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2024-09-23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共12篇)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篇1

摘要:音乐游戏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乐感与美感,能完善儿童的心理结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要由情入境,精心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春风化雨,将音乐教育融入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节奏感

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而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是幼儿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游戏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乐感与美感,能够完善儿童的心理结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可见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非常关键。

一、由情入境,精心设计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需将音乐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幼儿通过现有的知识经验及对于生活情境的联想去感受音乐。幼儿听音乐时,会主动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渐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感受生活。生活化情境可使幼儿尽快融入音乐,通过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可以轻松地把握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将音乐融入其中。例如,可将洗手及刷牙的小游戏与音乐结合起来,幼儿通过想、看、听及行动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生活中的洗手及刷牙等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愉悦的氛围中,表明音乐活动与游戏的结合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能够使幼儿在玩乐过程中学会很多生活技能。音乐游戏活动不仅能训练幼儿的生活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当幼儿对音乐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后,就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例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表演或演唱,不仅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春风化雨,将音乐教育融入游戏环节

音乐教学的主要内涵是发展学生的听觉表象,音乐游戏不仅能将音乐的听觉表象与行动联系起来,还能使幼儿主动完成听音乐———表现音乐———掌握音乐的任务,由此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办家家”唱歌活动中,就可融入“娃娃家”游戏。幼儿在学校都玩过“娃娃家”游戏,对于歌曲内容是非常熟悉的, 但歌曲中有“念白”的部分,说与唱交替进行,幼儿很容易混乱。 教师在第一次教学时采用了传统的反复练唱的方式,虽然能让幼儿对歌曲产生熟悉感,却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被动,教学效率较差。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试着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玩,呈现出了生动的表演场景,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念白”环节中,教师还可让幼儿增加一些炒菜动作或按照歌词内容增加一些喂宝宝吃饭的动作等,使幼儿能够融入其中,对每一个角色都产生兴趣, 积极表现自己。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融入角色外,还应当尝试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通过观看图片与听音乐时同时进行跳舞及即兴表演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例如, 在学习《两只老虎》的歌曲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唱“两只老虎”时,幼儿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拍肩膀;在唱“跑得快”时,幼儿们一起跺脚;在唱“一只没有尾巴……”时,幼儿的表现更加热情,有的拍肚子,有的拍屁股。在歌曲结尾时,幼儿们还适时地融入了“弹舌”的声音。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音乐的节奏,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音乐。

三、寓教于乐,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还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先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节奏与旋律对于音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教师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技巧的基础。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促使幼儿感受节奏美,并且能培养幼儿再现节奏的能力。节奏感的培养,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游戏对幼儿进行训练,很多具有节奏感的幼儿歌曲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其中一句歌词,引导幼儿表现歌词的节奏,例如“我是小羊咩咩咩咩咩”,此时教师可做示范,一边说一边打出节奏,“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此时幼儿们也跟着模仿,并且非常兴奋。当幼儿练习完以后,教师可试着变换节奏,采取教师说、幼儿打节奏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小动物做比喻。例如,认识四分音符可用一个动物来表示一拍,用手拍出的节奏就是x。 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亲自动手参与,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还能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使幼儿茁壮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音乐教育应当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充分地展现自我。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许丽萍.运用艺术同构开展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篇2

摘要: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同时音乐也是在想象下参与的活动,是一种通过创造再现的艺术。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我认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昔日,应试教育年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并不知道幼儿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们在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开发智力,树立信心,陶冶情操,锻炼品格。音乐的出现,无疑是打开家长心中的一扇大门,更是引领幼儿走向艺术殿堂的光明大道。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

为什么会思考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呢?首先,现代社会创造力无疑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其次,不可否认的是音乐真的是很美的、同时又是会让人欢乐使人优雅的艺术;最后,音乐是大众艺术。因为只要会说话的人就可以歌唱。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名在职的幼教工作者,观察幼儿每日的学习活动是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经常会思考如何能让幼儿对音乐更加感兴趣,如何能让他们更有效果的学习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最后,我想他们自己思考、自己体会、自己通过想象创造出的动作那应该就会收获很大了。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很小,然而他们对老师的音乐教学很感兴趣,但又因为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了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但是如果教师适当引导,那活泼好动未尝不是一个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契机和突破口。因为如果教师只知道一味的压制他们好动活泼的天性,强迫幼儿跟着老师自己的脚步,那效果未必有引导幼儿自己创造来的好。

一、选择色彩鲜明适合幼儿发挥创造力的音乐类型 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萌芽,当妈妈温柔的对着怀里的宝宝唱起舒缓的摇篮曲是,看到婴儿脸上那逐渐进入梦乡的恬静表情就说明了婴儿对这种轻快缓慢的音乐做出了本能的反应。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越加的细腻,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会通过感知音乐节奏的轻重、快慢进行相应的表现和心理变化。很明显的是,当老师弹起欢快节奏时,幼儿的脸上会很自然的展现出兴奋的表情和状态,他们会跟着音乐的歌词和节奏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但当老师开始让他们体验紧张压抑的音乐类型时,音乐刚响起,幼儿就逐渐开始显现出紧张焦虑的表情,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反应。例如有一次,我穿了一条带有破洞的牛仔裤,有的孩子就在那里讨论起来,其中两名幼儿是这样对话的。A:你看老师穿的裤子都坏了那么大一个洞,老师是不是没钱买裤子穿了;B:才不是呢,我看我家楼上的阿姨们都这么穿,这个叫潮流。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只是笑笑。第二天早上入园时A、B的妈妈都来和我聊天,A妈妈说A回家吵着要穿带洞的牛仔裤,说老师就是这样穿的,我要和老师一样。B妈妈说B一回家就和我说老师穷,妈妈问为什么呀,B回答说:老师裤子都坏了还穿,你说穷不穷。顿时觉得惭愧但也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老师,严传身教是做老师的重要因素。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在言行举止上都做好一个表率。如果做不好,儿童可能在不同场合就会说老师什么什么,就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时期的儿童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生活中的事情就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幼儿时期,老师应当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利于幼儿发挥自己创造力的音乐题材来进行学习和教育。在幼儿合适的年龄以及心智发展阶段学习利于发挥幼儿创造性的音乐题材是奠定幼儿以后音乐素养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二、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要想幼儿能学习好音乐,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能给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符合幼儿音乐感受的氛围,如果课堂环境过于嘈杂,或者老师讲的不够用心,没有感染力都会使幼儿无法专心完全的进入音乐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不能完全的发挥自主创造性。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幼儿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努力烘托气氛,吸引孩子的目光以及注意力,最大力度的能使幼儿敞开心扉接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在日常教育中,幼儿园中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小朋友害怕展示自己。例如,当老师放起音乐时,个别小朋友在座位上集体唱歌做动作时都做的非常棒,自己就能创编动作,歌唱的也很好听,表情很自然,理所当然的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夸奖以后作为榜样被老师请上台表演给别的小朋友看时却又扭捏起来。没到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担负起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构建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鼓励幼儿要勇敢展示自己,放开自己。这样的话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在活动中放开自己,尽情地发挥创造力。

三、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

记得有一个关于教育的话是这么说的:“同时开放多种感受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受通道更能让人有效率的进行探索。”这句话在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也同样适用。在日常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教育途径,丰富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增加幼儿对音乐学习过程的兴趣,也能进一步提升幼儿自身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在幼儿园里上课,多数情况老师都是用具体的东西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生活常识的教导。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也没有概念所以幼儿的想象力有局限性假设让老师就同一段音乐进行一个只有音乐的教学和一个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造的教学模式。前者的幼儿表现一定不会有第二种教学方式下的幼儿的集中力。而在音乐理解和音乐感受上第一种教育方式下的幼儿也一定没有通过第二种教育的幼儿感受的深刻。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没有那么集中,如果一件事情吸引不了他,他就一定会快速寻找下一件让他觉得很好玩的事情。相反的,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幼儿充分地发挥自主创造性,这无疑会让幼儿觉得有意思的多。如果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抓住幼儿的眼睛,那么无疑幼儿的的注意力会大大提高,幼儿想学、想唱、想表现、想得到喜爱的老师的夸奖,他们就会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想唱。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许多事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陌生的,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他们缺乏经验,犯错是他们的特权,他们的人生经验常常需要在不断的犯错中积累。我们不要老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所犯的错误,也许,在你小的时候,你所犯的错误要比他们多得多。当面对犯错幼儿的时候,我们要冷静对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这样犯错?幼儿三岁以后,会追求独立自主,出现叛逆心理,会“犯错”。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励孩子成长。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的时候还要注意语言表达,争取做到要对人对事。也会在音乐的海洋中汲取越来越多的音乐知识和兴趣。也会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幼儿他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幼儿时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也是发展和形成创造力的最佳的时期。因此,要好好利用音乐这种活动形式,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环境。带领幼儿在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动性,这无疑也是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契机来挖掘他的创造性的潜能。希望每一位幼儿都能大胆、自信、自由地去创造。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63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将音乐与游戏、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学习像游戏一样快乐,在教学活动中习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结合有关音乐和游戏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 游戏的定义

游戏的历史没有尽头,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从这个角度来说,游戏更是先于文化的。国内外专家对游戏有着各种界定,在这里,我们结合多种观点将幼儿园的音乐化游戏定义为:游戏者在某一固定的时空内,遵守一定的音乐学习规律和游戏规则,平等、自主、自愿地进行,伴有愉快的情绪和游戏体验,能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以及学习习惯的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具有教育功能的,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

二、幼儿园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一)音乐与游戏结合常见的误区

1.缺乏必要的规则和约束,相互干扰

幼儿天生是喜欢游戏和音乐的,但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却需要一定的规则。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没有和幼儿一起探讨并决定最终的游戏规则,如注意倾听音乐的节奏并根据乐曲的节奏来进行游戏等。如《找朋友》,这是一首常见的歌曲,非常适合将音乐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但是越是熟悉的内容,幼儿却越是“自由”,于是有很多幼儿根本无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班里表面热热闹闹的,实则一片混乱,教师只好摇铃让幼儿停止,但是音乐一起,幼儿又是一片混乱,没有办法只好草草结束这个游戏。这就是幼儿在没有任何规范性要求下进行游戏的时候容易出现的相互干扰现象。出现这样的误区,是因为部分教师担心规则会约束幼儿的自主活动。这种观点实际是错误的,在集体的舞蹈中,事先与幼儿探讨制定一套可行的规则非常重要,可以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约束。这样既能维护秩序,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2.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对重点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开始部分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或者一个简单的律动,或者一首歌曲做导入,引入教学;中间部分,就是教幼儿一首新的歌曲,跳一段新的舞蹈;结尾部分就是回顾或者是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好处就是有教师容易掌握,有规律可寻,但是整个教学活动,没有互动,没有评价,教学活动比较松散,重点不突出。

三、运用游戏化策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

什么样的游戏是高质量的音乐游戏呢?我们认为:一需要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二需要帮助幼儿掌握音乐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 注重音乐游戏的音乐性和游戏性,选好音乐游戏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须伴随着音乐才能达到目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节奏、音色变化、速度统一与变化等,要让幼儿根据音乐做出反应。幼儿在游戏中会学会旋律、速度、节奏、节拍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音乐游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游戏性。好玩和好动是幼儿的特点,教师在选取音乐材料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生动、幽默而夸张,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音乐游戏的玩法也要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和新意,能够让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

因此,教要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来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游戏,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改编。

(二)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音乐学习的要求,确定音乐游戏有无规则

音乐游戏可以分为无规则和有规则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音乐学习的需要,确定是选择无规则游戏还是有规则游戏。

如,在小班,一般是无规则游戏,强调好玩,强调音乐教学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如,结合韵律教学的一些象征性游戏,展现眼前没有的事物和生活情境。这些伴奏音乐多独小、方整、节奏鲜明,旋律便于幼儿哼唱,动作以基本动作为主,节奏简单、多重复、变化规律明确、易学易记。如,模仿动作——打鼓、吹号、鸟飞、缝衣服、摘果子等,模仿自然现象或者是社会生活现象的简单、重复性动作。

在中班和大班,则可以引导幼儿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在这里要注意,教师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既要避免无指导而导致活动的无序,又要避免指导过度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那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什么时候介入才合适呢?我们认为: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违背游戏规则致使音乐游戏无法正常进行时应予以指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遇到困难,依靠自己或者是伙伴无法解决的时候应予以指导;幼儿对音乐游戏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丰富音乐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三)提供正确的示范

幼儿有模范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富有表情的,能够正确体现音乐形象的示范。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走向极端,也就是不能只是让幼儿进行机械的模仿,这会严重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的示范动作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激发的作用。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有创造潜能的,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幼儿发挥主动能动性找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创造需求。

四、结语

音乐的游戏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使教学更加自然和得心应手。我们要高效使用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颖,邓李梅.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

[2] 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顾金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谈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点滴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5).

[4] 徐唯.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展示其个性和才能[J].成才之路,2014(4).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策略 篇4

但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活动形式的单一刻板;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生搬硬套;对音乐感受经验的准备缺失等。如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如“玩”一般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幼儿快乐地、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投入活动之中?让幼儿听到、感受到、喜爱上、想象出、创造出音乐?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兴趣为切入,让游戏作品有趣起来。

兴趣是投入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了解幼儿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游戏作品。比如,从幼儿熟悉的《米奇妙妙屋》动画片生成小班音乐游戏《妙妙屋,我来了》,在与米奇、米妮的音乐历险途中,通过让幼儿和“高飞”、“布鲁托”打招呼的形式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不同,上山下山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上下行;又如音乐游戏《朵拉与机器人》,结合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选择了机器人为题材,有趣的机械动作,幼儿在模仿创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感受节奏。这些趣味纷呈的活动内容,成为了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更可见教师在选择素材时的独具匠心。

二、以材料为承载,让游戏环境妙起来。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离不开游戏化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中体验音乐与环境、材料的关系,促进幼儿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体验。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叠加的;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的。各类能发出声的玩具﹑乐器﹑头饰甚至是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敲敲打打间,释放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例如在音乐活动《纸王国的音乐派对》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解放孩子的手和脑,揉一揉、拍一拍、搓一搓,试着让纸发出声音,与众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适宜性,挑选轻便、安全、环保的材料。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三、以多媒体为输出,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多媒体是游戏化教学的有力推手,在运用的过程中需注重多感官手段渗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受音乐,获得愉悦。

(一)多听多辨,拓展幼儿思维。

为了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应整合多元的音乐素材,让幼儿体验多元趣味的音乐游戏,倾听各具特色的音乐曲调,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让幼儿想他们所想,见所未见之景,闻所未闻之曲,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多思多想,培养想象美。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如音乐活动《哈哈镜》,利用白板技术呈现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诙谐幽默的视听效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再让幼儿倾听旋律,想象小矮人在镜子中可能出现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等的画面。与音乐的韵律感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完整的画面、音效、故事欣赏,让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不再是过去老师教、学生模仿的机械模式。

(三)多实践多创造,发展创造美。

在想象的基础上,儿童更不可缺失的是创造力,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永远只能是空想家。因此,组织音乐活动时,要让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

动作是音乐形象化的直观表达,幼儿创编动作的前提是相关经验的准备。如在音乐活动《好玩的洗衣机》创编动作环节,在讨论各种动作时,多媒体直观地演示了洗衣机的运行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动作的节奏感,化解了教学难点。而在“甩干”这个情境处,课件生动的场景配以快速回旋的乐曲,自然而然创编出相应的动作。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创编再共同模仿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凸显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游戏化音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音乐的旋律间,充分发挥游戏化的灵动魅力,需要教师做好功课,研究音乐的主要特征、遴选适宜趣味内容、尊重幼儿独特表达、创新游戏化策略,为幼儿搭建随心而唱、随性而舞的舞台。让幼儿的心灵浸润在音乐的河流中,让游戏化走进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艺术教育,知识技巧和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创作与表现、感受与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化繁为简?让音乐淌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走进音乐的世界?答案就是游戏化。当然,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进行了探讨,让幼儿在感知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学设计 篇5

2.情感: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能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3.技能:能根据音乐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位,部分幼儿能边唱边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乐于参与活动。根据音乐做动作。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同时,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难点

在活动中幼儿乐于思考、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 一个音乐 人体卡通图片 彩笔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小朋友,我是小兔姐姐,我今天很想和你们玩个好玩的游戏,可是,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我们必须要知道这首歌里都唱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唱到的部位我们也可用手摸一摸哟!”(放音乐)

(二)出示人体卡通图片。

教师:“小朋友,刚才呀,你们听得可认真啦!谁愿意把你们听到的用彩笔在这个娃娃图片上标出来呢”(可不按顺序,但每标出一个后要先请小朋友说说其作用,并怎样保护它。)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卡通娃娃身上的用彩笔标出的部位大声的说出来,当然,也可边说边摸摸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哟!”

(二)老师与幼儿一起边说边做一遍。

(三)跟着音乐一起做一遍。

(四)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拓展。

玩指身体部位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活动设计背景

以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宗旨,提高幼儿素质为提点。

在活动中,根据0一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自身发展规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幼儿的注意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我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然后让幼儿思考动手操作、说、表演。最后在游戏中结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游戏 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1 绪论

1.1概念界定

幼儿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应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1]。它必须有主体主动参与互动,而且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游戏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法国社会学家罗杰·凯华的四分法,即将游戏分为竞争游戏、模拟游戏、运气游戏、眩晕游戏[2]。本研究所讨论的游戏的含义不限于是一般的儿童游戏,而是与音乐高度相关,以音乐学习为最终目的的音乐游戏。

对于音乐游戏学界尚未有较为权威和明确的定义,它更多的是与美术游戏、数学游戏、科学游戏等相对的从学科角度对游戏进行划分的游戏种类。在研究中将音乐游戏定义为与音乐相伴进行的游戏活动,是较为特殊的韵律活动[3]。该定义强调了游戏中的韵律学习。

1.2游戏应用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游戏的体验性、想象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与儿童音乐教学具有相同特点,游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游戏使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生动具体,将枯燥的知识传授课程变得充满乐趣。另外,音乐游戏的运用使得参与游戏的学生更具有集体精神[2],提高了学生们的情绪理解能力[3]。总之,音乐游戏对于儿童的个人成长以及音乐学习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乐理知识不过关,缺乏基本的音乐技能,难以有效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相融合,教师对音乐缺乏兴趣也影响了游戏的实践效果[4]。教育观念的功利化往往使得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巧学习,使得音乐游戏中的个人体验容易受到忽视[5]。这些都显示出目前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研究者们总结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实施原则,对音乐教学实践进行指导,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游戏的应用策略

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创造音乐的能力[6]。具体来说,从知觉体验方面促进幼儿感知音乐的存在,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使幼儿进行审美活动。从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6]。从知识技能方面来讲,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会用不同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将游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本质上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游戏的宗旨。

2.1游戏作用于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便是节奏[7]。节奏感是人对于声音的聚合感知力。任何唱奏技能的学习都以节奏为基础[8]。对于节奏感的训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歌唱中的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动作中的韵律训练。

在歌唱训练中,可采用的是说唱儿歌、童谣的形式进行。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之一,它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更生动形象,节奏感也比较强,朗朗上口[8]。从儿童童谣入手进行音乐教学是儿童比较喜欢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打破先教乐谱再填词的顺序,而是先通过童谣的学习使儿童体验到节奏朗读,再由老师进行音乐弹奏进行伴奏,通过二者的配合来完成节奏的感知和学习。年龄较小的幼儿从最基本的简单动作,如走路、踏步开始训练,幼儿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进行运动。

2.2游戏作用于情感提升

幼儿进行游戏是为了获得自由和快乐的体验[6]。将这样的体验融入音乐教学中,无疑有助于儿童对音乐的情感认同。音乐情感的提升,使得幼儿对音乐有更多的兴趣和学习自发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乐于探索和创造。廖乃雄教授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本性体现和本能证实。音乐教育应当把自然的表现欲望作为从事音乐的原动力,从而还原音乐的本来面目[8]。音乐本能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对音乐情感的提升,激发儿童热爱音乐的天性。这个部分的内容需要教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幼儿真正发挥主动性。在执行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美,以及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并不在乎专业知识和技能习得,体现出超功利性的游戏精神[6]。

3 游戏应用的原则

3.1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

游戏与音乐结合是注重动作设计、儿童演唱与音乐体验的有机结合。在游戏设计中,音乐元素应在所有元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否则就成了单纯的游戏,淡化了它的音乐教育效果。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们的反应,关注游戏是否在围绕音乐进行[2]。在游戏脱离音乐体验时,应及时调整,确保游戏能够达到教学目的。

3.2适宜的游戏目标

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前,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要融入游戏设计之中。目标的制定应符合现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注重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不宜过难,影响儿童的体验。同时,目标设置应尽量详细,与游戏的各个步骤相结合,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应。另外,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设定一定的指标,利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目标达成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出及时调整。尤其重要的是,目标的设定要避免功利化,应该注重儿童的体验与长远综合能力的发展。

3.3充分的游戏准备

音乐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游戏开展前的充分准备。将音乐与游戏完美融合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进行精心设计。设计中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又要考虑实际存在的风险。在游戏设计准备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非常重要,音乐素材要与游戏内容相符合。音乐和游戏在节奏、含义、情感等方面要较好的统一。准备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即录音机、卡片等各种游戏道具,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游戏开展过程有较好的把握,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及时制止。

3.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仅仅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游戏设计,也要注意同一阶段的儿童的不同特点。不可否认的是,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的儿童有较好的天赋,能够快速学习,但有的儿童学习过程则较慢。这需要教师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儿童的学习,不得对学习较慢的学生进行责难,否则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也会破坏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和发掘,并及时对儿童进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也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设计不同游戏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学习优势。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儿童们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体验中提高音乐素养。但仍然要注意把握游戏的度,做到游戏和音乐学习的平衡,较好的将游戏运用到音乐教育中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思考,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联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整合理论和个人经验,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梦飞. 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赵霞. 游戏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3]武琬霄. 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4]孟娜. 论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2): 22-23.

[5]姚琛.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郑照华. 游戏音乐,快乐成长[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刘白玮. 游戏取向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研究[D]. 星海音乐学院, 2013.

[8]管晶洁. 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篇7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常常要求幼儿守纪律,表面上是让孩子守规矩,实际上会让他们变得束手束脚。不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又何谈素质教育。因此,音乐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实行开放性教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探索,并给他们鼓励,增加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1]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主导游戏化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能否正确将音乐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能否真正激发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学过程游戏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

三、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场景游戏化

好的教学场景设计,对幼儿心理情景营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对教学场景的布置、故事情节的铺垫、角色扮演的讲解等,为幼儿营造易于接受和创新的优良教学场景。如在打击乐“圣诞老爷爷的王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化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四组小朋友分别按照歌曲节奏,模拟圣诞老爷爷春夏秋冬四季的场景动作,以及不同工具器材发出声音,并将声音特点与四季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匹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3]。

(二)教学素材游戏化

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并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能让他们喜爱和接受的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作为幼儿音乐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就要注意多收集一些优秀教学素材,为教学储备大量的资源[1]。

(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音乐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听、跳、唱、演奏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尝试音乐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还可以借助角色表演、戏剧表演故事配乐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4]。

(四)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教师还要考虑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还应添加些深层次的道德内涵。通过游戏过程,指引他们去明晰音乐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游戏教学要将教育性和娱乐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大作用[2][5]。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需要他们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课堂与设计能力。音乐教学游戏化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0):48-49.

[2]秦玉彬.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88.

[3]倪琳.打击乐教学游戏化的新思考[J].幼儿教育,2014,(28):12-13.

[4]宋巨瑶.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147.

试析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篇8

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在德国曾有学者提出, 儿童早期的教育与其以后的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的重要时期, 而游戏是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启发孩子和引导孩子最自然的方式。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 可以将教学与游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同时, 提高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增强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与此同时, 通过将不同形式的游戏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 还可以使其发挥提高幼儿身体和四肢协调能力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不再是枯燥的形式教学。与此同时,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力等, 通过感知不同形式的音乐, 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游戏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音乐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满足了孩子成长的各种需求。但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还没有完全得到重视, 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音乐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 从而无法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提升。

(二)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不够合理

在课堂上,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首先, 游戏的形式过于单一, 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 只是运用在音乐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次, 由于受到场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学游戏化没有选择没能很好的与实践相联系, 没能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真正目的;最后, 教师花费较多精力在游戏的趣味性上面, 占用教学课时较多, 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更不能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 教学游戏化整体效果不佳

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很多情况下不能正常开展;又由于幼儿本就处于最初级的学习阶段, 教师很难面面俱到, 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教师不能将其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 甚至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从而无法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三、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开放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开放课堂教学, 才能使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得到真正实践,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例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音乐游戏“拉小手”, 在音乐的陪伴下, 幼儿的心情会变得更加愉悦;在“捉小鱼”这个游戏中, 幼儿先学会唱歌, 接着跟着音乐学习小鱼游动和吃食的相关动作, 可以让他们在欢悦的乐曲中体验到音乐教学游戏化带来的乐趣, 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中,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时间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在增强学习各方面能力的额同时, 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游戏,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各不一样, 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且, 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 所以, 想要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 让他们跟着音乐节奏练习各种技巧。如《水果蹲》这个游戏, 将所有的孩子集合到一起, 依次排队选择不同的水果名称并进行分组, 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循2/4 xx x|xx x|xx xx|xx x‖的节奏口令, 并配以指令词汇如“苹果蹲, 苹果蹲, 苹果蹲完草莓蹲”等。这个游戏就很好的培养了整个班级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教师要正确将游戏和音乐教学结合,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锻炼身体, 增强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特点是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爱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如在《我的好妈妈》歌曲教学的这个内容上,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让他们养成关爱家人、帮助别的的习惯, 对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等有着重要影响。

(四)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现代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不断实施,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 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幼儿学习的各种需求, 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采用鼓励的方式带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 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并且, 鼓励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如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在做了好人好事之后等情况下, 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需要教育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音乐教育教学游戏化不仅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游戏设计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驾驭与设计能力上有所培养与提高。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最终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摘要:现代发展中, 幼儿音乐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 使幼儿音乐教学体现得到不断完善。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 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进行阐述, 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以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整体效果, 确保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孟霞.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5 (4) .

[2]潘明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5 (4) .

[3]蒋金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 2015 (4) .

[4]邓笑言.论述多元化幼儿音乐的教学模式[J].赤子 (上中旬) , 2015 (3) .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趣味性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特征, 能在情感上打动幼儿, 使幼儿引起情感共鸣。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 使幼儿接受美的熏陶, 萌发感受美的情趣。

一、以欣赏、尊重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音乐, 使孩子对音乐产生亲近感, 从而发现并关注音乐, 初步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信任孩子们自己的、内在发展的时间表, 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待每个孩子的差异, 运用支持和充满丰富刺激的环境, 让孩子都会依照他们的内在动力渐渐发展和成熟。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 如敲敲、打打、边敲边念, 利用说话作为起步进行音乐教学, 会使孩子们感到亲切, 这样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 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 这也充分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和游戏性, 让孩子在浅显的活动中, 体验成功, 激发自信, 培养尝试和发现的意识, 给予自我激励的情感体验, 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使孩子感受到一个充满支持和肯定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二、在日常教学中,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将音乐融入生活和游戏中, 使孩子感受并喜爱音乐。

我们应重视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 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 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 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 要善于启发诱导, 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在游戏活动时, 通过看图片、听音乐, 同时进行体态律动、演奏打击乐、唱歌和即兴表演来训练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再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 孩子们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我们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 唱第一句“两只老虎”时, 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拍手的, 有拍肩的, 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 跑的快”,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跺脚, 唱到“一只没有尾巴, 一只没有耳朵”时, 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 有拍屁股的, 有捻指的, 还有拍肚子的;结尾一句, 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个活动中, 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节奏, 而且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 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从而在游戏和生活中逐渐喜爱上音乐。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使他们有机会在游戏中创造与表达, 实现快乐与审美的统一。

如何找到生活与音乐的联系点呢?我们可以让幼儿做游戏。如以游戏的方式开一次小小音乐会, 幼儿凭票入座, 像真的看戏一样轻松愉快, 从节目的主持到演的节目全由幼儿自愿表演, 寓学习于游戏中。再如请幼儿通过听辨沉重、轻巧的音乐形象, 猜一猜搬场车上有什么物件, 让幼儿将对音乐的感受与实际的物体相结合, 使物体形象和音乐形象产生联系, 通过二者的匹配来表现听辨的感受。指导幼儿活动时, 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情节角色的选择, 把幼儿当做游戏的主人, 做什么动作完全让幼儿即兴创编, 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 对幼儿进行指导, 同时较多地运用激发、鼓励、演示等方法, 激发和维持幼儿参与创造活动的热情, 引起幼儿情感共鸣, 从而充满快乐并创造性地表现美。

四、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 音乐素质能力和非音乐素质和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2.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日渐浓厚。

这种兴趣和自信心, 促使幼儿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 大胆地表演与创作。孩子们只要听到音乐, 就会手舞足蹈起来, 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 享受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3. 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 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情感。

4. 幼儿活动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音乐游戏贯穿了各种教育, 互相渗透, 融合了语言、绘画、常识等教育, 加强了品德教育。

5. 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促进了良好个性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不是以说理的方式, 而是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 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 通过美的渗透, 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了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因此, 我们要凭借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将游戏渗透于音乐教育中, 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无论是学习、游戏, 还是劳动时, 都能够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 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音乐游戏化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2009, 3.

[2]童道锦, 孙明珠著.少儿钢琴学习辅导[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3]张承茂.谈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潜能[J].中国音乐教育, 1997, 5.

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篇10

歌唱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部分,幼儿歌唱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发音、换气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初步分辨音乐,使幼儿从歌唱中享受到快乐。因为年龄关系,幼儿歌唱教学多选择结构较小、节拍较短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而富有故事性,或者使用大量象声词和拟人手法,总之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若采取先静听后教唱的方式,显然对幼儿来说并不适合,他们处于人生启蒙期,活泼好动,因此,最适宜的教学法是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歌唱。遵循由浅入深的步骤,不能太过急躁,应当耐心引导幼儿逐渐进入歌唱状态。

具体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相应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并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领会。以歌曲《摇篮》为例,教师可选择音乐动画方式,通过白云、蓝天、星星、大海、花园等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把幼儿引进歌曲教学中。这首歌歌词也极易理解,可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睡觉或者在母亲怀中熟睡的情境,或者随机抽取两名幼儿合作,面对面牵手做摇篮状演唱。

在《小老鼠打电话》《谁饿了》等歌曲中,幼儿其实很喜欢模仿小动物,不妨让他们扮演相应的角色,其他幼儿则在旁边跟着音乐节奏拍手。增添音乐歌唱教学的趣味性,陪伴幼儿常做游戏,在游戏中教学,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在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学,多数音乐都是对作者情感的反映,同样也能影响听者的情绪。审美情趣应该从小培养,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这种体验会对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阶段,幼儿几乎是一张白纸,需合理选择音乐作品,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想象力,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身体动作不管是在歌唱还是音乐欣赏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教学也要通过大量身体动作完成。

在小提琴曲《梁祝》中,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颖有创意的想法,其实也检验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例如《梁祝》经典选段,只有四个乐句,某教师带领幼儿做找朋友游戏,令幼儿扮演蝴蝶,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开始时令其分散站立,随着音乐声起,幼儿模仿蝴蝶扇动翅膀寻找小组成员。节拍停时,幼儿不能再动,最后检点哪些幼儿顺利找到了朋友并完成了任务。其中的关键在于幼儿要学会对乐句作出准确分辨,寻找朋友时不能与同伴发生碰撞。

比如,在《茉莉花》欣赏课中,让幼儿随着音乐旋律做动作,并非是设定好的动作,而是幼儿听到音乐后根据感觉做出相应的动作。可发现,不少幼儿都会模仿花朵,露出迷人的笑靥。随着音乐播放次数的增加,部分学生已经不自觉地聚在一起,同时模仿花朵绽放的情景。而其他幼儿,有的扮演蝴蝶,有的扮演蜜蜂在周围跑动。

三、游戏教学法在韵律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韵律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不但与音乐能力有关,还能影响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精神体验。欢快的节奏会令小朋友兴奋,敢于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在幼儿音乐韵律教学中,以动作模仿和舞蹈为主,前者包括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情境等,如,敲打肚皮、模仿击鼓、用嘴模仿动物发声等;后者则包括简单的舞步、舞姿以及一些基础动作。

以《小胖鸭子捉迷藏》为例,教师可以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开展教学,带领幼儿模仿小鸭子动作,按照节奏和歌词做动作。一群“小鸭子”在游泳,游着游着天黑了,“鸭妈妈”开始呼唤它们回家,但都不听。于是,鸭妈妈去捉小鸭子,小鸭子则开始四处躲避,比如,以低头的动作模仿鸭子把头潜入水中,如果小朋友做出这样的动作,鸭妈妈就只能另寻目标。最后,鸭妈妈提着竹篮,拿出“鱼虾”诱惑小鸭子,小鸭子们才依依不舍地从水中出来,回到鸭妈妈身边。

四、游戏教学法在打击乐教学中的应用

乐器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朋友而言,吹奏、弹奏的乐器并不太适合,打击乐器反倒是比较理想的乐器,如,小鼓、小锣、木鱼等。接触到这些打击乐器后,小朋友通常会很好奇,会毫无规律地乱敲乱打,此时教师要逐步引导他们按照前面学习的韵律节奏进行敲打,并指正他们的身体动作,使之和节奏保持一致。比如,教师先用几张图片做出规定,出示小老鼠的图片,其他幼儿则模仿小老鼠的叫声,负责打击的幼儿则选择相应的乐器,并敲打出相应的节拍。鼓励小朋友轮流打击乐器,比比谁做得更好。随着打击乐教学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个人演奏能力,但也不能忽视合奏的练习。若教学效果良好,还可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的音乐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音乐可以使幼儿感到快乐美好,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但由于年龄问题,其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当坚持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根据小朋友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游戏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王秀萍,储昭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两次转换[J].学前教育研究,2015(3):49-54.

[3]丁晓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4(18):57-58.

游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一、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符合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

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校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仍保留着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无意性、情境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常常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过程和记录语言的过程,他们喜爱音乐就如游戏,“重过程而轻结果”,只感受游戏过程中的趣味。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将幼儿认知过程和活动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从“玩”的心态逐渐向着有意学习的方面转化。幼儿园音乐课教材的编排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学一学、玩一玩的过程中,完成大纲或教材规定的任务。游戏教学顺应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接受美育熏陶,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表现自我。

二、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幼儿是感觉敏锐、反映强烈、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時期,这一时期幼儿画的都是他们的所感、所知、所想,极富情绪化。教师应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知幼儿所知,感幼儿所感,同孩子们一起游戏,与他们完全融合为一体,亲密无间,建立一种朋友与朋友、游戏者与游戏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很自然地深入众多游戏人群中,让孩子们在心理上与你相通相融,在行动上与你相伴相随。这样孩子们才会更乐于接纳你,才会起到真正为教育服务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幼儿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在音乐活动中,一个让孩子动情的故事,一段形象逼真的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表演,一曲优美的音乐,都可以把孩子带入一个神奇的王国。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完全沉浸在游戏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知识点,也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精神,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既完全溶入游戏中,又发挥了其自身的作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游戏的过程,是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比如“猜谜游戏”“竞技游戏”“魔术游戏”等,都能鼓励幼儿的各种猜想和幻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幼儿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我,发挥个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幼儿用游戏的方式进入生活,试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体能,他们直接面对各种混乱的印象和作为日常生活要素的挑战。在他与每天生活的接触中,奠定了他此后社会性理解和生长的基地。奠定了每个个体的能力和为人处世技巧的独特方式。”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处在自由活泼的学习群体里,彼此之间相互模仿是很主动的行为。由于主体意识的加强,他们也会用自己的“眼光”开始相互欣赏并做出评价,从中取得趣味的满足。游戏也是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开展群体性的游戏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勇于竞争的意识,还能帮助幼儿增强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并能认识到自己任务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本集体”的利益。教师应对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作出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让幼儿从中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关于游戏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课堂游戏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学科性,课堂游戏的设计要有适度性,既贴近幼儿的兴趣,又不会使音乐课变成放任自由的“玩耍课”。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课标的精神,给幼儿创设一个“寓教于乐”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篇12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将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定位为“ 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造”。 强调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支持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艺术活动,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每次观看非正规幼教专业的青年教师上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课, 若仅从整个教学课堂设计和课堂可操作性来看, 大都是相当不错的,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熟练地配合老师, 在老师的设计意图下整齐划一地进行活动, 但从整个幼教的要求和目的来看, 就有一种仅为教而教的感觉———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并没有将幼儿游戏活动理解到位, 他们往往将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教学化的幼儿游戏以及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混为一谈。 在他们看来,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之教育的核心即以“ 游戏”为主, 游戏就是一个“ 玩”字。 任何传授幼儿的知识都应服从于传统的游戏。 他们认为,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 只要让幼儿玩得高兴、玩得乐不思蜀就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诚然, 不管是游戏化的教学还是教学化的游戏, 让幼儿玩得高兴是没错的, 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但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理解清楚“ 幼儿园是让孩子在‘ 玩中学’的”, 也就是说“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不只是玩”。幼儿教育必须有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观念等等。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 在幼儿玩得嗨翻天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挖掘其表现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从中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了解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知识、懂得一定的道理、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上一篇:会计寻租下一篇:果树采摘机器人