很“供不应求”。那么对于师范生要有怎样的要求呢?

一、充分的训练琴和视唱

对于琴的训练, 应有充分的时间, 最少每天应训练一小时, 不可间断。在第一学年开始练时, 手指的基本练习, 尤为重要, 最好在第一学年中完全训练手指的纯熟, 须熟练《哈农》一首至四十首, 同时练习《拜耳》钢琴教科书, 每日练习一小时—四十分钟练习《哈农》, 二十分钟练习《拜耳》, 最为适宜。在初学时不求其多, 只须纯熟, 要训练姿势及拍子的正确, 不必要把每首都很正确的背出来, 而需要时常反复温习。在第二学年一方面仍练习《哈农》, 同时须再练习一些适中的进行曲及多练些儿童应用的歌曲。普通一般学生的病态, 往往在第一首练得半熟时就停止而练习第二首了, 结果, 完全忘掉, 一些也没有记住, 这些现状, 应特别注意, 力求避免。

二、研究和声与作曲

和声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可用绘画来解释一下:绘画有“线”和“阴影”, 音乐则有“旋律”和“和声”, 所以和声学便可看作音乐上加阴影的方法。绘画上线和阴影以外, 还有“色彩”, 音乐上旋律与和声以外, 也有加色彩的一回事, 讲音乐上的色彩就是“管弦学法”。绘画上有单用线和线相配合而写出心象的, 在音乐上恰如“对位法”。凡是学音乐的必须学和声学, 懂了和声学得方法, 则对儿童简单的歌曲, 可依和声来使它复杂优美而动听, 可增加儿童兴趣并提高程度。作曲是同样重要的, 明白了作曲的原理, 只要有材料, 就可自己配谱, 譬如放假带儿童外出, 耳闻目睹的一切, 对于儿童有益的, 都可选择了作曲, 而不是老是唱着几个陈旧的歌曲, 使学生都感到乏味厌烦。

三、注意参观实习

参观与实习, 对于师范生是不可缺少的, 参观可看到别人教学的方法, 实习课多的经验, 多知道些关于儿童的心理, 因儿童的心理和成人不同。自己理想着很多的教法, 往往不能适用于儿童。所以参观时期多一些机会来留意观察别人教法的优劣点, 把它详细的记下来, 作为将来的参考, 再把自己度过的音乐教法和参观笔记对照比较, 深加研究。在时期期间, 先要常和原任教师讨论各学年教学法的顺序和儿童的习惯, 收集以前学过的材料, 以及演奏的各种进行曲, 细心地练习, 准备在实习时能与儿童复习和应用。一切新教法和复习的方法。总之模仿原任教师为佳, 以免儿童的感觉异样。问答的口音, 要免除你自己的土话, 好让儿童能明白你所问的意思。实习新授, 必须有充分的预备, 你的目光随时要注意到全体的儿童, 不能全看在奏琴时的谱上或琴上。无论上课或休息时, 常要有和颜悦色的态度, 尤其是担任音乐者, 任何人都不欢迎一位常常挂起长面孔的教师来教课, 何况活泼天真的儿童。在实习期更须时常和儿童多接近, 多谈话, 细心考查儿童的心理, 以免将来正式教课时发生诸多困难。师范生对于音乐应当有很高的修养, 以上三点是特别重要的, 应当十二分地注意!

乐器应该按照时间练习, 学生自己主动练习的时间应增加, 如没有充分的练习, 就不能培养出技术优良的教师。缺乏了技术优良的教师, 学生就得不到音乐方面的知识。学生唱歌不十分好, 乐理不怎么懂, 谱子不认识, 这是谁的过失?这是不是缺乏优良教师的缘故吗?还有教师指导练习的时间问题, 如一个学生每周有半个小时的教师指导, 以最少人数计算, 全校只有三十个学生学习琴类, 则每周教师指导时间要增加十五个小时。其他器乐声乐的课外练习也需指导, 以最少时间来计算, 每周也需五小时, 那么连正课不算, 教师每周要费十多个小时。这是以三十个学生而言, 若学生加倍便要费四十多个小时;一个师范生对于音乐应有相当的技术, 那教师的指导练习时间与精神, 是否能办到?所以如果要提高师范生的音乐学识和技术, 必须尽量添设乐器设备, 同时也须顾忌教师的精神时间, 应有适当的支配才行。

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 篇10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欧洲音乐家卡尔·奥尔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独创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它超越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以唱歌和乐理知识学习为主的落后教育理念, 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并不注重高深音乐技能的学习, 而是注重开发学习者的音乐潜能, 对学习者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因此, 奥尔夫音乐特别适合幼儿学习。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 幼儿不但能够接受旋律和节奏的音乐听觉刺激, 还能接受说白、律动、舞蹈等课堂教学形式的直接视觉刺激。幼儿能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从而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人, 增强了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学习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土壤里, 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学边干得越多, 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的越深, 求知欲越强, 学习劲头越强烈。”[1]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另外, 幼儿的声带发育尚未成熟, 不适合进行内容单一的唱歌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够发挥幼儿肌肉发育较好以及柔韧性较强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和律动教学, 增强课堂活动的参与性,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的艺术语言。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是最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三、奥尔夫音乐唱响课堂教学主旋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强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实现幼儿的快乐学习、科学发展。

(一) 在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够有效促进人性化学习氛围的形成, “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是师生协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3]在人性化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中, 幼儿毫无心理压力, 无拘无束地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而自由地参与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活动, 在全面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 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果, 实现幼儿音乐素质的科学发展。以彩色按铃为例, 彩色按铃一组是一个八度, 音域为C2~C3, 每个彩色按铃的颜色和声音都不一样, 尤其适合对中班孩子进行音高训练。在音高练习《看着我》中, 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教学氛围, 在教会幼儿歌唱乐曲《看着我》后出示彩色按铃SOL、MI, 通过演奏彩色按铃SOL、MI, 带领孩子演唱SOL、MI。教师还可以用彩色按铃演奏乐曲, 让孩子在聆听中了解乐曲的音高, 因为整首曲子只有两句, 非常简单, 并且旋律都是围绕SOL、MI进行的, 所以当教师用彩色按铃弹奏乐曲时, 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 从而实现在师生互动的人性化氛围中促进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教师通过内容丰富的奥尔夫音乐课堂活动吸引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 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4]。以力度练习为例, 教师可以选用吹泡泡作为活动内容, 让幼儿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轻唱“啊……”, 并且要声音延长到泡泡破裂, 破裂时发出“啪”的重音, 或者用声势表现, 请幼儿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 当泡泡破裂时用力跺一下脚表示。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内容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 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另外, 教师还要在师生互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过程中加强与幼儿的学习互动和情感交流, 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幼儿, 以合作者的角度去面对学习, “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感情交流可改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幼儿亲其师, 信其道, ”[5]从而实现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 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三) 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亮点就是根据幼儿活泼爱动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发挥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属于原本性教育的范畴, 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生命活力以及表现力和创造力。歌唱、游戏、舞蹈、打击乐器等课堂教学形式被奥尔夫音乐教学创新性地纳入课堂活动内容, 成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一大特色。“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记忆和独立思考能力。”[6]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主体参与性越强、课堂活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103页)

动趣味性越强, 越能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以歌唱活动为例, 歌唱活动毫无悬念地作为音乐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出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 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识谱、试唱与乐理知识学习三结合的落后形式, 从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科学化、人性化感知入手, 把音乐欣赏和趣味认知作为课堂活动内容之一, 通过听唱教学进行音乐学习, 有效强化了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认知过程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切分音是幼儿音乐节奏学习过程中中最难掌握的元素, 但是音乐的艺术美却经常在切分的节奏类型上一一展现, 因此, 教师有必要帮助幼儿学习切分音知识和技能。幼儿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进行认知活动, 教师可以采取图谱展示法, 在图谱中用大小不同的同一个符号或物体来表现。在歌唱活动《小蘑菇》里, 第一句歌词“蚂.蚱蚂蚱”中就出现了切分节奏, 教师可以在图谱中蚂蚱的触角上做“文章”, 把第一只蚂蚱的两只触角用一长一短来表示且对比明显而夸张, 第二只蚂蚱的触角却一样长,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两只蚂蚱的触角的长短不同, 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视觉刺激下较为直观地感受第一只蚂蚱的歌词节奏中蕴藏着切分的节奏型, 能够通过观察触角的长短, 知道演唱时“蚂”字的时值要唱长一点, “蚱”字的时值要唱短一点。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够高效促进幼儿对切分音演唱技能的掌握。

总之, 奥尔夫音乐教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在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彰显幼儿音乐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积极构建人性化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 有效促进幼儿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游《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北方教育》2012年第06期

[2]陈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网友世界》2013年第02期

[3]陈晨《浅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神州》2013年第02期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205页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2009年版第115页

[4]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5]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则》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幼儿园音乐教学随笔 篇11

一、童心、童趣拉近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并“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对平板抽象的讲述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授课,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时间久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交流,同时我也很容易地了解了他们的感受。移情作用下,他们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呀。

二、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创设新的情境

孩子们喜欢唱歌,唱歌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通常情况下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只是在机械性地背唱。因此,听起来没有感情色彩,更别提趣味性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常常是面目全非。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通过故事,引发兴趣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对歌谣和故事的记忆能力比平板抽象的内容要牢记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一个神奇的山谷,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里有一种美丽的声音,会学各种语言,各种声音。你们想去吗?”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身体律动,让歌曲跳起来

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我抓住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律动环节。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这节课,通过小跑、点头、帮扶、抱抱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帮助别人的感情付诸于演唱当中。

三、动画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的欣赏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补充语言或图片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可这个过程略显枯燥了些。面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动画制作,利用立体形象的动画效果加强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首先請孩子们观看了我制作的动画课件。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作品,在没经过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首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对音乐在故事情节中的表现也有了了解。

总之,科学的音乐教育使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对音乐的感受、记忆、想象等能力也进行了培养,音乐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开发,对搞好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篇12

一、多角度出发,扎实基础,谱好音乐欣赏之前奏

音乐欣赏不同于其他的音乐教育形式,需要知识经验和音乐素养的支撑。学前阶段的幼儿,认知经验少、听辨能力弱,教师更需要注重培养听辨能力,发展音乐素养。

1.引导倾听,提高听辨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更依赖于听辨能力。幼儿年龄小,听辨能力差,但如果在幼儿时期多加引导,多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能很好地开发听觉潜能,发展听辨能力。《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说:“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好听的声音。”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提高听辨能力。比如,多欣赏大自然的声音——雨声、鸟叫声、汽车鸣笛声等;在活动时,有意识地听听敲打铁制玩具发出的金属撞击声,听听收拾积木发出的相撞声等;在散步时,听听鞋跟走出的“嗒嗒”声,听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等。

2.积累经验,发展音乐素养。

幼儿欣赏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平时积累才能逐渐掌握和不断深化。只有经过不断地听、记忆、联想,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敏感性才能不断增强,音乐素养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指南》中说:“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让幼儿多接触音乐,多聆听、多感受、多想象。如利用课间等时间,组织欣赏各种音乐,歌曲的、乐曲的,整首的、段落的,欢快的、舒缓的……多次倾听,幼儿初步习得了辨听作品力度、节奏、旋律、音色等能力,积累了经验,发展了素养,为今后欣赏不同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度考虑,做好准备,确保音乐欣赏之关键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作品本身、知识经验和欣赏环境的影响。合适的音乐作品及相关的经验,适宜的欣赏环境,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必要条件。

1.从兴趣入手,选择合适的欣赏作品。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兴趣容易转移,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他们欣赏。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组织好音乐欣赏活动,选择好作品是关键。那么,幼儿兴趣点何在呢?比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我发现幼儿喜欢抱娃娃,喜欢学着成人的模样轻声细语地哄孩子睡觉。我及时捕捉这个兴趣点,从游戏演绎成音乐欣赏“摇篮曲”。正因为是幼儿感兴趣的,是他们生活经验之内的,所以幼儿很快就沉浸到音乐意境中去了。

2.从认知入手,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

丰富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是幼儿对音乐产生联想的基础。幼儿年龄小,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更离不开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支撑。所以,我从幼儿认知特点出发,从音乐所蕴含的认知点入手,了解幼儿在此方面的知识经验是否欠缺,欠缺些什么,然后利用机会,或给幼儿介绍相关知识,或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影像,或讲述故事等,以此来丰富经验,为欣赏教学服务。例如,在欣赏作品《雪花》前,播放下雪的图片或录像,组织谈话,让幼儿自由说说雪花的形状、颜色、下落的姿态,还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下雪的情景等。

3.从作品入手,创设适宜的欣赏环境。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欣赏过程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在音乐欣赏教学前,我为幼儿创设视、听双重刺激的音乐环境,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首先,创设视觉环境,让眼睛参与进来。例如,欣赏音乐《化蝶》时,活动室四周布置成美丽花园,并贴出不同形态飞舞着的蝴蝶图片,还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等。其次,创设音效情境,让耳朵参与进来。根据作品,我设计适中又巧妙的听觉环境。如哪些乐段要重点听,哪里要完整听,如音乐响度、快慢如何等,我都调试到最佳。合适的视听情境,幼儿不容易疲劳,且能保持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欣赏活动中。

三、多感官参与,深入灵魂,抓住音乐欣赏之根本

达尔克洛兹说过:“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我注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深入音乐作品之灵魂,感受、理解和表现作品所传达的“情”。

1.听觉参与,结合声音刺激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也可以说倾听是音乐教学的“专利”,而音乐欣赏更离不开倾听。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情绪也不稳定,倾听能力也较弱。为了让幼儿学会倾听,乐于倾听,我采用多种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幼儿倾听感知音乐。比如,《动物狂欢节》要结合故事来倾听,《狮王进行曲》要先完整听再有重点地听,《大海和小溪》要采用对比方式来听等。听觉体验是欣赏的第一步,我结合作品有目的地组织倾听,让幼儿听觉感官受到刺激,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埋下伏笔。

2.视觉参与,根据画面图谱理解音乐。

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尚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在理解记忆时往往凭借直观形象的事物来进行。利用图谱能将复杂的音乐材料简单化、具象化。在欣赏教学中,充分考虑幼儿认知特征,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结合直观的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欣赏《风中的小鸭》时,根据乐曲ABA特点,将音乐与不同的画面相结合。A段音乐活泼明亮,我在有草地、池塘的大背景上,展现鸭妈妈带小鸭走路、游水、捉鱼等动态画面;B段音乐快速紧张,恰似狂风大作,我就根据音乐变化,在画面上添加乌云、狂风,换上小鸭紧张表情的动态图。在欣赏教学中,结合音乐情节配上画面图谱,幼儿直观地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

3.动作参与,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年龄小,好玩好动,虽然音乐联想不够丰富,但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结合幼儿好动好玩的特点,鼓励幼儿运用动作、舞蹈等肢体语言,能激发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如《大象和小老鼠》,让幼儿用走路来分别表现大象和小老鼠,在沉重、缓慢的乐段中,随着音乐有节奏地笨重走路,而当欢快的乐段响起时,则踮起脚尖轻快地走路。结合动作参与,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幼儿情绪饱满,教学氛围浓厚,幼儿很好地表达了对作品“情”的理解。

上一篇:膝胸卧位下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